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伽利略研究方法

伽利略研究方法

伽利略研究方法
伽利略研究方法

伽利略(1565—1642),意大利科学家。25 岁受聘为比萨大学教授,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通过观察证实科学的结论,支持日心说,研究自由落体、物体的斜面运动、物体的抛射运动、钟的摆动规律等物理问题。

一、善于将物理研究对象模型化,以便能更好地突出主要因素的作用。伽利略科学巧妙地设计实验,注重进行物理实验的重复测量验证,使归纳出的物

理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他在相关联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采用思维推断,得出理想化的实验结论,揭示自然的本真。

二、注重实验事实,实践出真知

例如他利用斜面实验研究了速度变化的外在动因,首先提出了力是速度变化的原因,开启了动力学的研究之门,使物体运动的因果关系逐渐显示出来。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就是在对摩擦力进行了理想化排除而获得新的认识。因此其实验结论是在自然的理想化条件下,并实施数学的量化归纳与思维的延伸推断而建立的,即伽利略的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验与自然的理想化、数学化基础上的。

三、开创了科学实验的归纳方法,将实验观察和理论思维(科学假设,数学

推理与演绎)相结合。

在有关自由落体的斜面实验中,在理论上进恰当的推理,当斜面角度q ? 90 0 时,物体为自由落体,推断出加速度与重量无关,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落得同样快!其在有关惯性运动的对接斜面实验中,同样也是依据归纳得到的结论,

再从理论上作进一步的假设推演,当对接的斜面处在水平时,下滑到水平面上的小球将会永过地运动下去,得到地球表面物体惯性运动的结论。

归纳方法通过同类事物的部分现象的本质与原因的分析,猜想它们之中的内在联系,得到事物的一般结论。科学归纳法通过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和概括抽象三个典型的步骤来完成,并且会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归纳形式。

伽利略善于从理性上把握研究的方向,将实验测量和思维推演相结合,通过对条件进行恰当的理想化,获得定量化的信息,进行相应的理性分析和推断,从中找出事物可能的因果关系,得出科学的结论。伽利略以睿智的眼光,洞察到亚里斯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的内在矛盾,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实验猜想、逻辑论证和定量实验归纳的等不同的方式,用无可辩驳的结论驳斥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体现了近代科学的批判精神和理性态度。

伽利略的结论具有严格的科学规范性,

伽利略科学研究方法

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完全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开创了近代物理的新纪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他1632年发表了《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1638年又发表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伽利略在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工作期间开创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人员来说,在科技创新方面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究。1伽利略主要的力学研究工作自由落体问题的研究是伽利略力学研究的突破口。当时在力学问题上流行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落体以匀速下落,其速度的大小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伽利略首先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落体观念的逻辑矛盾。他假定一根不太长的绳子,两端分别系着一块石头,这两块石头的重量不同。那么,这两块石头将以什么速度下落呢?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念,它们的重量是大小两块石头重量之和,所以它们下落的速度比任一块石头单独下落的速度都要快。另一方面,也从亚里士多德的观念出发,大石头下落得快,小石头下落得慢,则当两石头串联在一起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石头快落在下,小石头慢落在上,在大石头带动下,小石头比单独下落时要快些,而大石头被小石头拖后,使之比单独下落时要慢些。即同是应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得出的是以上两种自相

矛盾的结果。所以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的理论从逻辑推理上就不攻自破了。还是眼见为实,伽利略知道仅用逻辑推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人们能够观察到的事实来驳斥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念。相传1589年伽利略登上了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让10磅重和1磅重的两个球同时下落。塔下的人都看到,这两个重量不同的球几乎是同时落地的。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念,当大球落到地面时,小球只下落到1/10的高度,这显然不符合眼见的事实。做这个实验之后,伽利略想到,有人会说物体下落速度虽然不是同重量成正比,但重物看起来总是比轻物似乎要落得快一些。由于比萨斜塔只有56米高,相对高度而言,球下落得太快了,肉眼不容易看出两者的差距。所以伽利略就想“冲淡引力”,让球落得慢一些。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两个重量不同的球究竟是先后落地,还是同时落地的结论。伽利略是通过斜面实验来达到“冲淡引力”的设想的。他在长约8米的木板上,刻着一条光滑的槽,并放置成一斜面,斜面的夹角可以随意调控。他使重量不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沿斜面同时滚下。夹角越小,小球滚得就越慢。这就好比冲淡了引力。伽利略发现,重量不同的球在相同的斜面上滚动的速度是相同的,与斜面的夹角的大小无关。当斜面夹角为90度时,小球的滚动就成了自由下落。于是他得出结论: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同其重量无关。伽利略为了研究落体运动,不断人为地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观察小球在人为控制下运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科学实验(这个实验曾在2002年被英国著名的《物理学世界》杂志的广大读者评为历史上“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一)。伽利略在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宝塔区中石油小学龚增杰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三、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如下: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

