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

当前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

当前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
当前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

当前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

提要:当今社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越来越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而税收作为一种调整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对于政府来说,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目标,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除了税收,还有公共支出和公共管制,罗伯特·J·兰普曼(Lanpman, Robert J.)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所作的词条“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中认为:“税收制度对于富人向穷人的收入再分配只起轻微的作用,而政府开支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则要明显得多。”①根据罗伯特的观点,税收在“劫富”方面有效,但在“济贫”方面却效用不大。税收调节收入的机制有本身的作用条件,还有涉及到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平衡问题,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税收作为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税收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税收政策

引言: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这个大前提下,个人由于所掌握的生产要素和信息的不同及市场供求的变化,会导致人们在收入和财产分配中出现差异,而这种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了日益扩大的趋势,如果长期存在这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的严重不均,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一问题是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换句话说,市场无法实现社会公平。这就需要国家对国民收入的进行再分配来宏观调控这种显失公平的状况。国家利用税收,通过对税种、税基和税率的选择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因而,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领域,理所应当地承担起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任。

一、税收调节机制理论

(一)税收调节的内涵和作用条件

税收调节机制是指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对个人收入的形成、分配、财富积累与转让等实施全面调节的制度。税收调节科划分为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属于直接调节的税种是所得税与财产税,属于间接调节的是商品税。②比如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中,就是对高收入者多征税,保护低收入者,不收或者少收税,这样从收入的源头入手,自然缩小了收入的差距。还有其他一些税种,都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只是在收入的不同过程缩小差距,比如房产税、车船税、遗产税和赠与税。在商品税中,对某些特殊消费品或者消费行为课税,比如

对奢侈品征税高额消费税。

虽然税收对收入差距具有调节作用,但这种作用需要符合条件的环境。首先,税收政策实施会产生预期效果必须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大环境下。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收入完全按照国家计划,根本不需要税收调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个人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这时税收才承担了调节的作用。如果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就会存在大量不合法收入,税收对此难以进行调节,更不用说是否有作用。另外,做到更容易监控高收入者必须使个人收入货币化和经济活动信用化,这都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二是需要健全税种、实施符合经济发展的起征点和实行比较适度的超额累进税率。要想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就应该建立上述条件,否则税收很难起到有效作用,甚至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

(二)税收调节收入的可行性

1.在个人收入的形成环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使高收入者多交税低收入者少交税,调节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的形成环节是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环节,因为这是源头环节,在收入合法且货币化的情况下最容易税务机关监控和征收,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前阶段中,可支配收入是个人财富积累的主要来源。所以征收个人所得税是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

2.在个人收入的分配环节,通过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消费税,除个人所得税外起补充调节的作用。个人收入由于消费行为的实施进行了再次的分配,对高收入群体的高消费行为进行额度较高的征税,就间接减少了高收入阶层的剩余的可支配收入,同时还能引导高收入群体把收入从消费转向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3.在个人财富的累积环节,征收财产税。财富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纳税能力的强弱。财产多的人多纳税,财产少的人少纳或者不纳税,以及针对不同的财产累计级别设定不同的财产税税率,更大程度地调节差距。

4.在个人财产的转让环节,征收遗产和赠与税。遗产税就是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在国外优势也称“死亡税”。③赠与税以赠送的财产为课税对象,向赠与人或受赠人课征的税。课以上述两种税,可以削弱财富在高收入者手中代代转移,在再分配环节显示公平。

(三)税收调节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首先,要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就应该保证税收公平。它是指国家征税时,应使纳税人负担的税收与其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其中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其次,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也应该坚持效率原则,它要求征税所带来的超额负担最小和额

外收益最大。②但是公平和效率问题在实际中是无法做到完全兼顾的,二者是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公平要求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达到税后收入趋于平等,这就有一个让多收入者少赚取收入的驱动,结果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公平却是实现效率的基础,如果税收不能做到公平的话,就会使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造成混乱的经济环境,进而反过来影响效率。所以,必须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税收调节的作用。

二、简要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从1978年改革至今,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截止到2007年,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全年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但收入差距也日益拉大,2003年我国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为0.46,已经超过了“警戒线”,2005年非官方统计的基尼系数已到达了0.496,说明了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

