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优化城市道路平交口设计以及提高平交口的通行能力

如何优化城市道路平交口设计以及提高平交口的通行能力

如何优化城市道路平交口设计以及提高平交口的通行能力
如何优化城市道路平交口设计以及提高平交口的通行能力

如何优化城市道路平交口设计以及提高平交口的通行能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迅速,大部分的城市交通路线的设计越来越现代化。城市交通路线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地向纵横交错的蜘蛛网状来进行建设,蜘蛛网道路的设计是需要有连接点的,而道路交叉口就好比蜘蛛网的连接点。在整个道路交通在占据关键地位的是道路交叉口,它是城市道路交通的关键。因为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会有不同的车辆、行人通过,这就出现了交叉路口对人们存在一个安全性的问题,这一问题促使相关部门需要对城市交通道路平交口设计的重视,这关系到城市交通平交口通行的安全性和快速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平交口设计;通行能力

1.城市道路平交口的现状分析

1.1通过对我国国内城市道路交通平交口的研究分析表明,我国目前一些城市的道路交叉口是十分拥挤的,这是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在出门代步工具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导致了车辆的增多,各式各样的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再加上城市人口日益增多,交通总体规划跟不上经济发展形势,人群、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抢道,导致了我国国内城市道路平交叉口的严重拥挤,这就出现了道路交通不能满足道路需求的情况,进而加剧了城市道路平交口易出现意外交通事故,这就需要不断的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扩展。(如下图1-1)

图1-1

1.2城市道路平交口是交通道路设计的中心,对于交通路口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平交口的组成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其具体包括:平面交叉路口的反复分流、道路的分合交叉,这样的道分布路结构非常的复杂化,使一些对交通规则不熟练地新司机出现错误的道路选择,这样就无疑的加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容易出现道路交通拥挤的现象。还有一些小的城市由于道路交通交叉路口的设施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道路交叉路口的控制措施较低,这就会发现人群与车辆的相互抢路,所以事实表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拥挤度大于常规道路。(如下图2-1)

2.城市道路平交口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

2.1交叉口设计的基础要求和内容

对交通道路平交口的定义是,不同的道路在同一平面内进行相交被称为道路平交口。在道路交通的格局中会形成不同的交叉路口,在这些交叉口的基础上来确保人们对行驶的流通度。其基本要求是:首先,要保证在道路平交口的车辆和

平交道口施工方案

偶倒303线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 平交道口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至***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五年三月 ***至**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 1 平交道口施工方案 目录一、设计原则...................................................................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平交道口的施工工序................................................................. ...................... 3 四、质量保证措施................................................................. .................................. 4 五、环境保护措施................................................................. .................................. 4 六、安全保护措施................................................................. . (5) ***至**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 2 平交道口施工方案 平交道口施工方案一、编制原则平面交叉的设置是根据公路的等级、功能、路网密度和节点分布情况、转向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和交叉点处的场地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为加强铜陵市朱家咀至永丰公路工程项目经理部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高效,有章有序进行,依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安徽省路政管理条例》、《路政管理规定》、《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二、工程概况根据外勘期间的原有道路及交叉调查记录,本标段共设有交叉7处,被交道路主要为地方村村通道路及县乡道X008白杨坡至坝头段。村村通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被交叉道路中X008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平交口调查情况见表2-1 表2-1 主要交叉道路平交口现状一览表 序号桩号被交道路名称交叉类型路基(路面)宽度(m) 被交叉路改建长度(m) 备注 1 K12+020 村村通十字型 3.5 40 四 级 2 K13+390 村村通十字型 3.5 40 四级 3 K13+749 村村通十字型 3.5 40 四级 4 K14+756 坝白路十字型32(24)70 二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常用方法比较分析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常用方法比较分析 摘要:竖向设计是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面法、圆心法、等分法,由于平交口的多样性及其设计的复杂性,以上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本文对常用的几种设计方法的计算原理、设计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宜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对于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及行车的舒适性都极具意义。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面法;圆心法;等分法 0 引言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任务是确定与周边道路及建筑地坪标高相协调的平顺设计表面,并满足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小、美观等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计算竖向设计高程。由于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具有多种复杂的设计形式,加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也随之产生了多种设计方法,其中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线法、圆心法、等分法。对各种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种方法的计算原理及适用特点、优势及局限性,进而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情况选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道路交叉口设计表面平顺程度和行车舒适程度,并有效的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及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1 方格网法与设计等高线法 1.1方格网法 如图1所示,已知交叉口中心点A及其设计高程HA,相交道路半幅宽w1、w2,道路中线(路脊线)的纵坡坡度iv1、iv2,横向路拱坡度it1、it2,路缘石曲线半径R、曲线起终点(切点)D、E;分别过点D、E作路脊线的垂线DB、EC,其中点B、C为垂足;延长BD及CE交于点O,当路缘石曲线为圆曲线时,该点为圆心;根据路脊线纵坡可计算出点B、C的设计高程HB、HC,再通过路拱横坡可得到点D、E的设计高程HD、HE。 方格网法以路脊线及与之垂直的横断面线为高程计算线(如图1所示)。计算网格点N的设计高程时,先过点N作与其距离最近的路脊线的垂线NQ(点Q为垂足),根据路脊线坡度计算点Q的高程,再由路拱横坡即可得到点N的高程[1,2]。路缘石曲线与网格线交点(图1中点F、G)的高程,可依据邻近格点插值计算得到。 由此可见,当网格点与两侧路脊线的距离相等时,采用方格网法将可能得到两个不同的高程值;由于高程计算线严格与道路中心线垂直,故不能考虑右转车道的行车舒适性,在交叉口中心附近区域直行车道及右转车道表面均不能平顺过渡,该方法只适合于普通的小型交叉口;但方格网法便于设计、计算和施工,其

