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温州书院发展的研究

关于温州书院发展的研究

关于温州书院发展的研究
关于温州书院发展的研究

关于温州书院发展的研究

摘要: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原为藏书和修书的机构。作为讲学制度的书院始于五代。当时地方官学如府、州、县学都受到长期战乱的影响,逐步凋零,作为私学的书院应运而生。两宋以来,特别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永嘉文风鼎盛,文运繁昌,“科甲簪缨,殊贯蝉联”,书院盛极一时,多数为当地知府、县令、名儒、士绅倡导或捐资创办。一般选择山青水秀、风光秀丽的地方构筑院舍,也有借用祠堂庙宇改建的。本文根据作者的有限认知,试对温州书院作一粗略介绍,谨供参考。本文根据作者的有限认知,试对温州书院作一粗略介绍,谨供参考。

关键字:温州书院

一、温州书院的发展历史

温州的书院至北宋时才初露端倪,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王开祖讲学于东山,是为温州有书院之始。此后,许多著名学者纷纷建立书院,南宋周行己创办的浮沚书院,陈傅良创办的仙岩书院,办学时间较长,都培养了不少人才,在当时以及后世是很有影响的著名书院。由于永嘉学派学者通过书院以传授其学说而大办书院,因此温州的书院在南宋出现一个鼎盛时期。宋代浙江省书院48所,而温州有12所,占全省四分之一。

元初,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既不愿到元政府中做官,也不肯到元朝设立的官学中去讲学,甚至不愿他们的子弟在官办的学校中学习,隐居不仕,自办书院。元政府在军事上采取严厉的镇压政策,在文教方面却采取比较缓和的政策,同意私人书院的设立,但加强控制,逐步使书院官学化。元代温州的书院,有建于南宋的永嘉书院,平阳州守周嗣德建立的迳川书院和交川书院。大德十一年(1307)叶在翁又创办碧山书院(今属文成县)。

明初书院处于停滞状况,到了明中叶孝宗弘治以后,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这一百多年间,书院才开始繁荣兴盛起来。温州府有弘治十三年(1500)郡守邓淮建立的鹿城书院,扩建的东山书院。永嘉县有弘治间知县林廷献建立的鸡鸣书院和王瓒读书处的芙蓉书院,嘉靖间侯一元于浮沚书院旧址建立环壁书院,张孚敬建立罗峰书院,以及年代无考的瓯江书院和南峰书院。乐清县、瑞安县、平阳县、泰顺县也都各有书院。

清初,书院也受到压制。顺治九年(1652)赦令:“不许别立书院,聚众结党。”到了雍正十一年(1733)清政府迫于形势,又出于笼络汉族士儒的需要,不得不取消禁令,明令各省设立书院,同时对书院作种种规定,进一步使书院官学化。

二、较有影响的温州书院

1、东山书院

原为宋皇祐间(1049—1053)永嘉王开祖讲学之处,院址在华盖山麓。华盖山又名东山,故后世称为东山书院。明嘉靖十二年(1523)被飓风所毁,三十一年知府龚秉德重建,“门堂楼庑,焕然一新”、“旁封属邑有志向方者,不远数百里而来。”清朝年间又多次重修。

东山书院是温州府属的书院,生徒来自温州六县,以永嘉为多,入院受学者多经官府选拔,清嘉庆、道光间,永嘉陈舜咨、张梦璜,瑞安林从炯,泰顺董游都曾在此就学。

东山书院掌教列由官府聘请名儒担任,不少由府学教授兼任。同治年间孙锵鸣曾主讲东山书院,温州府学教授陆汝钦、王执玉都曾掌教兼主东山书院。

2、中山书院

清乾隆年间,因东山书院“逼城墙而迫岩地,舍屋数椽,不足以容”,二十四年(1759)知府李琬更择地中山再兴筑中山书院,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完工,是府属官办的书院,规模比东山书院大得多,设有头门、二门,讲堂楼房七间曰精勤堂,其后楼房五间曰大雅堂,左楼房十间曰修道堂,后有厨房、夫役房十间,左右各有平房三间,院舍新颖,整齐宽敞,紧靠中山,凿池作三亭,长松偃盖,绕径阴森,环境幽美,整个书院占地十亩二分,院舍六

十多间,且具亭池之胜。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办为温州府学堂,三十二年(1904)后改名温州中学堂,是温州中学前身,今为实验中学校址。

乾隆年间孙希旦、道光年间林鹗、光绪年间永嘉教谕孙同元等人都曾兼理中山书院。3、罗峰书院

在永嘉五都姚溪(今龙湾永强)。明嘉靖年间张孚敬在此讲学达20年之久,得相后,奉敕改建,改名贞义书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清废。

4、梅溪书院

为纪念王十朋而设,旧址在乐清县城东隅。宋乾道(1165—1175)间奉敕建王文忠祠于郭里弟,后祠毁。明嘉靖元年(1522)知县潘璜废东后庙祀梅溪,并在两庑设塾。清雍正六年(1728)县令唐传鉎生将城西长春院改建梅溪书院,院舍中正栋立梅溪神主,旁两大房舍为藏经阁,前有回廊、大厅,门坊题曰梅溪王忠文公书院。左西为厨舍三间,左北为静修斋九间,其左为讲堂一所。嘉庆三年(1798)改建大门,八年知县倪本毅建文昌阁。同治元年(1862)重建,三年捐资复建,扩大规模,成为乐清县主要的官办书院,培养了不少人才。

张振夔、黄菊襟、朱味温先后在此讲学。民国初年利用该院院舍创办高等小学毕业生补习学校。

5、仙岩书院

在瑞安仙岩。宋永嘉学派著名学者陈傅良创建。原为陈傅良读书处。淳熙年间,陈傅良辞官归里,主持仙岩书院,制订规约,授徒讲学,从游者几百人。绍熙二年(1191)理学家朱熹来仙岩访陈,手书“溪山第一”、“东南邹鲁”。著名文人贾俨就是仙岩书院中学生,陈傅良的学生蔡幼学、曹叔远等曾主持过该书院,当时颇有影响。

