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水资源简报-2007

安徽省水资源简报-2007

安徽省水资源简报-2007
安徽省水资源简报-2007

安徽省水资源简报

(二○○七年)

安徽省水利厅

二○○八年三月

发布单位: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安徽省水文局

审定:朱雪冰

审查:王德胜王保旺周良伟

校核:丁峰夏守先李舒宝

编写:费广华孟云霞祝丽萍杨迪虎张延韩志国

2007年安徽省水资源简报

2007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177.1毫米,属平水年份。但各地丰枯差异较大,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别属偏丰、偏枯、枯水年份。降水量空间分布与常年呈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有所不同,淮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淮南地区与江北地区,且南北地区年降水量差异较常年小。

全省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先后出现8次降水过程,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全流域性大洪水。沿淮淮北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内涝,皖南山区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沿淮淮北和沿江圩区、宣城市部分地区分别在6月、9月发生阶段性旱情。

2007年全省江河湖库水质变化基本稳定,江河汛期水质优于非汛期,湖库非汛期水质略优于汛期。淮河流域水质较差,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水质较好。全省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区和大型水库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巢湖西半湖在夏秋季分别出现过大范围较重的藻类水华。

一、水资源量

1、降水量

2007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177.1毫米,折合水量1641.72亿立方米,比上年多10.1%,较多年均值多0.3%,年降水频率为46.9%。其中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年降水频率分别为15.5%、73.1%、85.8%。流域分区年降水量详见表1。

2007年全省各市年降水量丰枯差异较大,其中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为丰水年份;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为偏丰年份;合肥市、六安市、巢湖市为平水年份;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为偏枯年份;黄山市为枯水年份。行政分区年降水量详见表2。

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全省流域分区由大到小依次为:新安江地区、江南地区、淮北地区、淮南地区、江北地区,且南北差异较常年小,山区大于平原及丘陵区。详见图1。

图1 2007年流域分区自北向南年降水量分布与多年平均分布比较2007年全省年降水量变化范围大致在700~2100毫米,最高区位于九华山区阳山站一带,年降水量达2100毫米,次高值区位于黄山光明顶一带,年降水量大于1800毫米;最低区位于砀山县境内,年降水量仅630毫米左右,次低值区在定远县城以北的斋朗站一带,年降水量820毫米左右。详见2007年安徽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附图)。

其中淮北地区年降水量变化范围约700~1600毫米;江淮之间的皖西大别山区大都在1200毫米以上,其他地区大都1000~1200毫米;江南地区年降水量变化范围约800~2100毫米,其中九华山附近地区1400~2100毫米,皖南山区约1400~1800毫米,其他大部分地区900~1500毫米。

2007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总体是北部偏多南部偏少,呈自北向南递减

趋势。全省流域分区年降水量距平值变化范围在-20%~40%之间,其平均递减分布情况见图2。

图2 2007年流域分区自北向南年降水量距平值变化趋势

其中淮北地区年降水量与多年均值相比均不同程度偏多,距平值变化范围在10%~80%,其变化梯度较大;江淮之间中东部年降水量大都偏多,中西部大都偏少,全区距平值变化范围为-20%~40%;江南绝大部分地区均偏少,距平值变化范围为-30%~0%。全省年降水量距平值最高区在淮北西部临泉县城以南迎仙站一带,其距平值达80%;最低区在休宁县境内棣甸站附近,其距平值-30%。详见2007年安徽省年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附图)。

2007年降水量的年内分配状况:1~4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总趋势为自北向南递增,其中淮北地区大都占年降水量10%~20%;江淮之间占年降水量10%~40%;长江以南地区大都占年降水量的25%~40%。5~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总趋势为自北向南递减,其中淮北地区中、东部大都占年降水量的80%~85%,西、北部大都占年降水量的70%~80%;江淮之间大都占年降水量的50%~80%;长江以南地区大都占年降水量的50%~60%。10~12月份,全省各地区降水量大都占年降水量的5%~15%,其中淮北地区占年降水量小于10%,淮北东部小于年降水量的5%;江淮之间大都占年降水量5%~10%;江南地区大都占年降水量5%~15%,广德县局部地区超过年降水量的20%。

2、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是指由降水形成的当地产流量,即经用水还原后的天然河川径流量。2007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640.95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459.5毫米,比上年多20.3%,较多年均值少1.7%,属平水年份。其中省内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290.25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435.6毫米,比上年多38.3%,较多年均值多65.1%,属偏丰年份;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310.57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467.7毫米,比上年多11.4%,较多年均值少23.7%,属偏枯年份;新安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40.13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623.1毫米,比上年少9.4%,较多年均值少42.0%,属枯水年份。

3、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源于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下渗补给的动态水量。2007年全省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93.63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流域77.27亿立方米,占全省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的82.5%,长江流域16.36亿立方米,占全省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的17.5%。

