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

第一篇: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资料

教材及教学参考文献:

1.朱龙根.机械系统设计(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ISBN7-111-03089-3

2.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ISBN7-5609-2079-9

3.胡建钢.机械系统设计.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ISBN7-120-01290-4/TH.19

4.刘跃南.机械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ISBN7-111-06859-9

5.吴宗泽.高等机械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ISBN7-302-00683-0/TH.29

6.邓家褆, 等.产品概念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ISBN7-111-09957-5 7寺野寿郎.机械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15033-5345

8.邹慧君.机械系统概念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ISBN7-111-10835-3

9.檀润华.创新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ISBN7-111-09796-3

10.邹慧君编著.机械系统设计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ISBN7-03-010980-5

11.赵松年, 等.现代机械创新产品分析与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ISBN7-111-07610-9

12.温诗铸,黎明.机械学发展战略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ISBN7-302-05982-9/TH.105

第二篇:《机械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系统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机械系统设计课程编号: 0101D11 课程性质:专业平台课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A 教材选用:侯珍秀.机械系统设计.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总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 6学时学

分: 2学分

理论学时: 34学时课程设计:有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前导课程:现代工程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电工学、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

后续课程:数字化网络协同设计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机电产品设计技术等教学定位

2.1 能力培养目标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认知和理解需求的能力

能够正确获取和理解机械系统的整体概念及各功能部分的有机组合,掌握机械系统组成、基本要求、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理论计算的能力。

2、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基本概念、设计要求、原理和方法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进行分析和评价。

3、机械系统的设计和计算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开发设计性能良好、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机电产品的能力。

4、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了解机电产品项目开发的过程、组织、计划和管理等,培养学生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该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平台课。它综合前导课程的有关科学技术知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介绍了机械系

统的功能原理和总体设计方法,各子功能部分的组成、基本要求、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理论计算等,结合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们掌握机电产品分析、设计和计算的基本技能。

2.3 教学定位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的任务,在于使学生们学会机械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机械产品的基本设计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起机械系统的整体概念及各功能部分的有机组合;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以整机的角度和系统的观点了解机械产品的特点和设计规律,既能学会典型机械系统的设计知识和技能,又能掌握其它产业机械系统整体设计的初步能力;结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开发设计性能良好、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机电产品的初步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在今后工作中完成机电产品的综合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机械系统设计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

机械系统设计概述——基本概念(学时:2学时)

机械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了解,核心)机械系统设计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核心)

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设计类型、基本原则(理解,核心)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了解,推荐)共2学时

3.2 机械系统总体设计

功能原理设计——基础原理(学时:2学时)

基本概念(功能,功能分类,功能元,功能结构)(理解,核心)设计方法(黑箱法,功能元求解,设计实例)(了解,核心)

结构总体设计——设计概念(学时:2学时)

设计任务和原则,设计步骤,总体布局(理解,核心)

主要设计参数(转速损失,公比,变速范围,级数,标准数列)(运用,核心)

共4学时

3.3 传动系统设计

传动系统概述——需求基础(学时:1学时)

类型及其组成(了解,核心)

有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方法(学时:5学时)

转速图(基本组和扩大组,结构网和结构式,拟定方法和原则,几种特殊情况,扩大变速范围方法)(运用,核心)

齿轮齿数的确定(运用,核心齿轮的布置与排列(理解,核心)

计算转速——计算方法(学时:1学时)

功率-扭矩特性(理解,核心)

传动件计算转速(运用,核心)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方法(学时:2学时)

工作特点(理解,核心)

扩大恒功率区间的方法(运用,核心)

内联传动系统——设计策略(学时:1学时)

误差来源和传动规律(了解,核心)

提高传动精度的方法(内联传动链设计原则)(运用,核心)

共10学时

3.4执行系统设计

执行系统概述——需求基础(学时:1学时)

功能,组成,分类(了解,核心)

执行轴系统——设计方法(学时:5学时)

构成,基本要求,布局(了解,核心)

执行轴(形状,结构,材料及热处理,技术要求)(运用,核心)执行轴支承(推力支承的配置,支承形式的选择,典型滚动轴承)(运用,核心)

执行轴传动件(典型传动方式,传动件的布置)(运用,核心)

执行轴组件计算(支承刚度,执行轴直径,合理跨距)(运用,核心)导轨——设计方法(学时:5学时)

功能,分类,技术要求(了解,核心)

普通滑动导轨(结构类型,组合方式,适用场合,间隙调整方法,导轨材料的选用和搭配)(运用,核心)

普通滑动导轨计算(受力分析,验算方法)(运用,核心)

其它各种类型导轨(了解,推荐)共11学时

3.5 支承系统设计

支承系统概述——需求基础(学时:1学时)

功用,基本要求,设计步骤(了解,核心)

静刚度——设计概念(学时:2学时)

基本类型,各项静刚度的影响因素,刚度的折算和比较(理解,核心)

支承系统设计——设计策略(学时:1学时)

截面的选择原则(理解,核心)

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隔板,加强筋,开口,提高各项静刚度的措施)(理解,核心)共4学时

3.6 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设计概念(学时:1学时)

控制系统的作用、分类、组成(理解,核心)典型控制系统的类型及工作原理(了解,推荐)共1学时

3.7 操纵系统设计

操纵系统——设计概念(学时:1学时)

操纵系统的功能、组成、分类(了解,推荐)

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机构结构及原理(理解,核心)共1学时

3.8 其它学时

机动(学时:1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讲授提示及方法

4.1 机械系统设计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

重点:机械,机械系统的相关概念及学科中的位置。难点:学习机械系统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讲授提示与方法:回顾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注重机械系统的整体性,提高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的认知程度。

4.2 机械系统总体设计

重点:功能原理设计的基本概念,主要设计参数及其确定方法。难点:各主要设计参数的特点及所适用场合。

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总体设计在机电产品开发应用中的重要性,强化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多以实例说明解释各概念和各项设计参数。

4.3 传动系统设计

重点:转速图的定义,转速图拟定方法和原则,扩大变速范围的方法,齿轮齿数的确定,功率扭矩特性,传动件的计算转速,无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

难点:拟定转速图的方法和步骤,设备的功率扭矩特性和传动件计算转速的求解方法,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设计特点。

讲授提示与方法:引入实例讲解转速图所表示内容和含义,根据转速图拟定原则“口诀”结合实例讲授转速图的拟定方法和步骤,注重讲解传动齿轮齿数配齿表的使用特点,比较设备功率扭矩特性特点和调速电动机功率扭矩特性关系讲解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特点;讲授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4.4 执行系统设计

重点:执行轴,执行轴支承,执行轴传动件,执行轴组件计算,普通滑动导轨,普通滑动导轨计算。

难点:执行轴组件的计算,滑动导轨计算中力学模型简化过程和叠加。

讲授提示与方法:引入工程力学中弹性模量、惯性矩、角应变、强度和刚度等相关概念,考虑实际工作中的摩擦、发热、受力、变形和振动等因素影响,结合工程结构实例分项分析、比较和总结(或经过理论推导和计算),得出结论。

4.5 支承系统设计

重点:静刚度的基本类型及影响因素,截面的选择原则,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难点:提高支承系统静刚度的方法和措施。

讲授提示与方法: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由支承系统的受力分析入手,通过支承系统受力变形引出各项静刚度的概念,结合支承系统的典型结构形式和截面的选择原则阐明提高各项静刚度

的方法和措施。

4.6 控制系统设计

重点:控制系统的作用、典型控制系统的类型。难点:控制系统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讲授提示与方法:明确控制系统的功能,讲授中应注重相关课程知识的联系,指明控制系统有多种形式。

4.7 操纵系统设计

重点:摆动式操纵机构。

难点:摆动式操纵机构的定位、行程和干涉。

讲授提示与方法:明确操纵机构的功能;讲授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际结构讲解摆动式操纵机构设计。习题与实验设计

