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https://www.doczj.com/doc/e61651807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选择,判断

1、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源于人的内部的需要,源于人的外部的条件。

2、社会支持是最重要的应对应激的外部资源。

3、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应激反映三种主要成分。

4、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是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

5、倒U形假说预测,个体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倒U 形假说还预测,对于需要精细肌肉协调性的复杂运动而言,最适宜的唤醒水平可能较低一些。

6、赫尔的内驱力理论推测,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与习惯强度(H)的乘积,即P=D*H。内驱力的增强(唤醒水平提高)将使又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提高。如果优势反应是错误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7、汉宁的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运动员有自己独特的理想机能区段。焦虑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8、维纳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这四个方面构成两个维度:内外控和稳定性,这就是最初的归因模型,。他的研究表明,人们把成功或失败归于何种因素,对情绪体验和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9、人们对成功与失败进行的归因,可以分为4个主要方面:内外控、可控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他们在体育运动领域具有实际意义。

10、奈德弗的注意方式理论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狭窄到广阔)和方向(内部到外部),并以此分为广阔--外部、广阔--内部、狭窄--外部、狭窄--内部四种注意类型。

11、运动技巧是运动技能的高级阶段,它的特点是对动作的清晰知觉和精确表象,以及执行动作时的高度自动化。

12、根据运动神经系统分化的程度、注意范围的宽窄、知觉的清晰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视觉和动觉的相对重要性、意识参与的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可将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分为动作的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完善阶段三个互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阶段。

13、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是由于人对各任务间具有的一般性因素进行了概括。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由于各任务中各种成分具有共同要素,这种成分一般包括相似刺激或相同反应。格式塔理论认为,如果在两种学习情境中发现了一种动态模式或关系,就可发生迁移。双因素理论认为迁移是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不仅仅可以“学习如何进行学习”,迁移一般的工作方式,还可以通过掌握刺激与反应的模式来学习各项特殊任务。

14、目标设置训练是根据有效推动行为的原则设置合理目标的过程。在目标设置过程中,应将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先后结合,尤其应当重视短期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15、比赛的情绪调节方法:生理调节方法;认知调节方法、环境调节方法。

16、美国学者艾赞1985年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却决于行为意向;行为是由个人对行为的态度、主管规范和个人所体验到的主管控制感共同决定的;主观控制感不仅决定行为意向,而且对行为的产生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17、健康信念模式:HBM假设,人是否产生预防性的健康行为(如参加身体锻炼),取决于其对自身潜在疾病的严重性的知觉,及其对采取的代价与所获利益的评估,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模式。

18、勒温将领导方式分为:民主型领导、专制型领导和放任性领导三种类型,并认为民主型领导造成的团体的时期最高,工作效率也最高。

李克特将领导方式分为剥削式的的集权领导、慈善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和参与式的民主领导四类,他认为参与式的民主领导其效果最好。

三隅二不二将领导方式分为工作取向与人情取向均高、工作取向高而人情取向低、工作取向低而人情取向高和工作取向和人情取向都低四种,并认为第一种领导方式下,下属成员的成产效率和劳动积极性最高。

二、名词解释

1、动机: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2、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对效能信息(行为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效能期望、行为及思维模式三类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了概括。

3、目标定向理论:目标定向是影响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指向活动本身并以自身进步为参照的任务定向可以激发对任务的直接兴趣,而指向将自己同他人进行能力比较的自我定向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下降。

4、应激:指当有机体遇到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或扰乱自己平衡状态的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形态。

5、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6、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7、竞赛焦虑指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景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化三种成分。

8、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体育运动领域的归因是指人们如何解释训练水平提高的快慢以及比赛的失败和成功。

9、基本归因偏差:观察者的一种归因倾向,即往往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原因,而忽视外在因素。

