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规范2018年DB33_T 2104-2018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规范2018年DB33_T 2104-2018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规范2018年DB33_T 2104-2018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规范2018年DB33_T 2104-2018

ICS03.100.01

A 0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104—2018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规范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echnology center

2018-02-09发布2018-03-12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 2104-2018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基本要求 (2)

4 创新机制 (2)

5 创新过程 (3)

6 创新绩效 (4)

7 激励项目 (5)

8 评价说明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运行情况表 (8)

附录C(规范性附录)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需提供材料 (10)

附录D(规范性附录)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11)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编写提纲 (12)

I

DB33/T 2104-2018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昆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协会、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国世荣、孙斯文、魏江、朱国锋、朱建忠、刘玉涛、葛伟、李宏伟、吕国玉、段洪涛、陈春雷。

DB33/T 2104-2018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评价规范的基本要求、创新机制、创新过程、创新绩效、激励项目和评价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建筑业企业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依法批准成立的,从事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土木工程经营活动的企业,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2.2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echnology center

建筑业企业设立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负责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开展技术研发、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建立标准体系、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创新网络等,推进技术创新全过程实施。

2.3

技术创新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服务,提高工程质量,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2.4

示范工程 demonstration project

经省级以上(含)行政主管部门公布并验收的工程项目,包括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建筑节能、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科技示范工程等。

2.5

工法 method

以工程为对象,以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工程实践形成的施工方法。

1

DB33/T 2104-2018

2.6

评价 evaluation

通过分析计算、观察咨询、研讨论证等方法对机构、部门或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的过程。技术中心评价分为认定评价、运行评价和建设评价。认定评价应在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时进行,运行评价是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周期性评价,建设评价是指对技术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3 基本要求

3.1 一般要求

3.1.1 技术中心评价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企业经营管理总体情况进行。

3.1.2 技术中心应依据本规范附录A进行评价。

3.1.3 依据本规范进行评价的企业,应按照本规范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的要求,提交材料。

3.1.4 评价机构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对企业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评价等级。对申请评价的企业,应进行现场考察。

3.1.5 企业可根据本标准进行自评;企业可邀请第三方机构对技术中心进行评价;政府有关部门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技术中心评价工作。

3.2 评价指标与等级划分

3.2.1 评价指标包括创新机制、创新过程、创新绩效三大类,同时设置激励项目。

3.2.2 评价总得分等于创新机制、创新过程、创新绩效、激励项目得分之和。

3.2.3 技术中心按评价总得分确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技术中心评价等级见表1。

表1 技术中心评价等级

4 创新机制

4.1 一般要求

4.1.1 技术中心应合理配置内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建立起与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创新机制。创新机制从创新体系、经费投入、人才投入三方面评价。

4.1.2 创新体系指技术中心应为企业专门机构,独立建账,具有健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中长期目标和年度计划。

4.1.3 经费投入指技术中心应建立独立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研发)经费预决算机制,并对研发经费使用进行监管。

4.1.4 人才投入指技术中心应建立起合理的人才经费投入机制。

2

DB33/T 2104-2018

4.2 创新机制评价指标

创新机制评价指标符合表2要求。

表2 创新机制评价指标

5 创新过程

5.1 一般要求

5.1.1 技术中心应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人才队伍,建立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对创新全过程进行管理。创新过程从队伍建设、条件建设、技术储备三个方面评价。

5.1.2 队伍建设指技术中心应建立一支在整体规模、年龄结构、人员学历及专业资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技术人才队伍,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研发工作开展等提供稳定可靠的智力支持。

5.1.3 条件建设指技术中心应应通过各类研发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研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持续优化企业技术创新条件。

3

DB33/T 2104-2018

5.1.4 技术储备指技术中心应建立技术储备管理机制,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研发项目全流程管理、长中短期项目布局等制度,应积极开展外部合作研发,以企业技术积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5.2 创新过程评价指标

创新过程评价指标符合表3要求。

表3 创新机制评价指标

6 创新绩效

4

DB33/T 2104-2018 6.1 一般要求

6.1.1 技术中心应通过创新投入和创新过程管理,能显著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明显的技术绩效、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创新绩效从技术产出和创新效益两方面评价。

6.1.2 技术产出是指技术中心应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企业效益。

6.1.3 创新效益指技术中心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经济效益,建立科技成果转让转移机制,为企业、行业、区域提供技术服务。

