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超高层建筑分析

我国超高层建筑分析

我国超高层建筑分析
我国超高层建筑分析

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分析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本文对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发展新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阐明了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发展趋势结构分析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超高层建筑逐渐盛行。作为现代城市中的地标,超高层建筑已表现出非凡作用,成为国家、民族以及城市经济崛起的象征。近几十年来,我国陆续建成了一批超高层建筑,包括金茂大厦(地上88层,总高度420m)、广州西塔(地上103层,总高度432m)、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地上101层,总高度492m)。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正向着更高的方向迈进,比如上海中心(地上124层,总高度632m)、武汉绿地中心(地上125层,总高度606m)、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地上120层,总高度648m)。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的创新不仅对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影响较大,而且对开拓建筑空间形式和使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是超高层建筑设计及建造中的核心技术。在超高层建筑迅速发展的同时,结构的分析和设计面临新的挑战。

1 超高层建筑的界定

所谓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其定义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高层建筑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划分标准,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规定也不一样:美国,把22~25米以上或7层以上的一般房屋,10层以上的住宅定义为高层建筑;英国,把24.3米(约80英尺)以上的房屋定义为高层建筑;法国,把50米以上的居住建筑,28米以上的其它建筑定义为高层建筑;日本,把8层或31米以上的房屋定义为高层建筑,把30层以上的旅游、办公建筑和2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定义为超高层建筑;前苏联,把11~16层以上的住宅定义为中高层住宅,16层以上的建筑定义为高层建筑。

在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程》(JGJ3-91)规定:8层及8层以上的建筑为高层建筑;《住宅建筑设

计规范》(GBJ96-86)规定:7~9层的住宅为中高层住宅,10~30层住宅为高层住宅。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建议,一般将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一类高层建筑:9~16层,高度不超过50米;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高度不超过75米;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高度不超过100米;四类高层建筑:40层以上,高度超过100米。因此,在我国一般将8层(包括8层)以上的房屋建筑定义为高层建筑,将高度超过100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定义为超高层建筑。

2 超高层建筑的优越性分析

超高层建筑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建筑业发展的一大主流,是经济发展的标志,它正在不断的改变着城市的经济结构与城市景观,它的高速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

首先,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是以高科技、新材料为背景,它推动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相关产业的不断进步。如中华第一高楼即世界第三高楼——上海金茂大厦,作为一项国家级乃至国际级建筑科技的大展示,金茂大厦的落成不仅为申城创造出了又一杰出的标志性建筑,而更重要的是由其树立的建筑典范为中国建筑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其次,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可以缓解大、中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用有限的“黄金地段”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建筑界有关人士认为:在地价昂贵的区域,建高层有利于平衡地价?。

第三,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可以创造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如上海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但这几年兴建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创造了壮观的都市景色,使中外登高旅游者心旷神怡。因此登楼观光成了上海一个特色旅游项目。整座金茂大厦由主楼与裙房构成,远远望去其主楼像一支笔,裙房则恰如一本翻开的书,在距地面341米的全上海最高的观光层上,往西看是东方明珠电视塔的三颗红珠子,黄浦江像一根白丝带,外滩建筑群更像是一组精雕细刻的缩微图。据介绍,金茂大厦每天接待参观学习、旅游观光等约10万人次以上,且上海每年还在此举行一次大型登高比赛。

3 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现状

3.1 建筑高度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建成高度超过250m的超高层建筑94幢,其高度分布比例如图1所示。高度250~300m的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约占建筑总数的59%;高度500m以上超高层建筑仅1幢;港澳地区超高层建筑共计18幢,约占总数的20%。这一阶段国内典型超高层建筑,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度492m)和深圳京基金融中心(高度442m)。

2013-2018年,我国计划建成高度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共计164幢,如图2所示。与图1相比,高度300~400m的超高层建筑数量显著增多,约占总数的43%。港澳地区超高层建筑共2幢,约占总数的1.2%。

除超高层建筑数量增多外,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近年来不断增加。高度500m 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增多,部分建筑高度已突破600m。如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632m。建成之后将与高度420m的金茂大厦、492m的环球金融中心共同构成浦东陆家嘴金融城的新三角。建造中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塔楼桅杆顶高度为648m。

图1 我国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高度统计

(截止2012年底,共94幢)

图2 我国计划建成的超高层建筑高度统计

(2013-2018年底,共164幢)

3.2 分布地区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成高度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地域分布如图3所示,可见,超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包括上海、香港、广州和深圳。

2013-2018年,我国计划建设高度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分布如图4所示,可见,超高层建筑分布区域明显增加,其中环渤海地区将成为超高层建筑的集中地,二线城市的超高层建筑数量亦显著增加。

图3 我国已建成超高层建筑分布(截止2012年底)

图4 我国计划建设的超高层建筑分布(2013-2018年)

