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研究

我国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研究

我国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研究
我国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6, 5(2), 228-235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e7915812.html,/journal/ass

https://www.doczj.com/doc/e7915812.html,/10.12677/ass.2016.52033

Study on Chinese Citizens’ Literacy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Yang Yu, Nuan Lu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Received: Apr. 20th, 2016; accepted: May 2nd, 2016; published: May 6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e7915812.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wisdom and the spirit’s embodimen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buil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eritage system,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citizen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civic literacy. Therefore, the citizens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literacy research have immediat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 survey of 2200 questionnaires from Beijing, Hebei, Shanxi, Liaoning, Chongqing, Guangxi and Hainan provinces shows a ranking feature from high to low as harmony culture, multiculture, the way of etiquette, culture of righteousness,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doctrine of the mean and doctrine of gentlemen. This conclusion not only reflects the current level of our citizens’ literacy, but also reflects the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itizens.

Keywords

Citize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al Literacy

我国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研究

于洋,卢暖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收稿日期:2016年4月20日;录用日期:2016年5月2日;发布日期:2016年5月6日

于洋,卢暖

摘要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民素质建设,提高公民文化素养水平。因此,进行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对北京、河北、山西、辽宁、重庆、广西和海南七省市的2200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和合文化、多元文化、礼仪之道、义文化、孝文化、中庸之道、君子之道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排序特征。该结论不仅反映了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现状,而且再现了我国公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情况。

关键词

公民,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素养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进入了由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由传统的非市场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而社会转型的实质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目的追求的结果,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人的素养全面提升以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1]。

此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需要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公民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现状,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公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情况。

2. 指标体系的建构

2.1. 一级指标的建构

对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进行指标建构,首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解释。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其内容和范围而言,主要是指思想文化;就其历史发展阶段而言,主要是指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化,兼及从1840年到1949年的近代中国文化。广州大学程潮教授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的积极因素[2]。杨瑞森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很多优秀的成分,具体包括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及厚德载物传统、民本主义传统以及向往和谐的传统等[3]。董弋欧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文化为主,其他包括法家、佛家、道家文化在内的文化具有辅助地位,最终形成了包括众多思想体系和民间知识、风俗习惯以及民族信仰在内的一种文化[4]。余秋雨先生认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点就是慕君子、重礼仪、尚中庸。

素养一词根据《辞海》的解释,可知其指的是人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而成的知识、能力以

于洋,卢暖

及道德品质等,素养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品质,而是随着后天培养逐渐形成的。董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在其自身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形成的包括传统文化道德、后天精神因素以及传统文化能力等在内的诸多品质的总和[5]。本文将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解释为通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作用形成的各种品德修养。

综合各学者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解释并结合本文研究,文章的指标体系主要从儒家文化入手,将儒家文化的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以及义文化和孝文化作为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其次,“和合”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亦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将和合文化也列入一级指标。最后,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文化包容性很强的国家,而且当今社会各种文化交融相伴,我们个人也需要接受并适应各种文化,所以结合时代特征,我们将多元文化也列入一级指标。

2.2. 二级指标的建构

1) 君子之道

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就是“君子”,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特点之一是“君子不忧不惧”,即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后悔、不愧疚,面对未知的事情无所畏惧,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君子坦荡荡。关于君子和小人,《论语·颜渊》篇这样描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成人之美也就成为了君子的行为准则。此外,《礼记·礼运》也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举德才兼备的人为大家做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这也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世界,而由大家选举出的贤能之才便是“君子”,他们要为大家谋福利,从而达到天下为公的理想世界。据此,我们将君子之道细分为坦荡进取、成人之美和天下为公。