6.2 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符合表4要求。

表4 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7 激励项目

7.1 一般要求

7.1.1 加分项指近五年获詹天佑奖、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数,企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数,近五年企业与国际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项目数,近两年BIM技术应用成果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四项。

7.1.2 扣分项指企业经营亏损。

7.2 激励项目评价指标

激励项目评价指标符合表5要求。

5

DB33/T 2104-2018

6 表5 激励项目评价指标

8 评价说明

评价报告包含以下列内容:

——评价目的;

——被评价企业类型;

——评价依据;

——评价主要方面和具体评价指标;

——评价所采用的方法;

——评价基准日和评价报告日;

——评价数据和信息的来源;

——评价结果。

DB33/T 2104-201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及评价要求见表A.1。

表A.1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及评价要求

DB33/T 2104-2018

8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运行情况表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运行情况表见表B.1。

表B.1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运行情况表

DB33/T 2104-2018 表B.1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运行情况表(续)

9

DB33/T 2104-2018

10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需提供材料

C.1 企业对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诺

企业承诺所报送资料真实、完整,并加盖企业公章。

C.2 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工作总结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应按照本规范附录D(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进行编写,工作总结应按照本规范附录E(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编写提纲)进行编写。

C.3 建筑业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运行情况表

填写本规范附录B中的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运行情况表,并加盖企业公章。

C.4 研发项目情况和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

填写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107-1表)、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107-2表),未列入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表格格式填报后提交。

C.5 企业报告年度审计报告

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下属企业(包括分公司、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107-1 表、107-2 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进行合并填报。

C.6 评价指标的必要证明材料

主要包括:技术中心一级注册执业资格人员情况及其证明材料、技术中心高级职称人员情况及其证明材料、企业专利信息及其证明材料、企业主持和参与制定(修订)标准情况及其证明材料、企业有效期内的国家级和省级工法情况及其证明材料、企业获示范工程情况及其证明材料、企业获优质工程奖情况及其证明材料、企业获詹天佑奖等国家级或省级奖项情况及其证明材料、信息化投入情况、技术开发设备及其原值清单、其他有关情况及其证明资料。

DB33/T 2104-2018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D.1 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D.1.1 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情况。包括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产值与结算收入、利润、市场、技术来源等。

D.1.2 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结合企业在行业内的发展水平,分析企业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相比所具有的规模、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D.1.3 企业对本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主要是企业对、通过行业技术进步对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D.2 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成绩

D.2.1 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规章制度建立、研发项目管理、研发经费使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知识产权发展、技术服务等。D.2.2 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资源整合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研发经费投入情况、研究开发和试验基础条件建设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

D.2.3 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学研合作等。

D.2.4 企业技术中心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包括形成的核心技术(重大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情况(企业已获得有效专利、当年被受理的专利、主持或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发表论文情况等)、主要创新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D.3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

D.3.1 企业制定未来5~10 年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情况,及该战略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支撑情况。

D.3.2 企业近期在技术创新方面拟实施的重点举措,包括技术发展目标、创新条件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重点研发项目等方面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等。

11

DB33/T 2104-2018

12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编写提纲

E.1 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分析企业所在行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企业近两年的经营管理情况,阐述企业主营业务以及企业在该领域中的竞争优势。

E.2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包括近两年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或调整,分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涉及企业秘密可作技术处理)。

E.3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与运行

包括企业近两年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情况、技术中心组织建设(内部组织设置与调整、下属企业组织设置、与外部单位共建组织及运行情况等)、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及执行情况等)、合作创新情况(产学研合作、企业合作及国际合作)、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试验设施、检测设施、信息化设施)。

E.4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

包括企业近两年年度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情况、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创新情况。

E.5 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技术中心近两年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及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包括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情况,如相关专利、标准、工法的编写等。

E.6 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近两年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营等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包括BIM技术等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E.7 其他有特色的工作情况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对前文未提及的技术创新特色工作进行介绍,包括工作概况、进度、成效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一、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二、需提供的附件及证明材料 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B107-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

技活动情况表(B107-2)。未列入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两个表的格式填报后提交。 2、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复印件。 3、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B107-1、B107-2)表合并填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合并填报。 4、评价指标的必要证明材料,主要包括: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和外部专家、对外合作项目、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在研和完成的全部科技项目、发明专利、参与制定的标准、国家认证实验室、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内容。 三、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1、报告年度: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T-1)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 2、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3、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4、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

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3: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1-