10、自我服务偏差:人们往往把成功归于自己的内在因素,如能力、努力或品格等,而把失败归于外在因素的一种归因倾向。

11、习得性无助:指由于无法控制某事件的出现或消除而感到无能为力,是后天形成的。它给运动员(特别是技能水平较低的或较为年轻的运动员)带来心理创伤往往是很严重的。

12、遗忘: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记忆内容时产生困难。

13、遗忘曲线:通过统计办法,表示停止练习之后遗忘速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特点是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但识记的内容不会全部忘光。

14、热身损耗:指经过较长时间间隔再重新练习一种已经学过的机能时,技能成绩明显下降的现象,但仅需少数几次练习,即可恢复原来水平。其原因可能同遗忘有关,更可能同心理定势有关。

15、连续技能:指组织方式上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机能。通常指那些具有重复或韵律性质,持续若干分钟以上的动作技能,如跑步、游泳、竞走、滑冰和骑自行车等。

16、分立技能:指组织方式上具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持续时间短暂,如投掷、踢球和排球中的扣球等。

17、运动表象:是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反映动作时间在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包括身体的位置以及动作的幅度、方向和速度。

18、组块:是指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中,个体对彼此分离的刺激(如数字、单词、棋子等),通过知觉组织加以迅速处理,将原本零散的个别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包括多个单元(或者具有意义)的、便于记忆的整体。

19、警觉: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20、警戒: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察觉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警觉和警戒决定着在一段时间里能否对不频繁而又无规律的刺激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

21、心里不应期:在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时,如果两个刺激间隔时间短,第二个反应的时间就延长,这种推迟的时间就是心里不应期。(假动作效应)

22、技能:是人们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经验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23、技巧:技巧是技能的高级阶段。当动作的完成达到了自动化阶段以后,当人对动作的各组成成分以及时间、空间、力量特点产生了清晰的运动知觉和动作表象以后,这种技能就变成了技巧。

24、技能动作自动化:是由于大脑皮层建立了巩固的动力定性。

25、动力定型: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大脑皮层经常受到按一定顺序出现的刺激物作用,因而形成某种与之相适应的暂时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

26、运动技能: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行为操作,主要是借助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的。

27、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其中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操作方式。

28、心理技能训练:广义上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狭义上讲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29、任务定向:指学习的目标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个人成绩,强调同自己的过去比较而建立成绩标准并注重个人的努力过程。

30、自我定向:指学习的目标是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在同他人比较的基础上建立成绩标准。(目标定向理论提出,人物定向的目标更有助于人的学习活动和个人发展)

3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32、暗示训练: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通过语言,人能接受暗示和进行自我暗示,通过代表外部环境和体内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语言来调节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

33、角色定位:是指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中对自己、队友和队友之间关系的认识倾向。(运动员赛前应建立合理的角色定位,其原则是无论对手是谁,每次参赛都应进行重新定位;应自始至终定位于“拼”,而不是“保”;应自始至终集中于比赛过程;赛后应及时进行重新定位。)

34、比赛方案: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根据比赛目标而为比赛进程制定的详细计划。(比赛方案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自行,提高团队凝聚力,提高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做到有备无患。比赛方案的内容应当是全方位的,重点是技术战略准备,同时,也应包括新闻采访和衣食住行等其他准备。)

35、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其含义至少应包含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目前尚不统一,但都是围绕这这三个维度定义的。

36、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所处环境三种因素组成。

37、观众效应:指有他人在场时,操作成绩产生的变化。关于观众效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多以社会促进效应为题。

社会促进:指在有他人的情况下,优势反应得到加强的现象。(特里普利特在1897年进行的有关于社会促进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采恩斯的社会促进理论认为,观众在场可以提高操作者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的提高会加强操作者的优势反应。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则使操作成绩提高;相反,则成绩降低。

