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综合专题

实验综合专题

实验综合专题
实验综合专题

10年中考专题实验综合

复习方法

1. 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 要抓好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的复习

3. 要学会观察,记住并能描述典型的实验现象,观察的要点有:

(1)反应物的色、态、气味、光泽、溶解性、挥发性;

(2)仪器、装置和操作方法;

(3)反应条件的控制;

(4)变化中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固体的溶解,以及光和热的变化;

(5)生成物的色、态、气味等。

4. 要善于积极思考问题,把实验中发生的客观现象和实验事实跟微观粒子的运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并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5. 要结合操作和习题练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仪器的性能和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等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实验综合题的特点

1. 物质制取类难题常常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化学反应原理结合起来,将物质的制取、除杂等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结合起来,从应用的角度对多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考查。

2. 实验装置应用类难题的特点是以基本装置、基本操作为基础,应用其基本原理解决具体实验中的问题,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3. 化学实验与概念、原理综合难题的特点是:通过化学实验揭示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内容,或揭示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体现。

4. 实验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或优劣的难题,往往密切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从设计装置或选择药品等角度对同学们评价实验的能力进行考查。

(二)实验综合题的解题关键

1. 物质制取类难题

例1. 试根据图回答(A~G为接口代号,甲~戊为装置代号):

(1)制取氢气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

(2)当用较浓的盐酸跟锌粒反应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氢气时,装置的接口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__口进入;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__口进入,用排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__口进入。

(2)若将装置倒置使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__口进入;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__口进入;用排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__口进入。

(3)上述两种情况,哪种更便于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A;B

(2)A;A;B

(3)倒置使用更容易操作。

例 3. 某探险家牵着自己的狗进入一个山洞去探险,当走近洞底时,他发现狗突然晕倒在地,试简要回答:

(1)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2)在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后,他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收集一集气瓶洞底的气体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洞底存在着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

(2)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带入洞底,将水倒出并盖紧瓶塞。

3. 化学实验与概念、原理综合类难题

例4. 如图所示是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在滤纸上每隔2cm 滴一滴酚酞试液,再将此滤纸放进试管里,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花,在试管口的脱脂棉花上滴10~15滴浓氨水,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酚酞点从试管口向试管底依次变红;分子不断地运动

4. 实验设计与评价类难题

例5. 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A Fe H Cu H SO CuO

.242?→???→?

B C u O C u S O Cu H SO Fe .244?→???→? 两个方案中最好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节约原料不需要热源,没有爆炸危险。

例 6.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述两套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证明溶液中有SO 42-

甲同学的方案:

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加氯化钡溶液加足量稀盐酸?→??????→?????

乙同学的方案:

溶液无沉淀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盐酸加氯化钡溶液?→??????→?????

试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甲同学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甲同学的方案不严密,若溶液中只有离子,实验现象也与甲方案Ag +

一致。

乙同学的方案严密,先加盐酸既可使溶液处于酸性状态,又可证明溶液中无Ag +,足

以证明溶液中含有SO 42

-.

【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把试管的受热部位放在酒精灯火焰的()

A. 外焰

B. 内焰

C. 焰心

D. 远离外焰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中,以免浪费

B. 稀释浓H SO

24时,要把水慢慢倒进浓H SO

24中

C. 取用液体试剂时,试剂瓶标签朝着手心

D. 称量NaOH固体时,NaOH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

3. 下列仪器可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是()

A. 漏斗

B. 量筒

C. 试管

D. 长颈漏斗

4.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必不可少的玻璃仪器是()

A. 托盘天平、药匙、蒸发皿

B. 量筒、烧杯、玻璃棒

C.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D. 量筒、烧杯、漏斗

5. 下列药品的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可放在无色玻璃瓶中,并用橡皮塞塞紧

B. 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都应密封保存

C. 铁制容器不能用于存放硫酸铜溶液

D. 固体药品应放在细口瓶中

6. 万一眼睛中溅进了酸液和碱液,必须立即()

A. 不停地眨眼睛

B. 用大量的水冲洗

C. 尽快送到医院

D. 闭上眼睛,让眼泪流出

7. 不慎将酒精灯碰翻,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

A. 使用灭火器

B. 用水浇灭

C. 把酒精灯扔到室外

D. 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

8. 下列有关洗刷玻璃器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试管里的油污先用热碱溶液溶解,再用水冲洗

B. 盛过石灰水的烧杯附着的固体物质,先用洗衣粉洗,再用水冲洗

C. 试管内附着的氢氧化铁,先用热碱溶液洗,再用水冲洗

D. 附着水垢的烧杯,先用碱溶液溶解后,再用水冲洗

9. 可以用做制取H2或CO2的导管是()

10. 下列物质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的是()

A. NaCl和KNO3

B. KCl和MnO2

C. ()Na CO Ca OH 232和

D. BaSO AgCl 4和

11. 如下图,广口瓶里分别装入下列各组里的气体。滴管分别滴入

各组中的液体时,玻璃管下端所系的气球能鼓起来的是( )

A. 氢气、浓硫酸

B. N 2、苛性钠溶液

C. CO 2、烧碱溶液

D. O 2、河水

12. 下表为各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

A. (1)(2)(3)(4)

B. (3)(4)

C. (2)(3)(4)

D. (1)(2)(3)

13. 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显红色

B. 可能仍为紫色

C. 可能显蓝色

D. 一定显无色

14. 用生石灰、胆矾、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容器不能用( )

