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辩立论稿

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辩立论稿

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辩立论稿
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辩立论稿

尊敬的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能与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的同学共同探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问题,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我方的观点认为: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为了使讨论更加具有针对性,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明确辩题中的几个关键词。

首先,何谓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人的手心手背皆由血肉结构而成,是属一体之两面,我们没法人为的将文化区分为精华和糟粕,这样是十分片面和肤浅的。

其次,何谓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就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民族文化是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能代表民族特点,体现民族精神,是根植于民族内涵之上的;第二,民族文化是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的选择性,是不断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我方认为,越能符合以上2个特点的民族文化就越是民族的文化。

最后,让我们明晰一下世界文化的概念。所谓世界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在保持自身特征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发展和传播,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联合。我方认为,越能走向世界,越能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化。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方认为,就文化而言,越能符合民族文化所具有的2个特点的文化,就越能丰富世界文化。理由如下:

第一,世界文化之所以吸引着无数人为之魂牵梦绕,其魅力就在于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如同美国的自由女神,日本的和服,法国的葡萄酒,韩国的泡菜,等等。正是这些被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的代表物,将本民族的文化推向了世界,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了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

第二,各民族文化根植于本民族的沃土,展现了民族的智慧,启迪并影响了其他民族的发展,共同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正面的力量。中国的京剧艺术深深地影响了德国的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晚年思想深受中国老子学说的影响,等等等等。民族文化正是坚守住了本民族的特色,才能启迪影响了其他各民族的发展,共同为世界文化丰富多彩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就文化而言,越能符合民族文化所具有的2个特点的文化,就越能丰富世界文化。今天,我们在这里和对方辩友一起进行探讨,意义无非在于对文化的发展寻求一条出路。只有坚守住了本民族的民族魂,才能更好活跃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不要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先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哀怨;不要让那“凤求凰”的圣洁爱情故事随着历史的逝去褪去了色彩;更不要让那“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豪迈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化为泡影,随风飘散。我们要文化,不要泛化;要文化,不要同化。我们坚信,越是民族的,就必将越是世界的。

2018高中政治(第04周)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7年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化共性是指不同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文化个性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即一种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为,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

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不管差异多大,都有其共同之处。 比如,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该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要借助于一定的途径得以传承,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果我们看不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可能”! 同时,由于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条件和发展状况不同,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存在差别,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它们的社会实践的水平和具体方式是各有特色的,这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各自特色。如果看不到不同文化的“个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必要”。 2.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又都是本民族人民的生活的反映和智慧的结晶。二是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具有普遍的共同的规律,即文化具有世界性。同时,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特征,反映了本民族特有的东西,即具有民族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整体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巧区分 (1)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个性,如故宫是中国的、白宫是美国的。 (2)文化是世界的,强调的是文化的共性,如奥运会是世界的。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强调的是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即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1.丁绍光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这说明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杨荫浏先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韩文版权成功地输出,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国际大事和国际关系中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社会也将关注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中国。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也吸引着国际友人。我们同样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世界真正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图书作为最传统、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可以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而版权输出则是实现这一愿望的重要途径。 2007年,《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由韩国Somyong Publishing Co.购买了韩文版权,现该书韩文版已经出版。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中文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自出版后,立即成为全国各音乐院校及音乐系科的主要教科书。 这是一套较为系统的学术著作,共分上、下二册。该书以编年体的方式记载了中国自远古至清朝末年的音乐发展史,包括:中国历代社会背景与音乐发展的联系;各种音乐

