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正式样本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正式样本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正式样本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803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

正式样本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水下切割是一项技术性高、环境复杂恶劣、危险性大的潜水作业,稍有疏忽大意,就可能造成事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潜水员在进行水下切割作业时,除了要严格遵守有关潜水规则及条例外,还要很好地了解水下切割中的安全知识,严格遵守水下切割中的安全规定,确保施工安全。

1.水下切割的安全注意事项

目前在生产中常用的水下切割方法大多是带电作业,触电、电击及腐蚀潜水装具是主要事故之一。

(1)水下安全电流及安全电压

人体对通过的电流是有一定抵抗能力的,但当电流达到某一限度时,将使人感到痛苦,危及生命安全。所谓通过人体的安全电流,就是指通过人体而不致使人发生危险的电流极限值。安全电流因人而异,电流的种类不同,安全电流也不同。

直流电比交流电安全:当人体通过60~90mA直流电时将带来严重后果;而当通15~23mA交流电时就将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在进行水下切割中不宜采用交流电源,在控制电路或照明电路中也不宜采用交流电。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取决于人体接触带电体的电压及人体的接触电阻。安全电压是指确保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安全电流的电压极限值。当人体处于水中,尤其是处于海水中时,人体的接触电阻明显下降,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也就降低。另外,人体的电阻也受所接触的电压本身的影响。随着接触电压的增大,人体电阻逐渐降低,如图所示。

人体的安全电流及安全电压因人而异,而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电流及安全电压也是不同的,所以确定一个确切的数值不容易。我国国家标准《水下焊接与切割中的安全》中规定:凡与潜水员直接接触的控制电器必须使用隔离变压器,并备有过载保护设施。安全电压值为:工频交流电不得超过12V,直流电不得超过36V。

上述安全电压值是指人体直接接触的电压值,而实际水下切割中使用的切割电源电压多在80V左右(直流电),这虽然远远高于安全电压值,但与人体只要不直接接触,仍是安全的。(2)防止水下触电的措施

为防止潜水员在进行水下切割作业过程中触电,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施工前应对潜水员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以便了解并掌握安全用电知识,提高思想认识。

②对水下切割用的电器、设备进行绝缘性、水密性检查,及时更换或维修不符合要求者。

③进行水下切割的潜水员要戴防水绝缘手套,使手保持干燥状态,并且不与带电体直接接触。

④在水下切割过程中,如要更换割条或割丝时,应先通知水面上的工作人员切断电源。

⑤水下切割时要接牢地线,并且使地线与割炬处于潜水员的同侧,否则不仅容易引起触电,而且易使潜水员装备上的金属部件腐蚀,进而减少其使用寿命。

⑥在带电结构(设有外加电流保护的结构)上进行水下切割时,应首先切断该结构上的电流,然后再进行切割。

2.水下切割的防护

(1)劳动保护

1)防止弧光灼伤眼睛

虽然水具有较强的吸收光的能力,但在清水中弧光仍是很强的,防护不当也会引起电光性眼炎。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作业方法,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果着重潜装具进行水下电弧-氧切割时,潜水员需戴护目镜,其颜色深浅可根据每个人的视力情况选择;着轻潜装具作业时,则戴软性触摸接触镜。

2)防止高温金属或电弧灼伤

在清水中作业时,皮肤不要直接曝露在弧光下,以防被弧光灼伤。另外在进行水下电弧-氧切割时,会向水中喷射出高温熔渣或熔化金属,这些高温物质不仅会灼伤皮肤,也可能烧毁潜水服、导气管等潜水装具,进而造成呼吸气体中断等事故。因此在水下作业时,要防止导气管等装具处于高温物质喷落的区域,同时潜水员本人也不要在该区中作业。此外,作业中严禁用手触摸处于高温状态的割缝、割条或割丝。

3)注意潜水呼吸气体的卫生

水下切割时所产生的烟尘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应将潜水空气泵放到作业区的上风头、空气新鲜的地

方。

(2)安全操作技术

为确保作业中的安全,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施工前要做好工作人员的组织工作,包括人员分工、定岗位、定责任等。

②对各岗位上的人员进行技术考核,未达到相应技术考核标准者不得定岗工作。尤其是潜水切割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试,而且只允许人事与考试合格项目相应的工作。

③进行水下切割前,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详细调

查,使作业人员熟悉切割工件或结构所处的环境、水深及其结构特点等。

④做出切实可行的作业方案,并使每个工作人员领会方案精神,做到心中有数。

⑤充分做好作业准备,备齐器材,清除作业区域内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障碍物及各种易燃易爆物质,另外还要备好应急抢救人员及潜水器材等。