(1)铝制品 (2)玻璃制品 (3)铜制品 (4)铁制品

A. (1)(3)(4)

B. 只有(4)

C. (1)(4)

D. (3)(4)

二. 不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把试管底部置于外焰中固定不动,持续加热

C. 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时,一定要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一下

D. 两端有大小两匙的药匙,取用很少量的氧化铜粉末时应用小匙

KNO

现有含5% NaCl 的KNO 3晶体,使用一定量的水,从这种不纯的KNO 3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KNO 3,最好的方法是( )

A. 80℃时用适量水溶解后冷却到20℃,析出晶体滤出

B. 60℃时用适量水溶解后冷却到0℃,析出晶体滤出

C. 置不纯的KNO 3于过滤器中倒入100℃的水,仅KNO 3溶解而滤出

D. 置不纯的KNO 3于过滤器中倒入0℃的水,仅NaCl 溶解而滤出

17. 下列各组溶液,不另选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

A. CuSO MgCl NaOH 42、、

B. ()Na CO BaCl Ca NO 2323

2、、 C. ()Ba NO Na CO HNO 3223

3、、

D. NaOH H SO KOH 、、24

18. 某同学配制100 g 9.5%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溶液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 用天平称取食盐时砝码和物质位置放反

B. 天平调零时游码未放在零刻度

C. 用量筒取水时仰视液面

D. 将水倒入烧杯中时有水溅出

19. 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 CO H O 22、、(水蒸气)、H 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定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通过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时,气体体积变小;通过炽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通过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由此可知原混合物中( )

A. 一定含有H O CO 22、,可能含有H CO 2、

B. 一定含有H CO 2、,可能含有H O CO 22、

C. 一定含有CO CO 、2,可能含有H H O 22、

D. 一定含有H O CO 2、,可能含有H CO 22、

三. 填空题。

20. 将下列仪器的名称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提纯实验中用于蒸发滤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 烧水的铝壶中常有一层水垢,可用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但如果所加试剂量过多,又会损坏铝壶,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选用下列一种试剂或方法鉴别各组物质,将编号填入题后空格内。

A. 硝酸

B. 氯化钡溶液

C. 碳酸钠溶液

D. 燃着的木条

E. 石蕊试液

F. 硝酸银溶液

G. 盐酸

(1)鉴别盐酸、硫酸可用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钠溶液,可用_____________,见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氯化钠。

(4)鉴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可用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鉴别碳酸钾和氯化钠两种溶液,可用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任何科学结论都要经过实验验证,实验是重要的学科能力。为弄清楚某废弃的防空洞内气体成分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用下图盛有药品的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检验防空洞内气体成分。

(1)甲组逐一检验是否含有上述某一种气体,若检验其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应选用(填序号)_____________。若防空洞内含有水蒸气,则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若A中玻璃管内物质由黑色变成红色,则防空洞内含有_____________。

(2)乙组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装置,通过一次实验同时检验上述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按气体通过的先后顺序,连接的仪器依次是(填序号,仪器可以重复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验证防空洞中不存在一氧化碳,则进防空洞前需要进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较高的实验,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A

4. B

5. D

6. B

7. D

8. A

9. C 10. B

11. C 12. C

13. B 14. C 二. 不定项选择题。 15. D 16. B 17. AC

18. D 19. B

三. 填空题。

20. (1)燃烧匙,集气瓶

(2)蒸发皿

(3)烧杯

21. 稀盐酸;铝与盐酸反应了 22. (1)B ;H SO BaCl BaSO HCl 24242+=↓+

(2)D

(3)F ;有白色沉淀生成

(4)C ;()Ca OH Na CO CaCO NaOH 22332+=↓+

(5)G ;K CO HCl KCl H O CO 232222+=++↑

23. (1)D ;白色变为蓝色;CO

(2)B 、A 、D 、C 、D 、E

(3)灯火实验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231021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材料工程基础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位课,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领域人员必备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液态金属成形工艺、金属塑性成形工艺、金属连接成形工艺、粉末冶金成形、非金属材料成形工艺及各种材料成形工艺方法的选择原则。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为不同零件的生产选择合理的制造方法的能力,为其他相关课程如工程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学以及从事新材料成形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具有对典型的金属材料零件分析讨论使用不同的成形方法制造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液态金属成形的工艺设计、浇注系统、冒口、冷铁等的设计基本原则;掌握顺序凝固的应用,同时凝固的应用;掌握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熔模铸造、低压铸造等特种铸造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3D 打印等先进成形技术; 2.掌握自由锻件图设计和模锻工艺;掌握板料冲压、挤压、拉拔、轧制等工艺特点和应用;了解超塑性成形、液态模锻等先进塑性成形工艺。 3.掌握金属连接成形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弧焊、气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电阻焊、等离子弧焊与切割、压力焊、钎焊等焊接工艺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焊接缺陷的检验方法;了解电子束焊接等现代焊接方法。 4.掌握粉末冶金成形工艺的方法、特点和应用。 5.掌握塑料、橡胶、陶瓷成形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6.掌握各种材料成形工艺选用原则和方法。对具体典型的金属材料零件如暖气片、机床床身、大口径地下输水管、黄铜水龙头、发动机缸体、汽车铝轮毂、大型发电子转子、大批量齿轮毛坯、柴油机曲轴、连杆、半轴、硬币、汽车面板、火车钢轨、铜线、钢瓶、船体、硬质合金刀具、显示器壳体等分析讨论使用不同的成形方法制造的合理性。 7.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了解“一带一路”政策给材料成形带来的挑战以及机遇。 8.了解各种成形方法的设备。 9.了解各种新的材料成形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材料成形方法的一般知识,主要掌握金属材料成形的常用方法及特点。 2.基本理论及方法:掌握液态金属各种成形方法及工艺设计,浇注系统、冒口、冷铁的设计基本原则,掌握铸造缺陷及检验方法,掌握特种铸造方法的原理;掌握塑性成形方法的原理及工艺设计,锻件图设计,板料冲压、挤压、拉拔、轧制等工艺,掌握模型锻造的零件结构特点;掌握金属连接成形的方法及工艺设计,电弧焊、气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电阻焊、等离子弧焊与切割、压力焊、钎焊等工艺,掌握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掌握焊接缺陷及检验方法;掌握粉末冶金成形工艺的方法、特点和应用;掌握塑料、橡胶、陶瓷成形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综合试题(含答案).docx

