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无机综合推断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无机综合推断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无机综合推断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无机综合推断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

----无机综合推断

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在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p、q、m、n分别是

元素W、X、Y、Z的气体单质,P和s均为有色气体,

v的水溶液呈碱性。常温下,0.1mol?L?1t溶液与

0.1mo1?L?1溶液的pH均为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X、Z、W形成的化合物XWZ可用来杀菌消毒,

所有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 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C.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Y>W,原子半径:X

D. s溶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X、Y、Z、W、R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在一

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其中X是单质,Y在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Z、W是氧化物,R是W和水反应的产物。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X不可能是金属单质

B. Y生成Z属于置换反应

C. Z生成W发生了电子转移

D. Y和R可能会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盐

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

C、D、F都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是

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0.1mol?L?1 D溶液的pH为13(25℃)。

它们满足如图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B. 等体积等浓度的F溶液与D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F>D

C. 0.1 mol B与足量A或C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0.1N A

D. Y、Z分别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前者弱于后者,是因为后者分子间存在氢

4.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和D

同主族;X、Y、N分别是由以上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

的化合物,Z是由以上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若X与

Y摩尔质量相同,Y为淡黄色固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

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省略),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

A. 相对分子质量M>N,稳定性M>N

B. N为CO2

C. B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显碱性

D. 图中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5.在一定条件下,五种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能按如图箭头方向实现一

步转化(不含电解)。则该金属元素可能是()

A. Cu

B. Al

C. Mg

D. Na

6. 已知X 、

Y 、Z 、W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 、选项

W X A

盐酸 Na 2CO 3溶液 B

Cl 2 Fe C

CO 2 Ca(OH)2溶液 D NaOH 溶液 AlCl 3溶液

A B C

D. D 7.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②S →O 2/点燃SO 3→H 2O H 2SO 4

③NaOH(aq)

→足量CO 2NaHCO 3→△Na 2CO 3 ④Fe 2O 3→HCl(aq)FeCl 3(aq)→△无水FeCl 3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8. W 、X 、Y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Y 元素在同周期中离

子半径最小;甲、乙分别是元素Y 、Z 的单质;丙、丁、戊是由W 、X 、Y 、Z 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丁为液态;戊为酸性气体,常温下0.01mol ?L ?1戊溶液的pH 大于2.上述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 >Y >X >W

B. W 和X 形成的化合物既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C. Z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D.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

9. A 、B 、C 、X 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 、B 、C 含有相同的元素甲,可以发生如下

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 A 、B 、C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则 X 可以是CO 2

B. 若C 为红棕色气体,则A 一定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

C. 若B 为FeCl 3,则X 一定是Fe

D. A 可以是碳单质,也可以是O 2

10. X 、Y 、Z 、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 、Z 原子序数之和是Y 、W

原子序数之和的1/2。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 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化合物N 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下)。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

成物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W元素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B. 化合物N与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且原理相同

C. 原子半径:r(Y)>r(Z)>r(W)

D. Z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均满足8电子结构

11.已知某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

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A、B都是短周期元素,则B的原子序数可能是A的两倍

B. 若乙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通过该反应说明A的非金属性一定比B强

C. 若A、B均为非金属元素,则该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白烟

D. 该反应可用于某些金属的冶炼

12.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分别与Y、Z、W结合形

成质子数相同的甲、乙、丙三种分子。丁为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丙的水溶液可刻蚀玻璃。上述物质有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中沸点最高的是甲

B. 甲常用作制冷剂

C. 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W的氧化性最弱

D. 四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W>Z>Y>X

1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X、Y、Z组成的单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B是生

活中最常见的液体;常温下Y、Z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的水

溶液pH=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与B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 离子半径:Z>X>Y>W

C. W、Y、Z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D. 将等物质的量的A、C溶于同一烧杯水中,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14.有一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8.32g,现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及所得数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无色气体的质量为0.2g

B. 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7.0g

C. 反应后的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 反应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

15.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

组成的化合物,m为单质,d是淡黄色粉末,b是生活中常见的液态化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a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 几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Z>Y>X>W

C. d是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D. Y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是同主族元素同类型化合物中沸点最低的

16.已知A,B,C,D为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

且D为强电解质(其他相关物质可能省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A是共价化合物,则A和D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若A为非金属单质,则其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能处于第二周期第ⅣA

C. 若A为非金属单质,则它与Mg反应的产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可能为2:3

D. 若A是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则常温下0.1mol/L的D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可

能为10?13mol/L

17.X、Y、Z、W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

一主族元素。X、Z、W分别与Y形成的最高价化合物为甲、乙、丙。结合如图转化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反应③可用于工业上制取W的单质

B. X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ⅣA族

C. 甲和丙均为酸性氧化物

D. 工业上通过电解乙来制取Z的单质

18.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

n、p、q;r、t、u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u为葡萄酒中的抑菌成分;

=1.0×10?10。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25℃时,0.01mol/L的v溶液中:c(H+)

c(OH?)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D>C>B>A

B. t和u都有漂白性且漂白原理相同

C. B和C形成的化合物只存在离子键

D. 等物质的量的v和u反应得到的溶液呈酸性

1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是W的单质,r是X的单质,

s是Y的单质,n、p及q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t由其中的三种元素组成,其水溶液呈碱性;p是淡黄色固体,q是一种耐高温材料,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B. 原子半径:r(X)

C.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

D. Y与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只含离子键

20.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是由这

四种元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其中丁是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A)

B. 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中至少有两种离子化合物

C. 反应:甲+丙→C单质+丁,属于置换反应

D. 元素C是形成化合物数量最多的元素

21.A,B,C分别是元素甲、乙、丙的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D、E、F

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E中一定都含有A的元素

B. 单质B肯定是氧化剂

C. A,B,C中一定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单质

D. 若A是非金属,则B一定为金属

22.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

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X为KOH溶液,则A可能为Al

B. 若X为Fe,则C可能为Fe(NO3)2溶液

C. 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则X一定为CO2

D. 若X为O2,则A可为有机物乙醇,也可为非金属单质硫

23.已知X、Y、Z、W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4种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下图。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 若Y+W→Z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则W可能是碱溶液

