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听后感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听后感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听后感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听后感

姓名:郭丹阳学号:14B906020 学院:电气学院

通过9月29日第三次政治课上王德伟教授进行的四个专题讲座,原本对政治已经疏离的我获得了新的启发。

首先,这次课使我了解到,我们的世界在由美苏两极逐步向美日西欧中俄等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美国所经历的金融危机、大国博弈乌克兰问题以及中日领土纠葛等问题引人警醒与深思。在我看来,政治的本质是人与资源的互相需要,是利益集团间的竞争与牵制,这其中包含了许多时间与人文因素。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绝非偶然,而属必然。历史的潮流决定了许多政治争端与经济问题,甚至成为战争的导火索。历史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我们的世界仍将向多极化发展,使得一超多强间的经济实力相互制约,也使得全球政治呈现更加积极健康的态势。从人文的角度来看,因为有了人类,才有了对资源的需求,有了不同的思想,有了科技的进步。多极的世界格局将有理由持续,并且直接取决于我们怎么做。

最后,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在读工学博士,我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将会加速祖国的科技发展。虽然科研并无国界,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论是对擅于发动战争的美国而言,还是对曾受强国欺辱的中国而言。为祖国科技事业贡献力量,才是我们这些未来的科技工作者与世界政治发生关联的正确方式。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答案

1.世界经济全球化长期以来为发达国家所主导,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最大的利益,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机遇。 正确(T)错误(F) 2.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 正确(T)错误(F) 3.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确(T)错误(F) 4.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其目标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正确(T)错误(F) 5.在1971年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国申请加入了联合国。 正确(T)错误(F) 6.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正确(T)错误(F) 7.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 正确(T)错误(F) 8.一位美国学者说:“美国之所以繁荣是因为美国民主,而美国之所以民主是因为美国繁荣。”这个说法正确揭示了美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正确(T)错误(F) 9.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对苏“一边倒”和联美反苏的政策。 正确(T)错误(F) 10.“一国两制”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实施的错误构想。 正确(T)错误(F) 1. 金砖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和( )。 A.法国

B.南非 C.俄罗斯 D.德国 2. 1980年,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埃及从以色列手中收回了()。 A.苏伊士运河 B.沙姆沙伊赫 C.巴勒斯坦 D.西奈半岛 3.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是( ) A.《行动纲领》 B.《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C.《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D.《不结盟理论》 4. 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苏联和中国采取() A.等距离外交 B.全方位外交 C.多边均衡外交 D.多边自主外交 5.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 ) A.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解答:正确。 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国际经济协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本身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民族国家壁垒的限制。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界,都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追求的经济目标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世界经济中运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因此,彼此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协调来消除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和民族国家壁垒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出面进行,也可以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协商进行,如两国或数国之间不定期的贸易谈判、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的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合作和协调的目的。 (2)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经济全球化虽然导致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但没有保证协调结果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国际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际经济协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涉及国家间根本利益的对立,任何国家都不会做出妥协或让步,还有可能引发冲突。现存的各个经济集团之间多少具有一些排他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带来困难。而且,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进行的,其基础仍然是国家实力,主权国家仍然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参与协调的,最终还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长期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它们的活动和规则往往更多反映西方大国意志,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从短期或局部看,还有可能受到损害,引起南北矛盾激化,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2.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答: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难以捍卫其“信息边疆”。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和促使政府倒台。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方面依附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在区域集团

