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

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班别 2007级(1)班

学号 3207004285

学生姓名黎淑施

指导教师陈原

2011年 6 月

摘要

现阶段,我国食品出口频繁遭遇发达国家严格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而随着我国进口食品品种和数量的逐年增加,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食品安全事故更为常见。“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后果之严重,已深刻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到国家的声誉和国际形象。因此,尽快完善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及其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比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以此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为能够完善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策略以及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进出口,监管体系

注:本设计(论文)题目来源于教师的部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09YJA630026。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food exports to developed countrie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the green barriers and strict technical barriers, and with the variety and amount of import food ha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import food's security problem also has appeared gradually. So the food safety incident is more common. So much and a wide of range of "problem food", which with serious consequences, has been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people's health and their lives, affecting the state's reput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Therefor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perfect our country's import and export food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is already the urgent affai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our import and export food safety and supervis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ence questions, while compared to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 nd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import and export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 so as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China's own actual situation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and to be able to perfect our country's import and export food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Food safety, Import and expor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目录

1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2)

1.3 研究内容 (5)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5)

2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及其监管现状 (6)

2.1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现状 (6)

2.2 我国现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7)

2.2.1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内容 (7)

2.2.2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职能权力配置 (10)

2.2.3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运行机制 (13)

3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5)

3.1 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15)

3.2 主动预防食品安全质量事件发生的能力不足 (15)

3.3 进出口食品企业的质量主体缺失 (16)

3.4 检验检疫部门现有人员、技术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16)

3.5 技术法规和标准滞后 (16)

4 发达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8)

4.1 发达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18)

4.1.1 美国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 (18)

4.1.2 欧盟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 (20)

4.1.3 日本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 (21)

4.2 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23)

4.2.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23)

4.2.2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24)

4.2.3 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预警制度 (24)

4.2.4 实行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追溯制度和缺陷食品召回制度 (25)

4.2.5 合理追究责任和赔偿损失 (25)

4.2.6 注重信息交流 (26)

5 完善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 (27)

5.1 完善进出口食品安全体系 (27)

5.2 突出进出口食品安全预防、监控以及检验检疫快速反应功能 (28)

5.3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切实落实企业作为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责任 (30)

5.4 加强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人员能力建设和进出口食品检测能力建设 (30)

5.5 最大限度地采用国际标准制定、颁布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31)

5.6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食品安全预警制度 (31)

5.7 加强进口食品的召回和追溯制度的建设 (31)

5.8 加强信息交流 (32)

结论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7)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00年5月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将食品安全列入了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领域,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2年提出了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计划。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前全球性的重大战略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业己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民以食为天”,人们每天都要和食品“打交道”,食品分为多种类型,每个人对食品的要求不同,对食品的“色、香、味”各有所好,但是“食以安为先”,入口的食品必须安全,这是人们对食品最低的要求。所谓病从口入,作为每日必需品的食品如果不“安全”,人们食用后,身体就会受损;而且许多不安全的食品其不安全性是隐性的,比如细菌超标,比如色泽鲜美但实际有毒,比如肉食性食品中带有活体寄生虫,这些有危害的食品,人们通过肉眼或者通过自己的一般常识无法分辨出来的。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食品贸易中,不安全的食品就算侥幸通过我国的安检运到外国的港口,一旦被外国的检验部门查出其不安全性,也会被勒令退回或者就地销毁。中国商务网上公布的我国每个月被美国FDA拒绝入境的食品列表,以及每个月被日本扣留的我国食品情况皆触目惊心。事实证明,我国所生产的不安全食品己严重阻碍我国食品贸易的发展,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增长,更严重的是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声誉。在国际方面,日本国内公开的网络媒体认为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使日本的残疾儿童的比率不断增大,并极端的认为中国食品是“谋杀者”。这样的言论以正式的网络形式在日本国内传播,其负面影响力不可低估。我们虽应反对国外这样极端的言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下食品安全以及相应的监管现状确实存在严重问题。美国众议院己经提出“若对中国产食品和药品不能进行严格的检验,为美国消费者的安全只能暂时全面禁止中国产食品的进口”的言论,欧盟和日本政府甚至派出高层政府官员到中国向中国政府提出提高安全性的建议,这种建议甚至带有催促性质。在国内方面,被媒体相继曝光的种种骇人听闻的食品生产加工方法:雀巢奶粉碘超标、洋快餐辣椒含苏丹红、牛羊猪鸡肉注水、不粘锅含致癌物、敌敌畏拌火腿咸鱼、甲醛泡海鲜、

面粉兑尿素、硫磺薰银耳薰竹笋芦笋、激素喂甲鱼、染料当色素、矿油喷饼干、吊白块加工米粉和粉丝、废弃医用石膏加工嫩豆腐,这些“创举”无不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甚至有学者戏称“中国人是吃毒长大的”。从有毒奶粉到有毒泡菜,从苏丹红一号到立顿红茶,从掺假的平遥牛肉到变味的涪陵榨菜,毒粉丝、毒韭菜、毒鸡蛋……消费者遭遇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难以一叮列举,无论国内外的媒体报道还是我国国内的坊间言论无不昭示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的严峻状态[22]。

因此,当务之急应当是从这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从分析我国现行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之缺陷以及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先进制度、成熟经验入手,加强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改良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现行监管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我国如何在更为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大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立法和监管经验,改善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美国、欧盟和日本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同时,它们的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为世界各国争相仿效,本文即是选取这几个发达国家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与我国的进行深入比较。

1.2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指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应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监管措施,依法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框架和组织系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主体是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单位或个人;客体是食品污染、危害、风险和各类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1、当前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特点

曾海山, 李婷玉[18]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国食品监管采用的是分散式监管模式。根据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所确立的“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食品安全监管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四部门分别负责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

支树平[8]在《加强全球合作维护食品安全》中说到,国家质检总局是国务院主管产品质量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的质量综合管理部门和行政执

