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中国冷兵器的演变看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

从中国冷兵器的演变看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从中国冷兵器的演变看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

姓名:邵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指导教师:梁柱平

20070301

摘要

在中国古代体育演变与发展过程中,军事体育的内容极为丰富,地位也十分重要。但是,长期以来,体育界对于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没有形成共识,因而缺乏对这一重要领域的梳理和总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古代体育研究的深入,也随着人们对中国现代军事体育研究的加强,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重要地位也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抛砖引玉,笔者从兵器训练的角度出发,抓住兵器演变对军事体育的影响,对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作了一次尝试性的探究。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比较推理法,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首先,阐述了论题的得出及完成论题的意义。其次,界定了“冷兵器”和“军事体育”这两个重要概念。最后,对兵器、军事和军事体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二部分为中国古代冷兵器演变的概述。这是全文承上启下的部分。首先,从不同角度对冷兵器进行分类,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是:依据冷兵器制作材质不同而将冷兵器分为石制兵器、青铜兵器和铁制兵器三种。其次,从演变与发展的角度,按兵器的主导地位对兵器演变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时期划分,依次为石制兵器时期、青铜兵器时期、铁制兵器时期。最后,为了下文对冷兵器的深入分析,着重对三个不同冷兵器时期的兵器演变进行了简介。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冷兵器的演变与军事体育的发展。这是本文的核心与主要部分。首先,分析了冷兵器演变的总体特点,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冷兵器也一样,在冷兵器的演变过程中,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成为它发展的前提,战争的发展成为它演变的动力。为了适应作战的需要,冷兵器在演变过程中,种类不断增多、威力逐步得到增强、操作不断变得灵巧、性能不断得到融合。其次,分析了冷兵器的演变对军事体育发展的具体影响,冷兵器演变的特性能对军事产生影响,也自然会对军事体育活动产生影响,主要的影响有:丰富了军事体育的内容;提高了军事体育对力量训练的要求;提高了军事体育对灵敏训练的要求;提高了军事体育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最后,分析了冷兵器演变的特性对军事体育发展的综合影响,这种综合影响推动着整个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演变与发展,总的说来,这种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学校军事体育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学校军事体育的考试制度不断完善;三是军队中兵士的训练内容逐步走向系统化;四是军队中兵士的选材逐步走向科学化;五是军队中兵士的考核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

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结论。主要对中国冷兵器的演变与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兵器训练不是军事训练的全部,但却是其中的关键部分,而这种训练就是军事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军事体育发展的历史,军事体育一直随着冷兵器的演变而演变,从石制兵器时期、到青铜兵器时期、再到铁制兵器时期,呈现

出阶段性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中国;冷兵器;演变;军事体育

Abstract

In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athletics in China ,the contents and the position of military athletics are of great important. However ,it is really regretful for lack of consensu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military athletics in sports circle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ancient military athletics because they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ancient and contemporary military athletic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be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military athletics in China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evolution of weapons on military athletics.

Multi-methods are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They are literature method, case study method, and empirical method.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as follows:

The first part is the preface. Firstly, it elaborates the origin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Secondly, it presents the definition of “cold weapon” and “military athletics”.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weapons, military and military athletics.

The second part comes to the outline evolution of ancient cold weapons in China. First of all, it g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ld weapons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The most common one is that cold weapon can be divided into stone weapon, bronze weapon and iron weapon. Second, based of the time, there are three stage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weapons, namely, Stone Weapon Age; Bronze Weapon Age; Iron Weapon Age. Finally, it briefs the evolution of weapons in these three stages.

The third part mainly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cold weap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thletics. First of all,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cold weapon. The gradually improving production becomes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cold weapons whereas the occurring of war is its motive power. For the demand of war, people designed a variety of cold weapons which were of higher quality and greater power. Furthermore it was easier to operate them.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evolution of cold weap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thletics. The main points are as follows: Enriching the contents of military athletics; promo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in strength, intelligence and integrated quality.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integrated influence of this peculiari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thletics. What’s more, its influence impulses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military athletics. The advancement is reflected in these four aspects: The quality of military athletics instruction

②③has been promoted gradually. The examination system in schools has been improved. The

④methods of training and assessing soldiers in the army has tended to systematization. The system of selecting soldiers has become more standard.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It summarize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old weap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military athletics. To train how to use weapons is the key of military

training. Such kind of training is a vital part of military athletics. Scanning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military athletics in China, military athletics is developing gradually as the evolution of cold weapons.

