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频电子线路公式大全

高频电子线路公式大全

高频电子线路公式大全
高频电子线路公式大全

单级单调谐放大器 谐振频率0f

=

LC f π

210 ∑C 为总电容 C

)f (L 2

021π=

通频带7.0BW e

Q f BW 07

.0= e Q 为LC 回路的有载品质因素 有载品质因素e Q ∑∑∑

==

C R L

R Q e 00ωω ∑R 为总电阻,002f πω=

矩形系数1.0K

1

.07.01

.0BW BW K = 多级单调谐放大器 各级电压增益相同,即un u u A A A =???===32u1A

总电压增益为:n

u un u u u A A A A A )(A 1321u =???=

总通频带为:e n

Q f BW 0

1

7

.012?-=( e

Q f 0为单级单调谐放大器的通频带)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效率η ξ??α?αη)(2

1

)()(2121P 12101O g V U V I U I P CC cm CC c cm m c DC =?=?==

CC cm V U =ξ称为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

()

()(01011?α?α?==c m c I I g 称为集电极电流利用系数或波形系数。

集电极耗散功率O DC C

P P P -=

功率增益i

O

P P P A =

i P 为基极输入功率

导电角im BB th U V U -≈? 输出功率P m c cm m c O R I U I P 12

12

121==

集电极直流电源供给功率CC c DC

V I P 0=

集电极基波分量分函数表达式 )(00?α?=CM c i I )(11?α?=CM m c i I )(?αn CM cnm i I ?=

其中)(0?α为直流分量分解系数;)(1?α为基波分量分解系数。

丙类倍频器 输出功率cnm cnm on U I P 21

= 效率CC

c cnm cnm DC n V I U I P 0on 21P ?==η

正弦波振荡器平衡的条件 ①相位平衡条件:φA+φF =2n π(n =0,1,2,3,···) ②振幅平衡条件:AF =1 正弦波振荡器起振的条件 ①相位平衡条件:φA+φF =2n π(n =0,1,2,3,···) ②振幅平衡条件:AF >1 振荡频率的准确度和稳定度绝对准确度

f

?

0f f f -=?

相对准确度 000f f f f f

-=?(0

f f ?称为相对频率准确度或相对频率偏差) C

Q R 00

0ω=

振荡频率的稳定度=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振荡频率0f LC

f f p π21

0=≈ 其中212

1C C C C C +=

振荡反馈系数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振荡频率C

M L L f f p )2(21

210++=

≈π

振荡反馈系数 克拉泼(Clapp)振荡器 振荡频率

3

021LC f π≈

西勒(Seiler)振荡器 振荡频率)

C (21

430+≈

C L f π

石英晶体振荡器 串联谐振频率

并联谐振频率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

反馈系数

)RC

1-RC j(31

F ωω+=&

幅频特性 2

00)-j(

31F ω

ωωω+=

(RC

10=

ω) 相频特性

3

-arctan

0F ω

ωωω?-=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低频调制信号

Ft U t U t u m m π2cos cos )(ΩΩΩ=Ω=

高频载波信号 t f U t U t u c cm c cm c πω2cos cos )(==

调幅信号 调幅系数 min

max min

max U U U U m a +-=

双边带 t t U m t t u k u c cm a c a DSB ωωcos cos cos )(Ω==Ω

时间间隔/0

max

f f ?o

f /U U F &

&&=2

1/C C -=o

f

/U U F &

&&=)

/()(12M L M L ++-=q q s

21C L f π=q

0q 0q p

21

C C C C L f +=π0

q s 1C C f +=)(AM t u t t U k U c m a Cm cos )cos (ωΩ+=Ωt

t m U c a cm cos )cos 1(ωΩ+=t U m t U m u )cos(2

1

)cos(21c cm a c cm a DSB

Ω++Ω-=ωω

单边带

不失真条件 a

a

L L m F m C max 2

21R π-≤

调频波与调相波的比较

调制信号

t U t u m Ω=ΩΩcos )( 载波信号 t

U t u c cm c ωcos )(=

调频信号 调相信号 瞬时角频率 )()(t u k t f c Ω+=ωω dt

t du k t p c )

()(Ω+=ωω t m c Ω?+=cos ωω t m c Ω?-=sin ωω

瞬时相位

?Ω+=t c dt t u t t 0

)()(ω? )()(t u k t t p c Ω+=ω?

t m t f c Ω-=sin ω t m t p c Ω+=cos ω

最大角频偏

m f m U k Ω=?ω Ω=?Ωm p m U k ω

Ω=f m m f ?=π2 Ω=p m

调制指数(或最大相移m ??)

