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广告史

中国古代广告史

中国古代广告史
中国古代广告史

p15)

第一章第三节原始社会的广告活动(

原始社会广告活动与原始人所使用的原始媒介直接关联,其信息交流凭借的传播媒介主要有三类:一时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绘画,音乐,舞蹈等;二是实物系统,比如与信息传递有关的牛角,石磐,还包括凝结了人文信息的各种物品,其本身既

是传播的内容,又是文化载体;三是人体系统,包括人的肢体语言和种族迁徙等。其中,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即口语传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广告在这种原始的信息交流活动中产生了,反映原始人日常生活琐事的图像文字,表形文字,把特定信息传递给受众的拟态与手势

语,以及雕刻,舞蹈,绘画等都属于原始社会广告表现形式。

p21)

先秦时期的广告表现(

原始的实物广告和(一)夏商周时期广告的表现形态:

口头广告必然存在。如《诗经*氓》中的记载:“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证明了实物广告在当时已经出现,是原始广告的形式之一;《楚辞*天问》记载:“师

望在肆……鼓刀扬声。”《楚辞*离骚》中记载:“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锝举。”吕望和师望都是指姜太公,他在被周文王起用之前。曾在朝歌做买卖,鼓刀扬声,高声叫卖,以招徕顾客。人们认为这里的“鼓刀”和“扬声”已经是比较经典的口头叫卖的广告形式。

(二)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广告的初步发展

1.悬物广告

由于经商人数众多,春秋时期商人阶层出现了分化,分为行商和坐贾。行商和坐贾的分化直接导致了新的广告形式的出现。坐贾守着固定的场所和摊位经营,为了引人注目,除了口头和实物陈列展示广告外,他们还把陈列在地上的商品悬挂起来,以

期达到吸引顾客购买的目的。这样,在实物陈列广告的基础上就出现了悬物广告。

悬物广告就是商品经营者在门前悬挂与经营特征和范围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标志,起到招牌广告的作业。

2.标记广告

标记广告是另一种古老的

广告形式。最初在产品上刻上铭文,年号是为了表示私有权和纪念,装饰。随着生产的分工和商品交换的扩大,开始成为产品生产者的标记。有些文字还兼有实物广告和文字商标的职能。

2悬帜广告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织染,缝制等技术的进步,广告的形式

和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人的广告宣传意识也日益增强。为了更加美观,简便,以增强广告效果,经营者们开始尝试用布帛等材质画上物品的形象进行悬挂,原始的悬帜广告开始出现,并且成为战国时期又一重要的广告表现形式。

先秦时期我国的政治广告

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悬诸象魏”及“振木铎巡于路”

进善之旌:悬挂旌旗,作为进言的标志

诽谤之木:树立华表等标志,让人民群众在其下进“诽谤”之言,或者把意见写在木牍上

敢谏之鼓:在进言之前,击

鼓以警众,引起人们的注意

悬诸象魏:统治者往往把有关国家政教,法令的图像或条文,悬挂在“阙下”,以广泛告知于人民群众。后世的统治者,也往往把告示,公示之类的文书,张贴在城门口两旁,以便出入城门的人们观看

振木铎巡于路:古代施行、

宣传政教法令时用的。当时商、周朝政府派到各地宣达政令的

官员被称为輶轩使者,他们一边摇着木铃铛,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边宣讲教令。还在春、秋二季,出巡列邦,摇着木铎,采风问俗,把搜集到的歌谣上交给太史。

第二章中国古代广告的传

播第一节秦汉时期的中国古代

广告

四,汉代社会广告的发展表现

零丁——寻人招贴(p28)

(三)汉代的城市发展及商业广告表现形式

1.旗亭

汉代市场内标志性建筑,市

官的官舍。汉代称市亭,也

称为市楼,并以其上高悬旗

帜为标志而被称为旗亭。旗亭作为新型的广告宣传形式,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旗亭本身就是市场的标志;其二,旗亭多悬挂旗帜,更为引人注目,旗帜广告称为旗亭广告的一个组成部分。