4、水资源总量

2007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00.87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59.92亿立方米),比上年多20.7%,较多年均值少2.1%。产水系数(即水资源总量与降水量之比)为0.43,产水模数为50.2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339.60亿立方米,比上年多32.6%,较多年均值多50.2%,产水系数为0.45,产水模数为50.9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321.03亿立方米,比上年多14.6%,较多年均值少23.7%,产水系数为0.41,产水模数为48.3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0.24亿立方米,比上年少9.1%,较多年均值少41.9%,产水系数为0.44,产水模数为62.4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各流域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比例见图3。

图3 2007年各流域水资源总量比例

二、蓄水动态

1、大型水库蓄水动态

全省现有大型水库12座,2007年初蓄水总量为40.77亿立方米,2007年末蓄水总量为41.24亿立方米,年末较年初蓄水量增加0.47亿立方米,年平均蓄水量47.31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流域大型水库年初蓄水总量为20.92亿立方米,年末蓄水总量为21.94亿立方米,年末较年初蓄水量增加1.02亿立方米,年平均蓄水量22.77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大型水库年初蓄水总量为19.85亿立方米,年末蓄水总量为19.33亿立方米,年末较年初蓄水量减少0.52亿立方米,年平均蓄水量24.55亿立方米。详见表3。

表3 2007年安徽省大型水库蓄水动态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2、淮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007年我省淮北平原降水量1165.9毫米,比上年多26.2%,较多年均值多36.7%,属丰水年份。因该地区11~12月两月降水量比上年同期少60%~100%,与上年末相比,年末浅层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0.35米,浅层地下水储量减少4.88亿立方米。

三、供用水量

1、供水量

2007年全省供水总量237.19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7.98亿立方米。详见表4。

表4 2007年安徽省供水量统计表

淮河流域地下水源供水量占供水总量的16%,长江流域、钱塘江流域则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

2、用水量

2007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37.19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7.98亿立方米。其中生产、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用水量分别为215.54亿立方米、20.05亿立方米、1.60亿立方米。见表5。

由于2007年全省降水量比上年偏多10%,全省灌溉用水量比上年减少9.85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流域比上年减少6.13亿立方米;长江流域比上年减少3.72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与上年持平。

2007年全省平均万元GDP用水量比上年减少65.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比上年减少52.3立方米,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比上年增加1.9升/日。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注:表4~表5中供用水量系初步估算成果。

四、水质状况

1、江河水质

从全省92个主要江河水功能区的监测结果分析,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水功能区数占53.3%、Ⅳ类占15.8%、Ⅴ~劣Ⅴ类占31.0%,代表河长比例分别为47.8%、19.1%、33.1%。汛期水质优于非汛期,主要污染项目是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其中,淮河流域水质符合Ⅰ~Ⅲ的测次占30%,长江流域和新安江流域占80%以上。

对照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淮河流域最低,仅为44.3%,长江流域和新安江流域分别为68.6%、100%。

淮河流域44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从全年监测结果看,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水功能区数占33.0%、Ⅳ类占25.0%、Ⅴ~劣Ⅴ类占42.0%,代表河段长度比例分别为29.8%、24.5%、45.7%。汛期水质优于非汛期,淮河以南支流水质优于淮河以北支流。与2006年相比,流域河流水质略有下降。

长江流域43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水质符合Ⅰ~Ⅲ类占68.6%、Ⅳ类占8.1%、Ⅴ~劣Ⅴ类占23.3%,代表河段长度比例分别为72.8%、11.6%、15.6%。与2006年相比,流域江河水质略有下降。

新安江干流及支流率水、横江水质状况良好,全年以Ⅰ~Ⅱ类水质为主,符合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的测次达90%以上。与2006年相比,新安江干支流水质基本稳定。

2、湖库水质

全省22个重点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水质符合Ⅰ~Ⅲ类的占72.7%、Ⅳ类占19.3%、Ⅴ~劣Ⅴ类占8.0%,代表湖库水功能区面积比例分别为86.5%、6.9%、6.6%。非汛期湖库水功能区水质略优于汛期,长江流域湖库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略优于淮河流域。水质较差的主要是总磷、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

富营养化评价,全年中营养测次占年测次的74.6%,轻度富营养占13.4%,中度富营养占10.8%,重度富营养占 1.2%;22个重点湖库水功能区中,全年呈中营养的占71.8%、轻度富营养占14.5%、中度富营养占13.7%,各代表面积比例分别为80.3%、12.6%、7.1%。湖库非汛期营养化程度比汛期稍轻。全年没有出现贫营养现象,巢湖西半湖在夏季和11月份出现过比较严重的藻类水华。

五、重要水事

1、水旱灾害

2007年,我省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流域性大洪水,沿淮淮北地区遭受严重内涝,皖南山区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6月和9月,部分地区还发生阶段性旱情。

