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之理解语句

散文之理解语句

散文之理解语句
散文之理解语句

考点一、体会散文重要词句的丰富含义

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表层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

要明确什么句子是文中重要的句子。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所谓富有特色,指结构上超常组合,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

文中“重要的句子”的类型通常有:

①起始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

②主旨句,揭示文章中心;

③衔接句,有承上启下作用;

④深化句,有画龙点睛和深化升华主题的作用;

⑤警示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⑥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⑦情感句,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⑧引用句,在文中引用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

⑨总结句,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

此外,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一、常见命题

(一词语)1.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说说这句话包含了人物怎样的想法。

3.请谈一谈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4.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语句)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请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4.文中画线语句表达了某某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二、答题方法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题答题步骤

①抓关键词,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关键词常为:句中的特定称谓;句中的指示代词;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等。)

②联系上下文,体会语境义。语句所在语段的段意、语境义。

③组织语言,完整的表达这句话的含义,及该句的效果作用。

④如果该语句用了某种表现手法(含修辞手法),明确手法,说明手法怎样运用的及效果作用。

考点二归纳散文内容要点,概括文中信息

一、常见命题

1.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2.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3.请结合文本概括×××的形象特点。

4.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

二、答题思路

1.注意筛选范围

一般而言,确定筛选范围首先是遵循“就近”原则。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点。其次是适当扩大筛选范围,这个范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

2.注意内容层次

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点,这样才可以保证要点不遗漏。

3.注意加工整合

解答此类题靠的是对某些关键词语的组合,换个角度的转述,用一个更“上位”的词加以概括;有的则需要自己挖掘概括。全用原文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话与自己的话相结合最保险。

4.增强得分意识

这种题多数情况下是一点一分,要根据分值的多寡来大致确定要点的数目。

三、答题方法

1.归纳文意常用的方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尤其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归纳时须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①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

②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

(3)舍取法。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归纳文意常用的思维流程图:

摘取→合并→舍取→整合

2.概括文中信息常用的方法

(1)特点概括题。

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环境的特点(特征)。要特别注意阅读区间的把握。特点题的概括区间一般较大,不只在一段中。

答案语言一般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这些词语可以从原文中提取,多数情况下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一些人、物特点的概括,不要忘记兼顾形、神两方面。

(2)原因概括题。

原因概括题的特点: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或结论),要求筛选、概括出作者持该观点的理由或依据。

审答题区间时要特别注意题干的结论在原文出现的位置,它往往是信息要点最集中的位置。答题要有因果意识,要善于由果溯因。

(3)观点态度概括题。

①体会形象

文章的形象涉及人物的个性、景物的特征、事物的特点等,表现出作者的主张、思想和感情等。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都蕴含于形象之中。作者如何描写形象,对形象做怎样的分析评价等都能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抓关键信息

无论文章写人、记事还是对事物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我们进行分析评价。

文中的关键信息及作用如下图所示: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散文阅读_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适用学科高中语文适用年级 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 知识点1.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常考题型 2.能够分析高考现代文概括题的分类并且能够运用课堂所学方法解决对应题型。 教学目标1.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制定指导计划。 2.通过检测和评讲,使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水平有清醒的认识,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 教学重点1.端正态度,认真测试。 2.讲清检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教学难点1.系统了解学情。 2.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自己。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复习预习 重要句子含义的类型,有下面几种类型: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

次或主旨的句子。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考点/易错点2 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如何把握这“丰富含意”,从而答准答全答案要点呢?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更在于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立体的。下面四个角度虽然是分开讲的,但在具体分析时是交错的。 四、例题精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粮食 学群 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到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

