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

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

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
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

惠东县中医院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

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

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临床医师队伍,加强医师队伍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力度,体现中西并重的方针,增强传统中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水平,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提升医院内涵,强化核心竞争力,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负责全院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培训工作。

组长:李麟

副组长:杨少勇

成员:温干文、邱国良、蔡新木、张平、曾惠锋、

杨振明、李小其、周丽霞、林强

二、培训对象:

医院招聘的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三、培训目的

1、提高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2、实现医师的全面发展,促进医师全面素质的提高;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

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试题二

西安东大肛肠医院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试题二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 1.温病学理论源于: A.《伤寒论》B.《温疫论》C.《神农本草经》D.《诸病源候论》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 3.“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 A.相生B.相克C.制化D.乘侮 4.精汁是指: A.精液B.髓液C.肠液D.胆汁 5.不属于七冲门的是: A.户门B.吸门C.飞门D.气门 6.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后天与先天方面B.性状与分布方面C.生化与运行方面D.功能与结构方面 7.能加强表里经脉在体表联系作用的是: A.经别B.经筋C.别络D.皮部 8.手厥阴经的终点与何经的起点相接: A.手少阳经B.手阳明经C.手太阳经D.手太阴经

9.肺气上逆的表现,主要是: A.恶心、呕吐B.呃逆、嗳气C.吐血、咯血D.咳嗽气喘10.《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卧伤: A.气B.血C.筋D.肉 1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1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1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1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1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1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1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1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门诊办公室提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病历书写的合格率资料

提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病历书写的合格率 参赛科室:门诊办公室 活动时间: 2015.3.1 — 2015.10.31 团队成员:王筱萍王建平 徐晓倩应京晶 门诊各质控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法律观念、经济意识 和自我利益保护观念也不断增强,患者就诊时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进一步规范病历的书写特别重要。 病历是医护人员在诊断工作中的一份全面记录和总结。它既是确定诊断及制定治疗和预防措施的依据,也是总结医疗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进行科研的重要资料,同时它也具有重要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病历记录,也可作为医患双方举证的依据。但目前门诊病历书写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 现状原因分析: 门诊医师病历书写不规范,有些字迹潦草,如同“天书”,有些甚至不写病历。这已成为当今医疗机构的一大痼疾。我院也曾发生过因病历书写不规范而引 起的医疗纠纷。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办联合医务部、质量管理部对门诊医师病历书写的质量进行抽查,情况不容乐观。 按照病历书写合格率=书写病历百分比*50%+四诊合格率*25%+诊断合格率 *15%+诊疗合格率*10% 的方式计算(下同),目前的门诊中医师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仅为63.4%。 为了进一步改善病历书写的质量,从深层面探讨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的方法, 我办经过调查医院的病历质量管理环节,同时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论证,确定了几点主要原因,绘制鱼骨图如下: 1、医生主观上对病历书写不重视。 2、医院缺乏对门诊病历书写的管理机制。 3、对门诊病历书写的考核力度不够。 4、医院还未推行电子病历。 图1病历书写合格低的原因

2015年医考报名资格审核中医类别提交材料及排列顺序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河南考区报名审核细则 (2015年试用) 一、学历要求 (一)高等教育学历:2002年10月31日以后入学的成教、函授、远程教育等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作为报名依据的不能报考。 2005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自考学历可以报名,之后取得的 学历不作为报名依据。 2009年1月1日以后入学取得中西医结合专业专科层次学历和初中起点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科层次学历不作为报名依据。 (二)中等教育学历: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成人中专、06年12月31日以后入学的普通中专和职业中专不能报考(不含乡村医生中专学历及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面向基层的招生计划)。 (三)《执业医师法》颁布前的中专、大专只能报考助理执业医师,不能直接报考执业医师。 (四)基础类专业(医史文献、中医食疗学等)、药学、管理、中医美容技术、营养学、保健等非中医临床专业不能报考。 (五)农村中医基层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证书(全脱一年制、半脱两年制中专),原则上在农村地区乡以下医疗机构报名。能证明工作调动关系的,可从其它医疗机构报名。 原则上不允许在村卫生室直接报助理或执业(助理升执业可以)。个体诊所(必须有相应中医类别诊疗科目和执业医师)可接受助理、