4 超高层建筑结构发展新特点

4.1 结构体系

高度超过250m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框筒-核心筒、巨

型框架-核心筒和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支撑4种结构体系,分别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框筒-核心筒适用于高度250-400m的超高层建筑;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支撑适用于高度3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框架-核心筒结构是目前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核心筒除了四周的剪力墙外,内部还有楼梯间!电梯间的分隔墙,核心筒的刚度和承载力都较大,成为抗侧力的主体,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较小。为使周边框架柱参与抗倾覆,增大结构抗倾覆力矩的能力,在核心筒和框架柱之间设置水平伸臂构件。伸臂桁架使一侧框架柱受压、另一侧框架柱受拉,减小结构的侧移和伸臂构件所在楼层以下核心筒的弯矩。为了进一步增大结构的刚度,使周边的框架柱都参与抗倾覆力矩,在设置伸臂构件的楼层设置周边环带构件。设置加强层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建造高度与筒中筒结构的建造高度接近。

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支撑结构具有多道抗震防线。设置巨型支撑可提高结构抗侧刚度,且减小刚度突变;水平地震作用下,巨型支撑可提高外框架刚度,使框架底部剪力和弯矩明显提高。

4.2 结构材料

超高层建筑所采用的材料可分为三类: 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钢结构强度高、自质量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但由于造价较高!防火性能差等问题,限制了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结构可塑性强、用钢量少,取材方便,维护成本低,加之混凝土和钢筋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促使混凝土结构在超高层建筑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混凝土结构存在自质量大、结构构件尺寸较大等问题"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是将钢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结构类型,可有效发挥钢与混凝土自身的优点。

5 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进展

5.1 抗风优化设计研究

随着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结构抗侧刚度趋于变柔、阻尼降低,结构对风作用更加敏感,因此,建筑形态成为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建筑形态的空气动力学优化,减小结构风荷载和控制建筑舒适度,从而降低结构造价。超高层建筑的空气动力学优化主要体现在平面!立面和局部形态等方面。

5.1.1 选择合适的平面形状

一般的高层建筑采用矩形平面,但对于超高层建筑,采用矩形平面不利于结构抗风。相比而言,平面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Y形、月牙形的建筑,对横向作用力的敏感性没有矩形平面强。此外,角部修正也是建筑平面形状优化的另一重要方面。角部修正主要有倒角、削角和圆形化。角部修正改变剪切层的流动特征,促使分离流再附,减小尾流宽度,从而有效地降低阻力和脉动升力。

5.1.2 沿高度变化调整截面

沿高度变化调整平面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锥形化立面与阶梯缩进平面;另一种是随高度变化改变平面形状。锥形立面与阶梯缩进平面的建筑,平面宽度随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产生涡激共振的临界风速也减小。而边界层内的风剖面表明,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这就使得涡激共振得到有效控制。随高度改变平面形状的方法,主要是使建筑在不同高度处的平面形状发生改变。不同的平面形状对应着不同的斯脱罗哈数,这将影响涡激共振产生的临界风速。同时,平面形状的改变,扰乱脉动风荷载沿高度的相关性,削弱叠加效应,从而达到减弱风致响应的目的。

5.1.3 改变局部形态

改变局部形态的优化方法通常是在前两类方法的基础上使用。该方法具体可分为建筑附加开洞、附加扰流翼、以及使塔冠形态复杂化。

5.2 长周期地震作用研究

超高层建筑的长周期特点成为结构设计的重点。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有必要考虑不同长周期地震运动参数的影响。受模拟式强震仪频率特性的限制,长周期地震记录数量较少或者欠精确,准确的记录往往集中在3s以内。因此,本文的长周期定义为大于3s。

对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宽比较大,自振频率较低,结构低阶自振频率的响应构成结构动力响应的主要成分,针对结构的长周期效应,以3个超高层结构作为算例进行分析,研究长周期效应对超高层抗震设计的影响。

5.3 耗能减震技术研究

消能减震结构是在结构上附加衰减机能,在地震作用下吸收地震能量,进而实现消能减振。消能减震结构所使用的消能部件分为: 利用位移相关性的消能部

件和利用速度相关性的消能部件。黏滞阻尼器为速度相关性消能部件,此种消能部件通过依靠速度产生的内力吸收能量。

6 结论

1) 超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地区由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向全国其他区域扩展,环渤海地区以及部分二线城市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

2) 随着建筑结构高度的增加,巨型框架和巨型支撑应用较多,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

3) 超高层建筑土建工程造价约占建安造价30%-40%,随着塔楼高度的增加,土建造价将有所提高。

4) 将合适的空气动力学优化方法,在超高层建筑中通过具体的建筑与结构设计来实现,可以同时达到减小建筑的风致响应与保证建筑形态优美的目的。

5) 结构高度越高,长周期振型越多; 超高层建筑总动力响应中,长周期模态的基底剪力占结构地震总响应的50%以上; 长周期模态的倾覆力矩占地震总响应的90%以上。长周期地震作用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影响显著。

6) 耗能减震技术可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作用响应,提高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是未来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赵昕,丁洁民,孙华华,等.上海中心大厦结构抗风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7):1-7