6、会文书院

在平阳浦源,南雁荡山麓。北宋崇宁三年(1104)南湖薛氏盖竹四溪二林共建。书院原为北宋陈经邦、陈经正兄弟读书处,他在《会文阁中》中说:“阁告成,凿沼于其前,开圃于其侧,环山屏列于左右,带水绕于东西。”陈氏曾受业于理学家程颢、程颐之门,并将二程之学传入平阳,为平阳学统的创始人。南宋时,此处为陈氏曾孙辈肄业之所,朱熹曾来此讲学并题额。清光绪十年(1884),陈承绂于东洞废址重筑会文书院,重开讲学。至今书院仍完整保留,供人游览参观。

7、龙湖书院

在平阳西门外龙湖旁。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县何子祥择地创建。正厅七间为大讲堂,名存款堂,后为掌教寝室,旁六间为学舍,可坐诸生24人,左楼小讲堂,名主敬堂,学舍八间,后联栏槛,左跨观澜河,设板桥,廊房为学舍三间,余四间为馆人住宿及厨灶厕所。讲堂、门舍、湖亭就地布置,环境幽美,院围墙三十余丈。延张南英为山长,生童若干人分为内外课,为清时平阳最大的官办书院。

8、罗阳书院

明嘉靖十一年(1532)泰顺县推官魏一恭、县令刘友德创建,院址设城隍庙南地轴山下。后毁,嘉靖四十年县令区益重修。院舍前后各三间。隆庆三年(1569)县令王克家又加开拓鼎新,初具规模。清乾隆十七年(1752)知县杨文杰改建书院于赤砂之右。嘉庆间(1796—1820)董事津汝梅等重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书院为泰顺县官立敬业高等小学堂。

三、温州书院办学成效及其特点

在书院办学热潮的推动下,继南宋之后,明代温州在科甲成就方面又出现了一个簪缨迭起、人才辈出的小高潮。明成化三年丁亥(1467),温州知府邵铜《温州乡贡进士题名碑》云:“国朝列圣相承,涵濡煦育,造就之深,以是人才之出,彬彬济济。魁廷试则周旋,魁浙榜则陈内、王道、陈耸,经魁则张文选、胡奥、章纶、吕洪。他如名登黄甲,官至宰辅者有之,登台宪任方岳者有之,可谓盛矣。”据不完全统计,明代温州共考取进士143名,

鼎甲4名,分别是文状元1名(正统三年戊午即1438年周旋),武状元1名(万历二十六年戊戌)。

参考文献:《温州文献丛书》

《中国历代书院学记》

古代书院的发展

书院是古代的学校。中国古代的学校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类,官办的叫“学宫”,民办的叫“书院”。书院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等级的,启蒙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小学和中学。另一类是高等级的,研究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大学和研究院。书院的建筑一般有讲学的讲堂、住宿自修的斋舍、藏书楼、祭祀的专祠等。书院建筑在各方面体现出儒家所理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 建造书院非常讲究选址,岳麓书院选址在湖南长沙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岳麓山下,这里森林茂密,漫山红枫,层林尽染;白鹿洞书院建在天下名山江西庐山五老峰下,这里林壑幽深,溪流潺潺。中国古人理想的读书场所就是茂林修竹,环境清幽的山林之间,这里远离尘世,心灵安静。 选址与环境建造:书院不仅讲究选址,而且还要着力经营周边环境。例如长沙岳 麓书院,不仅选址在风景优美的岳麓山下,还在书院周边开挖沟渠池塘,引山泉入园中,种植树木花草,形成四季奇景,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书院八景”——“桃坞烘霞”、“柳塘烟晓”、“风荷晚香”、“竹林冬翠”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在书院内建园林,引岳麓山上的泉水流入园中,号称“百泉轩”。另外,书院后面山谷中有爱晚亭;书院前面有自卑亭;直到湘江边上有牌楼。所有这些都构成书院的环境,都是书院的组成部分。 书院建筑的选址和环境经营,都是源自于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美育,即通过艺术和审美陶冶人的情操,使之成为有文明教养的高尚的人。在书院教育中,课堂讲授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在平时,书院的师生三三两两在山间溪流茂林修竹之间闲游,或谈人生,或谈学问,或谈时务,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教育。 江西白鹿洞书院选址是在(庐山)脚下。近代历史上在岳麓书院接受教育的人物有(魏源曾国藩左宗棠)。一般等级越高的书院,会选址在风景优美的深山之中。 自由的讲学: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方式是灵活自由的,特别是那种高等级的书院, 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大学或者研究院。在那里教学方式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没有固定的班级人数。一般书院都只有一个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位置。讲堂前面两旁排列着成排的斋舍,是学生们住宿自修的地方。平时学生们主要的时间都是在自己读书研究,老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们讲课。讲课时也没有固定的座位,老师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围坐在旁边听讲。讲课的内容也比较自由,并非照本宣科,而是自由地讲授,相互提问论辩。若遇请来名师大家讲授,则远近学子云集听讲,讲堂壅塞不能容下。因此很多书院的讲堂建筑做成一面全开敞的轩廊形式,当听讲人多容不下的时候,就自然向庭院中延伸。 岳麓书院宋代最盛时期,著名学者张栻主持书院,远道请来大哲学家朱熹讲课。朱张二人虽然同属理学正宗,但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学术思想仍有差异,两种不同的观点一起讲授论辩,成为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史书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学者云集岳麓听讲者逾千人。书院前面有一口供学子们的马匹喝水的池塘,叫“饮马池”,朱张会讲时前来听讲者之多“饮马池水立涸”,来的马匹把一池塘水都喝干了,可见当时之盛况。今天岳麓书院讲堂上仍然摆放着两把椅子,便是对当年朱张会讲的一个纪念。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万历年间著名学者顾宪成等人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喻户晓,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的创办者是(顾宪成)。中国古代“东南三贤”朱熹,张栻,吕祖谦。岳麓书院”四个字是宋朝(真宗皇帝)题写的。 祭祀文化中国古代的祭祀其含义是感恩和纪念,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祭祀本身就是 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通过祭祀某位人物来教育后人。所以教育场所—