m p p U k m Ω=

Ω

?=

m

f m ω

Ω

=

Ωm

f U k

F

f m ?=

数学表达式 ])(cos[)(0

FM ?Ω

+=t

f

c cm dt t u

k t U t u ω )](cos[)(PM t u k t U t u P c cm Ω+=ω

]sin cos[t m t U f c cm Ω+=ω ]cos cos[t m t U P c cm Ω+=ω

最大频偏=π

ω2m

? ; m ω?为最大角频偏

f m 的单位是rad ; f k 的单位是V

Hz

调角波频偏的宽度

F m BW )1(2+= )(2F f BW m +?=

1、考虑信号源内阻和负载后,LC 选频回路的品质因数Q 变( 小 ),通频带变( 大 )。

A 、大、大

B 、大、小

C 、小、大

D 、大、小

考虑之后总体电阻变小,由 公式得品质因数也会变小,由通频带公式知会变大

2、随着级数的增加,多级单调谐放大器(各级的参数相同)的增益( 变大 ),选择性( 变好 )。

A 、变大、变好 ;

B 、变小、变好;

C 、变大、变差;

D 、变小、变差

C

Q R 00

0ω=

3、当输入电压 cos b bm u U t ω=时,C 类功放集电极电流i C 的波形为( 尖端余弦脉冲 ),集电极输出电压u ce (交流部分)的波形为( 余弦 )。

A 、余弦、余弦;

B 、余弦、尖顶余弦脉冲;

C 、尖顶余弦脉冲、余弦;

D 、尖顶余弦脉冲、尖顶余弦脉冲 4、以下哪两个是改进型电容反馈LC 振荡器( B )。

A 、 C olpitts & Hartly ;

B 、Clapp & Seilor ;

C 、Hartly & Pierce ;

D 、Hartly&Millor

5、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用泰勒级数展开为多项式:i =a 0+a 1u i +a 2u i 2 +a 3u i 3…,想用该器件完成调幅、检波和混频功能,则多项式中必须包含( 0 )次方项?

A 、0;

B 、1;

C 、2;

D 、3

6、调幅、检波和混频皆属频谱( 线性 )搬移,而角度调制属频谱( 非线性 )搬移 A 、非线性、非线性; B 、非线性、线性; C 、线性、线性; D 、线性、非线性

7、调幅(AM )波中载波分量功率( 小于 )未调载波功率,调频(FM )波载波分量功率( 等于 )未调载波功率。

A 、等于、小于;

B 、小于、等于;

C 、等于、等于;

D 、大于、等于

8、( 直接 )调频的频偏大,但中心频率不稳定;( 间接 )调频的中心频率稳定,但频偏小。

A 、直接 、直接;

B 、直接、间接;

C 、间接、直接;

D 、 间接、间接

1、如图所示是LC 并联谐振回路,若加大R ,则回路的Q 变( 变小),回路通频带变(宽)。

2、C 类功放在( 欠压 )状态I cm0,I cm1几乎不变,相当于一个恒流源;而在( 过压 )状态U cm1几乎不变,相当于一个恒压源。

3、已知某正弦波振荡器增益A 和输入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该曲线与1/F (F 为反馈系数)的2个交点B 和P 均为振荡平衡点,其中( P )点是稳定的平衡点,而 ( B )点则是不稳定的平衡点。 7、自动增益控制可简称为( B )

A 、MGC

B 、AG

C C 、AFC

D 、PLL

8、利用非线性器件相乘作用来实现频率变换其有用项为( B )

A 、一次方项

B 、二次方项

C 、高次方项

D 、全部项 10、在大信号包络检波器中,由于检波电容放电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失真是( B )

A 、频率失真

B 、惰性失真

C 、负峰切割失真

D 、截止失真

1.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的 压电和反压电效应 工作的,其频率稳定度很高,通常可分为

串联型晶体振荡器 和 并联型晶体振荡器 两种。

3.大信号包络检波器是利用二极管的 单向导电性 和RC 网络的 充放电 特性工作的。

4.调频有两种方法,分别称为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

9、变频器可由混频器、和带通滤波器两部分组成。

10、列出三个常见的频谱搬移电路调幅、检波、变频。

11、用模拟乘法器非线性器件实现调幅最为理想。

4、并联型石英晶振中,石英谐振器相当于(C )元件

A、电容

B、电阻

C、电感

D、短路线

5、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为( B )