第2讲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一、重点提示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二、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 (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的。(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 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如苏教必修二教材中李乐薇的《我的 空中楼阁》,标题中的“空中楼阁”意义双关,既指建于山上的小屋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人 天际的楼阁,又指作者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 等)。(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 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文“中 同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一句中的“伟绩”就是褒义贬用,其含义就是指“中国反动势力 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 (一)常见提问方式 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 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句中××一词指代什么。 (二)明确解题思路 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 及前后句。就具体思路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 1.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 词语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如鲁 迅先生在《故乡》中说“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文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可以理解为和故乡的人们 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 在,也是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3.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对《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词语的理解就需要联系这两方面。朱自清在这篇文章中 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的“另一个世界”—— 一个与现实对立的

散文阅读三(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 词语的指代义(包括代词的指代义和非代词的指代义两种)。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问: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4分) ◆词语的指代义答题策略: 2. 词语的语境义(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意义)。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问:“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词语的语境义答题策略:

现代文阅读第二讲: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第二讲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一、重点提示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二、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 (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的。(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 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如苏教必修二教材中李乐薇的《我的 空中楼阁》,标题中的“空中楼阁”意义双关,既指建于山上的小屋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人 天际的楼阁,又指作者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 等)。(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 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文“中 同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一句中的“伟绩”就是褒义贬用,其含义就是指“中国反动势力 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 (一)常见提问方式 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 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句中××一词指代什么。 (二)明确解题思路 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 及前后句。就具体思路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 1.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 词语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如鲁 迅先生在《故乡》中说“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文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可以理解为和故乡的人们 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 在,也是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3.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对《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词语的理解就需要联系这两方面。 朱自清在这篇文章中

《散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组史亚雪 一、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高考散文例文,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常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 在分析句子含义的过程中,总结理解句子含义的常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 组织合作、分析引导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知识链接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①梳理文章结构,以便确定答题区间。 ②画出文中体现作者抒情和议论的句子(独特性见解)。 ③明确文章主体事物或主体事件。 ?明确文章的中心主旨。 六、教学过程 【导入】 (结合幻灯片)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的散文《窗子以外》难倒了众多考生英雄汉。虽然这不突然,但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散文的阅读也必然成为我们高考复习的重点,尤其是理解句子含义这类题,我们要通过高考真题,探索其解题方法。今天,我们将以2017年高考北京卷的散文《根河之恋》为媒介,进入散文阅读中的理解句子含义这一重点题型的解读。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根据“散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2017年高考北京卷散文《根河之恋》,完成下列问题。 1.梳理文章结构并概括部分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2)描写初春的根河。 第二部分:(3—5)描述以玛丽亚·索为代表的鄂温克族人。 第三部分:(6—7)描述乌热尔图及其作品。 第四部分:(8—12)描述根河镇的人们与生活。 第五部分:(13)总写我的感触。 2.抒情句和议论句(在文中画出) 明确:第一部分:“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第二部分:“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 第三部分:“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深情眷恋与报答” 第四部分:“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盘算着未来”“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第五部分:“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 3.主体事物或主体事件: 探寻根河和根河镇,描写鄂温克族和鄂温克人。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教案

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理解词义、句意类”属于考纲要求中“鉴赏评价”中“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中的一个考点,可分为两个题型:理解词语含义、理解句子含意。 题型一:理解词语含义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4.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常见提问方式: 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 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句中××一词指代什么。 命题角度一:体现作者情感态度,表现主旨的词语。 【解题方略】

1.明确语段或句子的主要内容,分析语段或句子结构,理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2.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情感(主旨、观点)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词语,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还是情感词。 3.本义入手,追根溯源。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例一: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 想饱尝 ..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第一段)“饱尝”一词有何含义? 【解析】这是文章的第一段,点出了“故都的秋”的最大特点“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对这一特点,作者“不远千里”而来,可见其向往之情,自然是要“饱尝”。 参考答案:“饱尝”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向往和思念之情,情感真切、热烈。 命题角度二:运用了修辞的词语 【解题方略】 1.查找字典,明本义。 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2.联系语境析修辞。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复习预习 重要句子含义的类型,有下面几种类型: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考点/易错点2 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如何把握这“丰富含意”,从而答准答全答案要点呢?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更在于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立体的。下面四个角度虽然是分开讲的,但在具体分析时是交错的。 四、例题精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粮食 学群 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到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散文阅读之理解重点字词