形式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音乐的多种体裁和题材;器乐曲和乐器的分析介绍;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与介绍等。书中的资料丰富,且出处和来源的考证具有可信度;对中国音乐的起源、发展、演奏做了系统地描述,对于研究中国音乐的学者有很大帮助。而且,该书的撰写工程浩大繁杂,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地位。 音乐是无国界的,是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作为一个国家风土人情的重要体现,成为国际间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由此,音乐图书的版权输出,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传统、促进中外音乐艺术交流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作为音乐理论图书,语言翻译是版权输出的一大障碍。以往输出的音乐图书,主要是以乐谱类及画册类的图书为主,纯文字的图书很难输出版权。因为语言的准确翻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音乐语言。由于其专业性,翻译者只具有良好的语言翻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同时拥有非常专业的音乐素养,否则,根本无法翻译专业性很强的音乐理论著作。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版权输出,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真正体现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标志着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已真正地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 经过多年的努力,人民音乐出版社现与德国、法国、英

世界民族音乐

世界民族音乐 1、什么是民族音乐? 答:民族音乐(ethnic?music)原意为“少数民族音乐”,广义的说法: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狭义的说法: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2、音乐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语言有哪些关联? 答:一、音乐与自然环境以乐器为例:①湿润的东南亚适宜竹子生长,竹制乐器较多,如笛子;干燥的阿拉伯地区,同样形态的笛子材质则选取苇秆,制成纳伊笛。 ②盛产木材的东亚一带所使用的琵琶,其共鸣箱是用整块大木头挖空制成的;在干燥而不生产大木头的中亚,琉特类乐器的共鸣箱一般都是小型的,即使像乌德琴(阿拉伯琵琶)那样的大型乐器,其共鸣箱也是用木片拼凑制成的。 ③干燥地带的游、牧畜牧社会,传统的琴弦多使用以羊的肠子制成的羊肠弦;中国等出产蚕丝的地方以丝弦为主。随着社会发展,近代出现了金属弦和尼龙弦。 ④以鼓为代表的膜鸣乐器,蒙在鼓框胴体两面的皮革有牛皮、羊皮、马皮、蛇皮、猫皮、狗皮、骆驼皮等,皮革来源多就地取材,与当地动物的饲养和生长环境相关。 以音阶为例: ①温带的东亚地区主要使用五声音阶。 ②热带、亚热带的东南亚地区,同时使用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③印度、西亚等地主要使用七声音阶。 二、音乐与社会环境 关于生产方式: ①斯里兰卡的原住民维达族,其生产方式很少依赖于集团性的协作来进行劳动,因此没有集体所共有的歌和舞,每位成年男子都有自己创作的歌和舞。此外,在安达曼岛等地的自然民族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各人拥有自己的个别性歌唱的状况,这应该可以认为是与生产方式有紧密关系的歌、舞形式。 ②因纽特人的音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猎捕北美驯鹿的个人劳动为中心的音乐,其节奏较为自由,不具统一性;一是以猎捕狼獾的集体性劳动为主的音乐,其节奏较具有规律性,适合于集体性歌唱。这也表现了生产方式与音乐节奏的关联。 关于专业音乐家: 在印度教的社会中,专业从事音乐工作并不是根据个人才能,而是被纳入种姓之中,专业音乐家是作为地位特别底下的贱民的职业而存在的。关于歌会:从喜马拉雅周边到阿萨姆、东南亚内陆、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所谓阔叶树林带地区,共同点是都有歌垣(歌会),歌垣贯穿了婚姻的全过程, 其音乐以合唱音乐传承的多音性为特征,并与这一歌唱的社会环境有一定联系。 三、音乐与宗教 以亚洲为例,宗教与音乐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对应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①在伊斯兰社会的基层文化中,由双簧管类的双管气鸣竖笛“兹卢纳”和双面鼓“多路”组成的乐器组合在相当广阔的地区得以传承。这种乐器组合的音乐分布与伊斯兰教的某些流传地区形成对应关系。 ②在佛教方面,与大乘佛教相对应的民族音乐大致都属于五声音阶。 四、音乐与语言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44?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罗丽娜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进入这个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交通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日渐趋同,精神生活也就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成为了大家经常提到的主题,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民族性;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对矛盾命题随着社会情势的复杂变动此消彼长,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语境及其深层意义结构的曲折变化,意味深长,值得认真思考。因此我将在这里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加以简单的讨论。 1.艺术的民族性 1.1 艺术的民族性的涵义 关于艺术的民族性的问题,毛泽东曾经在他的1956年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具有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民族的风格。”那么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呢?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1.2 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其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心里状态等),并且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世界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局面。这种多元化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是民族艺术种类的多样性。每一种艺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多种艺术门类并存,并且相互交流,形成符合这个民族的习性。我们以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为例,他们的艺术除了舞蹈之外,还有与舞蹈相伴的音乐艺术,音乐内容的诗歌等文学艺术,留存舞蹈形象的绘画艺术等,另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艺术、服饰艺术,饮食艺术等。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所自然产生的一个具有本民族风格的艺术。 其二是各类民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的风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民族、地域而异,民族风格之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等这也是同类民族艺术交流的基本前提。 同是奴隶社会,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凯旋门,在中国有象征权威的青铜礼器和朝廷宗庙的礼乐;同是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的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绘画与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并肩齐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这些差异,大家都变成一个面貌,形成一个模式,那我们的艺术世界就会是单调无味。 1.3 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就艺术的发展而言,它没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而只有艺术的、弹性的、迂回曲折的。民族艺术更是如此,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风格。对于不同的民族艺术来说,于你是新的,于我确是旧的,于你是古代的,于我却是现代的。各民族之间不是相互绝缘的,各民族的艺术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他民族的艺术的影响.。