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

一、名词解释

1、排他性

2、竞争性

3、私人物品

4、公共物品

5、公共资源

6、自然垄断

7、搭便车者

8、成本一利益分析

9、公地悲剧

二、正误题(请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公共物品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

2、公共资源既无竞争性也无排他性。

3、在杂货店出售的苹果是一种私人物品。

4、由自然垄断生产的物品对该物品的消费者是免费的。

5、私人市场难以提供公共物品是由于搭便车者问题。

6、如果市政府在路边店中出售苹果,苹果就是公共物品,因为是由政府提供的。

7、政府应该通过支出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性,直至没有因车祸引起的死亡为止。

8、如果某人拥有了清新空气的产权,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在清新空气市场上对使用清新空气收费,从而可以使空气的污染减少到最优水平。

9、当政府用成本一利益分析决定是否提供一种公共物品时,很容易通过调查该公共物品的潜在消费者而确定该公共物品的潜在利益。

10、国防是公共资源的一个经典例子。

三、单项选择题

1.公共物品

a.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

b.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c.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d.无竞争性但有排他性。

2.由自然垄断生产的物品

a.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

b.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c.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d.无竞争性但有排他性。

3.公共资源

a.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

b.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c.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d.无竞争性但有排他性。

4.私人市场难以提供公共物品是由于

a,公共物品间题。

b.竞争性问题。

c公地悲剧。

d.搭便车者问题。

5.假设一条路边的20家居民每家对修复道路的评价都是3000美元。修复道路的成本是40000美元。下列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

a.修复道路无效率。

b每户居民花3000美元修复自己家门前的那一段路是有效率的。

c.政府向每户居民征收2000美元税并修复这条路是有效率的。

d.以上各项都不对。

6.搭便车者是

a.得到了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b.生产一种物品,但没有得到对这种物品的支付的人。

c.为一种物品付费.但没有从这种物品中得到任何利益的人。

d.不生产物品但被允许消费物品的人。

7.假设摩托车驾驶员要戴头盔的规定使摩托车驾驶员的死亡概率在他们的一生中从0.3%下降到0.2%,而一生中头盔供给的成本是F美元。人的生命价值为多少时,政府规定驾驶时戴头盔才是有效率的?

a. 100美元以上。

b. 150美元以上。

C. 500美元以上。

d. 50 000美元以上。

e. 500 000关元以上。

8.以下哪一种情况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潜在方法?

a.拍卖污染许可证。

b.赋予公民清新空气的权利,以使企业必须购买污染权。

c.规定企业可以排向空气中的污染量。

d.以上各项都对。

9.当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时,问题的最终来源通常是

a.价格没有高到使人们不过度消费。

b.价格没有低到使企业不过度生产。

c.没有很好地界定产权。

d.政府管制。

10.如果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可以说这种物品是

a.公共资源。

b.公共物品。

c.竞争性的。

d.排他性的。

11.一条拥挤的收费道路是

a.私人物品。

b.公共物品。

c.公共资源。

d.由自然垄断生产的物品。

12.一个经常看公共频道,但没有为公共频道筹资做出贡献的人称为

a.公共资源。

b.浪费的搭车者。

c.搭便车者。

d.一个不受欢迎的搭车者。

e.行李超重。

四问答题

1.为什么私人企业提供公共物品是困难的?

2.假设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是1000万美元,而安全气囊使人在车祸时死亡的概率从0.2%下降到0.1%。再假设一生中使用安全气囊一般要耗费消费者12000美元。如

果这些数字是准确的,政府要求汽车要有安全气囊有效率吗?为什么?

3.打猎与钓鱼许可证的目的是要减少哪一类问题?解释之。

4.对公众来说食物比道路更重要,但政府向公众提供道路而很少提供食物。为什么?

5.为什么野牛几乎绝种了,而黄牛(一种类似的动物)永远不可能绝种?

第11章公共物品参考答案

一、略

二、判断题

1.错误,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2.错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3.正确。

4.错误;它们有排他性,因此得到它们必须支付价格。但它们没有竞争性,因此可以有许多人

同时享用它们。

5.正确。

6.错误,物品是根据其特征.而不是根据由谁提供来分类的。因此,无论由谁提供,卖给一个

消费者的苹果都是私人物品。

7.错误,在某一点时,提高安全性(减少高速公路上的死亡率)的成本大于生命的价值。

8.正确。

9.错误,定量分析利益是困难的,而且,回答者没有讲真话的激励。

10.错误,国防是公共物品的一个例子。

三、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d c a

e d c d

11 12

a c

四、问答题

1、因为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使私人行业生产公共物品无利可图。

2、没有效率,因为安全气囊预期的利益是(0.002一0. 001) x 10 000 000美元=10000美元,

而成本是12 000美元。

3、公共资源的过度消费。因为公共资源是免费的,人们就会过度使用。数量有限制的打猎

或钓鱼许可证就限制了使用者的数量。

4、食物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因此可以由私人市场有效率地提供。道路往往既无竞争性

