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3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3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3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3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

1.积分分离式PID控制系统最大允许偏差值为E0,当|e(n)|>E0时采用()

A.PI控制器控制系统

B.PD控制器控制系统

C.PID控制器控制系统

D.P控制器控制系统

2.某伺服电动机最高转速为1200r/min,通过丝杠螺母传动带动机床进给运动,丝杠螺距为6mm,最大进给速率可达()

A.72m/min

B.7.2m/min

C.5m/min

D.3.6m/min

3.PWM指的是()

A.机器人

B.计算机集成系统

C.脉宽调制

D.可编程控制器

4.逆变器的二极管整流器是将()

A.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装置

B.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的装置

C.正弦波信号调制成方波信号xx

D.方波信号解调成正弦波信号xx

5.DAC0832是将()

A.连续信号变为离散信号的采样开关

B.离散信号变为连续信号的保持器

C.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的转换器

D.数字信号变为模拟信号的转换器

6.隔离放大器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

A.电阻直通实现

B.电桥整流实现

C.放大电路实现

D.磁路实现

7.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步进电机通常用于控制系统的()

A.半闭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开环控制

D.前馈控制

8.滚动摩擦系数几乎与运动速度无关,其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之差()

A.极大

B.极小

C.为零

D.为无穷大

9.机电一体化是机械与()

A.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B.伺服驱动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C.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D.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10.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控制,在频率从工频以下是按()

A.恒压频比控制方式的恒转矩调速

B.弱磁升速控制方式的恒转矩调速

C.恒电动势频率比控制方式的调速xxx

D.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方式的调速xxx

11.当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电参量形式时,需要采用基本转换电路将其转换成()

A.电压量后再送入后续检测电路

B.电容量后再送入后续检测电路

C.电感量后再送入后续检测电路

D.电阻量后再送入后续检测电路

12.A/D转换器MC14433的输出线DS2=1时,转换输出的结果Q3Q2Q1Q0表示数的()

A.个位BCD码

B.十位BDC码

C.百位BCD码

D.千位BCD码

13.连续信号经过采样之后可得到时间上()

A.连续的信号

B.离散的信号

C.随机的信号

D.振动的信号

14.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压()

A.大于输入电压

B.大于等于输入电压

C.等于输入电压

D.小于输入电压

15.滤波器的带宽是指滤波器两()

A.固有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

B.截止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

C.谐振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

D.穿越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

16.采样就是把时间连续的信号变成一连串不连续的()

A.脉冲时间序列过程

B.振荡时间序列过程

C.方波时间序列过程

D.锯齿波时间序列过程

17.在MCS—51单片机中,用于对外部程序存储器读的信号是()

A.PSEN

B.RD

C.WR

D.ALE

18.导轨截面为矩形截面的滚动导轨承载时其受力()

A.上下方向相等但左右不等

B.上下左右各方向大小相等

C.上下方向不相等但左右相等

D.上下左右各方向大小均不相等

19.Mechatronics是两个不同学科领域名称的组合,这两个不同的学科是()

A.机械学与信息技术

B.机械学与电子学

C.机械学与自动化技术

D. 机械学与计算机

20.常将多轴驱动系统的惯性载荷折算成等效的单轴系统,并使折算后的单轴系统与折算前的多轴系统保持()

A.动力性能不变

B.运动性能不变xxx

C.静力性能不变

D.稳态性能不变

21.最少拍数字控制系统满足对系统稳态误差要求就是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A.e(n)=∞

B.e(n)=0

C.e(n)=e(kT)

D.e(n)=常数

22.影响直流伺服电动机调节特性的因素有()

A.功放内阻

B.负载随转速变动

C.电枢电压

D.空载转速

23.影响直流伺服电动机机械特性的因素有()

A.功放内阻

B.负载变动

C.电枢电压

D.空载转速

24.n细分是指使传感器的输出变化()

A.1/(n+1)周期时计一个数

B.1/n周期时计一个数

C.n周期时计一个数

D.n+1周期时计一个数

25.对四齿转子的三相步进电动机进行单双相通电,则其步距角为()