平交口设计总结

1、平面交叉口设计需考虑因素:相交道路性质、类别、交通流量流向的需求、交通组织、 用地面积、投资数额、公交优先、无障碍设计等。 2、根据相交道路等级的不同,有对应的交叉口应用类型(即是否展宽、设信号灯控制等), 二级支路以下的道路不应与城市主干路相交。 3、 4、快速路人行过街设施必须为天桥或地道,主干路、次干路视人行及机动车饱和率等指标 确定是否建设天桥或地道。 5、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不设超高 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6、交叉口停车视距S停=V a*t/3.6+V a2/254(ψ+φ) V a————交叉口计算车速 t——制动反应时间,取2.5s ψ——潮湿系数,按不利情况取0.4 φ——粗糙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03-0.05 进出口道展宽 10、进口道每条车道的宽度可较路段上略窄。交叉口范围内可不设路缘带。进口道展宽长度及渐变段长度可以通过计算或者查表的方法确定。 11、新建及改建交叉口的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并按出口道总宽展宽,出口道每一车道宽不应小于3.5m。出口道的总长度由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组成。出口道展宽段长度由缘石转弯曲线的端点向下游方向计算,不

设公交停靠站时,长度为60~80米,设置停靠站时,再加上公交停靠站所需长度,并须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出口道展宽渐变段长度按下式计算:l d=(10~20) ΔW,条件受限时,不应小于30m。 公交停靠站 7、公交车辆到站频率:单位时间内公共汽车到达所考察停靠站的平均车辆数,是确定公交 停靠站站台长度和线路容量的参数,一般可选用公交高峰时段(15分钟)的到站频率进行设计。 12、新建、改建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平坡或坡度不大于1.5%的坡道上,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坡度最大不得超过2%。 13、公交停靠站站台高度宜取15~20cm,站台的宽度应取2m。一辆公交车长度以15~20米为准,多辆公交车停靠站的站台长度按下式确定:L b=n(l b+2.5) L b——公交停靠站台长度 n——公交停靠站同时停靠的公交车辆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取n=公交线路数+1 l b——公交车辆长度 14、新建交叉口,公交停靠站车道宽度为3m,改建或治理交叉口,条件受限时最窄不得小于2.75m,相邻通行车道宽度不得小于3.25m。 15、人行道宽度有富余时,可压缩人行道设置公交停靠站,但人行道的剩余宽度不宜小于2.5米,必要时可在停靠站局部范围拓宽道路红线。 16、多路公交线路合并设站时,应根据公交车到站频率和站台长度确定最多并站的线路数,最多不宜超过5条,特殊情况下不应超过7条。当线路数超过规定的要求时,应分开设站,站牌间距应满足下游停靠站长度加上25米长。 17、公交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下游时,离开对向车流进口道停车线距离:下游右侧展宽增加车道情况下,应设在展宽段向前至少15米处,在下游右侧不展宽需设停靠站时,停靠站在赶路上距离停车线不应小于50米,支路不应小于30米。

