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选做题

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选做题

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选做题
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选做题

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选做题

高三

2014-06-25 13:31

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选做题

应用与探究——选做题精做湖南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选考内容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特长、个性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着重体现“应用·拓展”与“发展·创新”两大目标,侧重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与能力层级:

1.分析综合 C

分析作品的主题表达和结构特点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品味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思想内涵及语言艺术

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和情感态度

对文本某些特色作深入思考,形成看法并作出判断

3.表达应用 E

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

有创意地设计文本

在人际交住中恰当、得体地表达

修改文章

4.探究 F

知人论世,探讨文本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及社会价值

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一、(2010·湖南)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水中的倒影

[俄]亚·索尔仁尼琴

在水流涌动的水面,无论是远还是近的倒影全都辨认不出,即便水流清澈,即便水流上没有泡沫,——在经常涌动的水面,在永不休止的水的替换中,倒影是不真实的、不清晰的、难以理解的。

只有当水流穿过一道又一道河抵达一片安静、开阔的海湾,或是在小河湾中驻足,或是在水波不兴的小湖中安卧,——只有在这些地方,我们才能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看到岸边树木上的每一枚叶子,淡淡白云中的每一抹云絮和天空那丰满而又蔚蓝的深处。

此亦似君,此亦如吾。如果说,我们百般努力,至今仍未看见、仍未观照到不朽的、清晰的真理,这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还正在向某处运动,我们还正在生活?……

在运动中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见解。10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①能,事物是在不断地运动中发展变化的,认识会跟随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乃至深化;②否,辨认与观照事物须得在静止的状态或事物运动结束之后,静观默会、凝神细想,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与全貌,才能达成“清晰”的认识;③辩证地认知。既可在运动中也可在静止的状态下认知事物。此外,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和因认识事物的角度等的不同,认识也会有变化。

解析本题是一个探究题,要注意题干中“结合原文”的要求。观点可以有多种,但在作答时只能选一种观点,并能从文中或生活中找到可支撑的论据,自圆其说即可。

2.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外交部发言人:

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

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

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解析本题应熟悉新闻写作知识,首先要对4条消息所反映的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出四者共同的东西,然后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适度的阐释和论证。

二、(2011·湖南)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一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 370 536 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 339 724 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3亿相比,减少了5 600万人。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 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4月29日头版,有删节)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示例:《人民日报》2011年4月29日头版刊登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的重要新闻。新闻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就我国人口进行了对比。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来服务的。根据人口数据的变化,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可以预见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并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患于未然。人口数据的变化警示我们,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要注意性别比的问题,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力度。

解析首先要读懂材料——试题所给新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短评的写作。本题所给新闻分为两个段落,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就我国人口进行了对比:第一段,从纵的方面讲,净增数量变少了,城镇化步伐加快了,老龄化趋势加快了,流动人口规模在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第二段,从横的方面讲,强调了男女性别比例、城镇户口人数和人口数量前五名的省份。我们可从以下角度分析。①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角度:“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②人口现状面临挑战方面的角度:“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③上述两个方面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作为一个角度。④整体的角度: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作整体评论。⑤其他角度:如“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结合的角度;“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相结合的角度等。答题一般应符合如下要求:体裁是新闻短评,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要有自己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角度的选择不能脱离所提供的新闻事实。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示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儒墨两家在当时虽属不同流派,在观点上有许多相异之处,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类似的主张,那就是“爱”的思想。虽然它们之间有着些许的不同,但是,它们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是一样的,可见,无论什么派别,什么时代,爱是永恒的,不变的。当今社会,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主张以人为本,其基础应当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同时,“爱”也是幸福之源,爱和被爱同样是幸福的,没有爱的人将与幸福无缘。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一是文字,二是对比,三是联系实际。这两段文字均是文言文,要扫清文字障碍,避免对语言本身理解出现偏差;这两段文字,一段是孟子的,一段是墨子的,虽然属于不同的流派,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其共同的地方;要联系实际,将这两段材料和现实结合起来,谈谈其现实意义。要点提示:①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②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从强调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从儒、墨兼用,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现实谈看法。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能言之成理也可。

三、(2012·湖南)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一题)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提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者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佣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阿尔申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盖拉新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

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没有木木的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卜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呻吟了一个整夜”的心理活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答题要求)以“我”为叙述人称,以“痛苦”为基本心理,可以结合焦急、自责、思念、担心,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设想等进行心理描述。具体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想象、表达的能力。“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非常失望”,样子“疲倦”,脚步“摇摇不稳”,“尘土满身”,“默默地站着”,“呻吟了一个整夜”等句子表现了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痛苦”心理。可以此为基本心理,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心理描写。

(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答题角度)所选文段通过叙写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焦急和痛苦,塑造了一个善良、敏感、执著和饱受折磨的农奴形象。可从以下角度分析:①叙事视角的角度,②情节设置的角度,③动作描写的角度,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具体略。

解析本题考查自选角度,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要分析塑造被选人物形象的手法,首先要熟悉文本中有关此人物的情节,这是前提;其次要选好分析角度,如分析描写手法、情节安排或叙事的角度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伦敦当地时间18日17时,随着中国与土耳其主宾国活动交接仪式的正式举行,为期3天的伦敦书展落下帷幕。

在此次书展上,中国以迄今最大规模的主宾国活动隆重登场,向英国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商、版权交易商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各类图书出版现状。今年的中国展台上有近3 000种英文图书展出。书展推出的中国作品包括《钱钟书英文散文选》和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书的英文版,以及《红楼梦》、《聊斋志异》、《孙子兵法》、《论语》等中国古典名著英文版。

伦敦书展落下了帷幕,但书展对中英两国文化交流所产生的重大推动意义,将留下长远影响。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长期以来,中英文学的交流有点失衡,不对等。中国读者对英国文学的了解,远比英国读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多,英方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仅限于古典文学,像《红楼梦》等。中国一般读者,对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当代作家作品,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了解。

2013年度伦敦书展将于明年4月15日—17日举行,市场焦点主宾国是近年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土耳其。

