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浅谈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企业道德的启示

[摘要]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绿色运动,是当代西方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全球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深刻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反思传统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的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模式。该模式为我国企业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健康消费,维护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西方社会兴起了以反对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未来创造良好生存环境为主题的社会运动,并逐渐汇成一股绿色思潮,随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一定政治倾向和政治要求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主张把社会主义运动同生态运动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既能消除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又能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型社会主义模式,这对我国企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生态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有三个诱因:当代资本主义工业的急剧发展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造成了全球性生态危机;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无法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20世纪7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的兴起。

(一)当代资本主义工业的急剧发展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20世纪50~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资本主义的表面繁荣并不能掩盖其背后的种种矛盾,其中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自然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控制着世界主要资源,其对全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大量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枯竭。

为避免本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发达国家积极推行生态殖民主义,将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引发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0

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重大的环境公害事件。如日本的水体污染、英国的大气污染、美国的光化学烟雾等。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又接连出现能源危机,以及意大利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件等。印度学者萨拉·萨卡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发达国家的剥削、压迫和过度消耗资源”。可见,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和资本家为追逐利润而置全人类根本利益于不顾的贪婪自私的本性。只有消除资本主义,才能解决全球生态危机。

(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无法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无条件推进工业化,结果同样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前苏联20世纪70年代开始承认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到20世纪8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等成为欧洲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近年来,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的煤炭、石油、建材等资源消耗世界第一。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10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严重污染,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1/3的城市空气被严重污染,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土壤污染面积扩大,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苏东剧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深层反思,其中生态社会主义因其对人类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的、独到的见解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它以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并超越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寻求保护生态环境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模式。

(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绿色运动的兴起20世纪70年西方绿色运动的兴起,直接促成了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1953年美国学者博尔丁首次提出“生态革命”的主张。20世纪70年代,面对资本主义新的危机,新社会运动应运而生。其中绿色运动抓住了最具政治意义、关乎人类命运的生态问题而成为西方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到20世纪80年代,绿色运动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绿色运动从本质上说是一场抗议反人道、反自然的资本主义制度,旨在防止

生态灾难,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群众运动,反映了以生态问题为核心的各阶层群众对资本主义的不满、怀疑与困惑,甚至丧失信心而寄希望于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以此为基础,在西方出现了各种新型的社会组织,诸如“环境保护———绿色行动”、“未来———绿色行动”、“第三条道路行动”等。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态社会主义者开始进一步思考未来社会主义模式,主张建立一个绿色的、生态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实现社会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主张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文化的和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它关注人类生存的整个宏观环境,从自然生态域和社会生态域多角度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建立一种良性互动、和谐统一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以期实现自然和人的双重解放。无论是在理论建构方面,还是在政策取向方面,生态社会主义始终把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了许多合理的、有价值的主张。

(一)主张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者关注的重点是生态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们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工业化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现代资本主义的市场体制是一种为了经济利润而剥削他人和自然的、鼓励竞争、贪婪、社会统治和无限增长而与生态可持续性极不协调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不得不为利润增长而竞争并尽可能使环境支出外部化,结果必然是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不可替代的资源与环境的大量消耗和人为破坏。

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生态矛盾。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类真正积极的生存方式应是基于自然整体的协调及其生态平衡的可持续性而不是物质财富量的无限增长。生态可持续性是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没有生态的可持续性,无论经济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不

可能实现。

(二)倡导适度生产和适度消费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追逐利润最大化所推行的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虽然延缓了经济危机,但却使整个社会消费日益膨胀,超过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导致了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破坏。而且资本主义制度倡导的消费主义文化,诱使人们为了享受消费而拼命工作,既加剧了人的异化和消费的异化,又加重了自然界的负担,加剧了生态危机。

正如本·阿格尔所言:“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这种情况在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甚至比资本主义国家更严重。他们认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实施适度生产和适度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他们提出应该把经济活动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分支,在评价一种经济制度和活动时,要重点考虑它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和支付的环境成本。他们主张采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小规模、无污染的“软技术”和小企业,经济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改进上来,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长而适度增长,把资源消耗限制在可维持的限度之内。

“小即是美”的消费观念提倡一种节约和适度消费的“朴素生活作风”。

(三)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

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是其整个

理论体系的基础,它不仅包括自然生态领域,还包括社会生态领域。他们认为环境不仅是指狭义的“自然环境”,还应包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人、自然、社会都是“生命网络”系统,都包含在生态系统的循环之中。因此,生态问题就不仅仅是自然领域的问题,社会问题也应纳入“生态”视野之内。

基层民主、公平正义、财富分配等问题,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协调社会内部关系,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一是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把属于人的权利还给人自身。二是改变由财富和权力不平等造成的机会不平等,也就是人的实现能力的不平等,做到平等分配,缩小贫富之间的差别,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使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使人的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三是反对利己主义,确立“社会责任感”,使一切私人的或公共权力机构的决策和行为符合社会正义。四是建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新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自由、平等、身体健全和自决的权利。为此,社会应提供创造性的、自主的、非异化的劳动,使人们在劳动中感到富有意义,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谋生,真正把劳动与闲暇统一起来。