[2].汪大绥,周建龙,袁兴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07,37(5):8-12

[3].李国强,陈素文,李杰,等.上海金茂大厦结构动力特性测试[J]. 土木工程学报,2000,33( 2) :35-39

超高层建筑增量成本的分析报告 一、超高层及高层建筑成本情况 (一)超高层建筑成本情况。以宜昌某国际广场为例,其基本情况为:框架筒体结构,建筑面积10.46万平米,占地面积14344平米,地上36层,地下3层,檐高165米,2006年9月竣工,集五星级酒店、中心剧院、购物中心、饮食天地、写字楼为一体,总投资6.8亿元(其中建安工程造价(不含精装修、设备、 如果结构为45层左右的(与环球中心类似)框架-核心筒结构,造价细目如下表所示。总体估计每平米造价在9000元左右

如果建造的不是写字楼,而是住宅或酒店,价格则更高,主要是因为每层的隔断墙的增加和排水系统的增加导致。下表展示了一个超高层酒店(40层,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的建造成本(含装修) 其建造成本大致在13910 – 15655 元/平米,扣除装修费用后, 其建设费用为10310-11705元/平米,远超相似结构的写字楼造价。 (二)高层建筑成本情况。某市某高层酒店写字楼(100米以内)为例,其基本情况为:框架筒体结构,建筑面积27.8万平米,2010年10月竣工,建安工程造价5.59亿元(不含精装修、消防、弱电及设备),单方造价为2009.77元/平方米。

二、超高层建筑增量成本分析 (一)影响超高层建筑成本的主要因素 1、设置避难层(100米以上的建筑,一般每隔50米要设置一个避难层); 2、供电系统:双电源+自备电源; 3、进户门要求为甲级防火门; 4、消防电梯要在3台或以上; 5、电梯必须要分层设计; 6、由于高处的湿度和风力情况较为复杂,在外墙材料、铝合金窗、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选择会格外严格,会较大程度的增加建筑成本; 7、超高层建筑设计复杂,项目设计和管理水平要求也较高,设计、工程顾问及监理费用会增加; 8、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要求极为严格,凡超过5平方米的房间均要设置火灾探测器; 9、超高层建筑的配套人防面积也较大。 (二)主要影响因素对建安成本的影响 2、以上述我市典型工程项目数据为基础,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根据我市造价指数折算到目前建安工程造价(均不含精装修、室外附属工程、设备费)分别为:超高层建筑2667.30*1.175=3134.08元/平方米,高层建筑(在典型工程基础上增加消防及弱电工程费用,按200元/平方米计算) 2209.77*1.175/1.084=2395.27元/平方米。 三、增量成本初步分析结论 综合我市典型工程造价分析,结合其他省市统计资料,超高层建筑增量成本约为500~750元/平方米,增幅约20~30%。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刘治伟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在现今的主要城市中,超高层楼宇已经不是几个地标性建筑的专利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写字楼、酒店、商场、住宅等各种用途的超高层楼宇拔地而起,并且其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毋庸置疑,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超高层建筑急剧发展期,这种发展具有全球性规模,从莫斯科到中东、从上海到旧金山,越来越密的城市,越来越高的建筑不断涌现。高层建筑像一柄双刃剑,利弊共存,既有节约土地不可代替的价值.又有破坏人居环境的潜在威胁。高层建筑设汁中.建筑师应高瞻远瞩,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本文从节约土地、开拓再生绿化空间;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建筑交通一体化;节约能源和气候意识的回归,尊重社会人文环境,发扬特色建筑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建筑的认识。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未来发展利与弊 1.超高层建筑的诞生 超高层建筑隶属于高层建筑范畴,追溯超高层建筑的起源不能不涉及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人类美好愿望、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 尽管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但是人类追求 更高、更远的美好愿望早已有之,追求更高是人类的 天性和宗教情结使然。高大雄伟历来是权力、地位的 象征。高大建筑也从来都是神圣的,人们一直希望通 过高大的庙宇、教堂、高塔来架起通往天堂(神、上帝) 的桥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高层建筑建造方面表现 出了高超的智慧:中国古塔,是我国古代的高层建筑, 在工程技术上早就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我国大陆最高 的塔,要数河北定县城开元寺塔。开元寺塔建于北宋 咸平四年(1011年),从底到塔刹尖部高度有85.6 m,是

简介:超高层建筑高度高,功能复杂,消防灭火立足于自救。消防给水设计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供水方式的选择又是其中的关键。结合杭州某超大型机场大厦消防设计,强调设计时要根据技术的可靠性,选择安全,可靠的供水方式。 杭州某超大型机场大厦位于庆春广场东侧,庆春东路与新塘路交叉口。工程用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地下2层,主楼为36层,建筑主要屋面高度为143.70米,其中五层和二十一层为避难层。裙房为四层,建筑高度为21.6米,一至四层为票务中心、餐饮和娱乐等综合用房。主楼五至十九层为办公,二十二层至三十五层为商务办公,三十六层为西餐厅。 1消防用水量 本工程为高度大于100m的一类综合楼,按一类超高层建筑进行消防设计。