又无排他性,因此不能由私人市场提供.而是由政府提供可能最有效率。

5、野牛是公共资源,并被过度消费。黄牛是私人物品,并以社会有效率的价格和数量生产

并销售。

公共物品理论前沿问题及探讨

【公共经济】 公共物品理论前沿问题及探讨 方 倩 摘 要:随着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都极大地推动了公共物品理论的发展。我国随着改革的深入,竞争的加剧,公共部门的弊端日益显现,公共物品 总量呈现出严重的不足,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尤其突出,而我国的教学、科研对这些问题的认 识尚处于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之中,本文结合近几年公共物品理论的发展,探讨了其对我国公共物 品理论教学与制库安排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共物品 私人供给 税收补贴 地方性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早在19世纪末,奥地利和意大利学者将边际效用价值论运用到财政学研究上,论证了政府和财政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合理性、互补性,形成了公共物品理论。 林达尔均衡是公共物品理论最早的成果之一,它使人们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问题取得了一致,即分摊的成本与边际收益成比例。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也是围绕着公共物品的供应展开的,1956年蒂鲍特(C.M.tiebout)发表了论文“一个地方支出的纯理论”,随即出现了大量关于地方公共物品的文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围绕着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展开了长期的博弈,地方性公共物品理论的提出,深化了公共物品理论,使公共物品走出了只讨论纯公共物品的领域(布坎南在1965年的“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首次对非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进行了讨论,公共物品的概念得以拓宽)。 70年代以后,公共物品理论的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制度保证公共物品决策的效率原则。布坎南及其“公共选择学派”,研究了非市场决策,将公共物品供给的决定诉诸政治程序,用公众投票方式解决,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克拉克和格罗夫斯等人探讨了激励机制问题,旨在设计一种计划程序,诱导个人基于自己的利益而真实显示其对公共物品的偏好。 与此同时,通过制度安排,使公共物品私人供应成为可能,表明了从公共物品供应的角度探讨公共物品问题已经较为成熟,也是实践对公共物品理论发展的新要求。 二、公共物品理论新发展及其内容 (一)公共物品的分类问题。公共物品是可以进行分类的,如果边界不清晰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阻止私人提供公共物品,或是完全由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都会导致公共物品的短缺,这直接影响到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同时对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等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1954年,P.萨缪尔森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首先给出了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公共物品有两个特质:一是排他性,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随着公共物品研究的深入,关于公共物品分类的争论也日益激烈。一些学者从筹资角度将公共物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连续性公共物品(continu2 ouspublic good),它主要是由政府通过征税而提供的公共物品(Warr,Robert,1982,1984),另一类是离散性公共物品(discrete public good),所谓“离散性公共物品”就是,当有足够的贡献者(contributer)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时就提供,否则就不提供。比如造一座桥或一个图书馆,当有足够的钱支付成本时就建,否则就不建。 若根据有无排他性和竞争性,我们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三类:(1)纯公共物品;(2)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 — 4 1

第五讲公共物品理论

第五讲公共物品理论 第五讲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理论 一(什么是公共物品 1(纯(pure)公共物品与非纯(impure)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non-rivalry)与(完全)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商品。(完全)非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总是为零,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容纳任意多的消费者;(完全)非排他性是指阻止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成本无限大。如果物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竞争性与完全排他性(即排他成本总是为零),则称之为纯私人物品。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位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 (2)非纯公共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商品。非纯公共物品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但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随着使用者的不断增加,每个消费者从该物品获得的效用将下降,即消费开始具有竞争性,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拥挤(congestion),而纯公共物品是不会有拥挤现象的,所以,经济学又称之为可拥挤公共物品(congestible)。某些非纯公共物品的排他成本尽管不是零,但也并不高,即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经济学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2(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理解 (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private public)的标准就看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是否有必要排他及是否可能排他。非竞争性实际上意味着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看不应该、没有必要排他;非排他性实际上意味着不能够排他性。排他性既与技术条件有关,也与法律制度有关,公共物品强调的是与技术特性有关的排他性。