2007-2008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大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大纲 (答案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 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美国总统是(D ) A,里根B,卡特C,尼克松D,老布什 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D ) A,贸易自由化B,外汇自由化C,世界贸易组织D,跨国公司3、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是在( C ) A,1971年B,1949年C,1972年D,1978年 4、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全球战略是( C ) A,遏制战略B,超越遏制战略 C,参与和扩展战略D,和平战略 5、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是(B ) A,英国B,法国C,加拿大D,日本 6、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D ) A,1972年B,1949年C,1978年D,1971年7、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理事国为(D ) A,16个B,10个C,5个D,15个 8、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的是(B ) A,基辛格B,乔治·凯南C,布热津斯基D,杜勒斯9、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D) 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 10、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日本首相是(A ) A,中曾根康弘B,田中角荣C,小渊惠三D,细川护熙11、两极格局终止、苏联解体是在(C ) 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 12、中美正式建交时的美国政府是(C ) A,尼克松政府B,福特政府C,卡特政府D,老布什政府13、欧盟的前身是(A ) A,欧洲经济共同体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共同体D,欧洲煤钢共同体 14、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D ) A,新德里B,开罗C,万隆D,贝尔格莱德 15、田中角荣内阁对日本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提出了(B) A,“全方位外交”方针B,“多边自主”方针 C,“西方一员”方针D,“等距离”方针 16、最终结束越南战争的美国总统是( A ) A,尼克松B,约翰逊C,卡特D,肯尼迪 17、国际旧秩序的最主要特征是( C ) A,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B,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 C,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 18、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是( C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凯南的八千字电报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朝鲜战争的爆发 19、“新东方政策”首创者是( A ) A,勃兰特B,施密特C,科尔D,施罗德 2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B ) A,加强南南合作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推动南北对话D,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21、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 C ) A,布鲁塞尔条约B,罗马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 22、美国首次把人权作为外交政策核心的是( C ) A,克林顿政府B,肯尼迪政府 C,卡特政府D,艾森豪威尔政府 23、日本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 D ) A,1974—1 985 B, 1986-1990 C, 1952-1955 D, 1956-1973 24、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 C ) A,“中间地带”理论 B,“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C,“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25、为维护自己的国防独立,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是( C ) A,法国B,德国C,英国D,比利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确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Ⅰ、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①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⑥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要对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离不开对中国实力及其在全球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评估;同时,要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必须研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研究世界政治的走向和格局的变化。我想分四个方面,对当前世界政治的特点、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个人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它促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技术进步、信息沟通、人员流动,增加了政府透明度。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降低了战争的危险,提高了政治冲突的门槛。但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伴随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出现的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超高消耗、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财富的集中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资本与人力资源加速流通所带来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矛盾。金融动荡、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非法移民、跨境犯罪、恐怖活动、传染疾病、产品安全等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议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全球金融风暴,暴露了在缺乏有效、严格的国内监管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严重弊端。这场危机虽然发生在金融和经济领域,但是必然会蔓延到政治和其他领域,带来收益分配方面的更大失衡,激化一些国家的社会矛盾。 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非传统安全问题同以领土主权为核心的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各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增加了国际政治中的冲突因素。例如,人们开始担心,能源、粮食、水资源的紧缺,将使一度趋于缓解的领土争夺死灰复燃。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冷战后世界上的武装冲突集中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为国内冲突,而国内冲突又经常引发国际冲突和地区动荡。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一旦危及实体经济,引发经济衰退,原有的冲突和动乱将会加剧。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30年。中国既同其他国家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成果,也同许多国家一样,正在遭遇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面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严重挑战。仅在2008年,就出现了南方寒冬雨雪、汶川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的事故。国际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西方金融风暴等国际因素,也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归纳起来,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至少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二是生态环境恶化;三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拉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目考 查卷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任课教师:曹晓飞 姓名:学号:成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讨式教学之我见 【摘要】针对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本文介绍了专题式研讨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随后对该课程进行了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最后分析了该门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教学设计 一、何谓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 (1)、专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 (2)、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