-2-

注:当年指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一年。 企业负责人签字:企业盖章: 二、需提供的附件及证明材料 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B107-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B107-2)。未列入国家统计局大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两个表的格式填报后提交。 2、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复印件。 3、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B107-1、B107-2)表合并填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合并填报。 4、评价指标的必要证明材料。 主要包括:(1)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明细;(2)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和外部专家;(3)对外合作项目;(4)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5)在研和完成的全部科技项目;(6)拥有专利及受理专利申请;(7)主持和参与制定的标准;(8)省级以上部门和组织认证实验室;(9)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安徽省名牌;(10)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内容。 三、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1、报告年度。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T-1)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 2、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 -3-

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3、企业营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计算公式:营业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总额。 5、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 计算公式: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6、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4-

2020年2018年度建筑行业工作总结

2018年度建筑行业工作总结 2018年,总公司经营班子继续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坚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发展理念,全体员工发扬开拓、务实、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使总公司业务、经营、效益稳步上升,圆满地实现了全年工作目标,保持了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公司实现产值:6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指标;实现税收:3342万元,比去年增长25%,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指标。 2018年,公司继续把经营开拓放在首位来抓,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大市场、大项目”的经营战略,以建筑市场为产业龙头,全面实施“稳拓业务,稳增效益,稳步推进”的三稳工作方针。年初明确的重点大项目,由董事长亲自督办,全过程跟踪,促使经营开拓保持稳步推进的态势。2018年,经营预算部顶着竞争激烈的压力,迎着招投标工作难度加大的困难,继续加大业务工作力度,主动出击,及时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注意分析、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参加各省、市、区招标交易中心公开招标及业主自行组织招标的邀请投标项目,业务参与拓宽至山东、海南、贵州、内蒙古、武汉、长沙、郴州、张家界、安化等地,使公司争取到更多的中标工程业务。据统计,2018年参加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工程项目近50项,其中,中标14次,中标率达28%。全年共签订工程合同35份,合同总造价近9亿元,其中较大的项目有:

“银城山水华庭建设工程”、“南京环亚公司张家界分公司职 工安居房工程”、“澳能工业园(一期工程)”、“威尼斯月湖大酒店工程”、“安化县中梅豪庭”等建设项目。 狠抓项目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是公司的工作重点,长 久以来,我们坚持以建设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为目标,强化项目管理,在施工中认真贯彻GB/T19001质量体系标准,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规范,实行公司“两级管理”专职监管机构监管重大项目及工作联系点制度,确保项目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达到预期的目标。 1、严抓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确保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和施工创优。今年公司新开工面积达49.45万O,在建工程面积71.5万O,竣工面积23.9万O。在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 __紧紧围绕总公司“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保证创优工作的同时,时刻紧紧把住“质量安全生命线”,毫不松懈地抓好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为保证工程质量,质安技术部先后组织了春节大检查、节后大检查、安全生产活动月、安全认证检查等各类专项安全大检查,毫不松懈地抓好项目施工管理工作。 2018年,接受各级主管部门的质安检查十多次,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100%,施工现场合格率100%,在“创优、质量、安全、 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中成绩喜人。同时,在生产一线也涌现出了一

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附件4: 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二、需提供的附件及证明材料 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B107-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B107-2)。未列入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两个表的格式填报后提交。 2、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复印件。 3、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B107-1、B107-2)表合并填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合并填报。 4、评价指标的必要证明材料,主要包括: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和外部专家、对外合作项目、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在研和完成的全部科技项目、发明专利、参与制定的标准、国家认证实验室、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内容。 三、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1、报告年度: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T-1)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 2、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3、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4、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总额。 5、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 6、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