散文阅读之理解重点字词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 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一、基础知识 【常见题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怎样理解本文中的“××”词? 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答题方案】 对于重点字词的理解,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字或词的基本意思,然后再把这个字或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它,我们应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字词: (一)词语在句子中的本身意。本身意。 (二)分清词性,明确作用。语法意。 在阅读题中常常考查学生对动词、形容词、副词、语气助词等词的作用,我们要了解这些词的语法特征,了解它们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把题答好。 (三)结合特定的语境,分析字词的含义。语境意。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字或词具有特定的意义,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字或词的解释。 (四)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意。 词的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的把褒义词当成贬义词来用,还有的把贬义词当成褒义词用等。 (五)注意词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意。 体现一段或一篇文章的主旨的词语。 (六)有些词语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某种情感,这样的词语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抓住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意。 二、例题解析 【例一】 紫罗兰 纪伯伦 ①幽静的花园里,生长着一棵紫罗兰。她有美丽的小眼睛和娇嫩的花瓣。她生活在女伴们中间,满足于自己的娇小,在密密的草丛中愉快地摆来摆去。 ②一天早晨,她抬起顶着用露珠缀成的桂冠的头,环顾四周,她发现一株亭亭玉立的玫瑰,那么雍容而英挺,使人联想起绿宝石的烛台托着鲜红的小火舌。 1

2020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高分方案1对散文中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理解含答案

高分方案1 对散文中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理解 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是优美凝练。优美凝练的语言增强了散文的可读性和美感,同时也是理解和整体把握散文的关键。 散文语言考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即鉴赏语言;二是对“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考查,即理解语句含意。本方案侧重于后者,这个考点是着重在语言的思想性层面的,是对诸如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哲理句等的表层含意、深层含意或句外意义的分析概括。

典题一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例(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而且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垸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

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

中学语文散文阅读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中学语文散文阅读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散文读起来行散而意不散,中考中散文经常考察的提醒无外乎那么几种,比如赏析句子、词语含义、句子含义题,对于这类题我们都有现成的总结的答题规律和思路。答题需要按照方法和套路,才能拿到高分。我们这篇文章先讲中学语文散文阅读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答题的方法。 关于此问题通常有以下两个提问方法: 第一,品味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 看主旨。 理解散文中重要的词语,一定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这些词语的意思,往往和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息息相关。所以考虑词语的含义,可以由文章的主旨获得启发。 2. 看语境。 记叙文,特别是散文的阅读,一定要学会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所谓的语境,就是上下句上下段。比如说,理解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特殊语境的含义,对文章结构起连接和照应作用的词语,一定离不开具体语境。 3. 联系形象。 写人或叙事的作品中,离不开表现人物性格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一些词语的特定含义,必须从这里面来找。 4. 结合情感。 在抒情类的作品,以及抒情的语段当中,考虑词语的含义,必须和作者情感相结合。有时候情感是变化的,如欲抑先扬,欲扬先抑。还有些时候,情感是复杂的,如哀不幸怒其不争,不能将其简单化。 5. 结合修辞。 散文的阅读和写作,离不开修辞。阅读作品当中,要仔细体察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蕴含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笔下的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对比,显著的效果便是来自于比喻的运用。 6. 看搭配。 讲古诗词的时候,经常给大家讲化抽象为具体,主要讲的是各种比喻。是在散文当中,比喻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如“守候美好的梦想”,便是把“梦想”化抽象为具体。答题的时候,

