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学校实际以及所教班级,谈谈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是一名马上就要退休的老教师,通过这次网络学习我有很多收获。同时也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真正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有意识的实施。它需要全体教师的全面参与,才能有更有效的教育效果。同时也给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1、专业发展自主是专业人员的必然要求

许多学者认为,自主是专业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专业发展自主是专业人员的必然要求[1]。教师专业自主是教学专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意味着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是教师专业自主特征的具体体现。

教师个人专业自主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依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工作,自由选择不受他人干扰控制的内容,而且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教师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订立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在此过程中,教师表现出了一种较为强烈的自主意识,并明确意识到教师应当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2、教师专业发展尊重并重视教师个人已有经验

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它不是一个把现成的某种教育知识或教育教学理论学会之后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简单过程,而是蕴涵了将一般理论个性化、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并与个人的个性特征(情感、知识、观念、价值观等)相融合的过程。实践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个把现成的某种教育知识或教育教学理论学会之后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简单过程,这一事实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富有共性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尊重并重视教师个人已有教育经验和观念,并能把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加以整合,完善个人的教育观念,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教师自己。

3、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的。一方面,学校中实践性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则是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标志。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着的教师,教师首先关注的主题是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教育情境的改善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以解决实践性问题为目的,“为了实践、关于实践、在实践中”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线。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教师发展与学校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教学和生动活泼的学生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密切联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事实也正是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专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教育教学实践向前超越和迈进。

4、学校真实教学情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土壤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工作的学校环境密切相关,学校的组织文化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专业素养中最为核心的实践性知识和个人化的教育观念正是教师依存于特定的背景,以特定的教室、特定的教材、甚至特定的学生为对象,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形成的,是在充满情感、理想和特定的组织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的。正是由于学校的特性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水

平,所以,欧洲各国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人员都一致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各中小学的学校改善及其全员发展一体化。”

以上见解属于自己的愚见,希望和各位同行交流。

二级结构工程师考试专业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二级结构工程师考试专业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2017二级结构工程师考试专业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1.钢材的韧性是反映的(b)的指标。 a耐腐性及可焊性b强度及塑性c塑性及可焊性d韧性及耐腐性 2.在碳素结构钢中,a,b,c,d为按质量划分的级别。除(a)钢 冲击韧性不作为要求条件,其余的都要求保证冲击韧性合格。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3.直接受到重复荷载作用的焊接结构,影响其疲劳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d)。 a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的代数差(应力幅) 和钢材的静力强度 b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最大应力、应力比(绝对值最小与最大 应力之比,拉应力取正值,压应力取负值)和构造细部 c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的代数差(应力幅)、最大应力、应力比和钢材的静力强度 d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的代数差(应力幅) 和构造细部 4.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能脆性破坏,应根据(c)等综合因素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 a结构形式、应力状态,钢材厚度和工作温度 b荷载特征、连接方法、计算方法、工作环境及重要性 c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 度和工作环境

d重要性、跨度大小、连接方法、工作环境和加工方法 5.钢材经过冷加工冷拉、冷弯、冲孔、机械剪切所产生的冷作硬化应变硬化后,其(d)基本保持不变。 a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b塑性c韧性d弹性模量 6.导致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的临界含水率是()。 a.最大含水率 b.平衡含水率 c.纤维饱和点 d.最小含水率 答案:c 7.木材干燥时,首先失去的水分是()。 a.自由水 b.吸附水 c.化合水 d.游离水 答案:a 8.干燥的木材吸水后,其先失去的水分是()。 a.纵向 b.径向 c.弦向 d.斜向 答案:a 9.含水率对木材强度影响最大的是()强度

