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绪论

一、民族与民族、民族文化

(一)民族

(二)民族文化

特点:①共同性②延续性

(三)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世界民族概况

(一)当前世界民族的数量2000到3000个

(二)世界民族的地理分布

(三)世界民族的七种经济类型(不是重点)

(四)世界民族的人种构成

(五)世界民族的语言系属(汉英日法德)

(六)世界民族的宗教信仰(犹太教和天主教)

三、文化中的音乐

(一)音乐与自然环境

(二)音乐与社会环境

(三)音乐与宗教

(四)音乐与语言

四、世界民族音乐的文化划分

(一)世界民族音乐的文化划分的依据

1.客观基础和文化背景

2.音乐形态特征

A音乐的体裁形式方面的特征

B音乐形态方面的特征,包括音组织,时值,曲式结构,乐器,演奏风格,演奏形态等C各民族对各自音乐的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由此形成的音乐观(二)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

1.东亚音乐文化区

2.东南亚文化区

3.南亚文化区

4.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伊斯兰教音乐文化区)

5.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

6.欧洲音乐文化区(爱尔兰,西班牙)探戈

7.北美音乐文化区

8.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

9.大洋洲音乐文化区

日本的传统音乐

一、雅乐

雅乐以为雅正之乐,是现存日本古典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包括公园7-8世纪从中

国和朝鲜传入,并经过日本化的音乐,日本原来固有的音乐及贵族模仿外来音乐创作的音乐,这些音乐从平安时代就在宫廷中表演,时代相袭保有至今

乐器:横笛,筚篥,笙,琵琶,筝,太鼓,羯鼓,钲鼓

音阶:七声音阶,分吕旋和律旋

管弦:指非舞蹈音乐,代表有《越天月》

舞乐:带有舞蹈表演的雅乐,代表有《兰陵王》

歌曲:催马乐和郎咏

二、能乐

能乐包括能和狂言。能是严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滑稽为主的台词剧音乐成分少

能乐的表演形式

·美术方面——面具,服装,道具

·戏剧舞蹈方面——台词动作,舞蹈表演

·音乐方面——瑶曲(声乐)囃子(器乐:小鼓,大鼓,太鼓,笛子)

歌舞伎:形成于江户时代的民间综合艺术,具有很强音乐舞蹈因素的戏剧

三、筝音乐

包括筝的独奏曲,重奏曲,合奏曲与其他乐器的合奏及用筝伴奏的音乐

筝的代表曲目:

《六段》:纯器乐曲,作者是八桥检校,由六段构成

《春之海》筝与尺八的二重奏,室内乐风格的标题作品,作者宫城道雄,是日本新邦乐代表四、尺八,琵琶,三味线

曲目欣赏

雅乐(日本宫廷音乐)

能乐囃子

六段春之海(筝与尺八)

鬼太鼓(太鼓,尺八,三味线等)

尺八:巢鹤铃慕

世界民族音乐——东亚音乐

蒙古的传统音乐

一、民间音乐介绍

·长调(旋律具有悠长舒展的特点,字少腔多,一字多音,常用拖腔)

·短调:短调在蒙古语中称“宝格尼道”,与长调民歌“乌日图音道”相对而言,泛指那些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的歌曲。

·浩林呼麦(由一个人唱出两个声部)

·马头琴

东亚传统音乐的特征P98

①弹性的节拍和节奏

如果借用欧洲音乐术语的话,节拍是强拍与弱拍的有规律的反复,这一规律在欧洲的许多音乐(如舞曲、进行曲)中都是规整而准确地得以重复的。然而,在东亚,无论是中国、朝鲜,或是日本、蒙古,都存在着两种类型的节奏:一是非均分律动的自由节奏,在中国的戏曲中叫散板,山歌、牧歌、花儿、信天游当中也都普遍存在;在日本叫“追分样式”,在蒙古叫“长调”。二是均分律动的有规律节奏,在中国戏曲中叫“上板”,它如小调、秧歌、二人转等音乐形式中也普遍运用;在日本叫“八木节样式”,在蒙古叫“短调”。但是,即使是用均分律动的有规律节奏中,其强弱交替、速度缓急也是有许多伸缩余地的,如中国戏曲中的“撤”、“催”等。因此,我们称之为“软性节奏”、

②五声音阶和五声性旋法

在东亚各国,普遍存在的音阶是五声音阶。如:

1)sol、la、do、re、mi、sol

2)la、do、re、mi、sol、la

3)mi、fa、la、si、do、mi

4)do、mi、fa、sol、si、do

其中1)2)属于无半音五声音阶,主要运用于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在中国成为徵调式音阶、羽调式音阶;日本也有运用,成为律音阶、民谣音阶。3)4)属于有半音五声音阶,主要运用于日本,分别称为都节音阶、琉球音阶。

在中国,尤其在古典音乐、戏曲和中国北方,也存在着各种七声音阶,但是,在其旋律进行中,往往按照五声音阶的方式进行,如:si、re、si、la、sol,#fa、la、#fa、mi、re等,避免了乐音之间的半音进行,而区别于欧洲强调导音倾向的半音进行,既有平和的性质。

③渐变的音乐结构

从单音结构看,中国汉族的单音常在音过程中有音高、力度和音色的变化,被称为“带腔的音”(沈洽语)。这是和汉语的声调变化与字义变化紧相关联的特点相联系在一起的。在朝鲜、韩国则有摇声(转声)、弄弦和退声(折声)。

从乐曲结构看,中国琴曲的“散起、入调、入慢、复起、尾声”,中国戏曲的“散、漫、中、快、散”,日本的“序、破、急”、“起、承、转、结”,都属于讲求承前启后的渐变规律的曲式结构原则。因此,在乐曲的整体发展中给人以平稳、自然的感受。

