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思潮

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思潮

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思潮
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思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第15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15.1复习笔记 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1.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背景 (1)在教育领域,20世纪20、30年代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受到抨击和冷落,代之而起的是复归于“教师为中心”的要素主义教育等新传统教育。 (2)20世纪50年代,这种教育价值又由于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对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压制而遭到抨击。 (3)现代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系统地阐明了他们的教育观点,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教育思潮。 2.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 (1)哲学基础 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以人性论、认识论为主要内容,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 ②现代人文主义者把存在主义者追求人的存在这一观念作为核心内容,认为教育和培养儿童的目标就是促使人的潜能的实现。 ③现代人文主义者把丰富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发展整体的人不可或缺的因素,并认为情感发展主要始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在方法论上,它经由存在主义接受了现象学的方法,认为理解人的最好方法是不抱任

何先入之见,把一切先入之见搁到一边,进入他的世界观,以他的观点来看他的周围世界。 (2)心理学基础 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类的意识经验,认为人具有一个完整的人格,所以不仅应从知觉角度去把握整体性,要致力于在教育中恢复整体的人的观念。 ②人文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虽然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制于遗传、体质以及各种存在本身的条件,但我们在反映及运用这些存在的条件时,仍有自由。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我实现。 ③人文主义心理学还接受了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这一概念,但指出人的内在本质是善良的,至于各种本能需要的满足只会有利于生长;在教育上,应该让儿童体验到兴奋与喜悦,教育者只能引导而不能压制儿童的成长。 (二)现代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标自我实现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促使“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是:(1)整体性,即个体不仅存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感觉诸方面达到内部的有机整体性,而且在协调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也达到了和谐一致。 (2)创造性。创造性并非为少数天才所独有,而是每个人生来就存在的特质或潜能,因此应该从人的内部去寻找创造性的源泉。创造性的个体具有创造性的态度与倾向,表现出享受新事物和变革乐趣的性格,以及灵活恰当地应付突变情境的能力。 2.课程设置——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提倡“软课程”模式,主张: ①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重视学习者的需要,包括情感发展、认知满足、个人价值等内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考试复习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复习题 1.阐述精神三变(尼采)理论的哲理。 答:尼采“精神三变”讲了三个关于骆驼、狮子、婴儿的故事。 (1)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他认为,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骆驼,具有忍辱负重、意志强健有力、忍耐考验的特点;狮子,具有反抗的特征,是权力、威严、刚毅的象征;婴儿,有着超越,无欲望,无忧愁,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的特点。 (2)这三个故事充满了哲理:在起步的人生过渡阶段,一定要有坚韧、朴实,像骆驼那样忍辱负重的精神;当人生步入到具有一定权力阶段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辨证的运动,就应该转向婴儿的精神,创造一个完美的境界。 (3)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怎么对待毕业后的就业?要点:不易跳槽;把握“精神三变”的精神特点。(卢梭: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2.为什么说痛苦是人的一种财富? 答:(1)尼采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对生命的观察越深,对于受苦的观察就越深。”他说,人生就是一个过渡,像钟摆来回摆动;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整条毯子、整个生命。因此人的一生中,苦难、痛苦是必然的。 (2)以为痛苦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解放人的心灵,迫使生命的抗争。 (3)痛苦可以导致深刻的灵魂,它有助于人们的冷静的反思中去发现和揭示生命自身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生命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转换过程。 3.何为“酒神精神”,请叙述“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异同。 答:(1)“酒神精神”出自古希腊神话。尼采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狄奥尼索斯出生后人们无节制地狂欢乱饮的描写,通过融化个体生命,使生命的“小我”陶醉于宇宙的“大我”的境界之中。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辞海》中的社会思潮解释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核心是一定阶级、阶层价值观念的反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存在着以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拜金主义,新左派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多元并存、复杂多变,并且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一、中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 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又一种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以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其主要观点,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替身。它是21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国际性政治社会思潮,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措施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传播到中国社会,在知识界具有广泛的影响。民主社会主义过分强调价值的多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和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具有消解的负面作用。首先,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实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其次,超前推行全民普选制,在缺乏公民社会的条件下,会演变为街头民粹政治,反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有序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社会现代化不能照搬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而只能批判地吸收其部分理念,并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以经济自由市场化为内核并拓展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等人的古典经济学的现时代承继