教师如何完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知识结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响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口号。可见,在未来的中国教育发展中,教师的地位和重要性。 通过阅读模块八的材料,我深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素质外,更应该关心自身的专业成长,以便教的更好。 作为数学教师,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呢? 1.要做一个反思型教师。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所得到的教学结果,甚至课程与教科书的设计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对象。例如:反思教材编排是否合理,教学情境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案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学生的课堂反映如何,是否认真分析了学生出错的原因,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来准备如何改进等,如果我们能够坚持,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获得真正的成长。 2.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案例:我在教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科学计数法时,涉及到纳米,微米,米之间的关系,有学生问:“老师,微米之后的单位是什么?”,我答道:“丝米”。学生接着问:“丝米之后呢?”学生真把我难住了,我才说:“老师也不知道,咱们课下都去查资料,明天老师再回答你,好吗?”第二天那位同学见到我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我:“老师,丝米之后是忽米,米和毫米之间相差三级,毫米和微米之间也相差三级,微米和纳米之间也相差三级。”通过上面的案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博览群书、精通专业、精湛技术,教师的知识渊博了,才能给学生传授,才能触类旁通。 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对未来教师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作为新时代年轻的教师,应该走在队伍的前列,积极参加网络培训,让多媒体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片丹心鉴日月,三尺讲台述春秋”,做一名新世纪的年轻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放飞新的希望!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 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下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边疆管理与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知识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框架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知识结构表 这是我们解答叙述题的套路,有了这个法宝,任何叙述题、展板填空题我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宏观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避免了零星散乱的复习毛病。

总结史料分析题与论文题的答题步骤与技巧 史料分析题被很多老师认为是历史高考的小论文,solo论文更被同学们视为噤若寒蝉,但是如果对题目进行归类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题目的一些规律和和结构。 所以无论是史料分析题还是论文题有一定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第一、观点清晰,通过归纳找出观点的通用性。 如2013年严复对进化论翻译的论文和2014年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论文,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即“作者对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人物的评价都是作者以引进西方思想与评价近代人物来表达自己思想和理念的目的,使作者的思想带有时代和个人的烙印。” 这种观点可以通过课堂和题目的答案进行归类总结,这样遇到陌生的论文史料就不会捉襟见肘了! 第二、在论述中一定要做到“论从史出”,也就是俗话说的“引材料”概括归纳。 第三、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答题结构,如社会转型的史料分析,总观点往往是通过微观事件折射宏观的社会变迁,然后逐条分析材料展开其具体变化。 再如场景还原题(穿越题),其回答步骤一定要体现利弊和时代的关系,而最后不要忘记作为当时人,一定会对反对派的意见有妥协和让步,或者提出改进的方案。 我们以2013年李鸿章为同文馆辩护为例,可以从以下结构展开: 以后再遇到场景还原辩论题,这个步骤是可以通用的。