法机关,负责国内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

陈维玉, 陈金龙[9]《在《食品安全法》法律框架下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初探》中提出:该法设计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建立了“从田园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食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均有相应的监管机构;二是对与食品相关的产品或活动进行监管,包括添加剂、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等;三是调整分段管理体制,强化监管,要求各监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四是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五是“十倍的赔偿金”等加强了严厉惩罚;六是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提供了法律依据;七是设计了较为详细的制度,特别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2、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邱云, 潘洪卫[10]在《浅议《食品安全法》框架下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进出口食品监管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各监管部门沟通协调不够,未能形成有效合力。(2)进出口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3)进出口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4)检验检疫部门现有人员、技术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梁颖,雷鹏[21]在《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模式探索》的文章中,他们表示:条块分割分治的监管体制所凸现的缺陷非常明显。监管机构的混乱,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漏洞百出,有效性大打折扣。在这样的监管格局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监管部门应对无力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分工不明确。(2)缺乏统一领导,沟通和协调困难。(3)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

曾海山, 李婷玉[18]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一文中讲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建设严重滞后,检测空虚。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水平偏低,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或重复,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部分企业标准低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标准的实施状况差,甚至强制标准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3、有效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陈维玉, 陈金龙[9]《在《食品安全法》法律框架下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初探》中表示,有效地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应用风险分析手段完

善对进出口食品的监管。(2)最大限度地采用国际标准制定、颁布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3)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4)让科学家参与相关监管程序,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人才资源。(5)加强企业社会责任。

邱云, 潘洪卫[10]在《浅议《食品安全法》框架下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中坦言,在目前《食品安全法》的食品安全监管总体框架下,应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配合,加强对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强化自身建设。具体表现在:(1)理顺各相关主体关系,构建和完善新型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2)切实落实企业作为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责任。(3)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积极正确履行监管职责。(4)加强进出口食品检测能力和人力资源建设,适应不断提高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

陈博文, 潘朝思, 高彦生, 李冠雄, 宦萍, 莫晓凤, 刘语蓉, 王冲[12]等人在《美国食品保护和进口食品监管新动向与我国对策建议》中强调,以下对策建议对我国建立完善的进出口食品监督体系有着非凡的价值。具体包括:(1)密切关注美国食品保护和进口食品监管新动向;(2)评估美国新推出的食品保护计划对我国可能造成的影响;(3)关注和研究第三方检查机构的发展及运行趋势;(4)加强与美国FDA在进出口食品监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5)针对美国食品保护与进口食品监管问题进行科研立项;(6)借鉴国外经验,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梁颖,雷鹏[21]在《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模式探索》中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必须从现存实际问题出发,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陈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全新的科学监管模式。表现为:(1)归并执法职能,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2)建立规划科学、配置合理、管理统一的食品安全监测运行机制。

王进喜,廖鲁兴[13]在《科学构建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的对策》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保障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检验检疫部门只能是作为负责食品进出口环节质量安全把关的职能部门,必须在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总体框架下,做好检验检疫部门应有的定位,并加强与其他环节监管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实现进出口食品的有效监管。具体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一个体系;(2)强化两个基础;(3)突出三大功能。

1.3研究内容

本文以当前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及其监管现状,再详细分析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发达国家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度,最后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其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启示,提出完善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一系列措施。本文具体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文献综述和研究内容、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及其监管现状。分析了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现状,监管体系的内容以及负责监管的部门有何职能权力,运行机制如何运作等。

第三部分是分析目前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所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一是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二是进出口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三是进出口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四是检验检疫部门现有人员、技术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五是技术法规和标准滞后。

第四部分分析发达国家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从中选择了美国、欧盟、日本这三个目标作为研究对象,详述其各自的监管制度,最后得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共同特点,并就其特点分别作出了介绍。

第五部分是针对目前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完善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措施。还有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对本课题的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1.4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及发达国家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做深入研究;运用归纳思维总结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缺陷以及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对我国的启示;同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结合外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对我国的启示,探寻完善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措施。

2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及其监管现状

2.1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是一个食品进出口大国,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香港、加拿大、俄罗斯、台湾等;出口类别主要是粮油类、饮料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类、水产类、蛋奶类、酒类、罐头食品和茶叶等。食品进口主要是来自于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进口食品系列有糖果系列、饼干系列、饮料系列、凉果类系列、肉制品系列、调味品系列、巧克力系列、洋酒系列等[15]。

据统计,2005-2009年,我国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贸易额分别为562.9、634.8、775.9、985.5和91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5%、12.8%、22.2%、27.0%、-7.3%[6]。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食品贸易竞争优势弱化,出口市场越来越受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金融危机也使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它们采取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调整技术法规等来限制我国的食品出口,如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苛刻要求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0年1-6月,进出口食品贸易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贸易额达5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7%。“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8%以上,进口不合格食品检出率从2005年的0.54%逐年提高,2009年为2.45%[6]。这表明,中国的食品质量是好的。

但鉴于各国政府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各国的标准和要求不尽一致,因而我国进出口食品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在进口食品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向我国出口食品,国际疫情的复杂多发态势给我国的监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目前的进口食品主要存在着兽药(包括激素)和重金属残留超标和标签不合格等问题。

出口食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农兽药污染和残留超标两个方面。我国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仍然有待加强,国外技术标准的不一和检测仪器设备达不到要求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造成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企业的唯利是图,社会责任缺失,非法进出口等,根本的原因是我国检验检疫机制不完善,检验技术水平低下,标准与法规缺乏,食品中的一些食源性致病菌,农药残留以及非法添加剂等常常无

法检出,造成食品安全事故[15]。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加强进出口食品生产加工监管、提高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2.2我国现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2.1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内容

1、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指以风险分析制度、国外企业注册制度、检疫审批制度及境外食品出口商或代理人和境内食品进口商或代理人备案制度为基础,符合国际惯例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6]。该体系可以用下图2.1来简单表示。

图2.1 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对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依法实施检验检疫。以下是对其主要内容的具体分析:

━━科学的风险分析制度。按照WTO/SPS协定及国际通行做法,我国政府对肉类、蔬菜等高风险进口食品实行基于风险管理的检验检疫准入制度,包括:对出口国申请向中国出口的高风险食品开展风险分析,对风险可接受的食品与出口国主管部门签署检验检疫议定书等。如果出口国发生了动植物疫情疫病或严重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暂停可能受到影响的食品进口等[33]。

━━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进口食品到达口岸后,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实施检验检疫,只有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允许进口。入境地海关凭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办理进口食品的验放手续,之后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在检验检疫时如发现

质量安全和卫生问题,立即对存在问题的食品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3]。

━━完善的质量安全监控制度。在依法对进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的同时,对风险较高的食品以及在口岸检验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食品和项目实行重点监控。对发现严重问题或多次发现同一问题的进口食品及时发出风险预警,采取包括提高抽样比例、增加检测项目、暂停进口在内的严格管制措施[33]。

━━严厉的打击非法进口制度。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海关总署建立了关检合作机制,联合打击非法进口食品行为。

2、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指以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备案制度、疫情疫病监测制度和出口食品有毒有害物质监控制度为基础,以监督抽查检验为手段,实施预防为主、全程监控的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目前,已对6000多个出口食品原料的种养殖基地进行了备案,有效保证了向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食品安全[6]。该体系可以用下图2.2来简单表示。

图2.2 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按照“预防为主、源头监管、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建立健全了以“一个模式,十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一个模式,就是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这个生产管理模式

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出口食品的实际,是出口食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主要出口食品,特别是肉类、水产、蔬菜等高风险食品基本实现了“公司+基地+标准化”[33]。

十项制度,包括源头监管三项:对种植养殖基地实施检验检疫备案管理制度、疫情疫病监测制度和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工厂监管三项:严格实施卫生注册制度,全面实行企业分类管理制度,稳步推行高风险食品大型出口生产企业驻厂检验检疫官制度;产品监管三项:对出口食品的法定检验检疫制度、质量追溯与不合格品召回制度、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制度;诚信建设一项:对出口食品企业实施红黑名单制度[33]。以下是对其主要内容的具体分析:

——种植养殖源头监管制度。为有效控制动植物疫情疫病风险和农兽药残留,从源头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存在疫情疫病和农兽药残留风险的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实行检验检疫备案管理。只有获准备案的种植、养殖场的原料才可用于加工出口食品,所有获准备案的原料基地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公布。对备案基地加强疫情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实行严格的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使备案基地的疫情疫病问题和农兽药残留问题均得到了有效控制[33]。

——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制度。我国对所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卫生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只有获准卫生注册登记的企业方可从事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对获准卫生注册的生产加工企业,由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统一实施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原料来自备案种植、养殖基地,确保生产加工活动符合要求。对肉类等高风险食品大型出口生产企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根据需要派驻检验检疫官,实行驻厂监督管理。出口食品的包装上还要加贴符合要求的具有可追溯性的标签或标识,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对问题产品的召回[33]。

——食品出口前检验检疫制度。我国法律规定,所有出口食品只有经过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口,出境地海关凭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境货物通关单办理出口食品的验放手续。对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出口食品,如进口国有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还要出具卫生证书,证明该批食品已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并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卫生注册号、生产日期、出口日期、启运口岸、到达口岸等追溯信息。货物到达离境口岸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还要对出口货物进行查验,检查货物是否完好,货证是否相符,确保货物的可追溯性[33]。

——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全面实行出口企业质量承诺和红黑名单制度,着力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企业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诚信经营的良好机制。对自控体系健全有效、诚信度好、产品安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进口国享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列入“优良企业名单”,给予优惠和鼓励政策;对于被进口国家或地区通报发生严重质量违规问题或逃避检验检疫,以及有欺骗检验检疫机构行为的出口企业,在依法处罚的同时,列入“违规企业名单”上网公布,促进出口企业增强自律意识[33]。

2.2.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职能权力配置

1、国家质检总局:监管生产加工和进出口活动

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国内食品生产许可、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组织实施对食品生产者的监督检查,组织建立食品生产者安全信用档案,发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信息,依法责令食品生产者实施召回;负责组织实施国内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负责进出口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对可能存在风险或者发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进口食品采取风险预警或者控制措施;负责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备案工作、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的注册工作,以及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备案工作,收集、汇总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等。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等工作[30]。

国家质检总局下设: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农产品、食品种植、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认证监管和进出口食品企业的注册管理;

(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各种农产品、食品的标准起草、修订、颁布实施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3)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进出口食品的、化妆品的检验检疫管理工作。

(4)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其主要职责是以检验检疫应用为主,着重解决检验检疫工作中带有全局性、综合性、关键性、突发性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其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为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关键性、基础性的技术保障和突发性事件的技术支撑,同时承担相应的科研开发工作。

同时,国家质检总局下设35个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分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具体承担进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工作。35 个直属机构下辖350 多个分支检验检疫机构。各级检验检疫机构的人员主要由公务员和检验检疫技术人员组成。

以下是检验检疫机构在依法履行进出口食品监管职责中所拥有的职权:

一是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是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是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

四是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1]。

2、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根据《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组织制订、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卫生部下设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综合协调、检查评估各部门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测和监督工作,负责对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评价;组织拟订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拟订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负责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进口无国家标准的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等[30]。

3、农业部:监管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

农业部主要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主要职能包括:

一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提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建议。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推广、宣传培训。二是参与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组织制定农业行业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制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三是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组织对可能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监督抽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预警分析和信息发布。指导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指导实施农产品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管理,等等。四是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包括对无公

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实施认证和质量监督,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五是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机构考核[30]。

