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最新整理)

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最新整理)

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最新整理)
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最新整理)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思考题

一、思考题:

1、以档案产生条件的基本原理和史料依据说明我国档案产生于夏朝

(一)关于文字,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仰韵文化、大汶口文化(前4000-5000年);、龙山文化(前2800-2500年);

二里头文化(前2080-1690年)———发掘陶器上刻有24种符号

殷墟(前13世纪-11世纪)——————甲骨文

(二)关于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500年。1959年开始发掘,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

三、古代文献的记载:《左传》、《礼记》、《论语》

四、夏朝的档案机构和官员——史官

1、职守:不仅负责形成文书和保存档案文献,而且还可以据典劝谏君主。2、地位:比较重要,但比商朝史官的地位低。

二、思考题:

商朝职官可以分为三类:宗教官员即神职官员、事务官、武官。奴隶社会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神权政治。其中巫、史是沟通人神的媒介。商代史官的记载见于甲骨刻辞和史籍的有巫、史、大史、小史、西史、东史、贞人、作册等等,统称为巫和史。它们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

地位:最高政务官;知识的垄断者;文书档案的形成和保管者

1、名词解释: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1、不仅仅产生于商朝;

2、在占卜过程中形成的;

何为“占卜”?占卜是一种宗教现象。

在神权政治时期,宗教为政治所用,成为政治决策的手段;

3、其性质是商王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政务档案;

一篇完整的殷商卜辞文书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是叙辞(前辞),记载卜问的日期(殷人以干支纪年)以及卜官的姓名;

2、是命辞(问辞),记述向神祖卜问求告之事,即贞问之辞;

3、是占辞,记载卜兆之结果,即根据兆圻而定的吉凶之辞;

4、是验辞,记述卜问以后应验的情况

占卜刻辞已具备了文书基本要素,即程式化的成文性。

甲骨档案的内容

(1)占卜刻辞(卜辞),这是甲骨档案的最大部分

(2)卜事刻辞,即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

(3)记事刻辞,即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

(4)表谱刻辞,包括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含玉牒)。

甲骨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孙诒让写成《契文举例》,这是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

甲骨档案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

1、是对商周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是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是印证了《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一些材料的真实性,订正了某些史实的谬误。

4、是推动了书法史、微雕史等文化现象的研究。

正因为如此,甲骨档案的发现被看作是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

2、简述甲骨卜辞与存世《商书》的不同。

1.体裁。甲骨档案为一文一事记账式记录,因卜辞供占卜所用,只暗示吉凶利害。《商书》则是长篇记叙文辞。因诰词需反复告诫。

2.从字数:甲骨文句简短,超过百字者极少。商书比较长,一般多于百字。

3.文书用语:甲骨文书为贞人所用占卜文书专用语言,商书使用了比喻、描摹等笔法

4.内容:甲骨文书为神的旨意的显示,商书为殷王及有关大臣吉事的记载。

3、从甲骨档案的保管论述是意识存贮以备查考利用的。

1.从考古出土情况:集中保存,绝大部分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其次是侯家庄南。是殷统治者宗庙和陵墓所在地。

2.从容藏情况:反映集中保管的做法。多数窖集中存贮一个朝代的,有的是几个朝代的。档案是有意识的存贮的。

3有集中归档的做法。突出的一点。卜辞出土于安阳,卜辞所记占卜地却在殷都以外,归档于殷都。

4.有初步的整理方法:有原始的归档登记制度,有龟甲编连成册或按包保管或者粘贴保管,甲和骨分别贮藏。还有原始的目录索引。

5.有专门的人员看管。贞人既是档案形成者,也是保管者。

三、思考题:

1、简述西周史官的地位和作用。

(1)典守整理重要典籍;

(2)负责记录统治者的言论和事迹;

(3)对于天文、历法、家事等知识进行记载、积累并编纂。

(4)(熟悉政令典则)参与国家大政;

(5)教育贵族子弟(学在官府);

(二)地位

1、重要:知识阶层;职业世袭

2、但较商朝有所下降

神权政治的第二阶段

民本思想:敬天佑民、法祖、明德慎刑

2、史官记注制度

大史小史掌王朝全局档案,内史掌中央档案,御史掌王室档案,外史掌地方档案,史官除典守重要典籍外,他们还负责记录统治者的言论和事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奠定于西周,不仅掌管本朝的文字记注,也掌管前朝典章文物。

3、简述金文档案的产生与西周经济、政治的关系。

金文指的是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西周的金文书史性质十分明显,记事翔实,内容多社会生活的真实记述,故又将西周的金文称之为金文档案。金文档案的内容主要是反映了西周中晚期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情况。

1、与西周时期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紧密相联;

2、和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相联的;

(一)金文档案的性质和特点:

1、是王和各级奴隶主贵族的重要记事档案。

2、具有开放性、坚固耐久性和分散性。

(二)金文档案的内容

第一:为祭祀典礼和征伐纪功而做器勒铭;

第二:为记录王的策命、训诫和赏赐而勒铭留念;

第三:为记述重大事件而做器;

第四:为解决诉讼纠纷而立据信守;

4、试以西周王朝档案管理制度说明我国历史上的档案副本制度及石室金匮保管传统奠定于西周。

1.登于天府

2.制作副本:便于日常政务的利用和更好的保存正本而制作,为稽查利用的档案副本,由各类文书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保存。 3西周统治者重视档案的保管,古代典籍如《商书》中还有藏于金匮的

记载。西周重要的档案不但登于天府,而且严密藏于金匮,而开启金匮要举行隆重仪式。

四、思考题:

1、名词解释:计书与上计制度

计书:战国时的赋税档案,郡县根据人丁征收地方赋税的档案。与西周的“版图”作用相似,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进行经济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

上计制度:郡县长官于每年年终将下一年度的民户和财赋数目写在木卷上送呈国君,国君把木卷剖而为二,王执右卷,臣执左卷,当下年度终了时,郡县将赋税上缴国君,称上计制度。

2、简述天道观念变化与史官地位变化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兼并战争的发展,反映到社会思想上,对天的信仰也进一步动摇。当时统治者在频繁的战争中意识到增强军事、财政实力的重要性,因此主管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等事务的官员上升到重要地位,管理祭祀鬼神的宗教官退居次要地位,因而史官失势,地位下降,他们开始脱离对国家事务参谋顾问的高级管理工作,逐渐成为记注政事,典守档案的专职官员。总之,随着神权的下降,封建君权的确立,文书档案工作渐渐由传统史官内分离出来,为一批专管文书档案的官员所掌握。

3、试述《尚书》、《春秋》的编纂与档案流散和档案利用的关系

1.与档案流散的关系:孔子利用流散于社会的档案编纂了《商书》和春秋。

2与利用关系:商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文件汇编,其前身是按朝代分编的历史档案汇编,这种分编形式出现在西周。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记载政治活动居多,都是统治活动的国政大事记录。

4、试述孔子对我国档案事业的贡献。

1、为后世保存了比较系统的历史档案文献;

2、开创了利用档案资料编纂史书的优良传统;

3、提出了“述而不作”的编纂档案资料的原则;

4、利用档案传道授业开辟了档案利用的领域

五、思考题:

1、简述从兼掌文书档案的三代史官到秦文法之吏的演变。

秦国以法治国,以法为教,必决定其重吏轻儒的统治政策。吏,秦时称文吏或法吏,通称文法之吏,即多掌管文书、法律、图籍的职官。演变过程一方面涉及到新创建的封建专制体制的一些本质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历史演进的趋势。三代史官逐渐分化为两部分:

A一部分是顺应新兴封建官僚体制管理的需要,在史官群体中分化出来的一批专司文书档案的职官,他们大致定型的专业知识为专制君主所御用。

B自春秋战国后,随着学术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被官府垄断的知识传播到了民间,这个知识下移的过程称为学在私人。从此产生了孔子、墨子这样的大知识分子。秦统治者出于统治的需要,采取重吏轻儒的统治政策。

2、简述石刻档案的性质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尽管时刻石不自秦始,然而自秦统一后,始后为显扬其功德,发布其政令,刻石大有发展,不仅形制扩大,且数量增多。

其自秦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1、社会历史文化条件;

2、轻名器,重功利的需要;

3、法律之公布;

4、铁器的使用。

(一)就石刻档案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公牍刻石与记事刻石。

前者具有公务文书的性质,后者具有原始记事的性质。

(二)石刻档案的特点同金文档案一样:开放性、坚固耐久性和分散性。

3、简述秦朝重用文吏的史实并对秦重吏政策加以评价。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评价:对于扫除奴隶制的世卿世禄制残余,巩固封建经济基础和维护统一的封建国家起了历史的进步作用。表现了一个新兴政权充满生机的态势。同时,这一措施回到了西周时学在官府的、官师合一的状况,从文化发展看,这是对春秋战国以来学在私人、学术发展的历史反动。

六、思考题:

1、名词解释:石渠阁、兰台、东观

石渠阁:汉初丞相萧何主持建造,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是为了收藏刘邦进军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的图籍档案,所以称石渠阁,是因为其建筑特点而得名,在阁周围以磨制石块构成渠,渠中导入水绕阁四周,对于放火防盗十分有利。

兰台: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库,位于宫中,隶属于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兰台典藏十分丰富,包括皇帝诏令、臣僚奏章、国家重要律令、地图和郡县计簿等。因兰台典藏档案最初为监察弹劾百官之用,故后世也称御史台为兰台的。

东观:东汉洛阳宫中殿名,东汉王朝收集档案典籍的处所。位于洛阳南宫。汉代文化活动和学者荟萃之地。

2、试从汉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中分析汉代文吏作用、地位的演变。

秦代文吏对专政政体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缺乏调节机能,文吏只有执行职能,单纯使用文吏是致命弊端。汉代从思想到政策上做了调整,重视发挥知识分子改造政权的作用,吸取了博士、儒生的统治思想,汉代儒生成为统治集团中的参与者,而文吏则被视为“不习为吏”的事务性办事的定型规范技能。由此可以看出一般文书档案官吏在国家机关中的作用比秦代明显缩小,地位也随之下降。

3、如何认识司马迁对当代档案工作者的启示?

1.保藏档案与编纂文书结合的典范

2.注意实地调查,丰富和考订档案的精神

3.不溢美,不隐恶,不避权贵,不怕罪祸,敢于揭露统治阶级的一切罪恶。4秉笔直书的修史精神。

七、思考题

1、名词解释:桓玄诏令

东晋末年,豪族桓玄把持朝政,代晋自立,国号楚。公元404年,颁令停止使用简牍,因此,纸最终完全取代简牍,成为国家文书正式书写材料。

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兴起的历史意义。

谱牒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

人物事迹等情况。

(一)谱书的种类:总谱;皇室谱;州谱;家谱;表亲谱

(二)谱学名家:贾氏;王氏

魏晋谱牒档案兴盛的社会背景

1、谱书对选官起着决定作用;

2、谱书对避讳起着重要作用;

3、谱书对婚姻有重要参考作用;

4、谱书还是征发徭役的依据;

谱牒是古代重要的档案史料,为研究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伦理学、经济学、方志学、民族学等提供各种具体和典型的史料,有些可以补充史籍的空缺。

3、分析谱牒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社会背景并综述官府对谱牒的管理和编修。

与当时的政治制度分不开:九品中正制,开六朝门阀之风,门第成为每个人获取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的依据,国家以门第取士,选官必定依照谱牒。谱牒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谱局是政府设置的专门保管谱牒的机构,由令史具体管理。

4、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利用档案编史修志的发展。

1.长期封建割据,各国都特别重视史学的政治功能,都纷纷设立史官,建立史馆。利用档案编修史书,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通过修史来总结政治上的得失,争取民心。各国都重视利用档案修史。

2.档案作为统治阶级政务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历代王朝的禁物,只有政府史官才能利用档案修史。魏晋南北朝频繁的战争和政权交替,打破了统治阶级对档案的垄断和封锁,档案史料大量流散于社会,为档案的广泛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私家修史的发展。

八、思考题

1、名词解释:起居注;时政记;甲历档案;甲库;日历和实录;贴黄制度

起居注:古代记载帝王言行的册籍,起源于古代史官记注。名称始于《汉武帝禁中起居注》

时政记:皇帝和宰相的议政记录。

甲历档案: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铨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

贴黄制度: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公文有错使用黄纸盖在有错的地方,也叫押黄。

日历:根据每月封送史馆的起居注和时政记修撰的,由修撰官各人所记,每到月末,封存馆中,备修史用。

实录是历代皇帝的编年大事记。

2、简述唐朝的文书档案工作制度。

四禁制度、用纸制度、贴黄、一文一事、公文签押判署制度、文书邮递制度、文书归档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勾检制度。

3、简述隋唐时期国家机关分工的专职化引起记注和修史专职化的历史过程。

1.记注和典守职掌相分离。北魏开始设置专职起居注令掌管记注。2自东汉修汉书起,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逐渐形成了官修史书制度,也形成了一批专职编史的官员。史官由东汉的兰台令发展为专管史任的著作郎,随着编史史官的形成,他们也从文档官吏中分流。地位日益下降。3隋唐科举制的产生,选官用吏完全成为两条途径。科举是入士正途。隋以后,官吏有了明显区分,一般文书人员统称“令史”属不入级的胥吏,为三省六部的低级办事人员。

4、简述唐朝设馆修史的历史条件和成就。

1.主观:A政治制度下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B与唐太宗的重视有直接关系,把历史作为吸取经验的最好教科书。

2客观:A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作为修史材料的各种典籍档案也大量增加,单凭私家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史馆的设立成书比较容易,唐宋以后,凡纪传体正史,多是设馆官修的。B纸的发明。

九、思考题

1、名词解释:千字文编号法;引黄制度;

宋时创立,以千字文的一千个字前后为序列的编号法。在宋代运用较为广泛。

引黄制度:百官上的奏章,要将其内容要点、日月、道里书于文书的封面或文首。

2、分析宋朝架阁库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并综述中央、地方架阁库的普遍设置及其历史意义。

意义:

1、架阁库则是贮藏架阁文字即档案的库房,同时也是基层组织机构。

2、架阁库是档案保管装具的变革,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同时便于查找和利用;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3.开创了广泛范围内普遍保存文书档案的途径,为提供政务利用和日后编史创造了有利条件。是近现代机关档案室的雏形。

条件:

1.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是纸张文书档案大量增加需要贮藏的要求

3.是文书档案工作发展的结果。

宋王朝中央机关中最早建立架阁库的是财政机构三司(995年),神宗元丰((1078- 1085年)改制后,三司被撤销,三省六部恢

复职权,中央机关档案室便普遍设置起来。宋代地方机构实行路、州府、军、监)、县三级管理体制,三级机关均设置有档案工作机构一一架阁库。这是宋代档案工作全面地、深入地向前发展的一大标志。

3、试述宋朝利用档案编史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一是宋代编纂档案文件机构的增多二是利用档案编纂史书的范围更加广泛。1、官修史书(1)官修史书兴盛的原因: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纸张的使用和印刷术的发展;文书档案工作制度的完善

(2)具体体现:修史机构增多,史馆规模扩大;史官地位尊崇;史书数量增加

(3)编修的史书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及《通鉴纪事本末》;《通志》;本朝国史;2、私人修史

(1)原因:官修史书的兴盛;文人政治;士大夫阶层的形成,对士大夫比较宽容(2)编修的史书《续资治通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

(二)地方志的编纂:方志在宋朝,格式与体裁上已定型化,并开创了在方志中列入人物、艺文的新体例。(三)金石学著作的编纂

1、古器:刘敞《先秦古器图碑》;吕大临《考古图》;《宣和博古图》简称《博古图》。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三十卷。大观初年(1107)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1123)之后。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 件。

2、石刻: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

十、思考题

1、名词解释:园佥文书制度;吏员出职制度

园佥文书制度:蒙古族原始军事民主制度的产物,元朝建立后仍保持。一切公务,官员必须圆坐议处,除因差故不能参加外,都要自上而下的圆书图押。由于蒙古、色目官员多不通文墨,不能执笔划押,于是就用刻名印章代替花押。

吏员出职制度:吏员任职期满,无过错,可以脱离吏职升为官职,即由吏升官的制度。是元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综述元朝的文卷照刷磨勘制度

是对政府文卷的定期检查审核,看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弊,有则限期改正。见课本。

十一、思考题

1、名词解释:行移勘合制度;黄册和鱼鳞图册;后湖黄册库;皇史宬

行移勘合制度:为了加强皇帝对中央和地方机关的掌控,防止擅自行移,乱发文书,建立了勘合制度。

黄册:记录土地、人丁和赋役的文书。鱼鳞图册又叫田亩册或丈量册,是登记土地所有权的文书。这两种书总称黄册,是明代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文书。也是明朝维持赋役制度的基本工具。按规定要每十年一造,造前由户部将册籍格式颁布全国,责令各地官府依格式编造,要一式四份。一份送户部收存,用黄色封面故称黄册。另三分分别保存于布政使司和府县衙门,因用青色封面,故称青册。

2、试述明朝的文书工作制度。

文书票拟批红制度、行移勘合制度、文书保密制度、文书的书写制度、文书邮递制度、禁繁文、贴黄制度、公文用纸和公文字体规定。

十二、思考题

1、名词解释:《满文老档》;幕友;书吏;奏折

满文老档:清入关前遗留下来的最早的档案,它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各种档案文件的汇集,起自天命前9年,止于崇德元年。记录努尔哈赤以兵甲十三副起兵,统一女真部落,夺取辽东,迁都沈阳,以及皇太极继位后,屡挫明师等各项军事政治活动。

幕友:又称师爷、幕宾,幕僚等。

书吏:在各级衙门科房中专门从事文书处理和收贮档案,是国家机关的正式雇员。

奏折:新的上奏文书,始于康熙。

2、清朝初期档案工作的特点。

初期文书档案工作的特点

(一)形成了中央两大文书档案工作系统;

(二)奏折的产生和广泛使用,改变了自明朝以来的文书处理制度;

(三)创立了满文,形成了文书档案工作中文字多样的特点;

(四)文书档案工作机构比较纷杂;

(五)书吏为害严重;

3、综述雍正对档案工作的整顿。

一、廓清吏治,整顿书吏

雍正元年正月,清世宗初登大宝,即接连发布了十一道谕旨,对各级文武官员的职责,分别训敕,谕令各衙门清查不法幕友和书吏,加强对胥吏的管理。

1、严格招募书吏的条件和手续,重申役满返籍的规定;

2、严禁书吏超额、越权,违者将受严厉惩处。

二、加强文书档案的管理

主要体现为:

1、普遍建立了文书档案的副本制度;

2、重申档案文件的移交、保管制度;

3、建立了文件的稽察汇奏制度;

4、上缴朱批奏折制度;

5、奏折取代了题本的部分功能,被广泛使用。

引起了文书档案工作的一系列变化。

4、试述章学诚的档案学思想。

一、关于档案及其作用的综述

(一)提出“六经皆史”、提高了档案史料和档案工作的地位;

(二)重视档案史料在编史修志中的作用

方志:

志:地方发展历程;

掌故:各种规章制度;

文征:地方文化

二、关于“州县立志科”的设想

三、关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一)收集方面:

志科内置掾吏,再设采访一人

(二)整理方面:

区分类别、按时间顺序排列

(三)保管方面:

金匮石室;副本制度

四、关于档案史料编纂的思想

(一)区分史著与史料;

(二)在史料编纂原则方面,提出了“比次之书,欲其愚”的思想;

(三)在校勘问题上,提出了“以一字必有按据为归”和“校书宜广储副本”的方法;

十三、思考题

1、简述《政治官报》的内容、性质及出版的意义。

光绪33年创办清王朝中央刊布折件的《政治官报》,刊载内容包括谕旨、批折、电报奏咨、法律章程等十大类。发行范围很广,是清政府汇编公布档案文件的正式公报。说明清末档案的利用已经开始超出仅供行政机关日常政务调用和编史修志的范围,具有了近代意义的档案文件公布性质。

2、简述清末对文书档案工作的整顿。

1.预备立宪期间文书档案机构的设置

2.实行新政与裁汰书吏

3.清理积案与加强现行档案的管理

4.档案汇编与公布。

3、评价清末裁汰书吏的历史背景和措施。

背景:

1.书吏垄断档案,操纵政务的现象十分猖獗,在雍正时曾下谕旨整顿,但只起到一时的限制作用,不能得

到彻底解决。

2.十九世纪末书吏危害日益严重,清政府随着社会政治及其统治机构的日益腐败,官员不亲政事,一任书

吏舞文弄墨,勾结官府与吏分肥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宗旨,书吏窃取、改易、焚毁文书档案,一方面侵吞钱粮包揽诉讼,鱼肉百姓,另一方面收取贿赂敲诈勒索,名目繁多。影响到了清的统治。

措施

陈壁上奏以后下了三道谕旨:1.整顿部务2清理积案3.裁汰书吏

评价:只起到了一时的限制作用,各级官僚对朝廷阳奉阴违,收效微乎其微。是极不彻底的举措。

十四、思考题

1、名词解释:“八千麻袋事件”

1909年,清内阁大库失修倒塌,迫使库内档案外移,档案转出后,因缺乏库房而堆置于朝廷学部大堂和国子监两处。1912年清帝退位,北洋政府教育部接管内阁大库移出的档案,不就,教育部把这些档案从学部搬运到端门门洞之中。1916年教育部以国家教育经费困难为由,将这批档案进行公开拍卖,首先由教育部以四千大洋卖给北京西单牌楼的曾纸店,共有八千麻袋,重量15万斤,卖出后有人拿朱批谕旨和题本之类的档案卖给清朝遗老罗振玉,罗认出内阁大库档案,以12000元价格买回并加以清理。罗买回后进行挑选自留,于1927年送日本人松琦40箱,一部分送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剩下的又公开拍卖。事件发生后北大师生主动要求接管这批档案,几经周折抢救了一部分,为数不多,存于中国历史档案馆。

