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操作规程

1. 目的

本规程旨在为微生物计数提供一个标准化方法。

2. 适用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

3. 责任者

QC主管生测员

4. 安全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 规程

a.平皿菌落计数法:取供试液各1ml,加入90mm的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各2个平皿。每个平皿加15-20ml已融化并冷至45℃的培养基(细菌用营养琼脂培养基,霉菌和酵母菌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快速摇匀,待凝后,倒置进行培养。同时各做一个空白对照。

b.薄膜过滤法:取相当于1mL供试品的供试液,加至适量的稀释级中,混匀,用pH7.0蛋白胨-氯化钠无菌缓冲溶液冲洗滤膜,冲洗时应注意保持供试品的溶剂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冲洗量不宜过大,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约为100mL,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同时做一个空白对照。

c.培养:细菌30-35℃培养3天,计菌落数;

霉菌、酵母菌25-28℃培养5天,计菌落数;

空白对照应无菌生长。必要时延长培养时间为7天

6.结果判断

细菌、酵母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300cfu,霉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100cfu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取两位有效数字)的依据,以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1mL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

7. 附表及附录

附录1: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报告

8. 制定依据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标准,和GB/T14233.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附录1: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报告

GB 4789.15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马群飞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doczj.com/doc/e84337110.html,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Food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Enumeration of moulds and yeasts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doczj.com/doc/e84337110.html,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doczj.com/doc/e84337110.html,

霉菌和酵母的基本特性
相对于低等的细菌来说,霉菌 和酵母生长缓慢,竞争能力较弱, 故霉菌和酵母常在不利于细菌生长 繁殖的环境中形成优势菌群。由于 霉菌和酵母的细胞较大,新陈代谢 能力强,故102~104个酵母即可引 起一克食物的变质,而细菌则需要 100倍于此数的细胞。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doczj.com/doc/e84337110.html,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doczj.com/doc/e84337110.html,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Food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Enumeration of moulds and yeasts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doczj.com/doc/e84337110.html,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封丘县曹岗乡第一初中张立柱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让学生掌握酵母菌、霉菌的结构以及显着的区别,让学生熟练的操作酵母菌的染色,看到细胞核及突起物。 3.学生看到霉菌的结构会说出孢子的颜色,菌丝的表现,总结出霉菌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酵母菌、霉菌的结构,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2. 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后写出实验报告以及小组合作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菌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但是你们知道不知道真菌的结构呢?我们都吃过蘑菇,蘑菇的种类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蘑菇是黑木耳、白木耳,又叫做银耳、香菇、牛肝菌,还有我们叫不出名字的野蘑菇,我们这里下过雨以后在路边、树林都会发现默默无闻的可爱的蘑菇,他们有的像把雨伞,有的像个蒙古房,它们都是真菌长出来的,它们没有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他们由菌盖、菌柄、菌丝,菌褶构成,菌褶处存在有孢子,孢

子是蘑菇的后代,靠风传播。有的蘑菇能吃,有的有毒,但能提取兴奋剂,真菌种类多,但不外乎几大类,正如人一样,有黑人、白人、黄种人。有人从霉菌培养皿中提取一种药物,他把它叫做青霉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青霉素的药效是抑制病菌的生长和发育,可以治疗咳嗽、发热,还可以治疗淋病。真菌也有坏处,如让人手长手癣、脚气。 真菌又小又可爱,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它们,今天我们上实验课,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我为大家配置好的酵母菌、霉菌,大家分小组一起观察,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2.目的要求 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并且知道它们属真菌。 3.材料用具 酵母菌的培养液,橘子皮上的霉菌,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4.实验步骤 (1)观察酵母菌 a.取一滴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b.在盖玻片一侧滴上一滴碘液,以防碘液过多从另一侧流出,可以用吸水纸吸引,千万不要把碘液滴在实验台上,在显微镜下观察。 结论:①看到酵母菌是椭圆形,液泡。 ②经染色看到细胞核,淀粉粒,大小突起是酵母菌,出芽生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1份ok(内容充实)

一、目的:当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的测定。 二、适用范围: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三、责任者: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小组。 四、正文: 1、验证申请 2、验证立项申请表 3、验证方案 4、验证方案的批复 5、验证报告 6、验证报告的审批 7、验证证书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申请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申请。我公司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进行,今拟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验证。请予以批准! 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成员: 申报单位: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小组 申报日期:年月日

