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虑的护理诊断

焦虑的护理诊断

焦虑的护理诊断

焦虑的护理诊断

一、焦虑的护理诊断1. 焦虑的护理诊断2. 焦虑有哪些表现3. 焦虑要与哪些疾病鉴别二、焦虑怎么自我调节三、缓解焦虑的食疗焦虑的护理诊断

1、焦虑的护理诊断焦虑性神经症的护理要点:对病人的焦虑程度及躯体情况做全面细致的评估。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及伴有躯体病患者的评估更不容忽视。加强心理护理,以支持和疏泄疗法为主要内容。帮助病人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性质,消除疑虑。对病人要有耐心,允许病人有哭泣、纠缠等情绪的发泄行为。对病人焦虑症状发作时,可采用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症状。教会病人掌握“森田疗法”的理论和方法,必要时可亲自带领病人去体验。

焦虑的诊断:要了解病人有无躯体器质性病变,如有无高血压病、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美尼尔综合征等。目的在于协助医生做鉴别诊断。也可以预防病人在严重的焦虑和惊恐发作状态下出现意外,尤其是对伴有心脏疾患的病人。掌握焦虑性神经症的一般常见症状,发作特点。评估患者患病时个体焦虑发作时的特征性表现及主要的临床相。

2、焦虑有哪些表现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有时会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3、焦虑要与哪些疾病鉴别3.1、正常的紧张与病理性焦虑不同,所表现的是对现实客观

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焦虑症护理 焦虑是一种从轻度紧张和微弱的不适感到恐惧、忧郁或惊慌内心体验。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称为焦虑症。焦虑症除有焦虑心情外,还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头晕、心悸、胸闷、口干、尿频、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且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焦虑症患者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23?55岁,平均(36.5 士10.6)岁。病程最小3年,服抗焦虑、抑郁药物最短6个月。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躯体疾病。 1.2临床表现广泛性焦虑症起病缓慢,常无明显的诱因,病程可迁延数年。惊恐发作多起病突然,但并非由重大事件刺激而引起发病,病程呈间歇发作,发作间期精神状态正常。为客观上并不存在某种威胁或危险和坏的结局,而患者总是担心、紧张和害怕。尽管也知道这是一种主观的过虑,但患者不能控制使其颇为苦恼。此外尚有易激惹、对声音过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由于焦虑常伴有运动性不安,来回

踱步或不能静坐。常见患者疑惧,两眉紧蹙,两手颤抖,面色苍白,或出汗等。有的伴有显著自主神经症状,如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也可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痛苦体验。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首先做好心理咨询与支持性心理护理,促使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可以采取集体听课、交谈、讨论的方式,使病人了解病情,有助于接受暗示、鼓励、支持, 克服消极情绪、孤独感,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能力。鼓励病人回忆或描述焦虑时的感觉,根据患者的焦虑感受,与病人讨论处理焦虑的方式,谈话态度和蔼,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并给予简洁明确的指导,表明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用支持性语言帮助患者度过危机,指导患者有效的适应和面对困难。鼓励病人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焦虑,激动和愤怒。鼓励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和各项体育活动,劳动锻炼,做到劳娱结合,分散注意力。根据患者的特点,培养其在实践中增强适应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增强应激能力,降低恐惧的程度。逐渐缓解和消除病人抑郁心情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应关心、尊重、同情、理解患者,取得患者的信赖,建立信任协调的护患关系并鼓励患者以适当的方法表达其感受,以减少心理负担。 22患者焦虑症状发作时,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症状。对焦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4-26T11:32:21.5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作者:刘淑兰 [导读]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随着人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 刘淑兰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内蒙古霍林郭勒 029000)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并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各类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14%),它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对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164-02 目前,随着人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但是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与生活环境、遗传、自身调节等因素相关。如今,医疗界公认的是焦虑症属于患者的心理疾病,如果未对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复发,加重患者病情的恶化,因此我院为该类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26~54岁,平均年龄为(40.5±2.5)岁,其中急性焦虑症23例,广泛性焦虑症4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在25~54岁,平均年龄为(41.5±2.2)岁,其中急性焦虑症24例,广泛性焦虑症4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病情变化给予详细观察和记录,并告知患者和家属焦虑症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医院的相关工作。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对策如下:(1)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焦虑症的基本治疗流程和最终可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以便患者愿意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2)护理人员最好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因为大部分焦虑症患者内心会存在很多的想法,只有通过与其不断的交流,才能够使其表达出来。护理人员在倾听患者诉说的时候,要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患者体会到来自于家庭般的温暖,从而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信心。(3)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患者一般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情况,并将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讲解给患者听,从而帮助其对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4)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居住环境,对病房每日定时通风。待患者情绪稳定之后,可以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以更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1.3 临床指标观察 (1)焦虑评分:借助SAS焦虑状态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如果焦虑评分<40分,则说明患者无焦虑症状;焦虑评分在40~47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轻微焦虑; 焦虑评分在48~55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中度焦虑;评分>56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重度焦虑。(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7.0 统计包对两组患者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和%表示,组间比较借助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各类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常见疾病与护理诊断