38、主场效应:是比赛地点和比赛胜负相关的一种统计现象,指主场取胜的比例大于客场取胜的比例。

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和填空 1、1925年,格里菲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运动员的注意品质主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对象的特点、对活动的态度、主体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主体的意志力。 6、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新对象的吸引程度、个体的神经类型和已有习惯、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7、运动知觉是对外界物体运动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协同活动而实现。 8、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作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 9、影响运动记忆效果的因素: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不同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大脑的功能状态。 10、特质焦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高的人,几乎在他们所面临的许多情况下都表现出焦虑,无论是在训练场、比赛场、参加社交活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为遇到的许多事情担忧或有一种模糊的心神不定之感。 11、状态焦虑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 12、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有: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稳定性。 1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的独特性。 15、气质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比较慢; 16、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 17、运动动机是指激发一个人从事运动活动的内在动力。 18、动机的功能有三类:(1)是激发功能(2)是指向功能(3)是维持和调节功能 19、反复地练习与实践是技能形成的条件,操作或智力活动达到自动化程度,是技能形成的标志。 20、打太极、舞蹈、游泳、滑冰、短跑等都属于连续性运动技能。 21、拳击、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项目所运用的技能,都是典型的开放式运动技能。 22、自动化阶段的特点: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加强,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 23、动觉反馈:在形成运动技能以后,动觉反馈是运动程序的控制器,保证着运动技能的顺利进行。 24、人为性反馈:观看录像等向学习者提供投篮动作信息的过程,属于人为性反馈。 25、同时反馈:学习者一边看镜子一边修正自己的动作属于同时反馈。 26、身体活动产生的良好的情绪体验:1.最佳表现。2.流畅体验。3.高峰体验。4.跑步者高潮。 27、最佳表现是指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的行为超越了其自身正常水平的现象。 28、锻炼迷瘾是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法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29、什么是团队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 30、自然实验法:这是在日常的生活、教学、训练、比赛等活动情况下,对某些条件加以必要的控制盒改变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31、实验室实验法:这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运用各种特殊的仪器并严格控制外部条件和相应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 32、自变量是指呈现给被试的某种形式的刺激;是因果关系中作为原因的那个方面。 因变量是指被试做出的反应,即因果关系中作为结果的哪个方面。 33、效度——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测特性或功能的真实性程度。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心理学 考试重点