验证申请批复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方案 一、概述: 1、名称: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报告。 2、目的:当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的测定。 3、验证判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J 4、验证人员: 质保部: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 化验室:负责验证情况的检测和监督。 总经理: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 5、验证日期: 二、验证 1、验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薄膜过滤法及其有关要求进行。 2、内容: (1)菌液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为3 代,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60cfu的菌悬液。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培养7天,加入5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吸出孢子悬液(用管口带有薄的无菌沙布能过滤菌丝的无菌毛细吸管)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60cfu的孢子悬液。 (2)验证方法验证试验进行了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 A、试验组供试液(Ⅰ)纯化水1ml(Ⅱ)药品名称(1:100)10g,取供试液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moulds and yeasts)的计数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3责任 质量部组织制订、化验室负责实施。 4内容 4.1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4.1.1 冰箱:2 ℃~5 ℃。 4.1.2 恒温培养箱:28 ℃±1 ℃。 4.1.3 均质器。 4.1.4 恒温振荡器。 4.1.5 显微镜:10×~100×。 4.1.6 电子天平:感量0.1 g。 4.1.7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 4.1.8 无菌广口瓶:500 mL。 4.1.9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

4.1.10 无菌平皿:直径90 mm。 4.1.11 无菌试管: 10 mm×75 mm。 4.1.12 无菌牛皮纸袋、塑料袋。 4.2 培养基和试剂 4.2.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 4.2.2 孟加拉红培养基:见附录A 中A.2。 4.3检验程序 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程序4.4操作步骤 4.4.1 样品的稀释

4.4.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至盛有225 mL 灭菌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振摇,即为1:10稀释液。或放入盛有225 mL 无菌蒸馏水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2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4.4.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 样品至盛有225 mL 无菌蒸馏水的锥形瓶(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4.4.1.3 取1 mL 1:10 稀释液注入含有9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 另换一支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此液为1:100 稀释液。 4.4.1.4 按 5.1.3 操作程序,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 mL 无菌吸管。 4.4.1.5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 个~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 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 mL 样品匀液于2 个无菌平皿内。同时分别取1 mL样品稀释液加入2 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4.4.1.6 及时将15 mL~20 mL 冷却至46 ℃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孟加拉红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4.4.2 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倒置,28℃±1℃培养5d,观察并记录。 4.4.3 菌落计数 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记录各稀释倍数和相应的霉菌和酵母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霉菌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本程序依据《霉菌培养箱使用说明书》规定了霉菌培养箱操作程序。 范围:恒温恒湿霉菌培养箱 职责:质量管理部、QC 内容: 1面板示意参照图 2按键操作说明 2.1杀菌键:按一下该键杀菌灯亮,再按一下该键杀菌灯熄灭。若灯亮后一直不关,则约2分钟后,照明灯将自动熄灭。 2.2左移、右移键。在设定状态下,按一下该键,待设定的参数(闪烁)往前或往后移一位。 2.3加、减键。在设定的状态下,按该键可分别对当前的设定值进行加1、减1操作。如连续按住2秒钟不放,则进行连续加、减。在运行状态下,按加、减键,可以加减当前运行时间。 2.4确认/查询键:在设定状态下,按该键对当前选择进行的确认。在运行状态

下,按该键则显示当前段设定值,再安一下该键,返回运行状态。否则,30秒后自动返回。 2.5功能键:上电后,箱体即进入运行状态下,液晶窗口显示: 2.5.1此时按一下功能键,进入功能选择状态,窗口显示: 且有一项选择闪烁,按左右键,做好选择,再按一下确认键,则进入相应的功能操作,若不想进行设定,则可按一下功能键退出选择状态,回到运行状态。 2.5.2若用户选择1.参数设定,按一下确认键,则进入参数设定状态, 且待设定的参数闪烁,用户可通过左右键选择本段待设定的参数,通过按上下键可修改参数值:若用户选择NEXT,按一下确认键,则进入下一段设定。若用户选择EXIT,按一下确认键,则推出参数设定状态,回到功能选择状态。若用户需用N段参数运行,则将第N+1段的时间参数设置成00即可,再选择NEXT,再按一下确认键,设置结束,回到运行状态,培养箱即按设定的参数自动运行。 若用户选择2系统参数设定,按一下确认键,则进入系统参数设定状态,显示:且待设定的参数闪烁,用户通过左右键,可选择待设定的参数,通过按上下键可修改参数值(其中:通讯地址是指与上位机通讯是的该箱体的序号;温度修正值可修正当前测量温度,湿度修正值可修正当前测量湿度;打印间隔是可设定每隔几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标准

