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

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等人员共同协作完成。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经医院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一、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二、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临床科室、信息科等共同协作进行。

三、检验科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的提示及评语:多重耐药菌,请做好隔离防护。且每日应将发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信息登记汇总,按要求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临床经管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例后开具“接触隔离”并网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科室落实防控措施。各科院感管理小组应掌握本科室感染患者的动态,发现特殊感染情况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五、临床经管医师应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

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六、所在病区及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落实《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七、感染管理科对上报的每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进行审核,督导临床科室按要求采取防控措施,对感染或定植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直至解除隔离;定期公布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趋势分析。

八、药剂科和医务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九、本制度自下文之日起执行,原《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医办字…2013?87号)同时废止。

附件:1.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2. **医院多重耐药菌处臵流程

3. 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

4.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5.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

附件1: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一)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

(二)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进措施;

(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通报渠道畅通,定期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

二、联席会议的组成

联席会议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组员由医务部、护理部、质管办、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药剂科、ICU、新生儿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烧伤科、感染性疾病科、信息科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三、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机构

牵头部门为感染管理科,具体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了解、掌握并通报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状况,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联席会议提出对策建议,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

四、多重耐药菌管理——各部门分工

(一)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在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报告单上标

注“多重耐药”及评语,并报告临床科室;微生物室于1月、4月、7月及10月的10日前向感染管理科提供每季/年临床细菌耐药监测相关统计数据。

(二)药剂科根据细菌耐药监测情况,提出预警及干预措施,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三)临床科室逐条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四)感染管理科负责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负责多重耐药菌防控情况监督检查。

(五)感染管理科牵头,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有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信息科、临床科室等多部门参加的对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联席会议,各部门通报相关信息,对存在问题分析、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做到持续改进。

附: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联席会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附件2:

**医院多重耐药菌处置流程

注:MDRO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附件3:

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

一、临床医生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

二、检验科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及时登记汇总,每周报感染管理科,并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及评语,便于临床科室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

三、临床医生接到报告后若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开具“接触隔离”并网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科室落实防控措施。

四、感染管理科对每例感染或定植患者调查核实,监督指导临床科室采取防控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五、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情况进行分析反馈,促进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持续质量改进,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

附件4: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附件5: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

一、各临床科室应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二、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及时向临床科室通报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每季通报1次。由感染管理科和检验科共同参与完成。检验科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全院公布。

四、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干预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由药剂科和感染管理科负责完成。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全院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及时通报药事管理部门并建议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 措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措施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 时发出书面报告,并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 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及时进行流行病学 调查,督促临床科室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三、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 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 染病例报告卡”,报感染管理科。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患者,按“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

病人安置于一室,(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与气管插管、 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它病人和环境物表的污染。 2、防护隔离: (1)进入隔离病房,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3)进入病房,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4)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记,限制人员的出入。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隔离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一般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器械,每次用后,应进行高水平消毒。保持病室清洁,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家具、门把手、栏杆等),每天清洁,擦拭消毒。六、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渐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多重耐药菌各部门管理职责

多重耐药菌各部门管理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参加每季度多重耐药菌管理联系会议。 2、各部门信息通报,定期对存在问题分析、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二)检验科职责 1、负责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实施细菌耐药性监测。 2、每日将发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信息反馈至临床科室及院感科,并在检验报告单的右上角盖“耐药菌”提示章,便于各临床科室和控感办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3、每季度进行汇总医院病原菌、耐药菌、抗菌药物耐药率检测数据并公布监测结果,向临床医师和医院抗菌药物工作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反馈。 (三)药剂科职责 1、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监督,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2、负责根据医院发布的细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的预警信息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3、药剂科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四)院感办职责 1、负责定期组织召开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 2、负责根据检验科微生物室提供的相关病原学检测和耐药菌监测数据,每季度进行细菌耐药分析并向全院公布。 3、负责对临床科室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各项工作措施的监督、管理和培训、指导。 4、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相关科室督促落实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给予指导。对不执行者或未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科室,院感科将给予格的质量考核扣分。 (五)医务科、护理部职责 1、医务科负责督促医生落实《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主管医师必须下“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并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能停此医嘱。 2、加强对临床科室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促进临床科室切实实施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各项工作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六)临床科室职责 1、临床科室负责根据检验专栏发布的监测结果或检验报告单的提示,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临床科室必须格落实《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方案

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方案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 )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多部门协作管理,特制定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成员组成: 总召集人、组长:分管医疗的主管院长 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微生物实验室、药学、医疗、护理等部门负责人,ICU、内科、外科、感染科、骨科、急诊科主任、院感科专职人员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组成。 (二)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1.在分管院长的指导下,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组织开展多重耐药菌管理专项治理,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 2.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审议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3.研究、协调解决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的防控对策和联合干预措施; 4.定期召开多重耐药菌防控会议,分析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进措施。 (三)联席会议日常工作机构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了解、掌握并通报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状况,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联席会议提出对策建议,督促落实联席会