2、综论北洋政府时期机关档案工作的发展。(两类机关档案工作的代表性做法)

一类是沿袭清代编纂档册的基础上对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诸方面规定了较为严密的方法和制度;另一

类是革除了清代纂档的做法,在管理、保存、利用档案原件方面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做法。

3、试论北京大学档案整理委员会整理档案的步骤及其经验与教训。

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历史档案整理办法:三步骤:

1.分类整理2编号摘由3纂修、汇编、公布

经验:运用了名称、年代、机关、地区几个分类原则,大小类目层次清晰,具有逻辑联系,这是档案整理方法的发展

教训:太重于形式,只知道区别名称,排比年代,而忽视档案的内容。

只注意档案本身,而忽视衙署职司文书手续的研究,使得各类档案失掉了它的联络性过于注意搜求珍贵史料而忽视多数平凡材料的普遍整理。

4、罗振玉与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十五、思考题

1、试述国民政府初期档案工作及其特点。

(一)建立健全文书工作机构

1、国民政府内部设有秘书处,受主席或常委领导,掌理文秘事务,此外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检察院都设有秘书处,负责各院的文书工作。

2、国民政府地方政权机构分省县二级制,同时还设有行政院直辖市和省辖市,其下都设有秘书处,负责各自的文书工作。

(二)制定文书管理制度

国民政府还先后于1927、1928、1942年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文书和文书工作的条令和办法,主要是为了适应政权需要,同时也是针对某些封建性内容进行一些改革

促进了文书工作的发展,同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2、试析1933年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见材料一。

3、论述国民政府时期文书档案连锁法的内容和评价

把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二合一的做法。这个办法根据当时文书档案工作脱节,档案保管分散、混乱的情况提出的。目的是想通过几道简便的手续,把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连锁起来,以改变文书运转迟缓和档案管理分散、垄断的情况。其核心是一个机关范围内,以集中统一的原则组织文书档案工作。实现三个统一: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统一登记。

一方面简化了文书收发、编号、登记等手续,加速了文件的流转,另一方面在档案管理上打击了卷阀的操纵,提供了机关文书档案管理的统一方法。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但混淆了立卷和分类的关系。

4、简述我国档案学思想萌芽时期的特点

(一)我国档案学思想萌芽的社会条件

我国档案学思想萌芽的社会条件在很早就已经具备,尤其在进入清代社会中期以后,档案学思想萌芽的条件逐渐成熟.

1、档案数量的增多,产生了认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需要;

2、清代一些封建官僚和历史学者等重视档案和档案工作。

特点:1、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一直是文书工作后缀部分并主要为机关行政管理服务,因此,只有对具体档案管理方法和经验的总结。

2、我国档案学思想的提出通常是由主管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吏,或者是封建衙门以办法条规的形式颁布。

3、对档案的史料价值与历史功能有较深刻的认识

5、试析我国近代档案学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及其历史特点。

内容:1关于档案学的一般概念2关于档案行政组织3.关于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论 4关于档案工作人员选拔的问题

重点:1、汇集了行政界、史学界、档案教育界三大领域的研究成果

2、研究范围只限于机关档案室档案的管理

3、很大程度上受图书管理理论的深刻影响

4、只限于文书档案管理的研究

6、试述我国近代档案教育的兴起的原因、标志、内容及特点。

原因:1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开展,打击了卷阀的势力2档案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宏观上提出了要求培养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问题3.为了适应各级机关增进行政效率的需要。

标志: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档案管理专科,学制2年。

内容:职业教育+政府对档案工作人员培训

特点:刚刚起步,对当时档案人员的培养和档案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十六、思考题

1、简述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的历史条件及其条例依据。

材料一

2、综述国家档案局成立的历史条件、性质,任务及其成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3、综述国务院1956年3月27日发布《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的历史条件及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材料一

4、试述建国初期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内容和特点。

十七、思考题

1、为了加强科技档案工作、党和国家以及档案工作领导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2、试述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综述1962年12月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提出的对于我国档案事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4、试述我国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特点、成就和不足。

十八、思考题

1、简述1985年全国档案工作领导体制调整的内容。

2、综述党中央书记处作出开放历史档案决定的条件、内容及意义。

3、综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内容要点及实施意义。

4、综述恢复和繁荣时期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具特点、成就和不足。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1)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1、产生的条件 ①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2、早期档案形态: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国家的出现 甲骨档案;金石档案(刻在青铜器和铁器的的档案铭文档案与石刻档案的总称) 简牍档案(竹简、木牍) 缣帛档案(用丝织品作为书写载体) 纸质档案 3、档案的概念概念:档案是一种原始信息记录。 “术语”中的档案的概念: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法中的概念:档案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含义:①档案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②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③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④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⑤档案的形成客体是社会活动。 4、档案的性质(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 (1)、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2)、一般属性是知识性和信息性。档案的信息性又具有自身的某些特性,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和回溯性。 5、档案与相邻事物的联系与区别。 (1)、档案与图书 相同点:知识性和信息性。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来源于人们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直接转化而来的,是历史的真迹,图书不真原始性。 ②价值作用不同。③信息存在的方式不同。 (2)、档案与文物。 区别:①文物与档案产生的主观意识不同。②信息内容的要求不同。③实存形态不同。(3)、档案与资料。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本单位履行职能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具有直接性、

中国艺术设计史试题整理

填空(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类型主要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卷棚)、(单坡)、(平顶)、(囤顶)、(毡包式)、(穹隆顶)等。2.古代陶瓷的专著有《陶说》、《陶雅》、《陶录》、《古窑瓷考》、《说瓷》、《瓷史》,建筑专著有《鲁班经》、《营造法式》,刺绣专著有《蚕桑萃编》、《存绣堂丝绣录》、《绣谱》。有关漆器的专著有《髹饰录》,竹刻工艺专著有《竹人录》,园林专著有《园冶》, 刺绣专著有《存素堂丝绣录》、《绣谱》, 工艺专著有《天工开物》《闲情偶寄》《装潢志》。 3.古代丝织品的纹样组织主要有(二方连续式)、(连续式)、(散点式)、(团花式)、(折枝花式)、(穿枝花式)、(几何纹)等。 3.中国建筑彩画的制作程序分为(衬地)、(衬色)、(细色)、(贴金)4个步骤。 4.马家窑文化主要有(黑陶文化)、(庙沟底文化)、(龙山文化)三种彩陶文化类型。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简册)、(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线装)、(蝴蝶装)、(包背装)艺术设计史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 1.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古希腊建筑最高成就是雅典卫城 4、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5、古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式是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5.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装饰手法。 6. 中国青铜很早就加入锡,以降低熔点。 7、我国古代植物染料中最常见的是靛蓝 8、明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 9、宋代,青瓷已完全成熟,中国进入瓷器时代。 10. 我国陶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是唐代 11. 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中影响最深远的评论家是约翰·拉斯金 1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 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13、1851年英国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了著名的“水晶宫” 14、德国工业同盟主要人物有穆特休斯、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 15、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和整个活动的开创者。 15.魏玛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成立于1919 年,它被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16. 作为“新艺术”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 斯市。 17、维也纳分离派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 18、《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19、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一是注重结构美,二是注重材质美,三是注重造型美, 四是注重装饰美。21哥特式的艺术设计,主要流行于12—15世纪的西欧、中欧。 22、在西方被称为“现代艺术设计之父’的是莫里斯 23罗马式艺术设计是封建王权与宗教神权相结合的产物。 24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德国,其次是俄国和荷兰。 25风格派是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26、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的运动--- “风格派”运动。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各计划单列市档案局、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档案部门,总参办公厅保密档案局、解放军档案馆、武警部队司令部办公室,各人民团体档案部门,各中央企业档案部门,中国照片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现将《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二○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进取,团结奋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国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三个体系”建设工作方针并积极贯彻实施;重视立法、加强执法、认真普法,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各级档案部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档案利用服务成果显著;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探索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新机制,依法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企业档案工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得到新提升;开展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逐步落到实处;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培训档案干部,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档案外事活动,对外交流继续保持活跃;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档案宣传工作硕果累累;实施绩效评估机制,完成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到“十一五”末,全国共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3154个;各级各类档案馆4077个,比“十五”末增长2%。馆藏档案39264万卷(件),比“十五”末增长39.9%。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3000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8100万卷(件、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总面积473.3万平方米,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接待利用者450万人次,公开出版编研资料5050种、104000万字。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档案事业取得的成绩,为“十二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档案事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投入不足,档案基础设施薄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有待加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档案人才结构和干部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档案事业才能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浅析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