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录入时间:2010-4-28 9:02:54 来源:国家卫生部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GB/T 4789.1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本标准与 GB/T 4789.15-2003 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修改了范围; ——修改了检验程序和操作步骤;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设备和材料; ——修改了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4789.15-1984、GB 4789.15-1994、GB/T 4789.15-200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moulds and yeasts)的计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2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2.1 冰箱:2℃~5℃。 2.2 恒温培养箱:28℃±1℃。 2.3 均质器。 2.4 恒温振荡器。 2.5 显微镜:10×~100×。 2.6 电子天平:感量 0.1 g。 2.7 无菌锥形瓶:容量 500 mL、250 mL。

2.8 无菌广口瓶:500 mL。 2.9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 2.10 无菌平皿:直径 90 mm。 2.11 无菌试管: 10 mm×75 mm。 2.12 无菌牛皮纸袋、塑料袋。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1。 3.2 孟加拉红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2。 4 检验程序 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 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 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 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 1.样品的处理。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液体或半固体样品可用迅速颠倒容器25次来混匀。 2.样品的稀释:为了减少榈稀释倍数的误差,在连续递增稀释时,每一稀释度应更换一根吸管。在稀释过程中,为了使霉菌的孢子充分散开,需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 3.培养基的选择:在霉菌和酵母计数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种选择性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霉菌和酵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用PDA作平板计数时,必项加入抗菌素以抑制细菌。 孟加拉红(虎红)培养基:该培养基中的孟加拉红和抗菌素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孟加拉红还可抑制霉菌菌落的蔓延生长。在菌落背面由孟加拉红产生的红色有助于霉菌和酵母菌落的计数。 高盐察氏培养基:粮食和食品中常见的曲霉和青霉在该培养基上分离效果良好,它具有抑制细菌和减缓生长速度快的毛霉科菌种的作用。 4.倾注培养。每个样品应选择3个适宜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倾注2个平皿。培养基熔化后冷却至45℃,立即倾注并旋转混匀,先向一个方向旋转,再转向相反方向,充分混合均匀。培养基凝固后,把平皿翻过来放温箱培养。大多数霉菌和酵母在25-3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因此培养温度25~28℃。培养3d后开始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共培养5d观察记录结果。 5.菌落计数及报告:选取菌落数10~15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

蒸汽消毒作业指导书

篇一: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作业指导书 编号:w/0138-03-6-06-03-003 版次:1/1 发布日期:2011.07.20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标准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利用高温蒸汽对活性炭进行杀菌。二、术语 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氯离子、细小有机物,改善水的色度。三、流程图 第 1 页共 4 页编号:w/0138-03-6-06-03-003 版次:1/1发布日期:2011.07.20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标准作业指导书 五、设备示意图及部件编号 第 2 页共 4 页 六、操作前准备 2、相关记录: 《水处理热力站运行记录》、《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记录》 3、安全措施: 穿戴好防护用品,检查设备阀门管路畅通,设备及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完好无错。七、操作步骤 第 3 页共 4 页 八、异常及紧急情况的处理九、相关文件 《活性炭吸附工艺原则》 第 4 页共 4 页篇二:实验室仪器作业指导书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篇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业指导书 疾病预防控制公司作业指导书 目录 1.艾科纯水处理系统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2. wfx-130原子吸收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3. ls-c35l型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 1501普通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5. cs21fs1型普通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6. dhg9123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7. hh.w21-600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8. bcd-207ak型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9. bcd-1992m2型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0. 7a2003电子天平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1. au-w120型电子天平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2. kxh202-1a电热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3. dzkw-4电子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4. bcd-1992m2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5. dh2500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6. bcd-46e/b型海尔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7. hh.w21-cu600型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8. kj-202型振荡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9. wh-76a型微混合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20. 80-2型台式低速离心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21. 80-2型台式低速离心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2015版药典)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 1试验菌液得制备与使用(以白色念珠菌为示例) 白色念珠菌(0)代 ↓ 传代培养 ↓ 实验菌液得制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 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2~3天 ↓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 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MPN法不适用),培养温 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1.1菌种 试验用菌株得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得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得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得生物学特性。 1。2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白色念珠菌得新鲜培养物 ↓ 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菌悬液 取黑曲霉得新鲜培养物 ↓ 加入3~5ml含0.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 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 采用适宜得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 ↓ 用含0。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 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稳定得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得贮存期内使用、

