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城市滨水区域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城市滨水区域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区域景观设计

摘要:本文探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以喀什吐曼河地区景观设计为例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找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

关键词:滨水区域;景观;设计

前言

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几个设计原则,首先是生态性的原则,景观设计是要美化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其次是功能性的原则,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是要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它的娱乐、休闲性是设计任务。在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人文价值体现尤为重视,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如何能更好地体现一个城市人文精神和风土人情是设计的重点及亮点。

1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

1.1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防洪性

滨水园林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外,它还必须具备一项特殊的功能,就是防洪性。以武汉江滩景观为例,在长江边上的景观是武汉

的标志式的景观带,它在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城市景观的优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防洪的功能。

在有洪水威胁的区域做景观设计就必须在满足防洪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在防洪坡段可以利用石材进行设计,利用石材的形式的变化或者机理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体验。同时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亲水的乔木进行植物的设计,在丰水期或是有洪水的日子中植物虽然被淹没但是堤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被减弱,洪水也影响不了堤坝之上的景观。与此同时水下的植物会给水下的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这对于物种的繁衍生息也有促进作用。在枯水或者没有洪水的日子里,水生植物和亲水的乔木可以美化堤岸的环境,同时还可以给游人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使得游人能够更加地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1.2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空间层次性

景观设计是人性活动场所的设计。在做设计的时候为了使游人对于空间的感受性更强,视觉的体验更加的丰富,在设计中对空间层次性的把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空间的层次性的把握从设计层面上讲,可以通过多种手段的以实现,比如通过植物的不同种类的搭配设计,植物的种植设计可以促进生态的良好发展,同时也可以从视觉上改变人们的空间感受。在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会利用高耸的树林来塑造视线的廊道,这种廊道不仅对游人的行动是一种引导同时也可以把游人的视线交点吸引到某一个需要强调的点上。在地势平缓的空间里,空间的层次感比较弱,视觉的冲击力也不强,但是利用植物的合理搭配就可以让原本单调、乏味的空间变得丰富起来,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搭配种植不仅可以丰富植物

的种类,同时由于它们的高低尺度不同,它们的结合可以十分有效的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感。

1.3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功能性

景观功能性的需求是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中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任何景观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这种需求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文会造就人们不同的需求。功能性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应该以人的不同需求做不同的设计。滨水区域景观设计中,我认为景观设计要满足的功能性主要有:舒适性,休闲、娱乐性。这两点是在功能性设计中应该着重强调的。其次,滨水景观设计是以水为主题并结合岸畔等陆地环境做整体思考的设计。其主题对象存在多种变化的自然因素,如潮起潮落、汛期、枯水期、封冻、解冻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景观功能性的重要因素。

舒适性: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十分的快速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高效,在忙碌过后需要寻找一个可以放松身体和心灵场所,滨河的景观设计是一个城市景观的设计,它的出现就是要为市民提供一个繁忙过后享受安宁、舒适的这样一个场所。景观的舒适性的塑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生理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舒适度。

通过植物的种植搭配设计也能很好地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首先植物的色彩就能起到刺激人们视觉神经的作用,看见色彩斑斓的花朵,人的心情自然就会放松愉快起来。同时,植物造景也可以吸引人们的关注,引发人们的想象空间,它不仅有一定的趣味性也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对于愉悦人们的心情有很大的帮助。

休闲、娱乐性:

城市景观中的休闲娱乐性的体现也越发的被人们所重视,在繁华的大都市中餐饮、酒吧、健身会所比比皆是,这些游乐健身设施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在城市中又能亲近大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享受娱乐休闲的乐趣的场所却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娱乐休闲的功能是要具备的功能之一。

城市景观中休闲娱乐性的功能体现,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展现出来的,它的体现的是城市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生活环境越来越人性化的体现。

2景观设计实例-喀什吐曼河地区生态基础设施研究

与规划

整个案例首先从地理区位开始入手。本案例位于喀什吐曼河地区。吐曼河为内陆河,是喀什地区最古老、最重要的一条天然河道。然后分析它的自然条件状况,自然条件的分类有六大类,主要是地形、土壤、地质、气候、水文和植被。喀什地势比较的平坦,处于八级地震带上。土壤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潮土和褐土。它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特点较分明,春季干燥、夏季炎热、秋天气候最宜人而冬天比较寒冷。吐曼河全长47.5公里,周边的自然水系也比较的发达。场地中的现状植被多被破坏,主要的树种为杨树和柳树。

整个景观规划方案中有其特有的景观设计亮点,也就是规划的五大景观特色:第一大特色是:一个生态基础设施,完善喀什市第二条绿化隔离带功能。在城市生活中生态性占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景观的生态性维系着城市健康、良好的