执业、助理升执业的报名。 持中医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获得中医(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资格的,在符合执业年限的前提下,在2015年度允许报考与助理医师资格专业一致的执业医师。 (六)(今年取消乡镇助理考试)报考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乡镇执业助理医师,毕业证书专业必须为中医专业,其它专业不得报考。 (七)在外省取得医学类中医专业(含中西医结合)中专学历的考生原则上应在学历取得省报名考试。确因需要,在我省试用并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需要同时提交学历所在省教育部门提供的学历认证报告。 外省户籍,在我省取得医学类中医专业(含中西医结合)中专学历,允许在我省参加报名考试。 (八)持《专业证书》或《学业证书》不得参加报名。 (九)使用港澳台学历和国外学历报考的,需同时提交教育部认证报告书,否则一律不得报考。 (十)外籍留学生参加中国医师资格考试的,必须符合《关于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的外籍人员申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下列情况不允许报名: 1、不能提供省中医管理局规定时限批准的《外籍人员参加中国医师资格考试实习申请审核表》的; 2、不在批准实习所在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及实习医院所在省辖市考点报考的;

2018年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考核试题

2018年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培训考核试题科室:姓名:得分: 1、下列方书中,载方显著特点为“简、便、廉、效”的是() A.《五十二病方》 B.《普济方》 C.《肘后备急方》 D.《备急千金要方》 E.《太平圣慧方》 2、凉膈散中的君药是() A.大黄 B.黄芩 C.连翘 D.栀子 E.薄荷 3、生脉散的功用是() A.清热生津,益气和胃B.益气生津,敛阴止汗C.滋阴降火,固表止汗D.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E.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4、治疗胃中实火牙痛,首选方剂是() A.败毒散 B.导赤散 C.清胃散 D.玉女煎 E.黄连解毒汤 5、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剂是() A.当归补血汤 B.补阳还五汤 C.复原活血汤 D. 补中益气汤 E.血府逐瘀汤 6、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排列顺序() A. 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B.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 阳在后 C. 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D. 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E. 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7、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特点的是() A.其经八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8、腧穴大体可分以下哪三类() A.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B.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

C.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D.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络穴 E.十四经穴、阿是穴、特定穴 9、五输穴中“合”穴的分布位置() A.肘膝关节附近 B.掌指、跖趾关节之前 C.掌指、跖趾关节之后 D.腕踝关节之前 E.肘膝关节以上 10、下列哪组穴位都是原穴() A. 太渊、大陵、灵道、太白、太冲 B. 太渊、神门、商丘、太冲、 太溪 C. 太渊、大陵、神门、太白、行间 D. 太渊、神门、太白、太冲、太溪 E. 太渊、神门、太白、行间、太溪 11、麻黄的归经是() A.肺、胃经 B.肺、心经 C.肺、膀胱经 D.心、肝经 E.肝、肾经 12、治外感风寒,内兼寒饮伏肺之咳喘,最宜选用的药物是()A.细辛B.香薷C.生姜D.桂枝E.防风 13、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首选的药物是() A.羌活B.柴胡C.白芷D.紫苏E.香薷 14、治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宜选用的药物是 A.柴胡B.木香C.枳实D.厚朴E.升麻 15、长于清下焦湿热,尤善治湿热下注之脚气、足膝红肿的药物是()A.黄芩B.黄连C.黄柏D.栀子E.金银花 16、知母的性味是 A.苦、咸,寒B.辛、苦,寒C.苦、酸,寒D.苦、甘,寒E.甘、涩,寒 17、长于清肝胆湿热,泻肝胆实火的药物是()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稿

中医科培训资料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稿 这一讲我们主要讲中药的用量和用法。 中药的用量是以克为单位,即1公斤=1000克。 用药量,称为剂量,首先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是指在方剂中药与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一般非毒性的药物,单用时用量可较大,而在复方中的用量可略小。主要药物用量可较大,辅助性药物一般可较低于主药的剂量,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就是体现主次配伍关系。 在确定剂量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强弱、病程久暂、病势轻重以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强度等情况,来进行全面考虑。一般而言,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烈的攻病祛邪药物易伤正气,应适当低于成人剂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剂量减半应用;体弱患者也不宜用较大剂量;久病者应低于新病者的剂量。老年人及身体已极度衰弱者用补药时,一般剂量可较重,但开始时的剂量宜轻,逐渐增加,否则药力过猛而病者虚不受补,反致萎顿。若属峻补药物,则用量尤不宜重,就病势而言,凡病势重剧而药力弱,药量轻,则效果不佳,病势轻浅而药力猛,