1。3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就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按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得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 ↓ 置表1规定条件下培养 ↓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 同时,用相应得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得比值应在0。5-2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得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 菌应生长良好 3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液制备: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 液体培养基 ↓ 制备成1:10供试液。 ↓ 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 ⒉接种与稀释 所加菌液得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得1%、为确认供试品中得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得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MHP-250霉菌培养箱使用操作规程

MHP-250霉菌培养箱使用操作规程 1 目的:规范MHP-250霉菌培养箱的操作,保证培养效果。 2 范围:MHP-250霉菌培养箱 3 职责:化验员负责对仪器的使用,化验室主任负责对仪器使用情况的监督。 4 内容 4.1概述:MHP-250霉菌培养箱(以下简称培养箱)是具有冷热控制的高精度恒温设备,是细菌、霉菌、微生物培养及育种试验的恒温培养装置,特别适用于生物遗传工程,医学研究卫生防疫、药检、环境保护、农村科学、水产、畜牧等领域从事科研和生产使用的理想设备。 4.2技术参数 电源电压:220V±10% 50Hz。 功率: 650W 制冷剂:任选 控温测温范围:0~60℃。 显示分辨率:0.1℃。 温度波动:±0.5℃ 4.3使用方法: 点击设定键,进入到温度设定状态,通过增加、简少键修改所需的值;再按下设定键,进入到时间设定状态,时间小时区闪烁,再按下设定键,时间分钟区闪烁,可通过增加、减少键修改所需的值,再按下设定键,保存并退出设定状态。当时间设置“0”时,表示没有定时功能;当设定时间不为“0”时,则等测量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定时器开始计时,时间到,运行结束,“停止”字符点

亮,蜂鸣器鸣叫30秒钟,长按减小键4秒钟,程序重新开始运行,蜂鸣器鸣叫时,可用增加键消音。 照明(或灭菌)可按使用客户的需要,选择打开或者关闭,并有对应指示灯亮或灭。 在非设定状态下,点击“减小∕在运行∕背光”键可开关液晶屏的背光灯。 4.4注意事项 本产品搬运中,禁止倒置与大于45度平放。 在使用中不要频繁设定温度,以免压缩机频繁启动造成过载影响寿命。 箱内不需要照明时,应按一下照明键即关闭照明,以免影响上层温度,同时延长灯管使用时间。 箱内培养物品不宜存放太多,摆放应留有间隙,以利箱内空气循环。 切忌触摸、碰撞箱内感温探头,以免损坏造成失控。 请勿用酸、碱及其它腐蚀性溶液擦拭表面,可用干布擦净。当设备不用时,应保持箱内干燥,并切断电源开关置于“0”位置。 该产品必须有专业人员负责操作和维护,非电器人员不得检修该设备,严禁带电检修。 使用本设备前请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再进行各项操作。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名称 姓名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组员 实验内容 材料用具 目的要求酵母菌培养液、橘子皮上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年级八上生物实验类型提交时间分组实验指导老师 方法步骤 酵母菌电镜照片xx霉菌电镜照片 (1)观察酵母菌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2)观察青霉 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2.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袍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观察菌丝有没有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讨论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时,应将装置放在25-30℃的环境中培养,以使酵母菌快速繁殖。 2.酵母菌培养液应含有一定浓度的糖,但是糖的浓度不宜过高。 3.培养青霉时,可以在培养皿里垫一层吸水纸,加适量的水,并盖上盖,放在阴暗温暖的环境中。 每天往里面加适量的温水,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4.青霉分生孢子梗上成串的孢子容易碰落,盖盖玻片时要特别小心,动作须轻缓,盖好后不能移动位置。 注意事项 AA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1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1.1 冰箱:2°C ?5°C。 1.2恒温培养箱:28C±1C O 1.3均质器。 1.4恒温振荡器。 1.5显微镜:10>?100 X, 1.6电子天平:感量0.1g o 1.7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250ml O 1.8无菌广口瓶:500ml O 1.9无菌吸管:1ml(具0.01m I刻度)、10ml(具0.1m I刻度)。 1.10无菌平皿:直径90mm。 1.11 无菌试管:10mn X 75mm。 1.12无菌牛皮纸袋、塑料袋。 2培养基和试剂 2.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中A.1 O 2.2孟加拉红培,养基: 见附录A中A.2 O 3操作方法 3.1试验前准备 3.1.1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匀浆杯、试管、量筒、吸管(1ml、10ml)、稀释剂等移至操作室内。准备好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3.1.2开启无菌室紫外杀菌灯和洁净工作台的空气过滤装置30min。 3.1.3操作人员用肥皂洗手,关闭紫外杀菌灯,进入缓冲间,换工作鞋,用消毒液洗手或用