⑥作业时用的船舱应安全可靠,与作业无关的船舱禁止进入作业区。作业区域内的水面上不允许进行其他作业,作业区域的半径应至少等于作业处的水深。

最新整理钢管焊接与切割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最新整理钢管焊接与切割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1.作业现场应划定作业区,并设安全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入内。 2.焊接(切割)作业后必须缆线、锁闭闸箱、清理现场、熄灭火种,待焊、割件余热消除后,方可离开现场。 3.焊工应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焊接操作证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4.凡患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精神病或神经官能症者,不宜从事焊接作业。 5.焊接(切割)作业中涉及的电气安装引接、拆卸、检查必须电工操作,严禁非电工作业,并应符合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交底具体要求。 6.采用手工氩弧焊等焊接工艺时,弧光区应实行封闭;焊接时应加强通风;对焊机高频回路和高压缆线的电气绝缘应加强检查,确认绝缘符合规定。 7.焊接作业必须纳入现场用火管理范畴。现场必须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施工季节和环境状况,按消防管理部门的规定配备消防器材,采取防火措施,保持安全,作业前必须履行用火申报手续,经消防管理人员检查,确认现场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签发用火证。作业人员持用火证后,方可焊接作业。 8.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齐全的防护用品,并符合下列要求: (1)焊工作业必须佩戴耐火、状态良好、足够干燥的防护手套。 (2)作业人员应根据具体的焊接(切割)操作特点选择穿戴防护服。 (3)需要对腿做附加保护时,必须使用耐火的护腿或其他等效的用具。(4)作业人员身体前部需要对火花和辐射做附加保护时,必须使用经久耐火的皮制或其他材质的围裙。 (5)当现场噪声无法控制在规定的允许声级范围内时,必须采取保护装置(耳套、耳塞)或其他适用的保护方式。

潜水作业及水下焊接切割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潜水作业及水下焊接切割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潜水作业及水下焊接切割安全措施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工程概况 杭州湾跨海大桥Ⅲ-B 合同施工段位于大桥南通航孔南 侧,主要施工内容有观光休闲平台基础以及连接大桥主桥 的匝道桥。 需要进行水下作业的项目主要是遗留临时钢管桩(或 报废主钢管桩)的探摸切除、水下障碍物探摸和清除。 二、水文气候、现场施工环境情况 (一)水流特征: 1、水深 杭州湾水域的平均水深在10m左右。杭州湾跨海大桥 北航道区的最大水深10.1m,最小水深9.41m,平均水深

9.87m;南航道区最大水深12.32m,最小水深10.73m,平均水深11.59m。 2、流速大 北航道区最大流速达到2.77m/s,南航道区最大流速达到5.16m/s。 3、流向不稳定 从平面、立面上看,都存在对流、漩涡等现象,情况较复杂。 (二)潮汐特征: 属强潮河口,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浅海潮,并有明显的日潮不等现象。 1、潮位 平均高潮位3.33m,平均低潮位-2.02m。最大潮差7.4m,最小潮差2.39m,平均潮差5.32m。平均涨潮历时5小时23分,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59分。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防护措施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相关防护屏障要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 生物安全二级水平(BSL-2)实验室: 一、警示标识 1、实验室的建筑物入口、实验室入口、实验室操作间,仪器设备等都粘贴相应的警示标识,列明该实验室内各种潜在危险。 2、生物危害标识:标志底色为黄色,文字为黑色 生物危险二级 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3、化学品危险标识 根据实验室现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状态,做以下标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有毒品、腐蚀品、致癌致畸品。 二、物理防护屏障 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配备初级物理防护屏障,它包括各级生物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初级防护屏障)。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构成次级物理防护屏障(次级防护屏障)。 能产生传染物外溢、溅出和气溶胶的操作,包括离心、研磨、搅拌、强力震荡混合、超声波破碎、打开装有传染性材料的容器、动物鼻腔注射、收取感染动物和孵化卵的组织等,都要使用Ⅱ级生物安全柜和物理防护设备。 三、设施和设备 1、实验室设施(次级防护屏障)在建筑中,实验室与一般区域隔离。 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 建筑物抗震能力八级,防鼠、防虫、防盗。 建筑物内实验室安装有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门口处设有柜子,将个人服装与实验服分开放置。实验室有安全通道和紧急出口,有明显标识。 密闭性和内表面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的表面光滑、易清洁、不积尘、不渗水、不凝集蒸汽、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表面平整,防滑。工作台面易于清洁,防水,耐热、有机溶剂、酸、碱和常用消毒剂的损害和腐蚀。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可关闭;实验室出口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空调 每个实验室都安装有空调。 照明适合于室内一切活动。 可靠的电力供应。冰箱配置有备用电源。 2、安全设备(初级防护屏障) 防护服装 防护手套 生物安全柜 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如细菌分离、组织培养、鸡胚接种、动物体液的收取等,都应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生物安全柜每12个月由生产厂家负责全面检测一次,每次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应注意观察其运行是否正常,并填写使用记录。 高压灭菌器 高压灭菌是最为常用的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手段,所用的培养物和废弃物在处理前都要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 急救箱 实验室必须配备急救箱。急救箱内至少应包括:消毒剂、消毒药棉、一次性橡胶手套、无菌创伤敷料/纱布、胶布、绷带、镊子、剪刀等。 消防器材 实验室应配置适用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 洗眼装置 实验室工作区配置洗眼装置。 四、个人防护装备的总体要求 实验室所用的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在生物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制定有相应程序控制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等。

