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

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

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

病的发病机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

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

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护理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

节。护理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 学时,其中理论42 学时,实验 6 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 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 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测定常用临床生化项目,并能分析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及

医疗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及教

序学要求(包含教学任务(情景、

模块任务领域执考点(考点)课时号技能、知识与境设计

素质目标)

1. 能掌握生物任务 1:生物化学

化学研究的内概念。

容。任务 2:生物化学

2. 熟悉生化与研究内容。

医学的关系。任务3: 生物化学

基础理论生物化学 3. 熟练掌握用与医学的关系,1(理论)1 生物化学概念。

模块绪论于测定临床生课堂讲授:通过病

化指标仪器的例导入新课,使学

原理和操作方生明白生化在临

法。床工作中的地位,

4. 了解生化的激发学生对本课

发展简史。程学习的热情。

1. 掌握蛋白质任务1:氨基酸结 1.氨基酸与多

各级结构的特构。肽:(1)氨基酸

点及理化性任务 2:氨基酸分的结构与分类。

质;能用醋酸类。( 2 )肽键与肽

纤维薄膜作为任务3:蛋白质的链。

蛋白质的支持物来分离分子结构。 2.蛋白质的结

基础理论血清中各种蛋任务4:蛋白质的构:(1)一级结3(理论)2 结构与功

构概念。( 2)二2(实验)模块

白质,并根据理化性质。

电泳图谱的类任务5:蛋白质变级结构—α螺

型对临床疾病性。旋。(3)三级和

进行诊断。任务6: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概念。

2. 熟悉蛋白质变性在医学中的

3. 蛋白质结构与

的分子组成及应用。功能的关系:( 1)

其特点、氨基 1. 课堂讲授:病例蛋白质一级结构

酸的分类。导入,多媒体展与功能的关系。

3. 能理解蛋白示。( 2)蛋白质高级

质分子的正常 2. 模型展示:观察结构与功能的关

结构,并能解氨基酸和肽链的系。

释蛋白质分子基本结构;动画展 4. 蛋白质的理化

结构异常导致示蛋白质二级结性质:蛋白质变

的疾病。构的形成及彼此性。

的关系。

3. 案例:疯牛病讨

论蛋白质结构与

空间的关系,高压

灭菌导出蛋白质

变性的基本概念。

1. 掌握酶催化任务 1:酶促反应 1.酶的催化作

作用的特点、特点。用:(1)酶的分

酶的活性中心任务 2:酶的结构子结构与催化作

及影响酶催化与功能。用。(2)酶促反

作用的因素;任务 3:Km概念及应的特点。( 3)

能根据酶的结意义。酶 - 底物复合物。

构与功能,解任务 4:影响酶催 2. 辅酶与酶辅助

释酶原的激活化作用的因素。因子:( 1)维生基础理论

以及酶原异常 1. 课堂讲授:有机素与辅酶的关

3 系。(2)辅酶作4(理论)

酶激活导致的疾磷农药中毒导入

模块

病,如胃溃疡、新课,多媒体展用。(3)金属离

急性胰腺炎。示。子作用。

2. 能用同工酶 2. 教学内容:模型

3. 酶促反应动力

谱对疾病进行展示,了解酶的基学 : ( 1 ) Km 和

诊断。本结构,动画演示Vmax的概念。( 2)

3.熟悉同工酶的基本特点。最适 pH 值和最酶、变构酶、 3. 案例:有机磷中适温度。

酶原激活及其毒,磺胺药的使用 4. 抑制剂对酶促生理意义。等,了解影响酶促反应的抑制作

4. 能理解影响 反应的因素。

用:(1)不可逆 酶催化作用的 抑制。( 2)可逆 因素,并能依 性抑制。 5. 酶活 此解释磺胺类 性的调节:( 1) 药物的作用机 别构调节。( 2) 理、有机磷农 共价修饰。( 3) 药中毒的原因 酶原激活。( 4) 及救治方法、 同工酶概念。 6. 高温灭菌机理 核酶核酶的概 等。

念。

1. 掌握氧化磷 酸化的概念,

氧化与磷酸化

任务 1:生物氧化

与其他高能化合

的偶联部位及 的概念。

(1)ATP

物:

影响因素。 任务 2:呼吸链的 2. 熟悉呼吸链

循环与高能磷酸 组成及功能。

键。(2)ATP 的

各组分的排列

任务 3:ATP 的生成

利用。( 3)其他 顺序和作用;

1. 课堂讲授: 病例

胞液中 NADH 的 高能磷酸化合

导入,多媒体展

物。

氧化;能理解 示。

4

基础理论

2. 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

呼吸链各组分 2. 教学内容: 动画 4(理论)