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灯塔的故事――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灯塔的故事——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案例: 在一个靠海的渔港村落里住了两三百个人,大部分的人都是靠出海捕鱼维生。港口附近礁石险恶,船只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礁沉没而人财两失。如果这些村民都觉得该盖一座灯塔,好在雾里夜里指引迷津;如果大家对于灯塔的位置、高度、材料、维护也都毫无异议,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钱找出来,分摊盖灯塔的费用?村民们怎么样分摊这些费用比较好呢? 既然灯塔是让渔船趋福避祸,就依船只数平均分摊好了!可是,船只有大有小;船只大的船员往往比较多,享受到的好处比较多。所以,依船员人数分摊可能比较好! 可是,船员多少不一定是好的指标,该看渔获量。捞得的鱼多,收入较多,自然能负担比较多的费用。所以,依渔获量来分摊比较好!可是,以哪一段时间的渔获量为准呢?要算出渔获量还得有人秤重和记录,谁来做呢?而且,不打渔的村民也间接地享受到美味的海鲜,也应该负担一部分的成本。所以,依全村人口数平均分摊最公平! 可是,如果有人是素食主义者,不吃鱼;难道也应该出钱吗?即使素食主义者自己不吃鱼,他的妻子儿女还是会吃鱼啊。所以还是该按全村人口平均分摊。 可是,如果这个素食主义者同时也是个独身主义者,没有妻子儿女,怎么办?还是船只数为准比较好;船只数明确可循,不会有争议!如果有人反对: 虽然家里有两艘船,却只有在白天出海捕鱼,傍晚之前就回到港里。所以,根本用不上灯塔,为什么要分摊?或者,有人表示: 即使是按正常时段出海,入夜之后才回港,但是,因为是航海老手,所以港里港外哪里有礁石,早就一清二楚,闭上眼睛就能把船开回港里,当然也就用不上灯塔! 好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如果大家都(勉强)同意,都好(也许决定是自由乐捐)!可是,由谁来收钱呢?在这个没有乡公所和村里长的村落里,谁来负责挨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摘要】:政府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公众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强调政府的阶级属性而忽略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属性,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以开始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中退出来,转向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关键词】:公共产品; 供求; 政府 政府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公众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强调政府的阶级属性而忽略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属性,理论研究中对公共产品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以开始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中退出来,转向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加强对公共产品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政府对经济与社会的管理,还是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明确具体情况,以尽可能低的行政成本,合理组织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同时引导民众对公共产品适当的消费,获取尽可能大的行政效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政府应如何以社会为导向,来具体明确的实现自己在公共产品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政府的职能一直是个很模糊的问题,因为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在不少领域政府既是球员又充当裁判员,这就使得市场上还存在着不少低效率的现象,比如某些公共产品的低质量,劳动生产力低下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但这一过程是漫长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失效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凸现。所以政府当务之急就是应该明确具体情况,从不同的的问题中来总结规律,高效率的来解决市场失效中的公共产品问题。 现阶段的我国由于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公共产品的问题也就显现的日益明显,问题也日益纷繁复杂,但在研究了近十个实例后我觉得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四类,即供给不足、供给浪费、消费不足和消费浪费。这其中的两种供给中的问题是因为公共物品的外部性这一本质决定的,是公共产品私人提供不效率的一般体现;而两种消费则都是由于政府介入不力而造成的,消费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价格定制不当和政府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而消费浪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看作是”矫枉过正”,这种过正会造成稀缺资源的浪费或社会总剩余的减少,因此这也同样是不效率的。 比如在一幢旧式楼房里,屡次发生失窃事件。每次发生失窃后,住户们都希望装上一扇单元防盗门。向单位房管部门反映,但房管部门说住在楼里的已经不完全是本单位的人,费用不能由单位出,再说这些住房已经出售给私人,装防盗门应当由住户自己出钱。于是,该居民楼一直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机构出面负责解决防盗门的安装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供给不足的案例,因为单元防盗门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它是具有很强正外部性的。如果采用私人提供就

公共物品的供给之道探索

寒假社会实践论文

公共物品的供给之道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但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成为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事关社会和人民的共同利益。这为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必要性。所谓公共物品是有别于他人物品的另一类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消费的大多数物品是到市场上购买,买来之后,自己可以独自享其效用,别人无法使用,这种只能个人或家庭独自享用的物品称之为私人物品。而与之相反,在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例如国防、道路、无限电视服务等。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具体来看,公共物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 一、公共物品的性质与特征 简单地说,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称之为公共物品,它具有如下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 2.消费的非竞争性。指某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对其的同时享用,即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量。 3.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排除在其享用范围之外。 对公共物品不同属性和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物品供给的分配,它的目的是使各种各样的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满足人们最大化的要求,从而使各方面的效率达到最优化。 二、公共物品的三种供给方式及其关系 长久以来,有一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诚然,政府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它反映公民要求,保卫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因而供给公共物品是政府份内的事情。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公共物品,政府失灵也表明了政府在许多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不了作用,需要依靠市场或民间力量等其他供给方式来进行补充和协助。只有不同形式的供给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而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组织就是构成了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三大主体。 1.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