Keywords: China; cold weapon; evolution; military athletics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邵伟日期: 2007年4月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邵伟日期: 2007年4月

导师签名:梁柱平日期:2007年4月

第一部分前言

一、引言

本次研究的确立,大致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首先,导师对体育史教材详细的讲解、深入的分析,给了我最初的感想,那就是军事体育这个领域有发掘的空间。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的《体育史》教材中,古代军事体育的编著就值得商榷,奴隶社会时期编为“军队中的武艺训练”,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编为“军事体育的大发展”,封建社会前期编为“军事武艺的衍变”,封建社会中期编为“军事武艺的发展”,封建社会后期编为“武艺的新发展与武术体系的形成”。单从形式上就很难看出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脉络。

其次,本人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发现关于军事体育研究的论文相当匮乏,因而设想能否在这个领域作一次有益的补充。其中、刘德佩教授撰写的《军事体育——体育科学中一个亟待投入的研究领域》一文,刊发于《福建体育科技》1997年第1期,该论文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关于军事体育亟待深入研究的许多方面。这篇论文犹如我灵感的共鸣曲,让我坚定了最初的设想。

另外,《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二期上刊发了胡小明教授《体育与军事》一文,论文论证了体育与军事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作用。王兆春学者编著的《中国古代兵器》一书,较为充分地说明了兵器对军事的作用。综合这两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兵器、军事、体育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正是基于上述初步认识,本人进行了深入的思索,既然“军事体育是军事与体育的完美结合”。[1]而兵器、军事、体育三者又紧密联系,则兵器与军事体育也必然存在某种联系。经过一番认真考究,笔者发现,这其中还真有一种不容忽视,但却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关系,那就是:兵器在战争的胜负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在战争中很好地发挥兵器的作用,在战争前就要对兵器进行操练,这种操练其实就是一些重要的军事体育活动。也就是说,在军事体育、兵器、军事三者的联系上,存在这样一种链接,军事体育服务于兵器,兵器进而服务于军事。而本人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发现人们忽视了这种关系的存在,也忽视了对我国古代军事体育发展脉络的整体把握。认识到这一些,本人于是将本次选题的题目拟定下来,题目为“从中国冷兵器的演变看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

然而,当我静下心来去认真完成我最初的构想时,却发现前路有如蜀道之难,一则课题涉及面既深又广,二则本人能力尚浅。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关心支持我的老师、

同学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他们给了我这样一种信念:没有难度的课题又哪来什么价值,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于是,我虽知前路漫漫,但还是依然勇敢地在求索,即使很多地方仅是一己之见,难免存在偏颇,但我相信:我的得失其实就是这次研究最重要的价值所在。诚然,由于笔者能力尚浅,可考资料有限,时间略显匆促,因而文章中肯定会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所以还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指正。

二、研究现状

从本人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来看,关于军事体育的研究不多,深入也不够,且不同专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正如刘德佩教授所言:军事体育是体育科学中一个亟待投入的研究领域。本人初步研究发现,论述兵器发展的有,论述军事体育发展的也有,但把兵器与军事体育联系起来却尚无一人,紧扣军事谈军事体育发展特色也无人问津。相关文献概述如下:

(一)关于兵器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杨泓编著的《古代兵器史话》,书中初步探讨了我国古代兵器的发展概要,并对兵器的演变阶段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划分。周纬编著的《中国兵器史稿》,书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兵器种类与功能。刘戟锋编著的《兵器进化之路》,书中较为清晰地描述了各种兵器的进化过程。曹建明主编的《中国全史之兵器史》,书中从军事发展的角度展现了兵器的发展史。

(二)关于军事体育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胡小明撰写的《体育与军事》,论文对体育与军事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刘德佩撰写的《军事体育——体育科学中一个亟待投入的研究领域》,论文纵览军事体育的发展史,简明扼要地指出关于军事体育亟待深入研究的方面。黄少罗等撰写的《浅论我国军事体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论文结合我国近年来军事体育运动发展的实践,分析了我国军事体育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李明撰写的《浅论军事体育》,论文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军事体育的基本定义、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等。吴晓农撰写的《浅论新时期军事体育的功能》,论文提出了现代军事体育具有育体、职业教育、军营文化三个层次的功能。刘可夫撰写的《军事体育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军事体育》,论文论述了军事体育走进社会的必要性和途径。刘德佩撰写的《军事体育的由来与军事体育的概念》,论文从历史角度论述了战争与体育的起源,并提出了军事体育的概念。侯怀林等撰写的《军事体育对先进军事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作用》,论文探讨了军事体育对先进军事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作用等。张爱华等撰写的《军事体育教育功能前瞻》,论文探讨了军事体育在现代军队中所起的教育功能。

