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9门)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9门)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9门)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9门)

典型零件二维绘图与考证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典型零件二维绘图与考证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参考学时:112学时

学分:5学分

前修学习领域:岗位认知、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等

后续学习领域:典型零件三维造型(UG)、典型零件自动编程加工与考证(UG)等。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

《典型零件二维绘图与考证》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辅助画图软件的使用技巧。本课程是“机械制图”的后续课程,所以要在学习软件应用的同时强化绘图的机械规则和一般标准。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及相关专业学生

的教材,也可作为岗位培训用书。

(二)课程任务

本门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AutoCAD的绘图环境的设置,掌握简单二维零件图的绘制方法,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中的绘图和编辑功能,会使用AutoCAD绘制轴套类、盘盖类、叉架类、箱体类以及组合体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企业通常使用的机械零件、结构设计软件,以适合于企业工厂绘图员岗位。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规范、准确、高效地绘制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CAD的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生成及编辑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掌握复杂零件图的生成及编辑的方法和知识。

●掌握较复杂装配图的生成及编辑的方法和知识。

●掌握图形的输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知识。

●掌握模具图读图的方法和知识。

(二)能力目标

●具有CAD基本几何图形的生成及编辑能力。

●具有CAD复杂零件图的生成及编辑能力。

●具有CAD较复杂装配图的生成及编辑能力。

●具有CAD图形的输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能力。

●能识读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竞争效益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表

学习情境成绩=平时表现(出勤、违纪情况等)×20%-+-学习及工作表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40%+考核成绩×40%,总评成绩为各学习情境的平均成绩,或以其中某一学习情境成绩作为考核成绩。

职业资格证书与考核要求通过由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中级CAD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鉴定考试为实操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获取中级CAD 职业资格证书。

五、实施建议

(四)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特点的课程设计思想。

(2)以工作项目教学形式为主线设计教材,结合CAD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典型零件二维绘图的相关要求,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编写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文字表达通俗简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4)教材内容应依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实际,体现数控技术应用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

(5)教材应力求反映数控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更贴近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五)教学建议

(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针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教学的目的、典型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应掌握的能力。讲解要求结合实际,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实用性。

(2)课堂操作演示。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讲解完成任务要用到的软件功能及相关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操作步骤。

(3)课堂学生练习。根据课堂所教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设计类似工作任务,让学生练习。工作任务要有代表性,难易结合,由易到难。

(4)综合工作任务实训。在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模块完成后,设计一个运用本模块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工作任务,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充分挖掘现有课程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图书、实训、电教等设备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同时,除了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具学具、图书资料、实验设施等,还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和每个学生作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资源的作用。

(2)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内容、方法过程、组织形式等多元多维的呈现。在课程教学中参与到综合实践中来,在发挥应有作用同时,成为新的课程资源。

(3)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在课程的校本化再开发进程中,积极倡导要努力结合地方特点和学校特色挖掘课程资源。

(4)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并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络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建议学时:112课时

学分:6学分

前修学习领域:职业认知、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后续学习领域:数控车床零件加工、典型零件三维造型、典型零件自动编程加工等。

一、课程性质

课程定位

本门课程是为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为主线,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具体教学模块环节,都要求学生亲自实践,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操作命令的使用方法。

课程任务

“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其他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等有较深入的了解。本章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实习等的必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解决机械设计制造中技术信息的图样表达问题,以及与图样绘制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设计、制造工艺问题。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掌握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和技能。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制图国家标准与基本规定。

●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基本形体的视图表达。

●掌握组合体的表达。

●掌握轴侧图的形成及绘图方法。

●掌握机件的视图、剖视图、截面图等表达方法。

●掌握生产中常见五大类零件的正投影图样表达。

●掌握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

能力目标

●能正确选择、使用常用绘图工具。’

●能手工绘制机械图样。

●能识读及绘制车削类、铣削类、综合类类等典型机械零件图。

●能对生产图样中零部件的尺寸、技术要求进行标注及识读。

●能绘制并读懂各类标准件、常用件的连接图及齿轮啮合图,能正确选

用标准件和常用件。

●能分析装配图中工作原理及装配关系,分离零件,拆画零件图。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竞争效益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任务要求学时绪论 1

