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

船桨划桨双桨

塔吊塔林宝塔灯塔金字塔

周围周末周到周边总所周知

墙壁墙角墙报城墙祸起萧墙

轻便轻松年轻轻手轻脚轻车熟路洒水潇洒洒落洒脱挥洒自如

悄悄悄悄话

愉快愉悦欢愉

排列排除竹排排山倒海排除万难

2学会查“无字字典”

查办查抄检查巡查明查暗访

词语词汇词句词不达意强词夺理典故典礼典范字典引经据点

聪明聪慧聪颖耳聪目明聪敏伶俐突出突击冲突突然突如其来

热烈烈火先烈烈日炎炎烈火焚烧波涛涛声惊涛骇浪波涛汹涌

岸边沿岸彼岸堤岸回头是岸

岩石岩浆岩洞花岗岩石灰岩

音乐知音播音杳无音讯音容相貌

3古诗两首

门径径直径自小径大相径庭

霜冻浓霜霜花雪上加霜饱经风霜泊地泊位漂泊停泊泊车

愁苦乡愁愁容发愁愁眉苦脸

苏州姑苏苏醒苏打苏绣

城市城郊县城价值连城众志成城寺庙寺院禅寺清真寺大理寺

钟楼钟爱警钟晨钟暮鼓老态龙钟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做事做饭做伴做针线做梦

现在体现现象活灵活现昙花一现态度生态状态千姿百态一反常态各色各自各位各抒己见天各一方异常差异异性异口同声异想天开汁水果汁汁液绞尽脑汁黒汁白汗奉命奉承信奉奉公守法阳奉阴违体现气体全体身体力行浑然一体输赢运输传输输送棋输一着