(三)关于军事训练的相关研究

关于军事的历史资料很多,但记载古代军事训练方面的却少。相关的军事训练主要

见于历史文献,如:曹建明主编的《中国全史之战争史》,书中主要记载了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战争,高等院校教材《中国古代史》,等等。

综上所述,研究冷兵器的文献较多,但大多是对古代兵器的一种展示,没有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其次,军事体育的研究一般都限于现代军事体育方面,很少有人在古代军事体育方面进行研究,这大概是人们对军事体育概念认识上的不一致造成的;另外,从兵器训练与军事体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而本文的研究即是立足于从概念上创新,以兵器与军事体育的相互关系为线索进行探讨。

三、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军事体育史是体育学界和军事学界研究均较薄弱的环节。本文以冷兵器的演变过程为主线,探讨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研究的结果对丰富我国体育史和军事史的研究均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对当代军事体育的深入研究有较大的实践价值。总的说来,本次研究的完成,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本文从军事与体育的关系出发,对军事体育进行了新的界定,有利于军事体育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2、本文在讨论冷兵器演变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别论证了冷兵器演变对军事体育、学校教育中的军事体育、军队训练中的军事体育发展的影响,从而辩证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脉胳,课题的完成,将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中国古代军事体育发展史以及当代军事领域的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3、本文从军事与体育的相互影响出发,概述了我国古代军事体育具有发展的阶段性、目的的唯一性,体能的主导性等特点,这一独创性的见解,将在理论上为中国古代军事的研究填补一点空白,也为普通读者对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特色的了解打开了方便之门。

四、重要概念的界定

(一)冷兵器的界定

要界定“冷兵器”,有必要先界定“兵器”。说到“兵器”,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它就是指“士兵用在军事上直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破坏敌方作战设施的器械和装置,如刀、枪、火炮、导弹等”。但是,这种表述仅仅只是兵器在军事上的表现形式,而兵器还有其它一些表现形式,如:用于武艺中的刀枪剑棍等。可见,兵器的概念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性的。而兵器又是本文的行文线索,所以笔者接下来想就它的基本含义作一次尝试性的解释与说明。

《说文》注释:兵为会意字,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意为短斧之类;下面是“廾”(ǒn、双手),象一双手向上张开,整个字的表意为“双手持斤”,其

本义为“兵器、武器”。如《周礼?司兵》中:掌五兵,又如《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中:陈五兵,等等,这些都是取其本义。“器”字也为会意字,从犬,本义为器具。《说文》曰:“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2]意思是说,器物很多,用狗看守。如《老子》中:天下神器,又如《易系辞》中:形乃谓之器,等等,都是取其本义。这两字组合成一个合成词“兵器”,汉语语法修辞学认为:“兵器”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语,“兵”用来限定“器”,但表示的意思却还是“兵”的本义,即“兵器”。到后来,随着词性的变化与词义的转化,武器成了兵器的代称,而武器却还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如“思想武器”等。可以这样理解,兵器最先是特指作战的工具,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军事斗争,后来这种斗争被加以泛化,于是人们又造出“武器”这个词来体现这种泛化的斗争,包括战场上的、思想上的、竞技上的等等斗争,如:思想武器、核武器、球场上的秘密武器、武术竞技中的武器,等等。所以,兵器是武器,但武器不一定是兵器,它们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是研究军事体育,所以本文所指的兵器自然只指服务于军事的兵器。2001年商务印书馆修定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兵器的解释为:“兵器指直接用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破坏敌方作战设施的器械。”[3]很明显,这种定义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它只强调了兵器的进攻性,而忽略了兵器的防御性,以致于在其定义中没有将防御性兵器涵盖进去。而大多数研究兵器的学者,都提出过“防御性兵器”,如甲、胄等。这一说法,可参见王兆春编著的《中国古代兵器》,以及刘戟锋编著的《兵器进化之路》。因而,笔者认为:兵器是指兵士用来防御敌方进攻和直接用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以及破坏敌方作战设施的所有器械,如甲、胄、枪、炮等。

由于兵器是一个整体概念,将它进行分类后,必然会出现很多小类别,本文所说的冷兵器就是兵器中的一类。学者刘戟锋在《兵器进化之路》中认为:根据兵器使用时能量的传递与交换关系,可以将兵器分为机械能主导兵器、化学能主导兵器和核能主导兵器。而机械能主导兵器,它在战斗中是靠人力和简单机械力发挥作用,同利用化学能及核能来发挥作用的兵器明显不同,化学能与核能在作用时都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为了将它们区别开来,人们一般都习惯将机械能主导兵器称之为冷兵器。所以,“冷兵器”是指凭借人力和简单机械力发挥抵御及进攻作用的兵器,如刀、枪、剑、棒等。