常见疾病与护理诊断

内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 1、肺炎:体温过高、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2、支气管扩张症: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营养失调、焦虑、有感染的危险 3、肺结核:知识缺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体温过高、疲乏、有孤独的危险 4、支气管哮喘: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活动无耐力、焦虑、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纵隔气肿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焦虑、活动无耐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循环系统 1、心源性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2、慢性心力衰竭: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有关)、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提静脉淤血、水钠储留、低蛋白血症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3、心律失常: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出量减少有关)、潜在并发症:猝死、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 4、心瓣膜病:体温过高(与风湿活动、并发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潜在并发症:栓塞、有感染的危险(有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猝死 5、心绞痛: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知识缺乏(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知识) 6、心肌梗死: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

肿瘤科常见护理诊断

肿瘤科疾病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1.焦虑、恐惧与环境改变、肿瘤及死亡的威胁有关。 (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恐惧,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 表示同情与理解。 (2)热情接待病人,主动介绍病区环境,管床医生及责任护士,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 张感。 (3)提供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等方面信息,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4)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鼓励病人改变他们的焦虑情绪。 (5)提供和教会病人一些减轻焦虑恐惧的方法,如:缓慢的深呼吸、看电视、听音乐, 与周围人聊天等方法分散注意力。 (6)通过连续性的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病人感到恐惧时,留在病人身边, 以增加其安全感。 (7)帮助病人结识病友,寻求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的帮助。 (8)告诉病人当焦虑、恐惧不能缓解时,可随时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 2.预感性悲哀与肿瘤进展、疾病晚期、对治疗丧失信心有关。 (1)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融洽的关系,倾听并鼓励病人表达悲哀。 (2)经常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想法,对治疗上取得的进步予以肯定,以增强病人 的自信心。 (3)鼓励和引导病人以恰当的方式发泄悲痛情绪,理解并尊重病人的宗教信仰。 (4)鼓励病人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计划的决策制定过程。 (5)鼓励家属定期探视,给病人和家属提供沟通及参与病人生活护理的机会,使病人 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护。 (6)提供耐心细致的护理,减少病人病痛,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7)告诉病人有不适时可以随时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 3.疲乏与疾病消耗、贫血、疼痛有关。 (1)观察并记录病人疲乏的程度。 (2)提供病人预防和减轻疲劳的方法,把疲劳降至最低程度。 (3)指导病人使用全身放松技术,解除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增加休息的时间。 (4)根据病人日常生活的能力安排适当的运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5)合理安排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避免打扰病人休息。 (6)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取之处,以减少体力消耗。 (7)有条件时,可提供保健按摩达到放松的目的。 (8)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物,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4.疼痛与肿瘤压迫、肿瘤的生物学因素有关。 (1)评估疼痛原因及程度。 (2)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3)指导病人采取一些放松技术以缓解疼痛,遵医嘱予以止痛药物,并评价效果。 (4)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整洁、安全,减少病人因周围环境刺激而加重疼痛。 5.知识缺乏缺乏肿瘤及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 (1)告诉病人肿瘤并非不治之症,有些肿瘤经过恰当的治疗可以长期生存。 (2)给病人提供正确的信息,告诉病人不要轻信偏方秘方。 (3)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鼓励病人有规律地进行锻炼。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常表现坐立不安,并伴有失眠现象,临床上多见于焦虑性神经症病人,常服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及抗抑郁药,单纯使用药物控制焦虑性失眠起效慢,故对病人配合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表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心悸,并常伴有失眠,对自己夜间睡眠担心、惊恐,往往询问要吃了安定药还睡不着怎么办?经常询问医生护士药物有没有副反应等。经医务人员保证后仍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知所措。 焦虑失眠只是病人自己觉察到的症状,要警惕它可能掩盖着的重要疾病。因为焦虑失眠的原因可能在于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焦虑现象见于神经症病人如恐怖性焦虑障碍、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强迫性障碍,临床上许多躯体疾病可以出现焦虑症状,如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病、长期应用激素、手术前应激等。 焦虑病人进行心理放松护理措施。是指导焦虑伴失眠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行为护理——放松训练。用呼吸放松运动、紧张放松运动能使焦虑失眠病人焦虑情绪改善,缓解失眠状态。 心理放松护理首先要与病人一起分析出现焦虑失眠的起因,让病人认识到睡眠前的焦虑紧张情绪是造成焦虑失眠或醒后再次无法入睡的很重要因素,如学会运用一些放松疗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再次入睡,其次让病人认识到放松是心理行为的放松,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放松,而不是强制性的放松,认识到焦虑失眠病人越是强迫自己入睡越是会出现焦虑无法入睡现象。 在心理护理中辅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是必要的,简单地进行深呼吸放松运动,每次30 min~40 min,指导病人进行深而慢有规律的呼吸,健康教育结合有控制的腹式呼吸对失眠症病人有独特疗效。有的病人不放心,可以观察到这时病人的上眼睑有轻微跳动,这时应鼓励病人进行下去,1次、2次……慢慢地病人就学会了呼吸放松技巧,感到眼睑越来越沉重,同时指导病人掌握控制紧张放松的方法,如捏紧拳—松开,体会松弛的感觉。当然,用肌电值测验紧张放松前后肌电值能使病人能更好地放松,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地帮助病人放松,缓解焦虑[4]。放松护理中病人可能无法坚持10次~30次的放松训练,其中可能疗效有反复。但充分让病人认识到心理放松护理是建立在行为条件反射基础上,是一种放松学习的结果,掌握主动建立条件反射原理,使病人焦虑失眠现象得以缓解。 应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咳嗽、躯体扭动、呼吸不均匀往往提示放松不成功。需要减慢心理放松护理的进程。在每次放松训练结束后与病人进行讨论,了解放松训练中的感受,解除阻抗情绪,让病人认识到放松训练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消除病人的恐惧,鼓励病人及适当的保证对护理中出现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缓解。及时对病人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知识,以免病人担心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海门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0年9月 呼吸系统病人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2.气体交换受损 3.活动无耐力 4.舒适的改变 5.体温过高 6.疼痛 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8.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肺性脑病、重要脏器缺氧性损伤、栓塞、消化道出血、 心力衰竭、休克 9.有感染的危险 10.焦虑 11.知识缺乏

1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3.恐惧 14.低效性呼吸形态 15.自理缺陷 16.有受伤的危险 17.睡眠的剥夺 循环系统发病人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2.活动无耐力 3.体液过多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猝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心脏骤停、脑栓塞、洋地黄中毒、高血压急症 6.焦虑 7.营养失调:低于(高于)机体需要量 8.有受伤的危险

9.体温过高 10.无能性家庭反对 11.疼痛 12.知识缺乏 13.有便秘的危险 14.自理缺陷 15.恐惧 16.急性意识障碍 消化系统病人护理诊断 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2.活动五耐力 3.焦虑 4.疼痛 5.腹泻 6.知识缺乏 7.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大出血、(胃、肠)穿孔、(幽门、肠)梗阻、癌变、肠、中毒性

