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伟 物业管理的行业本质(物业版)

陈伟 物业管理的行业本质(物业版)

陈伟 物业管理的行业本质(物业版)
陈伟 物业管理的行业本质(物业版)

物业管理的行业本质

文/陈伟

当下物业管理行业似乎面临着自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寻求切实可行的因应之策被普遍认为是当务之急,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讨论物业管理行业本质之类理论问题,也许有“坐而论道”之嫌。但笔者认为,无论探讨宏观的发展战略,中观的商业模式,还是微观的专业价值,都离不开对行业本质的准确把握。行业本质决定专业价值,专业价值决定商业模式,科学的行业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对行业本质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物业管理的行业本质问题,是研究物业管理行业所有现实问题的逻辑起点。

行业本质是行业本身所固有的,决定行业状态、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认清物业管理的行业本质,应当从分析物业管理活动的独特规律入手。透过纷繁复杂的物业管理活动的表象,我们可以发现物业管理的八大基本特征:

一、现代物业(不动产)不仅是生活资料,同时也是生产资料和投资产品

传统的物业管理服务是以作为生活资料的住宅为主要对象的,无论是物业管理发源地的英国,还是源自计划体制下房屋管理模式变革的中国式物业管理,都发轫于居住物业的管理服务,乃至于西方许多国家至今仍以《住宅法》作为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的基本法律,而中国的《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在偏重于住宅物业管理服务的制度设计方面,同样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但是,这种现象仅仅意味着过去,自上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业(或称不动产)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遮风避雨的生活资料功能,更多地以生产资料和投资产品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据统计,50%的欧美企业拥有不动产,英国800家大企业的资产构成中,有30%以上的比例为不动产。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金融业的创新,更多的人们以拥有不动产作为投资手段,不动产(物业)也日益成为与现代金融业息息相关的投资产品。

从生活资料到生产资料进而到投资产品,物业功能的多元化和物业价值的高端化,为物业管理的多层次、全方位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同样也为我们重构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深远的想象空间。在传统居住物业管理的基础上,物业管理行业向工业物业、商业物业、公用物业等不动产管理的所有领域的纵深发展,正是顺应物业功能和物业价值变化的大势所趋。

二、业主(客户)是物业管理的权利人和责任人,决定了物业管理的价值需求

物业管理行业的客户群体是物业的主人——业主,业主在物业管理中的地位不仅仅体现在《物权法》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法律定位,作为物业管理的权利人和责任人,在物业管理商业活动中,业主更是物业管理服务的原始需求者和最终评价者。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的独特道路,决定了“政府主导、企业推动”的物业管理模式在初期阶段的必然性,但是随着业主权利意识的增强和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物业管理行业已逐步实现“企业时代”向“业主时代”的转换和变迁。业主或客户需要什么样的物业管理服务?是摆在物业管理行业乃至每一个物业服务企业面前的一个必须直面的根本问题。

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来讲,如何识别业主这一特殊客户群体的价值需求,正确认识物业管理与其他服务业的本质区别,进而挖掘和实现物业管理的独特商业价值,取得与其他服务业的差别优势并形成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如何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业发展战略?都决定了物业管理行业专业地位的确立和生存发展的可持续。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讲,在服务质量趋同化和资质品牌膨胀化的背景下,面对不同的业主群体,如何针对他们不同的价值需求,把握自身的素质和特点,在客户细分的前提下选择最适合的客户,做自己最擅长的业务,提供最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面对同类的业主群体,如何识别他们的共性需求和个别需求,有效需求和无效需求,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基本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满足客户的共性、基本和有效需求的同时,如何引导客户的合理需求,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兼顾客户的个性需求,最大限度为客户创造价值?都考验着企业的内在功力,决定着企业的品牌效益。

三、物业管理产品是一种综合性、持续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服务

物业管理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无形的服务,这是其区别于有形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形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逐一递进且相互独立,而无形服务一般没有流通环节,生产和消费处于同一过程,具有同步性;有形产品一般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在其合理寿命周期内可以被反复消费使用,而无形服务属一次性消费品,服务一经生产即被消费,具有不可储存性;有形产品在工业化时代背景下大多按严格流程和工艺生产出品,品质、型号、外型、性能等具有高度的同一性,而无形服务主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不同的服务者即使经过最严格的挑选和培训,按照最严密的流程提供服务,也难免有不同的风格和效果,即所谓服务的差异性。如何克服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同步性、不可储存性和差异性,以保证服务品质的稳定、可感知和高评价,始终是服务行业面临的永恒难题。

除此之外,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无形服务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1、综合性,物业管理服务不仅包括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而且包括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绿化、清洁、交通和公共秩序维护等内容;2、持续性,与一次性服务不同,物业管理服务的提供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物业服务企业必须保证物业共同部位的长时间完好和共用设施设备的全天候运行;3、长期性,物业管理服务的持续性和更换物业管理企业的巨大成本,使得物业服务合同的期限一般较长,这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改进和客户关系的改善;4、稳定性,严格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和物业产权变更的高昂成本,使得物业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相比,客户(业主)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这一点在居住物业管理中尤为明显),服务群体的相对稳定,在使得物业服务企业必须长时间接受客户的监督和考验的同时,也有利于维系客户的忠诚度和契约的稳定性。

四、物业管理产品是基于物业共有部分而提供的准公共性服务

人类拥有建筑物的历史长达几千年,物业管理之所以在一百多年前才得以诞生,其根本原因是城市化背景下多业主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产生。当不同的业主共同拥有一个建筑物时,物业产权的多元化要求每一个业主分散自行管理其专有部分,共用设施的社会化却要求集中统一管理共有部分,近代物业管理正是为了解决物业产权多元化和共用设施社会化的矛盾应运而生的。因此,尽管我们认为广义的物业管理应当充分包容单一业主的管理服务活动,尽管我们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根据业主的个性需求进行服务的延展和创新,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物业管理的存在本源和核心价值——基于物业共有部分的准公共性服务。