A、|AF|=1,φA+φF= 2nπ

B、|AF| >1,φA+φF = 2nπ

C、|AF|>1,φA+φF ≠2nπ

6、要实现集电极调制特性应使功放工作在(B )状态

A、欠压状态

B、过压状态

C、临界状态

D、任意状态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题库(附答案)1分解

、填空题 1、_信源一就是信息的来源。 2、电信系统中规定的语音信号频率范围是从_300 Hz到_3.4K Hz。 3、信道是连接发送、接收两端的信息的通道,也称为传输媒质。 4、通信系统中应用的信道分为「有线_ _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种。 5、常用的有线信道传输媒质有架空明线、光缆和同轴电缆。 6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有_ 一沿地面_ 传播,也称_ 一中长波―波;__沿空间—传播也称 _ 超短波_波;电离层传播,称为短波波。 7、为了有效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天线的尺寸必须与电磁波的_波长—_相比拟。 8、现代通信系统中一般不采用将信号直接传输的工作方式,而是要对信号进行调制一后再送入 信道传输。 9、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的矩形系数越接近1 越好。 10、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应当设法,减小一负载和信号源内阻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1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中的变压器采用抽头接入,是为了减少负载和信号源内阻________ 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12采用共射-共基电路是解决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稳定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13、声表面波滤波器的优点有:体积小、工作稳定、无需调试等。 14、常用的固体(态)滤波器有:声表面_ 、陶瓷一和____ 石英_______ 。 15、常用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有丫参数等效电路和混合n参数等效电路。 16、影响晶体管高频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它的内部存在结电容_ 。 17、晶体管的一个重要高频参数是它的_特征_频率f T,它是晶体管的下降为_1_ _时的工作 频率。晶体管的结电容越小,其f T参数越大。 18、LC串联谐振回路谐振发生时,呈现很小的阻抗:电容上的谐振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是输入电压的Q倍。因此串联谐振也叫电_压_ 谐振。 19、LC并联谐振回路谐振发生时,呈现—很大____ 的阻抗;流过电容的谐振电流大于于输入电流,是输入电流的Q倍。因此并联谐振也叫电 _流_谐振。 20、LC谐振回路的Q值与电感器的寄生电阻r大小有关,r越小Q值越.大。 21、LC谐振回路的通频带计算公式为___ BW7 ______ 。 22、单LC谐振回路的矩形系数K01塑10 。 0,1 B% ——

高频电子线路 第四讲

第四讲 LC调谐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及集中选频放大器

图2.2.1 单调谐放大器 (a) 电路 (b)交流通路 将晶体管用小信号电路模型代入图2.2.1(b)则得图2.2.2(a)所示电路。保证晶体管工 作在甲类状态 晶体管的输出及负载电阻 均通过阻抗变换电路接入。 自耦变压器匝比 n 变压器初次级匝比 G ie C ie ? i m U g G oe C oe 13112N n N = g m ≈I EQ mA /26mV

图2.2.3 单调谐放大器的增益频率特性曲线 图2.2.2 单调谐放大电路小信号电路模型 (a) 小信号电路模型 (b) 变换后的电路模型并联谐振回路的有载电导等于 2212 o L T p G G G G n n =++ 故单调谐放大器的选择性比较差。为了减小内反馈的影响,提高谐振放大器工作稳定性,常采用共发-共基2.2.4所示。 图2.2.4 共发-共基组合电路谐振放大器 图中,V1接成共发组态,V2接成共基组态,由于共基组态输入阻抗很小,使放大器输出电路通过内反馈对输入端的影响很小,故放大器的稳定性得到 很大提高。 二、多级单谐振回路谐振放大器 若单级调谐放大器的增益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多级单调谐放大器级若每级谐振回路均调谐在同一频率上,称为同步调谐,若各级谐振回路 C i G ie ..'0 o 2 U n U =oe 21 G n oe 21 C n C P G 13L i L 21 G n

(a) (b) 图2.2.7 双差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 (a) 单级幅频特性 (b) 合成幅频特性 第三节集中调谐放大器 一、陶瓷滤波器 1、陶瓷滤波器的特性 陶瓷滤波器是利用某些陶瓷材料的压电效应构成的滤波器。 所谓压电效应,就是指当陶瓷片发生机械变形时,例如拉伸或压缩,一个是串联谐振频率f s,另一个是并联谐振频率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合集

实验名称: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系别:计算机系年级:2015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月日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3、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围的测试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的效果, 通过采用仿真技术,虚拟构建一个直观、可视化的2D、3D 实验环境,从而达到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虚拟仿真以及对现实实验的操作,为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实验者提供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使学习者仿佛置身其中,对仪器、设备、容等实验项目进行互动操作和练习。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步骤

1、绘制电路 利用Mulisim软件绘制如图1-1所示的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2、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测试仪观察通频带。

5.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s rad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325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 0(KHz )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 5 2865 3465 4065 U 0 (mv) 0.97 7 1.064 1.39 2 1.48 3 1.528 1.54 8 1.45 7 1.28 2 1.09 5 0479 0.84 0 0.74 7 A V 2.73 6 2.974 3.89 9 4.154 4.280 4.33 6 4.08 1 3.59 1 3.06 7 1.34 1 2.35 2 2.09 2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AM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

淮海工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 AM调幅发射机设计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学期:2012-2013 第二学期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112 姓名: 学号: 2011120721

小功率调幅高频发射机的设计 1 引言 本学期学习了《通信原理》、《电子线路》等理论学习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和通信原理实验,此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和具备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单元电路的设计能力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高频电子线路知识,进行实际高频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测,利用mutisim、protel等相关软件进行电路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同学们增强对通信电子技术的理解,学会查寻资料、比较方案,学会通信电路的设计、计算;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通信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真正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通过典型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加深对基本原理的了解,增强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学生对模拟通信系统有较详细的理解。 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利用无线电波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装载方式。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目前调频式或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我们要研究的是调幅发射机。 2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2.1 设计目的

