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何学起源

几何学起源

几何学起源
几何学起源

一、几何学的起源

与代数学的起源一样,几何学的起源也十分久远,它产生于早期人类的社会实践,从人类对实物形状的认识开始。而促进几何学产生的直接原因与土地测量及天文活动有关。在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由于尼罗河每年泛滥一次,每次泛滥,洪水会淹没两岸的土地,一旦洪水退却,需要重新测量土地。因此便逐渐产生了关于几何形体的概念、性质及其度量方面的知识。今天的“几何”(Geometry)一词,源于希腊语,本意是指测量术,明末中国学者徐光启译之为“几何”,我们一直沿用至今。

早期文明中的几何学内容基本都是与几何形体的度量计算以及测量有关。埃及数学文献“莫斯科纸草书”与“兰德纸草书”中计有110个数学问题,其中有26个属于几何问题,重要是计算土地面积、谷物体积等公式。由此可见,埃及人当时已掌握了圆周长、面积的近似公式,还知道三角形、圆柱体的求积公式。这些知识也在其它古老文明中出现,巴比伦人在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已熟悉计算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以及一些形体的体积,还掌握了勾股定理的特殊情况。中国秦汉以前的几何学内容,没有留下文字性材料,详细情况不得而知,但从西汉成书的《九章算术》,以及农业社会的社会形态上看,这些几何知识也相当发达。

帕特农神庙

兰德纸草书

兰德纸草书的数字

中国甲骨文数字

欧氏几何简介

欧几里德几何简称“欧氏几何”,是几何学的一门分科。数学上,欧几里德几何是平面和三维空间中常见的几何,基于点线面假设。

在欧几里德以前,古希腊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几何知识,并开始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证明一些几何命题的结论。欧几里德将早期许多没有联系和未予严谨证明的定理加以整理、推导出一系列定理,组成演绎体系,写下《几何原本》一书,标志着欧氏几何学的建立。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共分13卷,465个命题。其中有八卷讲述几何学,包含了现今中学所学的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内容。但《几何原本》的意义却绝不限于其内容的重要,或者其对诸定理的出色证明。真正重要的是欧几里德在书中创造的公理化方法。

欧氏几何的传统描述是一个公理系统,通过有限的公理来证明所有的“真命题”。

欧氏几何的五条公理是:

1、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

2、任意线段能无限延长成一条直线。

3、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一个圆。

4、所有直角都全等。

5、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和,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

国家起源的理论

导读:数百年来,国家起源一直是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从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霍布斯、卢梭、弗格森、孔德到摩尔根、马恩和列宁,都有过经典性的系统论述。时至今日,在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的支持下,在吸收过去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国家起源更成为当今国际学术界的三大课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国家文明起源)之一,并且产生了很多既有实证性又有理论性的研究成果。卡内罗在这篇经典文章中,对当今各种理论流派做了比较详细的概括总结。就他自身而言,是持强制论或者说战争论的观点,认为战争是国家兴起的主要动力。他甚至认为,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和考古学证据都毫无二致地证明战争是早期国家形成的根本原因,战争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在国家兴起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然,他也认为,战争并非国家起源的唯一因素。尽管战争可能是国家兴起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国家的兴起还需要一些特殊条件,经过一些具体的过程,例如自然的限制、社会的限制、资源的集中、政治的演化等等。卡内罗的战争论虽然是一家之言,但由于它对历史的继承和现实的尊重而有巨大的合理性,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文明起源研究有重大影响,而且今后仍然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写作于1970年,从时间上看观点已显陈旧。但是作为国家起源理论的一种重要流派,仍然值得介绍和回顾。 国家起源的理论 罗伯特·卡内罗(Robert L. Carneiro)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部南美民族学中心主任) 陈虹、陈洪波译陈淳校 (复旦大学文博系上海200433) 在人类存在的前两百万年里,人们是以游群或村落形式生活的,就我们所知是完全自治的。可能到公元前5000年,村落开始聚集为较大的政治单位。但是,一旦这种聚集过程开始,它的步伐就会加速,并且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导致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形成。(在谈到国家时,我指的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在其疆域内包含许多社群,拥有一个集中的政府,政府有权征税,为劳役或战争招募劳力,以及颁布并执行法律。) 尽管可以确定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政治发展的终极阶段,但是对国家的起源仍所知甚微。的确,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是令人完全满意的。它们都因或这或那的原因而令人失望。然而,我坚信有一个理论的确为国家的兴起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释。我曾经提到过这个理论【1】,在此我将做更充分的阐述。但是在此之前,似乎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几种传统的理论。 一些明确的国家起源理论出现相当晚。古典作家如亚里士多德,因不熟悉其它形式的政治结构而认为国家是“自然的”,因此不需要加以解释。然而,探险时代使欧洲人明白,世界上很多人并不生活在国家中,而是生活在独立的村庄或部落中,这使得国家看起来并不那么“自然”,因此需要加以阐释。 在迄今提出的众多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中,我们只考察几种。例如,那些建立在种族主义基础上的理论现在已经完全不可信,在这里就无需赘述。我们也摒弃这样的看法,即认为国家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2】,或认为国家的形成是“历