一个民族的艺术要向前发展,还要借鉴其他民族艺术中好的东西。 各民族艺术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结果就是现如今我们的世界存在的缤纷的艺术种类。现我们立足于东方看世界,艺术的交流过程主要体出了三种形式: 第一,东西方的艺术交流。如法国19世纪印象派的产生是取自日本浮世绘对线条、色彩的理解。 第二,中外民族间的艺术交流。如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敦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结合了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民族的艺术。 第三,中华民族内部的艺术交流。古代的中华民族间的交流主要是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如在西域民族学习汉族的书画艺术过程中就有一位元代的艺术大师——高克恭。他 是畏兀儿人(今维吾尔族),成为了元代米氏云山的代表画家,和他同属一个民族的边鲁,则在水墨细笔花鸟画中独占鳌头。 因此我们仅仅从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她的历史可以很肯定的得出民族艺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的,在交流中彼此融合,使艺术越加的丰富多彩。 2.艺术的世界性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黑格尔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莫奈的《日出印象》和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都是为世界人民所共赏的名作。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当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我们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所以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世界各民族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的两个方面。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又如孔雀开屏时固然美丽,但却难免会将它难看的部位亦展现无疑。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有明就有暗的对比。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 4.结论 艺术是为了表达感情而产生的,也是为了交流而产生的。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民族艺术都是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各有各的优势。各民族艺术必须要立足于时代的现实生活,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功能,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使民族艺术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同时我们要面对整个世界的变化,研究外国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并善于从中吸收一切有益于我们创造的因素。在当今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的交错矛盾中,我们既要以开放的、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又要头脑冷静。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艺术,注意与世界,时代接轨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本民族文化品质和自己独特语言的现代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132. [2]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A].毛泽东文集(第六册)[M]. [3]吴迈.文化的民族性与文艺的世界性——关于民族的几个问题[M].1996(1):10.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面对当今世界各各种思想文化生活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进一步繁荣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第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既是推动社会发殿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目标。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第二,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识和现实感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次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 第二,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各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公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部分的重要因素。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赢得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家竞争力。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第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已经在为衡量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需要扎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现在,人们精神文人需求日益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与之相比,我国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是益增大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不时之需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总之,推动培训班经大发展繁荣是我国绿洲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囚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亿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下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营造社会主义文化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 第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实民族和世界这两种概念在文化传播学中可以经常被看到,在我们身边的各种文化现象中也不难发现他们的影子。往往在我们谈论文化联系和传播的时候,我们也很容易就会听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观点。那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民族与世界这两种属性究竟有什么异同,他们之间究竟又有什么联系呢? 首先,我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种观点非常正确。 但是,要想论证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就要必须先搞清楚我上面提到的问题,就是它们的异同和联系。 什么是民族文化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民族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民族文化是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能代表民族特点,体现民族精神,是根植于民族内涵之上的;第二,民族文化是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的选择性,是不断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那么什么是属于民族文化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对民族文化定义的具体例举。我们的衣食住行,语言文字,宗教风俗,节日传统等等都是民族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比如,我们的八大菜系,汉服旗袍,长城故宫,汉语汉字,道教禅宗,春节中秋,还有勤劳的品质,谦逊的性格等等。总之,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凡是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包括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有民族文化的影子。