红楼梦研究综述只是分享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 一.研究热点综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2.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1 723。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三个月后生子即雪芹,他的生年便解决了,他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六月降生的。其二是雍正二年说,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五章《雪芹生卒》中,根据自己曹雪芹卒于癸未年的观点,又据敦诚《挽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的诗句,上推四十年,得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另外,吴新雷曾提出康熙五十年说。他在《<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兼考曹雪芹的生年和生父》(1981年《红楼梦研究集刊》第6辑)中认为,据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人都》,其“‘得孙诗’中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他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在北京出生,康熙五十一年春随曹寅到南京,至雍正五年十二月家破时已17岁。”1991年第4辑 《红楼梦学刊》发表李春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兼评“自传说”》,也论证了“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最后享寿52岁。 3.通州墓石是不是曹雪芹的墓碑: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于一九九三年出土曹雪芹“墓石”,碑上写着“曹公讳霭墓壬午”。2005年5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冯其庸、曹可凡的文章,“坚信不疑”认为农民李景柱前一年发现的曹雪芹墓石是真的,“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883年2月12日)。但是中国姓曹名霭的人有几万人,况且也没有文献或其他资料说明曹雪芹到过张家湾,所以墓石并不一定真正是曹雪芹之墓碑。

红坛伪学――全面透析考证派新红学从头探究红楼,寻找暗藏其中的

红坛伪学――全面透析考证派新红学从头探究红楼,寻找暗藏其中的 在列述了上面的四个“重要”之点后,胡适又说: 曹雪芹的事实,除了《随园诗话》一条之外,别无他种可靠的材料。我们且考他父亲的事实。 【克按:“除了《随园诗话》一条之外,别无他种可靠的材料”。这是说,《随园诗话》上的这一条是可靠的材料。真是大谬!只要将《随园诗话》上说的“曹雪芹”,说的“红楼梦”,与小说《红楼梦》对照起来略微想一想,就知道袁枚的话有无可信的成分了。将这种乱编的话搬来作为自己的立足点,作为登上学术考证另一层的阶梯,非步步踩虚不可。 “且考他父亲的事实”即考曹寅的事实。胡适要“考”的是哪一个“曹寅”?哪一个“曹雪芹”的“父亲”?自己弄明白没有?袁枚说的那个“曹寅”,那个“曹雪芹”,是不是你胡适要“考”的曹寅和曹雪芹?如果不是,你相信他做什么?如果是,那你就上当了。作为胡适,首先要“考”的是袁枚的话有无根据?靠得住,或靠不住?若是靠不住,他说的什么“嗣君”,什么父子关系,当然便全无根据。你还“考”什么呢? 袁枚之编造,话之虚假,以胡适的精明,不可能全无一点觉察,全无一点识别。然而,他却既不表露丝毫怀疑,也不想办法作些查对,反倒一再强调其重要。也许这正是胡适精明的地方,因为他要“考”的,并不是袁枚说的真与不真。只不过是借这个“乾隆时的文人”作自己的幌子,或者说利用袁枚讲的“嗣君”、“其子”几个字作自己的跳蹬。凭着这个跳蹬,胡适便可以将曹雪芹和大富豪曹寅直接钩挂起来,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去定论他的“自叙传”、“家史”说了。读胡适的《考证》,我们可以感觉得出,他的“自叙传”、“家史”说,早已在他的观念中形成,是由于读《红楼梦》开端时的那一大段话时,因错解误解而想象出来的。并非是读了《随园诗话》,去考证曹寅和曹家,然后得出的。只不过袁枚的编造,恰好对了他的口味,符合他的需要而已。管他吹不吹牛呢!设若怀疑袁枚的话,指出与实际相差太远,没有任何根据。胡适又找不到别的可靠的能将曹雪芹和曹寅真正挂起来的挂钩,他还能把他的《红楼梦考证》做下去吗? 好在他要“考证”的曹雪芹,并不是袁枚说的那个“曹雪芹”,而是另一个“曹雪芹”,即他胡适自己想象的“曹雪芹”。因此,他的每一步考证,每一个说道,都是在推倒袁枚说的那个“曹雪芹”,只是他不说出。糟糕的是,他的每一个考证,每一个重要结论,也在“改造”、“另铸”创作小说《红楼梦》那个真正的曹雪芹。且在他的这部《考证》中,和后来的一些文章、论述、讲演、谈话中,用他的几合一的“铸造物”,对历史上的曹雪芹进行“掉包”、偷换。 曹寅是康熙时候的大名人,至少在江南如此。交游甚广,多文化人士,留下的信息不少。但年代久远,文献资料又较零散。胡适在考证过程中,还是耗费了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2012-12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王玉莉。 内容介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说流派纷呈,五花八门。王玉莉主编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介绍的十二种思潮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包括新自由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后殖民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市场社会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三条道路"等。本书依据翔实材料客观地论述了十二种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对每一种思潮的合理因素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态度鲜明,期望能为青年学生和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适用于高等院校马克思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社会思潮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具有“潮水”般的流动性与有涨有落的阶段性。其形成有时是自发的,有时则是因思想家的推动或倡导。其性质和具体表现多种多样。要研究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既要考察该时期的社会心理的动向,也要研究各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学派及其思想家。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的社会思潮,是时代必然性的产物,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潮,还是法国古典时代掀起的悲剧运动狂风,以及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涌起的社会改革思潮,都与当时人们社会生活