2室外消防 本工程所在区域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有可靠的城市消防保证体系,供水可靠,水质良好。水源为城市自来水管网。从西侧市政道路和东侧新塘路市政供水干管各引一条DN200毫米的自来水管,在本大楼沿周边道路设DN200毫米的生活、消防合用的给水环管,在环管上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5只。 3消火栓系统 3.1消火栓给水系统 消火栓系统分高、中、低三区,低区为地下二层~四层;中区为五层~二十层;高区为二十一层~到三十六层,每个分区均成环状管网供水。在地下二层设有消防水池和生活、消防合用泵房。消防水池分两格,通过消防水泵吸水总管连通,储存有540m3消防用水量。在地下二层消防泵房内设置高、中区各两台,均为一用一备。低区消火栓系统由中区给水泵出水环管用消防专用减压阀减压至0.45MPa供给;中区由中区消火栓给水泵直接供给。为保证高区消防给水安全,降低消防管道承压,在二十一层避难层设中间转输消防水箱66 m3(兼作中、低区消火栓系统稳压水箱)。为保证中区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低于 0.15MPa,在二十一层避难层设有中、低区增压稳压设备。高区消火栓系统由地下二层高区消火栓给水泵供水至中间转输水箱,再由中间转输泵串联供水,在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帕拉玛塔广场大厦分析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脱离地面,接近苍穹的渴望,在当今社会,用地愈加紧张,技术也愈加成熟,各种各样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层建筑不仅解决了很多如节地、拥挤及环保等城市问题,更成为各个国家及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成为所在地区的“名片”,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该地区的形象定位及经济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心耸立,他们往往位置险要、造型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成为展示城市发展成就的有效手段。 高层建筑的发展得益于载客电梯的发展和使用,而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是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由于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出现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创造了条件。高层建筑除先进的结构体系及轻质、高强材料以外,其内部诸如自动控制的一系列消防、报警、通讯、高速电梯及管理监测等系统,离不开计算机与电气化,因而它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体现。 目前,作为城市地标的高层建筑十分多见,担负着集办公、商业、居住等众多功能,它们大多是某一地区的综合体建筑,朝着智能化、多样化及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以下以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广场大厦为例,解析当今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 澳大利亚帕拉玛塔,是西悉尼的市中心,为悉尼地区内第二重镇,澳大利亚第三大经济区,是澳目前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西悉尼的崛起,被誉为“西部三热点心脏”之称的帕拉玛塔,成为了备受关

注的投资热点。帕市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帕拉玛塔市举办了一个 比赛,要建造一栋商业高楼, 突出节能高效的设计理念。对 此,urban office architecture事务所设计了 以“城市上升”为主题的这一 建筑。 该建筑共有66层,集商业与办公为一体,是两个楼的结合体,楼的底部是融合在一起的,之后随着楼层的升高而分成两栋。以各自扭转的姿态向上延伸,在其中间以连廊相接,创造了大量的公共平台,姿态呈现出一种生动的流动感,富有韵律又不失节奏。 卡洛恩佐的纽约办公室已 经设想把这里建成公共领域,从 帕拉马塔广场延伸到北部。因 此,创造大量供行人共享的公共 活动区域成为设计的一大要点, 在人流量如此集中地广场区域 地带,需要解决人车共行的交通 拥堵问题,尤其是对于底部空间 的处理及契合绿色城市生活的 主题需要十分到位。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含施工、结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 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超过100米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实例分析 一、综述 现行建筑规范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属于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在节约城市用地,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社会投资,扩大商旅交流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被冠为集现代科技之大成,综合国力之象征,城市之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加上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加大的特有国情,我国各大城市的超高层建筑有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其高度和数量不断被刷新。 超高层建筑通常体型巨大,功能复杂,容纳人员众多,且主塔楼往往平面小,层数多,核心筒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品质及使用率。在解决好至关重要的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性的同时,解决好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及电梯配置(包括电梯台数、载客量、速度以及排列布置),有效地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率,是设计者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课题组把近年来公司参与设计的部分超高层建筑—深圳京基金融中心大厦(98层,439m高)、广州侨鑫珠江新城F1-1地块项目(45层,227.7m高)(以下简称侨鑫大厦)、广州嘉裕珠江新城F2-2 之一地块项目(46层,189.5m高)(以下简称嘉裕大厦)并将上海金茂大厦(88层,420.5m高)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1层,492.5m高)等实例的核心筒及电梯设计进行综合分析成文,供本公司设计人员参考,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二、超高层建筑的心脏—核心筒设计 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集合了电梯井道、消防楼梯间和前室、机电设备机房、管道井及卫生间等服务性空间,核心筒的大小、位置和布局与建筑功能、建筑体型及平面形状等因素密切相关。 2.1深圳京基金融中心 位于深圳市蔡屋围深圳金融中心区的京基金融中心大厦共98层,高度为439m,功能甲级办公楼和白金五星级豪华酒店。1-72层为办公,筑面积约为17.6万㎡,;75-98层为酒店,建筑积约为4.6万㎡,在75层以的酒店部分设计有内部中庭,拥有客房289间客房围绕中庭环形布局,酒店接待大厅设于94层,其上为独具特色的鹅蛋形餐饮空间。大厦在18层及19层两层、37 层及38层两层、55层及56层两层、73层及74层、91层及92层设置了避难区及设备层,用敞开楼梯将18层及19层、37层及38层、55层及56层连接成两层敞开避难空间。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帕拉玛塔广场大厦分析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脱离地面,接近苍穹的渴望,在当今社会,高用地愈加紧张,技术也愈加成熟,各种各样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更成为各个层建筑不仅解决了很多如节地、拥挤及环保等城市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及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成为所在地区的“名片”超高代表了该地区的形象定位及经济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高层、视觉效果强他们往往位置险要、造型突出、层建筑在城市中心耸立,烈,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成为展示城市发展成就的有效手段。而其在世界范围高层建筑的发展得益于载客电梯的发展和使用,由于一系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内普遍发展起来是20世纪50年代,超高层为高层、列全新结构的出现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高强材建筑的出现创造了条件。高层建筑除先进的结构体系及轻质、料以外,其内部诸如自动控制的一系列消防、报警、通讯、高速电梯因而它是二十世纪科学及管理监测等系统,离不开计算机与电气化,技术成