了解 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 学的诞生。 2.年,美国心理学家格里菲斯在伊利诺斯大学体育系创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运动心理学的诞生。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在罗马的成立,才标志着运动心理学开始正式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4.运动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 及其规律的科学。 1.提高记忆力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减少分心刺激,善用声码为先的原则,扩大组块与记忆广度,及时复习 方法:优化处理记忆材料(操作化,形象化,诗歌化,意义化) 2.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3.表象: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4.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情绪情感的心理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 6.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区别:反映事物的性质不同;两者发生和改变的随意性不同 联系:情绪情感是人是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认识就没有情感;情绪情感可以反作用认识(改变认识相对容易,改变情感相对困难) 7.情绪分类:"七情说""六情说",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 应激) 8.离差智商:是个体智力发展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9.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犀利的平衡状态受到威 胁,形成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0.气质的分类:多血质(活),胆汁质(躁),黏液质(静),抑郁质(愁).气质是稳定的不变 的,性格是不稳定的可变的. 1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 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最新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 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 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 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心理过程 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4、心理是 A 人脑的机能 B 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 D 意识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 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高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3)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答: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点: (1)心理活动与体育运动 (2)心理活动对掌握运动技能、进行训练或比赛起调节作用 第二章认知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错觉 4、适应 5、注意 6、无意注意 7、有意注意 8、记忆 9、思维 10、想象 11、创造想象 12、运动知觉 13、空间知觉 14、时间知觉 15、表象 16、运动表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这一心理现象是 A 感觉 B 记忆 C 知觉 D 表象 ()2、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的关系都是 A 正比 B 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C 反比 D 后者是正比,前者是反比 ()3、我们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这是我们的 A 绝对感受性 B 差别感觉阈限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1章绪论 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 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 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 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 2) 运动项目的性质 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 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 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 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 2. 动机的三个理论: 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在任何有竞争或有评价、比较的场合,成就需要程度高的人都会尽力争取比别人做的好。 2)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每一件事均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点资料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 点资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名词解释 1.表象训练: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场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方法。 2.唤醒: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3.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4.运动焦虑: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倾向。 5.运动技能:指人利用一定的知识经验练习而获得的,借助身体运动实现的某种特定目标的操作方式。 6.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一种内心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受早期父母教育培养的影响 7.应激:是人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8.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心理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恐惧、担忧和紧张的情绪状 态。 9.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即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10.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简答题 1.为激发运动员的动机应满足其哪方面需要 ①满足运动员的追求乐趣的需要 ②归属集体的需要 ③展示自我的需要 2.心理技能训练的阶段 A.要向运动员介绍每一种心理技能训练原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些技能的使用;了解技能如何影响他们的运动技术表现及了解如何掌握这些技能; B.以可能得到的有关资料帮助运动员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掌握这些技能; C.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以使运动员能够将其应用到竞赛中。 3.如何培养运动员自信 ①注意可控因素;②想象成功场景;③积极语言暗示; ④发现尺短寸长;⑤夸大外部动作;⑥创设原有环境; ⑦集体相互鼓励;⑧演示水杯实验。 4.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空间知觉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自生放松方法和渐进放松方法的差异。 3、简述教练员的强制影响力和自然影响力。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试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采恩斯社会促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8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运动知觉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警觉和警戒的差异。 3、简述伯克维茨的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主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在北京奥运会中的意义。 2、试论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焦虑方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9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互关系。 2、“大赛之前逛公园”使用的是哪种类型的比赛情绪调节方法?请简要介绍另外两种同类型的调节方式。 3、简述多维焦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启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模拟训练的核心思想、主要作用和具体做法。 2、试论身体活动产生积极心理效益的原因。 3、试论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2010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与作用。 2、简述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的区别及这种分类方法的作用。 3、简述解释表象训练机制的符号学习理论,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述请依照费德勒关于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谈谈如何做好一个球队的主教练。

运动心理学复习要点

冯特、特里普利特、格里菲斯的贡献,国际运动心理学的成立时间,4-6中国运动心理学会的成立时间及加入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时间,马启伟马约翰的贡献,8运动心理学的三大领域,11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的区别14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16 第二章 动机的概念23,影响动机的因素24,动机的种类及含义26,德西效应29,理解认知评价理论31对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理解,40如何合理运用强化手段45 第三章 应激的概念56,一般适应症候群,56理解问题定向策略和情绪定向策略,62状态焦虑、特质焦虑65 第四章 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早期理论和现代理论 内驱力理论及其公式P=D X H 72 突变模型的观点75 多维焦虑理论77 第五章 归因,情境归因,个人倾向归因,84维纳归因理论的两维度四因素,85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试对某学生某体育项目成绩差进行归因,87常见的归因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其不同方面的理解87,内部控制点,外部控制点88,归因的4个维度及其理解,93习得性无助感的性质94,如何认识训练比赛的归因指导,96 第八章 如何认识动觉,144闪光融合频率的实验意义,144时间知觉的概念及其产生依据,149影响外界物体运动速度知觉的条件有哪些?150专门化知觉的概念及特点154,理解知觉的基本规律156 第九章 遗忘曲线概念、特点163热身损耗概念及实践指导意义166,连续技能和分立技能的记忆特点171,理解视觉表象、动觉表象、内部表象、外部表象。172组块174 第十章 注意结构两个维度194 注意范围、注意方向概念 奈德弗认为,焦虑和唤醒升高对注意造成的影响199. 第十二章 技能和技巧的关系212 ,试述运动技能形成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215练习曲线,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220,高效率学习运动技能的条件226,广义迁移231解释迁移的理论有哪些及其理解233 第十三章 模拟训练的概念及核心思想271,几种常用的心理模拟训练方法272 第十四章 比赛心理定向的原则282 比赛的情绪调节有哪些283生理调节、认知调节、环境调节手段有哪些284-290 第十五章 根据应激——损伤模型,为什么应激反应会造成运动损伤299应对应激的应对策略有哪些?301心理耗竭概念311 第十六章 兴奋剂概念及其分类323,从社会环境方面说明竞技运动领域使用兴奋剂的原因329 反兴奋剂策略