5.1习题设计

由于本课程主要讲述机械系统的基础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作业应以综合性分析和设计题目为主,使学生综合运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来解决机械系统的实际设计问题。习题主要有计算习题、分析习题和思考习题三种形式。习题涵盖的主要方面包括:

1、机械系统设计的基础概念练习;

2、机械系统主要参数计算和确定;

3、转速图的拟定、配齿和传动件计算转速的确定,已知传动系统的分析与计算;

4、执行轴的结构分析和执行轴组件的计算;

5、导轨的结构选择、受力分析和验算应用;

6、静刚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支承系统结构分析。

通过上述作业的练习使得学生们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加强学生们对机械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计算能力,同时可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

5.2 实验设计

实验项目共3项,合计6学时。实验

一、传动系统分析(2学时)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观察典型的传动系统,绘制传动系统图和转速图,分析传动系统中基本组和扩大组选用,及各传动轴的位置和布置;

实验目标:使学生深化对不同类型传动系统的理解,增强对传动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传动系统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

实验

二、执行系统静刚度检测与分析(2学时)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设计执行系统静刚度的检测方案,在不同载荷下分别检测并记录执行系统的变形量,学习执行系统静刚度的分析方法;

实验目标:使学生掌握静刚度的检测方法,熟悉静刚度对执行系统的影响,增强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实验

三、机械系统的振动、温升检测与分析(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检测设备的振动和温度变化,根据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分析振动和热量产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学习机械的振动和温度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实验目标:使学生掌握现代化检测与分析的原理,熟悉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达到加深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考核与成绩记载

6.1 考核的方式及成绩的评定。

学生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的构成:上课出勤占平时成绩的1/3,作业占平时成绩的1/3,实验占平时成绩的1/3。

期末成绩:闭卷笔试。

6.2 考题的设计

考试题分为以下三类,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掌握和综合运用。

1、概念、判断、计算题

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基本设计技法的理解,基

本计算的应用。其基本形式包含: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约占60%

2、综合分析题

重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约占20%。

3、传动系统设计、运算和分析题

重点考察学生设计和分析传动系统及拟定转速图的能力。约占20%。

第三篇:机械系统设计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是研究各种机械的组成原理、机器常用机构的运动及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机器动力学等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系统:由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2,系统具有6个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结构性和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整体性是系统所具有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3,任何机械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装置、部件和零件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机械系统。而组成机械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机械零件。

4,从实现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机械系统应有以下必备的子系统组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纵与控制系统等。

5,传动系统的功能包括以下四项:减速或增速,变速,有级变速和无级变速,改变运动规律或形式。

6,机械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优质高效、物美价廉,应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能够赢得用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机械产品。

7,方案设计是机械系统设计的核心环节,方案设计是保证设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械系统设计的成败。

方案设计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重要的是要创新,采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机构、新工艺,才能设计出有突破性的新产品。

8任何机械系统都可以看成是实现某种能量流、物料流和信息流传递和转化的装置。

机械系统可抽象为:实现输入的能量、物料、信息和输出的能量、物料、信息转化的机械装置。

9用“黑箱”抽象地表示技术过程,不需要事先涉及具体的解决方法,就可以知道机械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约束条件:基本功能为物料、能量、信息的传递和转化,约束条件表现为内、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0技术过程是若干个分过程和工序组合而成的复合过程

11技术系统是实现技术过程各项转化的人为系统。

12功能分解是在系统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各子系统的功能可逐项分解,直至得到不能再分解的功能元为止。

13系统边界是技术系统功能范围的界限,即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分界

14总体设计必须在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是机械系统设计第3阶段—内部设计阶段的主要部分,是以后进行系统技术设计的依据.总体布置设计的目的:确定各零、部件的相互位置和运动关系。总体布置设计的原则:简单、合理、经济。保证机械系统内部的能量流、物料流和信息流的流动途径合理,各零部件运动时不产生干涉,是对机械系统总体布置的首要要求

15为保证机械系统能平衡、稳定地工作,就应当尽量使机械系统的质心高度较低,尽量相对于支承对称布置,这对于行走式机械和工程机械尤为重要

17对机械系统的执行系统,应尽量使振动源远离执行系统,采用分离驱动的方法,把电动机和变速箱、主轴箱分置,用有缓冲减振的传动装置将它们联接起来,就可使振源与执行系统隔开.布置执行系统时应首先确定执行构件的位置。工作机械就是机械系统的执行系统。

16载荷是对机械及零部件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可靠性和寿命计算的依据,也是进行机械系统动力机类型和容量选择时需要考虑因素之一。恒转矩负载特性又可分为两类:位能性负载特性和反抗性

负载特性

17周期载荷包含3个要素:幅值、频率和相位角

18确定载荷有3种方法:类比法、计算法和实测法。

19按励磁方式不同,直流电机可分为:他励、并励、串励、复励等形式,按转子转速和旋转磁场转速的不同,交流电机可分为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按电源不同,电动机分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

20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可分为固有机械特性和人为机械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可分为笼型电动机和绕线型电动机。

选择原则: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交流电动机优先于直流电动机;笼型电动机优先于绕线型电动机;专用电动机优先于通用电动机21执行系统是由执行构件和执行机构组成。执行构件是执行机构中的一个或几个构件,是执行系统中直接完成功能的零部件。

执行机构是带动执行构件运动所需要的机构,执行系统的作用是传递或变换运动和动力,把传动系统传来的运动或动力进行变换后传递给执行构件,满足其要求。

22执行系统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夹持、搬运、输送、分度与转位、检测、实现运动形式或运动规律的变换、完成工艺性复杂动作等。夹持功能可分解为:抓取、夹持和放开三个过程。2输送是按给定的路线将工件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24工程中使用的机械,大都是由若干个基本机构通过各种连接方法组合而成的机构系统—机构组合。

25并联组和:若干个单自由度基本机构的输入构件连接在一起,保留各自的输出运动;或若由干个单自由度机构的输出构件连接在一起,而保留各自的输入运动;或有共同的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的连接(称为并行连接)。其特征是各基本机构均是单自由度机构。

26机器的运动循环至少包括一个工作行程和空回行程,有时有的执行构件还有一个或若干个停歇阶段。

27传动系统是位于动力机与执行机构(或执行构件)之间的中间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动力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机构(执行构件)。传动系统是由运动链及相应的联系装置组成的。

28动力机输出的一般是等速连续的回转运动,而执行系统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两者的运动形式不相同时,要求传动系统能够改变动力机输出的运动形式,以满足执行机构的要求。当两者运动形式相同时,还有转速、转矩是否相同的问题,这就要求传动系统具有减速增矩或增速减矩的作用。

29按传动比变化情况传动系统可分为:固定传动比传动系统和可调传动比传动系统。可调传动比传动又可分为:有级变速传动系统、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和周期性变速传动系统

30传动系统按驱动形式可分为:独立驱动传动系统、集中驱动传动系统和联合驱动传动系统.按工作原理不同,传动系统可分为:机械传动系统、流体传动系统和电

传动系统。

31常用的离合器按工作原理分有两种形式:啮合式离合器和摩擦式离合器。

32最简单最基本的有级变速装置是两轴变速传动装置,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两轴变速机构串联的方法,组合成多轴变速装置。

第四篇: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总结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机械系统设计》结课综合设计(论文)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4 姓名 123456789 学号08041406 开课系室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结课日期 2011年 11月30日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总结

总体概述:本门课程名叫机械系统设计,不同于我们以前所学的机械设计。上学期我们所学的机械设计是以机械零件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设计;而在本门课程中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机械系统,包括原动机、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以及辅助系统,进行的是整机设计。

下面就根据本课程所学的内容,对机械系统设计过程做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方案设计

在接到一个设计任务后,首先要明确设计任务是什么,并对其进行功能方面的分析,针对要实现的功能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大体步骤如下:

1、设计任务抽象化——一般用黑箱原理来表示。

2、确定工艺原理——设法确定黑箱所要求的能实现作业对象转化的工艺原理。

3、确定技术过程——按照选定的工艺原理确定转化所需的程序及其顺序。

4、引进技术系统并确定系统边界——根据技术过程的要求确定机械系统的具体任务,并把这些任务分配给各个子系统。

5、确定功能结构——进行功能分解。

6、确定设计方案——分以下三步:寻找实现分功能的方法和载体;构建形态学矩阵;确定基本结构布局。二:总体设计

1、初步总体设计——根据设计方案绘制总体布置草图,进行初步计算和运动分析,并进行初步技术经济分析。注意改进薄弱环节,必要时应对方案中的关键技术系统进行试验研究。

2总体设计——对初步总体设计做进一步完善,形成技术文件和图纸。1)设计任务书、技术任务书;2)机构运动简图和系统简图;3)总装配图及关键部件装配图;4)电、光、气、液控制图;5)总体设计报告书及技术说明书。

在此过程中,主要涉及步骤有:执行系统的布置、传动系统的设置、操纵件的布置、总体主要参数的确定等。

三:原动机的选择

动力机的选取的依据是工作载荷的类型,常用的原动机主要类型有: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压马达、以及内燃机。

电动机作动力有以下优点:驱动效率高,与工作机连接简便,种类和型号较多,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械的工作要求。此外,电动机还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起动、制动、反向和调速的控制简单,可实现远距离测量和控制,便于集中管理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其不足之

处就是要用电源,这对野外工作的机械及移动式机械如钻机来讲,使用受到限制,因为可能有时无电源。

液压马达作动力机时有以下优点:可以获得很大的机械力或转矩。与电动机相比,功率/重量比大,因而运动件惯性相对小,快速响应灵敏度高。液马达还可以通过改变流量来调节执行机构的速度,改变运动速度方便,易实现无级调速。其局限性为:要有高压油供给系统,液压元件加工、装配要求高,易漏油并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机械的运动精度。

气动马达作动力机时有以下优点:与液压马达相比,工作介质为空气,易获得、无污染。维护简单,成本低,对易燃、易爆、多尘和振动环境适应性好。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空气可压缩,因而气动马达工作稳定性差,噪音大,输出扭矩不大,只适用于小型和轻型机械。

内燃机作动力时有以下优点:自持能力高(只要备足燃料和油料,可独立工作),功率范围宽。其缺点是:对燃料(柴油或汽油)的要求高,内燃机排气污染。噪音都较大,而且结构复杂,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不能带负载启动。

在进行机械系统设计时,如何选择动力机的类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向考虑:

1、工作机的负载特性和要求:包括工作机的载荷特性、工作制度、结构布置和工作环境等。

2、动力机本身的机械特性:包括动力机的功率、转矩、转速等特性,以及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要使动力机的机械特性和工作机械的负载特性相匹配。

3、进行经济性比较:包括能源的供应和消耗,动力机的制造、运行和维修成本的对比等。

除上面所说的三个方面外,有些动力机的选择还要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例如,室内工作的机械就尽量不要用内燃机作动力机。四:传动系统设计

传动系统的作用是联接动力机与工作机,即把动力机的运动和动力传给执行机构或执行构件。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传动系统有:带

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液力传动、气力传动。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变速装置,起停和换向装置,制动装置及安全保护装置。

变速装置是传动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改变动力机的输出转速和转矩,以满足执行机构的要求;常见的变速装置有以下几种:变速齿轮变速机构、滑移齿轮变速机构、离合器变速机构、啮合器变速机构。

起停和换向装置的作用是控制执行机构的起动、停车以及改变运动方向,那么对起停和换向装置的基本要求是:起停和换向方便省力,操作安全可靠,结构简单,能传递足够的动力。

常用的起停和换向装置有两类:一类是通过按钮或操纵杆直接控制电动机实现起停和换向,另一类是用离合器实现起停和换向。选择方案时应考虑执行机构所要求的起停和换向的频繁程度、动力机的类型与功率大小。

制动装置:动构件具有惯性,所以制动停车时不能立即停止,而是逐渐减速后才能停止运动。为节省停车时间,对于起停频繁或运动构件惯性大、速度高的系统,要设置制动装置。制动装置还可用于机械一旦发生事故时紧急停车,或使运动构件可靠地停在某个位置上。机械系统对制动装置的基本要求是:工作可靠、操纵方便、制动平稳、时间短,结构简单、尺寸小、磨损小、散热良好。

常用的制动器有摩擦式或非摩擦式两大类:带式制动器、外抱块式制动器、张蹄式制动器、磁粉制动器安全保护装置:

有些机械在工作过程中载荷经常变化,并且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可能过载,如这时本身无保护装置的话,应在传动链中设置安全保护装置,以免传动机构破坏。本身具有保护作用的传动链有带传动、摩擦离合器等,而传动链中的安全保护装置常见的有安全离合器或安全销等。当传动链所传递的转矩超过规定值时,安全保护装置中联接件会折断、分离或打滑来停止或限制转矩的传递。常用的有如下几种:销钉安全联轴器、钢珠安全离合器、摩擦式安全离合器等。另外,从系统的变速形式(是否连续)来看,变速部分可分为有级变速传动

和无级变速传动:

有级变速传动系统常有变速齿轮传动、链传动或变速带传动组成。在一定的变速范围内,其输出轴只能得到有限级数的转速。在有级变速传动中最基本的变速装置是二轴变速运动,即在两根轴之间用一个变速组进行传动,二轴变速传动可实现二至四级变速。若要求的变速级数多于四级时,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速组串联而成的多轴传动装置。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1)要求转速在工作中连续变化;(2)探求机械的最佳工作状态;(3)带负载启动的机械要求在低速启动;

(4)需要协调机械系统中几个执行机构之间的运转速度。无级变速的类型主要有:电力的(直流变速、交流变速)、流体的(液力的耦合器、变矩器、液压变速)和机械的(利用摩擦传动机构实现)。五:执行系统的选择

执行系统是用来完成机器预定功能的组成部分。一部机器可以只有一个执行部分,也可以有多个执行部分。

常见的可用于执行系统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在选用时要根据预定功能的运动形式选择合理的机构来完成预定的运动。六:控制系统的构建

机械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各执行机构应根据生产要求,以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运动,而各执行机构的开始、结束及其顺序一般由控制系统保证。

机械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有:

1)使各执行机构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运动。2)改变各运动构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3)使各运动构件间有协调的动作,完成给定的作业环节要求。4)对产品进行检测、分类以及防止事故,对工作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及时报警并消除。控制系统的要求: 1)稳定性要求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的固有特性,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与参数,与输入无关。若控制系统在任何足够小的初始偏差作用下,其响应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为0,则称该系统具有渐近

稳定性。反之,在初始条件影响下,若控制系统的响应过程随时间的推移而发散,输入无法控制输出,则这样的系统为不稳定系统。任何一个系统能进行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是系统必须是稳定的。2)响应特性要求

系统的响应特性包括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

① 动态特性:过渡过程中系统的动态性能常用系统的阻尼特性和响应速度来表征。

② 稳态特性:闭环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用稳态误差表示和度量,它是当t→∞时,即过渡过程结束时,系统的实际输出y(t)与参考输入所调整的期望值yr(t)之间的差值。控制系统的组成:

无论多么复杂的控制系统,都是由一些基本环节或元件组成的。

1)给定环节:给出与反馈信号同样形式和因次的控制信号,以确定被控对象“目标值”的环节。给定环节给出的信号可以是电量、非电量,也可以是数字量或模拟量。

2)测量环节:用于测量被控变量,并将被控变量转变为便于传送的另一物理量(一般为电量)的环节,常用的有电位计可将机械转角→电压信号,测速发电机将转速→电压信号,光栅测量装置将直线位移→数字信号。

3)比较环节:比较环节是将输入信号X(s)与测量环节发出的有关被控变量Y(s)的反馈信号B(s)进行比较的环节。

4)校正及放大环节:通常偏差信号很小,为了实现控制,要将偏差信号作必要的校正,然后进行功率放大以便推动执行环节,常用的放大类型有电流放大,电气—液压放大等。

5)执行环节:执行环节用来接收放大信号的控制信号,驱动被控对象按照预期规律运动的环节。执行环节一般是能将外部能量传递给被控对象的有源功率放大装置,工作中要进行能量转换,如把电能通过电机转换成机械能,驱动被控对象作机械运动。七:其他辅助系统的配备