2) 礼仪之道

中华民族在人际交往中素来注重礼节仪式,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又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札记·儒行》提到:“礼节者,仁之貌也。”即说话礼貌行为节制这些行为都是一个有仁义的儒者最基本的表现。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也是自身做人做事的准则,有礼有节方为礼仪之人。而谈到提高自我修养时,慎独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它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强调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需要别人的监督,自己就可以做到慎重思考、谨慎做事。此外,《孟子·离娄章句下》中提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也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礼仪之人我们要修身还要敬人。据此,我们将礼仪之道细分为有礼有节、爱人爱己和慎独慎思。

3) 中庸之道

儒家的道德标准源于人性,重点强调中、庸。中庸之道是“经”与“权”的结合。“经”即规则,是我们行事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平常之道,也就是“庸”。“权”即“权变”,是变化,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及时的调整,也就是“中”。孔子把实行忠恕、仁道作为自己行为的“经”,他要在不同的情况下实行仁道,以达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此外,“中”还有居中思维的意思,即《中庸》中写到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要求我们对喜怒哀乐保持居中状态,即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叫乐。最后,古人在提升自身修养强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任何时候都不因外物之优和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和个人之

于洋,卢暖

失而悲,讲究淡然平静的心态,这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之一。据此,我们将中庸之道细分为换位思考、居中思维、平常心态。

4) 义文化

孟子作为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更加强调“义”,他经常将“仁”和“义”合起来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孟子认为“仁”是人们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而内心的东西需要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时就需要“义”,即将有道德意识的“仁”变为有道德行为的“义”。孟子强调“义”是人们的思想道德付诸实践的过程,认为人们应该保持理性的做事待人。对于“义”的内涵,《中庸》中提到:“义者,宜也”,指出“义”就是正确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朱熹说:“义者,天理之所宜”。义者,理义、道义、正义、公义。因此我们将义文化细分为仗义执言、诚实守信、宽容大量。

5) 孝文化

除了这些,儒家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孝”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更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因此孝也被成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最基本的内涵是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孟子·梁惠王上》写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要求我们在孝老的同时还要爱幼。“孝”还有另一层内涵,即基于对祖先的崇拜而举行的祭祀活动等,这是家庭宗族孝文化的延伸。对于祭祀祖先,祭享之礼,“其事似近于迷信,然尊祖敬宗实为报本追远之正务”,也就是说这种反映了善恶相报思想的祭祀活动,听起来像是迷信,但是实际上尊敬祖先是为了报答祖先和追思祖先,是孝道的一种体现。古人强调孝道的实践要与个人道德修养相一致,即在孝的实践中不断地参悟,参悟过程中通过自我反省不断开阔心灵的领域。因此提倡“吾日三省吾身”,通过自我反省戒骄戒躁、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同时也用来检验自己的举止是否合乎道德标准。据此,我们将孝文化细分为孝老爱幼、善恶相报、平常心。

6) 和合文化

在古代,相比道家文化,我们更注重的是儒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可在当代,只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不行的。比如前些年我们为了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而忽视了自然环境,导致现在形成了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大众的身体健康,这就是忽视人与自然和谐的后果。而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即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在本文中将其概括为和合文化,并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其划分为三部分,即天人同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同心——自然与精神相统一,天人共存——人与自然共存亡。

7) 多元文化

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文化包容性很强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方言、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着装并存,这种文化并存的现象显示了我国文化的多元性。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中都含有对万物包容的内容。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化,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新的文化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多元文化的环境之中,所以我们从个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角度将多元文化细分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共生三个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将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归结为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义文化、孝文化、和合文化和多元文化,这7个一级指标又包含21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

于洋,卢暖

Table 1. The literacy indicator system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表1. 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君子之道天下为公

孝文化

孝老爱幼坦荡进取善恶相报成人之美平常心

礼仪之道爱人爱己

和合文化

天人同本有礼有节天人同心慎独慎思天人共存

中庸之道换位思考

多元文化

和而不同居中思维求同存异平常心态和谐共生

义文化仗义执言诚实守信宽容大量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设计

问卷按照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二级指标,共设计了35个封闭性问题。每个问题采用四点量表计分,分别按“1、2、3、4”加以度量。1分代表“符合”,4分代表“不符合”。问卷含7个人口统计变量: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业、信仰、居住地。

