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涉江采芙蓉练习题1

涉江采芙蓉练习题1

涉江采芙蓉练习题1
涉江采芙蓉练习题1

涉江采芙蓉练习题1

分层训练

积累与运用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

)________ (2)青青子衿(

)________

(3)何时可掇(

)________

(4)周公吐哺(

)________

(5)羁鸟恋旧林(

)________

(6)榆柳荫后檐(

)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

(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________

(5)暖暖远人村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________

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阅读与品味

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听课记录及反思

涉江采芙蓉听课记录 班级:高一年级3班授课人:47中董祥 授课内容:涉江采芙蓉 一、导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荷塘月色》“莲“谐音”怜“,爱怜喜爱的”莲“。”莲子“谐音”怜子“,就是爱你的意思。莲,这个美丽的生物也代表了爱情,是恋爱男女常用来传递爱 情的媒介莲别名”芙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与芙蓉有关, 与爱情有关。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涉江采芙蓉》。 二、文学常识背景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 名氏所作的19 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写的 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 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 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三、朗读(重点) 1. 请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这首诗。(老师点评) 2. 老师介绍这首诗的朗读技巧。 五言诗在短诗上一般构成二三格式或者二一二格式,本诗采用二三格式断句,但朗 读时可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五言诗在音乐上奇偶相配,富于音乐美。 3.播放配音朗诵。(老师提前下载好的音乐) 4. 同学齐读《涉江采芙蓉》。 四、翻译诗句。(老师课件展示内容)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 远在故乡的爱妻。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飘流异乡两地相 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五、师生互动,描摹画面。 这首诗看是明了简单,可是这首诗歌中却蕴藏着丰富广阔的想象空间, 那么,同学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描摹这首诗的画面,可以选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或全诗。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可以加入细节描写,比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景物描写等等 … 我给大家一个例子,供参考一下。 这个季节里, 沿江的芙蓉开的霎时灿烂, 红白相间的花朵竞相争艳着, 时而飘下来的绒球, 好似飞雪,一朵朵轻轻的坠落。 六、分析及赏析 1 主题:表达别离情绪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夫妻朋友的关系,由于 战争、徭役或仕宦,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这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 心的事。因此,中国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 2 乐景写哀情 诗是在盛夏时节,看见荷花芳草,而想到远在他方的心爱的人。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导入: 背诵:“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二、渐入课文 1、《古诗十九首》简介(集体朗读) 2、题目——《涉江采芙蓉》的理解:“芙蓉” 芙蓉本是荷花的别称。魏晋时期的诗人文士曹植、潘岳、鲍照均作过《芙蓉赋》直至唐代,荷花还常被叫作芙蓉。如大诗人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中的"芙蓉,即为荷花。锦葵科的木芙蓉晚出,因其红艳如荷花,故借用其名。但唐人对两者还是有严格区别的,日芙蓉,即指荷花;曰木芙蓉,即指我们今天所说的芙蓉花,一般不相混淆。宋人则不这么讲究了,如文同的《芙蓉》、张来的《芙蓉》便是吟咏木芙蓉的。大约自宋代起,鲜有人将荷花叫作芙蓉了。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3、采芙蓉为何? 三、赏析全诗:带着上面的问题集体朗读全诗——“遗”远方的“同心”者。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下面是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本篇课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彻 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打败 一、说教材 1、编者意图 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 的诗歌”单元。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 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 1877年——1879年,在比利时贫困的矿区做传教士,27岁时开始作画。1886年到法国,受印象派画家的影响,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线条奔放粗犷,充满着善良、美好、自由 和想象。 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 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 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掌握从文本中获取创作藏书票元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 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品性。 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 的方法。