2.PCL3有毒,在潮湿的空气中可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白雾。它在实验室和工业上都有重要的应 用。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等未画出)制取 PCL3,在圆底烧瓶 e 中放入足量白磷,将 CL2迅速而有不间断地通入 e 中,氯气与白磷会发生反应,产生火焰。 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的物理常数如下: 熔点沸点 三氯化磷-11 2℃76℃ 五氯化磷148℃200℃分 解 图中 a、b 应该装入的试剂或药品分别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并在 b 仪器处加热。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氯气和白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为使仪器 e 不致因局部过热而炸裂,实验开始前应在 e 的底部放少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烧杯 h 中加入冰盐水,其作用是。 ( 4) C中所盛装的试剂是 _______,其作用是。 (5)实验室将白磷保存于水中,取出的白磷用滤纸初步吸去表面水分,然后浸入无水酒精中片刻, 再浸入乙醚中片刻即可完全除去水分。已知酒精与乙醚互溶,乙醚易挥发。用上述方法除去水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uO可用作颜料、玻璃磨光剂、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CuO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溶解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 2) 1∶ 1 的 H2SO4是用 1 体积 98% H2SO4与 1 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

璃棒外,还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工艺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气体,该气体是 ______________(写分子式),应加以回收处理。(4)已知氧化亚铜(Cu2O)与稀H2SO4反应有CuSO4和Cu 生成。假设焙烧后固体只含铜的氧化物,为检验该固体的成分,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加入稀 H2SO4,若溶液呈现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 CuO (b)加入稀 H2SO4,若有红色沉淀物,说明固体中一定有 Cu2O (c)加入稀 HNO3,若有无色气体(随即变成红棕色)产生,说明固体中有Cu2O (d)加入稀 HNO3,若全部溶解,说明固体中没有 Cu2 O (5)不考虑生产中的损耗,要计算铜粉中 Cu 的含量,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示)。 4.某化学实验探究小组拟用稀硫酸溶解已生锈的废铁屑制绿矾 (PeS04·7H20),再通过实验探究硫酸亚秩受热分解生成何种产物。该小组的实验流程如下: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废铁屑常附有油污,清洗的方法通常是把, 5%Na2CO~溶液加入到盛有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倾去溶液.再用蒸馏水洗涤 2-3 遍。上述操作中,加热的目的 是 。 (2)第②步操作中所发生的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第③步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 有 。 (4)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装置Ⅱ中产生白色沉淀,Ⅲ中红色褪去,I 中绿色晶体最终变为红棕色,则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当 FeSO分解完为 4 全后测得 I 中剩余固体 3. 2g,则Ⅱ中产生沉淀的质量应为 g。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些气体的化学性质,设计发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A、 C 中产生的气体都通入 B 中。

《工程材料》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车辆工程10-1 班 实验者: 陈秀全学号:10047101冯云乾学号:10047103高万强学号:10047105

一实验目的 1区别和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 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 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 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 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 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 20#、中碳钢45#、高碳钢 T10) 三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 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 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6、 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 分析碳钢成分一组织一性能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 &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 (1) 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 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3)测试硬度。 9、进行热处理。 10、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五实验报告: 、总结出碳钢成分一组织一性能一应用之间的关系

图1工业纯铁图2工业纯铁图3亚共析钢 图6过共析钢图5共析钢调质处理

图8共晶白口铸铁 图7 亚共晶白口铸铁 图10 20#正火(加热到860C +空冷)图9过共晶白口铸铁 图11 45#调质处理图12 T10正火处理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王连琪X洁徐兴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形工艺》介绍了铸造、锻压、焊接专业等方面的知识,为配合教材达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能理性认识材料成形的方法,拟定了铸造、锻压、焊接实验。 一铸造性能实验 实验1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1.1实验目的: 1)测定铸造合金成分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2)测定浇注温度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1.2 实验的基本原理 流动性是铸造合金的重要性能之一,它对铸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如补缩、冷隔、浇不足等。为了获得优质铸件就必须对流动性加以研究。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定义为液态金属本身充满铸型的能力,它与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 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的充型能力是两个概念。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由于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很难对各种合金在不同铸造条件下的充型能力进行比较。所以,常常用固定条件下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来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 1.3 实验合金与试样 1)纯铝和铸铝102。 2)试样—取一箱一件螺旋形试样如图1.1 通过实验研究成分对流动性的影响。取纯Al和ZL102合金在相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试样,进行比较。在实验时,要求铸型相同(透气性、紧实度等)和过热温度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研究温度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纯Al和ZL102合金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式样,比较螺旋式样的长度。 1.4 实验设备与材料 1)熔化设备:坩埚电阻炉两台或感应电炉石墨坩埚两个 2)合金材料:工业纯Al 铸铝102 3)铸型:三副模板、三副砂箱、造型型砂及制型工具 4)热电偶(镍铬-镍硅)两支及毫伏表 5)去气剂:氯化锌