条件相联系着,具有浓厚的时代精神。一个民族在一定的时代里,接受什么样的社会思潮,常常反映了该民族的思想和理论水平。社会思潮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代社会思潮学习体会

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人文社科类的知识深感欠缺。在当今社会少了一些人文素养已经很难立足。所以,我选择了学习“当代社会思潮”这门课程,以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也确实学到了很多。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自我。下面我将阐述自己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的一些感悟、体会及认识。 一、当代社会思潮定义 什么是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动态形式反映一定阶段、阶层或社会群体的理想、愿望、利益、要求的思想体系。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心理要上升为社会理论的展现形态,其实质是社会新型价值观念的懵懂萌动和蓬勃而起。梁启超说,“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1.)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诉求(寓于社会潜意识中)向意识形态转化和意识形态沉淀为社会心理的双向流动的中介环节。既区别于相对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又高于形式隐逸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中最活跃的成分。当代社会思潮指的当代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 二、当代社会思潮的四大属性 1.趋向的时代性 社会变迁是社会思潮产生的基础。社会存在生成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一定的社会阶段总在其特定的意识形态观照之下,只是意识形态是理论化了的社会意识,具有稳定性、系统性,而社会生生不息的变迁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引起社会心理的变化,产生质朴的新意识、新需求,见诸民众的言行之中,这就形成时尚新潮。因此,未必完全归属于意识形态体系的时尚观念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核心元素,社会思潮最初总以新观念而引领新时尚。相对长远放眼看来,人们的思想心理时尚在一定时期内颇具同质性,这种同质性在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方面凸显飚扬,绘成“时代精神”的旗帜。 2.成分的混杂性 社会思潮是一种综合的社会意识。从发生学上看,有感于社会变迁产生的社会心理新信息要求社会意识形态加以反馈,当着后者来不及或已不能吸收处理这些来自基层的社会信息时,势必造成社会潜意识的大量产生和郁积。这些潜隐的社会心理因素,既是社会思潮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社会思潮的基本构成因素。进而言之,社会潜意识为社会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一些思想敏锐的思想家或政治家,将潜隐的意识因素加工而成一定的思想体系,经由社会传播对群众性的思想倾向推波助澜,从而形成社会思潮,引发社会观念的震荡和变革,直至演变为思想运动。因此,社会思潮在成分上和效应上都是复杂的。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国家利益论★★★ 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见表6-1) 表6-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见表6-2) 表6-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 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见表6-3) 表6-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

考点二:权力论★★★ 1.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见表6-4) 表6-4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