药量过大,极易损耗正气,这也是必须充分注意的。 至于药物方面,质轻的用量宜轻,质重的可稍大;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用量可较小,性味淡或作用较温和的,可用较大量。而毒性药则须严格控制剂量在安全限度内。除峻烈药、毒性药和某些精制药剂外,一般中药的常用内服剂量(即有效剂量)约为5-15克,伸缩幅度较大。 下面讲服药方法。汤剂都宜于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热服;呕吐或药物中毒,宜小量频服;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以外,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 服药时间,也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其他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而安神药应在睡前服; 以下讲一下熬药方法:一般的中药宜先泡10至20分钟再熬,熬开后小火开半小时即可,气味芳香药熬开10多分钟为好,矿物类、贝壳类则宜久熬,最好熬开1小时以上,如砂仁、白蔻应后下,附片、石决明、龙骨、牡力等应先熬。这一讲就到此为上。 谢谢大家。

中医药健康的知识讲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 座识讲健康教育知 第三期 月3年2014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1 / 6

填表人(签字):刘渊博负责人(签字):刘渊博 填表时间:2014年3月22日 2 / 6 通知联东社区居民:为了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广大居民对老年人春季保健意识。我院特在你处举办健康教育讲座,讲授老年人春季保健预防相关知识并现场答疑。欢迎各位老年朋友参加。现通知如下:30::00-9月年422日9时间:2015地点:

河泉养老院讲座内容:社区健康教育知识科普(中医类)授课人:武蓬勃参加人员:联东社区居民峰峰矿区中医院日214月年2014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中医属感冒范畴上呼吸道感染( 3 / 6 主讲人:武蓬勃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3、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

会。4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金银花。大青叶,款冬花,流行广泛用板蓝根,薄荷。时邪毒盛,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4 / 6 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次。2日 )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慢性支气管炎(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2.本病以冬季发作为主,中老年人多见,男性比女性多见。34.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其l 临床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其“未病(发作)先防.冬病夏治”的治病求本治疗原则,在临床应用时每每取得满意疗效。l【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肥甘、厚昧、辛辣、过咸食物。可常吃白萝h、花生、百合、银耳、猪肺、梨、胡桃仁、罗汉果等食物。2.起居方面:首先

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管理规定试行

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管理 规定试行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及我省实际,为进一步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管理,对在我省范围内注册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做如下规定: 一、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包括以下专业类别: (一)全科医学专业: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或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者,或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者,执业范围可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 (二)中医专业:不符合全科医学专业注册条件,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的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可注册为中医专业。 (三)中医专业1:从事内科、妇产科、儿科、老年病科、急诊科、预防保健科、康复科、临床心理科及其他专业(指中医专业)2、中医专业3和针灸推拿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的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注册为中医专业1. (四)中医专业2:从事外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专业的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注册为中医专业2. (五)中医专业3:从事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专业的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注册为中医专业3。 (六)针灸推拿专业 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包括以下专业类别:

(一)全科医学专业: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或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者,执业范围可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 (二)中西医结合专业:不符合全科医学专业注册条件,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可注册为中西医结合专业。 (三)中西医结合专业1:从事内科、妇产科、儿科、老年病科、急诊科、预防保健科、康复科、临床心理科及其他专业(指中西医结合专业2、中西医结合专业3之外的其他专业)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注册为中西医结合专业1. (四)中西医结合专业2:从事外科、骨伤科、皮肤科专业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注册为中西医结合专业2。 (五)中西医结合专业3:从事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专业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注册为中西医结合专业3. 三、注册为其他专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从事针灸推拿诊疗活动,不需变更注册。 四、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从事医疗气功活动,须依据《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令12号)取得《医疗气功技能合格证书》。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从事母婴保健服务,应根据《母婴保健法》规定取得相应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五、本办法所称执业医师,包括执业助理医师。 六、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此前已经注册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其执业范围参照本办法认定,不须办理变更登记。办理其他变更事项者,其执业范围应同时根据本规定予以认定变更。执业地点变更至省外者,省中医管理局出具相应证明,其执业范围根据所在省规定认定。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讲课稿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 4篇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 (345字) 为加强我院中药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中药在预防、医疗、保健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优势,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特制定本院中药知识学习培训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中药知识培训学习,巩固专业知识,增强药剂科及中医药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业的业务能力,培养中药技术骨干,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优势。 二、培训内容 学习中药的性能、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中药的炮制,中药调剂,常用中药的功能用量等。 (797字) 为进一步提高本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提高运用传统中医防病治病能力,护理部根据《中医医院中医