雨情、汛情及灾情主要特点:一是入梅晚,出梅迟,梅期长。我省淮河以南6月19日入梅,比正常年份偏迟3天。梅雨期达37天,比常年多13天。二是降雨集中,范围广,强度大。从6月29日至7月25日,我省沿淮淮北先后发生4次强降雨过程,淮北平均雨量527毫米,是常年同期的1.7倍。临泉县迎仙站923毫米较大,最大6小时雨量367毫米,点雨量重现期超过50年一遇,为有记录以来最大值。三是雨洪同向,洪水叠加,分布集中。7月份主降雨带与淮河干流走向一致,形成的区间洪水与上游洪水叠加,持续壅高淮河干流水位。四是洪水来势猛,量级大,水位高。王家坝站出现平1954年29.59米的洪峰水位,流量大于1991年和2003年。淮干润河集站洪峰水位27.82米,超历史记录。我省淮河全线超警戒水位,其中上段100多公里超保证水位。五是洪涝夹击,多灾并发,损失严重。全省受灾人口181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61千公顷、成灾109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19亿元。

2、巢湖湖区局部区域出现了一次蓝藻小规模的“爆发”现象

2007年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巢湖湖区局部区域出现了一次蓝藻小规模的“爆发”现象,蓝藻密度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半湖派河口、塘西、十五里河、施口以西的湖湾和部分岸边区域,东半湖仅在双桥河河口湖湾有不足1平方公里的分布。

巢湖蓝藻爆发期,安徽省水文局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监测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历时20多天,直到巢湖蓝藻基本消失。

3、防汛抗洪抗灾工作取得了防汛抗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面对淮干洪水、淮北内涝、皖南山洪灾害的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防指统一指挥下,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群,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力抗洪抢险救灾,各级防办充分发挥参谋助手

作用,夺取了防汛抗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全年防洪排涝抗旱减灾效益达420.5亿元。

4、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1) 超额完成近期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任务

截至2007年底,全省累计完成治淮投资193.05亿元,占总投资的90.42%,其中2007年完成投资36.8亿元。14项治淮骨干工程中有6项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3项工程已全部完成, 5项工程完成80%以上。2003年灾后重建和移民迁建工程已全面完成。治淮工程在淮河抗洪斗争中发挥巨大作用,防洪减灾直接效益达368亿元。

(2) 大规模的水库除险加固首批计划顺利实施

安排34座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其中25座完成竣工验收或完成主体工程,9座正在抓紧实施;安排4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首批8956万元中央投资已下达;列入2007年省加固计划的小型水库到年底已有313座开工建设。

(3) 其他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迈出新步伐

列入国家规划的首批8处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已完成投资1.82亿元;第二批计划15处项目已经下达投资8442万元。淠史杭、驷马山等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年度投资0.8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截至2007年底,共下达建设项目143个,其中108项已竣工或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

农村水利方面全省已投入各类资金21亿元,投入劳动工日3010万个,出动机械122万台班,完成土石方1.9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5万亩、除涝面积30万亩。开展1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300平方公里。

安广、和县江堤已完成初步验收,同马大堤、无为大堤正抓紧验收准备。建成沿江排涝泵站77座,其中47座已竣工验收。完成151个长江平垸行洪巩固工程。芜湖等城市防洪工程已竣工验收,滁州等城市防洪工程开工建设。完成省级泵站技改项目21个。水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建工程27项,已竣工7项。

5、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淮北大堤、城市圈堤等堤防加固,使重要地区的防洪安全度大为提高;临淮岗工程的建成,使淮河中游有能力战胜更大洪水;淮河干流整治和主要支流治理,使洪水下泄更为顺畅;行蓄洪区改造、移民建房和保庄圩工程使9.9万户、34万人安全得到保障。先后启用蒙洼、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上、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和荆山湖等9个行蓄洪区滞蓄淮河洪水,最大蓄滞洪量14.75亿立方米;并适时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泄淮河洪水。淮北大堤及主要支流、正南淮堤等一般堤防保护区减少淹没

耕地980万亩,行蓄洪区减少淹没耕地200万亩,减少受灾人口1430万人,以1949年为估算基准年,治淮工程发挥防洪效益368亿元。

多措并举,保障各类供水需要。入梅之前,始终将蚌埠闸上水位控制在17.8~18.0米,增加了沿淮地区的可供水量。淠史杭、驷马山等灌区也按预案开展供水,全省水利工程为夏种夏插提供水源72亿立方米。两次从佛子岭、响洪甸水库调水1.4亿立方米向合肥市董铺水库补水。将巢湖水位汛前控制在8.5米以上,后汛期水位维持在9.5米左右,增加可供水量7.6亿立方米,保障了沿湖城乡供水安全。

6、规划、前期工作与水资源管理跨上新台阶

省政府批复了淮河流域排涝规划,完成长江皖河流域综合规划,基本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启动长江、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引江济巢工程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治淮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均已批复,淮河干流河道整治补充工程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治淮新三项、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进展良好。

水资源管理措施更加健全。一是积极应对公共水危机事件。主动防范巢湖蓝藻暴发,增设监测点,增加化验频次;积极开展引江济巢调水试验,两次置换富营养化底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二是积极保护水资源。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两项法律制度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定额管理、入河排污口许可审批、水功能区划等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淮北市作为全省唯一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全面推行。卢湖竹海风景区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至此我省已有12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7、解决28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2007年分两批下达318.18万人饮水安全计划,落实中央投资5.24亿元,首批超计划安排36.18万人,282万农村人口饮上安全卫生水。

