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报告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报告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报告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报告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报告

新材料国重S2*******

一、课堂报告

郑老师的生物医用材料这门选修课,通过老师的整体介绍,然后让同学们分别就某一方面的生物医用材料进行了课堂展示,开拓了对于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的见识。

生物医用材料指的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特种功能,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疾患,而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现在各种合成材料和天然高分子材料、金属和合金材料、陶瓷和碳素材料以及各种复合材料,其制成产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现代生物医用材料具有新兴领域、发展迅速、高附加值的特点,是一个交叉学科,覆盖面广。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应该是对人体无毒性、无致敏性、无刺激性、无遗传毒性和无致癌性等不良反应。新的生物相容性内容的研究对材料的生物学评价提出新的要求,除了目前的ISO10993 标准外,新的评价方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生物医用材料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生物医用材料对各种细胞因子的影响;生物医用材料对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降解控释材料对人体代谢过程的影响;智能材料对人体信息传递和功能调控的影响;药物控释材料、净化功能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生物材料也称为生物医学材料,是指以医疗为目的,用于与生物组织接触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的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有多种分类方法,按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用作生物医用材料的金属或合金,又称外科用金属材料或医用金属材料,是一类惰性材料。这类材料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疲劳性能,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承力植入材料。该类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遍及硬组织、软组织、人工器官和外科辅助器材等各个方面。常用的有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及其合金、形状记忆合金、贵金属、可降解的镁、锶合金等。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生物医用材料,并且与其所有单体的性能相比,复合材料的性能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的材料。制备该类材料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或改善某一种生物材料的性能。该类材料主要用于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以及人工器官的制造。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发展最早、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材料,也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领域。它有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两个来源。按性质医用高分子材料可分为非降解型和可生物降解型两类。前者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酯、芳香聚酯等,后者主要包括胶原、线性脂肪族聚酯、甲壳素、纤维素、聚氨基酸等。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可在生物环境作用下发生结构破坏和性能蜕变,其降解产物能通过正常的新陈代谢或被机体吸收利用或被排出体外,主要用于药物释放和送达载体及非永久性植入装置。

生物无机非金属材料又叫生物陶瓷,此类材料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常用的有骨水泥、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碳纳米管、石墨烯等。骨水泥可用于硬组织缺损修复和固体移植,羟基磷灰石常用于颌面修复、牙科、生物活性涂层等领域。

近年来,生物医用材料迅猛发展,其具有以下发展趋势:组织工程材料面临重大突破、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初见端倪、活性生物医用材料还待发展、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开发势在必行、材料表面改性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还应探索表面改性研究、介入治疗材料研究异军突起、复合生物医用材料仍是开发重点。

组织工程材料面临重大突破:

(1)由于传统的人工器官(如人工肾、肝)不具备生物功能(代谢、合成),只能作为辅助治疗装置使用,研究具有生物功能的组织工程人工器官已在全世界引起广泛重视。最近,由于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强的特点,将其用作"种子"细胞进行构建人工器官成为热点。组织工程学已经在人工皮肤、人工软骨、人工神经、人工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展现出美好的应用前景。

(2)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初见端倪:纳米技术在90年代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也不断得到扩展。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是药物控释材料及基因治疗载体材料。

(3)血液净化材料重在应用:采用滤过沉淀或吸附的原理,将体内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致病物质)专一性或高选择性地去除,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是治疗各种疑难病症的有效疗法。尿毒症、各种药物中毒、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脂血症等,都可采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其核心是滤膜、吸附剂等生物材料。

(4)复合生物材料仍是开发重点: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的主体,复合生物材料受到广泛重视。它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具有不同性能材料的复合,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有效解决材料的强度、韧性及生物相容性问题。

(5)材料表面改性是永久性课题:生物相容性包括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

是生物材料应用的基本要求。除了设计、制造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外,通过对传统材料进行表面化学处理(表面接枝大分子或基团)、表面物理改性(等离子体、离子注人或离子束)和生物改性是有效途径。材料表面改性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被认为是生物材料研究的永久性课题。

二、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脑血管病患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自20世纪微创技术已被应用于治疗血管疾病,支架植入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图1(a)为血管支架植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示意图,血管支架通过球囊等方法运送至血管病变处,把原来狭窄或者堵塞的血管撑开以保证正常的血流,长时间的支撑使血管病变部位组织重生从而达到减缓和治疗的功效。图1(b)为一种血管支架形貌,血管支架不但要达到一定的力学支撑性能,还要减小与体内环境的接触面积。由于世界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血管支架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大约的支架所用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然而,由于目前医用金属材料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图1 血管支架

(a)血管支架植入过程示意图(b)血管支架形貌

血管支架材料的分类及特性

血管支架作为异物植入人体内,由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复杂性,对血管支架材料的选用提出了很高的性能要求,以减少置入后过敏、炎症以及血栓等并发症和后期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总的来说,用于制作血管支架所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优异的力学性能;磁共振成像可视性。