关于公共物品理论的辩论

关于公共物品理论的辩论 第五讲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理论 一(什么是公共物品 1(纯(pure)公共物品与非纯(impure)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non-rivalry)与(完全)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商品。(完全)非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总是为零,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容纳任意多的消费者;(完全)非排他性是指阻止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成本无限大。如果物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竞争性与完全排他性(即排他成本总是为零),则称之为纯私人物品。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位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 (2)非纯公共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商品。非纯公共物品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但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随着使用者的不断增加,每个消费者从该物品获得的效用将下降,即消费开始具有竞争性,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拥挤(congestion),而纯公共物品是不会有拥挤现象的,所以,经济学又称之为可拥挤公共物品(congestible)。某些非纯公共物品的排他成本尽管不是零,但也并不高,即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经济学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2(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理解 (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private public)的标准就看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是否有必要排他及是否可能排他。非竞争性实际上意味着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看不应该、没有必要排他;非排他性实际上意味着不能够排他性。排他性既与技术条件有关,也与法律制度有关,公共物品强调的是与技术特性有关的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 ——城市公厕的私人提供案例 邱谦汪佳王慧勤彭云进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性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二)从公共厕所的特性分析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问题公共厕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便于对城市公厕的管理及保持城市的干净整洁,但政府常常将公共厕所交予私人管理,而私人在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清洁费用,又往往通过向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实现。 从公厕的使用特性来看,它并不是为某一个人需要而特意建设,是为了满足公众在外方便的共同需求而建设,它具有共同消费的特征,公众都可以使用公厕,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公厕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一个人使用了公厕,而另一个人也需要使用时,

不会增加公厕的生产成本,即不需要为另一个人的使用再建造一座公厕。 从公厕的所有关系来看,公厕不属于某一个个人,某一个个人在占有公厕物品使用时,他无法排除其他人来使用公厕,因为公厕并不由个人投资建设,或仅为个人的需求而在社会环境中建设,公厕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公厕设置的目的本身就是为公众方便服务 (三)私人提供的可能性 第一,公厕服务可以收费。建设部以1990年第9号令发布的《城市公厕管理办法》中第21条规定,“在旅游景点、车站、繁华商业区等公共场所独立设置的较高档次公厕,可以适当收费”。这说明政府允许特定场所的一些公厕可以有一定的资金流入,一些城市将某些人流量较大地段的公厕经营管理权进行招标拍卖,就是利用了公厕的这种特性。 第二,公厕由于在城市设置的广泛性和设置地点的趋人流性,因而占有较多的土地资源优势,使得公厕附设一些其它商业功能、开展多元经营成为可能,例如许多城市将公厕与小商铺等联建,为私人投入公厕建设奠定基础。 第三,公共建筑业主如商场拥有者,出于完善商场功能、增加经营收入需要,自愿将商场自己建设而非政府建设的“私人厕所”向其服务对象开放使用,既满足商场利益,又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

准公共物品的市场化提供机制及其评价——以高速公路为例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采取了放权让利的措施,政府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步下降。为缓解财政压力,一部分原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公路、教育、医疗等)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政府尝试以收费、引入社会资金等形式为这些公共事业募集资金。供给方式的转变使得相关行业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些行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了便捷的服务,政府也因此极大地减轻了自身的负担。 与此同时,诸多问题随之而生:高收费等问题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经营单位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将收费行为长期化,部分行业获取的局部超额利润以社会整体更大的损失为代价,维持这种局面将严重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相关单位员工的收入大大超过了社会平均水平,与其社会贡献、工作技术含量等严重背离;公共部门热衷于经营性收费也损害了政府形象,政府将负担转嫁给社会公众与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大方向南辕北辙,引起公众的不满。 本文以高速公路为例研究准公共物品的市场化提供机制带来的利弊,并探讨相应的措施。 一、我国高速公路的基本情况 自1988年我国开通第一条高速公路起,截至2007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万公里,通车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二位,改善了国内的交通状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①我国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40年走过的历程。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公路收费也创下了世界之最:目前世界上收费公路的平均比例为1%,而中国收费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达7%,为世界平均比例的7倍,是目前世界各国中比例最大的。全世界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收费公路共计14万公里,而中国的收费公路总里程约10万公里(2005年资料),所占比例超过70%,大大高于其他国家。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公路中,高速公路的90%、一级公路的80%和二级公路的40%以上(2008年底我国实行燃油税改革后各地开始逐步取消二级以下公路收费)都是收费公路,这反映出我国收费公路的规模过高,远远超出正常的收费比例。② 在美国,为了确保公路的公益性,政府始终是公路 □徐进 准公共物品的市场化提供机制及其评价 ——以高速公路为例 ①申燕:《高速公路应不应该收费》,《经济论坛》,2008年第9期。 ②高博、常连玉、王应敏:《收费高速公路的定价与政府管制思考》,《价格月刊》,2006年第11期。 A S S E T S A N D F I N A N C E S 2009年第5期总第20期