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表1)。

第二,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大。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的XX省达到8840元,而最后的XX省仅为4010元;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的XX 达到18645元,而最后的XX省仅为8057元。④

第三,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大(表2)三个方面。

1997—2006年城乡居民家庭的收入及差距

表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

表2 2004-2005行业工资差距情况表单位: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的收入差距已经过大,如果任凭其发展就会出现所谓的“马太效应”,即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状况,导致两极分化,这样社会变得动荡,阻碍经济发展。

三、当前我国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税收政策

(一)调节收入的税收政策现状

第一,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增强。自《个人所得税法》公布实施以来,特别是1994年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税制以来的10多年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高速增长。据国家税

务总局统计,1994—2004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年平均增长48%,是同一时期增长最快的税种。1980年个人所得税仅征16万元,2001年收入增至996亿元,超过了消费税,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2003年个人所得税达到1417.2亿元,2004年个人所得税收入更增加到1737.1亿元(表3)。个人所得税的快速增长表明,个人所得税为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做出较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为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表3 1994-2004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

及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二,在流转税方面的消费税起到了调节作用。特别是对非生活必须品中一些高档、奢侈的消费品,在《消费税暂行条例中》中,烟、酒、化妆品、贵重首饰等都属于消费税的征收X围。这类产品属于高收入者多消费的部分,对其征税,符合高收入高负税的原则,充分调节了收入差距。

第三,其他调节收入分配的税种政策

比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牌照税等,还有对公益性的捐赠给予扣除的优惠,这些都在不同的方面利于收入差距的调节。

(二)我国目前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税收调节的成果,初步显示出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但是,现如今收入差距依然很大,说明我国税收的这种功能还很微弱。笔者认为,原因有三:第一,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强度不足。

我国的税制结构仍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直接税比重相对较小。从2003年《税务研究》上的数据显示,2002年、2003年、2004年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税收总额与水胡搜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4.85%、56.26%和58.35%。这些数据清楚滴表明,我国的税制结构仍是以间接税为主体,所得税等直接税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这与发达国家直接税超过60%有较大差距。②

第二,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有关税种还很不健全。

我国目前利用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是个人所得税,而现已在发达国家广泛存在的遗产税、赠与税和社会保障税都还没建立,还有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和财产税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第三,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负担过重且不适应收入形式的变化。

据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管理司统计数据,200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80%来源于工薪阶层,占人口8.7%;个人储蓄占储蓄总额60%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却不到纳税总额的10%,这一结果显示,高收入者个人成为少纳税的对象。

另一方面,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往往缓慢与收入形势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滞后性,这一现象的后果更加重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四、完善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的设想

第一、加强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力度。

我国财政收入中存在着许多非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最终承担在居民个人的身上就是各种收费,这些收费的对象同时也是税收的对象,而费没有像税一样的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一些多且乱的收费往往还会拉大收入差距,削弱税收的调节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力度,必须严格确定收费的规X性和合法性。

第二、健全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的税制结构。

一个国家到底以直接税为主体,还是以间接税为主体,要从该国的生产力水平、宏观经济形势出发。对于我国来说,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逐步增强,但是调节收入差距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像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同时完善财产

税与消费税。

第二,完善和规X个人所得税。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在税率、缴扣方法和纳税单位等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笔者着强调重在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调整在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地位。针对我国的情况,应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对收入形势变化的敏感度,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同时通过降低最高边际税率,扩大税基来加强对高收入者收入的调节。

结束语: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应该看到,税收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也不是万能的,从根本上讲,居民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其原因是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税收只能起到事后调节的作用,它并不能重新改变收入分配的格局。问题的关键是要完善和规X初次分配。所以,我们在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时,也要客观地分析税收调节的不足,结合其他方法和手段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4卷,经济科学1996年版。