就的体现。商业、担负着集办公、作为城市地标的高层建筑十分多见,目前,居住等众多功能,它们大多是某一地区的综合体建筑,朝着智能化、以下以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广场大厦为多样化及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例,解析当今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为悉尼地区内第二重镇,澳大利亚帕拉玛塔,是西悉尼的市中心,随着西悉尼是澳目前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澳大利亚第三大经济区,成为了备受关被誉为“西部三热点心脏”之称的帕拉玛塔,的崛起, 注的投资热点。帕市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帕拉玛塔市举办了一个比赛,要建造一栋商业高楼,

突出节能高效的设计理念。对此,urban office architecture事务所设计了以“城市上升”为主题的这一建筑。 该建筑共有66层,集商业与办公为一体,是两个楼的结合体,楼的底部是融合在一起的,之后随着楼层的升高而分成两栋。以各自扭转的姿态向上延伸,在其中间以连廊相接,创造了大量的公共平台,姿态呈现出一种生动的流动感,富有韵律又不失节奏。 卡洛恩佐的纽约办公室已

、多专业深化设计及管线综合。 重点分析: 机电功能齐全,系统繁多,设计标准高,深化设计工作组织、协调难度大。 施工对策: ①:在深化设计部的统一部署下,成立机电深化设计组,选派具有丰富设计和施工经验的设计师组成,保证设计图纸满足业主功能要求,符合设计意图。 ②:组建由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为本工程机电设计提供一流的咨询和技术指导,确保本工程设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③:采用BIM技术,本工程管线协调工作建议采用Magicad软件,利用三维建模自动生成综合管线布置图,大大减少管线冲突及返工率。 ④:通过CAD软件开展预留预埋图、综合管线布置图、剖面及施工详图、 机电末端布置图深化设计工作。 、机电调试舒适度保证。 重点分析: 机电功能齐全,系统繁多,设计标准高,深化设计工作组织、协调难度大。 施工对策:

①:进场伊始聘请调试顾问组成机电调试组,参与完整施工过程,负责指导整体机电测试,满足机电调试组织保障。 ②:充分发挥BIM软件系统复合计算功能,将调试工作关口前移至深化设计阶段。 ③:按照电气(动力照明),再设备单机,再系统联合调试的基本原则组织调试。调试前,组织各专业编制详细的调试方案,如空调管网冲洗、空调系统的调试、发电机调试等专项方案,并报业主现场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调试。 三、机电设备、材料选型及组织进场。 重点分析: 节能及绿色建造目标为LEED金奖,机电系统齐全,大量采用环保、节能产品,充分反映了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设备、材料的准备选型,及组织进场至关重要。 施工对策: ①:成立以机电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机电设备物资保障小组,负责机电物资组织全过程管理工作。 ②:深化设计阶段引入BIM建模技术,完成系统优化,复核工作,完成设备选型及参数复核。 ③: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充分体现环保理念。采购前与多家通过环保认证的材料供应厂家建立供货关系,确保进场所有物资都是绿色环保型产品。 ④:筛选优质物资供应商,充分考虑厂家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供货周期等因素,关键物资将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考察。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帕拉玛塔广场大厦分析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脱离地面,接近苍穹的渴望,在当今社会,用地愈加紧张,技术也愈加成熟,各种各样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层建筑不仅解决了很多如节地、拥挤及环保等城市问题,更成为各个国家及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成为所在地区的“名片”,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该地区的形象定位及经济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心耸立,他们往往位置险要、造型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成为展示城市发展成就的有效手段。 高层建筑的发展得益于载客电梯的发展和使用,而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是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由于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出现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创造了条件。高层建筑除先进的结构体系及轻质、高强材料以外,其内部诸如自动控制的一系列消防、报警、通讯、高速电梯及管理监测等系统,离不开计算机与电气化,因而它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体现。 目前,作为城市地标的高层建筑十分多见,担负着集办公、商业、居住等众多功能,它们大多是某一地区的综合体建筑,朝着智能化、多样化及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以下以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广场大厦为例,解析当今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 澳大利亚帕拉玛塔,是西悉尼的市中心,为悉尼地区内第二重镇,澳大利亚第三大经济区,是澳目前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西悉尼的崛起,被誉为“西部三热点心脏”之称的帕拉玛塔,成为了备受关