巨结肠、腹腔脓肿、肝性脑病、血容量不足、急性肾衰竭、心能不全、DIC、败血症、 ARDS 8.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9.有感染的危险 10.预感性悲哀 11.体温过高 12.体液过多 13.便秘 1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5.意识障碍 16.照顾者角色紧张 17.恐惧 18.有受伤的危险:创伤、窒息、误吸 泌尿系统病人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老年焦虑心理治疗和护理

老年焦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通常是多种因素叠加诱导形成的。焦虑症是神经症中发病率较高的心理障碍而老年患者又是精神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在患慢性躯体疾病的情况下焦虑症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约4%~ 10% 的老年人存在焦虑障碍, 有焦虑症状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约有15% ~ 20%。 1.焦虑症的概念 焦虑症(anxiety)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通常情况下,老年焦虑与躯体疾病并存,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躯体症状表现更为突出,易忽视焦虑的存在。 由于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情况,老年焦虑症有较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躯体化症状较突出,如头痛、头昏、胸闷、游走性麻木或针刺样疼痛感等;常与躯体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等合并症同时存在[2老年焦虑症漫谈王润芳]。 2.心理治疗 2.1支持性心理治疗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支持、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提供健康指导,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耐心听患者的倾诉,同情、体贴、安慰患者;提供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患者度过困境,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

2.2认知行为治疗(CBT) CBT 包括心理教育、自我监测、放松训练、解决问题、暴露于恐惧或消除刺激、行为活化、睡眠卫生和认知重建技巧[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结合病历了解患者存在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并与患者共同分析其焦虑症状的非理性、非客观性;提出问题让患者思考,指导患者认识焦虑症状的根源及症结所在,从而产生顿悟,自觉放弃非理性的认知,重建科学、理性的认知。 2.3催眠疗法 通过与患者潜意识交流, 了解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焦虑根源, 使其暴露于意识之中, 让患者了解并进行疏导、发泄, 以利缓解焦虑症状[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 。 2.4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的发生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焦虑的一种象征和取代的表现, 被直接体验就表现为焦虑障碍。治疗者通过对患者的联想分析或梦的分析,唤醒患者早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患者在分析中有所领悟,认识到自己为什么害怕、为什么焦虑,从而缓解或消除其紧张和恐怖症状。[3老年焦虑症综合心理干预临床分析竹道平] 2.5音乐治疗 音乐疗法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关爱与治疗。音乐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主动性,对症状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音乐应该是平静的,并能配合放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新)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 姚建玲 王艳明 黄立侨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士共情护理,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和负性情绪的变化三结果 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护理前)的自我效能评分二焦虑评分二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观察组护理后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期望评分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结论 护士共情护理能够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三 ?关键词? 护士共情护理; 焦虑症; 自我效能; 焦虑状态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08.026 作者单位: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门诊 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二心慌二抑郁二失眠等症状,时刻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焦虑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三在对焦虑症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的同时,心理护理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三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三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多,护士共情护理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其能够使护士对患者的感觉和情绪感同身受,了解患者的痛苦,并将这种了解和体会传达给患者,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2﹞三我院2014年12月至 2015年3月对焦虑症的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焦虑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持续症状2周以上;②均志愿参与研究;③实验室检查指标无重大异常表现;④无药物二酒精依赖史;⑤无重大精神二神经病史;⑥智力正常,沟通能力二认知能力良好,能够正确表达主观意见;⑦文化程度小学以上,能完成相关量表调查三排除标准: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认知功能障碍;③ 神经系统功能性二器质性改变二严重的躯体疾病;④合并有恶性肿瘤二急性感染二免疫性疾病等;⑤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三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三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3~56岁,平均(40.5?1.5)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4.2?2.0)年;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1例;婚姻状况:已婚31例,未婚8例,离异1例三对照组男22例,女 18例,年龄21~55岁,平均(41.2?1.3)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4.3?2.1)年;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12例;婚姻状况:已婚30例,未婚10例三两组的年龄二性别二病程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三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合并有失眠的患者给予安眠药,使用药物的类型及剂量无显著性差异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焦虑症的相关健康知识指导,做好饮食护理和睡眠护理,进行常规的心理安慰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提供共情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士共情护理的培训 组织科室内护士统一学习共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二内容二实施方法二要求二人性关怀理论以及沟通技巧等三要求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礼貌服务,尊重患者三强化护士对患者心理认知二情绪体验以及关怀二照顾患者的能力,学会用共情去深刻体会和了解患者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学会关心人和理解人等三培训结束后对护士进行考核,提高护士将共情理念转换为自觉关