提供物业共有部分的准公共性服务,是物业管理的难点之所在,也是物业管理的专业价值之所在。认识物业管理的准公共性,我们就可以运用公共产品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当前物业管理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我们就不难理解物业管理收费问题的特殊性和产生根据,我们就不难理解目前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机制的缺陷和症结。认识物业管理的准公共性,我们就可以领悟物业管理的外部性与城市管理的密不可分,进而认可政府公权对物业私权适度介入的必要和必然,我们同样可以减少行业自身定位和社会定位的偏差,理性接受社会性和服务性的外在定位和价值评判。

五、物业服务目标的实现必须辅助以管理的手段

服务是为满足他人的需求或实现他人的利益而开展的工作,具有顺从性;管理则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约束或限制他人的行为,具有强制性,两种彼此矛盾和对立的行为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得到了统一。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物业管理行业的准公共性,决定了不同

的业主(客户)对物业服务具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偏好,个别要求和偏好可能影响多数业主的利益实现,为了满足多数业主的共性需求,就必须约束和限制少数(或个别)业主的个性需求和偏好,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就成为物业服务的一个特殊而必备的手段。

同样,从物业管理的权利本源看,物业管理权来源于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并不具备传统所有权的绝对性和排他性,单个业主所有权的行使是受到有条件限制的,业主对专有部分行使所有权,不得妨碍建筑物的安全,不得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得破坏建筑物的外观;业主对共有部分仅具有按约定使用的权利,而不得以共有为名擅自占有、收益和处分;业主不得从事任意弃置垃圾、侵占通道,排放大气污染物,施放噪声和违章搭建等行为,限制业主滥用物权,约束少数业主的不当行使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行为,是物业服务之中的“管理”内涵。从物业管理的权利让渡看,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物业服务合约取得物业管理权,为实现合约目标,业主通常在物业服务合同中明确约定,物业服务企业有权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违反管理规约和物业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的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实施妨害物业服务企业对建筑区划内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和业主共同生活秩序进行服务和管理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请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这同样印证了物业服务中管理内容的司法判断。

六、物业服务目标的实现受制于建设单位和业主的素质

物业服务目标的客户表述就是业主满意,而实现业主满意的前提条件是高质量的服务水平。物业服务水平主要取决于物业服务企业的素质,但很大程度上受到建设单位和业主素质的影响。首先,物业管理是在物业硬件设施基础上的软性服务,物业硬件设施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物业服务的顺利开展,而开发企业的素质决定物业设施设备的品质,很难想象在低水平的开发建设基础之上实现管理服务高水平的可能性;其次,物业管理环境与业主(客户)的日常工作生活环境高度重叠,业主(客户)使用物业的文明程度和对公共管理规则的遵守程度直接影响物业服务的效果,很难想象在缺乏高素质的业主配合之下实现管理服务高水平的可能性。高水平的物业服务是由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任的开发建设单位和遵守公共道德的业主三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可以称之为“物业管理服务的互动性”,也可以称之为“物业管理三方决定论”。

既然物业服务目标的实现受制于开发建设单位的素质,行业主管部门就要从源头上规范开发建设单位的行为,这是《物业管理条例》对“前期物业管理”作出专章规定的主要

理由,而承接查验制度的全面落实,则是明确开发建设单位责任和减少开发遗留问题的基本手段;既然物业服务目标受制于业主的素质,物业服务企业在承诺服务指标时就应当更多考虑业主的配合程度,更多地从过程标准和客观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在结果标准和心理标准的约定上采取审慎的态度,同时对个别业主的败德行为进行及时充分的披露,以规避不应承担的管理责任并争取多数业主的理解。“物业管理三方决定论”还可以提醒我们:物业服务企业在进入物业服务市场时,应在综合考量开发建设单位和业主素质的基础上作出理性的选择。

七、物业服务企业是人合公司,而非资合公司,其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本

物业管理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业服务企业主要是通过投入提供服务的劳动力来生产产品(服务)和创造产值(服务费);二是劳动力成本在物业服务总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一般达到50%——70%)。劳动密集型的特征表明资金这一生产要素在物业管理行业中并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分析大多数赢利的物业服务企业的财务数据,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在40%——50%以上,而且企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与企业的资金投入并无直接相关,多数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并无更多的增量资金投入,注册资本的投入也大多数为了满足资质评审和证明风险承担能力的需要,这同样表明了物业服务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对资金的需求和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因而,从本质上看,从事常规业务的物业服务企业是人合公司,而非资合公司。

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合特征,决定了物业服务行业对劳动力成本的涨落极为敏感,今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物业服务行业普遍面临的沉重压力即是佐证。在包干制收费模式下,成本控制,尤其是作为可变成本的劳动力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合特征,是物业服务酬金制收费模式的理论依据,实施真实纯粹的酬金制收费模式,有利于转移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员薪酬负担,消化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确保企业收益的稳定性。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合特征,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是主动性,货币资本没有人力资本的推动无法运转,是不能保值、增殖的。在物业管理行业中,人力资本主要是指高端的技术创新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才,他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在物业管理企业中作为一种资本存在将导致企业治理结构发生变化,使传统的“谁出资谁拥有企业”的产权理论得以修正。因此,树立人力资本在物业管理行业中核心竞争力的地位,不仅有利于认识物业管理师制度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明晰以高层管理人员持股为特色的现代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