B. 若Y+W→Z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则W可能是酸溶液

C. 若Y+W→Z是氧化还原反应,则X可能是金属铝

D. 若Y+W→Z是氧化还原反应,则X可能是非金属碳

24.物质X、Y、Z、W、E中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已知X是单质,E具有强酸性

和强氧化性。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则X可能是()

A. Cl2

B. C

C. N2

D. Si

25.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O、Fe2O3、MnO2、K2SiO3、K2SO3、KAlO2、MgCl2、K2CO3、

NaNO2中的若干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甲中一定含有K2SiO3、NaNO2,可能含有KAlO2、K2CO3

B. 由于在溶液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因此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有K2SO3

C. 气体A和气体D一定均为纯净物

D. 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Fe2O3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X、Z、W分别为H、O、Cl,形成的化合物HClO可用来杀菌消毒,但H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A错误;

B.Y为N、W为Cl,二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分别为硝酸、高氯酸,均为强酸,故B正确;

C.Y、Z、W的简单化合物分别为氨气、水、氯化氢,常温下水为液体,而氨气、HCl 为气体,故水的沸点最高,氨气与HCl相对分子质量形成不是很大,氨气中存在氢键,故氨气的沸点更高,故简单氢化物沸点:Z>Y>W.所有元素中氢原子半径最小,N、O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N原子半径大,则原子半径:X(H)

D.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起氧化剂作用的NO2被还原为NO,其还原剂作用的NO2被氧化HNO3,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正确。故选:A。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p、q、m、n分别是元素W、X、Y、Z的气体单质。q与m反应生成v,v的水溶液呈碱性,则v为NH3,由原子序数可知X为H元素、Y为N元素,故q为H2、m为N2.m与n在放电条件下得到r,r与n得到有色气体s,且s与水反应得到r与t,而常温下0.1mol?L?1t溶液的pH为1,t为一元强酸,故n为O2,r为NO,s为NO2,t为HNO3,则Z为O元素。q与有色气体p反应生成u,故p为Cl2、u为HCl,W为Cl元素。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注意气体的颜色及溶液的pH为推断的突破口,再结合转化关系推断,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

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S和N及其化合物性质及转化的考查,注意结合转化关系推断物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若X是S,则Y、Z、W、R分别为H2S、SO2、SO3、H2SO4;若X为氮气,则Y、Z、W、R分别为NH3、NO、NO2、HNO3

A.Y在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金属氢化物在常温下为固态,则X不可能是金属单质,故A项正确;

B.H2S生成SO2或NH3生成NO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项错误;

C.SO2生成SO3或NO生成NO2均发生了电子转移,故C项正确;

D.NH3与HNO3反应生成NH4NO3,故D项正确。

故选B。

3.【答案】D

【解析】解: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F 都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0.1mol?L?1D溶液的pH为13(25℃),则D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故D为NaOH,由反应:A+B=D+E,根据元素守恒可知,A、B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 为H元素,而E是由Z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E不能是Na,故W为Na,该反应是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O2,Z为O元素、E为O2,再根据反应:B+C=E+F,可知B为Na2O2,C是CO2,F是Na2CO3,则Y为C元素,A为H2O。

A.B为Na2O2,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故A正

确;

B.F是Na2CO3,D是NaOH,二者等浓度的溶液中,由于CO32?离子水解生成HCO3?离子

和OH?离子,故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较大,故B正确;

C.B与A发生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B与C发生反应:2Na2O22+ 2CO2=2Na2CO3+O2,反应中过氧化钠均起氧化剂、还原剂作用,各占一半,故

×2=0.1mol,转移电子数均为0.1N A,故0.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均为0.1mol×1

2

C正确;

D.Y、Z形成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CH4、H2O,由于非金属性C

故选:D。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F都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0.1mol?L?1D溶液的pH为13(25℃),则D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故D为NaOH,由反应:A+B=D+E,根据元

素守恒可知,A、B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H元素,而E是由Z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E不能是Na,故W为Na,该反应是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O2,Z为O元素、E为O2,再根据反应:B+C=E+F,可知B 为Na2O2,C是CO2,F是Na2CO3,则Y为C元素,A为H2O。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目难度中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D溶液pH值是推断突破口,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有一定的要求,B选项注意盐类水解。

4.【答案】C

【解析】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S,Na2S,Y 为Na2O2,M为H2S,N为H2O,Z为NaOH,

A.非金属性O>S,则稳定性N>M,故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N为H2O,故B错误;

C.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S,如生成亚硫酸钠,则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C正确;

D.只有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Y为淡黄色固体,应为Na2O2,摩尔质量为78g/mol,X与Y的摩尔质量相等,且可与酸反应,则X为Na2S,且X与酸反应生成M,由转化关系可知M为H2S,N为H2O、Z 为NaOH,故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S,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物质的颜色及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为推断突破口,基本属于猜测验证型题目,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注意识记一些特殊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难度较大。

5.【答案】A

【解析】解:根据图知,金属单质能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能生成氢氧化物,说明生成的氢氧化物是难溶性物质,氢氧化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铝,氧化物能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物,氯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单质,NaOH是可溶性氢氧化物,不符合,AlCl3和MgCl2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a,符合条件的只有Cu。

故选:A。

由图可知,金属单质能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能生成氢氧化物,说明生成的氢氧化物是难溶性物质,氢氧化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物,氧化物能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物,氯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单质,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注意性质特殊性,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解:A.X为Na2CO3,W为盐酸时,碳酸钠和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实现上述转化关系,故A不选;

B.W为Cl2、X为Fe,铁和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化合物,故B选;

C.X为氢氧化钙,W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钙和碳酸氢钙间可以相互转化,符合转化关系,故C不选;

D.NaOH溶液和与过量Al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NaOH溶液与少量AlCl3溶液反应可生成偏铝酸钠,氢氧化铝可与偏铝酸钠相互转化,能实现上述转化关系,故D不选。故选:B。

X和过量W,少量W反应生成本题物质Y、Z,Y和Z又可以相互转化,说明X若是单质,X元素化合价存在变价,只能是非金属单质;若X是化合物,则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量不同产物不同,生成的正盐和酸式盐可以相互转化;或X为多元弱酸的盐与酸反应,量不同产物不同,也可能是两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特性和反应,用框图设问可以考查学生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和收敛思维,明确常见变价元素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把握与量有关的化学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A

【解析】解:①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Al2O3+2NaOH= 2NaAlO2+H2O,氢氧化铝不溶于弱酸、弱碱,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NaAlO2+CO2+2H2O=Al(OH)3↓+NaHCO3,转化关系能够实现,故①正确;

②S单质点燃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S+O

2

?