中国民法学30年

中国民法学30年 关键词: 民法学//30年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民法学的发展走过了恢复重建、加速发展和走 向成熟三个阶段。因应这一发展脉络, 中国民法学在研究重心、问题层次、研 究范式、研究风格、研究性质等方面实现了根本的转换。30年来, 民法学界取 得了诸如民法调整对象的“平等主体关系说”等众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中国民法学的恢复重建阶段始于改革开放之初止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这一阶段中, 民法学界通过与法学界的论战, 创造性地廓清了民法的调整对象。恢复后 的中国民法学积极参与立法实践, 《民法通则》就蕴含了中国民法学界努力的 成果。这一民事基本法的出台也标志着民法的独立法部门和民法学的独立法学 科地位得到体制的确认, 民法学结束了为生存而战的。与此同时, 民法学界对 民法学基本范畴形成了一致的见解, 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概念体系。上世纪九十 年代, 民法学开始了加速发展阶段。此一阶段中, 民法学界明确了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思路, 民法总论以及债权、物权、知识产权、婚姻家庭等分 论研究都有长足进展。国家逐步改变了以所有制形式作为民事立法框架的立法 模式, 在立法上初步实现了平等对待一切民事主体, 并结束了合同法的“三足 鼎立”局面, 统一了民事主体交易规则。本世纪至今是中国民法学走向成熟阶段。此一阶段, 民法学界的目标趋于一致, 即制定一部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 特色、经典地表现21世纪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冲突的民法典。中国民法学界倾力研究物权法和侵权行为法。在民法学界的积极推动下, 《物权法》已经出台, 侵权行为法也在制定之中。 回首30年的学术发展, 中国民法学走过了一条从服务于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证成民法的独立法部门和民法学的独立法学科地位, 到紧密围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 论证民事主体独立性、自主性, 声张和扩充民事主 体权利之路;其论证逻辑实现了由以市场经济取向改革的功利需要为基到以人民的本来权利为凭之转换, 其发展模式完成了从被动适应社会前行的推动到主 动推进制度的变革。伴随着这一进程, 民法学科自主意识觉醒、独立性增强, 渐次形成了自己的概念系统, 我们开始使用人、法人的概念, 而不再沿用公 民、单位等不能体现民法意蕴的概念;民法学的研究范式开始了从整体主义向个体主义的回归之路, 我们开始努力建立本学科的方法论体系, 以本学科的视 角确定问题的所在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研究风格开始发生由单纯的、漫无边际的议论到主动地遵循方法论的转变;我们的研究范围渐次向纵深发展, 从单纯的关心具体制度安排, 到重视制度的运行实效和体系化效应以及制度生 成的法问题;我们的研究层次逐步提升和深化, 发生了从权利主张到权利实现、由宏大叙事到见微知著的跨越;我们开始自觉把持研究的性质, 从专注立法论, 到立法论与解释论并重, 特别是解释论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并注意采用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教育的起源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教育的起源 自2014年开始,安徽各县市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由之前的单独组织考试改为全省统一组织(统考)。中公安徽教师考试网在14年、15年安徽教师考编公告及考试真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对2016年安徽第三次全省性教师招聘考试(统考)考情进行分析预测。 教育的起源的学说无论是在教师招聘还是教师资格考试中都是一个高频考点。教育的起源学说包括: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凯洛夫等教育学家。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我国学者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育起源的理论,正确解释了教育起源问题,他说:“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认为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进行的。 【神话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另外,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考题预测】 1.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文学起源新论