狼性团队读后感

狼性团队读后感 团队的内在本质: 群体:社会学上指的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互动的个体组成,个体之间具有稳定的关系与共同的目标,彼此意识到同属一群的集体,夏令营小组、旅游观光团都属于群体。 团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成员在心理上彼此依赖、相互影响,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群体。 团队:通常是指由数名知识与技能互补、彼此承诺协作完成某一共同任务的员工组成的特殊群体。 与普通群体相比,团队有着自己的特点: 团队对集体的协作更为依赖; 责任更加重大; 工作成果既要个体负责,更要团队共同负责; 除了像普通群体那样具有共同的兴趣目标外,还有共同的承诺;此外,普通群体一般由管理者严密监控,工作团队则常常具有自主权。 分阶段建设团队:

不是随意几只狼就可以形成狼团队,它们只有经过多次的配合才能在捕猎活动中形成默契,捕获到猎物。所以,团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的,经历几个几个阶段的磨合之后,才能融合在一起。 通常以团队的形成与发展要经过一系列相互磨合的阶段,大致可分为形成、震荡、规范、执行和终止五个阶段。 作为团队的组建者,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在团队创建的不同阶段做不一样的努力。 形成阶段:在此阶段,团队成员会提出一些试探性的问题:“任务是什么?这项任务能够完成什么?我能够在团队实现自己的价值吗?我作出的贡献能够得到团队的认可吗?你能给我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这个阶段,作为团队组建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清晰地告诉每一个团队成员团队所确立的整体方向,并且对团队成员提出希望。例如,希望他们确立自己的具体目标,希望他们基本上根据会议安排来办事。除此之外,团队组建者必须让团队成员知道团队在做决定时,会考虑到他们的要求和利益。让他们知道完成工作时,团队会给他们以需要的资源、经费、信息技术设备和行政上的支持;让他们知道了解管理人员对团队的期望以及工作方法的一些规定。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读书心得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读书心得 原书书名:The Goal: A Process of Ongoing Improvement(Second Revised Edition) 作者:Eliyahu M Goldratt & Jeff Cox(高德拉特& 科克斯合著) 中文版审定:罗镇坤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版次:1999年月12月第1版 印刷:2001年2月第7次印刷 作者简介: 高德拉特(Eliyahu M.Tolerate)、科克斯(Jeff COX) 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著《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结果一炮而红。 《目标》迄今已翻译成十九种文字,全球销售量达三百多万册。 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誉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说。 《目标》这本书反映了一位科学家对管理问题的种种思考。 高德拉特原本设计了一套昂贵的软件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为了说明软件的功能,他写了《目标》这本书,来解释他独创的“制约法”(TOC,Theory ofConstraints),但是起初根本得不到出版商青睐。 他们质疑: “由物理学家写的企管小说? 把科学方法应用在企业管理上? 没有人会读这样一本书的。” 高德拉特不气馁,利用商展和各种机会,自己推广这本书。 不久信件就如雪片般飞来,一位企业主管在信上告诉他: “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书! 我规定所有员工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才准休假。 这本书让我们公司脱胎换骨!” 高德拉特把这封信连同全部书稿,寄给北河出版社(North River Press),一本畅销书于焉诞生,连品管大师戴明博士读了以后,都大力赞扬。 这部小说中不断指点主角的导师钟纳可说是高德拉特的化身。 高德拉特二十岁时就立志要教导别人思考的方法,他对于传播观念,抱着极大的狂热,可以一天只睡一个小时,奔波世界各地发表演说。 他还创立了“高德拉特学会”(Avraham.Y Goldratt Institute)来推广观念,训练人才。 辅导对象除了通用汽车等大企业外,还包括教师、美国空军将领等各行各业的人才。 高德拉特的其他企管小说包括《绝不是靠运气》 (It's Not Luck)和《关键链》(Critical Chain)。 译者简介: 齐若兰 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硕士,曾经任职于时年出社,及《天下杂志》、《康健杂志》。翻译作品包括: 《实现创业的梦想》、《复杂》、《团队出击》、《第五项修炼II实践篇》、《数位革命》、《编辑人的世界》等,并曾合著《双赢策略》,以及企划主编天下文化出版的口袋书系列。 审校者简介

目标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目标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适时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以适应企业在新的社会形式中的发展需求,应当是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时刻关注的重点,尤其对于一个正处在飞速上升期和转型期的关键时刻,面临重大变革的企业来说,如何保持整个企业的协调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目标管理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适应企业新的发展要求,所采用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的一种先进的手段和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证明了目标管理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厘清工作职责,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协调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的作用。什么是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臵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这一管理模式就逐渐成为当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最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甚至被人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目标管理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由于企业过快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企业必然将经受在转型期间种种的困难,也会出现企业各部门在组织协调和职责分工上的不适应,在管理制度的制定时也会产生究竟是以“制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困扰。而通过目标管理,企业的管理们将会依靠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老话说,“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开始”,这一句话可以套用在目标管理之上。目标管理通过划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

将许多关键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如既可作业务计划和控制的手段,也可作员工激励或绩效考评的工具),尤其特别适合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避免任务进程的不协调,大大地提高企业组织的运作效率。目标管理既纠正“科学管理”偏重以工作为中心而忽视人的一面,又纠正“人本管理”偏重以人为中心而忽视同工作结合的一面,会很好地把工作和人的需要统一起来。目标管理在绩效考核工作中的作用在没有实现目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之前,有的企业绩效考评工作一直是以过去那种上级布臵任务,下级负责完成的旧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的,这种方式方法重点在于下级目标对上级目标的服从,个人和团体利益往往与企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员工没有自主权,在工作中往往失去积极性和工作目标,而对考核部门对员工工作的评价又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达不到共识。而目标管理的本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使得整个企业、各个部门、每个人事先可以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可以检查考评,事后可以奖罚兑现,实现全面、公平和互动的管理。“目标管理”强调个人目标、团体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统一,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融合在一起,而员工采用自我管理的方式,根据上下级结合制定的评价标准由员工自我评价工作成果并做出相应改进。目标管理的核心目标管理的核心是:让员工自己当老总,自己管理自己,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授权和自我管理,既会提高管理者的领导水平,又会提高员工素质;通过人人制定目标,迫使每个人为未来做准备,防止