护理诊断 (2)

护理诊断 ?P1、焦虑 ?P2、知识缺乏 ?P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P4、有感染的危险 ?P5、睡眠形态紊乱 ?P6、便秘 护理措施 ?P1、焦虑与环境陌生,疾病困扰有关(12-3) 目标:病人表现舒适放松,自述能应对目前的情况 措施:1、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 2、多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3、尽量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 4、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 评价:患者适应病区周围环境,表现轻松舒适。(12-5) ?P2、知识缺乏与缺乏尿毒症相关的知识(12-3) 目标:对尿毒症的知识有所了解 措施:1、循序渐进宣教有关保健知识及疾病相关知识。 2、鼓励由于于同科室病人进行有效沟通。 3、教会病人自我评估,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4、做好出院指导,树立信心,家属应掌握相关知识。 评价:病人对相关疾病知识有所了解,并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12-5)?P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 目标:体重增加 措施:1、解释疾病、营养、治疗效果的联系,使病人了解营养的重要性。 2、鼓励病人少量多餐,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3、注意蛋白质的合理摄入,尽量少摄入植物蛋白。 4、定期监测病人营养状况。 评价:体重无明显下降(12-5) ?P4、有感染的危险与抵抗力下降,透析有关(12-3) 目标:住院期间体温正常,未发生感染。 措施:1、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定期作好各种实验室检查。 2、保持病室环境整洁通风。 3、严格无菌操作。 4、做好生活护理如口腔,会阴部皮肤的卫生。 5、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发生。 评价:未发生感染。 ?P5、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不适应,担心病情有关。(12-3)目标:逐渐适应了环境,睡觉安稳。 措施:1、评估病人睡眠形态。 2、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光线刺激 3、减少午睡睡眠时间。 4、有计划的安排护理活动,在病人睡觉期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一、相关知识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易激惹,紧张,坐立不安,伴随睡眠障碍以及一些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怀,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二、护理问题 1、睡眠障碍 2、抑郁 3、语言交流障碍 4、知识的缺乏 三、评估 1、入院评估 2、心理状态评估 四、辅助检查 1、行为-认知治疗 2、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五、护理措施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适合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有: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身体放松而达到心理放松,比较简单的如深呼吸法:焦虑不安时闭上眼睛,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反复三到五次。也可以采用冥想法:即有意识地想一件开心的事情,尽量真实而具体。过度紧张、焦虑时,先轻闭双眼,全身放松,做几次均匀而有节奏的深呼吸,反复地自我暗示:"不要着急"、"放松、放松",几分钟后,情绪就会平稳。 [2.药物治疗:中西药物焦虑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身体的状态。 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六、健康宣教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兴奋、激动、焦虑等不良情绪。 2、戒烟酒,有规律生活,进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进糖尿病饮食。 3、进行心理疏导,避免长时间独处 4、危险因素的控制:按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药,掌握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5、出现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等症状及时就诊。