4、工商部门:监管流通环节

国家工商总局承担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责任,下设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负责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拟订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具体措施、办法;组织实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质量监测及相关市场准入制度;承担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和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工作。其准入职责包括“先证后照”,即负责颁发食品流通许可证,再对有许可证的经营主体颁发营业执照[30]。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流通环节即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均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管。但据了解,目前市场监管职能有所交叉的是,市场上销售的初级农产品如肉、蔬菜、蛋、水产品等按照《农产品质量法》由农业部门监管,即由农业部门抽查质量,工商部门只能根据农业部门的相关通报进行查处,无权抽检。《农产品质量法》先于《食品安全法》于2006年颁布实施。

5、商务部:主管食品流通行业

根据商务部“三定”方案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商务部作为流通行业主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主要有三项职责[30]:

一是制定食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采取措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对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促进食品经营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负责对生猪屠宰和酒类流通的行业管理;加强对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检查,推动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证书审核换发工作,依法把好定点屠宰企业市场准入关。

三是配合卫生部,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适时组织修订。

目前,商务部正稳步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

6、工信部:管理食品工业行业

国务院批准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指出,工信部具有食品工业行业管理职责。

主要职能:一是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食品工业行业标准,指导企业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和监测网络以及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二是推进食品工

业企业生产者诚信体系建设,以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法律意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指导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四是加强食品行业相关基础信息的统计和监测,建立食品工业质量安全、产品进出口动态的监测和预警机制等[30]。

7、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监管消费环节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消费环节食品卫生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开展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和监测工作,发布与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信息[27]。

消费环节即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该环节的食品是指即时加工制作,即时消费的食品。同时消费环节还包括提供食品及其场所、设施、服务等。

2.2.3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运行机制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由中央、省级和地方三级监管构成。在中央一级,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等。在地方政府层次,大多数省、市和县设有食品安全控制机构,将当地的情况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报告。一般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直接向当地政府负责,并直接接受中央监管机构的监管与技术方面的指导,但在特殊情况下,当地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也直接向中央监管机构负责。除了部分部门,如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实行不同程度的垂直管理以外,其他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部门基本上实行分级管理。因此,从地方来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也不尽相同。但是,出于加强对食品安全运行控制的目的,一些地方开始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创新,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市)都成立了由省级政府主管领导牵头、与食品监管有关的所有部门参加,办公机构常驻省级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或其他类似机构),地方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力度。

就食品安全监管而言,在整个食品产销链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商务部、环保总局、教育部都是某个环节的监管者。其中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农业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活动的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行业的监管由商务部门负责,

食品工业行业的监管由工信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由卫生部门负责。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并按各自的职责完成进出口食品监管的运作。该运行机制可以用下图2.3来简单表示。

图2.3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运行机制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并按各自的职责完成进出口食品监管的运作。

3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进出口食品监管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着较大提升空间。突出表现为:

3.1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监管部门没有对监管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是把重心更多的放在了检验上面。重检验轻监管现象突出,批批检验依然盛行[15]。监管做为检验检疫的前序工作,它开展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后的检验工作,不可谓不重要[28]。

二是现今监管部门内部之间的协调程度还很低,没有能形成很好的合力,措施也不够科学有效,缺乏针对性[28]。部门之间的衔接存在许多问题,导致部门之间冲突,这就造成监管环节的重叠或空白。各部门之间是横向的关系,各监管部门相对独立,相互间没有隶属或监督关系,这对食品安全监管也不利。涉及部门过多,相关具体标准和法规在制定上也不够协调和系统,以致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各自理解执行,争权夺利的现象时有发生[24]。

三是地方政府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统一领导协调不力。由于检验检疫属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途径,许多进出口食品安全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4]。

3.2主动预防食品安全质量事件发生的能力不足

随着食品进出口量的不断扩大和国外要求项目不断增加,检验检疫工作量大幅增加,传统的批批检、项项检模式已不能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面对这样的困境,这对我国出入境部门预防进出口食品安全的能力是个极大的挑战。在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由于经验还是有所欠缺而常常处于“被动应付”,对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还难以做到及早发现和消除隐患,国外通报仍常有发生。另一方面,我国出口食品受到农兽药残留、毒素、微生物以及添加剂等影响,出口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从而导致我国食品的国际声誉受到影响[13]。

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工作指南(标准版)

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工作指南(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04

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工作指南 (标准版) 1.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以下简称监控工作)遵循风险分析和预防原则,通过抽取能反映进出口食品风险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的样品,对风险项目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系统和持续地收集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为全面评价进出口食品安全水平和变化趋势,做好进出口食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进出口食品安全隐患,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为提高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进出口食品贸易顺利开展。 2.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工作指南》(以下简称《监控指南》)是监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工作,适用于年度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以下简称年度监控计划)的制订、实施及监控结果的应用。 3.术语 3.1风险项目: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危害因子。 3.2年度监控计划:为执行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工作所制订的年度抽样、检测等具体实施安排和要求,分为《总局监控计划》和《直属局监控计划》。 3.3监控产品:列入监控计划中的进出口食品。 3.4监控项目:列入监控计划中规定判定标准的风险项目。 3.5监控样品: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监控计划抽取的官方样品。 3.6监测项目:监控计划中未规定判定标准的风险项目,用于收集监测数据,评估食品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3.7检出结果:监控样品中监控/监测项目含量超过检测方法测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新举措,强调加强政府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专家认为,目前已有的监管措施和法规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监管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该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管力度。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食品安全问题要下决心进一步规范,加大监管,建立一个可追溯的链条;同时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双管齐下,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月召开的第3次全体会议明确,今年将从8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此前对食品安全犯罪也做了新的规定,加大了食品安全作假以及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打击力度,都说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更加重视。 "尤其应强调地方政府在食品监管方面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全国人