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项编号填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 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 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2、对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以下错误的是:( ) A、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B、实验室中的厨柜和实验台应牢固,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 C、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D、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E、不需要消毒灭菌设备。 3、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为防止利器损伤操作规程错误的是:( ) A、除特殊情况(肠道外注射和静脉切开等)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B、尽可能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用过的针头、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防穿透的厚壁容器进行消毒灭菌。 C、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装置。 D、可用戴手套的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E、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最好进行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4、在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分类依据是( ) A、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及其危害程度 B、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C、病原微生物的遗传性特性 D、病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特性 5、以下哪些属于感染性废物?( ) A、病人血液 B、病原体的培养基 C、实验动物尸体 D、废弃的疫苗 6、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是:() A、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镜→防护服→内层手套。 B、防护眼镜→外层手套→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 C、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 D、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内层手套。 7、根据生物安全柜的正面气流速度、送风、排风方式,将生物安全柜分为( )。 A、I 级 B、I 级、 II级 C、I 级、 II级、III级 D、I 级、 II级、III级、IV级 8、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四级,哪一级的防护水平最低? ( ) A、I 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9、洗手是一种减少有害物质暴露的有效措施,要经常洗手。下列情况需洗手() A、在处理活体病原材料或动物等生物危害物质后。 B、在脱去手套之后和离开实验室之前。 C、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时发生手部可见的污染时。 D、在继续脱卸其他个人防护设备之前。 E、以上都是。 10造成职业暴露可能因素( )

机具切割作业安全技术交底(2021新版)

Companies want to improve production, safety is the top priority. The occurrence of unsafe accidents must be stifled in the cradle.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机具切割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2021新版)

机具切割作业安全技术交底(2021新版)导语:企业想要提高生产,安全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具备安全管理条件,企业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想要企业顺利生产,就要不断更新安全技术,把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摇篮中。 1.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安全劳动纪律。进入现场必须戴合格的安全帽,系好帽带,锁好帽扣。在作业活动中严禁穿拖鞋、赤背(女职工禁穿高跟鞋)。禁止在施工现场吸烟、追逐打闹,严禁酒后作业。 2.施工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必须先对切割机械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做到传动部分的防护可靠有效、机械无故障和无异常情况后方可进行操作; 3.切割机的电源线路必须架空设置,高度在2米以上,线路不得有破损、裸露、接头等危险源存在,切割机的点动开关应装在操作手柄上并进行绝缘处理; 4.切割机必须有管理制度和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 5.操作人员必须懂得切割机的性能。在切割各种钢筋、钢管等材料时,首先把被切材料固定牢固,在切割过程中用力要均匀,站在切

割机的侧面进行操作,不得正面操作,防止锯片破损伤人; 6.切割用砂轮片必须完好无损并固定牢固,严禁受潮,严禁有裂纹、缺口等现象; 7.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生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机,拉闸、断电后再进行维修; 8.切割机必须安装在加工棚内,必须垫起防潮。严禁在露天进行操作; 9.在操作过程中,切割机前方要设防护罩,防止火花飞溅引起火险隐患或伤人; 10.切割完毕后应拉闸、断电,锁好闸箱,把废料清理干净,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水下焊接作业与切割作业的安全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35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水下焊接作业与切割作业的安全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水下焊接作业与切割作业的安全措 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准备工作 水下焊接与切割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大量、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调查作业区气象、水深、水温、流速等环境情况。当水面风力小于6级、作业点水流流速小于0. 1 ^} 0. 3m/s时,方可进行作业。 (2)水下焊割前应查明被焊割件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弄清作业对象内是否存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对可能坠落、倒塌物体要适当固定,尤其水下切割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砸伤或损伤供气管及电缆。 <3)下潜前,在水上,应对焊、割设备及工具、