?点燃?

?

SO2,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②错误;

③NaOH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故③正确;

④氧化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溶液,Fe2O3+6HCl=2FeCl3+3H2O,氯化铁水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FeCl3+3H2O?Fe(OH)3+3HCl,加热溶液氯化氢挥发得到水解产物氢氧化铁,不能得到氯化铁固体,故④错误;

⑤热条件下,NH4Cl和Ca(OH)2反应生成CaCl2、NH3,NH3、H2O和CO2化合生成NH4HCO3,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故⑤正确;

所以,在给定条件下①③⑤能实现转化,②④⑥不能实现或完全实现转化,

故选:A。

①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氢氧化铝不溶于弱酸、弱碱,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②S单质点燃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③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

④氧化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水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加热溶液氯化氢挥发得到水解产物氢氧化铁;

⑤加热条件下,NH4Cl和Ca(OH)2反应生成CaCl2、NH3,NH3?H2O显碱性,CO2是酸性氧化物,三者化合能生成NH4HCO3。

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的分析应用等,熟练掌握物质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化学反应与量的多少有关,题目难度中等。

8.【答案】B

【解析】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有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故原子半径:Y(Al)>Z(S)>X(O)>W(H),故A错误;

B.W和Ⅹ形成的化合物有H2O、H2O2,H2O2中既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故B正确;

H、O、Al、S可能同存于一种离子化合物中,如KAl(SO4)2?12H2O,故B错误;

C.硫的氧化物有SO2、SO3,它们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亚硫酸、硫酸,而亚硫酸属于弱酸,故C错误;

D.元素非金属性X(氧)>Z(硫),故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故D错误。

故选:B。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丙、丁、戊是由它们组成的二

元化合物。戊为酸性气体,常温下0.01mol?L?1戊溶液的pH大于2,戊溶液为弱酸,而常温下丁为液态且与丙反应生成戊,应是Al2S3与水反应生成H2S与Al(OH)3,故丙为

Al2S3、丁为H2O、戊为H2S、己为Al(OH)3,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元素、X为O元素、Y为Al、Z为S元素。甲、乙分别是元素Y、Z的单质,故甲为铝单质、乙为硫单质。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基本属于猜测验证型题目,以二元化合物丁为液体、戊的酸性为突破口进行分析,注意抓住短周期主族元素,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

9.【答案】B

【解析】解:A.若 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X可以是CO2,此时

A为NaOH、B为Na2CO3、C为NaHCO3,符合转化关系,故A正确;

B.若C为红棕色气体,则X为O2、B为NO、C为NO2,A可以为N2或NH3,即A不一定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单质氮气,故B错误;

C.若B为FeCl3,由于A、B、C均含相同元素,则A为氯气、X为Fe、C为氯化亚铁,故C正确;

D.若A为碳单质,X可为氧气,则B为CO、C为二氧化碳;若A为氧气,X可以为碳单质,则B为二氧化碳、C为CO,故D正确。

故选:B。

A.若 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X是CO2,则A为NaOH、B为Na2CO3、C为NaHCO3;

B.若C为红棕色气体,则X为O2、B为NO、C为NO2,A可以为N2或NH3;

C.若B为FeCl3,由于A、B、C均含相同元素,则A为氯气、X为Fe、C为氯化亚铁;

D.若A为碳单质,X可为氧气,则B为CO、C为二氧化碳;若A为氧气,X可以为碳单质,则B为二氧化碳、C为CO。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属于验证型题目,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识记常见的连续反应、三角转化、特殊置换反应、特殊现象反应等。

10.【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序数之和的1

2

质,结合图中转化可知,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乙为H2O2,

M 为O 2,化合物N 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下),则甲为Na 2S ,丙为H 2S ,N 为SO 2,丁为H 2O ,且X 为H 、Z 为Na ,Y 为O 、W 为S ,以此来解答;

A.含S 元素的盐溶液中,硫酸氢钠显酸性,亚硫酸钠显碱性,硫酸钠为中性,故A 正确;

B.化合物N 为SO 2,具有还原性,能够将溴水还原,使溴水褪色,乙烯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前者是氧化还原反应,后者是加成反应,原理不同,故B 错误;

C.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于半径:r(Z)>r(W)>r(Y),故C 错误;

D.NaH 中H 满足最外层2电子稳定结构,不是8电子结构,故D 错误;

故选A .

11.【答案】B

【解析】解:A.若A 、B 为短周期元素,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可以是H 2S +O 2=H 2O +S ,

O 元素原子序数为8,S 元素原子序数为16,S 的原子序数是O 的两倍,故A 正确

B.乙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即乙为Si ,工业上制备Si ,反应方程式为:SiO 2+2C ?

?高温 2CO ↑

+Si ,该反应中C 为还原剂,SiO 2为氧化剂,因此不能说明C 的非金属性强于Si ,故B 错误;

C.A 、B 均为非金属元素,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可以是3Cl 2+8NH 3=6NH 4Cl +N 2,NH 4Cl 为固体,其余为气体,则该过程中产生白烟,故C 正确;

D.该反应可用于某些金属的冶炼,如铝热反应,故D 正确。

故选:B 。

A.若A 、B 都是短周期元素,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可以是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S 与水;

B.若乙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即乙为Si ,工业上制备Si 的反应方程式为:SiO 2+2C ?