浅析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 从明式家具看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 墨子“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 谓之拙。” 我国工艺美术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制作精巧,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华丽的唐锦、典雅的宋瓷、明式的家具,无一不反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欣赏①。 其中,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从材料上可分为陶瓷、玉石、金属、漆木、牙角、丝毛棉织物等。它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是生活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通过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工艺美术直接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类历史上最出的设计是从先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产生的,最初的设计没有审美可言,其实用性是其的主要表现。包括原始的审美标准也是以实用性为基础的。物之所以为物,就是物可以为之用,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求,实用性是设计的基础。 商人信鬼神,重祭祀。商代的青铜器庄重,威严。商代祭祀用的鼎,尊,都是以先民的实用生活用具为原型。鼎相当于煮饭用的锅。尊是也是容器。它们都满足生活实用性的基本特征。春秋有孔子主张的“文质兼备”,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即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墨子则是主张“先质后文”,所谓“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这就是实用第一性。老庄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屋当其无,有室只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与无的辩证关系。战国时的工艺专注《考工记》,则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②。汉代的工艺美术设计上,取得实用和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例如,青铜多安置把手,以利取得。铜灯既便于使用,又可以作为装饰品。漆器中多子套盒,充分考虑节省空间容积的组合……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设计中明式家具是在实用性工艺美中做的最出色的真正做到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明式家具可以说是工艺美术史的一个巅峰的时代。由传统的漆木家具经过两千多年的到了明代,无论在功能、造型、装饰和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明式家具设计,不仅是明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艺术设计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③。 明式家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明代,明代是一个重理学、讲实用的时代,作为物质产品的家具,其设计功能首先突出其实用性。作为融合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明式家具,它体现了贵族化的消费、文化的审美,市民化的实用、民间匠人的技艺。这四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明式家具。选材优良、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高雅、工艺精细、实用性强的设计风格④。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是多方面的,工艺美术家田自秉教授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艺术特色,即“简、厚、精、雅”。简,是指它的造型简炼,不繁琐,不堆砌,比例尺度相宜,简洁利落,落落大方。厚,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重、质朴的效果。精,是指它做工精巧,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常注意结构美,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用钉和胶,因为不用胶可以防潮,不用钉可以防锈,而主要运用卯榫结构,榫有多种,适应多方面结构,既符合功能要求和力学结构,又使之牢固,美观耐用。雅,是指它风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格调,材料、工艺、造型、装饰所形成的总体风格具有典雅质朴、大方端庄的审美趣味,如注

中国设计史之简述

中国设计史之简述 中国设计史之简述(上) 设计艺术学09研陈百超《中国设计史》是一本以全新的视角,全面而有系统的讲述和研究中国设计 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一本书。作者高丰先生,现为北京工商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并担任中国工业设计理事会理事。 该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为序论,探讨了中国设计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以及设计史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若干规律,另外八个章节分别叙述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不同种类的设计,以及不同时期的设计思想及变化。 在序论中探讨了中国设计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以及设计史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若干规律。学习设计,必先要了解设计的历史,这样才能更好的承接设计历史中一些好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以及设计的传统,把这些运用到我们现行的设计当中,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设计更有底蕴,才能逐渐形成中国的设计特色。中国设计史所要研究的东西很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但其不同于过去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设计史侧重于设计的研究,而工艺美术史则偏重于工艺方面,而工艺只是设计的一个部分而已。设计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各个时代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实用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各种设计作品,是评价一个时代艺术设计的主要标准。 设计的起源和发生,是从人类为了生存而劳动,为了劳动而制作工具开始的。从打制石器开始的旧石器时代到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不只是一个时代的变换和石工具加工技术的进步,更是原始工具设计的一个重大飞跃。不仅石工具的使用功能大大的扩大,又使石工具的形体趋于规范化,具有了形式美。原始人的造型设计观念由此而逐步产生,而磨制和钻孔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原始人对设计的造型、装饰、色彩和工艺审美因素的考虑。七空刀石这种收割工具可堪称是新石器时代工具的杰作。其七个石孔通过穿绳使石刀牢固的捆缚在木柄上,便于使用和携带,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七孔整齐有序的排列,也使造型产生了点、面组合的形式美感和节奏韵味,也达到了艺术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实用性和审美性。 原始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原始陶器的设计。其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火的利用;二是丰富的黏土资源。把黏土经水湿润后,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即烧结成坚固耐用的陶器。根据原始陶器的使用功能,可以划分为炊煮器、饮食器、盛储器、水器、酒器、杂器等六大类。原始陶器的成型工艺主要分为手制法、模制法和轮制法三种。手制法是最为普遍的使用方法,其又可以分为手捏法、泥片贴筑法和泥条盘筑法。原始陶器的设计,为我国古代产品造型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开创的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原则,成为历代产品设计所沿用的一条重要准则,从设计的意义来说,原始陶器的设计是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商周时期,从社会学叫顾看,称为奴隶社会;从物质文化史角度看,叫做青铜时代。因此,青铜器即是奴隶社会的时代象征,也是青铜时代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所谓青铜,主要是指铜、锡、铅等元素的合金。它与纯铜相比,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我们最早的记事方法是:结绳 在木片、骨片、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的方法是刻契 《尚书》中的禹书是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 商朝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甲骨档案。这些材料给我们研究商朝的历史、档案和档案工作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依据。 商朝地位显赫的官员是史官。 甲骨档案在秦汉、隋唐虽发现过,但直到清末光绪25年,它在地下整整沉睡了三千余年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进行收集研究,从而被大量的出土。 1899年到1928年私人发现的甲骨档案共九次,所得的四骨八万多片。 自1928年开始甲骨才被科学发掘,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殷墟发掘团主持进入科学发掘阶段。 从1899年甲骨档案被人们认识起,至今九十多年来,前后累计出土15万片以上。 甲骨学的开山著录是刘鹗编撰的《铁云藏龟》,此书也是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 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时开始出版的由郭沫若担任主编的《甲骨文合集》,是对八十年来我国甲骨文研究的系统整理和总结,是集大成的宏篇巨著。共著录甲骨41956片,同时也是一次最大规