(二)军事体育的界定

关于军事体育的定义,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994年,马巍然在《论军队体育和军事体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一文中,将“军事体育”定义为“一种直接与军事技能相融合,为培养和掌握军事技能并为军事目的(武装斗争)服务的体育。”[4]

1997年,李之文、陈孝平在《军事体育学》中,认为:军事体育是人们为了国防安全和战争准备,全面提高作战主体战斗力而采取的一系列与战斗技能紧密相关的以身体训练手段为主要内容的特殊的体育形式。

1998年,林建棣在《军事体育》中,提出:军事体育是由军体训练、体育健身和竞技运动三大支柱所构成,其终极目的在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所以军事体育应该是以增强军人体质、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练习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2000年,孙学川提出了“军事体能”的新观点,他认为:“军事体能”并非一个狭义的体力问题,而是指军人在各种复杂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长时间、大强度、高标准)军事(战斗)任务所具备的融体力、脑力、心力(即心理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生物学能力,它是一个融生理学、心理学、时间生物学等多学科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生物学素质。

2003年,李明在《浅论军事体育》中,较为详尽地给军事体育下了定义,他认为:军事体育是围绕体育大目标,根据国防安全和军事斗争发展需要,为提高作战主体全面素质和部队战斗力而开展的一切体育活动,其中也包括以体育为支撑和围绕体育而开展的具备体育特征的各种军事活动,它是灵活运用体育的方法手段进行的军事斗争准备;是国防和部队的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作战主体的整体健康水平一条经济有效的捷径。

应该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和体育本身的内涵都有了新的扩展,所以关于军事体育的定义就如同体育的定义一样,自然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这是好事。但问题是如何使定义大众化、清晰化、合理化。笔者仔细地分析了一下上述几种代表性的定义,发现学者都极力将时代的东西反映进去,使得释义的语句越来越长,似乎包罗万象。但仔细一考究,其实我们的学者差不多都是在该名词的外延上下功夫,他们的定义基本上是相通的,都是围绕军事与体育两个词组进行论述,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有的侧重体育性质,有的侧重军事性质,所以不存在谁对谁错。可以这样理解,最先的定义倒更接近这一名词的基本定义,其它的一些定义其实不过是基本定义的扩展而已。

那么,军事体育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要给它下个定义,就得先理解军事与体育两个名词,因为从字面上解释,它是一个偏正词组,军事对体育起限定作用,类似的词组如: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等。关于“军事”一词,200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这可以说是一个广义的解释,只要是与军队或战争有关就可以称之为军事。这一说法也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所以笔者也采纳这一种说法。关于体育一词,目前普遍认同的说法是:体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体育是指“身体的教育”,广义的体育相当于我们说的体育活动,包括身体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的总称。依笔者看,体育取其广义更能接近它的本质。马巍然曾经就提出:体育最基本、最实质的含义,就是通过各种身体活动,从而达到增强身体和心理能力的目的。所以,综合这两个词语的基本含义,我们不妨也来对军事体育进行一次基本语义的解释。笔者认为:“军事体育”是指通过人的各种身体和心理活动,达到增强人的生理与心理能力,最终为提高军人战斗力服务的一切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体

育活动。也就是说,只要这种活动既具有军事目的又具有身体教育内容,那么它就可以称之为军事体育,所以,军事体育不但存在于学校教育中,而且也存在于军队训练中。

五、冷兵器、军事和军事体育之间相互关系探讨

关于军事体育的概念,上文已经作了较为粗浅的论述,但为了进一步认识它,也为了本文行文的需要,下面从冷兵器、军事、军事体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深入地探讨军事体育的构成。目前,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应当从军事与体育两方面的联系去理解军事体育。李明教授在《浅论军事体育》一文中,就以一个结构图(图1)很形象地诠释了军事体育的构成,他认为:军事体育的构成有着明显的自身特点,它横跨军事与体育两大领域,完成一次完美结合。

可以看出,在他的论述中,这些事物是作为面出现的,是面与面的结合。依据这一说法,我们不妨进一步的探讨冷兵器、军事、军事体育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还是以面的结合来探讨。冷兵器作为一个领域(一个面),它是可以独立的事物,不能说它递属于军事。刘戟锋认为:“最先的兵器与劳动工具是合二为一的。”[5]也就是说,冷兵器最初就不是军事的专利,它只是由劳动工具先是无意识既而是有意识地迁移成为战争的工具,所以我们不能一提到兵器就只看到它在战场上的运用,而忽略它的其它用途。比如现代,炮弹用于降雨,刀枪用于武术,等等。应该说,冷兵器与军事相结合体现出军事性,兵器与体育相结合体现出健身性,只有当冷兵器既与军事结合又与体育结合,才具有军事体育中军事与健身的双重身份。而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这样一种多重结合,这种结合可以用下图(图2)来表示。