二年级家乡的美景作文【五篇】

二年级家乡的美景作文【五篇】 导读:本文二年级家乡的美景作文【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太阳刚落山,晚霞就出现了。晚霞的形状千奇百怪、各式各样,实在太美丽了! 晚霞有的像一只小狗在啃骨头,有的像小兔在啃胡萝卜,有的像小鱼在吐泡泡,它们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实在太可爱了! 到五六点钟,晚霞上半部是淡黄的,下半部是深红的。 很快晚霞消失了,我想它又会到哪里去呢? 【篇二】 大家好,我向你们介绍我的家乡。我的家在温州乐清市的乡镇里,那里很美丽。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这是不是很美丽。 乡镇里有一座座高高的大楼,很多的汽车,还有家具城,我在向你们介绍我家,有喝的乌龙茶,有我家吃的清蒸牛肉,而且那里有好玩的地方前岸公园。 每次回家我都和我家人一起去公园玩,一走进公园看到一排排的柳树,小河里有一群群红色的鱼儿,里面还有碰碰车,太空球,恐怖城………… 我的家乡是不是很美啊,有空来我家乡玩哦。 【篇三】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邯郸市老家。我们刚到那里,那里的景色色彩鲜艳,有一片绿色的玉米苗,犹如一片绿色的森林。还有一片洁白无瑕的棉花。 我们顺着老家的水泥地慢慢地走向我奶奶的家,我刚刚差不多的时候,爷爷已近在门口接我们了,我看见爷爷立马大婶喊道:“爷爷好”!爷爷说:“孙子啊!几年没见张着么高了”。总结,今年我去了家乡,家乡很美。 【篇四】 我的家乡很美! 我的家乡有一片树林。这里的树长得非常强壮,就像穿上盔甲的战士,站得挺直的,守卫着我们的家乡。 我的家乡还有长长的葡萄藤。到了夏天,这片葡萄藤长得格外引人注目,茂密的叶子随风舞动,像给我们打招呼呢! 家乡最美的地方就是妈妈的小花园,那里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引来了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我爱家乡美丽的景色。 【篇五】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风景优美,十分迷人。特别是家乡的果园和大海更让人难忘。 到了秋天,黄澄澄的橘子、红通通的苹果、弯弯的香蕉挂满枝头,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除了累累果实外,我的家乡还有青的草、绿的叶,蓝蓝的天空、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角度谈中国传统文化 本学期开设了一门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可能由于老师是对文献研究较多,所以上课的时候注重将古代文献,从老师讲的内容中看到刘勰的《文心雕龙》,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写的相当精彩,同时老师在课堂中也展示了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文献的出处以及文献的内容研究的论文,让我感慨老师的博学,让我很是崇拜。但我们的传统文化远远不只是那些文献,我们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两会期间的提案,让我产生了一些想法,所以写了下来。 两会期间,宋祖英等代表提出了与繁体字相关的提案,成了一些网友放炮的对象,有些网友表示支持这一做法,有些网友则表示恢复文言文,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一定要恢复使用文言文,否则势必会割断文化的传承!看到这些网友的言论,让我觉得想法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实在是困难,中国在50年代的时候,知识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很多的百姓没有到学校读过一个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认识一些,但如果让其改成文言文,结果真是无人预知了。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时候对一些文言文不理解,那么一些普通的百姓怎么理解呢? 文言文从文字产生至今的数千年来,文言文一直作为中国人的标准文法,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绝大多数的古典书籍都是以此文法写作。不懂文言文意味着将无法轻松读懂这些书籍。我们怎么对待这些重要的知识呢?之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要想学习,不仅拥有现在的思想,而且借鉴古人的经验,从中总结出思想,我们在很多的电视剧中,后人看待《孙子兵法》,是非

常有用的,从孙子兵法中看到战术,看到为人处事之道。在《国学》中也是这样,存在着很多为人治世的道理,成为很多帝皇以及之后伟人们的读物。 如何对待文言文与白话文呢?记得小时候我们都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一次无意中我看到了一本字典,大概是一九四几年出版的,记不清楚了。我发现,这字典里对每个汉字都解释得非常准确清楚,完全是将汉字按照以字为单位来解释,训诂也用一两个字来阐释,所以简明而准确,一目了然.再看看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是什么情形呢?我看了一下,发现其解释得真可谓一蹋糊涂,而且其初衷完全是将汉语以词为单位来解释的,结果是让人觉得字义模棱两可,一头雾水.推而广之,看看现在人们怎么说话,电视上的人们说话大都磕磕绊绊,话不成句,胡乱用词,错字联翩,废话成堆,用字单一,含糊其辞,读音粗鄙。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是他们不很清楚每个汉字的准确意义与读音,这是由于他们从小受到的语文教育是以词为单位来学习的,所以他们知道一个词的意思,但是这个词中每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不清楚,甚至很糊涂,所以我要说的是:白话将会把汉语引向了不清不楚的形式,会使汉字字义变得越来越模糊,使用词陷入混乱,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基础的做起,从小做起,从娃娃做起,我们都经历小学这个阶段,我们开始认识字,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来理解这个字,对以后读文言文很有裨益,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认为古籍中有很多的小故事,不是不想读古籍,只是他们读不懂,所以才会放弃,如果一个小孩在识字阶段就知道字的来源,相应的读古籍也会变得轻松。 文言的精髓在于以字为单位,用字准确,言简意赅,看古代的作品哪个不是字斟句酌的, 是相当精辟的。比如这些句子, “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昂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就首先提出了社会间接资本的概念,强调“在一般的产业投资之前,一个社会应具备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当时,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工业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劳动生产率低下和收入水平低下等问题。罗森斯坦·罗丹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全面地、大规模地在各个工业部门(尤其是基础设施部门)投入资本,通过这种投资的“大推进”来冲破经济停滞和贫困落后的困境与束缚,“推进”整个工业部门全面迅猛地发展。后来,罗森斯坦·罗丹又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思想。他(1966)认为,社会间接资本包括电力、运输和通信等在内的所有基础产业,它的服务具有间接的生产性,其最重要的产品是在其他产业中被创造出来的投资机会,“它们构成国民经济基础结构以及作为国民经济整体的分摊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为了分析和论证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提出了“部门分析方法”。罗斯托为了强调他对基础设施的理解,使用了“社会先行资本”的概念。他指出:“各国在起飞前和起飞年代中,社会先行资本(主要是交通)所需的投资水平不同。”他还认为,“社会基础资本的先行建设……是起飞的一个必要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在起飞可能出现之前,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必须要有最低限度的先行社会基础资本