2.市鼓

市场的标志之一。多悬挂在

市楼之上,每当市场开启或关闭之时,均击鼓告之于民众。市鼓本身也是旗亭广告的组成部分。击鼓示众也是一种声响广告形式。

市鼓的设置和汉代的建制密切相关。汉代的市场与居民区分开,主要为了方便商人交易,并出于安全的需要,

市场的四周多建有围墙,四方开门,按时关闭。

3.悬壶售药(p30)

悬壶是中国古代医生的职

业标准和广告招揽的工具,属于幌子广告的一种类型。行医作为一种特殊的经营活动,可以散布在居民区当中,也可以在市场中设定固定场

所经营。悬挂药壶作为售药

的标志也是民间的一种风俗。

第二章中国古代广告的传

播第三节二隋唐时期的社会广

告表现形式

*唐代的招工广告

(p35)——纸榜子

唐代有的商人贴出

招佣用的“纸榜子”,类似今天

的招贴式招工广告。

第二章中国古代广告的传播第三节三隋唐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广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四)隋唐时期丰富的商业广告表现形式(p40)

1.口头叫卖

唐代的口头广告日渐丰富,特别是唐末商品交易突破市坊制度的限制以后,商品广

告的口头叫卖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招牌广告

唐代市场交易,分肆进行,又规定必须挂牌营业,因此招牌广告十分普及。招牌传播媒介的出现,也是和店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招牌的位置多出现在门面或门前,多以悬挂,镶

嵌,砌筑的方式来设置。招牌作为广告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十分丰富。一是书写店铺的名号,字号;而是传达商家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特色、

招牌作为古代广告信息传播媒介,从其悬挂的位置来看,又分为不同的横额,竖招牌,挂板及店外冲天招牌等。

3.鼓,钲声响广告

唐代的“市”门启闭各有定时,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启闭时间,便分别以击鼓和击钲为号。这里的鼓,即为市鼓。钲作为一种铜制乐器,形状如盘,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悠长。

4.商品展销会

为了展示都城的繁

非常齐全中国历史人物常识

非常齐全中国历史人物常识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当代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吴伯箫也不错)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之赵子昂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北宋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石鼓山石鼓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 明代四大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中外广告史