企业成立技术中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企业成立技术中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使技术开发能够快速的转变为生产力。通过技术 中心对全体技术人员的整合,使技术开发工作从设计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及更改的各阶段都有相关技术人员参与,保证了设计的质量。2?现场的工艺监督和服务得到及 时,有利于产品和工艺的改进,促进产品的升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对产品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技术文件的集中管理,有助于公司技术文件的有效控制,是相关使用部门得到有效版本,防止因为文件的错用或误用导致的不合格的发生。 4.有助于技术人员的管理 和利用,对技术人员的激励和晋升有益。企业成立技术中心通常包括:商情(销售工程师、供应商工程师)、开发、工艺、资料管理等细化职能 追问 在企业竞争力方面,国家支持激励政策方面,有哪些优势或好处? 回答 在企业竞争的两个层次上:一个是创新能力的保持上,第一条变相的已经 体现,快速的使技术开发能够快速的转变为生产力,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竞 争能力,第二个竞争能力便是质量的竞争,成立技术中心,在产品研发、 制造、售后等方面能够及时发挥集群效应,及时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咨询 方面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使得质量的竞争 在技术上得到支持和技术保证。在国家支持激励政策方面更能群策群力, 发挥知识分子的带头作用,及时将信息转化为研发的课题给予适时开发 提高企业知名度 每年可以拿到小额的研发资金 有些项目需要有市级或省级的技术中心,作为门槛 项目通过认定的,可以优先得到立项,每年编一个研发项目,就可以得到一部分资金支持。 评论|1 2011-03-11 09:33 thekic| 四级 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下设新产品开发室、工艺研究室、强化分析室等,负责新产品的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新材料的应用推广、技术项目的立项及申报等工作。 1?技术中心是公司里面为了发展技术专门成立的技术部门 2?技术中心具有一定的实力或成果后,先申请市级技术中心,也就是说,你们技术中心在市内处于先进水平。 3?市级技术中心认定以两年以后在申请省级技术中心。达到省级的要求,你们可以申请国家扶持的项目,例如:国家想发展太阳能电池,你们是一个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厂家,其中的技术部门已经申请省级技术中心,那么你们就由资格申请,这一项目,国家给你拨款 (一般式无偿的),来扶持你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是不同的概念。高新技术企业是说明你企业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企业技术中心是说明你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企业技术中心是有相关的研究经费支持的,

2018年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一、2017年板块回顾 (5) (一)股价走势回顾:2017年基建板块先扬后抑,投资机会显现 (5) (二)订单增速回顾:2017年央企订单增速高企持续 (6) 二、2018年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复苏,全球基建预期提升,一带一路写入党章,战略定力在强化 (6) (一)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复苏,海外基建预期提升 (6) 1、美国经济强劲,美国特朗普万亿基建计划或将提速 (7) (1)美国经济强劲,预测机构普遍上调2018年经济增速 (7) (2)美国税改之后,特朗普万亿基建计划或将提速 (8) 2、欧盟、日本经济复苏明显 (8) 3、一带一路对亚非拉的基建促进明显,战略定力在强化 (9) (二)基建央企份额提升,国际化基建公司渐行渐进 (9) 三、国内基建稳中有进, 区域、行业结构性机会依然很大 (11) (一)2018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预计微降,不存在大幅下跌空间 (11) 1、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预计微降 (11) 2、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11) (二)区域、行业结构性基建机会依然很大 (12) 1、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基建大省投入增加,大湾区、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等区域性城市群建 设依然强烈 (12) 2、公路、铁路建设稳定,市政、水利投资增速较高 (13) 四、资源禀赋依然支持美好中国建设,早建成本更低 (13) (一)中国建筑工人薪酬水平低于大部分国家 (13) (二)国内各类基建材料产量居于世界前列 (14) 五、PPP将由快速发展转向规范发展,鼓励各路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长期趋势不会变 (15) (一)PPP将由快速发展转向规范、理性发展,鼓励与打压并存,短期将成为相机抉择的重要手段 (15) (二)项目落地率短期将呈下滑趋势 (17) 六、国企改革力度有望增强 (17) 七、投资建议及重点关注公司 (18) (一)板块业绩增长确定性高、估值低、分红率高 (18) (二)中国交建:大国崛起交建先行-------一带一路收获颇丰全产业链深耕 (19) (三)葛洲坝:订单高增长,业绩确定性高 (21) (四)中国铁建:可转债获批复在手订单充足 (21) (五)龙元建设:民营PPP龙头,订单充足、增长动力强劲 (22) 八、风险提示 (23) (一)基建投资和PPP项目落地不及预期 (23) (二)海外业务风险 (23) (三)汇率和利率波动的风险 (23) (四)原材料大幅波动的风险 (23) 图1:2017年建筑装饰指数走势图 (5) 图2:主要建筑央企订单、收入和建筑业产值比较 (6)

广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分析

附件2 广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注:当年指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一年

二、评价表的附件及证明材料 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B107-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B107-2)。未列入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两个表的格式填报后提交。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B107-1、B107-2)表合并填报。 2、企业(集团)近两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3、其他必要证明材料(附表(1-14)+证明材料复印件)。 附表1:企业在研和完成的全部科技项目 附表2:企业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 附表3:企业对外合作项目 附表4: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和博士信息表 注:“专家类型”是指“国家、省、部、广州市或其他副省级城市认定的有突出贡