护理工作指南》、《上海市中医病症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及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参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制定本院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如下: 一、目的 通过对全院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分层学习,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确保本院各级护理人员都能运用中医药的知识与技能服务患者。 二、培训要求 (一)护理部 1.组织安排业务培训,专题讲课等6次/年以上。 2.强化《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3.有计划分期选派有一定年资的护理人员参加上海护理学会组织的各类学习班、培训班、适任班、中医基础提高班等。 4.中医操作培训项目 (1)基础操作八项:耳穴埋豆、艾条灸法、拔火罐、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 (2)专科操作技能:各病区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专科考核项目。 (二)病区 1.月组织2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专科专病知识。 2.理查房每月1次,有护士长/责任护士/带教老师主查。 3.操作总带教对本病区护士进行科内培训,每月1次。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 (345字) 为加强我院中药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中药在预防、医疗、保健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优势,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特制定本院中药知识学习培训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中药知识培训学习,巩固专业知识,增强药剂科及中医药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业的业务能力,培养中药技术骨干,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优势。 二、培训内容 学习中药的性能、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中药的炮制,中药调剂,常用中药的功能用量等。 (797字) 为进一步提高本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提高运

用传统中医防病治病能力,护理部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上海市中医病症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及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参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制定本院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如下: 一、目的 通过对全院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分层学习,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确保本院各级护理人员都能运用中医药的知识与技能服务患者。 二、培训要求 (一)护理部 1.组织安排业务培训,专题讲课等6次/年以上。 2.强化《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3.有计划分期选派有一定年资的护理人员参加上海护理

学会组织的各类学习班、培训班、适任班、中医基础提高班等。 4.中医操作培训项目 (1)基础操作八项:耳穴埋豆、艾条灸法、拔火罐、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 (2)专科操作技能:各病区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专科考核项目。 (二)病区 1.月组织2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专科专病知识。 2.理查房每月1次,有护士长/责任护士/带教老师主查。 3.操作总带教对本病区护士进行科内培训,每月1次。 三、分层培训计划

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 能培训实施方案 通化市整骨按摩院

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 能培训实施方案 为充分体现中医院的中医主导思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院以中医诊疗为主的指导思想,增强我院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中医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中医临床医务工作的融合与协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院医疗保健服务中的引领作用。根据我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具体部署及临床技能操作实际情况,结合我院临床医师经验临床科室的特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在全院范围内,对中医临床科室的医生展开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操作培训,要求培训结束后培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基本知识和中医技能操作方法步骤,并且在临床实践中熟练应用,从而加强我院中医人员中医药的运用和中医技能操作水平,达到逐步扩大我院中医临床科室的中医药服务范围的目的。 二、领导小组 组长:弓国华(全面指导工作) 副组长:XXX(监督落实工作) 组员:XX XXX (具体实施工作) 三、培训对象

我院临床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四、培训内容 1、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内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内科学等中医基本学科。 2、中医技能操作培训内容:各科常见病诊治、中医技能“四诊”、“针刺法”、“拔罐法”、、“推拿法”、“针刀疗法”、“石膏固定法”、“小夹板固定术”、“灸法”等。 五、组织管理 (一)培训方式:培训由院科教部统一组织,采取集中学习方式进行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培训内容由我院中医各专业主任授课、示教并组织考试、考核。 (二)考试形式:培训结束后,安排一周的复习时间,按照培训内容,针对重点进行考试。 (三)院科教部按照合情、合理、严格、科学的原则负责制定、实施培训方案。中医临床技能培训由科教部专人专职负责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实施方案,加强对参加培训人员的日常管理。。 (四)参加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应严格遵守培训的相关规定,接受医务科的管理,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六、培训时间、地点 (一)医务科于2012年3月15日前完成应参加培训人员的人员确定工作。