为了实现这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要改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使工人能够参与生产管理。

三、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企业道德建设的启示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学和系统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借鉴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把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主张对生产、分配、消费等环节实行全面彻底的改造,以此实现社会体系的生态重建。这对我国企业道德建设,实现自然生态域和社会生态域的总体和谐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维护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上,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生态危机意识,片面强调产出和利润,忽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生态社会主义提出的“要把经济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给予经济的发展以一个社会的、生态学的方向的主张,生态合理性要求以尽可能好的方式,尽可能少的、有高使用价值和耐用性的物品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主张等等”,对企业道德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当前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绿色产品是企业履行生态道德责任,维护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履行生态道德责任的关键环节。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即由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转变成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尽可能少地产生废弃物。

其特征是清洁生产,即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循环经济要求企业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力争综合利用资源。为此,企业应优先发展科技,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积极采取轻污染或无污染的工艺流程,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建立废品处理与循环利用产业链,通过逆向物流渠道,最大限度地利用废旧物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提供绿色产品是企业履行生态道德责任的重要载体。因此,企业需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应积极研发绿色产品,使产品设计生态化,为社会提供耐用、简便和零部件易于回收的产品,

使废物尽可能减少。二是应采用绿色材料,使包装既能满足商品运输、储存、销售的需要,又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是对白色污染等难化解的产品或包装材料,提倡替代资源,引导消费者购买环保型产品。节约、环保的理念应贯穿于企业产品设计、制造、消费、使用、处理和再利用的全过程,只有从产品这一核心环节抓起,才能真正推动道德消费。

(二)开展生态宣传引导健康消费

过度消费与企业诱导性的经营策略有关,主要体现在挥霍性消费和炫耀性消费这两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想法设法扩大商品产量,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并利用一切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过度消费实际上一种虚假需要,人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爱或恨的东西,这些都是虚假的东西”。这必然造成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地索取和占有,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生态危机。因此,企业有责任倡导生态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抛弃不健康不道德的消费行为。

健康消费是能够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消费,其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公平消费、循环消费、持续消费。为此,企业需要采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环境危机的危害,弘扬环保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引导消费者形成健康的消费观。通过宣传教育,一是引导人们树立生态危机意识,选择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保证消费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引导人们树立环境道德,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三是让人们意识到当前消费不能仅考虑眼前利益,还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引导消费者的同时,企业还要借助大众传媒等舆论工具对各种病态消费行为进行曝光,引导人们抵制病态消费行为。

(三)维护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在关注自然环境的同时,还提出应该有一份处理工人的社会和物质需要的政治纲领,“以一个绿色的、生态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实现社会公正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这就要求企业积极主动地设定自身的社会生态目标,自觉承担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道德责任。

首先,企业应切实加强民主管理。推行企业民主,使工人能够参与生产管理是生态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因此,企业要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一要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凡是涉及到企业的重大事项和决策,都要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二要建立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通过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制度,使企业领导干部接受职工的民主评议,保证落实职工对企业领导的考核监督权。三要拓宽职工民主管理的渠道,通过厂务公开、总经理与职工代表民主对话等制度,保证职工对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化解职工的疑虑,密切企业领导与职工的关系;对国企领导任用进行改革,完善民主选举制度。

其次,企业要努力满足职工的合理需求。重视人的需要是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观关注的核心问题。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是激发和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职工队伍和谐稳定的关键。当代生态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认为实现与生态更加协调的社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特别是优先考虑穷人而不是利润和生产,必须强调满足基本需要和确保长期安全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企业:一要做到收入分配公平,缩小贫富之间的差别,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让职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二要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三要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加大帮扶困难职工的力