5北大荒的秋天

荒漠荒凉荒地荒无人烟天荒地老灰白灰尘灰烬心灰意冷死灰复燃抖动颤抖发抖精神抖擞

纹理纹路波纹鱼尾纹纹丝不动豆浆蚕豆扁豆豆角煮豆燃萁

燃放燃料燃烧燃油燃眉之急

烧伤烧烤烧毁退烧火烧眉毛

铃铛铃声电铃警铃掩耳盗铃

岭南秦岭翻山越岭崇山峻岭

茫然渺茫迷茫茫无头绪茫茫无际

6西湖

素质素净素菜朴素素不相识

绵软绵长绵延绵羊绵里藏针

淡薄冷淡平淡轻描淡写暗淡无光犹如犹豫犹疑记忆犹新毫不犹豫格外合格风格别具一格格格不入浮现飘浮浮肿轻浮浮想联翩

掩盖掩护掩埋遮掩掩人耳目

般配一般这般百般安慰

命令节令号令三令五申发号施令初步当初初中和好如初初露头角

7拉萨的天空

妙计美妙奥妙惟妙惟肖妙笔生花纯洁纯朴纯真纯熟炉火纯青

线段光线线头飞针走线穿针引线忍耐残忍忍受忍气吞声惨不忍睹晶莹晶体结晶亮晶晶晶莹剔透建议建设修建建造建功立业

圣洁神圣圣城超凡入圣假传圣旨窗户窗口同窗窗帘窗明几净

帘子门帘眼帘卷帘门垂帘听政

8蒲公英

绒毛绒线羽绒驼绒灯芯绒

足球踢球球星球迷球市

降低降价降落降雨下降

叮嘱嘱咐嘱托遗嘱医嘱

吩咐嘱咐

冷漠沙漠漠然漠不关心

迷惑疑惑诱惑大惑不解妖言惑众泥巴泥土水泥泥石流拖泥带水

富裕富足富贵丰富富国强兵

9三袋麦子

麦子麦片大麦小麦燕麦

份子股份份额省份年份

迫切迫害急迫迫不及待迫在眉睫食用饮食食宿自食其力丰衣足食保护保管保险担保保家卫国

防备防护防止国防防不胜防

停止禁止止痛截止止步不前

拜访访谈访问专访明查暗访

仍然仍旧频仍

10哪吒闹海

文件零件事件信件条件

混蛋混沌不分混水摸鱼

巨大艰巨巨人巨变鸿篇巨著

晃荡晃动晃悠晃头晃脑

叉车叉烧叉腰鱼叉叉鱼

砍刀砍伐砍柴砍价

即使即兴立即一拍即合不即不离仍球扔掉扔开

放纵纵深纵然纵横纵虎归山

胡说胡乱胡须一派胡言胡言乱语

11第八次

侵害侵占侵犯入侵侵吞

略微大略粗略侵略略有所闻

仗势倚仗打仗仗势欺人狗仗人势伤风伤害负伤伤天害理伤风败俗磨面磨坊磨盘磨得开

信任信息威信相信背信弃义

招标招聘招呼招摇过市花枝招展抵触抵挡抵押抵消抵制

12卧薪尝胆

吴国东吴姓吴吴牛喘月

示范示威示意指示不甘示弱

仆从仆人仆役公仆风尘仆仆

灭火灭顶灭绝毁灭自生自灭

免税免费免疫免除闲人免进

议程议价议论无可非议议论纷纷妇女媳妇主妇妇人之仁妇孺皆知火柴柴禾柴草砍柴柴米油盐

努力努嘴努劲儿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诊断诊疗门诊出诊会诊

克服攻克克勤克俭以柔克刚

沿岸沿海沿途沿街边沿

仔细仔密

析疑分析剖析辨析分崩离析

打断断码判断断定断断续续

管理管辖管制管弦乐管中窥豹效果效劳效益卓有成效上行下效状况状态罪状形状惊恐万状

14“东方之珠”