3.2. 问卷调查

2014年12月~2015年2月,分别在北京、山西、辽宁、重庆、广西、海南以及河北省石家庄市、张家口市、保定市、秦皇岛市、邢台、辛集等地进行了数据收集。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200份,最终回收2120份,回收率96.36%,除去19份废卷,最终进入数据分析的有2101份。

4. 数据分析

以下数据均是用EXCEL统计得出。对2101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由于总分值较大,可比性较差,所以最后的统计结果采取平均值比较。由于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采用四点量表计分,因此4分为满分。所以分数越接近于4则代表公民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越好,分数越低代表公民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越差。

4.1. 对一级指标进行分析

根据图1对我国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一级指标的平均值进行降序排列,分别是和合文化、多元文化、礼仪之道、义文化、孝文化、中庸之道、君子之道。如果我们把2.5分作为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情况好坏的分界值,那么表现较好的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包括和合文化、多元文化、礼仪之道和义文化;表现较差的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包括孝文化、中庸之道、君子之道。其中和合文化的平均得分最高为2.80,君子之道的平均得分最低为2.20,这反映了公民对和合文化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最好,而对君子之道的继承情况最差。

于洋,卢暖

Figure 1. The average histogram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literacy

图1. 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平均值柱状图

4.2. 对二级指标进行分析

图2是按照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各二级指标的平均值进行的降序排列,分别是平常心、天人共存、和而不同、天人同心、和谐共生、仗义直言、有礼有节、慎独慎思、居中思维、天人同本、爱人爱己、宽容大量、换位思考、平常心态、天下为公、求同存异、诚实守信、善恶相报、孝老爱幼、坦荡进取、成人之美。仍把2.5分作为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情况好坏的分界值,那么表现良好的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从平常心到宽宏大量,而表现较差的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则是从换位思考到成人之美。其中平常心的平均得分最高为2.98,成人之美的平均得分最低为2.11,这表明公民对平常心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情况最好,而对成人之美的继承情况最差。

5. 结果讨论

第一,君子之道和中庸之道居于末位原因分析

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公民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贫富差距的悬殊导致一部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使得唯利是图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蔓延。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得竞争激烈,传统观念中的居中思维、平常心态等中庸思想逐渐被永争第一的竞争思想取代。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利润,至于通过什么手段达到属于其次。这导致了现代人的人心浮躁、躁动,大多数人追求物质忽视精神建设的现状,同时也导致了当代人道德观的庸俗化,道德素质水平的大幅下降。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公民对于君子之道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自然要大打折扣,表现在本研究中就是,君子之道屈居最后,而中庸之道紧随其次。

第二,礼仪之道、义文化、孝文化居于中间原因分析

一方面我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学校、家庭和社会对礼仪的推崇以及对尊老爱幼等孝文化的倡导使得礼仪之道和孝文化没有居于末位。此外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怀有一颗正义之心,但是出于种种客观原因,这些正义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所以义文化是普遍存在的,不居末位也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另一方面学校虽然进行德育教育,但是教育的片面性和德育的形式化,使道德教育缺位并且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所以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教育极度匮乏。另外,个别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或过分注重子女文化成绩的高低而忽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这使得家庭礼仪教育缺失,导致部分年轻人不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礼仪文化。这使得礼仪之道和孝文化没能居首。

此外,社会中道德失范的行为也会给其他人消极的示范作用,比如过马路闯红灯的行为会引来其他人的模仿。而且社会上一些不公平案例的发生(如彭宇案等)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强化了“老实人吃亏”、

于洋,卢暖

Figure 2. The average line char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literacy

图2. 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平均值折线图

“好人没好报”等心理暗示,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从践行到怀疑甚至抛弃,公民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和仗义执言等也有所降低。所以这也决定了义文化不会居于首位。综上是礼仪之道、义文化、孝文化居于中间位置的原因。