综合实验训练题

综合化学实验专题练习 1、(06全国)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学化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⑴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⑶.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2、(96年全国)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下图中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摩/升盐酸,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烧瓶B的作用是;烧瓶C的作用是;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 (2)实验时,U型管G中应加入的试剂是;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 . (4)烧瓶I中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其目的是. (5)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为了安全,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E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应. 3、(99年全国)为了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某学生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中的CO2,准确测量瓶I中溶液

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心得体会

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心得体会 篇一:机械工程材料总结 第01章材料的力学性能 静拉伸试验:材料表现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颈缩、断裂。 弹性:指标为弹性极限?e,即材料承受最大弹性变形时的应力。 刚度:材料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指标为弹性模量E。表示引起单位变形所需要的应力。 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断裂的类型: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穿晶断裂与沿晶断裂、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 布氏硬度 HB:符号HBS或HBW之前的数字表示硬度值, 符号后面的数字按顺序分别表示球体直径、载荷及载荷保持时间。洛氏硬度 HR 、维氏硬度HV 冲击韧性:A k = m g H – m g h (J)(冲击韧性值)a k= AK/ S0 (J/cm2) 疲劳断口的三个特征区:疲劳裂纹产生区、疲劳裂纹扩展区、断裂区。 断裂韧性:表征材料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是度量材料的韧性好坏的一个定量指标,是应力强度因子的临界值。K ? C a C 工程应用要求:? YIC

磨损过程分:跑和磨损、稳定磨损、剧烈磨损三个阶段阶段 蠕变性能:钢材在高温下受外力作用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缓慢而连续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选用高温材料的主要依据) 材料的工艺性能:材料可生产性:得到材料可能性和制备方法。铸造性:将材料加热得到熔体,注入较复杂的型腔后冷却凝固,获得零件的方法。锻造性:材料进行压力加工(锻造、压延、轧制、拉拔、挤压等)的可能性或难易程度的度量。 决定材料性能实质:构成材料原子的类型:材料的成分描述了组成材料的元素种类以及各自占有的比例。材料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原子的排列方式除了和元素自身的性质有关以外,还和材料经历的生产加工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第02章晶体结构 晶体:是指原子呈规则排列的固体。常态下金属主要以晶体形式存在。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是指原子呈无序排列的固体。各向同性。在一定条件下晶体和非晶体可互相转化。 晶格:晶体中,为了表达空间原子排列的几何规律,把粒子(原子或分子)在空间的平衡位置作为节点,人为地将节点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空间格架称

网络项目工程综合实验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网络工程综合实验 系(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陈浩 学号: 指导教师:邱林陈中举 设计时间:2013.12.16 - 2010.12.27 设计地点:4#网络工程实验室 一、课程设计目的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是网络工程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该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网络设备,解决在设计、安装、调试网络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学生通过综合实验学习掌握网络设计中的一般设计过程和方法,熟悉并掌握运用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的配置技术。 另外通过实验,可以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交换机

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与选型以及网络应用服务器的基本配置,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1)通过资料查阅和学习,了解园区网络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 (2)参考和研究一些公司和高校/企业园区网的规划和建设方案,结合《网络工程》课程中所学知识,积极完成设计任务。 (3)认真完成需求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完成园区网络的总体方案设计,确定网络逻辑拓扑结构和所采用的网络技术、主要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而完成设备的选型,并选用相应的网络连接技术。 (4)根据设计内容与具体要求,实现园区网内的连接,并在成功测试的基础上实现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并能按任务书要求进行访问。 (5)认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目的、设计任务与要求、需求分析、网络设计、设备调试安装以及设计心得等几个部分,具体要求见设计报告模板。 三、课程设计内容 用一组实验设备(4个路由器、二台交换机、二台三层交换机、一台防火墙)构建一个园区网,通过防火墙与校园网相联,实现到Internet的访问。具体要求如下: (1)在一台两层交换机SW1上划分2个VLAN(Vlan 100和Vlan 200,用户数均为100)。 要求实现:两个Vlan均能通过路由器访问外网,但两个Vlan之间不能通信。(2)在一台三层交换机SW3上划分2个VLAN(Vlan 300和Vlan 400,Vlan300用户数100,Vlan400用户数200),两个Vlan之间能够通信。要求:两个Vlan均只能通过路由器访问校园网(10.X.X.X),而不能访问Internet。 (3)另外一台两层交换机SW2和一台三层交换机SW4之间使用冗余连接,在两台交换机上均划分两个Vlan(Vlan 500和Vlan 600,Vlan500用户数200,Vlan600用户数100),要求Vlan500可以访问内网所有VLAN,Vlan600既可以访问内网,又可以访问Internet。 (4)园区网全网通信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路由设计要求有路由汇聚。 (5)SW1 、SW3、SW4分别和三台接入级路由器DCR1700相连,三台路由器和部门级路由器DCR2600相连。然后DCR2600路由器通过防火墙实现此园区网与外网(校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班级: 学号: 姓 名:

实验一金相试样制备与组织观察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6h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提高物像的质量;了解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了解金相试样质量对金相分析的影响。 3掌握二元铸态合金的固溶体,共晶(包括亚共晶和过共晶)和包晶组织的特征,能识别这些组织;掌握Fe—C合金平衡和非平衡组织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为综合实验,要求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和各种金相制样设备学会各种不同试样的金相制样要点,并能分析合金尤其是铁碳合金的典型组织。 实验分三阶段进行,首先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方法和维护要求,再进行具体试样的金相试样制备,第三步观察分析常见二元合金和铁碳合金的组织。实验中各阶段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通过预习了解显微镜结构、维护要求以及金相制样方法和不同合金的组织特征,写出实验步骤,然后到实验室通过自己的操作体会各个过程。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3.1实验仪器、设备 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电吹风、金相显微镜 3.2实验材料试样:铁碳合金试样及有色金属合金试样(用于组织观察);制备试样材料选用碳 钢。制样材料:砂纸、抛光剂、抛光布、3-4%硝酸酒精、滤纸 四实验原理 4.1 金相显微镜结构与使用 4.1.1成像原理 简单地说,成像原理就是将物像两级放大。如图1—1 所示。物AB 经物镜放大成一倒立的实像 A ′ B′,再经目镜放大成虚像A ″B″。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 250 M M物?M目 f 物f目 f 物,f 目——物镜和目镜的焦距;l——显微镜的光镜筒长度放大倍数的选择决定于组织的粗细和观察的目的。放大倍数大,则组织清晰,但视域小,不能观察全貌,代表性受局限,放大倍数低,则效果完全相反,如图1-2 所示。在金相分析时,根据需要,往往高、低倍变换使用。

2020年高考专题训练专题14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六)(解析版)

14.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Br-80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 1.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液漏斗、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 B.在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无论是酸滴定碱还是碱滴定酸,都可以测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烧杯、圆底烧瓶、蒸发皿都可以直接用来加热 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在定容时仰视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C 【解析】A项,分液漏斗、容量瓶、滴定管是带有旋塞和瓶塞的仪器,使用前都需要检查是否漏水,A 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在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实验中,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所以无论是酸滴定碱还是碱滴定酸,都可以测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B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烧杯、锥形瓶、圆底烧瓶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使其受热均匀,而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C 错误,符合题意;D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仰视定容,会导致加入的蒸馏水过多,使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低,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图1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氨气 C .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石油分馏 D .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乙醇与乙酸 【答案】A 【解析】A 项,用图1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使得下端浸入水中,且在下端管中形成一段水柱,片刻后水柱不下降,证明气密性良好,A 正确;B 项,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化合成氯化铵,得不到氨气,B 错误;C 项,石油分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C 错误;D 项,乙醇与乙酸互溶,不能通过分液分离,D 错误;故选A 。 3.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 .检查气密性 D .读液体体积 【答案】 D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和构造,初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利用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了解金相显微组织的显示方法。 3、识别和研究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步骤与过程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①.实验原理 由灯泡发出—束光线,经过聚光镜组(一)及反光镜,被会聚在孔径光栏上,然后经过聚光镜组(二),再度将光线聚集在物镜的后焦面上。最后光线通过物镜,用平行光照明标本,使其表面得到充分均匀的照明。从物体表面散射的成象光线,复经物镜、辅助物镜片(一)、半透反光镜、辅助物镜片(一)、棱镜与半五角棱镜,造成一个物体的放大实象。该象被目镜再次放大。照明部分的光学系统是按照库勒照明原理进行设计的,其优点在于视场照明均匀。用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可改变照明孔径及视场大小,减少有害漫射光,对提高象的衬度有很大好处。

②.主要结构 1.底座组: 底座组是该仪器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底座后端装有低压灯泡作为光源,利用灯座孔上面两边斜向布置的两个滚花螺钉,可使灯泡作上下和左右移动;转松压育直纹的偏心圈,灯座就可带着灯泡前后移动,然后转紧偏心圈,灯座就可紧固在灯座孔内。 灯前有聚光镜、反光镜和孔径光栏组成的部件,这织装置仅系照明系统的一部分,其余尚有视场光栏及另外安装在支架上的聚光镜。通过以上一系列透镜及物镜本身的作用,从而使试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2.粗微动调焦机构: 粗微动调焦机构采用的足同轴式调焦机构。粗动调焦手轮和微动调焦手轮是安装在粗微动座的两侧,位于仪器下部,高度适宜。观察者双手只需靠在桌上及仪器底座上即可很方便地进行调焦,长时间的使用也不易产生疲劳的感觉。旋转粗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迅速地上升或下降,旋转微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作缓慢的上升或下降,这是物镜精确调焦所必需的。右微动手轮上刻有分度,每小格格值为0.002毫米,估读值为0.001毫米。在右粗动调焦手轮左侧,装有松紧调节手轮,利用摩擦原理,根据载物台负荷轻重,调节手轮的松紧程度(以镜臂不下滑,且粗、微动调焦手轮转动舒适为宜)。这也就解决了仪器长期使用后因磨