第五讲 公共物品理论

第五讲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理论 一.什么是公共物品 1.纯(pure)公共物品与非纯(impure)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non-rivalry)与(完全)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商品。(完全)非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总是为零,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容纳任意多的消费者;(完全)非排他性是指阻止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成本无限大。如果物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竞争性与完全排他性(即排他成本总是为零),则称之为纯私人物品。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位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 (2)非纯公共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商品。非纯公共物品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但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随着使用者的不断增加,每个消费者从该物品获得的效用将下降,即消费开始具有竞争性,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拥挤(congestion),而纯公共物品是不会有拥挤现象的,所以,经济学又称之为可拥挤公共物品(congestible)。某些非纯公共物品的排他成本尽管不是零,但也并不高,即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经济学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2.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理解 (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private public)的标准就看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是否有必要排他及是否可能排他。非竞争性实际上意味着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看不应该、没有必要排他;非排他性实际上意味着不能够排他性。排他性既与技术条件有关,也与法律制度有关,公共物品强调的是与技术特性有关的排他性。 (2)公共物品不等于公有物品,私人物品不等于私有物品;物品不一定都是有形的。 (3)公共物品与搭便车问题: A搭便车:从物品的消费中获益而不付费的现象。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中最为严重。 B最早对搭便车问题进行讨论的人是休谟;wicksell对公共财政中的搭便车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特别注明:以下对公共物品的讨论以纯公共物品为例,因为纯公共物品的研究结论可以很任意地推广到非纯公共物品。 二.如何确定(纯)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水平——萨缪尔森条件(samuelson condition)1.萨缪尔森在1954年第一个研究了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供给条件,并于次年给出了简明的图形解释。 2.假设社会只有两种物品,一种是纯公共物品x,一种是纯私人物品y;假设社会有I个

公共物品地提供方式、公共生产、公共定价与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关于资源最优配置的市场原则是否适用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的问题,是有关研究公共物品时需要解决的一个前提问题。有些学者认为,如果已知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根据供求分析法得出公共物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于是公共物品的生产问题就会像私人物品一样迎刃而解。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从经济学的学习可知,个人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出,而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则不同。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有个人对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像私人物品市场需求曲线那样通过水平相加求得,而是通过垂直相加求得,如图2一l所示,d1,d2,d3 是公共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D是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可以用生产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曲线表示,如图2—1中所示的S曲线,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公共物品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图中的均衡产量Q是社会有限资源下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产量,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 图1 公共物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 但是,有些学者认为,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分析并没有实际应用意义。因为,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立足于许多不可能存在的假设条件,其中假设条件之一是

消费者能够准确地说明其对公共物品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而这一假设显然不符合事实。事实上,公共物品的消费者说不出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价格,而且都想免费搭车享用公共物品。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是一个特殊问题,不可能通过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方式来决定,必须寻求决定公共物品提供的特殊方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学者提出了成本一效益分析法,通过效益与成本的对比来选定和评估经济建设项目。特别是在公共物品占社会产品的比重明显升高之后,又提出公共选择理论,探索通过改进政治决策来优化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二)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如上所说,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一是政府。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因而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依据。 一般而言,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钱多多买,钱少少买,无钱就不能买。总之,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这是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提供的角度看,非竞争性是指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这就意味着:如果公共物品按边际成本定价,那么,私人部门提供就得不到其所期望的最大利润,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另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消费的角度看,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同时使用,即使从技术上可以排他,但花费成本太大,这样,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使自己从中受益,即所谓免费搭车。免费搭车现象使公共物品也不适于通过市场买卖方式提供,否则,每个人都会花钱去购买私人物品,而等着他人去购买公共物品,自己搭便车从中受益。 相对于市场机制而言,政府的运行机制是迥然不同的。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其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责;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表面上,纯公共物品免费享用,事实上也是以纳税为代价的。