④音响表现形式的单音性

在东亚地区的音乐中,普遍运用单音性的音响表现形式,注重于横向旋律的发挥。虽然也存在着一些多音性,如:日本的筝乐、三味线音乐中的多音性,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中的多声民歌、汉族的某些劳动号子、戏曲说唱的唱腔与伴奏之间的复音因素。它们都有多种多声组织形式,或则近似复调,或则近似主调,为音乐表现带来了新意。然而,这种多音性是以横向旋律的展开为主旨的,由此而产生纵向的效果,并未形成东亚传统音乐注重横向旋律发挥的音响表现形式的一种质的变化。

正式由于以上这些音乐形态的共同作用,所以形成了东亚音乐具有古朴典雅的横向旋律美的音乐审美特点。

世界民族音乐赏析——东亚音乐

朝鲜半岛的传统音乐题材和乐器

一、雅乐(正乐)

·管弦合奏乐(以乡笛为中心的管弦合奏,以主琴为中心的弦风流)

·管乐合奏(以乡笛为中心的音乐,以唐笛为中心的音乐)

·吹打

·歌乐

二、民俗音乐

·榜梭里(又称剧歌,杂歌,唱乐等)

·西纳乌依和散调(是全罗道地区巫月的一种形式)

·杂歌(包括12杂歌,山打令,花草四街,孔明歌等)

·农乐(也称巫乐,是各种地方祭祀活动中的音乐)

三、宗教音乐

·梵呗——佛教法式音乐

·巫乐——巫祭中使用的音乐

四物(大鼓,大钲,小金,杖鼓)

一、曲目欣赏

榜梭里《沈清歌》

民谣《阿里郎》

伽倻琴弹唱《鸟之歌》

四物和胡笛的管弦合奏

巫乐

二、曲目欣赏

呼麦《四岁的栗毛马》

马头琴《白色小马的传说》

东南亚音乐P101

泰国、越南的传统音乐

一、泰国P104

·康、拉坤P105(康是以宫廷生活为基础,在宫廷的礼仪、婚丧嫁娶、宗教形式中演出,以印度叙事诗《罗摩耶纳》为题材的戏剧音乐。拉坤是与康一起演出的舞蹈剧)

·南旺舞(流行于泰国东北部的一种笙舞)

·乐器:鳄鱼琴,大围锣,铜钹,竖笛,三弦胡

二、越南音乐P120

·宫廷音乐(包括了郊庙音乐、寺庙乐、大朝乐、舞赐乐、祭祀乐等,乐队形式分大乐和雅乐)

·民俗音乐

·乐器(独弦琴,竹排琴,竹筒琴等)

三、印度尼西亚音乐P128

·甘美兰P130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音乐的集大成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锣群大型音乐甘美兰,它印尼语的原意是“用手操作”“敲击”的意思,现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包括音乐的形式,乐队,乐器,音组织,舞蹈等等,是印尼音乐文化的象征。

乐器介绍P130

·有突起的锣属乐器(大吊锣,中吊锣,小吊锣,大釜锣,中釜锣,小釜锣,排锣)

·金属排琴类乐器

·其他(双面鼓,木琴,胡琴,笛)

音乐组织介绍P131

·音阶:五声的斯连德罗,七声的培罗格。斯连德罗和培罗格各有三种帕台特。(一种意义广阔的调式概念)

·结构原则:复音层叠(核心旋律层,装饰变化旋律层,对比旋律层,节奏层)

·句斗结构:吊锣,釜锣在特定位置按顺序演奏来划分乐句

·循环曲式:每个音乐段落可以不断循环

曲目欣赏:

·泰国鳄鱼琴(恰克)独奏《劳帕思》鳄鱼琴是14世纪使用于宫廷的独奏乐器,三根琴弦的波弦乐器《劳帕思》是鳄鱼琴曲目中的一首饱含丰富技巧的名曲

·越南民谣

东南亚传统音乐特征P137

·以青铜和竹子作为制作乐器的材料

由于青铜和铁的铸造技术的发展,所以,以青铜和铁为制作材料的旋律打击乐器和以旋律打击乐器为主题的乐队,成为这一地区的特征。其中,有乳锣组合和平面锣组合两种类型

与东南亚“竹之王国”称号相适应的,在这一地区有丰富的竹制管乐器和竹制打击乐器。如:竹管、竹笛、竹口弦、竹鼻笛、竹竖琴、竹排琴、竹板琴、竹皮弦琴、竹筒琴、竹圈鼓等。甚至在菲律宾,1824年还在马尼拉郊区的教堂里建造了一台竹制管风琴,至今还每年都在马尼拉举行国际性的竹管风琴节。并且组织竹乐团“潘卡特·卡瓦彦”

·以二拍,四拍为基本节奏

与西方音乐不同,从弱拍开始,强弱差异不大,多数是平稳、沉着的。也有像巴厘岛音乐强弱幅度变化大的。多数节奏能够纳入二、四分割的框架构造之内,但在声乐、弦乐器、管乐器中,也有脱离这一基本框架的情况。从整体看,被细分之后的节奏如果组合为多层结构的话,也会产生复节奏。和西方的和声、复调不同,在东南亚的音乐织体中,往往加进微妙的交错而产生支声效果。

·特殊的“七平均律”

·横向旋律发挥的单音音乐为音组织的基本形式,乐器的演奏之间微妙的交错产生复音层效果

南亚音乐P141

一、音乐体裁P144

·宗教音乐:印度音乐有很强的宗教性,音乐是和神进行交流的手段。印度教——吠陀朗咏,帕恰,科尔坦。伊斯兰教——古兰经,召祷歌

·古典音乐:分南印度和北印度,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音乐,采用传承制度

·民俗音乐

·大众音乐

二、音乐发展简况P144(1-5)

1、吠陀时代(前1500-前5世纪)

2、佛教、印度教时代(前5-11世纪):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及《乐舞论》

3、印度、伊斯兰时期(11-15世纪):13世纪的《乐艺渊海》将印度音乐分为南北两部分

4、古典音乐时代(16-18世纪)

5、近现代(19-20世纪)