2.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见表6-5) 表6-5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 3.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见表6-6) 表6-6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

4.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1)权力的运用必须和国家利益相吻合。只有明确国家利益、正确判断国家利益,权力的运用才会而不会对国家利益有益。 (2)外交因素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因素,外交的权力发挥不好会影响到国家的权力。 (3)国家的权力受到声誉和道德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名誉。 (4)权力的运用还受到国际和国内的社会条件所限制的。当一个国家在对其他的国家进行侵略和干涉的时候,国际和国内的舆论压力会直接影响国家的权力。

考点三:冲突论★★ 1.冲突的概念 关于冲突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角度开始的,其基本含义包括: (1)冲突是指某一可确认的人或群体,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可以确认的人或群体,原因是它们各自在谋求不同的目标。 (2)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包括人与自然的斗争。冲突的表现最初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竞争的关系。 (3)冲突的形式有暴力的和非暴力的,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有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有可解决的和不可解决的。 (4)冲突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无论国际体系如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冲突都是存在的。人们不能指望消灭冲突,同时也不能没有冲突。 2.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见表6-7) 表6-7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想及其影响力是洪小南于200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采取了将宏观整体研究与微观案例分析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科学比较,回顾发展阶段的研究方法。 内容有效性 本书分析了当代西方的现代化和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等社会趋势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了揭示其本质,分析其流变性并吸收其合理的成分。要纠正偏见,批判错误,影响,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洪小南,男,1963年出生于安徽桐城市。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哲学学会理事长,辽宁省哲学副院长。协会,大连市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大连市政协委员。他们是安徽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5年)和哲学硕士(1991年),大连理工大学哲学博士(200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1995年至1996年),高级访问学者。哈佛大学(2002)。他们入选了教育部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新世纪亿元人才工程和辽宁省“四批”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主要

学术著作有:文化哲学发展趋势简介,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科学文化临时研究,临时科学文化前沿探索,哲学文化转向,文明城市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他获得了宝钢“优秀教师奖”和大连市优秀专家的荣誉称号。他享受大连市政府的特殊津贴。他在教学和科研成果方面赢得了十多个省和部级奖项。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与舆论传播特点 及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B101020徐文杰(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回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一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从最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经过不断对中国现状和世界局势分析和探索,摆脱了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此后,其并四处奔波讲授,由此才拉开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而如今,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传播和交流显得如此方便轻松。诸葛亮之“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让人惊讶。诚然,信息时代大大方便了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传播,但于此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知识更新加快,舆论观点满天飞,对个人来说会增加处理这些信息的工作,同时对于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未接触社会的高校学生。对于种种社会思潮,采取如何的态度面对,如何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观,如何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高校学生具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储备,对当今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但由于长期在校,远离社会,对一些特定的社会思潮的认识也只有肤浅的认识。同时,社会思潮对其精神世界具有相当大的引导作用,高校学生处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和形成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和干扰。正因如此,对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要给予重视,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当今众多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全面分析和掌握其产生、传播和影响的特性,进而有助于分析其对高校学生的具体影响。 一、信息时代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主要特点 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1]。社会舆论则显得形式上比较随意,通常是一部分人,一个阶层的人对某一关系社会民生或是阶层利益的问题的讨论和意见。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政治体制都已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巨大的社会变迁自然也反映到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对中国人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新特点为[2]: (1)来源复杂多元性。信息工具帮助人们开拓了视野,对世界不同国家的变化都能及时报告。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观点表达的工具。人们希望能从不同观点、不同视角、全面系统的认识同一个问题,同时将自己的观点让跟多的人所了解。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阶层的人们思想的碰撞,导致不同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社会思潮因此异常复杂多元。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信息时代有目的的引导方式导致的舆论增多。 (2)传播手段多样化。信息化时代的传播除了书籍、报纸、大学讲坛等传统渠道,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也被得到广泛应用。传播的范围也基本覆盖各个地方,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笔记

