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 生命表的编制 生态学实验

实验三 生命表的编制 生态学实验

实验三 生命表的编制 生态学实验

专业班级:XX环境工程X班姓名:XXX 学号:14021XXXXX

实验三生命表的编制

一、实验目的

在调查或查文献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数据,通过分析学会如何用数据编制生命表;

学会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结果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原理】 预测预报的有力工具。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依次为: 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 (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T 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 x(x期开始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 L x= d x=n x-n x+1 q x= L x=(n x+n x+1)/2 T X=L x+L x+1+L+x+2…+L max e x= 如果在生命表中加入加入m x项,用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实验器材】 骰子、烧杯、记录纸、笔 【方法与步骤】 1、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每个组发有50个骰子,一个有盖子的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50,年级记为0。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打开盖子,观察筛子朝上一面的颜色,蓝色代表存活个体,红色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一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计入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蓝色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中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 3、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盒子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4、按上面公式计算生命表中其他各项数值,完成表。

生态学种间关系实验报告

植物种间关系实验报告 一、目的和意义 种间竞争 interspecies competition, inter-specific compet tion 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群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在种间竞争中常常是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受抑制甚至被消灭。 种间竞争的能力取决于种的生态习性、生活型和生态幅度等,具有相似生态习性的植物种群,在资源的需求和获取资源的手段上竞争都十分激烈,尤其是密度大的种群更是如此。植物的生长速率、个体大小、抗逆性及营养器官的数目等都会影响到竞争的能力。 二、方法和步骤 (一)种间竞争实验设计: 黑麦草和高羊茅种子按不同比例进行播种,从全部为黑麦草到全部为高羊茅种子,两者的比例分别为::,:,:,:,:。每个实验有6个处理共需5个花盆。每盆共40粒。 二)步骤 ①将土壤充分拌匀,分别装到花盆里,土面稍低于盆口约5cm,放在宿舍阳台(阴面)。 ②按照比例,每盆均匀播种40粒种子,并将每个花盆贴上标签,标明处理和播种日期。将花盆放在室内,定期浇水。 ③种子萌发后,统计发芽率和幼苗成活情况。

④将生长3个月的幼苗进行收获,分盆分种统计并登记分蘖数、生物量(鲜重)、株高。 ⑤将分蘖数、生物量(鲜重)、株高进行统计,取其平均值。用图解法进行分析。 三:结果分析 注:第一组(黑:高=1:1),第二组(黑:高=3:1),第三组(黑:高=1:3)第四组(黑:高=1:0),第五组(黑:高=0:1) 分析:当两种物种的比率相同时,种间竞争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状态;当两物种的比率为3:1时,往往是数量较多一方具有竞争优势;当只有一个物种时,它属于一种自然生长状态。 四、结论和讨论 结论:当两种物种的比率相同时,种间竞争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状态;当

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专业:环科1001 学号:10320113 姓名:李牟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作者:李牟 摘要: 通过实验室模拟生命表与所得盘羊头骨年龄数据等做对比,得出种群个体总数的差异导致种群的生存与发展,并且通过比较实验室模拟种群的生命表与实际种群的生命表,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并解释。 关键词:生命表实验模拟盘羊种群变化 引言:种群统计(Demography)是研究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是生命表[1],它综合了种群在生命过程中最重要数据,不仅可反映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数量动态,还可用于预测种群未来发展的趋势。根据研究者获取数据的方式、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等,可将生命表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动态混合生命表和图解生命表[2]。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固定格式的表。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生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时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土壤生态学 曹志平胡菊编 2007年10月24日 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 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 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 1土样采集 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 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依此法逐级稀释,即可得到103、104、105、106……的稀释液。根据原生动物的丰富度选择土壤的稀释度,但每一定量土样均要选择连续的3个稀释度,,即“3级10倍”之意(图1)。 3培养基制备 0.5克氯化钠加1.2克琼脂加98毫升蒸馏水(如用量较多,可按此比例增加),搅拌后在高压灭菌锅中加热灭菌,然后趁热到入培养皿,在凝固之前插入5个内径为1.8厘米、高为0.6厘米的玻璃环。每个土样需6个培养皿30个玻璃环。 4接种、培养和镜检 取其中的连续3级悬浮液,摇匀后每级稀释液各取1ml接种于各自的玻璃杯内,即1、2号培养皿的10个玻璃杯内各滴入1ml第一级稀释液,同样3、4号和5、6号培养皿的10个玻璃杯内分别滴入第二级和第三级稀释液(第一、二、三级稀释液的稀释度是多少,则取决于研究的土壤中原生动物数目的多寡,如采用104-106稀释度系列,则第一级稀释液为104,第二级为105,第三级为106),置于光照培养箱25℃以下培养(图1)。分别在第4、7、11天时在低倍镜下观察每个环中有无原生动物,按肉足虫、鞭毛虫、纤毛虫分别记录。低倍镜下可分清此三大类,但无法鉴定种类。可在实验结束时,再吸出在高倍镜或油镜下鉴定种类。