1、操纵系统:是把人和机械联系起来,使机械按照人的指令工作的机构和元件所构成的总体。操纵系统的作用和要求

操纵系统的作用是完成信号转换,也就是把人施加于机械的信号,经过转换传递到执行系统,以实现机械的起动、停止、转向、变速、变力及制动等目的。

操纵系统虽然不直接参与机械做功,对机械的精度、强度、刚度和寿命没有直接影响,但机械系统性能的好坏,功能完成情况及操作者工作强度等,都与操纵系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操纵系统的设计有下列主要要求:

1)操纵轻便省力。尽可能地减小操纵力,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符合人机工学的要求,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同时还可提高操纵系统灵敏度,达到对机械系统的灵活操纵。

2)操纵行程适当。操纵的行程应尽量在保证人体不动的情况下,上、下肢能舒适达到的范围。

3)操纵件定位可靠。操纵件应能长时间可靠地保持在某一操作状态的位置,不能因其它操纵力的作用而改变其操作状态。

4)操纵系统的反馈准确迅速。操纵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反馈性,使操纵信号准确迅速地反馈给操作者,以便操作者及时判断操作的效果,并作出新的操纵决策。

5)操纵系统应具有可调性。操纵系统应能进行必要的调节,以保证系统的元件磨损后,经过调节仍能达到操纵的效果。

6)操纵方便和舒适。为达到这一要求,不仅要求操纵力和操纵行程的大小舒适,而且操纵件的形状、尺寸、布置位置、运动方向和各操纵件的标记、操纵顺序等都要符合人体状况和动作习惯。

7)操纵安全可靠。操纵系统应保证实现预定的操作功能,防止错误的操纵或操纵失效。

2、机械基础的设计

机械工作时的全部载荷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承受。受机械载荷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机械向地基传递载荷的中间结构体即为基础。机械基础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强度方面的要求:避免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破坏和开裂;2)刚度方面的要求:避免在载荷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或倾斜;3)振动

方面的要求:避免过大的振动,以免影响机械本身的正常工作及邻近机械、设备等的正常使用;

4)经济性要求:机械基础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应有良好的经济性。

机械基础设计的一般规定:

1)基础设计时应取得机械基础的基本资料;

2)机械基础宜与建筑物的基础、上部结构以及混凝土地面分开;3)当管道与机械连接而产生较大振动时,管道与建筑物连接处应采取隔振措施;

4)当基础的振动对邻近的人员、精密设备、仪器仪表、工厂生产及建筑物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隔振措施;5)基础不得产生有害的不均匀沉降;

6)重要的或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机械,应在其基础上设置永久的沉降观测点,并应在设计图中注明要求。在基础施工、机械安装及运行过程中定期观测沉降情况,并作记录。

以上各个环节是整个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各个环节的内容只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要求,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更加细致的过程,设计时需充分而全面的考虑可各方面的因素,在满足各个环节本身的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原动机、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以及辅助系统各个系统作为整个机械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保证在组成整个系统后依然能较好的完成预定的功能要求。

第五篇: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考核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论文基本要求

1.成绩组成:

课程论文(系统综合设计与分析):35分课后作业:10分大作业:10分课堂:10分实验:20分读书工程:15分

2.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命题类型:设计类、分析类

3.设计类论文基本要求:

(1)题目可从给定题目中选择(见附录1)或者自拟;

(2)按模板要求的内容撰写,可对内容扩充,但不能减少;(3)A4打印,封皮姓名处签字;

(4)抄袭视为违纪,总成绩计0。注意:雷同者双方总成绩均为0。4.分析类论文基本要求:

(1)题目自拟,所选系统必须具有精巧的机构或工作原理新颖,否则成绩不及格;(2)按模板要求的内容撰写,可对内容扩充,但不能减少;(3)A4打印,封皮姓名处签字;

(4)抄袭视为违纪,总成绩计0。注意:雷同者双方总成绩均为0。4.读书工程

阅读指定书目《机械创新设计》主编:丛晓霞(见附件),针对全书或较有收获的章节,写出自己的心得和收获之处。正文不少于3000字(3页),A4打印,封皮姓名处签字。模板见附件。

附录1 设计类题目: 1.小型切片机机构设计

可将土豆、红薯、莲藕等食品进行切割成片状,片厚可调。2.火灾高层逃生装置机构设计

试设计一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生装置发生火灾时可以借助其安全逃生。要求该装置具有匀速下降功能,不受人体重量不同的影响,不以电能力动力,便于操作。3.回收易拉罐空瓶装置机构设计设计一种可以回收易拉罐空瓶的装置,每当将一易拉罐空瓶塞入该装置后能自动吐出一角硬币。要求结构合理、无需电力供应。4.手动钻孔工具机构设计

设计一手动金属钻孔装置,完全依靠手动实现金属钻孔过程。要求操作方便、省力、结构合理、体积小、外型美观。5.硬币分拣装置机构设计

设计一硬币分拣装置,该装置能将不同面值的硬币分拣并打包。要求体积小、外形美观、操作方便,且具有显示功能。6.电杆爬升装置机构设计设计一新型电杆爬升装置,用于帮助电力工人攀爬电杆,要求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使用可靠、攀爬速度较快等优点。7.水果削皮器机构设计

设计一种新型的水果削皮器,要求原理新颖、结构简单、外形美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要点以及未来发展探讨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要点以及未来发展探讨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是指将机械设备与电气控制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整体化的设计与运行。本文将从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1.整体设计理念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要点之一是整体设计理念。在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时,需要将机械结构、电气控制、传感器等系统组件进行整体优化设计。通过整体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效率和可靠性,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更加协调。 2.多学科交叉融合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要点之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现代机械系统中,机械、电气、控制、材料等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集成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从而实现系统的整体性能的提升。 3.全寿命周期考虑 4.先进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要点之四是先进技术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中需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从而提高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5.灵活可靠的控制与传感技术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要点之五是灵活可靠的控制与传感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需要选择灵活可靠的控制与传感技术,满足系统对于控制精度、反馈速度等方面的要求。 二、未来发展趋势 1.智能化发展 2.集成化设计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将趋向于集成化设计。通过集成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功能,减少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实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和定制化生产。 3.柔性化生产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将朝着柔性化生产发展。通过引入柔性机器人、柔性传感器、柔性控制器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化、快速化、定制化,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4.绿色环保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将注重绿色环保。通过使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低排放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系统的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5.人机协作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将以人机协作为发展方向。通过引入人机协作技术,可以使得机械系统更加灵活、安全、高效,实现人与机器的紧密合作。 结语 随着工业4.0的到来,机械系统正朝着智能化、集成化、柔性化和绿色化方向迅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其设计与发展将对整个产业链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不断探索并应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优化设计理念,并注重人机协作,实现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将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机械系统设计与动力学

机械系统设计与动力学 机械系统设计与动力学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两个重要分支。机械系统设计是指将机械元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以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而动力学则是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以便优化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满足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在机械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机械元件的选择、布局和组合方式,以及机械系统的控制和传动方式等。在机械元件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元件的材料、尺寸、形状和性能等因素,以满足机械系统的要求。在机械系统的布局和组合方面,需要考虑机械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以确保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机械系统的控制和传动方面,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控制方式和传动方式,以满足机械系统的运动要求。 动力学是机械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动力学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以便优化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在动力学研究中,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运动学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以便确定机械系统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动力学研究机械系统的力学特性,包括机械系统的力学结构、力学性能和力学特性等,以便优化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机械系统设计和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制造业

中,机械系统设计和动力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自动化生产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机械系统设计和动力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飞机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的设计和制造中。在能源领域中,机械系统设计和动力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等能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中。 机械系统设计和动力学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两个重要分支。机械系统设计是将机械元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以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而动力学则是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以便优化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机械系统设计和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机械系统设计知识点总结

1 机械原理是研究各种机械的组成原理、机器常用机构的运动及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机器动力学等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系统:由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2,系统具有6个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结构性和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整体性是系统所具有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3,任何机械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装置、部件和零件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机械系统.而组成机械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机械零件. 4,从实现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机械系统应有以下必备的子系统组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纵与控制系统等. 5,传动系统的功能包括以下四项:减速或增速,变速,有级变速和无级变速,改变运动规律或形式. 6,机械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优质高效、物美价廉,应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能够赢得用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机械产品. 7,方案设计是机械系统设计的核心环节,方案设计是保证设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械系统设计的成败. 方案设计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重要的是要创新,采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机构、新工艺,才能设计出有突破性的新产品. 8任何机械系统都可以看成是实现某种能量流、物料流和信息流传递和转化的装置. 机械系统可抽象为:实现输入的能量、物料、信息和输出的能量、物料、信息转化的机械装置.

