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课时检测题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课时检测题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课时检测题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课时检测题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课时检测题

撰稿:钟道勤审题:付北鄂施峰(6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有12小题,每题4分,合计48分,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借鉴D.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不断翻新

2.《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消灭私有制,建立起公有制

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3.《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一书中认为:“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受益者

C.社会主义者、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有共同的阶级立场

D.工人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B.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很成熟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5.《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

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

A.深刻揭露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B.提出了未来理想社会各种构建

C.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D.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6.《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7.“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资本主义模式难以顺利进行情况下发生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开创了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B.沙皇专制统治严重束缚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作者用现代化史观重新认识十月革命

D.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8.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列宁()

A. 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C. 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区别

C. 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D. 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误

9.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一些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参与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A.1688年光荣革命:不要代表,不需纳税B.1776年美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

C.1789年法国大革命:限制王权,议会至上D.1917年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

10.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晾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B.巴黎公社诞生C.二月革命胜利D.十月革命成功

11.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B.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C.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12.人民网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提出工人的贫困是从现代劳动本身的本质中产生出来,造成工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只要这种关系依然存在,即使整个社会财富达到了顶点,对工人来说依然是持续不变的贫困。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

B.蕴涵着深刻的民生思想

C.指出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必然

D.指出了阶级斗争的根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三小题,13题22分,14题15分,15题15分,合计52分)

13.(22分)革命是近现代世界与中国的主题之一。当旧世界已经陈腐不堪时,革命往往会攫住越来越多人的心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与18世纪的法国革命及20世纪的俄国革命,被并称为世界历史上三次最具影响的革命。和另外两次革命相比,20世纪的中国革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中国革命如果按狭义的算法,1911年——1949,长达38年。——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

材料二革命改变着世界政治版图,改变着国家、社会、家庭、个体,革命尤其是共产革命的张力使这种改变具有为其他政治运动所远远不及的能量,这是革命曾经受到朝圣般欢呼的根由。

——黄道炫《张力与限界》

材料三《新青年》杂志词语频度统计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

材料四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体。——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阅读材料一,说明中国革命时间起讫的理由。(4分)

(2)阅读材料二,以十月革命为例解释革命的“能量”。并说明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词语频度变化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一词频度变化的原因。(6分)

(4)“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请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光荣革命和十月革命相比,有什么不同点?(7分)

14.(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资本论》“热”了,马克思“火”了,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目前该书的销售量相比2005年已提高两倍。

——中国新华网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0年9月公开说:“由此可见,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法国工人应该执行自己的公民职责,但同时他们不应当重复过去,而是应该建设将来。惟愿他们镇静而且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

材料三

(1) 结合所学,材料一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中马克思认为“绝望的蠢举”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面对“极困难的境地”工人阶级应该如何应对?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的图2说明列宁在十月革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2分)从三幅图中,你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经验?(3分)

1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洗冤集录》的作者宋慈,字惠父(1186~1249年),福建建阳童游里人,进士出身,曾4次担任南宋省一级的司法官——提刑。他在二十余年以司法工作为主的仕宦生涯中,凡决狱理刑,始终“以民命为重”,采取“审之又审”的严肃态度,深入查访,听讼清明,决事刚果,雪冤禁暴,不畏权势,因此赢得了好名声。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他特别重视检验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62岁任湖南提刑期间,即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广泛搜集了历代有关司法检验的著作,认真吸收总结了民间的实践经验,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上自己多年实际工作的心得体会,综合整理,编纂成《洗冤集录》一书,刊行于湖南任所。此书一出,即不胫而走,后世司法检验官吏、幕僚莫不以它作为案头必备之书,检验尸伤、认定案情、论罪科刑均以它为指南,成为我国司法检验的权威著作,而广泛持久地流传了将近七百年。欧洲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法医学的论著。宋慈的《洗冤集录》不仅比他们要早三百多年成书,而且内容也较丰富,在病理、解剖、药理、伤科、骨科、检验等方面已有比较突出的成就。——《洗冤录今译·前言》

(1)根据材料指出,宋慈的哪些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不得摘抄原句,5分)

(2)根据材料,分析宋慈在法医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0分)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课时检测题答题卡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课时检测题

处世哲学不畏权贵;(任答三点,5分)