探析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思维方法

探析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思维方法 一、归谬法 伽利略巧妙的用了一个佯谬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得出的“重的物体下落快”的论断,得出一种可能: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的同样快。 二、抽象思维方法 抽象即事物主要的、本质的东西联合起来,建立一个轮廓清晰、主题突出的模型,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就是如此。在自然状态下,落体运动受空气阻力的干扰,如果要排除空气阻力的干扰,那就需要创设一个真空环境。于是伽利略运用抽象思维方法,撇开空气阻力的影响,设想在纯重力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其实,伽利略在物理学中的许多成就都可以归功于他能在种种复杂情况下作出抽象,如“理想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抛体运动”。抽象思维方法是他实现科学发现必不可少的条件。所谓“理想实验”并不是实物实验,而是依据理想化的条件进行推导并想象其结果。伽利略曾做过让小球沿斜面下滚的实物实验,由于受到了斜面摩擦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从一个斜面滑下冲上另一给斜面,其高度总比原来低。伽利略设想了一种理想化条件:如果所有阻力减小到零,小球就会上升到原来的高度,这就是伽利略著名的“理想实验”。 三、实验与数学相统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伽利略以前的不少思想家也指出过实验的重要性,但伽利略与他们不同,他所着眼的不是对自然界的单纯观察,而是有计划的进行实验,在做实验时,研究者就像在向自然界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得到回答一样。伽利略认为,理论和自然是否相符,必须由“选择得当的实验”来判断。及时对那些已经公开的观点也得采用实验法加以探究。伽利略认为,在对自然界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运用数学计算法,所以他特别重视实验的定量分析。伽利略深信,“自然界”这本“书”使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不懂得数学语言,就不能揭开自然界的奥秘。 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曾大胆地猜测,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下落物体的速度是随着时间均匀增大的,即v∝t,他也想通过实验来验证,但是如何解决时间的测量问题是个难题。后来经过反复思考,他设计了著名的“冲淡重力”的斜面实验,在实验中同时采用了数学方法。实验验证:在同一个倾斜的斜面上,小铜球滚下的位移总是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斜面的倾角不同时,比例关系同样成立,只是常数的大小有所变化。随着斜面倾角的增大,比例常数的比值也逐渐增大。 四、合理外推法

伽利略生平及主要贡献

伽利略生平及主要贡献 伽利略 Galileo (1564~1642)----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1564年2月1 5日生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家族姓伽利莱(Galilei),他的全名是Ga lileo 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 伽利略1572年开始上学,1575年随家迁居佛罗伦萨进修道院学习。1589年被聘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1591年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1609年回佛罗伦萨,1611年到罗马并担任林嗣科学院的院士。1633年2月以“反对教皇,宣扬邪学”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1638年以后,双目逐渐失明,晚景凄凉。1642年1月8日逝世。三百多年后,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不得不在公开集会上宣布:1633年对伽利略的宣判是不公正的。1 980年10月又提出重审这一案件,并组成一个包括不同宗教信仰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委员会来研究伽利略案件的始末,研究科学同宗教的关系,研究伽利略学说的科学价值及其对现代科学思想的贡献。 主要贡献可分下列三个方面:力学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1582年前后,他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接着在1585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离开比萨大学期间,他深入研究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据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写出了第一篇题为《天平》的论文。不久又写了论文《论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实质并给出准确的数学表达式,因此声名大振。与此同时,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提出质疑。在1589~1591年间,伽利略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根据伽利略晚年的学生V.维维亚尼的记载,落体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进行的,但在伽利略的著作中并未明确说明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因此近年来对此存在争议。伽利略对运动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详尽研究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学中的动力学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静力学部分有定量的描述。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过惯性定律(见牛顿运动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这为牛顿正式提出运动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础。在经典力学的创立上,伽利略可说是牛顿的先驱。伽利略还提出过合力定律,抛射体运动规律,并确立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在力学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在他晚年写出的力学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有详细的描述。在这本不朽著作中,除动力学外,还有不少关于材料力学的内容。例如,他阐述了关于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正确地断定梁的抗弯能力和几何尺寸的力学相似关系。他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他还分析过受集中载荷的简支梁,正