献的专家”,“享受国家、省、部、广州市或其他副省级城市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博士”以及其他(请说明类型)。 附表5:技术中心外部专家信息表 附表6:技术中心在海外设立的研发开发机构信息 注:“机构性质”指独资、合资、股份合作、项目合作、项目委托、经费赞助、其他 附表7:技术中心在国内建立的研究开发机构信息 注:“机构性质”指独资、合资、股份合作、项目合作、项目委托、经费赞助、其他 附表8:通过国家或国际组织认定的实验室 注:需提供认定证书复印件。 附表9:企业拥有全部有效发明专利列表 注:1.不包括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

2.需提供授权证书复印件。 附表10:当年受理和获得授权的专利信息列表 注:1.包括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2.当年指报告年度; 3.需提供受理证书或授权证书复印件。 附表11:三年内主持和参加制定标准信息 注:1.标准类型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2.需提证明资料复印件。 附表12:拥有的国家和省驰(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信息 注:需提供证书复印件或有效证明材料。 附表13:获得的科技奖励信息 注:需提供证书复印件或有效证明材料。 附表14: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信息

技术中心评价指标证明材料附表

技术中心评价指标证明材料(附表) 表1 :技术中心专家表 表2 :海内外技术专家信息 表3 :在海外设立研发与设计机构信息 表4 :技术中心与高校、研究所及其他单位合办开发机构信息 表5 :合办开发机构当年完成并应用的开发项目

表6:通过国家或国际组织认定的实验室或检测中心信息 表7-1:当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软科学项目信息 表7-2:在研重点技术开发项目信息 表8:当年授权专利信息 表9:三年内主持和参加制定标准信息 注:本单位承诺对所填报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附件三、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1、报告年度: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T-1)年指上一次评价的报告年度。 2、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3、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4、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工业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总额。 5、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 6、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赎买自制设备支出、其他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7、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指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费用的支出。 8、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指企业立项并开展研发(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当年)仍继续进行研发(制)的科技项目,包括当年完成、年内仍在进行、年内研发工作已告失败的项目,不包括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的项目。从开发项目的性质看,包括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开

临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doc

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指南 (试行) 为规范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工作,指导企业 技术中心编制申请和评价材料,根据《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 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制订本指南。申请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需根据《管理办法》和当年市 经信委通知要求,参照本指南编制申请材料。申请材料 内容应包括:《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 1)、评价表及必要证明材料(见附件 2)。已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需参加每两年一次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运行评价,参 照本指南编制评价材料。评价材料内容应包括:《临沂市企业技 术中心工作总结》(见附件 3)、评价表及必要证明材料(见附 件 2)。市经信委将组织专家,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 4) 对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材料和评价材料进行评价。

附件 1: 《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 (编写提纲) 一、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基本情况。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要下属企业,职工人数、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销售收入、利润、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等。 (二)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结合行业集中度和企 业在行业中的综合排序,分析企业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和竞 争优势,与国际、国内同行业企业相比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 优势。 (三)企业对本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包括企业对 行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 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成绩 (一)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的建 设与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包括 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规章制度建立、研发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研发经费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内外部合作机制等。 (二)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资源整合情况。包括企业技术 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研发经费投入情况、 研究开发和试验基础条件建设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

地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我省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功能与示范作用,参照《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对我省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突出,创新管理规范,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科技、财政、国税、地税、西安海关等部门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的具体组织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认定 第四条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受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4月30日。 第五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根据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

要求,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及全省行业、产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发布当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领域指导目录及相关要求。 第六条申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全省主要行业中具备明显优势和重要地位,产品技术附加值高,技术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 企业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建筑施工企业不低于30亿元),年度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2.5%,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300万元(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 3. 企业主要领导重视技术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为技术中心的建设及运行提供良好的条件。 4. 技术中心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及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稳定的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水平及技术开发投入额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前列。 5. 技术中心的技术力量较强,有一批优秀的技术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创新队伍,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40人,在我省同行业中具有

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

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 (一)参与制定和执行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规划和计划。 (二)超前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为本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 (三)组织和运用国内外的技术和智力资源,开展范围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科技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二次开发,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以及同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收集、分析与本企业相关的全球技术和市场信息,研究行业发展动态,为产品和技术发展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五)创造一流的工作条件,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的技术人才以各种形式为企业工作;组织科技人员培训,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六)开展技术经营和服务,对科技成果进行技术经济评估、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内外的推广应用;对企业内其它研究开发机构的工作进行指导并提供服务。第七条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国家有关部门从产业和行业的需