②XXX:《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经济科学2006年版。

③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第5版。

④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2006年版。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走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综合考虑了当时具体国情与国际复杂环境之后,确立了沿海地区先发展,内陆地区后发展,先富带后富的发展策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硕果,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繁华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咱们面前:收入分配差距严重扩大化。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分析探讨引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1.1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据王亚娟[1]报道,截至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3.23倍,如果将各种社会福利补贴因素考虑在内的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可能超过6倍。而来自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5倍,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势极其严峻。 1.2 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水平也较大(见表1),东南沿海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呈显著的阶梯式分布。 表1 2009年不同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地区上 海北 京 浙 江 广 东 天 津 江 苏 福 建 山 东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8 83 7.7 8 26 73 8.4 8 24 61 0.8 1 21 57 4.7 2 21 40 2.0 1 20 55 1.7 2 19 57 6.8 3 17 81 1.0 4 地区内 蒙 古辽 宁 重 庆 广 西 湖 南 河 北 云 南 河 南 湖 北 陕 西 安 徽 宁 夏 江 西 吉 林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 84 9.1 9 15 76 1.3 8 15 74 8.6 7 15 45 1.4 8 15 08 4.3 1 14 71 8.2 5 14 42 3.9 3 14 37 1.5 6 143 67. 48 14 12 8.7 6 14 08 5.7 4 14 02 4.7 14 02 1.5 4 14 00 6.2 7 地区山 西四 川 海 南 西 藏 贵 州 青 海 黑 龙 江 新 疆 甘 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 99 6.5 5 13 83 9.4 13 75 0.8 5 13 54 4.4 1 12 86 2.5 3 12 69 1.8 5 12 56 5.9 8 12 25 7.5 2 119 29. 78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 要手段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财政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财政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一是税收(主要是属于“直接税”的若干税种);二是补贴和转移支付支出(主要是政府救济、扶贫、补贴、社会保障、实施义务教育等等)。 一税收 1、完善现有税收征管体系。一方面,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堵塞税收漏洞,增加财政收入,增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必须逐步确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保障、以其它税种为补充的个人收入税收调控体系,对个人收入实行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2、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除了给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外,在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化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将是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问题的工作重点。 3、逐步完善财产税,调整收入分配存量。财产税就是包括土地增值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等针对财产的税种。财产税是对社会财富存量的调节,是所得税的有益补充。 4、适时开征新税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诸如遗产税和社会保障税等税种在征收上的条件尚不成熟。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在适当的时候开征新税种。以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 5、完善消费税制,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除对烟、酒、珠宝制品和小汽车等产品继续征税外,还应当对其他的高档商品征收相应的消费税。通过一种价格歧视的方式来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 6、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收入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 7、调整间接税与直接税的比例,完善税制结构。建立国地税完善的税制结构入手,降低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税税率,减轻低收入阶层的流转税负担,缩小贫富差距。 二补贴和转移支付支出 1、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当调整县乡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的力度,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以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为突破口,逐步实现社会统筹,使之惠及全体人民;建立包括各类企业的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普遍建立企业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将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农村,逐步建立以家庭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障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途径,妥善解决农转非人口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3、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加强教育关键是要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状况,增加其受教育机会,提高其人均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增强其就业和收入竞争力。从源头上提高低收入者的机会把握能力和收入获取能力,从根本上体现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是》

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一)以劳动者报酬为代表的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功能性分配方面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在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我们又或多或少向改革初期的原点回归。 在近期的相关研究中,住户部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在以收入法核算的GDP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其所占比重在1995-2006年期间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②即便是进行了某种调整的计算,也有5个百分点的下降(张车伟,2009)。而从再分配收入的分配格局出发,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达到9个百分点(常兴华等)。由于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的分类由原来的劳动者报酬转变为营业盈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数据的不可比性,使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估计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对1996-2007年的劳动者报酬进行了一个较为简单初步的估算,总体判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了大约9.3个百分点,其中3.3个百分点是由于就业非正规化造成原属于劳动者报酬的自雇者营业盈余被纳入企业营业盈余之中,而其他6个百分点则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劳动者报酬下降。③ 从收入法GDP出发,在劳动者报酬下降的同时,政府的生产税收入上升了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折旧占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营业盈余上升了5.7个百分点。其中,2.4个百分点的上升来自正规企业的营业盈余,而其余3.3个百分点的上升则来自于自雇者营业盈

余的变动。 受其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多数年份中,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这一现象也间接证实了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下降的趋势。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将自我雇佣者的营业盈余扣除之后,OECD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大约为45%,而拉丁美洲国家占比大约为35%。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约为40%,但考虑到我国劳动者报酬中已经包括了企业社会保障缴款,因而与对方可比的我国劳动者净报酬所占比重应与拉美国家的情况相对更为接近。 从历史的视角看,英美两国在1860-1940年间,包括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和资本家的劳动收入的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分别为77.5%和66.5%。而我国当前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水平估计大体在46%左右,则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同样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在改革前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出现缩小的趋势,而且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都曾出现过缩小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而随后的差距扩大过程则持续时间更长。总体而言,城乡内部以及全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则几乎一直处于扩大的过程中。