模拟编制生命表

生态学实验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作者: 摘要: 通过实验室模拟生命表与所得盘羊头骨年龄数据及男女性数据做对比,得出种群个体总数的差异会导致种群如何生存与发展,并且通过比较实验室模拟种群的生命表与3个实际种群的生命表,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并解释,并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为了方便不同动物的比较,横轴的年龄可以各年龄其占总存活年限的百分数来表示[1]。同时更好的了解和使用生命表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生命表盘羊种群变化存活率存活曲线 引言:生命表(life table)是一种有用的工具。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编制,综合生命表则包括出生数据,从而能估计种群的增长[2]。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活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描述种群存活或死亡过程的统计表。世界上第一个生命表为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于1693年编制的[3]。本实验为模拟实验旨在模拟自然环境下的一个种群的生命表,极大的节省了生态学实验所需的时间,此方法为掷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编制生命表,从而分析数据绘制图表得出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命期望等一系列和研究问题相关的曲线,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性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得出的图表大致比较种群大小不同的生命表差异和比较模拟种群与所给真实种群的生命表的差异。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模拟方法达到真实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骰子、烧杯、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1.2试验方法 1. 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发30只骰子,1个烧杯; 2. 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每颗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30,年龄记为0。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表1的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1中的存活个体数nx一栏中; 3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1.3实验室模拟生命表的主要指标 n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x(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率);T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1.4数据处理 表1从X至(X+1)期的平均30个骰子的实验

植物生态学实验

实验一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测定 1. 实验目的 通过各检验方法的实际训练,使学生认识群落中不同种群个体空间分布表现出的不同类型(随机分布、集聚分布、均匀分布),掌握检验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类型的方法。 2. 实验内容、原理 分布系数法(扩散系数法):根据Poisson 分布具有方差与均值相等的性质,统计和检验野外调查数据。分布系数C x 的统计量为: x s C 2 式中:x —均值 S 2 —方差 若C x ﹤1,种群属于均匀分布; C x =1,属于随机分布);C x >1属于集群分布。采用 T 检验来确定C x 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异的显著程度。 查表比较,若T ﹥t n-1,0.05 则认为C x 对1的偏离具有显著性。差异不显著时,可认为符合泊松分布(随机分布)。 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皮尺、样方框、铅笔、野外记录表格、计算器。 4. 实验步骤 1. 选择所需研究的植物群落,根据最小面积法确定样地面积,一般草本植物可用10m×10m ,在所选样地再划分样方,草本可用1m×1m 。 2. 计数:将每一样方中待测植物的株数,记录在野外记录表格中,整理调查数据,并计算有关统计特征数。 3. 计算C x 值。 4. 说明 T 检验的结果,指出所测定种群的分布类型。 表1-1 样方植物统计表

实验二群落基本特征分析 1. 目的要求 掌握群落数量特征和基本特征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群落基本特征的了解,熟悉分析群落空间、时间结构的方法,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达到识别群落的目的。

