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八年级语文 《爱莲说》教材分析

初中八年级语文 《爱莲说》教材分析

初中八年级语文 《爱莲说》教材分析
初中八年级语文 《爱莲说》教材分析

《爱莲说》教材分析

(一)作家及作品

1.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本文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草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世人甚爱牡丹”甚: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予谓菊”谓:认为。“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陶后鲜有闻”鲜:少。

(四)解疑

1.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3.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5.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6.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

(五)总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散交运用,读起来悦耳、顿挫有致。

《爱莲说》仅119个字,但它以其丰富的内涵、质朴的语言在中国古代小品文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数百年传诵不衰。许多人以“出淤泥而不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那高洁淳朴、不思富贵的品质则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对初二的语文课本做好分析,对教学是有帮助的。下面是网络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一)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期末考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我班参加考试的总共有55人,其中最高分为101分,最低分为33分。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音形义、古诗文名句默写、语病修改、名著知识、综合性学习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阅读 采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这与中考要求一致,很有必要,有利于提醒老师用好教材。 命题者课内的选了《小石潭记》片段,无论从设计点上看和获取答案的途径上看都不甚高、不甚难。从题目的考查点上看,重在培

养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基础上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仔细推敲,深入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答非所问,不会联系上下文去寻找答案;答案抓不住要点,写得多,但得分点少。 课外阅读为说明文、记叙文各一个。难度适中,学生在答题方法、语言表述上有些欠缺。 (四)作文 作文形式比以前的话题作文较简单,采用命题或话题作文的形式,与当下的作文考试题目类型的大致走向是一致的。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出题者设置文题,要求学生可以此为题或以此为话题真实行文。对于这个作文题目,主要体现了人人有话说,人人说真话的作文命题意图。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生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奇,我在改作文过程发现存在问题是作文选材不够典型,生活素材不够丰富,很多写朋友、家人、老师但只限于关爱等肤浅的理解。有些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缺乏文采。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一)语文教学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一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板块,我们一定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切忌机械的记忆。语言表达方面,指导学生多阅读,多练

《爱莲说》听课笔记及点评

《爱莲说》听课笔记: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一)用多媒体出示两个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 2、结合书下注解和工具书来疏通文意,圈出文中你不懂的字或句子。 (二) 1 、师播放配乐指名朗读全文,请学生来点评。 生1:语速太快。 生2:没有情感。........ 2、师提醒同学注意,再指名朗读并点评。 3、师有感情的范读后,强调重音和停顿 4、生自由朗读把握重音和停顿 5、师播放配乐,生有感情的齐读 (三)文言字词教学师:对文中的字词或句子有没有不懂的,如有请提问师生就文中不懂的字词及句子的意思进行交流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师: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生1;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生2: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生3: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生1:当然不是,文中作者自喻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师:还有吗?生2:作者在这里还自喻不与俗人为伍,和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师:说的不错,还有补充么?

生3: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生齐说:托物喻人师: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 (打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 ),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生1;这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师:这个问题哪个同学会回答? 生2:起对比、衬托的作用 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 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作业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2、背诵并默写课 文。 评课内容: 前面听了我校王老师的一堂课,总的来说这堂课亮点不少,我就其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完整版)部编新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2017年新编)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执教八年级(1)(2)两个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两个班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语文总体成绩较升学时有了较大的提高,经典诵读再次获得了县一等奖,科普剧的创作和表演获得了市二等奖,期中和期末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基本功也越来越扎实。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为本,运用新课改先进的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正确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正确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一>总目标: 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相关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了解描写方法和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生字词的音、形、义,背诵重点课文和重点段落。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目标: 领会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能分析理解文章结构,并能运用描写、比喻等修辞手法。 掌握阅读现代文和古文的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与写日记的好习惯。 <三>人文素质目标: 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学习课文中先进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如文学修养、品德修养,阅读优美的中外名著、读书看报做笔记的习惯等。 <四>具体目标: 1.新课标对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要求:听、说、读、写。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最新整理】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教材的重点。 其次,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表明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下面我就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 阅读 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是25篇课文,估计六册应该也是25篇课文。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