模块

( 1)氧化磷酸化

的作用,并说 演示呼吸链的形

的概念。( 2)两 出呼吸链组分 成及彼此的关系,

条呼吸链的组成

提取物作为临 及 ATP 的产生过 和排列顺序。( 3)

床缺氧治疗的 程。

ATP 合酶。( 4) 机理。 3. 案例: 鱼藤酮、

3. 能根据氧化

氧化磷酸化的调 氰化物、 CO 中毒,

节。

磷酸化生成 理解呼吸链彼此 ATP 的方式及 的关系。

影响因素,解

释 CO 、氰化物

中毒以及减肥

药的机理。

1. 掌握糖分解任务 1:糖酵解。 1.糖的分解代

代谢和糖异生任务2:糖的有氧谢:( 1)糖酵解

的特点及生理氧化。的基本途径、关

意义;糖原合任务3:磷酸戊糖键酶和生理意

成与分解的过途径。义。( 2)糖有氧

程、血糖的来任务 4:糖异生。氧化的基本途径

源与去路;能任务5:糖原的合及供能。( 3)三

说出糖酵解的成。羧酸循环的生理

大致过程及导任务6:糖代谢与意义。

致机体产生大医学的关系。 2. 糖原的合成与

量乳酸的生理课堂及案例:分解:( 1)肝糖

和病理因素。以剧烈运动原的合成。( 2)

2. 熟悉高血糖肌肉酸痛和乳酸肝糖原的分解。

与低血糖的原酸中毒引入糖酵 3. 糖异生:( 1)基础理论因。解的过程、特点及糖异生的基本途6(理论)5 糖代谢

模块 3. 能理解糖有意义;径和关键酶。( 2)2(实践)

氧氧化是机体以蚕豆病引糖异生的生理意

获能的主要方出磷酸戊糖途径,义。( 3)乳酸循

式,并能说出并介绍蚕豆病的环。

若糖有氧氧化症状,和学生一起 4.磷酸戊糖途

异常而导致的分析得出预防措径:( 1)磷酸戊

疾病。施。糖途径的关键酶

4. 根据磷酸戊先出示糖原和重要的产物。

糖途径,能解累积病的病人图( 2)磷酸戊糖途

释蚕豆病的机片,激发学生好奇径的生理意义。

理及注意事心,再讲授糖原合 5.血糖及其调

项。成与分解的过程,节:( 1)血糖浓

5. 理解糖异生解释糖原累积病度。( 2)胰岛素

的意义,能说的机理和分型,最的调节。( 3)胰

出糖异生不能后总结糖原代谢高血糖素的调

进行的原因和的掌握要点。节。( 4)糖皮质

后果。以糖尿病导激素的调节。

6. 能根据糖原入血糖这部分内

合成和分解的容,在阐明胰岛素

过程,解释糖降血糖的机理的

原累积病的机同时,复习糖代谢

理。的所有内容。

7. 能根据糖的

合成与分解代

谢,解释胰岛

素的作用机

理。

8. 能够熟练运

用可见光分光

光度计测定血

糖浓度,能正

确分析实验结

果出现的偏

差,并能说出

血糖测定的临

床意义。

1. 掌握血脂的任务 1:血脂的组 1. 脂类的生理功

组成、血浆脂成、血浆脂蛋白的能:(1)储能和

蛋白的分类、分类、功能。供能。( 2)生物

组成、合成部任务 2:甘油三酯膜的组成成分。

位及生理功的分解。( 3)脂类衍生物基础理论

脂类代谢能,甘油三酯的调节作用。

6 任务 3:酮体的生 6

模块

的分解及胆固成及意义。 2. 脂肪的消化与

醇的合成;根任务 4:甘油三酯吸收:( 1)脂肪

据血浆脂蛋白的合成。乳化及消化所需

的分类、组成任务 5:胆固醇代酶。(2)一脂酰

及代谢,解释谢。甘油合成途径及

高脂蛋白血症任务 6:高血脂症乳糜微粒。

产生的原因。 1. 课堂讲授:病例 3. 脂肪的合成代2. 熟悉甘油的导入,多媒体展谢:(1)合成的代谢,理解甘示。部位。( 2)合成油三酯的代 2. 课堂教学:病例的原料。( 3)合谢,能说出在展示,对脂类代谢成的基本途径。营养过剩或不有个初步的了解, 4. 脂肪酸的合成足时机体变胖动画演示,了解脂代谢:( 1)合成或变瘦的的过类代谢的过程。的部位。( 2)合程,并能解释 3. 案例:以高脂血成的原料。