要出发,统筹规划,有限目标,择优支持,重点提高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产生示范和导向作用,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技术的升级。第八条国家鼓励专业对口的独立科研院所、高校和社会的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进入企业,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或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第二章技术中心的认定程序第九条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经贸委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确定全国技术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组织技术中心认定工作。第条申请国家认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有较好的企业经营机制; (二)企业领导重视技术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和试制条件,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研究开发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科技人员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 (五)初步建立了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并能有效地开展研究开发工作,有明确的技术中心发展规划和目标,并积极组织实施。第一条申请认定技术中心的企业需认真填报《企业(集团)技术中心享受优惠政策申请书》,地方经贸委或行业主管部门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择优向国家经贸委申报。国家经贸委会同财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原则 (一)准确反映技术中心建设发展状况,强化引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三)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 (四)评价技术中心与考察企业相结合。 (五)相对值与绝对值相结合。 二、评价程序 (一)数据采集。每年4月10日前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要按照技术中心评价要求,认真准备上一年度技术中心的工作总结、《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见附件)及相关说明材料报地方经贸委。评价指标中的定量数据在《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中填报,定性数据在技术中心工作总结中详细说明。 (二)数据初审。各地经贸委对本地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和工作总结进行详细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加盖公章后于每年4月30日前报国家经贸委。 (三)数据核查。国家经贸委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负责对各地上报的评价数据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召开评价核查会和实地核查等。 (四)数据计算与分析。评估机构负责对经核查后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向国家经贸委提交评价结果。 (五)结果确认。国家经贸委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并发布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 (一)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二)评价得分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秀, 60分(含60分)至90分之间为合格。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为不合格。 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连续两次评价得分65分(含65分)以下; 3、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企业专职技术开发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三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最低标准。

最低标准由国家经贸委根据技术中心建设发展情况每年予以确定并公布; (四)逾期一个月以上或不上报评价材料的,视同自动放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四、指标解释 (一)技术创新体系:根据经营规模、创新活动的特点,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应当包括多层次的技术创新组织系统、健全规范的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和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系统。 (二)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中关于技术开发经费的核算范围,下列技术开发活动的支出可以统计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折旧,与新产品的试验、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 (三)职工收入:指职工的工资、政策补贴、福利、奖金、项目提成等各项收入的总和。 (四)专职技术开发人员:指企业在统计年度内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实际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90%以上的技术开发人员。 (五)专家:指国务院、省、部和计划单列市认定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或者享受国务院、省、部和计划单列市专项津贴的专家。 (六)新产品:指下列两种类型的产品,一是指与以前制造的产品相比,技术特性或用途具有显著差异的产品。这些创新可以涉及全新的技术,也可以基于组合现有技术新的应用,或者源于新知识的应用。二是指其性能具有重大改进或提高的现有产品。若产品的改变仅仅是在美学上(外观、颜色、图案、包装等)的改变及技术上的较小变化,属于产品差异,不能作为新产品统计。生产资料类新产品自投产后统计3年,消费类新产品自投产后统计2年。 (七)技术贸易收入:指企业向国内或国外市场提供技术及服务获取的收入,包括专利和非专利技术、许可证、专有技术、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获得的收入,接受外部委托开展的研究开发项目经费收入不计算在内。 (八)主导产品:指企业销售收入中销售额最高的一类产品。 (九)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指企业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同类产品销售收入的市场份额。 五、行业系数

2018年建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8年建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正文目录 一、四十年风雨兼程,“中国建造”成为“国家名片” (7) 1.1 建筑业规模快速扩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不断稳固 (7) 1.2 开拓创新提升技术实力,“建筑大国”迈向“建筑强国” (8) 二、轨交建设助力经济腾飞,补短板将支撑投资维持高位 (10) 2.1 高铁“纵横”打造经济增长引擎,基建补短板支撑铁路建设维持高峰 (10) 2.2 城轨“织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未来行业发展仍处黄金期 (14) 三、政策东风助推国际工程企业崛起,“一带一路”开启广阔前景 (16) 3.1 改革开放助力企业“走出去”,国际工程企业快速崛起 (16) 3.2 “一带一路”政策稳步推进,国际工程市场前景广阔 (19) 四、“工业化+信息化”双轮驱动,开启建筑行业新时代 (20) 4.1 人口红利消退叠加环保趋严,“工业化+信息化”助力建筑业未来发展 (20) 4.2 政策持续发力,装配式建筑步入快速发展期 (22) 4.3 BIM技术引领建筑行业变革,“智慧建造”开启行业新纪元 (26) 五、投资建议 (30) 六、风险提示 (30)