第一章自由主义 1、什么是自由,自由主义的政治原则有哪些? 答:自由是指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负责,自我实现,不受强制。 ①自由至上,权利神圣:自由和权利容易受到他人、本国政府和他国侵犯。因此应受到自我保护、政府保护和法律保护。 ②有限政府原则:为防止政府超越保护人权的职能,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 ③法治原则:限制政府权力的主要方法,就是政府必须以正式公布的经常有效的法律进行统治,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进行统治。 ④代议制原则:法律的制定应该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所组成的议会来承担。 ⑤分权原则:为了实现法治,保障人权,防止权力滥用,国家权力应该分开,由不同的机构分别行使。 ⑥人民同意原则:政治共同体的形成以及政府的建立和变更都应该得到人民的同意。 ⑦人权原则⑧政教分离原则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古典自由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何特点,存在什么问题? 3、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兴起的,其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主要有哪些? 答:兴起:19世纪末期,西方发达国家相继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发展,古典自由主义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最终催生了新自由主义。 理论基础:格林的积极自由理论;韦尔的新个人主义;杜威的积极自由主张。 政策主张: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 ②扩大政府权力③建设福利国家④进行财富再分配 ⑤扩大直接民主⑥提倡社会公平 4、保守主义是如何兴起的,有什么特点? 答:兴起: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政治动荡,出现反战运动、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和对政府的其他抗议活动,70年代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严峻的现实引起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怀疑和批评,形成新保守主义。 特点:①保守主义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色彩,对崇拜理性和滥用理性的现象进行批评。他们既强调理性的限度和经验知识的重要,又重视历史传统的作用和社会的自发演化性质。 ②保守自由主义者强调校级自由,批评积极自由观会导致强制,最终破坏自由,认为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消极自由,即摆脱他人干涉的自由或不受制于他人专断意志的自由。 ③保守自由主义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经济上,保守主义者揭示政府的失灵和政府干预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政治上,他们集中批判政府干预导致的政府超载、官僚主义、行政效率低下以及对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破坏。哲学上,他们主要批判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哲学基础同时为自由市场秩序提供了新的哲学论证。 ④保守主义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主张恢复间接民主,提倡能人统治或专辑治国论。 5、旧个人主义与新个人主义有何区别? 答:旧个人主义: ①个人是单一的、最封闭的存在,是原子个人。 ②所有权理论:个人是他自己身体和能力的所有者,他所创造的价值被视为身体所有权的延伸。 ③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不存在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社会利益。 ④只有个人才能对自己负责,不存在集体的或社会制度的责任。 新个人主义: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透过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看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实质 摘要:本文从剖析社会思潮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源泉,西方资产阶级主要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当代西方社会主要思潮三个方面,洞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影响透视其本质。 关键字:社会主义思潮;资产阶级价值观;当代西方思潮;人本主义 1.引言 在肯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步性、现实性的同时,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透过对其特点深入剖析揭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阶级性质上的虚伪性、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 在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实质进行探索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段、一定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或者说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思潮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向着成熟的学术理论发展,向着普遍的社会心理发展,渗透和沉淀,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思潮具有6大特点 (1)历史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总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带有该时代的印记,对该时代人们的精神层面、生活层面起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2)区域性。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而生成的各异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有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产生的。 (3)群体性。表现为社会思潮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与支持,显现出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与趋同。 (4)功利性。表现为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一种愿望表达,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与其利益和要求联系在一起。 (5)变异性。表现为社会思潮的时效,并非一成不变。当现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方向一致时,其思潮就能保持、维护、控制在稳定的状态;反之,就会刺激社会信息反馈机制的调整,迫使意识形态升级换代,以新的面目出现。 (6)症候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的表征,是政治、经济矛盾运动的直接反映。大量社会潜意识的产生和郁积会蔓延成某种症候,并以象征化的符号来宣泄。 综上所述,社会思潮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社会现实基础、有群众基础、有广泛的影响力。 2. 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对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及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_张瀛予