发展。生态基础设计的建立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服务,同时也增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关系。喀什是一个多风沙的城市,加之气候比较的干燥,环境的污染比较的严重,城市的隔离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在现有的水资源的基础上改善并利用它,使其和喀什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带相联系,共同形成一个生态安全防护体系。这条生态水系和周边的水系鱼塘相连接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生态水系统同时也是一个景观湿地系统,它同时具有防洪滞洪、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美化环境等作用。第二大特色是:一个内河湿地,界分新桃源内外。在与吐曼河平行的区域挖出一条河道,在水质净化个防洪滞洪的基础上保持了吐曼河的水位。第三大特色是:一串半岛组团,吟唱新都市田园牧歌。这一大特色的主题是围绕建筑展开的,建筑的布局是围绕着水系展开的,建筑用地以组团的形式出现,湿地景观穿越建筑组团,形成建筑与水景共融的景观格局。第四大特色是:一街五圈层的生态居住单元。居住组团有一条步行的商业街连接,每一个组团都体现了景观的生态性以及多元性。第五大特色是:一个绿色交通网络,新城市主义的典范。这个特色主要是体现在交通方面,城市及居住区交通的便捷性、高效性和安全性是交通设计的主旨。在吐曼河堤的顶部设有自行车的观光线路,绿化带中有景观观赏车道。这五大特色完美地展现了景观规划的生态之美以及市民生活的人性化设计。景观的功能性、生态性和艺术性的设计相互作用,共同体现在这一景观规划设计中。

这条生态廊道在提升整个区域的景观品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整个景观规划中绿色生态的设计也是整个区域设计的重点。多以植物的种植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植物的种植设计原则是要兼顾生态性的功能和城市美化的功能,建立一个绿

色的生态网络是种植设计的要点。整个景观区域的植物种植是以乔木为主的,形成大面积的植物林带,乔木的种植也是分季节性变化的,旨在塑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植物的种植主要以本土的植物为主,突出植物的地域特色。因为是湿地景观,所以水生和湿地植物的合理利用也是重点。总之,植物的种植要从整体把握,通过大面积的植被景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个景观规划方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景观。

结束语

城市景观设计是展现一个城市自然、人文风貌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个城市的自然生态条件的优劣这个城市精神素质和经济水平的一种体现。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有它的自然环境的独特性,怎样把人造景观更好地融入到自然景观当中去是滨水景观设计的重点,此外滨水景观还要注意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所追求的设计目标。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我们应当依照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设计,要充分把握景观的功能性、生态性和艺术性。只有这三者的紧密结合才能营造出好的景观环境。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 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 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 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 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 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 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 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滨水空间 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 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 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通 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 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 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 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

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 1.3.1自然生态性。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1.3.2开放性。对于一个城市,滨水区不但能让居民放松身心,还能吸引外来游客,推动经济发展。滨水区公众开放区域应具有便捷的交通设施,让人们能以更快的速度到达滨水空间区域,并满足人们的各种娱乐需要。城市滨水空间一般体现出水景和城市景观融合的景观特征,人们应更自觉地将水景和城市景观结合,并将其整合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上。 2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2.1重视整体规划、科学分区 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需要从整体出发,权衡利弊。其设计思路应该以城市未来发展规划为基础,实事求是,根据城市的具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现阶段的基础状况进行设计,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的设计方案,避免发生与当地城市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应该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不能仅仅是因为美观,水域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要能适应城市后期的拓建工作,不会影响城市的扩展,与此同时,又能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例如,有些城市就会采用“一河两岸”的规划方案,根据城市水域不同阶段的场景进行人文活动、生态活动的改造。如果城市内依然存在农田,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结合农田和城市主干道的绿化程度,打造出生态长廊,嵌入式的城市景观设计,有机配合整个城市,采用科学的分区设计的方法。水域的上游往往可以建造生态田园,由上游至下游铺设生态缓冲区域,减少下游水域的污染,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可以采用生态滩涂的方式种植亲水植物园作为生态缓冲区。水域中游可能存在一些工业厂房,可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要素

简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要素 摘要: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 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它的景观设计所反映的是城市和和水的关系,是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可分为绿化、交通、护岸、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几方面,还要考虑到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城市特色。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绿化设计交通设计护岸和防洪堤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滨水建筑特色和主题 前言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空间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它是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城市灵魂的历史文化之载体,更是今天的城市居民精神寄托的空间场所。正如黑川纪章所说,城市水系作为与城市人工环境共存的一个自然景观要素,已深化为城市文脉的一元,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心象风景"。城市滨水空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海滨等,它不仅是联结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地带,而且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可分为绿化、交通、护岸、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几方面,还要考虑到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城市特色。 1 绿化设计 (1)绿化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个环节,滨水绿化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多地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连续性绿化带,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滨水空间的新形象"在绿化种类上,应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并以树为主的原则,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使完整连续的滨水绿带既有统一的整体面貌,又有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增强滨水空间的视觉效果。 (2)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应重视当地乡土植物,利用场地条件种植多样的植物,注重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节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3)城市滨水区的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布局。对绿化植物的选择应以耐水湿植物和地方性的观赏植物为主,对植物的搭配要求如地被、花草、低矮灌丛与高大树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滨水区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避免采用几何式的造园绿化方式。 2 交通设计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和社 会问题,而是需要考虑环境、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其中,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 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城市滨水景 观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1. 环境适应性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尽可能地 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矛盾冲突。同时,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生 态系统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保护生态环境。 2. 开放性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吸引各种人群前来游玩、休闲、娱乐等活动。同时,在开放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安全性和管理