二、代表性乐器

·维纳——印度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弦鸣,4根主弦和3根共鸣弦,分南方和北方两种

·西塔尔——流行最广的弹拨乐器

·坦布拉——形制与西塔尔接近,没有品

·塔布拉鼓——一对单面鼓,技巧极难。北印度和印度斯坦音乐的主要节奏乐器。

·木丹加——双面鼓,南印度卡纳提克音乐的主要节奏乐器

·印度小提琴

·笛子

三、音乐形式

·拉格:(旋律法)是一种旋律框架,每一种拉格都有特定的音阶、音程及旋律片段,并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把音阶的七个音成为斯瓦拉,将一定数量的斯瓦拉汇集在一起作为拉格的骨干来构成音阶。即兴

·塔拉(节奏法):是印度人对节奏节拍的总称,指一个基本计数时间,一个周期,要通过分割产生再分计数时间才是实际的节拍单位。

五、欣赏曲目

1、北印度西塔尔

2、北印度横笛

3、北印度古典声乐

4、南印度维纳

5、音乐会视频(西塔尔+北印度乐队及舞蹈)

香卡与梅纽因

拉维香卡

EMI公司《小提和西塔卡》

南亚音乐的特征P164

·印度音乐在南亚的主流地位

在南亚各国的文化发展史上,都与印度文明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在这一背景上形成的南亚各国的音乐艺能,也表现出与印度音乐文化的密切关系。如:巴基斯坦的洽瓦利是属于北印度音乐文化圈的准古典音乐的宗教歌曲,其古典音乐与北印度的印度斯坦音乐基本相同;孟加拉国西部的多什甘、鸠姆尔与印度完全一样;尼泊尔加德满都盆地尼瓦尔族的佛教音乐在体裁名称、使用乐器、旋律等方面与印度教音乐并无太大差别。正因为如此所以以印度音乐为代表的成为拉格的旋律型、成为塔拉的节奏型、在一定旋律框架内充分发挥演奏者独创性即兴演奏、以面对面口耳相传为特点的传承方式以及乐器运用等特征,在南亚各国音乐中以各种形式(或则典型性形式、或则变化性形式)不同程度地得到表现。

·南亚各国音乐的多样性

南亚各国由于人种、民族、语音、宗教以及地理、历史、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所以在音乐方面也变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尤其在所谓的边沿地区,一方面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继承着他们各自固有的传统,另一方面,这些边沿地带往往成为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前沿或入口。因此,容易接受其他民族、其他地区音乐文化的影响,或则原样受容,或则交融变化,而形成与中心地带不甚相同或完全不同的音乐文化。

即便在中心地带的音乐文化,也会由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审美观点而形成不同的地区特点。·音乐艺能与宗教,民俗的紧密关联

虽然,世界各地的名族音乐都和当地的宗教、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南亚地区的音乐中,这种联系表现得更加明显,尤其在音乐艺能与宗教的联系方面更显紧密。

首先,作为这一地区音乐文化中心的印度音乐,就是在婆罗门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的不断变化、交融过程中形成、发展、丰富起来的。而且,从印度音乐的整体来看,音乐是作为人和神对话的手段,都具有很强的宗教性。因此,有各种各样宗教色彩的体裁形式。并且在许多体裁形式中都有以神的故事作为内容的曲目。

其次,在南亚边沿地区的各国音乐中,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巴基斯坦的中药音乐体裁之一的洽瓦利是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的传教手段,信德地区的民歌深受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的影响,孟加拉国中部的巴乌尔、帕达瓦利基尔坦是宗教性的音乐体裁,斯里兰卡的许多音乐舞蹈都是为了求雨、祈祷丰年、治疗疾病而在宗教节日和咒术仪式中进行的,不丹的恰姆是由僧侣在宗教节日中表演的舞蹈,甚至于演奏乐器也成为年轻僧侣必修得的技术之一。

·鼓类乐器和拨奏弦乐器得以充分运用

与东南亚音乐中,体鸣锣类乐器的多种类、多形式的运用相比较而言,南亚音乐中,膜鸣鼓类乐器和弦鸣拨奏弦乐器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南亚的膜鸣鼓类乐器,从形制上看,既有铃鼓类、酒杯型的单面鼓,又有桶形、筒形、钵形、沙漏形、手持式、带裂纹式等多种式样的双面鼓;从组合形式上看,既有鼓与弦鸣拨奏乐器的结合,又有鼓与弦鸣弓奏乐器的组合,又有鼓与键盘簧风琴的组合;更有只用鼓来伴奏、独奏的艺能形式,在此,鼓的语言成为表达内心感情的十分重要的形式

弦鸣拨奏乐器中,维纳、西塔尔、坦布拉是主要的代表性乐器。但是,即使如此,也还有多种形制和演奏法。以维纳为例,在印度就有南维纳、北维纳,无论在形制、构造,或是演奏方法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此外,在南亚各国、各地区还有不同的变体。同时,还有许多地域性、民族性的弦鸣拨奏乐器。使南亚各民族的旋律演奏显现出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

西亚,中亚,北非音乐

一、主要音乐体裁形式,乐器

·伊朗:P175

1.古典音乐——单旋律音乐、非规整节拍

最具代表性的体裁是“唱诗”乐器有塔尔(tar)桑图尔(santur)等

2.民俗,宗教音乐——游牧民族和游吟诗人的叙事诗。伊斯兰的宗教仪式音乐。

土耳其P177-P180

1.民歌和民俗音乐,舞蹈——乌尊哈尔和克力克哈尔。主要乐器有萨斯(saz)

2.伊斯兰神秘主义音乐——梅乌列维教团的神秘舞蹈

3.古典音乐——是继承波斯-阿拉伯音乐传统并进行整理的集大成音乐

4.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乐P181

二、曲目欣赏

·阿赞——伊斯兰《古兰经》的召祷歌

·土耳其传统乐器芦笛(那伊笛)