00641 中外广告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以中国广告发展史与世界广告发展史为研究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阶段论述中外广告事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下的发展与演变,以便为当代广告事业提供借鉴。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中国广告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了解美英日等西方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广告事业发展的概况,总结中外广告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从而服务于当下的中国广告实践。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广告理论和广告实务等课程共同构成广告学科的完整知识系统,本课程是完整的广告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介绍了广告的内涵、广告的起源和演进历史以及广告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广告发展史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二)学习要求 要求了解广告的内涵演变、广告活动的起源和演进历史概况,并进一步了解广告史的研究对象、广告史的研究方法以及广告史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广告的内涵;广告的基本特征;广告的功 能;人类广告活动的发展阶 段划分。 2、掌握:广告发展史的研 究对象;广告发展史的研究 方法。 3、熟练掌握:原始广告、 近代广告、现代广告发展阶 段的广告发展概况;广告发 展史中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中国古代广告史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中国古代社会 各个发展阶段的广告发展 概况,并将中国古代广告史 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至 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 时期等四个历史时期,分别 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 广告的特点,尤其是广告形 式的变化。 (二)学习要求 要求了解先秦时期、秦汉时 期至隋唐时期、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 社会发展背景、广告形式特 点、广告媒体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 求 1、领会:不同历史时期不 同的社会背景对广告发展 的影响;原始社会时期社会 广告和经济广告的萌芽;奴 隶社会时期商业广告的初 步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广告特点。 2、掌握:汉代广告形式; 隋唐时期广告形式;宋元时 期广告形式;明清时期广告 形式。 3、熟练掌握:有代表性意 义的中国古代广告形式,如 口头广告、旗帜广告、招牌 广告,等等;各种广告形式 的历史变迁。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广告史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到 新中国建国以前的晚清时 期、民国初期、抗日战争以 后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近代 中国广告在内容、形式、行 业发展和广告事业管理等 方面的概况,说明了这一时 期既是中国社会急遽变化 的时期,也是中国广告从古 代广告向现代广告过渡的 时期。 (二)学习要求 本章应了解近代中国社会 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 近代广告手段对中国广告 开始产生影响,各种近代广 告手段开始在中国出现,同 时,传统广告形式、广告媒 体依然存在。本章应比较各 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广告 活动和广告事业发展的不 同特点,并关注近代广告向 现代广告时期转变的过渡 性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 求 1、领会:晚清时期、民国 初期、抗日战争以后等各个 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 特点及其对广告业的影响。 2、掌握:晚清时期、民国 时期、抗日战争以后等各个 历史时期中国广告活动和 广告内容的不同特点。 3、熟练掌握: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抗日战争以后等 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广告媒 体的不同特点;各个历史时 期广告媒体的比较;近代广 告管理与广告行业发展特 点。 第三章新中国广告事业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1949年新中国 建国以后的中国现当代广 告业的发展状况,并将新中 国的广告事业划分为1949 年至1976年、1978年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 放时期等两个历史阶段。 (二)学习要求 要求深刻理解建国以来我 国政治、政策变化、经济发 展水平对广告业发展的正 反两方面影响,尤其应掌握 新时期我国广告业的各方 面发展的相关史实,了解广 告业为社会创造的巨大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 求 1、领会:新中国建立以后 到文革结束以前广告业的 曲折发展道路及其社会历 史原因;国家政治、政策对 广告业发展的阻碍作用或 推动作用。 2、掌握:新中国建立至1976 年以前各个历史阶段国家 出台的相关广告管理政策 以及这一时期广告媒体的 特点;改革开放以后各个历 史阶段广告内容、广告公司 等发展状况;全球化对中国 广告业的影响。 3、熟练掌握:改革开放以 后各个历史阶段的广告政 策、广告媒体、广告代理制 发展、广告管理法规、广告 教育和广告研究的发展。 第四章台港澳地区的广告 发展史 (一)课程内容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

中国古代商业史 一、商业发展进程 1﹚北宋 益州﹙今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明清 出现会馆 晋商、徽商 例1 ﹙2013·重庆文综﹚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答案:D 例2 ﹙2014·新课标Ⅱ﹚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理解能力。B 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出的商业纠纷是在交子使用之后出现的。C、D两项为无关项,所以排除这两项。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私为券”。 例3 ﹙2014·全国大纲﹚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说明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明显,故本题选择A;B和市场有关系;C和D不符合题意。

中外广告史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以中国广告发展史与世界广告发展史为研究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阶段论述中外广告事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下的发展与演变,以便为当代广告事业提供借鉴。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中国广告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了解美英日等西方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广告事业发展的概况,总结中外广告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从而服务于当下的中国广告实践。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广告理论和广告实务等课程共同构成广告学科的完整知识系统,本课程是完整的广告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介绍了广告的内涵、广告的起源和演进历史以及广告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广告发展史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二)学习要求 要求了解广告的内涵演变、广告活动的起源和演进历史概况,并进一步了解广告史的研究对象、广告史的研究方法以及广告史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广告的内涵;广告的基本特征;广告的功能;人类广告活动的发展阶段划分。 2、掌握:广告发展史的研究对象;广告发展史的研究方法。 3、熟练掌握:原始广告、近代广告、现代广告发展阶段的广告发展概况;广告发展史中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中国古代广告史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中国古代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广告发展概况,并将中国古代广告史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至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四个历史时期,分别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广告的特点,尤其是广告形式的变化。 (二)学习要求 要求了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至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背景、广告形式特点、广告媒体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对广告发展的影响;原始社会时期社会广告和经济广告的萌芽;奴隶社会时期商业广告的初步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广告特点。 2、掌握:汉代广告形式;隋唐时期广告形式;宋元时期广告形式;明清时期广告形式。 3、熟练掌握:有代表性意义的中国古代广告形式,如口头广告、旗帜广告、招牌广告,等等;各种广告形式的历史变迁。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广告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一、基本知识 1.形成于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是()()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出自柳永的( ) 3.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 ( )。 4.元代四大爱情剧包括:()5.中国戏剧最早走出国门,介绍给欧洲的一部戏剧是纪君祥的()。 6.《墨梅》是王冕的作品,诗中有名句( )。 7.贺铸《青玉案》中的名句是() 8.“历城二安”、或“济南二安“是指( )和( )。 9.宋末爱国诗人的代表是( )和( )。 10.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 11.小山乐府的作者是()。在散曲的发展史上,小山的地位足与马致远相提并论。 12、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 13、《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的金代著名文学家()。14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 15 “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一陈三刘指的是() 16《梧桐雨》的作者的()。他还有一部爱情喜剧是()。 17 关汉卿爱情婚姻剧主要有()。 18 .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19()的作品风格被形容为“六一风神”。 20、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名句有:“小楼一夜听春雨,()。 21、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是(),中有名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2、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二、名词解释。 1“稼轩体” 2后山体 3中兴四大诗人 4诸宫调 5“六一风神” 6散曲 7半山体 8江西诗派 9大晟词人

