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效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效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效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效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

投资成效研究

□李泳

摘要: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效是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焦点问题。然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效果测度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结果。本文用企业层面数据实证研究了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出增长效应和技术提升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企业海外投资与

国内投资相比在产出增长和技术提升效应上没有差异,说明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加快发

展壮大,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愿望需要更切实的促进措施。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不发达国家

投资1、2年期对母企业产出增长和技术提升的效应分别低于国内投资5.7%、8.9%和

11.4%、9.2%,2年后这种效应变得不显著,这意味着对不发达国家投资的企业要支付一个

短期成本,这种效应主要是由在梯度转移行业以外的行业投资造成的,说明对不发达国家投

资的行业选择有待改进;投资发达国家的产出增长效应在前两年与国内投资无差异,但第三

年开始有显著提升效应;投资发达国家的技术增长效应要高于国内投资,1年期技术提升效

应高于国内投资8.1%。这种在发达国家投资的效应主要是由投资梯度转移行业带来的,其

1年期产出增长和技术提升效应分别高于国内投资12.6%和14.3%。文章给出了提高中国

企业对外投资成效的决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跨国企业二阶差分方法

一、引言

为了适度消化外汇储备,转移国内过剩产能以及避开日趋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内企业“走出去”,政府的有关规章制度,以及商务部制定的具体政策,都给中

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截至2007年底,商务部核准的境外合资投资企业已经

达到1.2万余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179.1亿美元。但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效果

如何各界却是褒贬不一,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中70%盈利或持平,为母企业获得了资源,提升了品牌,占领了市

场,增强了核心竞争力。而我国一些学者和专家的研究认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

65%是亏损的,有些企业不但对外经营陷于困境,同时还将母企业拖入亏损的泥潭(李敬等,

2008)。杭州市经贸委的一项调查称,杭州市对外直接投资中成功的企业仅占10%左右。世

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也曾指出,1/3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亏损的。

目前不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还存在这样的思想,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中国经济发展又这么快,而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大,普遍盈利不佳,企业“走出去”根本没有必要,甚至有学

者认为国有企业不宜走出去(保育钧,2008)。而当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

荡,更使得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不可测,加剧了“走出去”的融资风险和经营风险。中

国企业应否走出去,应怎样走出去,走到哪里去?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

资行为及成效给出逻辑一致地解释,以便对蓬勃兴起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提供指导,已成

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共同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目前为止,对外直接投资怎样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母企业的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这一问题在实证上还没有满意的答案,Lipsey(1994)与Blom-strom等(1997)分别利用美国和瑞典的企业数据研究认为,美国的MNEs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减少了国内产出,瑞士的MNEs投资大多分布在高收入的美、欧国家,为进口替代型,对产出的影响不明显。Castellani和Navaretti(2004)研究得出意大利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Chen和Ku(2000)对台湾地区制造业的研究认为对利用特有优势进行市场扩张的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为母企业带来商机,提升了母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空间,而对力求降低生产成本的防守型企业而言,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利润也会使得企业得以成长,计量检验的结果表明扩张型投资比防守型投资对母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的贡献更大,加强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国内尽管多有描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营状况的文献,但主要集中于案例分析和定性介绍(鲁桐,2004;何茂春,2003;薛求知等,2007;班博等,2008;李敬等,2008),还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对母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本文针对海外投资对企业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影响展开实证分析,主要分析3个问题: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对母企业产出增长和技术优势是否产生引致增强效应;第二,如果有效应,实际有多大;第三,如何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率强化这种引致效应。

二、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企业产出

增长和技术升级的理论分析

(一)子企业影响母企业产出增长的机理

按照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从边际产业依次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国外子企业可以拉动对母企业资本设备、中间产品或辅助产品的出口需求,另一方面,也会促使投资母企业增加原材料进口,促进国内母企业的投资,这种市场扩张型的对外投资产生正产出效应。

对于为了规避国内资源限制或是关税壁垒妨碍的防守型对外投资,意在利用东道国当地充沛的资源和本身具有的无形资产优势,如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等相结合来保持竞争力。这种战略在母企业资本资源有限时,对外投资替代了国内投资,短期国内产出会下降。另外,若发生子企业对第三国的出口替代母企业对第三国的出口,会进一步使母国的产出受到影响,也减少母企业产出。但同时,母企业作为总部的服务功能会增加,在R&D研发、管理和市场营销上会加大建设的力度,从而在长期有助于提高国内外的生产效率,增加产出,优化产出结构。

近期对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以下简称为MNEs)的研究,如Hanson,Mataloni和Slaughter(2001),Yeaple(2003),Ekholm,Forslid和Markusen(2007)强调MNEs实施的是复杂的一体化战略,其跨国投资活动可能是资源、成本导向的防守型投资,也可能是市场、技术导向的扩张型投资,抑或扩张与防守兼而有之。对外投资的产业有些满足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逻辑,但有些对外投资产业并不符合这一逻辑。比如,MNEs在海外建立出口平台用此平台服务国外其他市场的同时获得了较低的生产成本优势。Helpman,Melitz和Yeaple (2004),Antras和Helpman(2004)开创了企业异质性影响跨国投资行为的研究,他们认为,企业的异质性允许生产性企业采用不同的战略将生产链的一部分转移到国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某些特性决定其进入国外市场需采取的特殊战略,即异质性导致了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多样性(Grossman, Helpman and Szeidl,2006),这种战略的多样性强化了理论文献关于投资不同的东道国对母企业产出增长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强度的不确定性。

(二)子企业影响母企业技术提升的机理

若东道国的发展水平低于投资母国的发展水平,按照边际产业转移理论,投资国向东道国从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移植“比较优势”,子企业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结合当地需求实现技术创新,才能成功获得海外扩张;若东道国的发展水平高于投资母国的发展水平,按照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逆向的对外投资子企业利用特有的学习和组织能力以及开发技术的不断积累和扩展,使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从资源型向技术型升级发展。子企业作为母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东道国的技术提升必然反馈促进母

图1子企业促进母企业技术进步的传导机制

企业的技术进步。这种技术的传导过程见图1,首先是子企业在东道国获取技术积累和管理经验,其次是将技术和管理经验传导给母企业。子企业在东道国的技术提升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整合两种途径获得。

(1)子企业在东道国的技术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一是竞争的推动。在东道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不仅推动子企业对产品及其生产工艺进行创新,也推动企业对管理手段、经营内容的创新。二是消费者需求的推动。东道国市场上消费

者需求的变化推动FDI 进行技术适应性改造,这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第三,生产经营环境的推动。处于生产链条上的子企业要适应当地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各项标准,当地环境标准的制约也迫使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清洁生产。