如何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作者:何辛欣 上篇讲过,不少考生也相当刻苦,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甚理想,这并不是基于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分野,而是考的好的考生掌握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好的方法和勤奋的学习是缺一不可的。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如果南辕北辙,则虽有良驹宝马只怕离目标愈来愈远。所以考研成功无非四个字:勤奋、得法。勤奋你们来做,得法我写出我个人的经验,让你们少走弯路,那么你就一定是分子而不是分母。我发现有些考生在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差,但是考试的结果却不理想,我想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深入细小的知识点而不能浅出,考题稍微一变换就不知所措,痛失得分机会。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是我两年备考的两大心得之一,说到这个词,感觉比较玄妙,其实很简单,特别是学法的人,要有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所学知识,形成体系。我尽量以口语化来说明,如果有疑问,请在下面跟帖询问。 前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适用于自成体系的一切学科,尤其是法学(我发觉其他科目教材的体系都不如法学的教材体系强),但是不包括外语的学习。对于外语的学习,鄙人学了十数年的英语,仍然除了应付考试尚能聊以自慰以外,不堪实用,希望有对语言学习有心得的兄弟姐妹不吝指教。 某一学科,之所以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总有自己最鲜明的特点、自己的篇章结构顺序,因此要掌握这一学科,应当以此最宏观的特点入手,层层深入,才能掌握本门学科的精髓,进而全面系统地掌握该学科。举个通俗的例子,一个画师要画一棵树,必然先画其主干,然后才是分支,最后才是树叶,以及树叶上的纹理,而绝不会相反。那么我们在学习法律学科的时候,一开始就津津乐道于为什么效力待定的合同效力是待定的,然而却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自杀在何种情况下构成犯罪?这些问题,固然可以说是对法律学科有浓厚的钻研兴趣,但笔者认为本末倒置了。 法硕联考的五门学科,以及政治考试的五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及其他学科,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学习每门学科,都必须从最基础的东西入手,而考生往往忽视这点,动不动就题海,光做题不思考,效果有限。比如缓刑和假释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答案缓刑是量刑制度,假释是刑罚执行制度,知道了这一点,其他的区别就顺理成章了;又如刑法为什么必须罪刑法定,而民法一般则规定约定优先于法律规定(比如合同法规定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不要以为这些不会考试而不重要,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张无忌为什么能够迅速学好乾坤大挪移,因为他有九阳真经的深厚基础。掌握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这一方法,对将来学习大多数学科都有事半功倍之效。 具体如何操作? 我在上篇帖子讲过,第一遍读书的时候首先要看篇章结构,并抄录下来,这是学科知识体系的雏形。抄完后,看看这门学科大体分为几大块(虽然一门学科动则十几章,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四块)。每块由许多章组成,每一章就由许多小节组成,每一小节由许多知识点组成,每一知识点由组成该知识点的许多小点组成。这样你知道这棵树的主干、分支、树叶和纹理了。 第二遍读书的时候,根据最基本的概念,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安排篇章结构顺序,各章节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每个制度是如何围绕该学科最基本的原理并反应这个原理的。作者按照这样的篇章结构顺序自然有他的道理,如果对其思考,按照作者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 1、幼儿教师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1)掌握普通文化知识; (2)掌握幼儿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3)掌握幼儿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 (4)掌握幼儿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根据上述认识,幼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大致应由普通文化课程、幼儿教育学科课程、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幼儿教育技能课程和幼儿教育实践课程构成。 普通文化课程也可以称之为人文学科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其目的是为幼师提供宽阔的普通文化基础,使幼师对社会和文化有全面的理解; 幼儿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是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史、幼儿卫生学等方面的内容,幼师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理解教育原则、人的发展; 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幼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要教的内容,包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幼儿教育技能课程主要是指做幼师所必备的技能和技术,包括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弹、唱、舞、美(做、写、画)、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幼师形象设计技术、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评价和测量、信息技术等,其目的是帮助幼师具有幼儿教育教学的特殊技能;

幼儿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其目的主要是让幼师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普通文化课程和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是幼师教育的基础性必备课程,幼儿教育学科课程、幼儿教育技能课程和幼儿教育实践课程是幼师教育的标志性必备课程。一个幼师只有具备了这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 2、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1)教育教学能力。幼儿教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做、写、画、弹、唱、舞、讲等传统的教学技能,还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掌握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力,同时还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和提高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综合教育能力。 (2)创新和实践能力。幼儿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能够锐意进取。未来社会是一个创新时代,它要求幼儿教师善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能够在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批判反思和不断学习的能力。21世纪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研究型和反思型的教师,必须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和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和优劣比较,并能够提出自己的有价值的思考和意见。因此,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要培养不断学习的能力,使其形成新的理解力和思维力,专业化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3、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品格特征: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框架整理

【知识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涵义构成 要素 属性起源发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教育 者、受 教育 者、教 育影 响(中 介)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 养人的社会活动 1.人类所特有的有意 识的社会活动,个人在 社会生存的需要 2.有意识、有目的、自 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 活动 3.以人的培养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三种要素之间的矛 盾运动 1.神话起 源说 2.生物起 源说(利 托尔诺、 桑代克、 沛西能) 3.心理起 源说(孟 禄) 4.劳动起 源说(米 1.原始社会 2.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与封 建社会 古代教育特性: 道统性、专制 性、刻板性、象 征性、作为统治 阶级工具、非生 产性、阶级性、 等级性 3.近现代