大代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立昶指出,"从目前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食品主要瞄准了农村市场和欠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能力有限,难以全方位监测。"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国共有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近七成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仅3.7万家,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与食品生产企业小、散、多相比,我国农业生产则更为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尤其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更难控制。 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往往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从"田间"到"餐桌",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监管部门,但在实践中,常存在各部门间责任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专家指出,针对监管混乱和监管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各地方政府首先要强化地方监督力度,明确责任,从源头抓起。 --食品安全监管尚存三大难题 陈立昶介绍,目前国家严控食品安全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地方监管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造成地方政府监管不力。 综合代表和委员的意见,食品监管在地方执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实施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对比调研报告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对比调研报告 阐述了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其共性特点。分析了国内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比较了与国外监管模式的不同。以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及tem 原则为基础,提出了改革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对策建议。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全面应急管理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仅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损害政府公信力.也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抑制了正常消费.这非常不利于食品行业的健康成长。如何防范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分析为基础.提出基于tem 原则的对策建议 2 国外主要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大多建立了涵盖所有食品类别和食物链各环节的法律法规体系但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设置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可分为多部门监管模式和单部门监管模式 2.1 多部门监管模式 美国是多部门监管模式的代表以美国为例.美国联邦及各州政府具有食品安全管理职能的机构有20个之多.但

其中最主要的.具备制定食品安全法规和进行执法监管的联邦行政部门有5个:卫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dhhs)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drag administration,fda)、农业部(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的食品安全检验局(food safety and inspecti0nservice。fsis)和动植物健康检验局(animaland plan 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aphis)、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海关与边境保护局(bureau of customs and border pmtee.tion,cbp)。 美国选择多部门监管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建国之初就制定了执法、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治理原则.食品监管也不例外但必须注意的是,美国主要是按照食物的种类来划分部门职能。这样在对特定食品进行监管时实现了功能上的集中监管。 2.2 单部门监管模式 单部门监管模式是欧美国家选择的主流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1)加拿大。加拿大1997年3月通过《食品监督署法》,在农业部之下设立一个专门的食品安全执法监督机构——加拿大食品监督署(canada food inspection a.gencv。cfia),统一负责加拿大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植物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加拿大食品监督署负责农业投入品监管、产地检查、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308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详细版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 理工作规范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工作,确保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公众人身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进出口食品添

加剂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非食品添加剂用化工原料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不适用本规范,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进口 第四条进口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最新英国西班牙食品安全考察报告

英国西班牙食品安全考察报告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研究是研究中心20**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有效做法,国家工商总局研究中心组团赴英国、西班牙对两国的食品安全及质量监管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项考察,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有关领导参加了考察。考察重点是两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方面的主要职能、机构设置及运行情况。两国的做法对工商机关有效开展食品市场监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英国、西班牙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情况(一)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和机构设置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由中央(联邦)政府、地方主管当局以及多个组织共同承担。在中央一级,由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负责,地方各郡、区设立相应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为强化监管,年英国政府成立了食品标准局,该局于2**0年正式开始运作。食品标准局是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的独立监督机构,负责食品安全总体事务及制定各种标准,实行卫生大臣负责制,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西班牙的食品安全监管事务由农业和卫生部门共同负责。农业部门主要负责活体动物的卫生检疫;卫生部门主要对肉类生产加工及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进行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级管理制,具体工作主要由地区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二)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法律责任英国和西班牙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由国际条约和国内法两部分构成。国际条约包括全球性条约(如WTO有关协定)和区域性条约(如《罗马条约》等欧盟条约),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调整该国与其他国家或与国际组织

间的食品安全法律关系,是一国对外进行食品贸易,开展合作交流的依据。国内法由基本法律和专门规定组成,基本法律的法律地位、效力高,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如1984年《食品法》,1990年《食品安全法》和1999年《食品标准法》等;专门规定数量众多,调整对象广泛,是基本法律的必要补充,如1995年《甜品规定》、1996年的《食品标签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形成了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调整对象涵盖所有食品类别,调整范围囊括从农田到餐桌整条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两国制定监管政策、检测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严密的法律支撑。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英国、西班牙等欧盟国家都对违法主体规定了严厉的法律制裁。责任主体违法,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还要根据违法程度和具体情况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制裁。英国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制裁大致分为三个层次:1、一般违法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处以5千英镑的罚款或3个月以内的监禁。2、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食品或提供食品致人健康损害的,处以最高2万英镑的罚款或6个月监禁。3、违法情节和造成后果十分严重的,对违法者最高处以无上限罚款或两年监禁。由于法律责任规定明确、衔接紧密、处罚严厉,对违法者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三)以食品质量检测为手段,注重监督检查英国、西班牙法律授权其监管机关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场所进行检查,并规定检查人员有权检查、复制和扣押有关记录,取样分析。两国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为监督检查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遍布全国的权威检测机

(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研究性课题

食品安全研究 课题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国家稳定之基础,社会发展之前提。而最近接二连三爆出的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搀有苏丹红的咸鸭蛋,含有孔雀绿的多宝鱼,加农药的金华火腿,三鹿奶粉事件等着一连串的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却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国之根本的关注和担忧。 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真正解决当前问题。 为加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同学之间建立了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近几年来的食品危害做了总结,同时给大家提了几项建议。 人员: 活动安排: 具体分工: 报告: 城市食品问题起先表现为假冒伪劣,这个毒瘤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 那时起,国内在食品、饮料生产中使用被视为食品工业灵魂的人工色素、化学添加剂的现象开始变得相当普遍。《食品化学》中,便根据当时国内的食品工业实际,辟有专章专节介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食品着色剂”、“国外使用的食品着色剂”和10多种常用食品添加剂。 然而食品学科研究真正被重视,是在“十五”计划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在1998年成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2003年国内又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研究投入由此得以迅速增加,一些原本没有食品化学学科的院校也迅速开设了相关专业,申请研究经费。高校食品专业成了热门专业。在完成编写《食品化学》教材后,王璋等专家还根据教学需要,编写了《食品化学实验》。 相对应的是,食品化学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得到运用。据江南大学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数据,仅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便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其中的“大米增香剂”,便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姚惠源教授的重要科研成果,最初是从云南的一种名为“糯米香草”的植物中发现,目前已研制出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实验报告称,大米增香剂“在医科大学进行的动物试验表明其安全无害,加入普通无香大米中可明显增加米香,特别是能改善陈米的米香味”。 但随着国内食品化学研究的深入,成果不断出新,食品安全问题在“十五”计划及以后时间,也变得相当突出和严峻。“毒猪肉”、“毒鱿鱼”、“毒粉丝”、“毒酱油”、“毒大米”,这些添加进化学物质和被化学品污染的食品,不断在居民的餐桌上出现,并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直到目前发生令全球震惊的奶粉中掺杂三聚氰胺的事件。一位专家称,许多“毒食”,都是别有用心地利用了食品化学的研究成果,其中不排除有科