图2-1 群落特征分析的步骤 2.实验内容 (1)样地选择与实地调查; (2)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样方框、测绳(或皮卷尺)、钢卷尺、方格纸、计算器、铅笔、橡皮、细铁针、记录表格、野外调查表格、剪刀、塑料、信封、标签、铁锹、铲刀、白布口袋、多种孔径的土壤筛、镊子、坡度仪或水平仪、电子天平、电热烘干箱、计算器。 4. 方法与步骤 4.1样地调查 (1)样地代表群落最小面积,样地应选择群落的典型地段,尽量排除人为影响,使其充分反映群落真实情况,代表群落的完整特征。 (2)草本群落样地面积应为100m2~300m2,灌丛样地面积一般为300 m2~500m2,森林样地面积则更大。样地轮廓以正方形、长方形为主。 (4)样地内随机设置3~5个样方,草本群落的样方通常为1m2,随机取样是在群落中随机确定每一个样方。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方位置。 表2-1 群落样地调查表 样方号样地面积海拔高度 群落类型群落名称 地理位置省市县镇(村);经度:纬度: 地形:坡向坡度 母岩与地质 土壤名称和性质(基岩、土层厚度、质地、A层厚度、颜色、pH反应) 群落特点(外貌、动态、结构等) 周围环境及群落小环境状况 4.2草地群落数量特征的测量 种类组成:仔细编制群落植物名录,应列入群落中所有种,植物种名按生活型排列。 群落空间与时间结构分析 a. 群落层片分析:群落层片就是群落生活型组成,计算各类生活型的百分率。 b. 群落垂直结构:按乔、灌、草、地衣绘制群落垂直结构图。

实验三 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精品文档4页

实验二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3)图解生命表:将某世代个体数的动态特征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便成了图解生命表。适用于生活史简单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二、材料用品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资料,如某年某地人口统计数据、电脑或计算器等 三、实验原理

生态学试验设计

第十三章生态学实验设计 生态学测量不仅必须具备足够的精度和准确性,而且应该在一个好的一般性实验设计框架下进行。因为随着野外实验的增加,工作中的困难和陷井也开始出现。 第一节、生态学实验与实验设计 1、生态学实验的3个阶段 ●实验设计 ●实验的实施 ●实验结果分析 2、概念:实验与实验设计 2.1 实验:实验是对一个假设的检验。 2.2 假设:就生态学来讲,假设是对生态格局与过程的一种解释。 2.3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对实验的逻辑结构的描述。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经济、科学地安排实验的一项技术,主要内容是讨论如何合理地安排实验和正确地分析数据,从而尽快获得优化方案。 2.4实验单元: 实验单元是生态学实验设计中的基本操作单元。它是实验材料的最小划分,因而不同的单元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但实验单元不同于研究单元。下列研究实例中实验单元是什么? ●在一个火生态研究中,一块10ha的草地将被火烧,而另一块10ha的草地不加处理。生 态学家将在两块草地中分别测量50个1m2的样方。因此在该实验中,实验单元是? ●在一个植物种植实验中,要在上述两块草地中对50个1m2的小样方随机进行4种施肥处 理(无, N, N+P, N+P+K)。 ●为了检验树木的生长速度是否随海拔而降低,生态学家设计了一项沿海拔高度监测树木 生长的实验。 2.5 重复 重复即指在每一种处理中的实验单元数。实验统计中出现的假重复是指实验测量之间不独立,往往就是没有正确地确定实验单元所至。 2.6 实验指标 一组被测量用来反映实验单元状态特征的等级或定量指标。 2.7 实验因素——对实验指标值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类: ●可控因素:实验研究主要的调查对象; ●标示因素:一般不能轻易改变或选择的因素,即维持环境与使用条件的水平,但不 能选择水平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它们与可控因素交互 作用的关系。包括不同的时间、品种、设备、人员等;

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 【实验目的】 (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 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 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 【方法与步骤】 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 (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观察行为。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 (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生态学 年级: 环境科学1001班 学号: 10320104 姓名: 王园园

实验室模拟生命表 摘要:根据生命表内信息,绘制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科学正确的将龄分配,分析种群大小不同,及不同种群大小各年龄段存活率特点,为种群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 引言: 生命表: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生命表上所记载的死亡率、生存率是决定的重要依据。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人口生存死亡规律的调查统计表。即追踪一批人,逐年记录该人群的死亡人数,得到该人群从出生到死亡为止的各年龄死亡率,并进一步构成表格式模型,称为生命表。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为了方便不同动物的比较,横轴的年龄可以各年龄其占总存活年限的百分数来表示。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骰子、托盘、烧杯、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1.2实验材料: 1.2.1 ⑴. 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发30只 骰子,1个烧杯; ⑵. 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每颗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 始时动物数为30,年龄记为0。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 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 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 在表1的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 一栏中; 存活个体数记在表1中的存活个体数n x ⑶.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 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环境生态学实验