那么什么又是世界文化呢?我认为世界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所谓世界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在保持自身特征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发展和传播,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联合。凡是世界上存在过或者是现存的一切文化都是世界文化。这个定义是以世界的整体性为基础的,着眼于全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从广义的世界文化来分析,任何一个文化现象都不过是人类文化的具体表现。从狭义上来讲,世界文化只是各种文化的共同性。比如,世界人民的审美共同性,和经济发展的共识。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就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孩子叫爸爸妈妈的发音是十分相似的。我们有的时候听一首外语歌,虽然你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是你就是觉得它很好听,旋律很动人,这就是一种狭义的世界文化现象。 既然谈及了世界文化,那么世界文化的特性就是不得不谈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大家公认的世界文化的最重要的特性。这一特性是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一切都文化首先是平等的,而它们却是不相等的,自然就会是多样的。世界文化之所以吸引着无数人为之魂牵梦绕,其魅力就在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联合国大会随即在其57/429号决议中欢迎这一宣言,还欢迎其所附的执行宣言的《行动计划》的要点,并宣布5月21日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加深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学会更好地生活在一起。为庆祝一年一度的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

世界民族学史复习题(大题答案)

世界民族学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1.万物有灵论 亦称“泛灵论”。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该理论做出系统阐述。他认为原始人在形成宗教之前先形成“万物有灵”的观念。人们基于对影子、水中映象、回声、呼吸、睡眠,尤其是梦境等现象的感受,觉得在人的物质身体之内存在着一种非物质的东西,使人具有生命;当这种东西离开身体不复返时,身体便丧失活动能力和生长能力,呼吸也随之停止。 2. 简述马林诺夫斯基的学术成就 a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并后来成为著名的人类学家,如埃文思普里查德,利奇,费孝通等。 b 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文化的功能理论;认为文化是由于需要而产生的理论;先开始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经济生活制度方面的内容。 C 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田野调查工作,并在方法论上做出科学的规则(学习当地语言,生活一年或一个季节性周期以上)。 d 通过学科训练树立科学的态度;开创学习并使用土著语言进行参与观察和记录等。 3.泛埃及主义 这是一个被称为英国传播学派所倡导的理论及它的学术代表,只因为其倡导者G.E.史密斯是曼彻斯特大学解剖学教授,所以学术界又俗称之为曼彻斯特学派。其学术主张是: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和文化,全部以古埃及为中心和发祥地,人类社会所有的文化,包括所有的高级文化的元素,都是从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化传播开去形成的,所以被称做“泛埃及主义”的传播论。这种近乎武断的传播论在学术界又被称为“极端”的传播主义或“超传播主义”,借以指责它过分强调传播而忽视各地各民族自身的文化创造潜能。 4.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 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才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马克思及黑格尔、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对

