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知识网络图

初中物理知识网络图

初中物理S-T图像

S-T图像的判断 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 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a、b、c、d四条线中的两条, 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小于10米,则() A.甲一定为a B.甲可能为c C.乙一定为b D.乙可能为d 2.在一条直线上的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 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3米,它们 的s-t图像如图所示a、b、c中的两条,则() A.图线c可能是甲的 B.图线a一定是乙的 C.图线b一定是甲的 D.图线b可能是乙的 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 图像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小于 2米() A.甲一定为图线a B.甲可能为图线c C.乙可能为图线b D.乙一定为图线c 4.同一直线上的P、Q两点相距3.6米,甲、乙两辆小车同时由P点向Q 点沿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三条图线中的两条,两车先 后经过P、Q间的中点的时间间隔大于2秒,则它们到达Q点的时 间间隔() A.一定为5秒 B.可能为3秒 C.不可能大于8秒 D.可能小于6秒 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 图像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A.甲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b C.乙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a

6.P、Q是同一直线上的两点,甲车从P点出发、乙车从Q点同时沿直线出发背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甲车的速度大小大于或等于乙车的速度大小 B.经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2.7米 C.经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0.3米 D.经过4秒,甲、乙两车相距3米 1.D 2.B 3.C 4.D 5.A 6.B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梳理思维导图(为了增强互动性和实用性,关键字进行挖空。答案在最后)

17. 镜陡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18.镜能观察遥远的用空 显微镜 和卍远傥 焦距 I.俶点到的距离。 14.通过改变的形状. 便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都 能成在上。 15. 近觇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透镜制成YFJ近视镜侨正。 16. 远觇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視网腹的方.%0cl4l 透镜制成的远视鏡娇正。视力侨止 /:焦距〃:像距说明V:像距 透镜 2?中间_、边缘的透镜。 殳镜3.对光有作用. 凹透镜 4 ?中间_■边缘_的透檢。 5.对光右作用. 眼睹 和眼镜 凸透镜成 像规律 生活屮的透镜 6? ______ < 7.投繆仪辛 —A* 9?“>2/时?成倒的实像?、I /vo 10.i/= 成倒立、 的—像.\\ it 像.J 11/<>/<2#f.成倒立、的 v>2f.此时财V化 12 〃V 成_______ ■_的_像。* 27.物隨由_态变成_誉。28?联牛是一个—热的打程. 25 ?物质山态变成念. 26J华是?个一热的过程? 22 ?物质山_态变成_态? 23 ?液化扯一个_热的过程. 24.和町以使F体液化? 17.物质由_态变成_$? 1K囁发是发生?? >级慢的汽化现农?蒸 发的快趾液体的、—以及液血上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W 19 ?沸腌足在液体—和_同时发生的的 汽死现彖。液体在沸㈱过程中?温度? 20.液体沸脇时的隘度叫做? 21 ?汽化是一个_热的过程。 14.物质由态变成态? 】5?品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厦L. 16.凝固是?个热的过程。温度 含义 1 ?茨示物体的___ 程度. 2. ______ ?用"C农示. 覚3?观定: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__ 的位的温度规定为0匸?_的硕厂 为100-C. o*C到ioo?C中间分为100 等份,毎-等份就是—X:. 4?用途:测就 ____ 的工具。 5.原理:利用液体_______ 的性质制成。 6 ?认清■程和_____ ? 7 ?使用时液泡不能接触 使用一?——* 韶戻计8?读散时.视线要 刻度线?液泡—离开被测液 体。 9 ?所测温度不能超过 注总10.体温计的晴程是 ? 分度假是—?徒数时离开 人体c 】1?物质由_态变成_态? 12.品体在熔化过程中,曲度: 非品体任熔化过程中.温度。 】3.熔化是一个热的过程.