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利厅

发布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 审定: 张效武 复审: 王家先王德胜 初审: 汪俊飞朱岳松 丁峰张广萍 编写:祝丽萍吴春艳张延孟云侠章莹孙璞储挺韩志国姚梅

目录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 三、蓄水动态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五、水质状况 六、重要水事 附:主要指标解释

安徽省水资源计算分区图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安徽省地处中纬度,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全省辖16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个流域。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084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全年工业增加值958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30.9亿元。常住人口6082.9万人,城镇化率49.2%。全省有效灌溉面积6497.5万亩,实灌面积5206.5万亩。 1.降水量 2014年全省年降水量1278.5毫米,比2013年多24.9%,较常年值多9.0%,属降水偏丰水年。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份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0.5毫米、847.2毫米、156.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5.3%、63.0%、11.7%。三个流域降水情况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013.8毫米,较常年值多7.5%;长江流域1468.3毫米,较常年值多9.2%;新安江流域2060.9毫米,较常年值多15.2%。 2.水资源量 201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78.48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32.9%,较常年值多8.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2.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8.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62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79.78立方米。全省入境水量8854.8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427.81亿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多1041.78亿立方米、1191.75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78.65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25.75亿立方米。 2014年年末与2013年同期比,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增加14.51亿立方米。 3.供用水量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前言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 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贵州省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贵州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贵州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5年度)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 2005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1030mm,折合降水总量3398亿m3,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23%。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1087mm,折合降水总量2924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24%;山东半岛2005年平均降水深776mm,折合降水总量474亿m3,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偏多14%。 2005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1111亿m3,水资源总量1400亿m3。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1010亿m3,水资源总量1266亿m3。 全片入海总水量491亿m3,入江水量438亿m3。 经对310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5年末蓄水总量200亿m3,比上年末增加21亿m3。其中大型水库(含湖泊)54座,蓄水总量170亿m3,比上年末增加17亿m3。 2005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44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占60.0%,地下水占29.0%,跨流域调水(引江、引黄)占10.8%,污水回用等其他水源供水占0.2%。全片总用水量544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59.8%,林牧渔畜占8.4%,工业用水19.4%,生活用水占9.8%,城镇公共用水占1.7%,生态环境用水占0.9%。全片用水消耗量33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2%。人均年用水量265m3,农田灌溉(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50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86m3。 据对220个城镇1149个入河排污口实测,2005年淮河片主要城镇入河废污水量58亿t,主要污染物质COD入河排放量122万t。其中淮河流域实测了186个城镇1055个排污口,入河废污水量45亿t,入河COD量98万t。对淮河流域12100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水质较好的Ⅰ、Ⅱ类水河长占10.8%,水质尚可的Ⅲ类水河长占22.0%,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67.2%。对山东半岛1757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无Ⅰ类水,Ⅱ类水河长占6.1%,Ⅲ类水河长占18.3%,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75.6%,污染较为严重。

推荐-安徽地表水资源

第一节安徽水资源 水资源对于绝大多数产业部门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条件,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来说,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具有特殊的地位。水资源多寡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降水量大,径流活跃,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则少。地下水资源,特别是浅层地下水资源多是地表水补给的结果,也与降水关系密切。深层地下水资源富集与地质条件相关。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就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水资源多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一、安徽地表水资源 (一)总量偏少 安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1800mm之间,局部地区可达2000mm以上。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1590.2亿m3,其中约39%形成河川径流,多年平均径流深442mm。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6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67亿m3,重复计算水量约108亿m3,水资源总量67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比较活跃。 2005年,安徽全省平均降水量1208.3 mm,略高于多年均值,属平水年份。2005年水资源总量719.2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72.20亿m3,地下水资源量195.4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的不重复量47.05亿m3。全省入境水量9168.44亿m3,出境水量9742.21亿m3。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56亿m3,较年初增加5.18亿m3。年内大型水库调蓄水量约55亿m3。 安徽国土面积1401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46%,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56%,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量还是比较多的。安徽水资源总量偏少,关键在于水资源密度低。安徽按人口平均或耕地平均拥有的水资源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表5-1所示。 安徽省总人口为6120万(2005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175m3,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54.78%。与邻近省市相比也偏低。安徽每公顷土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为5125.17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1.754倍。全省耕地面积408.5万公顷,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为17608m3,相当于全国耕地平均水量81.6%。由此可见,安徽水资源总量按土地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六政办〔2006〕39号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6年6月12日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六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水和用水管理,维护城市供水、用水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六安市城市规划区内供水、用水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第三条城市供水和用水工作,应当坚持开发水源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保障供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称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城市供水用水工作,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对城市供水用水进行管理和监督。 市规划、环保、水利、卫生、质量技术监督、价格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组织城市规划、环保、地质矿产、城市供水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依法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活动。城市供水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市环境