浅薄粗浅深浅深入浅出浅尝辄止浴场浴池浴衣沐浴浴血奋战

舒服舒畅舒展舒适舒经活血

服务衣服服装服从心服口服

剧场剧烈剧痛剧变剧院

精神精华精美精神抖擞精卫填海热闹喧闹闹腾胡闹无理取闹

店铺店堂商店书店店面

夜晚夜宵黑夜深更半夜夜以继日串联串讲一串珍珠串通一气

15小露珠

临别临场临床来临居高临下

米粒微粒豆粒颗粒归仓

珍贵珍爱珍惜珍藏山珍海味

雨披披散披风披荆斩棘披星戴月植物植被植株种植植树造林

俊秀俊杰俊俏英俊忍俊不禁

穿戴爱戴拥戴佩戴戴罪立功

股东股份股票股市悬梁刺股

袭击偷袭沿袭抄袭花气袭人

奏效奏乐独奏合奏先斩后奏

16石榴

抽烟抽测抽查抽打抽奖

仿写模仿仿照仿制仿生学

仿佛

甚至甚佳欺人太甚不求甚解

至今至于至诚至理名言至仁至义肚皮肚量肚子开肠破肚搜肠刮肚

扒车扒皮扒土扒拉扒墙

审讯喜讯电讯通讯杳无音讯

甜美甜头香甜酸甜苦辣甜言蜜语

17石头书

队伍队长部队队列成群结队

叔叔叔伯叔父叔公表叔

怪异古怪奇怪千奇百怪大惊小怪册封名册画册史册纪念册

印刷印发印染印象心心相印

迹象足迹血迹笔迹踪迹

矿藏矿工矿山铁矿矿泉水

贝壳脑壳蚌壳鸡蛋壳子弹壳

煤气煤田煤油煤矿煤炭

炭画炭盆炭疽木炭雪中送炭

18小稻秧脱险记

险恶险情保险千难万险化险为夷吵闹吵架吵嘴争吵大吵大闹

杂费杂烩杂技复杂杂乱无章

拥护拥挤拥抱前呼后拥蜂拥而上拼音拼搏拼命拼凑拼死

跟随紧跟脚跟跟从跟踪

是谁谁能无过

欺负欺骗欺压自欺欺人仗势欺人负担负面负气久负盛名负重奋进纷飞纷杂纷争纷至沓来五彩缤纷

19航天飞机

脑筋脑袋大脑绞尽脑汁脑肝涂地踪迹踪影跟踪追踪无影无踪

智力智商机智聪明才智智勇双全聪慧慧心慧眼智慧

竟然竟自未竟之业有志者事竟成卫生卫士保卫捍卫守卫

臂膀臂章臂力振臂高呼左膀右臂捞鱼捕捞打捞海底捞针海底捞月维修维护思维纤维维持

20军神

沃土沃野肥沃肥田沃地沃野千里势力形势伤势势不两立势不可挡局部局势局限顾全大局当局者迷职务职业称职忠于职守尽心尽职

药物药品药房中草药药到病除

担任担心担保担当担惊受怕

损害损坏损失破损损人利己

菜刀刀具磨刀刀光剑影刀山火海

共同共识公共同甘共苦休戚与共

承担承认承受秉承承上启下

21掌声

班级值班加班班长

愿望愿意祝愿

讲话演讲讲解

投投入投资\走投无路

低低头降低

调调查音调

况且盛况何况

持持久坚持

述叙述口述重述境地境界环境

22金子

坑道坑害水坑陷坑坑坑洼洼

彼此彼岸知己知彼顾此失彼

甘甜甘愿甘心苦尽甘来同甘共苦

附加附和依附附近魂不附体

买主收买购买招兵买马郑人买履

钱币钱财金钱一钱不值见钱眼开

盆地盆景花盆血盆大口倾盆大雨

软和软弱柔软欺软怕硬心慈手软

扮演装扮假扮扮相乔装打扮

实地实现实行确实实事求是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作佳话佳境佳丽渐入佳境

倍数倍加倍增倍感欣慰事半功倍

重新重播双重久别重逢故伎重演

扶持搀扶扶正帮扶扶老携幼

幼小幼稚年幼幼儿园扶老携幼

采花开采采集采摘兴高采烈

纪念怀念思念念书念念不忘

兄弟兄长表兄称兄道弟

记忆回忆忆苦思甜记忆犹新

独立独自单独孤独独身

24孙中山破陋习

子孙王孙孙子兵法名落孙山

挑柴挑水挑选挑食挑起重担

痛苦痛恨悲痛沉痛痛改前非

疼爱心疼疼痛疼惜知疼着热

罪恶罪过罪行罪人罪大恶极

宗教宗派宗旨宗庙开宗明义

既然既成事实既得利益既往不咎

应该活该该当该当何罪

统治统一传统统战一统天下

废品废弃荒废废寝忘食半途而废

让我们荡起双桨2

一、教材分析: 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 2、引导学生用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四、教学难点: 1、掌握O X X X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 2、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 五、教学准备: 电子琴、挂图、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教师弹奏影视音乐。师生问好:上课!等一下老师要弹(吹)奏几段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猜一猜是什么乐曲。 师:弹奏乐曲《大风车》、《西游记》、《红星歌》和《猪八戒背媳妇》各小段。 生:即兴的随音乐演唱、做动作。 师:边弹边问师生互动,学生齐声回答。 师:看来你们都很熟悉啊!是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听到的吧! 生:齐声说:是! 师:是的!刚才这几首乐曲都归属于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简单从字而上理解就是为电影节目和电视节目服务的音乐。它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种。其中歌曲分为主题歌、插曲和片尾曲。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影视音乐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寓教于乐】 1、介绍曲词作者。 2、介绍歌曲背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当时影片的画面是:北京市一小学的五年二班,被评为最优秀的班级。为了庆祝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微风吹过脸庞,柳树在随风摇摆,美丽的口塔倒映在水

1.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桨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 凉爽洒悄悄地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ang 边音;爽shuang 翘舌音;洒sa 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

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环绕(欣赏) 2.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洒望听(唱歌)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3.组词