目前,已经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医用材料被用来制作血管支架,包括不可降解医用材料和可降解医用材料。不可降解的材料大体包括如下:316L不锈钢、

钴基合金、锆合金、钛合金、钽和铌合金等几大类。

1、钛及其合金

医用钛及钛合金在金属医用材料中占据重要地位,钛及钛合金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目前研究的主要有Ti-6Al-7Nb合金和Ti-5Al-2.5Fe合金,Ti-Zr合金,Ti-Sn合金,Ti-6Mo-8Al合金,Ti-24Nb-2Zr合金等。但是由于钛合金具有较大的杨氏模量,导致钛及其合金植入体内后会产生应力遮挡,同时钛及合金具有低硬度,低磨损性,从而影响钛及钛合金的应用。

2、Ti-Ni形状记忆合金

Ti-Ni形状记忆合金己经是应用在医疗行业十分常见和知名的工程材料,拥有其他合金材料所不具备的柔初性和记忆功能特性,医疗公司利用Ti-Ni合金己经生产制造出多种医疗器械产品。由这种合金材料加工而成的医用支架,利用微创介入技术通过放送器植入到人体血管内,在主动脉夹层治疗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人们对血管支架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患者对支架的需求不断増大,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所以针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血管支架的研究工作已经成为医疗器械领域及记忆合金领域的重要课题。如图2所示为形状记忆效应示意图。

图2形状记忆效应示意图

Ti-Ni形状记忆合金为近等原子比的化合物,原子比为1:1左右,重量比约为45%:55%,其高温相是CsCl型体也立方结构,低温相单胞为单斜晶结构,医用Ti-Ni合金成分为Ti-50.5%-51.5%at%Ni。

Ti-Ni合金的独特功能是形状记忆功能,其机理从微观上可解释是材料合金相发生转变的结果。合金在低温时属于低温相,加热升温到某一值就会变为高湿相,并且相变过程是可逆的。

除了记忆效应,Ti-Ni合金处于高于高温相转变温度的状态时还会表现出一种特性,即超弹性。

超弹性实际上一种力学磁滞现象,其拉伸试验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有上下屈服平台的闭合曲线,材料在载荷持续加载的情况下,即使材料产生的应变远

远大于其弹性阶段所能承受的变形,仍然无法达到材料的断裂极限,并且在卸载后变形可回复至零。如图3所示为形状记忆合金记忆功能与超弹性的关系图。

图3 形状记忆合金记忆功能与超弹性的关系图Ti-Ni形状记忆合金拥有其他金属难W娘美的超强的弹性性能、抗弯折性及生物适应性,因而在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被大量投入应用,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物适应性可定义为材料被人体接纳的能力,由于植入人体的材料都会产生外来异物反应,材料生物适应性的能力水平与所发生反应的程度密不可分,材料的腐蚀行为及释放有毒离子的倾向性直接影响其适应性。如若材料的生物适应性差导致人体产生排斥反应,这些反应不但会对材料的功能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人体造成各种伤害。作为在人体内工作的外来金属材料,必须确保材料是不会使人体产生排斥反应的。研究学者们针对Ti-Ni合金的体外及体内生物适应性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体外研究工作主要是细胞培养,例如,Wever等对Ti-Ni 合金的释放有毒离子的倾向性及过敏反应做了相关研究评价,并与316L不绣钢材料做对比,结果发现Ti-Ni合金不会导致人体过敏反应,Putter等分别对比研究了 Ni、Ti、Ti-Ni合金对成人纤维细胞分裂的影响,对比发现合金拥有和Ti 同样优异的与人体细胞协调的能力。体内研究王作主要是利用动物来观察Ti-Ni 合金植入体内所引起的反应,王继芳等将Ti-Ni合金金属片植入动物体内,观察植入部位的变化,发现人体组织将合金覆盖,未见不良反应,说明体内对Ti-Ni 合金没有产生排斥,组织适应性好,薛森等对Ti-Ni合金进行了动物体内埋植实验10个月,观察发现植入部位的组织细胞完好,从而说明是Ti-Ni合金是合格的医用材料。