9用“黑箱”抽象地表示技术过程,不需要事先涉及具体的解决方法,就可以知道机械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约束条件:基本功能为物料、能量、信息的传递和转化,约束条件表现为内、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0技术过程是若干个分过程和工序组合而成的复合过程 11技术系统是实现技术过程各项转化的人为系统. 12功能分解是在系统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各子系统的功能可逐项分解,直至得到不能再分解的功能元为止. 13系统边界是技术系统功能范围的界限,即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分界 14总体设计必须在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是机械系统设计第3阶段—内部设计阶段的主要部分,是以后进行系统技术设计的依据.总体布置设计的目的:确定各零、部件的相互位置和运动关系.总体布置设计的原则:简单、合理、经济.保证机械系统内部的能量流、物料流和信息流的流动途径合理,各零部件运动时不产生干涉,是对机械系统总体布置的首要要求 15为保证机械系统能平衡、稳定地工作,就应当尽量使机械系统的质心高度较低,尽量相对于支承对称布置,这对于行走式机械和工程机械尤为重要 17对机械系统的执行系统,应尽量使振动源远离执行系统,采用分离驱动的方法,把电动机和变速箱、主轴箱分置,用有缓冲减振的传动装置将它们联接起来,就可使振源与执行系统隔开. 布置执行系统时应首先确定执行构件的位置.工作机械就是机械系统的执行系统. 16载荷是对机械及零部件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可靠性和寿命计算的

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

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 工业机器人是近年来在多个行业中越来越普及和广泛应用的一种现代化技术设备。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提升,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而机器人的机械系统设计则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对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是指利用机械学、材料学、控制学、电气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设计和制造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系统。机械系统设计包括机器人的各个部分,如机身、关节、手臂、执行器、传动装置等,同时也要考虑多个因素对机械系统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机器人的负载,工作空间,精度、速度,稳定性等。 在进行机械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机器人的工作要求和使用场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确定机器人的工作负载、精度和速度等参数。然后,根据工作负载的不同,设计关节的数量和类型,通常,工业机器人包括直线关节、旋转关节、球关节等多种类型。同时,设计机器人的手臂、执行器等重要部位,在诸如重量、强度和刚度等方面考虑材料的选择,以确保机器人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机器人的传动系统也是机械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动系统可以通过齿轮、链条、皮带等方式实现,旨在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而在传动过程中,传动部件的精度,齿轮的间隙和螺旋程度、电机功率、传动速度等也需要被纳入考虑。同时考

虑到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粉尘和腐蚀等问题,需要对传动系统实现良好的润滑和维护。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感知系统是机械系统设计中另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系统实现对机器人的动作,通过传感器获取机器人的位置、方向、负载等信息,并且瞬间反映到 控制系统上,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以及通过编程实现的自主决策。感知系统负责机器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例如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检测物体的距离、拍摄摄像头进行视觉检测等,从而保证机器人能够正常工作,实现高效、准确的生产和操作任务。 当然,机械系统设计也要考虑到工业机器人的布局设计和结构设计。机布局的设计通常采用三维建模方法,确定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动作、避免干涉等方面的需要,确保机器人能够在工作中完成其预置任务,同时安全地完成其工作任务。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则要根据机器人的功能和使用场景,确定机器人在物理和力学变形等方面的影响,在设计机器人机身、壳体等方面应考虑到材料和结构刚度的安排。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设计合理的机械系统,可以帮助机器人达到高效率、高稳定性和高精度的操作。同时,应该在不断改进机器人机械设计的同时,继续探索和创新新的工艺和机构,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配合公差优化

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配合公差优化 在机械系统设计中,配合公差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的配合公差可 以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配合公差优化。 一、配合公差的基本概念 配合公差是指在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零件的相对位置和互换 性而设置的尺寸偏差范围。配合公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零件的装配性能和使用寿命。合理的配合公差能够确保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配合公差的优化原则 在机械系统设计中,优化配合公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功能要求:首先需要明确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包括零件的运动精度、力学 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只有明确了功能要求,才能更好地优化配合公差。 2. 全局一致性:要考虑整个机械系统的工作状态,尽量减小整个系统的变形和 位移。特别是在高精度、高速、大功率和大负载情况下,需要关注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3. 局部适用性:不同零件之间的配合公差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例如,对 于紧固件连接的零件,公差较小有利于提高紧固件的预紧力;而对于传动零件,公差较大有利于降低摩擦损失。 4. 成本效益:需要在功能要求满足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制造成本。可以通过优 化公差分配,合理选用加工工艺,降低设备投资和能耗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三、配合公差的优化方法 为了优化配合公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综合考虑设计工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加工工艺、测量技术等因素。合理的设计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和工序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并有利于优化配合公差。 2. 精确的测量与数据分析:利用精确的测量设备对零件进行测量,获取真实的 尺寸和公差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评估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进一步优化公差。 3. 利用模拟与仿真技术: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配合公差的模拟与仿 真分析。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公差方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选择最优的公差方案。 4. 数据驱动的优化方法:基于数据的优化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效率。通过 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寻找规律,制定合理的公差方案。 四、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机床主轴箱为例,对其关键配合公差进行优化。首先,根据主轴箱的功能 要求,确定公差的设计目标和限制条件。然后,利用精确的测量设备对关键零件进行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仿真,评估不同公差方案对主轴箱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数据驱动的优化方法,找到最优的公差方案。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不断优化主轴箱的配合公差,使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小装配误差和运动摩擦,提高主轴箱的精度和可靠性。 结论 配合公差的优化在机械系统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配合公差可以提高产 品的质量和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为了优化配合公差,需要综合考虑设计工艺、测量技术和模拟仿真等因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优化配合公差的方法和步骤。希望这些内容对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配合公差优化有所帮助。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报告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报告 一、引言 机械系统设计是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种机械元件的设计和组装,以实现特定功能。本实践报告将介绍一个机械系统设计的案例,并详细描述了设计过程、设计原理、设计方案以及最终的实施效果。 二、案例描述 本次实践的机械系统设计案例是一个自动喷涂机器人。该机器人的任务是在汽车生产线上完成车身的喷涂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喷涂的均匀性、喷涂速度、喷涂厚度等因素,并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地跟随车身的轮廓进行喷涂。 三、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 在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我们确定了以下需求: - 喷涂的均匀性要求高,不能出现漏喷或重喷的情况; - 喷涂速度要快,以保证生产效率; - 喷涂厚度要均匀,以确保涂层的质量。 2.设计原理 基于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设计原理:

- 采用喷涂枪和喷涂头的结合,既能够快速喷涂,又能够保证喷涂的均匀性; - 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身的轮廓,以实现喷涂路径的自适应。 3.设计方案 基于设计原理,我们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案: - 选择高精度的喷涂枪和喷涂头,并通过气动系统控制喷涂流量和压力; - 配备激光传感器来检测车身的轮廓,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 设计一个控制算法,使机器人能够根据传感器的数据,自动调整喷涂路径。 4.实施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组装和调试,并对机器人进行了实地测试。经过多次试验和优化,我们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 喷涂均匀性达到了客户的要求,没有出现漏喷或重喷的情况; - 喷涂速度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喷涂厚度均匀,涂层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四、结论 通过本次机械系统设计实践,我们成功地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自动喷涂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了高效、均匀的喷