简单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该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研讨式教学方式正可以从多个方面为为这门课程服务。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一)、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经过一学期来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真学习,我总结出它所涵盖的三大特点: 1、理论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起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的概念,不明白自己学这本书的意义何在,更甚至有学生会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 (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5、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第一章 1. 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二战后,世界政治局势出现了大变化。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的衰落,美苏的实力均势,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构成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为了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全面实施冷战政策,美苏从盟友转为敌人,从合作变为对抗的关系。随着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发展原因是: 1、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 (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欧洲列强已无法主宰世界。德国被彻底打垮,国土被盟军分区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投资全部丧失。英、法虽赢得战争却输尽财富,尤其是法国经济遭到更大的破坏。随着欧洲的衰落,欧洲列强已无法主宰世界。 (2)美国独占鳌头 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弹,成为世界首强。 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使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了,美国成为世界首富。 政治上,美国一度操纵联合国,把它作为美国在全球扩张的工具。 2、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 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社会主义阵营,这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而且形成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1)苏联在二战中虽然损失很大,但战争的胜利使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发展经济的巨大成就,并打破子美国核垄断。苏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在苏联的影响和援助下,东欧建立了8个人民民主国家。除南斯拉夫外,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其弊端为以后国民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3)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 (4)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展广泛合作,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对付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于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 为什么说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必然趋势? 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 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升高. 3. 怎样认识当今国际舞台上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和斗争?它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如何?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姓名:王鸽专业:英语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当今世界经济在发展中体现出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等特征,并呈现出两种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二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它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化发展的因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1、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2、贸易的全球化; 3、生产的全球化; 4、企业的全球化; 5、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 6、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和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 以上有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六个方面的特征,它们对现实的经济运行既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发挥着独立的作用,又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 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 (四)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全球经济一体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益增强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并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当代世界政治试题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模拟试题( 一 ) 一、单项选择题 1. 冷战后 , 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最基本的特征是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猖獗 B.社会主义国家力量遭到很大削弱 C.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D.总体趋向缓和 ,但动荡因素很多 2. 亚太地区有组织的经济合作正式起步是 A.1989 年 11 月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 B.1991 年 11 月在汉城举行有中国参加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 C.1993 年 6 月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名称 D.1993 年 11 月美国西雅图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召开 3.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 A. 独立自主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 D. 所有国家一律平等 4. 冷战时期 , 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主要战略是 A. 新东方政策 B. 遏制战略 C. 超越遏制战略 D. 缓和战略 5.1974 年 2 月毛泽东主席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 A.“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B.“中间地带”理论 C.“第二个中间地带”理论 D.“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6.1991 年 12 月苏联 11 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决定成立独联体 , 签订的重 要文件是 A. 《阿拉木图宣言》 B.《明斯克协议》 C. 《俄自联盟宣言》 D.《新联盟条约》 7.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8.20 世纪 80 年代初明确提出“政治大国”目标的是日本 A. 田中内阁 B.三木内阁 C. 中曾根内阁 D.竹下登内阁 二、多项选择题 1. 当前一些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组织相继成立 , 这种趋势 A.反映了经济集团之间竞争加剧且反映了经济集团之间竞争并未加剧 C.反映了各国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 D.反映了各国加强竞争的愿望 E.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2. 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关题上 , 我国的立场是 A.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遵守公认的国际准则且要有确凿证据和具体的目标 , 避免伤及元辜 C.发挥安理会的核心作用 D.要考虑世界和平发展的长远利益 E 应优先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3. 下列关于联合国的表述 , 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 E.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生效之时 C.联合国现有成员国191个,其中发展中国家占 2/3 多数 D.联合国现有 6 大机构,大会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特别责任 E.联合国在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其性质曾经遭到霸权主义大国的扭 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依据是 A. 随着战后世界政治发展变化 , 出现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社会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 B. 战后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C. 战后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都不敢动手 D. 世界和平力量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E.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即将解决 5. 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有 A. 保障个人权利原则 B. 主权在民原则

2017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考二

客观题共40题(满分100分) 一、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第1题(已答).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三大经济组织并立与多种经济力量得到发展,这三大经济组织指的是()。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非洲联盟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第2题(已答). 战后70年代,在推进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亚洲四小龙,四小龙是指()。 A. 新加坡 B. 香港.台湾 C. 韩国 D. 菲律宾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3题(已答). 创立于1949年4月4日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称()。 A. 北大西洋联盟 B. 北大西洋集团 C.