让我们荡起双桨 (2)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认字2个,写字8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知道“倒映”“环绕”“凉爽”“愉快”“尽情”“幸福”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学习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出示孩子们划船的画面。 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如何?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写的就是少年儿童在北海公园的湖中划船的欢乐情景。 3、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 认读生字“荡”“桨”,学写“荡” 二、示标: 1、认字2个,写字8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比读书(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一: 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钟比读书) 四、当堂测试一:我会读! 1、指名学生分小节读课文,纠正错误。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钟) ()的白塔()的生活()的风()的生活()地歌唱()地听着()的飘荡()地欢乐3、我能读正确。 (1)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3)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五、比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二: 1、圈出本课生字,画出本课生词。 2、同桌共用一本书认读生字新词。 (5分钟后比认字)

六、当堂测试二:我会认读! 1、出示: 墙洒倒映凉爽愉快尽情环绕愉快幸福 (1)小老师领读。 (2)齐读。 2、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倒映(dào dǎo)环绕(rào yào)洒在(sǎ shǎ) 凉爽(shuǎng suǎng )尽情(jìn jǐn)船桨(jiǎng jiǎn)3、照样子,写一写。(3分钟) 凉凉爽海面上吹来凉爽的风。 愿。 映。 七、比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三: 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怎样写好它们? 八、当堂测试三:我最棒! 1、指名学生说一说,在写字书上写一写。(2分钟) 2、看拼音,写词语。(2分钟) huán rào piāo dàng yú kuài xìng fú ()()()() hóng qiáng sǎ mǎn dào yìng gōng kè ()()()()

1、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课时划分: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的作者是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四周…………”“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教具准备: 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形、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 ②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③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二年级语文下册 让我们荡起双桨2教案 鄂教版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à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ǎ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 凉爽洒悄悄地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àng边音;爽shuǎng翘舌音;洒sǎ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1 让我们荡起双桨课课练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拼音长廊。读拼音,写词语。 1.小朋友yú kuài( )地在bái tǎ()zhōu()围玩耍。 2.同学们pái()着整齐的队伍,去观赏古城qiáng()的风采。 二、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1.波.(bō pō)浪 2.倒映.(yǐnɡ yìnɡ 3.我们.(mēn men) 4.环绕.(rào rǎo ) 三、对号入座。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悄悄轻轻凉快凉爽 1.秋姑娘已经()地来到了人间,一阵()的风吹来,让人感到十分(),湖面上的船儿()地飘荡。 2.春天,我们去郊游。河岸边,一排排垂柳()在河面上,清澈的河水映出我们的(),我们玩得多开心啊! 四、锦上添花。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搭配起来。 例如:(凉爽)的风 ()的白塔()的生活()的伙伴 例如:(悄悄)地听 ()地飘荡()地欢乐()地歌唱 例如:(环绕)红墙 ()双桨()波浪()太阳 五、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各字,并填表。 六、句子乐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把下面一句话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小船儿推开波浪。 (1) (2) 2.《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也是一首优美的诗,读着读着…… 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仿佛想到了。 七、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四周环绕着。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读一读,想一想,你的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的小船,的大海,白色的,葱绿的,红色,蓝蓝的,多美呀! 2.文中“红领巾”是指。 八、日积月累。 1.写六个成语,反映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2.读一读,记一记。

1让我们荡起双桨三年级语文

黄店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语文:三年级—第1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一课时)主备人:赵兰品徐庄小学 一、学习目标: 1、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倒映”、“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多次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大体了解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画面,并将观察所得有条理地讲述出来。 4、能用通顺连贯的话讲述自己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并激发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三、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课余时间是每个同学最向往的,因为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总能和小伙伴一起尽情地欢乐。(教师板书:尽情欢乐。并引导学生理解“尽情”这个词的意思)享受快乐的时光,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感受乔羽爷爷笔下的课余生活,是一首诗歌,后来作曲家刘炽给这首诗歌谱了曲,同学们想听吗?(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2、齐读课题 3、播放童声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生字左右结构的特别多,要学生掌握写字规律。 (2)学生练写自己写得不规范、不满意的字。 2、检查对词语的应用。出示:推开波浪轻轻飘荡愉快倒映伙伴悄悄环绕安排 (1)正确读词 (2)学生用其中一些词练习说话。、检查朗读情况 (3)同位互读,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重点检查词语:如:倒映和倒影环绕和围绕,这几个词的意思及在句子中的应用①海面()着美丽的白塔②海面上有美丽的白塔的() ⑶再次自由读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诗歌与图对应理解,把图上画的景物用一段连贯的话写下来。 (2)我们怎样观察图画呢?(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观察要有顺序;要有重点) (3)学生看图说话。 (4)师生互动交流。