?高温 2CO ↑+Si ,碳表现还原性;

C.A 、B 均为非金属元素,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可以是3Cl 2+8NH 3=6NH 4Cl +N 2;

D.该反应可用于某些金属的冶炼,如铝热反应。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题目侧重考查中学常见的特殊置换反应,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熟记常见的连续反应、三角转化、特殊置换反应、特殊现象反应等,B 选项中注意非金属性与单质的氧化性相对应,金属性与单质的还原性相对应。 1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题目难度中等,结合题干信息及转化关系推断物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

X 、Y 、Z 、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 分别与Y 、Z 、W 结合形成质子数相同的甲、乙、丙三种分子,其中丙的水溶液可刻蚀玻璃,则丙为HF ;丁为无色

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则丁为NO ;由Z 的单质+甲→丁(NO)+乙可知,

Z 的单质为O 2、甲为NH 3、乙为H 2O ;由W 的单质+乙(H 2O)→丙(HF)+Z 的单质(O 2)可知,W 的单质为F 2,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 为H 元素、Y 为N 元素、Z 为O 元素、W 为F 元素,

A.甲为NH 3、乙为H 2O 、丙为HF ,常温下水为液体,而HF 、氨气为气体,则乙(H 2O)的沸点最高,故A 错误;

B.甲为NH 3,氨气易液化,挥发吸收大量的热量,常用作致冷剂,故B 正确;

C.W 的单质为F 2,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F 2的氧化性最强,故C 错误;

D.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H 原子半径最小,则四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为:Y >Z >W >X ,故D 错误;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高频考点,把握短周期及常见化合物的组成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综合考查,充分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根据题意判断W、X、Y、Z分别是氢、氧、钠、氯。A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B为水。

A.A与B的反应不一定是为化合反应,A项错误;

B. 离子半径:Cl?>O2?>Na+>H+,B项正确;

C.W的氧化物为H2O、H2O2,Y的氧化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Z的化合价有多种,其氧化物也有多种,C项正确;

D. 将等物质的量的A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C为HCl溶于同一烧杯水中,所得溶液中

碱过量,溶质为NaOH和NaCl,故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D项正确。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清反应的过程,并利用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进行解决,是一道训练学生综合计算能力的好题,但也是一道难度较大的计算题.

【解答】

1.28g红色固体为铜,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元素守恒,原混合物中CuO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氧化铜的质量为1.6g;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8.32g?1.6g=6.72g,铁的物质的量为0.12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为0.12mol;反应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0.12mol。

Fe+CuSO4===FeSO4+Cu

56 64

x 1.28g

56 64=x

1.28g

,解得x=1.12g。

Fe+H2SO4===FeSO4+H2↑

56 2 (6.72?1.12)g y

56 2=5.6g

y

,解得y=0.2g。

故选A。

15.【答案】C

【解析】解: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 是由

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是淡黄色粉末,b是生活中常见的液态化合物,二者反应生成单质m,则d为Na2O2,b为H2O,m为O2,e为NaOH,而c也能与d反应生成m,故c为CO2,则f为Na2CO3,故a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

A.a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可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有元素中氢原子半径最小,故原子半径:Z(Na)>X(碳)>Y(氧)>W(氢),故B错误;

C.d是Na2O2,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故C正确;

D.Y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是H2O,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H2S,同主族元素同类型化合物中H2S的沸点最低,故D错误。

故选:C。

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

的化合物,d是淡黄色粉末,b是生活中常见的液态化合物,二者反应生成单质m,则

d为Na2O2,b为H2O,m为O2,e为NaOH,而c也能与d反应生成m,故c为CO2,则f为Na2CO3,故a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d颜色与类型且反应生成m为气体单质”等是推断的突破口,需要学生熟练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题目较好的将有机物与无机物进行联系,注意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6.【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N、S、Na元素单质化合物性质与转化,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注意掌握中学常见连续反应,难度中等。

【解答】

A、B、C、D为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AO2BO2CH2OD且

D为强电解质,中学常见物质中N、S、Na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符合转化关系。

A.若A是共价化合物H2S,则B是SO2、C是SO3、D是H2SO4,H2S和浓硫酸能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第二周期第ⅣA族为C,按照过程可知,B为CO,C为CO2,D为H2CO3,碳酸为弱电解质,故B错误;

C.若A为非金属单质氮气,B为NO,C为NO2,D为HNO3,氮气与Mg反应的产物为Mg3N2,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3,故C正确;

D.若A是金属单质Na,则D是NaOH,0.1mol/L 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为

10?13mol/L,若A为非金属单质氮气,则D是HNO3,0.1mol/L HNO3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为10?13mol/L,故D正确。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熟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元素的推断是解答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一般。

【解答】

由题意及题图分析可知X为C、Y为O、Z为Mg、W为Si,甲为CO2,乙为MgO,丙

为SiO2,丁为CO。

A.反应③化学方程式为:2C+SiO

=高温Si+2CO↑,是工业制粗硅的原理,故A正确;

2

B.X为C,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ⅣA族,故B正确;

C.甲为CO2,丙为SiO2,均为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MgCl2得到Mg,故D错误。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图中转化来推断元素、物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u与v为推断的突破口,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短周期主族元素 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n、p、q;r、t、u 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u为葡萄酒中的抑菌成分,u为SO2;

=1.0×10?10,c(OH?)=0.01mol/L,v为NaOH,25℃时,0.01mol/L的v溶液中:c(H+)

c(OH?)

结合图中转化可知,n为O2,m为H2,r为H2O,p为Na,t为Na2O2,q为S,结合原子序数可知,A为H,B为O,C为Na,D为S,以此来解答。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S2?>O2?>Na+>H+,故A错误;

B.Na2O2的漂白原理是利用其强氧化性,SO2的漂白是其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二者的漂白原理不同,故B错误;

C.Na与O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Na2O2和Na2O,Na2O2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Na2O中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NaOH反应生成NaHSO3,溶液呈酸性,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转化反应及p为过氧化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一般。【解答】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是W的单质,r是X的单质,s

是Y的单质,n、p及q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t由其中的三种元素组成,其水溶液呈碱性;p是淡黄色固体,q是一种耐高温材料,结合图转化可知,p为Na2O2,n 为CO2,t为Na2CO3,s为O2,m为Mg,q为MgO,r为C,则元素X为C、Y为O、Z 为Na,W为Mg,

A.Y、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均为10电子结构,故A正确;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原子半径小,则原子半径:r(Y)< r(X)