度,切实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

再次,企业需积极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生态社会主义在社会文化方面,主张和探索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的生活方式。全面发展是人的高层次需要,企业一定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大力推进职工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建立在现实的人以及现实的人性基础之上,要满足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为此,企业应积极开展职工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职工的劳动能力。企业要结合职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围绕降本增效工作,针对解决生产经营、技术工艺流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对职工进行技术创新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理论水平和岗位操作技能,使之适应企业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不断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更加充实,这是人的发展的根本体现和要求。因此,企业还应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以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的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企业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推进职工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Bibliography, Works Citied, References) 一.文学、翻译方向:MLA (一)说明 1. 文献类别标识 (1)常用文献类型用单字母标识 专著——[M](monograph);期刊文章——[J](journal);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article);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专利——[P](patent);技术标准——[S](standardization);报纸——[N](newspaper article);科技报告——[R](report);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如字典——[Z]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 磁带——[MT](magnetic tape);磁盘——[DK](disk);光盘——[CD](CD-ROM);联机网络——[OL](online);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data base online);磁带数据库——[DB/MT](data base on magnetic tape);光盘图书——[M/CD](monograph on CD-ROM);磁盘软件——[CP/DK](computer program on disk);)网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网上电子公告——[EB/OL](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2. 文献排序 (1)先外文,后中文。 (2)所有文献均按作者的姓(或机构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 3. 多加注意标点符号与字句之间的空格、标点符号类型 (二)外文著录格式 为对应起见,本格式全部规则说明中的标点符号均为Times New Roman格式。为醒目之便,这里用红色标识出来。 1. 独著 姓, 名.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代. Adams, Hazard.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 2004. Showalter, Elaine.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 London: Virago Press Ltd, 2009. 2. 两至三名作者 姓, 名, 名姓, 名姓, and 名姓.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代. Atwan, Robert, Donald Mcquade, and John Wright. Edsels, Luckies, and Frigidaires: Advertising the American Way. New York: Dell, 1979. Horton, Rod W., and Herbert W. Edwards. Backgrounds of American Literary Thought. New York:

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经验谈

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经验谈 众多大学生、研究生和实际工作者经过刻苦学习,最后都要求写成论文。如果平时学习侧重吸收,那么写论文则是贵在创新。如同蜜蜂采花,最终是为了酿蜜。写论文是最后的综合训练,既能锻炼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加工整理资料、使用外语和写作的能力。同时,写论文也是对学习、工作成果和专业水平的总检验和总考核。完成一篇论文,主要应善于掌握并处理好三个环节:选好题目、深入研究和精心写作,这也可以说是写论文的三部曲。 一、选好题目 科学研究工作的首要一步是选题。选定题目并不难,选好题目则不易。有人说,选好题目是论著成功的一半,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只有选好题目,才能明确主攻方向,确定主要内容,体现出论文的特点和优点,反映出论文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有人认为选题很容易,随便选定本专业的任何一个题目,下一番功夫就能出成果;有人则把选题看得很神秘,左顾右盼下不了决心。这是两种偏向:前者带有盲目性,后者显出动摇性。选择题目一定要避免盲目性,克服动摇性;提高自觉性,明确目的性。 选题要考虑客观的需要。有的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只有经过一番研究才能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是现实斗争和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下功夫研究,从理论高度和深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有的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在专业研究中有不少问题要求进行新的探索,或者对别人的研究成果有不同的看法需要开展争鸣。选题要心中有数。不论选定什么题目,都得先熟悉前人研究的情况。通过查阅书目、报刊资料索引或请教老师和同行,了解前人对这个问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达到什么程度,存在什么争论,还有什么空白或薄弱环节,以便继承前人成果,继续向前开拓。如果自己有不同看法,可提出商榷;如果是空白或薄弱环节,只要有条件就可以想法填补或加强。如果自己无力向前推进,那就不要选这个题目。 选题要考虑自己的条件。诸如个人的兴趣、爱好、基储长处、掌握的外文语种和熟练程度、搜集资料的可能性等等。选题时还有几个问题要具体分析:选大题还是选小题?如果材料来源丰富,可以大题大做,写成大部头专著,或者把大题分成若干小题,各个小题分别逐步去做,集小成大,大部头专著也就出来了。或者小题大做。我手边至今还保存一本20世纪50年代翻译出版的苏联一位学者的博士论文《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水兵》,该文只写从1917年10月至1918年3月这半年时间内,海军士兵在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中的作用。由于作者运用了大量档案和报刊材料,所以全书竞达20.5万字。如果着重从发展规律上进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全文模版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全文模版注: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基本格式参照此模版,可根据论文实际进行调整。 题目 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 (1.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城市邮编;2.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城市邮编) 摘要:4个整句以上,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等。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得出现“本文”、“作者”等词汇。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并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全文的主要信息(特别注意所述内容均应包含在正文中,且数据一致)。不要重复题目,给出文中的主要信息、关键步骤或数据,以便于检索;篇幅: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缩写词首次出现时请给出全称。 关键词:列出3~8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相隔,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中、英 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缩写词请给出全称,如: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图分类号:查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引言引言中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尤其是近三年的研究成果,需引用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扼要说明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引言部分不加小标题。 一、一级标题 一级标题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顿号,如“一、”;二级标题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括号,如“(一)”;三级标题左空2字,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标题不得排在页末。模板中的各级层次标题为建议名称,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做相应的修改。 (一)二级标题 1.三级标题 正文部分 表格: 表格采用三线表。每个表格都应有表序和表题,表题应简明扼要。表头上的栏目填写该栏的项目名称,当项目是物理量时,请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标注规定,列出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使用单位。量符号用斜体字母,单位用正体字母,中间用斜杠“/”连接,如:

核心期刊评价常用名词解释

核心期刊评价常用名词解释 来源:医学论文发表——辑文编译 辑文编译小编知道论文查重,是对学术不端、抄袭的现象的一种检测,那么什么是论文查重呢?关于论文查重,我们需要了解些什么样的内容呢? 什么是学术不端与论文查重?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学术形象的丑恶形象。 各高校为了解决毕业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学术不端问题,使用了一些论文检测系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论文查重软件”。由于每个学校对于抄袭比的要求不一样,有些要求严格的要低于10%,有些松的要求30%以下,不管怎么样,只要没有低于那就是不通过,哪怕是多出那么一点。处罚的轻,就是延期毕业,相反就可能取消学位。 论文检测都有哪些系统? 国内论文检测查重有以下系统:万方,维普,知网,paperpass,gocheck,paperrater等。 每个检测系统的收录和检测范围都不完全相同,检测相似的计算方法也不太一样,因此就算同一篇论文检测不同的系统结果可能相差也比较大。一般来说万方的收录比较小,知网的收录范围相对来说是比较广而且是比较权威的。而大部分的高校也是采用知网系统。 哪些系统可以检测英语的论文? 知网,paperrater,维普和gocheck都可以检测带有英文或者是全英文的论文,当然同时也可以检测中文的论文,而万方和paperpass只能检测纯中文的论文。 我究竟要选择哪个检测系统才适合我的论文? 因为不同的论文或者不同的学校采用不同的系统,一般可以先了解清楚再进行检测查重,具体可以问问自己的指导老师。一般来说,期刊和职称发表性质的论文和硕士短篇基本采用知网期刊小论文系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等毕业论文绝大部分采用的是知网VIP5.0系统,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一大部分采用的是知网pmlc系统,还有一部分采用万方和维普检测系统,剩下小部分的采用paperpass和gocheck,paperrater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 法与论文写作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读后感教育科研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是对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提高育人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有了教育科学,才会有科学的教育,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 中小学教师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题目不合适。主要表现为:(1)题目涵盖的范围过于宽泛,论题不集中,(2)题目过小,致使文章只能讨论教育活动中的某个细节问题,就事论事,价值不大。(3)题目的理论性过强。理论性很强的课题是中小学教师难以胜任的,这类文章常常泛泛而谈,没有多少意义。(4)题目缺乏新意,不仅增加研究与写作的难度,而且影响论文的价值。(5)题目的表述不清楚或不明确。(6)题目着重于对教学内容本身进行学术性的深入探讨,而不是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出发来研究教学内容,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偏离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二)语言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学术论文的语言应该准确、清楚、精练,但一些中小学教师混淆了学术论文与常见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要求上的区别,违背学术论文的用语要求,语言不准确,词不达意。 (三)文章结构散乱,逻辑性不强。 (四)纯粹的经验总结。

(五)理论的运用不恰当。其一是对教育原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准确,导致不能科学地运用原理。其二,许多中小学教师在运用教育原理时,不能把原理与教育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处于分裂状态,教育原理的运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六)不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 中小学需要的教育科研,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规划课题,要将工作难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而不是单纯地按照上级的课题指南选题,要以建构性试验为中心来展开课题研究的过程。具体地说,要按照问题、设想、尝试、总结与反思的顺序来展开,要提高问题意识反对无问题或假问题提出真问题,确定问题的边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当前教育科研的重点转移,从探索普适性规律到研究自然情境中的教育问题,从宏大主题的研究到个人经验的研究,从注重理论思辨到关注生活世界的现象解释,从自上而下的逻辑推演到自下而上的案例研究,从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到关系研究、反思研究,从强调实效结果研究到过程参与发展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确定科研课题 1科研课题不宜用肯定的语句表述,课题表述不是论文题目的表述。