散文之句子含义

散文阅读专题——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常见提问方式: ● 1.如何理解X X这句话? ● 2.解释下列X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 3.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含意? ●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X X这句话的理解。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语句: ●1.简洁但内涵丰富的语句 ●2.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 ●3.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一.简洁但内涵丰富的语句 例1 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例2 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例3 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例4 “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方法:——从关键词入手 【考察实质】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答题步骤】 第一步,看句内关键词,分析含意: 第二步,分析句内结构关系,分析含意。 (句子内部是并列、递进关系,应写出并列、递进的几个要点;转折、因果关系,应先抓“主”也不要丢“次”。) 第三步,有情感态度的,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情感(人物形象或作者)。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练习:《歌德之勺》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语境: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考题呈现 听朗诵 孙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第2讲散文:理解文章重要词语

散文:理解文章重要词语 Preview o f t h e c l a s s 一、考点解读——知彼 二、做题原则——知己 三、答题方法——百战不殆 一、考点解读 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 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 ?或反映深层含义 ?或体现作者观点 ?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 ?或有修辞作用 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含义”一般有: 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 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 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 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 义、色彩义等 二、做题原则:词不离句 1.理解词的比喻义要寻找本体释义。 2.理解代词义要寻找上句释义。 3.理解词的引申义,隐含义,临时义,概括义,则从整体阅读出发,结合作者的感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句释义。 三、答题方法 1.根据词的原义进行推演 【例】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你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 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 ,已悄悄地远引了。 题目:“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2.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词义 做题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如果是指示代词,就去该词的前后找; ◆一般词,先确定“重点词语”所在的语句或段落, ?如果是首句,一般从本段下文(有时要联系上段)寻找答案; ?如果是中间句,要从本段上下句寻找答案; ?如果是尾句,要从上文(有时也要联系下段)寻找答案。 【例】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各有其独特的文化,要是我们把人类文化的每一个阶段的成就综合起来,分门别类,互相比较,就可以对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及其发展进度的比率得到一个印象。 这一段有两个“其”字。第一个“其”指代的是______,第二个“其”指代的___ 【例】中国新诗是带着两大革命胎记诞生的:首先是在科学与民主以至社会主义的新思潮推动下,扫除了旧体诗词唱滥的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确立了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的诗歌境界;其次是力图摒弃僵死的文言词语,而以口语入诗,作所谓白话诗,以利于反映现实表现真情。从而走上了“诗体的大解放”的道路,其主要成就便是自由诗的诞生。在音律形式上,它自然也曾对外国诗歌有所借鉴,但主要都加以溶化,在中国现代口语基础说提炼出诗的语言来,而形成为中国的自由体新诗。 题:“中国新诗是带着两大革命胎记诞生的”,其中的“两大革命胎记”分别指什么? 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 ?比喻义 【例】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钟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 司马迁《报任安书》只说“舒愤”而著书作诗,目的是避免“姓名磨灭”“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钟嵘则强调了作品在作者生时起的功用,使他和艰辛冷落的生涯妥协相安,一个人潦倒愁闷,全靠“诗可以怨”获得了消遣、慰藉和补偿。 怎样理解“防腐溶液” “止痛药和安神剂”在文中的含义。 喻体——特点——本体 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 ?拟人义 【例】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怎样理解“挣扎” 在文中的含义。 模拟了人的()情态——表现了本体()特点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24.散文语句含义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学案二十四理解重要句子含义 (现代文学案六共十一个) 一、【考点与能力要求】 本类题型考查高考大纲中以下能力要求: (1)鉴赏评价: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探究: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二、【知识讲解】 1.概念阐释: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多包括以下两种句子:①结构比 较复杂、意思较难懂的句子;②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句子的含义往往有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之别。句子的基本含义即表层意义,这往往不难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如哲理意义、隐喻(象征、比喻、双关、感情)意义,这样的句子常常是考查 的重点,须在总揽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2.命题方式: (1)如何理解原文划线句子的含义。 如:2015山东卷《四堡雕版》“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2)请根据文意,说明某词含义,或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原因。 如:2017北京卷《根河之恋》 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 3.答题思路: (1)把握关键词,分析句间重要词语含义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2014山东《浣花草堂》第二问:“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①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 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句中“一般化”“清疏”“仙气”等关键词 是理解的重点。把握了这些关键词义,即可理解句子。 (2)弄清修辞格,透过某种修辞手法弄清它的言外义或哲理意义。 如2014山东《浣花草堂》第二问:“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②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 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即需要解释句中“梦 游者”这个比喻的言外义。同时还要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及表达效果。“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这个关键词具体内涵也要说明白。 这些方法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一个句子之中可能既有关键词又有修辞格。 (3)由果寻因,某些句意的理解需要解释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才能理解作者的本意。 如典题举例部分2017北京卷《根河之恋》第四问“请根据文意说明‘抵达不了’的原因”。 当然,句意的理解仍然离不开上下文语境的限制。重要语句的位置有时可能在文章开头或结尾,