酮症酸中毒的症引入血浆脂蛋 5. 脂肪的分解代机理。白的代谢过程,各谢:(1)脂肪动3. 了解甘油磷种脂类的代谢就员。(2)脂肪酸脂的代谢、鞘此展开,最后在和β - 氧化的基本磷脂的知道磷学生一起分析高过程。( 3)酮体脂的分子组脂血症产生原因的生成、利用和成,能理解其及防治措施。生理意义。

在血浆脂蛋白 6.甘油磷脂代

构成中的作谢:(1)甘油磷用。脂的基本结构与4. 了解胆固醇分类。( 2)合成的酯化,根据部位和合成原

胆固醇合成的料。

过程,能理解7. 胆固醇代谢:治疗高胆固醇( 1)胆固醇的合血症的用药机成部位、原料和理。关键酶。( 2)胆

固醇合成的调

节。(3)胆固醇

的转化。

8. 血浆脂蛋白代

谢:(1)血脂及

其组成。( 2)血

浆脂蛋白的分类

及功能。( 3)高

脂蛋白血症。

1. 掌握氨基酸 1. 蛋白质的生理

的分解代谢的功能及营养作

类型及氨的来用:(1)氨基酸

源、转运和去和蛋白质的生理

路。任务 1:蛋白质的功能。( 2)营养

2. 熟悉蛋白质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

营养作用、氨任务 2:氨基酸的念和种类。

基酸的特殊代脱氨基。 2. 蛋白质在肠道

谢途径;能根任务 3:氨的代谢。的消化、吸收及

据蛋白质营养任务 4:个别氨基腐败作用:( 1)

价值的评定,酸代谢。蛋白酶在消化中

说出混合氨基 1. 课堂讲授 : 病例的作用。( 2)氨

酸输液应用于导入,多媒体展基酸的吸收。( 3)基础理论蛋白质分术后病人的原示。蛋白质的腐败作6(理论)7

2. 课堂教学 : 多媒

模块解代谢因。用。

3. 能说出氨基展示,讨论蛋白质 3. 氨基酸的一般

酸脱氨基作用分解代谢的特点。代谢:( 1)转氨

生成游离氨在 3. 案例:以肝性脑酶。(2)氨基酸

肝内合成尿素病导入新课,以氨的脱氨基作用。

的大致过程,基酸的一般代谢( 3)α - 酮酸的

并能解释高血为授课重点,最后代谢。

氨导致肝昏迷再总结三大物质 4. 氨的代谢:( 1)

的发病机理。代谢之间的联系。体内氨的来源。

4. 根据芳香族( 2)氨的转运。

氨基酸的正常( 3)体内氨的去

代谢,说出苯路。

丙酮尿症、白 5. 个别氨基酸的

化病和尿黑酸代谢:( 1)氨基

尿症产生的原酸的脱羧基作

因。用。(2)一碳单

5. 能够熟练地位的概念、来源、

用可见光分光载体和意义。( 3)

光度计测定血甲硫氨酸循环。

清 ALT的活性,( 4)苯丙氨酸和

能正确分析实酪氨酸代谢。

验结果出现的

偏差,并能说

出其临床意

义。

1. 掌握 DNA二任务 1:核酸的化 1. 核酸的基本组

级结构特点、学组成。成单位 - 核苷酸:

三种 RNA的结任务 2:DNA的结构( 1)核苷酸分子

构特点与功能与功能。组成。( 2)核酸

以及核酸的理任务 3:RNA的结构( DNA和 RNA)。

化性质;,能理与功能。的结构与功能。

解利用分子生任务 4: 核酸的理( 1)DNA碱基组

物学技术可以化性质。成规律( 2 ) DNA

对疾病进行诊任务 5:嘌呤核苷的一级结构。( 3)核酸结

DNA双螺旋结构。

断和基因治酸的代谢。

基础理论构、功能

任务 6:嘧啶核苷6(理论)

8 疗。( 4)DNA高级结

模块与核苷酸2(实验)代谢

2. 熟悉核酸的酸的代谢。构。( 5) DNA的

化学组成和核 1. 以核酸营养品、功能。变性及其

苷酸的代谢过痛风病导入新课。应用:( 1 ) DNA

程、核酸理化 2. 教学内容:核酸变性和复性的概

性质;能解释的化学组成; DNA 念。(2)核酸杂

抗癌药物的机的结构与功能;交。

理、痛风产生RNA的结构与功结构与功能:( 1)

