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下册七单元王尊奇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27
1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王尊奇
阚店小学 一年级 学科:语文 下册 第七单元 版本:苏教版
课题:课文16-练习7
课型:新授 课时:12课时 教材起始页:P96-113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祖国文化”主题安排了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练习7。
《中国红》以诗歌的形式抒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色——红色的热切赞美。
《团团和圆圆》通过描写两位和平大使——大熊猫在台湾快乐生活的情形,让学生懂得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陈毅探母》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讲的是邓小平爷爷小时候认真练字的故事。
《练习7》则主要借助儿歌、四字词语诵读以及口语交际等,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骨肉亲情以及尊老孝亲等美好情感的认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本单元的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简评: 2 教学重点: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共12课时)
《中国红》 2课时
《团团和圆圆》 2课时
《陈毅探母》 2课时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3课时
《练习7》 3课时
16、《中国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一个偏旁部首“弓”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够背诵。
3理解诗歌大意,懂得“中国红”的美好深刻的寓意,激发对中华民族的自豪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懂得“中国红”的美好深刻的寓意。
3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色彩是什么(黄色、绿色……),同时说说自己喜欢这种颜色的原因,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说说自己喜欢的颜色(红色)。并适时播放几幅红色的景物图片,指名说说红色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红色很鲜艳,就像火一样……)
2、小结引入: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人就非常喜欢红色(课件出示“春联、红灯笼”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红色的诗歌《中国红》。
(板书课题:中国红)
二、自主朗读,了解诗歌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位之间进行诗歌朗读检查。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教师适时正音。强调“妈妈”一词中第二个“妈”读轻声,“服”在“衣服”一词中读轻声,“灯、笼、杨、城、张”都读后鼻音。同时进行范读指导,提醒学生读准句子的节奏和停顿(东方升起的太阳/是/红的,春天开放的花儿/是/红的,妈妈身上的衣服/是/红的,迎风飘扬的国旗/也是/红的。天安门的城楼/是/红的,高高挂起的灯笼/是/红的,家家门上的春联/是/红的,我们的/一张张笑脸/也是/红的)。
4、再读诗歌,看看这首诗歌中都写了哪些事物,它们 4 的共同点又是什么。
(1)学生自主朗读,并圈画出所描写的事物。
(2)指名说,教师适时板书:太阳 花儿 衣服 国旗
天安门 城楼 灯笼 春联 笑脸,同时课件出示这几种事物,引导学生图文对照,交流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红色的)。(补充板书:红色)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谈话:刚才大家将诗歌读的既正确、又流畅,接下来,诗歌中有几个生字朋友来到了我们教室,想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了它们。
2、随机抽取课文中的“服、楼、灯......”等12个生字,指名朗读,再次进行字音朗读指导。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想想自己都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好办法(“妈”是女的,所以左边有个“女”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字义识记生字“妈、杨、城”的部首,同时通过字音来识记它们的另一部分。
4、课件出示“妈、身、杨、城、张”,引导学生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
5学生自主描红。
教后反思:
5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教学
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卡片,指名朗读生字,同时试着进行口头组词、扩词练习。
2、指名朗读诗歌、齐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进行诗歌范读指导。
二、探究学习,了解“中国红”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第一小节,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1)引导学生交流最感兴趣的事物,并简单说说自己按兴趣的原因。
(2)课件播放清晨太阳升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从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适时引导朗读诗句“东方升起的太阳是红的”。
(3)课件继续出示几组红色的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视图,教师适时简单讲解红色服饰自古就被中国人民作为喜庆氛围中最重要的服饰。
(4)指导学生齐读第一小节,注意想象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2、学习诗歌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天安门城楼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图上哪些事物都是红色的,课件补充出示“天安门的城楼是红的,高高挂起的灯笼是红的”,指导朗读诗句。
(2)课件出示春联图片,指名说说对图画内容的认知, 6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为什么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大红的春联?
(3)过渡: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灿烂的笑容映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课件出示“我们的一张张笑脸也是红的”。
3、指导学生将两节诗歌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对“红色”的喜爱之情。
4、学生自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试着进行背诵。教师指名进行背诵展示。
板书设计:
太阳 花儿 衣服 国旗
中国红{ (红色)
天安门城楼 灯笼 春联 笑脸
教后反思:
17、团团和圆圆
教学目标:
1、认识“岛、栅、爱”等9个生字,学会“团、圆、宝”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心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7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期盼。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引入课题
1、课件播放几幅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简单描述大熊猫的可爱样子。
2、谈话引入:同学们,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生活着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它们的名字也非常有意思,分别叫做“团团”“圆圆”(板书:团团 圆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两只可爱的大熊猫(补充板书:和)。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主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进行朗读课文检查,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检查的过程中标出最容易读错的字词句。
3、班内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宝岛、木栅、可爱、大熊猫、男生、爬高上低、朋友、排队、合影留念、邮票”,小组开火车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补充出示拼音。
(2)生齐读词语,师生指读、抢读词语巩固游戏。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随文再次进行字词朗读纠正,同时范读部分句段。
4、再读课文,说一说自己从课文中都知道了哪些以前 8 不知道的知识。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后生字,同位间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检查,并交流自己如何识记生字的方法。
2、随机抽取课后生字卡片“岛、栅、爱”等17个生字,指名拼音朗读、开火车朗读。
3、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肯定学生的识字方法,同时引导他们通过谜语、形近字比较、形旁声旁结合等形式进行识记。
4、课件出示“团、圆、宝、男”4个生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好这几个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男”是上下结构,不能把“田”中间的竖与“力”的撇连起来了......),教师适时进行生字范写指导。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注意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予以纠正、强调。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团圆、宝岛、木栅、可爱、大熊猫、男生、爬高上低、朋友、排队、合影留念、邮票”,小 9 组开火车朗读、齐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朗读巩固指导。
2、指名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自己对课文都有哪些认知。教师质疑引出:这两只可爱的大熊猫为什么会起这样有趣的名字?台湾人民为什么会这样喜欢它们呢?
二、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1、课件播放团团与圆圆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说说对他们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明确图片中的两个大熊猫就是团团和圆圆,同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齐读,注意读出团团和圆圆可爱的感觉。
2、质疑导学:这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各自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认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文段,注意强调各自不同的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明确“男生”“女生”在这里指的是团团圆圆的性别,同时抓住“一......就......”体会团团的活泼好动,并引导他们运用“......就......”句式练习说话。
3、小结引入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团团和圆圆一家人一起生活的好开心......)。(教师板书:生活快乐)
4、认真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从这段话中都读懂了什么。
(1)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教师板书:备受欢迎,同时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看看台湾人民都是怎样表现自己对团团和圆圆的欢迎、喜爱之情的,并画出相关句子。 10 (2)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合影留念 纪念邮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注意读出人们对团团圆圆的喜爱之情。
三、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朋、友、队、票”4个生字,指名朗读并口头组词,同时想想写好这几个生字要注意那些关键要领,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并反馈书写情况,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要领。
教后反思:
18.陈 毅 探 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2、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