08生物《环境生态学实验》4个实验 实验一浊度的测定——目视比浊法 一、实验原理 将水样与用硅藻土配制的浊度标准液进行比较。规定相当于1mg一定粒度的硅藻土在1000mL 水中所产生的浊度为1度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A实验仪器 50ml具塞比色管、1L容量瓶、 250ml具塞无色玻璃瓶、10ml量筒 B实验试剂 浊度标准液:(1)浊度 250 度的硅藻土悬浊液(2)浊度 100 度的硅藻土悬浊液 备注:浊度标准液配制 (1)称取10g通过 0.1mm 筛孔(150目)的硅藻土于研钵中,加入少许蒸馏水调成糊状并研细,移至1000mL 量筒中,加水至标线,充分搅匀后,静置24h,用虹吸法仔细将上层800mL悬浮液移至第二个1000mL 量筒中,向其中加水至1000mL,充分搅拌静置24h。虹吸出上层含较细颗粒的800mL 悬浮液,弃去。下部沉积物加水稀释至 1000mL。充分搅拌后,贮于具塞玻璃瓶中,其中含硅藻土颗粒直径大约为 400um左右。 取 50.0mL 上述悬浊液置于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于 105℃烘箱中烘 2h,置于干燥器冷却 30min ,称重。重复以上操作,即烘 1h ,冷却,称重,直至恒重。求出 1mL悬浊液含硅藻土的重量(mg) 。 (2)吸取含 250mg 硅藻土的悬浊液,置于 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浊度为250 度。 (3)吸取100mL浊度为250度的标准液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浊度为100 度。 三、实验操作步骤 (1)浊度低于 10 度的水样: ①吸取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及 10.0mL 于 100mL 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配制成浊度为 0 、1.0 、2.0 、3.0、4.0、 5.0 、 6.0 、 7.0 、 8.0 、 9.0 和10.0 度的标准液。 ②取100mL摇匀水样于100mL比色管中与上述标液(11.1.1)进行比较,可在黑色底板上由上向下垂直观察,选出与水样产生相近视觉效果的标液,记下其浊度值。 (2)浊度为 10 度以上的水样: ①吸取浊度为 250 度的标准液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及 100mL 置于 25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即得浊度为 0 、10、 20、 30 、40、 50 、 60、70、 80 、90 和 100 度的标准液,将其移入成套的 250mL 具塞玻璃瓶中。 ②取 250mL 摇匀水样置于成套的 250mL具塞玻璃瓶中,瓶后放一有黑线的白纸板作为判别标志,从瓶前向后观察,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选出与水样产生相近视觉效果的标准液,记下其浊度值。 (3)水样浊度超过 100 度时,用无浊度水稀释后测定。 四、结果计算 水样浊度可直接读数 实验二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最新实验三 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实验三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实验二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3)图解生命表:将某世代个体数的动态特征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便成了图解生命表。适用于生活史简单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二、材料用品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资料,如某年某地人口统计数据、电脑或计算器等 三、实验原理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 二、工具备品 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其基本步骤是: 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 (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 (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 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 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 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 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 一、样地基本概况 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 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 经纬度:坡位:半山腰 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 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 二、地质、土壤调查 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 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 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 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 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