潜水装具,供气管和电缆、通讯联络工具等的绝缘、水密、工艺性能进行检查试验。氧气胶管要用1. 5倍工作压力的蒸汽或热水清洗,胶管内外不得粘附油脂。气管与电缆应每隔.5m捆扎牢固,以免相互绞缠。入水下潜后,应及时整理好供气管、电缆和信号绳等,使其处于安全位置,以免损坏。 (4)在作业点上方,半径相当于水深的区域内,不得同时进行其它作业。因水下操作过程中会有未燃尽气体或有毒气体逸出并上浮至水面,水上人员应有防火准备措施,并应将供气泵置于上风处,以防着火或水下人员吸入有毒气体中毒。 (5)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对作业地点进行安全处理,移去周围的障碍物。水下焊割不得悬浮在水中作业,应事先安装操作平台,或在物件上选择安全的操作位置,避免使自身、潜水装具、供气管和电缆等处

生物安全与防护

生物安全与防护 谈涛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 广义: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在这个定义中,与生物有关的因素是生物安全问题的主体,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是承载生物安全的客体。现实危害或潜在风险是生物安全的效应。 与生物有关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技术: 1、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和我们医护人员也密切相关,我们今天只就这个方面展开讨论。 2、转基因生物: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3、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滥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个重大的安全问题。 狭义:生物安全是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比如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西方国家一直认为,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炭疽病暴发流行,是由于生物战剂泄漏所导致的突发疫情。据称,前苏联国防部微生物与病毒研究所炭疽芽孢干粉制剂车间的加压系统爆炸,约10公斤芽孢粉剂泄漏,造成1000多人发病,几百人死亡。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管理愈不规范,防护条件愈差,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就愈大。 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平安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一种状态——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状态。因此,生物安全与生物危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范和控制了生物危害,也就维护了生物安全。因而,通过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藉以维护国家社会、经济及人民健康、生态环境安全是生物安全的根本任务。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必须通过技术和管理两种手段,一般而言,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也可称为“生物安全技术”),应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而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管理活动则是生物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我们医院而言,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和控制及加强生物安全的管理是保证生物安全的主要内容。 二,生物安全的防护知识 医院感染概念:从广义上讲,医院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地其他感染。 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接触生物因子、职业暴露、医疗锐器损伤、基础设施与设置、个人防护意识、工作强度等。针对这些常见的职业感染危险因素,如:(1) 针刺伤 (2) 通过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

I If 编号:SM-ZD-67039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 Through the p rocess agreeme nt to achieve a uni fied action p olicy for differe nt people, so as to coord in ate acti on, reduce bli ndn 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 审核: 批准: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水下切割是一项技术性高、环境复杂恶劣、危险性大的 潜水作业,稍有疏忽大意,就可能造成事故,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潜水员在进行水下切割作业时,除了要严格遵守有关潜水规则及条例外,还要很好地了解水下切割中的安全知识,严格遵守水下切割中的安全规定,确保施工安全。 1 .水下切割的安全注意事项 目前在生产中常用的水下切割方法大多是带电作业,触 电、电击及腐蚀潜水装具是主要事故之一。 (1 )水下安全电流及安全电压 人体对通过的电流是有一定抵抗能力的,但当电流达到 某一限度时,将使人感到痛苦,危及生命安全。所谓通过人体的安全电流,就是指通过人体而不致使人发生危险的电流极限值。安全电流因人

而异,电流的种类不同,安全电流也不同。 直流电比交流电安全:当人体通过60?90mA 直流电 时将带来严重后果;而当通15?23mA 交流电时就将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在进行水下切割中不宜采用交流电源,在控制电路或照明电路中也不宜采用交流电。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取决于人体接触带电体的电压及 人体的接触电阻。安全电压是指确保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安全电流的电压极限值。当人体处于水中,尤其是处于海水中时,人体的接触电阻明显下降,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也就降低。另外,人体的电阻也受所接触的电压本身的影响。随着接触电压的增大,人体电阻逐渐降低,如图所示。 人体的安全电流及安全电压因人而异,而同一个人在不