(1)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综合能力,提高实验技术,起到启发创新思思维的效果。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增强对通信电子技术的理解,学会查寻资料、比较方案,学会通信电路的设计、计算。 (3)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通信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真正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4)通过典型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加深对基本原理的了解,增强实践能力。 2.2调幅发射系统要求 此设计思路为将调幅发射机分成主振级、隔离级、、调制级、输出级等几个 个部分。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载波频率MHz f 100=,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 发射功率W 200m P A ≥,发射效率%50>A η,调幅度%30≥a m ,调频围 kHz Hz F 10~500=。 3 调幅发射系统的各模块介绍及电路图 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荡器、缓冲放大、中间放大、功放推动级与末级功放。主振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主振级采用电容三点式震荡电路,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削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 低频部分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低频信号通过逐渐放大,在末级功放处获得所需的功率电平,以便对高频末级功率放大器进行调制。因此,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也叫调制器。 调制是将要传送的信息装载到某一高频振荡(载频)信号上去的过程。所以末级高频功率放大级则成为受调放大器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其工作频率为10MHz 。基于以上要求,可选用最基本的发射机结构。该结构由主振、隔离、振幅调制和谐振功率放大器构成。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Radio-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三)开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本科 (四)课程性质: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即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其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和《信号与系统》。 (五)教学内容 《高频电子线路》主要介绍无线电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具体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通信系统、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分析、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非线性电路为主,学习谐振动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80学时 学分数:4 学分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

(七)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相关概念,信号的频谱与调制等特性,了解学习的对象及任务。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通信系统组成 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 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考核要求: 1、通信系统组成(识记) 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领会) 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识记) 第一章高频谐振放大器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高频电路中的元件(电容、电阻、电感等)的特性;熟练掌握LC回路的选频特性与阻抗变换电路、抽头并联振荡回路、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特性;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稳定性;了解多级谐振放大器;了解集中选频滤波器等;掌握电子噪声的来源与特性。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1、LC选频网络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知识总结

1、什么是非线性电子线路。 利用电子器件的非线性来完成振荡,频率变换等功能。完成这些功能的电路统称为非线性电子线路。 2、简述非线性器件的基本特点。 非线性器件有多种含义不同的参数,而且这些参数都是随激励量的大小而变化的,以非线性电阻器件为例,常用的有直流电导、交流电导、平均电导三种参数。 分析非线性器件的响应特性时,必须注明它的控制变量,控制变量不同,描写非线性器件特性的函数也不同。例如,晶体二极管,当控制变量为电压时,流过晶体二极管的电流对电压的关系是指数律的;而当控制变量为电流时,在晶体二极管两端产生的电压对电流的关系则是对数律的。 分析非线性器件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时,不能采用线性器件中行之有效的叠加原理。 3、简述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 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是安全、高效率和不失真(确切地说,失真在允许范围内)地输出所需信号功率(小到零点几瓦,大到几十千瓦)。 4、简述乙类推挽电路中的交叉失真现象以及如何防止交叉失真。 在乙类推挽电路中,考虑到晶体管发射结导通电压的影响,在零偏置的情况下,输出合成电压波型将在衔接处出现严重失真,这种失真叫交叉失真。为了克服这种失真,必须在输入端为两管加合适的正偏电压,使它们工作在甲乙类状态。常见的偏置电路有二极管偏置、倍增偏置。 5、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准静态分析法。 准静态分析法的二个假设: 假设一:谐振回路具有理想的滤波特性,其上只能产生基波电压(在倍频器中,只能产生特 定次数的谐波电压),而其它分量的电压均可忽略。v BE =V BB + V bm cosωt v CE =V CC - V cm cosωt 假设二:功率管的特性用输入和输出静态特性曲线表示,其高频效应可忽略。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线 在上述两个假设下,分析谐振功率放大器性能时,可先设定V BB 、V bm 、V CC 、V cm 四个电量的数 值,并将ωt按等间隔给定不同的数值,则v BE 和v CE 便是确定的数值,而后,根据不同间 隔上的v BE 和v CE 值在以v BE 为参变量的输出特性曲线上找到对应的动态点和由此确定的i C 值。 其中动态点的连线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线,由此画出的i C 波形便是需要求得的集电 极电流脉冲波形及其数值。` 6、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 若将ωt=0动态点称为A ,通常将动态点A处于放大区的称为欠压状态,处于饱和区的称为 过压状态,处于放大区和饱和区之间的临界点称为临界状态。在欠压状态下,i C 为接近余弦 变化的脉冲波,脉冲高度随V cm 增大而略有减小。在过压状态下,i C 为中间凹陷的脉冲波, 随着V cm 增大,脉冲波的凹陷加深,高度减小。 7、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中的滤波匹配网络的主要要求。 将外接负载变换为放大管所要求的负载。以保证放大器高效率地输出所需功率。 充分滤除不需要的高次谐波分量,以保证外接负载上输出所需基波功率(在倍频器中为所需 的倍频功率)。工程上,用谐波抑制度来表示这种滤波性能的好坏。若设I L1m 和I Lnm 分别为通过 外接负载电流中基波和n次谐分量的振幅,相应的基波和n次谐波功率分别为P L 和P Ln ,则对n 次谐波的抑制制度定义为H n =10lg(P Ln /P L )=20lg(I Lnm /I L1m )。显然,H n 越小,滤波匹配网络对n 次谐波的抑制能力就越强。通常都采用对二次的谐波抑制制度H 2 表示网络的滤波能力。 将功率管给出的信号功率P o 高效率地传送到外接负载上,即要求网络的传输效率η K =P L /P O 尽可 能接近1。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四、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4(121 0C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32.0470 220220 3311≈+=+C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