体育心理学复习

体育心理学复习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类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以及能力和人格(个性心理特征)三大方面,及其对行为之影响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个体心理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控制行为、克服困难的过程 2.个性差异 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理想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稳定性:能力、气质和性格 3)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觉知与体察:自我认识、体验、控制 ●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及人的个性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竞技运动领域:心理评定,心理选材,心理训练 2.体育教育领域:掌握运动技能,增进心理健康 3.大众健身领域: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动机作用: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起动、调节、维持和制止的作用。1.选择行为的定向功 能2.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3.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4.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

●动机理论: 1.认知评价理论: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 相关的信息功能。 2.自我效能理论: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 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3.目标定向理论:分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前者关注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后者关注自 己与他人相比的成绩。 ●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 二、合理运用强化手段 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直接激发动机 四、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 五、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 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 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成分:生理唤醒;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担忧的认知表征 原因:三不知,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不知道别人期望自己做什么,不知道最好的行动方针是什么 分类: 状态焦虑: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特质焦虑: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躯体焦虑:焦虑的生理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认知焦虑:焦虑的认知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血液

第三章:血液 名词解释 1.红细胞压积P62: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内环境P56: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3.渗透压P58: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 4.溶血P58 :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5.碱储备P59: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6.等渗溶液:正常人体温在37。C时,血液渗透压约在5800mmHg,以血浆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6.运动性贫血P62: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简答题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55;P56 答:血液的组成: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有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也称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 血液的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 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二)运输作用

体育心理学复习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

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

体育大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考博复习

第二章体育运动中的动机问题 1、动机(motivation): 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2、动机的作用(基本功能):1始发作用。2指向或选择作用。3强化作用。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 人的内部需要(need)和外部条件。 3、动机与需要和目的的关系: (1)动机与需要:1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当需要没转化为动机之前,人不可能有所活动,只有当需要转化为动机之后,人才能活动。2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 (2)动机与目的: 动机是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人们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动机与目的的关系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动机和目的可能是完全一致的;2动机和目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3有时目的相同动机不同,也有时动机相同,目的不同。 4、驱力(drive): 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实际上,它就是内部需要。 5、诱因(incentive): 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实际上就是外部因素。 6、动机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种类和对象来分类:

生物性(biologicalmotivation)和社会性动机(social motivation)及物质性(physiological motivation)和精神性动机(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2)根据兴趣的特点: 直接动机(direct motivation)和间接动机(indirect motivation); (3)缺乏性动机(或匮乏性动机)(deficiency motive)和丰富性动机(享有动机)(abundancy motive); (4)无意识动机(unconscious motivation) (5)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xxxx效应: 奖励会产生使内在动机削弱的效应。这种效应以后被称为德西效应(Deci effect)。 真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意识;自主性(autonomy): 是指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或承担责任。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行为。 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1有强有利的外部奖励使运动员产生反应;2运动员体验到最初的成功;(由外部奖励觉知自己的能力在提高)3使运动员意识到外部奖励并非最终奖励,而对达到的成就产生的自我满足感才是最终的奖赏。 7、自主性(autonomy): 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8、控制性: 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的行为。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选择,判断 1、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源于人的内部的需要,源于人的外部的条件。 2、社会支持是最重要的应对应激的外部资源。 3、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应激反映三种主要成分。 4、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是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 5、倒U形假说预测,个体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倒U形假说还预测,对于需要精细肌肉协调性的复杂运动而言,最适宜的唤醒水平可能较低一些。 6、赫尔的内驱力理论推测,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与习惯强度(H)的乘积,即P=D*H。内驱力的增强(唤醒水平提高)将使又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提高。如果优势反应是错误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7、汉宁的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运动员有自己独特的理想机能区段。焦虑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8、维纳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这四个方面构成两个维度:内外控和稳定性,这就是最初的归因模型,。他的研究表明,人们把成功或失败归于何种因素,对情绪体验和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9、人们对成功与失败进行的归因,可以分为4个主要方面:内外控、可控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他们在体育运动领域具有实际意义。 10、奈德弗的注意方式理论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狭窄到广阔)和方向(内部到外部),并以此分为广阔--外部、广阔--内部、狭窄--外部、狭窄--内部四种注意类型。 11、运动技巧是运动技能的高级阶段,它的特点是对动作的清晰知觉和精确表象,以及执行动作时的高度自动化。 12、根据运动神经系统分化的程度、注意范围的宽窄、知觉的清晰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视觉和动觉的相对重要性、意识参与的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可将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分为动作的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完善阶段三个互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阶段。 13、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是由于人对各任务间具有的一般性因素进行了概括。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由于各任务中各种成分具有共同要素,这种成分一般包括相似刺激或相同反应。格式塔理论认为,如果在两种学习情境中发现了一种动态模式或关系,就可发生迁移。双因素理论认为迁移是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不仅仅可以“学习如何进行学习”,迁移一般的工作方式,还可以通过掌握刺激与反应的模式来学习各项特殊任务。

运动心理学 试卷

运动心理学 一、选择题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年在莱比兴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开始,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 ????? ?????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示的遗忘进程是( ) ? 先慢后快 ?基本不遗忘 ?遗忘平缓 ?先快后慢 战术思维的(?),主要表现在制定战术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方,自己,本队队员等)选择较为合理的战术手段。 ?灵活性 ?批判性 ?创造性 ?敏捷性 一边运球一边观察场上形势,这属于( ) ?注意范围 ?注意分配 ?注意稳定性 ?注意转移 在听广播转播的比赛时,头脑里形成有关比赛的形象,这属于( ) ?无意想象 ?记忆表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按照情绪的状态分类,赛前紧张是一种(?) ?应激 ?心境 ?激情 ?心理素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反映了??? ?表象的直观性 ?思维的间接性 ?直觉的理解性 ?想象的有意性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 ) ?心理过程和情感过程 ?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和个性 ?心理过程和个性 从不同角度来看篮球板上的球框,视觉形象均不相同,但也任然以篮框是圆的而不是椭圆的形态来知觉,这是人知觉的(?) ?恒长性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感受性和感觉閥限的关系成(?) ?反比 ?正比 ?倒?型 ?没关系 ?与强,平衡,灵活的神经活动特征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发展最慢的是( ) ?感觉能力 ?知觉能力 ?记忆能力 ?思维能力 ?游泳是,刚下水感觉水比较凉,慢慢就别那么凉了,这是因为人的感觉有( )的规律?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对比 ?适应 ?连觉 ?在各种活动中都存在或表现出来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才能 ?天才 ?(?)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 ?抽象 和概括 ?具体化 ?中等智力水平是指??在( )之间 ?????? ?????? ??????? ???????? ?注意具有活动进行调节与( )作用 ?抑制 ?强化 ?监督 ?分化 ?运动员的专门化知觉的发展水平与技术水平成(?) ?正比 ?反比 ?不相关 ?类似 ?有经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观察一场比赛是时,能够凭自己的经验,认出对方采取的战术阵势,这是人知觉的( ) ?选择性 ?理解性 ? 整体性 ?恒常性 ?运动员对从事的专项运动的热爱,感兴趣,不断拼搏进取,并能体验到其中的训练和竞赛乐趣,这是运动员们的( )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迷恋 二判断题