公共物品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热门理论之一,公共物品理论近20年来对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民生政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由于该理论自身的混乱和谬误,其影响基本是负面的。 一、公共物品理论的“中国共识”及其谬误 自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最先使用公共物品的概念以来,对于公共物品的内涵和外延,西方学者之间不仅少有共识,而且分歧越来越大。有学者梳理了西方经济学家们用作描述公共物品特性的概念,共有十三种之多。还有学者认为:物品只有“公共供给”和“私人供给”之分,而无所谓“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分。公共物品理论本身的众说纷纭,必然导致在实际应用中的混乱不堪。例如,同样依据公共物品理论,伦敦经济学院的巴尔教授就认为教育不是公共物品,而美国的巴罗教授则认为教育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也有人认为教育是优效型物品,还有人认为教育是准公共物品,更有人认为教育是纯粹的私人物品。 与西方经济学名家对公共物品概念的见仁见智不同,我国学界对公共物品的内涵却有着惊人的共识――在绝大多数国内论者的眼中,尤其是在国内的各类教科书中,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既是公共物品的必要条件,也是公共物品的充分条件。笔者将这种“共识”称为公共物品理论的“中国共识”,并将以“中国共识”为代表的、根据物品的客观属性来判断其是否属于公共物品的理论称为传统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的“中国共识”的谬误,表现为如下两点: 1.没有什么物品具备所谓“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所谓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是指物品不会因为增加一个消费者而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或者不会因为增加一个消费者而增加该物品的供给成本,即所谓的边际成本为零。实际上,随着人类消费能力的增强,地球上的任何有形物品有其最终的消费限度。以人类目前的疯狂程度,突破地球上任何有形物品的消费限度都轻而易举。而一旦突破了物品的消费限度,也就意味着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这就产生了消费上的竞争性。显然,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有形物品――无论是自然物还是人工物――具备所谓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同时,任何服务都是若干种有形物品的组合或配置。由于这些有形物品不具备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基于这些有形物品的组合或配置所形成的服务也就不具备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比如国防――学者眼中最完美的公共物品――不过是兵力、武器装备、空间及其他战备物资的组合或配置,既然兵力、武器装备、空间及其他战备物资都不具备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国防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又从何谈起呢? 2.没有什么物品具备所谓“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是指物品一旦提供出来,就无法排除那些不付费的人来消费,包括客观上无法排除和因成本过高而不值得排除,即所谓的不能排除“搭便车”者。 实际上,能否排除不付费者消费,取决于人类的排他性技术和成本/效益的考量。从技术上说,人类有两套排他性技术在平行发展:第一套是识别不付费者并阻止其消费的技术,第二套是识别消费者并对其强制收费的技术。从这两套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对于任何有形物品和服务,国家都能够做到排除不付费的人消费,只要国家想这样做。这就是说,任何物品和服务都具备消费上的排他性。由此可见,作为物品客观属性的所谓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根本就不存在。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行政09-1 X日秀 0913010101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 摘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公共物品的提供要XX现公益性,要符合公共利益。政府、市场和个人都可以对其提供有效供给。为了使公共物品更有效地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必须提高公共物品有效供给。 关键词:公共物品混合物品公共供给私人供给 一、公共物品的涵义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其特性有以下几点: 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 2.公共物品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 3..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4.“公共物品还具有消费的强制性。”①

二、什么是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 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是指“处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中间的产品或服务,兼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②这类物品可以由个别消费者占有,因此具有竞争性;但又具有外部性,即这类物品的消费会产生外部效应,而其他消费者无法拒绝或排除这种效应,因此具有公共性。外部性有正有负,正外部性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会给非直接消费者带来间接好处;负外部性则是造成不良影响。混合物品进一步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 (2)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3)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 一般来说,因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所以公共产品主要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财政制度就是确保政府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的基本规则。 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而进行的财政支出,最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构成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归宿。”③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着公共财政的存在,决定着公共财政的活动X围和活动效果。公共财政则着眼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公共财政不应该成为超越市场的力量去满足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