10山谷体 三、问题简答 1.欧诗的特征和贡献 2.姜词的主要贡献 3.《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 4范仲淹词的成就与影响 5.如何理解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6.马致远的《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特色。 7.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贡献 8.欧晏词的主要特征。 9.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10.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1.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四、问题论述 1结合作品论述苏轼与辛弃疾词抒情风格的主要区别和原因。2辛词的艺术成就 3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基本知识20% 名词解释 20% 问题简答30% 问题论述30%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 (1)先秦: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商人,如春秋后期的范蠡(“陶朱公”)和战国后期的吕不韦。 (2)南北朝:南北朝时,不少城市遭到战争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北魏时,洛阳城内市场很多且有周长近八里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或远走异域。建康(南京)城内建有四市,市内唐铺林立;秦淮河两岸商旅云集,交易兴盛。草市(农村集市)开始出现,含义有二:一是贩饲马料之市;二是草草构成之市。 (3)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隋唐商业的四个特点如下:一是交通发达(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二是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远通宝);三是市场发达(场所固定——市;官员管理——物价和税收等;邸店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店铺限定——营业面积;时间限定——市的买卖时间;夜市草市——繁华大城市里有夜市,偏远的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四是商人众多(大商人、中等商人、小商小贩、胡商、外商)。 (4)宋元:北宋时期的商业有了一个新的转折。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②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④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有“市易法”,由政府设立市易务,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5)明朝: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国内商业繁荣(市场大——国内市场扩大、品种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品种达到两百余种、贩运快——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城市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向农村——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对外贸易艰难(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2.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北语19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3

(单选题)1: 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是____。 A: 《花间集》 B: 《云谣曲子词》 C: 《乐章集》 D: 《漱玉词》 标准答题: (单选题)2: 从西晋永嘉到东晋灭亡,统治诗坛一百余年的是____。 A: 田园诗 B: 玄言诗 C: 山水诗 D: 咏怀诗 标准答题: (单选题)3: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出自____。 A: 曹丕 B: 左思 C: 谢灵运 D: 曹植 标准答题: (单选题)4: “少陵野老”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自称____。 A: 李白 B: 韩愈 C: 白居易 D: 杜甫 标准答题: (单选题)5: 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____。 A: 班固《咏史》 B: 张衡《同声歌》 C: 辛延年的《羽林郎》 D: 宋子侯的《董娇娆》 标准答题: (单选题)6: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出自李煜的____。 A: 《虞美人》 B: 《乌夜啼》 C: 《忆江南》 D: 《浣溪沙》 标准答题: (单选题)7: 下列属于汉代抒情小赋的是____。