北京体育大学_运动心理学_考试重点

了解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 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格里菲斯在伊利诺斯大学体育系创立了第一个运动心 理学实验室,标志着运动心理学的诞生。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ISSP)在罗马的成立,才标志着运动心理学开始正式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4.运动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 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1.提高记忆力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减少分心刺激,善用声码为先的原则,扩大组块与记忆广度,及时复习 方法:优化处理记忆材料(操作化,形象化,诗歌化,意义化) 2.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3.表象: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4.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情绪情感的心理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 6.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区别:反映事物的性质不同;两者发生和改变的随意性不同 联系:情绪情感是人是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认识就没有情感;情绪情感可以反作用认识(改变认识相对容易,改变情感相对困难) 7.情绪分类:"七情说""六情说",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 激情,应激) 8.离差智商:是个体智力发展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9.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犀利的平衡状态 受到威胁,形成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0.气质的分类:多血质(活),胆汁质(躁),黏液质(静),抑郁质(愁).气质是稳定 的不变的,性格是不稳定的可变的. 1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 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运动心理学_考试资料

运动心理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一种内心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受早期父母教育培养的影响 2.运动心里学:是阐明体育运功的心理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3.唤醒: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4.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5.动觉:也称运动觉或本体感觉,他负责将身体运动的信息传入大脑,使个体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和运动有所知觉。 6.自信:指个人相信自己,对自己所知的事情能做的事情或已做的事情确信不疑。 7.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即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8.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9.操作思维:是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的相关关系及其规律的思维活动。 10.运动知觉:是对外界物体运动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协同活动而实现。

运动直觉:直觉的一种,指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信息,对问题作直接和迅速求解的思维。 11.比赛方案:教练员和运动员根据比赛目标而为比赛进程制订的详细计划。 12.表象训练: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的控制能力的过程 二、简答 1.评价最佳状态焦虑的主要方法有哪两种? ①系统的测量每个赛前的操作活动焦虑水平和赛中实际发挥水平 ②如果比赛发挥了水平,则在赛后测量运动员赛前或赛中体验的焦虑,这叫回顾式测量 应用这两种方法时,要指导运动员评价在最成功的比赛之前的感受,或者评价最充分最自然地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时的感受。 2.为激发运动员的动机应满足其哪方面需要? ①满足运动员的追求乐趣的需要 ②归属集体的需要 ③展示自我的需要 3.如何培养运动员自信? ①注意可控因素;②想象成功场景;③积极语言暗示; ④发现尺短寸长;⑤夸大外部动作;⑥创设原有环境; ⑦集体相互鼓励;⑧演示水杯实验。 4.运动直觉的特征是什么?

运动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通用版

运动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本资料一共23页,包括了各章节的复习重点,考试利器)

第一章心理和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的领 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既研究人的心理 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其中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 ●(一)心理过程:是指人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 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理学 ●1、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 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事物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 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 是关于人的行为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 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三、心理的涵义(实质)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A、物种发展的验证B、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验证 大脑的功能分区理论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客观现实,有什么样的现实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反映) 四、心理科学的发展简况: 柏拉图:欲望说亚里斯多德:《灵魂论》笛卡尔:《情绪论》 贝克莱和休谟(人性论)十八世纪欧洲联想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代表。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顾拜旦 1913年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科曼.格里菲斯1925年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 ●1965年---罗马成立国际运动心理学学会 ●1968年---华盛顿 ●1973年---马德里 ●1977年---布拉格

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

第一章人得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 A 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 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2、人得心理现象分为 A 认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C 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得认识总就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得色彩,这些心理现象就是属于 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心理过程 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4、心理就是 A 人脑得机能 B 心脏得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得过程 D 意识得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 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得心理现象其实就是人脑与心脏共同活动得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得反映不就是机械得反映,而就是积极能动得。 ()3、反射就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得方式。 ()4、狼孩与猪孩得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得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得心理。 ()5、人得心理最高级水平就是意识。 ()6、社会实践就是感受性不断提高得根本条件,每个人得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得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得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就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得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就是一个人得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得各种心理特征得总与。个性就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