注的投资热点。帕市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帕拉玛塔市举办了一个 比赛,要建造一栋商业高楼, 突出节能高效的设计理念。对 此,urban office architecture事务所设计了 以“城市上升”为主题的这一 建筑。 该建筑共有66层,集商业与办公为一体,是两个楼的结合体,楼的底部是融合在一起的,之后随着楼层的升高而分成两栋。以各自扭转的姿态向上延伸,在其中间以连廊相接,创造了大量的公共平台,姿态呈现出一种生动的流动感,富有韵律又不失节奏。 卡洛恩佐的纽约办公室已 经设想把这里建成公共领域,从 帕拉马塔广场延伸到北部。因 此,创造大量供行人共享的公共 活动区域成为设计的一大要点, 在人流量如此集中地广场区域 地带,需要解决人车共行的交通 拥堵问题,尤其是对于底部空间 的处理及契合绿色城市生活的 主题需要十分到位。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马赛公寓 姓名:陈彬 勒·柯布西耶是我最喜欢的建筑设计师之一,他是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是20世纪最建筑师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也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他所设计的建筑很多都举世闻名,当然,也包括今天我要分析的马赛公寓。 勒·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有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的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外围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在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大楼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x2.47英亩面积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 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 立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 而马赛公寓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 1马赛公寓坐落于坐落于法国马赛boulevard Michelet 13000 Marseille。自1946年开始设 计,1952年完工。是一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公寓住 宅。左图为马赛公寓的卫星图,我们可以看到建 筑周围绿树环绕,周围景观设计的简单明了。可 以说环境十分宜人。下面我们从各个方面具体分 析其具体组成。 基本资料 马赛公寓一座大型的居住公寓建筑,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18层,其中底层架空,顶层设幼儿园,屋顶为公共活动平台,设有儿童游戏场,小型游泳池以及成人健身房等; 7、8层为公共服务,设商店、餐馆、洗衣房及旅店等服务设施。其余层为居住层,户型多为跃层布置,起居室通高,最大限度接纳阳光;每3层设一中央公共走道。大楼可容377户1500-1700人居住,是为缓解二战后欧洲房屋紧缺的状况而设计的新型密集型住宅。 建筑外观 马赛公寓还设有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体,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4.8米高,3.66x4.80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大楼的7、8层是商店和公用设施,商店和公用设施,包括面包房,副食品店,餐馆,酒店,药房,洗衣房,理发室,邮电所和旅馆。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幼儿园和托儿所设在顶层,通过坡道可到达屋顶花园。在第17层设有幼儿园和托儿所,屋顶上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一些服务设施——被勒·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

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分析 摘要:城市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猛增,建设用地的紧张,促使建筑向高空发展,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本文围绕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展开,并简要阐述了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裂缝控制及“三线”控制。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高层建筑的定义及施工特点 1.1 高层建筑的定义 目前,对于高层建筑尚无统一的严格定义。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于高层建筑的定义也不同,但原则上是以层数和建筑高度来标定的。如:德国规定22m以上的建筑物为高层建筑;英国规定24.3m以上的建筑物为高层建筑;美国规定24.6m以上或7层以上的建筑物为高层建筑;法国规定居住建筑高度在50m以上,其他建筑高度28m以上的建筑为高层建筑;日本规定8层以上或者高度超过31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在我国,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将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划为高层民用建筑;GB 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JGJ 99–1998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24m以上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因此可以认为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和约24m以上高度的其他建筑为高层建筑,也可以把40层或超过100m的建筑单列出来称为超高层建筑,而把9层以下或高度不超过24m的建筑称为中高层建筑(7~9层)、多层建筑(4~6层)或低层建筑(≤3层)。 1.2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1.2.1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 高层建筑的施工,土方、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筑、装修、设备管线安装等工程量都要增大,同时工序多,十多个专业工种交叉作业,组织配合十分复杂,同时,由于工程量大引起的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粗钢筋连接技术、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技术,新型模板应用技术等。 1.2.2施工准备工作量大 高层建筑体积、面积大,需用大量的各种材料、构配件和机具设备,品种繁多,采购量和运输量庞大。施工需用大量的专业工种、劳动力,需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同时,由此引起的施工场地狭小一般都是施工难点,如何有效分配调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也可以考验施工企业现场管理 水平。 1.2.3施工周期长,工期紧 高层建筑单栋工期一般要经历2~4年,平均2年左右,结构工期一般为5~10d一层,短则3d一层,常常是两班或三班作业,工期长而紧,且需进行冬、雨期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应有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才能缩短工期,减少费用,同时,还需制定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和预案以保证安全生产。 1.2.4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 高层建筑基础一般较深,大多1~4层地下室,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地基处理以及深层降水,安全和技术上都很困难复杂,直接影响着工期和造价,采用新技术较多,如逆作法、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1.2.5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 高层建筑一般为45~80m,甚至超过100m,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施工中要解