(选自《人民日报》 2012年4月20日第4版“要闻”版,有删节)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参考)中国最大规模的书展伦敦落幕(所拟写的标题理由阐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所拟写的新闻标题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语:“伦敦书展”“中国”。所拟写的标题必须紧扣事实的主要信息,概括、突出地提示整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伦敦书展(所选消息内容)的意义主要在于展示了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扩大了中国书籍在世界的影响,为中西文化的沟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媒介,增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写新闻短评的能力。所写短评应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作的评论。可从如下的角度考虑:①“展示”的角度,

②“交流”的角度,③“平台”的角度,④“影响”的角度,⑤“推动”的角度。

四、(2013·湖南)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一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赞美,引起人家注目。而事实上

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亦称“鹄”。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如大天鹅,雄体长1.5米以上,雌体较小,颈极长,羽毛纯白色;嘴端黑色,嘴基黄色达鼻孔前方。群栖于湖泊、沼泽地带。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贝类、鱼虾。飞行快速而高。分布极广,冬季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季北迁蒙古和中国新疆、黑龙江等地繁殖。另有疣鼻天鹅,嘴红色,基部具疣;小天鹅,体型较小,嘴短,嘴基黄色,未达鼻孔。三种天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要点提示:①第一则材料是描述性文字,主要使用了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刻画了天鹅的神态、动作等特征,鲜明生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

②第二则材料是说明性文字,主要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运用了较多的科学术语进行解说,介绍了天鹅的种类、特征、习性、分布等知识,平实准确,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解析本题考查描述性语言与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及作用,贴近学生实际。表述时应注意:(1)使用必要的术语;(2)要具体一些,不能太笼统。

(2)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写一段以“保护天鹅”为主旨的文字。不超过14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略。

解析表达要富有创意,紧扣“保护天鹅”的主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说,意义至为深妙。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对于一种事物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学原来离不掉问,

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1)上述材料都强调“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分别分析两则材料中“问”的内涵与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要点提示:①第一则材料中“问”指的是生发疑问,“问”能激发兴趣、促进探索,从而学有心得。②第二则材料中“问”指的是询问请教,“问”能解决疑问、丰富知识。

解析这两则材料中都有明确信息,如第一则材料中“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第二则材料中如“问焉以资切磋”等,只要抓住重点信息,稍加组织即是答案。

(2)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不超过14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略。

解析要紧扣“学习”论题,正确引用中国古代典籍(如《论语》《大学》等)中的相关论述,同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来。

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

1.高考卷选考内容的考查形式是怎样的?

答案高考选考题是始于2010年高考的新题型,既不同于山东、海南等首批进入课改的文学类与实用类两篇阅读任选一的形式,也不同于江苏的论述类和实用类两篇阅读任选一的形式,而是借助新闻体、寓言体、小小说体和文化经典这几种形式,着重考查表达、探究的能力。

选考题的考查主要是借助文本或分析概括,或评价,或探究。文本范围应该是新闻体、文化经典、外国小说、寓言等形式。表达要求:2010年要求写100字左右,分值为6分;2011年要求写200字左右,分值为9分;2012年分值为12分,没要求字数;2013年第2问要求不超过140字,总分仍保持稳定,12分。

2.该考点的命题有何规律和趋势?

答案新闻、文化经典、外国小说将成为命题材料的重点,特别是新闻和文化经典更将成为命题热点。新闻材料鲜活,具有时代感,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社会、时代的认识,且具有开放性,是首选的材料;文化经典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和宝贵精神财富,历代先贤的思想,到今天还在指导着我们的行为,但有的也成了我们的包袱,怎样扬弃?此题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又便于探究。

选考题的命题形式现在已趋于成熟,2010年属探路,考6分;2011年有所调整,考9分;2012年又增加为12分,两道题,渐趋成熟;2013年基本与2012年保持稳定。

选考题采取二选一的形式,从阅读与表达两者中选择。阅读方面的命题,强调个性化的感悟以及多元化的解读、探究等,注重考查考生对有关材料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有个性、有创意的解读。表达部分的命题,强调语文的实际应用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交流,注重考查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构建解答选做题的知识体系

一、个性化探究题

经典是文化的灵魂,又是灵魂的文化。文化经典著作列入高考考试范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提高文化素养,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出发,考查时应不会偏难偏专,而是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看法,并进行分析概括。

(一)文化经典类

边练边悟1 阅读下列《论语》和《墨子》中节选的句子,完成题目。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曰我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墨子》)

(1)结合材料概括孔子与墨子的教育思想的不同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结合社会实际,评析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1)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从教师的角度谈教育者要重视引导和示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启发性教学。(观点任答一点即可)墨子的教学思想:墨子更多的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劝人强学;“不视人犹强为之”,应当努力去学习。

(2)孔子是从教师的角度,谈教育者要重视引导和示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作“灌输式”的教育。孔子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无言”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老师,更需要以自身的治学态度、正确方法和行为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像“天道”之于“四时”“百物”那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略。

(二)外国小说类

由于湖南省语文新课程实施考试内容中有《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湖南省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

构”“情感”和“虚构”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既可能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出现,也可能在选做题中出现。在复习中,我们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这八个话题知识,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具体而言: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要领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2)把握场景的功能

命题形式小说描写了某某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答题要领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

(3)探究复杂多义的小说主题

命题形式小说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联系这篇小说,你有怎样的人生启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可能有的多种主题。

答题要领要把握主题与情节、人物、背景或构思的关系,多角度思考问题,分点回答。要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加以阐述,回答要能够自圆其说。

(4)学会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命题形式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要领一般可从四个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应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分析;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了解情节运行方式和情节安排技巧

命题形式文中画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述其特点。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

答题要领阅读文本时,要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有时候还要把握情节对于结构、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6)掌握常见的几种小说结构模式

命题形式小说作者是一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请简要分析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等等。答题要领对结构的分析应先整体分析小说属于情节性小说、生活横断面式小说还是心理小

说,从而辨识该小说属于何种结构模式,然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结构安排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7)体悟小说情感及其处理方式