第三,和合文化和多元文化居于首位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飞速增长,从2003年非典的流行到2009年猪流感的肆虐,再到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我国政府意识到环境已被严重破坏并且将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意识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此后,政府采取了不少的措施来治理环境,比如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考核以及发挥价格、税收、补贴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等。尤其在央视记者柴静的《穹顶之下》播出后,我们普通公民对雾霾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深刻感受到保护环境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所以,大部分公众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是持否定态度的,而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是多数公民所赞成的。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加快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不仅西方文化、外来文化纷至沓来,而且网络文化、草根文化、快餐文化、市井文化、山寨文化、消遣文化等纷纷登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更加受到当代公民的青睐和认可。这也是和合文化和多元文化在研究结果中名列前茅的原因。

综上,我国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在和合文化、多元文化、礼仪之道和义文化指标上明显高于孝道、中庸之道、君子之道。该结果与现实情况大致相符,从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问卷的有效性,也反映了当代公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情况,这给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是,本调查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由于问卷发放的范围有限,问卷体现的结果只能显示被调查区域的现实状况,不能反映出全国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文提炼出的指标体系只能将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反映出来,无法全面反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调查结果亦具有片面性。三是由于本文只对公民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各指标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因此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会使用其他数据分析方法,力求从其他角度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论。同时我们也期待其他学者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域所做出的新研究新成果,我们会不断向其学习,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

于洋,卢暖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ZX08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敖翔. 当代中国转型期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 2013.

[2]左康华, 朱林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论探讨[J]. 学术研究, 2013(1): 155-156.

[3]杨瑞森.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四题——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10): 24.

[4]董弋欧. 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5]董平.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6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优秀范文5篇]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内容提要]:文化魅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不竭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后盾。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浪潮,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发展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当代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软实力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culture, the premise and source of a nation’s soft power, serves as an indispensable backup force in its peaceful rejuvenation. With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polar world, cultural soft power h 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a nation’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which, combined with its hard power in

economy and military, works as a strong for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is st ill in its infancy sta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countles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works 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brillia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st be utilized as a strategic tool in our country’s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rillia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a; soft power 引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曾经说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漫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在以往的漫长岁月中,传统文化经过历代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政府层面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日益重视和倡导,学界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日趋深入,以及民间“国学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纷纷开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但一直以来,传统文化课程多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等形式存在,或者渗透融合在语文、思品、历史等学科中,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2017 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提出:“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这就为传统文化教育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即稳步扎实地推进传统文化课程化建设,并为传统文化师资培育,特别是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提出更高的 要求。 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建构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因为课程只有落实到课堂,被学生接受进而转化成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才意味着课程建设的整体实现。 传统文化教育独有的特点,使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我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圣贤文化,强调以德为本、德智?p 修。孔子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告诫弟子学会做人比单纯学习知识更重要。但同时孔子也说: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牢记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根本目的,以德为先,率先垂范,从而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价值得以实现。其次,传统文化教育与生命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区别于西方式逻辑推理和外求实验法的,是一种‘内求法',是教师引领、学生同步在身心内部实践体悟,进而外显为用的路径。” [1] 这就需要教师从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走向生命的实践、心灵的实证,不断反求诸己、躬身践行,通过真切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成长,体会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与价值。最后,由于传统文化经历了近百年的断裂,当今社会存在对传统文化的不少误解和迷思,所以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恢复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课程是实现教育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教育健康、有效、持续地发展,有赖于课程体系的独立与完备。在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经验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教育行政层面的统一规划与推进,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以适应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教师传统文化专业素养 所谓“素养”,是指个人为了发展成为一个健全个体,必须透过教育而学习获得的因应社会之复杂生活情境需求所不可欠缺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2]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在其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复杂情境中所不可或缺的“知识”“能