新版 GSP :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doc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测试题 部门:_______ 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 份,共45 分) 1 、中药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为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其中中药材是__________ 的原料,中药饮片是____________ 的原料。中药汤剂是中药的一种形式,象______________ 一样用于临床防病、治病、保健。 2 、中药材、中药饮片应入中药材库_______ 区,保管员应根据原始凭证核对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包装质量。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破损,标志不清等商品有权______ 。 3 、中药材的验收内容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五大过程,应无虫蛀、霉变、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气味散失、风化等现象。贵细药材必须施行________________ 。 4 、中药饮片验收除验收数量、检查包装外,更重要的是检查饮片_________ 是否符合___________ 的要求,是否有该炮不炮,该炙不炙,生药整枝的情况。 5 、中药饮片包装应选用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中药饮片的标签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_________ 、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

还必须注明__________ ;中药饮片的发运必须有包装,每件包装上应注明品名、产地、日期、____________ 等,并附有____________ 的标志。 6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主要养护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___ 等四种方法,其中化学药物防治法主要 采用____________ 熏蒸法,分______ 密封熏蒸和_____________ 熏蒸两种。 7 、在进行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过程中,应详细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包括:封仓(帐)时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 、开仓(帐)时间、药品名称、存放地点、______________ 等。 8 、中药材、实行分类储存,一般按其来源分为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其它类。植物类又按药用部位分为根茎类、果实和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全草类、皮类、藤木树脂类等。应根据每一类中药材的性质特点分类存放。34 二、名词解释(8 分) 中药饮片: 三、简答题(共53 分) 1 、简述中药材、中药饮片在验收过程中的抽样原则及抽样数量要求?(13 分) 2 、帐幕熏蒸法对熏蒸时间、用药量有哪些要求?简述其使用方法?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 一、中药基础知识中药——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 1、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一)产地产地与中药质量密切相关。这是由于各地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肥料等自然条件不同所致,特别是土壤成份的差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故逐渐形成了使用“道地药材”的用药原则。 (二)采集 一. 植物药 (1) 全草: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2) 叶类:在花蕾将放或盛开时采收。 (3) 花及花粉:在含苞未放时采摘花蕾。 (4) 果实及种子:在成熟时采摘。 (5) 根及根茎:在初春或秋末采收。 (6) 树皮及根皮:在春夏之间采剥。 2. 动物药 (1) 夏秋季捕捉: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子等。 (2) 秋季采集:桑螵蛸、露蜂房。 (3) 夏末秋初:蝎子、土鳖虫、蟋蟀、斑蝥等。 3. 矿物药 全年皆可采挖。 (三)干燥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烘干、石灰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及微波干燥等。 1. 晒干法主要适用于肉质类药材。 2. 阴干法主要适用于芳香性花类、类及草类药材。 3. 烘干法主要适用于阴雨天急需干燥或一些特殊要求的药材。 四)贮存

a. 贮存不当,就会发生虫蛀、霉烂、变色、走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 b. 通常采用的贮存方法有:干燥、低温、避光、密闭保存及化学药物薰杀。 2、中药的炮制 1. 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2. 增强药效 3. 改变药物性能 4. 利于贮存 5. 便于服用 (二)炮制方法 1. 修治法:主要包括纯净、粉碎和切制三道工序。 2. 水制法:用水或其它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 3. 火制法:用火对药物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4. 水火共制法:本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 5. 其他制法:主要有制霜、发酵、发芽、药拌等。三、中药性能 (一)四气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多属凉性或寒性。 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 寒、热之性不甚明显,谓之平性药。 (二)五味 1. 辛味:“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细辛、当归) 2.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作用。(甘草、大枣) 3. 酸味:“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五味子、乌梅) 4. 苦味:“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大黄) 5. 咸味:“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另有淡味药,即无明显味道。“淡”则“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便。(龙骨) 三、中药性能 (三)升降浮沉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暂行规定完整版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执业 范围暂行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关于修订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做好医师执业注册工作,经研究,对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卫医发〔2001〕169号)中中医类别(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范围进行修订,在原有的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中增设“全科医学专业”。 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或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或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者,方可申请注册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中的“全科医学专业”作为执业范围。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二○○六年九月四日吉林省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暂行规定(试行)为贯彻落实吴仪副总理2007年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行业管理,针对前一个时期许多医疗机构反映,在有关工作检查中,对中医类别的执