A.15°

B.22.5°

C.30°

D.45°

26.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10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0.001弧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

A.100mm

B.20mm1/100=0.001*W

C.10mm

D.0.1mm

27.数字式传感器检测系统的传感器输出信号为()

A.模拟信号

B.电流信号

C.电压信号

D.增量码信号

28.采样信号频谱只是在高频部分重现原连续信号频谱,且相邻两个频谱之间不重叠的条件是()

A.ωs<2ωmax

B.ωs<ωmax

C.ωs≥ωmax

D.ωs≥2ωmax

29.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A.增加而减小xx

B.增加而增加

C.减小而减小

D.变化而不变

30.二阶系统瞬态响应稳定收敛的条件必须是阻尼比()

A.小于零

B.等于零

C.大于零

D.小于等于零

31.电压-脉宽变换器对电枢绕组两端电压的控制是根据控制指令信号()

A.对脉冲频率进行调制而实现

B.对脉冲宽度进行调制而实现

C.对脉冲相位进行调制而实现

D.对脉冲幅值进行调制而实现

32.A/D转换器MC14433的输出线DS1=1且Q3=0、Q0=0时,输出转换结果状态为()

A.千位数0

B.千位数1

C.输出结果为正

D.输出结果为负

33.齿轮传动机构采取消隙措施,可以消除齿侧间隙及其造成的()

A.换向误差

B.换向死区

C.换向冲击

D.换向阻力

34.在开环步进电机-丝杠系统中,齿轮副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大小与系统()

A.丝杠长度有关

B.导轨长度有关

C.丝杠导程有关

D.导轨刚度有关

35.对多路转换开关基本要求是()

A.交叉干扰小且切换速度慢

B.导通电阻小切换速度慢

C.导通电阻大且切换速度快

D.交叉干扰小且切换速度快

36.直流伺服电动机转矩变化所引起的转速变化越大,则其()

A.机械特性越硬

B.机械特性越软

C.调节特性越硬

D.调节特性越软

37.在设计滚动导轨副时滑座的()

A.运动速度越小所选载荷系数越大

B.运动速度越大所选载荷系数越大

C.运动无冲击时所选载荷系数越大

D.运动情况与载荷系数的选取无关

38.整形电路是将混有毛刺之类干扰输入的双值逻辑信号或前后沿不合要求的输入信号整形为接近理想状态的()

A.正弦波并变换为相应形状的脉冲信号

B.正弦波并变换为相应频率的幅值信号

C.矩形波并变换为相应形状的脉冲信号

D.矩形波并变换为相应幅值的脉冲信号

39.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高达0.90以上,为滑动丝杠副的()

A.6倍x??

B.0.5倍

C.3~4倍

D.10~20倍

40.旋转变压器的鉴相工作方式是根据旋转变压器转子绕组中感应电动势()

A.频率来确定被测位移大小的方式

B.相位来确定被测位移大小的方式

C.幅值来确定被测位移大小的方式

D.脉宽来确定被测位移大小的方式

41.PWM指的是()

A.机器人

B.计算机集成系统

C.脉宽调制器

D.可编程控制器

42.工作机械的负载特性是工作机械在运行过程中()

A.运行阻力与转速的关系

B.运动质量与转速的关系xxx

C.功率与转速的关系

D.运动惯性与转速的关系

43.控制系统极点在z平面单位圆内时,对应的暂态响应是()

A.衰减或振荡衰减的

B.发散或振荡发散的

C.不变或等幅振荡的

D.衰减或等幅振荡的

44.A/D转换器MC14433的被测最大输入电压为()

A.19.99mV

B.199.9mV

C.19.99V

D.199.9V

45.感应同步器可用于检测()

A.位置

B.加速度

C.速度

D.位移

46.脉冲传递函数是输出采样信号的()

A.z变换与输出采样信号的z变换之比

B.z变换与输入采样信号的z变换之比

C.拉氏变换与输出采样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拉氏变换与输入采样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xx

47.在两级齿轮传动中,若传动比的分配方案是21ii ,则其遵循的原则是()

A.重量最轻

B.等效转动惯量最小

C.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

D.加速度响应最快

48.逆变器功率开关管的控制信号由参考电压信号与()