电气工程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9级组员: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二、提供的设备 (2) 三、实验内容 (2) 第一节电压互感器不完全三角形接线实验 (2) 第二节电压互感器星形—星形—开口三角形接线实验 (7) 第三节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实验 (8) 第四节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实验 (19) 四、实验心得 (20)

一、实验目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是一个融设计性、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就是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具体目的有以下几点: 1.通过综合实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知识用好用活;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观点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进行工程训练; 5.使学生了解电业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作风。 二、提供的设备 综合实验在校内电工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基地提供以下设备供学生选用: 1、安装屏:屏的尺寸为2360×800×600mm,前门、后门和屏内可以安装设备,一个屏可 以同时安排两组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2、电工仪表:电流表、电压表、有功功率表、无功功率表、频率表、有功电度表等。 3、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熔断器。 4、接钮、信号灯、光字牌、电阻、端子排等。 5、三相调压器、电流发生器。 6、连接导线、套管。 7、万用表及安装工具。 三、实验内容 第一节电压互感器不完全三角形接线实验 一、正确接线实验 (1)将两只380V/100V单相电压互感器按图7-1(a)正确接线,互感器一、二次装上熔断1~6FU,接至AC380V的系统中,在二次侧不接负载(开路)或接入负载(一只三相功率表或电能表)。 (2)在互感器二次侧开路和接入负载两种情况下,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一、二次侧的三个线电压值与表1中。 (3)画出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向量图。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汇编

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一 金相试样制备与组织观察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6h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提高物像的质量;了解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 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了解金相试样质量对金相分析的影响。 3 掌握二元铸态合金的固溶体,共晶(包括亚共晶和过共晶)和包晶组织的特征,能识别这些组织;掌握Fe —C 合金平衡和非平衡组织的特征。 二、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为综合实验,要求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和各种金相制样设备学会各种不同试样的金相制样要点,并能分析合金尤其是铁碳合金的典型组织。 实验分三阶段进行,首先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方法和维护要求,再进行具体试样的金相试样制备,第三步观察分析常见二元合金和铁碳合金的组织。实验中各阶段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通过预习了解显微镜结构、维护要求以及金相制样方法和不同合金的组织特征,写出实验步骤,然后到实验室通过自己的操作体会各个过程。 三、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3.1实验仪器、设备 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电吹风、金相显微镜 3.2 实验材料 试样:铁碳合金试样及有色金属合金试样(用于组织观察);制备试样材料选用碳钢。 制样材料:砂纸、抛光剂、抛光布、3-4%硝酸酒精、滤纸 四 实验原理 4.1 金相显微镜结构与使用 4.1.1成像原理 简单地说,成像原理就是将物像两级放大。如图1—1所示。物AB 经物镜放大成一倒立的实像A ′B ′,再经目镜放大成虚像A ″B ″。 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目 物目物f f M M M 2501=?= f 物,f 目——物镜和目镜的焦距;l ——显微镜的光镜筒长度 放大倍数的选择决定于组织的粗细和观察的目的。放大倍数大,则组织清晰,但视域小,不能观察全貌,代表性受局限,放大倍数低,则效果完全相反,如图1-2所示。在金相分析时,根据需要,往往高、低倍变换使用。

专题综合实验设计与分析

(2013) (2014) 二、自主发现---探寻学考规律 请从以上三组实验装置中,找到符合要求的装置图,将它们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气体发生装置有; (2)气体收集装置有; (3)气体的净化、除杂、性质检验的装置有;(4)尾气处理装置有。 三、温故知新—分析、归纳、提升 1.气体发生装置 根据条件,选出相应的发生装置: (1)药品中有液体,不需要加热,应选;(2)药品全是固体,需要加热,应选; (3)药品中有液体,需要加热,应选。 收获驿站:根据、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我来总结:典型例题以中考题为模板,以基础题为例题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在不断地活动中,自主归纳出仪器连接的一般方法和一般思路。 学生自己改错,自主学习。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为交流探究做准备。 A B 浓 硫 酸 D F 氧化铁样品(含固体 C E A B

NaOH 溶液 B A 浓硫酸 C 澄清 石灰水 A B C D A 、 B 、 C 、 D 三个装置都是常温条件下的气体发生装置,想一想,我们用这些发生装置制取过哪几种气体?并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气体收集装置 A B C 选择收集装置遵循的一般规律是: (1)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选用 ; (2)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选用 ; (3)收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选用 。 收获驿站:根据 、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 挑战问题:NO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实验室中要想收集NO ,可以选择的收集方法有 。 3.气体的净化、除杂与性质检验 。 硝液 碱石灰干燥剂 D 固体试样