建设。这种先行的、最低限度的建设规模因各国经济状况不同而不同,取决于以前的历史、地理和自然资源等情况。历史(1914年以前的俄国)和当代的情况(1958年后的中国)都表明:在没有相应的前提性资本准备的情况下开始起飞的国家,它们在结构上的缺陷会导致起飞年代中的严重问题。”“社会先行资本的建立,在时间上具有确定无疑的优先性。”不过,罗斯托的“社会先行资本”概念有时又包括农业、教育等部门,显得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随意性。 Mschauer D.于1989年对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和能源供应,对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20世纪70年代早期至80年代末美国经济生活中生产率的下降,能从同时期公共资本量的恶化状况中得到解释。而Munnell A.在1990年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证实了这些结论。Hiehl D.于1986年在给欧共体的一份报告中表明: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还有学者对墨西哥、日本、西班牙等的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作过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总之,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一条共同的结论,那便是: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经济学家南亮进也研究了基础设施问题,他认为基础设施可以称为社会间接资本,一般以运输和通信为代表,它们是经济增长所不可缺少的初期条件。 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在《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以“为

国旗下讲话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国旗下讲话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再过xx就是平安夜了,想必同学们对它期盼以久,早就精心准备好了贺卡或者小礼物吧。但是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气的最后一个——冬至,对它关心的同学们可能就不太多了。 冬至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重要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一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这不,今天早上我就吃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传统节日正在逐渐的失去吸引力,这是一个令人悲哀而又不得不正视的事实。说起感恩节、万圣节或者是愚人节,不少同学一定会头头是道。但是对我国传统节日内含的文化,同学们又能说出多少呢?这种的现状,就像我们是一群站在金山上的淘金者,只看到远处少得可怜的一

袋金币,而忽视了脚下的宝藏,任它被历史的风沙埋没,失去昔日的光辉,或者被人偷偷挖去,从此成为他人的囊中之物。 我想,对传统节日的漠视更深层次反映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忽视,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者,我们既不能对她熟视无睹,更不能对她失去信心。虽然,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外来文化已对我们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如果我们始终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放在核心地位,对众多的外来文化采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那么,就算它再铺天盖地、再来势汹汹又有何惧呢!这些渗透进来的外来文化只会成为我们发展传统文化道路上一块块基石。 也许,我们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但是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学习、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即便是道路再曲折、再艰难,我们也能为此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不乏传承中华文化的事例,我校每年九月举办浩大的祭孔典礼,每周一早晨齐声诵读的国学经典……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播下了继承中华文化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需要做的还有更多。 今天,历史与未来将由我们承接,中华文化的接力棒更要我们相传。同学们,此刻请牢记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让中华文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探析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探析 摘要:书院是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产生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到清末终止,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对中国封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书院在其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许多独特的办学经验,一直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本文分析了它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求明晰对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并试图厘清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书院形成与发展 书院作为中国士人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将图书收藏和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书院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传递了中国文化和学术思想创立了极具特色的学风,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本文对中国古代书院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做以简要分析,并试图从中归纳出些许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史始于唐初民间书院的初建,而终于清末的书院改制,其中历时一千多年。因书院在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各有兴衰,故本文将以书院发展的朝代为序,逐一对古代书院发展历程做以简要梳理。 一、中国古代书院的产生:唐代书院 传统观点把唐玄宗开元六年设的丽正修书院后改称集贤殿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书院,源自于清人袁枚的《随园笔记》记载:“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其实不然,唐玄宗时期的一些文献证明在丽正、集贤以前民间早有书院存在。根据地方志记载,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今湖南攸县的光石山书院,而且最初的书院是士人的读书治学之所。同时期的还有陕西蓝田的瀛洲书院、山东临朐的李公书院、河北满城的张说书院。因此,书院应是产生于唐初。 唐代中期,中央官府开始注意到民间兴起的这种新生的文化组织,于是创立官方的书院。但在当时仅是官方藏书和修书的地方,还不是教学机构。在受到官方承认以后,更多的士人渐渐接受书院,并根据自身的文化素质、需要和当地条件,不断赋予书院新的文化内涵,同时书院也大量兴起于民间。至此,源于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这两大源头的书院形成了民办和官办的传统。民办书院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活动之所;官办书院藏书修书