议决定的事项。牵头部门为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由医院感染管理科长兼任。 (四)联席会议的工作规则 原则上联席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召集人负责召集,联席会议成 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参加。 1.联席会议在分管院长指导下开展工作,并定期、不定期地向院长报告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的情况; 2.联席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议题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拟定并请示召集人后通知各成员。各成员要向联席会议报告本部门、本系统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及落实联席会议决议的情况,必要时按联席会议办公室通知提交书面材料; 3.联席会议办公室专职人员负责日常联络工作,联席会议召开后,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编写、印发会议纪要,发送联席会议各成员。联席会议作出的工作部署和决定,联席会议成员要及时向本部门主要人员报告,并抓好落实。工作情况要及时报联席会议办公室; 4.各联席会议成员必须按时参加联席会议,如因故不能参加应提前向召集人请假,并指定本部门室主任以上人员代替参加会议。 (五)各部门分工: 1.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⑴负责第一时间将多重耐药菌检验结果报到临床科室和院感科(并有记录),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

多部门共同参与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多部门共同参与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合干预措施为了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管理,根据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制定多学科协作机制如下: 一、临床科室: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二、药剂科: 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5、各种形式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详实。 6、每季度公布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机制。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 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等人员共同协作完成。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经医院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一、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二、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临床科室、信息科等共同协作进行。 三、检验科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的提示及评语:多重耐药菌,请做好隔离防护。且每日应将发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信息登记汇总,按要求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临床经管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例后开具“接触隔离”并网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科室落实防控措施。各科院感管理小组应掌握本科室感染患者的动态,发现特殊感染情况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五、临床经管医师应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六、所在病区及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落实《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七、感染管理科对上报的每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进行审核,督导临床科室按要求采取防控措施,对感染或定植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直至解除隔离;定期公布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趋势分析。 八、药剂科和医务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九、本制度自下文之日起执行,原《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医办字〔2013〕87号)同时废止。 附件:1.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2. **医院多重耐药菌处置流程 3. 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 4.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5.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 附件1: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一)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 (二)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防护措施 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2009 年 4 月 1 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 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 >24 小时 )方可解除隔离。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 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 的危险因素。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在 从事可能污染 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 )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 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 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 图、 B 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 注 患者感染情况,便于检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患者检查完毕后,其接触 过 的物体表面要及时进行消毒处 理;如感染患者转送至其他科室时,须向转诊科室说明针对患者采用的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隔离病室须固定专用的保洁工具(抹布、拖布)进行室内清洁和消毒,避免与其他病室的 保 洁工具交叉使用。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日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 用过的抹布、拖布用专用的水池或桶清洗、消毒处理。 5、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患者用过的所有敷料、一次性医疗器械等医疗废物须放入专用黄色 医 疗废物袋内,锐利器具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 内,由专业的环卫公司统一收集,进行无害 化处理。 一、患者隔离 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 间,减少、限制人员出入。 2、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 管、留 置导尿、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隔离时,在病历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 4、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作好准备,防 止感染的扩散。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MDT(multi disciplinary team )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理念,也是国际上近年提出的重要医学模式。多学科协作的理念同样适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同样需要运用MDT理念,加强多学科间的合作,强化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科所面临的新课题。有数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产生,30%~40%是通过医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传播,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因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共同协作完成。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3.4.5.5.2: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机制,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通过,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副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以后编入《田东县中医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并要

求相关科室执行。 三、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四、检验科负责多重耐药菌的诊断和监测,在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必须标记“*”的字样,并同时告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送检的临床科室。 五、医务科主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医生落实我院《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主管医师必须下“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并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方能停此医嘱。 六、护理部主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护理人员落实我院《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 七、药剂科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八、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我院《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九、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相关科室督促落实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给予指导。对不执行或者未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将给予严格的质量考核扣分。 十、检验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情况。 多部门的协作机制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的联系,避免医院感染管理科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缺乏合作意识,同时通过联席会议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以期达到由于多部门对细菌耐药联合干预,取得成效。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协作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协作制度 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医院设立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小组,由分管院长负责,成员为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检验科、药剂科及主要临床科室主任组成。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工作时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医院制定了此协作制度,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工作在分管院长领导 下、由医务科统一协调管理。 2、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中,检验科、院感科、临 床、药剂科各自职责明确。发现耐药菌感染,检验科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和相关的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后再发出;院感科做好记录并到临床科室与科主任和护士长沟通,指导临床科室落实防控措施;药剂科指导合理用药。 3、检验科每半年将细菌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 上报药剂科;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根据“抗菌药物耐药预警机制”决定是否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 4、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科室落实防控措施。临床科室要严 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院感科追踪患者并填写“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督查表”,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5、医院每半年召开一次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联席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院病原体检出与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医院感染病人的微生物检测情况;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指标提出不同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预警、警告、限制等;院感科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改进建议等;临 床科室提出具体执行环节的困难和建议等。 6、通过多科室的共同协作,切实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以及隔离措施、处置流程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CRE)、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等。 MDRO的隔离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监控员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限制病人家属探视,如必须探视,每次1-2人,家属应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消毒,穿隔离衣。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