机械工程材料试验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钢的热处理 题目:钢的热处理 指导老师:克力木·吐鲁干 姓名:杨达 所属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班级:能动15-3 完成日期:2017年12月3日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钢的热处理 一总述 热处理是可以改变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变金属的性能。热处理是把钢件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保温足够的时间,然后以一定速度冷却的过程。一般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45钢和T8钢是工厂生产中绝大部分零件的辅助用钢、在零件的制造过程中,零件的力学性能检验主要采用硬度检测。碳钢的淬火工艺是提高其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实践证明零件经热处理后得到的硬度直接受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这四个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碳钢进行淬火试验,确定这些因素对碳钢硬度的影响。 二钢的退火和正火 退火和正火是应用最广泛的热处理工艺,除经常作为预先热处理工序外,在一些普 通铸件、焊接件以及某些不重要的热加工工件上,还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钢的退火通常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或AC 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地随炉冷却。此时奥氏体在高温区发生分解而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正火则是把钢加热到A或A以上,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由于冷却速度稍快,与退火相比较,组织中的珠光体相对量较多,且片层较细密,所以性能有所改善。对低碳钢来说,正火后硬度提高,可改善切削性能,有利于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 对高碳钢则正火可消除网状渗碳体,为下一步球化退火及淬火做准备。 三钢的淬火 所谓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 (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V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碳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为了正确地进行钢的淬火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重要因素淬火加热的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1淬火温度的选择 选定正确的加热温度是保证淬火质量的重要环节。淬火时的具体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可根据相图确定。对亚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30-50℃若加热温度不足低于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而造成强度及硬度的降低。对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为30-50℃ 淬火后可得到细小的马氏体与粒状渗碳体。后者的存在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2保温时间的确定 淬火加热时间是将试样加热到淬火温度所需的时间及在淬火温度停留保温所需时间的总和。加热时间与钢的成分、工件的形状尺寸、所需的加热介质及加

生物工程工艺综合性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生物工程工艺综合性实验报告 院(系):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1101 学生姓名:马雪文 学号: 指导教师:李世杰 20 14 年 5 月 26 日至20 14 年 6 月 15 日

发酵工艺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微生物发酵技术是生物工程最核心的技术,微生物发酵按其对 氧的需求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发酵,和厌氧微生物发酵。好氧和厌氧发酵有较大的区别,各自对工艺条件、发酵设备有不同的要求。分别掌握好氧和厌氧发酵技术也就比较全面的掌握了工业微生物技术。 本实验分别开出典型的好氧和厌氧发酵实验,训练学生掌握这两种工艺的基本技术、操作程序、分析手段,全面锻炼同学们实际动手能力。巩固和提高微生物净化操作能力、显微观察技术、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技术、无菌取样和细胞量的确定、生长曲线的制作、光谱分析技术、气象色谱分析技术。初步培养同学们工业微生物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实验原理 红曲霉通过有氧发酵将淀粉质原料转化为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 丙丁梭状芽孢杆菌经厌氧发酵将农副产品转化为丁醇和丙酮。 三、实验内容 1、好氧实验:红曲的发酵实验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2、厌氧实验:丁醇的发酵实验及其气相色谱检测 四、仪器设备和试剂、消耗品: 1.仪器设备: 电子分析天平 手提式蒸汽灭菌锅、自动控制蒸汽灭菌锅 双孔水浴锅 1000W电炉 5台 生物显微镜、电脑成像生物显微镜 生物培养箱、培养摇床 真空干燥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真空泵、真空干燥器 蒸发器 气象色谱仪 2.药品和耗材: 药品:可溶淀粉 1瓶(500克),蛋白胨 1瓶(500克),琼脂,饴糖(麦 芽汁)麦芽1000克,大米粉 5公斤,硝酸钠NaNO 31瓶(500克),磷酸二氢钾KH 2 PO 4 1瓶(500克),磷酸氢二钾K 2HPO 4 1瓶,硫酸镁MgSO 4 ·7H 2 O 1瓶(500克),硫酸 铵(NH 4) 2 SO 4 1瓶,氯化锰MnCL 2 1瓶,硫酸锰MnSO 4 ·H 2 O 1瓶,碳酸钙CaCO 3 1瓶, 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1小瓶,酵母膏1瓶,乳酸(液态1瓶500克),葡萄糖(分析纯)1瓶,乙醇(分析纯)5瓶(5×500克),乙醇(色谱纯Aladdin) 2瓶,丁醇(色谱纯Aladdin)2瓶,丙酮(色谱纯Aladdin)2瓶,叔戊醇(色谱纯Aladdin)2瓶 耗材:500ml三角瓶50只, 250ml三角瓶16个,100ml粗口径试管50只,1000ml烧杯10个,培养皿160套,常规试管160个,200ml烧杯16个,1ml移液枪头5盒,标签纸若干,玻璃真空干燥器大号1个,波美计8只,移液枪(1000ml)2只,玻璃珠2盒,100ml量筒8个,500ml量筒2个,称量纸2盒,不锈钢试剂勺4根, pH试纸2包,玻璃棒若干,玻璃推棒32根,5ml移液管16只 五、实验方法步骤和具体操作过程 (一)红曲的发酵实验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红曲是一种具有一定营养和药理作用的纯天然红色素,可赋予肉制品、食品、饮料等鲜艳的色泽及特殊风味,而且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防腐作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 红曲是由红曲霉经发酵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色素,发酵的主要原料是淀粉类如大米、薯类等。红曲霉发酵合成色素同时对有害菌产生抑制作用。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红曲的发酵实验,后一部分为红曲的抑菌试验。 (Ⅰ)红曲的发酵实验 1.菌种 本实验室保藏的红曲霉菌种monascus purpureus。用本实验室自主设计的保藏方法,在短梗霉多糖膜片中封存,置于冰箱中保藏。使用时每取出一片,

电气工程综合实验

成绩: xxda学 自动化学院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直流电机闭环调速系统学生姓名:xx 学号:xx 同组人员: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时间:2012.12.