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 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 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表3中。 六、实验结果 1、步骤2振荡幅度V P-P 见表1.

高频电子线路题库(附答案)1分解

一、填空题 1、_信源_____就是信息的来源。 2、电信系统中规定的语音信号频率范围是从_300_____Hz 到__3.4K____Hz 。 3、___信道___是连接发送、接收两端的信息的通道,也称为传输媒质。 4、通信系统中应用的信道分为__有线____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种。 5、常用的有线信道传输媒质有_架空明线_____、__光缆____和__同轴电缆____。 6、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有___沿地面________传播,也称___中长波___波;__沿空间__传播也称___超短波___波;____电离层________传播,称为__短波____波。 7、为了有效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天线的尺寸必须与电磁波的_波长_____相比拟。 8、现代通信系统中一般不采用将信号直接传输的工作方式,而是要对信号进行__调制____后再送入信道传输。 9、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的矩形系数越___接近1___越好。 10、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应当设法__减小____负载和信号源内阻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1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中的变压器采用抽头接入,是为了减少__负载____和_____信号源内阻_______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12、采用___共射-共基_____电路是解决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稳定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13、_声表面波_____滤波器的优点有:体积小、工作稳定、无需调试等。 14、常用的固体(态)滤波器有:___声表面_________、____陶瓷________和_____石英_______。 15、常用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有___Y 参数___等效电路和__混合π参数____等效电路。 16、影响晶体管高频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它的内部存在__结电容____。 17、晶体管的一个重要高频参数是它的___特征___频率T f ,它是晶体管的β下降为__1____时的工作频率。晶体管的结电容越___小___,其T f 参数越大。 18、LC 串联谐振回路谐振发生时,呈现___很小___的阻抗;电容上的谐振电压___大___于输入电压,是输入电压的Q 倍。因此串联谐振也叫电__压____谐振。 19、LC 并联谐振回路谐振发生时,呈现__很大____的阻抗;流过电容的谐振电流___大于___于输入电流,是输入电流的Q 倍。因此并联谐振也叫电___流___谐振。 20、LC 谐振回路的Q 值与电感器的寄生电阻r 大小有关,r 越小Q 值越__大____。 21、LC 谐振回路的通频带计算公式为___ 7.0BW =_f0/Q________。 22、单LC 谐振回路的矩形系数≈=7 .01.01.0BW BW K ___10____。

高频电子线路Matlab仿真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Matlab 仿真实验要求 1. 仿真题目 (1) 线性频谱搬移电路仿真 根据线性频谱搬移原理,仿真普通调幅波。 基本要求:载波频率为8kHz ,调制信号频率为400Hz ,调幅度为0.3;画出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波形,以及对应的频谱图。 扩展要求1:根据你的学号更改相应参数和代码完成仿真上述仿真;载波频率改为学号的后5位,调制信号改为学号后3位,调幅度设为最后1位/10。(学号中为0的全部替换为1,例如学号2010101014,则载波为11114Hz ,调制信号频率为114,调幅度为0.4)。 扩展要求2:根据扩展要求1的条件,仿真设计相应滤波器,并获取DSB-SC 和SSB 的信号和频谱。 (2) 调频信号仿真 根据调频原理,仿真调频波。 基本要求:载波频率为30KHz ,调制信号为1KHz ,调频灵敏度32310f k π=??,仿真调制信号,瞬时角频率,瞬时相位偏移的波形。 扩展要求:调制信号改为1KHz 的方波,其它条件不变,完成上述仿真。 2. 说明 (1) 仿真的基本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完成,并且记入实验基本成绩。 (2) 扩展要求可以选择完成。