浅析伽利略科学方法论

浅析伽利略科学方法论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伽利略以往研究工作的挖掘和分析,从两个角度分析了其科学方法论——首先,伽利略实现了实验方法与教学方法相结合,成就了精密科学的理想方法;其次,伽利略创造了理想实验,实现了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最后阐述了其科学方法论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伽利略科学方法论影响 引言:伽利略是近代科学的开创者,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不仅具有科学进步的意义,更对方法论理论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伽利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寻找科学定律,纠正了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普遍采用的理性追求原因的方法,使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力学研究,他的科学方法论表现出科学是对人和自然的认识和思想。伽利略的科学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完成了一次重大飞跃,他的科学精神促成了“哥白尼革命”的完成,他的科学方法推动了科学认识的飞速发展,对现世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伽利略一方面坚持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方法,一方面又不迷信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他在对物理, 特别是对力学的研究中, 将数学方法与实验方法结合, 创造了近代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 被称为“实证科学之父”、“实验的自然科学的先驱”。 一.实验与数学结合:精密科学的理想方法 1.数学:自然观到方法论的转变 在数学从自然观转变到强调方法论过程中,伽利略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既重视数学 方法的应用,又抛弃了数学先验论的神秘观点。伽利略认为数学是科学认识、定量研究 的工具,即数学不仅是计算工具,还是逻辑分析的工具。 伽利略的一项运用数学方法的成就在于对塔塔格里亚由经验而得出的抛射体运动轨迹理论作了科学的解释和证明。伽利略对抛射体的运动进行了充分研究,他把抛体运动分解为两种运动:一种是竖直方向的上抛和自由落体运动,另一种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均不考虑空气阻力)。若是斜抛,其运动轨迹则是一条过最高点垂线两边对称的抛物线。而测量射程时,只需要计算运动时间里物体的水平运动的距离。伽利略利用公式算出各抛射角θ时的轨迹曲线,并证明了这些抛物线与实验相符合。他还证明抛射角θ=45°时射程最大,而θ=45°±α时,即抛射角互为余角时的射程相同。 伽利略是近代第一个系统地采用数学方法的人。他认为,在用实验方法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同时必须结合数学的方法,因此他非常强调实验中的定量计算。在伽

常用科学方法归纳

常用科学方法归纳 学术界对于科学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简明定义和说法,即使在不同版本的词典和辞书中,科学的定义也是公说公婆说婆。其原因大体上是因为科学是一个异常复杂的事物,涉及到科学哲学等很多问题。 但是,没法给科学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并不妨碍我们使用科学的方法去实践我们的理论,在这里对历史上出现的,如今还常常被我们用到的一些科学方法做一个简单的归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获得一些启迪。 1. 受控实验法 该方法于1590年由弗朗西斯·培根首先采用。 当我们研究某一课题的时候,实际情况往往十分复杂,结果通常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无法做研究的。 所以想到了简化系统模型的方法: (1)将众多因素设置为常量和无关变量,使得这些因素不会影响最终结果。 (2)定义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假定的原因变量,而因变量实验假定的结果变量。 比如:苹果落地,如何使用受控分析法得出:v=v(初始值)+at的结论? 首先确定无关变量:大气浮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物体的

性质和大小对下落速度的影响,风力作用……对于初始速度的选择,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组选择不同的初始值,所以初始速度也是无关变量。 其次,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该命题中,自变量是下落物体的时间,因变量是下落的最终速度。 现在,受控实验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用于建立众多的理论模型,再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 2. 必要重复原则 这个理念是1665年,由罗伯特·玻意耳提出的,即是:所有的实验结果必须可以重复检验,这样才能确保其真实性。 显然只有可以重复检验的结果,在实践中才有意义,不解释。 3. 采用随机化进行实验设计 我们在基因上就已经被设计为带有偏见的动物,而且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点会严重的影响我们对事物做出的判断以及我们对世界方方面面的体验。比如:男孩更喜欢汽车玩具,女孩更喜欢洋娃娃小熊等绒毛玩具,这样的差异在现代研究中,被认为是文化和玩具商的误导造成的结果。绝大多数地方冲突,也是由于人类的偏见性思维造成的,不管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还是印度语巴基斯坦;冲突中,对于谁挑起的矛盾,谁应该负责,谁应该作出让步,双方很少持有相同看法。 而随机化实验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实验设计者和参与者的主观