A.正弦波电压信号比较而得

B.方波电压信号比较而得

C.三角波信号比较而得

D.直流电压信号比较而得

49.绝对值检测电路的特点是将交变的()

A.连续信号变换为离散信号

B.直流信号变换为交流信号

C.双极性信号变换为单极性信号

D.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

50.对步进电动机进给系统中齿轮传动装置进行传动比分配的原则是()

A.最大负载惯量原则

B.最小负载惯量原则

C.最大负载转矩原则

D.最小负载转矩原则

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院系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绪言 (1) 第一章简述机电一体化 (1) 1.1.机电一体化 (1) 1.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1) 1.1.2机电一体化的简介 (1) 1.2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1) 1.3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2) 1.3.1、五大组成要素 (2) 1.3.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2)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内容 (3) 第二章一体化发展历程 (3) 2.1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3) 2.1.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3) 2.2.2”发展趋势 (4) 2.1.3机电一体化产品 (4) 2.1.4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4)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 (5) 第三章21世纪机电一体化 (6) 3.1机电一体化技术近期发展 (6) 3.2我国“机电一体化” (7) 3.2.1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7) 3.2.2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7) 3.2.3工作面临的形势 (8) 3.3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8) 3.4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8) 3.4.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8) 3.4.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9) 3.4.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9) 3.4.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9)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系统 (9) 4.1机电接口 (10) 4.2人机接口 (11) 第五章一体化常见问题及解决 (11) 5.1 干扰源 (11) 5.2 抗供电干扰的措施 (12) 5.3 场干扰的抑制 (12) 第六章探述机电一体化 (13) 6.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式的探讨 (13) 6.1.1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3) 6.1.2信息处理技术 (13) 6.1.3机械制造技术 (13) 6.1.4传感器技术 (13)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2讲课教案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 用2

1.线性调幅就是让载波的() A.幅值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 B.频率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xxx C.相位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 D.阻尼比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 3.转速调节器ASR和电流调节器ACR采用PI电路是为了() A.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B.减小系统的超调量 C.消除系统静差并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性xx D.消除系统的动态误差 4.启动或反向时,系统的输入运动与输出运动之间的差值就是系统的() A.定位误差 B.系统误差 C.静态误差 D.死区误差 5.决定步进电动机转速大小的是各相绕组的() A.通电相位 B.通电幅值 C.通电频率xx D.通断电频率 6.控制系统极点在z平面单位圆内时,对应的暂态响应是() A.衰减或振荡衰减的 B.发散或振荡发散的 C.不变或等幅振荡的 D.衰减或等幅振荡的 7.D/A转换器0832的单缓冲工作方式控制信号状态为() A.0112===XFERWRWR, B.012===XFERWRWRWR, C.1012===XFERWRWR,xx D.112===XFERWRWRWR, 8.调制就是使缓变信号驾驭在() A.调制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 B.调幅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 C.载波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

D.调频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 10.负载转动惯量由执行部件以及上面装的夹具、工件或刀具、滚珠丝杠、联轴器等直线和旋转运动部件的质量或惯量折合到() A.齿轮轴上的惯量组成 B.输出轴上的惯量组成 C.电动机轴上的惯量组成 D.丝杠轴上的惯量组成xx 11.动态响应过程结束后伺服系统输出量对输入量的偏差称为伺服系统的() A.累积误差 B.动态误差 C.稳态误差 D.静态误差xx 12.最少拍数字控制系统满足最快速达到稳态要求就是系统() A.Φ(z)趋近于零的拍数为最少 B.G(z)趋近于零的拍数为最少 C.E(z)趋近于零的拍数为最少 D.1-Φ(z)趋近于零的拍数为最少 13.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理想空载转速为() A.aeuk B.eaku C.atuk D.aauR 15.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高达0.90以上,为滑动丝杠副的() A.6倍 B.0.5倍 C.3~4倍 D.10~20倍xxxx 16.为了提高滚珠丝杠副的旋转精度,滚珠丝杠副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 A.调整径向间隙 B.预紧 C.预加载荷 D.表面清洗 17.偏心轴套调整法是采用偏心轴套的旋转来改变() A.两齿轮轴向位移量以消除齿侧间隙 B.齿轮之间的中心距以消除齿侧间隙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4年12月