1 识图入门

基础

任务一绘制A3图幅图

框及标题栏

任务二挂轮架平面图形

绘制

任务三补画带凸台空心

圆柱视图

任务四绘制支架的正等

轴测图

任务五绘制轴承座零件

的三视图

1.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会使用绘图工具和用品

3.掌握几何作图技巧

4.掌握正投影法原理

5.掌握基本体及其表面交线的画法

6.知道轴测图作图原理及画法

7.掌握组合体的视图表达及画法

12

2 轴类零件

图的识读

与测绘

任务一阶梯轴零件图的

识读与绘制

任务二测绘阶梯轴零件

1.识记识读轴类零件图

2.掌握轴类零件图的绘制方法

3.了解轴类零件的特点

24

3 轮盘类零

件图的识

读与测绘

任务一泵盖零件图的识

读与绘制

任务二测绘十字型腔零

件图

1.识记识读轮盘类零件图

2.掌握视图投影规律以及基本体投影

的画法

3.了解轮盘类零件的特点

28

4 识读综合

类零件图

任务一识读叉架零件图

任务二齿轮零件图的识

1.了解阶梯轴测绘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2.掌握视图选择、尺寸标注、技术要求

25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表

50%。

学习情境成绩=平时表现(出勤、违纪情况等)×20%+学习及工作表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40%+考核成绩×40%,总评成绩为各学习情境的平均成绩,或以其中某一学习情境成绩作为考核成绩。

五、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

“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功能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制图的基本国家标准,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能够完成各种机械图样的绘制与标注。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建议整合原学科体系设置的机械制图、机械零件精度检测、制图测绘技能训练及计算机绘图技能训练等4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将知识点融入每个学习情境的项目任务中,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在插图部分建议贯穿与机械零件识图有关的各类最新国家标准,重视对学生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能力的培养。

教学建议

1.采用任务或项目教学

按任务实施需要讲授所需知识与技能,打破传统知识体系,以“项目、讨论、演示、问题、启发、鼓励,等不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结合“应用’’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够边学边做,边做边

学,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既能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使学生展开交流。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鼓励学生经验共享与交流,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小组工作。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授课、模型示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

5.自主学习

教师收集、整理、制作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料库,广泛地利用校园网和其他网络信息建立参专文献、背景资料库和学习资料索引,通过信息共享和网络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信息和交流平台。从各种媒体中撷取新的专业信息,不断地补充和扩展信息资源,为学生自主拿习提供有利条件。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适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动画及虚拟资源,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1)视频要简短、要点要突出;

(2)动画要清晰、动作过程要严谨、科学,确实能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问题;

(3)虚拟资源要实用,要具有交互性等。

2.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在课程的校本化再开发进程中,积极倡导要努力结合地方特点和学校特色挖掘课程资源。

3.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零件质量检测与控制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零件质量检测与控制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建议学时:56学时

学分:3学分

前修学习领域: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钳工零件制作

后续学习领域:普通机床零件加工、数控车床零件加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典型零件加工、岗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

一、课程性质

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能在生产实际中应用正确的检测方法保证加工零件的质量,是培养高素质的机械加工零件质量检测和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作为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其在生产一线的工人、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课程任务

本书依据汶上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通车床零件加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并参照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写而成。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对车削零件、铣削零件以及综合类零件不同要素的测量与控制,能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工、量具。能

根据图纸的精度要求,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并且对不合格产品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零件检测任务引领项目活动,培养具备机械产品质量控制的专业知识,能在机械领域从事质量检测、质量数据统计分析、质量监督和管理的技术人才。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机械加工零件的基本检测方法和技能。