乙醇棉球擦手,穿戴好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等。 3.1.4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工作台面,再用乙醇棉球擦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剪刀或镊子将供试品启封。 3.2样品稀释液的制备 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样品稀释液。样品稀释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C。样品稀释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3.2.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称取25g样品至盛有225ml灭菌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振摇,即为1:10稀释液。或放入盛有225ml无菌蒸馏水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3.2.2液体样品 以无菌吸管吸取25ml样品至盛有225ml无菌蒸馏水的锥形瓶(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3.3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3.3.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 0的样品匀液。 3.3.2按3.3.1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3.3.3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3.3.4及时将15ml?20ml冷却至46C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孟加拉红培养基(可放置于46C±C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3.4培养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1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1.1 冰箱:2℃~5℃。 1.2 恒温培养箱:28℃±1℃。 1.3 均质器。 1.4 恒温振荡器。 1.5 显微镜:10×~100×。 1.6 电子天平:感量0.1g。 1.7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250ml。 1.8 无菌广口瓶:500ml。 1.9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 1.10 无菌平皿:直径90mm。 1.11 无菌试管:10mm×75mm。 1.12 无菌牛皮纸袋、塑料袋。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中A.1。 2.2 孟加拉红培养基:见附录A中A.2。 3 操作方法 3.1 试验前准备 3.1.1 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匀浆杯、试管、量筒、吸管(1ml、10ml)、稀释剂等移至操作室内。准备好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3.1.2 开启无菌室紫外杀菌灯和洁净工作台的空气过滤装置30min。 3.1.3 操作人员用肥皂洗手,关闭紫外杀菌灯,进入缓冲间,换工作鞋,用消毒液洗手或用乙醇棉球擦手,穿戴好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等。 3.1.4 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工作台面,再用乙醇棉球擦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剪刀或镊子将供试品启封。 3.2 样品稀释液的制备

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样品稀释液。样品稀释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样品稀释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3.2.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称取25g样品至盛有225ml灭菌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振摇,即为1:10稀释液。或放入盛有225ml无菌蒸馏水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3.2.2 液体样品 以无菌吸管吸取25ml样品至盛有225ml无菌蒸馏水的锥形瓶(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3.3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3.3.1 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 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3.3.2 按3.3.1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 无菌吸管或吸头。 3.3.3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3.3.4 及时将15ml~20ml冷却至46℃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孟加拉红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3.4 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28℃±1℃培养5d,观察并记录。 3.5 菌落计数 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记录各稀释倍数和相应的霉菌和酵母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表示。选取菌落数在10CFU~150CFU的平板,根据菌落形态分别计数霉菌和酵母数。霉菌蔓延生长覆盖整个平板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3.6 结果与报告

霉菌培养箱操作规程

霉菌培养箱操作规程 一、使用说明 1.设备到位后,锁紧前脚轮,使箱体安置平稳。 2.接通220V/50Hz电源,且电源插座应有可靠接地。 3.控制器操作说明。(配用仪表,PC-2002-PT100) 1)面板示意图参照图: 面板上左窗口3位数码管,可显示测量温度或设定温度,右窗口4个数码管可 显示设定时间或计时值(倒计时),同时对应的指示灯亮。 2)面板右下部为一组按键,功能分别如下: ①温度/时间键在上电状态下,按一下该键,仪表进入温度设定状态,仪表左窗口显示原先设定的温度值,且末位数码管闪烁,同时温度设定指示灯亮,用户可根据需要修改参数。再按一下,仪表进入时间设定状态,仪表右窗口显示原先设定的时间值,同时时间设定指示灯亮,用户可根据需要修改参数。(若工作时间设定为000,则表示定时器不工作,在此状态下运行时,右窗口显示设定温度)再按一下该键,则又回到温度设定状态,如此循环。 按住该键不松开,约5秒后,仪表进入其他参数设定状态,左、右窗口分别显示: sc **.*表示温度修正值(一~+℃)(出厂值0) dEL ***表示压缩机延时时间(60~300秒)(出厂值180) AL ***表示超温报警温度~10.Ot)(出厂值)