目录 摘要....................................................................... 3 、, 、- 刖言....................................................................... 3 第1章机电一体化基本情况介绍 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3) 1.2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4) 1.3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4) 第2 章机电一体化的组成 2.1机电一体化包括的内容 (5) 2.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6) 2.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6) 第3 章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机电一体化的现状 (8) 3.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8) 3.3机电一体化典型产品的发展趋势 (10) 3.3.1数控机床 (10) 3.3.2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 (11) 3.4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12) 第4 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4.1 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13) 4.2饮食行业中的应用 (13) 4.3汽车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14) 4.4当地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14) 第5 章机电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5.1机电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15) 5.2采取的措施 (15)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2

1.线性调幅就是让载波的() A.幅值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 B.频率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xxx C.相位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 D.阻尼比随调制信号按线性规律变化 3.转速调节器ASR和电流调节器ACR采用PI电路是为了() A.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B.减小系统的超调量 C.消除系统静差并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性xx D.消除系统的动态误差 4.启动或反向时,系统的输入运动与输出运动之间的差值就是系统的() A.定位误差 B.系统误差 C.静态误差 D.死区误差 5.决定步进电动机转速大小的是各相绕组的() A.通电相位 B.通电幅值 C.通电频率xx D.通断电频率 6.控制系统极点在z平面单位圆内时,对应的暂态响应是() A.衰减或振荡衰减的 B.发散或振荡发散的

C.不变或等幅振荡的 D.衰减或等幅振荡的 A转换器0832的单缓冲工作方式控制信号状态为() XFERWRWR, XFERWRWRWR, XFERWRWR,xx XFERWRWRWR, 8.调制就是使缓变信号驾驭在() A.调制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 B.调幅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 C.载波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 D.调频信号上以便于放大和传输 10.负载转动惯量由执行部件以及上面装的夹具、工件或刀具、滚珠丝杠、联轴器等直线和旋转运动部件的质量或惯量折合到() A.齿轮轴上的惯量组成 B.输出轴上的惯量组成 C.电动机轴上的惯量组成 D.丝杠轴上的惯量组成xx 11.动态响应过程结束后伺服系统输出量对输入量的偏差称为伺服系统的() A.累积误差 B.动态误差 C.稳态误差 D.静态误差xx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由于受传统机械理念的影响和约束,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方面始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机械的弊端,因此,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发展新技术,加大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 标签:机电一体化;创新;发展方向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十分的激烈,我国在工业制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将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入到工业行业的制造中,才会提高我国科技的技术含量,打破传统的工业行业中存在的成本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不良现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最初的阶段是简单的机械与电子的融合,在机电一体化的最初阶段人们只是具有了电子与机械相结合来运用的简单的构想,只是停留在理论思想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电子与机械的相互融合。第二段时期主要是技术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思想,虽然电子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把理论思想应用在实践中也仍然不能实现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融合。第三阶段就是电子技术朝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当今社会,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等无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智能化的世界。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相应的知识理论。目前,机电一体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已经实现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二、机电一体化的创新 (一)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 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下,产品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即使是单一的产品由于功能的多样化,从而实现了能够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的目标。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创新的投入资金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商家只需要将很少一部分的资金投入于扩大机电一体化的使用范围,那么企业就可以实现智能化生产的目标,从而在市场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总之,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更是社会层面的需求。 (二)产品结构的创新 产品结构的创新是产品创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机电一体化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产品结构上的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传动方式、物理机械结构、动力装置以及周边设备搭接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对于产品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围,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机器 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听 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 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摘要: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 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机电一体化,工作任务 核心提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并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二、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编号:SM-ZD-80765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 程中的应用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 用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作为一门将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结合的技术——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论是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还是从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前景来看,加大该项技术的创新以及其与机械工程的联合对各机械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以机电一体化为中心,简要分析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工程的发展目前已经朝着机电一体化的方向稳步前进。信息处理、机械控制、电子、软件等都被有机的结合,新产品和新应用领域不断地被开拓,机械行业的发展不仅有微电子技术的支持,同时也有自动化生产和制造的协助。在新工业时代的今天,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推动机械工程快步前进的主要助推力。产品生产的周期被压缩,产品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大,市场竞争形式迈