涉江采芙蓉教案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诗。 2.解读这首五言诗。 3.了解这首诗美的意境并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感悟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手段】 “七三四”语感教学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驻足岁月的长河,我们常常会感慨:有多少分离,就有多少思念,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忧伤。今人常祈盼,古人亦“涉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共同去感悟《涉江采芙蓉》中无际的思念与弥漫的忧伤。(1分钟) 一、认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写在笔记本上。(2分钟) 2、学生再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同时参考注释,查阅字典,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实词,写在笔记本上。(2分钟) (多媒体投影) 参考: 芙蓉 ..( fú róng)欲遗.谁(wèi) 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 二、朗读,解析语句 1、教师做朗读解析指导(2分钟)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下面来练习朗读,同时解析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每一句都要读准并要理解正确。 2、读解全诗。 ⑴找同学朗读一遍全诗,同学评价,教师点拨。 ⑵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研究断句和结构,每人至少感悟一、二句。然后全班讨论。(6分钟) 读解参考: “涉江/采芙蓉”读作升调,要读出一路涉江采摘行程中的无限期待、欣喜的感情。 “兰泽/多芳草”读作降调,要读出采到鲜花、兰草后的欣慰与踏实的感情。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测评内容】 1.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 ,为南朝梁 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钟嵘的《 》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评价《古诗十九首》:“ ”。 2.①芙蓉: 。 ②遗:w èi , 。 ③同心: 。 【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在课前分发纸质测试题,限时完成,小组长统分,学生根据分数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课上对分数较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分数不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督促。 【练习内容】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① 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② 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③ 。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背景: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②怜:想。 ③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④虚幌:透明的窗帷。 ⑤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问题:“对写法”在这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评价方式】 1.学生互评:根据教师的讲解,同桌之间相互打分,并给出打分的依据。 2.教师抽评:教师随机抽查一名学生的答案,当场点评并打分。 【测评内容】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①,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4分) 【评价方式】 1.学生估评:学生在完成练习后,先进行分数预估,给出一个预评分。 2.教师定评:教师将学生作业收上来后,给出一个终评分。 【文化常识知多少】 1.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化常识。 2.由此引申出来的文化常识——谥号。 【诗中字词知深浅】 1.芙蓉、遗、同心 2.遗:?遗失,遗留,遗漏。例:曹操《蒿里行》“生民百遗一”。 ?赠送,给予。例:《荆轲刺秦王》“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设计意图】 1.以随机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倒逼学生全面地了解《古诗十九首》,同时由此及彼,引申出的文化常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对诗中容易读错的字词重点关注,引导学生借助于工具书了解其义,做到能知其然,也知所以然。

涉江采芙蓉说课

涉江采芙蓉说课

————————————————————————————————作者: ————————————————————————————————日期: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正所谓“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一字千金”的可贵之处。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涉江采芙蓉》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的第二单元“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的《古诗三首》。从整体上看,必修二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而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诗歌内容,还是在艺术思想都已经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完全担得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从这首诗歌入手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但是现代人在解读时却有两种思量:一则说这是女子思念爱人的闺怨之思,一则认为这是以思妇之闺怨内含游子思乡之情,感情变化曲折悠长,精妙非常,值得学生去研读赏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和体验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这首诗的表面内容。再者学生对于诗 歌的解读理解还停留在感性、直观的阶段,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和情感,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 堂上还应通过激趣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这是好 的课堂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涉江采芙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珠帘秀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及注释】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旧乡:故乡。 6、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7、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8、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9、还顾:回头看。

【赏析】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涉江采芙蓉

一、导入新课 由钟嵘《诗品》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导入二、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 师补充: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 诗歌鉴赏的方法 1.读顺畅,通大意; 2.找诗眼,抓主旨; 3.找意象,品意境; 4.依景情,析手法。 四、品读诗歌,分析鉴赏 1、读顺畅,通大意 2、找诗眼,抓主旨; (1)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学生自学这首诗 1、这首诗写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题) 3、这首诗诗人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用通顺的语言翻译这首诗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生明确: 生了解《古诗十九首》,明确: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前承《诗经》和《楚辞》的传统,下启魏晋的风气; 为唐宋诗歌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被称为“风余”和“诗母”。 标志着五言诗歌已经成熟。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学生自学这首诗 1、这首诗写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题) 3、这首诗诗人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用通顺的语言翻译这首诗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生明确: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2)主人公为何忧伤?“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探究,鉴赏技巧 1、关于《涉江采芙蓉》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生思考: 结尾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为天各一方而忧伤难遣,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生小组讨论,交流: 观点一:“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只是他。如此传达出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怀人。 观点二:“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者,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把“还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像,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同心”两个字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仅是女子一个人。如此传达出的主题则成了女子思夫怀远。 2、学习“对写法” 举例说明: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解析】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从而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又如: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分析】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再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分析】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