性问题。 3. 整体协调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与周围建筑物、道路、公园等环境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在设计中要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变化性,使人们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都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三、功能性原则 1. 适应多种活动的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的活动需求,如散步、跑步、钓鱼、划船等。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合理布局。 2. 环保节能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设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并配备节能设施。 3. 安全可靠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安全可靠性问题,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各种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管理上也要加强监管和维护工作,确保游客在享受美景时也能够得到保障。 四、美学原则 1. 景观美学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景观美学问题,创造出优美的景观,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气息。在设计中要注重色彩、形状、材质等方面的搭配和运用,使景观更加生动、丰富。 2. 文化传承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文化传承问题,在设计中要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当地文化。同时也要注重对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3. 艺术创新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具有艺术创新性,在设计中要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景观。同时也要注重对当地艺术家和文化创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1、水体 城市滨水景观中的水体主要是自然的江、河、湖、海,但也可兼顾人工的水景,水体主要有三种存在状态:流动的水、静止的水和受外力作用的水,它们体现在景观上就呈现出江河、湖泊、涟漪等。在对水体进行没汁时,应注意维持水体的自然性和原始性,用人工景观去补充自然的不足,而不是取代自然结合实际需求。选取不同状态的水景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在规律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找规律,达到各方面和谐的状态。 2、护岸 护岸是水域与陆域的交界线,也是人与水接触的地方。在设计时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a.治水功能,满足防洪防涝要求并尽可能设置一些蓄水湖池和滩地,保证河岸与水体之间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 b.生态性,积极保护和借鉴河流自然形成的各种地貌结构,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配合植物种植,为滨水动物提供生存空问,维护护岸的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 c.亲水性,强调水体的渗透作用,将水景引入城市内部,并保证人们能轻松地到达水边,自由方便的观水玩水,但需注意对安全性的考虑。 3、滨水区绿化设计 滨水区绿化能给城市环境带来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的延伸。在生态层面,它能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和改善小气候、制造氧气、吸附烟尘、

阻挡噪声;在景观层面,它能造就光影变幻,调整和优化环境构图,围合和区分各类用地,带来色彩的变化。在进行滨水区绿化设计时应注意根据水域环境的原生态景观特征、气候水土条件,结合各类植物自身的特点合理的进行选配和布置,并考虑其与水景尺度、场地空间大小、水域面积、水体动静状态的配合关系,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特点烘托出好的景观,留出并强调视线通廊,阻挡不好的景观,创建更优良的环境。 4、滨水硬质景观设计 滨水硬质景观包括土壤及岩石层、建筑界面与天际线、滨水广场、滨水游步道、建筑小品等众多要素,它们构成了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时应首先注重它们各自功能的发挥,如滨水广场,它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常常起到节点的作用,在设计时要重点把握其形式及通达性,还有与入口和水岸的关系;又如滨水游步道,它是供人们行走的运动空间,设计时便要考虑怎样使人们行走方便,铺地如何选取以及怎样联系各处景观等等。其次在视觉上既要体现自己的个性,又要与大环境协调统一,它们与绿化及水体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优美舒适的城市滨水区景观。

城市滨水景观毕业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毕业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是指城市与水体之间的交界区域,包括河岸、湖岸、海岸、运河、港口等。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文章将介绍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设计要素以及设计案例。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是“回归自然、注重生态、注重人文、创造美观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打造与城市相融合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设计中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和人情味的滨水景观。 1.生态要素 城市滨水景观要体现生态并且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提高水质。 (2)在滨水区域内设计湿地、绿地、植被带,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 (3)设置岛屿、半岛,提高滨水区域的景观特色。 2.文化历史要素 城市滨水景观要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通过文化历史要素的加入,营造出滨水景观和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的效果。 (1)在滨水区域内设置符合城市文化特色的建筑。 (2)设置符合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元素,诸如城市历史名人的铜像、寺庙、雕塑等等。 3.公共设施要素 城市滨水景观要为人们提供舒适优美的休闲环境。公共设施要素的设置关系到人们在滨水区域内的舒适程度。公共设施要素一般包括休息区、观景台、亲水平台、游泳场所、运动场地等。 4.交通要素 在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中,交通要素非常重要。交通要素的设置能保障人们在滨水区域内的便捷和安全。交通要素包括步道、自行车道、人行天桥、交通设施、船舶码头等。 上海南外滩公园