1、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材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词,分为三个小节,每节的结构基本一致,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作者在描写景物是按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后写水中的鱼儿。同时在写鱼儿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描写手法。最后一节是写小伙伴的质疑“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中的出答案。歌词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每一次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读的情感也应该不一样。 开阔而蔚蓝的水面,倒影着岸边五颜六色的景物,衬托着多姿的荷花以及孩子们花一样的笑脸,只是看看这些图画就使人产生学习的欲望。面对如此情境,如果能再听听熟悉而亲切的旋律,那我们就会随着兴趣开始第一课的学习。 学生对歌曲的了解,有利于其对课文的感知和领悟,但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可能影响初读的进行,因此,即使从歌曲导入,也要尽快脱离这个环境,抓好读书。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己把诗读正确,读通顺。其次,教育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联想,在脑海里还原文字描写的景致。第三是要要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思考,进一步体会小朋友的快乐和自豪,体会作者运用词句的巧妙。最后还可以利用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疑点: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2、学生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教师说:“今天,老师跟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听的时候可以把课本翻开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2、放歌曲。指名回答。 这首歌好听吗?想唱吗?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学会唱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 3、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4、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认了字,又读了词,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后还可以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3、指名读,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 4、整体感知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2. 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分别指的是什么。 二、教学重、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感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3.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以及课外活动经历等资源,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 4.借助拓展训练,仿写诗歌,进一步了解和把握诗歌的特点。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

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媒体播放歌曲) 2.介绍北海:(出示北海公园图片)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4.教学生字:桨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 ǎng )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把写得好的拿到投影仪上展示。提醒学生注意“洒”、“愉”的写法;(“洒”右边是“西”,不要多笔画;“愉”是竖心旁,不要写成单人旁。)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认读词语(媒体出示生字词): 3.进行朗读课文接力赛,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一读,赛一赛。 4.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读这首诗歌,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为什么?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1.细读第一小节。 (1)自读课文。 双桨 白塔 四周 红墙 环绕 轻轻 洒在 悄悄 愉快 安排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让我们荡起双桨

能力习得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习得的读诗歌想象画面的方法,读懂诗句,感受新中国儿童生活的幸福的三个画面。 2.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了解诗歌中反复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诵读歌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快乐、幸福画面。 三、前置学习活动 利用晨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并初步了解这首歌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利用网络搜集关于乔羽的小故事。 搜集关于描写我们快乐生活的诗歌,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首,读出感情。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听音乐,感受音乐之美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说说听后感受。 教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学生自由说感受)是啊,《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今天让我们来划动这两只船桨,去领略人生无限壮美的风光! 2.看老师板书今天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3.课前老师要大家搜集了资料,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歌的作者?(学生介绍)