C.非金属性Y>X,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

D.Y与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含离子键,若为Na2O2时含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错误;

20.【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无机物的推断,侧重考查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根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推断物质名称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

根据丁是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且丁为化合物,故丁为NaOH、D为Na、甲为H2O、A为

H 2、C为O

2、丙为

Na2O

2、

B为Li,故A,B,C,D分别为H、Li、O、Na据此分析即可。

A.原子半径:r(H)

B.NaOH、Na2O2、LiOH等都是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甲和丙都是化合物,甲+丙→C单质+丁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C元素为O,C元素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故D错误。

21.【答案】B

【解析】解:A.由转化关系可知:A+D→E和A+C→E都是化合反应,故E中一定含有甲元素,而B+D→A+F是置换反应,B是单质,则甲元素只能来自化合物D,A是甲元素的单质,故A正确;

B.因为常见的氧化物中氧为?2价,则另一种元素显正价,故在D中A元素显正价,被还原剂B(金属)可以还原为A中的0价态,而D被A(氧化剂)氧化为A元素更高价态的化合物E,故B错误;

C.B+D→A+F是置换反应,B是单质,其中D、F为氧化物,则A肯定不含O元素,A+C→E是化合反应,A、C为单质,E为氧化物,所以C一定为氧气,故C正确;

D.置换反应B+D→A+F可以是氧化性置换(则B是非金属),也可以是还原性置换(B是非金属或金属单质),若A为非金属,B和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化物和A单质非金属,D中A元素为正价,被B的单质还原,也可以发生D+A=E,A+C=E,所以B只能为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A.反应A+D→E和A+C→E,故E中一定含有甲元素,B+D→A+F是置换反应判断;

B.常见的氧化物中氧为?2价,则另一种元素显正价,故在D中A元素显正价,被还原剂B可以还原为A中的0价态;

C.根据反应B+D→A+F和A+C→E判断。

D.置换反应B+D→A+F可以是氧化性置换,也可以是还原性置换,以此判断金属或非金属。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从物质的转化关系和物质的种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变化是解题关键。

2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应用,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主要考查物质连续反应的特征应用,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答】

A.若X为KOH溶液;A为Al 时和碱反应只能生成偏铝酸钾,不符合转化关系,A可以为Al3+,故A错误;

B.若X为Fe,则A和铁量不同,产物不同,且产物可以和铁反应,证明A为氧化性酸,判断A可以为HNO3,B为Fe(NO3)3溶液,则C可能为Fe(NO3)2溶液,故B正确;

C.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说明含钠元素,转化关系中A可以是NaOH,

X可以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B为碳酸钠或亚硫酸钠,C为碳酸氢钠或亚硫酸氢钠,故C错误;

D.若X为O2,A为碳,可以实现A→B→C的转化,也能一步实现A→C;为非金属单质硫时,可以实现A→B→C的转化,但不能实现A→C的转化,故D错误。

故选B。

23.【答案】C

【解析】【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注意根据反应的转化关系结合物质的性质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若Y+W→Z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若W是碱溶液,X可以是氯化铝,W是氢氧化钠,Y是氢氧化铝,Z是偏铝酸钠,氯化铝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符合转化关系,故A正确;(此解析与答案不一致,为学校特殊要求)

B.若Y+W→Z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若W是酸溶液,X可以是偏铝酸钠,W可为HCl 等,Y是氢氧化铝,Z可为氯化铝,氯化铝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符合转化关系,故B正确;

C.若Y+W→Z是氧化还原反应,若X为金属铝,则W为氧化剂,Y中应有可变化合价的元素,若X为金属铝,则不符合转化关系,故C错误;(此解析与答案不一致,为学校特殊要求)

D.若Y+W→Z是氧化还原反应,若X是非金属碳,则W可以是氧气,Y是一氧化碳,Z是二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符合转化关系,故D正确。

故选C。

2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转化,涉及元素化合物的相关应用,难度不大。

【解答】

A.氯气与氧气不反应,A项错误;

B.碳酸是弱酸且不具有强氧化性,B项错误;

C.N2与H2反应生成NH3,NH3与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2与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是强酸且具有强氧化性,C项正确;

D.硅与氧气反应时,无论氧气是否过量,都生成二氧化硅,且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硅酸是弱酸,D项错误。

故选C。

2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涉及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反应的现象。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O、Fe2O3、MnO2、K2SiO3、K2SO3、KAlO2、MgCl2、K2CO3、NaNO2中的若干种,溶于水

过滤,则固体乙为不溶于水的FeO、Fe2O3、MnO2,滤液甲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有色气体A应为NO2,说明一定含有NaNO2,气体A可能含有SO2、CO2气体,沉淀C 应为H2SiO3,说明含有K2SiO3,则一定不含有MgCl2,溶液B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生成,因含有NaNO2,如含有K2SO3,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加入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没有沉淀,则一定不含有K2SO3,固体乙与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有色气体D,D应为Cl2,则乙中应含有MnO2,溶液E加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含有Fe3+,则固体中可能含有FeO、Fe2O3,Fe2+可被氯气氧化生成Fe3+,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A.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甲中一定含有K2SiO3、NaNO2,由于反应未涉及KAlO2、K2CO3,则可能含有KAlO2、K2CO3,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因含有NaNO2,如含有K2SO3,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加入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没有沉淀,则一定不含有K2SO3,故B错误;

C.气体A可能含有SO2、CO2气体,故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含有铁元素,但不一定含有Fe2O3,如含有FeO,可与生成的氯气反应生成铁离子,故D错误。