中国传统文化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议书范文(精选4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议书范文(精选4 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议书1中华中学的同学们: 大家好!曾有一位伟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今日,我们应当这样说:忘记传统文化,就等于精神的灭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立国之基,立身之本,是我们屹立民族之林的一块丰碑。在新时代的背景,我们青年更应躬行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髓。(立论简明,倡议的对象感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于今,对我们青少年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思想观念而言,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塑造良好思想品格的标准对人文精神,墨子所提倡的锲而不舍,治学专一,借助外力”是我们求学途中的灯塔;对道德规范而言,《弟子规》的“守考悌,次见闻”、《礼记》中“君子如切如磋”都是找们立身成人的良师益友,其中展现的永久魅力从不过时,深深吸引着曾经与现在的中华儿女。 (此段善于化大为小,从熟悉的名言入手,去触摸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要注意引用出处的准确性:锲而不舍《出自《荀子劝学》》,如切如磋出自《诗经》,《论语》中曾引用) 这样的思想精髓从不拘泥于古籍经注的汉字中,生活中也处处体现。公共交通上,你是否时常听到提醒“尊老爱幼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是否对旁边经过的师长礼貌问好,而不是低头默默走过?你是否对长辈的意见洗耳恭听,对同龄人的处境设身着想?如果没有,那么请从现在,从小事上,从自己做起。 (此段在上段基础上进一层阐述传统文化的活力,用三个有生活气息的例举让传统文化真实可感;让“从我做起”的倡议具体可行) 时代在不断进步的,对于一种传统文化、美德,不同的时代舆论会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为老人让座是我们以前所提倡的,目的是关爱老人的身体健康,而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重重,步履匆忙,脸色疲倦,一定程度上也需被让座来休息。于是我们见到身背LED灯,上写“无需让座”的硬核老汉,他的体谅理解,对后辈的关照,何尝不是一种新型文化与美德呢?所以对于传统之化,我们既要躬行,又要结合时代创新。 (此段巧妙在于用小例子阐释大道理,与很多空泛说大道理的作文相比,就显得更真实鲜活亲近,因而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放眼全球,许多人类问题也受传统文化的启发,可用不同的思维途经解决。“精准扶贫”便反映了仁爱与团结的中国传统智慧,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所以,我们要提炼出其具时代价值的意义,使世界人民受益。 (此段如能加上“一带一路”及“丝路精神”等内容就更好,阐释其中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土管1101 朱少春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 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实质上是与人类化联系在一起的。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教德治。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人类的行为、观念随着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假如某些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则成为一种习俗,有些习俗以节日或民风民俗的形式存在下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6种。下面以这 6种主要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中的文化内涵。 (1)中国传统节目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成了一些农事习俗,创作了农事诗、各式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关于春节的另一种说法是: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体现或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确定的。 (2)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原始观念文化 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这里的大自然主要指太阳、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

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 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范文5篇_议论文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范文5篇 【篇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800字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篇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900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

传统文化素养作业

1.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考上者称为(),第三名叫作()。 A.进士榜眼 B.贡士探花 C.院士榜眼 D.进士探花 2.而立之年”指的是()岁。 A.20 B.30 C.40 D.50 3.“落雁”指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 A,杨玉环B,西施C,昭君D,貂蝉 4.我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指的是()。 A,宫、商、角、徵、羽B,青、黄、赤、白、黑C,仁、义、礼、智、信D,金、木、水、火、土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 A.中秋 B.端午 C.重阳 D.清明 6.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用于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的称谓是()。 A.金兰之交 B.刎颈之交 C.竹马之交 D.忘年之交 7.《论语》涉及了许多教育方面的朴素思想,如“学而时习之、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它主要记载了谁的言论()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8.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公元1989年即农历己巳年,据此推算,20年后应该是()。 A.农历己丑年 B.农历戊子年 C.农历丁亥年 D.农历庚寅年 9.“弱冠”指的是()。