平交口施工方案

常宁市泉峰西路与环城南路、外环西路 平交道工程施工实施方案 目前,常宁市环城南路及外环西路工程除与泉峰西路的平交道口外,其他部分已经全面进入路面工程施工阶段或即将完工。考虑到该平交道口为环城南路、外环西路、泉峰西路(S320线的常宁市区段)三个方向的重要交通枢纽,对常宁市的经济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能全部封闭交通。为合理安排好泉峰西路与环城南路、外环西路平交道口施工,实现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保证环城南路、外环西路、泉峰西路(S320线的常宁市区段)三个方向的车辆顺利通行,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确保社会车辆的顺利通行。 二、制定本方案的依据 (一)公路工程现行相关施工施工技术规范、标准。 (二)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实现车辆顺利通行。 三、工程量及施工布置 1、施工工期:拟定工期为2009年4月18日至2007年6月1日,总计45天。

2、主要负责人员:详见附表一。 3、主要施工机械:详见附表二。 4、主要工程数量:详见附表三。 四、工程目标 目标:确保按工期要求完成施工任务,达到优良工程,同时,不阻断交通,并确保施工及行车安全。 五、实施步骤 合理划分施工作业段、严格控制施工顺序,具体施工措施如下。 该路口原有施工情况如下:环城南路端施工至K0+015,雨污水管施工至K0+040;外环西路端施工至K0+020,左侧雨污水管施工至K0+030,右侧雨污水管施工至K0+040;计划主要划分为便道工程、破除旧面板及挖路槽、横穿平交道雨污水管铺设、路基填挖工程、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沥青下封层、沥青砼面层等工序。采取八个步骤组织实施: 第一步便道工程:先安装环城南路一侧雨污水管,再按设计规范要求压实并铺设级配碎石,然后以环城南路侧路基作为便道一段,另拓宽泉峰西路K0+300至K0+520段,至少保证6m的行车宽度作为施工便道,以满足外环西侧半幅施工过程中道路行车安全。 第二步破除旧砼面板及挖路槽、铺设平交道雨污水管铺设、路基填挖工程

道路通行能力调查表格

组员发给组长: 通行能力 车道: 姓名: 学号: 每个队员附上自己的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只需要计算出自己车道的通行能力即可:原始数据: 直行、右转 排队时长 周期排队车辆数 (从第三辆车起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直行车道

? )1(36000 +-i g c s t t t T C = s C —— 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pcu/h ) ; c T —— 信号周期(s ) ; g t —— 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s ); 0t —— 绿灯亮后,第一辆车启动,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 ) ,可采用2.3s ; i t —— 直行或右转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s/pcu ) , ? —— 折减系数,可用0.9。 直右车道 s sr C C = sr C —— 1条直右车道的通行能力。 专左、专右 周期 排队车辆数 (从第三辆车起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同时有专左与专右车道 L eLR L C C β?= R eLR R C C β?= L C —— 专左车道的通行能力; R C —— 专右车道的通行能力; eLR C —— 同时设有专左和专右车道时,本进口的通行能力(pcu/h ) ; L β —— 左转车占本进口车辆比例; R β —— 右转车占本进口车辆比例。 ∑--=) 1/(R L s eL R C C ββ ∑s C —— 本进口直行车道总的通行能力。 需要结合本方向的直行车道,用比例去进行修正 直左 周期 排队车辆数 (从第三辆车起算) 排队时长 左转车数量 1 2 3 4 5 6 7 8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题