的原因及临床能;核酸的理化性mRNA。( 2)tRNA。

用药的作用机质;核苷酸代谢。( 3) rRNA。

理。 3. 总结。 5. 核苷酸代谢:

3. 能通过熟练操作离心机,能提取酵母中的 RNA,并能协作分工对其组分进行鉴定,以加深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解。( 1)两条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的

原料。( 2)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

谢产物。( 3)两条嘧啶核苷酸合

成途径的原料。( 4)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

物。

6. 核苷酸代谢的

调节:( 1)核苷酸合成途径的主

要调节酶。(2)抗核苷酸代谢药

物的生化机制。

1. 掌握复制、任务 1: DNA的复 1. 遗传信息传递

转录和翻译的制。的概述:中心法

特点。任务 2:转录。则。

2. 熟悉中心法任务 3:蛋白质的的生物合成:( 1)

则的过程及抗合成。DNA 生物合成的

生素、干扰素 1. 课堂讲授:病例概念。( 2 ) DNA

等临床用药的导入,多媒体展的复制。( 3)逆基础理论基因信息

转录。( 4 ) DNA 6(理论)9 作用机理。示。

模块传递

2. 课堂教学:动画

3.通过学习的损伤与修复。

DNA的合成,能展示,了解基因信的生物合成:( 1)

解释酶和蛋白息传递的过程,理RNA 生物合成的

因子抑制剂的解该过程的特点。概念。( 2)转录

抗肿瘤机理及 3. 案例:以临床抗体系的组成及转

逆转录病毒的肿瘤药物导入新录过程。( 3)转

致癌机理。课,在复制、转录录后加工过程。

4.根据转录的和翻译的过程中 4. 蛋白质生物合

过程,能说出讲解各种酶及蛋成的概述:( 1)

抗结核药利福白因子的作用。基因表达的概念

霉素的作用机及基因表达调控

理。的意义。( 2)基

5. 能说出蛋白因表达的时空

质合成的大致性。(3)基因的

过程,并能解组成性表达、诱

释抗生素的抑导与阻遏。( 4)

菌机理。基因表达的多级

调控。( 5)基因

表达调控的基本

要素。

5. 基因表达调控

的基本原理:

( 1)原核基因表

达调控(乳糖操

纵子)。( 2)真

核基因表达调控

(顺式作用元

件、反式作用因

子)。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要选用优秀的教材,尤其要优先选用“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提高优秀教材的选用

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各教材的特点,从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取长补短。为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凡经学校正式立项并由我校教师主编、参编

的教材,经审定后,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选用。

(二)教学建议

1.理论教学( 1)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灵活采用临床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启

发学生思路,实施互动教学;(2)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丰富课堂教

学;( 3)要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有关医学的社会热点问题与生化基本理论结合起来,提高

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实验项目要力求其代表性和应用性,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3.任课教师要精心备课,讲授内容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课堂教学组织合理,时刻把握学

生的思维动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授课语言要精炼、清晰、流畅,速度适中;关爱学生,能

与学生做到心灵上的沟通;把教书育人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4.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扩充性教学信息资源,如齐全的试题集、有互动平台

的生化网站等,以满足教与学不同层面的需求。

5. 注重人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提

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考核方式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考查课,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该课程的考核

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包括

实践动手、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方面,占考核总成绩的10%,期末考核

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7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占总成绩的20%。

编写成员:于海英,李先佳,程红娜,陈月琴,刘淑霞编写时间:

审核人:批准时间: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实验》是独立设课,该课程是本科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和学会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生物化学实验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生物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生产应用。 二、课程目标 1.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的实验能力。 2 .通过性质试验,验证各类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巩固和加深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基本掌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pH计等仪器的使用,并掌握层析、电泳、离心、光谱光度等生物化学基本技术。 4.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处理、创新能力。 5.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实验课的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学科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技能给予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理解的学科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术,说明、解释、类推同类学科知识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 √”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号的内容为选做实验或开放性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做实验的内容,并鼓励微生物学兴趣爱好者进行既定的开放性实验或自己设计开放性实验。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医学检验专业讲解--实用.docx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 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 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 病的发病机理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 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 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和专题生化等四大 模块共十二个章节。医学检验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 64 学时,其中理论 54 学时,实验 10 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防治措施。 2.能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基本知识和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操作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对 临床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续医学检验专业课的学习及医学检验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A) 2006.1 一、解释名词(20分,每小题4分) 1. 氧化磷酸化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Km 4. 核糖体 5. 联合脱氨基作用 二、识别符号(每小题1分,共5分) 1.SAM 2.Tyr 3.cDNA 4.PRPP 5.VLDL 三、填空题(15分) 1. 蛋白质分子的高级结构指的是(1分), 稳定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有(2分)。 2. 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是由 (1分)基因, (1分)基因及其下游的若干个功能上相关的(1分)基因所构成。 3. NADH呼吸链的组成与排列顺序为 (3分)。 4.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产生的不完全分解产物,包括(1分),