●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

●熟练掌握常规量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

择合适的量具。

●掌握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

●掌握正确处理检测数据及判定检测结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

●具有较强的读图、识图及检测与分析能力。

●会正确使用常用量具。

●能正确检测零件的线性尺寸、形位公差、螺纹和表面粗糙度。

●具有数据处理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交际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表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数控技术应用(0514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 1 数控车工数控车工数控车削加工 2 数控铣工 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 3 加工中心操作工 4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备识读与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 2.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 3.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本专业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备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6.具备操作和使用普通机床(车床、铣床)的初步能力。 7.具备操作和使用数控机床的初步能力。 8.具备基本的数控机床的维护能力。 9.能进行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 10.具备对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初步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车削加工 1.熟悉常用数控车床的结构、种类,具备操作常用数控车床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车工四级技能等级标准,并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初步具备数控车床的维护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 1.熟悉常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结构、种类,具备操作常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四级技能等级标准,并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初步具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维护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 1.掌握机械测量和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进行改革。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 一) 、课程的性质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是旅游三部计算机应用专业、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是职业能力课程中的职业基础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以及结合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网站开发的能力, 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动态网站开发数据库课程的基础。 ( 二) 、课程定位 本课程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根据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以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线, 以本专业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 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实验项目或工作情景, 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 以典型实际问题设备为载体, 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 该门课程以形成数据库管理能力和利用高级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库编程能力为基本目标, 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关性,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贯彻”技能培养为主, 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选取项目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 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数据库系统开发流程与典型的项目为载体, 使工作任务具体化。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 ”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 ”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三、内容标准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学习单元) 。 ( 一) 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根据计算机应用及工程师、程序员等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数控技术专业发展规划报告

数控技术专业“十三五”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主要成绩与经验 示范性建设结束以后,在学院的正确领导下,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专业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狠抓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 1.发挥长期积累优势,大幅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实践教学课时大于理论教学课时。 以技能竞赛零件为载体开展实训项目,创建河南省资源共享课,并在中央电化教学馆予以展示。 编著了2本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 2.借助河南省技能振兴工程,构建多轴加工实训室 在河南省技能振兴工程中,高级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除了进行了各种技能培训,我们还新建了多轴加工实训室。其中包含5台DMG四轴加工中心,1台DMG五轴加工中心。 3.以学院技术创新团队项目为契机,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在原来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学院大力资助专业技术创新团队。数控技术专业获得学院大力支持,开展零件、部件等的创新设计,工艺及加工方法的创新。 4.在特色院校建设过程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目前本专业教师全部参加过国内、外各类师资培训,技能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5.借应用型本科的东风,开展本科教育

目前本专业与中原工学院合办一个本科班,教学运行良好。 (二)不足与存在问题 1.课程体系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技能训练没有贯穿始终,只是作为一种课程类型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某一阶段,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对割裂,分别设置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与指导,不利于职业技能的系统培养。 2.实践教学系统性、层次性不够 实践教学安排不成体系,不同岗位、不同技能的培养相对割裂,侧重于经验性技能,而缺乏对系统性、策略性技能的培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依靠有力而有效并贯穿于整个教育阶段的各种实践教学。对于每一专业按培养计划所确定的最终技术应用能力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技能培养,需要进行不间断的训练。 3.过度夸大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技能训练中的作用 我们认为实践技能应该在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把第三学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放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而企业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如果把培养人才这一目标转嫁给企业,势必会造成企业的负担,或者使学生沦落为以重复性工作为主的操作工,达不到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市场和我国的国情要求,主动推进生产方式向小批量、多品种发展;另一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更多资料请访问.(.....)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标准 GZB/HZY 580103-2008

数控技术专业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ity 2008-06-30发布2008-09-01实施 教务处发布 1.专业名称 数控技术 2.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3.入学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4.学制 学分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5.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单位:机械制造企业,机床制造企业 主要就业部门:数控编程部门,生产部门,机床设备维修部门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控程序员、普通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 6.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7.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机械制造行业、机床制造维修行业,培养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具备数控设备操作、装调、维修、管理能力,可在机械制造行业、机床制造维修行业进行生产、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7.1 能力目标 (1)具有操作普通机床的能力。 (2)具有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3)熟练运用CAD/CAM主流软件的能力。 (4)具有数控编程的能力。 (5)具有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和处理本专业的英文技术资料。 (7)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7.2 知识目标 (1)掌握机械制图及公差、机械制造基础的理论知识。 (2)掌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理论知识。 (3)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掌握电子电工理论知识与PLC原理。 7.3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 (3)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行为习惯。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通用