3、医用不锈钢

医用不锈钢材料在医用材料的使用上具有最长的使用历史,奥氏体不锈钢,是唯一一个用于生物医学应用的金属材料,如骨固定和脊柱固定等。目前主要的

不锈钢中主要由N和Mn替代Ni元素,主要有

Fe-17Cr-10Mn-3Mo-0.49N-0.2C(P558)合金,Fe-21Cr-9Ni-3Mn-0.41N合

金,Fe-(19-23)Cr-(21-24)Mn-(0.5-1.5)Mo-0.9N合金,X13CrMnMoN18-14-3合金等,但是316L不锈钢是一种含有Ni离子的不锈钢,当其植入受体后,Ni离子的释放具有细胞毒性;不锈钢在磨损过程中会造成重金属聚集从而导致发炎等症状,影响了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医用不锈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表面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差,在人体的体液环境中对点蚀敏感,且腐蚀将会通过细胞对电流的反应,改变人体组织的PH 值并释放Ni、Cr、Mo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离子,引起局部组织过敏疼痛,甚至诱发癌变。②弹性模量与人骨组织相差较大,易产生应力遮挡,使假体松动,产生骨骼吸收和萎缩现象,最终造成植入失效。③生物相容性较差,表面无生物活性,植入人体环境后与人体系统形成形态结合,影响植入效果造成植入失败。4、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植入受体后,经过一定时间能够降解,其降解产物能够随着人体的代谢系统排出体外,不会造成长期的并发症。同时,高分子材料支架易于携带药物,降低了凝血、发炎、再狭窄等现象。但是,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不能满足支架用材料的性能,因此,高分子材料支架具有尺寸较大等缺点;此外,高分子属于粘弹性材料,植入受体后,增加了导致血栓的风险;与此同时,聚合物支架无MRI可见,增加手术过程中的操作难度。

5、可降解铁基材料

研究表明纯铁及铁基合金如Fe-Mn合金,Fe-Mn-Pb合金等植入受体后都具有可降解性,因此常被用作可降解医用材料,但是铁基材料支架在动物血管内降解速率过慢;金属纯铁具有很高的弹性模量,因此铁基血管支架具有很高的径向支撑强度,但是纯铁的抗拉强度只180-210MPa有,不能满足血管支架的力学性能要求;另外,铁基材料具有一定的磁性,可视性差,不利于手术操作。

6、可降解镁及镁合金

镁合金作为可降解材料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19世纪晚期,Edward等人于1878年初次在三个病人使用镁金属丝作为结扎手术中的止血材料,实验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近年来,镁基生物材料再次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目前主要研究的生物材料镁合金主要有Mg-Al-Re合金,Mg-Al-Mn合金,Mg-Al-Zn合金,Mg-Y-Re合金,和Mg-Zn-Re合金等系列合金。目前,制作血管支架用的镁合金材料主要有AE21、WE43和AM60等。但由于承重的可降解植入材料的机械性能要求,植入的支架用材料的基本性能十分重要,镁合金由于它的六角立方结构导致延展性和韧性十分有限,主要依靠大量有效地滑移系统开动提供镁合金的变

形。然而,耐腐蚀性差和在支撑过程中不能满足血管支架要求的力学性能完整性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

镁合金作为血管支架材料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方面己经有了相当一部分

的研究工作。首篇关于镁合金可降解血管支架的报道在2003年,德国Biotronik 公司报道了公司自行研发的AE21镁合金支架植入猪的冠状动脉的研究,术后

10-35天观察到由于内膜增生造成的40%的管腔直径损失(p<0.01, 35-56天观察到血管重塑25%的管腔再扩大(p<0.05 ,无炎症反应。Di Mario和Waksman的镁合金支架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植入6天镁合金支架即内膜化,28天支架发现腐蚀迹象。术后12周,镁合金支架组最小管腔内径高于不锈钢组((1.68mm vs

1.33mm )(如图4所示)。

图4 镁合金支架组最小管腔内径高于不锈钢组((1.68mm vs 1.33mm ) AMS是最早用于临床的镁合金支架,该支架由管状镁合金经激光雕刻而成,具有与金属支架类似的机械支撑力。第一代AMS(AMS1.0)无抗增殖药物,因降解速度过快,植入血管2月后即完全降解,导致了晚期管腔回缩。目前该支架已被重新设计,新一代AMS(DREAMS支架)降解过程已延长至6个月。

综合镁合金支架的动物体内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制约镁合金作为心血管支架材料临床使用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其在人体内过快的降解速率:镁合金过快的降

解速度使得其在血管内皮化及血管修复未完成前提前失去了支撑血管的力学性能,导致血管的早期弹性回缩;另外,降解产物的局部积累对靶向血管部位的影

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展望

生物医用材料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材料医学、生物学、力学、工程学等诸多领域。当今,生物医用材料已从20世纪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生物医用材料发展到基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第三代生物医用材料。基于患者自身细胞制造的组织工程医疗产品也为组织和器官修复开辟了新的道路。

综合目前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现状,未来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第一、二代生物医用材料的改进研究;(2)第三代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特别是在材料中含特定生长因子和基因,促进组织的再生;(3)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建立有特定功能和形态的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修复和再造的治疗目的;(4)纳米技术和生物应用材料相结合。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能,展现出引人注目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Dotter C T,Judkins M P.Transluminal Treatment of Arteriosclerotic Obstruction,Description of a New Technic and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Its Application[J].Circulation,1964 ( 30 ): 654-670.

[2] Gruentzig A R.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J].Semin Roentgenol,1981(16): 152 -153.

[3] Sigwart U,Puel J,Mirkovitch V,et al.Intravascular Stents to Prevent Occlusion and Restenosis after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87(316): 701 -706.

[4] Kauffmann G W,Wenz W.Intraluminal Palmaz Stent Implantation.The First Clinical Case Report on a Balloon- Expanded Vascular Prosthesis[J].Radiologe,1987(27): 560 -563.[5] WHO Medium Center(世卫组织媒体中心).Cardiovascular Dis-ease(心血管病)

[EB/OL].(2011-09)[2012-03-10].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7 /zh/index.html.