(1分)和(1分),在肝外组织中利用。 5.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首先要(1分)转变成脂酰辅酶A,从胞浆转入线粒体需要一个名为(1分)的小分子协助;而乙酰辅 酶A须经过 (1分)途径从线粒体转入胞浆合成脂肪酸。 四、写出下列酶所催化的反应,包括所需辅因子,并指出它所在的代谢途径 (10分) 1.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2. 谷丙转氨酶 五、问答题(50分) 1. 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构作用(4分),请举例说明(4分)。(8分) 2. 以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为例(4分),说明酶的竞争抑制原理(4分)。(8分) 3. 一摩尔的乙酰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分解可以生成多少ATP?(3分)请说明理由(5分)。(8分) 4.比较在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III和聚合酶I作用的异同。(8分) 5.真核基因有什么特点,简述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8分) 6.简述由肾上腺素经PKA途径调控糖原分解代谢的级联放大机制。(10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学时/学分:96/6 编制人: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与 本课程是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熟悉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社区营养的内容与方法;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膳食参考摄入量(DRI)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掌握食品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评、膳食指导与评估、膳食调查与评价、营养咨询与教育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营养与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本课程上承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技术等,下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教学采用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所需学生还需要什么来设定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定,遵循实用、够用原则。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实训课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围绕“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来安排能力目标和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也是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在设置这些内容时又考虑到相关职业证书的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 课程组通过与营养健康专家、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明确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和如何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营养食谱设计、人体营养状况测量、营养咨询与教育以及膳食调查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3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禽畜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160204 ] 课程承担单位[ ] 制定人[ ] 制定日期[2016.06.30] 审核人[ ] 审核日期[2016.07.30] 批准人[ ] 批准日期[2016.08.30] 一、适用对象 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 二、适用专业 畜牧兽医专业 三、课程性质 家畜解剖生理是畜牧兽医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正常畜禽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本课程是基于畜牧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一综合任务而设置的,为完成畜牧基础理论工作任务。 本课程是为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服务的,不仅是专业课的先导,还能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后续任务是畜牧生产中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繁殖与改良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涉及到的课程有《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畜牧微生物与免疫》。 四、课程目标 学生掌握畜牧兽医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利用实验室指导家畜、家禽基本的解剖知识等,能够更好地为后续等专业课程服务。通过学习,学生能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家畜、家禽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 2.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 3.掌握家畜、家禽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各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4.掌握家畜家禽二者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上的异同点 (二)技能目标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 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码:413041150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学分数:2 一、课程性质 分子生物学属于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是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专业基础系列课程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们前期系统学习的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为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生命科学从宏观到微观,对生物信息的传递、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并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分子生物学实验员、检测员等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一条主线,注意两个对比,形成三种意识”,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 1、抓住“一条主线”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中心法则从信息角度论证了生命世界在分子水平的统一,分子生物学知识基础就是以中心法则为主线介绍生物信息的传递,以及生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要引导学生以中心法则为主线梳理构建出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 2、注意“两个对比”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基因组成、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有许多的差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分子水平的统一性之外,还要注意对比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间的不同,利用比较法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形成“三种意识” 分子生物学作为现代生物学的共同语言,应认识到其交叉性、前沿性、应用性,学生要建立这三种意识 分子生物学现已迅速渗入到生物学的各个学科,是现代生物学的共同语言,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所有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分子生物学涉及面广,学科交叉内容丰富,也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应反映分子生物学的交叉性、前沿性,同时也要注重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运用能力的培养,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方法原理相结合,尤其特别注意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原理及其应用范围的讲解,培养学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或观念,对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意义有较全面的理解,能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解释如转基因技术等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具有从分子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选用适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型学习,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通过增加学生讲授、课堂讨论、课外拓展等学习形式,尤其要引导学生从课本上原有的经典实验着手,体会前人如何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理解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方法与新成果及其在解决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疾病猖獗、能源资源匮乏、生态平衡破坏等重大难题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三、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介绍染色体与DNA、生物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等使学生获得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规律性等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及其在