钢管焊接与切割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2.3.2钢管焊接与切割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1. 作业现场应划定作业区,并设安全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入内. 2. 焊接(切割)作业后必须整理缆线、锁闭闸箱、清理现场、熄灭火种,待焊、割件余热消除后,方可离开现场. 3. 焊工应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焊接操作证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4. 凡患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精神病或神经官能症者,不宜从事焊接作业. 5. 焊接(切割)作业中涉及地电气安装引接、拆卸、检查必须由电工操作,严禁非电工作业,并应符合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交底具体要求. 6. 采用手工氩弧焊等焊接工艺时,弧光区应实行封闭;焊接时应加强通风;对焊机高频回路和高压缆线地电气绝缘应加强检查,确认绝缘符合规定. 7. 焊接作业必须纳入现场用火管理范畴.现场必须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施工季节和环境状况,按消防管理部门地规定配备消防器材,采取防火措施,保持安全,作业前必须履行用火申报手续,经消防管理人员检查,确认现场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签发用火证.作业人员持用火证后,方可焊接作业. 8. 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齐全地防护用品,并符合下列要求: (1) 焊工作业必须佩戴耐火、状态良好、足够干燥地防护手套. (2) 作业人员应根据具体地焊接(切割)操作特点选择穿戴防护服. (3) 需要对腿做附加保护时,必须使用耐火地护腿或其他等效地用具. (4) 作业人员身体前部需要对火花和辐射做附加保护时,必须使用经久耐火地皮制或其他材质地围裙. (5) 当现场噪声无法控制在规定地允许声级范围内时,必须采取保护装置(耳套、耳塞)或其他适用地保护方式. (6) 施焊中,利用通风手段无法将作业区域内地空气污染降至允许限值或这类控制手段无法实施时,必须使用呼吸保护装置,如长管面具、防毒面具和防护微粒口罩等. (7) 在仰焊、切割等操作中,必要时应佩戴皮制或其他耐火材质地套袖或披肩罩,也可在头罩下佩戴耐火质地防灼伤地斗篷. (8) 作业人员观察电弧时必须使用带有滤光镜地头罩或手持面罩,或佩戴安全镜、护目镜,或其他合适地眼镜,登高焊接时应戴头盔式面罩和阻燃安全带,辅助人员应佩戴类似地眼保护装置. (9) 焊工防护鞋应具有绝缘、抗热、阻燃、耐磨损和防滑性能.电焊工穿地防护橡胶鞋底应经耐规定电压实验,确认合格,鞋底不得有鞋钉,积水地面作业时,焊工应穿经耐规定电压实验,并确认合格地防水胶鞋. (10) 防护用品必须干燥、完好,严禁使用潮湿和破损地防护用品.在潮湿地带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铺有绝缘地垫物上,并穿绝缘胶鞋. 9. 高处作业必须设作业平台,宽度不得小于80cm,高处作业下方不得有易燃、易爆物,且严禁下方有人.作业时,应设专人值守.高处作业搭设作业平台,并符合下列要求: (1) 支搭、拆除作业必须由架子操作工负责. (2) 在斜面上作业宜架设可移动式地作业平台. (3) 脚手架、作业平台不得与模板及其支承系统相连. . 作业平台、脚手架,各节点地连接必须牢固、可靠(4) (5) 脚手架应根据施工时最大荷载和风力进行施工设计,支搭必须牢固.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

编号:AQ-JS-08959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 Safety and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tting

水下切割的安全与防护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水下切割是一项技术性高、环境复杂恶劣、危险性大的潜水作业,稍有疏忽大意,就可能造成事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潜水员在进行水下切割作业时,除了要严格遵守有关潜水规则及条例外,还要很好地了解水下切割中的安全知识,严格遵守水下切割中的安全规定,确保施工安全。 1.水下切割的安全注意事项 目前在生产中常用的水下切割方法大多是带电作业,触电、电击及腐蚀潜水装具是主要事故之一。 (1)水下安全电流及安全电压 人体对通过的电流是有一定抵抗能力的,但当电流达到某一限度时,将使人感到痛苦,危及生命安全。所谓通过人体的安全电流,就是指通过人体而不致使人发生危险的电流极限值。安全电流因人而异,电流的种类不同,安全电流也不同。

直流电比交流电安全:当人体通过60~90mA直流电时将带来严重后果;而当通15~23mA交流电时就将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在进行水下切割中不宜采用交流电源,在控制电路或照明电路中也不宜采用交流电。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取决于人体接触带电体的电压及人体的接触电阻。安全电压是指确保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安全电流的电压极限值。当人体处于水中,尤其是处于海水中时,人体的接触电阻明显下降,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也就降低。另外,人体的电阻也受所接触的电压本身的影响。随着接触电压的增大,人体电阻逐渐降低,如图所示。 人体的安全电流及安全电压因人而异,而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电流及安全电压也是不同的,所以确定一个确切的数值不容易。我国国家标准《水下焊接与切割中的安全》中规定:凡与潜水员直接接触的控制电器必须使用隔离变压器,并备有过载保护设施。安全电压值为:工频交流电不得超过12V,直流电不得超过36V。 上述安全电压值是指人体直接接触的电压值,而实际水下切割