其次,我们再以点与点的对应关系来考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兵器在军事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上文笔者对军事体育的界定,我们知道,军事体育是为军事目的服务的,通过身体活动促进军人体质、技能、心理素质等的提高,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军人的战斗力。在这种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中,体育是军事体育的外部表现,是现象;军事却是军事体育的内部要求,是本质。而我们也应看到,兵器在军事上的运用,主要是用来克敌制胜,这种克敌制胜的能力可以说是天生的,但更强的制胜能力却是在战前加以训练出来的,尤其是冷兵器,它离不开战前的积极训练。在这里,训练既是一种体育活动,又是一种军事活动,这种训练其实就是军事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这种活动在我国古代军队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我国古代军事体育也应该是我国古代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不难看出,在军队活动中有这样一种链接,那就是冷兵器服务于军事体育,军事体育进而服务于军事。这种关系我们可用下图(图3)来表示。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冷兵器演变概述

一、冷兵器的分类与演变的时期划分

(一)冷兵器的分类

综合很多学者的说法,冷兵器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制作材料可分为木兵器、竹兵器、石兵器、陶兵器、铜兵器和铁兵器。

2、按杀伤原理可分为打击兵器、劈砍兵器、刺杀兵器、钩挽兵器、啄刺兵器和飞行兵器。

3、按作用距离可分为近程兵器和远程兵器,近程兵器进而又可分为短兵器和长兵器。

4、按对人的素质要求可分为力量型兵器、速度型兵器和灵敏型兵器。

5、按性能与作战作用来区分,可分为格斗兵器、卫体兵器、特种兵器、射远兵器和防护兵器。

(二)冷兵器演变的时期划分

研究中国古代兵器的学者,通常都要选取一定的标准,从而对不同兵器作出区分,以便进行分析研究。据笔者了解,最常用的一种阶段划分方法,是以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中的生产力所达到的水平为依据,以制造兵器所用的原材料为标准。因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最基本标志”,[6]而用于军事的兵器,它无疑是军事战场上的最重要工具,所以它的制作水平也应该是军事实力的最基本标志。学者刘戟锋认为:在中国古代兵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机械能主导的兵器,一直是军事上重要法宝。之后,火药用于军事,于是出现了化学能主导的兵器,这种兵器与以前兵器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它一般都伴有发光发热,因而大众将这种兵器称之为热兵器,与之相对应将以前那些机械能主导的兵器称之为冷兵器。鉴于上述理由,笔者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兵器演变时期的划分,也采纳这一大众划分方法,那就是根据兵器制作的原材料及其所反映的兵器的共性来划分,在中国兵器发展史上,兵器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首先是冷兵器,然后是热兵器。

众所周知,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是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火药的运用却一直被忽视、被冷落,只是战场冲锋陷阵的配角。而中国兵器史上严格意义的热兵器

是在洋人入侵后,也就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才开始在中国军事上唱起主角。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冷兵器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从冷兵器的起源到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即热兵器的出现)为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完全冷兵器时期;从热兵器起源到冷兵器基本退出军事舞台,即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为第二阶段,我们估且称之为不完全冷兵器时期。值得说明的是,正是由于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热兵器是“泊来品”,[7]所以在中国门户洞开之前,冷兵器一直是我国古代兵器的主体。也就是说在不完全冷兵器时期,冷兵器有衰落的趋势,但这种衰落是缓慢的,直到洋人的枪声响起才顿时改变了它的主宰地位。所以在本文论述中,没有对热兵器进行介绍,并不是排除它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它对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影响微不足道。而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冷兵器时期又可划分为石制兵器时期、青铜兵器时期、铁制兵器时期三个阶段。在整个这一历史时期,虽然一些新创制的兵器可以作为一个阶段的标志,但是在相邻的发展时期与发展阶段间,并不是绝对可以区分开来的,而是有一定的的交叉性。即前一个发展阶段的兵器,要延伸到后一个发展阶段的一定年代。同样,每一种新型兵器,大多又是在以前各种兵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创制成功的。当新型兵器在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满足战争发展的需要时,陈旧的兵器便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历史的发展就是如此,是一种渐变形式,如夏代人们已经制作出了青铜兵器,但是石制兵器仍在大量使用,而铁制兵器制作出来时,青铜兵器却仍是战场武器的主体。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很多历史事物的共性,自然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历史现象表现为继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不论是完全冷兵器时期还是不完全冷兵器时期,冷兵器始终是这两个阶段军事器械上的主角,所以,笔者在本文所论述的冷兵器演变,是指的整个这一发展历史过程。