命题形式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本具体说说它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小说里的人物具有高尚的情怀,请作具体分析,等等。

答题要领小说情感的把握,主要关注细节、情节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人物的关系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具体的作答还须联系具体文本作具体分析。

(8)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命题形式这篇小说显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探究其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等等。

答题要领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母亲的来信

(苏联)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看就知道。母亲每周来一封信,开头千篇一律:“我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我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我日子过得挺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好儿子,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好好保重。盼你的回信,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边读边轻蔑地蹙眉,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把白菜全啃坏了;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走进宿舍。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衣,打听谁跟谁有约会等。文卡等同房间的人走光后,锁上房门,坐到桌前,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前,他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那位老乡问了他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责备道:“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冬天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要劈,要锯……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在白纸上方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在左边写上“支出”,右边写上“数目”。他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写上: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很不像话,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笔,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时,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有删节)

(1)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变化:初来城里,焦急等待,珍视来信;半年之后,不屑冷漠,蔑视来信。

原因:①表层原因:母亲来信频繁,内容千篇一律、琐碎无趣;②深层原因:文卡内心缺乏对母亲的理解、关心,不懂得珍惜母亲对自己深挚的爱;受城市风气影响,注重自己的享受,有点自私。

(2)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谈谈这篇小说的构思技巧。15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①线索:标题“母亲的来信”是小说的线索,作者以此来串联起收信、忆信、读信等故事情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信也是母亲情感的载体,包含了她对儿子无私深挚的爱。②对比手法:母亲生活困难给文卡寄钱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给母亲、文卡初来城里盼望母亲来信的急切与后来对母亲来信的不屑等都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③插叙手法。小说开篇先写“母亲来信了”,接着插叙了母亲以往来信的内容与文卡的情感变化,补充交代了故事情节,也为后文文卡记账、拆信等内容作了充分的铺垫。③出人意料的结尾:前文用不少笔墨铺叙母亲来信内容的单调,读者会以为这次来信亦然,然而结尾却出人意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和感染力,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三)寓言故事类

寓言和故事的区别

寓言其实也是故事,称其为寓言故事,其人物和故事是虚构的,往往以动物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角色,使之拟人化,具有讽刺、教育和劝诫的意味。

故事有童话故事、历史故事(包含成语故事和生活故事)等。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

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历史故事是通过文学的形式讲述历史,给人以借鉴和启迪。它借古鉴今,通过阅读能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获取对现今人事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寓言和故事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有的寓言故事又是历史故事,有的历史故事也是寓言故事。但有一点较明显,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而故事是将道理隐含在情节中。

寓言的阅读方法

(1)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作故事去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2)领会寓言的寓意

阅读寓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全文。

(3)掌握艺术手法,体会寓言的生活哲理

除了理解寓言的寓意,还要根据寓言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所以它的层次很清楚,它经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学习寓言中形象的比拟、恰当的比喻、精练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发展思维,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

寓言多是虚构的,充分地再现了作者的想象能力。学习时,也可以作为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力的好素材。

边练边悟3 阅读下文,谈谈你对“父亲”教育方法的看法。

“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

父亲这样教孩子走路,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的玩笑”。父亲却回答:“老兄,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全靠这第一步呀!”

这个父亲名叫宋嘉树。他有三女三子,分别是闻名中外的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父亲”宋嘉树对孩子的教育充满爱且有方法。爱孩子不是把天下都给他们,不是一切都代劳,而是在孩子学走“人生之路的第一步”时让他们自己走,跌倒了爬起来再走。看似有点无情,实则是大爱、深沉的爱。

解析这是一个小故事,故事中有深意,但没有像寓言那样将故事和道理分开来写。读故事,明事理。读的是前人的事,事理却让今人得到启发,这正是故事文本的命题点。

这个故事隐含的道理可从开头的父亲叫孩子“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和结局“三女三子”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人物,从而悟出“父亲的教育方法”。此点正是命题点,这样答案的方向就正确了。

二、新闻阅读与实践

新闻的范围很广,新闻评论又比较专业,中学生写专业的新闻评论只能写短评。什么是短评?顾名思义,“短”是指篇幅短小,“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短评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等。其中社会评论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其对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

边练边悟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元芳,你怎么看?”此语最近在微博上盛传,它源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元芳,全名“李元芳”,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在剧中是狄仁杰的保镖,也是其最得力的助手。他的身份是狄仁杰的卫队长,武艺过人,性情忠烈,更难得的是思维缜密而细腻,逻辑思维能力超群,是狄仁杰的好搭档。在电视剧中,狄仁杰会习惯性地征求元芳的意见,对李元芳说:“元芳,此事你怎么看?”这一反复出现的场景让每一位观众记忆深刻。不少人纷纷套用此句式,事事皆问李元芳,令人捧腹。

短短数日,“元芳”被问250万次,形成微博热点话题,其中有打趣的,有调侃的,有风马牛不相及的,还有借机宣传的。整个场面十分逗趣。“元芳,你怎么看”的贴吧也被建立,围观者众多。有人断言:这是炒作。有这种可能,但任何炒作手段背后的社会背景更值得探索与研究。且看网友用“元芳体”造出的网络段子:“最近作业很多,元芳,你怎么看?”“大人,高三的童鞋伤不起啊。”“你怎么看”并非简单提问,前文铺设交代完毕,答案已在人心,后面的提问已不重要。对“元芳”的询问,不仅使网友一次次过足了扮演“狄阁老”的戏瘾,更重要的是在看似无厘头的发问中,网友的表达欲望得到满足。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1)标题:“元芳体”的精髓在于表达而非询问。理由略,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2)“元芳体”的走红是一场自娱自乐的网络狂欢,我们不妨以娱乐的态度看待它。但对其背后的社会心理,不可玩笑视之,它体现了广大网民表达诉求、寻求共鸣的愿望,广大网民也是想通过这种自娱自乐、自我解嘲的方式,来舒缓心理压力。与其费力挖掘其背后的“炒作团队”,倒不如正视网友所传达出的心声,倾听其真正的意愿。