·伊朗古典声乐“阿瓦兹”《我在酒场的角落结庵修行》

·格鲁吉亚的男声合唱

三、西亚,中亚,北非音乐的特征P191

1、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主导地位及音乐特征

①微分音的运用和乐音的有条件的带腔性

②马卡姆和达斯特加赫的旋法体系

③均分律动和非律动同时存在

④织体思维方式以横向为主

⑤乐器运用的共同点

2、民俗音乐的多样化P192

3、宗教音乐的共用性

欧洲音乐文化区

西方音乐:建立在两希文化基础上的(欧洲音乐)德奥传统音乐文化

·爱尔兰民间歌舞(风笛,竖琴,小提琴)

·西班牙弗拉明戈歌舞→起源于吉普赛音乐舞蹈

P224爱尔兰民间歌舞史诗剧《大河之舞》→踢踏舞

二、乐器介绍

·体鸣乐器——拇指钢琴

·膜鸣乐器——各种形状的鼓

·弦鸣乐器——乐弓等

·气鸣乐器——奥卡利纳笛等

三、黑人非洲乐器的特征

·乐器的社会公用

·乐器所具有信息传达作用

·注重乐器音色的细致变化

四、曲目欣赏

·刚果的拇指钢琴

·坦桑尼亚的拇指钢琴

·马达加斯加的竹琴和歌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器乐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歌

·布隆迪的鼓

五、黑人非洲音乐的特点

·以鼓为代表的打击乐在黑人非洲音乐中具有重要位置

·复杂多样的节奏

·音阶、旋律和演唱形式特征

·多声部唱法

海底世界教材理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看到一篇文章,我首先是一个读者,我会去体会作者的感受,领悟在字里行间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意。《海底世界》作为一篇经典的课文,是长春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它曾经被选入的语文教材版本有:人教版的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的第五册,苏教版的第六册,甚至还飘洋过海,走进了新加坡的教材体系,这也许是当初的作者所始料未及的吧。《海底世界》是一篇介绍海底的科普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能够发现这样一篇好文章,带领大家学习这样的好文章,也确实是三生有幸了。所以,在对教材进行解析时,我们还要做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面对文本,我更要成为编者,看到这样一篇历久弥新的文章,把它选入我们的教材,必然有它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文质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结构相似,特别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好教材。长春版语文教材编排以主题式明线结构,“三维”结合的暗线结构,追求精品文质,注重语文积累。中年段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而在本册教材中又进一步提出来.学习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美人更美,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所以,面对这样一篇几代教育者传承下来的文章,我还应像贾岛写诗一样——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因为面对文本,最根本的我还是一名教者,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如何通过我的教授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内涵呢,这其实就是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内容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获得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 2.基本阅读技能目标理解“依然”“窃窃私语”“蕴藏”等词语,认识设问句。 3.高级智慧技能(或策略)目标懂得阅读一般科普读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文章的首尾,明确要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学会按自己的阅读要求,有详有略的阅读说明性应用文,练习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初步懂得通过几个方面说明一个事物的方法。 4.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海这一人类秘密仓库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也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我从情景教学入手,先从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丰收。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发出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录像导入课文,教师又以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奥秘的兴趣。 ②动画、声音的及时展示,再现了课文的情景,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对大自然的喜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礼仪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1142SS07099) 儒学与体育礼仪文化 摘要 项目负责人:曹莉

曲阜师范大学 二○○八年十二月 儒学与体育礼仪文化 摘要 《儒学与体育礼仪文化》课题应用社会学、体育学、哲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化学、民族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儒学对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形态、结构、价值系统、传承等方面的影响,论证了儒学在中国当代体育礼仪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及积极作用;并针对当前中国体育礼仪文化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了儒学中的积极因素,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体育礼仪文化的教育、管理、传播的有效途径。探寻儒学中符合人类最普遍道德情感和深刻人文精神的礼学精蕴,抽象出儒家礼学中具有流传性、持久延续性的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儒学的中国体育礼仪文化的体系结构及发展模式。该研究成果为丰富中国体育礼仪文化价值体系,促进中国体育礼仪文化的教育、管理水平,形成具有儒学文化特色的体育礼仪文化,丰富体育礼仪文化内容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本研究共分6个子课题,共计16万字,其主要内容为: 1 儒学与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研究 在体育历史的长河中,体育礼仪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无疑彰显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礼仪属于道德的范畴,是儒学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国古代《礼记·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力争辩讼,非礼不决”。道德为

万事之本,仁义为群行之大,人要实行道德仁义四事,不用礼是不行的。儒学伦理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的修养,而体育礼仪作为礼仪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也和儒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体育礼仪不仅以外在形式表现出了儒学的伦理内涵,同时也吸收了儒学礼仪的精华,内化为体育伦理道德。 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儒学与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相互关系,包括儒学视野下传统体育礼仪的内在价值与外在表现、儒学与传统体育礼仪的互动关系以及儒学传统礼仪研究的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儒家礼学下的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挖掘、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认为:(1)儒学是体育礼仪文化得以绵延不断的内在精神动力之一,即是贯穿于其中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与创新精神的紧密结合,应兼顾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变易,并汲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体育礼仪文化中的积极因素。(2)儒学能充实中国体育礼仪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内容,能丰富中国体育礼仪内容。(3)应从儒家“以人为本”、义利观、“德治”、“贵和尚中”等管理思想出发,加强对传统体育礼仪的操作规范。(4)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儒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是儒学的基本思想和伦理融入到实际社会生活,使儒学更大众化、具体化。(5)传统体育礼仪发展到现在,其文化内涵逐步被人遗忘和淡化,出现了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内涵的缺失。 2、儒学与中国当代体育礼仪文化系统研究 体育礼仪文化体现着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如何与时俱进、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仪文化,并借鉴其他体育礼仪文化,建构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礼仪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本研究基于儒学礼仪文化的基础上,并借鉴其他体育礼仪文化,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社会学、