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一、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要确保设计的机械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2.可靠性原则:要确保设计的机械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和维修维护性能。 3.经济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制造成本、购买成本、运行成本以及后期维护和升级等因素。 二、方案设计的步骤 1.了解用户需求:通过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对机械系统的功能、性能、外观和使用要求等方面的需求。可以通过需求调研和用户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 2.系统分析: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机械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构成部分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等。可以使用形式化分析方法如功能分解与组合、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 3.确定设计目标: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分析结果,制定出机械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和约束条件。目标可以关注系统的性能指标、功能实现等方面。 4.建立系统模型:根据设计目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或建立物理模型等方法,对机械系统进行模拟和仿真分析。包括结构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5.方案设计:通过在系统模型基础上的分析、优化和创新,制定出一 个能够满足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机械结构的设计、 驱动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等。 6.方案评估: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机械系统的性能、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可以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拟和仿真等方法进行评估。 7.优化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可以采用机 器学习、遗传算法等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三、方案设计的关键问题 1.结构设计: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是指确定系统各个部件的类型、数 量和布局。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强度、刚度、重量和成本等因素,避免出 现单点故障和过度设计的问题。 2.驱动系统设计:机械系统的驱动系统设计是指选择合适的驱动装置,以满足系统的运动和力学要求。需要考虑到驱动能力、精度和反应速度等 因素。 3.控制系统设计:机械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是指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 和控制器,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需要考虑到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响 应速度等因素。 4.安全性设计:机械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是指预防和控制事故和灾害的 发生。包括安全设备的选择和布置、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灾害事故的模 拟和分析等。 总体方案设计是机械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性能和成本等方面。通过系统分析、模型建立、方案设计、方案评

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系统设计的目的意义提肛方法步骤

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系统设计的目的意义提肛方法步骤 一、目的意义 1.提高加工精度 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系统的设计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加工精度。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使得主轴箱在高速旋转时能够保持稳定,从而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对主轴箱的运动轨迹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 2.提高生产效率 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系统的设计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主轴箱的结构布局和运动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停机时间和物料运输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可以采用多任务并行设计的方法,使得主轴箱可以在不同工序之间灵活切换,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3.降低故障率 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如何降低故障率。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减少主轴箱在高速旋转时的振动和噪音,从而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进一步降低故障率。 二、提肛方法步骤

1.明确设计需求 在进行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系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需求。这包括确定加工中心的使用场景、要求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以及预期的故障率等。只有明确了这些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工作。 2.进行结构设计 根据设计需求,进行结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里需要考虑到主轴箱的整体布局、内部结构以及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以确保主轴箱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3.进行动力学分析 在完成结构设计之后,还需要对主轴箱的运动特性进行动力学分析。这包括计算主轴箱在高速旋转时的离心力、惯性力以及振动情况等。通过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可以对主轴箱的运动轨迹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其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4.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除了机械结构之外,加工中心主轴箱还需要配备一套先进的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主轴箱的运动状态,以保证其在高速旋转时的稳定性和精度。此外,还需要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实现自动化加工过程。

机械系统设计

系统(概念):具有特立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机械系统(概念):由若干装置、零件、部件等组成的一个特左的系统,是由确左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的物体组成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机械系统的组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纵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他:基础部分、润滑、密封等 现代机械的基本要求:功能要求;运动要求:动力要求:可靠性和寿命要求:安全性要求; 体积和重量要求;经济性要求;环境保护要求;产品造型要求:苴他特殊要求: 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一、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局部和整体的协调、统一:内部和外部的统一); 二、合理确定系统的功能(市场:需求、功能需求、市场;功能的性质:基本功能、辅助功能:用户:使用功能:外观功能:价值工程:V=F/C)三、提高可靠性(产品在规左的条件下和规宦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技术:研究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一门技术。衡量可靠性指标:可靠度R失效概率F失效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失效前平均工作时间MTTF维修度M有效度A)四、提奇经济性;五、保证安全性; 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计划;外部设计;内部设计:制造销售: 系统分解形式;平而分解:分级分解;组合分解: 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分析与确左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模型化:系统最优化:系统评价: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工作内容:一、研究给泄的设计任务;二、设讣任务抽象化(黑箱法);三、确左工艺原理(创造性思维,物场分析法):四、确左技术过程:五、引进技术系统并确泄系统边界:六、确泄基本结构布局;七、方案评价(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方而的评价。方案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可比性,合理性,整体性原则); 机械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1.总体布置设计(基本要求:总体布置必须要有全局观点, 不仅要考虑机械本身的内部因素,还要考虑人机关系、环境条件等各种外部因素。1 (最基本要求)保证工艺过程的连 续和流畅2降低质心髙度、减小偏置3保证精度、刚度,提髙抗振性及热稳泄性4充分考虑产 品系列化和发展5结构紧凑、层次分明6操作、维修、调整方便7外形美观)2.确定总体主要参数3.绘制总体设计图样4.编写总体设计报告书及技术说明书等 传动系统布置注意:2)简化传动链2)合理安排传动机构顺序3)注意传动系统的润滑和密封的可靠性 执行系统的功能:夹持:搬运;输送:分度与转位;检测;施力:完成工艺性复杂动作;执行系统的分类:按执行系统对运动和动力的要求:动作型;动力型:动作一动力型。执行机构的相互联系情况:单一型:相互独立型:相互联系型。 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平面运动:转动,移动。空间运动:一般空间运动 常用执行机构的性能优、缺点、功能:1•连杆机构:优点:运动副(低副面接触)单位而积所受压力较小,且而接触便于润滑,故磨损减小;制造方便(平面、圆柱面),易获得较高精度:两构件之间的接触是靠本身的几何封闭来维系的,它不象凸轮机构有时需利用弹簧等力封闭来保持接触;构件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在主动件运动规律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改变连杆机构各构件的相对尺寸,就可以使从动件实现不同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要求。连杆曲线具有多样性。缺点:一般情况下,只能近似实现给左的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且设计较为复杂:当给左的运动要求较多或较复杂时,需要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往往较多,这样就使机构结构复杂,工作效率降低,不仅发生自锁的可能性增加,而且机构运动规律对制造、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增加;机构中作复杂运动和作往复运动的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难以平衡,在高速时将引起较大的振动和动载荷,故连杆机构常用于速度较低的场合。功能:A.实现有轨迹、位宜或运动规律要求的运动:B.实现从动件运动形式及运动特性的改变C.实现较远距离的传动(车闸)D.调节、扩大从动件行程E.增力,获得较大的机械增益。2.凸轮机构,优点:只需设汁适当的凸轮轮酬,便可使从动件得到需要的运动

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和机械系统设计

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和机械系统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电气和机械系统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气系 统负责提供电力、照明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而机械系统则涉及了空调、暖通和给排水等功能。本文将重点讨论建筑工程中电气和机械系统设 计的关键要素以及设计过程。 一、电气系统设计 电气系统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了电源供应、照明 系统、电力配电和通信系统的设计。在进行电气系统设计时,应充分 考虑以下要素: 1. 电源供应:合理规划电源供应是电气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设计 师需要准确计算建筑物的用电负荷,并确定合适的电源类型和容量, 以保证建筑物各项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2. 照明系统:照明系统设计涉及灯具的选择和布置。在选择灯具时,应考虑到照明效果、能效和寿命等因素。合理布置灯具可以实现照明 均匀性和舒适度的最优化。 3. 电力配电:电力配电是指将来自电源供应的电能分配至各个电气 设备的过程。在电力配电设计中,需要合理划分回路,确保电能分配 稳定可靠,并考虑到安全因素,如过载和短路保护。 4.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设计包括电话、数据网络和安防监控系统等。在通信系统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内外的通讯需求,并选择适 当的网络设备和接入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无阻。