无机推断题眼总结

“无机推断题”题眼总结 解决无机框图推断题的关键在于寻求“特殊”的题眼,即特殊结构、特殊现象、特殊性质、特殊用途和特殊转化关系等,下面对此进行总结。 一、特征反应 1.与碱(NaOH )反应产生气体 (1)?? ? ? ???↑+=++↑+=++↑??→?- 232222222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 H NaAlO O H NaOH Al H Si Al OH 、单质 (2)铵盐:O H NH NH 23 4 +↑?→?+ 碱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1)? ? ?? ?? ???????????????????↑↑??→?↑???→??????↑↑??→?↑↑???→??? ???↑↑??→?↑?? ?→?↑ ??→?22222222223 4 23 4 23 42NO SO SO S CO NO CO SO C NO 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Cl 、、、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 (2)() () () ??? ????↑?→?↑?→?↑?→?+++ - -- ---2323222323SO HSO SO S H HS S CO HCO CO H H H 化合物 3.Na 2S 2O 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 2O 32-+2H + =S ↓+SO 2↑+H 2O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1)单质???? ?↑ +=+↑+=+22222422222O HF O H F H NaOH O H Na (2)化合物()()()? ???? ??↑ +=+↑ +↓=+↑ +↓=+↑+=+22222232323222322222326233422H C OH Ca O H CaC S H OH Al O H S Al NH OH Mg O H N Mg O NaOH O H O Na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总结三(含答案)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总结三(含答案) 阳光老师:祝你学业有成 题号一总分 得分 一、推断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60.0分) 1.已知A、B为常见的浓酸溶液;X、Y、Z、W均为氧化物,其中X是红棕色气体, Y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W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又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根据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回答下列问题: (1)Y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将B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但溶液浓度降低,表明B具有 ________性;利用这种性质可以进行______(填字母)实验操作。 a.干燥二氧化硫 b.检验Ba2+ c.干燥氨气 d.钝化铝片 (3)写出X与Z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具有漂白性,氯水也有漂白性,两者同时使用,漂白效果将_________(填“增 强”或“减弱”),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反应①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答案】(1)CO2 (2)吸水;a (3)3NO2+H2O=2HNO3+NO (4)减弱;SO2+Cl2+2H2O=2HCl+H2SO4 (5)1:4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化学物质的推导知识的考查,是中学化学的重要题型,难度较大。关键是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化学物质间的关系,侧重知识的能力考查。 【解答】 依据流程图和A、B为常见的浓酸溶液;X、Y、Z、W均为氧化物,其中X是红棕色气体,所以X是二氧化氮,Y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Y是二氧化碳,W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又能使品红溶液褪色,W是二氧化硫,Z是水,A是浓硝酸,B是浓硫酸,据此答题。 (1)由以上分析知,Y是CO2; 故答案为:CO2; (2)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但溶液浓度降低,表明B具有吸水; a.干燥二氧化硫,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正确; b.检验Ba2+,是利用硫酸根的性质,故b错误; c.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故c错误; d.钝化铝片,是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吸水;a; (3)X与Z的反应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 (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氯水也有漂白性,两者同时使用,漂白效果将减弱,原因是:SO2+Cl2+2H2O=2HCl+H2SO4; 故答案为:减弱;SO2+Cl2+2H2O=2HCl+H2SO4; (5)反应①的方程式是:C+4HNO3(浓),依据方程式氧化产物是CO2,还原产物是NO2,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故答案为:1:4。 2.X、Y、Z三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1)若X为黑色固体单质,A气态单质,则Z→Y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 (2)若X为NaOH溶液,A为无色无味气体,则Y→Z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CO 2+C? ?高温? ? 2CO CO2+CO32?+H2O=2HCO3?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专项练习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专项练习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专项练习为黑色已知B~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1.A溶液中为红色固体,HD为红色固体单质,F固体,的溶质是一种盐.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请填写下列空白: 第于位素元的I质单成组,中表周期在)1(、E 、B 的化学式为F和E、B物质)1(族。F ; 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程学的)(2反应①化方式),其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为: )在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 3。为 .2下图是无机物_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的是MA~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填序号)是离④反(4)应的子是由第三周期。其中,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I方程式。是一种红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可制得一种“绿与将化合物)DKNO共融,KOH色气体。、5(3,同时还生(高铁酸钾)FeOK色”环保高效净水剂42化应反该OH和KNO成。的学是式方程22页12共页4第◎页12共页3第

分别A、B、C、AD四种短周期元素现有4.(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 且甲、, 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C与B、123.(分)以下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存在如下、结合生、D为气体单质,CG分子中含相同数目的质子数,乙、丙3C 部分产物已省略转化关系()。通常成化合物丁。有关元素的单质和甲、乙、丙、丁四在为紫黑色固体单质。实验室中,常用固体EB 的。种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H催化下加热制取气体单质 式反应程方→(1)写出B+乙甲+C的化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元素、D)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2A、B、C 中的三种G,不能被 确定的第四种元素是_______的电子式。的化学式( ;填F)(1(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