会生活 经验的基本途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1)具有继承性 (2)受其他社会意识 形态影响 (3)与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不平衡,落后或超 前 丁斯基、 凯洛夫) 教育起源 于劳动过 程中社会 生产需要 与人的发 展的辩证 统一 资本主义教育 与社会主义教 育 4.20世纪后 终身化、全民 化、民主化、多 元化、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创立阶段 17C后发展阶段 1.习俗的认识为主 2..机械类比、比喻、寓言为主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学原则、制度、思想、内容、 原则 1.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的形成 与发展

3.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 述中 2.卢梭的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 3.最早讲授教育学 4.裴斯泰洛齐:小学各科教学法 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华 5.洛克的白板说与绅士教育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 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 学代表:伦理学和心理学奠定科 学教育学基础、三中心论、四阶 段教学、教育性教学原则 7.杜威《民族主义与教育》实用 主义教育学代表: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学校即 社会、五步教学法 8.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社会及 学校、教学做合一凯洛夫《教育学》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学记、孔子、 墨翟、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昆体 良三阶段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结构图

有理数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有理数 概念: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①有理数 正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②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 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 n 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a-b)n=(b-a)n .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举几个例子:3一共有1个有效数字,0.0003有一个有效数字,0.1500有4个有效数字, 1.9*10^3有两个有效数字(不要被10^3迷惑,只需要看1.9的有效数字就可以了,10^n 看作是一个单位)。 整式的加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 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知识结构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814034018.html, 知识结构图 作者:唐四红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09年第03期 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知识网络图。知识网络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诺瓦克和高温首次提出后,在心理学等领域一直被广泛使用。但这样一种智能化的工具与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却通常被忽视,因此,笔者认为知识结构图作为教学改革的“利器”,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知识结构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地位重要的原因 1由现今高考综合测试的命题原则和方向决定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蒋超多次强调:“了解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分析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是高考改革中综合测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且笔者认真查阅并分析过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与以往高考卷相比,它们都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充分强调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淡化了对知识覆盖面的强调。然而,当我们真实地回到现实中,却发现历史教学存在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既与高考命题原则和方向不符,也与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不符。 2由现今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决定 (1)部分教师不注重抓主干知识。他们习惯采用题海战术教学,学生成天泡在题海之中死 记硬背,学得苦不堪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2)部分学生容易将历史知识“张冠李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跟教材本身的容量大和编排体例有关外,更重要的是跟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关,比如习惯用感性认识模式学习,不抓重点和主干知识。 因此,为了适应高考综合测试的命题原则、解决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历史知识的系统化、整体化。那么,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此目标呢? 二、知识结构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下面是14个知识领域(area)及其中的知识单元(llnits)和知识点(topiCS)的描述:1离散结构(DS) 1.1函数、关系和集合(核心)DS1 1.1.1函数DS11 1.1.1.1满射 1.1.1.2到的映射 1.1.1.3逆函数 1.1.1.4复合函数 1.1.2关系 1.1. 2.1自反 1.1. 2.2对称 1.1. 2.3传递 1.1. 2.4等价关系 1.1.3集合 1.1.3.1文氏图 1.1.3.2补集 1.1.3.3笛卡儿集 1.1.3.4幂集 1.1.4鸽笼原理 1.1.5基数性和可数性 1.2基本逻辑(核心) 1.2.1命题逻辑 1.2.2逻辑连接词 1.2.3真值表 1.2.4式 1.2.4.1合取式 1.2.4.2析取式 1.2.5永真性 1.2.6谓词逻辑 1.2.7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2.8假言推理、否定式推理 1.2.9谓词逻辑的局限性 1.3证明技巧(核心) 1.3.1蕴涵、逆、逆反、置换、非、永假等概念 1.3.2形式证明结构 1.3.3直接证明 1.3.4反例证法 1.3.5逆反式证明法 1.3.6反证法 1.3.7数学归纳法 1.3.8强归纳法 1.3.9递归数学定义 1.3.10良序 1.4计数基础(核心) 1.4.1计数变元