A: 《子虚赋》 B: 《吊屈原赋》 C: 《刺世疾邪赋》 D: 《两都赋》 标准答题: (单选题)8: 其诗歌风格“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敖陶孙诗评》),对建安文学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指的是____。 A: 曹操 B: 刘桢 C: 曹丕 D: 曹植 标准答题: (单选题)9: 先秦诸子中,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有“寓言十九”说法的是____。 A: 韩非子 B: 孟子 C: 墨子 D: 庄子 标准答题: (单选题)10: 东晋文坛玄学和佛教盛行,文学不振,《文心雕龙》评价:“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这里的“漆园”指____。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 标准答题: (单选题)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语出自哪部书? A: A> B: B> C: C> D: D>。 标准答题: (单选题)12: 司马迁在____中谈到自己的创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A: 《报任安书》 B: 《报孙会宗书》 C: 《上书谏吴王》 D: 《与朱元思书》 标准答题: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1、已知的在中国境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猿人”(简称“人”),生活在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文化和黑文化。 7、半坡文化的彩,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龙山文化的黑,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省余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一般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中国古代商业概况

第一,中国商业的萌发、形成很早。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生产者之间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以后又有了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和居间的商业出现。古代中国商业的起源,就是从物与物的交换开始。 古代中国使用货币始于夏代。司马迁提到夏代的货币有“龟贝”。“龟”在夏代用于占卜,不可能成为货币流通;“贝”作为货币流通完全可能。“货”字从贝从化;化,变化,含交易的意思;而交易则用“贝”。由此可见,“货”字本身暗藏着货币起源于海贝的信息。在汉字中,跟货币有关的字大多带“贝”旁,如贡赋、贿赂、贫贱、買賣(买卖)、赏赐、贮、贪、赈、贩、赊、贷等等。这说明早在汉字形成之前,贝已经作为货币在交换中充当媒介了。这个认识得到考古材料的支持。 夏代既有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玄贝和专供交换的市场,又有专门从事交换,以牟利为已任的商人,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说商业在夏代已经初具雏形,这绝不是无稽之谈。如果保守一些,把古代中国的商业形成推迟到商代早期,在学术界没有疑问。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章中说:“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是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正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的那样,货币是交换的结晶,由于交换的扩大与加深,发展了在商品性质中睡眠着的使用值价与价值的对立。为了方便交易,把这种对立外部地表现出来的需要,要求有一个独立的商品价值形态,从而促使某种商品变成其他商品的等价物——货币。换句话说,那就是货币是在交换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与其他商品相对立的特殊商品。 首先取得货币形态的东西,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并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也不一样。比如工具——斧、刀、镈、牲畜——牛、羊、猪,外来交换品——珠、玉、贝等,都曾取得过货币形态。这种情况,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古代世界,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些首先取得货币形态的东西,充当货币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它们当中,以海贝充当货币的时间为最。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从夏商至秦统一,贝币使用长达1300年;在古代中国边地云南,从春秋晚期到明末清初,贝币使用长达2100多年;而两者衔接起来,在古代中国,贝币使用长达3400多年。 第二,古代中国商业一开始就是由官府垄断的。商业主要由官办官营是上古中国商业的又一特点。这对后世影响很大。 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见《国语·晋语》。所谓“工商食官”,就是工商奴隶为官府生产商品,从事交换,为操纵工商大权的奴隶主贵族服务;而工商奴隶的衣食由官府供给。这种工商业由官办官营。 官办官营的商业性质,在商周时代体现在商业的所有环节上。据《周礼·考工记》讲,周朝国都建设格局是“面朝后市”。侯国都城也仿效这种制度建设。周天子的王宫位于王城中心,市场设在王宫后面,即北面。市场分三个部分:大市居中间,日中交易,商品是奴隶主贵族所需要的奇珍异宝、奢侈品和奴隶。朝市居东面,早晨交易,供往来商旅和官府商贾进行大宗商品批发贸易。夕市居西面,傍晚交易,供小商小贩经销一般平民所需要的东西。市场的设立,主要是为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提供方便。 官府对市场上经营的商品有严格限制,准许卖什么东西,不准卖什么东西,规定得很详细。凡是体现奴隶主贵族身份品级的礼器,如命服、命车、圭壁金璋、宗庙器物,禁止买卖;凡是武器,如弓、矢、剑、戈等,禁止买卖;凡是没有成熟的瓜果谷蔬不许上市。 总之,商周时期,官府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对商业实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和监督。官办官营的商业占主要地位。 第三,古代中国独立、自由的大私商出现很晚,而且给私商自由发展的春天非常短暂。 中国商业早在夏商时期已经形成,但是,独立、自由的大私商到春秋后期才出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1)作业