人教版必修二精彩课堂导入语汇编

必修二 1、《荷塘月色》 导入: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荷塘景色,舒缓的钢琴曲。 导语:“月映清荷,风摆弱柳,独斟清茶于盈盈一水间。昔时古人对月畅饮,对酒当歌,慨怀世事,直抒笔下,挥毫镌写出篇篇流传千古的诗篇,朱老也曾于荷塘月色旁抒己之情,安然于这般的恬淡。有人说,荷塘月色下的自清,是披带着温柔月色的香荷。是如何的一种夜色,造就了如此的佳作;又是如何的一种氛围,轻拂了心灵的弦音,共鸣了数十载后人?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读、细细回味吧。? 点评: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也能透过美景提请学生细细品味感悟作者的独具匠心。? 2、《故都的秋》 导入:《秋思》轻音乐,配以合于文章内容的图片。 导语:“秋天是个神秘的季节,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凝重,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清丽女子,随落叶而至,随飞雪而归。在郁达夫的笔端,秋,远不及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那般壮丽、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那般凄苦、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般悲凉。蓝朵的牵牛、疏落的长草、非花的落蕊、弱蝉的残声、闲人的话雨、风中的枣子,这些在故都似乎最普通最不起眼的景物,

在郁达夫的笔下,却流成了一幅写意的长卷,奏响了一曲独属于他的生命的悲歌。何以如此?让我们翻开课文去细细品味、静静聆听吧。” 点评:文中,清、静、悲凉的感情氛围与音乐很好的融为一体,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作者笔下北国之秋的悲凉之美。同时,回顾学生以往所学,唤起学生审美情感,在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提醒学生注意郁达夫的选材特点及情感表达,潜移默化地把文章理解的重点渗透给学生,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状态,更快地沉潜到对新课文的研读之中。? ?3、《囚绿记》 ???导入1: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李健吾亦评价他说:“生命纯真,节奏美好。他的成就得利于他的璞玉一般的心灵。”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上海沦陷后,他继续留在上海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后被日本宪兵逮捕,惨遭杀害,时年34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心灵。? 导入2:?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一提到绿色,我们就会联想到生机、希望和生命。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奇迹;当一叶绿芽冲破障碍,破土而出时,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顽强。而陆蠡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写下了《囚绿记》,他笔下的绿有什么含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陆蠡先生的散文——《囚绿记》。

涉江采芙蓉 公开课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 抓住“芙蓉”这个名称解读题目,联想到关于莲与荷的诗,“任何一个名称都承载了一种情感,同一种事物的不同名称之间是有细微的差别的。”由题目进而自然过渡到情感,让读者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是“涉江采芙蓉”。它承载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涉江采芙蓉》难道只是抒发内心情感的诗吗? 原文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一、解题 师:来,孩子们,看黑板:《涉江采芙蓉》几个字? 【出示幻灯片一】 涉江采芙蓉 生:(一女生自信大方地回答)五个字。 师:(会心一笑)这叫几言诗? 生:(自信地回答)五言诗。 师:(老师欣喜地赞叹)非常好,五言诗。我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诗经、楚辞、汉赋,一直到晚清的龚自珍,这样一个长长的诗歌的河流里,五言诗出场,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五言诗达到成熟,是一个朝代的终结。这个朝代应该是哪一个朝代呢?猜猜看。 生:(学生思考) 师:(循循善诱地进一步引导)四言诗是《诗经》的时代,五言诗在哪个时代绚烂风华?我再提示同学们,唐朝是七言诗的王国,往前推,孩子们! 生:(略显犹豫地齐答)汉朝。 师:(深情地望着学生)对。 师:孩子们再来看题目《涉江采芙蓉》----芙蓉是什么?可不可以说说它其他的名字吗?它也许叫? 师:没关系,孩子,观察大屏幕: 生:(一女生自信地回答)荷花。 师:(目光深情地配合眼神和学生交流)还可能叫?在江南它是美的节日,是爱情的节日,是花的节日,江南可采什么? 生:(微笑地回答)江南可采莲。 师:对,芙蓉也叫莲。请同学们齐读诗题。 生:(学生兴趣盎然地齐读)涉江采芙蓉。 【出示幻灯片二】 芙蓉 莲 荷花 师:(微笑地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感受一下:涉江采芙蓉,芙蓉也叫荷花、莲,它传达某种情感,某种信息。诗人不说“涉江采莲花”、“涉江采荷花”,偏偏要说《涉江采芙蓉》呢? 【出示幻灯片三】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必修一至必修五)139页)