科学实验方法及实验设计

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 第三学期由刘小兵老师和韩长明老师给我们上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课涉及到在教学中的真正应用、动手、工艺以及思想方等各个方面,作为跨专业的我眼界大开,收获很大。本文拟从实验方法背后的思所体现的思想之角度谈谈我的认识。 正文 所谓实验,就是重现生活中发生的、需要用已有的或者发展后的科学知识加以解释的现象,由于任何自然界的现象都是错综复杂的,不可避免地会有干扰因素,不可能以纯粹的形态自然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力学现象也不例外。因此,人们要从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力学现象抽象出客观规律,必定要有相当复杂的提炼、简化、复现、抽象等实验和理论研究的过程[1]。并通过人为控制变量的办法忽略其次要因素,将现象加以放大。而这又是一种理解抽象科学原理,发展科学原理的再好不过的方式。然而我觉得不管实验得如何成功,如何精彩,都离不开思想的指导,那些思想则通过合理巧妙,严谨而又科学的设计体现出来。作为科学实验之始祖的伽利略先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上课时,刘老师曾不止一次提到伽利略和他对落体运动及斜面问题的研究,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思想实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人,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为了弄清楚运动的本质,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让一个球沿斜面滚下。这样:球的速度将增大。若是给一个球一个起始的推动力让他沿斜面向上滚,他会慢下来(然后停下来并回头往下滚)。假设斜面近于水平,如果你曾让一个球沿一个小坡度的斜面滚下来过,你就会知道,

它很容易慢下来并停止,即使他是向下滚得。伽利略认识到这种减速是由于斜面和球的表面不光滑造成的,今天我们称其为摩擦。而伽利略关键的一步是通过略去(至少是在他头脑中略去)摩擦的效应而使实验理想化[1],这种事伽利略的伟大之处。更为精彩的是他采取了有特色的令人赞赏的一步:他考虑小坡度平面的极限情形,即理想的水平面,此时小球不会加速也不会减速,这种合理外推的思想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2]。伽利略留给我们很多东西,最主要的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归纳起来,这些方法包括: 设计实验,以检验特定的假设。虽然细心观察的做法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最先通过用受控实验来检验特定的假设,从而改变了这一做法。 对现实世界进行理想化,以消除(至少在人的头脑中)任何可能掩盖主要效应的次要效应。 限制探究 范围每次只考察一个问题。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不同,他更细致的观察水平运动是怎样进行的,她发现没有摩擦力的条件下,物体不会慢下来。 一个好的实验固然精彩,而更可贵的是如何想出来的,能够结合知识进行创作,而这正是韩长明教授的长处,当然有了想法,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需要过硬的基本功,这门课的最后几节是韩老师给我们上的,他从科学实验的创作及其所需的基本功等角度做了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很大程度上给同学们补了一下基本功,这样就可以确保同学们有想法便可以去实施,为接下来的实验设计做了很好的铺垫。 定量方法 伽利略尽最大努力进行测量。他懂得,能做出定量预测的理论更