-冠心病护理诊断

冠心病护理诊断 P1气体交换受损 P2心输出量减少 P3 焦虑 P4自理能力缺陷 P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P6知识缺乏 P7潜在的并发症:心脏停搏、各种栓塞、心律失常等 P1 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与肺淤血、肺部感染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呼吸平稳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2)给患者取半卧位休息、持续高流量吸氧(面罩+鼻塞) 3)鼓励病人咳嗽、排痰、深呼吸, 促进痰液排出 4)于心理护理,以免焦虑和恐惧而过度通气 5)按医嘱给于化痰药 6)定时监测血气分析,体温的变化 评价:患者25日予改为3L/min 鼻塞给氧 ,现在3L/min 鼻塞给氧下平卧及床上活动时呼吸平稳 P2心输出量减少 相关因素:与心功能下降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床上活动无不适感、生命体征基本正 常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安静,注意保暖,可取半卧位 或高枕卧位休息 2)饮食上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宜低脂、高纤维、少量多 3)持续吸氧 4)按医嘱给于强心、扩血管药物 5)病情观察:心率、心律、肺底湿啰音、尿量的变化等 以及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评价:患者现在床上活动无诉明显的不适,24小时尿量在 1500ml 以上,肺底湿啰音较前减少 P3 焦虑 相关因素:与担心疾病预后、介入治疗有关 预期目标:焦虑情绪减轻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焦虑的原因、程度 2)向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配合治疗 及护理的必要性,介入手术前后的配合等。 3)多与患者交流,进行心理护理,请康复病友做现身说 法,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建立信心,以减轻焦虑情绪。

4)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镇静剂。 5)合理安排护理操作的时间,以减少对病人的打扰。 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减轻,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P4自理能力缺陷 相关因素:与疾病限制绝对卧床、乏力有关 预期目标:基本满足生活所需 护理措施:1、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的程度 2、协助完成生活护理 3、置用物于患者易取之处 4、与患者一起制定活动计划,逐步恢复自理能力 评价:患者部分生活自理(如洗脸,穿衣等) P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相关因素:与绝对卧床有关 预期目标:皮肤无破损 护理措施:1、保持床单位整洁无皱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被动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3、勤观察 评价:皮肤无破损 P6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预期目标: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能够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1、向患者解释疾病产生原因,发生发展及现今的治疗水平 2、解释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 3、各种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 4、经常与病人交换对疾病的看法 评价:对疾病有初步的认识 P7潜在的并发症心脏停搏、各种栓塞、心律失常等 相关因素:与心功能下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氧有关 预期目标:无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 2、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时监测心功能、血气分析、肾功能、血常规、血电解质等 3、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 4、准备好急救药物及设备 评价:无并发症发生

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9-22T15:26:26.57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1期作者:杨本英 [导读] 两组的护理效果为观察组较为优秀,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焦虑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并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必要的院外指导等护理措施是可以完全康复的。 杨本英 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精神病人疗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31 【摘要】目的:研究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68例焦虑症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都接受了半年的护理,对所有患者使用SAS评分,对照组的轻度焦虑评分452,中度焦虑评分534,重度焦虑评分605,总体满意度80%,观察组轻度焦虑评分451,中度评分465,重度评分548,总体满意度100%。两组的护理效果为观察组较为优秀,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焦虑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并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必要的院外指导等护理措施是可以完全康复的。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29-01 焦虑症属于神经症范畴,在神经科中比较常见,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急性焦虑(惊恐状态)和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两种类型,一般女性多于男性,约为 2∶1。该类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引起焦虑的因素比较多样化,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自身情绪调节因素,这些都会让患者的内分泌出现异常,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让患者产生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就是紧张、恐惧、心悸、盗汗、发抖等。焦虑症会迁延,难治愈,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本组研究中,选择68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组对照法探究焦虑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5年6 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焦虑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中焦虑症的诊断,其中住院患者24例,接受门诊治疗和护理指导44例。住院患者中惊恐发作35例,男15例,女2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33例,男 13例,女20例;经过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无1例死亡,68例住院患者痊愈出院,门诊治疗患者回访康复情况良好。 有资料表明,在神经症专科门诊中焦虑症占神经症总数的 16.8%;焦虑症患者的发病在患者近亲中患病率为 15%,明显高于一般患者的5%。此外,有调查显示,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为2%~4.7%,而在某些特定人群中高达 10%以上。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对患者实施药物指导、健康教育[1]、环境护理等常规措施,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 SPSS 17.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情况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其焦虑总分及精神、躯体等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对观察组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总分及精神、躯体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抑郁情况 干预前两组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焦虑症属于一种功能性的精神科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多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强烈的难以忍受的恐惧,有濒死感和失控感以及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而惊叫、呼救,可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震颤、手脚麻木等。发作突然,一般 5 min~10 min 可自行缓解,如果反复发作,1个月内发作 3 次者,可诊断为惊恐发作。而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心慌、心跳加速、胸闷气急、头晕、多汗、吞咽阻塞、喉头异物、胃部不适等。焦虑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公认的是遗传因素和乳酸学说。由于焦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甚至发生自杀等极端事件,在整个患病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对整个病程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始终,会给临床的有效治疗带来某些方面的困难。 因此,针对不同个体、不同心理状态施行恰当的护理措施[2],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患者惊恐发作比较紧急,护士必须镇静、稳重,态度平和,及时让患者离开原来的环境,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动作轻巧。明确对患者说“不要害怕,没有生命危险,几分钟就会过去,一会就好!”并要主动陪伴在患者身旁,耐心倾听和安抚,对其表示理解、同情并认同支持。尤其对有敌意倾向的患者,护士绝不可大声呵斥,对其后果要有预见性,可与同事一起给予适当的限制,并将患者带入监控病房与其他患者隔离开,以免互相影响。如患者坐立不安,不愿独处,又不愿到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尊重患者意见,允许保留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及时将其安排认为与自己要好的病友住在一起,必要时由专人陪护,把危险降到最低。对此类患者当班护士要全面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最少15min 巡视病房1次并做好查房登记。另外,针对病因做好针对性的护理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患者,首先,作为护理人员,不要认为遗传病治愈率不高[3],就丧失治疗的信心,告诉患者“只是与遗传有关,并不是治不好”。正确使用体态语言、肢体语言等,尽量传达能治愈的正性信息给患者,帮助其树立信心,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现代人的压力比较大,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会出现各类情绪疾病,如果不及时的宣泄和调节,就可能会引起精神疾病,对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焦虑症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该疾病的发病时因为患者的紧张情绪长期无法获得宣泄,持续存在所导致的精神障碍[3]。焦虑症是