满分100分 一、基本问题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首先《诗经》显示出中国古代抒情诗歌特别发达的民族特色,奠定了以抒情诗为主的创作传统。其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2.韩愈散文的地位与成就并列举出三篇以上代表作。 地位: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无可争议的领袖。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活动家,为古文运动组织了一支浩荡的队伍;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为古文运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主张,诸如文以载道,气盛言宜,不平则鸣,文从字顺,词必己出等;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写出了第一流的新体古文。其文众体兼长,风格闳中肆外。他是司马迁之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既集以往之大成,又对后世产生了无穷影响。 成就表现为:(1)能以激情用笔行文,文章气势充沛,个性鲜明;(2)构思宏伟并巧妙,常能打破常格,引人人胜。(3)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词汇丰富,句法灵活,有很强的表现力。 代表作:《师说》、《获麟解》、《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容十八员外》等。 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差别。 北朝乐府民歌的总体语言风格表现为豪爽粗犷,与南方的歌辞多缠绵悱恻之音有明显不同。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也以五言四句的形式为多见,另有四言四句的作品和七言四句的作品,这则是南方乐府民歌中所没有的。另外,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不用双关隐语的写法。南北朝文人写作的乐府体诗,与音乐已经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是仿汉乐府的意和体来进行写作,是在创作精神上、语言风格上对汉乐府的某些继承。 4.高适《燕歌行》内容丰富性的具体表现。

公考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公考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左传》、《毂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睢》、《伐檀》、《硕鼠》、《七月》。 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写。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o表、30世家、70列传。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短歌.行》等,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场、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

中国古代商业与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 (一)商业的发展 1、商业发展的表现 (1)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原始商业。 (2)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流动为商,坐地为贾。) (3)周朝时期:“工商食官”,商业为政府服务。 (4)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都会,金银成为货币。(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吕不韦资助嬴政他爹。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一字千金,) (5)秦朝:颁布管理“市”的法律。 (6)汉朝:县以上设置管理“市”的机构,通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7)南北朝:出现“草市” (8)隋唐时期:外国商人来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邸店、柜房、飞钱。 (9)宋朝时期: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打破了坊市限制,取消了营业时间、地点限制;出现纸币,集镇、夜市、草市兴盛,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 (隋唐时期,商业的经营范围还在固定区域,长安城有东市和西市,所以现在我们把购物叫买东西跟这有关系。当时是实行宵禁的,黄昏时分击鼓四百下城门就得关闭,做生意就赶紧收拾东西回家,鼓声六百下坊门就得关闭,行人得赶快回家,慢了就要挨板子了。虽然有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感觉当时是夜生活丰富,其实也都是一些官员,他们有特权。到了宋朝,夜市才算是真正红火起来,据南宋吴自牧所着的《梦粱录》记载,当时临安夜市十分热闹,什么衣帽扇帐,盆景花卉,鲜鱼猪羊,糕点蜜饯,时令果品,应有尽有。) (10)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纸币,大都成为国际大都会。 (11)明清时期:江南商业市镇兴起并出现专业化趋势(清乾隆《嘉定县志》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四大商业名镇位于交通

中外广告史 总复习(补充)