公共物品为什么要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为什么要政府提供?(11硕士)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说明,尽管有些公共物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被发现,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条件,厂商的定价原则应该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如果桥梁由私人部门提供,它们会索要等于边际成本的费用,既然每辆车花费厂商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那么厂商的价格也应该等于零,结果私人不可能供给这些产品。公共物品的这种性质,使得私人市场缺乏动力,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征税是可以精确计量的,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此外,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的“免费搭车”现象。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只适于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政府经济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财政支出的规模。 因此,公共物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非排他性决定了人们在消费这类产品时,往往都会有不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这种情形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这种产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反对(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所决定)。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物品,就无法收回成本。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就像经济学家所说的,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公共经济部门介入——用税收手段来集资,提供这些产品。 完全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区别(11硕士) 完全垄断市场,是一种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对立的极端形式的市场类型。完全垄断市场也叫做纯粹垄断市场,一般简称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又叫作纯粹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有以下几点的区别: (1)资源利用不同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都在长期和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处运营。而在垄断条件下,虽然厂商所用的工厂是以最低平均成本生产长期均衡产量的,但所用的工厂本身,并不是可能的平均成本最低的工厂。一般说来,如果垄断厂商扩张其长期均衡产量,那么,它就能够利用平均成本更低的工厂。 (2)价格和产量不同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高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而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 (3)垄断造成的净损失不同 (4)合并的福利效应不同

公共产品应该谁来提供

公共产品到底该由谁来提供 姓名:;廖芮专业:投资学学号:40910038 摘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私人对公共产品生产与提供 的参与,中国已经部分具备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所以改革产品的提供不应该采取仅由政府提供这一单一方式,而应该采取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三种基本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方式。随着中国技术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加大私人提供公共产品这一方式的比例,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提供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 关键字:公共产品、公共提供、私人提供、混合提供、私人生产 什么是公共产品?首先来对他进行一下了解。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在理论上,率先对公共产品做出严格定义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他提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指这样的餐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产品应该由谁并以何种方式来生产和提供呢?这是关系到社会安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确定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的基本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公共产品的提供一直由政府单独负责甚至垄断。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政府失灵”现象,作为对公共产品认识深化的一部分,人们提出并论证了私人参与公共产品提供的必要与可能,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政府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改革。 公共提供,即是指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这类公共产品的受益是社会公众,而不是具体的对某些人提供的服务,没有具体的受益者,因此无法收费;而且这类产品在增加消费者人数时并不增加政府开支,而如果政府对这类产品进行收费,则会妨碍这些产品效率的提高。由于受益对象的不确定,因而即使政府要想对这些产品进行收费,在技术上也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市场提供,即主要由市场提供生产公共产品单位的经费。在一般情况下,提供者将通过收费来收回成本,并有一定的利润。在这一情况下,公共产品的提供单位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经营。通常,公共产品的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主要是其中的这样一些准公共产品,即具有一定外部收益,且生产风险较大的产品,或者如果投资,由于行业的特性还不容易发生垄断而引起资源效率下降的产品。这类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产品,主要是属于公用事业范围的水、电、煤气、城市公共交通等,以及电讯、邮政、铁路运输等。 混合提供,即指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产品。它是以成本价为基础,是一种非经营的提供方式。在构成成本的支出中,一部分向受益人收取,另一部分由政府补贴,其补贴比例可在1%——100%之间。而且它还适用于有明确的受益人,且通过公共消费而获得一定利益的公共产品。

公共物品案例分析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著名经济学家科斯( R.Coase)在1974年发表的《经济学上的灯塔》一文中,研究了英国早期的灯塔制度。17世纪以前,灯塔在英国是名不见经传的,17世纪初,由领港公会造了两个灯塔并由政府授权专门管理航海事务。科斯注意到,虽然领港公会有特权建造灯塔,向船只收取费用,但是该公会却不愿投资于灯塔。1610-1675年间,领港公会没有建造一个新灯塔,但同期,私人却投资建造了至少10个灯塔。但在当时的灯塔制度下,私人的投资要避开领港公会的特权而营造灯塔,他们必须向政府申请许可证,希望政府同意授权向船只收费。该申请还必须由许多船主签名,说明灯塔的建造对他们有益,同时要表示愿意支付过路费,过路费的多少是由船的大小及航程经过的灯塔多少而确定的。久而久之,不同航程的不同灯塔费,就干脆印成册,统一收费。私营的灯塔是向政府租地而建造的,租期满后,再由政府收回让领港公会经营。到1820年,英国当时的公营灯塔有24个,而私营灯塔有22个。在总共46个灯塔中,有34个是私人投资建造的。后来,政府开始收回私营灯塔。到1834年,在总共56个灯塔中,公营(即由领港公会经营)的占42个。到1836年,政府通过法规将剩余的私营灯塔全部收回,在1842年以后,英国的灯塔全部由公会经营了。 灯塔是经济学家探讨公共产品理论时最喜欢用的一个例子。从穆勒到萨缪尔森,都认为灯塔收费困难而只能由政府经营。科斯的论文