第十一章 当今世界的民族及民族问题

第十一章当今世界的民族及民族问题 【教学目的】了解世界民族人口、分布、种族及语言。掌握世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变化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世界民族问题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变化 【教学班级】建筑工程1001 1002 1203 1204;工程造价1001 1002 1203 1204;建筑电气1201 ;建筑设备1201;工程地质1201;金属矿产1201;建筑消防1201;工程监理1201 1202;房产估价1201 【教学时间】12月9日——12月14日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视频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时间 分配 学生活动 点评 第一节世界民族的基本情况 一、世界民族人口、分布和种族及语言 目前,全世界共有61亿居民,分属200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分别处于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中,有人口一亿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千人的民族。中国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菲律宾棉兰老岛的塔萨代族是人数最少的民族,人口仅24人。在世界5大洲,民族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亚洲约占全球人口的58%,非洲占10.5%,美洲占14%,欧洲占17%,大洋洲占0.5%。 种族类型:世界上对人类种族有多种的划分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三分法,即把人类分为三大人种: ①蒙古人种 亦称亚细亚人种或黄种。主要特征是头发硬直墨黑,肤色黄山东省昌乐县世界民族文化村褐,体毛不甚发达,颧骨突出,眼有内眦褶。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以及美洲大陆。 ②欧罗巴人种 亦称高加索人种或白种。主要特征是头发细软呈波状,肤色较浅,体毛和胡须发达,颧骨不明显,鼻高唇薄。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北印度,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到美洲和大洋洲。 ③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亦称赤道人种或黑种。主要特征是发色深黑呈卷曲状,颌部微凸,鼻宽唇厚。一般分成尼格罗和澳大利亚两支,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者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及亚洲部分地区。人种的混合类型,多在中古和近代形成。由于民族迁徙,不同种族互相通婚而形成多5分钟 25分钟 课前活动 谈一谈:对人 口认识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3.海底世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23.海底世界 qiè sī jǐng jī zhāng chā bāo zǎo dá chǔ shǔ 窃私警肌章差胞藻达储属 níng guān wāng xiǎn shēn gōng tuī xùn sù tuī tiě宁官汪险参攻推迅速退铁 cha(差别)(差距) 差cha(差点儿)(差不多) chai(出差)(差事) 听写词语宁静光线器官行进危险海参爬行小时攻击反推力 迅速后退轮船长途地球生物石油天然气 四字词语波涛澎湃窃窃私语多种多样 近义词澎湃——汹涌依然——仍然宁静——安静普通——平常旅行——旅游蕴藏——储藏 反义词宁静——喧闹黑暗——光明危险——安全普通——特殊清楚—模糊丰富——贫乏 1.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用问句开头,点明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大海深处的情况。) 2.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却”表示转折,说明深海里并不是一点儿光都没有。句中把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比喻成“闪烁的星星”,反衬海底的黑暗,写出了海底世界的奇妙。)

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窃窃私语”形容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这样写既富有情趣,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 4.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 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排比句,说明海底有各种有趣的声音。无论是“嗡嗡”“啾啾”还是“汪汪”,都是在“窃窃私语”,这里用各种声音反衬海底的宁静。) 5.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 火车还快。 (这句话将一种鱼的身体比作梭子,列出了这种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的数字,并且将这种鱼的速度与普通的火车的速度进行比较,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种鱼游动速度快的特点。) 总起—大海深处是怎样的 景色奇异光点 声音 海底世界分述物产丰富动物神奇奥妙 植物美丽富饶 矿物 总结——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篇末点题。

第7章种族划分国家和民族

2005年2月24日 第7章种族划分、国家和民族 阅读材料: 埃里克森(Eriksen),民族主义 西格尔(Segal)和汉德勒(Handler):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是怎样的? I.今天要阅读的两部材料 A.材料一,埃里克森,此教材如同物理学课本一样——介绍了一些基本常识和概念 你不需要去区分霍布斯鲍姆(Hobsbawm)、盖尔纳(Gellner)、安德森(Anderson)和埃里克森(Eriksen)在学术观点上的区别 B.材料二,西格尔和汉德勒合著的文献,该文献提供了一些与学术有关的实际案例: 这些案例可用于指导其他学者的学术论证 1.关于单一民族国家的理论体系的建立,西格尔和汉德勒对相关文献做了彻底的批判,埃里克森对这些同样的文献也做过讨论 II.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1] A.现代化前 1.单一民族国家与早期的国家体制之间的区别和相似性 2.民族主义/民族是如何发展的 B.简要地讨论现代性和国家的概念 C.然后回到民族主义的议题上 III.现代化前时期 A.部落 1.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名词? a.“其他的” [1] This lecture draws on the Eriksen reading 7 Ethnicity, State, Nation Eriksen 97-120, Segal and Handler 9/1/05

b.异国的 1)电影中的例子? 2.传统上部落社会被看成是: a.小规模的(人口不多) b.部落成员之间的互动是建立在: 1)血族关系网络和面对面交流方式的基础上 3.“部落的”是人类学中的一个分类概念,尽管这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 a.现代化前时期,小规模族群有以下三种生活方式 1)狩猎式 2)种植式 a)耕种和捕猎都是收获贫乏的生活方式 b)事实上农耕社会其规模可能是非常大的——如非洲的王国 3)游牧式 B.由这些生存方式所决定的“部落”社会的特征与现代化前时期的王国相对照1.农耕社会,第四种生活方式:耕种和畜牧 a.“肥沃的新月形地带”:巴比伦王国等属于农耕社会 2.一些现代化前时期的国家是园艺型的生活方式 a.新世界(阿兹特克族人,马雅人,印加人) 3.一般来说这些国家建立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马雅除外) a.一种假说(极其简单)认为文明往往起源于贫瘠的地域,因为在这些地域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才能发展科技水平,以便水资源得到优化分配b.同时还需要发展一个社会政治机构来保证适当的资源分配 c.欧洲的封建农耕国家