(2)子企业在东道国的技术整合过程包括3个主要环节:技术选择,按照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技术的功能性、可行性、经济性和风险性等方面进行权衡,对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接受性进行选择;技术导入,既包括技术的购买,也包括准内部化的技术联盟以及完全内部化的以导入技术为取向的技术并购,还包括引入和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组织形式,引入新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等;技术内化,是将导入的技术完全应用于企业生产领域、研发创新领域、市场开拓领域、组织及人力资源领域的过程,获得企业技术能力的整体提高。子企业在东道国成功获得技术整合的前提是要投资于它的技术密集型行业。

获得了技术提升的子企业进一步通过溢出效应、学习效应、关联效应、渗透效应等途径将无形的技术知识或有形的技术设备按其需求直接传递给母企业,母企业将需要的技术内部化为企业的一部分,并与企业原有技术进行整合,进而研制出新的技术,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需要指出,这种子企业对母企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要受制于2个方面:一是来自于东道国的制约,包括东道国的相关政策与制度限制子企业的进入

领域与发展,有些国家还以法律的形式限制本国企业的技术转让和外国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并购行为,东道国市场的排外性使得子企业在融资、原材料获取、销售渠道的开拓上受到限制,这些都会制约子企业对先进技术的选择和导入。二是来自于投资母国的制约。如缺乏有效的投资促进政策、不能对境外投资提供政治风险保障以及其他非商业风险的承保,母企业自身内部治理存在缺陷等,都会制约母企业的发展规模以及对子企业技术传递的吸收整合能力。

三、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企业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实证分析

判断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与否,其对母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贡献有多大,不仅要看绝对利润,还要看相对收益,不仅要谋求近利,更要求战略性发展空间(江小涓,2005)。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原理是与资本投资国内的成本—收益分析规则相似的,只有当投资项目的融资成本低于其预期收益时,该项目才应该实施,进而只有当投资项目的国际预期收益高于其国内投资的预期收益时,该项资金才应该投资海外。本文利用企业层面数据,应用样本匹配和二阶差分回归技术,对比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差距,分行业、投资目的地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的产出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给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效一个真实客观的评判

(一)研究方法设计

是否由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使得企业获得更高的盈利能力?选择适当的刻划企业盈利能力的特征变量,将海外投资与国内投资在特征变量的输出改变进行对比,若前者优于后者,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优于仅仅国内经营,否则,对外直接投资就不可取。但海外投资企业“假如将这笔资金投资国内”是假设,其特征变量输出是不可观测的,为使得研究可行,按照特征变量均衡可比的原则在国内投资企业中寻找替代企业(也称参照企业),要求参照企业与对外投资企业在t时对外直接投资之前具有相同的特征变量输出和相同的对外投资倾向(概率),只是没有实际投资海外罢了。为此,设计一种匹配技术保证t时投资之前海外投资企业与参照企业特征变量是无差别的,这样t后企业特征变量的差别就归因于对外直接投资。

若用Y i T代表i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后的特征变量输出,Y i C代表i企业若不将资金投资海外而是投资国内的特征变量输出(即反事实输出),则i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为:

△i=Y i T-Y i C

定义指示变量Z i:企业有对外直接投资时为1,否则为0,则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平均效应:E(△i│Z i=1)=E(Y i T│Z i=1)-E(Y i C│Z i=1)

Y i C为不可观测的产出,为此,用匹配方法寻找参照企业j,用其特征变量Y j C代替Y i C,△i便可计算。具体步骤设计如下。

1.为投资组中的每一对外投资企业在参照组中选择匹配企业

匹配是为投资组中的每一个体企业寻找到在参照组可以比较的对象。以便在可观测特征差别最小化下计算出仅仅由是否进行对外投资而造成两组间的成效差异。

(1)将所有企业分为两组,一组为对外投资的企业,一组为非对外投资的企业。

(2)随机地将投资组中的企业编号。

(3)对投资组中某一企业i用Probit模型估计其倾向评分值P i,

其中:e(Y i)=P(Z i=1│Y i)。

(4)匹配的原则是对于预先设定的容忍水平ε,如果‖P i-P j‖<ε,j∈N0,N0为参照组企业个数),则i,j两企业的倾向分值足够接近,即作为匹配对象。选择标准定得越高,即ε取值越小,能够完成匹配的对子数就越少,就可能浪费掉许多已得到的信息;反之,则两组间样本的匹配效果就差一些。

(5)匹配后,用参照组企业可观测的特征变量输出替代投资组企业不可观测特征变量的反事实输出。

2.二阶差分回归,求对外直接投资效应

令t代表投资后时期,企业i在时间t的期望特征变量输出为:

Y it=Z it Y it T+(1-Z it)Y it C=αit+Z it Y it T+(1-Z it)Y jt C

αit是选择替代不可观测变量产生的效应,称为选择效应。

令t'代表投资前一时期,企业i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效应为:

△DID=Y it-Y it'=[Z it Y it T+(1-Z it)Y jt C]

-[Z it'Y it'T+(1-Z it')Y jt'C]+[αit-αit'](1)当αit=αit'即选择效应是时不变的,上式的最后一项消失,说明对外投资组与参照组的偏误通过二次差分消除掉了,获得无偏估计。注意到Y it'T=Y jt C, Y jt'C=Y it'C和投资发生的含义即Z it=Z it'=1,将(1)式整理得:

△DID=[Y it T-Y it'C]-[Y jt C-Y jt'C](2)

(2)式即为二阶差分方程。

相应地,可用二阶差分方法估计投资发生后各期对外直接投资效应:

△t+1=[Y t+1T-Y t-1C]i-[Y t+1C-Y t-1C]j

△t+2=[Y t+2T-Y t-1C]i-[Y t+2C-Y t-1C]j

△t+3=[Y t+3T-Y t-1C]i-[Y t+3C-Y t-1C]j

……

二阶差分估计的优势是不但能够捕捉到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投资前后对企业产生的效应,而且能够捕获到如果将同量资金投资国内同样企业产生的效应,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效应给出更真实的测度。

(二)数据说明及变量选取

1.数据说明

样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样本企业数据库及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http:// https://www.doczj.com/doc/e618670704.html,),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数据来自国家

表1样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目的地分布统计局调查总队。为弱化不可控政治风险对对

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去除服务和资源开采行业,

我们将研究集中于制造业企业。尽管对外直接

投资制造业的比重只有8.3%,但企业数目却占

投资主体总数的53.4%(2006中国对外投资公报),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1996~2006年期间850个MNEs进行海外投资的1206个样本(其中,只发生1次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样本数是561)和10000个DEs国内投资样本,共计11206个样本。为检验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不同对母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按照其人均GDP是否高于中国的人均GDP分为发达国家(DCs)和不发达国家(LDCs)。投资到发达国家的样本数是762个,投资到不发达国家的样本数是444个(见表1)。