中外广告史总复习 第一章中国古代广告史 一、中国古代广告形式 (一)远古时期 1、实物广告 也叫实物展示广告,直接将要宣传的商品进行展现,从而进行宣传的广告形式。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二)铭文广告 铭文广告也是此时期典型的广告形式,一般是将广告内容镌刻在炉、鼎、樽、盏、钟等器皿上进行宣传。 (三)叫卖广告 “卖什么吆喝什么”。不同行业叫卖往往声调不同。如:布贩子叫卖:“摇货郎鼓”。【案例1】:吕望鼓刀扬声【案例2】:自相矛盾 (二)唐宋时期 招牌、幌子、旗帜广告 1.招牌:指示店铺的名称和记号,可称为店铺标记。 2.幌子:主要用来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服务项目,可称为行标。 3.灯笼广告:最早产生于唐朝 4.旗帜广告:“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5.印刷广告: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 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铜版。 第二章鸦片战争到建国前的广告 一、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告 (1)第一个近代中文刊物 1815年马六甲马礼逊、米怜《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该刊最后所附的“告帖”是最早的中文报刊广告 (2)中国国内的第一个中文刊物 1853年香港马礼逊、麦都思《遐迩贯珍》 (3)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1858年香港伍廷芳《中外新报》 (4)中国近代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1872年上海美查兄弟《申报》 二、20世纪20年代我国资本主义广告快速发展的特点 (1)报刊广告持续发展 (2)革命报刊注重广告宣传 (3)广告媒介多样化 (4)广告代理业出现 (5)广告学研究与教育产生 广播广告:1922年底,美商E-G-奥斯邦(Osborn)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奥斯邦电台,;中国人自己设立的第一家电台由新新公司创办,于1927年3 月18日正式开播。 1927年,上海有6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了“中华广告公会”,这是广告同业最早的组织。

12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及答案14解析

12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1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哪位思想家? A. A孔子 B. B班固 C. C孟子 D. D老子 满分:4 分 2. 把屈原和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的是谁? A. A王逸 B. B刘向 C. C刘歆 D. D班固 满分:4 分 3.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是先秦对____ 功能的精确概括。 A. 《左传》 B. 《尚书》 C. 《诗经》 D. 《离骚》 满分:4 分 4.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______给《诗经》做笺,为《毛氏传笺》,使毛诗盛行一时。 A. 王逸 B. 孔颖达 C. 刘向 D. 郑玄

满分:4 分 5. 以下《诗经》的篇目中表达劳动人民对徭役、兵役的反对的是____。 A. 《东山》 B. 《七月》 C. 《蒹葭》 D. 《桃夭》 满分:4 分 6. 下列哪个人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 A孔子 B. B荀子 C. C韩非子 D. D老子 满分:4 分 7.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中的____。 A. 《蒹葭》 B. 《七月》 C. 《采葛》 D. 《采薇》 满分:4 分 8. “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即庙堂音乐,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描述 的是《诗经》中的。 A. 风 B. 雅 C. 颂 D. 笙歌 满分:4 分 9. 《诗经》的“雅”一共有篇。 A. 105

B. 74 C. 110 D. 95 满分:4 分 10. 文学史上"风""骚"并举,其中的的"风"是指什么? A. A<<国风>> B. B<<周南>> C. C<<秦风> D. D<<风赋>> 满分:4 分 11. <<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有多少篇? A. A7 B. B15 C. C11 D. D16 满分:4 分 12. 以下不属于《诗经》的别称的是_____。 A. 诗 B. 诗三百 C. 三百篇 D. 笙诗 满分:4 分 1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 A. A 女娲补天 B. B 黃帝擒蚩尤 C. C 武帝封禅

