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复习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复习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复习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复习课程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一、填空题

1.(稳定性)、(快速性)和(快速性)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使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3.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4.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5.一个简单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执行器)、(控制器)和(测量变送器)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6.自动控制系统过度过程有(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等幅振荡)过程和(发散振荡)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C )。

A.自动跟踪雷达

B.无人驾驶车

C.普通车床

D.家用空调器

2.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 D )。

A.自动流水线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家用电冰箱

3.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 C )。

A.自动化流水线

B.自动跟踪雷达

C.家用电冰箱

D.家用微波炉

4.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B )。

A.自动化流水线

B.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C.家用空调器

D.家用电冰箱

5.下列系统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B )。

A.家用空调器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6.( C )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

A.连续控制系统

B.离散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线性控制系统

7.下列不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的是( B )。

A.稳定性

B.复现性

C.快速性

D.准确性

8.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C )。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前馈控制

D.复合控制

9.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B )。

A.被控对象

B.被控变量

C.控制器

D.测量变送器

10.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度过程是( A )。

A.发散振荡过程

B.衰减振荡过程

C.单调过程

D.以上都不是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填空题

1.数学模型是指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2.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以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3.(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是在数学表达式基础演化而来的数学模型的图示形式。

4.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5.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参数)决定,与(输入信号)的形式无关。

6.传递函数的拉氏变换为该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7.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零)点。

8.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极)点。

9.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10.方框图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反馈)连接。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数学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信号流图不是数学模型的图示

B.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河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C.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D.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有解析法和实验法两类

2.以下关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

B.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并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关

C.传递函数是一种动态数学模型

D.一定的传递函数有一定的零极点分布图与之相对应

3.以下关于传递函数局限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只能研究单入、单出系统

C.只能研究零初始状态的系统运动特性

D.能够反映输入变量与各中间变量的关系

4.典型的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A )

A.K

B.1s

C.11

Ts + D.s 5.典型的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B )

A.K

B.1s

C.11

Ts + D.s 6.典型的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D ) A.K B.

1s C.11Ts + D.s 7.典型的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C )

A .2121Ts Ts ξ++ B.1s C. 11

Ts + D. s 8.典型的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A )

A .

2121Ts Ts ξ++ B.1s C. 11

Ts + D. s 9.常用函数1()t 拉氏变换[1()]L t 为( B )

A.s

B.1s

C.21s

D.1 10.以下关于系统结构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结构图是线性定常系统数学模型的一种图示法

B.同一系统的结构图形式是唯一的

C.利用结构图可以直观地研究系统的运动特性

D.对应于确定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系统,其传递函数是唯一的

11.方框图化简时,串联连接方框总的输出量为各方框图输出量的( A )

A.乘积

B.代数和

C.加权平均

D.平均值

12.方框图化简时,并联连接方框总的输出量为各方框输出量的( B )

A.乘积

B.代数和

C.加权平均

D.平均值

13.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M s G s N s =,则闭环特征方程为( B ) A.()0N S = B.()()0N S M s += C.()10N S += D.与是否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14.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321K s Φs s s +=

++,则系统的极点为( B ) A. 3s =- B. 2s =- C. 0s = D. s K =

15.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321K s Φs s s +=++,则系统的零点为( A ) A. 3s =- B. 2s =- C. 0s = D. 1s =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填空题

1.系统的瞬态性能通常以系统在( 零 )初始条件下,对( 单位阶跃 )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衡量。

2.线性定常系统的响应曲线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 结构和系数 ),而且还与系统的( 初始状态 )以及加在该系统的( 外作用 )有关。

3.系统瞬态性能通常用( 超调量 )、上升时间、( 峰值时间 )、( 调节时间 )和衰减比等指标来衡量。

4.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系统响应达到稳态值的( 63.2% )所需时间。或,若系统响应曲线以(初始)速度增加,达到稳定值所需时间。

5.一阶系统()1

K G s Ts =

+的时间常数T 越大,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定值的时间( 越长 )。 6.一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其响应是( 非 )周期、( 无 )振荡的,且%σ=( 0 )。 7.一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其响应达到稳态值的95%所用的时间是( 3T ),达到稳态值的98%所用时间是( 4T ),达到稳态值的( 63.2% )所用的时间是T 。

8.决定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是(阻尼比ξ )和(自然振荡角频率n ω )。

9.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0ξ=、0<ξ<1、1ξ=和ξ>1称为( 无 )阻尼、( 欠 )阻尼、( 临界 )阻尼和( 过 )阻尼。工程上习惯于把过渡过程调整为( 欠 )阻尼过程。

10.超调量仅由( ξ值 )决定,其值越小,超调量( 越大 )。

11.调节时间由(ξ )和( n ω )决定,其值越大,调节时间( 越短 )。

12.在零初始条件下,当系统的输入信号为原来的输入信号的导数时,系统的输出为原来输出的( 导数 )。

13.如果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 闭环极点 )应距离虚轴越远越好。

14.利用代数方法判别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有( 劳斯判据 )和赫尔维茨判据。

15.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s 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充要 )条件。

16.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全部极点都具有( 负实部 )。

17.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仅由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而与系统的(初始状态)以及加在该系统(外作用) 无关。