营销的本质读后感

《营销的本质》读后感 读了《营销的本质》这本书,感觉里面讲到的许多都是我工作中遇到并能在我接下来的工作中用到的,真是阅读越喜欢! 书中说凡是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事情,一定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既然需要我们改变工作方式,那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呢?书中通过福特、通用、丰田的案例,回顾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产业发展历史,从大量销售方式到深度分销方式,再到社区商务方式的变化,真实具体地告诉我一个道理——深度分销的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未来一定是社区商务方式,哪个企业能够率先组织起数字化生活的人群,他就奠定了未来成功的基础。 未来的成功来源于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企业有两个最重要的职能,一个是营销,一个是创新!营销是关乎企业命脉的事情!因为只能通过营销才能构建起企业和客户的一体化关系。书中第二章,讲了营销的两种协调方式,未来一定是内部社区营销化,外部社区管理化。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的企业内部要通过流程,通过营销的方式,达到上下管到底、左右管到边的效果,从而打破原来的层级结构,打破部门墙。我们的外部客户,在营销的时候应该发挥组织的力量,让企业内部员工统一起来为客户做出贡献。通过这样的一体化关系的建立,从而形成真正的社区,最终做成社区商务方式! 结合自己工作,原来我们一直专注于的是“销售”而非“营销”,销售是“产品—货币”的转化,而营销是构建“企业—客户”的关系。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把推荐产品、服务、产品品牌作为了主要的工作内容,忽略了在互联网蓬勃发展,新技术快速涌现,产品出现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创造客户价值才应该是我们要深刻思考的事情! 与书为伴,方可提升个人修养与管理能力,感谢领导推荐的书,给予我获得提升的通路,使我受益颇多。

狼性执行力心得体会

狼性执行力心得体会 执行没有任何借口。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不要用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借口只能让我们暂时逃避困难和责任,但其代价却是沉重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狼性执行力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狼性执行力心得体会1 上周王先生对我行干部员工代表进行了“如何打造狼性执行力”的培训,作为一名青年员工代表,我也参与了这一次培训,通过两天系统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王先生在培训方面注重“授人与不如授人渔”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动活泼的案例分析,通过培训中的互动交流,通过系统化、通俗化的语言,通过理性与感性的交流激励重视实践能力,将狼性能力与措施贯穿于其强化的执行力理论当中。 纵观当今中外市场,诸多企业中,为什么有着相似策略的企业结果却相反?为什么有着聪明才智的经营者最后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无数拥有伟大构想的企业成功的却是寥寥?我们再看,为什么市场上众多的咖啡店只有星巴克一支独秀?为什么在众多的超市中只有沃尔玛、家乐福能够成功?同样做PC机为什么只有戴尔独占鳌头?所有那些失败的企业都有着不同的失败原因,所有那些成功的企业之所以成功也有着诸多的原因,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一点就是强有力的执行力团队。

我先来说说我对执行力的概念。对于执行力理解中的基本理念就是,管理简单化,而其重点就是“你能做到多少好电子,而不是想到多少好点子”。王建军先生说军人、教徒是人类中执行力最强的三个族群,也的确如此,想想世界七大奇迹中,大部分都是和军事、信仰有关系的。有人做过统计:在世界五百强里面, 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出老的董事长有一千多名,副的也有二千多名,总经理和董事一级以上的是五千多名。任何一个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老那么多的老总。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明白“团队精神”和“执行力”的重要性,那么在一个企业如何看待狼的执行力,如何把狼的执行力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怎样才能作好企业文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欲望是成为企业文化执行力的原动力。相对于豹而言狼是弱小的,可它却敢于狩猎比自己强大的豹,并成功的将豹猎杀作为自己的美味佳肴,这就是因为狼由于要生存,要吃饭。于是就有了力量和动力,有了欲望便会想办法去狩猎。唯有这样才是自己的生存之道。那么一个企业要发展同样要有一定的欲望,才能有了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促使企业的良好发展。 2、不断的学习是促使企业文化的积累。一只幼崽从出生后,就不断的学习老狼的捕猎本领,练习奔跑,学习擒获

《管理的常识》读书心得-企业管理的内容(周赟)