行测考试:中国历史常识100条

行测考试:中国历史常识100条 1、中国境内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距今约70多万年。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距今20万年前的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是人类第一次取得的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最早的骨针,出土的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简史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简史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先后发生了畜牧业、农业、手工业的分工,产品有了剩余,为了互通有无,不同部落间的交换活动成为经常的现象。这种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是最原始的商业活动。传说神农氏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是原始商业的反映。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不从事生产、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尚书·酒浩》记载有殷人“肇牵牛远服贾”,意思是说商代有人专门用牛车到远处做买卖。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代后期出现了铜币。但是,当时商业行为主要发生于方国部落之间,并且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只起着微小的作用。西周时,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但是,商业由奴隶主官府垄断,并没有专门的职官来管理市场。《周礼·地官·质人》记载:“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卖亻卖者质剂焉。”“质人”就是管理市场的经纪人。市场交换的商品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宝等,凡成交的商品都要由“质人”给买卖双方立书契券约。那时的商人和百工一样,是属于奴隶主贵族的,称为“工商食官”,他们主要是替奴隶主贵族经营,为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服务。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私商兴起,有的大商人周游列国做生意,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和各国之间的交际,能和诸侯“分庭抗礼”。弦高假借郑国君命犒秦师的故事是很出名的。可见当时大商人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地位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更加促进商业的发展。到了西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都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各中等城市均设有市,连军队驻地、屯戍地区也设有军市。当时城市的市场有固定的地点,叫做“市井”。长安城最初有东、西二市,后增至九市。市井同宅区严格分开,周围有墙,叫,市门叫。市内设有供摆设出卖商品的店铺“商肆”(又叫“市肆”),同类商品集中在一起,称做“列肆”。另有存放货物的仓库“店”,或称“邸 舍”、“廛”。官府对市井控制、管理很严,市门有专职的门吏掌管。市内设官署,置“市令”或“市长”管理、监督交易,还有专管治安的官吏。市井官署设于市楼(旗亭),楼皆重屋,上悬大鼓,以击鼓来通知开市和闭市。闭市后,市门关闭,不再有任何营业活动,逗留市内不去的人要处罚。凡在市井营业的商人,须向市井官署登记,交纳市租。四川新繁出上的汉代市井画像砖,较全面地表现了当时城市中的市井容貌,是我

中外广告史

1我国是印刷术的故乡,隋朝时期已出现雕版印刷。 2酒旗在唐代多用于酒店,并在许多诗歌中得到反映,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有“_水村山郭酒旗风_”的诗句。 3招牌广告在宋代就很流行,从《_清明上河图_》中就可见到当时形式各异的商店招牌。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是_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5近代广告最显著的标志是报刊广告的出现,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杂志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6首开中文刊物登广告之先河的是《遐迩贯珍》。 71911年,_世界广告协会_在美国成立,这是最早的世界性广告组织。同年中国广告界人士发起成立_中国广告工会_。 81919年,徐宝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91927年,新闻界名人戈公振出版了《中国报学史》。 101922年,上海设立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奥斯邦电台。11我国最早的广告学研究专著当推_甘永龙_编译的《广告须知》。12旧中国国民党政府的__社会部_负有管理广告活动的权力和责任。131957年,13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布拉格召开了国际广告工作会议。141979年以后,《_天津日报_》率先恢复商业广告。 15_上海电视台_播出了大陆电视史上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168世纪初,长安出版了《开元杂报》,这是世界最早的报纸。171979年,《_文汇报_》报纸刊载了第一条外商广告。

18第三世界广告大会是由英国《南方》杂志社和对外经济贸易广告协会共同举办的一次国际广告盛会。 简答题: 1灯笼广告 答:以灯笼为广告,是唐代以后酒楼、饭馆的特色之一。它一般是夜间悬挂在店铺的门前,灯笼上用文字表明其商号商业的性质,起到了招牌广告和悬帜广告的作用。灯笼广告相传起自五代,首先是商业贸易的发达而出现了夜市。其次是唐五代以后灯笼的制作技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为商人作广告宣传提供了物质基础。 2旗帜广告 答:出现于战国时期,是坐贾出现以后采用的一种广告形式。旗帜广告能够起到招引顾客的作用。只要眼力所及,都能看到迎风飘动的旗帜。旗帜广告的出现不但说明当时具备了织染、缝制等技术,还说明商人的宣传意识增强。 3第三世界广告大会 答:由英国《南方》杂志社和对外经济贸易广告协会共同举办的一次国际广告盛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中外代表参加。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发挥广告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着重研讨了三方面的内容:如何最有效地运用北美、日本和欧洲先进的广告、销售和信息交流技术来满足发展中中国家的需要;中国如何同国外广告、销售、媒介和信息传播公司建立联系;介绍中国广告业如何促进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