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

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伽利略系统的应用规划

伽利略系统的应用规划 3.1农业和渔业 精细农业要求实时获取地块中每个小区间(每平方米到每百平方米)土壤与作物信息,诊断作物长势和产量在空间上差异的原因,并按每个小区间作出决策,准确地在每个小区间上进行灌溉、施肥、喷药等等,以求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肥、药的利用率。精细农业要求实现:①精确的定位,精确地确定灌溉、施肥、沙虫的地点;②精确的定量,精确地确定水、肥、杀虫剂的施用量;③精确的定时,精确地确定作业的时间。正是卫星定位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实现精细农业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在渔业领域,利用导航仪可以方便地进行航迹跟踪、制定航线并实现导航功能,获取各种有用的渔业信息,为分析、掌握渔场变化,争取稳产高产提供可靠手段。另外,导航系统能大范围防止非法捕鱼,监测国际条约的实施,并提供各种船舶的安全导航服务。 伽利略系统在农业和渔业方面的具体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药品喷洒 众所周知,化学药品通过控制病虫害和杂草来增加产量,但这些化学药品会污染环境,还会扩散到那些并不需要有高经济效益的地区。通过伽利略系统可以为飞机提供精确定位,因此飞行员能在需要的地区准确地喷洒适量的除草剂、杀虫剂或化肥。这种应用所需的定位精度优于1m,精确到厘米级会更理想。如果把伽利略接收机与喷洒工具、数据库或地理信息系统相连接,利用野外数据,操作人员就能控制整个喷洒过程。 (2)农作物产量监测 利用伽利略系统,农民能够辨认其土地是高产还是低产,从而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如改变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在增产的同时也能将环境污染和费用降到最低。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某片农田进行连续监测,伽利略接收机可以安装在收割机上,这样就能选择特别区域进行数据采样,并存储数据,从数据分析中形成产量图。 (3)农作物面积和牲畜跟踪 一些农业机构需要了解农用土地上的农作物面积,利用这些信息来发放农业补贴,并在自然灾害破坏庄稼时作为支付保险费的依据。以往,农民一般利用历史地籍簿资料所显示的地界线来上报其庄稼面积,但实际上每个季节都会有变化,这种信息并不准确;而伽利略系统可以提供农作物的精确面积,获得的测量数据还能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农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4)渔船导航和监测 利用电子导航系统,结合导航图数据和从伽利略系统获得的当前精确位置,了解渔船所在区域,能够实现渔船的安全导航,同时主控中心通过跟踪渔船的位置,确保其不在捕鱼禁区内。一旦渔船不遵守国际法,驶入禁区将会受到高额罚款,甚至被撤销捕鱼权。 3.2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一个精度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领域。通过与数字绘图相结合,伽利略系统能够对未来的建筑结构进行规划,并维护现存建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监测 伽利略接收机能精确测量建筑物、桥梁、历史纪念碑等结构的移动和河流、湖泊的水位。监测中心利用这些数据对建筑结构的任何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例如,任何桥梁都有一个比其设计参数更高的负载量,对负载量的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卫星接收机技术和实时处理软件是有效的工具,能用于自动监测系统。 (2)机械导航 伽利略接收机与实时运动学技术相结合能用于引导各种重型机械设备,还能自动引导机械设备在危险环境下工作。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力和运动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科学条件的限制,提出了许多观点,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后来又被科学实验否定,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是敢于挑战所谓权威的众多人之一,从下面仅供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科学与谬误针锋相对斗争的一个侧面。 一、关于运动与力 1、亚里士多德。 观察现象:马用力拉车,车前进;马停止用力,车就停止 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释: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不受力,物体就静止不动 2、伽利略。 理想实验:小球沿一个斜面的某一固定高度从静止开始滚下,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运动到另一个斜面上,其最后高度与小球原来静止时的高度相同。 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释: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若没有摩擦力,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正确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现代验证实验:气垫导轨模拟实验,在无摩擦的条件下,物体的运动与是否受力无关 二、关于自由落体运动 1、亚里士多德。 观察现象:石头与小木片从统一高度从静止开始往下落,结果石头先落到地面。 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小决定,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 解释:物体的运动速率同物体所含的物质多少成正比,由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含的物质多,所以重的物体要先落地,即速度与重量成正比 2、伽利略。 逻辑推论:假如速度与重量成正比,取一个大石头、一个小石头,从相同的高度同时从静止开始落,大石头下落的快,小石头下落的慢;如果将它们栓在一起,情况如何呢 结论一:快的会被慢的拖着而减速,慢的会被快的拖着而加速,因而它们将以比原来哪个较重的物体小一点、比较轻的快一点的速度下落。 结论二:栓在一起后,它们的总重量大于大石头的重量,它们的下落速度应该比大石头的速度还快。 焦点:两个结论很明显自相矛盾。 分析:只有假定物体运动速度与重量无关才能消除这一矛盾。 正确结论:无论轻重物体,只要只受重力作用,都是初速度为0的匀速直线运动 3、后期验证实验:比萨斜塔实验,大小不同的两个金属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静止开始下落,结果同时落地。 由上面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尽管一生成就卓越,开拓了科学研究的新时代,但是由于只凭观察、推理,过分夸大了形式逻辑的作用,忽视了实验验证这一重要手段,导致了许多错误,在学习时,我们必须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在力学上,笛卡尔发展了伽利略的运动相对性的思想,例如在《哲学原理》一书中,举出在航行中的海船上海员怀表的表轮这一类生动的例子,用以说明运动与静止需要选择参考系的道理。笛卡尔在《哲学原理》第二章中以第一和第二自然定律的形式比较完整地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只要物体开始运动,就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并沿着同一直线方向运动,直到遇到