1、已知平原区某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km/h,标准路面宽度和侧向净宽,驾驶员主要为经常往返于两地者。交通组成:中型车35%,大型车5%,拖挂车5%,其余为小型车,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25 pcu/h/ln,高峰小时系数为0.95。试分析其服务水平,问其达到可能通行能力之前还可以增加多少交通量? 解:由题意,fw=1.0,fp=1.0; fHV =1/{1+[0.35×(1.5-1)+0.05 ×(2.0-1)+0.05 ×(3.0-1)]}=0.755 通行能力:C=Cb × fw× fHV × fp =2200×1.0×0.755×1.0 =1661pcu/h/ln 高峰15min流率:v15=725/0.95=763pcu/h/ln V/C比:V15/C=763/1661=0.46 确定服务水平:二级 达到通行能力前可增加交通量:V=1661-763=898pcu/h/ln 2、已知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行车道宽度3.75m,内侧路缘带宽度0.75m,右侧硬路肩宽度3.0m。交通组成:小型车60%,中型车35%,大型车3%,拖挂车2%。驾驶员多为职业驾驶员且熟悉路况。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136pcu/h/ln,高峰小时系数为0.96。试分析其服务水平. 解:由题意,ΔSw= -1km/h,ΔSN= -5km/h ,fp=1.0,SR=100-1-5=94km/h ,CR=2070pcu/h/h fHV =1/{1+[0.35×(1.5-1)+0.03 ×(2.0-1)+0.02 ×(3.0-1)]}=0.803 通行能力:C=CR×fHV ×fp =2070×0.803×1.0 =1662pcu/h/ln 高峰15min流率:v15=1136/0.96=1183pcu/h/ln V/C比:v15/C=1183/1662=0.71 确定服务水平:三级 3、今欲在某平原地区规划一条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km/h,标准车道宽度与侧向净空,其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日交通量为55000pcu/d,大型车比率占30%,驾驶员均为职业驾驶员,且对路况较熟,方向系数为0.6,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为0.12,高峰小时系数取0.96,试问应合理规划成几条车道? 解:由题意,AADT=55000pcu/d,K=0.12,D=0.6 单方向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AADT×K×D=55000×0.12×0.6=3960pcu/h 高峰小时流率:SF=DDHV /PHF=3960/0.96=4125pcu/h 标准的路面宽度与侧向净空,则fw=1.0,fp=1.0,fHV=1/[1+0.3×(2-1)]=0.769 所需的最大服务流率:MSFd =SF/(fw×fHV×fp) =3375/0.769=5364pcu/h 设计通行能力取为1600pcu/h/ln,则所需车道数为:N =5364/1600=3.4,取为4车道。 4、郊区多车道一级公路车道数设计,设计标准:平原地形,设计速度100km/h,标准车道宽,足够的路侧净空,预期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为1800pcu/h,高峰小时系数采用0.9,交通组成:中型车比例30%,大型车比例15%,小客车55%,驾驶员经常往返两地,横向干扰较轻。 解:计算综合影响系数fC。 由题意,fw=1.0,fP=1.0,fe=0.9 (表2.9),Cb =2000pcu/h/ln, fHV =1/[1+ΣPi(Ei- 1)]=1/[1+0.3 ×(1.5-1)+0.15 ×(2-1)]=0.769 fc=fw×fHV×fe×fp=1.0 ×0.769×0.9×1.0=0.692 计算单向所需车道数:

公路平交道口施工方案

***至**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 平交道口施工方案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 __________________ ****至***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 一五年三月

目录 一、设计原则............................................. 2 . 二、工程概况............................................. 2 . 三、平交道口的施工工序................................... 3... 四、质量保证措施......................................... 4 . 五、环境保护措施......................................... 4 . 六、安全保护措施......................................... 5 .

平交道口施工方案 —、编制原则 平面交叉的设置是根据公路的等级、功能、路网密度和节点分布情况、转向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和交叉点处的场地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为加强铜陵市朱家咀至永丰公路工程项目经理部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高效,有章有序进行,依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安徽省路政管理条例》、《路政管理规定》、《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 、工程概况 根据外勘期间的原有道路及交叉调查记录,本标段共设有交叉7处,被交道 路主要为地方村村通道路及县乡道X008白杨坡至坝头段。村村通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被交叉道路中X008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主要平交口调查情况见表2-1

第十六章 平 交 口 设 计

第十六章平交口设计 16.1 平交口设计命令详细说明 主对话框见图16-1。 图16-1 16.1.1 路拱设置 菜单:平交——路拱设置 命令:LG_SET 主对话框见图16-2。 路拱设置中路拱形式的选择,主要是为了确定标高计算线上标高点的计算方程。 路拱形式可根据路面类型来选用,一般宽14m以下的次高级路面和中级路面可用二次抛物线;宽14m以上的高级路面采用三次抛物线。 一次式为简化了的直坡路拱。 路拱横坡坡度的输入,主要是为了系统在用户输入路脊线端点高程后,根据输入的路拱横坡坡度值,和系统搜索到的模型板块中相对应路边线端点与路脊线 126

端点的距离,自动为相对应的路边线端点赋默认高程值。当然用户也可重新对路边线端点高程赋值。 图16-2 16.1.2 创建平交口模型 菜单:平交——创建平交口模型 命令:CREATE_PJK 创建平交口模型命令主要是利用系统自动批量建立Face模型板块组,适用于常用的加铺转角式各类平交口。系统会提示用户依次选取路脊线,转角圆曲线和平交口设计范围线。其中路脊线支持直线和圆曲线,转角圆曲线也支持直线(如T形交叉时用最外边的长路边直线代替),平交口设计范围线须与所在位置路脊线垂直。 16.1.3 添加模型单元 菜单:平交——添加模型单元 命令:ADDF 添加模型单元命令用于用户向Face模型板块组中新建立单个Face模型板块单元。提示用户依次选取路脊线、路边线和路边线上两点。系统会由路边线上的两点分别向路脊线作垂线,和路脊线、路边线共同建立一新的Face模型板块单元。 16.1.4 删除模型单元 菜单:平交——删除模型单元 命令:DELF 删除模型单元命令用于用户在Face模型板块组中删除单个Face模型板块单元。用户仅需单击要删除模型单元范围内任一点即可。 127