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它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如航空、财会、数控、电子、建筑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杂、多,但中专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交流、等七个单元项目,涵盖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划分好后,教师要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单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己先将项目设计开发出来,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针对项目的难度不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项目的实施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针对网络技术、网络交流等稍大的项目成立项目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制定计划,并落实分工,参考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小组成员(一般4-5人)。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不是单一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对完成工作任务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时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技巧;它不再是一种向学生灌压式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总结、体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是会老化的,本课程力求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自我再生、自我创新方面塑造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生存,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软件技术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73011 课程总学时:36 课程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软件技术 制定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8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软件测试技术》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是针对软件测试员或程序员岗位的任职要求所设置的具有综合性质的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软件测试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流程管理和使用自动化工具实施项目测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完整的软件测试的工作过程,能对完整的项目进行测试的实施工作,从而实现与测试技能要求的无缝连接。 前导课程:《C#程序设计》、《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后续课程:《项目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紧紧围绕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岗位能力需要,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基于任务导向来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按照软件测试的知识体系,组织成“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单元测试”、“测试管理”五个部分。针对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岗位需求,设计真实测试项目案例,以典型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在考核方式的设计上,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过程化、能力导向的综合评价。

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强调过程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成绩考核主要采取了课堂表现、实验实训记分、考试等方式。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理论知识,掌握主流的测试技术和方法,能承担软件测试的工作任务,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测试计划的制定能力、测试用例的设计能力、测试代码及文档编写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对学生今后从事软件编码、软件测试以及其他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知识目标: (1)理解软件测试的模型和分类; (2)了解解软件测试的原则、策略、流程; (3)掌握软件测试的过程; (4)掌握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 (5)掌握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 (6)掌握JUnit单元测试技术; (7)了解测试项目管理; (8)了解测试计划、测试总结的编写。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应用常用测试方法,完成对应用系统的测试工作; (2)能够独立编写简单测试计划; (3)能够独立编写简单测试总结; (4)能够独立进行常用测试用例的设计; (5)能够使用软件测试的相关技术,针对某个项目进行完整的测试活动。 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5)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与教学 科技创业家 2012年10(下)TECHNOLOGICAL P IONEERS 176科技创业家 TECHNOLOGICAL PIONEERS 1引言 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近年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上看,各院校培养出的所谓高技术人才达不到企业要求。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各院校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与开发不尽合理。可见,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 2.1数控加工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数控加工产业特点和学生特点, 我们对数控加工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我院数控加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方法,熟练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技术骨干和生产现场的技术能手。 2.2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2.2.1具有较强的分析零件图纸的能力和设计能力,能编制较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2.2.2具有数控加工和常规测量方面 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利用CAD/CAM技术进行常用零件的制造。 2.2.3会合理使用各种新型刀具、工、量、夹具,具有独立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2.2.4具备数控机床维护和保养的能力。 2.2.5了解数控加工技术发展方向,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2.3分析就业岗位需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企业对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职业能力为依据,设计课程结构,借助具有真实(校企合作单位)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的实训实习,使学生及早获得职业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工作。 3 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3.1理论课体系 3.1.1数控加工课程体系: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构成理论课体系: 从(图1)可以看出,将理论课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公共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技术方向模块组成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 3.1.2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数控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整合校企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共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体现工作内容与流程、反映数控先进技术、突出能力(技能)培养、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建设《液压与气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系统调试与维护》、《CAD/CAM》、《精密检测技术》等优质核心课程。 3.2实践课程体系 《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顾颂虞 (苏州技师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 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这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技师学院提出了数控专业建设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数控专业的定位、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符合我校特点的数控加工课程体系,为数控加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了新的路子。关键词:数控加工 课程体系 一体化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s require a lot of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who master CNC machining technology .It asks the Technician College which trains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for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C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practices on the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of machin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building of integration faculty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t form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 according to our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it explores the new path for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in the CNC machining.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Curriculum system;Integration. 作者简介:顾颂虞(1964年12月—).男,苏州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 图1

数控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数控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数控专业优化后的课程结构说明;随着数控技术的日益普及,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改;一、开发新课程体系与课程;1.调研市场,准确定位;目前,数控人才的市场需求有三个层面:“蓝领层”、;2.适应市场,开发新课程体系;近年来,我校多次修订相关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突出了专业核心课程与技能训练;3.突出技能,优化课程设置;在专业教学上,以能力为本位,优化后的课程结构。 随着数控技术的日益普及,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职教观念,把职教作为产业,依托市域经济、面向社会需为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为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胜任数控技术应用与操作的初、中级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在原有机电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开发新课程体系与课程 1.调研市场,准确定位 目前,数控人才的市场需求有三个层面:“蓝领层”、“灰领层”和“金领层”。我校面向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专业定位在培养“蓝领层”上,所毕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理论基础,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并且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初、中级证书。为了实施培养目标,本专业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行家组成的“数控专业建设改革指导委员会”,经常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论证,加快专业建设,与市场保持零距离对接。 2.适应市场,开发新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校多次修订相关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以行动为导向,建立了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理实一体化的原则,下调 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突出了专业核心课程与技能训练的项目,使之更贴近企业,提升了专业教学的实用性、有效性。理论上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