业医师执业范围,使用西药、做手术等问题提出异议,造成部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被调离从事多年的临床工作岗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对中医事业的发展不利。为进一步落实中医药政策,稳定中医药队伍,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经研究,我省对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做出如下规定: 一、在1998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前取得相应中医类别技术职称的海外留学人员,符合医师资格认定条件的,但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可予以认定。 二、2000年6月30日前已从事医技、麻醉科、病理科工作的,在1998年6月26日前取得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经医院考核确认该医师的技术达到相应水平,并报市(州)卫生局审核批准,经省卫生厅医政处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复核同意,予以换发临床类别的医师资格证书,考试获得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人员,不得换发。 三、医疗机构中,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不能在检验科、心电、B超、麻醉科、病理科等科室内执业。 四、在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在中医骨?科、中医外科、中医妇产科、中医眼科等执业,经过医院考核确认该医师的技术达到相应水平,可以开展手术等诊疗技术。 五、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取得处方权后,处方用药不受限制,医疗用毒性药品、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附件4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要求,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临床培养基地标准 一、培养基地总体要求 (一)基本条件 1.批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的三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或三级中医医院联合二级中医医院。 2.中医医院科室设置基本齐全,包括中医综合病房或门诊、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科室,与开展社区常见病诊疗相适应。 3.科室规模 (1)各轮转科室所收治的病种以及临床操作技能应能够满足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的要求。 (2)科室需配备医疗设备 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能够满足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中的各项要求。 (3)医疗工作量 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保证每名学员在中医综合病房或门诊工作期间能够管理5张以上病床,或能够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 (二)师资条件 1.带教医师与学员比例不低于1:2。 2.带教医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满3年以上)及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称。 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培训细则要求。 4.有较强的责任心。 (三)教学条件 1.有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设备和能容纳60人以上的教室。 2.有培训临床技能的示教室。

3.图书馆藏书的专业种类比较齐全,具有满足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互联网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和设施。 (四)组织与管理要求 1.组织结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纳入中医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由院级领导分管培训工作。有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管理机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包括医院、科室两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管理机构和人员)。 2.管理队伍。专、兼职管理人员有中医学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3.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培养基地管理、考试考核等制度。 二、培训科室要求 (一)中医内科基本条件 1.科室规模 (1)总床位数≥200张,门诊诊室≥20间。 心血管内科≥30张; 呼吸内科≥20张; 消化内科≥20张; 内分泌科≥15张; 肾病科≥15张; 中医肿瘤科≥20张。 (2)年收治住院病人数≥3800人次。 (3)年门诊量≥10万人次,年急诊量≥50000人次。 (4)急诊设置诊室、治疗室、观察室、ICU病房等。 (5)具备以下三级分科

2015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型介绍

2015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型介绍 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网尽!在线做题就选针题库:https://www.doczj.com/doc/e69872871.html,/oXVZF 中医类别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包括A1型题、A2型题、B1型题。A1型题是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型题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B1型题是标准配伍题。 (1)A型题:又称最佳选择题或单项选择题。每道试题由一个题干(即问题)与A、B、C、D、E 5个备选答案(即选项)组成,题干在前,5个备选答案在后。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择(即正确答案),其余4项为干扰答案。答题时,须按题干要求,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A 型题采用为A1型题、A2型题2种题型。 A1型题:题干以论述题形式出现,或为叙述式,或为否定式。答题时,要求在5个备选答案中肯定或否定1项,作为正确答案。 例1.治疗下痢,属“通因通用”法的方剂是答案:D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大承气汤 C.白头翁汤 D.芍药汤 E.黄连解毒汤 A2型题:以1个简要的病例作为题干,后面是与题干有关的A、B、C、D、E共5个备选答案。答题时,要求从中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 例2.患者下痢不止,色暗不鲜,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小便短赤,舌苔淡白,脉沉迟。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答案:C A.白头翁汤 B.木香槟榔丸 C.桃花汤 D.四神丸 E.真人养脏汤 (2)B型题:又称配伍题,目前采用B1型题。