选做题热点题型突破

一、个性化阅读探究题

对于个性化的读写题,首先要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本,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针对题干的要求,运用相关的知识,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入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独到的情感体验,充分展开想象、联想,进行深入的多角度思考,最后将自己就相关问题进行的诸多思辨作出整理,以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出来。得分的关键是三个要素齐全:①事例概括简要,②分析全面精当,③观点鲜明、准确、有个性。

1.现代文学作品类。

主要包括:小小说(包括选材、结构和影响,文本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文本的标题、结尾、主旨等),寓言故事,历史材料,哲理语段 (既可以是单则语段,也可是多则语段)等。

答题步骤:

1.旗帜鲜明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准确、有个性)

2.紧扣文本进行概括,并适当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结合文本的观点、依据等作出适当的个人解读。既要入乎文内,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又要出乎文外。“深入慎出”,理解命题者的意图,谨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3.适当总结、得出结论。

采用“总—分—总”式,注意多角度、多层次,用语简明、规范。

对于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题。我们首先需要对每则材料进行分析、探究,从材料中提炼出主要的信息要点。其次,把上面提炼的要点再加以分析,筛选,寻找几则材料之间的共同特点。最后,组织语言,规范表述。

即时巩固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提示奈乌尔是一个单纯、正直,对别人的东西连看也不看一眼的老人,由于自己的一念之差,他被一名游方和尚欺骗,失去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为了挽回损失,他决定也假扮一名游方和尚,用同样的骗术去寻找“猎物”。此时,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年轻女子进入了他的视线……

下面是从《奈乌尔》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就在那天晚上,青年妇女把自己装满金银首饰的匣子拿来放在和尚的面前。和尚用两只发抖的手打开匣子,在明亮的月光下看了看首饰。他闭上了眼睛,这些钱财就要归他所有了,而且是送到他的面前,请求他接受,丝毫不费什么劲,只要把匣子放在自己的枕边,然后给年轻妇女祝福打发她走。当她早晨再来时,他已经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了。这真是出人意料的福气,当他带着装满卢比的口袋回到村子里,并把口袋放在老太婆面前的时候,啊!他还能想象出比那更高兴的场面吗?

但是,不知为什么他连这点事也做不到,他不能把匣子压在枕边的褥子下。本来很简单的事,可是也无能为力了。他的手不能向匣子伸去,他不能支配他的手。那就不动手了,用嘴也可以。用嘴说:“孩子,把它放在我枕边褥子下面!”用嘴说难道天就塌下来了?舌头不会被割下来的。但是他感到他也不能指挥他的舌头。用眼色也可以办事,但是这时眼睛也不合作。尽管有好多器官可供驱使,但他仍然毫无办法,它们不能起积极作用。他面前有成千上万的卢比,手中有明晃晃的钢刀,而无辜的牛在他面前被绳子绑得紧紧的,难道他能动手割掉那牛的头吗?尽管其他的人可能会割下牛的头,但是他不能杀害那头牛。这个被遗弃的妇女在他看来就像是一头牛。三个月来他所等待的时机,今天到来了,而他的心也颤抖了。贪欲的本性像野兽一样爱好猎取猎物,但是由于常年被锁链捆住,它的爪子也不锋锐了,牙齿也脱落了。

(1)给这段故事补充一个结尾(不超过50字),并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请简述作者塑造小人物奈乌尔的意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1)他哭着说:“孩子,把匣子拿回去吧。我只不过想试一试你,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理由:奈乌尔是一个单纯老实、善良正直、克己本分的人,他对不幸的年轻妇女深表同情,联想到自己的不幸命运,产生同病相怜之感。奈乌尔退还匣子的行为符合他的个性特征。

(2)作者塑造的小人物奈乌尔是一个老实、善良、正直、克己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丧失全部积蓄的打击,他暂时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断力,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导致内心恶的抬头。但是,他的善良的本性在迷失一段时间后终于苏醒。奈乌尔内心矛盾冲突的实质是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冲突,作者塑造这样一个形象,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准则,表达了对善的呼唤,对恶的鞭挞,当然也有对小人物命运的同情。

即时巩固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虚度的时光

迪·布扎蒂

埃斯特·卡西拉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此后,他每天下班回来,总看见有个人从他花园里扛走一只箱子,装上卡车拉走。

他走过去问:“刚才我看见您从我家扛走一只箱子,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这一堆箱子又是干什么用的?”那人打量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说:“您家还有许多箱子要运走,您不知道?这些箱子都是您虚度的日子。”

“什么日子?”

“您虚度的日子。”

“我虚度的日子?”

“对。你白白浪费掉的时光、虚度的年华。您曾盼望美好的时光,但美好时光到来后,您又干了些什么呢?您过来瞧瞧,它们个个完美无缺,根本没有用过。不过现在……”卡西拉走过来,顺手打开了一个箱子。

箱子里有一条暮秋时节的道路;他的未婚妻格拉兹正在那里慢慢走着。他打开第二只箱子,里面是一间病房。他弟弟约苏躺在病床上等他归来。他打开第三只箱子,原来是他那所老房子。他那条忠实的狗杜克卧在栅栏门口等他。它等了他两年了,已经骨瘦如柴。

卡西拉感到心被什么东西夹了一下,绞疼起来。陌生人像审判官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一旁。

卡西拉说:“先生,请您让我取回这三只箱子吧,我求求您。起码还给我三天吧。我有钱,您要多少都行。”

(1)《虚度的时光》在哪些方面显示了迪·布扎蒂非凡的想象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文章最后卡西拉说:“先生,请您让我取回这三只箱子吧,我求求您。起码还给我三天吧。我有钱,您要多少都行。”结合文本,你认为卡西拉能取回曾经丢失的箱子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1)小说以虚幻奇特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光装进具象的箱子;进而表达珍惜时光、不虚度浪费的生命主题,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2)(示例)卡西拉不能取回曾经丢失的箱子。卡西拉为了追求金钱而虚度时光,等到曾经的美好已经逝去之后才想用金钱买回“箱子”,要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而金钱也是难以买到遗失的美好的。如果卡西拉能够因此而真正醒悟,相信他将能把握更多美好的时光。小说以此警示世人不虚度生命,应珍惜时光、珍惜身边的美好,这也是作者的命意所在。