模的甲骨档案的公布。 西周起草文书保管典籍的中央机构是太史寮。 西周掌管王室的档案的是冢宰。 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朝最早。 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 秦朝少府中尚书为专掌文书档案官员外,其余各机构各任掌任档案。 秦的柱下御史就是专门保管户籍、舆图等重要档案的官员。 收藏刘邦入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图籍档案的处所是石渠阁。 位于宫中,隶属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的汉代中央档案典籍是兰台。 东汉王朝收藏档案典籍最集中的处所是东观。 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就有汉简出土。 中书省始设于魏晋,成为总揽中央机要的秘书部门,是王朝的中央秘书厅。 谱牒起源很早,早在夏朝就有了谱牒。 三省是隋唐时期中央最高辅政机构,也是文书档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机关。 文书档案工作的四禁制度是针对负责起草皇帝诏令文书的中书舍人而制定的。 贴黄制度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 宋代官府之间的上行文书是申状。

外国档案管理三套试卷

外国档案管理1 一、填空题: 1.外国档案界大多认为档案起源于( 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 )。 2.德国早期的档案学者(亚克伯·冯·拉明根)在其著作《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一书是提出,登记室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 3.最早实行档案开放原则的国家是(法国)。 4.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变化的体现。 5.行政官员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 6.(戴维·比尔曼)被誉为是“当代论述电子文件最富于想象力的学者”。 7.现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已经定型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大类型。 8.档案领域开始国际合作的真正起点是(191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 二、名词解释: 1.主体模式 是指国家没有设立档案事业领导中心,国家档案事业系统的组成以档案馆为主体,各类档案机构各自为政;国家档案事业大多通过档案法规来约束或档案学术机构来协调。这种模式的典型主要有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2.国际档案理事会 国际档案理事会(ICA——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是一个由档案机构和档案人员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非政府间国际专业组织,也是档案发展方面惟一的国际性咨询机构。 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有咨询性的合作关系,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其他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进行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3.限制利用 是指由国家规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拒绝或限制档案向公众开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限制利用的对象不是统治者或档案所有者,而是社会上的普通公众。 三、简答题 1.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 对于档案自身,纸张的发明和应用,既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又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 2.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对档案工作,纸张的产生和应用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档案管理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3.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首先,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推动了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 其次,档案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也推动了档案人员的专职化。 最后,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还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 2.简述迈斯奈尔关于档案鉴定的六条原则。 ①决定必须尽可能当机立断。暂时保留的决定很可能意味着永久保存。 ②过激的行为必须避免。既不要过于谨慎的保存,也不要过于随便的抛弃。 ③不要使用过于抽象的概念作为价值标准。 ④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凡16世纪以前的案卷不允许销毁。 ⑤供某种暂时目的所用的案卷,一旦目的达到,一般是要销毁的。 ⑥关于一个永久性机构成立经过的案卷一般是要保存的。

艺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艺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素来是学术界的“斯芬克斯之谜”,多数美学著作都归总为五种主要的说法: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艺术思潮的发展经历: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样式—洛可可风格—新古典主义 艺术的发展经历:为神的设计—为人的设计 20世纪初,随着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在中国兴起了“东学西渐”之风,我国从日本引进了“图案”这个学科。20世纪中国的造物艺术走了一条“图案—工艺美术—设计艺术”三个阶段的曲折发展道路。 艺术设计分为六大类,即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染织与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 洛可可是流行于18世纪法国宫廷建筑和工艺美术的一种艺术风格,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 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 1、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6、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新古典主义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它的杰出代表是达维德。 洛可可风格原意为“贝壳形”.源于法语的“精巧”。18世纪路易十五时期的贵族崇尚纤巧轻佻、华丽繁褥。洛可可的室内装饰色彩明快,细腻柔媚,多用弧线,缠绵盘曲,以涡旋纹为标志。 浪漫主义在建筑上提倡自然艺术,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和学院派的古典艺术相抗衡,追求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约翰·拉斯金: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的艺术设计思想和理论为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新艺术运动追求一种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新艺术”运动放弃传统的装饰风格.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出生于英国,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被尊称为“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认为“美就是价值,美就是功能”,他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在装饰上反对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主张设计的城市、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最早的建筑实体之一“红房子”,是1859~1860年由建筑师菲利普·韦伯为莫里斯结婚而设计的私人住宅。 从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新艺术”和“工艺美术”的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是强烈反应工业化风格,重视与热衷传统手工艺;其次,他们都反对繁琐矫饰和过分装饰的风格,他们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而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形式,比如以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 “新艺术”和“工艺美术”的不同之处:“工艺美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 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形成于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 2.甲骨档案是以龟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夏朝档案文书:典、谟、训、诰、誓 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商朝甲骨档案的存储 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是集中保管,集中保存在宗庙地区。 2.世人将甲骨档案早期研究成就最大者号称为“四堂”:罗雪堂(罗镇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其他名人:王懿荣;甲骨学的开上之作:刘鄂。 3.我国近代史料上的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吴简。 第三章西周王朝的档案与档案工作 1.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王朝档案的管理 a.登于天府。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b.制作副本。副本制度始于西周。 c.藏于金匮。“石室金匮”保管档案之传统始于西周。 3.在青铜器上为记事铭文,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 1.计书:计书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经济建设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是春秋末年壮观的郡县制度的产物。 2.《尚书》是我国远古第一部档案文件汇编;《春秋》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尊君抑臣——是秦建立的一套文书档案制度,所谓尊君即皇帝尊号不可侵犯,皇帝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世袭;抑臣即对臣下的贬抑,尊君必然抑臣,这是对应关系。 2.文书抬头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别尊敬的字样(如皇帝姓名、尊号、皇帝的诏制),虽然一行没有写满,也要换行顶格书写,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几格。 第六章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疏,也称上疏,凡官员对政事的建议、弹劾官吏等皆可用疏。一般多用于对朝廷表示看法或有匡谏,其特点为分条陈述。清代疏为题本的别称。

中国设计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一、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 “一切人造物即意味着设计”,人类在制造第一件石器时,也就完成了设计。由此可见,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石器的制作设计: 在考古学上,人们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占人类历史的%,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二、陶器的制作与器型的设计 ?(一)彩陶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彩陶的分布地区很广,以黄河中上游最为发达,以下按着年代的发展先后及艺术特点的不同,介绍彩陶工艺的几种主要类型。 1.半坡型 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部半坡村,主要分布于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西达甘肃的陈东地区,距今约六七千年。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鱼纹具有代表性,多分布于卷唇圆底盆的内壁,鱼纹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所谓复体鱼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构成