动物生物化学(1)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题 1、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要点? 答:在与羧基相连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称为α-氨基酸。α—碳原子不是手性碳原子的是哪个氨基酸? 答:甘氨酸 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氨基酸有哪些? 答: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80nm 核酸的紫外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60nm 2、全酶包括哪几部分? 答:酶蛋白与辅助因子 辅基与辅酶的异同点? 答:与酶蛋白结合梳松,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可将其与酶蛋白分开者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发分离的称为辅基。 正常情况下,大脑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糖酵解是在细胞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答:细胞的胞液中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答: 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意义:由非糖物质合成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乳酸的利用;可协助氨基酸代谢。 生糖氨基酸、丙酮酸、乳酸、乙酰COA哪个不能异生成糖? 答:乙酰COA 4、什么是呼吸链? 答: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底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后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 答:B-C1-C-AA3-O2 两条呼吸链的磷氧比分别是多少? 答:NADH呼吸链:P/O~2.5(接近于3) FADH2呼吸链:P/O~1.5(接近于2) 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答:Cytaa3(细胞色素氧化酶) 5、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的β-氧 化,所需要的载体是什么? 答:肉碱

6、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答:谷氨酰胺 参与尿素循环的非蛋白氨基酸有哪几种? 答:瓜氨酸和鸟氨酸 7、RNA 和 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哪些不同? 答:D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脱氧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 胞嘧啶,胸腺嘧啶。 R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核糖核酸,鸟嘌呤,腺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 双链DNA 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碱基含量高的是哪几种碱基?答:C和G(胞嘧啶和鸟嘌呤) 8、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 答: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什么键? 答:肽键 9、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哪些变化? 答:破坏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酶失去活力,激素蛋白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

《食品分析》课程标准.

《食品分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理论课。课程主研究、讨论食品生产、科研,营养学研究,卫生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所需解决食品组分、含量分析,结构、作用的确定等问题;主要的内容有: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污染物等。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仪器分析法等。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有食品工艺学、食品品质控制管理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对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食品分析的作用是为食品行业把好生产质量关,为改进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提供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掌握食品分析和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正确处理分析结果,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食品分析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2.食品分析的内容。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1.食品分析方法及发展方向。 2.食品分析的学习方法和主要的参考资料。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正确采集样品的方法。 2.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3.掌握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的方法。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1. 样品的制备及保存方法。了解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 第三章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熟练掌握比重法、折光法、旋光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理解和掌握比重法、折光法、旋光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原理。 第四章水分和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水分的测定方法: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范文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45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医护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护理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基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等生命科学内容,使医学学生为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理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

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 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动物微生物是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宠物疾病防治方向)、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驯导等专业必修的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作用:本课程以《动物解剖》、《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免疫的相关知识及应用,与动物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等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室诊断和免疫防治方法等基本实训技术,同时本门课的知识和技能都是畜禽生产、兽医技术服务、基层化验室等应职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预防工作,尽快适应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为今后学习《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牛羊病防治》《宠物疾病防治》和《兽医实验诊断》等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面向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宠物疾病防治方向)、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全体学生,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实践项目为载体、突出本课程基础性、技术性、应用性的理念设计开发。本课程的三大特点:第一,基础性强,是后续《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等课程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技能基础;第二,技术性强,必须掌握的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技能项目较多。第三,应用性强,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预防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 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即是畜禽生产、兽医技术服务、动物疾病化验等应职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职业技能鉴定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疫病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宠物医师等四个工种的考核项目之一。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从畜牧业实际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依据学生就业岗位实践工作过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 本课程经过与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共同探讨以及毕业生和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学生职业岗位所学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设计课程结构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课程理论内容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重新调整和组合,对传统的《动物微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使本课程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更有效的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过程服务。本课程主要包括绪论、细菌、病毒、真菌、其他微生物、微生物与外界环境、传染与免疫、非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血清学试验及生物制品应用等内容,每一个任务都是专业核心课程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学生工作岗位的必需职业技能,每个项目分解为多个教学子任务并具有相应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改变过去“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将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突出学生分析问题、

动物生物化学(1)