二、冷兵器演变概况

(一)石制兵器演变简介

人类从动物到人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在这种演变过程中,动物的一些本能有些被淘汰了,但有些却继承下来,比如器械的使用,这个从现在的猩猩身上可以得到验证。正因为人类对石器的使用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人类最先制造的工具是石器也就不足为怪了。历史学认为,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一些氏族部落,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中期,石斧、石刀、石锄、石锛、石镰、石镞、骨耜、穿孔斧和多孔石斧等工具,已被较多地制作和使用。越来越精制的石器为生产力的提高准备了必要条件,在石器工具的创造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于是人们便不会为了生存而不断迁徙。

这样,为了相同的目的,即为了更好地生存,当时的人们便自觉地聚集在一块,于是形成了最初的部落。

人类采用部落聚居,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劳动,再加上长时间的劳动实践使得生产工具的进一步改进,于是,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促成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发展。随着人口繁衍,各个部落的生活领域便要得到扩展,当两个部落的领域扩展到相接时,自由扩展就成为不可能了,于是,两部落之间稍有摩擦就会引发冲突,如:为了占有同一只猎物;为了控制水源的所有权;为了草地的占有权,等等。在武力冲突中,人们就会本能地拿起一些器械来增强冲突的能力,如石斧、石刀、石镰等劳动工具。在这里,石斧、石刀等就可算是最原始的石制兵器了,但它还只是一种合二为一的兵器,因为当时它主要还是劳动生产工具,是临时用来充当战斗的武器。后来,由于冲突越来越多,这种生产劳动工具作为战斗器械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由于使用一多,人们也就开始了对这种军事工具的思考,思考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如何使这些工具更有威力,等。基于这样一些思考,一些石器一步步从生产劳动中被分离出来,专门留作用于对付冲突,于是才出现了后来独立形态的石制兵器。原始社会石制兵器的发展,正如周纬在《中国兵器史稿》中所载:“新石器时代之石兵,业已大形进化,非但人工磨制精良,兵器平泽锐利,可与现代之石器相比而无逊色,抑且各种兵器均有,如石刀、石刃、石匕首、石斧、石圭、石镰刀、石锛、石铲等器……,几乎全套武装均有。”[8]独立形态的石制兵器形成后,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成为原始社会晚期和夏代军队使用的主要兵器。即使到了商、周两代,石制兵器仍然与青铜兵器混杂使用。夏王朝建立,中国开始进入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奴隶主们为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军队,强迫大批奴隶为他们修筑城郭和都邑,制造兵器,以备战争需要。这样,专为战争使用的工具——兵器,在与劳动生产工具分离后,开始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它的属性也从生产工具和战斗武器的结合体,演变为在战争中直接用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破坏敌人作战设施及防护身体的兵器。这种专用工具的构造也逐步摆脱了对动物角、爪、喙的简单仿制,更加突出了杀伤部位和构件,加强了毁灭与杀伤作用,以适应作战的特殊需要。于是,专业的兵器制造坊出现了,它们开始为统一编制的国家军队成批制造规格统一的兵器,满足作战和训练的需要。而这种训练不但具有军事目的,并涵盖了有目的的身体训练,所以,很多学者也把这种训练称之为原始军事体育活动。

(二)青铜兵器演变简介

青铜兵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金属兵器,它的制作原材料是青铜。青铜是铜、锡、铅等元素构成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具有熔点较低,硬度增高,铸造性能和机械性能较好等特性,因而用它来制作非常尖锐和锋利的兵器,可以大大提高兵器的杀伤力。原始的青铜是自然界的天然存在物,也许是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了这种物质比石质的优越性,

所以开始了青铜的使用,因此很难说人工生产的青铜兵器始于何时。不过,不少考古发掘的资料已经证实,我们的祖先大概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掌握了天然铜的冶炼技术。正是冶炼技术的出现,为兵器的改进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从而使兵器从石质过渡到金属质。