文学起源新论 ○ 解光穆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甘肃 兰州 730070) 〔内容提要〕 对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的传统观点需重新认识。本文认为劳动与文学都源于人类生存发展之需要,二者虽有先后关系却无从属关系。与文学密切相关的语言源于交际需要,文学则是在此需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级的交际工具;做为文学最早形式的诗歌,其“摹声又拟形”、反复嗟咏之特征,也与人类生存需要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文学起源;人类生存发展之需要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2)04-0042-03 文学艺术起源的问题是一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它要追究或回答的是因何因才使文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但对这一重要问题,我国当代众多文学史专家和文学理论家基本都持同一观点,这就是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例如,由游国恩等主编的较早的《中国文学史》中就明确提出:“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①由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也认为“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原始诗歌”,并且,“同原始的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一样,原始诗歌也起源于生产劳动”②。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古代文学史著作也都沿承这一观点。由此可见,在文学史的研究中,文学起源问题似乎已不再是问题,已无再研究、探讨乃至争论的需要了。但真理是一过程,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的观点同其它文学观点及其它科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一样都是这一过程链条上的一环,理应且也必然会得到发展。有感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文学起源问题做一重新探讨,并以之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文学与劳动起源于人类生存之需要,二者有先后关系,但无从属关系 持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观的论者基本都是以革命导师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两篇经典文献中的有关劳动的论述为立论依据的,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光辉著名命题为前提进行推理得出这一结论的。 这一推论是否科学、合理呢?要回答它,我们仍应在革命导师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述中寻求正确答案。在分析之前,我们可先提这样一问题:劳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仔细研读恩格斯有关劳动的论述,我们就可看出,恩格斯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来探求人类起源问题的。他科学地指出了劳动在人类进化及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③。劳动为何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呢?革命导师科学地回答:“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④这段论述意在阐明:人类由于衣、食、住、行等的需要,才有了生产劳动;换言之,就是生存需要引起劳动,劳动满足生存需要。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来考察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和人类个体行为的最终原因的。正是从这一科学认识出发,恩格斯才指出“我们在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何谓“某种意义上”呢?依笔者浅见应是:人类由于生存需要而产生生产劳动这一活动,而生产劳动这一满足生存需要的活动又促使人类不断进化而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正是在这一辩证认识基础上,恩格斯才极其准确地讲是“在某种意义上”而非纯粹意义上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从以上简要引述和分析中,我们可看出人类生存需要是考察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起点,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从这一起点中寻求出或直接或间接的缘由。这样看来,我们应从人类生存需要来探求劳动起源的缘由;同样,对人类独特的精神劳动之一———文学活动产生的终极原因也应以需要并联系与这一需要相关的其他活动为起点来探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它们从不同侧面体现人的本性,构成人的本质。从大的方面讲,人的需要可分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它们分别体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并且,这些需要形成真正的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便体现为人的本质。正如革命导师所言:“真正的社会联系并不是由反思产生的,它是由于有了个人的需要和利己主义才出现的,也就是个人在积极实现