保护、卫生、城市供水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城市供水水源和水质进行监测。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应当设立水源保护标志或告示牌。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项目,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第八条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并应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禁止无证或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接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业务。 第九条城市供水工程使用的设备、管材及配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第十条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的单位(下称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其管理的供水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加快供水设施和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保障正常供水。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制定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饮用水安全。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供水设施发生故障时,供水企业应限时抢修,尽快恢复供水。对重大故障,应及时公告并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供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给予支持和配合,不得阻挠或干扰抢修工作,抢修完毕后,供水企业对损坏设施应及时修复。 第十二条用户自行投资建设的结算水表外管道及其附属设施需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经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后由供水企业统一管理和维护。 结算水表和表箱由用户负责维护,应当保持内外清洁,箱盖完好,无压物。因用户原因造成损坏的,其维修、更换等有关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十三条影响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向供水企业查询地下供水管网的分布情况,并与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或者迁移公共供水设施的,应当与供水企业商定方案后,报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

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状况

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状况 通报 安徽省水文局2010年第5期 2010年5月份 全省主要江河湖库水质状况 5月份全省降雨偏少,平均降雨量93mm,比常年同期偏少3成。其中江淮之间偏少2成,其它各区域均偏少3成。长江干流水位呈上涨趋势,均高于常年同期水位,大通站全月过水量1071亿m3,比常年同期多2成,比去年同期过水量多2成。淮河干流水势平稳,王家坝站、鲁台子站、蚌埠(吴家渡)站全月过水量分别为4.07亿m3、14.8亿m3、17.8亿m3,分别比常年同期少5成、1成和持平。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评价,全省主要江河112个监测断面中符合I~II类水质的占26.8%,III类水质的占32.1%,IV类水质的占7.1%,V类水质的占9.8%,劣V类水质的占24.1%。达标河段数(符合III类标准,下同)占58.9%,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8.0%。劣V类水环比上升4.1%,同比下降3.2%。大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淮河流域5月份淮河流域III类以上的达标河段比例占41.1%,环比下降3.2%,同比上升9.6%。劣V类河段占26.8%,环比上升0.6%,同比下降6.5%。淮河干流鲁台子段、凤台大桥段、淮南大涧沟段、蚌埠闸上段、吴小街段、明光小柳巷段为III类水。王家坝段、淮南公铁大桥段为IV类水。淮南田家庵段为劣V类水,氨氮超标。颍河界首省界段、阜阳闸上段、颍上闸上段为V类水;范台子段为劣V类水,颍河主要为氨氮超标。颍河支流泉河杨桥新闸上段、老闸上段均为劣V类。涡河亳州省界段、涡阳闸上段为劣V类水,氨氮超标;蒙城闸上段为V类水。茨淮新河插花闸上段、上桥闸上段为II类水;阚疃闸上段和插花下段为III类水。浍河临焕集段、固镇闸上段水质为劣V类。奎河栏杆集段、肖濉新河符离集闸上段、濉河浍塘沟闸上段、新汴河宿州市区段、石梁河泗县闸上段为劣V类水,水质很差。沱河宿东闸上段、新沱河徐楼闸下段、池河明光大桥段水质为V类。新汴河灵西闸上段、沣河霍邱段、西淝河凤台闸上段为IV类水。白塔河天长市区段为III类水。淠河横排头闸上段为I类水;六安市区段大店岗段为III类水。淠河总干渠九里沟段、罗管闸上段为II类水。史河红石嘴段为I类水,水质良好。 长江流域长江干流安庆市下渡口段、池州水厂段、芜湖弋矶山段、马鞍山猫耳山段水质为II 类,质量状况良好。铜陵水厂段为III类水。青弋江南陵弋江段、芜湖中山桥段为III类水,大砻坊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地方水利-安徽省-【水资源】