青铜兵器时期,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夏、商、周及秦初。从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把青铜小刀,可知我们的祖先已经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青铜器具了。另外,甘肃青泉火烧沟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块用泥质砂岩制成的铸镞石范,说明当时青铜兵器的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随着战争地位的上升,不断优化的青铜铸造技术运用于战争,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所以,很多专家学者都推测夏代是以铜为兵器。当然,由于夏朝距今时代久远,而至今还没有发现可以说明当时已产生古老文字的遗迹,所以后人对它的了解是少之又少。于是,关于当时青铜兵器的运用及运用程度如何,也只能作一些推论而已,我们姑且将夏代称为青铜兵器的萌芽时期。

社会发展至商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必然要镇压奴隶们的反抗,所以奴隶主们强化了国家机器,建立起强大的军队。而军队除了兵士,还得要靠兵器来装备,于是奴隶主同时也加强了兵器的制作,从而促进了青铜兵器的迅速发展。郑州商城的城北紫荆山遗址,被考古学家鉴定为商代中期都城遗址,那里曾经出土过大量的古兵器,其中有铸造青铜刀、铸造青铜斧等。这些遗物充分说明,自商代早期开始,在都城周围已经出现了规模较大的青铜兵器铸造作坊,这些作坊工人具有较高的兵器制作技术。

商代晚期至周朝中期,是青铜兵器不断发展的时期。近代,在殷墟、台西、妇好墓、周原、丰镐等遗址的墓葬和窖藏中,都曾发现过青铜格斗兵器,如:刀、矛、戈、戟、斧、钺,以及防护装备甲胄等。从出土的这些文物看,这一时期的青铜兵器,首先,在形制上有了大的提高,已从单一到多样,如戈有直内无胡戈、直内短胡戈、短胡一穿戈、短胡二穿戈等;其次,在冶炼技术上也有较大的改进,如:妇好墓出土的12件青铜兵器,含锡量已在8%—19%之间;另外,在制作工艺上也有较大的进步,如:河北省藁城市出土的一件商代铁刃铜钺,经过鉴定,其直刃部分由陨铁锻造而成,厚度约为2毫米,尔后再与青铜钺身烧铸在一起。这些都说明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锻造和铸造技术,可以制造出工艺水平较高、杀伤较大的兵器。这种兵器的杀伤力和石制兵器相比,毫无疑义地有了显著的提高。

周朝末期至秦朝初,可以说是青铜兵器的鼎盛时期。“秦朝初期,依然是青铜兵器的天下”。[9]文献资料称:1974年春,在陕西骊山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青铜剑、青铜铍、青铜戈、青铜戟、青铜矛、青铜殳等大量青铜兵器,出土的4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与此同时,由于铁制兵器的出现,青铜兵器也开始走向衰落,当秦始皇将兵器聚集在都城咸阳,从而加速了青铜兵器从军事舞台上谢幕。

“如果说,地球上第一件石器的出现,砸开了人类历史长河的源头,那么,金属的出现并有目的用于战争,则叩开了文明社会的大门。”[10]这一说法不无道理,首先、从材

料来看,石器取材于自然,经过打磨而成,属于粗加工;金属兵器虽取材于自然,却要经过提炼锻造而成,属于细加工,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制作技术。其次、从两种兵器反映的社会生产力来看,石制兵器的运用大致相当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相当落后;而金属兵器的运用却从原始社会末期一直延续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明显提高。第三、从功能看,石制兵器几乎同时又是生产劳动工具,功能合二为一,军事性不强;而金属兵器是一种专职的军事工具,功能专一,军事性强,威力大。所以,可以这样认为:金属兵器是兵器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三)铁制兵器演变简介

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大约在西周晚期已经能制作出人造的铁器。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出土的一把玉柄铁剑,就是考古学家坚持上述论断的最为有力的依据。至于春秋时关于将铁器用于军事,则有诸多记载。《史记》载范睢对秦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利则士勇。”[11]《吴越春秋》称:“干将,吴人;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莫邪断发剪爪投入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12]很多史料都说明,到春秋战国初,铁器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并被推广应用于农业、手工业和军事上。战国中期,各诸侯国都设有冶炼基地,委任官员管理,由工师、冶尹等官员主持冶炼和制造事宜,保证和促进了兵器制造业的发展。《诸子》、《左传》等文献资料和出土实物证明,战国后期各诸侯国都大量制造铁制兵器,这些铁制兵器成为当时军队的主要装备。在河北省易县武阳台村的战国后期燕下都遗址中,曾经出土过79件铁器,内有矛、戟、刀、剑、匕首等兵器,经过检测,发现它们都是经过淬火处理后制成的高硬度铁制兵器,其坚韧锋利的程度,已大大超过了青铜兵器。