教师播放课件介绍乔羽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自由读,感受韵律之美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1)预设:学生提出最喜欢“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课件出示 ①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教师指导: “倒映”和“环绕”,“白塔”和“红墙”它们都是相互对应着的。这样的写法是诗词上常用的“对仗”,它的好处是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具有音韵美。) ②你能读出这种音韵美吗? ③指名读。 (2)预设:学生提出喜欢“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课件出示 (指导:小鱼儿会望着我们,听我们歌唱吗?这是用的拟人的写作手法,让我们感觉到小鱼儿很调皮、很可爱呢!) ①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注意我们可不要把水里的鱼儿吓跑了呀。(齐读) ②谁愿意加上动作到前面来表演读? (3)预设:学生提出喜欢“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课件出示: ①这句话在这篇课文里重复了几次?(在这篇课文中重复了三次)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让我们荡起双桨1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其中领域之四“音乐与相关文化”要求“学生能结合影视片,表达对音乐背景及主题的认识,能够运用综合艺术手段,进行活动的创意与设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作于五十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二部曲式的童声合唱。全曲的音乐优美抒情富于动感。通过歌曲的聆听、学唱以及节奏的练习和对音乐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感受美的熏陶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二、教材分析1?单元要求通过唱歌、欣赏和活动,了解影视音乐的一般常识,关注音乐在影视中的表现方式,体会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对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作用。2.具体要求⑴能够对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有初步的了解。⑵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时做到二声部谐和。三、学情分析⑴学生认识起点《让我们荡起双浆》是一部影视作品的插曲。歌词曾在语文课本上学过。⑵学生学习障碍演唱时的一音多字、弱起小节、附点节奏和前倚音。⑶学生学习难度主要是解决一音多字和弱起小节的演唱问题,附点节奏和前倚音的演唱方式在之前音乐课教学中都有接触,学生较容易接受。⑷学生学习策略由老师用钢琴示范演唱,用比较对比的方式,并进行反复的练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四、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课《让我们荡起双桨》。五、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2.引导学生用能够用饱满的

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六、教学重点:1 .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教学难点:1.掌握O X X X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2.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七、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录音机。八、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2.听音乐组织学生进教室。 2.师:同学们现在是我们音乐课的时间,那我们现在要做些什么呢?听音乐、唱歌!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新歌,我们来聆听一遍,感受一下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欢快、优美、抒情) 3.导入新课一一《让我们荡起双桨》(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1.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闭 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拍子以及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呢?(歌曲速度不是很快,2|4拍,强、弱) 2.接下来老师也想演唱一遍歌曲,请你听一听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的?(饱含着热情,优美亲切的声音) 3.跟琴用“1「模唱歌曲旋律。(提示:身体坐直了,保持好唱歌的姿 势) 4?设问:同学们刚才在演唱时,有没有觉得某个地方有点抓不住?(生答),解决弱起的演唱难点,并思考弱起给歌曲带来了怎样的美感? 5.跟琴用唱名演唱歌曲的歌谱。(提示换气符号,四分休止符)感受休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课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朗读与背诵) 2.能写、默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出本课8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用钢笔描红十个生字。(字、词意义学习,动作技能) 3.知道“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诗歌三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的作用。(与篇章有关的图式学习) 4.能说出诗歌内容。(课文内容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难点:能说出诗歌内容。 四.任务分析 终点目标“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诗歌三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的作用。 起点能力能读懂课文,找出课文每一小节重复出现的内容 五.主要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讲解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具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挂图 八.教学过程:

三、指名读全文。说说每一节讲了什么?细读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 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湖面的周围有什么? 环绕的近义词“围绕” 练习朗读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又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用手势演示,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 (“推开波浪”说明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示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导朗读。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声、舒畅的感受)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环绕(欣赏) 三、作业设计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

1、让我们荡起双桨1

金山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内容1、让我们荡起双桨复备栏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他描绘了一群少先 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 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全 诗语言活泼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 感人。每节末尾诗句的反复,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 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逐步推进和升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 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 景。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录音机、配套录音磁 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8月30日上课时间:9月1日8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指导写字。 教学目的: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写好 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教师说:“今天,老师跟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 听的时候可以把课本翻开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 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 桨 二、和谐发展: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2)指导读好长句。 4、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 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1-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

能力习得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习得的读诗歌想象画面的方法,读懂诗句,感受新中国儿童生活的幸福的三个画面。 2.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了解诗歌中反复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诵读歌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快乐、幸福画面。 三、前置学习活动 利用晨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并初步了解这首歌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利用网络搜集关于乔羽的小故事。 搜集关于描写我们快乐生活的诗歌,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首,读出感情。