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以前教材的重点篇目,在教学时应加以注意。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前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充足的识记的时间。在有些课文的后面,还有与课文相应的语文知识短文,我的看法是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一、三、五单元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写作、口语交际为辅,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单元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

《陋室铭》《爱莲说》课堂笔记整理

22课笔记整理:1.作者生平、“铭”问题知识; 2.词语解释:名、灵、斯、惟、馨、上、入、鸿.儒、白丁、调、素、金经、丝竹、之、乱、案牍、劳、形、之。 3.全文翻译(核对下列句子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与我谈笑、往来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粗俗浅薄的人。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4.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5.词类活用:名、灵、上、乱、劳 6.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 7.主旨归纳: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扣住“陋室不陋”反向立意,开篇、结尾都运用类比的手法,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清幽雅致的环境、主宾高洁儒雅的风度、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8.文章重点问题:(1)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陋室不陋”。 (2)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用起兴、类比的写法,引出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的作用。 (3)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陋室,并找出相对应的原文。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人物:儒雅贤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情趣:高雅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结合作者对“陋室”的描写,谈谈文章是如何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清幽雅致的环境、主宾高洁儒雅的风度、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前者表达了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后者是虚写,从反面来写对世俗之音的厌弃。这几句一实一虚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6)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答出“类比”或“以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答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突出陋室不陋”) (7)《陋室铭》结尾引述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再次表明陋室不陋,点明主题,同时照应开头,含蓄无穷,发人深省。 23课课堂笔记: 1.周敦颐、“说”文体知识 2.重点字词:之、可、者、甚、蕃、予、之、而、染、濯、清涟、妖、蔓、枝、远、益、亭亭、植、远、亵.玩、焉、谓、隐逸、鲜、宜。 3.全文翻译(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香气远播,越发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一词多义远、之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二)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三)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四)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倨追求。 三、教学方法 以读、讲为主,讨论、探究为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来一个‘飞花令’好不好?)

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课题:爱莲说) (二)解题.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自学互助 (三) 1.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 2.读准注音。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噫 3. 朗读示范。(听朗读录音,注意听准字音、停顿和语气语调。) 4. 朗读指导。(先集体后个人朗读) 展示互导 (四)、翻译课文。 1、小组合作。四人一组,采用问答式翻译课文。一问三答。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2、分别请同学代表发言,翻译课文。(各小组代表)(不懂的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3.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翻译课文。 质疑互究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目标 1.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 3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二、编写意图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古代诗文名篇。通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治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期,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作者写虚构的桃花源中的故事,来阐释自己理想中的社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石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核舟记》也是“记”,但它记的是一件工艺品一一核舟。核舟虽小,然而其上物、人、文、景皆备,令人叹为观止,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古代优秀工匠的聪明才智。《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本单元选入《关雎》和《兼葭》两首。《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现实中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兼葭》写抒情主人公反复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始终若隐若现,恍惚迷离,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其渴望、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从语文能力训练的角度来说,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的能力,这是文言文学习始终如一的要求,因为这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进入文章、大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途径,学生也应该通过这样的途径养成自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不至于将学习文言文视为畏途。 其次,要继续训练通读。诵读是培养文言语感最主要的途径。很多课堂,教师讲得多,学生回答同题多,却极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这是不适当的;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没有反复的诵读,语感是很难培养起来的。 第三,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积累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要像学习外语那样,把学过课交中要的词活和句子整理抄写在卡片或笔记本上,以便随时复习,使它的成为语言仓库中的一部分。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爱莲说》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 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五、诊断测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课件演示)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2、词解释:(课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六、指导朗读

部编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简析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阅读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第二单元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抒情。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受。写作:学写读后感。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第四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写作:学写游记。口语交际:即席讲话。第六单元:古诗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写作:学写故事。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第六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八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学期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 1、知识积累与运用:(1)掌握八年级下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2)能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语文爱莲说课堂笔记复习进程