秦汉时期的钢铁冶炼和铸造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淬火技术、退火技术、铸铁脱碳技术都得到了普遍的推广,铁制兵器的制造技术和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提高。《史记》记载,汉高祖统一天下后,一方面设置了考工令专管兵器制造,另一方面又在长安城内的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建造了1500平方米的兵器库群,存放铁制的刀、剑、矛、戟、战斧和箭镞,以及一部分青铜兵器。其中铁镞竟是青铜镞的10倍左右,这种数量上的悬殊,正反映了铜消铁长的趋势。在此时期,铁制的环首刀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的矛和戟,也逐渐取代青铜制的戈和戟,除了远射兵器弩还保留着青铜弩机之外,几乎所有的兵器都已有了铁制品。

自东汉至唐代末,由于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的创造和发展,钢铁的质量更趋精良。优质钢铁用于制造兵器后,使铁制兵器进入了全面优化的发展时期,也为以后兵器的标准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唐代朝廷设立了军器监、颁布了兵器制造的标准等。当时一名战斗兵员的基本装备大致是:“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皆一。”[13]就全军装备的兵器而言,可以说是种类齐全,用途宽广,有格斗兵

器、卫体兵器、远射兵器和防护装具,这些兵器综合起来,具有攻防兼备、轻重结合、长短互补等特点。

宋初至清末,铁制兵器呈现出稳步发展,各种铁制兵器的构造已没有大的改变。而且由于北宋初期出现了火器,使得军队对铁制兵器的依赖性渐渐由强变弱,铁制兵器的使用越来越精益求精,兵士对兵器的利用更追求一种综合功能,多种兵器配合起来,从而发挥更强的杀伤力。但是,由于火器的数量有限,当时火器的杀伤力也很有限,所以当时兵器的重点还是铁制兵器。史料记载,这些朝代的各个政权,为了夺取胜利,都竞相发展钢铁冶炼业,建立庞大的兵器制造和管理系统,制造各种兵器。宋太祖开宝八年,朝廷就建立了从东京开封到地方各州的兵器制造和管理系统。这种制度也一直延续下去,如南宋朝廷建立军器监,御前军器所等机构;辽代的军器坊、将作监等;蒙古的寿武库、军器库等;明朝的工部、内府等;清代的兵仗局、武备院等。正是这样越来越完善的管理系统,使得铁制兵器的制造与使用也越来越标准化。

第三部分冷兵器的演变与军事体育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冷兵器也一样。在冷兵器的演变中,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成为它发展的前提,而为了实现它的军事目的,战争的发展成为它演变的动力。为了适应作战需要,冷兵器在演变过程中,种类不断增多、威力不断增强、操作不断灵巧、性能不断融合。这些演变的特性自然能对军事产生影响,也自然会对为军事服务的体育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冷兵器种类的增多会丰富军事体育的内容;冷兵器威力的增强会提高军事体育对力量的要求;冷兵器操作的灵巧会促进军事体育对灵敏的追求;冷兵器性能的融合会引起军事体育对综合素质的重视。这些特性综合起来,一起推动着整个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军事体育的教育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学校军事体育的考试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军队中兵士的训练逐步走向系统化;军队中兵士的选材逐步走向科学化;军队中兵士的考核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

一、冷兵器演变的主要特点

(一)冷兵器的种类不断多样化

如上文所说,由于战争的不断升级,也由于人们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了能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地位,于是有了兵器形式上的不断变化,种类越来越多。

在石制兵器时期,从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器物可以看出,主要有石球、石戈、石矛、石刀、石斧等。这些器物当时主要是作为劳动生产工具,而当时的劳动主要是打猎和种植,打猎的方式一般是投射、击刺,而种植的方式一般是挖、刨,所以这些工具的式样也就不可能很多。再者,人类在当时还处于蒙昧阶段,创造思维还不发达,工具的制作还刚刚起步,所以他们能设计出来的石制兵器在形式上是极为有限的。而这些生产工具被临时借用过来充当战争的武器,可想而知,当时的兵器种类是多么有限。

进入青铜兵器时期,随着战争地位的进一步上升,并且由于人们青铜铸造技术不断优化,青铜兵器的形制与种类都有了巨大的提高,如当时的戈便有直内无胡戈、直内短胡戈、短胡一穿戈、短胡二穿戈等。而陕西西安临潼秦朝兵马俑更强有力地说明了这种演变的特点,在兵马俑1、2、3号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达4万余件,种类繁多,有青铜剑、青铜铍、青铜戈、青铜戟、青铜矛、青铜殳、青铜匕首等。

进入铁制兵器时期,由于军队的不断扩充、兵制的不断完善、兵士的分工越来越细,这些因素都对兵士的武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数量的要求、二是样式的要求。在这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