直流电机闭环调速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直流电机闭环调速 基本情况: 1. 学生姓名:xx 2. 学号:x 3. 班级:0830902班 4. 实验项目组长:xx 5. 同组其他成员: 序号姓名班级学号分工系数 1 x 0830x oo4 0.34 2 xx 0x oo1 0.22 3 xxx 083x oo8 0.22 4 xxxx 083x oo89 0.22 6.具体分工: 任务负责人尹辉王玉棣伍沁楠颜鸿运 分析设计给出设计方案√ 硬件电路设计√√ 软件程序设计√√ 综合实验报告√√√√ 7.本人在项目组的作用描述: 本次综合实验的目的是在于实现直流电机的闭环调速,我在本次实验的主要负责的是软件程序设计,也就是应用C语言进行编程,PID控制主要是要通过比例项、积分项、微分项三项的控制来实现调速功能。编写了计时器T0产生PWM波、通过改变占空比实现;用T1记录脉冲来确定转速;在键盘输入上改变转速的额定值,观察实际转速,显示最终的实际数值。最终确定了调解中的各项系数:Kp = 0.4,Ki = 0.02, Kd = 0.02。

二、实验内容(实验原理介绍): 2.1 实验内容 1) 基于51单片机PWM 输出控制直流电机转速; 2) 可以实时显示电机转速,同时显示设定值以及给定值 3) 可以通过按键设定直流电机转速,即实现加减速(转/秒,r/s ); 4) 可以调节P 、I 、D 参数,通过PID 调速使电机转速逐渐稳定; 2.2 实验原理 2.2.1系统框图 2.2.2实验原理 该系统是基于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控制系统,由51单片机产生PWM ,由驱 动芯片L298N 驱动电机转动,再由红外对射传感器产生脉冲输入单片机,单片机 经过PID 算法调节占空比实现对电机速度的控制和调节。 PWM 控制的基本原理: 在采样控制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 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冲量指窄脉冲的面积。这里所说的效果基 本相同,是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低频段非常接近,仅在高频段略有 差异。 由于PWM 调速系统的开关频率较高,仅靠电枢电感的滤波作用就可获得平稳 的直流电流,低速特性好、稳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宽。同样,由于开关频率高, 快速响应特性好,动态抗干扰能力强,可以获得很宽的频带;开关器件只工作在单片机 转速测量 PWM 驱动 转速显示 按键接口 供 电 电 源 直流电机 图一 转速控制器原理框图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王连琪郑洁徐兴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形工艺》介绍了铸造、锻压、焊接专业等方面的知识,为配合教材达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能理性认识材料成形的方法,拟定了铸造、锻压、焊接实验。 一铸造性能实验 实验1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1.1 实验目的: 1)测定铸造合金成分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2)测定浇注温度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1.2 实验的基本原理 流动性是铸造合金的重要性能之一,它对铸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如补缩、冷隔、浇不足等。为了获得优质铸件就必须对流动性加以研究。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定义为液态金属本身充满铸型的能力,它与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 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的充型能力是两个概念。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由于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很难对各种合金在不同铸造条件下的充型能力进行比较。所以,常常用固定条件下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来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 1.3 实验合金与试样 1)纯铝和铸铝102。 2)试样—取一箱一件螺旋形试样如图1.1 通过实验研究成分对流动性的影响。取纯Al和ZL102合金在相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试样,进行比较。在实验时,要求铸型相同(透气性、紧实度等)和过热温度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研究温度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纯Al和ZL102合金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式样,比较螺旋式样的长度。 1.4 实验设备与材料 1)熔化设备:坩埚电阻炉两台或感应电炉石墨坩埚两个 2)合金材料:工业纯Al 铸铝102 3)铸型:三副模板、三副砂箱、造型型砂及制型工具 4)热电偶(镍铬-镍硅)两支及毫伏表 5)去气剂:氯化锌

2020年高考专题训练热点7 以“工艺流程”为背景的综合实验题(解析版)

热点7 以“工艺流程”为背景的综合实验题 【命题规律】 化学工艺生产主要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解决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原理;二是除去杂质并分离、提纯产品;三是提高产量与产率;四是减少污染,考虑“绿色化学”生产;五是原料的选择既要考虑来源丰富,还要考虑成本问题;六是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工艺简便、可行等。本专题的考查点主要是利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化学实验和无机化工流程分析图进行分析,考查的面比较广,而且考查频率较高;题型以填空题为主,难度中等偏上。考查的核心素养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主。 【备考建议】 2020年高考备考的重点除了必须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及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分析化工流程题的方法。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9·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利用废蚀刻液(含FeCl2、CuCl2及FeCl3)制备碱性蚀刻液 [Cu(NH3)4Cl2溶液和FeCl3?6H2O的主要步骤:用H2O2氧化废蚀刻液,制备氨气,制备碱性蚀刻液 [CuCl2+4NH3=Cu(NH3)4Cl2]、固液分离,用盐酸溶解沉淀并制备FeCl3?6H2O。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用H2O2氧化废蚀刻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H++2Fe2++H2O2=2Fe3++2H2O B. 用装置甲可以制备Cu(NH3)4Cl2并沉铁 C. 用装置乙可以分离Cu(NH3)4Cl2溶液和Fe(OH)3 D. 用装置丁由FeCl3溶液制备FeCl3?6H2O需要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步骤 【答案】A 【分析】用H2O2氧化废蚀刻液,使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用甲装置制备氨气,生成的氨气通入乙装置,制备碱性蚀刻液[CuCl2+4NH3=Cu(NH3)4Cl2],用丙装置过滤分离,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铁沉淀,将溶液在蒸发皿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70497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篇一: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

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 三,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实验中对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