语文爱莲说课堂笔记

语文爱莲说课堂笔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后人称他为宋代理学“开山祖师”。 2、出处:《周元公集》 3、说: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4、“爱莲说”: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5、“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晋代诗人。 6、“李唐”:唐朝皇帝姓李。 二、主要内容 1、中心: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段意 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 第二段:以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为比较对象,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特殊实词解释及例句 1、可爱:值得喜爱。可爱者甚蕃。 2、染:沾染(污秽)。出淤泥而不染。

3、妖:美丽而不端重。濯清涟而不妖。 4、植:树立。亭亭净植。 5、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鲜xiǎn:少。陶后鲜有闻。 7、宜乎:宜,当;与“乎”合用,当然。宜乎众矣。 四、判断句式:……,……者也。(……是……。)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3、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1)(含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 德馨.()淤.()泥洗濯.()清涟.()隐逸.()亵.()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不妖.()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 是; 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

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 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 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 (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2分)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 (2) (3) 4.请你试着对对联。(2分) (1)上联:吉羊辞旧岁(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下联: (二)(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分析各单元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分析各单元说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江苏宋子江 一、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从内容上说,选文兼顾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两个方面,让学生一方面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正义战争中突显出的真善美,另一方面也看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非正义战争中的强盗野兽行径。

《新闻两则》中,可以看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可以看到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xxx战争的节节败退:从《芦花荡》中,可以看到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从《蜡烛》中,可以看到正义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凝成的友谊。雨果的信则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亲爱的爸爸妈妈》控诉了法西斯匪徒大屠杀的暴行。选文既有反映正义战争的,又有反映非正义战争的,可以看到正义战争必胜、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可以认识只有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从文体上说,选文以叙事性作品为主,让学生学习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能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课文中既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英雄群像,有“老头子”那样的孤胆英雄,又有南斯拉夫母亲那样感人肺腑的形象,有百万大军横渡千里长江的广阔画

面,有白洋淀老英雄痛打鬼子的动人场景,又有老妇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情景各异,又惊心动魄,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引发多方面的思考。 二、课文和练习说明 《新闻两则》,一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文军横渡长江》,一则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它们都是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大家熟悉的传统课文。1949年4月20日夜,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21日下午五时,西路军、东路军又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至22日22时,或全部渡过,或三分之二渡过,或大部渡过,整个战役取得基本胜利,毛泽东汇总各路战况,报道全线捷报,气势磅礴。新闻主体部分是并列的三个层次,宜用列表方法整体把握内容。根据这则新闻的特点,可以着重探究本文语言表达是怎样做到准确、简洁的,还可以探究并列的几个方面是怎样彼此关联的。《中原

爱莲说听课笔记 (1)

《爱莲说》听课笔记 一、听课时间:3月25日 二、授课老师:陈大伟 三、授课学校: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四、授课年级:初二 五、授课题目:《爱莲说》 六、课时:一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画图导入新课的学习。 1、老师边说边画出莲的简笔画,并给学生介绍自己画中的淤泥、莲藕、荷花,以及让学生观察荷花的颜色和荷花茎干的特点。 2、赏完莲花之后直接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师:现在我们看《爱莲说》的作者是谁? 生:周敦颐。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周敦颐为什么要写《爱莲说》呢?他为什么说爱莲呢?谈的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自由读文,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老师到学生中间,了解学习情况……) 2、了解文章大意之后进行对课文的学习。 (1)、对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中的“蕃”读什么音? 什么意思? 生:fán。众多的意思。 师: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叫李唐? “世人盛爱”中“盛”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唐朝的皇帝都姓李。“盛”是盛行的意思。 (2)、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个句子进行断句。 (在这里学生参差不齐、意见并不统一,而老师也进行指导。) 3、对连的品质的学习。 师:(追问)世人爱的是莲,还是莲的那种特征还是品质? 生:莲的品质。