(完整版)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电学公式归纳与简析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繁多,且各种物理规律在串并联两种电路中有时完全不同,使得学生极易将各种公式混淆,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电学公式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现将初中串、并联中的物理规律以及电学公式以两个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如下:

二、电学中各物理量求解公式表(二) 1、对于电功、电功率、电热三个物理量,它们无论是在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都是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应灵活选取公式进行计算。如以计算电路中的总功率为例,既可以根据P=P1+P2,也可以跟据P=UI进行计算,其它几个物理量的求解也与之类似。 2、用欧姆定律I= U R求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实验得出,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但此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所谓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电路)。 3、电功率求解公式P = W t与P=UI这两个公式为电学中计算电功率时普遍适用最基本的两个公式, 第一个为电功率的定义式,也常常作为用电能表和钟表测记家用电器电功率的公式。第二个公式是实验室用伏安法小灯泡功率的原理,也是计算用电器电功率的最基本公式。 4、虽然表中公式繁多,但电学基本公式只有4个,即:I= U R、P = W t、P = UI、Q = I 2Rt 。其他 公式都是导出公式,同学们可以在掌握这4个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练习,很快就会熟悉并掌握。 5、应熟练掌握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导出公式。具体公式:在表中分别是如下八个公式(2)I = P U(5) U = IR (6)R = U I(7)R = U2 P(12)P = U2 R(13) P = I 2R (14) W = Pt (17) Q = I2Rt 这八 个公式在电学解题中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本资料大部分来自网络,经过格式转换,以便大家使用,并对部分内容修改整理。

初中物理3~5课知识点总结(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3~5课知识点总结

【黑体辐射】 1.热辐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做热辐射。 2.热辐射特性:热辐射的本质是物体向周围发射能量(称为辐射能),在一定时间内物体的辐射能量及这些能量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都跟温度有关。 3.黑体:在热辐射的同时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黑体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4.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对于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随着温度 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1.物体热辐射发出的电磁波波是通过内部的带电谐振子向外辐射的,谐振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普朗克认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ε的整数倍。这个最小能量ε叫做能量 子:h ε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 h 是普朗克常量,其值为 346.62610h J s -=??。 2.意义:可以非常合理地解释某些电磁波的辐射和吸收的实验现象。 3.量子化现象:在微观世界中物理量分立(不连续)取值的现象称为量子化现象。 4.量子化假设的意义: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能够很好地解释了黑体辐射实验现象的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分布的公式,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 【光电效应】 [考纲要求:Ⅰ] 1.1887年,赫兹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偶尔发现,接收电路的间隙如果受到光照,就更容易产生电火花。这就是最早发现的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这个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这种电子常被称为光电子。 3.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存在着饱和电流 单位时间内从阴极的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在光照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稳定值),这个值就是饱和电流。 (2)存在着反向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 ①光电子具有的最大初动能212 e c m v 与反向电压c U (称为反向遏止电压)满足下列关系:212e c c m v eU = 反向遏止电压:若加上反向电压,阴极K 接电源正极,阳极A 接 电源负极,在光电管两极间形成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使电流减小到 0,此时的反向电压称为反向遏止电压。 ②当人射光的频率减小到某一数值c ν时,即使不施加反向电压也没有光电流(即0I =)。这就是说当入射光的频率c νν≤时,无论光的强度多么大、光照时间多么长,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c ν称为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不同金属的截止频率不同。 (3)电子的能量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 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都是一样的。这表明光电子的能量 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 (4)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光电效几乎瞬时发生的,时间不超过10-9s 。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单位: 基本工具:刻度尺 基本工具:停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 运动的快慢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主单位:米/秒(m/s) 公式: t s v=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机 械 运 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时间的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 运动的描述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在振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 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较慢、气体最慢) 声音的传播特点 (1)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播 (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5)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音色 又叫做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 声音的利用 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检查身体、回声定位等 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

初中物理知识网络解析

中考总复习知识结构 马老师声现象 原因: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产生 声源:使人听到声音的是声源 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传播声音靠介质 声音的传播规律:①效果好:固体﹤液体﹤气体 ②速度快 15空气中:v=340m/s s=v·t 回声(结果除以2) 频率:1S内振动的次数 音调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0HZ~2000HZ(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 声音的特征振幅:描述物体的振动的幅度 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发生体的材料、结构 定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 等级:分贝符号:dB ①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声音的应用控制方法②从声源传播处:阻断噪声的传播实例 ③从声音入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①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蝙蝠——回声定位,声呐,B超 利用 ②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清洗精细的机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光现象 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 光源 分类:冷光源、热光源;天然光源、人造光源 条件:不需要介质,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光速:c=3×108m/s 实例: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所有的影子….. 实例及其应用 应用:排队、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形单影只 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入射点、入射角、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属法线两侧 光的反射规律④光路是可逆的