2.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用虚拟变量Z反映对外直接投资效应,当对外直接投资发生,定义为1;对外直接投资不发生,定义为0。

3.解释变量的选取

(1)定量变量。本文以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国MNEs 的产出(OUT)、人均产出(POUT)、技术水平(TEC=技术人员占企业员工的比例)3个指标为基本特征变量,产出刻划企业规模,人均产出表示企业的效率,技术人员占比表示企业技术优势状况。对这些时间序列变量进行一般的分析后发现,它们具有较强的趋势,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和数据的剧烈波动,采取变量的对数形式。企业各特征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调查总队数据库,企业的产出数据用相应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进行调整以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2)虚拟变量的选取。为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年份对外直接投资的冲击效应,引入年份虚拟变量(Year)和行业虚拟变量(Sec-tor),在对外直接投资前,取值为0,在对外直接投资后取值为1。(3)控制变量的选取。因为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 以来,中国履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开始了全面的对外开放,同时世界各国也对中国敞开了大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001年后的2002~2006年以平均每年39.1%的速度递增,远远快于入世前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因此,本文加入一个反映入世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的控制变量d2001。

(三)实证分析与估计结果

1.计算倾向评分值

按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分目的地、投向发达国家、投向不发达国家3种情况进行分析。运用SPSS8.1软件,将3种情况下的相应样本的3个定量变量,2个虚拟变量和1个控制变量的数据分别带入Probit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求解三种情况下状态改变决策模型的概率(倾向评分值),如果企业改变状态,Z取值为1,否则为0。

Probit(Z it=1│Y it-1,Year,Sector,d2001)

Y it-1具体包括产出、人均产出、技术进步变量的对数,以及他们在t-1时的增长率,Probit模型自变量还包括年度和行业虚拟变量以及控制变量d2001。估计结果见表2。

表2第2列是描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模型;第2、3列分别给出投资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概率模型。纵观这3列,生产规模是影响企业对外投资概率的一个决定因素,大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也大;投资前企业的技术及产出增长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技术优势越高,产出增长率越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也越大;但到不发达国家投资的MNEs人均产出的计量结果不显著。

2.将每一MNE与投资预测概率最接近的DEs配对

为确保匹配的质量,这里我们用最近邻

匹配、约束最近邻匹配和核匹配方法做比较后选择最佳结果。

匹配1:最近邻匹配(Rubin,1996)。

匹配条件:找出满足90%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条件的参照组中的所有企业j:

匹配对象可以选一个或R个参照(1∶1,一个投资组对

象配一个参照;或1∶R,一个投资组对象配R个参照)。

W(i,j)为权重,匹配对象的权重为1/R,其他为0。

匹配的质量取决于选择偏误关键取决于倾向评分估计的质量,以及参照组中可比较企业的存在性(要求其倾向分值等于投资组单元的倾向分值)。

匹配2:约束最近邻匹配。在将对外投资企业与非对外投资企业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两组的主要差异在企业规模以及行业属性上。为此在倾向评分的置信区间约束基础上,增加企业规模(在此将企业规模分为3类:1~50人为小型企业,51~500人为中型企业,500人以上为大型企业)和所属行业这2个约束进行匹配,即匹配条件:

(1);

(2)有相同的行业属性;

(3)属于同样的企业规模级。

匹配3:核匹配。将参照组的所有企业按照它与投资组中每一企业倾向评分间的差异作为权重加权平均得到反事实输出。

这里G(·)是核函数,a n是带宽参数。权重的大小由参照组中每一企业到所要估计的反事实输出的投资组企业间的距离决定:

核匹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所有的企业信息能得到利用,缺点是需要设定核密度函数和带宽参数a n。若a n值设定较高,估计的密度函数较光滑,拟合较好,估计的密度函数和实际密度函数间的方差小,但另一方面,一些本质的特性被平滑掉导致估计有偏。因此,a n的选择需要在减小方差和对真实密度函数无偏估计间进行权衡。这里用最小化核估计的均方误差进行选择,a n=0.9n-1/5min(STD,IQR/ 1.34),STD为标准离差,IQR为样本的内分位点范围。

有两种常用的核密度函数Gaussian和Epanechnikov,鉴于两种函数的计算结论是一样的。这里只报告用Gaussian函数计算的结果。

匹配前对外投资企业与非对外投资企业相比,无论是产值、技术人员的比例还是人均产出差异都很大。3种匹配中,匹配2的结果最好,各相应特征变量值间的差异最小,但其代价是得到匹配的企业个数要少于其他两种方法,850个MNEs的1206个样本只有899个样本得到匹配,其中投资到发达国家的有510个,投资到不发达国家的有389个。下面用约束最近邻匹配的结果进行二阶差分估计。

3.二阶差分估计结果及说明

记对外投资组企业t时投资后的特征变量的一阶差分为△Y t+N(描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前后特征变量的变化,N为企业个数),根据计算的投资效应期间长度,t+可具体化为t+1,t+2,t+3,…。要评价对外投资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用二阶差分:

(3)△Y t+N0为参照组匹配企业(企业个数为N0)的特征变量一阶差分。(3)式太抽象,具体变换为可以进行计量估计的等价式(4):

(4)s表示企业有无对外直接投资的状态,对于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s=N,对于没有

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s=N0。

Z s为控制企业是否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MNE)的虚拟变量,当s=N时,表明企业有对外直接投资,Z s取1,其他情况取0;Z t是控制企业状态改变的虚拟变量,当t=1对外直接投资发生时,Z t 取1,其他情况取0;当s=N,t=1时,Z t s取1,其他情况取0。残差项εt为均值为零,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系数△DID捕获了MNEs在t时改变状态的效应,其值描述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相比参照企业(投资国内的企业)在特征变量输出上的差距;系数γ1包含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前特征变量的信息,描述了MNEs与DEs在特征变量输出上的差距;系数γ2描述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前后在特征变量输出上的差距。我们估计了投资后1~3年的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效应,估计结果见表4、表5。

表4、表5中左半边是所有MNEs在不分投资目的地、投资发达国家和投资不发达国家3种情形下的估计结果,而右半边是只考虑有一次对外直接投资的MNEs在3种情形下的估计结果。

可以看出,左右两边二阶差分的估计结果实际上是一致的,除了用全部样本回归的系数要高于只有一次对外直接投资样本回归的系数,说明由后续海外投资的MNEs生产经营效益要好于初次海外投资的MNEs。下面我们只对左半边的结果进行分析。

表4左边第2、3、4列的估计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产出增长的促进不显著,但对不发达国家的投资,在第1年和第2年差分有一个显著的负系数,说明到不富裕的国家拓展业务其产出增长慢于参照企业,但第2年以后的差分,估计结果变得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公众对对外直接投资亏损的担心。相比参照企业,投资发达国家企业的产出增长效应系数在1、2年期不显著,但在第3年期有14.4%的显著效应。