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的发展历史 当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数学就和我们在一起了。我们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已经开始认识和使用阿拉伯数字,这就是进入数学殿堂的开端,至今大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那么数学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了解一些他的过去和现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在这里我们就简单地谈一谈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怀着探索的精神踏入数学史中,感受到了数学家们刻苦钻研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并且对数学的发展轨迹有了一定的理解。以下是对其发展历史的概况: 一、数学起源与早期发展(前3500-前500) 数与形概念的产生。 记数法:手指计数,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刻痕记数,书写记数。早期的记数系统: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巴比伦楔形数字,中国甲骨文数字(最早的十进位制),希腊阿提卡数字,中国筹算数字,印度婆罗门数字,玛雅数字。 几何学的起源古埃及:丈量土地古印度:宗教实践古中国:天文观测。美索不达米亚数学(巴比伦数学)主要成就:60进制的位值记数法,数学用表(平方、开方),面积和体积计算,联立方程组,够股数。埃及数学古文字有3种:象形文字,僧侣文,通俗文。莱因德纸草书(84个问题)莫斯科纸草书(25个问题)算数与代数种有特色的成果:记数符号、单位分数、倍乘法、除法、二次方程组、几何级数(有限项)、算术级数。几何成果:历法、面积(三角形、梯形、矩形)与体积公式。中国古代数学算筹记数:十进位制、四则运算、高位算起甲骨文记载:序数概念,用一到十、百、千、万共13个单字记10万以内数(河南安阳出土)《周易》即《易经》河图(1~10)洛书(1~9)二进制《墨经》:点、线、面、体、圆的描述与部分性质,分数——半数、少半、多半《庄子天下篇》极限思想“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史记》运筹思想“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孙子兵法》运筹观念运用“田忌赛马” 二、古代希腊数学(前600-5世纪) 古希腊在数学史中占有不可分割的地位。古希腊人十分重视数学和逻辑。希腊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从伊奥尼亚学派到柏拉图学派为止,约为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到公元前三世纪;第二期是亚历山大前期,从欧几里得起到公元前146年,希腊陷于罗马为止;第三期是亚历山大后期,是罗马人统治下的时期,结束于641年亚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意大利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雅典取得希腊城邦的领导地位,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生产力显著提高,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从古代埃及、巴比伦的衰亡,到希腊文化的昌盛,这过渡时期留下来的数学史料很少。不过希腊数学的兴起和希腊商人通过旅行交往接触到古代东方的文化有密切关系。伊奥尼亚位于小亚细亚西岸,它比希腊其他地区更容易吸收巴比伦、埃及等古国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文化。在伊奥尼亚,氏族贵族政治为商人的统治所代替,商人具有强烈的活动性,有利于思想自由而大胆地发展。城邦内部的斗争,帮助摆脱传统信念在希腊没有特殊的祭司阶层,也没有必须遵守的教条,因此有相当程度的思想自由。这大大有助于科学和哲学从宗教分离开来。古希腊第一位科学家—泰勒斯。米利都是伊奥尼亚的最大城市,也是泰勒斯的故乡,泰勒斯是公认的希腊哲学鼻祖。早年是一个商人,曾游访巴比伦、埃及等地,很快就学会古代流传下来的知识,并加以发扬。以后创立伊奥尼亚哲学学派,摆脱宗教,从自然现象中去寻找真理,以水为万物的根源。当时天文、数学和哲学是不可分的,泰勒斯同时也研究天文和数学。他曾预测一次日食,促使米太(在今黑海、里海之南)、吕底亚(今土耳其西部)两国停止战争,多数学者认为该次日食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他在埃及时曾利用日影及比例关系算出金字塔的高,使法老大为惊讶。泰勒斯在数学方面的

民法学民法概述练习题精选版

民法学民法概述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民法学》课后习题第一章民法概述(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居于()的地位。 A.根本大法 B.基本法 C.单行法 D.中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 A.所有的财产关系 B.所有的人身关系 C.纵向的财产关系 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A.经济 B.民事 C.交换 D.日常 4.某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公民王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王某赔偿损失。本案适用() A.中国民法 B.该领事所属国民法 C.国际惯例 D.第三中立国民法 5.民法的下列渊源中,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是 ()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B.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民事规范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议和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民事问题的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性的指示 6.近代民法的代表是() A.罗马法 B.法国民法典 C.德国民法典 D.苏俄民法典 ?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法调整()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A.平等主体 B.公民 C.法人 D.公民与法人 E.法人与其上级主管机关 解析: 2.下列规范中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包括() A.《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D.《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E.《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职称制度的起源和内涵

现代职称制度的起源和内涵。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国际上理论的”职称“内涵通常的定义是;”区别专业技术或学术水平的等级称号”,所以,它是授予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及成就的等级的“衔”或“称号”。是反应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及工作成就的标志。理论上的“职称”具有如下特征:1.评定与岗位、职责无关,不与工资待遇挂钩;2.没有数额限制;3.一旦使用终身享用;4.相同的职称,评定的标准相同;5.与人员使用无关。与职称“概念”相比,“学衔”是小概念,适用于高等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除此之外,“学衔”与理论上的“职称”在内涵上几乎是相同的。 我国职称工作已有60余年的历史,目前,全国设立了29个职称系列,颁布了相应的职务试行条例。1994年以来,全国又逐步建立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3个,约有60多万人取得各类资格。建国初期至1960年,国家采取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这时的“职称”是指“职务名称”。1960年至1985年,我国实行职称评定制度,根据评定结果确定工资,没有职责要求。1977年9月恢复技术职称,这里的技术职称含义仍是“职务”名称。但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工资未能兑现。此时的职称评定工作在客观上是带有评定学衔、技术称号的性质。中央于1983年9月1日冻结了全国职称评定的工作。1985年“学衔”制在高校做过试点,最终没有实行。此次,国家文件明确了“专业技术职务”的叫法,但是,许多省份仍叫“职称”。在实施过程中,评和聘有分开的情况,但多少情况没有分开。从1990年开始,陆续组织了许多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各单位在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符合一定年限等其他要求的人员中进行了聘任,游戏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开始生根。