图表目录 图表1历年建筑业产值情况 (7) 图表2历年建筑业增加值情况 (7) 图表3历年建筑业企业数量情况 (7) 图表4历年建筑业从业人数情况 (7) 图表5建筑业税金占税收比重不断提升 (8) 图表617年建筑企业自有施工设备台数达1023万台 (8) 图表717年建筑企业自有施工设备总功率超2.55亿瓦 (8) 图表8上海浦东超高层建筑群 (9) 图表91990年以来历年竣工超高层建筑数量情况 (9) 图表10港珠澳大桥 (9) 图表11我国特大公路桥梁持续稳定增长 (9) 图表122012年12月哈(尔滨)大(连)高铁通车 (9) 图表132017年12月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开港 (9) 图表14我国建筑业非内资企业数量持续减少 (10) 图表15我国境外建筑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10) 图表16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稳步增长 (10) 图表17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规模处于世界前列 (10) 图表182017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了2.52万公里 (11) 图表19高铁客运量保持快速增长 (11) 图表20高铁经济增长效应的机理分析 (11) 图表2118年1-9月国家铁路固投5468亿元,YoY+5% (12) 图表22历年全国铁路建设新开工项目情况 (12) 图表23我国中长期(2030年)高速铁路网规划 (12) 图表24我国历次中长期铁路规划情况 (13) 图表252018年下半年-2019年计划开工(含已开工和拟开工)铁路项目情况 (13) 图表26我国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 (14) 图表27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及增速 (14) 图表282017年我国城轨新增运营线路程度达869公里 (14) 图表29各制式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占比情况 (14) 图表30截止2017年底我国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达34个 (15) 图表312017年城轨交通投资达4762亿元,YoY+24% (15) 图表322017年城轨交通签约合同5698亿元,YoY+13% (15) 图表332017年我国在建轨交线路长度达6246公里 (16)

江苏省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附件二: 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一、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注:“当年”指标准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一年。 2、★号项目应提供相应的清单、说明或证明材料,要求企业在申报材料中合并装订。 企业负责人签字:企业盖章: 市经贸委(经委)会同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二、需提供的附件及证明材料 1、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复印件。 2、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进行合并填报。 3、评价指标的证明材料主要包括: (1)评价材料中注明★号的数据说明或证明。 (2)提供以下指标数据的汇总清单: ①对外合作项目;②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③正在研究和完成的全部科技项目情况表;④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明细表;⑤拥有的专利及受理的专利申请情况表;⑥最近十年主持或参与制定的

国家、地方、行业标准汇总表;⑦获国家和省科技奖励情况表。三、填报说明 (一)部分概念解释 1、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指隶属于建筑业企业,具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研究、推广应用、技术决策咨询和服务、对外技术合作交流、人才吸收凝聚与培训等功能的技术开发和研究机构,是以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为主要目标的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依托。 2、报告年度:评价数据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数据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的上一年。 3、注册资本金:是指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标明的注册资本金,以实收资本为考核指标。申请多项资质的,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按照企业申请各类别资质标准的最高值进行考核。 4、净资产: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余额。申请多项资质的,按照企业申请的各类别资质标准中的最高值进行考核。 5、企业财务报表:指企业经审计的最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6、建筑业营业税:指企业在承包范围内开展的施工总承包、施工图设计、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所交纳的营业税;境外工程结算收入可按当期汇率与国内建筑营业税税率折算建筑营业税。

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指南

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指南 (试行) 为规范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工作,指导企业技术中心编制申请和评价材料,根据《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川经信技创〔2017〕130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制订本指南。 申请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需根据《管理办法》和当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通知要求,参照本指南编制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内容应包括:《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1)、评价表及必要的证明材料(见附件2)。 已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需参加两年一次的企业技术中心运行评价,参照本指南编制评价材料。评价材料内容应包括:《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见附件3)、评价表及必要的证明材料(见附件2)。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将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4)对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材料和评价材料进行评价。 附件1

《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一、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要下属企业,职工人数、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销售收入、利润、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等。 2.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结合行业集中度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排序,分析企业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3.企业对本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包括企业对行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以及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成绩 1.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规章制度建立、研发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研发经费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内外部合作机制等。 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资源整合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研发经费投入情况、研究开发和试验基础条件建设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 3.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重大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企业间合作、国际化研发活动等。