一.绪论与酶 1.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简称生命的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有机体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 酶——由生物活细胞产生,具有高度专一性和极高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 酶原——在细胞内最初合成或分泌时并没有催化活性,必须经过适当物质的作用才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酶原的激活——使无活性的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维生素——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但需要量很少,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酶活性部位——酶分子中能直接与底物相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 活化能——从反应物(初态)转化成中间产物(过渡态)所需要的能量。 必需基团——直接参与对底物分子结合和催化的基团以及参与维持酶分子构象的基团。 诱导契合学说—— 酶活力——酶催化底物化学反应的能力 2.酶催化作用的特征(P2) 答:1.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2.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3.反应条件温和 4.体内的酶活性是受调控 5.酶易变性失活 3.单纯酶和结合酶 单纯酶:只含有蛋白质成分,如:脲酶、溶菌酶、淀粉酶、脂肪酶、核糖核酸酶等。 结合酶:除蛋白质组分外,还有非蛋白质的小分子物质,只有两者同时存在才有催化功能。 4.维生素与辅酶(P3) 名称辅酶形式主要作用缺乏病 B1 TPP 丙酮酸脱氢酶的辅酶脚气病 B2 FMN FAD 脱氢酶的辅酶,递氢口角炎等 B3 CoA 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B5 NAD+、NADP 脱氢酶的辅酶,递氢、递电子作用癞皮病 B6 磷酸吡哆醛氨基转移的载体 B7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B9 FH4 一碳基团的载体巨红细胞贫血 B12 变位酶的辅酶,甲基的载体恶性贫血 5.酶催化机理(P4) 答:过渡态和活化能: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中间产物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

(高考生物)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科技行业)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 准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属于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它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与食品化学或食品原料学有一定关系。它的前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是这些基础科学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发展的运用。它的后置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原理(工艺学)等。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生命的变化和发展过程,指导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改造,指导人们合理和科学地膳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培养该学科人才的基本理论、科学综合素养和研究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 1.知道《食品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应用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尤其是与食品成分及其在加工、贮运及为人体所利用的静态和动态生物化学过程。 3.学会运用其中的基本原理去指导生产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技术是怎样对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改造的。 4.养成对与食品有关的生命过程的兴趣和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并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阐明生命现象。 《生物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生物化学的研究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但也融入了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的理论和技术,使之与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人们通常将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基因的结构、表达与调控的内容称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在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而从广义上理解,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作生物化学的发展和延续,因此,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无疑为生物化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生物化学学科,研究成果累累,促进了相关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物制剂等的发展,已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有机化学等。 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 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及重要的专业词汇;理解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理;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血液生化和肝脏生化的基本内容;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为药物制剂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以后从事医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化学习,模块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的结构与功能;注意了解研究前沿:蛋白质组学。模块二:物质代谢及调节,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调节,学员注意联系临床应用,如糖脂代谢与肥胖,感受生化知识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模块三:遗传信息传递,包括: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了解研究前沿,基因表达调控理论介绍,从中感受到生物化学的奇妙与乐趣。学生通过参与课程学习,加强心理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化、框架化、网络化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基本技能:学生通过系统生物化学实验训练,不但能掌握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方法,而且可以锻炼灵活运用本门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对各章内容进行的结构化和整体化总结和采用讲、议、练等方式,训练面对看似零散的大量信息进行整理并找出规律以及进行知识结构化和整体化的能力。学生归纳为主,每章教师讲授后学生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以调动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归纳、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实验课分为两类,第一类验证、综合实验,每次实验前,学生应充分预习,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提高实验课质量。第二类设计性实验,学生

《食品化学》课程标准.

《食品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化学是一门主要包括微生物、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多学科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主要课程,是食品专业的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研究食品材料(原料和产品)中主要成分的组成、结构和性质;食品在贮藏、加工和包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等。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有食品工艺学、食品保藏原理、毕业论文等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道该学科的性质、地位、独立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等。 2、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食品中主要成分的组成、结构和性质;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来加强对本课程的理解。 3、了解和掌握食品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从而在食品加工和保藏领域较好地从事教学、研究、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三、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认知。 理解———是指能懂得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食品化学原理说明、解释并运用到实践中。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食品化学的具体操作。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本课程属于食品工程(本科)专业必修课:理论课学时数35,实验课学时数9,学分2个。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 学时:54学时理论学分:4.5学分 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动物学、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要求:平时20%(小测、实验)、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生物化学》(第二版),天津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4月 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黄锡泰、于自然主编(第二版),〈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十月 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和生命运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可以掌握与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必备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初步有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 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的清楚、易懂,对重点章节要讲深、讲透,并注重各章节的相互联系。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步骤、关键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物质的代谢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酶 糖类代谢 生物氧化 脂类代谢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核酸的结构 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膜和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 8 6 6 4 5 8 5 5 6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的概念; 2.生物化学的发展; 3.生物化学与畜牧和兽医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生物化学技术课程标准

宠物养护专业《动物生物化学》课程 教学标准 生物化学教研室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根据宠物养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课程体系设置方案要求,《动物生物化学》是建立在学生学完化学应用技术基础课之后开设的主干课程,是宠物养护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物机体的物质组成,即糖、脂、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生物学功能;掌握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规律以及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物生物化学知识及试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宠物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宠物疾病防治技术、宠物营养与食品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 根据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宠物养护专业岗位需求和核心业务能力进行课程内容整合,拟将专业基础课准确导向专业技术,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对应的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 表1 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分析 2.2 课程目标 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需求,课程目标如下表。 表2: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目标