机电一体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模拟题与问题详解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除非特别声明,编程题可以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也可以使用 C 语言编写1、分析程序的执行结果,将结果填写到空格中。 ORG 0000H MOV 30H,#50H MOV R0,#30H MOV A,@R0 ;(A= 50H ) MOV A,#79H MOV B,#20H ;(A= 79H B= 20H ) DIV AB ;(A= 03H B= 19H ) PUSH B MOV B,#0AH MUL AB ;(A= 1EH B= 00H ) POP B ADD A,B ;(A= 37H B= 19H ) MOV 30H,A ;(30H 单元的内容= 37H ) MOV 20H,30H CLR 01H ;(20H 单元的内容= 37H ) MOV A,20H ;(PSW 中P的内容= 1 ) CPL A RR A ;( PSW 中 C 的内容= 0 ) SWAP A ;(A= 46H ) ADDC A,#0F0H ;(A= 36H ) ;(PSW 中P的内容= 0 ) ;( PSW 中 C 的内容= 1 ) RL A ;(A= 6CH ) ;(PSW 中P的内容= 0 ) ;( PSW 中 C 的内容= 0 ) LOOP: AJMP LOOP 2、将MCS51 内部RAM60H ~65H 单元存放的12 个16 进制数变为ASCII 码, 放到0090H单元开始的外部RAM 中。[使用汇编语言编写] MAIN : MOV R0,#60H MOV R2,#6 MOV DPTR, #0090H HASC: 标准

MOV A,@R0 ANL A,#0FH ;屏蔽高四位 ADD A,#0DH MOVC A,@A+PC ;查表低四位转换为ASCII 码 MOVX @DPTR,A ;送如外部RAM INC DPTR MOV A,@R0 ANL A,#0F0H SWAP A ADD A,#6 MOVC,@A+PC ;高四位转换为ASCII 码 MOVX @DPTR,A INC R0 INC DPTR DJNZ R2,HASC END ASCTAB:DB 30H 31H 32H 33H 34 H 35H 36H 37H 38H 39H DB41H 42H 43H 44H 45H 46H 3、某一故障检测系统,当出现故障 1 时,线路1 上出现上升沿;当出现故障 2 时,线路2 上出现下降沿。没有故障时,线路1 为低电平,线路2 为高电平。 出现故障时,相应的指示灯变亮。故障消失后,指示灯熄灭。试用MSC1211 为单片机实现该故障检测功能,画出电路原理图,并写出相应程序。 4、用MSC1211 的T0 定时/计数器,设计程序,实现在P1.0 输出周期为200ms 的占空比为1:1 的方波,输出500 个方波后停止输出。 解: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BH ;T0 口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LJMP INT_T0 MAIN :MOV TMOD ,#00H ;T0 工作于方式0 定时 MOV TL0 ,#0CH MOV TH0 ,#1EH ;设定秒中断周期为1ms MOV A ,200 ;设定输出周期为200 ms MOV R2,1000 ;输出500 个方波 SETB TR0 标准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

机电一体化在日常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在家庭电器的 应用和发展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4机电专升本 姓名:许强 学号:1403050017

【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机械电子技术,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高新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了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现代化社会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州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方便、快捷的家用电器需求量越来越大。自动化的家用电器作为人们捉高生活效率,追求家庭生活质量的基本条件,也愈来愈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家庭电器自动化