研究性学习伽利略的研究艺术

伽利略科学研究方法探究 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完全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开创了近代物理的新纪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他1632年发表了《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1638年又发表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伽利略在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工作期间开创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人员来说,在科技创新方面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究。1伽利略主要的力学研究工作自由落体问题的研究是伽利略力学研究的突破口。当时在力学问题上流行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落体以匀速下落,其速度的大小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伽利略首先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落体观念的逻辑矛盾。他假定一根不太长的绳子,两端分别系着一块石头,这两块石头的重量不同。那么,这两块石头将以什么速度下落呢?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念,它们的重量是大小两块石头重量之和,所以它们下落的速度比任一块石头单独下落的速度都要快。另一方面,也从亚里士多德的观念出发,大石头下落得快,小石头下落得慢,则当两石头串联在一起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石头快落在下,小石头慢落在上,在大石头带动下,小石头比单独下落时要快些,而大石头被小石头拖后,使之比单独下落时要慢些。即同是应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得出的是以上两种自相矛盾的结果。所以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的理论从逻辑推理上就不攻自破了。还是眼见为实,伽利略知道仅用逻辑推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人们能够观察到的事实来驳斥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念。相传1589年伽利略登上了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让10磅重和1 磅重的两个球同时下落。塔下的人都看到,这两个重量不同的球几乎是同时落地的。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念,当大球落到地面时,小球只下落到1/10的高度,这显然不符合眼见的事实。做这个实验之后,伽利略想到,有人会说物体下落速度虽然不是同重量成正比,但重物看起来总是比轻物似乎要落得快一些。由于比萨斜塔只有5 6米高,相对高度而言,球下落得太快了,肉眼不容易看出两者的差距。所以伽利略就想“冲淡引力”,让球落得慢一些。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两个重量不同的球究竟是先后落地,还是同时落地的结论。伽利略是通过斜面实验来达到“冲淡引力”的设想的。他在长约8米的木板上,刻着一条光滑的槽,并放置成一斜面,斜面的夹角可以随意调控。他使重量不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沿斜面同时滚下。夹角越小,小球滚得就越慢。这就好比冲淡了引力。伽利略发现,重量不同的球在相同的斜面上滚动的速度是相同的,与斜面的夹角的大小无关。当斜面夹角为90度时,小球的滚动就成了自由下落。于是他得出结论: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同其重量无关。伽利略为了研究落体运动,不断人为地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观察小球在人为控制下运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科学实验(这个实验曾在2002年被英国著名的《物理学世界》杂志的广大读者评为历史上“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一)。伽利略在斜塔上不能“冲淡引力”,他在家里通过斜面实验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弥补了斜塔观察活动的不足。 伽利略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学的方法,确定了路程与时间的数量关系为:s正比于t2,这就是时间平方定律。在他的实验记录上,有这样两列数字,不同的下落时间t=1,2,3,4……;物体下落的距离之比s=1:4:9:16……。从这两列数的比例关系,伽利略证明沿斜面下滑的物体正在做匀加速运动,从而也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斜面实验还使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理。他做了两个斜面,上面都刻有一条光滑的槽,让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再爬上第二个斜面。他发现,当小球在第二个斜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与贡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与贡献 作者:朱少锋 作者单位:安徽教育学院九九级物理本科学员,安徽,合肥,230061 刊名: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1,19(6) 参考文献(3条) 1.张三慧从伽利略到牛顿 2.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 3.陈毓芳;邹延肃物理学史简明教程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钟凯牛顿那些事儿[期刊论文]-物理教学探讨2009(3) 2.李春勇.Li Chunyong徐光启的科学思想及其影响[期刊论文]-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6(5) 3.程倩春.CHENG Qian-chun论人文观念的近代科学基础[期刊论文]-学术交流2006(11) 4.祖国颂从《伽利略传》看"陌生化"的现代主义特征[期刊论文]-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4) 5.康日新核工业人爱国奉献的楷模——纪念王淦昌同志诞辰100周年[期刊论文]-物理2007,36(5) 6.邱德胜.钟书华.QIU Desheng.ZHONG Shuhua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期刊论文]-力学与实践2005,27(3) 7.程黎阳近代科学技术中心的五次转移[期刊论文]-科技与管理2000(1) 8.木沙江·阿布都维力开普勒的科学贡献及其评价[期刊论文]-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26(z1) 9.赵志祥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一代先驱——纪念王淦昌诞辰100周年[期刊论文]-物理2007,36(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713463153.html,/Periodical_ahjyxyxb200106009.aspx

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最近发展趋势

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最近发展趋势 一、概况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是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于1999年2月系统由欧洲委员会公布,欧洲委员会和欧空局共同负责。欧盟于1999年首次公布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其目的是摆脱欧洲对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的依赖,打破其垄断。该项目总共将发射32颗卫星,总投入达34亿欧元。经过多方论证后,采用方案为: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的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每次发射将会把5或6颗卫星同时送入轨道,并2002年3月正式启动。系统建成的最初目标是2008年,但由于技术等问题,延长到了2011年。2010年初,欧盟委员会再次宣布,伽利略系统将推迟到2014年投入运营。 二、最新进展 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的首批两颗卫星2011年10月21日从位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欧盟希望在2019年完成全部 30颗卫星的发射,从而对全球卫星导航市场进行重新洗牌。 第三颗和第四颗“伽利略”在轨验证(IOV)卫星预计搭乘“联盟”火箭于2012年10月发射升空。这些新卫星将加入2011年发射的首批两颗伽利略卫星,定位于距地23222千米高的中地球轨道。此举标志着该项目迈进了重要一步,因为它将完成IOV阶段所需的基础设施部署,并首次实现仅仅基于伽利略卫星进行地面定位估算。IOV阶段后将是继续按需部署卫星和地面段,最终实现“全面运行能力”,达到服务预期。 首批22颗“全面运行能力”卫星目前正在德国建造,德国还将负责平台和最终卫星的集成。英国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建造有效载荷。 2012年10月12日,随着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二批两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该系统建设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目前太空中已有4颗正式的伽利略系统卫星,将可以组成网络,初步发挥地面精确定位的功能。这4颗卫星将组成一个微型网络以对系统进行初步测试,并确保今后发射的该系统其他卫星能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正常运转。 2013年春季,已组网的这4颗卫星将可以首次提供导航服务。欧洲航天局计划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发射3次和2次“联盟”火箭,每次火箭携带两颗伽利略系统卫星。此外,欧航