一组。鱼纹早期多为写实,以后逐渐演变为鱼体分割或重新组合,并形成几何化抽象化。此外,有代表性的还有人面形花纹。 半坡型彩陶一般运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 2.庙底沟型 ?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陕西的关中地区,豫西、晋南一 带,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庙底沟型彩陶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其装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 ?鸟纹应用较多,有的观望停立,有的展翅欲飞,有的啄食状庙底沟彩陶多 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 3.马家窑型 ?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和庙底沟类型。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为出色,具有强烈的动感,点的应用也很成 功,使装饰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的内彩特别发达,所谓内彩,就是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身,有丰满繁缛之感,还有一代表着作→舞蹈纹彩陶盆,另具匠心。 ? 4.半山型 ?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马家窑更丰富;半山型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 中国史 1.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彩陶以绚烂的色彩和精美的装饰取胜,称之为“彩陶文化”;黑陶以简洁优美的造型见长,称之为“黑陶文化” 3.原始彩陶种类: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这五大类。 4.黑陶“昙花一现”原因主要: 一、陶器的过度薄制违反了陶土的性能。 二、结构的不合理。 三、器物过分追求表面光泽,往往妨碍附件的牢实 四、器物壁体过薄、器鋬过细,难以负荷溶液的重量 五、划纹方法不易掌握得当,等等。 5.《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论述器物设计与工艺的专门著作,记载了各种手工艺的分工情况,提出了朴素的设计观 6.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古代设计史上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商代后期作品。 7.商代青铜器是重酒器的组合,是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周代是重食器的组合,是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义。8.金银错: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产生了坚硬而锐利的工具,从而可以对青铜器进行更加细致的加工。它可在青铜器上划纹,使线条细如

发丝,也可以刻出阴文后,镶嵌红铜或金银细丝,再用错石(细岩石)磨错平滑。这种镶嵌工艺,称为“金银错”,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技术的一种新创造。 9.玉璜形状:半圆形和窄弧型 10.秦陵铜马车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巨大、保存完整的铜铸马车。 11.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铜塑。(阅读P31第三段“除此之外”) 12.六朝时期,我国已进入了瓷器时代。 13.六朝青瓷,最具时代特色的是“莲花纹”和“忍冬纹(通称卷草)”。(详见P40) 14.莲花纹和忍冬纹在六朝的出现并非偶然。它预示着装饰设计视野的拓宽,这是古代设计在装饰题材上的一个重要变化。 15.六朝漆器“夹纻像”的制法,就是以麻布粘贴在其他木、石、土的胎骨上,用胶漆做外壳的造像法。 16.越窑青瓷“似玉”“类冰”;唐代邢瓷“类银类雪”。 17.唐三彩艺术特点(详见P44 - P45)。 18.唐代漆器在设计和制作方面,既有发展也有创新。漆器新品种——雕漆。 19.缂丝(详见P58 - P59)“通经断纬” 20.戗金是宋代新创的一种装饰技法。 21.犀皮漆器(宋代独创),表面光滑,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斑纹天然流动,色泽灿然,非常美观。

中国设计简史笔记(完整版)

一.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区别 1.设计服务与他人,工艺美术展示个性。 2.设计规模大,工艺美术规模小。 3.设计比较宏观,工艺美术比较微观。 4.设计是集体劳作实现,工艺美术是个体劳作。 5.设计讲究批量生产,工艺美术讲究少量生产。 二.工艺,设计,艺术,各自的范畴。 1.工艺注重材料,肌理,技巧的展示,有实用美的功能,是手工文化的典型形式。 2.设计注重实用功能的合理性,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借助工业设计的手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3.艺术有强大的主观性,注重艺术家的个性,人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展现。 三.设计,工程设计的区别 1.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汽车的安全性,美感与舒适性 2工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汽缸与活塞的关系 四.原始社会的设计 1.50万年以前在北京房山居住的北京人掌握了两样征服自然的武器;火,石器 新石器时代: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石斧石刀石铲等各种工具,加以磨光钻孔用来装柄或穿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2.30万年以前山西襄汾的丁村人,20万年前河套人的石器有了固定的类型。 3.彩陶 五.彩陶起源。 ?起源于瓜果,如把西瓜,葫芦掏空 ?对女性乳房的模仿 ?源于编织 六.彩陶的制作方法类型。 1.削挖模制 2.盘筑捏塑 3.轮制拉坯 七.彩陶技术革新 1,快轮制造:一块泥巴不能太干或太稀,借助下面的快轮,快速转动,使其变薄 2,封窑技术:温度高陶的质量好,越高陶质越密,1200℃是陶和瓷的分水岭。 仰韶文化:彩陶发达 河姆渡文化:雕塑发达 龙山文化:黑陶发达 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的,距今八千年的陶器是我国最高的陶器。 *八.彩陶的类型 1.半坡型早期红陶为主,晚期黑陶为主:a.彩绘b.捺印c.划纹d.堆纹 2.堆纹:半坡彩陶的鱼形花纹最具装饰性的代表纹样分为单体和复体 3.庙底沟型:在半堆型基础上发展来的,庙底沟型是直线与曲线相结合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4.马家窑型:舞蹈纹的彩陶盆 特点:满。内彩,点和螺旋纹 5.半山型(1)旋涡纹装饰(2)用葫芦纹做面的分割 6.马场形:“成器之道:” *什么是彩陶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在河南仰韶发现,所以称为仰韶文化。 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的距今80000年的陶器是我国的最早的,

外国档案事业史思考题

填空题:8*2 简答:4*8 论述:2 1.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的意义 A.揭开了世界档案史近代时期的序幕。具有彻底反封建色彩的工作改革完全改变了档案工作的封建性质,第 一次使档案工作发展成为国家的一项独立工作,标志着档案史新时期——近代时期的开端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档案馆。 C.首创了国家档案和档案事业集中管理原则。通过国家档案馆和各省档案馆的设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 档案馆网络体系,使公共档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集中管理;后来设立法国档案局对全国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成为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首创者 D.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档案法规——“穑月七日档案法”,开创了一个国家以法治档的历史 E.率先实行档案开放原则。不仅使利用者有古代时期一种统治阶级的才能享受的特权变成普通公民的权利, 扩大了利用对象的范围,而且彻底改变了档案馆封闭和机密性质,推动档案馆发展成为一种服务大众的科学文化机构 2.现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两种类型 A.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分散式,指的是国家不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统一掌握全国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职原则。换句话说,就是中央档案机构无权过问地方档案事务,地方档案机构不受中央领导。从国外范围看,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具体表现为英国型、美国型、瑞士型三种代表 B.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集中式,指的是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从国外范围看,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具体表现为俄罗斯型、法国型、北欧型三种代表 C.两种体制的优缺点及发展新特点 各个国家的档案事业是集中管理还是分散管理与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都有关系。 集中式体制的优点在于便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实现统一规划和有序管理(档案法规实施、档案行政职能的贯彻执行、档案机构的合理布局)。二是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档案机构的职责分明,馆藏建设的优化、业务关系)。三是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有序组织对档案工作的好处,利于标准化,而标准化是现代化的前提) (缺点:扼杀了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封建社会时期档案载体的变革及其影响 变革:纸张的发明和传播 影响: A.对档案自身的影响:既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又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 B.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更加丰富和复杂。一方面,开始产生一些新的管理环节,主要有档案鉴定、统计和保 护等方面。另一方面,原有档案管理环节得到丰富和发展,主要包括档案收集、整理和编目 C.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a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庄园档案馆、教会档案馆、 城市档案馆、行会档案馆、银行档案馆、公证档案馆、机关档案馆、殖民地档案馆。b档案人员的专职化:与图书管理分化的专职档案人员。c档案学理论的萌芽:档案机构和档案管理活动的发展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 4.奴隶社会时期的档案载体类型 ①石刻档案②泥板档案③纸草档案④棕榈叶档案⑤羊皮纸档案⑥蜡板档案⑦金属档案⑧桦树皮档案⑨木简档案 5.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在20世纪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从20世纪40-50年代西方档案学者对文件中心的理论解释起步,后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文件的整个运动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全面管理,成为西方档案学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意味着现代档案学的成熟,为当时已存在的(美国)文件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 A.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三个基本点) 第一、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这一基本点包括两层含义:①这里的文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产生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记录,无论其载体形式和记录方式如何。②文件的运动过程具有整体性,文件从其最初产生到最终归宿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中国设计史