上海南外滩公园位于黄浦江南岸,南侧为大连路,东侧为松花江路,总面积为8.5公顷。南外滩公园是一个按照“生态、水景、文化、休闲”四大主题打造的城市滨水公园。 整个公园环绕外滩海关旧址、上海烈士陵园、黄浦江东海堤大堤等历史文化场所,吸引着 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南外滩公园的设计上,首先保留了原有的自然岸线和水港设备,将前人留下的历史文物、建筑以及旧城区的文脉和意蕴,与滨水公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在南外滩公园 的设计中,有许多滨水景观要素的加入,比如宽阔的草坪、休闲步道、游泳场地以及鲜花、草木等植被,增添了生态、自然的气息,滨水景观和周围环境的结合显得更加自然。最后,在南外滩公园的交通布局上,几条横贯黄浦江的天桥,成为此处的一大亮点。优美的设计 手法使其与城市环境自然地融合,成为南外滩景区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结论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旨在打造与城市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同时吸引更多人们的参观 和休闲。设计时需要注重保护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同时在滨水区域内设置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等要素,提高人们在滨水区域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越来 越重视,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_关于滨水景观公园设计方案3篇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_关于滨水景观公园 设计方案3篇 关于滨水景观公园设计方案1 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核心在于设计水陆之间的景观界面。滨水景观公园是一种独特的现状景观,是形成城市印象的主要构成元素,极具景观的美学价值。 在尊重原有基地自然生态肌理的前提下,根据场地特征、设计主题等对滨水景观公园进行合理的功能片区划分,针对不同片区设计不同的主题和功能,实施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案。自然生态是滨水景观公园最重要的景观特征,要结合自然生态对滨水景观公园进行设计,如自然驳岸应成为滨水区域的主要空间类型;碎石护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碎石间缝隙有利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波动折现路径具有强弱对比的力度感,注意节奏及其与地形的关系等。 关于滨水景观公园设计方案2 滨水景观公园既是城市的节点,其本身同时涵盖上述景观要素。作为展示城市面貌的窗口,滨水景观公园以舒适宜人的环境,陶冶市民的情操,净化市民的心灵,影响市民的行为。因此,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城市环境生态的保护和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滨水景观公园设计中,应充分结合基地高差现状,合理布置亲水平台、漫步道、自然植被等景观,营造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观效果。

利用高差设计,构成纵向的景观序列形式,体现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增强滨水公园的立体化景观效果。在道路与驳岸的立体化设计中,根据现状高差,对不同区段的道路和驳岸进行高低区分,既能丰富整个场地内的景观空间层次,又能在防洪、灌溉等基础上进行多样组合。 关于滨水景观公园设计方案3 滨水景观公园为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了亲水环境,是城市的公共旅游场所,吸引游人参与互动体会自然,满足日常休闲活动。为此,滨水景观公园设计应当确保交通连续性、重视和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水性,保证游人可以欣赏到变化丰富的滨水景观、促进游人与自然的交流及增进市民间的交往活动。 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保证滨水景观公园各方面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地景观的塑造是滨水公园最终服务于人的必要途径。在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同时重视生态和景观两方面的效果,以生态学为重要基础,寻求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譬如,构建湿地植物群落体系,形成湿地生态循环系统;利用中水回收系统,将水景处理手法的多样性营造与水质的维护相结合;增加生态浮岛,修复生态体系。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景观效益,使生态和景观在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中共同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 摘要:滨水绿地毗邻自然环境,其一侧临水,空间开阔,环境优美,是城市居民休息游憩的地方,吸引着大量的游人,特别是夏日和傍晚,其作用不亚于风景区和公园绿地。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滨水区;滨水绿地;景观规划 一.滨水区释义及作用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水体的部分。”滨水游憩绿地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绿带,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游憩绿化应有机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规划成带状临水绿地,点缀以园林小品和装饰小品,成为附近居民及游人的休息、娱乐、观光场所。 总结起来,滨水区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有三: 1.美化市容,形成景色。 2.保护环境,提高城市绿化面积。 3.防浪、固堤、护坡,避免水土流失。

二. 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保持基址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2.遵从基址的生态环境特征,减少人为地干扰与破坏 3.生态、景观、防洪等多功能兼顾 4.以绿为主,生态优先 5.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 三. 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 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一)基于公共资源共享的设计 滨水绿地其中目的之一就是供人们观赏。滨水游憩绿地规划设计时为了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车行道的一侧应种植一两行乔木或绿篱,形成绿化屏障。但为了使水面上的游人和对岸的行人看到沿街的建筑,应适当留出透视线,不要完全郁闷。道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其原因是影响景观视线,同时树木的根系生长会对驳岸造成损坏。道路内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变化,植

滨水环境景观设计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819038477.html, 滨水环境景观设计浅析 作者:朱榕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7期 摘要:城市滨水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城市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考量,以求最大限度展现城市风貌特色。本文结合具体实例,详细阐述了望城马桥河综合整治工程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布局、景观节点设计和风格特色,从而说明城市滨水空间绿地景观设计对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水域作为在城市中残留下来的宝贵自然空间,是城市的“自然遗产”,同时,它也是与城市用地发生着密切关系,是城市生活中人群最宜与水接近的地方,其保护和开发对一个城市无疑显得更加重要,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城市滨水区的概念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具体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吸引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虽然关于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和范围较为明确,在众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趋向于将规划局限在水域至滨水道路这个范围内,这样易造成滨水区景观与城市整体景观的割裂。 一、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方法 1.整体性设计 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一定要结合城市开放空间,站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将某个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依托现有的城市结构,加强自然景观资源与城市的融合,将滨水绿带与城市公共空间面状、点状绿地相结合,以形成系统的城市开敞空间结构,并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力求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从而更有效的为不同层次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具体而言,就是要注意堤坝与市民活动空间的整合,促使防洪与亲水休闲功能的兼顾;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城市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景观带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行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