试论教育的起源

试论教育的起源 语文学科教学:王蒙蒙有关教育起源问题的研究在我国由来已久,一直以来它也是教育理论界颇具争议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已有的“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基础上,又陆陆续续地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需要起源说”、“交往起源说”、“超生物经验的传递交流说”、“家庭起源说”等。这些教育起源论,从不同的立场、观点,用不同的方法说明教育起源的理由,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教育起源的一些学说作一初步的归纳总结。 一、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雷徒诺、沛西〃能等。 19世纪末的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徒诺在他的《各种人种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而且早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着。他认为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他们为了自己的种类的生存,把自然赋予它们的固有本能作为“知识”、“技能”传给幼小的动物,如大鸟教小鸟飞行等都是教育活动。其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在其《教育原理》中也阐述了他的教育起源论的观点。他说:“教育从它的起源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动。”

在我国,近几年,也有教育起源于动物的观点,这里就不论述了。 生物起源论的错误在于:生物起源论没有从根本上区别于人类社会和生物界是属于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世界,人类社会是由现代人类组成的世界,生物界是由与人类不同的各种生物组成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生物界是不可能产生和存在的。生物起源论把动物一些本能行为与人类的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混为一谈, 抹杀二者本质上的不同。因此,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动物中也存在教育活动, 是与客观事实不符的, 因而是错误的。 二、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美国著名学者孟禄,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批判了雷徒诺的生物起源论。他把教育看作是儿童模仿的本能, 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实质。因此,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本能模仿。 心理起源论, 过分夸大了模仿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否认了人类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对不同社会全体成员, 特别是对儿童传授与学习知识、经验、技能, 发展他们的智力、体力以及培养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如果把模仿看作最初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是成立的, 但把它看作教育的起源,就未免把复杂的教育产生问题简单化了, 其结论也必定是不科学的。 三、劳动起源说

数学史前两个时期

一、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公元前6世纪前) 1.数与形概念的产生 人类在蒙昧时代就已具有识别事物多寡的能力,从这种原始的“数觉”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原始人在采集、狩猎等生产活动中首先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然后通过比较,就逐渐看到一只羊、一头狼、一棵树……之间存在着某种共通的东西,即他们的单位性。同样,人们会注意到其他特定的物群,例如成双的事物,相互间也可以构成一一对应。这种为一定物群所共有的抽象性质,就是数。当对数的认识变得越来越明确时,人们感到有必要以某种方式来表达事物的这一属性,于是导致了记数,而记数是伴随着计数的发展而发展的。最早可能是手指计数,当指头不敷运用时,就出现了石子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 与算数的产生相仿,最初的几何知识是从人们对形的直觉中萌发出来的。史前人大概首先是从自然界本身提取几何形式,并且在器皿制作,建筑设计及绘画装饰中加以再现。古埃及及几何学产生于尼罗河泛滥后土地的重新丈量,古印度几何学的起源于宗教密切相关,古代中国几何学起源更多与天文观测相联系。 2.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1)纸草书上的数学——古埃及 公元前3500—前3000年诞生一个美丽富饶而强大的王国——埃及。大约在公元前2900年,埃及王国统治者修建了闻名至今,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大金字塔,原高146.6米,基底正方形的边长是230.4米,而且底边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4000分之一,基底的直角相对误差不超过27000分之一,成为法国埃菲尔铁塔(约320米高)落成以前几千年中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莫斯科纸草书”(约公元前1850年所写)是1893年由俄罗斯收藏家格列尼切夫获得,1912年转为莫斯科博物馆保存,这本书上面记载有25个问题,由于卷首失落而不知其书名和作者。“伦敦本”或“莱茵德纸草书”或“阿默士纸草书”(作者是埃及僧人阿默士,约公元前1700年)是1858年由苏格兰埃及考古学者莱茵德在埃及发现,现存英国博物馆。这份纸草书上记载的是古埃及从公元前2200年以来的一些数学问题,书名是《阐明对象中一切黑暗的、秘密的事物的指南》。全书分别以算术,几何和杂题的有关内容列为三章,共85个实用数学问题的解。 2)泥板书上的数学——古巴比伦 巴比伦,古称“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2000年左右建立的巴比伦王国,首都巴比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最著名的“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约公元前3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曾广泛使用一种楔形文字。先用削尖的木笔在软泥上刻写,然后烧干或晒干,使它坚硬如石,由于画笔一头粗、一头细,好像是楔子或钉子,故称楔形文字或钉子字。每块泥板的重量约1千克,有现代砖头大小,埋在地下数千年,经久不坏,用楔形文字刻写在泥板上,并编写序号的书叫泥板书。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之一。 3)树叶书上的数学——古印度 印度,位于中南亚,早期文化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古印度文字大量写在白桦树皮和树叶子上,叫做“树叶书”。最出名的书是“贝叶书”,这种书用贝多罗树的阔长叶子,用水沤后加工制成,多用来写佛经,故又叫“贝叶经”。