在《管理的常识》一书中,作者对企业管理的内容归纳为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计划管理,是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 企业自定目标,必须有相应的资源。计划管理,管理的是资源而不是目标。没有对应资源支撑的目标,就是痴人说梦。以我们现在推行的项目经理责任制,最关键的一步,是项目预算。项目预算基于项目内容,而非合同金额。就算哪些签约时,就知道亏损的项目,做项目预算时,必须实事求是。项目经理在项目启动时,制定项目计划,核心是项目资源计划。 流程管理,是解决人与事是否匹配的问题。 作者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来概括。这点,就是归责,责任到人。 同时,流程管理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以企业最终目标为出发点的系统话思维模式。就象我们做高级业务蓝图,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跨部门之间的协同。 组织管理,回答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 上一篇读书心得中,提到权力到底是归人,还是归组织。答案是归组织,归职位。不能集权,要根据专业化需求,进行分权。专人专事专权。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客户,不符合客户需求,不能提供所关注价值的能力都不是核心竞争力。闭门造车,是卡拉OK。作者引用了海尔的案例,“与顾客零距离就是与竞争对手远距离。”对此,非常赞同。 与客户的距离+与竞争对手的距离=衡量。 与其关门制定企业战略,或者听咨询公司的忽悠,还不如清空头脑,倾听客户,观察客户。 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中国企业道德普遍低下。这和中国文化中缺乏契约精神有关。 很多企业老总在叫要建设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只在老板的嘴里。你做什么比你说什么,更重要。 作者定义了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人事制度—〉人的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 这点,可以用行为主义心理学来解释:行为决定习惯。习惯进一步决定了思维。 企业的行为,来自的企业员工的普遍行为;员工的普遍行为,受人事制度所约束;同时,企业的行为,反过来成为企业的管理方式,影响员工的行为模式。二者结合,通过时间的沉淀,成为了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基业常青。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 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终于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思想。如: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这是因为在企业可以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亦即“人要贡献出什么必须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可以“产生出真正完整的东西来”。2、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德鲁克明确的提出“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发挥出来。那么我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员工的绩效,那就死定了!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方式已经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感受。同样的工作,在行政的约束下与在自动自发的工作结果虽然是都完成任务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同。只注重绩效的话,那会留不住优秀人才。因此,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必须关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的论述了企业的核心问题,

狼性管理

解读狼性管理 狼是草原上的霸主,陆地上动物的强者。狼的一生布满坚辛、而且非常短暂,尽管最多只有十多年的寿命,但它们同样活得轰轰烈烈。在草原上,草原人常常觉得平台后面没有平安,危险后面还有危险。狼也是如此,它们不仅面临着人类的大量捕杀,而且一生振奋,部份时间都处于饥饿状态。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四处寻找食物,有时为了跟踪猎物,一连几天都不能合眼睡觉,它们在捕猎时还可能被拼死抵挡的猎物伤及性命;狼捕食成功后,由于体力的消耗,还轻易受到其它不想劳而获的动物的袭击。虽然环境危机四伏,但是它们在战斗中成长,在磨练中生存,在与人类的周旋中变得更加智慧,在不断战胜对手中变得更加强盛。它们在广阔的原野上战天斗地,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谱写出了一曲曲震撼人心、布满进取精神的狼军团队之歌。 企业的生存竟争,尽管不像动物界的优胜劣汰那样布满血腥,但其激烈程度毫不逊色,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如何向治理要效益,如何通过治理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企业的凝结力、向心力和整体竟争力,是每一个企业家、企业治理层必须面对和思索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借鉴的东西很多,比如西方社会各种先进的治理经验、治理模式,还有我们民族的一些优秀企业的治理经验,都可以视为蓝本。但是这些东西一旦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就显得非常抽象,要把它变成全体员工的共同理念和集体的自觉行动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对员工来说,他们更需要简朴实用的理念,并最能在短期内付之行动,狼性治理理念恰恰切合了大多数员工的这一要求。 狼性理念的最基本特征在于它尊重每一个成员的个性,成全每一个成员做强者的愿望。狼之所以成为强者,首先在于狼王尊重每一只狼的个性,每一只狼在张杨自己个性的同时,都能尽性地发挥自己的智慧才智,而且这种发挥,往往是畅快淋漓的。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家和治理层好比是狼王,如果他们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个性,给他们营造起宽松的工作氛围,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自然地爆发出来。因为一个人在一个丝毫不感到压抑的环境里干他喜欢干的事,不但轻易激发出自己潜能,而且还会自觉地以主人翁身份自居。有了这样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整个群体的向心力和创造力就会产生了,其实每一个员工都想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强者,只要尊重他们的这一愿望,他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狼之所以成为强者,并不在于它们能单打独斗,单独的一只狼绝不是老虎、狮子、豹子、野猪、野牛的对手,但若是群体作战,狼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几只分散的狼,一旦组合在一起,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团队。面对比自己强盛的对手,狼从来不畏惧,一旦锁定比自己强盛的目标,必须有群狼参战。在狼王发出进功的命令后所有的狼都会奋不顾身地冲向对手,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和最有效的配合,和对手作战,这种决战方式令对手胆寒,即使是老虎遭遇狼群,也会退避三舍。在草原上,除了草原人,狼群所向无敌,这就是狼的团队精神,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敢于战斗、敢拼能赢的气概共同铸就的强盛合力。市场如战场,商战如兵战,一个企业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里同众多的同行和非同行角逐,如果没有一群步调一致、配合默契、有着崇高使命感和敢于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努力拼搏的员工,企业要想在商海中兴风作浪、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 当然,狼性的优秀品质远远不止这些,比如留意细节、绝不拖延、居安思危、感恩图报、善于沟通、公平竟争,都是值得现代企业的治理层研究和借鉴的。每一位治理者都会意识到,拥有一群布满“狼性”的员工,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对于企业在竟争中战胜对手、确立自己强者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