滨水景观设计 摘要:结合作者自身的设计项目,对城市滨水景观这一中国现阶段南方城市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做了一番探讨,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景观规划师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和应遵循的7点原则。 关键字:滨水景观;生态;环境; 前言:现代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无疑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类,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陆地上和水里的,还有水陆交接地带和濒河(湖)湿地类,这样与“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学”关系就非常密切,而这两门学问正是现代景观学内容中的核心内容。同时,城市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沿)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例如:中国有水有湖的城市——杭州、昆明、芜湖等;有海的城市——青岛、威海、三亚等都成了中国居民最向往的旅游和生活的城市之一。 笔者有幸从1998年至今与美国著名景观公司——EDAW公司一起规划、设计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景观工程,通过近4年的跟踪设计,参与了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指导诸过程,对现代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有了一些切身体会,现就简述这些体会,以供同行指正。 1 规划遵循原则 “金鸡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有它特定的前提,它是在苏州市东区——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心部位,其水域面积7.38km2,比著名的杭州西子湖还大1.88km2,定位是开放的城市湖泊公园,因而它必须符合园区的总体规划,园区的总体规划是将中新合作的70km2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均遵循如下规划布局原则,即从北往南依次为工业区、居住区、中心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东西向以苏州干将路的延伸线为中轴线,而金鸡湖正像串在这根轴线上的一颗明珠,根据此总体规划思路,考虑金鸡湖本身的旅游开发功能及土地开发收益平衡,最终确定将全湖及周边沿湖地区分为8个区,具体功能见下表: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较广,对个体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自然生态法则,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将景观、植被与环境融合起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论文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1.1公共性滨水区历来是公众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无论是节日庆典、宗教礼仪,还是娱乐活动,人们总喜欢选择滨水地区。恒河河畔的宗教仪式、汨罗江的龙舟比赛、巴林水滨的晚间野餐,抑或名古屋供奉神灵的“热田祭”等都是以滨水地区作为活动的场所[1]。滨水区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作为社会的共有财富进行分享,不应让私人或少数利益团体占有。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

“共享”原则,强调土地紧凑利用和公共设置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亲水的空间还给公众,还原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这一基本属性。 1.2可达性滨水区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是尽端式交通,且因平行于水系的道路使得滨水公共空间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因此,组织合理的路网,让使用者能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能够在其中穿行,其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滨水公共活动的保障,也是保持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保障[2]。 1.3实用性滨水区作为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应该仅具备观赏或者防洪的单一功能,其具有的功能特点应该是多样化的。应满足来此活动的不同人群的公共活动需求,如观光的游客需要具有特色的景观风貌;周边工作的白领需要短暂的茶歇场所;居住在附近的孩子需要可以让他们攀爬、游戏的场地。遵循此原则,可以使滨水公共空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人气。 1.4识别性识别性是通过强调空间的形式与特征,赋予空间个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强化人们对该空间的记忆。遵循这一原则可使滨水空间成为城市形象的窗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便于人们在空间中的定位,增强空间对人们行为的引导,使公共活动更趋活跃。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城市滨水区域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区域景观设计 摘要:本文探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以喀什吐曼河地区景观设计为例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找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 关键词:滨水区域;景观;设计 前言 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几个设计原则,首先是生态性的原则,景观设计是要美化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其次是功能性的原则,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是要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它的娱乐、休闲性是设计任务。在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人文价值体现尤为重视,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如何能更好地体现一个城市人文精神和风土人情是设计的重点及亮点。 1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 1.1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防洪性 滨水园林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外,它还必须具备一项特殊的功能,就是防洪性。以武汉江滩景观为例,在长江边上的景观是武汉

的标志式的景观带,它在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城市景观的优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防洪的功能。 在有洪水威胁的区域做景观设计就必须在满足防洪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在防洪坡段可以利用石材进行设计,利用石材的形式的变化或者机理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体验。同时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亲水的乔木进行植物的设计,在丰水期或是有洪水的日子中植物虽然被淹没但是堤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被减弱,洪水也影响不了堤坝之上的景观。与此同时水下的植物会给水下的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这对于物种的繁衍生息也有促进作用。在枯水或者没有洪水的日子里,水生植物和亲水的乔木可以美化堤岸的环境,同时还可以给游人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使得游人能够更加地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1.2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原则:空间层次性 景观设计是人性活动场所的设计。在做设计的时候为了使游人对于空间的感受性更强,视觉的体验更加的丰富,在设计中对空间层次性的把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空间的层次性的把握从设计层面上讲,可以通过多种手段的以实现,比如通过植物的不同种类的搭配设计,植物的种植设计可以促进生态的良好发展,同时也可以从视觉上改变人们的空间感受。在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会利用高耸的树林来塑造视线的廊道,这种廊道不仅对游人的行动是一种引导同时也可以把游人的视线交点吸引到某一个需要强调的点上。在地势平缓的空间里,空间的层次感比较弱,视觉的冲击力也不强,但是利用植物的合理搭配就可以让原本单调、乏味的空间变得丰富起来,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搭配种植不仅可以丰富植物