论文写作

互文性理论对古诗词翻译的启示及意义 ——以木兰诗为例摘要:互文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新的飞跃和突破,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西方互文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异同,然后说明了该理论如何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紧接着以木兰诗为例讨论了该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而后指出运用该理论进行翻译时应注意的的方面,最后重申作品译重译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翻译启示意义 1、理论简介 在中国学术传统中,“互文”首先是作为训诂术语出现的。唐人李善在其《文选·恨赋》中写道:“孤臣危涕,孽子坠心”二句下注:“然心当云危,涕当云坠,江氏爱奇,故互文以见义。”意思是指两个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单位,相互呼应,彼此渗透,相互牵连而表达—个完整的内容(《语言百科辞典》39页),[1]或者“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上下文中,上文里隐含着下文将要出现的词语,下文里又隐含着上文里已出现过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2](《大学修辞》280页)。 在西方,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生成的一种文本理论;Intertextuality 一词源自拉丁语(interterto),意思是纺织时加以混合。在作品中,“互文性”是个专门术语,它指特定文本与其它相关文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Christiva)在1 969年出版的《符号学》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的。她认为,“every context is constructed as a mosaic of citations, every text is an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texts.”(Hatim,1990:125)[3] (任何文本都是由马赛克式的引文拼嵌而成,每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文学语境中探讨了“互文性”这一思想,并得出结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任何文本都是过去引文的一个新织体。”(王一川,1994:222)[4]。因而,一部作品并不单纯只指原作者的作品,而是它与其它文本之间、语言结构之间相联系的产物。“互文性”一般是指某一文本与前文本(pretext)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这个词包罗万象,难以界定,所以尽管有不少语言掌家、文学家、批评家对互文性进行各种尝试性的探讨,这个概念至今仍没有一个学术界所公认的定义。笔者在这里取用的是著名的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林斯(GeraId Prince)在《叙事学词典》中给“互文性”这一词下的一个通俗易懂的定义,即“relations obtaining between a given text and other texts, which it sites, rewrites, absorbs, prolongs, or generally transforms and in terms of which it is intelligible(Gerald, 1987, 46)。” [5](一个特定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它文本之间的关系,并且依据这种关系才可能理解这个文本。)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学术概念中的“互文”和西方文本理论的“互文”有交汇,都蕴含有文本互释的思想,但中国的“互文”有其独特之处,即“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近代由于西方修辞学的引入,训诂学中的互文进而被理解为一种修辞格,变成一种写作技巧,服务于各种写作目的,“它要求两个语言结构形式上有对称性,意义内容有互补性。”[2](《大学修辞》280页)。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古文中,互文能使文句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现代文学中,互文能激发人们的联想,从而使文章的表达效果大大增强。

学术论文的四种选题方法

学术论文的四种选题方法 论文题名对于一篇论文来讲十分重要,它直接定位了这篇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价值,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必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论文题目,因此在论文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论文的选题,科学的论文选题必然有科学的选题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论文选题的四种简易方法,希望大家能触类旁通! 1.同步选题法 同步选题法就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把握所研究学科领域热点和前沿问题,将当前学科发展趋势作为出发点,寻找并确定研究课题方向。跟踪学科领域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是获取课题来源的有效途径。学科热点的产生往往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突出。采用同步选题法选题时,需要很高的信息敏感度和信息收集量,能及早注意和预见到即将形成的学术热点。争取较早地参与到热点问题的研究是实现同步选题的关键,如果其他科研工作者已经着手研究该课题并已经发表了大量学术成果,研究沸点将过,那么再去跟风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其研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最终沦为学术垃圾。 2.阶段分析法 阶段分析法是根据文献统计,确定某一学科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依据学科的成熟情况来选题。如果说同步选题法主要用来确定一个国家或研究部门的科研主攻方向,阶段分析法则更多地适用于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经验表明,一门学科的发展大体上是呈“S”型,即经过一个时期酝酿之后,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然后按负数下降。这一过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学科诞生阶段、学科发展阶段、学科成熟阶段和学科相对饱和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人们对所研究对象认识的深度是不同的,有待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选题应该首先了解该学术领域发展历史,明确该研究领域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学科诞生阶段,选题的主要思路是抓苗头,即抓新发现、新现象和新理论;学科发展阶段,选题的工作特点是以实验研究为主,选题的重点应放在选择实验性课题上,同时为实验设计、加工各种新仪器、新设备,建立测试手段和实验方法;学科成熟阶段,选题重点放在进一步丰富理论,并为验证理论进行必要的实验或实证研究;学科相对饱和阶段,以探索发展规律为目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少,选题要更加注重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3.交叉选择法 当前各学科领域都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学科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学科之间的空隙也变得越来越明显,然而恰恰在这种差异和空隙之中堆积的许多边缘性问题可供选题。人类社会许多重大课题也面临着用单一学科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才能加以应对。所以,当代科学研究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新时代,提倡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在多学科边缘交界地带寻找研究方向,是学术论文选题的重要方法。多学科交叉选题,可以将一个学科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带到另一个学科领域当中去,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4.机遇线索法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往往出现在研究者长期苦思冥想、殚精竭虑地钻研某一问题时,突然灵光一现,在偶然中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科学研究往往在必然性中存在着许多偶然性。所以,当研究课题遇到阻塞、停止不前的时候,不妨回头仔细审视遇到的问题与细节,或许在问题细节处就会发现更广阔更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当灵感来袭时,研究者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闪念的灵感,对灵感进行及时捕捉记录,加以思考整理,使之更加丰满,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是极有可能形成比较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的。俗语说“机会通常是给有准备的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有准备”,不仅是机遇和灵感出现之前的艰苦探索,更是灵感孕育的基础和前提,并且 还应该包括在灵感闪现时能够及时抓住它,有效利用它,发展充实它。赠送论文