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摘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最常见的潜在感染因素有,化学感染、生物感染、物理感染以及检验人员的主观因素等。本文主要对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以控制、预防感染为主要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前言 对微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出现意外事故,而出现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对较差,加上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较为落后,以及实验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不到位等。出现的意外事故会对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并且会对生物安全的防护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对于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一定的保护,并且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1.微生物实验室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中,立克次体所占的比例最小,其次到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在细菌感染中衣原体感染的致死率相对较高,在病毒感染中肝炎病毒与委内瑞拉脑炎病毒的致死率相对较高。而哪些因素在实验室感染中有一定的作用? 主观因素:实验室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检验的时间相对紧迫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等,从而导致检验人员的对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相对浅薄,无菌操作的意识较为薄弱,并且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不按照相关工作流程来进行工作,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戴口罩、工作帽,不及时对手部进行进行清洗和消毒等情况。除此之外,还会出现部分检验人员戴着污染手套接听电话、饮水、吸烟、进食或者是穿着工作服进入员工休息室等现象。 生物原因:大部分的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并不科学,室内的通风效果相对较差,而在对微生物标本进行离心过程中,出现的标本外溢以及产生的气溶胶会对工作台、室内空气以及实验室地面产生较大的污染。而检验员经常接触的标本均为肝炎、呼吸疾病等,该种标本在离心的过程中会对空气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常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不同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5章以及6.1和6.2是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基础要求,需要时,适用于更高防护水平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以及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针对与感染动物饲养相关的实验室活动,本标准规定了对实验室内动物饲养设施和环境的基本要求。需要时,6.3和6.4适用于相应防护水平的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生物因子操作的实验室。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气溶胶aerosols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μm~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2.2 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以及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2.3 气锁 air lock 具备机械送排风系统、整体消毒灭菌条件、化学喷淋(适用时)和压力可监控的气密室,其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2.4 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 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2.5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BSC 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操作柜,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溶胶对操作者和环境的危害。 2.6 缓冲间 buffer room 设置在被污染概率不同的实验室区域间的密闭室,需要时,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其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2.7 定向气流directional airflow 特指从污染概率小区域流向污染概率大区域的受控制的气流。 2.8

水下切割作业安全教育培训

水下切割作业安全教育培训 一、准备工作须知 水下焊接与切割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大量、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调查作业区气象、水深、水温、流速等环境情况。当水面风力小于6级、作业点水流流速小于0. 1 ^} 0. 3m/s时,方可进行作业。 (2)水下焊割前应查明被焊割件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弄清作业对象内是否存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对可能坠落、倒塌物体要适当固定,尤其水下切割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砸伤或损伤供气管及电缆。 (3)下潜前,在水上,应对焊、割设备及工具、潜水装具,供气管和电缆、通讯联络工具等的绝缘、水密、工艺性能进行检查试验。氧气胶管要用1. 5倍工作压力的蒸汽或热水清洗,胶管内外不得粘附油脂。气管与电缆应每隔.5m捆扎牢固,以免相互绞缠。入水下潜后,应及时整理好供气管、电缆和信号绳等,使其处于安全位置,以免损坏。 (4)在作业点上方,半径相当于水深的区域内,不得同时进行其它作业。因水下操作过程中会有未燃尽气体或有毒气体逸出并上浮至水面,水上人员应有防火准备措施,并应将供气泵置于上风处,以防着火或水下人员吸入有毒气体中毒。 (5)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对作业地点进行安全处理,移去周围的障碍物。水下焊割不得悬浮在水中作业,应事先安装操作平台,或在物件上选择安全的操作位置,避免使自身、潜水装具、供气管和电缆等处于熔渣喷溅或流动范围内。 (6)潜水焊割人员与水面支持人员之间要有通讯装置,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在取得支持人员同意后,焊割人员方可开始作业。 (7)从事水下焊接与切割工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此类工作许可证的人员进行。 二、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1)对储油罐、油管、储气罐和密闭容器等进行水下焊割时,必须遵守燃料容器焊补的安全技术要求。其他物件在焊割前也要彻底检查,并清除内部的可燃易爆物质。 (2)要慎重考虑切割位置和方向,最好先从距离水面最近的部位着手,向下割。这是由于水下切割是利用氧气与氢气或石油气燃烧火焰进行的,在水下很难调整好它们之间的比例。有未完全燃烧的剩余气体逸出水面,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方案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方案 一、目的:为了进一步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以保证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通过规范、标准的安全管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和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成立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李彬彬(实验室安全管理第一负责人) 成员:金莉,李娟娟 2、职责:负责制定各种管理规定、操作程序,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有效的实验室安全计划得以落实。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计划和措施 (一)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管理 1、对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均进行职业暴露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科内应有对其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风险的培训证明。 2、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可能接触到的生物接受免疫以预防感染,科室内保存免疫记录,有个人健康档案。 (二)实验室的安全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建筑法规和实验室的专用建筑安全标准。 1、实验室的设计应保证对技术区域中生物、化学、辐射和物理危害的防护水平控制在经过评估的相应风险程度,为关联的办公区和临近的公共空间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及防止风险进入周围社区。通向出口的走廊和通道应无障碍。 2、应对实验室的空气流动速度进行监测,以保证足够的通风和防止潜在传染因子和有害气体的扩散。每天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紫外线消毒