公路平交道口施工方案

***至**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 平交道口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页脚内容0

****至***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三月 页脚内容1

目录 一、编制原则 (3) 二、工程概况 (3) 三、平交道口的施工工序 (5) 四、质量保证措施 (6) 五、环境保护措施 (7) 六、安全保护措施 (7) 页脚内容2

平交道口施工方案 一、编制原则 平面交叉的设置是根据公路的等级、功能、路网密度和节点分布情况、转向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和交叉点处的场地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为加强铜陵市朱家咀至永丰公路工程项目经理部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高效,有章有序进行,依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安徽省路政管理条例》、《路政管理规定》、《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程概况 根据外勘期间的原有道路及交叉调查记录,本标段共设有交叉7处,被交道路主要为地方村村通道路及县乡道X008白杨坡至坝头段。村村通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被交叉道路中X008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主要平交口调查情况见表2-1 表2-1 主要交叉道路平交口现状一览表 页脚内容3

平面交叉设置 1、非渠化平交口 页脚内容4

被交叉道路大多为村村通道路,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在平交设计中,对平面交叉进行加铺转角设计。同时为了保证公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延误和增进安全,控制平面交叉设置间距,尽量限制平面交叉和出入口数量。结合被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等情况,对原有部分道路进行合并、整改。对加铺转角处理的被交叉道路路面结构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稳碎石基层。 2、交叉口设计 K14+756 坝白路交叉口 该处为X008坝白路平交口,十字交叉。坝白路为白杨坡至坝头二级公路,路基宽17米,路面宽14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时朱永路与坝白路均不进行拓宽,朱永路与现状坝白路进行衔接。 3、道路改移工程计划工期 本工程计划于2015年4月1日开工,2015年4月30日道路改移结束。 三、平交道口的施工工序 平交道口的施工工序:施工区域内封闭交通—放样—交通改道--既有道路破除原有混凝土及沥青--新建路段施工(回填土方,铺设水泥稳定碎石)—线型、高程顺接—既有道路铺设沥青路段施工—改回平交道路。 具体施工方案 1、K14+756 坝白路交叉口施工作业区施工时,交通封闭;在主线K14+775处修筑8m宽临时便道,下层铺设矿渣,上层铺设泥结碎石路面,便道修好后,将原有交叉路进行封闭,进出坝白路、白杨坡的车辆走新修便道,新建路段的进出口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测量、放样 用全站仪放出道路中线,准确放出开挖边线位置,并用钢尺校核,打好白灰线。将该段路面按桩 页脚内容5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

第一章引言 目录 1 概述 (2) 编写手册的目的 (2) 手册的内容 (2) 手册的使用 (2) 公制版和美国通用制版的惯例版本 (3) 北美和国际的应用 (3) 在线手册 (3) 计算软件 (4) 2 手册的历史 (4) 3 HCM2000的新内容 (5) 第一部分:概述 (5) 第二部分:概念 (7) 第三部分:分析方法 (7) 城市道路 (7) 信号交叉口 (7) 无信号交叉口 (7) 行人 (7) 自行车 (7) 双车道公路 (8)

多车道公路 (8) 高速公路设施 (8)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 (8) 高速公路交织区 (8) 匝道和匝道联接点 (8) 立体交叉匝道 (8) 公共交通 (8) 第四篇:交通走廊和区域分析 (8) 第五篇:仿真和其他模型 (8) 4 HCM2000的研究基础 (8) 5 参考文献 (9) 图表目录 表1-1 HCM1985版本:编制和修订 (4) 表1-2 HCM 2000的编制 (5) 表1-3 相关研究项目 (9)