[6] Moses J W, Leon M B, Popma J J, et al. Sirolimus-eluting stems versus standard stems in patients with stenosis in a native coronary artery[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3,349(14):1315一I 323.

[7] Stone G W, Ellis S G, Cox D A, et al. A polymer-based, paclitaxel-eluting sten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350(3):221-231.

[8] Purnama A, Hermawan H, Mantovani D. Biodegradable Metal Stents: A Focused Review

on Materials and Clinical Studies[J].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2014,4( I 1):868-874.

[9] Lin W, Zhang G, Cao P, et al. Cytotoxicity and its test methodology for a bioabsorbable nitrified iron stmt[J].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B: Applied Biomaterials, 2014.

[10] Mao L, Shen L, Chen J, et al. Enhanced bioactivity of Mg-Nd-Zn-Zr alloy achieved with nanoscale MgF2 surface for vascular stmt application[J]. 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 2015.

[11] Wang J, Giridharan V, Shanov V, et al. Flow-induced corrosion behavior of absorbable magnesium-based stems[J]. Acta Biomaterialia, 2014, I 0(12):5213-5223.

[12] REN Y,YANG K,et al,Nickel-free Stainless Steel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J].J Mater Sci Technol,2004,20(5):571-573.

[13] Gao JL, Luan Z, Bei YJ. Experimental stu街on the implantation of titanium nickel shape memory alloy intravascular stmt in dogs and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Z].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hape Memory Materials, Beijing China, 1994,626-630

[14]马根山,黄峻,土敬良.钦镍形状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组织相容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5 ,14(3): 198~201.

[15] Armitage D.A. Haemocompatibility of surface modified NiTi[J]. USA: SMST- 97, 1997.

[16] 皇甫强,于振涛,罗丽娟,牛金龙,张亚峰,贺新杰.新型高强度钦合金血管支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2006,12: 125-128.

[17] Heublein B, Rohde R, Kaese V, et al. Biocorrosion of magnesium alloys: a new principle

in cardiovascular implant technology?[J]. Heart, 2003,89(6):651-656.

[18] Di Mario C, Griffiths H, Goktekin O, et al. Drug一eluting bioabsorbable magnesium

stent[J].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2004,17(6):391-395.

[19] Waksman R, Pakala R, Kuchulakanti P K,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bioabsorbable magnesium alloy stems in porcine coronary arteries[J].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06,68(4):607-617.

[20] 李海伟.雷帕霉素涂层AZ31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的初步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

[21] 丁健.可降解镁合金支架一MPM置入兔腹主动脉后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2] Mao L, Shen L, Niu J, et al. Nanophasic biodegradation enhances the dura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magnesium alloys for the next-generation vascular stems[J]. Nanoscale, 2013,5(20):9517-9522.

[23] Zheng Y F, Gu X N, Witte F. Biodegradable metals[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2014,77:1-34.

[24] B?naa KH,et al. Hot Lin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stenting. Presented at: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ngress;Aug. 27-31,2016;Rome.

[25]毛琳,章晓波,袁广银,丁文江. 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

报,2010,(19):66-70.

[26]谭志刚,周倩,蒋宇钢. 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血管支架:缺点及未来研究趋势[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08):1284-1288

生物医用材料详解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生物医用材料期末论文 题目:壳聚糖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姓名:黄清优 学号: 20090413310072 专业: 09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曹阳王江唐敏 完成日期: 2012年6月7日

壳聚糖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黄清优 (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海口570228) 摘要: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天然生物材料,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壳聚糖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壳聚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壳聚糖;化学改性;应用;生物材料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tosan Biomaterial Qingyou Hua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Abstract: Chitosan, as a kind of novel natural biomaterials, increasingly becomes a research po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in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hitosan,and application of it in biomedical fields recently. At last,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chitosan was predicted. Keywords: chitosan; chemical modification; application; biomaterial 1前言 壳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天然生物医用材料。虾、蟹类作为壳聚糖的原料,在我国具有分布量大,资源丰富的特点,从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材料,不仅无毒、无污染,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对壳聚糖的研究,以开发更多的产品[1,2]。 由于壳聚糖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性和组织相容性,在医药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壳聚糖存在水溶性、稳定性、力学性能差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对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拓宽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领域,是近几年壳聚糖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几年壳聚糖化学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用方面的应用[2,3]。