1.4.2求和与相乘的规则 1.4.3包含排斥 1.4.4算术和几何级数 1.4.5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1.4.6排列组合 1.4.7基本定义 1.4.8恒等式 1.4.9二项式定理 1.4.10递归关系 1.4.11实例 1.4.12 Master原理 1.5图与树(核心) 1.5.1树 1.5.2无向图 1.5.3有向图 1.5.4生成树 1.5.5遍历策略 1.6离散概率 1.6.1有限概率空间、概率度量、事件1.6.2条件概率、独立性、贝叶斯规则1.6.3 整型随机变量、期望 2程序设计基础(PF) 2.1程序设计基本结构(核心) 2.1.1变量、类型、表达式和语句 2.1.2高级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 2.1.3输人和输出基础 2.1.4顺序、条件和循环控制结构 2.1.5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2.1.6程序结构分解基础 2.2算法与问题求解(核心) 2.2.1问题求解策略 2.2.2问题求解算法 2.2.3算法实现策略 2.2.4调试策略 2.2.5算法的概念和特性 2.3基本数据结构(核心) 2.3.1基本类型 2.3.2数组 2.3.3记录 2.3.4字符串和字符串处理 2.3.5数据在存储器中的表示 2.3.6静态分配、栈式分配和堆式分配2.3.7运行时的存储器管理 2.3.8指针和引用 2.3.9链式结构 2.3.10栈、队列和哈希表的实现策略2.3.11树和图的实现策略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剖析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及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 一、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劳技类知识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文素养,也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三、教师要具有系统的条件性知识。 即教育形态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它是教师从事职业行为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也才能发展教师的个人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四、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

最新教师的能力结构分析

教师的能力结构 (一)教师的一般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可以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能力两大类,两者都是教师用来进行人性陶冶和知识传授的重要工具。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非语言表达主要包括除语言表达之外的其它方式的表达,诸如身体姿势,眼神等。 2、组织管理能力 现代教育视域中的教师管理能力,不应把学生仅仅作为一个抽象的、被动的管理对象把他们管死,而是要把学生组织起来,积极为他们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个性潜能或特长,为形成一个有利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发展的集体,为人人能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平等地位,能为集体做出自己的奉献,又能从集体中汲取力量、感受温暖、学会协作而共同努力。教师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确立符合实际的活动的预期目标,拟订周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保证良好效果的产生。 3、处理教材的能力 处理教材的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具有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全面地了解教材体系,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分析教材内涵,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选择操作等。在理清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组织加工,选择和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4、课程开发的能力 现代教师不但要有现代课程意识,而且必须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只有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特点,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课程开发的能力主要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对课程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变通能力,课程评价和研究能力。 5、了解学生的能力 了解学生的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道德行为,学习能力及身体状况等方面具有把握的能力。在多元化社会条件下学生的道德、精神等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而,教师充

初中数学知识点框架图(供参考)

第一部分《数与式》知识点 第二部分《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 第三部分《函数与图象》知识点 第四部分《图形与几何》知识要点