高层建筑的经典案例分析 帕拉玛塔广场大厦分析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脱离地面,接近苍穹的渴望,在当今社会,用地愈加紧张,技术也愈加成熟,各种各样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层建筑不仅解决了很多如节地、拥挤及环保等城市问题,更成为各个国家及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成为所在地区的“名片”,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该地区的形象定位及经济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心耸立,他们往往位置险要、造型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成为展示城市发展成就的有效手段。 高层建筑的发展得益于载客电梯的发展和使用,而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是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由于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出现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创造了条件。高层建筑除先进的结构体系及轻质、高强材料以外,其内部诸如自动控制的一系列消防、报警、通讯、高速电梯及管理监测等系统,离不开计算机与电气化,因而它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体现。 目前,作为城市地标的高层建筑十分多见,担负着集办公、商业、居住等众多功能,它们大多是某一地区的综合体建筑,朝着智能化、多样化及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以下以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广场大厦为例,解析当今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 澳大利亚帕拉玛塔,是西悉尼的市中心,为悉尼地区内第二重镇,澳大利亚第三大经济区,是澳目前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西悉尼

的崛起,被誉为“西部三热点心脏”之称的帕拉玛塔,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投资热点。帕市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帕拉玛塔市举办了一个 比赛,要建造一栋商业高楼, 突出节能高效的设计理念。对 此,urban office architecture事务所设计了 以“城市上升”为主题的这一 建筑。 该建筑共有66层,集商业与办公为一体,是两个楼的结合体,楼的底部是融合在一起的,之后随着楼层的升高而分成两栋。以各自扭转的姿态向上延伸,在其中间以连廊相接,创造了大量的公共平台,姿态呈现出一种生动的流动感,富有韵律又不失节奏。 卡洛恩佐的纽约办公室已 经设想把这里建成公共领域,从 帕拉马塔广场延伸到北部。因 此,创造大量供行人共享的公共 活动区域成为设计的一大要点, 在人流量如此集中地广场区域 地带,需要解决人车共行的交通 拥堵问题,尤其是对于底部空间 的处理及契合绿色城市生活的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的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不仅集 中体现了我国科技的进步,也象征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标志着城市竞争力的提高。然而,超高层建筑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其设计及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已经违背了原先设计这种建筑的节约目的。同时,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我国超高层建筑设计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超高层建筑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设计建议,期以提高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整体设计水平。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设计问题建议 前言 目前,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基于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在实际施工设计过程当中,要注意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方面的控制,进而有效确保超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一、超高层建筑的论述

超高层建筑,如图一所示,是指建设高度100m以上的现代建筑工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超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也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基于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及施工技术同普通建筑工程较大的区别,顾需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予以注意,从而避免相关建设问题的出现。 图1 二、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1.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问题 超高层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工程来说,其建设高度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工程技术和工程施工设备问题。良好的施工技术和工程施工设备,是确保工程施工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比如施工材料运输设备等施工设备,为工程施工安全和确保施工进度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所以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高度较高,因此,超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问题是影响工程使用效果及使用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建筑区域环境以及建筑承重、荷载问题,并制定相关技术要求,确保超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 2.超高层消防问题 在超高层施工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超高层防火方面

南方航空大厦超高层办公建筑案例设计 本项目为新建综合大楼。选址在广州市白云新城,东靠云城东路,西邻广州绿地中心,北近白云公园,南临白云新城核心区中心公园、占地2.3311公顷,规划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商业金融业用地。大楼设计地上36层(地下4层),建筑高度150米。包括办公、商业、会议中心、地下停车等。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03309平方米,容积率5.89,建筑密度49.46%,绿地率49.46%。本工程为现代化综合性5a写字楼。防火类别: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大厦建设自然、市政条件自然条件:工程所处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6c,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12.4c,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8c.全年日最高气温35c的日数平均有9天。气候条件对该项目影响不大。市政条件:中国南方航空大厦位于广州市白云新城,东靠云城东路,西邻广州绿地中心,北近白云公园,南临白云新城核心区中心公园,周围市政设施正在逐步建设完善阶段。土地周边道路、地铁已通,交通便利。设计原则与城市的协调沟通中国南方航空大厦是一栋综合办公大楼,位于广州市白云新城中轴线地标位置。将成为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总部,以及白云区新地标性建筑。合理安排功能分区大楼主要功能为总部办公,自用功能布置在相对安静的西北面,远离云城东路,可对外商业部分布置在用地南侧集中布置,紧靠云城东路,分区运行管理。塑造崭新的办公建筑形象大楼定位5a甲级,整体庄严、大方,具有独特元素,体现南航企业总部作为地标建筑的需