B1型题:每道试题由A、B、C、D、E 5个备选答案与2个或2个以上的题干组成,5个备选答案在前,题干在后。答题时,要求为每个题干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以1次也不选用。为了试卷的规范化及分数计算的统一性,命题时要求B1型题一律用2个题干。 例5. A.午后发热 B.傍晚发热 C.潮热骨蒸 D.身热夜甚 E.夜热早凉 1.清骨散证的热型是答案:C 2.清营汤证的热型是答案:D 报名条件: 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高中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以师承方式学习的人员;一类是符合报名条件的外籍人员和台港澳居民。 (一)具有规定学历的学生 1、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专科学历,以及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2、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非医药卫生类学校中未经评估的中医专业,在2002年10月31日前入学注册的非在职学生,毕业后取得学历并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3、临床类别医师,取得省级考试,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道或参加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和中医临床主要课程的,可以参加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资格考试; 4、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二)师承和确有专长考生 1、《执业医师法》颁布以前的人员 (1)在1998年6月26日前已经县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学人员,经过资格考核可以申请参加考试,1999年和2000年未申请参加资格考核的除外;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 培训大纲 基础部分 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 (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 【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 (二)阴阳五行学说 【知识目标】 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能力目标】 1.能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阴阳分属 2.能够按照五行特性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 3.初步具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能力(三)藏象 【知识目标】 1.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 2.了解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藏象理论解释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

2.能够理解中西医同名脏器的不同内涵 (四)气血津液 【知识目标】 了解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运用气血津液理论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2.能够初步解释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 (五)经络 【知识目标】 1.了解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 2.了解督、任、冲、带四脉的走向及基本功能 【能力目标】 能够在人体四肢部位标示出十二经脉的分布 (六)病因 【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病因的概念 2.掌握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区别不同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七)病机 【知识目标】

1.掌握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 2.了解正邪相争与发病的关系 3.了解内生五邪的形成及病理变化特点 【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运用病机理论分析人体的病理变化 2.能够初步运用正邪相争理论阐释人体发病原理 (八)防治原则 【知识目标】 了解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项基本治则 【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运用治则理论确定常见病证的基本治则 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 (一)诊法 【知识目标】 1.掌握望神、望色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常见病理舌象(白苔、黄苔、灰黑苔、腻苔、淡舌、红舌、绛舌、紫舌、舌体强硬)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闻诊的主要内容;常见病变声音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 5.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涩、细、弱、结、代)及其临床意义 6.了解望形体、姿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7.了解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计划

中医知识培训计划及措施 为了加强我乡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康复优势,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不断提高全乡中医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县卫生局医政科具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制定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达到: 1、带动中医科室引进、开展中医药新技术,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有利于发挥中医药新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 2、全乡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适用的中医药技术服务。 3、提高乡村医生防病治病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容制定讲义稿。 三、培训步骤 1、选派中医药骨干人员参加市、县各级组织的中医药知识培训,

学习、引进先进的中医药知识和经验。 2、组织举办全乡中医药知识培训讲座,推荐中医药技术。 3、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深入村卫生室,下村督查,巡回指导。 4、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对全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总结。 四、培训内容及教材 1、(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2、《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二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 3、未培训到的部分相关人员自学。 五.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康荣禄 成员:张树峰、代三强、郭效琪、 六、考核: 每隔半年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一次考试 七、参加培训人员: 全乡44个村卫生室的乡医,以及在乡卫生院注册的助理医师以上级别的所有医生。具体适合人群教材如下: (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三) 一、人: a.人是独立的、自主的、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有人权—“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b.人不是孤立的,是身心一体、与社会一体、与自然一体的—也就是要和谐共处—“与天地 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 二、人的健康: a.您是主人—要把健康当作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事情—“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b.您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它是一种自然物,不是您随意想怎样就怎样的,要在生活中调整身心,在社会中调整身心,在时令、地域环境的变化中调整身心。 c.您应当尊重您的身心—它具有很好的调整机制,使您自身健康最大、最有效、也最恰当的“药物”—“人身自有一大药,只是世人不肯吃”。 1、四季养生: 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2、饮食调补: 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中医把人可以食用的东西按照对人健康的长久好处和损害分层次,只好无害的是最基本的五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