目录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家庭电器 (4) 1机电一体化技术 (4) 1.1定义 (4)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 (4) 1. 3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4) 2.家庭电器应用 (4) 2. 1.家用电器的定义及特征 (4) 2.2家电的分类 (5)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案例 (6) 1.电视机 (6) 1.2电视机结构组成 (6) 1.3电视机经过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后优点有下面几个方面 (6) 2.洗衣机 (7) 2. 1洗衣机工作原理 (7) 2.2洗衣机的结构组成 (7) 三、机电一体化的现状 (7)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8)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家庭电器 1机电一体化技术 1.1定义 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高新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了技术的有机结合。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一般包括个基本结构要素:机械本体、能源、测试传感部分、执行机构、驱动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 应掌握这些基本结构要素的构成,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系统对基本结构要素的要求。对于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能够熟练分析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分别属于系统的哪一基本结构要求。 1. 3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枝术有:机械枝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应了解各项相关技术在整体系统中的作用。 2.家庭电器应用 2. 1.家用电器的定义及特征 2.1.1定义 家用电器(简称家电)是指用于家庭或类似条件(系指人数较少的社会单位,如幼儿园、学校、医院、办公室等)或个人使用的一切电器产品,主要足在家庭使用带电的器具。 2.1.2特征 主要指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使用的各种电气和电子器具。又称民用电器、日用电器。家用电器工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6) 第一节、全息系统化 (6) 第二节、微型机电化 (7) 第三节、光机电一体化 (8) 第四节、产品网络全球化 (8) 第五节、产品绿色化 (8) 第六节、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 (9) 第三章、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0) 第一节、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0) 第二节、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11) 第四章、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12) 第一节、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12) 第二节、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12) 第三节、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13) 第四节、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13)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6)

摘要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系统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自成一体的新型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必将被赋一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汁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 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终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就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 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 仍属传统机械, 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现。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个阶段。 世纪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 在这一时期, 人们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

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2010学年上学期模拟试题1 课程名称:__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考试形式:闭卷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 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合计30分) 1. 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3.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___________。 4. 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每一个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_____________。 7.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复合控制器必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位置传感器按其原理主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 10. 钻孔、点焊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数控机床,平面片类零件加工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数控机床,曲面加工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数控机床。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 体化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成为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酥局?一,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也是当前机械工程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入手,分析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趋势,希望能借此给同行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技术,是机械、微电子、信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应用在数控机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方面。它在应用技术方面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大的方面,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的核心技术包括: 1.1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局面紧张,而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中,规模和经济基础是决定市场占有率的关键,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制造业已经打破了单纯依靠人力生产的技能传统,取而代之的是电子计算机技术、敏捷制造、柔性制造、

并行工程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制造系统占据 了信息竞争主导地位,起到了促进生产模式创新和发展的作用。 1.2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主要是计算机集 成制造系统,是将人、生产经营、生产管理和整个生产管理过程的全方面有效连接的一种控制系统。从原料进入生产企业,到原料的加工生产和成品的发货等全方面加以监控的新技术应用。 1.3在饮料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种应用发展最快的新技术,在饮料食品行业的包装机械开发、设计和制造等方面也被广泛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加工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了生产能力和管理效率,为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竞争地位奠定了基础。 此外,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还包括在现场总线技术方面和交流传动技术方面的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其实就是将新型的信号传输技术替换成现场总线技术的一种方法,在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双向的信息传送。而交流传动技术则是将矢量控制技术进行实用化应用的代表,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未来,还将取代直流传动技术。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在多年

机电一体化复习材料(1)

第一部分复习要求 课程的有关内容主要按“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 1.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涵义 2.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1.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及其内容 第三节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2.掌握有关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其概念 3.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分类 第四节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简介 1.掌握拟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及其适用场合 2.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的类型 3.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概念、基本原则 4.掌握系统设计的过程,现代设计方法的步骤 5.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开发的工程路线 第二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第一节机械传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1.掌握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建模的步骤、方法 第二节机械结构因素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 1.掌握阻尼、摩擦、结构弹性变形、惯量及间隙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 第三节机械传动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传动的要求 2.掌握总传动比的确定 3.掌握传动链的级数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原则和方法 4.掌握各种机械传动装置的特点 第四节支承部件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支承部件的要求 2.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见的轴承及其特点 3.掌握常用导轨及其特点 4.掌握机身的特点及结构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 第三章伺服传动技术 第一节概述 1.掌握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 2.了解伺服电动机应符合的基本要求、各种伺服电动机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3.了解功率放大器的种类 第二节直流伺服系统 1.了解直流伺服系统的各组成环节及其工作原理