3. 学时情景和学时安排 表3 学习情景和能力训练任务 4. 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表4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能力分割

5.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做合一,学以致用”为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老师引导即是“教”,学生“学”是中心,学生上岗即“做”是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可用人才。 教学过程中,教师机灵活采用问题驱动法、媒体演示法、讲练结合、情景模拟、总结归纳、课堂讨论等多种教法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并经过体验式学习,增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流程、撰写小论文、设计考试题目等手段强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学生独立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流程或撰写小论文,老师批改后,记入平时成绩,并选出优秀论文,让学生登台宣读,大家分享资料信息。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对学生的能力增长、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

《药理学》课程标准

《药理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72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免疫学等医学基础课程 开设单位:医技学院药理教研室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用法、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和联合用药等。其任务是为临床口腔医生工作中能正确开具处方、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作出用药监测、用药指导、用药咨询等提供理论依据。(二)课程定位 《药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以医疗机构的口腔医生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前提设置教学内容。药理学基础及相关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内脏疾病用药、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心血管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重点应用设置课程单元,以相关职业岗位标准考核学生,旨在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具备问合理用药能力和分析处方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口腔医师岗位的工作需求。 药理学的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基础等课程,掌握有关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药理学教学奠定了基础。药理学为后面的《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等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根据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医院、社区、老年福利院等行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云南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医学人才。 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14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既突出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院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采取做学一体、工学结合等形式,强化实训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知局麻药和急救药品的使用。 2.知道合理用药的内容,能够开具口腔医学相关的处方。 3.知道药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4.知道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5.熟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动物生物化学 期末复习资料 超准

生化复习资料 考试: 名:10个(三、四) 选:10个(不含1、6、11、12) 3章重点维生素的载体、作用,嘌呤、嘧啶合成区别,核糖作用,一碳基团载体,ACP,载体蛋白,乙酰辅酶A缩化酶,生物素 填:20空(1、2、8) 简答:3个(1、6、7、8) 简述:3个(9、10、11、12) 血糖来源和去路,葡萄糖6-磷酸的交叉途径 实验与计算:(1、7) 一、名词解释 1、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CO-NH-),称为肽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主键) 2、盐析: 3、酶的活性中心: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构象,直接参与酶促反应的区域。又称酶活性部位 4、米氏常数:是反应最大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即当v = 1/2Vm时,Km = S 意义:Km越大,说明E和S之间的亲和力越小,ES复合物越不稳定。米氏常数Km对于酶是特征性的。每一种酶对于它的一种底物只有一个米氏常数。 5、氧化磷酸化:是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进行偶联磷酸化,又叫做电子传递水平的磷酸化。 6、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直接由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成A TP末端高能磷酸键叫做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7、呼吸链:线粒体能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的链锁反应体系逐步传递,最后与激活的氧结合为水,由于该过程利用氧气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这一传递体系叫做呼吸链。 8、生物氧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释放能量的总过程叫做生物氧化。 9、葡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10、戊糖磷酸通路: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 11、激素敏感激酶: 12、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13、饲料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把原来营养价值较低的不同的蛋白质饲料混合使用,可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14、氮平衡:是反映动物摄入氮和排除氮之间的关系以衡量机体蛋白质代谢概况的指标。 15、从头合成途径:利用氨基酸等作为原料合成 16、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合成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工艺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机械学和食品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贮运的种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学科。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归纳为: (1)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资源和开辟食品资源的途径。 (2)探索食品生产、贮运和分配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途径。(3)改善食品包装,提高食品保藏质量,以便于输送、贮藏和使用。(4)创造新型、方便和特需食品。 (5)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劳动生产成本为目标,科学地研究合理的食品生产组织、先进的生产方法及其合理的生产工艺。 (6)研究食品工厂的综合利用问题。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生产工艺,以达到食品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化培养目标,从而使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为食品生产和管理、产品贮运和营销以及新产品开发等环节服务,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该课程的学习必须在完成前期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生物化学等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并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对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行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 通过《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应知道该课程在食品工程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理解该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主要产品的制作技术;学会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去进行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食品工厂是怎样通过食品工艺原理对各类食品进行合理加工的,为设计符合现代食品生产工艺要求的工厂打好专业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课程标准另行编排。 (一)食品罐藏工艺总理论学时15,总实验学时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