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原因

对影响宏观税负因素的分析 【摘要】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公共产品提供等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收入结构;税种和税率、税收优惠等税制结构已经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水平税制税收征管 一、概念界定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具体来说,是指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NI)的比值。考虑到口径的统一性,笔者将以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衡量标准,来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 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应税收入*实际征收率)/GDP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因此,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内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的联系越为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调控社会经济。同时,宏观经济总量越大,也使得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税收来源更为丰富,税基更为宽泛。实证分析也表明,宏观税负的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呈正相关关系。 2、产业结构 宏观税负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大小的变化,从而对税收收入的来源结构产生影响。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比重,税收也相应地主要来自于这两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可能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税收也主要来自于该产业。从另一角度看,在现行我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下,第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尤为突出。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宏观税负就越低;反之,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宏观税负就越高。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3、其他经济结构 除产业结构外,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构成、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不同也将导致宏观税负各有差异。 (二)国家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反之,国家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消费税改革助调节收入分配李

上海金融报/2014年/4月/11日/第A07版 专栏/访谈 高顿财经研究院副院长赵刚: 消费税改革有助调节收入分配 记者李思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对近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除了强调逐步将邮电通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外,还重点强调了研究消费税在消费环节征收方案。关于消费税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曾明确提出,要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及税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近日也曾公开表示,消费税很可能成为今年税制改革中“有动作”的税种。我国消费税改革将如何推进?是否应加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对此,高顿财经研究院专家赵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上海金融报》:目前,我国消费税的征管是否有一定的弊端? 赵刚:概括起来,有五方面问题。 首先,消费税的立法层次不高。目前我国征收消费税的主要法律依据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其法律地位低于由全国人大制定和颁布的税收法律。因此,我国目前还没有有关整个消费税法体系的基本法,而更多的是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税收规章,立法层次不高,法律效力不强。 其次,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划分不合理。一是消费税的课税范围偏窄,不利于发挥消费税的调节作用。我国目前实现的是特殊型消费税,是在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特殊消费品征收消费税,课征范围仍较窄。二是我国消费税将少数生产资料列入了可征范围,这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部分税目的税率设置不太科学,难以发挥消费税的调节作用。例如,我国目前对成品油、乘用车、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对环境有害的物品、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等课征消费税的实际税率非常低,难以起到引导消费方向、节约消费、节约资源的作用。 首先就一次性筷子而言,对于一双价值两分钱的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效力。5%的税率分配到一双价值两分钱的木筷上也不过一厘,这对于引导人们消费观念和环保节约意识的影响作用不大。其次,香烟、酒类、鞭炮类商品不仅具有“劣值性”,还会产生诸多社会负面效应,应使用高税率。最后,在调整小汽车税率结构、提高大排量税率上,个别的调整和幅度值得重新考虑。 第四,消费税采用价内税的计税方式不太合理。国际上消费税一般采取价外税的方式,而我国在1994年确立消费税时,出于方便消费税与增值税交叉征收,减少社会震动和开征的各种阻力,适应当时人们的消费习惯等各方面考虑,采取了价内税的征收形式。在日常消费中,消费税金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中,最后由生产者代缴而不是由消费者直接缴纳。消费者在购买应税消费品时往往不知道自己负担了多少税金,甚至误以为消费税金是由生产者负担的。这就降低了消费税的透明度,麻痹了消费者,减小了消费税调节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作用,与消费税的立法意图不相适应。 第五,征收环节存在瑕疵。我国现行的消费税的征收环节具有单一性,除了金银首饰消费税在零售环节课税,其他消费税主要在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不是在消费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多环节征收。消费税不能像增值税那样形成环环抵扣、环环监督的链条,不能形成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给偷、逃税以可乘之机。征收环节难以界定,厂商通常采取生产环节定低价、流通