(2)原因:博学前人的著作;总结民间实践经验精华;融合自身工作心得。(6分)意义:A.开创了法医理论领先于世界的历史先河;

B.传承了中国古代法医知识,促进了法医的发展。(4分)

专题0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A卷基础篇)(解析版)

专题0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A卷基础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0·辽宁沈阳高一期末)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变化表明( )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奴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影响。①:一种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就说明这种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也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项符合题意。②:城市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②项不合题意。③:奴隶社会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材料没有体现奴隶社会的剥削与压迫,③项不合题意。 ④:判断一种社会制度变革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标准就在于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④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2020·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一期末)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样的生产关系( ) A.由原始社会中氏族议事会决定B.由原始社会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 C.决定了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D.由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决定 【答案】B 【解析】A:选项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不是原因,A不合题意。B: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由原始社会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B符合题意。C:原始社会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C错误。D: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制,D错误。故本题选B。 3.(2020·山东文登高一期末)某一历史时期,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权势的坞堡庄园。劳动者有自己的

第五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xītuān shùxìng quē jiàn sù zhàng xiāng zhǔ 2.解释加点地词:. ①日光,这里指太阳②接连不断 ③潜游在水中地鱼④逆流而上 ⑤极高地山峰⑥消散 3.①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地高山,几乎没有中断地地方. ②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地闲人罢了. ③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地影子. ④即使骑着飞奔地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⑤在极高地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地柏树,在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激流冲荡. 4.画出下面句子地朗读节奏: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评论:两位同学分别从读书要汲取精华和博览群书两个角度阐述了读书地最高层次,都强调了读书应有地态度和方法,生动地比喻给人以形象深刻地印象. 观点:我认为读书地最高层次应该像春蚕,孜孜不倦地吸收营养,然后吐出熠熠闪光地丝线. 6. 赏析句子写出几句鉴赏性地话:

①“重岩叠嶂”,就山本身地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以特定条件下地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地特点 ②作者运用奇特地想象、新奇地比喻从视觉地错觉角度,通过写积水地清澈与透明,写出了月光之清,月华之美. 7.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地翱翔中;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地奔流中. 8.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草色遥看近却无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阅读理解 9. 善长北魏地理《水经注》 10.①快②早晨 11.①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地时候,下行和上行地航路都被阻绝了 ②雪白地急流,碧绿地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地影子12. B 13.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险秀凄<答案不唯一) 15.用渔歌作结尾,从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地悲惨地生活,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景地凄凉气氛. 16.陶弘景华阳隐居书信 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8.交辉交相辉映歇消散 19.①自从南朝地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地人了. ②夕阳快要落山地时候,潜游在水中地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含解析必修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白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这里的他们是指( )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后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C.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D.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列宁说:“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理论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两位学者和战士”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 ) A.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3、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之所以无法实现,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 A.认识不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 B.只是提出了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C.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D.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改造措施 4、《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5、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同时又指出,他们总还在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 ①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②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题 1.(1)liáo xián(2)胡糊衡恒(3)蒹葭苍苍在水一方 2.C 3.D(A.搭配不当,在“不尊重教师”后加“的同学”;B.词语使用不当,将“昭然若揭”改为“成绩斐然”;C.主客颠倒,可改为“初中生对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可能比较陌生,但语文老师对其却是熟悉的”) 4.D 5.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指《史记》) 6.(1)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2)保尔·柯察金(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保尔·柯察金(保尔)花了六个月写的中篇小说《暴风雨的儿女》(或《暴风雨所诞生的》)的手稿被邮局弄丢了。 7.(1)儿女共沾巾(2)宛在水中央(3)一任群芳妒(4)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1)示例:作业太多和假期太短是阻碍中学生出游最重要的因素。(2)示例:小明,我们这次夏令营既是一种旅游,也是一种实践学习,不是随意玩玩而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我们学习的方式和手段,将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进行整理并与同学分享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特别期待你能和我们在此次活动中积极交流,期待你的精彩演讲! 9.①引出下文对“水滴”及“水滴超硬”原因的说明;②增强了科普文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目前的”从时间上进行限定,说明现有技术手段还不能分解夸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作比较、列数字。运用具体数字进行比较,更加突出“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的物质坚硬无比。 12.因为“水滴”是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而其硬度由多夸克复合粒子的特殊性质决定,只有先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解释“水滴超硬”的原因。 13.出神惊心惦记 14.示例A:“腰肢大颤”“互相厮磨”“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中摇摆的情形,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示例B:“庄重自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同时又把野山桃比作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小后,阳光照射下的情态,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树杈、枝丫以及指路红布条的状态,表现碎石山径上春风之大。这样写的目的,突出野山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不容易,从而为下文“我”惊呆的情感埋下伏笔。 16.(1)刚经历了冬天,虽然风野,但是无意中看到了在山间顽强生长的野山桃,被它们那种顽强的精神所温暖。(2)人生中,我们也会不经意间,在身边发现一些所不熟知的人或者事物并为之感动。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综合测试)(解析版)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下列不属于对立阶级是( ) A. 氏族成员和氏族长 B. 奴隶主和奴隶 C. 地主和农民 D. 资本家和工人 【答案】A 【解析】A.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氏族成员和氏族长不属于对立阶级,故A符合题意。BCD.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都属于对立阶级,与题意不符,故不选BCD。 2.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始社会绝大部分处于旧石器时代 B. 奴隶制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C. 石器工具在封建社会得到广泛使用 D.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C 【解析】ABD.依据教材可知,原始社会绝大部分处于旧石器时代,奴隶制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三项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说明,但是题目要求选出错误选项,ABD不符合题意。C.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石器是人们制造和使用的主要劳动工具,C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科学社会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A.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三大工人运动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C. 唯物史观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D.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案】D 【解析】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排除A。B.俄国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排除B。C.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排除C。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9秋?黄埔区期末)食堂每天用大米a千克,用了2天后还剩下b千克,原有大米()千克.A.a+2﹣b B.2a﹣b C.2a+b 2.(2019春?洛阳期末)三个连续的奇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n,最大的一个是()A.n+1 B.n+2 C.n+4 3.(2019春?望江县期末)m是奇数,n是偶数(m>n),下面结果是奇数的式子是()A.3m+n B.2m+n C.2(m+n)D.2(m﹣n) 4.(2019春?耒阳市期末)徒弟每小时能加工a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比徒弟的3倍多2个.下列选项中表示“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加工几个零件”的是() A.3a+2 B.3a+2+a C.3a﹣2﹣a D.3a+2﹣a 5.(2019春?蓬溪县期末)如果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m,十位上的数字是n,那么这个两位数是()A.nm B.10m+n C.10n+m 6.(2019?衡水模拟)小明今年m岁,小刚今年(m+4)岁,5年后,他们相差()岁.A.4 B.5 C.m+5 D.9 7.(2019?株洲模拟)如果a是一个偶数,下面哪个数和a是相邻的偶数?()A.a﹣1 B.a+2 C.2a 8.(2018?潍坊)下列多项式不能用平方差分解的是() A.25a2﹣b2B.a2﹣b2C.﹣a2+25b2D.﹣4﹣b2 二.填空题 9.(2019秋?交城县期末)一段路长a米,小明每分钟走150米,走了4分钟,还剩米.10.(2019秋?闵行区期末)老师对学生说:“当我像你现在这么大时你才12岁.”如果学生今年x岁,老师比学生大岁,老师今年岁. 11.(2019秋?唐县期末)水果店原来有80kg梨,又运来15箱梨,每箱重mkg,现在水果店共有kg 梨,当m=20时,水果店一共有kg梨. 12.(2019秋?天峨县期末)妈妈买苹果和香蕉各3kg,每千克苹果a元,每千克香蕉b元.妈妈买苹果和香蕉共花了元.当a=10,b=8时,买苹果比香蕉多花元. 13.(2013秋?云霄县校级期中)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x,个位上的数字是8.这个两位数是.14.(2012秋?云南期末)下列式子可以表示m与n的差除以它们的和的是,表示m与n的差除它

高一统编版政治必修一新教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测试题A

高一统编版政治必修一新教材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测试题A 一、单选题 1.《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2.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B.十月革命胜利 C.第一共产国际成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 3.1847年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1848年正式发表,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纲领性的社会主义著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这说明( ) A.《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B.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C.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D.《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科学诞生的标志 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是( )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5.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