二、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了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的设计。机械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1. 暖通空调系统: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涉及到空调设备的选择和布置,以及空气流通和温湿度控制等。合理选择空调设备并合理布置朝向、 风管和回风口,可以提高舒适度和能效。 2. 给排水系统:给排水系统设计涉及水源供应、卫生设备和排水管 道等。设计师需要合理规划给水、排水和雨水系统,确保供水和排水 畅通无阻,并充分考虑节水和环保。 3. 消防系统:消防系统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它包括 消防水系统、消防报警器和疏散通道等。合理规划消防系统布局、灭 火器和疏散标志等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性。 电气和机械系统设计的流程如下: 1. 需求分析:设计师与业主或使用方充分沟通,了解使用需求和功 能要求。 2. 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师制定符合要求的电气和机械系 统设计方案。 3. 施工图设计:将设计方案细化为施工图,包括具体设备的选型和 布置,管道布局和接口设计等。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设计标准与规范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设计标准与规范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设计标准与规范 导言: 机械系统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任务,关乎产品的性能、安全和可靠性。在机械设计中,制定和遵循一系列的设计标准与规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探讨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准则,以及一些常用的设计标准与规范。 一、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功能性:机械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设计人员应考虑到产品的实际使用环境和操作条件,并确保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协同工作。 2. 安全性:安全是机械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设计人员应对潜在的危险和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或减轻潜在的伤害。例如,在设计机械系统时,应考虑到紧急停机装置、防护罩等安全设施。 3. 可靠性:机械系统的设计应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内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计人员应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工艺制造等方面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以减少故障和损坏的可能性。 二、机械系统设计的常用标准与规范

1.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制定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依据。在机械设 计中,设计人员应遵循国家标准的要求,包括机械设计规范、力学性 能测试、安全标准等。 2. 行业标准:不同行业有各自的专业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机械系 统的设计与生产。例如,汽车行业有汽车设计规范、汽车驾驶安全要 求等;航空航天行业有航空器设计和制造要求等。 3. 国际标准:机械系统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国际标准的要求,特别 是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例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4. 企业内部标准:一些大型企业和组织可能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经 验制定一些专门的内部标准和规范,用于指导和规范机械系统的设计 与生产。 三、机械系统设计的相关要素 1. 材料选择:机械系统的材料选择对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 影响。设计人员应考虑到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机械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因素,并选择最适合的材料。 2. 结构设计: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产品的使用需求和载荷要求。设计人员应考虑到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因素,并合理布 局和优化设计。

以能力为导向的《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能力为导向的《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随着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机械系统设计作为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 课程,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以能力为导向的《机械 系统设计》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 力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与学习实践。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教学改革提 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机械系统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和技术要求也在 不断提升。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机 械系统设计课程亟需改革,从而使之更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 机械系统设计是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改革具有重要 的意义。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技术的需求。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也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2.1以能力为导向 2.2突破学科界限 机械系统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当突破学科界限,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 养。 2.3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当更加注重实 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 实际工程项目中。 2.4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机械系统设计需要多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当更加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团队项目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 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

中频电炉倾倒机械系统设计

中频电炉倾倒机械系统设计 一、引言 中频电炉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加热设备,其特点是加热速度快、效果好。在电炉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将熔融的金属倾倒到模具中进行浇铸。传统 的倾倒方式是人工操作,但这种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也无法达 到高效的生产要求。因此,设计一个中频电炉倾倒机械系统,能够提高工 作效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安全性,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设计要求 1.实现自动倾倒功能,能够将熔融的金属准确地倾倒到指定位置。 2.系统要稳定可靠,能够适应各种工况和金属材料的倾倒操作。 3.设计要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保证操作人员的操作舒适性和安全性。 三、设计方案 1.机械结构设计 为了实现自动倾倒功能,可以设计一个能够上下移动的机械臂和一个 能够旋转的倾倒装置。机械臂可以使用液压或气动系统控制上下移动,倾 倒装置可以使用电机进行旋转操作。机械臂和倾倒装置之间可以使用传动 链条或齿轮传动实现动力传递。 2.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可以采用PLC控制器,通过编程实现自动化控制。控制系统 需要与机械臂和倾倒装置配合工作,准确地控制倾倒的时间、角度和位置。

同时,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可以在系统中加入传感器和安全开关, 实时监测机械系统的工作状态,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电气系统设计 电气系统主要包括电机、电源和控制元件等。电机可以采用步进电机 或伺服电机,实现精确的位置和角度控制。电源可以使用中频电源供电, 提供必要的电能支持。控制元件可以采用接近开关、继电器、接线端子等,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接可靠。 四、系统实现 1.制造机械结构 根据设计方案,制造机械臂和倾倒装置的各个部件,并进行组装调试。确保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运动正常,稳定可靠。 2.安装控制系统和电气系统 根据设计方案,安装PLC控制器和相应的控制元件,进行连线接驳, 确保信号传输正常。同时安装电机和电源,进行电气连接。 3.调试和优化 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机械臂和倾倒装置的运动精确,控 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测试系统的安全控制功能,确保操作人员 的安全。 五、结论 通过设计和实现中频电炉倾倒机械系统,可以实现金属的自动倾倒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安全性。同时,系统具有稳定可

基于Solidworks的钢筋折弯机机械系统设计

基于Solidworks的钢筋折弯机机械系统设计钢筋折弯机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机械设备,主要用于将钢筋进行弯曲, 以满足建筑结构所需的弯曲形状和规格。在设计钢筋折弯机的机械系统时,可以使用Solidworks软件来进行建模和分析。 首先,钢筋折弯机的机械系统主要包括传动系统、控制系统、曲轴系统、弯曲臂和支撑结构等部分。 传动系统是钢筋折弯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电机、减速器、离 合器和滚轮等部件。传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钢筋的直径、弯曲角度和 所需的工作速度等参数。在Solidworks中,可以使用装配功能模拟传动 的工作原理,通过实体建模和运动学仿真分析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控制系统是钢筋折弯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控制钢筋的弯曲角度和 工作流程。在Solidworks中,可以使用电气模块设计和建模控制系统, 包括电气元件、电路连接和控制信号等部分。通过Solidworks电气模块 的仿真功能,可以验证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确保钢筋折弯机的安 全运行。 曲轴系统是使钢筋进行弯曲的关键部分,主要由曲轴、连杆和弯曲机 构组成。在Solidworks中,可以使用运动学模块来模拟和分析曲轴系统 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此外,还可以使用Solidworks的强大的动力学分析 功能来评估曲轴系统的负载和应力,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弯曲臂是用于固定和弯曲钢筋的重要部件,需要考虑到弯曲臂的材料、结构和强度等因素。在Solidworks中,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来评估弯曲 臂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以优化弯曲臂的设计。

支撑结构是保证钢筋折弯机稳定工作的关键部分,主要由底座和支撑架组成。在Solidworks中,可以使用装配功能来设计和优化支撑结构的组装和稳定性。此外,还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来评估支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确保钢筋折弯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基于Solidworks进行钢筋折弯机机械系统设计,可以通过模拟和分析来优化传动系统、控制系统、曲轴系统、弯曲臂和支撑结构等部分的设计,以确保钢筋折弯机的性能和安全性。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并减少试错成本和时间。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 一、引言 云计算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 以及其他各种资源集中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化的庞大计算平台。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可以得到更高效、更精确的结果。本文将探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的相关问题。 二、机械系统设计的挑战 机械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任务,涉及到多个物理学原理和工程学知识。在传统的机械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模拟,以获得最优的设计方案。然而,传统的计算方法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往往不能满足工程师们对设计效率和准确性的要求。 三、云计算技术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1. 并行计算 云计算平台通常拥有大量的计算节点和分布式存储系统,可以实现并行计算。 在机械系统设计中,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并行计算能力,将原本需要数天完成的计算任务,缩短到数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这样,工程师们可以更快地得到设计结果,并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实时的反馈和调整。 2. 大数据处理 机械系统设计中涉及到的数据通常非常庞大,包括材料参数、物理模型、工程 数据等等。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工程师们可以更方便地存储、管理和分析这些数据。通过运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模式,为设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 虚拟仿真 云计算平台可以提供强大的虚拟仿真能力,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机械系统进行全面的模拟和测试。通过云计算平台上的仿真软件,工程师们可以进行多种场景下的测试,获取更全面的设计性能评估结果。同时,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大存储和高带宽特性,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各个参数的变化情况,为机械系统设计提供准确而详细的数据支持。 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案例研究 在机械系统设计中,有许多优化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结构优化、参数优化、拓扑优化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可以通过大规模的计算和参数空间的遍历,找到最优的设计解。下面我们以一款汽车发动机的设计为例,来说明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设计需要对各种参数进行优化,例如气门时间、排气阻力、燃烧室形状等等。通过建立发动机数学模型,并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大规模的参数优化,可以得到最佳的设计解。同时,结合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可以运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从历史的设计和测试数据中学习规律,为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指导。 五、云计算技术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优势和挑战 1. 优势 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云计算平台的并行计算能力、大数据处理能力和虚拟仿真能力,可以为工程师们提供更强大的计算和分析工具,帮助他们快速地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同时,云计算平台的高带宽和大存储能力,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监测和记录,为机械系统的动态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持。 2. 挑战