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50

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能反映 城乡差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富裕,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就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缩小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基本情况 通道县位于湖南西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历史上,通道县为楚越分界的走廊 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县总面积为2239平方公里,总人口24.17万, 有侗、汉、苗、瑶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8.1%,其中侗族人口占77.9%;辖11个 乡镇,153个行政村,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经济落后, 交通闭塞。近年来,通道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成效显著,但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财富方面 调查发现,截止2017年底,通道县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电视机116台,是农村居民的1.08倍,洗衣机99台,是农村居民的1.7倍,电冰箱98台,是农村居民的1.2倍,电话机和移 动电话机267部,是农村居民的1.1倍,空调68台,是农村居民的9.8倍,家用电脑82台,是农村居民的7.6倍,汽车20辆,是农村居民的200倍。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则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因此农村居民的储蓄在整 个居民的储蓄中比重并不高。 (二)收入和消费方面 根据通道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县总人口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5 万人,农村人口18.45万人。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亿元,年 均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45元,增长10.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6元,增长10.14%。城乡收入比为2.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一万元以上,是农村的2.9倍。全县家庭人均消费总支出5564元。城乡居民收入、支出收入绝对额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生活质量方面 据调发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415元,是农村居民的1.7倍。其中食品消 费支出3399元,是农村居民的2倍,衣着消费支出1427元,是农村居民的6.3倍,医疗保 健支出488元,是农村居民的2.1倍,交通和通讯支出1987元,是农村居民的2.4倍。居住 条件方面:城镇住房面积达到了25.2平方米,低于农村居民34.5平方米的生活用房;使用 自来水的用户城镇为100%,农村居民为81%;使用水冲式厕所的用户城镇为100%,农村居 民为4%;用电气和液化气的用户城镇为99%,农村居民为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家庭结构失衡 调查发现,我县城乡家庭结构严重失衡。例如农村家庭人口普遍存在“两多一缺”现象,即农 村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农户平均每户4.13人,比城镇户平均多 出1.1人,特别是老少人口(61岁以上的老人和16岁以下的小孩)比重较高。其中:户均 老年人数比重高出19.4个百分点,小孩人数比重高出73.7个百分点。在农户中,夫妇与两 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占51.6%,比城镇户高出13.8个百分点;三代同堂的家庭占28.9%,比城 镇户高出7.1个百分点。大部分农户2006年以前没有参加医疗保险,普遍缺医少药等等。

四川省税收影响因素分析

四川省税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税收是我省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来自于很多方面,从生产总值,财政支出,进出口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职工工职总额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税收与这五者的关系,为现行政策提供参考。本文对我省自1990年至2009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自变量有生产总值、财政支出、职工工职总额,进出口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采取逐步回归,异方差检验等对模型进行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用最小二乘法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得出的结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等是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 。 关键词:税收收入,财政支出,职工工职总额,生产总值,最小二乘法,逐步回归,异方差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高速增长,1978-2009年的31年间,我省生产总值增长到14151.28亿元,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大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省的财政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省的税收收入2009年已增长到886.6725亿元,31年间平均每年增长8.858%。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研究影响我省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二、模型设定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全面反映四川税收增长的全貌,我们选用“四川财政收入”

中的“各项税收”(即税收收入(Y))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税收的增长;选择“生产总值(X1)”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选择“财政支出(X3)”作为公共财政需求的代表;选择“职工工职总额(X2)”作为员工工资水平代表,选择“进出口总额(X4)”作为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水平,选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X5)”作为居民消费的代表。另外,由于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比较多,在本文中我们就选取以上五个变量作为分析。设定模型为,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 +β5X5 +u 其中,Y—税收收入;X1—生产总值;X2—职工工职总额;X3—财政支出,X4—进出口总额,X5—居民人均消费水平。 三、样本数据的选 本课题以《四川统计年鉴1990-2010》为资料来源,使用了1990-2009年四川的生产总值、职工工职总额、财政支出、进出口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等作为研究对象。