中传MFA考研考点:谈谈你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解

中传MFA考研考点:谈谈你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解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有人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也有人说,“越是西方的,就越是世界的”。谈谈你的理解。 ①越是民族的并非就越是世界的,越是西方的并非就越是世界的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是一个理论误区,存在着片面性、孤立性与保守性。民族艺术中只有那些具有人类普遍特征与共性,能追求生活真、善、美,能给人类心灵世界带来愉悦与崇高的审美感觉的艺术才真正属于世界的,而那些暴露本民族落后、肮脏、腐朽,违背人类天性与人类对抗的,追求极端的民族艺术表现与极端创作主体的自我表现的艺术发泄与再现,这样的艺术作品终究是不能得到世界认可的。 i以综合艺术为例 有国内“喜剧之王”之称的赵本山到美国表演“二人转”遭遇滑铁卢,据说仅卖出十几张票,而“世界性”的美国本土黄头发蓝眼睛观众根本不屑一问。二人转作为东北独有的曲艺品种,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尚且无法普遍推广,在异国他乡更难以得到共鸣。我国多次将京剧送出国门,由顶尖艺术家演出《白蛇传》《大闹天宫》等经典剧目。但京剧还缺乏世界性的语言。 ii以语言艺术为例 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流传到了海外,被译为了《在红色的楼里做梦》,而另一经典《水浒传》的译名更加离谱,被译为《三

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 同理,越是西方的并非就越是世界的,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越是西方的,就越是世界的”代表了在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袭下,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危机。欠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民族文化被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势文化所蚕食、吞噬,或者被边缘化。 ②越是民族优秀的,符合人类共同人性的,真善美的,才越是世界的必须是民族艺术中最优秀的东西,必须是符合人类共同天性的东西,必须是在艺术中追求真、善、美的东西。这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存在前提。 以语言艺术为例 莎士比亚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其戏剧作品歌颂了友谊、爱情、自由与正义;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主题,关于上帝、良心、道德及责任的生命思考。 以电影为例 张艺谋的电影较早地得到了国际的认可,《红高粱》、《英雄》、《秋菊打官司》等作品真实地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对民族的思考,对弱者的同情真正地将电影的民族性推向了世界性。《卧虎藏龙》被称为中国武术片的国际版,它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既得益于深得好莱坞“真谛”的电影叙事技巧,也得益于其中深藏的一些西方人认同和熟悉的思想观念。同样是民族的精华,英国值得骄傲的电影《哈利波特》在商业界成功和图书出版是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奇迹,风靡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 陈麟书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基督教 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的,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在文明社会以前是不可能产生世界性的宗教的,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在文明社会以前,由于氏族部落为单位的狭小的、落后的经济体制,只能把人们的宗教活动限制在一个十分狭窄的范围内,不仅部落之间交往不多,更谈不上世界性的交往。加之当时人们的文化极其落后,没有文字来进行各民族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宗教交流。特别是由于当时人们思维能力的低下,还没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统一的主宰世界之神的概念和形象。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绝无产生和形成世界性宗教的可能性。 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在古代文明社会一开始就有世界性宗教的。它是在世界性交往和沟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世界宗教是在民族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民族宗教要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这只有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的发展,达到了各民族各个国家和各地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才有可能。各种宗教通过交流和比较,有的被淘汰了,有的则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影响,有的就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这种世界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宗教的交流,在历史上一般都开始于封建社会的中兴时期,世界性的宗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以佛教来说,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由古印度奴隶社会的毗罗卫国王子释巡牟尼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上,是千百年来华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绚烂的一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和新兴文化冲击着中华文化的大厦,威胁着中华文华的传播,成为限制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瓶颈。中华传统文化的前行所面临的局势越来越严峻。我们所知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遗产,但其实韩国的端午祭从中国端午节发展而来,已经融入韩国特有的东西,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申请世界遗产无可厚非。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我们要注重我们自身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保护。 这一点我们的老祖先做的很好。“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我们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其他古老文明早已被历史湮没被时光浸染,唯有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从洪荒的远古走到21世纪的现代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由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建立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借鉴、融合的基础上,使得本民族文化具体内涵不断因时而变,体现时代精神,丰富和充实本民族文化,从而在不同民族文化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勤劳而智慧的中华人民创造了汉字,使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总是喜欢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都是在麦当劳,肯德基,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的物质氛围下长大的,对我们国家的一些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有的甚至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常识也不知道。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个人传统文化的网络,提升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自觉”。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对于“中西文化比较下,所谓的民族性就是世界性吗”这样一个提问,我们可以采取肯定式的回答,即“民族性也就是世界性”,因为任何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都是从某一地方开始,为某一民族发明和创造,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其他民族接受和享用的,比如油画就属于这种类型的文化,体育方面则有足球,当然还可以包括科学主义的世界观,从进化论看待人类及其社会和文化艺术的演变等。如果我们把世界理解为东南亚这样一个地理范围,那么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包括儒家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民族性向世界性转变的过程。很显然,在这里民族性在先,世界性在后,其先后关系是不可逆的,而从结果看,世界性肯定也是民族性的,至少在起源和开端上是如此。 对于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可用否定来回答:“民族性不一定是世界性的”。这是因为有些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如机遇、创造力、适应度、价值观、权力等,在被某一民族发明之后,永远只为这一民族所使用,消亡之后也没有传播到世界各地而获得世界性,比如我们中国古代建立在虐待妇女的基础上产生的三寸金莲文化,也包括我们的国粹京剧,一直就没有成为世界性的。如果把西方也考虑在内,我们的传统水墨艺术,也还没有进入西方社会,成为他们文化的一部分。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可以用肯定和否定来回答这同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个影响广泛的说法“越是民族的(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不是一个类似自然科学的命题,不能用是来回答。尽管如此,仍然不影响我们从文化,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只是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只有一种答案,即或真或假,或错误或正确的命题。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回到提出这一问题的历史情境之中,去考察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提出这一问题的前提,以及背后的动机和意图。 马克思在 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就认为,资本主义的廉价商品开辟了一个世界市场,过去封闭的地方和民族也被卷入其中,结果是使“乡村从属都市,东方从属西方”。在1840年之后,马克思所说的问题在中国也成为了一种现实,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强烈的民族意识也因此产生。在此条件下,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并有了各种各样的立场所产生的表述方式,如“中体西用”就是其中之一。当中西比较从器物、制度进入到广泛的文化和艺术层面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就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

