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劝学

1劝学

1劝学
1劝学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荀子的思想及对现在的影响

2、把握文本中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3、掌握文本中的结构和论证的方法

4、赏析文本中的比喻句

教学重难点:1、文言实词及虚词

2、了解文本中的比喻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

1、为学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二、整体掌握课文结构:(段落层次、段意层意)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3段: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

第4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掌握。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课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与现代倡导的“终身学习”有何不同?

学无止境、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注重积累。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强调的是学无止境,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有所成就。而现代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其立足点是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种基本生存需要。这两个观点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主要目的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四、知识梳理:

1.虚词:而之于

注:十八个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 通假字

3.实词(多为一词多义)本课应掌握七个。

高考要掌握120个。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挽弓当挽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假舆马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焉其

4.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

5.古今异义词(双音节)

博学,寄托,妻子,地方,

6.文言句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五、课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1)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点。

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课文用了四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用了十一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喻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

而又富有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2)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

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3)语言上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

排比句式在文中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至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子文章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总之,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六、作者作品

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代避宣帝(刘询)讳而改称孙卿(一说,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汉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2、生平

《史记·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谗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3、著作

《荀子》(唐代杨倞为其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故其注释者不多。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荀子“(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人)也。”尽管这是对荀子的攻击,但是从一方面体现出荀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性恶篇》《解蔽篇》《天论篇》《正名篇》《劝学篇》对于了解荀子思想内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而《赋篇》也常在中国文学史中被提及,被学者认为是中国辞赋文体的来源之一。

4、哲学思想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

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中文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明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

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七、劝学相关名言

1.劝勉立志的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2.勉励刻苦勤学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代刘过《书院》)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3.劝勉惜时

“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乐府”诗《长歌行》焜kūn 光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潜《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金缕衣》)4.劝其讲究学习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代陆九渊《读书》)

强调读书切戒慌忙,贵“涵泳”。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劝学诗》)

5.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提出治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精品:《劝学》导学案(带答案)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家作品知识及一二段文言知识,能准确翻译句子,理解比喻的内涵。 2. 反复诵读,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完成对文意的初步理解。 3. 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借助导学案和书下注释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词句,把重点注释标注在相应位置, 并勾画疑难点。 2. 用时 30 分钟左右,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 (约公元前 313- 前 238) ,名况,人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 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教育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还认为 “人 定胜天 ”;在政治上,主张选贤任能,兼用 “礼 ”法“”术“”实行统治; 提出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作 用。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卷, 共 32 篇。大多是他自己的著作, 一部分出自他的门人。 该书由 《论语》《孟 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 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对无义的虚词要说明用法) 著作 有《荀子》 劝,鼓励。 1、诵读《劝学》全文, 注音: 中 ( ) 规 輮() 有() 槁 () 暴() 磨砺 ( ) 参()省() 知()明 须臾 () 跂 ()望 舆 ()马 舟楫() 生() 蛟()龙 跬() 步 骐()骥 () 驽( )马 锲()而不舍 镂()刻 )牙 蟹()螯() 蛇鳝() 洞穴( ) 靛()青 蓼()蓝 2、结合注释阅读第一、 二段, 疏通句意, 并掌握如下知识点。 如括号内无特别要求, 则解释词义, 君.子.(古义: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句式: ),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 )水。木直中.( ) 绳,輮.( 通 , ) 省略: )以.为.(古义:

(完整版)《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三劝学 复习指导: 1.荀子,名____,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先秦_____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劝学》是一篇______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________。课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 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 ...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高中必修一古文劝学的原文

高中必修一古文劝学的原文 高中必修一古文劝学的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劝学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劝学》专题训练 一.学海拾贝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参省 ( ) 跬步 ( ) 骐骥()埃土()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 (5)而闻者彰 (6)假舆马者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 今义: (3)假舆马者古义: 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 (5)用心一也古义: 今义: (6)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 (7)蚓无爪牙之利古义: 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8.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 是:;《孙权劝学》的成果 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 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 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说课稿

精品文档 《劝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劝学》。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说教材 《劝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教材地位)《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如果学生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二、说学情 虽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根 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理解文章统一起来。 说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 精品文档