乔羽,中国词坛泰斗,1927年出生,山东济宁人。1946年告别家乡、 投身革命、走向太行山。1948年底, 进驻北京参加和平解放北京工作,并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自由读,感受韵律之美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1)预设:学生提出最喜欢“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课件出示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①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教师指导:“倒映”和“环绕”,“白塔”和“红墙”它们都是相互对应着的。这样的写法是诗词上常用的“对仗”,它的好处是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具有音韵美。) ②你能读出这种音韵美吗? ③指名读。 (2)预设:学生提出喜欢“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课件出示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 (指导:小鱼儿会望着我们,听我们歌唱吗?这是用的拟人的写作手法,让我们感觉到小鱼儿很调皮、很可爱呢!) ①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注意我们可不要把水里的鱼儿吓跑了呀。(齐读) ②谁愿意加上动作到前面来表演读?(3)预设:学生提出喜欢“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课件出示: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①这句话在这篇课文里重复了几次?(在这篇课文中重复了三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学生自由说,教师指导:这种写法叫反复,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②教师范读。你也来试着读一读好吗?(学生自由读) ③指名读。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三版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磁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ǎnɡ)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 凉爽洒悄悄地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ànɡ边音;爽shuǎnɡ翘舌音;洒sǎ 平舌音)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 桨塔周墙洒悄愉排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谁”记“推”“狼”记“浪”“消”记“悄”“西”记“洒”“不”记“环” “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波浪轻轻飘荡尽情 倒映伙伴悄悄环绕凉爽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桨塔周墙洒悄愉排 奖搭 用薔酒梢偷非 教学后记 学生在写字时,常把“桨”、“爽”写错,要注意强调和指正。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学生朗读时很有感情,在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他们觉得幸福生活是爸爸妈妈给的,对党、社会主义的理解,虽然我在课中渗透了一下,但学生的理解还比较浅显。我想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理解到这么深入,现在他们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爱生活,就是充满朝气、充满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定会爱祖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双桨推开白塔四周环绕绿树红墙轻轻 飘荡凉爽洒悄悄愉快尽情欢乐安排 2、听写生字,用钢笔正确书写,当场点评

1让我们荡起双桨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指导背诵。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3、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进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卡片 双浆 白塔 四周 环绕 红墙 轻轻 洒在 悄悄 愉快 安排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小节 (1) 反复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2) 读了这节,你懂得了什么? (3) 图上同学们荡起双桨,海面和四周有什么(结合图理解环绕)你划过船吗?船儿飘荡在水面上会有什么感受? (4) 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读了小鱼听我们愉快歌唱后,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导拟人句的了解) (2)边看图边读说说如果是你迎着太阳在海面上荡起双桨,你会有什么感受?体会当时小作者的心情。 (3)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节讲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三小节 (1) 指名读第一句。这句是什么意思? (2) 谁该我们安排幸福的生活? (3) 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不是谁安排的,是我们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但是没有祖国的安定团结,当然不会有我们小朋友的幸福生活。 (4) 感情齐读第三小节。 4、欣赏读课文,配乐激情。 5、看板书,指导背诵。 三、课堂练习。 三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钱倩倩 课时编号:004 三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钱倩倩 课时编号:004

1、“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红领巾”指﹙﹚ 2、“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一句中的“谁”是指﹙﹚ 3、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看海面倒映白塔 四周绿树红墙 感我们愉快歌唱 问幸福生活谁安排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 全诗共分三小节。第一小节着重描绘如画的北海风光。第二小节表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表达了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应”、“漂、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指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2. 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前置性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唱唱这首歌。 3.说说读了课文,唱了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教师导语:今天,老师跟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听的时候可以把课本翻开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2.放歌曲。指名回答。板书课题 3.刚才我们听到歌曲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儿童歌曲。这首歌好听吗?想唱吗?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学会唱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它的歌词。 二、教学互动: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书后查字表认识这些生字,并将这些字多读者几遍,读准为止。 (2)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词。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刚才我们认了字,又读了词,可真能干!把他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那咱们赶紧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的同学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字音读准了没有。 3.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和谐发展: 1.朗读课文。 2.师让学生根据挂图讲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先说一说,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 塔墙(左窄右宽) 桨(上下结构,上部要写得扁写,木成方势,以托住上面。)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地朗读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