《商业的本质》读后感

《商业的本质》读后感 尽管眼下的社会日新月异,科技已让世界今非昔比,但在杰克·韦尔奇看来,商业的本质并没有因为互联网和科技而改变,工业时代应该遵循的基本商业规则,在今天仍然应该被传承。《商业的本质》这本书的内容着眼于具体实用,写得相当细致琐屑,堪称为用鲜活事例娓娓道来的商业读本。在书中,杰克·韦尔奇思考、总结了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新规则,针对当代的社会经济环境,针对最真实的商业困难提出了最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韦尔奇自言,和苏茜在商界摸爬滚打的时间加起来有81年了。《商业的本质》中结合大量企业的现实案例和经营困境,给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经济低迷时期,提出了企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六大突破口,包括协同力、领导力、影响业绩和成本的关键数据、快速敏捷的战略制定流程、组织结构优化和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对于人的管理来说,如何做好市场营销、克服财务恐慌、应对错综复杂的全球化、做好大数据时代的危机管理等问题皆属于细枝末节。有人说,管理企业就是管人。把人管好了,企业的事情就做成了;人管不好,事情也就做不成。企业的管理就应该抓住根本性的东西,而人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因素,因而韦尔奇十分强调人在企业中的作用。他直指中国企业的软肋,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建议中国企业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在本书中文版序言中,他写道:“我们认为,‘人’在一个企业谋求成功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很多中国企业利用自上而下的模式来管理,领导者就是老板,领导者的话就是法律。《商业的本质》正试图说服管理者采取一种更加包容的、以团队为驱动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毕竟,商业的本质是一项团队运动。要想获胜,还是要依靠强大的团队,而强大的团队离不开强大的队员。 商业,归根结底是一项“团队运动”,任何人都不应该单枪匹马去拼杀,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所以《商业的本质》特别强调协同力和领导力。如果你想摆脱工作中的痛苦,提升公司的协同力就是一条必由之路。协同力究竟要协同什么?就是让使命、行动与结果协同起来。而实现协同力的一个大前提则是提升领导力。 记得有人这样总结当领导的责任,要么给员工创造晋升的空间,要么让员工多赚钱,倘若晋升、金钱你都办不到,那么至少要给员工创造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然而,好多领导这三项要求一项也做不到。《商业的本质》就对企业领导者提出几项责任,分别是要体谅下属,要将自己视为“首席解释官”,要为下属的前进道路扫除障碍,要愉快地展示“慷慨基因”,

关于管理的读后感

关于管理的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关于管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管理制度读后感【1】我公司于20xx年9月对财务与审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汇总,对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切实加强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努力做好会计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是今后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1、依法建账,遵守记账规则设置会计账册是记录经济业务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等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 一个单位从设立就应当依法设置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核算的有序进行。 遵守记账规则,则是依法建账的重要保证。 在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 并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制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制度。 2、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在机制上、制度上规范行为,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在依法做好会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当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准绳,认真做好会计工作。 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掌握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并按照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4、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会计秩序 《会计法》在赋予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职责的同时,明确财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赋予了财政部门相应的行政处罚权,财政部门应当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责,监督各单位依法建账和进行会计核算,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监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持证上岗,促进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对做假账,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维护《会计法》的权威。

管理的常识优秀读书心得

管理的常识优秀读书心得 管理的常识优秀读书心得篇一 几年以前,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不改变组织架构,不增加人员配备,不增加投资预算的情况下,一家农牧企业的销售额,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从20多亿元,上升到接近80亿元。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这家企业的营收计划是800亿元。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家农牧企业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答案是:管理。 管理就是把理论变成常识的过程。看完一本叫《管理的常识》的书之后,这句话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我们会发现,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作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管理的地位会更加重要和突出。管理本身是一件系统工程,但是一定要让管理回归简单、形成常识、便于操作,不让它成为管理者或者被管理者的负担。只有后台管理水平的提升,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前台营销效果的改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全新的能力,不能只满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应更善于发现市场机会并解决问题。国内很多企业,产品设计、引进和业务流程的安排等,都是由后台管理人员决定的,往往对市场变化更敏感的一线营销人员在这方面的话语权很小。如果想让邮政产品和流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甚至形成新的增长点,就应该设计相应的工作机制。我们可以学习互联网企业设置用户体验官的岗位,鼓励管理人员直接面对客户,让他们更加主动了解市场发展趋势;通过机制的设计,鼓励和支持员工大胆开展探索,从而提高企

业决策的效率和效益。 管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基层企业和员工执行不力的问题。这里面固然有基层领导不重视、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但也可以从管理支撑中找到问题的根源。试想一下,因为各个条线的后台管理要求,支局长和营业员要记住那么多的规章制度,每天在很多个信息系统之间来回切换,填报各种各样的报表,有效工作时间被大大压缩,又哪来的精力去办理更多的业务、拓展更多的客户?同样,如果客户经理在产品推广过程中,缺乏营销工具和营销话术的支撑,营销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学习了这本《管理的常识》,我们在布置工作的时候,可能就会反思,目标是否明确?方法和工具是否到位?业务流程是否足够简单?基层企业和员工开展工作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潜在的问题能否及时响应和解决? 中国邮政拥有其他企业羡慕不已的品牌资源、牌照资源、网点资源和员工资源。这些资源要得到整合和运用,更离不开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员工资源为例,中国邮政有近百万的员工,是全世界拥有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之一。《管理的常识》作者陈春花教授经过长期的研究指出,中国企业人工成本低的概念是不成立的,因为中国企业中一般只有20%-25%的人能达到正常工作要求的绩效,有25%的人可以高效的工作。从这个角度看,面对这么多的邮政员工,如果真正做到激发潜能、人尽其用,企业的整体运营管控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种资源,满足客户多样化消费需求的能力,也一定能变得更强。 作为企业管理者,或者企业管理的参与者,也许你曾经想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却因为外国管理著作的厚重而头痛,因为其中深奥的管理术语而退缩。那么我相信,当看到这本中国人写的管理著作《管理的常识》时,你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本名字简单且不到200页的书,却实实在在不简单。因为它凝聚了作者