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五、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 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将文中字词及特殊句式进行归纳。 2、说学法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朗读法。 下面我在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六、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贯彻新课程理念,注意以三为主: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强调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一)导入课文(由写劝学的诗句导入)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关于劝学的诗句,回答后,教师解题,由此引入课文。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二)荀子简介。这个部分交给学生来完成,让学生事先查找关于荀子及其思想的知识。教师作以补充,这一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三)诵读指导。播放录音、让学生自读、齐读课文,以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四)整体疏通课文。这个环节让学生前后桌互相合作,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义。将大家都难以理解得字词标注出来,教师重点点拨。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知识的能力。之后,归纳课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师生交流讨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五)分析课文。 1、通过对课文的疏通,学生能够得出本文的论点为“学不可以已”,那么我提问:作者是 精品文档 如何对论点进行论证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作以适当的引导。我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诵读课文,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归纳能力。然后学生明确: 第二段中,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来说明学习

劝学(1)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 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学法指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作者、作品简介,释题: 2. 正音,找出通假字; 3. 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课时重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是任何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无不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与荀子《劝学》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

《劝学》试题及答案

劝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就是 ( )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木直中.绳中:合于。 B虽有槁暴.暴:晒干。 C假.舆马者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就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第一段用“輮以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与“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与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与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劝学》课后习题答案

《劝学》课后习题答案 一、背诵全文,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以便更快地背诵全文。 参考答案: 本文的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二、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本文的比喻句,本文运用比喻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只要把这些比喻之间的关系理清了,课文的内容也就能理解得比较透彻。 参考答案: 本文共有20个比喻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 也。 4、木受绳则直。 5、金就砺则利。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1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20个比喻句中的①至⑤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意义的,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⑥至⑩是用来阐明学习的作用的,利用外物,效果明显,学习能够弥补不足;至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至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学的方法,强调逐步积累;至从正反两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强调坚持;至也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专心致志。 三、结合上下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1、虽有槁暴 2、以为轮 3、其曲中规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跂而望矣 7、君子生非异也

孙劝劝学 课后作业 (2)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2)形似字区别 (3)解词 权谓吕蒙曰(告诉)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事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孰若孤(谁比得上)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蒙乃始就学(才开始从事) 卿今者才略(语气词,不译) 士别三日(分别)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到) 见事之晚(认清事物) (4)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 (5)成语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6)多义词辨析 (7)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分析】 本文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 (2)阅读知识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对理解文言文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作者用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因此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遭遇处境紧密相连。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作者,其作品多体现平民百姓的疾苦;而那些无意仕途的作者,文笔就较轻松,多山水风景、儿女情长的作品;至于一些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作者,常会在作品中抒发郁闷伤感之情。所以了解作者的生平,对文言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写作背景对理解文言文也很重要。每篇文章都有其一定的创作背景,由于年代久远,文字上的障碍已经不少,若对内容理解再有困难就更不利于学习了。了解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劝学》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学创意 文言文教学须注重积累和诵读。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 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出示课件1]

劝学课后作业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蓼.(liǎo)蓝靛.(diàn)青其曲中.(zhǒng)规参省.(xǐng) B.跂.(qì)而望埃.(āi)土金就砺.(lì) 骐骥.(jì) C.跬.(kuǐ)步舆.(yú)马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 D.用心躁.(zào)也须臾.(yú)句读.(doù) 参.(cēn)省乎己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假舆/马者 B.故/木受绳则直 C.善/假于物也 D.吾尝/跂而望矣 3.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 B.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跬.步跬:一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 5.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8、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 二、文本研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劝学1_1

劝学1 导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德育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

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

《劝学》试题及答案

輮使之然(r du) 跬步(ku i) 弩马(n 锲而不舍(q i) () 舟楫(j i) 骐骥(j i) 生非异(x i g) 二螯 (do) 舆马(y ? 爪牙(zh ao) 洞穴(xu 0 参省乎己(x m g)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 中:合于。 B 虽有槁暴 C 假舆马者 假:借助。 D 君子生非异也 3.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 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 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 强 D 人强马壮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 超越。 B 第一段用“輮以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 结论。 C 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 要性。 D 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 成就。 6.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来举例说明任何 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劝学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槁暴(p ? B 蛟龙(ji e) C 镂金(l du) D 跂而望(q 》 暴:晒干 生:出生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 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7. 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日地思考,不如片刻所学的。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累半步一步的行程,就无法到达啊千里远的地方。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知识明了,而且行动没有过错。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 1.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原因在于论述道理时巧妙运 用了大量比喻,且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浅近贴切。(是否)2. 《荀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是否) 3.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是否) 三、填空题 1. 荀子,名 ____ ,又称旬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先秦 _家学说的 集大成者。《劝学》是《荀子》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劝学》原文填空。