A.男子12岁 B.女子12岁 C.男子20岁 D.女子20岁 10.望闻问切是我国古代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最先采用四诊法的是()。 A.华佗 B.孙思邈 C.张仲景 D.扁鹊 11.以下不属于“三山五岳”中的“三山”的是() A.安徽华山 B.陕西华山 C.江西庐山 D.浙江雁荡山 1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1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中国传统文化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

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zhlzw.com中 华勵志网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

我们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营养,创造一条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强大,传统文化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弘扬。以下是本人整理分享的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无论辉煌,还是衰落,无论是强悍,还是软弱,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何谓文化?中国古人在《周易》中就有所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明教化之义。而西方人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为如今的文化之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无论我们现在和国际如何接轨,无论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外来文化的影子,但只要是中国人,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传统文化该如何弘扬?弘扬哪些方面?正如只有正确认识我们自己,才能扬长避短一样,只有认 识剖析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远性和独创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是一环扣一环的连续发展的唯一的独立文明。埃及文化因入侵者的变化一度希腊化,后罗马化,再又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 曼人的入侵而中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巴比伦文化更是被赫梯灭亡,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从未产生过断档和空白。仅就文学而言,从诗经、

楚辞、先秦散文、汉魏诗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脉相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就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高度赞扬,他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很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统一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发挥了强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过。即使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存亡关头,在政治纷乱、国家分裂的情况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统一,延续至今而能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兼收并蓄,体现在诸子百家在争鸣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融汇;汉民族文化能够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对外来文化也能够敞开它博大的胸怀,有扬有弃的吸收、整合。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和统一造就了它的悠远和独创,兼容和再生造就了它的多样。历史上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驱,领先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对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时值今日,中国的传统文化虽已衰落,但仍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该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使其重放光芒?这就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入手,

2020年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考试100答案

2020年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考试100答案 考试题目:共10题|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得分100分 1. 【单选题】夏商周时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在()。【10 分】 A. 黄河中下游 B. 长江中下游 C. 珠江领域 D. 长白山以北 正确答案:A 提交答案:A 2. 【单选题】《霓裳羽衣曲》从哪里传来()【10 分】 A. 荷兰 B. 雅典 C. 波斯 D. 印度 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D 3. 【单选题】本课程认为,不应该过分强调对()的认知,应该让外国人从当代的视野中接受我国的文化。【10 分】 A. 语言文化 B. 传统文化 C. 民族文化

D. 世界文化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4.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三大发明来源于()。【10 分】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5. 【单选题】相对于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字系统,()的视觉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起到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10 分】 A. 文字 B. 非文字 C. 图像 D. 非图像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6. 【单选题】从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发展来看,()才能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持久生命力。【10 分】 A. 富强