⑤光垂直入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⑥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少 特征:平行光入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 ①漫反射 应用:四面八方看到物体 特征:平行光入射,反射光线平行①等大光的反射分类②镜面反射②等距 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③对应点连线垂直 凸面镜:后视镜、拐角反射镜④正立的虚线 ③凹凸面镜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⑤左右相反 置、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④凸面镜使平行光束发散,凹面镜使平行光束会聚 平面镜成像 应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光从空气中 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发生偏折 概念:一点二角三线:入射点、入射角、折射角、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 线 条件:两种介质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光路是可逆的 折射规律④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⑤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少 ⑥空气大 光的折射常规实例:池底变浅、海市蜃楼 定义: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 光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作用:热作用 光的色散红外线 不可见光应用:夜视仪、诊断疾病 紫外线作用:杀菌、让一些荧光物质发光 应用:验钞、灭菌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品红)、黄、蓝(天蓝) 透明的物体: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的物体:由它反射的光决定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透镜两个球心的直线,cc' 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光心:凡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使平行光会聚的那一点 焦点和焦距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初中物理《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压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4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力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时需用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重力、密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重要知识。所以,本章知识也是初中力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学习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知识较抽象,学生感性经验少,所以应加强实验,如探究液体的压强,了解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划分三个专题:认识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压强及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单位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

系。 难点: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和理解;大气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报告单、一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利用身边常见废旧物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挖掘身边资源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百度网盘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百度网盘 【篇一: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百度网盘】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 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 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 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 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 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 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也认为是3 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 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 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体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和物体左右倒置。 11.平面镜使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 体使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 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 变化的现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教学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响度单位分贝dB,正常说话60dB)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热力学温度(T)也称绝对温度:符号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换算:T=t+273。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量程。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3读数时要等示数稳定再度;读数过程玻璃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体凸处平行。 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其中晶体熔化需要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如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其中,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图像专题

热学图像 一、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1.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 2.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二、沸腾 3.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三、比热容 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5.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 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 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 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 明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 是 J/(kg·℃)。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 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4所示。如果要 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 液体。

电学图像 1.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 B.甲的电压大于乙的电压 C.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 D.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 2.有两只定值电阻R A和R B,各自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U-I图象中的A、B。则()A.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流是R B的2倍 B.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压是R B的2倍 C.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功率是R B的2倍 D.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功率是R B的2倍 3.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左下图所示,R A= Ω。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某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是0.3A,则电源电压是V。B图像说明:。 4.小刚用如右上图甲所示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是?.实验时,电源电压保持5V不变,当滑片P位于a 端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W,此时,电阻R1在10min内产生的热量为` J.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欧姆”字样。以下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I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的关系的是()

初三物理电功率知识点汇总

初三物理电功率知识点汇总 知识网络 重、难点聚焦 (一)电功率 1.三个物理量 ①电能(W):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俗称度, 1度=1kW·h= ②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是千瓦(kW)。 ③电热(Q):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焦耳(J)。 2.两个重要实验 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测量原理 电路设计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A.连接时,开关断开,防止因短路而损坏电源或灯泡。 B.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处,防止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将灯烧坏。 C.电源电压应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防止无法调节到额定电压。 D.电压表的量程应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电流表的量程应大于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E.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要大于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应与灯泡的电阻差不多,以使调节效果明显。 F.通过三次不同电压下(额定电压,1.2倍额定电压和低于额定电压)的测量,体会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并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而是取决于加在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 G.在做第二次实验时(实际电压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1.2倍)需要小心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免烧坏灯泡。