设定完毕,按设定写入键退出设定状态。 若上电后,无任何键按下,约10秒后,仪表进入运行状态,计时指示灯亮,仪表根据设定的温度控制值,对系统进行温度控制,并根据设定的定时值,开始倒计时,当计时值为零后,仪表结束运行,仪表显示End,并有蜂鸣器输出,呜叫约30秒钟。用户若需再次运行,可按一下温度/时间键,10秒后,仪表自动进入运行状态。 ②▲键该键为加数键。在设定参数时,数字中有一个闪烁。若按该键,则设定数值末位数加1。若按住该键不松开,约2秒后,设定值连续加(时间连续加10);按住该键不松开约5秒后,时间设定值连续加100。 ⑧▼键该键为减数键。在设定参数时,若按该键,则设定数值减l,若按住该键不松开,经3秒后,设定值连续减(时间连续减10);按住该键不松开约5秒后,时间设定值连续减100。 ④设定写入键在设定完成后,按一下该键退出设定状态。 ⑤照明开/关键在任何时候,按一下该键,则照明控制继电器接通,再按一下,则继电器断开。 说明: ①仪表加热时,加热指示灯亮。 ②压缩机延时时间为所设定的dEL值。压缩机工作时,制冷指示灯亮;若此时压缩机延时保护时间未到,则压缩机继续等待,且制冷指示灯闪烁。 ⑧如果测量温度>设定温度+AL时,则有蜂鸣器报警,报警指示灯亮,

MJX-100B-Z型霉菌培养箱标准操作规程

1、概述: MJX型霉菌培养箱是具有冷热控制的高精度恒温设备,可用于植物培养,育种试验,细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保存,水体分析的BOD测定以及其它用途的恒温试验。是生物遗传工程、医疗、卫生防疫、药检、化妆品检验、农牧水产等科研单位及公司的理想试验设备。 2、目的: 建立一个MJX-160B-Z型霉菌培养箱的使用标准操作程序,使操作过程标准化。确保霉菌培养箱的正确使用。 3、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MJX-160B-Z型霉菌培养箱的使用。 4、依据:MJX-160B-Z型霉菌培养箱的使用说明书。 5、责任人员:微生物检验人员。 6、结构特点: 本机箱体采用优质薄板加工而成,表面涂装牢固、美观。箱门中装有双层中空玻璃视窗,并附有紫外线杀菌灯,使工作室可以杀菌消毒。内胆采用镜面不锈钢薄板,四角圆弧形加工制成,箱内温度均匀性好,经久耐用,清洗方便,湿度采用自然蒸发加湿。控温部分采用以单片机技术的新型智能数显温度调节仪,用户可根据不同要求,通过操作控制面板的触摸键对温度及时间进行设定、调节,达到试验目的。 7、工作原理: 培养箱由位于箱内温度传感器所感受到的实际温度转换成电信号,经微电脑来控制加热器或制冷压缩机工作,从而达到所需温度。 8、技术参数: 8.1 公称容积:100L; 8.2 控温范围:5~50℃; 8.3 温度波动允差:±1℃; 8.4 温度均匀度允差:±1.5℃; 8.5 电源电压:交流220V/50Hz; 8.6 输入功率:280W(100L); 8.7 工作环境:环境温度10~30℃,相对湿度70%以下; 8.8 制冷剂:R12。 9、安装方法: 9.1 本设备需安装于避开阳光直射,通风干燥的室内,设备与墙壁必须有10cm以上距离。 9.2 箱体可用底部调节螺钉调节,使箱体安置平稳。 9.3 本设备使用交流220V/50Hz电源,供电电路中必须有可靠接地线,保证使用安全。 10、使用方法: 10.1 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使开关处于“通”的位置,设备进入上电状态。此时即可开始温度和时间的设定操作。 10.2 温度/时间键可进行温度与时间切换 10.2.1 温度设定:按一下温度/时间键,仪表的温度设定指示灯亮。按设定键进入SV 状态,设定显示窗三个数字中有一个数闪烁,再按移位键(<)将闪烁数位移至需设定位,然后按∨或∧键即可改变温度设定值到所需温度(最小值0.1℃),最后按下设定键将设定值存入单片机,此时左显示窗显示测量温度,右显示窗口显示设定温度。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2015版药典)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 1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以白色念珠菌为示例) 白色念珠菌(0)代 ↓ 传代培养 ↓ 实验菌液的制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 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2~3天 ↓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 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MPN法不适用),培养温 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1.1菌种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1.2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 ↓ 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 曲霉的新鲜培养物 ↓ 加入3~5ml含0.05%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 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 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 ↓ 用含0.05%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 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稳定的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1.3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 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按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 ↓ 置表1规定条件下培养 ↓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 验菌应生长良好 3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液制备: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 液体培养基 ↓ 制备成1:10供试液。 ↓ 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 释。