?????????????点在圆外:d >r 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上:d =r 点在圆内:d <r 弓形计算:(弦、弦心距、半径、拱高)之间的关系圆的轴对称性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线所对的弧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五组量的关系: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则其余的各组两也分别圆的中心对称性圆009090AB CD P PA PA PC PD..??????????????????=????????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圆周角与圆心角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所对的弧是半圆.相交线定理:圆中两弦、相交于点,则圆中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相离:d >r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切:d =r(距离法)相交:d <r 性质:圆的切线垂直圆的切线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PA PB PO APB PA PC PD.???????????????=????????于过切点的直径(或半径)判定: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弦切角: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切线长定理:如图,=,平分∠切割线定理:如图,外心与内心:相离:外离(d >R+r ),内含(d <R-r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切:外切(d=R+r ),内切(d=R-r )相交:R-r <d <R+r )圆的有关计算22n n 2360180n 1S 36021S 2(2S l r r r l r r l rl r l r rl πππππππ?????????????????????????????????????????????==?????==????????=??=?????=+??? 弧长弧长侧全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圆锥的侧面积:为底面圆的半径,为母线)圆锥的全面积: 第五部分《图形的变化》知识点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表.doc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表(讨论稿) 一、识字写字 内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容 第一学第二第一学第二学第一学第二学第一学第二学第一学第二学期学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汉 (1)继 语续巩固 (1)巩 拼音(1)学 习汉语 (1) 巩固 拼音的 汉语 声母、韵 母、声调 和整体 拼 音, 正确 掌握 认读音 拼音 节,学习 拼音方 方 法, 能正 法,能正 确地拼 确地 拼读 读音节。 (2)能 借助汉 音 节。 (2) 逐步 语拼音 达到 识字、阅 比较 读。(3) 熟练 练习用 普通话 朗读课 文,回答 问题,进 行简单 的口语 交际。 地借 固汉 语 拼 音, 正确 掌 握拼 音 方 法, 能正 确 地拼 读 音 节。 (2) 能 区别 平 翘舌 音 和前 后 鼻 音, 对一 部 分多 音 字会 据 词定 音。 (3) 能 比较 熟 练地 借 助汉 语 拼音 识 字、 汉语 拼 音, 熟 练掌 握 拼音 方 法, 能 正确 熟 练地 拼 读音 节。 (2) 能 区别 平 翘舌 音 和前 后 鼻 音, 对一 部 分多 音 字会 据 词定 音。 (3) 能 正确 熟 练地 借 助汉 语 拼音 识 字、 (1) 继 续巩 固 汉语 拼 音, 熟 练掌 握 拼音 方 法, 能 正确 熟 练地 拼 读音 节。 (3) 能 借助 汉 语拼 音 识 字、 正 音、 阅 读。 汉语 拼 音, 能 正确 熟 练地 拼 读音 节。 (2) 注 意区 别 前后 鼻 音、 平 翘舌 音, 读 准三 拼 音。 (3) 能 借助 汉 语拼 音 识 字、 正 音、 阅 读。 (1) 继 续巩 固 汉语 拼 音, 能 正确 熟 练地 拼 读音 节。 (2) 借 助汉 语 拼音 识 字、 正 音、 阅 读。 (1) 继 续巩 固 汉语 拼 音, 能 正确 熟 练地 拼 读音 节。 (2) 借 助汉 语 拼音 识 字、 正 音、 阅 读。 (1) 继 续巩 固 汉语 拼 音, 能 正确 熟 练地 拼 读音 节。 (2) 借 助汉 语 拼音 识 字、 正 音、 阅 读。 (1) 巩 固汉 语 拼 音, 能 正确 熟 练地 拼 读音 节。 (2) 能 熟练 地 运用 汉 语拼 音 识 字、 正 音、 阅 读。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得知识结构 具备比较渊博得知识就是教师完成自己工作任务得基础。对一个教师来说,知识越多越好。然而,作为一个普通初级中学得教师,比较合理得知识结构,应包括下列三个组成部分。 一、通晓所教得学科与专业 教师所教得学科与专业就是她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得必备得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所教学科得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得理解,还要对本学科得历史、现状与未来以及在本学科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得著名科学家、学者得生平事迹要有所了解。 二、具有比较广泛得基础文化知识 教师得任务不仅仅就是“教书”,还必须“育人”。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得影响必须就是全面得。教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得手段与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得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得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得“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学科得知识与一些相应得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方面得技能)。 