2016年公需课《目标与时间管理》考试试卷原版

判断题(每题2分) 1.绩效评价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价值的评价。() 正确 错误 2.团队是由两个以上个人的任何集合体组成的。() 正确 错误 3.执行力是组织成员将所在组织的决策贯彻落实并付诸实施的必备能力,是衔接决策与结果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 正确 错误 4.集体荣誉激励是指有目的地运用授予个体荣誉的办法,培养员工的个体意识,自觉为维护和取得共同事业的成功而努力工作。() 正确 错误 5.可观察感知的事象世界的无序性运动及其从未循环的节律或律动,才是人类形成时间观念的真正源泉。() 正确 错误 6.帕累托法则是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的,是说在任何一组东西之中,最重要的通常占其中的大部分。() 正确 错误 7.委托权限简称委权,是指委托其他同事和上司以一定的权限,让其完成交办分配的工作。() 正确 错误

8.时间运筹,其本意是指在实施某项工作时,对所必须进行的工作要进行严格的时间定量计算,在兼顾各个环节的基础上,提出最佳的时间结构、最省时的方案以及具体数量依据。() 正确 错误 9. 由于视像传送成本较低,因此单向图像传输和双向语音传输的方式不属于可视电话会议中最常见的方式。() 正确 错误 10.技能多样性是指完成多项工作需要运用不同技能和才干。() 正确 错误 11.时间,是空间的本质,也是一切思想的基础。存在的显与隐,意义的有与无,主体间的共在与否,都是时间的去蔽与遮蔽。 正确 错误 12.要让业务人员3/4的时间实在做业务,而不是配合管理部门的业务。 正确 错误 13.标准化管理是成本最低的管理,非标化管理是成本最高的管理; 正确 错误 14.时间管理的四D原则是(亲自做)(授权做)(稍后做)(不去做)。 正确 错误 15.不能离开空间、能量、物质、任务、价值观等谈时间。 正确 错误

管理书籍读后感600字五篇

管理书籍读后感600字五篇 《管理的实践》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管理书籍读后感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管理书籍读后感一 《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先生于1954年出版的一本管理学著作,用他自己在序言中所介绍的,他认为“这是第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并认为“这是那些准备只读一本管理书籍人士的选择”。 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首先介绍了管理的本质,之后针对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工作这三个企业管理的内容重点介绍了管理的结构,最终归结到“当一名管理者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德鲁克先生在书中强调了“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的主要功能是营销和创新”这样一个观点,这同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认为的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比较起来,的确大相径庭。德鲁克先生认为,“利润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约束条件,远远不构成企业存在的目的“。但他同时承认“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利润才能经

营,这是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对自己和员工的首要义务”。虽然我还不能充分理解他这一观点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是我很喜欢他的这一说法,因为这让我感受到企业的存在具有了蓬勃的朝气和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经济价值。 彼得。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阐述的另外一个与我日常工作切实相关的内容是企业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他认为“人类在精神和心理方面都需要工作,如果不工作,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精神和身体的崩溃瓦解。因此管理层的任务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参与感,唤起他们的工作欲望”。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企业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还过得去的绩效,企业需要员工充分发挥潜能,达成绩效。员工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能有所表现的职务,他需要的工作必须能为他的能力和才华提供的发挥空间,给予他的机会持续成长和表现卓越”。因此,他主张“员工能做的规划越多,就能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越大的责任,因此生产力也就会越高。如果员工总是听命行事,那么只会对工作造成伤害”。 彼得。德鲁克先生通过这种角度说明了企业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即让员工在工作中具有更多发挥自己主观能力的机会,并且让员工可以看得到自己的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目标之间产生实际的联系,实现企业和员工以及员工的工作之间在工作目标和切身利益上的统一,最终就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说,如

狼性团队法则

狼性团队 狼者,群动之族。攻击目标既定,群狼起而攻之。头狼号令之前,群狼各就其位,欲动而先静,欲行而先止,且各司其职,嚎声起伏而互为呼应,默契配合,有序而不乱。头狼昂首一呼,则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就虚,助攻者蠢蠢欲动,后备者厉声而嚎以壮其威…… 在狼成功捕猎过程的众多因素中,严密有序的集体组织和高效的团队协作是其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因素。这种特征使得他们在捕杀猎物时总能无往不胜。狼群总是协同作战,正是因为如此,虽单打独斗狼不敌虎、狮、豹,但狼群可以杀死它们,在蒙古草原上所有的猛兽都被狼驱逐出草原,任何动物遇到狼群都相当害怕,为什么?因为狼靠的是协同作战,所以其他动物都不敢惹狼。这些东西,很值得我们团队来学习,我们团队学习“狼文化”,也就是将狼团队中比较积极的因素引用到我们的团队建设中来,争取做一个成功的团队。 现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狼的这种“打群架”的现象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以前,外国人对我们的认识是: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将团队的力量发扬光大,内耗比较多。而一群狼团结拼搏,和谐协作,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是一种可怕的力量。这种群体的力量正是我们团体所需要追求的。同样,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每个团体成员就要像狼一样团结协作,具体就是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清楚个人和团队的共同目标,明确自个的角色定位和在组织中的作用。团队的目标就是要创造出比团队成员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总和更多的价值,这也是团队存在的意义。这就需要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团队精神。那么,何谓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就是所有团队成员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甘愿为了团队而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分工合作,相互照应,以快速敏捷的运作有效地发挥角色所赋予的最大潜能是团队精神的具体表现。 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是团队取得成功的要点。 首先看狼捕猎时的场景:狼群在围猎时,有严格的战术和作战纪律。每头狼都有自己的任务,任何狼都不能擅离职守。有些狼要做先锋,去骚扰猎物;跑得快的狼去围追或者到前面堵截;强壮的狼去猎杀强壮的猎物;弱小的狼去猎杀相对弱小的猎物。