课程设计实践心得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 掌握并熟练运用MA TLAB 仿真软件。 采用MATLAB 仿真软件,做出系统接线图的潮流计算仿真结果。 二、课程设计要求 1、在读懂程序的基础上画出潮流计算基本流程图 2、通过输入数据,进行潮流计算输出结果 3、对不同的负荷变化,分析潮流分布,写出分析说明。 4、对不同的负荷变化,进行潮流的调节控制,并说明调节控制的方法,并列表表示调节控制的参数变化。 5、打印利用MATLAB 进行潮流分析绘制的系统图,以及潮流分布图。 三、课程设计基本内容 1. 对给定的网络查找潮流计算所需的各元件等值参数,画出等值电路图。 2. 输入各支路数据,各节点数据利用给定的程序进行在变电所在某一负荷情况下的潮流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3. 跟随变电所负荷按一定比例发生变化,进行潮流计算分析。 1)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增大; 2)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 3) 1和4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而2和3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上升; 4. 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分析潮流计算的结果,如果各母线电压不满足要求,进行电压的调整。(变电所低压母线电压10KV 要求调整范围在9.5-10.5之间;电压35KV 要求调整范围在35-36之间)。 5. 轮流断开环网一回线,分析潮流的分布。 6. 利用MA TLAB 软件,进行绘制系统图进行上述各种情况潮流的分析,并进行结果的比较。 7. 最终形成课程设计成品说明书。 四、问题分析 1、节点设置及分类 根据系统图可知此系统为两端供电网路,将母线1,2设为节点1,10,将变电所1、2、 3、4的高低压侧分别设为节点2、3、 4、 5、 6、 7、 8、9。并且,将节点1设为平衡节点,将节点10设为PV 节点,其余节点设为PQ 节点。 2、参数求取 设定基准值MVA S B 100=,KV U B 220=,所以4842== B B B U S Z Ω根据题目原始 资料,计算发电厂、变压器及线路的参数。 (1)运用下列公式计算变压器参数: S U P R N N k T 221000=S U U X N N K T 1002%= X R Z T T T +=Z Z Z B T T =* (2)计算线路参数 L jx r jX R Z )(+=+= (3)变电所负荷分别为: 变电所1 L S =50+j30.987 变电所2 L S =40+j27.79 变电所3 L S =50+j30.987 变电所4 L S =60+j37.18 3、计算变压器分接头变比 变压器有5个抽头,电压调节范围为N U ±2*2.5%,N U 对应的分接头开始时设变压器

【最新】生物课改培训总结

【最新】生物课改培训总结 生物新课改,给我许多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下面谈谈自己在本次新课程培训中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改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新课改的定位更加着眼大众,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新课改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 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3.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面向世界的视野和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的能力. 二.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一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长与不足

《生物医用材料》论文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论文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5月16日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对自身的医疗康复事业格外重视。生物医用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高科技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对挽救生命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不断获得关注,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状况、分类以及在医学上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生物医用材料;发展;应用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materia ls Abstract:Withtheprogressof social civiliz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level,the cause of human medicalrehabilitation for their attention.Biomedicalmaterialsisa newhigh-techmaterial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ofbiomedical materials has madegreat contributionto savelives and improvepeople'shealth level,along with t he rapid developmentof modernmedicinehas gained attention,broad prospectsfor development.This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biomedicalmaterials,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in medicine. Keyword:Biomedicalmaterials; Development;Application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 成绩:日期:《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系软件设计与实践教学组 20XX年1月14 日 《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2.开发平台采用JDK1.60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构架,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

2.学习宽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算法,实现宽度crawler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3.学习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 4.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2.界面设计要求友好、灵活、易操作、通用性强、具有实用性; 3.基本掌握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于兴隆指导教师:王蓝婧20XX年1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 1.1掌握crawler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1.2了解爬虫架构; 1.3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及操作步骤; 1.4掌握宽度优先,深度优先算法,并实现宽度crawler 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1.5掌握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1.6实现一个最基础的主题爬虫的过程;1.7理解pageRank算法,并编程验证;二、设计正文 网络爬虫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爬虫研究的逐步展开,讨论了爬虫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通过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基于宽度