企业成立技术中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企业成立技术中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使技术开发能够快速的转变为生产力。通过技术中心对全体技术人员的整合,使技术开发工作从设计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及更改的各阶段都有相关技术人员参与,保证了设计的质量。2.现场的工艺监督和服务得到及时,有利于产品和工艺的改进,促进产品的升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对产品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技术文件的集中管理,有助于公司技术文件的有效控制,是相关使用部门得到有效版本,防止因为文件的错用或误用导致的不合格的发生。 4.有助于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利用,对技术人员的激励和晋升有益。企业成立技术中心通常包括:商情(销售工程师、供应商工程师)、开发、工艺、资料管理等细化职能 追问 在企业竞争力方面,国家支持激励政策方面,有哪些优势或好处? 回答 在企业竞争的两个层次上:一个是创新能力的保持上,第一条变相的已经体现,快速的使技术开发能够快速的转变为生产力,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竞争能力,第二个竞争能力便是质量的竞争,成立技术中心,在产品研发、制造、售后等方面能够及时发挥集群效应,及时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咨询方面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使得质量的竞争在技术上得到支持和技术保证。在国家支持激励政策方面更能群策群力,发挥知识分子的带头作用,及时将信息转化为研发的课题给予适时开发提高企业知名度 每年可以拿到小额的研发资金 有些项目需要有市级或省级的技术中心,作为门槛 项目通过认定的,可以优先得到立项,每年编一个研发项目,就可以得到一部分资金支持。 评论|1 2011-03-11 09:33thekic|四级 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下设新产品开发室、工艺研究室、强化分析室等,负责新产品的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新材料的应用推广、技术项目的立项及申报等工作。 1.技术中心是公司里面为了发展技术专门成立的技术部门 2.技术中心具有一定的实力或成果后,先申请市级技术中心,也就是说,你们技术中心在市内处于先进水平。 3.市级技术中心认定以两年以后在申请省级技术中心。达到省级的要求,你们可以申请国家扶持的项目,例如:国家想发展太阳能电池,你们是一个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厂家,其中的技术部门已经申请省级技术中心,那么你们就由资格申请,这一项目,国家给你拨款(一般式无偿的),来扶持你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是不同的概念。高新技术企业是说明你企业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企业技术中心是说明你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企业技术中心

2018年建筑行业税务处理

建筑行业税务处理 一、建筑行业日常成本费用发票可抵扣项目及适用税率 (见附表1:(建筑行业发票)工程施工部分可抵扣项目及适用税率明细表,附表2:(建筑行业发票)日常费用可抵扣项目及适用税率明细表) 二、建筑行业税务成本费用发票占工程总价的比例 三、建筑行业税率及税负 1、建筑行业税率

2、建筑行业税负 (1)案例:甲建筑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5月1日承接A工程项目工程价款100万元,该项目发生工程成本为833707.98元,其中购买材料、动力、机械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645887.47元。对A工程项目甲建筑公司选择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应纳税额,该工程项目需缴纳多少税款?

(2)以上案例在合理避税的情况下,该工程项目实际需多少缴税款?(备注: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达到销项税额的60%) 含税价1,000,000.00元 不含税价900,900.90元 税额 100万元-900900.90=99099.10元 材料票抵扣税额87179.49元 国税:增值税99099.10-87179.49=11919.61元 企业所得税利润72192.92*0.25=18048.23元地税:城建税11919.61*7%=834.37元 教育费附加 11919.61*2%=357.59元 地方教育费附加11919.61*2%=238.39元 个人所得税 900900.90*1%=9009.01元 (含税价)印花费100万元*0.05%=500元 资源税2034.02元 实缴税款合计42941.22元 (3)以上案例在合理避税的情况下,建筑行业的综合税负是4.3468%,该工程项目需缴税额大概是100万元*4.3468%=43468元,实缴税款合计42941.22元。实缴税款与综合税负相差43468.00-42941.22=526.78元,说明实缴税款与综合税负相差甚小,可以做为计税依据。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充分发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和加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对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牵头负责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 第二章 认 定 第四条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受理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5月15日。 第五条 申请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领导层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五)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六)企业两年内(指申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当年的5月15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未发生下列情况:1、因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2、涉嫌涉税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3、走私行为。 (七)已认定为省市(部门)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两年以上。 (八)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三项指标不低于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详见附件三)。 第六条认定程序: (一)地方企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相关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上报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一)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