(完整版)高中文化生活知识点

政治考试中常用的知识点 ------文化生活部分 1、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4、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6、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然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③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8、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9、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 (1)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

幼儿园大班《海洋世界》教案

大班科学《海洋世界》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大海中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能说出几种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名称、生活习惯。 2、能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对海洋世界的动物、植物进行分类。 3、了解海洋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初步具有保护海洋的意识。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海洋动植物的图片。 2、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片段 3、《水族馆》音乐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去看一看到底是怎样的世界? 1、通过观看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播放动画片。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海洋动植物。(教师以小丑鱼爸爸找孩子的故事为主线,介绍一些海底常见的动物) 例如:小丑鱼、鲨鱼、海葵、水母、乌龟 教师:动画片中的鱼宝宝被人类抓走了,鱼爸爸很是着急,他要去救他的孩子。宝贝们你们知道鱼宝宝是什么鱼?刚刚出现的画面

中有哪些动植物是你认识的? 教师:动画片中的鱼宝宝有一个名字叫小丑鱼,介绍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小丑鱼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介绍海葵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教师:鱼爸爸决心要讲小鱼就出来,于是他独自一人踏上了寻找宝宝的旅程,这一路上他又经历了些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教师:鱼爸爸一个人急急忙忙的去追那一艘大船,无奈船太快还是跟丢了,可是他还是拼命的追,途中他遇到了一条蓝色的鱼,说他看到船往哪里去了,鱼爸爸很是感谢,但是这条鱼带着鱼爸爸在海里兜圈子,并没有去找鱼宝宝,因为这条鱼得了一种病,他只有三秒中的记忆,宝贝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鱼吗? 教师:这种鱼名叫蓝色帝王鱼,她叫多莉 教师:鱼爸爸很是伤心,多莉不想让他伤心,于是它俩一起踏上了寻找宝宝的旅程,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动物,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这是鲨鱼,介绍鲨鱼生活的的环境也就是海葵的特点及生活习性,鱼爸爸和多莉斗智斗勇,终于逃脱了鲨鱼的魔掌,但是他们又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跳跃的环境中,小朋友你们说,这么美丽是什么? 教师:这是水母,介绍水母生活的的环境特点及生活习性。他们两人闯过水母群 教师:接下来,他们穿越了绿油油的水藻。 教师:又有好心人带他们去找宝宝,这个动物是什么?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杨荫浏先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韩文版权成功地输出,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国际大事和国际关系中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社会也将关注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中国。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也吸引着国际友人。我们同样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世界真正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图书作为最传统、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可以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而版权输出则是实现这一愿望的重要途径。 2007年,《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由韩国Somyong Publishing Co.购买了韩文版权,现该书韩文版已经出版。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中文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自出版后,立即成为全国各音乐院校及音乐系科的主要教科书。 这是一套较为系统的学术著作,共分上、下二册。该书以编年体的方式记载了中国自远古至清朝末年的音乐发展史,包括:中国历代社会背景与音乐发展的联系;各种音乐

形式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音乐的多种体裁和题材;器乐曲和乐器的分析介绍;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与介绍等。书中的资料丰富,且出处和来源的考证具有可信度;对中国音乐的起源、发展、演奏做了系统地描述,对于研究中国音乐的学者有很大帮助。而且,该书的撰写工程浩大繁杂,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地位。 音乐是无国界的,是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作为一个国家风土人情的重要体现,成为国际间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由此,音乐图书的版权输出,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传统、促进中外音乐艺术交流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作为音乐理论图书,语言翻译是版权输出的一大障碍。以往输出的音乐图书,主要是以乐谱类及画册类的图书为主,纯文字的图书很难输出版权。因为语言的准确翻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音乐语言。由于其专业性,翻译者只具有良好的语言翻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同时拥有非常专业的音乐素养,否则,根本无法翻译专业性很强的音乐理论著作。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版权输出,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真正体现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标志着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已真正地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 经过多年的努力,人民音乐出版社现与德国、法国、英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考点概括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安徽吴云驾 [专题考点概括]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成就。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但总的趋势是融合。以中国为例,在“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双向互动中就明显呈现出冲突和融合的特征。 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国是文明古国。张骞通西域后,开始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唐、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一个迅猛高涨的新阶段。明末清初,伴随着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等在中国的相对自由活动,欧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三次高潮。总之,在古代伴随着交通和交往的发展,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向中亚、欧洲,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更善于学习和吸收各国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促进中华文明发展。 近现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工业革命后,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这时,中国已不再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开拓者,而是处于被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主动和开放姿态走上了国际舞台,使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外界产生影响。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这样,如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和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使它的社会发生了两次质的飞跃。这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落后不可怕,只要虚心学习他人长处,不断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崛起。另外如美国文化也是一个典型,它吸收了西欧文化和不同移民带来的的文化因素,并逐渐形成了以多元化为特征的美国文化。 近代以来;伴随西方的殖民扩张,各殖民地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了碰撞、嫁接和融合,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双重影响,即在注入新的活力的 同时,也使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坚守民族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问题。 [专题考点分析] 本专题是近年来高考文综和历史单科试卷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因而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好基础知识的储备,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解决新材料中的新问题。 2007年高考可能的命题切入点有:(1)联系中Et关系、中印关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平崛起等社会热点,考查对中国对外交往优良传统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认识,以及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突显新课改理念。(2)当前世界文化“西风烈”,如何正确处理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试题设计可以围绕“文明与野蛮”、“古代与现代的对话”或“东方与西方的对话”等问题,考查不同时期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特点,以及异质文化的多重影响。(3)从古代交通和文科综合的角度人手(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以考查对中国古代先进文化和强大的国势的认识,彰显人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世界文化之旅知识竞赛

第三届世界文化之旅 知识竞赛 策划书 活动主题:第三届世界文化之旅知识竞赛 活动简介:本届世界知识文化之旅竞赛将继承前两届竞赛的优良传统,活动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分为初赛、复赛、决赛,本次世界知识文化竞赛内容新颖,题型丰富多彩,较前两届的竞赛模式加入了一些新鲜元素,并将“学习雷锋精神”