表5第2列系数△DID值为正,说明海外投资企业的技术增长要快于参照企业,尽管第1、2年差分效应不显著,但第3年效应显著,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技术增长要高于参照企业6.5%。第3列中对不发达国家投资的△DID效应系数在第1,2年差分效应显著,但第3年变得不显著,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母企业的技术升级有短期的引致效应。

第4列对发达国家的投资△DID系数值为正,且从第2年差分起显著,说明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对技术进步的提升效应要高于投资国内的效应,第2、3年期的效应分别高于参照企业11.5%和16.4%。

显著的产出增长和技术提升效应说明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总体上是成功的。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转移到海外,一方面使生产要素及时从传统产业中转移出来,用于增强国内产业升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加快技术升级速度;另一方面使传统产业在国内市场顺利退出的同时又能获取高于国内收益水平的海外投资收益,这是我国获得更持续的国家竞争优势和谋求更多的国家利益的重要路径。为了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边际产业转移的成效,将样本按行业划分,分为梯度转移行业和其他行业。参考中国商务部2006年发布的《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种主要生产资料商品供求调查报告》,按照产能过剩状况,将行业划分为梯度转移行业和其他行业,梯度转移行业包括纺织服装、鞋、帽、印刷业、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设备、机械加工、轻工行业、剩余的称为其他行业。梯度转移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通常一个企业可以决定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外包再行进口用做中间品,这种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或在国内生产在产出和技术上就没有多大差异。对两组样本做二次差分回归,结果见表6。

表6数据显示,将行业按照梯度转移行业和其他行业划分后,到不发达国家投资产出增长的负效应只存在于其他行业,一年差分的负效应达到8.7%,而梯度转移行业的产出增长负效应不显著,这说明在对不发达国家投资的行业选择上存在问题,一方面梯度转移行业的对外投资力度太小,对母企业提升效应不明显,另一方面,在其他行业(多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对外投资在产出增长上还不及国内投资,是不可行的;到发达国家投资的在梯度转移行业一年差分产出增长正效应达到12.6%,而在其他行业的产出增长效应不显著。

就技术提升方面来说,对不发达国家的投资无论在梯度转移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效应都不明显,但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其技术提升效应主要发生在对梯度转移行业的投资上,1、2、3年差分效应系数分别为0.143、0.208和0.445,即到发达国家投资的MNEs技术增长快于参照企业14.3%、20.8%和

44.5%。

四、提高我国对外直接

投资成效的实现途径

(一)扩大对不发达国家的投资规模,加快梯度产业转移按照小岛清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国内劳动密集型生产,到不发达国家投资可以大大推进母企业技术升级,但显然我们对不发达国家的投资远没有产生这样的效应。二阶差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在不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增长效应不显著,说明对外投资并不优于国内投资,产出增长的效应系数为-0.057,说明对外投资甚至劣于国内投资。这是因为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太小,边际产业转移的力度不够。目前企业平均对外投资规模只有60万美元左右,在非洲和拉美国家的投资大多数属于小作坊经营,产品很难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而投资占80%多的亚洲、拉美和东南亚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主要为生产加工型,利用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以加工组装后出口为主,经营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就不可能对母企业的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带来空间。因此,加快对不发达国家的梯度产业转移,通过转移国内长线产品的生产能力,发挥中国在技术、管理上的比较优势,创新性满足和开发当地市场,同时带动相关材料、设备、零配件的出口,才能使母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过几十年的深化改革和利用外资,我们的产业如轻纺、家电、电子、机械等部门的生产出现了总供给过剩,国内市场相对饱和,采取对外直接投资将已标准化产能过剩产业和“边际产业”转移到国外,才能为新兴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增强中国跨国企业技术优势与加快边际产业梯度转移。

(二)在对发达国家适度转移梯度产业的同时,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

二阶差分分析结果显示,对发达国家投资于梯度转移行业的产出增长和技术提升效应系数分别为0.126和0.143,而投资于其他行业的相应系数只有0.032和0.061。这种对外直接投资正向效应主要来自中国企业在全球性产业的成本优势和切合华人需求特点的本土优势。当前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电子器件生产、机械、纺织服装为主,这种生产模式满足了当地市场需求,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的大型跨国公司形成了优势互补,实现了一定的收益。但长期看,中国企业可能会被锁定在全球产业分工的低附加值环节并长期处于产业核心活动的外围,不利于长期竞争地位的提升。

为此,必须加大对发达国家技术密集产业的投资力度,抓住发达国家产品周期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带来的机会,使我国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是增强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引致效应,提升中国MNEs竞争地位的有效途径。比如,我国在某些高科技研究领域,如航天技术、激光通讯、生物遗传工程等有一定的优势。只是由于国内产业化条件尚未成熟,产业化程度比较低。这些企业或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入股或与外国合作,在国外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进行技术整合,就可以提高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三)优化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和行业选择

尽管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发展到172个国家和地区,但投资的分布极不均衡,大多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生在除中国香港以外的亚洲地区(42%)、欧盟(16%)、俄罗斯(12%)、美国(12%),而对非洲和中东欧地区投资不到10%(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报告)。从投资行业上看,大多数投资发生在政治风险较大的金融服务和采掘行业,占58.5%,而制造业仅占8.3%(2006年中国对外投资公告)。要与国际接轨,深入参与全球分工,必须大力发展壮大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世界500强中有60%以上是制造企业,中国缔造跨国企业也应该着力于制造业企业,因为只有制造业企业的崛起,才标志着一国资本、人力和技术实力的强大。而依据投资动机适当选择投资目的地和行业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前提。不同的对外投资动机,对东道国区位优势的要求不同,投资战略也应不同。

对于获取资源、降低成本导向的防守型为主的对外投资,要求东道国资源丰富,非洲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当然的投资目的地。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制造业基础薄弱,且制造业门类主要是面粉加工、饮料、烟草、纺织、电器、制糖和造纸等小型制造业。发展制造业以及其他工业是非洲国家摆脱贫困、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的众多制造业门类中,机械加工、轻工业、化学工业、家电制造业属于最受非洲欢迎的投资行业,将中国国内产能过剩、能耗高但同时又是不少非洲国家急需的制造业部门向非洲转移,不仅可以延长众多中国产品的生命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有助于非洲制造业自身的发展,特别是能创造不少就业机会。