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情况总结

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情况总结在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动下,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运用,随着新课改的培训和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学习型组织在学校得以形成,我们在关注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不只是听别人讲,还自己静心思考教育教学,不只简单模仿名师,也依据自己的实践来超越自己。现将本学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齐抓共管,转变观念 在全市新课改动力的引领下,我校对各科教师进行课改培训,以教研组为依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组长的引领带动作用,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教学每个环节中,以校级领导包学科组、学科组长结对帮扶组员,校领导深入课堂,随时随地指导教学,使课堂教学少走弯路,缩短了课改前的阵痛期。充分利用好周六、周一集体教研时间,一起研究,一起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实践新课改,体验新课改,探索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一起构建一套在“导练结合,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形成生物学科的特色,在校领导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由“满堂灌”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抓好课堂教学是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课改的点晴之笔在课堂,没有高效课堂,一切无从谈起。教师满堂课的讲,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等,这一现象已成昔日黄花,现在的课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例如在讲述《开花和结果》一节内容时,课外要求学生采集和观察各种花的形态、结构,课内组织学生先思考再展开分组讨论,比较各种花的异同,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兴趣盎然,表现得很积极主动,课外让学生收集有关花的诗句、名言、谚语,帮助植物人工辅助受粉等,我尽最大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 知识,并形成较为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生物芯片研究进展 摘要:生物芯片是便携式生物化学分析器的核心技术。通过对微加工获得的微米结构作生物化学处理能使成千上万个与生命相关的信息集成在一块厘米见方的芯片上。采用生物芯片可进行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对基因、抗原和活体细胞等进行测试分析的目的。生物芯片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将从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到检测的整个生化分析过程集成化以获得所谓的微型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或称缩微芯片实验室(laboratory on a chip)。生物芯片技术的出现将会给生命科学、医学、化学、新药开发、生物武器战争、司法鉴定、食品和环境卫生监督等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关键词:生物芯片,缩微芯片实验室,疾病诊断,基因表达 正文:人们利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所发现的已知基因对其功能进行研究,把已知基因的序列与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另外,与疾病相关的研究已从研究疾病的起因向探索发病机理方面转移,并从疾病诊断向疾病易感性研究转移。由于所有上述这些研究都与DNA结构、病理和生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许多国家现已开始考虑在后基因组时期,研究人员是否能用有效的硬体技术来对如此庞大的DNA信息以及蛋白质信息加以利用。为此,先后已有多种解决方案问世,如DNA的质谱分析法、荧光单分子分析法、阵列式毛细管电泳、杂交分析等。 但到目前为止,在对DNA和蛋白质进行分析的各种技术中,发展最快和应用前景最好看的技术当数以生物芯片技术为基础的亲和结合分析、毛细管电泳分析法和质谱分析法。此外,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采用生物芯片技术和样品制备方法(芯片细胞分离技术和生化反应方法(如芯片免疫分析和芯片核酸扩增)相结合,许多研究机构和工业界都已开始构建所谓的缩微芯片实验室。 建立缩微芯片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将生命科学研究中的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如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分离检测等,通过采用象集成电路制作过程中的半导体光刻加工那样的缩微技术,将其移植到芯片中并使其连续化和微型化。用这些生物芯片所制作的具有不同用途的生化分析仪具有下述一些主要优点,即分析全过程自动化、生产成本低、防污染(芯片系一次性使用)、分析速度可获得成千上万倍的提高、同时,所需样品及化学药品的量可获得成百上千倍的减少、极高的多样品处理能力、仪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一.生物芯片的微加工制备 生物芯片的加工借用的是微电子工业和其他加工工业中比较成熟的一些微细加工工艺,在玻璃、塑料、硅片等基底材料上加工出用于生物样品分离、反应的微米尺寸的微结构,如过滤器、反应室、微泵、微阀门等微结构。然后在微结构上施加必要的表面化学处理,再在微结构上进行所需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分析。 生物芯片中目前发展最快的要算亲和结合芯片(包括DNA和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它的加工除了用到一些微加工工艺以外,还需要使用机器人技术。现在有四种比较典型的亲和结合芯片加工方法。一种是Affymetrix公司开发出的光学光刻法与光化学合成法相结合的光引导原位合成法。第二种方法是Incyte pharmaceutical公司所采用的化学喷射法,它的原理是将事先合成好的寡核苷酸探针喷射到芯片上指定的位置来制作DNA芯片的。第三种是斯坦福大学所使用的接触式点涂法。该方法的实现是通过使用高速精密机械手所带的移液头与玻璃芯片表面接触而将探针定位点滴到芯片上的[11]。第四种方法是通过使用四支分别装有A、T、G、C核苷的压电喷头在芯片上作原位DNA探针合成的。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初中生物课改前后的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课改前后的心得体会 梁海波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是最有前景的科学领域之一,因此我国的中学生物课改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回顾过去,初中生物课改在我国推行已经近十年了。在课改过程中,新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构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转变,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培养。本文就以下内容谈谈初中生物课改中的一些思考。 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 以前,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指挥者,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新教材的要求中就被改变了。教师要把课堂这个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新教材还注重了以“探究”方法为主的新的学习模式。以前的教材,采取的是先给出定义和结论,然后再做解释和说明以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而新教材采取的是先给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模式的改变,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例如在讲鸟类的飞行特点这一节时,教材不再像以往,直接给出鸟类的特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自己总结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尽管学生总结的也许还不太准确或者完善,但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

二、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也说过“教育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对生物学产生兴趣,是整个课堂模式转变的基础。首先,而且由于生物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联系一些生活的例子,多讲述一些身边的或者自然界的一些生物趣闻来提高兴趣。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习以为常的有趣生物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设置悬念,让学生分析其原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好习惯。而且可以让学生亲身感觉到生物学的实用性,使其更主动的来学习生物学。比如在七年级下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节课,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包装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了解在选择食品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选择更健康的食品。通过这种跟实际结合,学生会觉得生物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也更容易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其次,在课堂中,还可以讲述一些科学家的小故事,让学生从中丰富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第三,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问题的设置。问题既不可太难,也不可太简单。要让学生必须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才能得出答案。这种问题,既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可以在问题结果讨论出来后增加学生的成功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偏差,教师不应强硬的制止或者纠正,应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应多用一些肯定的语句,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学时数:62 其中:实验学时:10 课外学时: 学分数:3.5分 适用专业:临床护理学 执笔者:郭冬招 编写日期:2006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对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它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理解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物质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通过实验课熟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等。 为了完成和达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内容宜以物质代谢为主线,加强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牢固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 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理解新陈代谢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化与各基础学科的关系,生化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化学 1. 掌握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掌握肽键和肽的概念。 2.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及亚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稳定蛋白质各级结构中的非共价键和共价键。 3. 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实际应用: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胶体性质、变性与沉淀。 5.了解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和蛋白质的分类。