2011年3月刊 改革与开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张瀛予(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河南鹤壁475004) 摘要:社会思潮有巨大的能动性,对社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冲击作用。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的社会思潮,成为我党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科学界定当代社会思潮,区别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Abstract: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has the huge activity,can play the huge shock effec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how to know and the treatment present ag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correctly,becomes a Our party theorist's important issue,we want the science limits present age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th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each kind of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 关键词: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 key word:Contemporary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Marxism;Non-Marxism 作者简介:张瀛予,1987年1月18日,女,汉族,籍贯:河南省鹤壁市。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3-0036-01 一、科学界定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思潮,一般是指以一定时代的思想精神状况和有广泛影响的学说为主导和依据的,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的思想倾向。当代社会思潮多样、复杂,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两大类思潮。 有些人对当代社会思潮有一种简单化、极端化的认识,即把当代社会思潮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思潮,要么就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这种划分是不准确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1]这里就把概念间的矛盾关系(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同反对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区别开来了。弄清楚概念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表达思想,正确认识当代社会思潮。 二、具体分析当代社会思潮 一,狭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一词的正面使用,是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作过专门说明以后开始的。他在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在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2]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观点和学说体系。至于个别论断,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这些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二,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主要指各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加以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三,特指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恩创立的,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包括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对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至少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假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和错误的理解。 二是反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从根本上敌视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三是“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指的是既不公开赞成马克思主义,也不公然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其他”思潮。 三、区别对待当代社会思潮 第一,对待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应当持理解的态度。 其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别国共产党人也可以根据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因此,我们对待别国共产党人取得的一些理论成果,应承认他们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所作的一些积极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 其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本身就是在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括资产阶级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 第二,对待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应持批判和反对的态度。 其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确立和巩固的。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3] 其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对待当代各种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应“主动挑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内容,分析理论的正误,辨明政治的方向,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批判性和革命性。同时,我们必须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整体走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指导地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6 --DOI:10.16653/https://www.doczj.com/doc/e71186476.html,ki.32-1034/f.2011.06.039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在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潮主要为三个方面 1,传统思潮如保守主意和自由主义以及教派主义民族主义等 2,新派思潮如女权主义和绿色和平主义、以及后行为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3,学科交汇如新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等 影响: 政治思潮作为一种观念形太大致归结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备共同政治倾向和广泛影响的重大政治思想潮流。以此基础上我们能够得到:思潮具有理论导向作用,即对某一时代的普遍政治观念,或者是政治学说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的带动作用。从政治概念研究的角度上来说,它与政治学说有很大的不同,政治学说历史影响长远,相对稳定持久,可能一时不为更广泛的民众所了解。而政治思潮是一种社会曾面的动态思想倾向,它蕴涵着某种价值取向和方法论的意义。判断某一政治思潮的特点,地位和重要性,不是取决于它在

某一历史时期是否重复出现,存在多长时间,而是在于它是否能成为标志政治观发展的潮流,凡是能够成为某个时期具有主导性的政治思潮,总是具备广泛的群众倾向,影响其对应的政治活动,甚至能影响到政治学说的发展。 也可以说,政治思潮是政治学说的发源地,作为某部分人的思想倾向,它不是孤立的,而且是必然有着与社会接轨的现实存在其中。而政治学说的背景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政治思潮的发展。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说流派纷呈,五花八门。王玉莉主编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介绍的十二种思潮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包括新自由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后殖民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市场社会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三条道路”等。本书依据翔实材料客观地论述了十二种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对每一种思潮的合理因素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态度鲜明,期望能为青年学生和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代社会思潮教学大纲[1]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08级北京(石景山、化工)班、农业部班 社会学专业 《当代社会思潮》教学大纲 课程主持人向春玲 (标★者为重点掌握的内容) 第一讲现代化及有关理论 一、现代化理论 (一)一般了解: 现代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重点了解 1、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2、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缺陷:★ 二、依附理论 (一)一般了解 1、普雷维什的“核心—边陲”理论。 2、弗兰克的依附理论。 (二)重点掌握★ 依附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现代化理论的分歧。 三、世界体系论 重点掌握:世界体系论的基本观点。★ 1、世界体系论认为,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拓展而 逐步形成的。 2、世界体系的结构,是由核心国家、边陲国家、半边陲国家等三部分组成的。 3、在世界体系中,核心国家、半边陲国家和边陲国家是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履行 不同的经济职能。 4、在一定时期内,核心国家、半边陲国家和边陲国家的数目是不会改变的。一些国 家地位的上升,必然会伴随着另一些国家地位的下降。因此,所有国家同时发展是不可能的。 5、在世界体系崩溃之前,核心、半边陲、边陲这一结构是不会改变的。但是,一个 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可以改变的。 6、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受到两重因素的影响:一是世界体系扩张的极限;二是反 体系的力量。 思考题: 1、现代化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如何对它进行评价? 2、依附理论与现代化理论主要存在哪些分歧?