城市滨水区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区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口聚集的公共开放空间,承担着娱乐、休闲的重要职能。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现,需要跟随城市发展的脚步日益更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城市滨水区景观的更新:城市滨水区景观的设定范围;城市滨水区景观公共性、多样性、历史文化性的设计特点;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化、人性化、地域性的设计方法;城市滨水区景观分为文化主题、生态主题、亲水主题的设计策略。 随着当今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城市中供人们休息娱乐的滨水区也越来越重要。现如今,城市中的滨水景观更新设计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由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缺少亲水活动,所以对滨水空间越发看重,希望可以增加亲水体验。但是,某些城市滨水区景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要对滨水区景观进行设计更新。滨水景观设施的设计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滨水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可以在视觉和精神层面上给人们以舒心的感觉。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重要的构成要素,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城市的自然人文风貌。因此,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功能对城市更新来讲具有重要影响。 一、城市滨水区景观更新设计概述 滨水区是城市中与河流、湖泊等其他水域相邻地区的统称,即陆域向水域过渡的空间,包括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它是城市中自然元素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意境、公众亲近性、历史文化积淀相结合的区域,是自然生态与人工建设相结合的城市开放绿地空间。理论上滨水区的心理吸引力在1-2公里之间,一个人的平均步行速度一般15-30分钟,是人们步行在滨水区可以玩得最舒服的路程。滨水区划分的关键是方便人们能亲身感受到滨水环境的存在。城市滨水区景观更新设计是基于滨水区更新设计概念的滨水区设计和施工模型。罗比·霍依尔在《滨水区更新》中指出,滨水空间的再开发趋势非常迅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价值体现。文中记录了相关学科的学者对滨水空间的更新提出的有关建议:可以将滨河空间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功能的开发,研究水域的空间形态演变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变迁,得出滨水空间的设计应更注重人的参与的结论。 城市滨水区景观是由自然资源和人工建造而形成的,相较于城市其他景观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为水域的流动性使得地域与地域间文化、经济、社会相互交

园林景观设计——谈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谈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摘要:水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美好的水环境体现了人与水的和谐共存。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滨水的自然美,营造优雅的滨水空间。 关键词:城市滨水;滨水整治;景观设计 水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美好的水环境体现了人与水的和谐共存。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滨水的自然美,营造优雅的滨水空间。水对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利用优雅的滨水空间,引人驻足欣赏,供人沿河漫步、垂钓河畔,使人在波光林影中洗去尘嚣,还都市人一份清静自然的心境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目标。 一城市滨水景观整治 在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对河涌堤岸整治采取生态型的工程和生物措施,实现河涌的综合功能,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形成自然生态景观型城市滨水。 1实施河涌截污 实施河涌截污,防止污水进入河涌,同时补充生态景观用水,是河涌水环境改善的首要条件。 2保持生物多样性

河道整治打破原有河道生态系统,因此整治过程中要注意尽快恢复生态统一,保证水生和岸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存空间,迁移通道等。打破传统河道整治中水面与绿化相互分开的模式,将“水”和“绿”有机联系起来,并将河涌绿地与周边绿地相融合,形成完整的“水绿生态系统”。 3提高河道自净能力 在河涌截污后,为防止河道的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如运用水生植物、浮床植物等生物疗法,提高河道自净能力。 4可持续发展性 应优先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在设计中注重“创造性保护”和“生态恢复”。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可持续性景观设计理念,把景观设计作为一个持续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以后的景观补充性设计留有再创造的余地。 二城市滨水景观构成 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而一个优秀的滨水景观设计,要在基于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滨水的多种功能性。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一般由三方面景观构成: 1城市滨水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就是滨水原有的基础景观。保护和修复这些景观,比如水面的景观,岸边的树木、绿地等。现代城市水利工程设计需要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体系和美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要点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要点 一、引言 滨水绿地作为城市中的宝贵资源,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还具有生态保护和城市形象塑造的功能。因此,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景观规划、植被选择、水体处理和功能设施等方面介绍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要点。 二、景观规划 1. 鉴定滨水绿地的功能定位,包括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文化活动等,以确定设计的目标和重点。 2. 根据滨水绿地的地形、水质等自然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绿化带、休憩区等功能区域的布局。 3. 考虑滨水绿地与周边建筑的衔接,使景观设计与城市整体风貌相协调。 三、植被选择 1. 根据滨水绿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增加景观的生态适应性。 2. 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灌木和乔木植物,丰富滨水绿地的景观效果。 3. 适当设置花坛、草坪和绿化带,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四、水体处理