对于开拓市场、创新技术导向的扩张型为主的对外投资,要求东道国具有市场规模优势、配套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廉价和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中、东欧地区和俄罗斯可以作为这类跨国发展企业的重点投资区域之一。因为这些国家过去经济战略上的失误导致消费品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中国传统的轻工、纺织、食品、新兴的家用电器等在那里具有绝对比较优势。另一个战略投资区域是拉美。拉美市场拥有5.48亿消费者,人均收入达到5500美元,是中国目前人均收入的两倍以上。拉美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并不具有竞争优势,但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这5个南美洲国家自然资源加工工业发达,墨西哥和一些中美洲国家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取向是以装配(电子产品、计算机、汽车等)工业、服装加工等为主,除汽车生产外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生产率很低(苏振兴,2002)。因此在拉美投资,优

先选择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如设备以及机电、纺织、丝绸、轻工等有传统的比较优势的产业,与当地产业结构形成互补,既能扩大当地市场,又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实现我国产业梯度转移,解决我国的过剩经济问题,从而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近期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国调整对外投资战略提供了契机

首先对于受此次金融危机比较严重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目前迫切需要资金的支持;其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股市呈现大幅度的下跌趋势,许多企业的资产已经跌到原来价格的30%左右,明显处于“低价”水平;第三,金融危机迫使发达国家抽回在发展中国家的大量投资,造成发展中国家注资困难,很多正在准备中的开发项目延迟,尤其是涉及复杂融资杠杆的项目。综合以上3点,目前是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投资并购的较好时机,收购成本的降低使我们有机会收购一批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对于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要提升投资方式,让生产制造企业逐渐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军,一方面生产制造企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可以解决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加快我国的梯度产业转移;而对于中东一些盛产石油的富裕国家,它们的资金充足,但是缺乏优势项目,我国企业优势项目的注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闲置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实现国家产业战略的多元化。

当然,对于真正实施投资的企业来说,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拟投资对象国的详细情况、拟投资行业的准入政策和市场信息等详细情况作深入了解和动态跟踪,因为每个国家鼓励、限制和禁止投资的行业都不尽相同,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要做到收集的信息真实、完备、可靠。投资者只有在掌握完备信息的基础上,并本着使投资者和东道国均能受益的原则,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投资规划及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其投资项目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能获得比在国内投资更好的成效。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责任编辑:蒋东生)

参考文献

(1)李敬、冉光和、万丽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不佳的原因分析》,《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3期。

(2)保育钧:《民营经济改变中国》,《南方都市报》2008年5月30日,第AA02版。

(3)鲁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与前景》,《WTO于中国》,2004年第1期。

(4)何茂春:《“走出去”战略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投资》,2003年第3期。

(5)薛求知、朱吉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6)班博、任惠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7)江小涓:《企业走出去必须找准三个结合点》,《光明日报》,2005年8月30日。

(8)苏振兴:《拉美国家制造业的结构调整》,《拉丁美洲研究》,2002年第6期。

(9)Lipsey,R.,1994,“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US Economy”,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4691.

(10)Blomstrom,M.,G.Fors and R.Lispey,1997,“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Home Country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Economic Journal,vol.107,pp. 1787~1797.

(11)Castellani,Davide and Giorgio Barba Navaretti,2004,“Investments Abroad and Performance at Home:Evidence from Italian Multinationals”,CEPR Discussion Papers4284.

(12)Chen,T.J.and Y.H.Ku,2000,“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Firm Growth:the Case of Taiwan’s Manu-facturers”,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vol.12,pp.153~172.

(13)Hanson,Gordon H.,Raymond J.Mataloni and Matthew J.Slaughter,2001,“Expansion Strategies of U.S.Multinational Firms”,In D.Rodrik and S.Collins(eds.),Brookings Trade Fo-rum,pp.79.

(14)Yeaple,Stephen Ross,2003,“The Role of Skill Endow-ments in the Structure of U.S.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85,no.3,pp. 726~734.

(15)Ekholm,Karolina,Rikard Forslid and James R.Markusen, 2007,“Export-Platfor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vol.5,no.4,pp.776~795.

(16)Helpman,Elhanan,Marc J.Melitz and Stephen R. Yeaple,2004,“Export versus FDI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4,no.1,pp.300~316.

(17)Antras,Pol and Helpman,Elhanan,2004,“Global Sourcing”,January CEPR Discussion Paper,No.4170.

(18)Grossman,Gene M.,Elhanan Helpman and Adam Szei-dl,2006,“Optimal Integr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Multination-al Fir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70,no.1,pp. 216~238.

(19)Rubin D.B.,996,“Matching Using Estimated Propen-sity Scores:Relating Theory to Practice”,Biometrics,vol.52,pp. 249~264.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尚缺乏有效的防范制度和措施。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流量 从我国近几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但从总体规模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相当于1990 年的13倍。2004年延续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势头,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 2亿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亿美元。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增速惊人。在5月举行的第四届东亚投资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论坛上透露,该年一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FDI) 为193. 4 亿美元, 同比增长353%。 2.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0%,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约为3%,在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拉美已经取代亚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可以说, 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 相比之下, 欧洲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 3.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逐渐由国有企业主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占整个投资主体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2006年的26% ,而有限责任公司由2003年的22%上升至2006年的33% ,超过国有企业跃居对外投资主体首位,私营企业则位居对外投资主体的第三位。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新生力量,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另外, 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缺乏清晰的境外发展战略,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往往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完整的全球战略,以世界市场作为角逐的目标,对再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实行国际化安排。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2.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还处在技术引进阶段, 在关键技术上, 还难以与国外具有高新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缺乏消化吸收, 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甚至某些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 甚至连国内的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5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5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Annuncio软件融资过程 (IT经理世界1999年第11期) 在本案例中,企业家Didier Moretti(以下简称Moretti),与风险资本家Promod Haque和Jos Henkens(以下分别简称为Haque和Henkens)共同构想要研发一种软件系统(Annuncio软件),他们成功合作发起建立了一家公司,并把这个想法付诸于实践。以下是对这个过程的具体描述。 背景介绍: Haque是Norwest Venture Partners(一个风险投资企业,以下简称Norwest)的投资决策人员(合伙人之一)。Norwest 曾经投资过一家名为Cambio Systems的"客户椃衿鳌比砑尽6?/FONT>Moretti曾经担任过该公司转型期间的CEO。自此,Haque 与Moretti有了合作的基础。尽管Cambio Systems最终没有成功,但Haque对Moretti的能力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Henkens对Cambio Systems也比较熟悉,于是对Moretti的作为也有较深的印象,尽管他的Advanced Technology Ventures(先进技术创投,以下简称ATV)并没有投资于Cambio Systems。此外,Norwest与ATV在此前已经共同合作投资过。 产品构想: Moretti、Haque和Henkens三人都对逐渐为人们所知的"营销自动化"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这是最后一块尚未被诸如美国的Peoplesoft公司或德国的SAP公司等业界巨头统治的、有待开发的软件领域。这种软件的设计目的,是帮助营销经理策划一次销售攻势,并能够立即知道所策划的攻势是否起了作用。尽管此种类型的软件已有其它存在形式,但Annuncio公司的设计理念是要开发运作于网络上的软件。网络的使用将大为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而且运作成本也将大为降低。 Haque对这个领域的现状十分熟悉。他已经研究过几例 "营销自动化"初创期的融资申请,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最终投资。Haque开始与Moretti联系,而此时Moretti已经开始与Henkens接触商谈类似的想法。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三人决定一起共商大计。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87