浅析税收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

浅析税收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我国目前即缺乏系统科学的税制体系,更缺乏真正有效的税收调控措施。通过对我国的税制结构、主要税种设计和税收征管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效果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从正确认识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出发,系统分析了税收与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最终通过找到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着力点,对怎样构建系统科学的税收调控体系给出了政策建议。 一、引出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居民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随之出现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可以综合反映一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是政府、大众共同关心的重要的民生问题。税收作为国民收入调节的重要手段,应当积极发挥其调节作用,促进公平与正义。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分配差距不是由于市场本身竞争、优胜劣汰造成的,而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现行税制体系并未能很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存在着税制结构不合理,税种设计不完善,税收征管漏洞大等缺陷,因此,需要通过竭力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种设计,加强税收征管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可行的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二、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包括三个层次: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其中,市场调节在收入分配领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市场将按照机会均等原则,根据每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只要市场竞争公平,机会均等,这种按市场要素进行的收入分配就是公平的。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一方面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严厉打击灰色收入、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等;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再分配,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最有力的工具 税收作为各个国家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从理论上讲,首先,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以法律作后盾,强制无偿征收的一种经济手段。即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刚性分配机制,通过它能够按照法定的税率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其次,税收在公平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在税制结构、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选择、税率选取上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设计安排,公平的调节全社会的各种分配关系,理所当然是调节收入分配最好的工具。最后,通过对税收作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居民在各个环节的收入分配和使用进行全面的调节,正是因为税收作用的范围广、力度大,所以说,税收在收入分配领域所起的调节作用是其他调控手段所无法企及的。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居民收入在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的扩大。某种程度上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中国,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也有社保和税收方面的因素。发展经济学先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发生,以及它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和原因这几个方面,从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进而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其差距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这个总量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城乡、地区、行业、阶层等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 (一)我国基尼系数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国际公认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衡量指标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时,收入分配差距较为合理;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0.5以上说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过大;0.6被认为是两极分化的标志。据世界银行的①林秋玲:“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思考”,《泉州学林》,2004年第5期。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对策-张存刚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分配关系不合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体制性弊端是形成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资集体谈判制度缺失,劳动力价值被严重低估;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分配不公。劳动报酬占比下降是公有制的比重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政府和工会未能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客观结果。要明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表现、原因、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仅关系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关系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效率提高和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进一步明确了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方向和政策措施。 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分配关系不合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连续下降,全国总工会及很多学者均对此进行了统计和测算,虽然各测算结果之间存在差别,但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第二,与世界重要经济体相比,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占比明显偏低,而企业盈余占比则明显高于这些国家;第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报酬份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遍经历了一个上升过程,并且一百多年来,他们的劳动报酬份额一直在不断提高,而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①据《人民日报》报道,从1993—2007年,居民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由49.49%降至39.74%,降幅9.75个百分点。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降幅13.66个百分点。再据《新京报》报道,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83年的最高峰值56.5%降至2005年的36.7%,22年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下降近20个百分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78—2005年,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则上升了20个百分点。劳动报酬占比是一个相对量,而劳动报酬是一个绝对量。劳动报酬高不等于劳动报酬占比高。与劳动报酬相比,劳动报酬占比更能反映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经济社会地位,劳动报酬占比越低,劳动者的经济社会地位越低。②

居民收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城区居民收入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好地结合,我利用大二上学期节假日时间在县社区进行调研,并通过走访各 类家庭,了解基本状况,通过研究当地经济变化发展及模式转变、生 活环境变化、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等成就等几大方面完成居民收入问 题现状的调研报告。 二、调查目的 县是省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省西部,市东北端。东部依绕河与县、市为邻,南部与台安县搭界,西部与市接壤,北部、西北部与自治县为邻。县下辖17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51个社区居委会、417个村委会。面积2436.01平方千米,人口63.40万。 社区基本情况如下: ⒈农业土质肥沃,现有耕地面积117917公顷(176.9万亩),是全国重点产粮县,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主产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小麦。1991年以来,粮食年产量一直稳定在5亿公斤以上。由于粮多、菜多,畜牧业发展迅速 ⒉畜牧业县饲养的牛、羊、猪、鸡、鹿及其它畜禽种类有20余种之多。年生猪饲养量70万头,蛋禽饲养量600万只,水果产量万公斤。森林覆盖率达16.1%,活立木总储量123.5万立方米,是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及生猪生产基地县。 ⒊工业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化工、建材、食品、煤炭、轻工、机械加工、铸造、纺织等八大工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县乡以上工业企业266个,其中县营工业企业67个。县造纸厂、制碘厂人均创利税分别在全省和全国同业中居首位。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7亿元,其中县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亿元。 社区位于县北部,该社区人口较为密集,居民收入在全县位于前列。该社区共有居民312户,人口1314人。 三、调研的方法、范围 本次调研报告选择了社区100户居民,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考虑到收入来源以及生活