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系统设计的目的意义提肛方法步骤

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系统设计的目的意义提肛方法步骤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系统是加工中心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设计关系到加工中心的性能和工艺能力。主轴箱机械系统的设计目的是提高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加工要求的工艺需要。下面是主轴箱机械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确定技术参数:根据加工中心的工艺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主轴箱的技术参数,包括主轴转速、主轴功率、进给速度、主轴扭矩等。这些参数将影响到加工中心的加工能力和效率。 2.选取主轴型号:根据技术参数,选取适合的主轴型号。主轴型号的选择需要考虑主轴的转速范围、功率、扭矩、刚性和质量等因素,以保证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3.主轴箱结构设计:设计主轴箱的结构,包括主轴支承方式、主轴箱结构材料、刚性和稳定性设计等。通过分析和计算,确定主轴箱的结构形式,以保证主轴轴承在高速转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主轴箱润滑系统设计:设计主轴箱的润滑系统,以提供主轴轴承的持续润滑和冷却。润滑系统的设计包括润滑油品选用、润滑油路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等。合理的润滑系统可以降低主轴轴承的温度和摩擦,延长主轴的使用寿命。 5.主轴箱传动系统设计:设计主轴箱的传动系统,包括主轴驱动装置和传动结构。传动装置的设计需要考虑功率传递效率、齿轮传动的噪声和振动、传动结构的可靠性等因素。

6.主轴箱冷却系统设计:设计主轴箱的冷却系统,以保证主轴箱在长时间高速运转中的散热和温度控制。冷却系统的设计包括冷却器选型、冷却水路设计、温度传感器的设置等。 7.主轴箱防护设施设计:设计主轴箱的防护设施,以保护主轴箱和操作人员。防护设施的设计需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包括防护罩、安全门、紧急停车按钮等设备的布置和设计。 8.主轴箱附加功能设计:根据加工中心的特殊需求,设计主轴箱的附加功能,如主轴冷却、主轴变速、主轴装卸等。 以上就是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通过对主轴箱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加工要求的工艺需要。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机器技术的应用,机械系统的设计和运动方案设计变得更加复杂和高度优化。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的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还可以减少机械系统的故障,增加机械系统的可靠性,整个机械系统的运作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因此,本文将探讨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设计。 一、机械系统机械系统指的是由许多元件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种组合结构,它主要是为了能够完成一定的功能和运动而设计的。机械系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运动学和动力学。运动学可以描述物体究竟是往哪个方向或者是在什么位置,通过运动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理解机械系统中的运动规律,如:速度,位置,加速度等。动力学则可以描述机械系统在运动时,所需的能量和力以及如何将物体加速。机械系统还可以根据操作的目的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分别是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支持系统等部分。 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意味着为工作的目标确定一种运动模式和方法,这样机械系统才能完成高效的工作。为了使机械系统能够有效地工作,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应符合实际应用的要求,确保 机械系统在工作时能稳定、可靠地工作。2. 机械系统运动方

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可变性,并能够适应产品的变化。3. 机械 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机械元件和结构,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4.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需尽可能地减少 机械系统的能源消耗,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步骤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包括以下的四个步骤: 1. 确定机械系统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根据工作任务和目 标选定使用的机械元件和结构。2. 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在 设计过程中进行运动学、动力学的模拟分析,得出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参数。3. 设计运动方案,确定机械系统的运动控制方 式和运动要素,建立相关算法和模型进行仿真,评估方案效果。 4. 根据最终设计结果进行实现,并进行系统的测试和优化。 四、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在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机械系统的稳定性,避免机械系统的震动和失控。 2. 考虑运动控制,确保机械系统能够稳定和可控地运动。 3. 考虑机械系统的误差和精度,尽可能地减小误差和提高精度。4. 对有关的安全问题,如安全保护装置的设计、操作说明的 制定等,应严格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设计。 五、结论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是机械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机械设计工作中一个不断演化的领域。优秀的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旨在确保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并且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机械元件,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在机械系统设计中,需要了解和掌握运

机械系统设计

第一章绪论 1、系统:系统是指特定功能的、相互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都可看作是一个系统。 3、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方式和作用秩序,系统功能是指系统对外部环 境联系的效能和有利的作用。 4、任何机械都是由若干装置、部件和零件组成的一个特定的系统,是由确定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的物体所组成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一个系统。 5、在机械系统设计时,我们把机械本身构成的系统称为内部系统,而把和环境构成的系统 称为外部系统。 6、系统特性: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所具有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相关性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即相关的。目的性.系统的价值体现在其功 能,完成特定的功能是系统存在的目的。环境适应性 7、机械系统的组成: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动力机及其配套装置,是机械系统工作的动 力源。执行系统执行系统包括机械的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它通常是处在 机械系统的末端,直接与作业对象接触,其输出是机械系统的主要输出,其功能是机械系统 的主要功能。鉴于以上的作用执行系统有时也被称为机械系统的工作机。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把动力机的动力和运动传递给执行系统的中间装置。其功能如 下:1、减速或增速2、变速3、改变运动规律或形式4、传递动力操纵系统和控制 系统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操纵系统多指通过人工操作以实现上述要求的装置;而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人工操作或测量元件获得的控制信号,经由控制器,使控制对象改变其工作参数 或运行状态而实现上述要求的装置。此外还可以有润滑、计数、行走、转向等系统。 8、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的最终目的是为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物美价廉的机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赢得客户,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9、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是指机械系统设计时,采用内部系统设计与外部系统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既要重视内部系统设计,也要内外系统的联系。 10、系统功能按功能的性质可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按功能满足用户要求的性质可分为使用功能和外观功能。 11、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规定功能是指对 产品考核的具体功能,产品规定功能的丧失称为失效,对丧失的规定功能可修复的产品其失效也称故障。 12、寿命周期成本LCC是指产品从计划、设计、制造和使用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所花费用的总和。 13、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提高设计和制造的经济性应考虑的方面:1、合理确定可靠性要求 和安全系数2、贯彻标准化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科学管理的重 要基础之一。标准化通常包括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机械工业的技术标准有以下三大类:物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3、采用新技术4、改善零件结构的工艺性零 件结构的工艺性包括铸造工艺性、锻造工艺性、冲压工艺性、焊接工艺性、热处理工艺性、切削加工工艺性和装配工艺性等。5、用经济的技术要求 14、机械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机械系统执行预期功能的安全性和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性。 15、人机工程学就是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安全性与协调性的一门新兴学科。人-机-环境系 统的安全性包括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内容。 16、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计划、外部系统设计(简称外部设计)、内部系统设计(简称内部设计)和制造销售四个阶段。 第三章机械系统的载荷特性和动力机选择 1、所有机械在工作中都会受到多种外力的作用,这些外力工程上称之为载荷。按载荷是否随时间变化分静载荷(大小、方向和位置都不变的载荷)动载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