并有记录。 3、实验室的每个出入口应可分辨,入口处应有标记,标记应包括国际通用的危险标志(生物危害标志。火险标志和放射标志)以及有关的规定标记。 4、实验室的进入仅限于经授权的人员,特殊实验室有出入记录。 5、实验室内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内环境符合工作要求和有关要求,每天有环境温湿度记录及清洁卫生记录。(三)、根据实验室对象、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研究内容、设施特点和设备,具体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 (四)、安全计划的审核及检查 1、安全计划的审查每年应(由受过适当培训的人员)对安全计划至少审核和检查一次,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要素。 (1)安全和健康规定; (2)日常安全管理 (3)安全教育及培训; (4)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5)常规检查; (6)危险材料和物质; (7)健康监护; (8)急救服务及设备; (9)事故及病情调查; (10)健康和安全委员会评审; (11)记录及统计; 2、确保落实审核中提出需要采取的全部措施的计划。 3、安全检查每年应对工作场所至少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并不限于下列: (1)应急装备、警报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正常;

水下焊接与切割防触电安全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55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水下焊接与切割防触电安 全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水下焊接与切割防触电安全措施详 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焊接电源须用直流电,禁用交流电。因为在相同电压下通过潜水员身体的交流电流大于直流电流。并且与直流电相比,交流电稳弧性差,易造成较大飞溅,增加烧损潜水装具的危险。 2.所有设备、工具要有良好的绝缘和防水性能,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M。。为了防海水、大气盐雾的腐蚀,需包敷具有可靠水密的绝缘护套,且应有良好的接地。 3.焊工要穿不透水的潜水服,戴干燥的橡皮手套,用橡皮包裹潜水头盔下领部的金属钮扣。潜水盔上的滤光镜铰接在盔外面,可以开合,滤光镜涂色深

度应较陆地上为浅。水下装具的所有金属部件,均应采取防水绝缘保护措施,以防被电解腐蚀或出现电火花。 4.更换焊条时,必须先发出拉闸信号,断电后才能去掉残余的焊条头,换新焊条,或安装自动开关箱。焊条应彻底绝缘和防水,只在形成电弧的端面保证电接触。 5.焊工工作时,电流一旦接通,切勿背向工件的接地点、把自己置于工作点与接地点之间,而应面向接地点,把工作点置于自己与接地点之间,这样才可避免潜水盔与金属用具受到电解作用而致损坏。焊工切忌把电极尖端指向自己的潜水盔,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不可使身体或工具的任何部分成为电路。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新版) 1人员防护 (1)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都必须穿专用工作服,离开时必须更换衣服,不得将工作服带出实验室。 (2)在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工作手套。若手上皮肤有伤或出皮疹,也应戴手套。操作完毕后,手套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在实验完成后或处理完感染性材料,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在处理危险材料时,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伤害,必须使用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严禁在实验室工作区域饮食、化妆及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6)在实验室更衣室中,应将工作服与日常便装分开放置。

(7)定期接受预防接种和各种疫苗注射,实验室人员接种、注射疫苗的剂量要比一般人高。 2洗手或清除手部污染 在处理生物危险材料时,必须戴上手套,此外,还需经常地、彻底地洗手。在实验完成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必须洗手。通常用普通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但在高度危险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杀菌肥皂。洗手时,手部要完全抹上肥皂,搓洗至少lOs,再用清水冲洗后将于烘干。在必须使用手控水龙头时,应使用干净纸巾或毛巾来关上水龙头,以防止再度污染洗净的手。双手的轻度污染也可用酒精来清除。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PCR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检验科PCR室作业书