外国民族音乐概念常识

一、民族与民族文化、民族音乐 1.民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是以血统、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相同而结合的人群。即: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文化,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 2.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学术思想、道德观念、文物制度、风俗习惯等)。 两大特性:一是共同性,(各分子所共有)。一是延续性(即随民族之演进而绵延不断)。使民族文化成为民族心理凝聚力之支柱,而维系民族团结。 3.民族音乐——广义: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狭义: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4. 文化脉络中的音乐 (1)音乐与自然环境 区域性差异制约文化现象的区域性差异。地理因素的稳固状态,这种制约也呈相对的稳定性。(2)音乐与社会环境围绕着生产方式而形成的多种社会性关系与音乐的关联之中。它不仅限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而且对音乐的意义和风格也有深刻的影响。 (3)音乐与亚洲,既有最早的拜火教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大,也有地区性、部族性和各地的民间信仰,形态十分多样。跨民族、跨国家的大,在这种占统治地位的地区,形成了许多共同的生活、文化方式,究其成因,共同的也是其中之一。 (4)音乐与语言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因素,语系是区别民族的系统指标之一。语言因素对音乐因素的影响也是甚为深刻的。 5.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根据世界各民族音乐风格差异、文化背景,划分为九大区域。 1、东亚音乐文化区 2、东南亚音乐文化区 3、南亚音乐文化区 4、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 5、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 6、欧洲音乐文化区 7、北美音乐文化区 8、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 9、大洋洲音乐文化区 第一章东亚音乐 1.日本雅乐日本雅乐的含义是依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的。狭义的雅乐指的是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器乐合奏曲(主要是舞蹈伴奏音乐),日本称之为唐乐、高丽乐。 广义的雅乐是把日本古代以来的祭祀歌舞,以及接受了从亚洲大陆输入的唐乐、高丽乐影响而新创作的艺术歌曲也加进雅乐之中。雅乐的特色:音乐讲究旋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格调高雅,速度由慢渐快,旋律多类型化,调门固定,有绝对音高。 2.能乐 (能+狂言)。能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滑稽为主的台词剧,音乐成分少,篇幅较短。 3. 朝鲜半岛雅乐(正乐)雅乐就是雅正之乐。 朝鲜半岛传统的雅乐大致包括管弦合奏、管乐合奏、吹打、歌乐。 4. 傍梭里(唱乐)傍梭里又叫剧歌、杂歌、唱乐、唱剧、唱剧调。 是以傍念佛、傍巫祭、山打令中使用的叫做“傍”的小鼓作为伴奏而长时间歌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傍梭里大致由唱(歌唱)、科(表演动作)、白(说白)三大要素构成。 5.农乐农乐是在农耕祭祀活动、农民播种之后祈求丰收和秋季丰收后感天地与祖先的严肃的祭天仪式的风俗习惯中,以及作为农民的娱乐活动而进行的演出形式,也称风物戏。 6.伽倻琴《散调》是朝鲜朝末期产生于南道的代表性器乐独奏音乐。玄琴(玄琴,外形既似古琴,又像古筝)是男性乐器,伽倻琴就是女性乐器。 7..蒙古长调蒙古的一种民歌体裁形式,旋律悠长舒展,词与曲的结合“字少腔多”、“一字多音”,句中、句尾常用拖腔. 节奏自由,没有固定的节拍和节奏循环.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论文