日本进出口食品监管资料

日本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现状研究 作者:安洁杨锐来源:中国标准化月刊更新时间:2008-01-12评论: 0条 一、日本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概况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挑战和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既规范着国内农产品生产加工,确保国内食品卫生安全,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国门之外。 日本的食品安全归管架构如下: 1.厚生劳动省 (1)日本于2001年1月重组各省的架构,将厚生省与劳动省合并为现在的厚生 劳动省。在该省下,医药食品局(Pharmaceutical and Food Safty Bureau),尤其该局辖下的食品安全部(Department of Food Safety),负责执行食物安全事宜。 其主要业务内容是:执行食品卫生法保护国民健康,根据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评估鉴定结果,制定食品添加物以及残留农药等的指数规格,执行对食品加工设施的卫生管理,监视并指导包括进口食品的食品流通过程的安全管理,听取国民对食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及其实施的意见,并促进和有关人士(消费者,生产者,专家学者)交换信息和意见。 (2)食品安全部辖下负责食物事宜的各课列述如下: 1)企划情报课(Poiicy Planning and Communication Division)负责一般统筹 及风险传达的事宜。该课辖下的检疫所业务管理室负责处理所有检疫事物及检查进口食物。 2)基准审查课(Standards Evaluation Division)负责制订食物、食物添加剂、 残余农药、残余牲畜药物、食物容器及事物标签的规格/标准。该课辖下的新开发食品保健对策室负责制订标签准则,以及处理基因改造食物的安全评估工作。 3)监视安全课(1nspection and Safety Division)负责执行食物检查、健康风险 管理、家禽及牲畜肉类的安全措施,以及环境污染的措施。该课辖下的输入安全对策室负责确保进口食物安全。 2.农林水产省 农林水产省曾于2001年1月进行重组,以便有效实施《食料、农业、农村基本法》(Basic Law on Food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的措施。鉴于日本越来越依赖进口食物,而食物自给自足的比率也不断下降,为确保该国的食物供应稳定,农林水产省进行架构重组,以应付农业、林业及渔业在21世纪的改变。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及综述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及综述

一、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 食品安全问题不但是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每年世界各地都要发生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仅以乳制品安全事件为例,近年来就发生过:1955年日本著名乳制品企业森永公司有毒化合物当作乳质稳定剂在奶粉中添加事件,日本最大奶制品企业雪印公司特大污染事件,丹麦产荷兰“多美滋”奶粉受微小金属颗粒和润滑油污染事件,美国雅培婴儿奶粉事件,的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美国Gentilease婴儿奶粉含金属颗粒超标事件等。食品安全事故使各国加快了健全监管体系的步伐,一批法律相继出台并不断调整完善。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体系大都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 当前食品安全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传统的食品卫生或食品污染的范围,而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整个食物链的管理与保护问题。经济形式的变更、产业分工的专业化以及新技术的发展,都决定了食品安全监管是个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过程。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就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非常典型。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大致能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由竞争阶段,时间是从美国建国到18 代早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大规模发展,与食品有关的商业贸易多限于各州境内。因此,当时主要由州政府负责对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监督,而联邦政府则主要负责管理食品的出口。

第二阶段是由乱到小治阶段,时间是在1850年代到19 代初期。到了1850年代中晚期,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猛发展,食品贸易由各州而扩展至全国。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食品市场出现了制伪、掺假、掺毒、欺诈现象。牛奶掺水、咖啡掺炭在当时司空见惯,甚至还有不法奸商在牛奶中加甲醛、肉类用硫酸、黄油用硼砂做防腐处理。在公众的重压之下,19 ,国会经过了《纯食品和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这标志着美国食品安全监管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极大地遏制了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违法行为。 第三阶段是由小治到大治阶段,时间是在19 代早期。最初的《食品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没有对食品标准问题作出规定。因此人们无法经过食品的标签或者外观来判断其成份或者质量,大量使用各种人造材料、添加剂的食品开始充斥市场。1938年,国会制定了《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该法案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扩大了FDA(食品药品管理局)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权力,奠定了美国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础。此后FDA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了大量的部门规章,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第四阶段是完善与加强阶段,时间是由1950年代到现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颁布以后,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此后出台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都以该法所确立的基本框架为前提,或者对该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或者对某种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完善最新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完善 摘要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和发展的基础,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然而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转基因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人类自身道德素养等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去年的三鹿奶粉所引发的三聚氰胺以及种种食品添加剂问题,更是让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下子凸显了出来,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心越来越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和重新建立迫在眉睫。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明显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如成立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退出“食品放心工程”,等等,但是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仍然存在很多漏洞,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也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监管体制 ABSTRACT Food is the foundation to the mankind for existence,activity and development,just as the saying “Food is god to the people”. However, som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 unctions, such as the inflation of population, extensively apply of Gene technical and some non cultivated manners of mankind and so on, result in the present non-optimism condition of food. Especially the came out of Melamine and many kinds of food additive last year, let the food safety issues highlighted by all of a sudden, made a tremendous influence in the society, the common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low confident in food security, that the food security of supervising and managing system should reform imminently. In the last few years, our government obviously take severe measures to manage the food safety, for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food and drugs management bureau, releasing “food trust engineering”,etc ,but our food security still had very many loopholes, the government also must further strengthen in food safe supervising and managing aspect responsibility. Keywords:food safety; govern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