中国核心期刊论文格式最新要求

中国核心期刊论文格式要求 2010-04-14 21:08 一、限在“CSSCI检索期刊2003”、“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刊物,非杂志类)北大2004版”期刊发表的论文格式 (一)基本要求 1、您的论文请用WORD等文本编辑软件打好后以附件的形式发到我们的电子信箱lunwen888@https://www.doczj.com/doc/e17932494.html,中,便于我们及时下载进行编辑。来稿以5000字为宜,并附100-200字的内容摘要,3-8个关键词,标题、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必须翻译成英文;内容摘要的写作应力求简明扼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摘要的写作应避免出现“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用语。 2、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3、稿件内容力求观点鲜明、选题新颖、逻辑严密、下笔有据、论证充分、结合实际、深人浅出、文字通顺、言简意赅。当然如果您的论文达不到上述的要求,“核心论文发表网”的站长将利用其职业(经济学编辑)特长和同学关系网(编辑联盟)负责帮您编辑,直至发表。 (二)标题 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文章标题及作者姓名单位均须翻译成英文。 (三)注明投稿日期 是指您投稿的日期。示例:收稿日期:2004-02-18 (四)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示例: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2004BJL001)(五)作者简介 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等作出介绍,其前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一般排在篇首页地脚,置于投稿日期(或基金项目)之后。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示例: 作者简介:张三(1960-),男,汉族,福建厦门人,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 (六)正文 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文中应做到不

教师科研论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科研论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香山街小学贾旭蕾 本次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收获却不少。通过培训了解了学习科研与论文写作的学习目的和实用价值。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讲好课、管理好学生,也需要科研(教育教学研究)。一要评职称,二要把工作(教育教学)做好,实现自己的价值,三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时刻要进行研究和总结。 要进行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人们对自身及周围客体的规律性的认识,科学随认识的发展逐步形成。认识分三个层面,一是常规认识仅限于表面,二是科学认识揭示了内在特定的规律,三是哲理认识。科学具有实证性、真实性、创造性、逻辑性等特点。科学也可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部分。所谓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探索性。科学研究就是不断探索,把未知变为已知,把知之较少的变为知之较多的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过程及其成果的不确定性。要求科研的组织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创造性。科学研究就是把原来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没有创造性就不能成为科学研究;这一特点要求科研人员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 (3)继承性。科学研究的创造是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创造,是在继承中实现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人员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学的知识,才有资格和可能进行科学研究。

(4)连续性。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科研组织管理中,要给科研人员指供充分必要的条件。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率并取得成果。 科研论文是一最新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他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可读性特点。科研论文根据研究领域可分为:理论性科研论文、实践性科研论文、应用性科研论文。根据发表形式可分为:期刊论文、学术著作、会议论文等、写科研论文的要符合它的基本结构,要有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收获不小,了解了不少知识,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要领。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课题申请和发现新论题等方面具有广阔地应用空间。文献综述具有清晰厘定学术问题,驱散研究迷雾的作用。设定研究论题、进行文献搜集和分析整理,并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实施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合格的文献综述要求做到遵守一定写作规范和学术伦理。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全球化已然成为当今的时代现实,而信息技术在让全球化成为日常化的同时更加尖锐地显现了自身。 将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样的麦克卢汉式的断言表述为人是信息网络中技术的人,或许更贴切。转瞬间,人类就从对技术的欢欣鼓舞转变为对技术的愁眉不展了。可是,爆炸性的信息冗余并非就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它往往比因缺乏信息更容易使人处于世界的边缘。人需要在成为一个具有批判眼光、自主观点以及检视素养的人才不至于受限于自己经验,或像傻瓜一样被丢弃为宅居者。所以,韦恩等人在《研究是一门艺术》中指出:各个阶层的人都在做研究,政府、机关、行业与企业投入大量经费开展研究,从实验室到大海深处,从洞穴到外层空间都在进行着研究,研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而且,只有“能确实地做研究或评价他人研究的人”,才能分享到可信赖的信息。 世界一体化对于中国高校(研究机构)而言,意味着被纳入全球机制,并以国际标准衡量高校的人才培养、学术生产与思想贡献。也

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制定发展战略,实施研究型计划,思考中国对世界的学术贡献。从研究生到专家学者,从政府机关到行业单位以及各级大大小小的研讨会议都在鼓励研究,倡导学术。这一潮流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现和研究方法的空前强调。中国的论文产量已跃居第二,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学术贡献率远远匹配不了生产量。即是说,中国学术遭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困境。 如何用西方学术规范表达中国问题成为制约中国人文社科国际化的一个关键因素,这种学术合法性也被学者认为是“中国社会科学家最根本的困境”. 突破这种困境的出路,在我们看来关键在于“做出文献综述的‘谱系图',才能进一步发现、聚焦自己拟研究的‘问题’. ” 因为,文献综述是“为某一目的而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系统过程”,包括分析与收集信息的方法,苏联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认为它是研究中“头等重要的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越来越重视综述文献的重要性,每年文献综述、研究综述、会议综述等综述类文章都数以万计。例如,我们以综述作为篇名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就发现从上世纪90 年代起,每年均以超过一千篇的数量递增。不仅如此,综述类文章还常常是高引用率和高下载量的文章。可当我们检索有关指导或阐述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时,却不无惊诧地发现这方面的论文寥寥无几。虽然有很多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文章,但却极少有涉及文献综述写法的。同时,指导人们怎样做研究综述性研究的着作也极少见。

不会写论文核心期刊10年主编详解论文写作路数!