2.文化经典类

答题步骤:

1.摆出自己的观点。(解读文本,概括观点)

2.结合材料和现实进行分析说理。(阐述观点,拓展论述)

得分关键是三要素齐全:①观点鲜明、准确,②事例概括简要,③分析说理全面、精当。

解题基本法则是“从原文中来,到生活中去。”

即时巩固3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字形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字形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字形 每小题4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肇事擀面杖旁证博引弃之如敝履 B.诡秘吊书袋煞有介事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杀风景并行不悖口惠而实不至 D.辐射忘年交棉里藏针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练卓尔不群参予雷厉风行 B.贸然食不果腹龟裂协从不问 C.寥廓兵荒马乱耗费秘而不宣 D.缘份黯然失色通谍戴罪立功 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精萃白内瘴要言不繁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B.欠收爆冷门渊远流长言必信,行必果 C.通牒绵里针盘根错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D.炫丽殊不知见风驶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4.(2014·济宁检测)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受益惟谦,有容乃大”。与人相处,懂得谦虚礼让,我们才会有所裨益;人之相交,学会宽容善待,德行才会显得伟大。因此,即使是冥玩不化的人,我们也切忌对他忿然忌恨。 B.谈到反腐问题时,总书记表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反腐不能讳疾忌医,如果任其滋生蔓延,必会祸国殃民;他还称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C.文物造假者虽有百密必有一疏,假文物定会露出模仿的蛛丝马迹,我们将通过文化符号的历史演变与真品比较,揭穿“造假帮”的鬼域伎俩,使赝品原形毕露。 D.春天,莺歌燕舞,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它们摇曳在屋顶上方,尤如刚刚出茧的蝴蝶娇弱的翅膀。姹紫嫣红的樱花,宛如旭日东升时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祥云。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截流开源节流成功计日程功 B.委屈委曲求全惹事惹事生非 C.勾通沟通思想义气意气用事 D.宣泄水泄不通勉励再接再厉 6.(2014·兰州高三质检)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临近高考了,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要合理地安排好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一张一驰。 B.“网上阅卷”改革了传统的阅卷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扫描技术,实现了全程监控,提高了阅卷质量。 C.1月14日晚,青岛海啸球迷协会200多名英超铁竿球迷欢聚一堂,一起观看了英超曼城德比大战,协会的10多名足球宝贝还到现场热舞助兴。 D.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历来讲究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现代的中学生应当牢记“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7.(2014荆州调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萌孽桀骜废解双刃剑黯然失色 B.遗憾暮蔼国萃雄赳赳兴高彩烈 C.螫针跋涉伶仃胰岛素头荤目眩

关于高考语文科目复习计划范文(完整版)

关于高考语文科目复习计划范文 近年来高考的命题一直在进行改革,而语文命题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准确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如何进一步体现对中学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总体思想仍然是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使高考和教学在发展方向上一致起来。 高考语文主要测试五个方面的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高考语文考试内容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五个方面。 (一)二轮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紧扣“考纲”,研究考题,把握方向,讲练结合,培养能力。 2.操作方法:采用切大块分小块复习的方法。 语言知识及运用:对这部分知识的讲授要本着简明、实用、高效的原则,要结合实例讲解。耍根据“考纲”内容要求,将每点内容分解为若干测试点,将每个测试点配上5个左右的题目,强化训练,直到过关为止。语文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语文水平的根本,所以这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理解。复习本部分内容,重点是选好例题与习题,最好是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为例题与练习题,紧扣“考纲”考

点要求,讲练悟结合。讲,要讲出思路,讲出方法,讲出规律;练,耍练出能力,练出信心,练出水平;悟,即让学生在自己练、教师讲的基础上,结合考点内容要求及例题,及时消化总结,真正转化为自已的能力。 3.复习要求: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要特别加强应用能力、理解能力等训练。阅读理解部分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自信心,克服为难发愁思想。写作部分要加强规范化训练,重视语言训练,追求个性。 (三)三轮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模拟训练,回扣课本,稳定情绪,增强信心。 2.操作方法:教师从大量的手头材料中,按照高考题的形式,精编3套左右的试题,进行模拟训练。并以提高学生的应试信心为目的,加强讲评。回扣课本阶段要明确告诉学生该复习、回扣什么,而不能笼统地、盲目地回扣。 3.复习要求:要控制复习节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反刍”。 (四)写作 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有计划地贯串于整个高三复习中。⑴加强文体训练。⑵突破重点、难点。⑶重视技巧训练。⑷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五)主要措施 今年语文复习应考可注意这么几点:

江西省南昌市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 数学(4)(导数及其应用)

20143-20154学年度南昌市新课标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 数学(四)(导数及其应用) 命题人:刘婷 学校:江西师大附中 审题人:朱涤非 学校:江西师大附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0(),()6f x x f x '==,则0x = B C . D .1± 2.设P 为曲线2:23C y x x =++上的点,且曲线C 在点P 处切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 [0,]4 π,则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A .1[1,]2-- B .[-1,0] C .[0,1] D.1[,1]2 3.函数321()5(0)3 f x ax x a =-+>在(0,2)上不单调,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1a << B .102a << C.112 a << D .1a > 4.(理) ?-1021dx x 的值是 A .8π B .4π C .2 π D .π (文) 若c bx ax x f ++=24)(满足2)1(='f ,则=-')1(f A .4- B .2- C .2 D .4 5.已知向量,a b 满足||2||0a b =≠,且关于x 的函数3211()||()32f x x a x a b x = ++?在R 上单调递增,则,a b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A.[0,)3π B.[0,]3π C.(,]3π π D.2(,]33ππ 6.(理)由直线1,2,2x x = =曲线1y x =-及x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 A .2ln 2 B .2ln 2- C .1ln 22 D .154 (文)设函数()142cos 3sin 323-++=x x x x f θθ,其中?? ????π∈θ650,,则导 数()1-'f 的取值范围 A .[]63, B .[]343+, C .[]634,- D .[] 3434+-, 7.已知函数))((R x x f ∈满足1)1(=f ,且)(x f 的导函数21)('< x f ,则2 12)(+ D. {} 1>x x 8.设函数()f x 在R 上可导,其导函数为()f x ',且函数(2)()y x f x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 A .函数()f x 有极大值(2)f 和极小值(1)f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现代文阅读Ⅰ1