师:对,我们应该这样想,在这里,爱的是莲的品质,所以要在“莲”之前停顿。莲都有哪些品质呢? 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后面的文字是描写莲的形状、特征还是品质?读一读,从“予独爱”读到“不可亵玩焉”。 4、讨论这段文字写的是莲的品质还是莲的特征。 (1)、学生讨论完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不是。我认为表面上是写特征,但在特征中反映了它的品质。 师:(微笑)好,非常好,坐下。写特征,但表现的是品质。大家今后要背这篇文章,你看这篇文章它怎么写莲的特征。首先是出淤泥有不染,然后是在清水的洗涤下开着洁白的花,然后看枝干什么特征? (2)、根据课文的描写进行了解莲的特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特征。 师:“净”是什么?出淤泥,但是出来之后给人感觉是什么? 生:干净。 师:“植”是笔直的挺立着。然后,可远观有不可亵玩焉。最后我们欣赏荷花远远的看着,比近处赏玩玩弄它要好的多。当然,也有另外的意味,我们后面再说。 5、再读课文,从“水陆草木之花”到“不可亵玩焉”。边读边结合图画联想莲的形状,并尝试着背诵课文。 (三)、再一次读课文,分析文中所写到的几种花的差别。 师:刚才我们说,陶渊明独爱菊,今天人们都喜欢牡丹,作者特别喜欢莲。那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对菊有什么认识,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什么认识呢?我们读下边这一段,分析一下几种花的差别,体现了什么形象?通过花,写出了人们什么样的追求和爱好? 1、分析菊、牡丹、莲的特征。 师:菊代表隐者形象,牡丹代表富贵。陶渊明喜欢菊,陶渊明的事迹都知道吗? 生:陶渊明当了县令,后来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意同流合污,辞职了。 师:对,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职以后种菊赏菊,写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喜欢菊花的人如陶渊明,成了隐者。而牡丹呢,我们这儿的牡丹特别漂亮。我今年去过一次小浪底,那边的牡丹特别鲜艳,给人一种富贵的感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喜欢牡丹的人追求什么? 生:追求富贵。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爱莲说》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爱莲说》原文:标题:爱莲说作者或出处: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或注释: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和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

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这学期继续担任八年级9班、10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9班的学生相对来说课堂,个别学生悟性比较差,举手回答问题欠积极,在教学内容的理解上都有问题,学生学习习惯并不好,所以本学期对9班的学生重点还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班的学生在课堂上较活跃,回答问题较积极,但个别学生小动作比较多。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较理想。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本学期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教材分析及要求 本册教材为部编版2017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的单元。《社戏》记录了鲁迅在归省平桥村的一段童年的回忆;《回延安》节选贺敬之诗选,展示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安塞腰鼓》刘成章给我们描绘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灯笼》吴伯萧为我们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主要由事理说明文构成。所选的课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第三单元,是以自然美景,幸福生活,奇绝艺人等为内容的古诗文。如《桃花源记》给我们展示了“世外桃源”的美好图景,《核舟记》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品的巧夺天工。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四单元为活动·探究。本单元,我们将跟随演讲者,走入演讲的现场,去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学习本单元要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学习演讲稿的写法。 第五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浏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

爱莲说_复习笔记

爱莲说复习笔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后人称他为宋代理学“开山祖师”。 2、出处:《周元公集》 3、说: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4、“爱莲说”: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5、“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晋代诗人。 6、“李唐”:唐朝皇帝姓李。 二、主要内容 1、中心: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段意 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以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为比较对象,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特殊实词解释及例句 1、可爱:值得喜爱。 2、染:沾染(污秽)。 3、妖:美丽而不端重。

4、植:树立。 5、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6、鲜xiǎn:少。 7、宜乎:宜,当;与“乎”合用,当然。宜乎众矣。 濯:清涟:妖: 不蔓不枝:亭亭:植:亵:之: 四、判断句式:……,……者也。(……是……。)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3、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六、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七、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八年级语文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整个初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好的学习态度和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但从初一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七年级期末语文及格人数为24人,合格率为57%,平均分为73。因此,本学期在巩固合格率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还要大力抓好优秀率,力求班级总体水平一致;从学生的基础来看,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年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7年秋全新改版, 共分为六个单元。八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是变化着的社会、二生活的记忆、三美景依然、四情感哲思、五文明的印迹、六情操与志趣,第一单元是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第二单元是阅读传记类文章,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第四单元是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第五单元是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第六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虚词。本册文言课文是单独组元,编排在第三、六单元中。同时,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口语交际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五单元;与以往教材相比显示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六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美德与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一)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八年级(上) 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 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 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