历史的外延和内涵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8-22 09:55:00 ]阅读:1作者:王长见编辑:studa090420 内容摘要: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要么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要么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试图对如何帮助高中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概念内涵外延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把握不准,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历史概念,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大概念指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小概念指某一具体的历史时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无法脱离时间而单独存在,所有的历史都交汇在时间长河里,然而,提起历史时间概念,一些学生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尽显混淆颠倒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2.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例如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就提到了中国古代早期三个重要政治制度概念: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世袭制的内涵是指权力在本家族中世世代代沿袭传承;分封制的内涵是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的内涵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外延看,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权力如何在家族中世袭,这就需要宗法制保障;分封如何有序进行,也需要宗法制来实现,但许多学生辨别不清。这就有必要对如何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一、历史概念的涵义及特征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总体而言,历史概念主要有以下特征。 1.明确的时空定位。历史概念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在人们现在认识能力达到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虽然逝者如斯,但“故垒仍在”,研究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为的就是给历史更准确定位。如“改革开放”,虽然开始于1978年,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到生于1978年的快乐,30年后,人们更能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因改革开放而获得了坐标意义。 2.历时性和共时性。历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产生、发展(或转变)、结束(完成或消亡)的纵向发展过程。共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等的横向联系。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纵向发展,历时性经历了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期最终形成三个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个市场还在发展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据横向联系我们在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就要注意19世纪中期的共时性问题,如工业革命、政治变革(改革与革命)、殖民扩张、交通运输的进步等。 3.结构性。所谓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就是指概念自身随时间变化而演变的时序性结构以及概念与其它概念相关联而形成的逻辑性结构。如垄断组织,随时间演进经历了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的时序性结构。垄断组织又可以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形成

教育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法律法规四个部分,其中教育学在各省教师招聘考试中所占40%-60%,是分值最多的因而尤为重要,这部分知识主要有知识多(人物,著作,主张),知识缺少变化,知识零碎。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是第一个出现的重点,使熟悉教育学的关键部分。更多教师招聘学习资料可访问中公教师论坛 第一部分是教育的起源,主要是4个起源学说,主张和代表人物。其中着重3个学说 1.生物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2.心理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上面是需要识记的内容,另外还有两个引申知识点需要知道,一个是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都认为教育起源与人的自然本能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另一个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是劳动起源说。 第二部分是教育的发展,可以把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近现代社会的教育三个部分。清楚每个部分的教育特点以及各部分所不同的内容。 1.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特点是(1)无等级性、阶级性(2)再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这2个特点是原始社会教育所独有的(3)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内容上主要是生产技能,生活技能,教育方法也停留在口耳相传等方式。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产生了学校(夏、商、西周)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产生了阶级性 除了上面的特点还需要知道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六艺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西方中世纪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教育内容七艺和七技。 3.近现代社会教育 (1)近代社会的特征:公立教育崛起、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起源与德国)、教育的世俗化(内容贴近生活)、依法治教(德国) (2)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全、民、多、现、身(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以上就是这一部分的所要记忆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内容容易混淆,知识点相对杂乱,因而记忆技巧尤为重要,可以采取谐音联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是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特点的记忆)希望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分析能够降低大家备考时的难度。 更多教师招聘信息的学习与交流可访问中公教师论坛-园丁俱乐部-师说论坛