方案》,部署用2年时间对河道非法采砂进行全面整治。强化采砂船只管控,长江、淮河干流分别拆除非法采砂船146艘、非法采砂机具835台(套)。抓好首批12个省级综合执法试点,研究制定验收标准。持续开展水法宣传活动,举办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发送短信500万条,印发画册标语万余份。(李玮) 【水资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成“十三五”和年度 用水总量与效率主要指标分解。以县域为单元完成全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完成18项规划水资源论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核查、登记、建档、立牌工作,全省共排查入河排污口2029个,其中规模以上788个,规模以下1241个。出台《安徽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启动19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建成40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启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期项目建设。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开展地下水压采和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压采超采区地下水521万m3。印发《安徽省淮河流域河道生态流量控制试点方案》,实施颍河河道生态流量控制试点。稳步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出台《安徽省水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李玮) 【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要求,省、市、县、乡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部出 台,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并延伸到村,中央要求的六项工作制度全面建立。村级以上河长共有5.27万名,覆盖全省江河湖泊,实现河湖“有人管”和“统一管”。各级河长巡河达23万人次,竖立河长公示牌49901块,签订重点敏感水域跨界联防联控协议25份。省级长江、淮河、新安江干流和巢湖四个“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付诸实施,市、县两级重点河湖实施方案基本完成。安徽省河长办设在省水利厅,水利厅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水利、环保、住建、农业、林业、国土、交通等13个单位为省河长办成员。安徽省河长办河长制工作处成立并运行,市、县两级河长办工作机构加快组建。(李玮) 【水利规划】组织编制《安徽省灾后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安徽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 (2017—2021年)》和《安徽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并提请安徽省政府批复实施,发挥规划对水 利工作的指导作用。完成《安徽省淮河治理“六大工程”行动方案》和巢湖、菜子湖等8大湖泊治理规划的批复工作,开展《安徽省水系空间布局规划》《颍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引江济淮工程、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完成项目批复工作。淮干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长江干流马鞍山河段整治二期工程、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长江干流芜湖安庆河段整治工程、港口湾水库灌区、牛岭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抓紧推进。(李玮) 【基本建设】全年下达省以上水利建设投资计划240.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60.3亿元,下达和完成省以上投资双双突破“两百”亿元,创历史新高。引江济淮工程初步设计获得水利部和交通运输部批复。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如期开工。按序实施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稳步推进裕溪河、青弋江等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基本完成114个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开工79个中小河流治理、8座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建设,基本完成5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 (李玮) 【防汛抗旱】2017年,安徽长江、淮河、新安江干流先后发生超警洪水,夏伏旱、淮河罕见秋汛接连而 来。全省各级防办、水利部门超前部署、周密组织、精准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减灾效益。先后3次启动、1次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点对点调度山洪灾害防御、堤坝巡查防守、排涝和抗旱供水工作。根据淮河、长江以及新安江流域防洪调度需求,划分21个流域预报分区,实现水文预报与气象预报实时耦合,提高预报精准度。修订《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荆山湖等4个行蓄洪区控制闸调度运用办法,审核47座大中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调整5条河流、96座中小水库防汛特征水位。汛期发动2.87万人24小时巡堤查险,紧急转移危险区群众1.89万人。抗旱期间,全省农业抗旱供水45.95亿m3,抗旱浇灌面积1838万亩。全省没有因洪涝灾造成人员伤亡,抗旱浇灌供水保障有力,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抗灾减灾综合效益达55.3亿元。(李玮) 【农田水利】2017年,安徽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4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完成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投资80.2亿元,共更新改造小型泵站10.74万k W,加固新建小型水闸1208座,改造中小灌区59处,扩挖塘坝14.98万处,整治河沟9051条,修复和新建机电井19109眼,改造灌区末级渠系305万亩。组织编制《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 “最后一公里”专项规划(2018—2022年)》,提请安徽省政府印发实施。启动2个县农田水利综合改革试 点,完成6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新增发放所有权证、使用权证24.5万份,新增管护组织1805个。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增实施面 3 1 3 安徽省

中国水利年鉴2017_附录-2016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摘录)-一、水利固定资产投资

80%及以上的水源地有694个,占评价总数的80.0%。与2015年相比,全年水质合格率在80%及以上的水源地比例上升1.6个百分点。 (七)浅层地下水水质 2016年,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井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重点区域,基本涵盖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大、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易受地表或土壤水污染下渗影响,水质评价结果总体较差。2104个测站监测数据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质优良的测站比例为2.9%,良好的测站比例为21.1%,无较好测站,较差的测站比例为56.2%,极差的测站比例为19.8%。主要污染指标除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锰、铁和氟化物可能由于水文地质化学背景值偏高外,“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2016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利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6099.6亿元,较上年增加647.4亿元,增加11.9%。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4422.0亿元,较2015年增加6.5%;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54.5亿元,较2015年增加11.2%;机电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172.8亿元,较2015年减少13.0%;其他完成投资(包括移民征地补偿等) 1250.3亿元,较2015年增加43.1%。 在全年完成投资中,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077.0亿元,水资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585.2亿元,水土保持及生态工程完成投资403.7亿元,水电、机构能力建设等专项工程完成投资1033.7亿元。七大江河流域完成投资4761.5亿元,东南诸河、西北诸河以及西南诸河等其他流域完成投资1338.1亿元;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完成投资分别为2358.4亿元、1163.4亿元、2234.9亿元和342.9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比例分别为38.7%、19.1%、36.6和5.6%。 在全年完成投资中,中央项目完成投资88.7亿元,地方项目完成投资6010.9亿元。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1080.0亿元,小型及其他项目完成投资5019.6亿元。各类新建工程完成投资4775.7亿元,扩建、改建等项目完成投资1323.9亿元。 全年水利建设新增固定资产4046.7亿元。截至2016年年底,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174.3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0.1%;累计新增固定资产9115.7亿元,固定资产形成率为64.3%,比2015年增加2.8个百分点。 当年施工的水利建设项目26331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21629.1亿元,较2015年减少4.2%。其中:有中央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16479个,较2015年减少23.1%;在建投资规模12121.3%亿元,较2015年减少19.8%。新开工项目18410个,较2015年增加10.2%,新增投资规模6914.8亿元,比2015年增加28.3%。 全年水利建设完成土方、石方和混凝土方分别为39.8亿m3、7.0亿m3、0.9亿m3。截至2016年年底,在建项目计划实物工程量完成率分别为:土方 84.0%、石方91.8%、混凝土方60.5%。 二、重点水利建设 江河湖泊治理。全年在建江河治理工程5606处,其中:堤防建设527处,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治理593处,中小河流治理3530处,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及其他项目956处。截至2016年年底,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91.0亿元,投资完成率60.0%。东北三江、洞庭湖、鄱阳湖治理加快实施;进一步治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38项工程已开工25项,其中6项全面完成或基本完成,洪泽湖大堤除险加固工程率先通过竣工验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走马塘延伸拓浚等8项工程已完工。 水库及枢纽工程建设。全年在建水库及枢纽工程369座,截至2016年年底,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39.7亿元,项目投资完成率59.8%。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浙江朱溪水库,安徽洪巷水库,福建罗源霍口水库,湖南毛俊水库,广西驮项水库及灌区,贵州黄家湾水库,四川土溪口水库、李家岩水库、黄石盘水库,云南阿岗水库,甘肃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等工程开工;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淮河出山店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加快实施;河南前坪水库、西藏拉洛水利枢纽、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重庆观景口水利枢纽、贵州马岭水利枢纽、云南德厚水库、青海蓄集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实现截流;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下闸蓄水;右江百色水利枢纽、湖南皂市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全年水资源配置工程在建投资规模4648.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590.6亿元,项目投资完成率55.7%。引江济淮、舟山大陆引水三期、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云南柴石滩水库灌区、四川武引蓬船灌区、江西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青海引大济湟西干渠灌区等工程开工,陕西引汉济渭、湖北鄂北水资源配置、甘肃引洮供水二期、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主体工程全面实施。 农村水利建设。全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投资240.0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0.0亿元,受益人口3900多万,其中涉及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0万。截至2016年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当年安排中央投资用于灌溉建设与节水改造161.5亿元(含已列入重大水利工程154.5亿元), 425附录