目录 1、《荷塘月色》说课稿 (3) 2、《故都的秋》说课稿1 (6) 2、《故都的秋》说课稿2 (8) 3、《囚绿记》说课稿 (11) 4、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12) 5、《离骚》说课稿 (15) 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17) 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 (18) 7、短歌行说课稿 (19) 8、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20) 9、兰亭集序》说课 (23) 10、赤壁赋说课稿 (24) 1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26) 1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0) 13、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35) 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38) 15、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39) 16、《祝福》说课稿 (43) 17、《老人与海》说课稿 (45) 18蜀道难说课稿 (46) 19、《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48) 20、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49) 21、琵琶行说课稿 (51) 22、李商隐诗2首 (53) 2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55) 24、《劝学》说课稿 (58) 24《劝学》创新课说课稿 (59) 25、过秦论说课稿 (61) 26、师说》说课稿 (63) 27、动物游戏之谜 (65) 27-1动物游戏之谜 (67) 28、《宇宙的边疆》 (69) 13-1、宇宙的边疆 (70) 29、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 (71) 30、《窦娥冤》说课稿 (75) 30-1、《窦娥冤》说课稿 (76) 30-2《窦娥冤》说课稿 (77) 31、《雷雨》说课稿 (79) 32、《哈姆雷特》说课稿 (81) 33、《望海潮》说课稿 (82) 34、《雨霖铃》说课稿 (83) 3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84) 36、《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86) 37、《水龙吟》教案 (89)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整理二)

1、《涉江采芙蓉》 导入:音乐《长相思》。 大家知道,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尤其容易动人心魄。我个人很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这样的两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我为什么先引出这两句诗呢?自然是与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有关。因为我觉得它和我们今天要学的选自《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表达的情感很相似。当然,待会儿大家也可以对我的这种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点评:优美的音乐,再加上泰戈尔的诗,学生极容易被这样动人的爱情所打动。 2、《荷塘月色》 导入: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荷塘景色,舒缓的钢琴曲。 导语:“月映清荷,风摆弱柳,独斟清茶于盈盈一水间。昔时古人对月畅饮,对酒当歌,慨怀世事,直抒笔下,挥毫镌写出篇篇流传千古的诗篇,朱老也曾于荷塘月色旁抒己之情,安然于这般的恬淡。有人说,荷塘月色下的自清,是披带着温柔月色的香荷。是如何的一种夜色,造就了如此的佳作;又是如何的一种氛围,轻拂了心灵的弦音,共鸣了数十载后人?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读、细细回味吧。 点评: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也能透过美景提请学生细细品味感悟作者的独具匠心。 3、《故都的秋》 导入:《秋思》轻音乐,配以合于文章内容的图片。 导语:“秋天是个神秘的季节,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凝重,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清丽女子,随落叶而至,随飞雪而归。在郁达夫的笔端,秋,远不及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那般壮丽、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那般凄苦、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般悲凉。蓝朵的牵牛、疏落的长草、非花的落蕊、弱蝉的残声、闲人的话雨、风中的枣子,这些在故都似乎最普通最不起眼的景物,在郁达夫的笔下,却流成了一幅写意的长卷,奏响了一曲独属于他的生命的悲歌。何以如此?让我们翻开课文去细细品味、静静聆听吧。” 点评:文中,清、静、悲凉的感情氛围与音乐很好的融为一体,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作者笔下北国之秋的悲凉之美。同时,回顾学生以往所学,唤起学生审美情感,在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提醒学生注意郁达夫的选材特点及情感表达,潜移默化地把文章理解的重点渗透给学生,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状态,更快地沉潜到对新课文的研读之中。 4、《鸿门宴》