聆听世界民族音乐有感 出于对音乐的喜欢,我在本学期选择了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每个星期我都带着憧憬期待晚上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到来。而不知不觉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已经到了尾声。在杨老师一个学期的全心授课下,我学会了很多音乐知识。在没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只是听一些流行歌曲,对民族音乐认知,也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乐,并没怎么了解。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是,我觉得自己的音乐世界真的太渺小了。甚至可以说是肤浅。在课上我知道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区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民族音乐。而我所理解的民族音乐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上这门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整个课堂气氛让人感觉很轻松,也很舒服。你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的步伐,去享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在一片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世界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各宗文化的综合,同时也需要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改善后形成的。音乐文化包涵了多种文化,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同的民族,因为历史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文字的不同,其产生的民族音乐自然而然的就是有很大的差别。而我觉得差别只是单纯的表现在形式的不同,其根本上还是一样的,都是对自己民族精神或者是信念的一种表达,又或者是对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总之,音乐的根本就是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整个民族的,亦或是关于爱国的,关于爱情的等等。 说到世界民族音乐就不得不谈到世界民族的乐器。不同的民族,各式各样的乐器,在这堂课上,我算是长眼界了。有爱尔兰的风笛和竖笛,有蒙古的马头琴,有我国的古筝,琵琶.......真是数不胜数。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非洲手鼓,它不仅是个非常好听的乐器,而且是个非常有激情的鼓.当你熟练打出一小段一小段时,你会发现你的鼓在深情的说话.当你和朋友们共同演奏同一个速度节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融入了其中,在和你的朋友们没有语言的沟通交流.这些感觉真的都是妙不可言. 民族音乐文化总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代表的一种民族意志,那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感知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体会民族音乐的伟大魅力。让民族音乐来净化并升华我们的灵魂吧!