1. 对滨水绿地的水体进行净化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提供安全的水域环境。 2. 设计合理的水体流动方式,增加水体动态美感,如喷泉、小瀑布等。 3. 设置适当的水生植物,增加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效果。 五、功能设施 1. 设计合理的步道和桥梁,方便居民通行,同时增加滨水绿地的游览性和互动性。 2. 设置休憩区、儿童游乐设施等功能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3. 考虑滨水绿地的安全性,设置警示标识、护栏等措施,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六、管理与维护 1. 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明确规定滨水绿地的保洁、绿化、安全等工作内容和责任。 2. 定期对滨水绿地的植被、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保持景观的良好状态。 3. 建立与周边居民的良好沟通机制,了解并解决居民对滨水绿地的需求和问题。 七、结语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和要点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和要点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者的重视和研究。滨水景观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限的资源,其以水为主体,因此在对其规划时要注意合理选择设计理念,并在设计时注意分析要点,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关键字:滨水景观;设计理念;要点分析;现代城市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景观开发越来越多,其中在滨水区域进行开发就是建设的一个热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基础逐渐雄厚,政府已经有能力,并且有财力将滨水区域的景观开发提到议事日程。这不仅是由于滨水地带作为城市的黄金地带,能够提供各种功能性、建设性的成效,而且是由于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源的丰富,对其精神生活的提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渴望。城市滨水景观具有繁华且富含有现代信息特征,它体现了现代高科技、高品质的滨水景观精神,其的出现将会带动经济、景观和时代前进的步伐[1],为人们展现一个现代化的滨水形象。 一、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理念 1、整体优化 滨水景观是由一系列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其是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又是城市实际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在滨水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在了解城市的总体规划上打好坚实基础,弄清所要设计的滨水区的定位,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单位进行思考和管理。除了滨水区功能分区之外,还应该注重乔木、灌木、花草的合理配置,尤其要注意那些生态驳岸植物的配置,以达到整体生态平衡状态的目的,实现合理优化利用。比如[2]福州的三桥至三县洲大桥之间的滨江景观带,它是“金外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这次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采用“金外滩”的总体规划,在总体的规划的基础上,必须考虑沿江不同地段的环境特征以及不同用地功能的要求,最终敲定了“滨江景观带”和周边滨江地区的具体分区。在确定了功能分区之后就能进一步规划其周边建筑群、绿化带、生态群、交通体系等,接下来再进一步确定绿地、硬质地、建筑这三者之间的边缘线以及其它们得基本要求,为今后的单位设计提供合理依据。 2、生态保护 滨水区域作为城市生态保护理念的总命脉,它不仅承受着水体的循环、水土的保持、水调洪和水质涵养的功能,而且它还具有调节温湿度,即净化空气,改善城市不良气候等突出作用。另外,由于滨水区域在城市中又起到市民集会场所的作用,如规划不当,会严重影响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所以,在城市滨水区景观系统的设计规划中要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原理,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既要选择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一个生态自然,贯彻

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根据滨河景观的特点,确定了滨河景观设计要体现融合统一、休闲时尚的原则,同时尽量做到巧妙设置空间分隔,精心安排植物配置。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应在总体上设计出城市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风貌的景物,强调人们视觉能感受到的城市空间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滨河景观;设计理念 1. 2. 3. 现。 一、审美价值取向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的感情的观赏形象,就是美。”美国的城市学家凯文?林奇则认为,“城市景观是一些可被看、被记忆、被喜爱的东西”。 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应在总体上设计出城市中具有观赏价值和富有较强表现力的景观。代表城市风貌的景物,强调人们视觉能感受到的城市空间的美学特征。 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只要花费心思,满足多数人的审美趣味还是可以做到的。长长的河带,分段式的区域设计,可以设置不同风格不同情趣的景观,从而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口味。早在20世纪50年代,着名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思就将美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其设计风格受