1 概述 编写手册的目的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简称HCM)给交通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统一的公路和街道设施服务质量的评价评方法。HCM不是为了各种交通设施、系统、区域、环境制定有关期望的和恰当的服务质量的政策,而是为了对确定交通设施的规模,为了确保从业人员接触到最新研究的成果和提出典型的问题,进而提供一套合乎逻辑的分析方法。第四版HCM目的是为给出一个系统的、协调一致的基本原则,通过其评价地面交通系统中各种设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评价一系列设施组成的系统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评价多个交通设施的组合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本手册是一本主要的原始文献,它汇集了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分析各种街道、公路、行人和自行车交通设施运行状况的方法。目前,交通研究委员会(TRB)正在编写一部辅助补充性手册,即公交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手册。这部手册将从使用者和经营者两个角度阐述分析公交服务水平的方法。 手册的内容 手册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与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关的交通流特性,探讨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应用,说明如何利用手册进行决策。第一部分还有术语和符号汇编。第二部分是介绍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第三部分阐述的分析工作提供了预估的默认值。第三部分给出了评价道路、自行车、行人、公交设施等的运行状况、以及对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具体的分析方法。 手册的第四部分叙述了分析交通走廊、地区和多种设施运营的框架,其目的是为便于分析人员评价多个交通设施。在某些情况下,手册提供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在另一些情况下,手册仅是提供一个非常大概的设施的分析方法。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模型的背景资料和信息,这些模型适用于分析大系统的或更复杂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更多的信息,可以从互联网https://www.doczj.com/doc/e77296493.html,/trb/hcm获得。 手册的使用 除了确定服务质量需要的服务水平外,手册还确定了度量其他特性的分析

浅谈交通工程的道路平交口设计

浅谈交通工程的道路平交口设计 发表时间:2017-10-26T11:07:33.2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作者:惠志巧 [导读] 摘要:平交口的设计要以最短时间保证车辆、行人通过交叉口,交叉口通行能力能对各条道路的要求所适应。 河南省豫筑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9 摘要:平交口的设计要以最短时间保证车辆、行人通过交叉口,交叉口通行能力能对各条道路的要求所适应。当平交口的设计不能通过道路设施建设来解决时,应当通过交通工程的方式优化设计平交口,从而使平交口的通行能力极大限度地提升。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渠化设计 引文:随着我国城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城市面临的有限道路资源与交通出行需求的矛盾不断升级,交通管理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的交通管理单位希望通过智能交通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监控路面交通状态的方式来动态协调关键交叉口交通流分配,但取效甚微。这些并非硬件设施没有发挥作用,交通流的动态调配也非无效,究其原因,资源利用没有最大化,设备受网络、环境、角度的干扰较大,其本身也受使用寿命约束,对交通流的配置结果存在较大的影响。路面资源的充分利用,交叉口组织策略的选择、信号配时的动态调整,这些都对路口的通行能力产生影响,优秀的组织和控制方案并非一沉不变。通行能力提升了,通过动态交通诱导,相邻的区域也会受到相应影响,这时候该交叉口的交通流组织也会产生变化。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定期优化调整的模式,全面考虑周边交通流的整体变化,选择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是缓解道路交叉口拥堵的有效途径。 1我国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出行现状 我国城市公路交叉口的组织模式,一般都是多年前根据对应的城市建设模式和预测的交通量建设的,对于当时预测的交通特征而言,基本可以满足。但事实的情况是,城市交通量的增长,特别是中大城市,这些年迅速增长,完全超出预测量。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某市机动车保有量40万辆,2013年,其机动车保有量100万辆;2016年,合肥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50万辆。机动车的迅速增长,交叉口通行压力不断增大,城市拥堵里程也迅速增加。2016年7月,市区平均拥堵里程比例为8%,而11月统计,拥堵里程比例变化为15%,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应对城市交通出行增长需求,通过道路改造,新增轨道交通等出行方式,鼓励公交出行,一方面降低了现有路段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道路改造完成后,并没有有效的配套措施,限制私有车辆的出行,对现有的交通组织并没有起到直接的作用。 2平交口交通组织优化基本方法 对于宏观交通组织,要在时间上削峰添谷,要在空间上控密补稀,使矛盾分散时空均分的原则体现出:对于微观交通组织,信号配时上要分秒必争,在道路渠化上要寸土必争,体现出在冲突分离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空闲面积。 对于静态交通组织,对通行能力分配和路权分配问题重点解决好,从而为动态流量调控和交通有序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对于动态交通组织,对路网交通负荷均分问题重点解决好,防止交通压力过于集中造成道路拥堵。现代交通组织优化,在宏观上要解决好压力均分,在微观上要解决好冲突分离。静态组织是基础,动态组织是手段,思路是分散矛盾,转移压力,各个击破,追求整体效益,方法是动、静态结合,重在路网调控能力。 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主要包含静态交通渠化设计、信号调整交通流动态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宏观的交通组织优化考虑到区域交通流的均衡分配,如单向交通、方向禁限和可变车道设计等都可以在对应场景下有效提高区域交通的通行效率,最终目的为区域交通通行能力的最大化。 3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设计 3.1保证合理性的视距 要想在没有交通灯的状况下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那么就需要在平面交叉口的道路上构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视距三角形,从而不允许出现任何对视线可能造成阻碍的物体。例如,在行道两侧禁止出现广告牌、围墙、建筑等。在对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时候,需要加以考虑对道路两侧所有可能对视距造成影响的建筑物,同时障碍物也不得设置为通透型。应当定期进行修剪道路两侧的植物,从而避免其生长过于茂盛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常情况下,应当为每一个月一次修剪的频率。 3.2对车速合理控制 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超速,对降低交通事故来说,控制车速始终有着重要作用,在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振动标线、限速标志等措施来控制车辆行驶的速度。在选择减速的手段上,应当对实际交通的运行情况综合考虑。通常主干道车辆的运行速度偏高,因此主要对限速标志利用来限制行驶车辆的速度,次干道行驶车辆的速度偏小,因此可以通过减速带等方式在车速线之上进行强行减速。如果在交叉路口道路所处的等级偏低,也可以将路面直接设置为减速路面,从而起到减速作用。 3.3加强警示 通过进一步对标线、道路标志、警示灯等方式的设置,从而提醒驾驶员前方存在交叉路口,使其能够使车辆的行驶速度减缓,进而将车辆安全提高。⑴警示牌一定要醒目并且设置也要合理,在警示牌上应当涂刷颜色鲜艳的油漆(黄色),一方面不能对司机的视距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其位置应当方便司机进行观察。⑵交叉口处应当对导向箭头牌设置,必须对箭头牌的分部间距和箭头牌数量合理设置,在设置过程中,为了使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对驾驶员的视线避免造成阻碍,同时还要驾驶员对岔路口不能观看到,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应当对道路标志沿着交叉线路进行设置。如果交叉口有偏大的规模,车流量也较大,应当使道路的标志数量相应增加,甚至可以将其连成一排,从而起到最佳的警示效果。⑶在交通事故频繁的平面交叉口,为了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应该频闪警示灯,从而使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 3.4加以明确路权 3.4.1明确分隔分流,分离交通冲突区域 对有冲突的交通流尽量进行分隔,在分流上入手应当从空间和时间上,使对非机动车、人、机动车的分流完成。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完成空间上的分隔,设置合理的分隔带,分隔机动车、人、非机动车,保证相互之间不会有不必要的干扰产生,保证主要交通流行驶过程中能够具有优先权,使冲突的发生减少;在时间上则通过对信号灯的不同周期进行利用,分隔不同的相位,使交通安全性提高。 3.4.2主流交通应当具有一定的优先通行权 在一段高速行驶后,驾驶员对经过小路口或线路突然发生变化时,其反应能力会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在设计上,将小型交通流与高速交