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0年第53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将食品安全确定为全球公共卫生优先领域。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在建立健全本国食品安全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达国家更是一马当先,走在前面。 2004年,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对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建立起多部门监管的体制 然而,2007年,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遇到重大挑战,中美食品安全问题、中欧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问题的出现,其成因很多,但与各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无关系。为了探索这个问题,笔者收集了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 一、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状况 (一)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部门职能重叠,降低联邦开支,加拿大于1996年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重组,将加拿大卫生、农业、渔业和海洋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合并,成立加拿大食品监督署,于1997年4月开始工作。 加拿大食品监督署的职责有:进/出口食品的监督,实验室和诊断支撑,危机管理和产品召回,以及出口认证。CFIA直接向加拿大农业及农产品部部长报告工作。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重组后,取得了3个方面的成效: ①节省财政预算支出,1997~1998年财政年度的支出减少了10%; ②减少机构监管的重叠,避免了不同部门开展同样监督检查的现象; ③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减少监管的“盲区”。 加拿大卫生部负责公共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包括研究、风险评估,以及制定食品中允许物质的限量标准。 (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由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部门组成。在联邦政府层面上,有12个部门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即: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监督局;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局;美国农业部动植物监督局;美国农业部粮食、包装、储存管理局;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商贸局;美国财政关税局;美国财政部烟、酒、火炮局;美国环保署;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然而,美国联邦政府主要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美国农业部的FSIS和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的FDA。 美国农业部的FSIS负责肉、禽及蛋制品的食品安全监管,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的FDA负责农业部监管之外的食品的安全监管。据此,FSIS和FDA被称作美国的两大食品安全系统。由此可见,美国实行的是多个部门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种体制在职责和工作范围上似乎界定得很清楚,但实际上仍存在缺陷: ①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重叠。例如,在蛋产品的管理上,FSIS负责蛋制品加工的监管,FDA负责对蛋产品运输、零售以及餐饮服务的监管。同时,FSIS和FDA还共同监管壳蛋的加工、壳蛋运输、蛋的批发。 ②重复监督检查。例如,对同一个生产三明治的企业,对暴露肉馅的监督检查由FSIS实施,而对非暴露肉馅三明治的监督检查则由FDA实施。又例如,美国国家海洋气候管理局每年要对2500个国内外的海产品公司进行检查,又与FDA实行的监督检查重复。 ③食品监管的权限不一致。例如,FSIS对企业未实施召回的食品可采取措施临时扣留该产品20天,

新食安法关于进出口食品的法规

新食安法“食品进出口”章节变化之我见 新《食品安全法》日前已经公布并将在今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法第六章“食品进出口”八个条款942个字陡增为十一个条款1803个字,变化不可谓不大。笔者身为检验检疫一线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在此谈一些自己对新食安法“食品进出口”章节的认识。 第九十一条: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解读:此条属于新增条款,与新食安法第四条末句“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承担有关食品安全工作”呼应,确定了具体承担进出口食品安全工作的国务院职能部门仍然是“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广义上理解即国家质检总局。 出入境检验检疫在新食安法中出现了22次,其中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13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6次,检验检疫(动词或名词)单独出现了4次。由此不难看出,新食安法已经将具体的职责分配给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与其下属的位于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一目了然。 第九十二条: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检验合格。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 与本条对应的为原食安法的第六十二条: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进口的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 解读:第一段变化不大,只是“以及”换成了顿号。虽然不必过度解读,单也看得出在进口环节“食品相关产品”与“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地位等同,CIQ有理由制定措施加强此类产品进口的监管。 第二段表述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前的“检验合格后放行”在修订后仅保留了“检验合格”。这似乎给未来进口食品的通关放行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大家要注意到新增的定语“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翻翻商检法和动植物检疫法不难发现,在进口食品暂未调整出法检目录(即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以及部分进口食品须满足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检疫要求的前提下,进口食品的通关模式只可能在“一个窗口”的大背景下改革。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概述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概述与启示 农业、食品和饮料行业在整个欧洲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欧盟一直以来对食品安全问题格外重视。2000年疯牛病事件以来,欧盟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逐步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立法到执法均有鲜明特点,可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经验。 一、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一)欧盟食品安全立法 1.《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和《欧盟食品安全绿皮书》 1996年爆发的疯牛病削弱了消费者对于欧盟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信心,同时也使欧盟机构意识到了长期以来把食品安全监管仅仅作为内部市场建设的一个附带目标的相关政策存在严重的不足。对此,欧盟于1997年出台《食品安全绿皮书》,作为欧盟食品法立法的一个起点。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如1999年的二恶英事件,表明了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有基本的法律保障和独立的监管机构。因此,欧盟在《食安全绿皮书》基础上于2000年出台了《食品安全白皮书》,用116项条款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制订了一套连贯和透明的法规,提高了欧盟食品安全科学咨询体系的能力。《食品安全白皮书》是欧盟食品安全法律的核心,提出了一项根本性的改革计划,就是食品法以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基础,包括普通动物饲养、动物健康