第五单元检测题

六年级语文周测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按拼音,写词语(30分) bāo lěi gān zhe shōu suōtái xiǎn guā yāng ()()()()()pù bùyàn yǔfèng xìxiùtǒnɡdǒu peng ()()()()()shuǎi kāi jiào rǎng zuǐ chún jiàng yóu lóu tī()()()()()二、形近字组词。(16分) 苞()缝()谚()筒()雹()篷()颜()桐()袖()锅()蕾()秧()抽()蜗()雷()英()三.用“静”字组词,分别填在下面的句子中。(10分) (1)一天晚上,他在()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2)西蒙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了死的()。 (3)孩子的呼吸均匀而(),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4)教室里非常()。 (5)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保持头脑()。 四.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2)、路边的小杨树沙啦啦的响。(改为拟人句) (3)《在柏林》的作者是奥莱尔写的。(修改病句) (4)稻子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修改病句) 5.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五.课文原文填空。(14分)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的长,()的长,()的看得见的长。 2、《夏天里的成长》的中心句是()。 2、俗话说:“不热不长,()。” 3、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 ()。”又说:“处暑不出头, ()。” 六、选字组词。(18分) (1)燥躁澡干( ) 洗( ) 暴( ) (2)裁栽载( )树 ( )衣 ( )重 (3)揭竭歇( )脚 ( )力 ( )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节选)

讨论时间:第五周,周三晚上 主讲人:王志强 记录人:王志强 王志强 19:40:04 今晚我们进行第一次马克思讨论,大家激动不?哈哈 温宇辉 19:40:12 老马!!呵呵哥的最爱... 万杰 19:40:17 马克思!?汗!终于来啦... 吴春森 19:40:46 早说嘛,还好我有准备了...快点,快点,等不及了.. 王志强 19:40:54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开始啦,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一次要讨论的内容:“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着重分析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至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首先提到的是恩格斯对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得论述,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在讨论这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之前,恩格斯首先阐明了一个重要原理,即不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经济根源和思想来源的,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恩格斯认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性暴露不完全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 王志强 19:45:46 看到这些大家应该对空想社会主义,三大思想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一定了解了吧... 万杰 19:46:18 真不简单,三位伟大的思想家... 温宇辉 19:47:44 那当然,老马的弟兄恩格斯都给了肯定的答复... 吴春森 19:48:31 就当时来说,这可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阿... 王志强 19:49:23 怎么那么多感慨啊,各位弟兄,我们还是说说正题吧 温宇辉 19:50:19 呵呵,感慨一下嘛,毕竟他们都是寻找社会主义的先驱,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很多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人类社会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发展阶段: (3)生产关系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4)管理组织:氏族议会制度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附加) 3. 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劳动发生变化:氏族:共同劳动----家庭:个体劳动;生产资料:氏族公有----家庭私有 (2)私有制确立标志:最早生产工具和牲畜家庭私有。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3)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差距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 4.阶级含义: (1)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团体 (2)形成: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阶级:奴隶和奴隶主 5.国家 (1)产生: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2)含义:国阶级矛盾吧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标志:建立了军队、法庭等暴力机关 5.奴隶社会: (1)产生: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 (2)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4)评价:(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被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第二节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1)产生: (2)生产力表现:A.铁制农具B.耕作技术C.水利事业D.手工业E.商业和城市生产关系特点:①内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意义:p5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 (3)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4)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5)阶级斗争及表现: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2.资本主义社会 (1)产生: (2)生产关系:①特点: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建立基本条件:A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B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③过程: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3)(资产阶级革命)形成、确立标志及意义: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已经显示出很大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4)经济危机: ①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②原因: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③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必然趋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为什么?)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测试试题以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测试试题一.英汉互译。 1.水瓶________________ 2.—张漂亮的照片________________ 3.在两个男孩子中间________________ 4.Yifan’s art teacher________________ 5.many pretty flowers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补全单词。 1.There are many flowers in f___of the house. 2.The light is a the bed. 3.The p is on the desk. 4.In my room,I have a b. 5.1just moved into an old h. 三、Make sentences.连词成句。 1.books,there,some,on,are,desk,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s,ball,where,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all,the,near,dog,the,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he,living,room,is,th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photo,what,ni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Choose the best answer.单项填空。 () 1.__________some beautiful flowers. A.There is B.There C.There are () 2.The book is__________the desk. A.on B.at C.for () 3.I love my new room__________. A.very B.very big C.very much () 4.---_________is the mouse?---It’s behind the table. A.Where B.How C.What ( ) 5.There are____________tree. A.a lot B.lot of C.lots of () 6.That’s my____________garden. A.mother B.mother’s C.mothers ()7.There__________a clock,a plant and a photo in my room. A.am B.is C.are ()8.There are so____________pretty pictures. A.much B.many C.a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程名称要点梳理考查重点对点练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 阶级社会的演进 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 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命运 1-8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 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 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和诞生标 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1-6 学习目标