《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开发

《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开发 摘要: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发展,需要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课程改革开发的关键。本文阐述了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团队,通过到企业调硏进行高职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过程,结合数控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将此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等进行了调整。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了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任务驱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一直是我们探索的主题。关键是如何将理论知识点渗透和融合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结合数控机床使用中企业岗位需求特点,采取以具体数控机床为项目进行教学展开,具体有数控机床认知,数控系统参数备份与恢复,数控车床安装、调试与维护,数控铣床安装、调试与维护,数控加工中心安装、调试与维护,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安装、调试与维护,数控机床机械仿真,CA6140车床电气仿真,FANUC-0I数控系统电气连接 与调试,SIEMENS-802D数控系统电气连接与调试,FANUC-0I数控系统之PMC认知,十一个典型教学项目。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编写出以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为内容项目模块,再以这些项目模块为基础进行内容整合、序化,旨在涵盖同一职业领域岗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反映“四新”成果,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减少了枯燥无味理论知识,增加了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该课程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专业理论始终围绕职业核心能力这一主线,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做到各学科知识“解构、重组”,不求学科体系完整性,但求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基于工作导向项目教学法”为基础,采取“六步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 程中,符合基本教学规律和学生记忆规律,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以学生自学为主,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利于方法能力提高。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有利实训条件,采用了“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将理论、实践教学融合于教学项目中;利用教学工厂实习,锻炼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岗位适应能力,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能力,通过企业顶岗实习,锻炼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是以“基于工作导向项目教学法”为基础课程设计,设计思路 是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教学目标,确立岗位能力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重新构建了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课程学习领域,以理论学习“够用”为原则,以“学工互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岗位职业能力需要为重点,培养企业与社会需求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六步教学法”开展教学,将系统理论知识逐步融入到项目当中,采取“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围绕职业岗位需求、专业与企业合作、教学与生产结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过程与技术研发过程深度融合,创建以“教学工厂”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工作过程确定教学顺序,以生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三、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 五、课程实施建议 (9) 六、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15)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学时:90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部分,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 后续课程:电子CAD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教学中着重于各种电路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现代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试卷及标准答案

现代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试卷2标准答案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数控机床是由控制介质、数控装置、伺服驱动装置、辅助控制装置、反馈装置、适应控制装置和机床等部分组成。 2.数控机床加工过程的加工路线是指刀具中心的运动轨迹和方向。 3.三相步进电机的转子上有40个齿,若采用三相六拍通电方式,则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为 1.50。 4.数控机床的最小设定单位是数控机床能实现的最小位移量,标制着数控机床精度的分辨率,其值一般为0.0001~0.01mm,在编程时,所有的编程单位都应转换成与最小设定单位相应的数据。 5.通常把数控车床的床身导轨倾斜布置,可改善其排屑条件和受力状态。提高机床的静刚度。 6.数控机床的工作台和刀架等部件的移动,是由交流或直流伺服电机驱动,经过滚珠丝杠传动,可减少进给系统所需要的驱动扭矩,提高定位精度、运动平稳性。7.对步进电机施加一个电脉冲信号时,步进电机就回转一个固定的角度,叫做步距角,电机的总回转角和输入脉冲数成正比,而电机的转速则正比于输入脉冲的频率。8.位置检测装置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闭环系统中,它的主要作用是检测位移量,并发出反馈信号与数控装置发出的指令信号进行比较,如有偏差,经放大后控制执行部件,使其向着消除偏差方向运动,直至偏差等于零为止。 9.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的作用就是要求数控系统根据工件轮廓程序和刀具中心偏移量,自动计算出刀具中心轨迹。 10.伺服系统的输入是插补器发出的指令脉冲,输出是直线或转角位移。 11.数控机床工作台和刀架等部件的移动,由交流或直流伺服电机驱动,经过滚珠丝杠传动,减少了进给系统所需要的驱动扭矩,提高了定位精度和运动平稳性。 12.光栅依不同制造方法有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两种。数控机床中常用透射光栅做位 置传感器。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闭环伺服系统使用的执行元件是(1,2) (1)支流伺服电机(2)交流伺服电机(3)步进电机(4)电液脉冲马达2.步进电机的角位移与(4)成正比。 (1)步距角(2)通电频率(3)脉冲当量(4)脉冲数量 3.数控机床CNC系统是(3) (1)轮廓控制系统(2)动作顺序控制系统(3)位置控制系统(4)速度控制系统 4.采用DDA法加工第一象限的斜线,若偏差函数值大于零,规定刀具向(1)方向移动。 (1)+X (2)-X (3)+Y (4)-Y 5.数控机床有不同的运动形式,需要考虑关键与刀具相对运动关系和坐标系方向,编写程序时,采用(4)的原则。 (1)刀具固定不动,工件移动(2)铣削加工刀具固定不动,工件移动;车削加工刀具移动,工件固定(3)分析机床运动关系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两者的固定和移动关系(4)工件固定不动,刀具移动。