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能否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这就是教师提高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得自觉性,达到良好得教育效果所必须得。教师仅仅有了广博得知识就是不够得,她要善于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还要善于“科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得教育学、心理学得知识修养,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得一般特点、个性与品德形成得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与规律教育学生。 能力结构方面应该做到基本能力与特殊能力相结合。 主要包括 (1)思维条理性、逻辑性; (2)口头表达能力; (3)组织教学能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包括: (1)信息得组织与转化能力; (2)信息得传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得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强调多层复合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强调多层复合性 从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来看,单一化的特征还比较明显。这一方面是受任课单一化、长期固定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从任教一开始就专任这一门学科,甚至固定在一个学段进行教学,使教师很难有机会接触各门学科的教学,也较少机会熟悉本学科各学段的教材,多数教师往往是只求专而不思博。另一方面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是怀抱大纲手持教参,讲课内容、教案设置大都只为一个目的──考试,从来不“浪费”时间去研究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内容,能够见到的当然也就只有教科书和参考书一小片天地。教师中只希望教好教材和当好“教书匠”的一般教学追求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师向专、博两方面的更佳发展。 这种现状与现代小学教育课程正逐步趋向整体化、综合化的趋势和要求是不相适应的。现代小学教育更加注重教育内容的相互联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综合使用,更加追求整体利益,教育的评价将更加全面、系统,评价的重心将放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地提出了多层复合性的要求。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这在小学语文教师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它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有精深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又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精华,形成以专业学科知识为核心,与其他学科知识关联整合、纵横交织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这种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模式相比,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和特征。 (一)“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要求具备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从而为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奠定基础。首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学科相当熟悉,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这是评价其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些知识要能够真正内化和善于运用。其次,各学科知识的快速增长和交叉、贯通与融合,各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张和相互之间界限的模糊化,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对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与技巧。这些学科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近、相关的,也可以是与语文学科不直接相关的,主要由教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而定。这既可以使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得丰满,同时也是语文教师自身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的必要条件。 (二)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对教师了解掌握历史、地理、艺术、哲学甚至于某些理科基本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方面是满足其自身教育教学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拓展。另一方面,教师了解其他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领域、思维方式和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更有利于全方位地激发学生认知世界的兴趣,更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指导、沟通和影响;也能使其与其他科任教师取得协调,在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中富有成效地相互配合。