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

我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 的实证分析 姓名:杨玉婷 班级:0331404 学号2014210992

目录 1. 引言 (2) 2. 文献综述 (2) 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2) 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3) 3. 建立模型 (4) 3.1. 变量 (4) 3.2. 数据 (4) 3.3. 描述性分析 (5) 3.3.1. 税收收入虽年份变化的关系图 (5) 3.3.2. 税收收入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图 (6) 3.3.3. 模型 (7) 4. 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统计检验 (8) 4.1. 参数估计 (8) 4.2. 拟合优度检验 (9) 4.3. 显著性检验(t检验) (9) 4.4. 总体显著性检验(F检验) (9) 5. 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 (10) 5.1. 多重共线性检验 (10) 5.1.1. 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 (10) 5.1.2. 辅助回归法 (10) 5.1.3. 逐步回归法修正模型 (11) 5.2. 检验模型的异方差 (14) 5.2.1. 图形法 (14) 5.2.2. White检验 (15) 5.2.3. 加权最小二乘法修正异方差 (15) 5.3. 模型的自相关检验 (17) 5.3.1. 图形法检验自相关 (17) 5.3.2. 自相关DW检验 (18) 5.3.3. 自相关问题的修正 (19) 6. 结论和启示 (21) 6.1. 模型的最终形式 (21) 6.2. 启示 (21) 7. 参考文献 (23)

1.引言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基于税收分配广度和深度的发展,税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对税收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使税收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将数据挖掘应用于税收预测中,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记录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数据的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及Eviews软件,对税收收入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对各预测模型进行了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双对数预测方法较简单回归预测方法能更好地进行税收收入预测,从而更好地指导税收计划的完成,为科学地建立税收计划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并为税收计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2.文献综述 2.1.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了很多方面。如在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方面,有的文献表明,经济的发展会使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国家征集更多的收入来发展公

城市居民收入相关情况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收入相关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所在小区10户居民收入相关情况 调查时间:2015年8月1日—3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城市居民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成因,为居民增收提出意见与建议 调查地点: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好来花园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目标,在着力推进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努力增加城市居民收入,特别是近几年所采取的增加职工工资、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离退休金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响应学校号召,进一步了解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关情况,以便分析问题和更好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我和弟弟利用空闲时间对小区里的十户居民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镇居民的收入情况,具体涉及到了各家庭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情况等相关信息,家庭经营情况,家

庭住房情况,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支出以及住房、保险和信贷等。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并得出如下结论: 一、目前小区居民受教育程度、年龄、行业和职业分布对收入水平的影响。 1、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水平成正比。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 代,文化程度高的就业者社会竞争力相对较大,尤其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术背景的就业者在社会上普遍受到尊重,家庭收入相应较高。 通过调查得知,就业者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水平成正比。 小区内不同学历家庭月人均家庭收入情况统计(大致)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未上过学的居民家庭收入因其主要是离退休人员而不可比外,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水平呈正比例关系。调查范围内收入最低的为初中群体,他们的月人均家庭收入为2300元,收入最高的为大学本科群体,他们的月人均家庭收入为4750元,是最低收入的2倍左右,比大学专科学历家庭的收入高25%。此外,对于不同学历的就业者,高学历者比低学历者更易进入高薪行业,因此他们的收入在知识经济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增长潜力会更大。

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因素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支出 ——零售商品物价水平 班级:金融4班 学号:1320 姓名:薛月强