蔡晓燕 可转换公司债券(Convertible Bond英文简称CB)首创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至今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历史。从1992年深宝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探索到1997年《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直至南宁化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历程。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普通普通公司债券和认股权证明组合,具有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点,投资者在规定时间内(转换期)具有按照规定的价格(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普通股票的权利,同时在转换前,投资者仍可获得定期支付的利息。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同时拥有债权和股票期权两项权益。与之相对应的是,发行公司也相当于同时发行了债券和认股证。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混合型金融工具,兼具债券和股票两者的功能和优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了单一性能金融工具的固有缺陷,充分适应融资者动态化的需求和投资者追求利了大化的行为特征。 一、可转换债券的筹资魅力 1、资金成本低廉 与普通债券相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明显低于普通的公司债券(约20%左右),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后至转换前,可减轻利息负担,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公司通过普通债券筹划集资金,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破产成本(Bankruptcy Costs)或称财务危机成本(Financial Distress Costs)也要应提高,降低了企业价值,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有者可能将其转换在公司股票,从而减轻了公司还债压力,回避了债券融资历的风险。美国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铁路发展高峰期,即是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了成本较低的巨额长期资金。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股以前,投资者只是一般的债权人,只享有很低的利息收入,与发行股票税后支付红利相比,公司支付的债息作为财务费用记入成本,避免了交纳公司所和税。由于其双重性,投资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本供给,而且可大幅度降低资历金成本。对于急需大量资金的企业来说,低债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2、有望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 可转换公司债券首先表现为一种负债,发行后增加公司的负债率,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转换后,则构成了公司的资本金,资本结构自动作相反方向调整。因此,发行可转换瓮债券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调稳步上升,在时机和数量上控制得当,便有望达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使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运用与企业的成长相一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论文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非公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如何摆脱地域、资源、市场等多种因素制约,不断发展壮大,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在总体上为资本输出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使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我国又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资本输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另外,国际上各种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为扩大对外贸易,企业必须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设立贸易公司等各类企业,以规避壁垒。从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上讲,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吸取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方面己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国际贸易经验,在产品、品牌、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开始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据全国工商联与商务部有关机构的联合调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力军。按企业数计算,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母体民营企业为2573家,占我国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64%. 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以浙江省为例来说,该省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其平均投资规模不足30万美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平均约260万美元的规模。 另外,就总体数量而言,中国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方面尽管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甚至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很大。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显示出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中国民营企业在1992年才开始对外投资,而且一直处于边缘化生存状态。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相关对外政策出台,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大好时机下,才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是相当迅速的。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3月份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揭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即流量)为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3%.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49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即存量)448亿美元。这说明就总体而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2010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流量与存量分别占到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0.9%和0.55%.而按对外直接投资的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对外投资现状。根据商务部数据,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金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截至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463亿美元。数据显示,,我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增长较快。尤其对美国投资,增长了23.9%,对欧盟的投资增长了1.7倍,大大高于中国对外投资的总体增速。此外,中国对服务业的投资上升明显,服务业增长最快,增速为27.1%,占全部对外投资的比重达64.6%。而对采矿等资源投资同比下降了4.1%,在全部投入中仅占18.8%。下一步中国将重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鼓励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沿线国家转移。 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中国境外直接投资预计将达1.25万亿美元,中国似乎正在往全球投资者的角色迅速转变。境外投资帮助更多来自各行业的中国公司进入新市场和获得更具竞争力所需的经验、技术、品牌和人力资本。而中国公司的投资也从选择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转向具备先进技术、知名品牌、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全球分销网络的发达国家。 (二)我国对外投资特点。一是我国即将成为净资本输出国。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金融类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非金融类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而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97.1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全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同期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仅差37.1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双向投资按现有统计口径首次接近平衡。按照目前发展的趋势,中国对外投资增速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 ——跨国公司管理课程作业 马腾 00825102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pkumateng@https://www.doczj.com/doc/e618670704.html,

【摘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是一个经济体融入全球市场分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近些年也有了迅速发展。由于企业战略和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与发达国家企业有着显著不同,中国企业实行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与之前在发达国家情境下被广泛研究的问题也有显著的不同。对此,本文将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 【正文】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重要、复杂且不可逆的过程。由于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全球发展战略并占用企业相对较多的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决策可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哗J。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研究可以的理论基础可以归于下列五个大类: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观点、制度基础观点、战略行为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在对文献的回顾中,不同的理论方法,框架和模型被用于确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虽然之前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支持以上五类观点,但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特性,这些观点不一定能在中国情境中被恰当地应用。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具体回顾这些理论,并对这些理论与观点进行探讨。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的原理源于Hymer关于市场不完备性的论文。这一理论的核心论点为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相应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将交易成本最小化并且将长期风险调 节有效性最大化。不同的组织结构包含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与资源承诺。而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则是一种对控制程度与资源承诺成本的权衡,并且这种权衡依赖于四种决定企业最优结构的因素,即可交易专属性资产、外部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与搭便车行为的可能性。但也有学者指出,除这四种因素外,企业还需要权衡子公司利润对于母公司利润的重要程度这一因素。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在进行交易成本分析时,需要考虑更大范围的控制程度而不仅仅是包括整合与外包等特例。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包含较多专属性资产,或者合作方有较高可能性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需要采取高度控制。 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理念与市场不完备性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理论一致。它有力地解释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了利用已有的特定所有权优势和寻找市场而对外投资。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跨国公司拥有公司特定资产,即特定所有权优势。当这些特定资产进行跨越组织边界的交易时,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组织之间,都会产生交易成本。当前一些中国企业也拥有某些特定的所有权优势。当这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更多的是利用它们母国所特有的优势,例如中国的生产成本优势。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中国企业内部化国家特定优势的交易程度仍缺乏足够的讨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资源基础观点 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一家企业可被认为是由各种能力和知识组成的集合体,在这一集合体中个人能力、组织与技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由于这些资源与企业间存在着特殊的连接。这些资源对于企业整体的价值大于其对企业所处的某个市场的价值。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当强调:将原有的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性资源用于新的市场或商业领域。但也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强调:一家公司在外国市场的运营受制于它结构上与经验上的资源,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自由化、知识化发展,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引进来”措施,并收到了巨大的成效后,政府政策又逐渐向“走出去”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这让中国企业有了更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本文将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案例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原因以及对自身影响。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沃尔沃汽车公司创立于1927年,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 受金融风暴波及,福特公司债务缠身。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高压使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售沃尔沃。国际金融风暴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其增长远远高于行业标准。 我国加大金融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使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技术条件。 2010年8月2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按照规划,吉利收购沃尔沃后要力争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吉利并购沃尔沃被称为“蛇吞象”行为,并购背后的艰难是巨大的,吉利的每一步都存在变数,但吉利的成功却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数年来一直下滑。国际上,主要汽车市场