中国设计史复习资料 1.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彩陶又叫陶瓷绘画,它是“国粹”-陶瓷艺术 中的艺术,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马家窑文化中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又呈现出一幅图形优美的装饰画,陶盆内壁上有三组相同的无人集体舞蹈图像。人物的下方是横线的水波纹样,造型简洁,手法高妙,气氛热烈,是彩陶时期原始先民的生活娱乐的生动写照,也为现在舞蹈音乐武术杂技等艺术提供了源头。= 2.四羊方尊的时间、用途、造型特点:商朝晚期偏早期青铜器。属于礼器, 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瓷器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要熟记图片啊 3.《考工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重要的艺术设计典籍,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 专著,不仅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加以科学的总结。《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反映了春秋以及以前许多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成果,也是先秦文明的灿烂篇章。专门讲述百工的职务工作,这是先秦漫长历史中的艺术设计思想形成的最初结晶。意义:《考工记》中的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而艺术设计的思想亦为人们重视。而《考工记》对设计职业的要求,可见。先秦时期设计文化已进入一种艺术的层面。 4.长信宫灯:河北满城汉代中山王刘胜妻墓中出土了一件鎏金的长信宫灯,造 型是宫女跽坐手持灯具,左手托盘底,右臂的衣袖与灯体连体,中间空洞而封闭,利用虹吸的物理原理,将灯油的延期,排放到身体中贮存的水中,使烟气得以净化。在灯具部分,利用灯罩旋钮开合,调节光度,使灯光产生不同的变化效果,人工照明达到了超高的设计水平,整个宫灯是一种构思精妙、意味浓郁的史书设计作品,其设计思想超越了时空,是难得的超凡的佳作。 5.四大石窟艺术特色:莫高窟,此窟始凿于公元四世纪,今存洞窟492个,壁 画45000平方公尺,彩塑雕像2415尊,是中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三洞是开凿时间最长的,整个龙门石窟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云岗石窟建于公元453年的北魏时期,云冈石窟是一座中国石窟艺术宝库,它的艺术主体是东方体系的中华文化,但其身上也同时附着当时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体系和以印度为代表的次大陆体系,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瑰宝和人类古代文明的结晶。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石窟始建于一千五百多年前,麦积山石窟以泥塑为其特色,塑像的大小于真人相若,被誉为“东方塑像馆”。 6.四大石窟的设计布局: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的结构是中心塔柱式,窟壁均 为绘画,以描绘千佛为主,故有千佛洞之称。这种中心柱窟的形制与印度支提窟有渊源关系、北朝莫高窟汇集了中原木构建的特点、方塔形的意味、利用石质的

设计史(上下)__朱铭版笔记整理

设计史(上下) 第一章:设计史的对象——设计(3课时) 一:设计的故事起源于人类诞生。人类的设计史就是支持人类进化史和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什么叫设计。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设计以前本来是动词,后来被名词用。英语中设计长期作为动词。一战后。特别是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建立,设计被用于某些课程名字(印刷设计、工业设计、金属设计)。成为名词。设计包括创造产品、产品为人类服务的双向过程。所牵涉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创造性操作实践的总合。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定义虽然西方有关设计的著作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但没有一致的观点。但设计的主体是人,面对的题目主要是:材料。技术。结构。功能。审美。评价技术美也正是:材料美,功能美。形式美。 设计的内涵包括人类对自己将要创造的的产品的前期构想,以及使这种构想实现为产品的整个过程。(即:观念与操作) 三:设计史的五个时期:萌芽时期(新旧石器时代)、手工业(奴隶和原始社会)、前工业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后工业时期。 第二章:萌芽时期:造物的起源与设计的萌生 (公元前200万年----前3000年)(6课时) 艺术起源:劳动为前提(生理基础),情感为动力(冲动使艺术变为活动),巫术为中心(图腾),模仿为手段(自然和现实是艺术之源泉),集体为纽带(交流)。新旧石器时代。设计的初始形态的造物活动伴着人类意识的产生。 旧时期. 人类制造器物已有数十万年的历史,但是器物带上美的要素,则是旧石器时代以候的事。自从公元前两万年以后,人类便开始在石、土、木、骨、角的器物上作了精细的加工, 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不像历史文化,具有继承的累积性,随着各个时期的结束,文化活动亦随之消逝。 [ 生活方式]当时的人类主要以狩猎来维持生命,居住于洞窟(?)之中,且不定居于固定的地方,过着寻求住处与猎物的游牧生活。 [ 艺术造形] 雕刻表现人类的作品全为女性雕像,其裸体为一大特色,一般把这种女性雕刻像称为「石头的维纳斯」绘画绘动物和女性图像,形体以侧面方式绘出,而脚以正面角度画出。旧石器时代又称为洞窟壁画文化,壁画颜料成份为红土、木炭、脂肪、百奎土,且以西班牙的Altamira和法国Lascaux最有名。 1、洞穴壁画---生存愿望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描绘大量的公牛,线条洗练,造型精细,用巫术操纵现实 2、雕刻艺术---生殖崇拜 女性生育与生殖(法国劳塞尔浮雕。奥地利维林道夫母神雕像高11CM丰乳肥臀) 3、打造石器-----最早造物活动之代表. 4、装饰品----独立精神生活产品. 新石器 [ 时间] 约五千年前。 [ 生活方式] 渐渐变成集团定居,栽培谷物、饲养家畜,对于这种生活而言平地优于山地,在平地上选择有水利之便的土地,居住也走出洞窟而在地上盖起房屋似的东西。 [ 绘画造形] 新石器时代又称为「巨石文化」,以英国Salisbury石柱群、法国Carnac等遗迹最有名。 绘画─洞窟绘画以将复数的形式,化为形象安排在壁画的构图上,所以绘画技术高于旧石器时代。 陶器─陶器以手拉胚制作为主,用于贮藏烹调,美索不达米亚已有辘轳的使用。纹样多属于线条图案。 注:现代人们认为英国威德郡(Wiltshire)的Slisbury平原上,那些围成圆圈的巨形方石柱,是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开始建造的,约在大金字塔兴建后八百年。 过去一般人认为这些巨形方石柱,是督伊德(Druid)教徒所造,用来作拜日教堂和用活人作牺牲祭神的神殿。但是现代考古学的推断,认为这个神秘的建筑物,比督伊德教徒的时代早了一千多年。它是分三个阶段建造的,历时共约三百年。1963年,天文学家霍金斯(Gerald Hawkins)教授宣称,他已解开了巨形方石柱的谜。那是一个史前的计算器。它是推测日出和日落、月球的运转,以及日蚀和月蚀时,供作复杂计算之用 1,壁画---叙事性美术萌芽 2,陶器—原始装饰艺术诞生 3,巨石建筑---书写原始宗教 4,服饰设计---御寒安全图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