北约 D. 华沙条约组织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4题(已答). 1993年1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把振兴()作为维护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三大支柱。 A. 经济 B. 科技 C. 军事安全 D. 促进民主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第5题(已答). 日本全面学习世界发达国家企业管理先进制度,形成日本本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其核心是(),被称为日本式经营的三大法宝。 A. 岗位责任制 B. 终身雇佣制 C. 年功序列工资制 D. 企业内工会制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第6题(已答).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外交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谋求军事优势.与美国展开核竞赛 B. 主动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 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 D. 开始在第三世界渗透和扩张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7题(已答).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比较复杂,从政体上有()。 A. 议会共和制 B. 总统制 C. 君主立宪制 D. 政教合一及军人政权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8题(已答). 现代技术革命以()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A. 生命科学 B. 原子能 C. 空间技术 D. 电子计算机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台海局势 提纲: 一、台海现局势分析 (1)大陆对台政策 (2)台湾政局 (3)国际环境 二、影响台海局势的内外因素 (1)台湾当局的策略 (2)美国因素 (3)日本与日美同盟 三、台海局势发展与两岸关系展望 (1) 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和推动力都吸引我去探求,同时我对军事的爱好也促使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主导军事行为的经济和政治;二、懂得经济知识和与其紧密相关的政治是极为必要的,不管我未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经济政治都会与我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我的生活,我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我是带着求知来上这门课的,虽然课时很少,但还是获益颇多。 先是每晚课开始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罗列一周发生的国际大事,并同我们一起讨论这些事件,给我们分析这些事件,并点出这些事件中流露出来的信息。老师这是在引导我们该如何阅读时事,启发我们如何从这些事件中获取信息。 再就是老师与我们分享搜罗来的一些视频,视频都是一些事件的记录及媒体或专家关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内容都非常丰富且精彩,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时事,也很好的缓解了4节课的疲劳,在放松之余又汲取了很多知识。同时,老师也是在培养我们关注时事的习惯。 还有在课堂余下的时间中,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还推荐了很多有益的书籍。譬如老师曾给我们介绍了记忆法,谈到了简历并以此来警醒我们要抓紧不多的时间学习,通过双手相握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习惯,讲了一个大学生用家里囤积的豆子致富的例子。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习惯、看待事物的方法、经济生活的方式。在我看来,老师对于我们生活上的引导是会让我获益终生的,其意义远大于教授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特别,几乎没有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最后花了一点时间简单带过。虽然这样无法让我们从课堂上获得很多经济政治方面的基础知识,但老师对时事的讲解让我们更能清晰的体会经济政治的实用意义,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和政治。事实上对于短短的16节课并不能教授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通过时事这样实例化的讲解对于我们的启蒙意义更大,比起枯燥的书本教学更易于接受,如此的授课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让同学们更快的了解对这门学科并对它产生兴趣,才是这16节课来最重要的,让同学们今后能够主动去学习经济政治方面的知识,远要好过讲授那么一点点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让同学们对这学科感到厌烦。这样才让这16节课发挥了最大的意义,对我更是意义非凡。 这些公共必修课会让大多数同学们感到无意义,但经济政治于我却是非常重要的,并对