H.实验前,要检查电路并试触,实验结束后,要先断开开关,再整理器材。 ②探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电路设计:根据煤油的温度变化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电热的多少。 操作步骤: 实验结论: 3.一个定律——焦耳定律 ①内容:电流通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②表达式:。 4.三个基本公式及其推导公式 ①(所有电路),推导公式:(纯电阻电路) ②(所有电路),推导公式:(纯电阻电路) ③(所有电路),推导公式:(纯电阻电路) 5.两个比例(纯电阻电路) (1)串联电路(成正比) (2)并联电路(成反比) (二)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的电压 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火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①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②家庭电路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3.安全用电 ①安全事故:人体触电是人直接接触火线,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 ②用电器功率过大或者电路中发生短路而使电流过大,线路过热引起火灾。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杋槭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年最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 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精心整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如点燃 (A+B) 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不用燃着木条熄灭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使木条熄灭的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但可以验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一种或几种)(固、液、气) 溶剂(一种)(若是液体,一般为水) 均一性:(各处的性质相同,浓度一样) 稳定性:(只要温度、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 4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12、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反之)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 1、定义:溶质质量分数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相同温度”下的某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较。 第十单元酸和碱 盐酸:刺激性气味,挥发性 硫酸:吸水性(作干燥剂),脱水性,溶解放热(稀释“硫入水”) 紫色石蕊:变红 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与金属(活泼金属)反应:酸+活泼金属===盐+H 2↑ ③与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CuO )反应:H+O==+H 2O ④与碱反应:H+OH===+H 2O (中和反应) ⑤与盐(如碳酸盐)反应:H+CO 3==+H 2O+CO 2↑ 2、组成 3、性质 5溶液 溶解度(S ) 2溶质质量分数 物理 (性质) 酸 (H ++酸根离子) 盐酸 (HCl ) 硫酸 (H 2SO 4) ①使指示剂变化学 (性质)

初中物理知识脉络图

初中物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中物理教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考知识分析》,下面我将从学科的特点、说知识经络、教法和学法、三个方面来对初中物理进行说明。 一、物理学科特点 初中物理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事物的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知识经络 (一)初中物理主要包括声光、电学、热学、力学四大板块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发声体振动;声音的传播:传播介质、传播速度声现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噪声噪声的来源与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声光的传播及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 和光现象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镜面反射、漫反射、平面镜成像 光光的折射折射规律凸镜成像 透镜凹、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焦距、光心、光轴及三条特殊光线凸镜及应用透镜成像规律1倍焦距以内、1到2倍焦距之间、2倍焦距以外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 热物态变化温度温度与摄氏温度、常用温度计及使用方法 物态变化晶体、非晶体;汽化和液化的两种方式;六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学热和能分子动理论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引力、斥力 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能量守恒定律、热量的计算及比热容 电荷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摩擦七点现象 电流和电流电流形成愿意及条件;方向、大小、单位、电流表的使用;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电路电路电路的组成及个部分作用、三种状态;电路的连接方式,电流电压的规律;电路图家庭电路零火线的识别、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三孔插座及漏电保护开关 实验探究方法、内容、实验电路图 欧姆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内容及理解、公式、单位 定律伏安法测电阻原理、电路、方法、过程;电路的总电阻公式 电电功定义、单位、公式及变形式;电能表及其测量 电功和电功率定义、单位、公式及变形式;电流表电压表测功率 学电功率电热电热的意义、单位及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及其公式 磁现象及磁场磁体、磁性、磁极及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性质、方向、磁感线、地磁场电和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右手安培定则)、应用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磁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条件;发电机 电动机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作用 电磁电磁波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电话、广播、电视 波波长频率的关系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小实验图大全

现象;说明。 现象;说明。 现象;说明。 装满水的杯中继续放回形针现象;说明。 现象;说明。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说明。 读书为:。读书为:。可以减少水分的。 烧瓶中的水吸热后,在上面板下放热后。现象; 说明。 现象; 形成原因。 能用纸锅烧开水的原因 。 碘受热先后。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 现象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成像原理:。 幻日形成原因。

成像原理:。 通过玻璃杯看到的是。 成像原理:。 眼,戴镜 眼,戴镜 示数 示数 示数 示数 示数 示数 示数 说明:。 说法不一的原因: 。 含义:。 含义:。 神九相对天一处于。 火箭升空时相对发射架。 火箭加速上升动能,势能 ,机械能。 能转化为能。

利用了水的大的特点。 现象;说明。 现象;说明。 现象;说明。 分子间距离大到小顺序为: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现象; 说明。 水向下流是因为。 运动员向下落是因为。 说明。 加润滑油摩擦。 摩擦。

摩擦。 用力捏刹车是摩擦。 摩擦。 摩擦。 摩擦。筷子能提起杯子是受力 作用。 说明力能。 说明力能。 说明力能。 说明力能。 效果与有关。 说明力能。 效果与有关。 说明。 说明。 说明。 向前游利用 原理。 探究装置。

说明。利用。 人向前倒是因为 。 探究:;现象:;说明:。 利用原理。由于带了电荷,互相 。 防止带来的危害。 说明。 说明。 通过方式压强。 通过方式压 强。 通过方式压 强。 通过方式压 强。 说明。 说明。