浅谈焦虑的心理护理

浅谈焦虑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22T08:47:37.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3期供稿作者:许丽杰 [导读] 护士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在诸多护理诊断中,焦虑是最常见的诊断。 许丽杰(内蒙古赤峰市阿旗医院 024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347-02 护士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在诸多护理诊断中,焦虑是最常见的诊断。现代医学和护理学认为减轻病人焦虑,是促使病人痊愈和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因素之一,因此,对病人所产生的焦虑现象进行认识、治疗、护理以及预防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将有关内容探讨如下: 1 产生焦虑的有关因素 人在患病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压力和情绪变化,但是不同疾病、年龄、性格、文化素养、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同样刺激、即使相同的条件,情绪的变化和行为表现也会因人而异。有的病人能自行调节情绪达到基本稳定,而不产生焦虑。但是多数病人会引起严重情绪变化。常见原因有:①人际关系人紧张,环境陌生;②诊断不明确;③疗效不明显;④病人是家庭支柱,对老人孩子牵挂惦念;⑤经济负担重;⑥恐惧情绪的延续;⑦疼痛;⑧怕推动事业,怕失去生活能力等。 2 焦虑病人的临床表现 (1)心理改变和行为改变:有的表现心神不安、心烦意乱、精神紧张过敏、哭泣、敌意,有的表现情绪消沉、忧郁、沉默寡言,不理睬人,不愿别人关心他的疾病或其他问题。 (2)生理改变:主要心慌、脉速、血压升高、肌肉紧张,最常见是两手颤抖,出汗多以前额部和手掌最明显。语言改变:声音发颤或说话快而不间断,也可出现用词不当,甚至口吃。 3 减轻和防止病人焦虑的护理方法 (1)判断产生焦虑的原因:焦虑乃是一个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这种威胁是一种躯体的完整性受到威胁,一是个性受到威胁。因此,护士在采集资料时,靠机智敏锐的观察,查明原因,进行疏导。 (2)获得病人的信任:护士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时,应注意措词、语音、语调的艺术性和灵活性,多关心、体贴病人,使病人愿意谈出心理话。对病人不愿谈的事情,不应强求,此时应注意如何使病人信任自己,而切忌引起病人的反感。 (3)创造廊环境:良好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可预防或减轻焦虑心情。当病人生活于安全、舒适、整洁、美好的病室内,可较好地防止和缓解情绪和精神上的压力。 (4)倾听病人的诉说,焦虑所致的情绪不安又无法解脱时,病人常表现为哭泣,当眼泪流出后,情绪能得到缓解。有时护士见病人落泪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安慰。此时不要走开,用陪伴方法来缓解病人的心理,病人多于此时将心里的痛苦向护士讲出。倾听病人诉说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病人的同情可不须用过多的语言表达,只需耐心倾听就可使病人得到宽慰。 (5)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当病人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爱护,尊重和重视时,会产生安全感,焦虑心情即可减轻。反之,没礼貌的语言和行为,或不理睬、冷淡态度,都可加重其焦虑心理。护士对那些“不合作”的焦虑病人,应给予理解。 (6)分散和转移注意力:在病情允许下,多与病人谈话,让病人之间互相交流,在病房护士进行卫生知识宣传,组织病人看电视、听广播等,都可减轻焦虑心理。 (7)作好操作时的解释:治疗前向病人提供有关资料,让病人知道虽有一些疼痛,但对身体是有利的。护士技术高超,操作熟练对治疗疾病充满信心时,病人会增加安全感,可减轻或预防病人的焦虑心理。 (8)施行松弛疗法:可采用足浴、理疗、按摩等方法减轻病人的肌肉紧张度,用以减轻焦虑心理。进行必要的消遣活动,如散步、娱乐等,以解除病人无聊乏味的孤寂心情。 焦虑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的,行为表现也多种多样。护理好焦虑病人,使其病人心理平衡、情绪稳定,以达到发挥自身作用,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防止因焦虑而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早日康复的目的。