(完整版)《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权谓吕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①谓:②博士: ③涉猎: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却以“ ”为由推托了。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2)孙权指出的读书办法是“”。(3)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3.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当;①但当涉猎②卿今当涂掌事 D.今;①卿今者才略②卿今当涂掌事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蒙/乃始就学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讨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想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即更刮目相待 C.肃遂拜蒙母 D.见往事耳 (2)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孤”是: ;“寡人”是。 (3)你知道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吗?写出来并解释其含义。 (4)吕蒙对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一句话包含着哪几层意思?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

1劝学

《劝学》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弄清字音。 3 .基本把握文章内容。 二、文题及背景: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2.探寻背景: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讲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 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 3.题解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三、基础导练: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木直中()绳輮( )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 参省()()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假舆()马者 假舟楫()者蛟()龙生焉不积跬()步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 2.辨字组词 (1)楫()辑()缉()揖() (2)镂()缕()偻()褛() (3)跂()歧()伎()岐() 3.通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 (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思考。) 四、知识链接 1、关于劝学的名言名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金缕衣》) 2、关于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本体”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喻体”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喻词”(像、是、如等)。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课中探究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等词义。

《劝学》课后作业含答案

劝学》同步测试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 .假舆 /马者 B .故 / 木受绳则直 C ?善/假于物也 D ?吾尝/跂而望矣 3 .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臂非加长 也,而见者远 4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 .虽有槁暴. 5 .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甚矣,汝之不惠 C .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 .吾日三省吾身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文本研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6?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蓼(li co)蓝 靛(di m)青 其曲中(zh eng )规 参省(x ing) B . 跂(q i )而望 埃(①土 金就砺(1 ) 骐骥 (j i ) C . 跬(ku 1步 舆(y U 马 槁暴(p 功 金石可镂. (l ? D . 用心躁(zeo )也须臾(y u ) 句读(do - 0参(cen )省乎己 ,不复挺者 暴:露 B .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须臾:指长者 C .故不积跬.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跬:一步 省:忽略 A 、知明而行无过矣。 C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 A . B . C . D . 8、 A . 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槁暴(p M 輮使之然(r cu ) 蛟龙(ji e ) 跬步(ku i ) 镂金(l C ) 弩马(n t ) 跂而望(q i ) 锲而不舍(q i ) 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 ) 舟楫(j i ) 骐骥(j i ) 生非异(x ing ) 二螯(OD ) 輮使之然也 (弯曲) 其曲中规 (合乎) 假舟楫 ( 借助、利用 ) 声非加疾 (快) 舆马(y u ) 爪牙(zh a o ) 洞穴(xu e ) 参省乎己(x ing ) 砺(磨刀石 ) 须臾(片刻) 劝学 ( 勉励,鼓励 ) 绝江河 (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 镂 (雕刻) 圣心备焉 (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 (起) 、基础知识 )

1 劝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最新配套试卷 语文第一册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 第一课劝学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 一、知识积累(2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木直中.绳()②须臾.()③跂.而望矣()④舆.马() ⑤舟楫.()⑥骐.骥()⑦驽.马()⑧镂.刻()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4分) ⑴车柔使之然也 ⑵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⑷君子生非异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学不可以已.⑵虽有槁暴 .. ⑶参省 ..乎己⑷声非加疾.也 ⑸而致.千里⑹善假.于物也 ⑺驽马十驾.⑻金石可镂. 4.比较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6分) 古义: 用心今义: 古义: 博学今义: 古义: 爪牙今义: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4分)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⑶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⑷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填空。(3分) 《劝学》节选自《》,荀子,名,战国末期思想家。“劝”的意思

是。 二、探究表达(10分) 7.文章开始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细读文本,用自己的话概述有关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8.本文善用比喻,请你任选两个比喻句,分析它所表达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同桌之间互相交流。(4分) 三、阅读鉴赏(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1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 ..备焉 ..也②圣心 ③金石可镂.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10.“中心词+之+定语”模式是定语后置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请找出文段中属于此种形式的定语后置句。(2分) 1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9分)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分)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