数控加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数控加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数控专业)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四年五月八日

目录 1.概述 (3) 1.1课程性质 (3) 1.2课程设计思路 (3) 2.课程目标 (3)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 4.实施建议 (8) 4.1 教学建议 (8) 4.2 教材编写建议 (9) 4.3考核评价建议 (9) 4.4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0)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授课对象 《数控加工工艺学》课程是一门以数控技术基本理论为基础,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专业理论课。课程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本的思想。它的主要授课对象是数控专业二年级的学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技能。 2、参考课时 总课时为210课时,理论教学课140时,实践教学70课时。 3、课程性质 《数控加工工艺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数控入门知识、数控机床的组成,数控编程基础、数控机床切削加工工艺和数控机床电加工工艺。 (二)课程设计思路 1.知识与技能并重,通过实践巩固知识,通过知识的掌握扩展实践方法和技巧。 2.任务驱动,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 3.设置学生思考和实践环节。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操作工所需要的技术基础理论;对本专业所需要的数控加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能力;能与数控加工编程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课程相配合,掌握数控加工全过程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熟悉数控与数控机床的概念;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了解数控机床各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手工编程作为重点,掌握数控编

CADCAM软件应用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CAD/CAM软件应用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CAD/CAM软件应用技术基础》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具备了《机械制图》、《AutoCAD》平面绘图、《数控编程技术》(含工艺)等基础知识后开设的课程。该课程是学生掌握三维数字建模和计算机辅助编程的重要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教学时数为144学时。《CAD/CAM软件应用技术基础》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二维曲线的绘制与编辑、实体建模、曲面建模、工程制图、装配、二维线框铣加工、平面铣加工、三维定铀铣加工、点位加工、多轴加工及UG软件的机床后置处理技术和程序仿真验证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掌握CAD/CAM的基础知识,具有CAD/CAM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UG软件进行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设计与制造,为适应机械产品三维设计及加工等岗位作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工作任务导向以及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的实际工作项目活动,使高等职业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数控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专业技术等,培养学生具备产品数控技术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方面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UG软件三维数字建模的相关知识;2)掌握UG软件装配设计的相关知识;3)掌握UG软件工程图的相关知识;4)掌握UG软件自动编程的相关知识。(二)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UG软件完成典型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工作;2)能熟练使用UG软件完成中等复杂装配体的三维装配设计工作; 3)能熟练使用UG软件完成由三维模型生成符合国标的工程图纸的工作; 4)能够熟练使用UG软件完成较复杂机电产品的自动编程,并能生成后处理程序上机操作。 5)能熟悉多轴自动编程6)能了解多轴加工7)能了解在线加工 (三)素质目标 1)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2)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3)良好的工程意识。 三、教学课时:120 学时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一种软件的操作,能独立运用软件完成轴类零件的平面造型及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三维造型。在具备金属切削基本理论,机械制造工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根据工件材料、加工要求等各种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刀具,确定切削用量等各种工艺参数,会后置处理、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的加工。 职业能力目标: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方案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方案 一、背景 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高新技术。2001年数控加工技术人才被国家列为技能紧缺型人才。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随着近几年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新一轮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数控专业教学特点和课程改革思路 随着企业岗位对数控人才要求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如何确定数控人才的培养方向,分析人才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制定实用高效的教学计划,是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1、数控技术的教学特点 两高: 专业实践性要求高——做中学、学中做。 对教师能力要求高——理论水平、实操技能、一体化教学组织能力、生产实践能力。 两广: CAD/CAM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数控加工技术不是简单的机床操作 专业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涉及整个制造业:机械、电子、电器、汽车、模具、航空、军工等行业。 两大: 市场人才需求大——能编程、会操机的技术工人紧缺,能设计、能熟练制定工艺、又会加工的高素质人才稀缺。 专业办学投入大——设备投入大、教学消耗大。 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现状 (1)教学条件和现状 学制较短,课时不足; 教学设备欠完善,实训工位不足; 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欠缺,师资不足; 教学方法有待变革,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专业课程体系亟待更新,教学评估体系亟待完善; 教学计划执行不够严格,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有待提高。 (2)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变化