新晋管理人员的目标管理课后测试答案

1. 企业实施目标管理的本质是:√ A考察员工的能力 B赢得利润 C用目标引导人的行为 D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正确答案: C 2. 关于目标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目标管理是员工自控的前提 B目标由工作来确定 C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互影响 D企业使命必须转化为目标 正确答案: B 3. 借助经验确定部门目标的步骤不包括:√ A定义服务对象 B定义部门责任 C定义优先考虑的问题 D定义完成工作的标准和时限 正确答案: A 4. 确定员工管理目标的最好方法是:√ A分解确定法 B运作流程法 C工作产出法 D经验确定法 正确答案: C

5. 工作产出法设定目标的优点不包括:√ A增加员工的客户意识 B扩大服务范围 C使个人和组织的贡献清晰化 D避免工作疏漏 正确答案: B 6. 制定《工作指导书》的步骤不包括:√ A列出所有服务对象名称 B将服务对象进行排序 C列出工作内容 D制定工作方法 正确答案: D 7. 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因素不包括:√ A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B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 C员工的技能水平 D企业的研发能力 正确答案: A 8. 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 A绩效评价 B绩效反馈 C绩效计划 D绩效监控 正确答案: D

9. 有效的绩效评价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包括:√ A提供绩效改进的建设性反馈 B满足领导的意愿 C修改原有的绩效计划,并确定新计划 D为薪酬、晋升提供支持 正确答案: B 10. 分解绩效目标不需考虑的要求是:√ A质量要求 B数量要求 C个人的要求 D领导的要求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11. 质量目标在分解过程中不允许设置差错率。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2. 员工对总目标的贡献大小,是衡量其是否称职的标准之一。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3. 使用工作产出法确定目标时,不需要将服务对象进行排序。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

从《经营的本质》一书中得到的启示 最近公司向我们推荐了一本新书,名为《经营的本质》,读过以后感到又说受益,明白了一些道理,得到了一些启示,这是一本对大家都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好书。接下来就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启示一、对于“经营”这个词,在经济在理解上是模糊的,往往就认为经营就是经济。通过阅读本书才了解了他们之间的区别:“经济”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这是经济学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而经营与经济最大的差异在于,经营是用有限的资源,创造一个尽可能大的附加价值,再用附加价值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也就是说,经营较之经济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就是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 启示二、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元素之一,究其本质而言,企业应当贴近客户,应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为真正影响企业持续成功发展的主要重心不是公司的战略目标,也不是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的流程,而是专注集中焦点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力量,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客户价值”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战略思想,是一种准则,这个准则和思维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示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用***几十年的发展时间也可以证实只一点是对的,我们正是坚持了以客户为中心,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才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支持,才有了如今的持续向前发展的***。 启示三、优质服务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企业寻求营销创新的一个有效方法。很多企业以服务取胜,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适当的实施服务战略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就目前的***码头而言,尤其重视开展优质服务工作,视优质服务工作为生命线,努力提高服务工作质量,提高可和满意度,才拥有了大批的辛劳客户,进而增加了货流、增长了收入,提高了经营成果—利润。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视线里优质服务工作带来的价值。 启示四、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所谓的创新,就是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化为财富的能力。所谓创业,就是把创新放在一个组织中。重复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就是要表达这样一个想法,面对不确定性持续的创新与创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必要的途径。”纵观市场中卓越的企业,一点会看到这些企业创新与创业的努力和成效。所以无论在任何环境、任何年代,只要持续创新和创业,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企业,是不会受到环境约束的。由此可见创新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最后,我感到作为公司的一名青年员工任重道远。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力求满足每一名客户的需求,使自己的工作既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够给企业创造价值,为港口事业的兴旺发达,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狼性团队的特征

狼性团队的个体特征 ◆狼性团队的个体特征: 1. 进取,个人的事业心与上进心,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2. 忠诚,忠诚于企业,忠诚于老板,忠诚于团队。 3. 敬业,克服浮躁,专心致志与本职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对企业服务能力的提高。 4. 责任,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履行责任的能力和技巧。 5. 沟通,用有效的沟通实现意见的交流、合作的达成以及任务的执行。 ◆狼性团队的团队特征 1. 凝聚力: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团队目标为核心,内部凝聚为一个整体。 2. 执行力:对企业(团队)的目标、任务、制度与工作标准绝对执行到位。 3. 战斗力:团队在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任务上具有很强的执行力,企业在外围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一流的战斗力。 4. 文化力:以狼性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具有对内部职工与外围环境的整合力与渗透力。 5. 生命力:企业内部团队具有自我修复、完善、成长与再扩大的能力,实现基层的自我管理。 第一部分:狼性分析

(一)吃肉的目标绝不动摇 狼一生80%的时间都在解决饥饿问题,目标绝不动摇。而且狼只吃肉,不管多么困难,也决不吃草。 (二)忠诚于团队 忠诚于自己的团队,关爱自己的队友,尊守团队中的秩序,为了团队,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每匹狼都被它最称职的位置所吸引。它们的态度一向都是基于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对集体最有利?" 这与人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得不到我们想要的,就总想搞阴谋破坏,搅乱我们的团体、家庭或生意。 (三)面对任务,执著而富有耐心 狼丝毫不对自己的任务感到厌倦心烦,对自己的任务认真研究。对成功坚定不移的向往,始终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那些能促成他们实现目标的行动上。是耐心保证了胜利必将属于狼群。狼群谋求的不是眼前小利,而是长远的胜利。(四)狼的好奇心 为了成功,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我,而人类却容易自我满足,把大量时间用在了休闲上而不是自我提高上。(五)顺水行舟: 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它们知道,蛮干与挥霍于事无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