各等级道路通行能力取值建议值

很多是快速路1000-1200主干道900次干道600支路400-300(一个车道)即使乘了车道、交叉口折减系数觉得还是偏大,一般灯控交叉口右转600直行500左转300考虑到渠化的话取的路段通行能力大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般取快速路1200-1400,主干道1000-1200(1150),次干道600-800(700),支路 400.括号内为推荐值。 按照规范肯定是偏大现在大多数是按照规范再乘以一个折减系数包括车道折减系数和交叉口折减系数,快速路取值是按照饱和度 0.7取的,保证快速路饱和度在 0.7左右。 “老拳”网友的经验值为: 快速路: 1350,主干路: 900,次干路600-700,支路: 300- 400。 这个是我用的经验值”Blee中山规划院“网友的经验值为: 快速路1100~1200,主干路800~900,次干路650~750,支路500~600北京各等级道路通行能力的推荐指标各等级道路通行能力推荐指标技术等级描述设计通行能力(车/小时)高速公路1800/车道高速公路匝道带辅道1600/车道城市快速路最右侧车道1000/车道非右侧车道1800/车道城市快速路匝道750/车道主干路<500米,与主干路相交720/车道>500米,<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820/车道>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920/车道<5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860/车道>500米,<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960/车

道>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1060/车道次干路非右侧车道,<500米,与主干路相交580/车道非右侧车道,>500米,<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680/车道非右侧车道,>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780/车道非右侧车道,<5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630/车道非右侧车道,>500米,<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730/车道非右侧车道,>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830/车道最右侧车道,机非隔离与非右侧车道相等最右侧车道,机非混行非右侧车道的50%支路行车道宽度<12米300/方向行车道宽度>13米,<16米600/方向行车道宽度>16米900/方向