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突破无机推断题 一、无机推断题得特点 1.它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知识为一体。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思考容量大得特点。这种题型不但综合性考查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得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以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用语等知识,而且更重要得就是它能突出考查学生得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且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包含信息多,思维能力要求高。 2.无机推断题与双基知识、有机、实验、计算均可联系,出题比较容易。在少题量得情况下,可考多个知识点,多方面得能力,从而更好地突出学科内综合,这就受到了理综卷得青睐。 3.无机推断题层次明显,区分度高,有一步推错,整题失分得可能,很容易拉分。具有很高得区分度与很好得选拔功能。 尽管它考得内容广,能力全面,层次高,但它还就是离不开大纲与考纲。知识点必须就是高中阶段强调掌握得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 例题1 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就是氯化钙,它们之间得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⑴ D得化学式(分子式)就是 ,E得化学式(分子式)就是。 ⑵ A与B反应生成C得化学方程式就是。 ⑶ E与F反应生成D、H与G得化学方程式就是。 解析:由E(固)+F(固) → D(气) + H + G (CaCl2),容易联系到实验室用NH4Cl与Ca(OH)2制NH3得反应,这样可推断出D为NH3,H为H2O,E与F一个为NH4Cl、一个为Ca(OH)2。由D(NH3)+C(气)→E,可确定E 为NH4Cl,C为HCl,则A、B一个为H2、一个为Cl2。A与B生成C得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E与F生成D、H与G得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NH3↑+2H2O+CaCl2。 二、无机推断题得解题思路与技巧 1.基础知识得梳理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与物质结构 熟悉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电子排布与周期表得关系,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所在得族序数得关系(包括数得奇偶性),微粒得半径大小与元素周期表得关系,非金属氢化物得稳定性、酸性与元素周期表得关系)。熟悉常见得分子或单质、化合物得物质结构(水、氨气、二氧化碳、金刚石、二氧化硅得结 构特点,相同电子数得微粒(10电子微粒:OH、NH 4+、H 3 O+等;18电子微粒:H 2 O 2 与 H 2S、 C 2 H 4 、F 2 、CH 3 OH等)。 (2)元素化合物得性质 这里包括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与化学性质,因此要熟记一些典型 (特殊)物质得性质、反应得条件与现象。掌握一些常见得反应形式: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3种气体等;重要得反应:铝热反应、过氧化钠性质、Mg+CO 2 →、Fe3+→Fe2+、漂白粉性质、常见气体得实验室制法、电解熔融氧化铝、电解饱与食盐水、化工上得反应(硅酸盐工业、石油化工、硫酸工业、硝酸工业)。 2.无机推断题得一般解题思路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注:加黑字体为知识点,加下划线为补充内容。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4 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4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 4 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 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 第四节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 第五节盐类的水解 5 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 6 第七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6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7 第三节电极电势7 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7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7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8 第一节共价健理论 8 第三节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8 第四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8 第五节离子极化8 第六节其他类型晶体9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9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9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9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9 第四节熬合物10 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0 第一节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10 第二节碱金属11 第三节碱土金属1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8.314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5、流体 6、固体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无机物推断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无机物 推断知识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化学必修一“无机推断” 一、常见的突破口: 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1、物质颜色 2、物质状态 固体状态:SO3液态单质:Br2、Hg; 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气态单质:H2、N2、O2、F2、Cl2等; 气态化合物:C、N、S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等。 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淡)蓝色:H2、CH4、CO等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白色烟雾:P在中燃烧。 Cl 2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不恢复的是Cl2、NaClO、Ca(ClO)2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FeCl3、碘水等(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SiO2金属氧化物中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非金属单质:Si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通CO2变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Na2CO3、NaAlO2 (18)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技巧

2019年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技巧 无机推断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无机推断题考查内容及命题主要呈现如下趋势: 1.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解题关键: 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解题关键: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5.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解题关键: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看起来较复杂,其实在解题时,只要挖掘题眼,顺藤摸瓜,便可一举攻克。 6.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解题关键:列表分析,对号入座;直观明快,谨防漏解。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 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各种高中化学知识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

无机框图推断题剖析 [题型示例] [20XX年全国卷II28题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 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反应:其中,氧化物(Ⅰ)是红 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 气体。 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况简析] 框图推断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考得最多的一年是1995年,考查了2个无机框图推断和1个有机框图推断,共计19分,其余每年都考了1-2个框图推断题,分值都在6-16分左右。 [考查目标] 既考查了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主要载体的有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阅读、归纳、分析、推理等综合能力。 [解答方法] 信典倒顺法 第一步——分析信息:析准、析全题中的所有信息。涉及物质性质或结构的信息,要能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搜索出物质或物质范围,如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ⅦA-AgCl、ⅪA-BaSO4、ⅣA-H4SiO4;涉及化学反应的要弄清楚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并注意把握住反应条件和转化的关系。 第二步——抓住典型:抓住典型已知物或典型已知条件或典型转化关系或典型定量数据等,并以其为突破口。 第三步——倒顺推断:在突破口的基础上或倒推或顺推,以推断出有关物质。 第四步——扣问作答:在推断结果的基础上紧扣题问进行作答。 [例题解析] 第一步——分析信息: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 Ⅰ为Fe2O3;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高温)都是气体==> Ⅱ、Ⅲ、Ⅳ为SO2、SO3、NO、NO2、CO、CO2、H2O 第二步——抓住典型:Ⅰ- Fe2O3 第三步——倒顺推断:顺推:氧化物Ⅰ(Fe2O3)+ 氧化物Ⅱ→ 单质Ⅰ+ 氧化物Ⅳ ==> 氧化物Ⅱ- CO、单质Ⅰ- Fe、氧化物Ⅳ- CO2;顺推: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 单质Ⅱ+ 氧化物Ⅳ(CO2) ==> 氧化物Ⅲ- H2O、单质Ⅱ- H2;倒推:单质Ⅱ(H2)+ 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H2O)+ 单质Ⅲ ==> 单质Ⅲ- C 第四步——扣问作答: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Fe2O3;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CO 。⑵反应①:Fe2O3 + 3CO 高温2Fe + 3CO2;反应②:CO + H2O 高温CO2 + H2;反应③:C + H2O 高温CO + H2。 [归纳小结] ①熟练解题方法;②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③在搜索物质范围时一定要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进行系统搜索;④有的考题的信息会在提问里面,所以,考生要注意通读试题后再来做题更好,不要急于求成。 [规律总结] 一、特征结构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高三化学总复习无机推断专题