常见疾病与护理诊断

内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 1、肺炎:体温过高、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2、支气管扩张症: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营养失调、焦虑、 有感染的危险 3、肺结核:知识缺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体温过高、疲乏、有孤独的 危险 4、支气管哮喘: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活动无耐力、焦虑、 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纵隔气肿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焦虑、活动无 耐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无耐力、体液过多、 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循环系统 1、心源性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2、慢性心力衰竭: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有关)、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 致提静脉淤血、水钠储留、低蛋白血症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3、心律失常: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出量减少有关)、潜在并发症: 猝死、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 4、心瓣膜病:体温过高(与风湿活动、并发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潜 在并发症:栓塞、有感染的危险(有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猝死 5、心绞痛: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 有关)、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知识缺乏(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知识) 6、心肌梗死: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 有关)、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潜在并发症:猝死、心力衰竭 7、原发性高血压:疼痛: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视力模糊、 意识改变或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有关)、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过多,缺乏运动有关)、焦虑(与血压控制不满意、已发生并发症有关)、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高血压用药知识) 8、病毒性心肌炎: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受损、并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有关)、潜在并 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焦虑(与担心预后、学习和前途有关)、知识缺乏(缺乏配合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消化系统 1、慢性胃炎:疼痛:腹痛(与胃黏膜炎性病变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 畏食、消化吸收不良等有关)、焦虑(与病情反复、病程迁延有关)、知识缺乏(缺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体温过高 护理措施: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2、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3、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或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5、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 6、出汗后及时注意治疗或保暖。 7、体温超过38.5时给与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到体温单上。 8、遵医嘱给与抗生素、退热剂,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9、遵医嘱静脉补液。10、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二、气体交换受损 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2、保持室内温度20-22摄氏度。湿度50%-70%。3、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4、改变病人体位,q2h,有利于痰液的移动和清除。5、遵医嘱吸氧。6、随时观察鼻导管是否通畅。7、如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8、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9、必要时吸痰。10、如果病人不能保持适当的气体交换,预测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11、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 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2、保持室内温度18-22摄氏度。湿度50%-70%。3、经常检查并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应注意避免身体滑向床尾。4、如果有痰鸣音,帮助病人咳嗽。(1)指导病人有效咳嗽。(2)利用恰当的咳嗽技巧,如拍背、有效的咳嗽。(3)在病人咳嗽全程中进行指导。5、排痰前可协助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