填充于各个环节,富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走向世界必定先要去了解世界,本次全新的知识盛宴,让全校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给浓郁校园氛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也为全校的学风建设及知识、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并活跃了同学们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日程安排 2012年4月6日——4月13日(宣传) 2012年4月16日周一(初赛) 2012年4月23日周一(复赛) 2012年5月7日周一(决赛彩排) 2012年5月8日周二(决赛) 活动地点 初赛:第一讲演厅 复赛:有多媒体的大教室(待定) 决赛: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待定) 详细活动流程 一、宣传 (一)时间 2012年4月6日(周一)——4月13日(周五) (二)前期工作

1.4月5晚提前在各教室写上宣传语(口号)、报名等信 息。 2.提前向宣传部写好海报,在5日张贴到适当的位置。 3.提前培训工作人员(包括宣传内容、注意事项)。 (三)方式 1.两天设展: 在宣传前期做一个为期两天的关于前两届世界文化之旅活动的照片展览普及世界文化知识。 2.设点宣传:活动工作人员采用“轮流制”在主教学楼下面和艺术楼前面进行上下课高峰期的宣传。 3.早自习进教室口头宣传、分发宣传字条(包括微博网址)、黑板书写和各二级学院的辅助宣传。 4.我部官方微博、学校贴吧时时更新消息。 5.生活部的成员QQ说说时时更新消息、时时转载。 6.5张海报、2条横幅宣传。 (四)内容 1.宣传语(口号):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品尝世界文化 (2)探索世界文化、品味完美人生 (3)世界文化带给你一次不一样的旅程 2.海报内容: (五)报名 在各二级学院生活部负责人处报名再通过二级学院生活部推荐到我部(至少十名);直接在活动宣传咨询点报名。

李吉林教学设计――《海底世界》

李吉林教学设计——《海底世界》[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获得有关海底的知识。 二、激发学生探索大海这一人类秘密仓库的热情。 三、懂得阅读一般的科普读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文章的首尾,明确要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学会按自己的阅读要求,有详有略地阅读说明性应用文,练习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初步懂得通过几个方面说明一个事物的方法。 四、理解“依然”“窃窃私语”“蕴藏”等词语,认识设问句。 [课前准备]:补充材料:《海底的冷灯》、《人类的秘密仓库》;地球仪;大海的图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学《人类的秘密仓库》、《海底的冷灯》、范读《海底世界》、创设问题情境、讲读课文1.2.3节。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4.5.6节。再综台学习《人类的秘密仓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祖国的土地很大,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土地合起来,那就大极了,你们可知道,地球上有没有什么地方比全世界陆地更大? 请你们自己读读“补充阅读”上的第40课《人类的秘密仓库》的1.2.3节,要注意速度,读后要能说出这三节告诉我们什么? 二、自学《人类的秘密仓库》1.2.3节,认识海洋大,海洋深。 第一节说什么大?陆地大 第二节说什么大?xx更大

第三节呢?xx深极了 (出示地球仪) 你们看这一片蓝色的都是xx。 启发: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海的大(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轻声一描述),比我们中国大,比全世界的陆地加起来还要大;再想象一下海的深,把珠穆朗玛峰放下去,八千多米的山放下去,山顶都被海水淹没了。 三、学习《海底世界》,认识海底世界。 1.引导学生提问: 海洋这么大,这么深,你们应该思考一个什么问题?(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这一课我们就要学习《海底世界》《海底的冷灯》《人类的秘密仓库》一组课文,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同学们能知道一些海底的知识,而且还会学会怎样来阅读这些知识性的文章。(明确学习目标)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2.范读课文。 3.导抓住课文的开头、结尾,弄清说明事物主要特点的阅读方法。 指导:课文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用几节来回答,大家扫视一下。 学生扫视课文。 板书; 1.提出? 2. 3.

各国民族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典型的属于自己国家的国民性格(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只是相对的,基本可以说明一国的国民性格.) 英国:趋向于保守,但这只是交际方面的,要不然这个国家不会产生那么多 的天才,工业革命也不会发源于此.男人很绅士,女人很高贵.绅士的 外表下其实上却隐藏着激情,这一点可以从火药味甚弄英超比赛和英 国鼎鼎大名的足球流氓身上得到答案. 美国:美国人向往自由,血液里充满了挑战未知和勇于冒险的精神.自 来熟,他们更注重个体,所以很容易与其成为朋友,却很少能有 推心置腹的感情.祖先最初来到这块大地,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使 这片大地充满生机,并使那种探索精神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 得国:深沉,特别是德国的男人,看了他们的言行你会知道了什么叫男 人,什么叫男人味儿.他们集体性很强,这个国家的人做什么都 理有条,一丝不苟,德国的法律普及率以及国民对法律的熟悉和 遵守程度在世界各国中应该是首曲一指的,但有时候会让我想 希特勒手下的那群德国兵,他们的聪明与高素质没换来人民的 幸福生活,却一次次使人类进入不堪回首的战争.作为德国人的 大文豪歌德一句话总结了这个国家民族的一个特点:"德国人作 为个体是如此的理智,作为集体却常常迷失方向."多么精辟的 论述. 法国:一提到法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浪漫,是的,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法兰西的国土确实和别国不一样,它没有英国人的一本正经,没 有德国人的严肃,也没有美国人近乎滥情的热情与幽默.这里的 人天生流淌着祖先高贵血统给予他们的别人学不来的浪漫.法 人大多长相俊俏,男人调皮,女人多情.在那条著名的大道上到 处是热吻的恋人,法国人之间平时的以吻代礼的习惯是其它国 很少能比拟的.在这个国家诞生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 家,其中法国文学灿烂至极,使法兰西周身散发着无穷无尽的文 化底蕴,法国人说,是他们最最完美的法国文字使他们的文化如 此灿烂. 意大利:在欧洲,意大利人可能是最有种的一群人,也许你会想不明白 ,是的,这个问题除非亲身接触很难想通的.意大利是南欧人 性格的典型代表,美女成群,男人则天性风流,别的国家的女 去那里可要小心,说不定一个意大利男人一个眨巴的眼神便 使你无法自拔.世界杯赛场上有哪个国家能像意大利的队员 们那样清一色帅哥,长的有楞有角啊,仿佛是一尊尊文艺复兴 期的雕塑,美不胜收.意大利参加了许多战争,但鲜有胜迹,也 许他的祖先最能明白他们曾经的辉煌---罗马帝国. 西班牙:也许是阳光过于充裕的原因,西班牙人给人的印象总是有些, 热情过度,举手投足间显露出狂野不羁的本性,并把这种本性 带到了南美洲,奔放的热情在斗牛的过程中得到了最最完美 的表现. 日本:这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任何别的文化到它那里都会变成适合 他们的特有的经过吸收改造的文化.在他们的语言中掺杂了包 括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在内的各种语言因素.他们用自己的勤