知识导图 要点梳理 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如果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长达二三百万年。 (2)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 ①旧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②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业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3)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选择题考点,特别是“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特别提醒: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教材没有】 生产力生产关系 含 义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内容①物的因素: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 象。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 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②人的因素: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 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②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③产品如何分配。 辩证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选择题考点】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起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会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选择题考点】 (4)原始社会的氏族 ①组成: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作用、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③部落联盟的形成: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5)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个体劳动盛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③私有制确立【选择题考点】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检测题-精品

五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第五单元课堂综合练习题 (分数除法) 班别: 姓名: 评分: 等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 53÷3 = 53 ×( )=( ) 2. 43是87的( ),43的87是( ),( )的41是20,21里面有( )个81。 3.218÷4表示把218平均分成( )份,求( )份是多少,也就是求21 8的( )是多少。 4.一种家电九折后是2700元,原价是( )元。 7.一只蚂蚁158.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这个数乘它的( )。 9.一块正方形的钢板周长是54 米,它的边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10. 把20个苹果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总数的( ),每个小朋友分到( )个苹果。 11. 已知a×73=b×85 (a,b 均不为0),则a,b 的大小关系是:( )>( )。 12. 一种电脑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52 ,正好降低800元,这种电脑的原价( )

元。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 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 ) 2. 把10g 盐溶在100g 水中,盐占盐水的111 。 ( ) 3.A 是B 的32 ,A 是12,B 就是8。 ( ) 4.53÷3与53×31都可以用来表示53的31 是多少。 ( ) 5.任意两个数的积都比它们的商大。 ( )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下列算式中,商小于被除数的是( )。 A C 2.一个数的52 是12,这个数是( )。 A 、301 B 、30 C 、524 3.甲32 时做了18个零件,乙85时做了15个零件,那么( )。 A 、甲的工作效率高 B 、乙的工作效率高 C 、两人的工作效率一样高 4.甲数的31等于乙数的41 (甲、乙两数均不为0),那么甲数( )乙数。 A 、 > B 、< C 、= 5.10km 的( )与15km 的31 一样长。

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C )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镁带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大 C.水结冰质量不变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解释物理变化,水结冰是物理变化。 2.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 ) A.C、O B.H、O C.C、H D.C、H、O 解析: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含有C、H、O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O 元素组成,则C、H一定是从题给有机物中来,而题给有机物中也可能含有O元素。 3.如图表示四种物质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是( C ) A.a+b c+d B.c a+b C.a+b c D.c a+b