生物技术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生物科学热点学号:1268132123 班级:数学2012 姓名:安娜 摘要:国际上权威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为主导的世纪,生命科学将跃居自然科学的前沿。新世纪中转基因生物、克隆技术的研究将日趋成熟,转基因生物和克隆动物在生产、时间中的应用将会大大的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克隆(Clone)一词来自于希腊语,愿意是用于扦插的枝条,也就是指无性繁殖。克隆动物,是指利用已经分化了的体细胞(入胚胎干细胞)所具有的一套完整的遗传信息,指导早期胚胎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自然克隆,是从作为和无脊椎动物中了解到的,一有丝分裂为增殖基础,在脊椎动物(多胚的仇狳除外)中,克隆的动物是偶然的实验结果。关键词克隆技

术,无性繁殖,胚胎干细胞(ES),器官移植一,克隆技术的概念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这种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克隆羊多利也是克隆的产物。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术 二,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1938年,德国胚胎学家提出动物克隆的设想:即从发育到后期的胚胎中取出细胞核,将其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及趋势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及趋势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医用材料学课程学习总结及结课论文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班级:金属1302 学生姓名:钱振 指导教师姓名:王宝志 2016年 10 月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钱振 学号:63 班级:金属13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子材料在各领域得到了显著应用,在医用领域应用更多,本文综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基本条件,概述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用途,并浅谈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展望。通过介绍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人工脏器、药剂及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以及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对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认识和其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现状,应用,展望 1.引言 生物医用材料是生物医学科学中的最新分支学科,它是生物学、医学、化学、 物理学和材料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是用于人工组织或器官制备、高性能医疗

器械的研制、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和和仿生效应研究的基础[1] 。 生物医用材料,简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或功能,用于与生物组织接触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的材料]2[。主要包括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研究领域涉及材料学、化学、医学、生命科学]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门介于现代医学和高分子科学之间的新兴学科。目前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已遍及整个医学领域(如: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心血管、骨修复、神经传递、皮肤、器官、药物控释等)。 2.研究现状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可对有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医用高分子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医用新材料和人工装置,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肾用透析膜、心脏起博器及骨生长诱导剂等。近10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正以其特有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等优异性能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医学临床应用。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展最早、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塑料、橡胶、纤维、粘合剂等。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些材料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聚矾中空纤维人工肾、硅橡胶医用导管、介入栓塞材料、介入诊疗导管以及护理方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等,都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这些产品在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的独特作用,因而在高分子化学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医用高分子(Medical highpolymers)。它是把高分子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临床医学的需要结合起来,用于研究生物体的结构、生物体器官的功能及医用材料的应用等的一门年轻而边缘性的学科]4[。

生物课改计划

生物课改计划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生物课堂课改计划一、关于时间分配 我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分为7个阶段: 1、前5分钟。回顾上节课内容。我的学科是生物,在初中的所有 学科中属于学生不重视,家长也不重视的学科,但是在中考中 占有一定的分值,所以作为生物老师的我不能不重视。学生在 课堂中往往表现的积极又活跃,但是下课回家后一般都不会安 排时间复习和预习,因为语数外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这 个时候,在每节课上课时就需要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内 容,不然等到期末再复习,往往已经把之前学的东西忘得一干 二净了。 2、第5---10分钟。导入新课。新的课程需要有吸引学生的地方, 需要与日常生活当中的事物发生联系,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第10---15分钟。给学生自己看书自学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会 把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打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一边看书一 边寻找这些题目的答案。 4、第15---20分钟。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之前的 答案自己是否找对了,把不对的进行订正。 5、第20---30分钟。小组展示答案。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老师 需要对错误的答案及时进行订正。对于回答的比较好的小组需 要及时对小组进行表扬,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持久,对于 回答不好的同学不要进行批评,不要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有什么课堂上需要补充的内容,老师可在这一环节进行补充, 有什么需要强调的重点内容也可在这一环节强调。 6、第30---35分钟。课堂练习。这一时候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进行巩固。我会在电子白板上列出一些习题,同学们一起 做,一起订正,一起进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7、第35---40分钟。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回家作业。将本节课 知识再次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布置回家作业。若有时间剩 余,同学可自己做作业,对知识存在疑问的同学也可在这时候 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关于导学案 期中考试之后开始实行导学案。所以在这段时间我将会把重点放在导学案的编制上。在导学案编制时需注意一下几点: 1、与PPT想配合。导学案和PPT的内容要一致,这样才能在 课堂上更好的使用。学生一边使用导学案做题,自己联 系,老师在PPT上进行讲解和联系。 2、提醒学生一定要保管好导学案,这将是以后期末之前复习 的重点。 3、在导学案中合理设置讨论环节,一定要是能提起学生兴趣 的,最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 4、合理设置课后练习,难易得当。经典题型,历年中考题型 是考虑的重点。 5、导学案应具有逻辑性。包括导入、新课、讨论、总结、练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论文