专题提升练1 现代文阅读Ⅰ(一) (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与“表现现实”的传统文学路径不同的是,在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退居幕后,已经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玄幻穿越类网文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网络文学对世界的再创造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沉浸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 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作者创造文本后交由读者解读与评判,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改变自己原本构思的走向,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群想象的狂欢,成为不同主体合作完成的作品。 网络文学的作者对于“流量”与“变现”的需求,使得当下网络文学“粉丝向”严重,大行其道的“爽文”正是“粉丝向”发展的产物。这类“爽文”直白地表达人类的欲望,建立起一个没有根基的乌托邦。“金手指”泛滥、“套路化”严重,而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从而拥有永恒的读者。 不过,无论何种文学类别,其“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流量既是商业的助力,也是资本的镣铐。因此,网络文学要想在商业性与文学性的拉锯之下寻找相对的平衡,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现实问题、呈现人类普遍的情感价值与取向,则不能唯流量是从,要建立其自身的主体性。令人欣慰的是,网络文学中也确实产生了挣脱镣铐的文学佳作。 邵燕君等人在《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中,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遴选了五位经典作家的作品,以其判断标准来看,是否“传达了本时代最核心的精神焦虑和价值指向”、是否“成为某种更具恒长普遍意义的‘人类共性’的文学表征”等,仍然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的影响。 然而,网络文学不同话语主体的交锋对文学圈内的评审标准发起了挑战。参与者的普泛化必然导致更多元、更健康的话语语境的形成,对于网络文学的评价,必须兼顾文学内部与大众传媒等多个向度。邵燕君等人的这套评价标准,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浅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一场文学之间的角力》,新华网) 材料二: 一些文学研究者对大众文艺的基础功能与核心竞争力认识不清。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情

2015届高三旅游类专业第一次月考

2015届高三旅游类专业第一次月考 综合知识试题 本试题卷共7大题,70道小题,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390分。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3分,共90分) 1.被公认为西餐代表的菜式是 A.法式菜 B.英式菜 C.俄式菜 D.美式菜 2.下列关于酒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 A.酒水是酒精饮料与非酒精饮料的总称 B.葡萄酒、白兰地、啤酒、水果酒、黄酒是属于酒店常用的发酵酒 C.发酵只能使酒精含量达到15%(v/v)左右 D.药酒是一种配制酒,有较高滋补、营养和药用价值 3.西餐烹制中下列哪个英文缩写用于表示七成熟 A. M.R. B. R. C. W. D. D. M.W. 4.下列有关西餐宴会服务程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休息室鸡尾酒服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左右 B.西餐撤盘一般要用托盘操作,每次不应拿的太多,以免失手摔破 C.休息室服务员应向客人推荐餐后酒和雪茄,主要是各种利口酒和白兰地 D.值台服务员托着菜盘从左侧为客人分派主菜和蔬菜 5.西餐客人为表示就餐尚未结束,应将刀叉在餐盘中摆放的形状为 A.“一”字形 B.“八”字形 C.“V”字形 D. “二”字形 6.关于西餐酒水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红葡萄酒服务时,应该先将酒从冰桶取出 B.进行白葡萄酒服务时,应按照主人优先的原则进行服务 C.建议客人开胃酒选择白兰地 D.建议客人鱼类配白葡萄酒,肉类配红葡萄酒 7.下列关于酒水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软饮料是指酒精含量较少的饮料 B.加饭酒是黄酒的一种 C.啤酒的酒精度和麦芽汁浓度成反比 D.白兰地存储时间越长,酒的品质越差 8.餐厅服务员询问客人有无预定的正确用语是 A.Are you ready to order now? B.Would you like to sit here,sir/madam? C.May I have your name,please? D.Do you have a reservation,sir/madam? 9.下列关于餐后甜酒的描述错误的是 A.餐后甜酒又称利口酒,主要用作餐后酒或调制鸡尾酒 B.本尼狄克丁又称圣酒,产于法国诺曼底地区 C.金万利又称大马尼埃,产于法国科涅克地区,广泛用于调制鸡尾酒 D.薄荷酒主要产于法国和荷兰有绿色和白色两种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导读:词类的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例如《狼》:“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句中的“洞”本是个名词,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再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句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分别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情况就是词类的活用。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铁了心”、“密切关系”、“巩固国防”等,但却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 总的说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

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所以也附在这里加以介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 ①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满井游记》)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如: ①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厖攻铚、酂、苦、跖、樵,皆下之。(《陈涉世家》) ②秦师道东。(《左传氛辍罚? 二、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高三语文教学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教学复习计划 一、总体设想 1、主体思想:依照循序渐进、难以结合的原则,注重基础,强调方法,提升能力。 2、复习轮次安排:本届高三语文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XX年9月—XX年3上旬“市一模”)专题专练,逐项过关。 第二轮(XX年3初—XX年4月底)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查漏补差,根据新动向,调整训练重点。 第三轮(XX年5月初—XX年6月初)进行适当的应试技巧指导与心理疏导,提高实战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定位于四类学校,总体上基础差较差,且学习主动性不强,在语文学科上的主要表现在: (1)语文整体素养差,基础书写表达能力较为薄弱;

(2)阅读面狭小,理解能力差,且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3)对待语文的态度不够重视,学习欠缺积极性; 所以,复习过程中,应立足学生实际,抓基础,抓落实,抓复习的有效性。努力让学生在复习中有所得,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三、考点分析 1、语言知识 (1)语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课下注解、课后附录。关注多音字、形声字、统读字、易混字的读音。 (2)字形:《第一批异形词表》,辨析音、形相近的字。 (3)词语:掌握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了解常用虚词及复句的相关知识,注重熟语的积累及正确使用,重点掌握常见错误类型。 (4)病句:熟练掌握《考试说明》中的六种类型,培养分析能力,总结辨析方法。