我与书房的故事作文

我与书房的故事作文 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与书房的故事作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与书房的故事作文1 房子里有一间小小的书房,面朝阳光,百花绽放。 ——题记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一条条围绕着书架的牵牛藤上。一 朵朵小花迎着朝阳绽放,散发出一阵阵清香。在晨雾笼罩之中,我缓缓推开那扇木门,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散文集,沐浴在阳光下轻声朗读着。迎面吹来一阵清风,夹杂着书 的古朴气息,软软地穿透了心灵,在窗上留下一个浅浅的印痕,余留着阵阵书声和片 刻的清香。 在午后时光,让明媚的阳光照亮这间小小的书房吧。没有灯盏的闪烁,只有自然的清 新淡雅。小小的蒲公英生在暑假的边边角角,只用淡淡的黄和雪白的细绒毛提醒着你 它的存在。深棕的封面上印着“莎士比亚”,将用它经典的魅力伴我度过一个个下午。 阳光照亮了每一个小小的铅字,迸发出或喜或忧的旋律。它旋转跳跃着,照亮了白纸 黑字背后的故事。泛黄的书角上或许还残留着午后的余温,包裹着蒲公英在这幽静的 空间中自由飞舞的欢悦。 夕阳西下,我听到清脆的铃声,知阳光已将最后几缕金黄洒向大地。请不要打扰它的 静谧,只需抚去那一层薄薄的灰尘,取出一本儿时百看不厌的《西游记》,默默地读着。这时,在某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紫茉莉迎着夕阳缓缓打开了花瓣。当一阵清香 拂过脸庞,拂过我那翻开书页的双手时,我才发现它的存在。白天被古老书籍所遮掩 的它,现在却已在其他花都闭合的时候,悄悄绽放着自己的美丽。 夜深人静之时,当我躺在床上,因心事儿辗转难眠时,我又踱步到这间书房。月光浅 浅地洒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为小屋镀上了一层银白。用一个个童话故事洗刷心灵, 让自己在可爱单纯的语言中,借着月见草暗蓝色的幽光和昙花的香气,感受着人间的 温情,体会着大道至简的道理。驱散心中的迷雾,在这张软软的沙发上入睡吧,星星 在头顶为我唱着古老的童谣。 当我再度睁开眼睛时,只见曾所见的一切正沐浴着阳光。我似乎听到了生物钟破碎的 声音,回头望去,百花正为我而绽放。

描写我的家乡温州作文范文

描写我的家乡温州作文范文 我的家乡温州,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个美丽的好地方。下面是收集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家乡温州,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它位于浙江的东南部,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有奇峰怪石的雁荡山,空气新鲜的泽雅风景区,有灯火通明的江心屿,有风光秀丽的洞头岛……真是数不胜数。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雁荡山吧!雁荡山除了有怪石嶙峋的 山峰外还有令人叫绝的大龙湫瀑布。在阳春三月,因为雨水稀少,瀑布如珠帘下垂,不到几米,就化成烟云。盛夏季节,雷雨初过,龙湫却像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声如雷鸣,气势雄壮。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过那里的人,都会被这景色陶醉的。 温州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有瓯海的瓯柑,有茶山的杨梅,有苍南的香柚,还有永嘉的枇杷……一年四季有尝不完的新鲜水果。 温州,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爱你。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在瓯江之畔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座美丽的城市,它就是我心中的天堂,我的家乡温暖之州、温馨之州温州。 如今,随着现代化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温州已成为国际性的轻工城。打火机、皮鞋、眼镜、笔、锁服装……不正是温州向国际性轻工城迈进的起点吗?

温州的小吃特别有特色。每当夜幕降临时,街头巷尾的小吃大排档便陆陆续续开张了。那些香喷喷、热腾腾的馄饨、汤圆、饺子、鱼圆汤会让你馋涎欲滴。更具特色的还是那些活蹦乱跳的各种水产,像蚕虾、河蚌、螃蟹、河鳗……烧熟后香气四溢,你会吃不了兜着走呢! 温州的景色更是一绝。松台广场山明水秀,怪石嶙峋,其中轴线把蝉街和松台山峰连接成直线。它既是文化广场,又是松台山公园出入口广场,体现了温州的历史和人文地理,突出了山文化和水文化。 温州的变化,值得我们温州人为之骄傲! 我的家乡温州,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个美丽的好地方。 春天,万物复苏,雁荡山百花盛开,争奇斗艳,颜色不一,红的桃花,黄色的兰花,雪白的梨花,火红的玫瑰……蜜蜂在花丛里嗡嗡地闹着,热闹极了。 夏天,天气变热了,公园里,蝉在树上唱着欢快的歌,野花的香气四溢飘散,让人心情舒畅。 秋天,果园里瓜果飘香,有橘子,苹果,柿子……农田里,农民伯伯正在用他们那辛勤的汗水换取丰收的喜悦。 冬天,梅花在湖边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湖水也冻上了,小朋友们来到湖边滑冰,热闹极了。 我们温州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真是个美丽的城市。 我出生在温州,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美丽城市。家乡的树更是苍劲有力,象征我们温州人的优良美德。