1.0 >> ma = 0.3; >> omega_c = 2 * pi * 8000; >> omega = 2 * pi * 400; >> t = 0 : 5 / 400 / 1000 : 5 / 400; >> u_cm = 1; >> fc = cos(omega_c * t); >> fa = cos(omega * t); >> u_am = u_cm * (1 + fa).* fc; >> U_c =fft(fc,1024); >> U_o =fft(fa,1024); >> U_am =fft(u_am, 1024); >> figure(1); >> subplot(321);plot(t, fa, 'k');title('调制信号');grid;axis([0 2/400 -1.5 1.5]); >> subplot(323);plot(t, fc, 'k');title('高频载波');grid;axis([0 2/400 -1.5 1.5]); >> subplot(325);plot(t, u_am, 'k');title('已调信号');grid;axis([0 2/400 -3 3]); >> fs = 5000; >> w1 = (0:511)/512*(fs/2)/1000; >> subplot(322);plot(w1, abs([U_am(1:512)']),'k');title('调制信号频谱');grid;axis([0 0.7 0 500]); >> subplot(324);plot(w1, abs([U_c(1:512)']),'k');title('高频载波频谱');grid;axis([0 0.7 0 500]); >> subplot(326);plot(w1, abs([U_am(1:512)']),'k');title('已调信号频谱');grid;axis([0 0.7 0 500]); 1.1 >> ma = 0.8; >> omega_c = 2 * pi * 11138; >> omega = 2 * pi * 138; >> t = 0 : 5 / 400 / 1000 : 5 / 400; >> u_cm = 1; >> fc = cos(omega_c * t);

中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

高频电子线路公式总汇

公 式 一、LC 谐振回路: C )f (L 2 021π= 二、小信号调节放大器 三、高频调节放大器 C R L R C L R Q 0000 00ωω===C R Q L 0ω∑=L Q f B 0=12N N n == = 2 n R R L 'L L R Q L 0ω∑ = L ' L s ' S R )N N ( R R )N N ( R 2 2 12 2 1==' L ' S ' L 's R R R R ||R ||R R 11110 0+ + = =∑α βαβγλαβf f f ) .~.(; f f f T T <<===906000∑ = C )f (L 2 021π2 20211 ??? ? ???+= f f Q αL LQ f R 02π=∑121C C C n += ∑ = g y n n K fe V 210ie oe g n g n G g 2 2210++=∑2 11ξα+=0 Q f B 0= L Q f B 0 = 00Q Q Q L -=η插入损耗L )f (C 2 021 π= ∑ie oe C n C n C C 2 221++=∑C Q R 00 0ω=

四、高频功率放大器 五、放大器级联 六、功率及效率 cm o m c m c cm o U P I I U P 22 1 11= =c cm c m c c E U I I 0121= ηo cm c P U R 22 = L Q U P o m T ω22 =max c c C C S I )(E I E P θα00==cr max c c ces c cm g I E U E U -=-=max c cm o I )(U P θα12 1= 2 2P U R cm cp = o s c P P P -=∑ = R U P m o 2 21max c cm o I U p 12 1α= s o c P P = ηbm b j U E U COS += θ()20logK dB K =? ?????=321K K K K 总1 B B n -=2单 0Q Q Q PO P P P P L T O L T -=-==ηmax c c I I 00α=max c c I I 11α=ces C min ce U E u -=ces min ce U u >欠压状态ces min ce U u =临界状态ces min ce U u <过压状态0 2 2P ) U E (R ces c cp -=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高频电子线路:高频电波信号的产生、放大和接收的电路。 ?广义的“高频”指的是射频(Radio Frequency,RF),它是指适合无线电发射和传播的频率,其频率范围非常宽。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本课程的第1~7章讨论可用集中参数描述的高频电路,而分布参数分析法在第8章介绍。 只要电路尺寸比工作波长小得多,可用集总参数来分析实现。 当电路尺寸大于工作波长或相当时,应采用分布参数的方法来分析实现。

?第1章系统基础知识 ?第2章小信号选频放大电路 ?第3章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第4章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5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第6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第7章反馈控制电路 ?第8章高频电路的分布参数分析 ?第9章高频电路的集成与EDA技术简介

学习本课程有何意义? ?无线电报的发明开始了无线电通信的时代,并逐步涉及陆地、海洋、航空、航天等固定和移动无线通信领域,从1920年的无线电广播、1930年的电视传输,直到1980年的移动电话和1990年的全球定位系统及当今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无线通信市场还在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手机、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以及射频标签的电信产品迅速地渗入我们的生活,变成大众不可缺少的工具。 ?高频电子线路的发展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当代无线通信的基础,是无线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章系统基础知识 ?无线电频段是如何划分的?无线通信为何要用高频电磁波? ?高频电子线路有什么特点? ?无线通信系统究竟包括哪些电路?它们都有什么功用? ?表征高频电路(系统)性能的参数有哪些?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说明: 1. 教学要求按重要性分为3个层次,分别以“掌握★、熟悉◆、了解▲”表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其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 2. 作业习题选自教材: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版。 3. 以图表方式突出授课思路,串接各章节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

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第二节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 第三节通信的传输媒质 目的要求 1. 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标志 2. 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3.熟悉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方框图和组成部分 4. 了解直接放大式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区别和优缺点 5. 了解常用传输媒质的种类和特性 讲授思路 1. 课程简介: 高频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的特点 详述学习方法 与前导课程(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的关系课程各章节间联系和教学安排参考书和仿真软件 2. 简述无线电通信发展历史 3. 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图解信号传输流程 哪些环节涉及课程内容两种信号传输方式:基带传输和调制传输 ▲三要素:载波、调制信号、调制方法 各种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方法 ▲详述AM、FM、PM(波形) 4. 详述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 ◆图解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各单元电路与课程各章对应关系) 超外差式和直接放大式比较 5. 简述常用传输媒质: 常用传输媒质特点及应用 有线、无线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天波、地波 各自适用的无线电波段(无线电波段划分表) 作业布置 思考题: 1、画出超外差式接收机电路框图。 2、说明超外差式接收机各级的输出波形。