2、语言运用 复习常见类型,关注新题型,多做创新题;贴近生活,注重实用;多做多练,学会表达。 3、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重点在课内,以《XX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为指导,课外适当扩展,读、背、默不间断。 4、现代文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建立阅读意识。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观点主旨是关键;总结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和规律,熟练掌握答题技巧。 5、古诗鉴赏 广泛阅读,加强积累,进行鉴赏技巧的总结分析和点拨,授之以渔,以不变应万变。 6、文言文阅读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 姓名学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i-28 一、选择题(共42分) 1.[2014天津]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2.[2014天津]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C.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 11.[2014江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 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C.加热0.1mol/LNa2CO3溶液,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4.[2014上海]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中() A.C(Ca2+)、C(OH-)均增大B.C(Ca2+)、C(OH-)均保持不变 C.C(Ca2+)、C(OH-)均减小D.C(OH-)增大,C(H+)减小 5.[2014新课标I]已知分解1 mol H2O2 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的分解机理为:H2O2+I-→H2O +IO-慢 H2O2+IO-→H2O +O2+I-快 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D.v(H2O2)=v(H2O)=v(O2) 6.[2014新课标I]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溴酸银的溶解时放热过程Array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60 ℃时溴酸银的K sp约等于6×10-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80 t/℃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习题课1

习题课1“实词、虚词、熟语”题分类训练 题组一实词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了财权,管好了政府的“钱包”,诸如约束三公消费、________行政开支、遏制奢侈浪费之类的难题,将随之迎刃而解。 ②在青岛市中心血站,小记者们参观了血液的采集、检测、保存整个过程,像好奇宝宝一样不时提出各种问题,详细________了采访的每个细节。 ③非法侵入是国际民航保安的常用语之一,未经________进入停机坪、候机室等限制区域,都是非法侵入,各国均将非法侵入行为定为违法犯罪。 A.节减记录授权B.节减记载受权 C.节俭记载受权D.节俭记录授权 答案 A 解析“节减”指节省减少,动词;“节俭”指节约俭省,用钱用物有节制、不浪费,形容词。“记录”指如实写下来,常指边听边记;“记载”一般用于事后把事情记在文章或书里。“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013年4月,澳新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称,人民币正在________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人民币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只是时间问题。 ②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侧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使读者________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③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4日从上海送检的鸽子样品中________到H7N9禽流感病毒后,上海市紧急进行处置,于5日凌晨关闭了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活禽交易区。 A.逐步体会检测B.逐步领略检验 C.逐渐体会检验D.逐渐领略检测 答案 A 解析自然而然的变化多用“逐渐”,有意识有步骤地转变多用“逐步”。人民币“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是有步骤、可操控的行为,故①句应用“逐步”。“体会”指体验领会,含有理解感受的成分;“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根据语境,②句应用“体会”。“检验”指检查验看,检查验证。用一定的标准衡量是否合格或合乎规定;“检测”指检验测定,通过一定的手段查验、发现有关信息。根据语境,③句应用“检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 2011-10-23 20:40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漩涡(xuán)症结(zhēng)果脯(fǔ)犯而不校(jiào) B.骠骑(piào)辟谣(bì)碑贴(tiě)间不容发(jiān) C.着陆(zháo)机杼(zhù )契机(qì)以讹传讹(é) D.蹩脚(biě)掮客(qián)劲头(jìn)赧颜苟活(nǎn) 答案:A 解析:B.辟pì,“碑帖”应为“碑帖”;C.着zhuó;D.蹩bié。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B.辛亥革命前后所兴起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街头风云际会,城市在炮火中经历了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C.上中学时,老师在一次谈话中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到哈佛读几年书,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丁学良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D.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答案:D 解析: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的器皿;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别人请教。A.引而不发: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属望文生义。B.风云际会:比喻贤臣与明君相遇,有了施展才能的好机会。也指有才能的人遇到机会。C.一语成谶:就是“不幸而言中”,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感情色彩有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训练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因长时间训练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下降16%,所以应及时补水以增加血浆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 B.当看见“徐州”舰官兵拉出的横幅时,从利比亚经海上撤离的华人跳跃着、欢呼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C.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D.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在“运动持续时间”前加“延长”;C项结构混乱,改为“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宾至如归的感觉”或者“让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D项表意不明,“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 4.从下了各句中选出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一句() A.王平对邻居张大爷说:“张大爷,我们班同学明天春游,尽快帮我借台照相机,以免误事。”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全套教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低分作文的弱点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压缩语段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学会分析议论文事实论据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开好凤头扣人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扩展语句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五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六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考场作文文采训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观点型命题的审题立意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炼字型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综合运用之漫画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 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一、方法和策略 语文是基础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虽然靠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但是,第一轮复习是考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复习的阶段,第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明年高考的成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做好第一轮复习,是打赢2018高考的关键一战。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点:1、重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察。2、文化内涵日益增强。3、主观题所占分值比例逐年增加,客观题逐年减少。4、作文命题稳中有变。鉴于此,我们准备做到如下几点。 一、课本复习和知识点专题复习相结合,以知识点专题复习为主线,以课本复习为辅线。课本复习主要利用早读时间,给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专题复习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两线并进,有主有次,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二、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相结合。鉴于高考语文命题重主观的趋向越来越明朗。我们在复习专题时,打破常规的复习顺序,把语言知识点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即成语、病句等的专题复习穿插进行。这样既避免了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专题复习的枯燥记忆,又保证了学生不间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训练。有积有发,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三、语言基本知识点的复习和作文训练相结合。在第一轮的复习中,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作文训练。(作文训练也可以和模拟考试同时进行)比如,第一次作文专门训