霉菌酵母菌生活习性汇编

1. 霉菌和酵母的基本特性 霉菌和酵母这种称谓仅是为了方便起见,将小型真菌有真正菌丝的称为霉菌,没有菌丝的称酵母,并没有分类学上的依据。相对于低等的细菌来说,霉菌和酵母生长缓慢,竞争能力较弱,故霉菌和酵母常在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中形成优势菌群。由于霉菌和酵母的细胞较大,新陈代谢能力强,故102~104个酵母即可引起一克食物的变质,而细菌则需要100倍于此数的细胞。 通常霉菌和酵母适合在高碳低氮有机物如植物性物质上生存。适合的pH 3~8,有些霉菌可以在pH2,酵母在pH 1.5时生活。水活度要求0.99~0.61,霉菌0.85时最适宜,某些嗜渗酵母和霉菌常引起糖果类食品的变质。一般的霉菌的生长温度为20~30℃,部分霉菌可以在不低于-7℃的温度下生长。酵母一般在0~45℃时生长。耐热能力较差,酵母细胞55~56℃几分钟就被杀死。少数霉菌的孢子(如丝衣霉)则可在90℃中耐受几分钟。霉菌和酵母很多可以耐受防腐剂。如乳酸、醋酸、CO2和SO2等。有些酵母酯酶活性高并能合成B族维生素。 2. 食品中酵母的常见类群 在食品中能分离出各种酵母菌,但它们很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其中多数来源于外界的偶然污染。仅有非常有限的几个酵母属可使经过加工并正常生产工艺包装的食品腐败。比如抗SO2熏蒸的酵母,就是饮料、葡萄酒变质的常见因素。耐受保鲜剂的毕赤酵母,高度嗜氧,可以形成泡菜和酱油的表面膜。

当然,如果不按照标准的生产程序进行食品生产,那么许多外界污染的酵母都将在食品中大量繁殖,这种情况下,就谈不上优势菌群问题了,也不必进行酵母的分类鉴定。处理方法只有一个,恢复正常的生产程序。 2.1 乳制品:鲜奶易因细菌污染而腐败,酵母菌不是重要问题。当鲜奶被加工成奶油、乳酪、酸奶等制品后,由于细菌被抑制,酵母可相应地成为优势菌。它们使奶油、乳酪产生怪味和气体,使黄油产生有味物质,并可使酸奶和酸乳酪腐败。在实验室中,汉逊德巴利酵母、布提利假丝酵母、多孢丝孢酵母和红酵母均能导致固体和液体乳酪的腐败。 2.2 肉类与肉制品:通常情况下,这类制品适于细菌的生长,酵母不是引起变质的主要原因。某些德巴利酵母可使冷冻的猪、牛肉香肠和午餐肉表面出现令人不愉快的粘滑感觉。 2.3 水果和蔬菜:两者的差别主要是pH值。水果通常为酸性,pH值在1.8~2.2左右(味浓的水果,柠檬等)到pH 4.5~5.0(西红柿等)之间,对细菌有抵抗力。而蔬菜的pH值接近中性,对细菌侵入敏感。通常引起水果腐败的原因是霉菌而非酵母,只有柠檬型克拉克酵母可侵入破损的草莓。 2.4 果酱、蜜饯、果汁和干果:这类食物的特点是水活度低。一些接合酵母能使加热不完全的果酱败坏。鲁接合酵母和拜尔接合酵母可引起包装好的巧克力变质。即使仅沾上几个细胞,最终也将生长而产生大量气体至将外包装胀破。拜尔接合酵母同样能使果汁变质,它能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