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 ——从综述中西方国家起源论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 ——从综述中西方国家起源论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国家起源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学者热于讨论的问题,首先,国家起源问题是国家观中的重要问题,“国家的定义和起源问题是所有国家观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从哪个角度去认识国家的本质。”(1999)其次,国家起源问题也是政治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家起源涉及国家的性质对于认识国家、政府、权力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政治学的起点”(2014)而对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解释,更是决定了对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本文致力于从中西方国家起源论的发展中探讨国家起源,从古往今来的中西方学者们对国家起源问题的论说中发掘并综述出系统的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 首先,中国古今许多思想家和史学家对国家起源问题作过深入思考和富有启示意义的阐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起源论,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㈠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的确立时期,西周时期有“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2004)之说,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轻天命重人事、重君王之“德”和民本的人文道德理性精神获得进一步发展。在种思想背景下,国家的起源和本质等成为先秦诸子思考的重要对象,如墨子(1944)的“除乱尚同”说,法家(1955)的“止争息乱”说,儒家的孟子(2011)的“辟除民害”和“与民教化”说、荀子(2008)的“止争息乱”说、《吕氏春秋》(2010)提出的“以兵止争”说等,先秦诸子的国家起源论丰富多彩,为此后国家起源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㈡秦汉至隋唐时期,国家起源论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正统国家起源论:董仲舒(2007)认为,“天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国家和社会秩序确立的本原”为此,他提出了“尊天受命”的政治观和纲常伦理观,宣扬“君权神授”和“符命”论的神权政治说,“天之所大奉使之王,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二是一些思想家和史学家结合道家、法家和先秦儒家有关国家起源的思想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唯物思想,对正统的国家起源论加以批判:特别是柳宗元(2008)的《贞符》和《封建论》从唯物主义和儒家道德理性立场出发,有力地批判了“君权神授”和“符命”论,深刻阐述了国家

民法学试题与答案

民法学 第一章导论 判断题 1、商品生产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是《法国民法典》。() 2、1803年到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是以《德国民法典》为蓝本编篡的。() 3、“民法”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的万民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以前,我国没有民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6、我国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产生的财产关系。() 7、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司法机关在没有具体法律规定时,据以裁判民事案件的法律依据。() 8、《民法通则》于1986年4月12日通过并同时实施。()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一、判断题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特定的当事人。() 2、张某将李某打伤。张某的打人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事实。() 3、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能够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因而也是法律事实。( ) 4、根据权利的作用可以把民事权利划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5、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就能够产生。() 6、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权利主体要实现自己的权利,就必须通过特定义务人适当履行义务。()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民事权利不属于形成权的是( ) A抵押权 B追认权 C撤销权 D解除权 2、债务人根据特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债权的权利是( ) A支配权 B请求权 C形成权 D抗辩权 3、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为( ) A主体、行为、权利和义务 B物、行为、智力成果 C主体合格、内容合法、意思真实 D主体、客体、内容 4、依照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 ) A财产权与人身权 B绝对权与相对权 C主权利与从权利 D请求权与形成权 5、甲和乙合伙开办了一个宏亮彩扩部,丙将一卷柯达彩卷送到彩扩部冲洗,交给了正在值班的甲,并向甲交付冲洗费21.8元。该债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 A甲和丙 B甲、乙和丙 C乙和丙 D宏亮彩扩部和丙 三、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必须依法登记注册才能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是( ) A城镇工商个体户 B农村承包经营户 C公司法人 D事业法人 E社会团体法人 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 A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B民事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 C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的对象 D民事法律关系的标的 E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 3、下列组织中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有( ) A城镇个体工商户 B农村承包经营户 C公司法人 D社会团体 E个人合伙 第三章自然人 一、判断题

惟德乃兴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惟德乃兴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山川之宝,惟德乃兴”是德兴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都知道德兴由此得名。要知道“惟德乃兴”及德兴地名的由来,还要从历史上两个人物说起。一个是邓远,另一个是李昪。 邓远扬德。德兴(那时还不叫德兴)古属扬州,春秋战国时为吴、越、楚地,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在皖、浙、赣三省边塞“建邑银城”设立了乐安县,古县城址设在银城堡。南朝陈天嘉年间(公元560-565年)改乐安县为银城县。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朝廷在银山设置银场,叫邓公场,并任命邓远为主事,负责开采银矿,从此大规模的采银冶银开始了。《元和郡县志》记载,邓公场当年“出银十余万,收税银七千两”,产银量占全国的59%,为盛唐主要银产地之一。 为什么朝廷会在银山以邓远的名字设立采冶银场?并任命邓远为主事呢?隋朝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6年),鄱阳郡都尉张蒙发现了银山银矿。张蒙是怎样发现银山银矿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白鹿遗踪”向我们讲述了银山银矿发现过程。张蒙非常喜欢打猎,有一天来到德兴,晚上看书,由于白天骑马太累,不知不觉靠在书桌上睡着了,朦朦胧胧之中,眼前突然一只白亮晶莹的白鹿闪过,张蒙立即起身上马,朝白鹿追去。白鹿忽隐忽现,似