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和制度 6、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8、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9、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10、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1、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流程图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MDT(multi disciplinary team )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理念,也是国际上近年提出的重要医学模式。多学科协作的理念同样适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同样需要运用MDT理念,加强多学科间的合作,强化管理是院感科所面临的新课题。有数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产生,30%~40%是通过医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传播,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因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共同协作完成。因此,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通过,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1、在院感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组: 组长:刘少春刁玉明 成员:王刚丛国艳张凤艳汤永华钱晓伟及临床主任 2、由院感科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 3、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院感科牵头,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4、检验科负责多重耐药菌的诊断和监测,在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必须标记“多重耐药菌,请接触隔离”的字样,并同时告知院感科和送检的临床科室。 5、医务科主要协助院感科督促医生落实《桓仁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主管医师必须下“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并严格落实预

防和控制措施,直到接触隔离方能停此医嘱。 6、护理部主要协助院感科督促护理人员落实《桓仁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接触隔离。 7、药剂科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8、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桓仁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9、院感科在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相关科室督促落实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给予指导。对不执行或者或未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科室,院感科将给予严格的质量考核扣分。 10、检验科和院感科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情况。 多部门的协作机制将加强院感科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的联系,避免院感科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缺乏合作意识,同时通过联席会议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以期达到由于多部门对细菌耐药联合干预,取得成效。 桓仁县人民医院 2012、7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 (三)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

多重耐药患者护理措施 1、多重耐药警示牌 (1)出现多重耐药菌时,护士应及时落实接触隔离,明示隔 离标记。标明患者所感染耐药菌的种类,由获知患者培养结果的当天管床护士在第一时间挂在患者床头,同时配套床边隔离措施,提醒医护人员做好标准防护。待患者培养结果阴性后。仍由当天管床护士第一时间撤走警示牌。在警示牌上,还有相关耐药菌感染的基本防护知识浓缩版,方便医护人员参照进行标准隔离和防护。(2)发现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医生需开医嘱标明“多重耐药感染隔离”。 (3)在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病历夹上显示其感染的细菌名称,起提醒和警 示作用,避免将该患者的病历带入病床或房间,如带入房间,须进行消毒后方可带出。 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应给予单间隔离。也可将一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或者定植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 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至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至在同一 房间。 3、加强手卫生在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保持 手部清洁,严格按7部洗手法进行洗手、手清洁或手消毒。对于特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接触病人时戴手套,洗手或手消毒,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 4、标准防护进入病房戴口罩、帽、手套、鞋套,必要时(如大换药或其它可造 成血、体液溅污操作者时)直加穿隔离衣和防护面罩,即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实 施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必须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用乙醇消毒液洗手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使用手套和隔离衣也可减少耐药株水平传播,对多重耐药菌株要像对待烈性传染病菌那样予以严格隔离。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护理操作后,将以上防护用品脱于病房医疗废物窗口内,不得带出病房。脱手套后严格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若隔离患者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接触该患者的医务人员在下班前应常规使用安尔碘消毒鼻腔。

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方案 医院需要监测的多重耐药菌(MDRO)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PDR)、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丁)的肠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等。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 在医院内的传播,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微生物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等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因此,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研究通过,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方案,临床科室对MDRO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与落实,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

员及家属。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4、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洗手或手消毒。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进行清洁消毒。 9、病房应当固定使用保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0、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

xxx 人民医院 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 一、隔离原则 1、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2、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3、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4、受条件限制的科室,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 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 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

1、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2、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3、应严格空气消毒。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使用。 四、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 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1、遵循隔离原则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具体流程与操作见“穿戴防护用吕应遵循的程序” 2、与患者近距离( 1 米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五、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应执行接触隔离措施,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要求,见下表 六、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

多部门共同参与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多部门共同参与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为了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管理,根据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制定多学科协作机制如下: 一、临床科室: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二、药剂科: 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5、各种形式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详实。 6、每季度公布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机制。 7、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有I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8、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三、细菌室: 1、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临床科室(并有记录),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2、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 VRE,CRE,CRABA,CRPAE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 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 消毒剂进行手消毒。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A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B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C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 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4.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5.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完整版)多重耐药菌联合管理相关部门职责

多重耐药菌联合管理相关部门职责 检验科微生物室: 1、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临床科室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有记录),以便临床科室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2、有细菌耐药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3、每季度公布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和耐药情况。 4、每季度对各科室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5、每季度有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医务科: 1、负责督促医生落实《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在院感专职人员报告多重耐药菌后,主管医师必须长期医嘱中下“接触隔离”并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方能停此医嘱。 2、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定期对全院医生进行有关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

4、经常督导运行病历以及归档病历中有关多重耐药菌管理的相关措施落实情况。 护理部: 1、主要负责督促护理人员落实《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在多重耐药菌报告单反馈到临床科室或者院感专职人员督导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如:病人所用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的严格消毒,直到解除隔离。 2、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有关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院感防控知识以及提高防控意识。 3、定期督导检查有关多重耐药菌病人的其他隔离措施落实情况,有暴发或流行时参与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临床科室: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床头以及病历夹上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在患者的医嘱中也要注明“接触隔离”,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