简析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应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后,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进一步奠定了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机电一体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题及其答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测量:是人们借助于专门的设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被测对象收集信息,取得数据概念的过程。 2.灵敏度:指在稳态下,输出的变化量ΔY与输入的变化量ΔX的比值。即为传感器灵敏度。S=dy/dx=ΔY/ΔX 3.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的方向对它施加力而使它产生变形时,内部就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 个表面上将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效应。 4. 动态误差:动态误差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中进行测量时所产生的附加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5. 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____内循环____,_____外循环____。 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包括____性能指标系统功能使用条件经济效益。 3.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 【 顺序控制器通常用___________ PLC 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孤度, 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_______20mm ___________。 5. 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 每一个轴的_______位置和速度________,使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6. 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___。 7.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_____________增加而减小_________________。 8. 累计式定时器工作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复合控制器必定具有___________前馈控制器_________________。 10. 钻孔、点焊通常选用____________简单的直线运动控制_______________类型。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一般说来,如果增大幅值穿越频率ωc的数值,则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s (B) A. 产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2. 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力学模型是(A ) A. 阻尼—质量系统 B. 弹簧—质量系统 C. 弹簧—阻尼系统 D. 弹簧系统 3.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C ) A. 有关 B. 无关 C. 在一定级数内有关 D. 在一定级数内无关 4.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 C) A. 单片机 B. 2051 C. PLC D. DSP 5、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D )等个五部分。 ? A 换向结构 B 转换电路 C 存储电路D检测环节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伺服控制系统的比较环节是将输入的指令信号与系统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输出与输入间的偏差信号。(√) 2、电气式执行元件能将电能转化成机械力,并用机械力驱动执行机构运动。如交流电机、直流电机、力矩电机、步进 电机等。(× ) 3、对直流伺服电动机来说,其机械特性越硬越好。(√) 4、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决定了系统的最小位移,步距角越小,位移的控制精度越低。(× ) 5、伺服电机的驱动电路就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功率信号,为电机提供电能的控制装置,也称其为变流器,它包括电压、 电流、频率、波形和相数的变换。(√) 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步进电动机常用的驱动电路有哪几种类型 答:单电源驱动电路双电源驱动电路斩波限流驱动电路 ~ 2. 什么是步进电机的使用特性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育层次: 专业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4 年 12 月

目录 摘要 (3) 前言 (3) 第1章机电一体化基本情况介绍 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3) 1.2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4) 1.3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4) 第2章机电一体化的组成 2.1机电一体化包括的内容 (5) 2.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6) 2.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6) 第3章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机电一体化的现状 (8) 3.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8) 3.3机电一体化典型产品的发展趋势 (10) 3.3.1数控机床 (10) 3.3.2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 (11) 3.4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12) 第4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4.1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13) 4.2饮食行业中的应用 (13) 4.3汽车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14) 4.4当地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14) 第5章机电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5.1机电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15) 5.2采取的措施 (15) 结束语 (16) 感谢词 (16) 参考文献 (17)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其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和自动化。它的产品在家用电器和其他行业中得到了应用,其功能是通过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自动化产品 前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传统工业渗透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空间。这一概念最是在日本企业界1970年提出来的,当时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给他们取名为Mechatronics。这一技术的提出预示着未来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历程。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与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空间越来广阔;这正预示着向这方面的快速发展,使其能涉及更大的领域和更多种类的产品,而且还会持续增长。它主要应用于机械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子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方面及它们的综合运用。根据传统的理论为出发点,又以智力、动力、运动等组成作为发展基础,对各组成部分及其间的信息的处理,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能够有机的结合和综合运用,并在系统程序和电子技术方面可以有序的进行信息控制和高效率的处理,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控制。 第1章机电一体化基本情况介绍 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机电一体化是日本企业界在20世纪末被提出的一种新的技术概念,它的主要组成板块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这两大板块。它们的有机结合得到了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高度赞扬和承认,在现在的工程技术领域中,我们习惯了把它叫着机电一体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的领域也十分广阔,它涵盖了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