环境生态学-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

群落调查与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实验材料】 海拔表、皮尺、卷尺、样绳、照度计、GPS。 【实验原理】 群落调查是考察与研究群落的基本途径,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样地法。样地是在群落中圈出的能代表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面积地段,通过对样地的调查来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运用样地法进行群落调查时,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地的形状、面积与数量,并确定样地设置的方法。样地设置的原则是使设置的样地具有代表性。样地形状一般有方形、圆形、条形等。样地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群落越复杂,样地的面积要越大。通常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样地设置的方法有随机设置、系统设置、典型设置等。随机设置是使所有被抽中的机率相等,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地的位置。系统设置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典型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样地设置 每组4-5人,在马尾松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样方。10m×10m的乔木样方,在乔木样方内设置一个5m×5m的灌木样方,再于乔木样方的4个角分别设置1个1m×1m 的草本样方。 2.调查记录 调查记录的内容、项目随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细致的数据整理分配工作应在室内进行。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可使用群落调查表格,群落调查表格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而制订。 乔木层调查采用每木调查的方法,即分别调查每株树木的物种名、胸径、树高等。灌木层与草本层的调查分物种调查其平均高度、平均基径、覆盖度、数量等。层间植物可单独调查。 表1 群落基本情况调查表 调查者:调查日期: 样地编号:样地面积: 群落类型:群落名称: 地理位置:经度:纬度: 地形:海拔:坡向:坡度: 土壤、岩石、地下水位: 微地形、地被物:

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13生物基地201300140059刘洋2015-04-21 同组者:吕赞苏志国马华峥孙佳孟徐艺菲齐珂心王若仪蔡正琦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2.学会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一次为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存活率); 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个体数);T x(超过x龄的总生存余年); e 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 l x=n x/n0 d x=n x-n x+1 q x=d x/n x L x=(n x+n x+1)/2 T x=L x+L x+1+L x+2+···+L max e x=T x/n x 三、实验器材 骰子、盒子、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 1.以骰子的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如海豹)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法50个骰 子,一个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 50,年龄记为0。掷骰子的规则为:将盒子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2、3、5、6点代表存活个体,1、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下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2、3、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小标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以此模拟死亡率为1/3的情景。

生态学综合实验讲义

生态学综合实验讲义 (试用)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年9月

目录 生态学实验室规则 1 实验一人工熏气对植物叶片pH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 实验二玉米对不同浓度重金属的吸收.. 5 实验三土壤中全磷的测定 7 实验四土壤中全氮的测定11实验五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农药或重金属污染 15 实验六校园植物群落调查 19 附录 1 群落调查样方总表 24 附录 2 群落调查样方分表 25 附录 3 细胞核微核监测技术参考详细操作步骤参考 26 附录 4 生态学实验简易操作流程——黑板板书 31

生态学实验室规则 1. 学生按3-6人分组,坐定后不再变动,以便进行考勤、实验操作检查和值日安排。 2. 学生按规定的分组时间按时上课,迟到超过半小时为旷课一次。旷一次实验课,本门实验课不及格。因实验课不能为个别学生单独补上,故学生不能请假(重病和特殊事情除外,但需事先经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同意,或事后持医院病例证明及辅导员确认后方可)。 3. 实验前要认真预习,提前完成实验者必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保持室内安静。 4. 实验时应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安全。野外实验时,必须听从安排和注意安全。 5. 要节约使用药品、水、电、气等,要爱护仪器和实验室设备。设备、器皿发生人为损坏,要按学院有关规定予以登记和赔偿。对于精密仪器,用后应填写使用记录,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教师。 6. 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保持工作区的整洁。纸屑只能丟入废物缸(盆)内,不得丢入水槽,以免堵塞。重金属消解和测定的废液应该统一收集在废酸箱中,不能够直接在水槽中清洗,以免管道腐蚀漏水。实验完毕后,应将所用器具清洗干净并有序地放入柜中锁好,擦干净实验台面。 7.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如实地记录在笔记本上。根据原始记录,认真地分析问题,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8. 对实验内容和操作规程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但实施前一定要与指导教师商讨,经同意后方可进行。 7. 实验室实行轮流值日生制度。实验结束后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包括拖地,整理和擦干净试剂架、通风橱、台面,清理废物和废液,关闭水、电、气开关和实验室门窗。 生态学实验室 2015年9月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第10周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曲线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平均期望年龄)。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分析两个部分。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学习和掌握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的编制方法; (2)学习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 由于动物和植物在年龄的区分不同,故在编制生命表时有差别;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列入表中)。 植物生命表: 昆虫生命表:

动物生命表: 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野外自然死亡动物的残留骨骼,如头骨、角、牙齿、鱼的鳞片及鸟类羽毛特征等确定年龄。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L x 的实际含义:假定在0期,有1000个体,1龄时有450个体,假设从0~1龄的时期中死亡个体数都死于该龄的中点,故从0到1期的平均死亡个体数为(1000+450)/2=725个。 T x :是进入x 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该龄期以后的存活总个体。 T x =∑L x 是指年龄最大 lx 在x 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存活率)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的编制 一、实验目的 1.1 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1.2 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1.3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1.4 进一步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图来处理复杂的生态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原理 2.1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2.2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 x=年龄分段; n x =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个体数(原始数据); l x = 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n x / n ); d 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 q 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 x / n x ); e x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三、实验器材 骰子50枚,不透明盒子1个,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四、操作步骤 4.1 以骰子的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如海豹)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法50个骰子,一个盒子。 4.2 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50,

生态学实验往年期末考题汇总

1.标志重捕法实验原理: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估计该地段中种群个体的总数。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 : M = n : m 、N = M n / m。 2. 标志重捕法注意事项: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的被捕机会。②调查期间,没有迁入或迁出。③调查期间,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3.室内模拟标志重捕法的主要步骤。(林可指数法模拟实验)①将木盒内100个小方格编号:00~99。②取黄豆约500粒,随机散布在木盒内。散落在四周的黄豆可重新散布。③利用随机数字表确定抽取样方号(20个)。④计数并移去已确定抽取样方中的个体,加入等数量的黑豆,认真做好记录。⑤将黄豆和黑豆混合,重复步骤2~4。⑥根据林可指数法,计算种群总数的估计值和种群总数的95%置信区间。 4.去除取样法实验原理: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单位努力捕获量逐渐降低,同时,逐次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不难想象,当单位努力的捕获数为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如果将单位努力下的逐次捕获数(作为Y轴)对捕获累积数(作为X轴)作图,利用统计学的直线回归法,可以得到一条回归线,将回归线延长至与X轴相交,交点处X轴的数据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例如,某单位在一次灭鼠活动中,连续灭鼠6天,每天捕获数为19、16、10、12、9、7;捕获累积数则为0、19、35、45、57、66。根据该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每天捕获数与捕获累积数的回归方程为:Y=18.75 - 0.177X进而可以估算出鼠种群数量为:N = 18.75 / 0.177 = 106头 5.去除取样法的假定条件(注意事项)①每次捕捉时,每只动物受捕机会相等。②在调查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 6.种间关联类型:在一个特定的群落中,有的种经常生长在一起,有的则相互排斥。如果两个种一起出现的次数高于期望值,它们就为正关联,如果它们共同出现的次数少于期望值,则可认为它们为负关联,如果两个种一起出现的次数近似于期望值,它们就为无关联。(正关联可能是一个种依赖于另一个种而存在,或两者受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因子制约而生长在一起。负关联则是由于空间排挤、竞争或他感作用,或不同的生境要求而发生。) 7.研究种间关联的意义:种间关联研究在农业、林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8.调查种间关联的主要步骤(样方法)①将木盒内100个小方格编号:00~99。②取各色豆种各50至150粒不等,分别散布在木盒内。散落在四周的黄豆可重新散布。③利用随机数字表,确定抽取样方号(10~20个)④计数每个已确定抽取样方中各色豆种的有无,并认真做好记录。⑤重复步骤2~4,共5次。总共取样50~100个。⑥计算关联系数,并对关联系数进行卡方检验,确定各物种两两之间的关联性。 9.⑴测定群落相似性最常用的两个指标 (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H'= -Σ(P i·lnP i)式中P i = N i/N ;Shannon均匀度指数(E) E= H'/ lnS⑵主要区别:①群落所含物种的多寡,即物种丰富度②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即物种均匀度。 10.⑴制作生态瓶所需实验材料:金鱼藻(或眼子菜、满江红、浮萍等沉水植物)、小鱼、鱼虫要鲜活,生命力强;淤泥要无污染,不能用一般的土来代替;砂子要洗净;河水清洁,无污染;自来水需提前3天晾晒。⑵实验器材:广口瓶,凡士林(或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