与保健、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新型食品、添加剂、香精、包装、辐射、饲料生产、农场主和食品生产者的责任,以及各种农田控制措施等。 2.欧盟食品安全重要法令(EC) No 178/2002 、(EC) No 882/2004 。 (EC) No 178/2002是2002年1月28日颁布的,主要拟订了食品法律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和食品安全事务的程序,重点规定了作为独立机构的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从而使食品安全监管不仅有了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也使各有关机构的运行和控制工作依法进行,而且基本法的原则性规定也为其他各个具体法、特别法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而2004年4月29日颁布的(EC) No 882/2004侧重于规定对食品与饲料,动物健康与福利等法律的监管实施,提出了食品安全“官方控制”(Official Control)的概念,规定了欧盟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Competent Authorities)的职责与权力,并明确了欧盟委员会对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 两部法令在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EC) No 178/2002通常被称为欧盟食品安全的“基本法”,明确了风险评估、召回跟踪制度和应急机制等食品安全基础制度,对欧盟食品安全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EC) No 882/2004是欧盟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职权来源,英国、爱尔兰等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官方控制都以该法令或者根据该法令制定的本国食品安全条例作为依据。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指令性管理体制(1949-1978)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近30年间,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解决温饱是当时食品安全的最大目标”。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食品质量安全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食品卫生。这期间,政府主管部门主要采取内部管控方式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较少使用经济奖惩、司法审判、信息披露与技术标准等现代化的食品监管的政策工具。总体而言,实行的是以主管部门管控为主,卫生部门监督为辅,寓食品卫生管理于行政管理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一)卫生防疫体系的形成 建国初期,受苏联卫生防疫体制的影响,食品卫生管理自然落到了卫生部门的管理职权范围之内。1949年,原长春铁路管理局成立了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站。从1950年开始,各级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建立起了省、地(市)、县各级卫生防疫站,并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对食品进行卫生管理,同时陆续制定了食品卫生质量要求和卫生管理办法。1953年1月,政务院第167次会议正式批准在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验与管理。1954年,卫生部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站编制》。1956年底,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建立了卫生防疫站。1959年,大部分的人民公社也建立了相应的卫生防疫机构,从而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卫生防疫体系。 1964年,卫生部颁发实施了《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首次明确了卫生防疫站作为包括食品卫生监督在内的卫生监督体系的主体机构的性质、任务和工作内容。到1965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专业防治机构822个,人员77179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1949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由卫生防疫部门负责,但由于卫生防疫机构兼有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的双重职能,工作重心在卫生防疫,而卫生监督又包括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等诸多内容,所以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在卫生防疫系统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 (二)主管部门承担管理职责的体系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我国模仿苏联建立了一套专业化分工色彩浓厚的工商业部门管理体制。轻工部、粮食部、农业部、化学工业部、水利部、商业部、对外贸易部、供销合作社等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不同的食品进行卫生和质量监管,并建立了本部门独立的卫生检验和管理机构,分别承担各自的食品卫生管理职责。(表) (三)指令性管理体制的特征 1、寓企业于行政管理之中。1965年卫生部、商业部等五部门颁布的《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明文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包括生产、加工、采购、贮存、运输、销售)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把食品卫生工作纳入生产计划和工作计划,并且制定适当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管理本系统、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卫生部门应当负责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和技术指导”;“卫生部门制定食品卫生标准,应当事先与有关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即实行的是以主管部门管控为主,卫生部门监督管理为辅,寓食品卫生管理于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之中的体制。 2、管理工具以软性管控为主。《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强调“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应当经常性对所属单位的基层领导干部、职工进行重视卫生的思想教育,自觉地做好食品卫生工作”;同时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应当把食品卫生工作列为成绩考核和组织竞赛、评比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还规定了群众性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由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实施。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所涉及的大部分管理工作均属于思想教

国家质检局总局令第144号《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总局令第144号《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作者:法制处发布时间:2011-1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144号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7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支树平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进出口食品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

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进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水果、食用活动物的安全管理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领导下,依法做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实施注册管理,对向中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实施备案管理,对进口食品实施检验,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备案管理,对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实施备案管理,对出口食品实施监督、抽检,对进出口食品实施分类管理、对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诚信管理。 第五条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诚实守信,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条检验检疫机构从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人员(以下简称检验检疫人员)应当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尽职尽责。

第令《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44号)《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7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局长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进出口食品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进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水果、食用活动物的安全管理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领导下,依法做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实施注册管理,对向中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实施备案管理,对进口食品实施检验,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备案管理,对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实施备案管理,对出口食品实施监督、抽检,对进出口食品实施分类管理、对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诚信管理。 第五条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诚实守信,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条检验检疫机构从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人员(以下简称检验检疫人员)应当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尽职尽责。 第二章食品进口 第七条国家质检总局依据中国法律法规规定对向中国出口食品的国家或者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需要进行回顾性审查。 国家质检总局依据中国法律法规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国内外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风险分析结果,结合前款规定的评估和审查结果,确定相应的检验检疫要求。 第八条进口食品应当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检验检疫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姓名李智林 班级安管08-1班 学号310801020115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内容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国发生了许多食 品安全事件,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 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多地曝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多吃致癌、黑 芝麻浸泡成“墨汁”疑染色、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染色馒头事件、 沈阳毒豆芽事件、宜昌毒生姜事件等等,枚不胜举。来自全国的92位省部级 领导和主管者们对食品安全的深入思考、对案例的尖锐剖析和完善体制机制的 各种设想,无不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破解难题的坚定信心。目前我国食品监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集中表现在企业缺乏诚信与道德观念, 监 管环境复杂化、监管主体多头管理、监管技术落后和监管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应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理顺政府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分工、提高检测技术和加快立法工作进程,逐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本文着重从食品安全监管的角度探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和法律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 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管环境;多头管理; 信用管理;信用危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国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从2008年爆出的三鹿奶粉掺加三聚氰胺事件,到近期出现的“瘦肉精”事件以及“染色馒头”事件,一次次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变成受害者,很多消费者正遭 受着所谓品牌食品的“侵蚀”。因食品质量引发的事故正给我们敲响警钟:中国的 食品安全到底怎么了。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民生。今年1月,《小康》杂志发布的年度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公众对食品 “没有安全感”,近期频发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也在不断拷问着我们:食品安全事件的症结究竟何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证食品安全或者与之相 关的法律法规。 1995年10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审议通过了《食品卫生法》,此后,经过长期的建设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日趋完善,逐渐形成了以《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农业法》、《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为基础,以国务院及各部委和省市地方政府发布的关 于食品安全的法规、规章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然而一系列食品安全问 题接连发生,使得食品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原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因为 法律法规冲突严重、监管体制不顺、安全标准不统一、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亟 待改进。 从总的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监管水 平也不断提高。但面对日益严峻和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 制呈现出越来越难以应对的局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监管职责划分不够明确、科学,分段监管无法实现无缝衔接我国食 品安全监管依据中对监管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不够科学。我国食品安全监管 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从现行立法中可以看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