六安市地下水环境与污染和防治

六安市地下水环境与水污染的防治和治理报告 一. 序言 1.研究地下水的重要意义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近年来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严重,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环境问题。地下水是安徽省主要的生产生活水,近年来不断加剧的人类经济活动造成了安徽省地下水污染的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中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常量组份的含量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当今人类面临着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了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世界范围内约有1/3的人口使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但人们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也在变着地下环境,并因此产生诸多问题,其中,水质污染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地下水一旦由于开发不当丽受污染,南予萁自净能力极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直接对人类造成危害。近年来地下水污染问题受到了较大关注,我国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起来,根据六安市地下水污染调查的相关资料,本文重点针对六安市的地下水污染进行了相关评价和研究。 地下水这一名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下水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包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石空隙中的水均属之。狭义的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水。因此人们的饮水等生活用水大量都是来自于地下水,所以研究地下水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地下水水化学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日本、瑞典、美国、芬兰和翻拿大等国相继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Helgeson等阻3建立了水溶液中不可逆反的地球化学模型,这些模型是现代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基础;Osmon等口’在美国加利福尼距和佛罗里达碳酸岩盐分布区,开辟了应用铀同位素对地下水进行研究的先例;Stumm等川出版了《水化学一天然水化学平衡理论》,较系统地提供了定量处理天然水环境中各种化学过程的方法;Frengstad 等强3对挪威地下水的水化学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地下水中各元素浓度随pH值升高的原因;Edmunds等嘲逶过主量元素方法对墨西哥市地下承沿承流路径的地球化学演化、氧化一还原过程等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我国对地下水水化学也进行了长期研究。宋长春等口1分析了吉林西部不丽地貌区地下水元素地球化学分异性,元素迁移地球化学过程的转化;郭占荣哺1对三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系统中的主要离子、TDS和水化学类型的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钱家忠等睁1分析了徐州张集永源地裂隙岩溶水水化学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李向全等n们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夏南部“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流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丁宏伟等n玛系统研究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走廊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演化规律,提出了颇具意义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2011年亳州市水资源公报资料

综述 2011年底,亳州市户籍人口604.22万人,常住人口486.32万人。年生产总值62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0.9亿元,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164.04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第三产业2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年粮食总产量468.5万吨,比上年增加6.51万吨。 亳州市地处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于阜阳市毗邻,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辖谯城区和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 亳州市分属淮河、涡河、洪泽湖三大水系。主要河流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芡河、北淝河等。涡河为亳州市的重要水源,涡河的主要支流左岸自上而下有:惠济河、小洪河、亳宋河、武杨河、武家河、五道沟、青阳沟;右岸自上而下有:宋汤河、赵王河、油河、界洪河、涡楚河、北凤沟、阜蒙新河等。涡阳河自市境西北向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东南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源于谯城区淝河镇,向东南流经涡阳县、利辛县,在利辛县展沟镇出境入凤台县界,境内长125公里,流域面积2267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邹楼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亳州市大型闸坝有亳县闸(大寺闸)、涡阳闸、蒙城闸、阚疃闸共4座,中型闸坝有包河闸、高阁闸、贾集闸、油河闸、洺河闸、铁佛寺闸、十河闸、百尺河闸、朱楼闸、武家河闸、五道沟闸、朱集闸、四星陈闸、芮集闸等共30余座。根据对亳州市区地质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前言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宁夏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水资 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宁夏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宁夏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宁夏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宁夏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宁夏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夏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夏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夏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宁夏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夏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夏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夏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六安地质地貌