解析:由图可知,a、b反应后减少,故为反应物,c反应后增加,故为生成物,d反应前后不变,故可能为催化剂,综合四个选项可知C正确。 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从这个方程式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B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气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A正确;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而不是含有氧气,B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C正确;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D正确。5.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神舟号”系列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其化学式为C2H8N2,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C2H8N2+2X2CO2+4H2O+3N2,则X的化学式是( D ) A.NO B.NO2 C.N2O D.N2O4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X分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6个氮原子,所以一个X的分子中有4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X的化学式为N2O4,故选D。 6.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提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 C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对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必须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观点,我个人是没有什么其他的异议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必须建立在现实一说,我主要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说明。 一是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必须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恩格斯也强调,三大空想家的思想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空想社会主义说到底还是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论证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之前,马克思这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整个人类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已经通过唯物史观所建构起来的社会整体性的理论而得到了证明。当唯物史观笼罩在了近现代资本主义中萌芽出社会主义并使得社会主义走向科学的这一个特定阶段时,证明和解释其科学性与现实的关系则变得十分的明朗。唯物史观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的空想阶段以及发展到的科学的社会主义都是属于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范畴,现实则是属于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展开详细的论述: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两次重大的工业革命,生产力突飞猛进,生产关系随之调整,资本主义垄断程度越来越高,资本的高度垄断化,生产方式从人工和作坊也逐渐成为了大型的机器和大型工厂的方式,因此这种对比之下,社会化的大生产和资本的私有化垄断化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和明显。我们把唯物史观嵌入到资本主义生产经济中去,针对着资本主义这个特定的时期,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可以得到剩余价值论的启示,它就来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性质,劳动创造人类的经济价值,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的剥削的基本形式;即使资本家按照劳动力作为商品在商品市场上所具有的全部价值来购买他的工人的劳动力,他从这种劳动力榨取的价值仍然比他为这种劳动力付出的多;这种剩余价值归根到底构成了有产阶级手中日益增加的资本量由以积累起来的价值量。这样就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生产的过程,也说明了这种生产与分配占有的极为不均衡性。 而在更多的机器代替工人进行生产的同时,工人的队伍逐渐壮大,地位和社会待遇却是每况愈下。反对呼声高涨的工人就成为了社会主义工人阶级,提供了社会主义走向和实践的阶级基础和阶级斗争的支持。这样我们再从唯物史观的阶级角度分析,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因此,就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发现,而是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

2017四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检测题

2017四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检测题 成都高新区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认识方程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卷基本训练(共100分) 一、仔细想,认真填。(每空1分,共1分) 1、2个a相加写作(),2个a相乘用简便方法写作()。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行驶s千米要用()小时。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n°,它的一个底角是()°。 4、2、4、6、8、10 …………第n个数是()。 、由等式8x=16可得x=16÷8,这样做的依据是()。 6、长方形的长是x厘米,长是宽的倍,在这些数学信息里,我们可以写出等量关系式: ()或者()。 7、小红和小明看同一本书,都看了7天,小红每天看a页,小明每天看b 页,7a表示(),a+b表示()。 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a厘米,长是b厘米,宽是()。 9、仔细观察左图,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10、淘气看一本120页的书,他每天看x页,看了7天还剩0页没看完。列方程为:

()或者() 二、小法官,巧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分) 1、生活中有很多等量关系,例如:路程÷时间=速度,速度×时间=路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a²表示a乘a,2a表示2乘a,他们的结果可能会相同,但是二者的意义不同。() 4、小明说:“我今年a岁,我爸爸a+26岁”,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数。()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 三、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方程不一定是等式 B 6+s<13不是方程x=0是方程D 6×a简写成6a 2、下列说法中不可以用2a表示的是()。 A 求a的2倍是多少? B 求2个a是多少?求a的a倍是多少? 3、下面的方程中,x=7是那个方程的解()。 A 2x-8=4 B 6x+1=42 84÷x=12 D 6-3x=31 4、x与的差除以他们的和结果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A (a+b)÷(a+b) B a+b÷a+b (a+b)÷(a-b)D (a+b)÷a-b 、五年级有x人,六年级比五年级的2倍少10人,两个年级一共有

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期论文 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年级二〇一三级 学生姓名、学号王力 134201250086 完成日期 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

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 科学社会主义在经历巨大的低谷和挫折之后,终于在中国开出灿烂的花朵,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诞生发展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可实现性,同时还具体的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一部分是我收获比较多的部分,虽然并不是本文的核心思想,本文的核心思想是论证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历史必然性。 这一部分让我了解了社会主义开始发展时期的艰难性以及曲折性,同时通过阅读本文,我认识到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对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例如欧文将自己全部财产在美洲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我个人认为他们完全可以称为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应该加大宣传他们的实践活动和历史功绩,而不是过多的强调他们的空想性。尽管他们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性暴露不完全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第二个部分,我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这句话可以作为这个部分的核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它们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第五单元)检测题

高2017级地理阶段性检测与巩固 第五单元检测题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万祖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满分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2.对图中②所示资源调出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改善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沿途将经过河南、河北等省区 C.调出区是从长江干流直接取水,水量丰富 D.该项目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均能产生积极效应 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调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读图完成3~5题。 3.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展 C.调节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 D.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 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5.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 A.尼罗河断流B.灌区土地盐碱化 C.降水量增加D.河流含沙量增加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6~8题。 6.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7.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