科学家介绍---伽利略

科学家介绍——伽利略 一、人物简介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 -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摆针、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世界创造了巨大成就,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 人之一。 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 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推翻了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 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 日心学说。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 学之父”。其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 了基础。他对17世纪的自然科学和世界观的发展 起了重大作用。 二、人物生平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生于比萨(意大利中西部城市),卒于阿切特里(意大利一城市)。伽利略家族姓伽利莱(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伽利略”(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 伽利略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父亲芬琴齐奥·伽利莱(Vincenzio Galilei 1520—1591)精通音乐理论和声学,著有《音乐对话》一书。 伽利略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诗歌、绘画以及机械兴趣极浓;也像他父亲一样,不迷信权威。17岁时遵从父命进比萨大学学医,可是对医学他感到枯燥无味,而在课外听讲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静力学,感到浓厚兴趣。伽利略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并且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

1583年,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注意到一盏悬灯的摆动,随后用线悬铜球作模拟(单摆)实验,确证了微小摆动的等时性以及摆长对周期的影响,由此创制出脉搏计用来测量短时间间隔。 1587年他带着关于固体重心计算法的论文到罗马大学求见著名数学家和历法家C.克拉维乌斯教授,大受称赞和鼓励。克拉维乌斯回赠他罗马大学教授P.瓦拉的逻辑学讲义与自然哲学讲义,这对于他以后的工作大有帮助。 1588年他在佛罗伦萨研究院做了关于但丁《神曲》中炼狱图形构想的学术演讲,其文学与数学才华大受人们赞扬。次年发表了关于几种固体重心计算法的论文,其中包括若干静力学新定理。由于有这些成就,当年比萨大学便聘请他任教,第二年发现了摆线。 1592年伽利略转到帕多瓦大学任教。帕多瓦属于威尼斯公国,远离罗马,不受教廷直接控制,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在此良好气氛中,他经常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文化活动,与具有各种思想观点的同事论辩。此时他一面吸取前辈如N.塔尔塔利亚、G.贝内代蒂、F.科门迪诺等人的数学与力学研究成果,一面经常考察工厂、作坊、矿井和各项军用民用工程,广泛结交各行各业的技术员工,帮他们解决技术难题,从中吸取生产技术知识和各种新经验,并得到启发。 在此时期,他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落体运动、抛射体运动、静力学、水力学以及一些土木建筑和军事建筑等;发现了惯性原理,研制了温度计和望远镜。 1597年,他收到开普勒赠阅的《神秘的宇宙》一书,开始相信日心说,承认地球有公转和自转两种运动。但这时他对柏拉图的圆运动最自然最完善的思想印象太深,以致对开普勒的行星椭圆轨道理论不感兴趣。 1604年天空出现超新星,亮光持续18个月之久。他便趁机在威尼斯作几次科普演讲,宣传哥白尼学说。由于讲得精采动听,听众逐次增多,最后达千余人。 1609年7月,盛传一荷兰眼镜工人发明了供人玩赏的望远镜。他未见到实物,思考几日后,用风琴管和凸凹透镜各一片制成一具望远镜,倍率为3,后又提高到9。他邀请威尼斯参议员到塔楼顶层用望远镜观看远景,观者无不惊喜万分。参议院随后决定其为帕多瓦大学的终身教授。1610年初,他又将望远镜放大率提高到33,用来观察日月星辰,新发现甚多,如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球与其他行星所发的光都是太阳的反射光,木星有4颗卫星,银河原是无数发光体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教材编写的脉络清楚,逻辑推理严谨,文字表述生动、通俗易懂,因此,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是新教材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个标志性内容.过去的教学过分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对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究思想和方法,感受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高尚情操,就成为这节课最终的目标.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精神,该教学策略采用了先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经过讨论和发表见解,充实和完善伽利略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体会伽利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畏强权的探索精神和正确地解决问题的思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能够合理设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用图线法处理。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2、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完成实验操作; 3、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图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了学生学习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善于观察思考,知难而进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意志品质,创新思想和互相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重现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让学生亲临其境探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实验,学习其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 教学难点 1、当无法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如何引导学生巧妙设计斜面实验间接 验证; 2、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怎样进行合理猜想、数学推理、合理外推等重要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浅析伽利略科学思想的研究.doc