如何理解散文中词义、句意

理解词义、句意 一、考情分析 “词义、句意理解类”虽说是理解,但它属于《考试说明》中的“鉴赏评价”层级,是“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中的一个考点,可分为两个题型:理解词语含义、理解句子含意。 二、题型一理解词语含义 理解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上下文分析把握文章作者的意图和用心,整体感知文中词语的含义。对于散文而言,中考一般会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 “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 “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具体来说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词语(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三、解题方略 “4联 1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一)4联 第一“联”联系本义(词典义)理解语境义。中考所考词语之义均是在文中的含义,但语境义离不开其本义。所谓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第二“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第三“联”,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第四“联”,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二)1依 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答题模式: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即本句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义教案知识讲解

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 义教案

2012届语文考点复习——理解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了解重要句子的类型 2.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一、导入 中国的语言文章是由字,词,句构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对字词句的理解占重要的地位。今天所学的内容是《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二、考试说明 鉴赏评价D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 三、2011年高考考查情况 全国卷 4分 山东卷 4分 安徽卷 3分 四川卷 4分 四、例题引路

《创新设计》学生版235页教师版250页《记住回家的路》结合答案和解析,思考: 1、重要语句的类型 所考查的句子的特点:结构复杂(句群) 难以理解(哲理句,高度概括的句子,抽象的句子) 运用表现手法的句子 2、解答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关键词+修饰限定成分+上下文(如有手法,也要点明) 见《五年高考三年模拟》227页 五、巩固训练 1、(10全国卷1) 灯火萧萧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1)说明:学生在完成此类试题的时候,往往是无法下手,为了分数只好乱写乱猜。其实解释含义,就是要说明该语句的来龙去脉,简单的说就是要说明“为什么”。(1)句可以这样进行,首先分析原句意,在脱离原文的基础下有哪些地方意思不明确。经过分析,会发现有两处不明,分别是“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他们具体指什么,不清楚。其次回到原文判明该句是针对什么对象而言的。回到原文后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是在说明了自己在雪天中保护灯火时的心态之后的一句解释性话语,表明本句的解释是要求说明作者的心态的。第三,结合原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判明不清楚部分的含义。“那情

理解散文重点句子

【重点解析,考点直击】 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层意义”的方法。 2.掌握句子的内容作用和结构作用。 3.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思路。 【知识点精析】 一、重要句子的深层意义 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深层意义(言外之意),即句子表达的更加深层的意义,通常与本文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相关。 【方法点拨】

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 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方法总结】 2.分析句子深层意义的一般方法 Step1.指出本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 ①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 ②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Step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分析 本义+语境义 Step3.联系本文主旨,分析此句是否表达了主旨、点明主旨、升华主旨等,并结合作者的情感解析。 Step4.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心态、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范例解析】 1.对运用修辞的句子要用平实的语言回答 有些句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对于这类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

理解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练习答案

谈静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解析:A.“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17.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 (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 理解词句的含义。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谈静朱光潜 上承2010江苏卷……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5)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6)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