不是简单的操作工,而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较好的职业发展基础。 优势: 中职毕业生:三年的职业教育与专业学习 企业学徒工:三个月的机床操作岗位培训 企业招聘员工要求: 第一是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二是专业技术水平; 企业反映中职学生比较欠缺的是:检测技能、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改思路 培养目标: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实践为教学主线,注重综合职业素质培养。 办学方向:以企业数控技术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合理设置专业专门化方向,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课程内容:适应数控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注重CAD/CAM一体化技术应用教学,提升专业办学层次。 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模块化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专业、小专门化”课程架构。 三、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依据设置合理的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1、人才培养目标 就业范围:机械、电子、电器、汽车、模具等制造企业。 职业领域:生产、服务、管理。 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规格层次: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术的(中级)数控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2)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3)专业能力:熟练掌握数控加工技术,能合理选取数控加工的相关要素,

数控技术及应用试题及标准答案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控技术及应用试题 课程代码:0219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中,若偏差函数大于零,则刀具位于( ) A.圆上 B.圆外 C.圆内 D.圆心 2.第一象限的一段圆弧AB的起点坐标为(0,5),终点坐标为(5,0),采纳逐点比较法顺圆插补完这段圆弧时,沿两坐标轴走的总步数是( ) A.5 B.10 C.15 D.20 3.脉冲增量插补法适用于( ) A.以步进电机作为驱动元件的开环数控系统 B.以直流电机作为驱动元件的闭环数控系统 C.以交流电机作为驱动元件的闭环数控系统 1 / 15

D.以直线或交流电机作为驱动元件的闭环数控系统 4.基于教材JB3298—83标准,一般表示逆圆插补的G功能代码是( ) A.G02 B.G01 C.G03 D.G04 5.对步进电机驱动系统,当输入一个脉冲后,通过机床传动部件 2 / 15

A.步距角 B.导程 C.螺距 D.脉冲当量 6.步进电动机转子前进的步数多于电脉冲数的现象为( ) A.丢步 B.失步 C.越步 D.异步 7.若数控冲床的快速进给速度v=15m/min,快进时步进电动机的工作频率f=5000Hz,则脉冲当量为( ) A.0.01mm B.0.02mm C.0.05mm D.0.1mm 8.与交流伺服电机相比,直流伺服电机的过载能力( ) A.差 B.强 C.相当 D.不能比较 9.直接数控系统又称为群控系统,其英文缩写是( ) 3 / 15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 二、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三、课时:224 四、学分:12 五、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工艺分析、数学处理、程序编制、仿真模拟、加工实训等活动项目,使学生掌握正确分析产品数控加工工艺,合理使用切削刀具,合理编数控程序,最终加工出合格的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技能;使学生成为具有数控车工中级工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能对数控车床和工、夹、量、刃具进行合理使用与维护,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习惯;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能力目标: ●能看懂中等复杂程度的轴套类、轮盘类零件图。 ●能识读工艺文件,正确分析零件的数控车加工工艺。 ●能合理选择和安装刀具,并确定切削用量。 ●能合编制中等复杂零件的加工程序。 ●能规范操作数控车床,加工出合格零件。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贯彻“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路,以生产实践中的荛任务为项目构建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由浅入深,围绕生产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在生产产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分析问题,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床一般编程与加工技能。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适应工作环境 4课时 数学目标 最终目标:能适应数控车床操作的工作、学习环境。 促成目标: 1.遵守工作场地规章制度和安全文明要求。 2.会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3.会正确使用和保养常用量具。 4.认识场地与设备:数控实训车间及其设备。 (一)工作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