1. 第二章选频网络 第一节串联谐振回路 第二节并联谐振回路 第三节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 目的要求 1.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 2.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 3.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 4.了解串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 5.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串联谐振回路的影响 6.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 7.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 8.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 9.了解并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 10.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 11.了解低Q值并联谐振回路的特点 12.熟悉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计算 13.了解并联电路的一般形式 14.熟悉抽头电路的阻抗变换计算 讲授思路★◆▲ 1. 选频网络概述: 选频网络(后续章节的基础) 谐振回路(电路分析课程已讲述)滤波器 单振荡回路耦合振荡回路(耦合回路+多个单振荡回路) 并联谐振回路 2. 详述串联谐振回路: 串联谐振回路电路图 详述回路电流方程的推导(运用电路分析理论) 谐振状态特性 ★计算谐振频率、特性阻抗、能量关系、★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阻抗特性、电压特性、空载品质因数 ▲计算有载品质因数★计算通频带 (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品质因数的影响) 串联谐振回路适用场合 3. 简述并联谐振回路: 参照串联谐振回路的讲述过程 运用串联、并联电路的对偶性

高频电子线路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频电路》期末考试题(A ) 使用教材:主编《高频电子线路》、 适用班级:电信12(4、5、6)命题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X 分) 1.调幅的几种调制方式是AM 、DSB 、SSB 。 3.集电极调幅,应使被调放大器工作于过压______状态。 5.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发射极至集电极之间的阻抗Z ce 性质应为容性,发射极至基极之间的阻抗Z be 性质应为容性,基极至集电极之间 的阻抗Z cb 性质应为感性。 6. 通常将携带有信息的电信号称为调制信号,未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 称为载波,通过调制后的高频振荡信号称为已调波。 8.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振幅调制信号的解调电路称为振幅检波电路,它的作用是从高频已调信号中恢复出调制信号。 9. LC 串联谐振回路品质因数(Q )下降,频带变宽,选择性变差。 10. 某高频功率放大器原来工作在临界状态,测得cm U =22v , co I =100mA ,P R =100Ω,c E =24v ,当放大器的负载阻抗P R 变小时,则 放大器的工作状态过渡到欠压状态,回路两端电压cm U 将减小,若负 载阻抗增加时,则工作状态由临界过渡到过压 状态,回路两端电压 cm U 将增大。 11. 常用的混频电路有二极管混频、三极管混频和模拟乘法器混频 等。 12. 调相时,最大相位偏移与调制信号幅度成正比。 13. 模拟乘法器的应用很广泛,主要可用来实现调幅、解调和混频等频谱搬移电路中。 14. 调频和调幅相比,调频的主要优点是抗干扰性强、频带宽和调频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的利用率高。 15.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是当CC V 、BB V 、bm V 等维持不变时,电 流、电压、功率和效率等随电阻p R 的增加而变化的特性。 16. 混频器按所用非线性器件的不同,可分为二极管混频器、三极管混频器和模拟乘法器混频器等。 17. 在双踪示波器中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调幅波,根据所给的数值,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