六安地质地貌 一、地质 地层市境属于扬子地层区、大别山地层分区、六安地层小区,岩性单一。除在淠河沿岸沉积有全新统(Q4)黄色砂土、砂砾等河漫滩相地层外,大部分均被第四系上更新统(Q3)松散沉积物覆盖,主要岩性是土黄色含铁锰质结核粉质粘土与浅红色粉质粘土层。另外望城岗乡的二虎山、大岗头附近有上第三系正阳关组(N2)灰绿、灰白粘土质砂砾岩零星出露,在九里沟乡的九里沟,望城岗乡的十里铺一带出露有少量下第三系戚家桥组(E8)砖红色砂岩。 构造 市境处于合肥——六安凹陷构造单元的南西边缘地带。距市中心正南方十多公里处有一条纵贯东西的肥西(防虎山)——六安县韩摆渡深断裂带,断面倾角大于80度,落差3至4公里。在市区十里铺、望城岗和五里塘附近有一条呈北东向的正断层。肥西(防虎山)——韩摆渡断裂形成于扬子期,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位于该断裂上的六安县杨公庙地带,距市中心仅有15公里,在近十年中已发生地震4次(1976年1月20日2.4级,1982年9月27日3.8级,1985年5月10日3.5级,1985年5月13日2.5级)。此外,呈北西西向延伸的南港——龙门冲断裂,自东向西经舒城南港,六安县毛坦厂、龙门冲、金寨县响洪甸;呈北北东向的为皖西地区主要发震构造的固镇——霍山断裂,距市境都不远。因此,本市具有受邻近地区地震波及的背景。市区地震设防烈度为七级。 工程地质 市境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按照沉积物岩性大致可以分为四区。 基岩裸露区:市境东部,红色砂岩偶有露头,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带内有一些粘土,其容许承载力在30——50吨/平方米,地基很好,是重工业建筑的首选基地。粉质粘土区:淠河总干渠沿岸2公里左右范围内,黄色粉质粘土厚度一般在10米左右,其容许承载力为20--25吨/平方米,是城镇建设的良好地带;但须注意本层粘土具微弱膨缩性。 松散砂石区:淠河沿岸沉积的黄色砂土,由于沉积年代较近,几乎呈松散状态,厚度一般为15米,容许承载力在10吨/平方米以下,是开发果园、林场的良好基地。 隐伏的淤泥区:掩埋在杂填土下的老城河淤泥地带,淤泥土呈流塑状态,厚度5——10米不等,其上不宜建高层建筑物。 水文地质市境地下含水层有两类。 砂土孔隙浅层潜水层:淠河河床及漫滩相沉积的砂土层厚达15米,富水性较好,一般可采涌水量达20——50立方米/小时,地下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面流水补给,水质较好,是市境内可靠的供水源地。 裂隙含水层:市境内广布粉质粘土区和风化砂岩带,棱柱状裂隙发育,含有少量的裂隙潜水。这种裂隙自上而下发育渐弱,地下水埋藏浅,水量小,无开采价值,所以常称此为波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0年度)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0年度) *综述 * 水资源量 * 蓄水动态 * 水资源利用简析 * 水质概况 * 重要水事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包括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五省40个地(市)172个县(市)。在水资源分析计算中,将淮河流域划分为王家坝以上、王蚌区间、蚌洪区间、淮河下游区、南四湖区、沂沭河水系6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包括山东省9个市31个县(市)。 淮河流域2000年平均降水量1029.6m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6.7%,属偏丰水年。但气候异常,春季及夏初少雨,严重干旱;而秋季降雨偏多,发生罕见秋汛;

夏季江苏淮北地区遭受了高强度特大暴雨袭击。山东半岛2000年平均降水量538.9mm,比多年平均少21.5%,属枯水年份。全片地表水资源量为877.1亿m3,水资源总量为1233.4亿m3;入海入江总水量597.85亿m3(其中入江水量248.65亿m3,入海水量349.2亿m3)。2000年末,全片大型水库(含湖泊)蓄水总量为133.5亿m3,比上年末增加49.35亿m3。 2000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55.65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占49.4%,地下水占32.1%,引江水占12.2%,引黄水占5.7%;流域片总用水量为551.75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70.3%,工业用水占18%,生活用水占11.7%;流域片用水消耗量341.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1.9%。流域片人均年用水量275 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69 m3,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取水量为68 m3。 2000年淮河片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矿坑排水)为63.2亿t。对淮河流域7924km河长进行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Ⅰ、Ⅱ、Ⅲ类水河长占24.4%,全年发生多起严重污染事故。山东半岛1070km河长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受污染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水)占88.5%,污染十分严重。返回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0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为600~1800mm。北部沿黄河一带降水量较小,为700mm左右;东部沿海地区1000~1400mm;西南山区一带1200~1600mm。1600mm的高值区位于伏牛山、桐柏山和江苏新沂河下段,河南鲁山地区为最高,达1800mm以上。山东半岛年降水量的为400~1000mm,东南部为500~1000mm,西北部为4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