道路平交口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2) 1.1编制依据 (2) 1.2编制原则 (2) 1.3编制范围 (2) 二、工程概述 (2) 三、施工组织及规划 (2) 3.1施工组织机构 (2) 3.2施工任务及劳动力安排 (4) 3.3施工机械配置 (4) 3.4施工临时设施布置及规划 (4) 四、施工方法 (4) 4.1平面线形控制 (4) 4.2施工总体方案 (5) 4.3摊铺前准备工作 (5) 4.4水稳松铺系数与铺筑厚度的的确定 (5) 4.4混合料的运输 (5) 4.5摊铺及碾压 (5) 4.6接缝处理 (6) 4.7养生 (7) 五、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7) 5.1厂拌设备选型 (7) 5.2水泥剂量 (7) 5.3混合料的含水量 (7) 5.4混合料的摊铺接缝的处理 (7) 5.5混合料的压实 (8) 5.6混合料的养护控制 (8) 六、安全保证措施 (8) 6.1开工前做好以下准备 (8) 6.2持证上岗 (8) 6.3对施工设备、安全设施(或设备)、防护用品进行检查验收 (8) 6.4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8) 6.6施工工序的安全保证措施 (9)

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9) 7.1组织、指挥系统 (9) 7.2应急预案演练 (10)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巴彦浩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服务项目道路平交口施工图设计; 2、现场踏勘及既有道路调查所获得的资料; 3、国家、行业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4、本企业的资源优势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能力; 5、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规范: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2-96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1.2编制原则 1、满足设计的原则; 2、满足与既有道路顺接满足设计要求及与既有道路顺接满足要求; 3、使相交的道路在交叉口内能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便利车辆和行人交通,迅速排除地面水,使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各点标高能与建筑物的地面标高相协调而具有良好的空间观感。 4、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安全施工,服从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监理,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章程序办事。 1.3编制范围 巴彦浩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服务项目道路工程,主要包含平交口平面施工控制、竖向施工控制、土基施工、基层施工、面层施工。 二、工程概述 巴彦浩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服务项目道路工程主要平交口为与既有道路连接、顺接,或与新建道路交叉口连接施工,路面结构层为:砂砾垫层(20cm)+基层(两层40cm水稳)+面层(7+5cm沥青)。 三、施工组织及规划 3.1施工组织机构 3.1.1工程管理模式 实行项目部直接管理模式,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分专业管理施工分包队。项目部对分包队实行劳务分包制,严格控制各项施工指标。 3.1.2工程管理关系图

平面交叉路口施工方案

JL32B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批复单

仁博高速公路TJ16合同段 平交路口施工方案 (S244省道K203+500) 编制: 复核: 审核: 仁博高速公路TJ16标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安全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交叉路口交通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交叉路口施工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交叉路口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交通管控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交叉路口施工安全器材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交叉路口施工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交叉路口施工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封闭区域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封闭区域内人员设置及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与交警、路政监管部门联勤联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应急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危险源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应急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突发天气应急处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紧急救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事故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根据交叉口的现场交通调查数据,通过各流向流量的构成关系,可推得各路段流量,从而得到饱和度V/C 比。路段通行能力的确定采用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的方法,该方法的计算公式为:单条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 C N N a ????=ηγ0,其中N a 为车道可能通行能力,该值由设计车速来确定,如表2.2所示。 表2.13 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 其中γ为自行车修正系数,有机非隔离时取1,无机非隔离时取0.8。η为车道宽度影响系数,C 为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取决于交叉口控制方式及交叉口间距。修正系数由下式计算: s 为交叉口间距(m),C 0为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 车道修正系数采用表 2.3所示 表2.3 车道数修正系数采用值 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标准采用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如表2.4所示 表2.4 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标准

由路段流量的调查结果,并且根据交叉口的间距、路段等级、车道数等对路段的通行能力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对路段的交通负荷进行了分析。 路段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如下: δ m c p m k a N N = (1) 式中: m N —— 路段机动车单向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p N —— 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 ) c a —— 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分类系数,快速路分类系数为0.75;主干道分类 系数为0.80;次干路分类系数为0.85;支路分类系数为0.90。 m k —— 车道折减系数,第一条车道折减系数为 1.0;第二条车道折减系数 为0.85;第三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75;第四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65.经过累加,可取单向二车道 m k =1.85;单向三车道 m k =2.6;单向四车道 m k =3.25; δ—— 交叉口影响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如高架 道路和地面快速路)δ=1;该系数与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行车速度、绿信比和车辆起动、制动时的平均加、减速度有关,其计算公式如下: ?+++= b v a v v l v l 2/2///δ (2) l —— 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m ); a —— 车辆起动时的平均加速度,此处取为小汽车0.82/s m ; b —— 车辆制动时的平均加速度,此处取为小汽车1.662/s m ; ?—— 车辆在交叉口处平均停车时间,取红灯时间的一半。 Np 为车道可能通行能力,其值由路段车速来确定: 表4.1 Np 的确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