高频1-4章重点2011.12.13阅读(98) 第一章绪论: 1. 为什么要进行调制? 基本语言的频率范围:300~3000Hz音频信号不适合在信道远距离传输, 天线的尺寸与什么有关? 同时传输多路音频信号的需求。 2. 连续波调制的三种方式:AM FM PM 3. 中波广播频率范围535—1605KHz 短波广播频率范围1.6MHz- 30MHz 调频广播频率范围88MHz—108MHz 4. 图1.2.8调幅发射机的方框图及各部分作用,各单元波形。 5. 图1.2.11超外差式接收机的方框图及各部分作用,各单元波形。 第2章选频网络 1. 串联谐振回路为什么称为电压谐振? 2. 串联振荡电路电抗和频率的关系,图2.1.2 。大于小于谐振频率呈现何种阻抗性质? 3 .公式2.1.7 及2.1.8 ,电容和电感电压表达式。品质因素Q 的两种计算公式。 4. 图2.1.4 不同的Q 值对谐振曲线的影响:Q 越大,曲线越陡峭,选择性越好。 5. 绝对失谐Δω,相对失谐,广义失谐ξ的概念。掌握公式2.1.13 的意义。 6. 公式2.1.14 ,通频带的定义。通频带与Q 值的关系,即选择性与通频带的关系。 7 .并联谐振回路为什么称为电流谐振。 9. 公式2.2.9 ,并联谐振回路品质因素的三种表示方法。 10. 公式2.2.10 谐振电阻的五种表示方式。(重点!)。注意R 和R P代表什么电阻? 11. 图2.2.2 并联谐振回路频率与阻抗的关系。大于小于谐振频率呈现何种阻抗性质? 12. 公式2.2.11 和公式2.2.12 电感和电流支路的电流公式的理解。 13 .公式2.2.18 通频带公式。 15. 公式2.3.12 及2.3.13 串联阻抗到并联阻抗的变换公式的含义。 16. 电感电容组成的LC回路谐振的条件是什么? 16. 为什么要用到抽头式阻抗变换电路,低端折合到高端阻抗如何变化? 第3章高频信号放大器 1. 高频信号放大器的5 个主要质量指标: 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工作稳定性、噪声系数 2. 公式 3.2.10 电压增益的表示方法,P61 四个Y参数的定义,量纲。 3. 图3.2.4 混π等效电路中各元件的含义。对高频影响的元件是那些? 4. 混π参数与Y参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三极管三个频率参数的大小顺序关系 6 . 图3.3.1 (b )等效电路中各元件代表的意义。 7 . 公式3.3.3 及3.3.4 及3.3.8 电压增益公式的含义。 8 . 公式3.3.10 及3.3.11 功率增益公式的含义。 9 . 公式3.3.20 的含义。电压放大倍数与回路总电容的关系。是不是为了提高增益总电容越 小越好? 10 . 公式3.3.21 单级放大器的矩形系数是多少? 11 . 多级单调谐回路放大器较单级放大器,增益,选择性有何变化 12,. P120 习题3.9 第4章非线性电路时变参量电路和变频器 1.非线性元件为什么有频率变换作用?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第一章 绪论

信息源是指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如语言、音乐、图像、文字等,一般是非电物理量。原始信息经换能器转换成电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后,送入发送设备,将其变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然后送入信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也就是传输媒介。 有线信道,如:架空明线,电缆,波导,光纤等。 无线信道,如:海水,地球表面,自由空间等。 不同信道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同一信道对不同频率信号的传输特性也是不同的。 接收设备把有用信号从众多信号和噪声中选取出来,经换能器恢复出原始信息。4.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传输的信息的物理特征,可以分为电话、电报、传真通信系统,广播电视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等; 按信道传输的信号传送类型,可以分为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 而按传输媒介(信道)的物理特征,可以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二、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 1.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设备

(1)高频放大器:由一级或多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组成,放大天线上感生的有用信号;并利用放大器中的谐振系统抑制天线上感生的其它频率的干扰信号。可调谐。(2)混频器:两个输入信号。频率为f c 的高频已调信号,本机振荡器产生的频率为f L 的本振信号。将频率为f c 的高频已调信号不失真的变换为载波频率为 的中频已调信号 (3)本机振荡:用来产生频率为fL = fc ± fI的高频振荡信号,f L 是可调的,并能跟踪f c。 (4)中频放大器:由多级固定调谐的小信号放大器组成,放大中频信号。 (5)检波器:实现解调功能,将中频调辐波变换为反映传送信息的调制信号。(6)低频放大器:由小信号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放大调制信号,向扬声器提供所需的推动功率。 3. 调制基本原理 为什么无线电传播要用高频? 由天线理论可知,要将无线电信号有效地发射,天线的尺寸必须和电信号的波长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二

实验二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于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探讨丙类谐振高频放大器的激励大小对工作状态的影响,观察三种状态的脉冲电流波形。 3.了解基极偏置电压、集电极电压、负载的变化对于工作状态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 1. Multisim1 2.0 电路仿真软件 2.双踪示波器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 万用表 三、 实验说明与内容 实验原理 高频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高频信号或高频窄带(或已调波)信号。由 于采用谐振回路做负载,解决了大功率放大时的效率、失真、阻抗变换等问题,因此高频功率放大器又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就放大过程而言,电路中的功率管是在截止、放大至饱和等区域中工作,变现出了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其效果一方面可以对窄带信号实现不失真放大,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电压增益随输入信号大小变化,实现非线性放大。 1、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仿真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要求画出高频功率放大器输 入、输出电压波形,其参数如图2所示。(提示:使用示波器) 1)高频功率放大器原理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 H 图1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2)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参数设置,如图2所示。

图2 输入、输出电压波形设置 3)利用瞬态分析对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分析设置。要设置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和输出变量。 (提示:单击菜单栏中的“仿真”,下拉菜单中的“分析”选项下的“瞬态分析”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在设置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不能过大,影响仿真速度。例如设起始时间为0.03s,终止时间设置为0.030005s。点击“输出”菜单页中设置输出节点变量时选择v中的所有节点,回到“分析参数”页,点击仿真即可。观察各个节点的波形并分析。) 2、高频功率放大器电流、电压波形 为了观察到高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电流波形,在三极管的发射极串联一个很小的电阻R1(0.2欧),测量R1上的电压波形,即高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电流波形。构建的仿真电路测试图,见图3所示。示波器一端接入输入信号,一端 接R1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