C. 经济 D. 政治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7. 【单选题】对历史上美国在越南的战争造成重大影响的电影是()。【10 分】 A. 《拯救大兵瑞恩》 B. 《勇敢的心》 C. 《巴顿将军》 D. 《辛特勒的名单》 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C 8. 【单选题】本课程认为,美国与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主要是因为()。【10 分】 A. 认识文化的历史节点不同 B. 国家的经济力量不同 C. 文化交流的途径不同 D. 文化活动的频度不同 正确答案:A 提交答案:A 9. 【单选题】中国最早的纸币是()【10 分】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 今天讲的是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当然就会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其中不乏众多道德修养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的确在后世人的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当今的社会仍十分匮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不少人甚至将道德修养放置一边,不理不顾。这种现象令人深思。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对世界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也是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建设首先提到的是传统文化,然后就是加强道德修养。那么就咱们的传统文化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才是我们必须弘扬的传统文化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是先辈们留下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对后世个人道德修养建设的影响可谓深远。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仁者,爱人。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这道德修养包括爱己,爱人,爱国。一个自爱的人方可谈爱他人。爱己就要求我们十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建设。热爱生命,言行一致。而爱人则要求我们谦逊礼让,诚信待人,推己及人。爱亲人,爱朋友,爱同胞,乃至爱全人类。此谓博爱。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杜甫,他忧国忧民,他的诗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人民所承受的各种苦难,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大胆揭露社会弊端,从而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他的诗具有“诗史”的性质。他的爱是大爱,是博爱,是对广大人民的爱,这爱让人心生钦佩。最后是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转身毅然投入汨罗江,这爱国气势磅礴,这爱国可歌可泣。岳飞一首《满江红》,歌尽不少仁人志士心中所盼。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当前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四(2)班刘涛 一、班会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 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但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却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一定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 同学们,我们准备度过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是的,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 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一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 接着是热热闹闹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挂灯笼) 春风春雨迎来——清明节。 纪念屈原便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牛郎织女银河鹊桥会,古老的乞巧节如今已与时尚接轨,演变成了浪漫的七夕情人节。 团团圆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尊老敬老,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俗语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月初八——腊八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国学特色 实验学校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儒家“仁爱”、“以天下为己任”等价值取向为核心,兼容并包优秀的多元文化,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通过创建国学特色学校活动,促使儿童形成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气质,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内涵、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国学浸润生命,经典成就人生”的学校特色文化。 二、组织机构 成立李集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会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国学与教育研究活动。 组长:王万平 副组长:赵善学蔡永之 成员:张辉王宏张志刚张亚王亮李青仲云李晓莉李迎 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 三、组织方式 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其它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各国学兴趣小组全面开花的学校国学教育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 编撰国学校本课程——《中华经典》,纳入学校授课计划。以综合实践课为主战场,辅以每天晨会前,每节语文课前等有限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首先创建五种课堂教学模式:诵读——感悟——积累——践行;诵读——交流——提炼;知——悟——行;激趣——诵读——领悟——拓展;诵读——明理——集粹——诵读。一方面加强理论上的探索和构建,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一方面注重实践的印证和操作。语文科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个模式进行探研和实践,教科室、教导处要做好模式的论证和规范。 其次,构建若干种国学兴趣小组活动模式:国学体育(太极拳、武术)、国学美术(国画、书法)、国学音乐(古筝或二胡)、国学民俗(剪纸或茶道)、

国学戏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适合学生演唱的曲目,如:《花木兰从军》、《中状元》、《对花》等)同时开展好传统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赛活动。 四、研究内容 (一)环境创设 1、自然环境:创设积极有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新校区) (1)、教学楼上:“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八个大字彰显学校特色。 (2)、入校主干道两旁:“中华古代文化名人像”(如孔子、孟子、庄子、老子、朱熹等)若干。名人像底部或后面书写名人简介及其名言或名句。 (3)、校园东面围墙上书写唐诗宋词经典篇。此文化单元取名曰“诗路花语”。 (4)、校园南、北、西三面围墙及教学楼墙壁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国学经典片段(内容有待精心删选,书写量要适度。) (5)、花园:以汉画像石为围栏,上面刻诗、词名句及与内容相关的图画。 (6)、办公室及教室内悬挂能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内容(如出自《论语》或其他国学经典的句子。) (7)、人工开挖一条南北向横贯校园的小河,河上修建几座各具特色、能彰显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仁爱”、“以天下为己任”等思想)的石桥,小河两旁种植垂柳、青竹;在小河的尽头开挖一个小池塘,池塘内栽种荷花,并在池塘上营造几座造型别致的小亭,亭子的栏杆以及小亭顶部绘上古代著名爱国人物(如岳飞、文天祥、辛弃疾、陆游、林则徐等)画像、名言或名作。 (8)、小道两旁散布大小不一假山石若干,在其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八个汉字。 (9)、建设国学典籍图书室,供师生学习、阅览。 2、人文环境 加强师德建设,营造校内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文化熏陶,养成教师儒雅风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长期积淀形成风气。决不可操之过急。 (二)、校本课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