城市发展研究投稿须知

(3)为住房非营利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提供适当支持。住房非营利组织并非是一个空壳,而是由土地、资金和住房等配套制度组成。英国和德国的住房非营利组织得到了政府在土地、税收和贷款方面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因此,在我国如果成立住房非营利组织,必须在资金和土地上给予相应的适度支持,特别是土地。 当然,对目前已经存在的事业单位性质的住房保障中心,可以在其组织架构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其人力和资金等要素获得方式,促使其从“影子政府”的角色逐步过渡成真正的非营利组织,强化其非营利性和草根性。 (4)鼓励地方成立多种形式的住房非营利组织,展开竞争。鼓励地方成立多种形式的住房非营利组织,例如住房合作社、住房保障中心、住房慈善基金会,等等,让住房非营利组织之间展开竞争,确保其独立性和可持续性。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青年农民工城市安居支持模式研究:现状、路径与政策”(13YJA79000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人口空间结构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12CJL058)。 【参考文献】 [1] Bebbington, A. J., S. Hickey and D. Mitlin. Introduction: Can NGOs Make a Difference?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ment Alternative[M]. 2008, London: Zed Books. [2] Drabek, A. G.. Development Alternatives: the Challenge for NGOs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J]. World Development, 1987, (15): 15-27. [3] Lewis, D., and N. Kanji.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Development[M]. 2009, Abingdon, UK: Routledge. [4] Power, G., M. Maury, and S. Maury. Operationalising Bottom-up Learning in International NGOs: Barriers and Alternatives[J].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2002, (12 ): 272-284. [5] Brass, J. N.. Why Do NGOs Go Where They Go? Evidence from Kenya[J]. World Development, 2012, (402): 387-401. [6] Nicola Banks & David Hulme. The Role of NGOs and Civil Society in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M]. 2012,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7] 徐湘林. 政治特性、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J]. 公共管理学报. 2005, (8): 7—22. [8] 刘鹏. 从分类控制走向嵌入型监管: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管理政策创新[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 (5): 91—99. 【作者简介】 任媛(1981—),女,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人口与区域发展问题。 《城市发展研究》投稿须知 《城市发展研究》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的刊发探讨如何应对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的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生态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文章,基本栏目包括:城镇化、区域与城市、城市规划、低碳生态城市、城市安全、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社会、城市文化、名城保护等。本刊来稿的取舍以学术质量为标准,均一视同仁。 1.篇幅与格式论著、综述等文稿,包括图、表在内,字符数一般不超过10000字,字数以6000~8000字为宜。论著一般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名称、单位所在省份和城市、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产生论文的研究基金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正文、图表、注释、参考文献、投稿日期、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职称职务和研究方向)和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包括姓名、职称职务、电话和E-mail地址),以及英文版的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和关键词。 2. 题目应简明、确切,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中文题目中不得出现英文。 3. 署名应只限于选定研究方案,直接参与全部或部分研究工作和撰写论文,并对该论文有答辩能力的人员,按贡献大小排列。最多署5位作者姓名.英文摘要中,作者姓名的中文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的字母全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双名者中间无连字号。 4. 摘要论著应有中英文摘要,中文字数控制在300-400字之间。 5. 关键词一般3~6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写在摘要的下方。 6. 中图分类号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标明文章的中图分类号。 7. 正文层次序号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5级。各层次一般应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2.1”、“3.1.1”等。 8. 数字的用法以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为准。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9. 计量单位以GB 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为准。 10 . 缩略词凡已被公认的缩略词可不加说明而直接引用。例如:CBD、GIS等。不常用的、新兴学科的缩略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附原词。 11. 表格与插图均应少而精,设计正确,使人容易看懂,并按顺序附在正文内。表格应按统计学制表原则,采用三线表,标明序号和表题,表中同一项目保留小数的位数应一致,上下行位数要对齐。线条图要求图面清洁、线条清晰、粗细均匀、比例得当。照片图应提供原始照片,清晰明确,标注好图号。表格与插图的题目需用中文表达。 12. 参考文献论著、综述列出的文献仅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章,且以引用近期发表的论著为主,未公开发表的不宜引用(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说明),已肯定将被公开刊物采用者可注明“待发表”。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先后编号,附于文末,并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注明。文献书写格式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标注。所有参考文献均需标明起止页码。 13. 其他来稿不得一稿多投。本刊对稿件有权删改。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均同时在上述载体发表。作者若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 ol.22 No.3 2015·C18·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又如何理解何谓传统文化呢?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从《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到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而且是非常积极的影响。比如说,易经,就是一本解开人生的密码书,可以指导人怎么生活、怎么工作、怎么处世、怎么做领导、怎么经商等等。再比如,儒家学说,教会人诚信、忠厚、宽恕、自省、仁爱、勤俭等美德。再比如,老子的《道德经》,是一本深沉的哲学书,处世经典书,它教会人更真实地生活,更踏实地生活。还有庄子,教会人许多生活的智慧,让人活得更加豁达平和。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书院的兴衰流变

浅析中国古代书院的兴衰流变 文传A1121班汉语言文学何星星12号 【正文】书院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院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学术的进步,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书院官学化倾向的日益严重,极盛一时的书院最终退出了历史发展的舞台。 【关键字】中国古代书院、兴盛、衰落 中国的古代书院历千年,为我国古代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逾越的贡献,为我国培养了无数个杰出的人才,理应成为中国历史上屹立不倒的丰碑。 一、中国古代书院的兴盛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萌芽于汉代,产生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延续于元朝,在明清时普及。据《后汉书·包咸传》记载,包咸“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后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后汉书·儒林传论》载:“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这里说的“精舍”、“精庐”,意即聚集生徒、私家讲学的场所。不过,限于汉代的出版印刷水平,当时的“精舍”、“精庐”讲学方式皆是口耳相传,尚不具备藏书条件,将它们当作书院的前身未尝不可,但还不能算作真正的书院。由此可见早在汉朝就有了书院的雏形,而这一场所主要起着作为书院最为重要的功能--讲学的作用。 “书院”一词起源于唐代,袁牧在《随园随笔》卷十四中也言:“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集贤书院、丽正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肆业之所也。”因此很多人认为在唐玄宗时期的丽正书院是我国书院名称的开始。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唐朝贞观年间就有了书院,那时除了官方建立的书院外,还有不少民间私人创建的书院。《嘉庆四川通志》第79卷记载“张九宗书院”于“遂宁县,唐贞观九年建。” 宋朝书院发展迅速,无论是书院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书院制度也完全确立起来。理学大师朱熹就以白鹿洞书院为起点,使其所影响的范围甚广。这一时期的书院办学制度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主办学,讲会制度盛行,学生以自学为主,注重讨论和论辩等。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以王守仁、湛若水为代表,将书院作为阵地,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书院再度辉煌,成为鼎盛时期,数量上,超过了以往书院的总和。他们以书院为讲坛,抨击时政,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术思想,发出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呼声。他们在朱熹《白鹿洞规条》的基础上,提出了“饬四要,破二惑,学五益,屏九损”的《东林会约》。这是对书院制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清朝的书院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清代书院形成了以县级为主体,以府、州级为骨干,以省级为鳌头,以乡镇级为辅助的一个极为庞大的教育体系。在数量上,据商衍鎏著《清代科举制度述录》估计全国书院接近“二三千之数”。 综上所述,汉代已经形成书院的雏形,书院一词起源于唐朝,也就是说书院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到宋朝得以兴盛,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据此分析中国古代书院之所以兴盛德原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我的书房高中作文