浅谈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浅谈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摘要: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都外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许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踏上国际化的道路,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却面临着各种阻力,了解决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陈述我国对外投资所表现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对外投资所存在的问题,揭示对外投资面临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 关键词:对外投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一、中国对外投资基本现状 中国对外投资起步晚,到改革开放初期,才对外直接投资,相比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滞后了一个多世纪。但经过这3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较快,总体来看的话仍然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很快,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因此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偏小。 3、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 4、企业对外投资地区结构不尽合理。从整个海外投资布局来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仍明显偏少,从而影响了中国对外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5、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6、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的国家宏观指导 第三,调整地区结构,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你总是很轻易地抛弃一些东西。好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还有人,在一直寻找它们。度、巴基斯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其实这战国帛书有20多卷,每卷各不相同,我爷爷当时拓下来的那一篇只是其中很短的一部分,但是又极其重要,现在也就是我有几份拓本当压箱底的宝贝,世面上有钱也买不到. 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更可成为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伙伴和对象。综合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可以以湄公河次区域为考虑的重点。交通的便利减少了运输成本,传说中四种女生找不到对象,一是不爱化妆的,二是比较宅的,三是性格像男生的,四是腐的,你中了几枪。次区域各国共同努力,建立次区域贸易和投资信息服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为贸易商和投资者提供服务,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形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作者:杨嘉兴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刊名: 科技经济市场 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 年,卷(期):2010(10) 参考文献(5条)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2007 2.Wells,L.T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The Rise of Foreign Investme n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1983 https://www.doczj.com/doc/e618670704.html,ll S The New Multinationals: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 e 1983 4.Hymer 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 ct Foreign Investment 1960 5.Dunning,J.H The Eclectic(OLI)Paradigm of Internanonal Productio n:Past,Present and Future 2001(02)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陈达.李自杰.CHEN Da.LI Zi-jie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与展望[期刊论文]-科学决策2010(8) 2.苗洪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障碍以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时代经贸2010(8) 3.李凝.胡日东全球化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套利动机分析与启示[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11(5) 4.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期刊论文]-改革与开放2010(18) 5.刘畅中国企业FDI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6.马倩.刘元庆.Ma Qian.Liu Yuanqing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28) 7.苗洪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国内政策环境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 8.倪代光试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9(1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618670704.html,/Periodical_kjjjsc201010043.aspx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对外投资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外投资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对外投资;区域;发展 1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 1.1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1亿美元,首次接近利用外资水平,流量连续3年居世界第3位,存量达882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8位。境外投资企业总数近3万家,遍及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向东道国缴税总额192亿美元,创造186万个就业岗位。我国企业还建立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发挥了示范和带动效应。此外,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136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352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48万人次。“走出去”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1.2对外投资流量快速增长,与吸引外资规模首次接近。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自2003年中国发布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以来,连续12年实现增长,2014年流量是2002年的45.6倍,2002-201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5%。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1.3对外投资的存量规模不断扩大,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3.4%,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较上年前进3位,位居第8,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1.4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地域高度集中。 截至2014年底,中国1.85万家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3万家,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域分布高度集中,2014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地区存量占总量的近9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为136.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1.1%。 1.5投资行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第三产业投资流量、存量均超七成。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按三次产业划分,投资流量占比分别为1.3%、25.3%和73.4%;2014年底三次产业存量占比分别为1%、24%和75%。投资存量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行业有4个,依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上述4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6867.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7.8%。 1.6并购项目亮点突出,但传统采矿领域交易金额大幅下降。 2014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595起,实际交易总额569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24.8亿美元,占并购交易总额的57.1%。涉及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并购亮点突出。同时受大宗商品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采矿业并购金额虽仍保持首位,但从上年的342.3亿美元大幅下滑到179.1亿美元,同比下降47.7%。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资源及其原因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资源及其原因---基于跨国并购的视角 上传日期:2010年1月13日编辑:现代经济编辑 部点击:953次 葛晓春1,徐惠娟2 (1.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2. 无锡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踊跃到对外直接投资浪潮中,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通过详细分析,本文认为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发达经济体的动机主要是寻 求战略资源和能力,投资依据是战略需求。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旨在以一个创新的思路来思考这一重要问题,从而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战略决策。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资源;战略需求;竞争优势 Abstract:As more Chinese companies become engaged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crucially important issue must be addressed: what is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outward FDI, and what is its reason? 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hen investing in advanced economies, Chi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motivated