感受之世界民族音乐文化

感受之民族音乐文化 浙江理工大学 11电信实验班马驹 2011339960129 只是单纯的出于对音乐的喜欢,我在本学期选择了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不知 不觉吕老师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课已经到了尾声。在吕老师一个学期的全心授课下,我学会了很多音乐知识。在没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只是听一些流行歌曲,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也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乐,并没怎么了解。因为平时学会唱歌,然后又想进一步学习一下音乐知识,所以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是,我觉得自己的音乐世界真的太渺小了。甚至可以说是肤浅。在课上我知道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区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民族音乐。而我所理解的民族音乐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上吕老师的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整个课堂气氛让人感觉很轻松,也很舒服。你要做的就是跟着吕老师的步伐,去享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在一片欢快的,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世界民族音乐文化。而且吕老师的课堂有教学互动环节,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看法以及体会,这极大的提高了我们上课的积极性。有时候,老师还会亲自为我们演唱一首民族乐曲,虽然没有完善的音乐设备,仅仅只有一个话筒,但老师还是能把歌曲演唱的非常动听,因为老师有一副好嗓子,有点让人羡慕。就这样,每一次的民族音乐文化课总是感觉过的非常快。 谈了上课的感受之后,我想谈谈自己对民族音乐的感受。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各宗文化的综合,同时也需要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改善后形成的。音乐文化包涵了多种文化,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同的民族,因为历史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文字的不同,其产生的民族音乐自然而然的就是有很大的差别。而我觉得差别只是单纯的表现在形式的不同,其根本上还是一样的,都是对自己民族精神或者是信念的一种表达,又或者是对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总之,音乐的根本就是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整个民族的,亦或是关于爱国的,关于爱情的等等。 说到世界民族音乐就不得不谈到世界民族的乐器。不同的民族,各式各样的乐器,在吕老师的课上,我算是长眼界了。有爱尔兰的风笛和竖笛,有蒙古的马头琴,有我国的古筝,琵琶.......真是数不胜数。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马头琴了,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独特,更是钟爱马头琴所弹奏出的那悠扬的低音,让人感受到了大草原上那种辽阔。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慷慨激昂的特点,与蒙古民族的个性如出一辙,而我就是向往那种感觉。 民族音乐文化总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代表的一种民族意志,那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感知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体会民族音乐的伟大魅力。让民族音乐来净化我们的灵魂吧。 最后,感谢吕老师一个学期的细心授课。

世界民族音乐赏析

世界民族音乐赏析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的日益推进,文化的相互交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规避的趋势,而其中的音乐文化更是越来越呈现出无国界的巨大优势。从西方的流行乐,到非洲的打击乐,再到中国的民族乐无不已经渗入到世界的每一篇土地。不与当地的文化相互交融发展。但是我们还是要清楚的看到目前我们国家的民族乐呈现出来的渐趋同化,日渐衰退的现状。所以努力加强发展我国的多样化的民族音乐,应该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并且不可逃避的任务。 关键词: 世界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世界音乐(World music)有时又称民族流行音乐(Ethno pop)。广义的世界音乐可以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流行音乐占据了整个世界。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和其他更多的形式充斥全球的每个角落,对各国流行乐坛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实,所有的这些"美国"形式,实际上都是非洲血统的基因转移,是贩奴时代流传到北美的节拍。当这些节奏稍略加工以后以新的形式回到他们的故乡时,又影响了曾经孕育他们的文化并诞生了令人兴奋的混血品种--世界音乐。80年代世界音乐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有趣的是这种影响却是一种循环关系:非洲的黑人文化作为流行音乐的源泉使其迅速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当这种美国形式的流行音乐回到非洲时又促使了世界音乐的诞生。80年代,当世界音乐的影响逐渐扩大,世界各地(特别是亚非地区)的音乐家便通过各种先进手段充分体现了更加前卫的当代意识,从而又返回来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世界音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甚至传统音乐相结晶的混合体。 人类的历史即将进入21世纪。近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展,交通的发达,信息的迅速传播,生活在全球各地的人们交往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已成为人们当前迫切的需要。世界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了解世界。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可以说音乐是属于文化的,有多少种文化就有多少种音乐。世界上每一种音乐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如具有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印度就拥有自己高度发达的音乐体系。它的音律、调式、旋律、节奏、曲式、体裁、乐器、乐队、唱法、音色、音乐表演方式,音乐的功能,审美观……等都带有特殊的印记,因此即使是一个外国人也很容易辩认印度的音乐风格。又如非洲的黑人音乐,它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劳动,仪式歌曲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