我的书房高中作文 我的书房高中作文一:我的书房我快乐 (701字) 我的书房普普通通,却是个古色古香的书的海洋。步入书房,到处弥漫着书的香味。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成天与我做伴的大书柜了。 我好像是一条书虫,成天爬行在书堆中,《四大名著》,《资治通鉴》,《雾都孤儿》等名著早已是我的手下败将,被我啃得滴油不剩,吸取了知识的甘霖就好像挖掘到无穷无尽的宝藏,不亦乐乎。 书记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还是我解闷的工具。 一天,天气炎热,知了有气无力地趴在树根上鸣叫,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便气急败坏地从床上跳出来,拿起空调遥控器,“啪”,没反应,糟糕了,一定是没放电池,我立刻翻箱倒柜,把整个房子找了个底朝天,可还是没找到电池的踪迹,它是不是在人间蒸发了?我声嘶力竭地喊着,但每一个人回答我。此时的我已汗如雨下,我控制不住冰棍的诱惑,便从书房飞奔向厨房,当我以百分之百的热量降到了百分之五十之时,门突然被反锁上了,此时此刻,我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字:完了!没想到,我要在这个没有空调的书房里待上一整天,冰棍随气而化了。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一本书进入了我的视线,咦,这是什么书呀?封面还包了起来,想必内容一定会精彩有趣的,我二话没说,捧起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原来这就是

大名鼎鼎的《骆驼祥子》,果然名不虚传,情节曲折生动,跌宕起伏,立刻把我带入一个静谧的意境中,我恍如身临其境,身上的汗珠也随之而散。光陰似箭,转眼已是下午四点半了,我再一次收服了一本名著,使自己在暑热的上午以平静的心态坚持到了下午。虽然,外婆已经回家,但再大的动静也没能影响我。我至今仍意犹未荆 在幽静的书房里,书香仍在弥漫,有淡香,有淳香,有浓香。书房里,有我学习的身影,有我玩耍的身姿。我的书房,我快乐! 我的书房高中作文二:我的书房文雨轩 (780字) 文雨轩,是一个隐秘的书房。据老一辈讲,它是曾曾曾祖父为了让儿子能够静下心来读书而修建的。它很静,只要踏入此地就可以同外界隔绝。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只有长女或长子才能独自拥有它。因为是家中的独子,我便很荣幸地拥有了我的第一个书房文雨轩。 文雨轩位于我家的阁楼上,面朝南,夏天有嗖嗖的凉风穿过窗户吹进来,冬天有暖和的陽光射进来。它的确是一个潜心修学的好地方。书房伴我度过了六个春夏秋冬,书柜上的书本给了我力勇气,信念和力量。 文雨轩,是个地地道道的古文名。轩,《词语大典》上记载,是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旧时多用为书斋名或茶饭馆的字号)。读着诗书,聆听雨点敲在树叶上的声音,在黄昏的灯光下,幽暗的书房里氤氲着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精心整理简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当今教育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1.自强不息的执着精神。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 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爱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民族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都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厚德载物。如战国时代,就开创了在学宫里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开创了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汉武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 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仁""礼"的统一就是德。孔子所强调的"德",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

书院发展历史

书院发展历程 历史背景: 书院,这个名称始见于唐代,唐代中叶以后至五代期间,可以说是书院的开创期,在作为官方藏书、私人读书治学之外,民间聚徒办学的新型书院也已经逐步创立萌芽,虽然数量稀少,规模不一,且没有定制,但是作为书院建设的雏形,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书院这种聚众讲学的场所,从此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延续千余年,其最大的特色是它由民间学者承办,没有政府的资助和参与。 北宋是书院的发展期,奠定了书院讲学、藏书、供祀的基本规制及建筑规模,同时也奠定了书院作为理学(宋代新儒学)发展基地的重要地位,这对于后世书院的兴盛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要得益于北宋初年官学未兴,官府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兴办学校,因此私人创办的书院收到朝廷的重视和鼓励,从而得以迅速发展,著名的四大书院便是在这里时期创建。 南宋偏安南方,官学衰落,科举腐败,书院因之发展兴盛。书院的兴盛与理学的发展成熟是分不开的,理学吸收佛、道思想理论和教育经验复兴儒学,选择以书院作为阵地,培育人才、发展学术、建立基地、开创学派。如南宋四大书院:白鹿洞、象山、丽泽、岳麓,就是当时传播理学的大本营。南宋理学书院不以追求功名利禄为目标,重视道德修养,门户开放,不收地域、门第、年龄等限制;提倡不同学派的交流争辩,举行会讲,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采取自学为主,启发式教学,师生关系融洽,有着独特的学风。南宋书院随着学派的