primarily by the quest for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nd that the underlying reason for such asset-seeking FDI is strategic needs. The study of this issue aims to think about the important issue in new and innovative ways, thereby drawing up an appropriate policy and strategic decision. Key words: Chinese MNCs;FDI;Resources;Strategic needs;Competitive advangtages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09)11-0042-03 一、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的概述 邓宁把中国对外投资的动机分为以下五种:获得自然资源,学习先进技术,开拓海外市场,投资多样化,寻求战略资产。然而他并没有解释隐藏在这些投资动机下的原因,特别是为什么要寻求战略资产。随着管理能力、资产、竞争力、知识这些资源的重要性的显现,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也聚集在此。尤其对于作为后来者的中国跨国公司来说,迫切需要投入到资产寻求型的对外投资浪潮中,解决自身的竞争劣势问题,提高全球竞争力。鉴于这点,本文主要是以资产寻求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领先企业的投资活动,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的投资活动。 从资产寻求的角度来看,FDI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开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FDI(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迅猛发展并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扩大我国的产品市场。为此,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我国采取更加合理的对策有效引导对外投资,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摘要:对外直接投资;FDI;全球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地加入了全球贸易的大环境下,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领域极具活跃的国家。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也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会积极“走出去”,打破单方被投资的局面,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因此,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发展困境,有利于我国合理的对策有效引导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利用我国企业特殊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更好地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快速发展。 二、目前中国FDI现状描述 2013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257亿美元。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自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实现了连续12年的增长,2014年流量是2002年的45.6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5%。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1.高速发展,但差距依旧明显。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几年发展迅猛,2014年创下对外直 接投资的历史最高值1231.2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但是与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相比较显示出了极大差距。 2.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广泛,但是投资领域高度集中。这也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一大共性。 对外投资行业大多分布在服务也、资源业和制造业。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按三次产业划分,投资流量占比分别为1.3%、25.3%和 73.4%;2014年底三次产业存量占比分别为1%、24%和75%。投资存量规模超过1000 亿美元的行业有4个,依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上述4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6867.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 77.8%。 3.投资地域高度集中。我国对外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地域高度集中。 截至2014年底,中国1.85万家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3万家,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域分布高度集中,2014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地区存量占总量的近9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为136.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1.1%。显示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地域的高度集中度。 4.对外投资存量增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投资的存量规模也不断扩大, 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 3.4%,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较上年前进3位,位居第8,首次 步入全球前10行列。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 蒋冠宏蒋殿春 内容提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替代还是促进了出口?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数 据匹配法为—年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 运用倍差法(实证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经 过检验本文有如下发现:第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企业出口;第二,与其它投资动机相比,商贸服务类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第三,与其它东道国相比,投资高收入国家的“出口效应”最为明显;第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先上升后下降,呈 现倒“”型;第五,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出口的深度边际,也扩展了出口的广度边际。因此通过本文的微观数据检验,深化了对该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马氏距离匹配倍差法 一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备受关 注(,。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年中 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和存量的和,分列全球第位和第位。伴随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企业实力增强,我国企业正全方位融入国际市场和参与全球竞争。截止 年底共有约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万家分布在全 球个国家(地区)。 国际直接投资(,是替代还是促进了母国出口一直是该领域的热 点话题。在我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背景下我们自然要问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替代还 是促进了企业出口呢?因此本文的核心问题是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还是替代了企业 出口?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已经有部分文献从宏观数据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项 本武(、谢杰和刘任余以及张春萍(等。然而鲜有文献从微观企业角度来探讨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主体。基于利润最大化,水平型直 接投资的企业在出口和直接投资之间权衡决策,而垂直型直接投资的企业则根据要素成本在不同 国家布局生产。传统理论预期水平型直接投资替代了出口,而垂直型直接投资促进了出口(;。我国是后发型经济体,企业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才刚刚起步。因此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可转移所有权优势”并不明显。所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 投资有自身特点。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四种动机,分别为商贸服务、当地 生产和销售、技术研发和资源开发。上述投资动机具有后发型经济体的明显特征。这也是我国企 业依据自身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的特定表现。因此用传统水平或垂直型直接投资来界定我国企业 蒋冠宏、蒋殿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30T14:49:28.903Z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赵囡囡卢进勇 [导读] 198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企业国际化经营,进一步加快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 ■ 赵囡囡卢进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FDI 研究中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起飞、发展四个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量、行业结构、方式、主体、区域都呈现出了一些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提出调整,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发展。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情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始于70 年代末,可谓起步较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对外投资数量逐渐增加,投资区域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日渐多元化。从投资数量、区域和行业领域的变化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1979 年—1991 年:萌芽阶段 1979 年中国实施对外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尝试性的对外直接投资。外贸公司、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分别凭借自身的外贸特许经营和国际经济合作与对外经济援助等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先行者。这一时期由于中国企业尚不具备明显的对外投资优势,加之外汇短缺、国家在外资政策的运营方向上主要偏重于对外引资,并不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缺少对海外投资的政策鼓励。 (二)1985 年—1991 年:起步阶段 1985年以后,政府逐步意识到对外投资对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先后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审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198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企业国际化经营,进一步加快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 这一时期政府和企业日益重视对外直接投资,各种对外投资的规范性政策和制度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对外投资的业务流程和机制得到确立。与此同时,有相当数量的国有大型企业积极向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 (三)1992 年—2000 年:起飞阶段 1992 年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转折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 这一阶段中国在海外平均每年投资新建企业达到了280 家,对外直接投资区域也扩大到了12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扩展到加工装配业、进出口贸易、工程承包、交通运输、咨询服务、百货商店、旅游业、餐馆、林业、矿业、渔业等各行业。 (四)2001年以后:发展阶段 在中国GDP 规模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入世更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这一阶段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稳定、高速、持续增长的阶段。一方面加入WTO为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秩序接轨创造了高效、透明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将“边际”产业对外转移,将“上游”产业引入国内,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一)投资数量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量成阶段性变化,不同发展阶段对外投资数量差距较大。1984年之前对外投资流量不超过1亿美元,存量仅有2.71 亿美元。自1985 年开始对外投资显著增加。自1992年起,中国对外投资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对外投资流量平均增速26.92%,存量平均增速21.75%。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20世纪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有所下降,2000 年下降到9.16 亿美元。但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投资增速明显加快,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500 亿美元,2010年更是达到680亿美元。 (二)投资行业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对外投资的行业多元化发展。2003年中国对外投资涉及8个行业,且投资相对集中,采矿业占48.4%,制造业占21.8%,批发零售业占12.6%,其行业不足10%。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15个行业,其中采矿业、制造业、零售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的比重都有所增加,各行业的投资趋向均衡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计划收购尤尼科,但最终因重大的政治阻力而宣告流产。2012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获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这两起收购案都是中国国有能源企业进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实践。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以及对能源、原材料及市场的需要,很多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本文以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成功案例,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影响因素。 (一)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简要回顾 一、中海油简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进行这两场收购的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子公司,也是中海油总公司集合中海油的优势资源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公司。 二、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历程 2012年7月24日,《金融时报》报道称,中石油拟斥资151美元收购总部位于加拿大卜尔加里的石油集团尼克森,同时还将承担尼克森的债务。这一收购获得了尼克森方而的同意,8月31日,加拿大工业部长克里斯琴·帕拉迪斯 表示,中海油收购尼克森进入政府审批阶段。初步完成该笔交易案的审核需要45天时间,如果必要的话,审核时间可再延长30天。10月11日,加拿大政府决定延长审核期至11月10日,后又再次延长到12月10日。12月7日,加拿大政府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中请,标志着这宗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并购案迈出关键一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12月8日宣布收到加拿大工业部长的通知称,关于建议

收购尼克森公司的中请,根据加拿大投资法,获得部长批准。该批准是该建议收购完成的先决条件之一。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企业,而影响一个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因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主要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因素,投资国内部经济、政策因素,东道国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及文化环境因素等。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一、企业层面因素分析 分析企业层面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分析。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获利。但分析企业具体投资行为时,可以将其主要投资动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导向型。资源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指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主要是出于对资源的追求。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对世界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资源的供给已经成为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拥有重要资源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其资源的供应受到政府及大型国企的垄断控制。为了获得稳定的资源供给、接近资源产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成为了企业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企业可以与东道国政府及企业达成合作,从而获得长期资源供给。 (2)效率寻求型。效率寻求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大型多元化跨国企业为主体,其生产标准化产品,执行国际上普遍的生产程序。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按其具体动因来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是为了利用东道国所具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寻找最优的要素禀赋供给有利于降低企业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