不会写论文?核心期刊10年主编详解论文写作路数! 引自机械工程学报11月6日 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教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给予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 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确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即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笔者从事研究20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10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 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 一、选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培训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教育科研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三、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四、如何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五、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六、如何选择教育科研方法七、如何撰写和发表教育科研论文 大部分教师的误区:将教研作为教育科研,将教研论文作为教育科研论文。将教育科研论文写成工作经验总结 ,缺乏问题意识、科学方法、学术规范 教研与教科研的关系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斯腾豪斯说过: “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 。对偏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有效的实践观察者。不管从任何角度理解教育研究,都必须承认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我们教师常出现的选题不当:一是范围太大;二是研究问题不明确;三是研究意义不大;四是课题太难,条件不具备;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问题。 通过听陈博士的讲座,我对教研与教育科研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前我分不清什么是教育科研什么是教研。而且,一想到写论文就怕,不知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通过今天的学习,课题的选取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课题的来源也很多,可以反思 教育教学 ,留意各种争论,关注焦点、热点、难点,分析他人经验,探究问题的起因,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多注意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随时把它记下来,就可以作为日后的写作材料。

几个有参考价值的社科类论文

项目名称: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刍议文化对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作用 来源: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小类: 社会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简介: 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认为:文化在人类各民族的发展 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世界发展最快的时 代总是在文化的大繁荣之后。指出:在当下,必须大力繁荣中国文化并发挥它的灵魂作用,以 中国文化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详细介绍: 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认为:文化在人类各民族的发展 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世界发展最快的时 代总是在文化的大繁荣之后。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事实发现:在古代,中华民族因文化繁荣而国 家昌盛;近代却因文化衰落而国破家亡。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分析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论 述发现: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论证文化在人类民族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灵魂作用,研究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探讨 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思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 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对比说明西方“人欲”文化主导下的现实社会的不足,论证中国

文化的独特优势及其对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和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文化角度 出发,提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讨论文化对人类民族历史发展变化的影响。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西方“人欲”文化的不足与缺陷,突出中国文化的优异性,认为中国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针。探讨中国文化对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以及怎样依靠中国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研究世界民族兴衰史上开辟一新领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言献策。 作品摘要 文化在人类各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性因素,世界发展最快的时代总是在文化的大繁荣之后。在古代,中华民族因文化繁荣而国家昌盛;近代却因文化衰落而国破家亡。以致于当今,社会上出现了全盘西化、民族文化死亡论等思潮。而诺贝尔奖得主们却一致认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原因是“人欲”文化主导下的西方世界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却产生了诸如世界大战、人伦道德丧失等严重问题,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中国文化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更是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针。经历史之世、致以为今日之用,同时面对当今西方反华势力鼓吹“中国威胁论”等丑化、西化中国的行径。无论历史经验的启示还是现实的紧迫需要,都要求繁荣、发扬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当下,大力繁荣中国文化并发挥它的灵魂作用,无疑将会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更可以借世界对中国文化的需要来引领世界的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的崛起。(收起)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未曾发表,在学校第九届“创新杯”比赛中获第二名。 参考文献 [1]刘桂生张步洲.《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9 [2]谭卫华、阎缨《论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张力》.云南:《思想战线》[N].2001.6 [3]陈勇勤.《从“文化力——管理力”角度审视历史上中西“思维模式——经济政策”》[N].《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1期[4]周瑾.《冯骥才:文华是一个民族的灵魂》[N]《人物素描》2005.10-28. [5]刘延东.《伟大的文化推进伟大的复兴》[N].北京:《人民日报》2005.10-13. [6]杨叔子.《弘扬民族文化推进自主创新》专题报告会.南宁[7]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90-391. [8]宣兆琦《论齐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山东淄博:《管子学刊》,2005.4. [9](法)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A].一个自由人的崇拜[M].太原: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 [10]乐黛云.《多元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及文学可能做出的贡献》中国文化研究.2001春之卷(收起) 调查方式 向涉及该领域的老师、同学请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教师科研论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论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尤溪五中王盛充 2020.8.30通过福建省教育学院徐小敏教授论文写作专题的培训,了解了学习科研与论文写作的学习目的和实用价值。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不仅要教好书、管理好学生,也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一要评职称,二要把教育教学做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时刻要进行研究和总结。 一.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人们对自身及周围客体的规律性的认识,科学随认识的发展逐步形成。认识分三个层面,一是常规认识仅限于表面;二是科学认识揭示了内在特定的规律;三是哲理认识。科学具有实证性、真实性、创造性、逻辑性等特点。科学也可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部分。所谓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探索性。科学研究就是不断探索,把未知变为已知,把知之较少的变为知之较多的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过程及其成果的不确定性。要求科研的组织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创造性。科学研究就是把原来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没有创造性就不能成为科学研究;这一特点要求科研人员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 (3)继承性。科学研究的创造是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创造,是在继承中实现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人员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学的知识,才有资格和可能进行科学研究。