浅析伽利略科学思想的研究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比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2岁时,进入佛罗伦萨附近的修道院学校圣马利亚学院,接受古典教育。伽利略后来有三个孩子,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伽利略的父亲希望伽利略将来能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当时一名医生的工资是一名数学家工资的30倍。1581年,快满18岁的伽利略考入比萨大学学习医学。但在1585年他还是放弃了医学的学习而致力于数学和力学的研究,1589 1592年,伽利略担任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 1592 1610年,伽利略担任帕多瓦大学的教授。照他晚年写给一位友人的信中的说法,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正是在那里他制造了望远镜、显微镜和空气温度计,他还发明了一种叫作比例规的仪器。他用望远镜做了重要的天文观测,完成了自由落体、抛射体和斜面的实验研究。可以说伽利略在力学上的大多数发现都是在帕多瓦成熟的。但是,这期间伽利略发表的文章很少。 伽利略十分重视对运动学的研究。他反对把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的分类研究方法,明确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提出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新的分类方法,从而使运动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是伽利略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他有十分精彩的斜面实验、船舱实验等。 伽利略是第一位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科学家。他根据天文观测勇敢地宣讲哥白尼学说,因此,在1616年他被传唤到罗马的宗教裁判所,地动学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谴责,教皇下达了1616年禁令,禁止他以口头的或文字的形式传授或捍卫日心说。但最终他还是违反了1616年的禁令,在1632年出版了轰动整个学术和思想界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以下简称《对话》)。这招致了他第二次受审。这位70岁的老人被迫当众跪着表示公开放弃、诅咒和痛恨地动说的错误和异端,同时,因此他被判终身监禁。

GPS与伽利略导航系统的异同

GPS与伽利略导航系统的异同 孙诗剑 2010040704019 摘要: GPS系统与伽利略系统都是现有的导航系统。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精准报时,导航定位等功能上,它们有着显著的共同点。但在技术实现,系统控制的主体上,两者又有着显著的区别。下面我将介绍GPS与伽利略导航系统之间的相同点。 一、GPS与伽利略导航系统之间的相同点: (1)有相同的设计功能。 精确定时:广泛应用在天文台、通信系统基站、电视台 工程施工:道路、桥梁、隧道的施工中大量采用设备进行工程测量 勘探测绘:野外勘探及城区规划中都有用到 导航: 武器导航:精确制导导弹、巡航导弹 车辆导航:车辆调度、监控系统 船舶导航:远洋导航、港口/内河引水 飞机导航:航线导航、进场着陆控制 星际导航:卫星轨道定位 个人导航:个人旅游及野外探险 定位: 车辆防盗系统 手机,PDA,PPC等通信移动设备防盗,电子地图,定位系统 儿童及特殊人群的防走失系统 精准农业:农机具导航、自动驾驶,土地高精度平整 授时:用于给电信基站、电视发射站等提供精确同步时钟源 伽利略系统又独有搜索救援服务。 (2)都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3)有类似的地面控制系统组成:伽利略导航系统由监控站、控制中心和遥控站组成。GPS导航系统由1个主控站、4个地面天线站和6个监测站组成。 二、GPS与伽利略导航系统之间的不同点: (1)建设系统的国家不同。GPS系统建设的国家只有美国,而伽利略系统参与建设的国家有欧盟、美国,中国,以色列,乌克兰,印度,摩洛哥,挪威,阿根廷,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巴西, 智利, 墨西哥, 马来西亚, 沙特阿拉伯… (2)两个系统使用的轨道不同。GPS系统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即每个轨道面上有4颗卫星。卫星轨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的轨道倾角为55°,各轨道平面的升交点的赤经相差60°,一个轨道平面上的卫星比西边相邻轨道平面上的相应卫星升交角距超前30°。而伽利略系统30颗卫星分别在轨道高度23616千米、半长轴29994千米、轨道倾角56度、轨道平面数为3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14小时4分钟。 (3)卫星的尺寸不同。GPS卫星是由洛克菲尔国际公司空间部研制的,卫星重774kg,使用寿命为7年。卫星采用蜂窝结构,主体呈柱形,直径为1.5m。卫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