2018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考三次试题答案

题目1 不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是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 选择一项: A. 意识形态的影响不正确 B. 国家力量的变化 C. 外交政策的变化 D. 国家利益的改变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的变化 题目2 不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主权国家构成的要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固定的领土 B.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C. 定居的居民正确 D. 完整的主权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固定的领土, 定居的居民,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完整的主权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国际社会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经常的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有秩序的整体。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D. 经济危机的结束 反馈 正确答案是: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军事实力是国家防御外来侵略和安全自卫的能力,是国家实力构成的一个核心要素,也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反映。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主体,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 选择一项: A. 国家目标 B. 国家影响 C. 国家力量 D. 国家利益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产生严重的冲击。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影响;利益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特征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对于其定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限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靠性增强。”美国全球化理论权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则认为,全球化的第一层含义是经济领域,指商品、服务、资金、信息远距离的流动。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 对此,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来考察,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的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或者说只在某些方面具有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形成高潮。这有其历史必然性。冷战结束后,占世界市场三分之一的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变化,以苏联为榜样的走计划经济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本来就因此路不通而长期停滞不前,更加贫穷落后,此时便纷纷改弦易辙,转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完全意义的全球大市场诞生了,经济全球化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分析题部分) 一、下面是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材料 材料1 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与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由于各种危机的发展,我们决不能把这种援助放在零星付给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将来给予的任何援助应该是根治疾病的药品,而不应该是暂时止痛的镇痛剂。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它目的而企图延长人类痛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政府的反对。 ——摘自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1947 年 6 月 5 日 ) 材料 2 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 ( 新 ) 马歇尔计划 ( 价值高达 1000 亿美元,甚至更多 ) 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640 亿美元 ) 启动了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西欧之后 40 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但是结构不同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新援助战略的明确内涵是大量资金注入东欧,使其成为恢复混合经济的样板,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的改革进程。 受援国家将包括东欧的所有前苏联卫星国加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正在为每个国家制定分别的一揽子计划,但在任何情况下资金流量都取决于是否同意进行一整套的经济改革,这种改革旨在促进从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 ——摘自美国《世界箴言》 (1991 年 4 月刊 ) 材料 3 马歇尔计划很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采取的最成功的外交主动行动。它推动了欧洲的重建,并导致了一个横跨北大西洋的繁荣的安全组织的诞生。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那样,今天的前苏联帝国几乎筋疲力尽。 40 年代末,华盛顿的推动使法国和德国走上了合作的道路。今天,西方的推动或许也会促使波兰、乌克兰和俄罗斯消除敌意。 同情心和商业利益将在 1992 年促使西方向前苏联提供援助。我们希望民主战胜独裁,希望核武器不落入危险人物之手。但是我们目前不像 1947 年那样感觉到明显的安全威胁。由于现在的动力不如斯大林在世时那样大,因此西方盟国今天大概不会像美国当年为欧洲复兴而拿出那么多钱。 ——摘自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1992 年 2 月 25 日 ) 请回答: (1)马歇尔声称,欧洲复兴计划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和任何主义”的。请结合材料 1 中的有关文字对此加以简要评析。 (2)参照材料 1 和 2 ,比较马歇尔计划与“新马歇尔计划”所反映的美国战略意图的异同。 (3)材料 3 与 2 表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对“新马歇尔计划”的调门明显下降。试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择题

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C ) A,战后初期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E,20世纪90年代初期 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CE) A,民族分裂主义 B,极端主义 C,霸权主义 D,新干涉主义 E,强权政治 3,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C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E,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4,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D) A,维也纳体系 B,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C,凡尔赛—华盛顿秩序 D,雅尔塔体制 E,布雷顿森林体系 5,近年来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D ) A,结盟关系 B,军事集团关系 C,对立关系 D,既非对立又非结盟的关系 E,政治集团关系 6,20世纪90年代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是(ABCE ) A,大国之间纷纷建立各种伙伴关系 B,不对抗

C,不针对第三国 D,首脑外交空前活跃E,不结盟 7,联合国的宗旨是(ABCD ) 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协调各国行动 C,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D,促进国际合作 E,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8,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ABCDE ) A,世界政治在多极化趋势中曲折发展 B,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C,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D,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 E,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9,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ABC ) A,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 B,世界经济格局制约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充当主角的国家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D,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国军事力量的强弱 E,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0,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ACDE ) A,苏联的解体 B,美国霸权的衰落 C,东欧的剧变 D,德国的统一 E,华约的解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