(4)连续性。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科研组织管理中,要给科研人员指供充分必要的条件。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率并取得成果。 科研论文是一最新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他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可读性特点。科研论文根据研究领域可分为:理论性科研论文、实践性科研论文、应用性科研论文。根据发表形式可分为:期刊论文、学术著作、会议论文等、写科研论文的要符合它的基本结构,要有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 二.学会论文质量的判断。 (一)论文本质进行学术价值判断:1.解决现实问题。2文章立论3.资料引用。4.论证方法。5.语言文字。 (二)从论文表述形态判断:1.“小”选题要小。2.“新”论述角度要新。3.“精”语言精练,逻辑清晰。4.“深”论述要有深度,层层深入。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知识,开拓了视野,掌握了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要领。

社科类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自然科学有一些定义、定理,人文社会科学虽然没有这种叫法,但每个学科在基本理论上都有些公认的原理,而且无论是实证性文字,还是理论著作,也都有一个学术规范的问题。引据的准确可靠,论证的充分,推理的严密,是所有的论文都应该做到的,这些就不用说了。对于该领域学术界研究状况的了解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所有研究论文都应遵循的原则。 按照海内外学术研究的惯例,一篇有分量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首先必须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有一个简单的回顾,说明在此问题的研究上目前学术界进展到何种程度,还遗留有什么问题。国内在此问题的上做法比较灵活,但一般的学术专著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则一定要有这部分内容。为什么要有这个要求?第一,说明自己在该领域掌握的信息有哪些,是不是对重要研究成果都有所了解;第二,说明这个课题有没有研究的必要;第三,说明可供利用的成果和主要材料有哪些;必须要推翻的旧说是什么。所以对一篇有所创新的严谨的科学论文来说,这部分内容是不能少的。当然,这也不能成为“科八股”的第一股,无论需要不需要,都先引一大堆材料,自己却并无新见。有的学者是将前人的有关看法分散地在有关地方标出;有的论文虽然并无对前人看法的综述,但对学术界此前情况了如指掌,论文围绕前沿问题,所辨析很有针对性,也未必要在文前先作回顾。这主要是一个学风和意识的问题,不纯粹是论文格式或写论文的方法问题。 应该说,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学术上的重大成果、重大推进和突破,无不借助于前人所奠定的基础,或从前人的研究中受到启发。中国屈原学会首任会长汤炳正先生为拙著《屈原与他的时代》写的《序》中,对我的研究方法,有三点特予肯定。汤先生的第一点说: 推翻前人的旧论,创立自己的新说,这是学术界惯用的公式。“不破不立”,这当然是对的;但对我国千百年来的学术遗产,是不是也存在个“有继有立”的问题?亦即善于在继承优秀学术遗产的基础上创立新说。这次我读逵夫的书稿,见他在不少的篇章里,首先是接受前人的学术遗产,然后层层论证,步步推演,结果竟得出一个全新的概念。这其间,继承与创造,浑然一体,确实难得。 汤先生是太炎先生的弟子,国学根底深厚,又能吸收国外的新的研究方法,也十分重视学术的规范。他没有一篇论文是随感式的论述,都是扎扎实实,进行严密论证的。我在屈原研究上受到汤先生多方启发,也受到鼓励。汤先生上面所指出这一点,尽管我做得还不是太好,但确实是我在研究工作中所长期奉行的原则。 其次,采用前人主要观点、说法,应予注明。这一方面是学术规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学术道德的问题。收在本书中的论文,对文本、作者的考订与探索为多,我都尽可能做到注明此前学者的看法,自己同意者加以引述、利用;不同意者如影响很大,便提出商榷,加以辩驳。如《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中引述杨公骥先生之说四十余处,均已“杨公骥先生说”或“杨说”表明。其中《敦煌变文》校补部分,自己阅读之时写了一些札记,整理成文时,将当时所能找到的书、刊物都借来,一一查对,此前学者们已经谈过相同意见者即删去;意见有部分相同可资利用者加以引述,有所不同而不得不辩者,即加以辩证。(节选自赵逵夫《古典文献论丛》) 1.下列各项中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都有些公认的原理,它们类似于自然科学中的定义、定理,不管是专题研究报告,还是系统的理论,都要遵守学术规范。 B.一篇有创新观点的严谨的科学论文,首先要回顾一下当前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目的只是为了说明在此问题的研究上目前学术界进展到了何种程度。 C.创立自己的新学说,可以先破后立,即推翻前人旧说后再创立自己的新说;但也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