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

黄陂七中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5.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一战前)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到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材料二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 (1)在材料一二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为什么?(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是怎样同“魔王”打交道的。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9分) 2.材料一欧洲此间宗教冲突、民族屠杀,各国间的王位争夺战争,他们顾不上我们。所以我们还经得起内部折腾,倒下去还能起来。但是英国资产阶级英命和工业革命成功后,事情就不一样了。到清朝末期,西方人过来了,如狼似虎,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在20世纪初可能就被西方人肢解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 Ⅲ核心突破一

突破一品象悟境,鉴赏形象 [导语]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三类,它既是鉴赏诗歌的基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完成鉴赏形象任务,就要把握古诗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对于一轮复习来说,就是要重点把握三类形象,尤其是意象的特征及背后的思想感情,答好相关试题。 一、理解人物形象必备知识

(说明:每首诗都有自我形象,但不一定都有他人形象。)

结合课本知识填空。 《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年老色衰、沦落江湖。主观人物形象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 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鉴赏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尽管兄弟情谊颇深,乐观旷达的苏轼却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颔联劝勉,上句勉励子由要不辞辛苦,“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子由要不辱使命,要让契丹国王认识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不要失大国风范。颈联嘱咐,上句要身居沙漠的子由,时时回望故国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之景。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代指子由,这不仅因为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3)(5)朱庆新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和教务处的指示精神,以高考语文大纲和高考考试要求为依据,切实做好专题复习、重点夯实基础,积累知识,紧扣课本,用好复习训练资料,精讲多练,力求为高考作好全面系统地准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学情分析 高三(3)共25人,上学期期末语文(分值150)考试成绩平均69分,及格罗俊欣、朱秋曲、罗俊朋、朱少坊、叶益彪6人,占25%,优秀率0,最高分罗俊朋100分,最低分邱智华29分,学生基础知识很差,写作一般,大部分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高三(5)文科复习班共有学生6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3人,卢丽润高考成绩495,达2B,欧阳燕妮448分,3A,其余朱建委420分、李伯霞417分、彭俊逸418分、刘雨晨350分等4人进入3B。复读班的学生参加过高考进行过复习,多少一种骄傲浮躁情绪,学习不够扎实,时间观念不强。 三、备考理念:科学全面,扎实有序,先易后难,宁精勿滥,高质高效 1.科学全面(科学制定备考计划,科学使用训练材料,全面落实考纲要求) 2.扎实有序(扎实利用好包括早读在内的每一段“语文时间”,认真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 先易后难(先从难度较小的专题入手再过渡到较难的专题) 4. 宁精勿滥(学生基础不好,只能少讲精讲,不然的话效果就不明显) 5.高质高效(把握好考纲要求,提高备考的针对和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掌握“学

情”与“考情”避免无效性付出,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6、精讲多练(课堂上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构建知识网络,用好复习资料及拓展练习) 三、复习目标、措施、要求 (一)强化积累,夯实基础 语文贵在积累。诵读和练习是语文积累的不二法门。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语文高考必须重视诵读这个环节。除早自习外,每天宜再安排15分钟诵读时间,制订好诵读计划。诵读的内容,可参见下列这些。 ①诵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必修5的文言文。达到会背诵,会翻译,会解词。 ②诵读名句名篇。重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9篇古文和14诗词曲。达到会背诵,会默写,在此基础上向教材其他背诵篇目和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延伸。 ③诵读字、词(包括熟语)。一是教材上容易读错的字、词;二是一轮复习材料中的几个“重点强记”的内容。 ④时文美文。自选和由教师推荐一些报刊上的最新时文,通过诵读,汲取思想精华,领悟写作技巧,积累语言材料。 ⑤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特别留意与自己喜欢的文体相同的文章,积累语言素材,掌握考场作文的一般写作规律。 练习一般安排两个内容:一是练字,要力求把字写规范,写工整;二是练阅读,包括一篇文言文阅读和一篇现代文阅读。选材宜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为宜。 (二)考点训练,实现突破 考点训练是语文备考的核心,考点的训练必须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掌握方法,逐步推进,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能力。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 姓名 学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Fe-56 一、选择题(共42分) 1.[2014江苏]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图。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是弱电解质 B .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 .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 .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2.[2014四川]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 .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 .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 .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3.[2014海南]NaOH 溶液滴定盐酸的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 ) A .酚酞 B .圆底烧瓶 C .锥形瓶 D .碱式滴定管 4.[2014海南]标准状况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 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已知H —H ,H —O ,和O==O 键的键焓△H 分别为436KJ/mol ,463KJ/mol ,495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g)==H 2(g)+1/2O 2(g) △H =—485KJ/mol B .H 2O(g)==H 2(g)+1/2O 2(g) △H = + 485KJ/mol C .2 H 2(g) + O 2(g)==2 H 2O(g) △H = + 485KJ/mol D .2 H 2(g) + O 2(g)==2 H 2O(g) △H =—485KJ/mol 5.[2014海南]某反应工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a 有催化剂参与 B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小于△H C .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 .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 E 1+E 2 6.[2014江苏]已知:C(s)+O 2(g)=CO 2(g) △H 1 CO 2(g)+C(s)=2CO(g) △H 2 2CO(g)+O 2(g)=2CO 2(g) △H 3 4Fe(s)+3O 2(g)=2Fe 2O 3(s) △H 4 3 CO(g)+Fe 2O 3(s)=3CO 2(g)+2Fe(s) △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H 1>0,△H 3<0 B .△H 2>0,△H 4>0 C .△H 1=△H 2+△H 3 D .△H 3=△H 4+△H 5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散文阅读

专题二散文阅读 ——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 散文文体近几年在课标全国卷中没有出现,但是在高考考纲规定的考查范围内。因散文不易读懂,因此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从读懂四类散文文本切入,然后分考点突破,在每一考点中,再分题型进行系统复习;对每一题型,先通过典题,揣摩解题思路,再学习相关技法。这样有理论,有技法,有训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下面以2015年湖北卷、2016年天津卷为例,列举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

1.从阅读材料的选取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特点 (1)选材范围方面: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2.从命题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命题规律 (1)稳中有变。“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纵观这些年的高考题,散文文本的考点主要有: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理解词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 (二)散文的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