初中数学知识点框架图

第一部分《数与式》知识点 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分类有理数:整数与分数 类无理数:常见类型(开方开不尽的数、与有关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实数运算 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相关概念数轴(比较大小八相反数、倒数(负倒数)科学记数法 有效数字、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立方根、非负式子a 2,a,ya ) 八*单项式:系数与次数 分类 多项式:次数与项数 加减法则:加减法、去括号 分式的定义:分母中含可变字母 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 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 分式的性质:a 冬卫;a 2(通分与约分的根据) b b m b b m 通分、约分,加、减、乘、除 分式的运算和“+治先化简再求值(整式与分式的通分、符号变化) 简求 整体代换求值 定义:式子? a (a >0叫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意义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1 二次根式的性质(孑a; 了爲0。)) 最简二次根式(分解质因数法化简)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同 类二次根式及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分母有理化(“单项式与多项式’型) 加减法:先化最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运算 一一—書 a 乘除法::a Vb ^―;(结果化简) 定义:(与整式乘法过程相反,分解要彻底) 提取公因式法: (注意系数与相冋字母,要提彻底) 分解因式、、土公式法平方差公式:2 2b2 (a b )(a b ) 2 方法 元全平方公式:a 2ab b (a b ) 十字相乘法:x 2 (a b )x ab (x a )(x b ) 分组分解法:(对称分组与不对称分组) 整式 幕的运算 m n m a ;a m m 、n mn m m. m /a 、m a 0 ;(a ) a ,(ab) a b ;(匸) 而;a b b 1a a P 单项式; 单项式; 单项式 单项式 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自左至右顺序计算;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 b )(a b ) a 2 b 2 完全平方公式:(a b )2 a 2 2ab b 2 乘法运算 混合运算: 单项式 多项式 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 单项式 括号优先 实数 (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 数与式 分式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 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基础。对一个教师来说,知识越多越好。然而,作为一个普通初级中学的教师,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下列三个组成部分。 一、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教师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是他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还要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在本学科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学者的生平事迹要有所了解。 二、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必须“育人”。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教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技能)。 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能否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这是教师提高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自觉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必须的。教师仅仅有了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他要善于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还要善于“科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个性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教育学生。 能力结构方面应该做到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相结合。 主要包括 (1)思维条理性、逻辑性; (2)口头表达能力; (3)组织教学能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包括: (1)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 (2)信息的传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师以识为基,博识,则可有教育力。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其科学文化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目标的达成。现代科学发展,出现了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一系列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跨学科的学科。这就向各行各业的人们,尤其是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广泛涉猎,既要专精,又要博学。现代社会的教师应成为通识型人才,成为“T”型人才——学科专业知识精深,教育科学知识广博,教育实践技能运用熟练。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并没有达到这些要求,不少人存在有知识没文化,有学历没能力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视野不宽——教书乏术,底蕴不厚——创新乏力,情趣不多——生活乏味。 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由四方面构成,即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实践性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等。 1.精深的学科知识 教师所教的学科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一般应具备一至两门学科专门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要条件就是他所教学科的知识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所教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即与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学科专业主体知识,如规律性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维特点和研究方法,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等。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传授的内容是教师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本体性知识有效传授的。教学的最终绩效大都是用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在一定限度内,教学的有效性是与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性知识呈递增关系的。正所谓学高为师。但是,是不是学科知识越高深越对教学有利呢?有关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教学科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但其水平与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关。学科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再呈现统计上的相关性了。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2.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育科学知识涉及教师对“如何教”问题的理解。在教与学的领域中,教学过程被看作是教师将其具有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使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来思考学科知识,即对具体的学科知识做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解决,例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课堂中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测验等等。因此,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有些专家称为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的高度结合。仅仅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能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学法等理论来武装自己,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育人的规律办事,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具有自觉性,避免盲目性。 3.实用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通过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它是教师个人品质与教育认知、经验、教育情感、态度和教育行动相互融合产生的。这种实践性知识是灵活多样的,具有鲜明的指导功能,不像理论性知识那样有严谨的逻辑。如教学中总

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各学科专业知识”试题及解析(新)

结构化面试“各学科专业知识”试题及解析 (一)语文学科 你认为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参考答案】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就是扫清生字障碍,熟悉课文,这是正确朗读课文的前提。 第二步教师范读,提出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读。范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这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方面。 第三步创设情境,渲染氛围。朗读训练,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单调的阅读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所以营造趣、情、美的愉快气氛,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四步体悟情感,渐入意境。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美读”,引导学生边读边用心体会文章。真情实感的表达是最好的,真情实感的流露不仅体现在写作文时,也体现在读课文时,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二)数学学科 作为数学教师,你认为让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什么? 【参考答案】我认为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 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丰富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

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教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三)英语学科 作为初中英话老师,你认为如何给学生上好阅读课? 阅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选好合适的阅读材料。课堂教学时间较短,因此阅读单词容量要适中,难易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高估学生的水平,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文章要贴近现实,符合学生的爱好。要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 第二,掌握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默读抓住主要的信息;大声朗读形成语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找出重点词汇,理解并运用;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形成完整印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思考后展示学生成果。 第三,换位思考,仔细研读出“门道”。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会有不同的意义。深挖下去,才能深刻理解。 第四,虽然是阅读文章,但如果仅仅是将它单纯地作为阅读文章来教学,不免有些枯燥。而如果将其转化为现实教学的形式就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愿望。 第五,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而电脑接入因特网后,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等特点,是过去任何一种传媒无法比拟的。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从而改变学生怕上阅读课的通病。 (四)物理学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