《涉江采芙蓉》 公开课

《涉江采芙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士之耽兮,犹可脱”的《诗经》一路走来,我们读过屈原的《离骚》,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并没有真正停止了屈原的生命,借着《离骚》中芬芳馥郁的诗句,仿佛还能触摸到他的那颗滚烫的跳动的心。于是,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都有了丰沛而清洁的源头。我们还需感谢汉武帝,他设置了一个大规模的音乐机构——乐府,也许他只为了娱乐,了解施政效果,但客观上却起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为后世留存了一个宝库。时间流驶,我们来到东汉末年,有一群文人,文化素养较高,他们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大量的风格独特,艺术成就很高的五言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编者题为“古诗”。 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二、题目——《涉江采芙蓉》的理解: “芙蓉”芙蓉本是荷花的别称。魏晋时期的诗人文士曹植、潘岳、鲍照均作过《芙蓉赋》直至唐代,荷花还常被叫作芙蓉。如大诗人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中的"芙蓉,即为荷花。锦葵科的木芙蓉晚出,因其红艳如荷花,故借用其名。但唐人对两者还是有严格区别的,日芙蓉,即指荷花;曰木芙蓉,即指我们今天所说的芙蓉花,一般不相混淆。宋人则不这么讲究了,如文同的《芙蓉》、张来的《芙蓉》便是吟咏木芙蓉的。大约自宋代起,鲜有人将荷花叫作芙蓉了。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三、文本解读 1、正音 2、朗读。朗读方法五言诗一般为二三字格式或者二一二。,本诗采用了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诵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延长第三个字的发音 3、自由朗诵。 4、分角色朗读 5、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下本诗的大致情节:一个人去采莲,想把美丽的莲花送给思恋的人,结果因为路太远没能送出去,想到以后也不能跟他生活在一起,所以很伤感。 6、所以本诗的结构是:采花送花望乡思亲 本篇课文的结构框架 这首诗很简单,写了一人一时一地一境。首先我们就来欣赏诗人在诗首就为我们创设的意境,意境由多个意象组成,有哪些意象呢? 一、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 1、“芳草”的“兰泽”意象兰与芳草指的是江边的芬芳馥郁的水草。同学们知道谁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香花香草?(屈原) 屈原对香花美草赋予善与美的高洁品性,又把穿着、佩戴、饮食香花美草比喻刻苦自修。

中学语文古诗说课稿

---------------------------------------------------------------范文最新推荐------------------------------------------------------ 中学语文古诗说课稿 古诗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那么相关的说课稿又又应该要怎么进行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中学语文古诗说课稿,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说教材 1、编者意图 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 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1 / 6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教学难点: 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缘由:这首古诗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要学生用今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况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 诱导探讨法为主

高中语文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 导读: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1 一.关于教材: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二篇。该单元所选中国古代古体诗8首,其中《诗经》中3首,汉魏晋五言诗3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在该单元中,《离骚》节选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继北方黄河流域出现《诗经》之后,在南方长江流域出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诗体,其本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辞作品,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从词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鲜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 从作品的内容看,《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政治抒情长诗,全诗373句2400余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成分,整首诗歌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课文节选了长诗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二.关于教学方法 结合作品特点,按照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古典诗歌方面阅读能力的要求,我把《离骚》节选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以下两点:

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是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评价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楚辞作品,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鉴赏重要的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关键词句的疏通。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教材特点和面临的具体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第一,充分预习。要求学生课下预习,早读检查(内容包括:A 作家作品;B写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词;D熟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 语文(必修2) 第2单元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诗。 2.解读这首五言诗。 3.了解这首诗美的意境并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感悟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手段】 “七三四”语感教学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驻足岁月的长河,我们常常会感慨:有多少分离,就有多少思念,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忧伤。今人常祈盼,古人亦“涉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共同去感悟《涉江采芙蓉》中无际的思念与弥漫的忧伤。(1分钟) 一、认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写在笔记本上。 (2分钟) 2、学生再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同时参考注释,查阅字典,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实词, 写在笔记本上。(2分钟) (多媒体投影) 参考: 芙蓉 ..( fú róng)欲遗.谁(wèi) 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 二、朗读,解析语句 1、教师做朗读解析指导(2分钟)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下面来练习朗读,同时解析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每一句都要读准并要理解正确。 2、读解全诗。 ⑴找同学朗读一遍全诗,同学评价,教师点拨。 ⑵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研究断句和结构,每人至少感悟一、二句。然后全班讨论。(6分钟)读解参考: “涉江/采芙蓉”读作升调,要读出一路涉江采摘行程中的无限期待、欣喜的感情。 “兰泽/多芳草”读作降调,要读出采到鲜花、兰草后的欣慰与踏实的感情。 “采之/欲遗谁”这句用设问语气读,声音放轻,语速放慢,从朗读中渗透出一点似有若无的伤感。 “所思/在远道”中“所思”声音略拖长,读“在远道”时需略带沉重,用重音降调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第一句读升调,第二句读降调,声音拖长,语速放慢,要读出些许失落与惆怅,仿佛觉得浩浩长路,虽然牵系着那女主主人公的心与爱,却无法牵起望断天涯的他乡与故乡。 “同心/而离居”末字要以平调拖长,表达出因无望而带来的无奈。接着重读“忧伤/以终老”依然用略平的降调读,表达出岁月沧桑,生活煎熬已使得抒情主人公心如止水、哀莫心死的感情,凸显其无望无奈中深陷忧伤、终老无望的形象。 ⑶背诵全诗,课上检查(2分钟) 三、品读鉴赏语言 1、学生齐背全诗。(1分钟) 2、逐句解读鉴赏诗歌,师生交流,讨论。(5分钟) ⑴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提问:这两句诗是诗歌的起句,有何特色? 参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的“芙蓉”谐音为“夫荣”,“芙蓉”即“莲花”,“莲” 谐音“怜”,“怜”即“爱”。由此可见,采莲女子内心充溢着无穷无尽的爱恋。同时“芙蓉”“兰泽”“芳草”又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⑵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提问:这两句诗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 参考: 以“乐”写“哀”的衬托手法。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中的“遗”是“赠送”的意思,采莲不为欣赏悦己,而为送人示爱,而所送之人却又远在异乡,爱的心声化作了无边无际的思念。 ⑶鉴赏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提问:“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 参考: “还顾”是一个多么充满情感的动作性的画面,我们仿佛能亲眼目睹主人公的动作,而“漫浩浩”用两个叠字,写极了路途的遥远和无尽。短短十字,因空间而产生的无限哀愁显露无余。游子尚可望乡,思妇却不知望向何方,一份无着的思念,使她感到了无声无言的迷茫。 ⑷鉴赏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精品】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说教材 1、编者意图 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 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 本课教学是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专题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设计的,本课教学属于“基础知识专题”下的“古典诗歌常见表达技巧”专题教学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对写法”这种表现手法进行概念明确,并且把概念与实例相结合,以使学生能够对这一古典诗歌表达技巧深入理解、进而能够在鉴赏古典诗歌时准确辨识、恰当分析,甚至能够灵活应用这种表现手法。与此同时,力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和听、说、读、写等语文的基本能力。 二、教材分析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诗歌,被钟嵘评价为“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有“千古五言之祖”的美誉,是我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这首《涉江采芙蓉》就是《古诗十九首》中抒写游子思妇两地分居、彼此相爱却又不能相聚的离别相思之情作品中的代表。该诗运用了“对写法”的表达技巧,是一篇进行“古典诗歌常见表达技巧”专题教学的很好的范文。 三、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高一上学期的学段,在古典诗歌鉴赏方面,虽然有小学、初中和前面几课(《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一贯的应试任务、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水平不高,对一些古典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把握不牢甚至是知之甚少。 四、学习目标 1、探究抒情主人公的性别。 2、理解“对写法”的传情达意之妙。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性别的探究较为深入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2、理解学习“对写法”这种表现手法。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法、读写结合法 七、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师:“人说相思苦,离人心上苦缠绵;我说相思难,山高路远难想见。”一朝分别,音讯杳然。漫漫时光使离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使离别酿成了一曲曲哀歌。现在就让我们沿着诗歌之河逆流而上,站在东汉末年的历史河岸,聆听《涉江采芙蓉》这首动人的相思之曲。今天我们学习选自《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首先请大家齐读一下学习目标。 生齐读学习目标(1、探究抒情主人公的性别。2、理解“对写法”的传情达意之妙。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师:我们知道“知人论世”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幻灯片上的相关背景材料,以加深印象。 生齐读“背景材料”(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社会动荡不安。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和钟嵘对写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评价极高,称其为“五言之冠冕”、“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