发展,学术交流的活跃,教学容的充实,规制设施的完善,而兴盛繁荣。书院除满足其讲学、藏书的发展要求,还创造了生活、游息的优美环境;并且,十分注重学派宗师和地方乡贤的祭祀纪念,突出其学统源流,树立典,成为其重要的教育容,形成地方文化中心和传统学风,产生深刻的历史影响。学规的制定,学田的设置,学舍的建设完善,都标志着南宋书院制度的完备。 元朝采取尊儒的文教政策,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对书院采取保护、鼓励政策,发展书院教育。书院在官府的提倡和支持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南学北渐,不但江南普遍创建或复兴了书院,北方也相继设立了许多书院。元代继承了宋代书院的基本规制和制度,但是也有了新的变化。书院自身发展的同时,官府也加强了控制,极力促使书院走向官学化。对于书院不仅规定了官方教科书,以作为科举衡文的标准,还委派山长主持讲学。同时拨给学田,但仍由官府控制,以加强经济控制。书院便渐渐失去自由讲学之风,追求科举,几乎同官学一样。元时供祀帝君,以祈求功名;书院的选址也不限于山林胜地,也有设于城,便于官府的控制管理。 到了明代,书院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明初官府重点是办官学,提倡科举,不重视书院,书院沉寂百年之久,直到成化以后才逐渐复兴,至嘉靖年间达到鼎盛。明代书院由衰到兴,王守仁、湛若水等理学大师起了重要作用。为宣扬自己的理学,他们所到之处便创建书院,大开讲会,并形成一定的讲会制度,使书院活动深入社会。明代末年影响最大的是东林书院,师生除教学活动外,还积极参与当

我的书房作文300字

我的书房作文300字 我的书房作文300字(精选4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帮大家的我的书房作文300字(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家里有三个书架,上面都堆满了书,这三个书架就是我的书房。 书架上有许多书,有《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中华上下五千年》等许多好看又好玩的书本。我经常在休息的时候看书,喜欢看的书会看三四遍。我在书中看到了会笑的猫,淘气的马小跳和他的伙伴们在开心地玩耍,呆呆的笨笨猪…… 每天等我做完作业,我就会从书架上拿起一本有趣的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有时候看完一本接着看,连吃饭都忘了;有时候我看到了有趣的地方,就轻轻地笑出了声,过了好久想起来又笑了起来;有时候我睡觉前把书还没看完,一边睡还一边想着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书房看书可真让我放松啊,我喜欢我的`书房! 我的书房,就在我的卧室里,是我休息睡觉的地方,也是我读书写字的地方。虽然不豪华,却是朴素又完美。比起别人的书房来,多了一份和谐的气息,我很满足,它与我朝夕相伴,是我形影不离的朋友。 小时候,在我还不认识字的时候,我的图书只占了小小的一角,每次都是妈妈在晚上给我念书中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要让妈妈一遍又一遍的念,好多故事我都能自己讲出来。 慢慢的我长大了,我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我的图书也在妈妈的努力下越来越充实,从一个小书桌,到衣柜边上的书架,再到大书架,都摆满了我喜欢看的书。 现在,我再也不需要妈妈给我念故事听了,我会自己看书,看到精彩的故事我会很兴奋,看到很多真实的人物故事,会为他们的坚持勇敢而感动和敬畏。我也从中学到了一点又一点的知识,懂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道理,我乐在其中。 我的小书房真好,我爱我的小书房!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我的家乡温州作文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我的家乡温州作文 我的家乡温州,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个美丽的好地方,以下是精心为大家的我的家乡温州作文,推荐给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温州——一个山清水秀,有着空灵的奇山秀水和厚重的历史人文,我常常感怀于心并又为此激动不已。这种情怀、这种感慨、这种体悟和心情,总想把它赋笔成文,珍藏于心。 那隐匿在山水之间厚重的历史帷幕,却很难使自己忘情于淳情天成的自然山水之中。然而,这温州山水所独具的美质和神韵却使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超脱,乃至全然为之而陶醉了。 作为一个温州人,我自然游览过温州的许多风景名胜,如果你去温州游玩,那么楠溪江就是不可不去的地方,那是一处令人梦思神往的人间仙境。 楠溪江,仅仅听听这个名字,就能感觉出她的美韵,更有那精明的温州人,在沿楠溪江蜿蜒曲折的临江公路旁竖起的那一个个“楠溪江,山水诗的家乡”的大广告牌,就是仅驱车从这里一掠而过,身上也会落满这楠溪江山水华丽的诗句。 楠溪江在温州永嘉境内,南北纵贯。一提到永嘉,我便想起了那个在仕途上不走运的南朝大诗人谢灵运。他被贬后来这里做过永嘉太守,虽一生中官运不佳,又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刀下早早结束了自己年仅49岁的生命,但他在仕途失意的苦闷岁月里,凭借这永嘉山水的灵性却拂拭了自己心灵上的愤懑和忧思,成就了其大量优美的

山水诗作,开我国古代山水诗之先河。也许就是这空灵的永嘉山水,才使得他的诗句具有了富丽而丰赡的艺术内涵。 据我所知,这绵绵3百里的楠溪江分岩头、大若岩、石桅岩、水岩、北坑、陡门和四海山等7处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境区共计800多个景点,而我也只是游览过其中的九牛一毛而已,却已被楠溪江的壮美所征服。 好比这狮子岩,就是活脱脱是一幅优美的山水诗画。一座酷似雄狮的小屿截流孤立在这楠溪江万倾清流之中,昂首张口,迎流而踞,细雨霏霏之中,雄姿娇态,气势磅礴。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全家一起回到老家扫墓,我们扫完墓后便来到了楠溪江畔,我们去了库下岩和石巍岩,一进入景区,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使人心情愉快。 楠溪江的水清澈见底,就像一面面镜子,照映着我的心,时时牵动着我,我们一起在水边嬉戏,那甘甜的水每时每刻都在净化着我的心灵;石路两旁的树木高大威武,雄壮有力,一棵棵青翠劲拔,让鸟儿们自由地飞翔、嬉戏;楠溪江畔的山更是别有一番风韵,一座座气贯长虹,使人心生敬畏。 温州——一个美丽而人才辈出的地方,这就是我亲爱的故乡。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在瓯江之畔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座美丽的城市,它就是我心中的天堂,我的家乡——温暖之州、温馨之州——温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