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用大量的不同植物,构成大块的彩色画。又如被称为“哈佛三子”之一的丹凯利设计的米勒庄园,采用网格的结构、水平视线,利用植物、铺地、景墙等造型元素营造了一个完美的空间。 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充分理解主体服务对象这一理念,从空间类型的使用功能出发并遵循美的形式法则,满足特定设计对象的多重要求。形式美按照一定的格调和法则表现出来的,主要体现在和谐、对比、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重心等几个方面。这几种形式法则互相依赖,且交叉、重叠,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根据不同条件灵活处理。 二、总体原则 以及生活 (一)巧妙设置空间分隔 滨河区是线性展开的区域,穿越多个街道口和小区,可以满足不同居住区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总体规划上,要根据周边人群居住的疏密程度,以及使用的频率,功能,对沿河的带状空间进行限定,自然分隔出健身区、闲庭信步区、儿童游乐区、多功能活动空间、相对开阔区等,有的地方可以精致紧凑,有的地方则可以舒缓开阔。 在空间的划分上,我们可以使用植物的隔断功能。在局部需要界定空间的地方,比如半封闭半围合空间,可以用高低错落的植物围起作为分界,形成有隔有联、有掩有露、大小不同的延展空间,创造出层次分明、景物深远的景色;还可以通过植物或道路塑造出的图案进行空间的划分等。各区域空间的过渡与衔接要自然流畅,不宜生硬,可以借助植物、道路的延伸来拓展和舒缓空间。 (二)精心安排植物配置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ppt城市滨水区景观的意境设计浅析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ppt城市滨水区景观的意境设计浅 析 1 景观意境 1.1 意境 《辞海》中对于“意境”的解释是在艺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感情相融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客观存在在人们思维中的一种抽象造型观念的反应。从美学角度而言,最初源于对诗词的鉴赏评价,如王昌龄的《诗格》中:“诗有三境……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在此后的对于诗画的评价体系中,“意境”一直是众多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现代很多学者对意境的内涵做了新的理解,大都认为,对意境的欣赏是一种对艺术美的本体的审美过程。 1.2 景观意境 “意境”所传达的艺术最高境界在各个美学领域被逐步推崇,包括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景观园林学。 纵观我国园林景观发展史,可概括出伴随其同步产生的景观意境发展过程大致为三个阶段:(1)“萌芽”——中国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山水为主体替代之前时期的以宫苑建筑为主体的转变为标志,产生了中国园林对景观意境的追求,通过照搬自然山水对其进行意境营造,让观赏者产生对自然山水的想象;(2)“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山水诗、画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园林的形态,样式也多样化。当时的文学家、艺术家与造园家相结合,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情趣,引用到园林创作上;(3)“成熟”——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代,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与世界发展的大交融中,我国园林景观发展体系也逐步成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逐渐受到重视,对于园林意境的研究体系也日渐成熟完整。

2 城市滨水区景观意境营造要素 城市滨水区景观意境营造要素可大致分为两大类:精神类型要素(意)和实体类型要素(境)。 2.1 精神类型要素(意) 精神类型要素(意)是指人们对现实存在的物体有所感知而产生的某种情绪、感受、意境和想象等元素,主要包括对时间,历史和空间的感受,由于受主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人们对同一实体中的材质,色彩,光影和形体将感受到不同的精神属性。因此精神类型要素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易变性,同时其存在形式是隐性的。 2.2 实体类型要素(境) 实体类型又可以分为自然的实物类型和人工的实物类型。自然的实物类型包括滨水场地中原有的水体,植被,地形,生物和天空等要素。人工的实物类型包括人们熟知的建筑、人工堤坝、亲水平台等。进一步把精神类要素和实物类要素从功能角度划分的话,精神类要素的功能主要是指人文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对城市居民生活和地域文化的反应。而实体类要素的功能主要包括生态、经济、功能和审美要素功能。 3 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意境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3.1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意境的设计原则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意境设计原则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与主体共鸣原则:景观意境的最终目的是设计者通过提高景观审美感,使景观与使用者高度契合,从而产生共鸣即产生美好的联想与想象,所以在进行滨水景观意境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群体特性,使观赏者产生共鸣感受到景观意境。 二是与时间共存原则:景观意境的产生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时间维度上产生变迁,具有动态性。景观的意境营造必须考虑到不同时间的属性,遵循展现当代人们的审美品位又具有在时空上的可持续发展性。 三是与空间共生原则:意境的营造要与场地生态现状进行结合,不

城市滨水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浅议

城市滨水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浅议 作者:张岚 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4年第10期 张岚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本文将生态设计理念引入滨水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论述了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以及滨水区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5种方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滨水;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恶化也日益突出:水质污染、空 气污染、土壤退化……我们正在为忽视大自然的行为而承受着恶果。如今,在全球化的保护自 然和生态环境理念的影响下,以尊重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日益深 入人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应运而生。 1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1 概念 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是指遵循自然环境存在的原则,并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使设计过程及结果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并能承载一切生命迹象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形式。生态设计广泛地运用于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 著名景观设计师Sim Vander Ryn 和Stuart Cown认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 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 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 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1]。根据这样的叙述,滨水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本质即可以理解为在滨水区域空间和场地上进行的生态设计。 1.2 基本原则 1.2.1 尊重自然原则。场地是一个景观得以建设的基础。古人因为能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建设景观环境时尊重场地的原始特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而能够与自然和睦 相处。而现代人在不断对土地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违反了自然景观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使 环境遭到巨大破坏。 “尊重自然”强调设计应当把景观当作一个高度复合的生态系统来看待,尊重原有场地特征,顺势而为;尽量减少对原始景观的不利干扰,使它能够按照自身的规律进行运转、演替, 始终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1.2.2 设计适度性原则。设计适度是相对于设计过度而言的,它追求的是事物的和谐状态,能有效解决事物之间的矛盾。它最开始是用来描述工业产品的设计的。而事实上,园林景观设 计领域也同样存在设计过度的问题。例如,大面积硬质铺装的运用,大量珍贵外来植物的配置 等等,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存在生态问题的风险。之所以出现这样过度设计的现象,一方面 是设计者出于迎合市场,炫耀设计水平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设计理论水平还不够 发达,设计理念还不够先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