乎在挑逗张蒙。张蒙大吼一声,张弓搭箭,朝白鹿奋力射去。白鹿负伤而逃,只见一路上血迹斑斑。张蒙顺着血迹追去,追到一个山洞前,哪里还有白鹿的影子?张蒙一急便惊醒过来,这时天已大亮,发现原来是自己做了一个梦。吃完早饭,张蒙觉得这个梦比较蹊跷,便带领随从沿着梦中走过的方向寻找,果然来到了一个山洞前。进洞一看,只见洞内银笋连绵耸立,银光闪闪。从那以后,许多德兴人扛着铁锤,拿起钢钎,支起钢锅,在银山采银炼银了。 那时的银山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官府也没有派人管理。从张蒙发现银矿到朝廷设立邓公场,期间有60多年的时间,整个银山银矿开采一直处于无序状态,乱采乱挖,山林破坏严重,为争矿打架斗殴,废水横流等等。这时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他就是邓远。邓远是当地普通老百姓一个,但他怀有一腔报国之情,怀着一颗干事业的雄心,通过对群众无序开采银矿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写成一篇好的调研文章,送到了当时的鄱阳饶州府知州窦俨手中。窦俨对邓远的报国之忠义非常感动,同时对邓远文章中提出的治理方案也非常赞赏,于是马上写成奏章上报朝廷。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邓远第一次上书到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朝廷最终下令设邓公场采炼银,邓远毫不气馁,6年内多次上书陈述设官场治银的好处和具体实施方案。朝廷最终被其感动,下旨在银山设邓公场,并由邓远负责,专事采冶管银,

考试题目的来源是哪里

考试题目的来源是哪里?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事业单位考试的题型,相信很多同学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那么事业单位考试的题目来源是哪里?是不是有所谓的“题库”呢?中公教育周阳老师根据部分事业单位的真题,就其中的题目来源进行介绍,以方便大家平时的积累和复习。 一、来源于公务员考试和地方省考题目 中公专家点拨:分析各地事业单位考试题目来源,除部分省市外,相当部分事业单位题目是历年公务员考试的真题。 例如,2011年辽宁新宾事业单位第68题: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大的群体之中的鸟类,比生活在孤独之中的鸟类大脑中有着更多的新的神经元,也有着更强的记忆力。他们据此向人类发出忠告:如果你是一个孤独者,你结交一些朋友,否则就会丧失你宝贵的脑细胞,导致记忆力低下。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 A.人类大脑和鸟类根本不同 B.人脑比鸟类大脑发达得多 C.很多交友多的人记忆力并不好 D.很多孤独者的记忆力非常好 这道题与2009年陕西省联考第79题完全相同。 例如,2012年辽宁阜新市直考试第70题:虽然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钙,但同时还有大量的浆草酸,浆草酸会阻止人体对于钙的吸收。因此,一个人要想摄入足够的钙,就必须用其他含钙丰富的事物来取代菠菜,至少和菠菜一起食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题干的论证?( ) A.大米中不含钙,但含有中和浆草酸并改变其性能的碱性物质 B.奶制品中的钙含量要远高于菠菜。许多经常食用菠菜的人也同时使用奶制品 C.在烹饪的过程中,菠菜中受到破坏的浆草酸要略多于钙 D.在人的日常饮食中,除了菠菜以外,事实上大量的蔬菜都含有钙 这道题与2004年国考行测第76题完全相同。 二、来源于其它地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 中公专家点拨:事业单位考试不像公务员考试那么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统一导致每个地区考情差别比较大,考查科目和题型、题量皆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有些地区仅考

教育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 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有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当时人类社会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3、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学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以上三种教育起源学说大致反映了人们认识教育起源的历史过程:从神话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历史的进步性。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