摘要: 本文是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自1993年至2012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得出结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三者均对我国税收收入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税收计量思考 一、研究的目的及变量的选取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提高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大小,选择能反映我们税收变动情况的“各项税收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能影响税收收入的“国内生产总值(用X1表示)”、“财政支出(用X2表示)”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用X3表示)”为解释变量。表1为由《中国统计年鉴》得到的1993—2012年的有关数据。 表1 税收收入模型的时间序列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为分析各项税收收入(Y)随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变动的数量的规律性,可以初步建立如下三元对数回归模型:lnY= β0+ β1 lnX1+ β2 lnX2 + β3 X3 + u i 确定参数估计值范围 由经济常识知,因为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的增加均会带动税收收入的增加,所以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与税收收入应为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可估计0<β1<1 ,0<β2<1, 0<β3<1。 二、参数估计 利用Eviews软件,做lnY对lnX 1、lnX 2 、X 3 的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表2) 表 2 Dependent Variable: LN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4/26/14 Time: 17:32 Sample: 1993 2012 C LNX1 LNX2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策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策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在扩大,适度的收入差距有益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但是,超过一定的界限就会引起负面的影响,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加走市场调节力度, 标签: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原因;对策 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1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在经济学家看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有多个指标,而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公认的判断收入平均程度的最基本标准。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发明的洛伦兹曲线而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根据基尼的测算,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状态越趋于平均。按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处于0.2以下为收入高度均等;0.2~0.3之间为收入相对均等;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基尼系数超过0.4时,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例超过40%时,收入差距偏大;基尼系数超过0.5时,表明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它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基尼系数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78年我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6,这说明当时我国属于个人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国家。而1990年基尼系数已达0.343,2000年为0.417,2002年为0.458,2004年达0.465,2005年逼近0.47,可见从2000年起,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不但高于所有的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表明虽然经济有了发展,但社会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1.2城乡差距是中国贫富差距的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然后逐渐缩小,再到加速扩大的过程。二元的经济结构是我国特有的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80%以上是农民。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封闭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别是流向城镇就业无疑会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和排斥性,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面临着艰难和风险。这也是中国城乡差距没有出现一种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所在。除显性的收入差距外,城乡居民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隐性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享有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比如医疗、教育、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等等,而农民除少量救济优抚外,基本不享受国家补贴,却还要承受各种额外负担。 1.3我国的开放策略

浅析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终审稿)

浅析税收对居民收入分 配的调节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析税收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我国目前即缺乏系统科学的税制体系,更缺乏真正有效的税收调控措施。通过对我国的税制结构、主要税种设计和税收征管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效果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从正确认识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出发,系统分析了税收与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最终通过找到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着力点,对怎样构建系统科学的税收调控体系给出了政策建议。 一、引出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居民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随之出现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可以综合反映一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是政府、大众共同关心的重要的民生问题。税收作为国民收入调节的重要手段,应当积极发挥其调节作用,促进公平与正义。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分配差距不是由于市场本身竞争、优胜劣汰造成的,而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现行税制体系并未能很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存在着税制结构不合理,税种设计不完善,税收征管漏洞大等缺陷,因此,需要通过竭力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种设计,加强税

收征管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可行的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二、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包括三个层次: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其中,市场调节在收入分配领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市场将按照机会均等原则,根据每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只要市场竞争公平,机会均等,这种按市场要素进行的收入分配就是公平的。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一方面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严厉打击灰色收入、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等;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再分配,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最有力的工具 税收作为各个国家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从理论上讲,首先,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以法律作后盾,强制无偿征收的一种经济手段。即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刚性分配机制,通过它能够按照法定的税率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其次,税收在公平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在税制结构、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选择、税率选取上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设计安排,公平的调节全社会的各种分配关系,理所当然是调节收入分配最好的工具。最后,通过对税收作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居民在各个环节的收入

浅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认识和解决策略

浅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认识和解决策略 摘要:立足于改革,用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办法解决收入分配方面深层次的问题,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本文就此问题略作浅析。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改开放革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我们的收入分配体制和格局总体上来说是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向发展的。这种变化和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 (1)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拉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比较悬殊的情况。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例,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11倍,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达3.33倍,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加大。(2)收入分配中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不规范、不合理、不合法的分配方式还大量地存在:一是腐败收入、灰色收入等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产生非常大的社会影响;二是收入流动性明显降低,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收入流动性较高,即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高于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不同阶层的变动性较大,但此后,收入的流动性明显下降;三是父辈的背景、收入水平等对子女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同收入阶层的稳定性越来越强。(3)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和贫困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据中华网和《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目前仍有3597万绝对贫困人口。(4)在国有经济内部,“平均主义”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2、客观看待收入分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010年2月28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的改革形势分析会。与会专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客观认为,要正确认识收入分配矛盾,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1)收入分配差距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演变与转轨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历史上任何一个有活力的国家,基本做法都是激发个人活力。改革开放之初,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这种活力也带来了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2)随着发展的进程,这种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并且还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既有市场的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