必背知识点梳理: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理解】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②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理解】因为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2.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理解】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所以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理解】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含义: 大众传媒是指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传媒。 【理解】①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②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功能: 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意义: (1)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2)使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3)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2.正确做法: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

世界文化知识之动物篇

世界文化知识之动物篇 1. Which kind of animals is the oldest living animal on land? Turtle is the oldest living animal on land. It can live in the sea and on the land. 哪种动物是陆地上最长寿的动物? 乌龟是陆地上最长寿的动物, 它在水中和陆地上都可以生活。 2. Eyes like a cat, tail likes a cat, but it isn`t a cat. What is it? Tiger’s eyes are like a cat, and its’ tail likes a cat, too. But it’s big and fierce, and it likes to eat meat. 眼睛像一只猫,尾巴像一只猫,但是它不是猫。它是什么呢? 老虎像一只猫,尾巴像一只猫。它很大而且很凶猛。它喜欢吃肉。 3.It is not very old, but it`s got long white beard. What is it? It’s a goat. It has two hard horns. It loves to climb mountains. 年纪并不大,胡须一大把。它是什么呢? 山羊。它有两个坚硬的角。它很喜欢登高。 4. Which animal wears big black glasses on its face? Panda’s eyes are black. It is our national animal. It likes eating bamboo. 哪种动物脸上带着黑色的眼镜? 熊猫的眼睛是黑色的。它是我们的国宝,它喜欢吃竹子。

神奇的海底世界教案

神奇的海底世界 一、教学目的:加强学生对海洋文化的了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 余知识,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对象:小学4—6年级同学 三、授课方式:课件PPT讲解。 四、授课内容 一、课堂导入 播放一小段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今天的上课主题——海底世界。 【师】:同学们是不是感觉很有趣、很想去海底看看呢?那么接下来,就由老师带大家去精彩的海底世界看看吧! 【生】:好! 二.海洋概况简介 【师】: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师】: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 【师】: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海洋微生物等等。 【师】:如果潜入海中,你会发现这里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生物。从巨大、凶狠的鲨鱼到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小浮游生物,应有尽有。 三、海底探险 以下内容以“文本知识讲授+幻灯片图片欣赏”的形式进行。 (一)海洋动物 1.兽中之“王”——蓝鲸 蓝鲸是人类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全身呈蓝灰色。它是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巨兽,还是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大型蓝鲸所具有的力量可以与一辆火车头相匹敌。 2.潜水冠军——抹香鲸 在所有鲸类中,以抹香鲸的潜水为最深,可达2200米。它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深海大王乌贼,因此“练就”了一身潜水的好功夫。 3.横行的暴徒——虎鲸 虎鲸胆大而狡猾,且残暴贪食,是辽阔海洋里“横行不法的暴徒”。它身体强壮,行动敏捷,游泳迅速,每小时可达30海里。

22.《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抓住中心句,从整体入手分析课文,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深入体会文章各部分的内涵.通过跳动的文字,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迸发,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的谈话导入,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第二自然段里什么让你感到奇异?”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2、拓展资源,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将文本看作一个研究主题,注重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视学生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上有个性的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如对“波涛汹涌、依然、窃窃私语”的理解和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世界民族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民族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世界民族概论/Introduction to World Ethnic Groups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民族学专业 5、使用教材:李毅夫、赵锦元.《世界民族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 二、课程简介 在当今世界上,民族问题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不同国家都有自己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因此,了解和认识国外民族情况、民族问题、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分析研究国外民族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世界民族概论》做为民族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讲授内容为:从全球范围的角度分析当前世界民族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世界各民族的人口数字、地理分布、经济类型、文化交流、人种构成、语言系属、宗教信仰,然后分洲详细讲述各大洲民族发展的具体形式、民族分布特点、主要的民族以及民族关系格局、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和有关国家处理这些问题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下列基础知识:世界各国民族的分布、人口、人种、宗教、语言、宗教、历史发展等基本情况;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关系格局及其发展规律;了解其他国家处理民族冲突和民族矛盾的政策、理论和措施;掌握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论和原则。同时,课程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对现实中某一民族文化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具备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 章次题目教学时数 第一章世界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1.5学时 第二章世界民族的人种构成 1.5学时 第三章世界民族的语言文字 1.5学时 第四章世界民族的宗教信仰 1.5学时 第五章亚洲民族概说9学时 第六章非洲民族概说9学时 第七章欧洲民族概说6学时 第八章美洲民族概说6学时 第九章大洋洲民族概说6学时 第十章当代世界民族问题9学时 总计51学时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六、内容提要 第一章世界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教学时数1.5)教学目的:通过对“民族”定义的辨析,对世界民族人口状况、地理分布和经济类型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汉语中“民族”一词多义性,掌握本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民族”,初步认识世界民族分布的格局,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世界民族人口状况、世界民族的地理分布和经济类型 教学难点:世界民族人口变化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