普洱学院 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概论 任课教师:漆丽萍 班级:2013级园林本(一)班 学号:1305021124 姓名:唐兴宇

生物技术 摘要 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项高新技术,他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促进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将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1]生物技术是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的关键技术,在迎接人口、资源、能源、食物和环境等五大危机的关键技术,可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是与发达国家还是具有很大差距。生物技术产业的本质特征是知识的生产和技术的进步,其对其他相关行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这与我国现阶段生物技术产业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对经济拉动、带动作用不明显相矛盾,因而,我们应该加速发展生物技术产业。 关键词:生物技术人类健康农业食品能源环境 ABSTRACT Biotechnology is the world as a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he is widely used inmedicine and health care,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ing, light industry, food,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ergy, and other field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industry, will be profound revolutionary influence on human social life. Biotechnology is the key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lobal economy, in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energy, food and environment and so on five big crisis,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solve human faces, such as food shortages, health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resource problem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n China started late, but there has been a great progress, but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till have large gap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he permeability of other related industries have a strong, it has to do with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enterprises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mos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o keep, drive the economy effect is not obvious, therefore, we

医用高分子材料论文

医用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材1006班,王中伟, 摘要:随着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航天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般指具有传递、转换或贮存物质、能量和信息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或具体地指在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光敏性、导电性、催化性、生物相容性、药理性、选择分离性、能量转换性、磁性等功能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用以制造人体内脏、体外器官、药物剂型及医疗器械的聚合物材料。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目前需求作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类别、用途及其特殊要求,并浅谈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展望。 关键词:医用高分子材料人工人体器官对人类健康的促进相容性 前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复杂而严格的多功能要求,这是大多数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难以满足的;而合成高分子材料与生物体(天然高分子)有着极其相似的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在性能上能够彼此接近从而可能用聚合物制作人工器官,作为人体器官的替代物。另外,除人工器官用材料之外, 医药用高分子材料、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也在积极地展开,它们被统称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令人瞩目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是一门介于现代医学和高分子科学之间的新兴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医学、病理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可对有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新型高技术合成高分子材料,是科学技术中的一个正在发展的新领域,不仅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高,而且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意义,它已渗入到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各个部门并应用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正文: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篇一首先我们由衷的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经过这四周的学习,本次课程设计即将结束,总的来说,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收获还是相当大的。回顾这段时间的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万分。的确,从选材到开始制作,从理论到实践,在四周的实训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都更加懂得并亲身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发现自己对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有待加强。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但是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训,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欢乐在这里洒下。我想说,之前的时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劳动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编程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够了,而且这也是最主要的,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 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训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训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

高一生物期末教学总结

高一生物期末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新课改转眼一年过去了,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反思与总结过去一学期的教育教学行为,现将本学期我的教学情况作一总结。 一、针对新课程,认真研究,精心设计。 本学期是我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第二年,我担任高一3班、7班两个班的生物教学。为了能够胜任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早在本学期开始,我们备课组的三位老师,就分别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开学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诸如:高一学生新开生物课不适应、原有的教学设计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等诸多问题。为了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组首先改革了教案模式,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流程。并且,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能够充分考虑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在课堂上,能够在体现教师主体作用的同时,合理、适度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等活动。此外,在月考命题及日常习题训练中,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经过一学期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基本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在教研室组织的视导检查中,我们的备课、上课质量均获好评。 二、应对新问题,积极研讨,交流合作。 如前所言,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相当多的问题。从课程层面看,主要有:1、教学时间严重缺乏,课程标准在设置课程开设学时时,未将学校组织的月考等考试考虑在内。而且,也未能给学生的实验安排充裕的时间。2、有些探究性活动在中学无法开展,或者勉强开设困难很大。3、教学内容的结构性不强。4、有些课程内容安排的顺序需要斟酌等等。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利用集体备课和其他课内外时间,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讨论。开学初遂向级部申请,每二周增加一课时,并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在课内多解决些相关问题。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们在备课时,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组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为了完善和增强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专门设计了与课堂教学配套的学案,并有针对、有选择的在实验室开展了多项探究活动。教学上的合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本学期,我们利用学校组织的听课月等活动,在备课组内外开展了广泛的听课活动,听课共计10余次,开设新课程研讨课3节,利用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此外,陈维老师还作为市生物学科的唯一代表在市教学研修基地开设了一节新课程的示范课,广受好评。 三、面对新学生,主动关心,关注全体。 高一年级的生物课对学生来说教材是新的,而对教师来说,学生更是“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对蛋白质、核酸等知识的学习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范文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45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医护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护理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基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等生命科学内容,使医学学生为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理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