要,建筑立面上采用新古典art-deco风格,既端庄典雅,又具有较好的时代感,经久耐看。景观设计本方案以南航的企业文化及建筑的布局、立面效果为出发点,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性质和室外条件造景,其中,主入口区域以南航之花、南航标志、现代水曲韵、现代雕塑光、速、标识景墙、广场树阵等元素造景,从而构成了开敞性的广场功能。而在vip入口处即以细腻的叠水、特色的铺装及精致的小品等元素造景,凸显vip区域的重要性。而在总体设计手法上,我们即采用了映射思想理念,利用简洁的横向铺装流线构图来呼应竖向的建筑流线,从而倒影成网。交错的网络快捷的信息便利的交通高效沟通,共同形成了和谐、高效的景观环境,同时也彰显出南航的企业文化使命:让南航成为客户的首选,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捷径。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根据业主使用需要要求建筑设计分区合理,人流清晰,布局紧凑,管理方便的原则。大厦办公主楼布置在用地西北侧,临城市干道,前布置大型广场作为过渡,商业区布置用地南侧,东西人流动线连通。东侧布置银行与餐饮入口,紧靠云城东路。车行流线对于本项目地块,考虑到东面,北面为主要城市干道,而且北面为主要步行广场,所以把主要车道出入口设置在地块南面,以南面的规划路作为本项目的车道出入口,使地块内部车行道对城市道路影响减少。本项目包括3个5米单车道紧急出入口,两个独立的非机动车车库出入口,停车位主要集中在地下车库(地下停车904辆)。另外,在裙楼周边设置了可回车的不少于4米宽的消防及紧急通道。人流流线考虑临近地铁出入口的位置及配合南面商业气氛,地下负一层设置了连通地铁出入口的商业通道,直通办公塔楼与商业裙楼,使到地铁人流

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目前的超高层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在迅速崛起,这种建筑向高空发展的趋势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进步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超高层建筑自身的基本特点,其对于施工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对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标签: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 1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 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有着自身独具的特点,最为一目了然的便是楼层非常高,正因为如此,其在施工量方面也要大大高于低楼层的施工量的数倍,所以,超高层施工技术中,所涉及到的施工的技术种类就特别多。由于超高层施工作业中需要悬空操作,因此,这里还涉及到施工人员的安全系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的安全就不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另外,超高层施工工程的工期比较长,尤其在北方城市里,建筑工程的施工还受到了季节的限制,每逢到了寒冷的冬天,就没有办法继续施工,这样就使得超高层建筑在施工的时间上可能就会延长一年两年甚至是几年,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施工来讲,还要具备很多重要条件,如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施工工作的整体上的连贯性;还有能够贯穿始终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超高层建筑施工所要必备的重要条件,施工队伍的素质是超高层建筑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利保障。 2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2.1混凝土泵送技术 不管是在低层的建筑当中还是在高层的建筑当中,混凝土都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在超高层的建筑当中,其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钢筋混凝土是其中主要的原料,对整体超高层建筑主要结构上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所以,在超高层建筑其施工当中混凝土泵送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泵送的主要过程包含有混凝土泵机其安装工作,混凝土关于输送管道的安装工作,固定输送管道工作,泵送水泥砂浆和泵送混凝土。因为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需要很多的混凝土,所以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混凝土其泵送技术进行相应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超高层的建筑施工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关于混凝土其泵送技术是“双掺技术”,其应用的主要原理为在原有混凝土当中再另外增加一些粉煤灰或者是添加剂,让混凝土其性质能够得到更加显著的发挥。 2.2逆向施工技术 逆向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有着广泛应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是沿着高层建筑群护栏或地下室的轴线进行,在超高层建设的内部以及周边完成相应的浇筑工作,该施工方式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而且可以使工程的质量的得到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国内知名案例分析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各地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一些著名的超高层建筑也成为了一座城市的代表和文化。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在给排水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难点。本专题从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这三个方面对国内知名的超高层案例做了详细的解析,希望能对设计者有帮助。 一、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给水系统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供水方式的选择 重力供水和变频供水的节能性在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分歧,目前为止没有国家性的法规及权威资料表明哪种供水方式更有利于节能。就笔者所参与的几个项目,笔者认为办公楼采用变频供水更为合理。首先超高层建筑大概每隔15层会设置一个避难层兼设备层,可利用第一个避难层以及每隔一个避难层设置中间转输水箱,每两个避难层中间楼层分为一个大区采用一组变频泵加压供水,每个大区再采用减压阀分为两个小区,二转输水泵采用液位控制启停的工频泵,这样基本上只用在第一个避难层及第三个避难层设置中间转输水箱,有效减少机房占用面积。此外,采用上述系统给水设备及管材最大承压为一、三避难层中间的高度,系统承压不会超过2MPa,目前的技术及设备承受此压力还是比较安全的,另外一方面由于办公楼的用水量较小,时变化系数为1.5,在变频加压水泵的选型上采用一个流量分配采用100%-50%-100%,其中最后一个100%为备用,其水泵的出水量基本可以和系统的用水量相吻合,同时转输水泵采用工频泵,可以保证各水泵在高效区运行,达到变频节能的目的,并相应减少了机房的面积以及二次污染的几率。 对于酒店,由于其对压力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为避免变频加压供水出现的用水忽冷忽热,酒店采用屋顶水箱重力供水更加合理。对于屋顶水箱二次污染问题,酒店一般有比较完善的物业管理,同时屋顶水箱设置为2个,可定时冲洗,并且酒店为24小时用水,水箱里的储水可得到及时更新,有效避免出现二次污染。此外,酒店建筑的用水特点是用水变化比较大,时变化系数为2~2.5,如采用变频给水其水泵配置很难与用水曲线吻合,因此水泵不能保证在高效区运行,从而造成效率下降,能源浪费。因此酒店建筑的超高层建筑建议采用屋顶水箱重力供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