3、世界体系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第二讲新自由主义 一、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古典自由主义 了解不同时期古典自由主义的特征和主要观点: (一)17-18世纪古典自由主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产物。 (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了自由竞争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具有了新的特征,发展到第二阶段,即自由放任主义阶段。实现自由经营、自由 竞争和自由贸易。 1、把功利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 2、个人自由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3、只要不妨碍他人,国家对个人的自由不可加以干涉;任何对自由的干涉都 会造成社会停滞的后果。 二、新自由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二)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三)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主要代表人物及特点。 三、格林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格林的主要贡献: 1、共同利益的存在;积极的自由和积极的国家的思想。 2、国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实现共同的利益;国家是共同利益的体现者。 3、自由就是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 四、霍布豪斯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霍布豪斯关于自由主义的八个要素: 1、公民自由 2、财政自由 3、个人自由 4、社会自由 5、经济自由 6、家庭自由 7、民族自由和国际自由 五、罗斯福的“新政”自由主义★ 掌握罗斯福“新政”自由主义提出的社会背景、主要观点和对新自由主义发展的贡献、: 1、为自由而斗争,就是要消除经济上的不平等、不安全,把千百万人从垄断组织的 经济专制下解放出来。 2、必须通过国家来解决社会上出现的重大问题。 3、罗斯福“新政”出台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改革措施,对经济和社会进行了强有力的 干预和调节,使新自由主义的“积极国家”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4、罗斯福关于“四大自由”的主张及人们的八大权力。 六、罗尔斯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总结 掌握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对新自由主义的贡献。 七、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最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超星尔雅满分答案..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 作业标题:《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上) 1 下列不属于《红楼梦》的第一男女主人公的是()。 A、贾宝玉 B、王熙凤 C、林黛玉 D、薛宝钗 正确答案:B 2小说《红楼梦》就是作者写自己的经历。() 正确答案:× 3 《红楼梦》之前的小说经常弄不清作者的原因是()。 A、读者不关注作者情况 B、成书过程经常有很多人参与 C、年代太过久远 D、古代政治影响 正确答案:A 4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判官是()。 A、甄士隐 B、贾琏 C、贾宝玉 D、贾雨村 正确答案:D 5 最早指出《红楼梦》突破传统方法写人物的特征的是哪位作家?() A、胡适 B、鲁迅 C、朱自清 D、沈从文 正确答案:B 6我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正确答案:√ 7 《红楼梦》之前的小说写法属于()。 A、历史主义写法 B、现实主义写法 C、古典主义写法 D、理想主义写法 正确答案:C

作业标题:《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下) 1《水浒传》是版块结构的古典小说。() 正确答案:√ 2 林黛玉父亲病危时是由谁带她回去奔丧的?() A、贾琏 B、贾宝玉 C、贾政 D、贾雨村 正确答案:A 3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故事。()正确答案:× 4 惜春最后的结局是以下哪一种?() A、客死他乡 B、远嫁他乡 C、剃发为尼 D、流落风尘 正确答案:C 脂评、脂本与脂砚斋批书人(上) 1 程高刻本系统又叫()。 A、脂本系统 B、刊本系统 C、甲寅本 D、庚辰本 正确答案:B 2 曹雪芹的逝世时间是()。 A、1780年 B、1774年 C、1864年 D、1764年 正确答案:D 3 蔡义江经过考证认为畸笏叟是曹雪芹的什么人?() A、朋友 B、情人 C、父亲 D、妻子 正确答案: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