高三化学总复习无机推断专题

高三总复习无机推断专题 1、A 、B 、C 、D 是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 C 和D 可形成化合物X , A 和B 可形成化合物丫,将少量X 和过量丫一起放入水中,可放出一种无色无嗅的气 体单质,同时得到一种无色澄清的溶液。向此溶液中滴加过量..X 的水溶液时,可生 成一种白色胶状沉淀物Z(Z 与丫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过滤后得到一种无色澄清 溶液,其中含G G 在焰色反应中火焰呈黄色,向 G 的水溶液中加入酸化的硝酸银 溶液时,能生成一种白色沉淀物,根据以上推断,请完成下列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 丫的化学式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molX 与6molY 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3) 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物Z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已知 B 、 C 为常见的两种金属单质,E 、I 为常见的两种非金属单质,反应②为 的浓溶液与C 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P 溶液和G 溶液中具有相同的阳离子。请根据 (2) 写出反应①中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 ----------------------------------------------------------------------------------------------------------------------------------------------------------------------------------------------------------------------------------- ?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写出反应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写出反应⑤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写出I 的化学式 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冷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突破口总结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突破口总结 ivft7331|Lv3|被浏览83次 2013-03-31 10:04 满意回答 检举|2013-04-01 2:53 我所知道的加上网上搜罗来的,呵呵,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这些题眼逃不出一些物质的颜色,性质,反应物种类的情况,楼主平时在做题的时候多关注一下也是不错的积累方式哦)物质推断涉及知识面广,思维强度大,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确定解题的突破口。下面将有关题眼总结如下:1、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该元素可能是硫或氮。2、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合,生成盐的元素一定是氮。3、两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这两种溶液的溶质可能分别是:①B a(OH)2与(NH4)2SO4,②可溶性铝盐与可溶性金属硫化物或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③可溶性铝铁盐与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可能是Al、Al2O3、Al(OH)3、氨基酸、弱酸的铵盐、弱酸的酸式盐等。5、既能与强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常见的物质有Al、弱酸的铵盐(如碳酸铵、碳酸氢铵、亚硫酸铵、硫化铵、硫氢化铵等)。6、在水中分解生成气体和难溶物或微溶物的物质可能是Al2S3、Mg3N2、CaC2等。7、与水接触放出气体的常见物质有:Li、Na、K、Na2O2、F2。8、A物质放到B物质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又溶解,A、B可能分别是CO2与C a(OH)2、NaOH与铝盐、NH3与AgNO3、HCl与NaAlO2。9、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H2S、SO2、不饱和烃类、活泼金属、碱类等。10、特殊的实验现象:(1)H2在Cl2中燃烧呈苍白色火焰。(2)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浅紫色。(3) 遇酚酞变红的气体必是氨气。(4)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NO。(5)Cl2通入含Br-溶液中,会出现橙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橙红色。Cl2通入含I-的溶液中,会出现深黄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紫红色。(6)遇SCN -显红色或OH-遇生成红褐色沉淀或遇苯酚显紫色的离子是Fe3+。(7)遇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42-。(8)遇HCl生成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A g+、SiO32-、S2O32-。(9)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H2S,与H2S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气体可能是Cl2、O2、SO2、NO2等。(10)电解电解质溶液时阳极气态产物一般是Cl2或O2,阴极气态产物是H2。(11)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可能是或,物质可能是次氯酸盐,如、,氯水、等。(12)溶液中一些离子的颜色,Cu2+:绿色(浓的CuCl2溶液中)或蓝色(其它的铜盐溶液或CuCl2的稀溶液中)。Fe3+:棕黄色(浓溶液)或黄色(稀溶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13)某些沉淀的颜色:Fe(OH)3:红褐色。Fe(OH)2:白色沉淀,迅速地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棕色沉淀。CuS、Ag2S、PbS 黑色沉淀均不溶于酸。FeS:黑色沉淀溶于酸。AgBr:淡黄色沉淀,不溶于酸。AgI、Ag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专题

第二轮复习无机推断题专题讲座 [命题趋向] 推理能力是高考测试的五项能力之一。《考试大纲》中对推理能力是这样界定的:“通常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无机物质推断题既可以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可联系到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现象等等,另外无机物质推断题可以较好地测试推断能力,所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无机物质推断题成了每年高考中考查推理能力的保留题型。分析今高考中物质推断题,主要可分成以下三类:选择型推断题、文字叙述型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从推理能力考查的特点分析,高考无机推断题中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①单信息、多信息并重。同一道推断题中,有的结论只要分析单个信息就可以得出,有的结论需要同时综合多条信息才能得出。 ②正向、逆向、统摄三种形式的推理并重。有些结论的得出过程中,需要正向、逆向、统摄等三种推理形式。 ③定性、定量分析并重。推断过程中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 ④计算和逻辑推理(讨论)并重。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考试大纲》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要求较高,具体要求如下: ①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②能够运用无机化合物各部分知识进行综合推断,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 ③能够综合运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知识指津] 无机物的相互反应(见下图所示) (1)无机物间能否反应,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及反应时的客观条件。左边所示的无机物间的相互反应指其主要性质而言,至于各个具体物质间能否反应,还有一些具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无机物推断知识点

高化学必修一“无机推断” 一、常见的突破口: 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固体状态:SO3液态单质:Br2、Hg; 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气态单质:H2、N2、O2、F2、Cl2等; 气态化合物:C、N、S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等。 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淡)蓝色:H2、CH4、CO 等在空气中燃烧;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不恢复的是Cl2、NaClO、Ca(ClO)2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FeCl3、碘水等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 (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SiO2金属氧化物中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非金属单质:Si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通CO2变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Na2CO3、NaAlO2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共10页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知道典型的溶解性特征 ①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AgCl,原来溶液是Ag(NH3)2Cl;后者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 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生成淡黄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者是S2O32- ②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由于转化成为BaSO4而不能观察到沉淀的溶 解。AgBr,AgI,也不溶解,但是沉淀的颜色是黄色。 ③能够和盐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和铅、银、铜、汞的盐溶液反应。: ④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CO2和Ca(OH)2;Al3+和氢氧化钠;AlO2-和盐酸;,氨水和硝酸银。 2、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 Na2CO3和盐酸;AlCl3和NaOH,NaAlO2和盐酸;AgNO3和氨水;FeCl3和Na2S;H3PO4 和Ca(OH)2反应。 3、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沉淀后澄清: 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是先沉淀后澄清: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KAl(SO4)2与NaOH溶液:; 4、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终能生成沉淀的物质: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这三种都可以与 少量硝酸反应产生沉淀)、饱和碳酸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偏铝酸钠溶液:; 5、能生成两种气体的反应: HNO3的分解:; 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 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和总结(完整版)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和总结(完整版)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 如CH 3CH 2CH 3和(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 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 3CH 2Br 和CH 3CH 2CH 2Cl 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 5H 12有三种同分异 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 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 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 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 n H 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 3(CH 2)3CH 3、CH 3CH(CH 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如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CH 2=C(CH 3)2、 、 ⑶ C n H 2n -2:炔烃、二烯烃。如:CH ≡CCH 2CH 3、CH 3C ≡CCH 3、CH 2=CHCH=CH 2 ⑷ C n H 2n -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 ⑸ C n H 2n +2O :饱和脂肪醇、醚。如:CH 3CH 2CH 2OH 、CH 3CH(OH)CH 3、CH 3OCH 2CH 3 CH 2—CH 2 CH 2—CH 2 CH 2 CH 2—CH —CH 3 CH 3 CH 3 CH 3 3 CH 3 CH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