却提出了一个命题:公共产品非得由政府提供吗?科斯的挑战有没有成功呢?关于收购私营灯塔的理由,英国当局的解释并不在于私人收费的困难,而在于私人收费过高。科斯自己说,他调查英国灯塔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证明灯塔的私人收费是可能的,从而表明从穆勒到萨缪尔森关于把灯塔看作必须由政府经营的观点是枉费心思的。但是,正如张五常教授所言,问题并非这么简单。“我们要问,假若政府不许以特权,私营收费能否办到?”科斯似乎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例如,有人准备在适宜建造灯塔的地方购买或租借一块土地,并在公布其计划之后,就跑到船主那里要他们签约并支付买路费。签约的船主得到灯塔的服务,当然就要按约交费,否则就会惹起官司。这样一来,收费问题似乎就解决了。但是更根本的问题是,有多少个船主肯签约?科斯在文中提到了船主联合申请的步骤,但究竟有多少船主会在申请上签名?船主的签名只是帮助灯塔建造者向政府申请特许权,而特许权被批准之后,不签字的船主也要交费,在这种情况下,又会遇到收费的困难。因此,张五常教授指出,在灯塔的例子中,收费困难有两种,而包括科斯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将两者混淆起来。第一种就是船主否认从灯塔中受益,从而不愿付费。这类收费的困难不太大,因为船只进入港口在航线上显然是要经过灯塔的,否认是不容易办到的。只是对于经过有灯塔的航线但未进入港口的船才与这种收费困难。当然这种情况不多,因而第一种收费的困难并不重要。第二种困难是“搭便车”,就是承认从灯塔中受益,但不肯付费。对于这一困难,科斯没有提供解决的办法。张五常教授的主要证据就是政府给予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提供方式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提供方式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和)竞争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 所谓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可以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竞争性是指消费商品的数量与生产这一数量的成本有关。 所以,确定是否是公共物品,关键就是看是否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有几种: 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类公共物品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有学者将这类物品形象地称为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 第三类公共物品与俱乐部物品刚好相反,即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有学者将这类物品称为共同资源或公共池塘资源物品。俱乐部物品和共同资源物品通称为“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而不是像纯公共物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成本为零。准公共物品到达“拥挤点”后,每增加一个人,将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效用。公共物品的分类以及准公共物品“拥挤性”的特点为我们探讨公共服务产品的多重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公共物品也可以这样分类: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试论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 摘要:根据社会资源的生产与消费、成本与收益的分析角度,可以将社会资源分为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两类,根据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私有私益、私有

第四讲 公共物品理论

第四讲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理论 一.什么是公共物品 1.纯(pure)公共物品与非纯(impure)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non-rivalry)与(完全)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商品。(完全)非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总是为零,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容纳任意多的消费者;(完全)非排他性是指阻止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成本无限大。如果物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竞争性与完全排他性(即排他成本总是为零),则称之为纯私人物品。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位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 (2)非纯公共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商品。非纯公共物品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但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随着使用者的不断增加,每个消费者从该物品获得的效用将下降,即消费开始具有竞争性,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拥挤(congestion),而纯公共物品是不会有拥挤现象的,所以,经济学又称之为可拥挤公共物品(congestible)。某些非纯公共物品的排他成本尽管不是零,但也并不高,即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经济学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2.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理解 (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private public)的标准就看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是否有必要排他及是否可能排他。非竞争性实际上意味着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看不应该、没有必要排他;非排他性实际上意味着不能够排他性。排他性既与技术条件有关,也与法律制度有关,公共物品强调的是与技术特性有关的排他性。 (2)公共物品不等于公有物品,私人物品不等于私有物品;物品不一定都是有形的。 (3)公共物品与搭便车问题: A搭便车:从物品的消费中获益而不付费的现象。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中最为严重。 B最早对搭便车问题进行讨论的人是休谟;wicksell对公共财政中的搭便车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特别注明:以下对公共物品的讨论以纯公共物品为例,因为纯公共物品的研究结论可以很任意地推广到非纯公共物品。 二.如何确定(纯)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水平——萨缪尔森条件(samuelson condition)1.萨缪尔森在1954年第一个研究了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供给条件,并于次年给出了简明的图形解释。 2.假设社会只有两种物品,一种是纯公共物品x,一种是纯私人物品y;假设社会有I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