初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初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3、汉字1、字音 2、字形 4、含义 5、色彩 9、词语6、近义词辨析 7、熟语 8、关联词语 12、标点符号10、点号 11、误用辨析 27、基础知识15、修辞13、常见修辞格 14、辞格辨 16、词类 20、语法17、短语 47 18、复句 初19、辨析修改病句 中21、作家作品 语24、文学文化常识22、名篇名句 文23、文化常识 26、语言表达——25、简明、连贯、得体 28、常见实词 45、知识体系31、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29、常见虚词 34、古代诗文阅读32、实词、虚词30、一词多义 33、文章内容的理解(翻译、断句) 35、文体知识 36、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37、作文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38、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态度的评价 44、现代文阅读39、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40、重点词语的理解 41、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2、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43、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46、中考复习 1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1、有理数(正数与负数) 2、数轴 6、有理数的概念3、相反数 4、绝对值 5、有理数从大到小的比较 7、有理数的加法、加法运算律 17、有理数8、有理数的减法 9、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0、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 16、有理数的运算11、有理数的除法、倒数 12、有理数的乘方 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代数式14、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2、列代数式15、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23、代数式的值18、单项式 27、整式的加减20、整式的概念19、多项式 24、合并同类项 25、去括号与添括号 26、整式的加减法 28、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29、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 198 32、一元一次方程30、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初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3、代入(消元)法 中3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4、加减(消元)法 数193 36、相关概念及性质 学数39、二元一次方程组37、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举例 与38、一元方程组的应用40、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代45、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41、不等式的解集 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2、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46、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 47、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51、整式的乘法48、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49、多项式的乘法 56、整式的乘除50、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 5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55、整式的除法5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4、同底数幂的除法 57、提取公因式法 61、方法58、运用公式法 63、因式分解59、分组分解法 62、意义60、其他分解法66、含字母系数的一元 65、分式的乘除法——64、分式的乘除运算一次方程 72、分式69、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67、分式方程解法、 70、分式的意义和性质增根 71、分式的加减法68、分式方程的应用 75、数的开方73、平方根与立方根 74、实数 2

初中物理学知识点

注意:当导体平行于磁感线运动时或当导体放入磁场中不运动 时,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⑵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 ⑶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它将机械能大部分转化为电能,少部分转化为内能。交流发电机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电流叫做交流电。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 ⑷电能的传输过程:(变压器也是利用电磁感应来改变交流电电压的)发电厂→升压变电站→高压输电线(可减少输电时电能的损失)→降压变电站→用电户。8、电磁波 ⑴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麦克斯韦建立理论,赫兹实验证明存在。 ⑵电磁波的特性:能在真空中传播,任何频率的波速均为c=3.0×108m/s。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 ⑶电磁波谱。若按波长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即频率由高到低)有: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紫、靛、蓝、绿、黄、橙、红)、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⑷例外频率电磁波有例外的应用(X光透视机、紫外线消毒柜、微波炉、收音机);防止电磁污染。9、信息 ⑴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是:语言、符号和图像。⑵ 五次强大的变革;语言的诞生、文字的诞生、印刷术的诞生、电磁波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⑶传播工具:手语、烽火台、驿马、电报(莫尔斯)、电话(贝尔)、移动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0、现代通信——信息高速公路 ⑴卫星通信:利用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传递信号。系统由空间部分(通信卫星——三颗互成120°的同步卫星,就可以几乎覆盖全球)和地面部分(通信地面站)两部分构成。 ⑵光纤通信: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递信号.光纤的内壁具有使光发生反射的特性(类似于平面镜). ⑶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它拥有丰盛的信息资源,应用广博.如发送电子邮件、远程教育等。 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递信息所用的电磁波频率越高,在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就越多,信息之路就越宽! 【能量】 一、能量、能的转化和转移 1、自然界存在例外形式的能:机械能(声能),内能,电磁能(光能),核能,化学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 2、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例外形式的能量都可以互相转化。如:晒太阳取暖是太阳的内能通过热传递(辐射)转移到人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如:摩擦生热的做功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使静止的物体运动的做功过程是动能转移的过程。二、机械能 1、机械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力,一个是作用力方向上物体通过的路程,两者缺一不可。 若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跟受到力的方向垂直时,该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