PCR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1.目的:预防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被感染或污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室所有工作人员。 3.负责人:操作人: 4.细则: 4.1实验人员在实施生物防护措施时,应严格遵守各项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起强烈的生物防护意识。 4.2每天更换废液缸的2%戊二醛溶液,并保证2%戊二醛溶液用量为废液缸内总液量的五分之一左右。配置消毒液时,正确量取足量的消毒剂(用量杯,保证浓度),水的用量也要正确,缸体密封性良好。4.3实验台面日常清洁时使用75%的酒精擦拭。 4.4每区每次实验后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如有需要可延长照射时间。 4.5所有来自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标本均应视作传染源,因此在标本的采集、运输过程中,标本容器应完好无泄漏。 4.6处理标本时应穿工作服、戴手套,以免沾上皮肤。如手或其它部位的皮肤沾上血液或体液标本以及试剂,应立即冲洗干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另外消毒:手接触有传染性的微生物,水龙头、水池肥皂可能被污染,工作服可能被大量细菌污染。消毒剂可用“84”消毒液。 4.7在实验过程中,病人标本(血液、体液)或试剂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洗。

4.8实验过程中在使用针具等锐器时,尽量小心防止受伤。若被锐器刺破时,应立即脱下手套,尽量挤压伤处,使血流出,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预防补救措施。 4.9在实验过程中病人标本(血液、体液)外漏时,应立即用2%戊二醛滴上,滤纸或纱布盖上半小时,然后用酒精擦洗,并用紫外灯消毒。 4.10实验完毕离开时,应脱下所有该实验区个人防护装备。 4.11实验完毕后应对实验室进行紫外消毒。 4.12遇有意外事故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当事人应立即注射相关疫苗或进行预防性治疗,并进行医学观察,严重者应报告院技术负责人。 5.本文涉及以下表格 紫外消毒车消毒记录表 实验室清洁消毒记录表

水下焊接作业与切割作业的安全措施(2021)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下焊接作业与切割作业的安全 措施(2021)

水下焊接作业与切割作业的安全措施(2021)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准备工作 水下焊接与切割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大量、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调查作业区气象、水深、水温、流速等环境情况。当水面风力小于6级、作业点水流流速小于0.1^}0.3m/s时,方可进行作业。 (2)水下焊割前应查明被焊割件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弄清作业对象内是否存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对可能坠落、倒塌物体要适当固定,尤其水下切割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砸伤或损伤供气管及电缆。 <3)下潜前,在水上,应对焊、割设备及工具、潜水装具,供气管和电缆、通讯联络工具等的绝缘、水密、工艺性能进行检查试验。氧气胶管要用1.5倍工作压力的蒸汽或热水清洗,胶管内外不得粘附油脂。气管与电缆应每隔.5m捆扎牢固,以免相互绞缠。入水下潜后,应及时整理好供气管、电缆和信号绳等,使其处于安全位置,以免损坏。 (4)在作业点上方,半径相当于水深的区域内,不得同时进行其它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常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介绍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范围 适用于我国所有涉及生物因子操作的实验室。 二、术语和定义 1、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的固态/液态微粒形成的相对稳定分散体系; 2、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以及其他损失的意外; 3、气锁:特定场所的门具备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开启(如机械送排风系统、整体消毒灭菌、化学喷淋和压力可监控的气密室); 4、生物因子: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5、生物安全柜: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操作柜; 6、缓冲间:设置在被污染概率不同的实验室区域间的密闭室,必要时可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其门带有气锁功能; 7、高效过滤器:对0.3μm微粒过滤效率高于99.97%的过滤器; 8、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实验室的条件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9、个体防护装备:防止人员个体受到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危险因子上海的器材和用品; 10、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是否可以接受的全过程;

11、风险控制: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综合措施。 其他术语和定义还包括:定向气流、危险、危险识别、事件、实验室、实验室防护区、材料安全数据单、风险等。 三、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一)评估应考虑内容 生物因子特性、实验室既往事故分析、实验活动过程的风险、设施设备、人员风险、意外、人为破坏、风险大小、发生概率、后果、可接受的风险、降低风险措施评估以及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风险及控制综合评估等。 (二)如何评估 1、事前评估; 2、适当人员评估; 3、完整记录(时间、人员、依据); 4、定期评估或周期性复审; 5、开展新的实验活动或实验室条件发生变化时均应重新评估; 6、操作超常规量或从事特殊实验活动; 7、发生事件、事故时应进行评估; 8、政策、法规、标准等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评估; 9、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再考虑降低风险; 10、建立监控机制。 此外,评估要考虑外来影响。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