18.在某系统特征方程的劳斯表中,若第一列元素有负数,那么此系统的稳定性为( 不稳定)。

19.若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3

410s s ++=,此系统的稳定性为( 不稳定 )。

20.若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322410s s s -++=,则此系统的稳定性为( 不稳定 )。

21.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Ⅰ型系统、Ⅱ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的(积分)环节个数来分类的。 22.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12G s s s s =

++,该系统的型数为(Ⅰ型 )。 23.在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Ⅰ型系统的稳态误差ss e =( 0 )。

24.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ss e =( ∞ )。

25.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Ⅱ型系统的稳态误差ss e =( 0 )。 26.如果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则闭环系统的( 稳态精度 )将提高,稳定性将( 变差 )。

27.( 增大 )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可以增强系统对参考输入的跟随能力,但会使稳定性( 变差 )。

28.在高阶系统响应中,距离虚轴( 最近 ),且其附近没有( 零点 )的极点将起到主导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系统时间响应的瞬态分量( C )。

A.是某一瞬时的输出

B.反映系统的准确度

C.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

D.只取决于开环极点

2.一阶系统()1

K G s Ts =+的放大系数K 越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 C )。 A.不变 B.不定 C.越小 D.越大 3.一阶系统()1K G s Ts =

+放大系数K 越大,则其( D )。 A.响应速度越慢 B.响应速度越快 C.调节时间越短 D.响应速度不变

4.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 平面的原点,其( A )。

A.响应速度越慢

B.响应速度越快

C.准确度越高

D.准确度越低

5.下列性能指标中的( D )为系统的稳态指标。

A.%σ

B.s t

C.p t

D.ss e

6.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0ξ=称为( A )。

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

B.欠阻尼

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

D.过阻尼

7.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0<ξ<1称为( B )。

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

B.欠阻尼

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

D.过阻尼

8.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1ξ=称为( C )。

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

B.欠阻尼

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

D.过阻尼

9.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ξ>1称为( D )。

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

B.欠阻尼

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

D.过阻尼

10.工程上习惯于把过度过程调整为( B )过程。

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

B.欠阻尼

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

D.过阻尼

11.二阶系统当0<ξ<1时,如果增加ξ,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σ将(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12.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ξ保持不变时,( B )。

A.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p t 越大

B.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p t 越小

C.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p t 不变

D.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p t 不定

13.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ξ保持不变时,( B )。

A.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s t 越大

B.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s t 越小

C.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s t 不变

D.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s t 不定

14.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阻尼比ξ越小,超调量将( A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定

15.对于欠阻尼二阶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越大,超调量将( C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定

16.对于欠阻尼二阶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保持不变时( B )。

A.ξ越大,调整时间s t 越大

B.ξ越大,调整时间s t 越小

C.ξ越大,调整时间s t 不变

D.ξ越大,调整时间s t 不定

17.线性定常二阶系统的闭环增益越大,( D )。

A.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B.超调量越大

C.峰值时间提前

D.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没有影响

18.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0.5)(0.1)

K G s s s =++,则该闭环系统的稳定状况为( A )。 A.稳定 B.不稳定 C.稳定边界 D.无法确定 19.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0.41)(0.51)K G s s s =

-+,则该闭环系统的稳定状况( B )。 A.稳定 B.不稳定 C.稳定边界 D.无法确定

20.若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3210s s ++=,则此系统的稳定状况为( C )。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无法确定

21.设()()(1)(2)(3)

K G s H s s s s =+++,当K 增大时,闭环系统( A ) A.由稳定到不稳定 B.由不稳定到稳定 C.始终稳定 D.始终不稳定 22. 设()()(1)(2)K G s H s s s =

++,当K 增大时,闭环系统( C )。 A.由稳定到不稳定 B.由不稳定到稳定 C.始终稳定 D.始终不稳定

23.如果增大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K ,则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将( B )。

A.变好

B.变差

C.不变

D.不定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第一节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一、两个定义: (1)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某种设备、装置或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物理量或工作状态能自动地按照预定规律变化或数值运行的方法,称为自动控制。 (2)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含测量元件)和被控对象组成的有机整体。或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些元部件组成的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把影响系统输出量的外界输入量称为系统的输入量。 系统的输入量,通常指两种:给定输入量和扰动输入量。 给定输入量,又常称为参考较输入量,它决定系统输出量的要求值或某种变化规律。 扰动输入量,又常称为干扰输入量,它是系统不希望但又客观存在的外部输入量,例如,电源电压的波动、环境温度的变化、电动机拖动负载的变化等,都是实际系统中存在的扰动输入量。扰动输入量影响给定输入量对系统输出量的控制。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二、基本控制方式(3种) 1、开环控制方式 (1)定义: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不产生作用的控制方式,称为开环控制方式。 具有这种控制方式的有机整体,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如果从系统的结构角度看,开环控制方式也可表达为,没有系统输出量反馈的控制方式。(2)职能方框图 任何开环控制系统,从组成系统元部件的职能角度看,均可用下面的方框图表示。 2、闭环控制方式 (1) 定义: 系统输出量直接或间接地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参予了系统控制的方式,称为闭环控制方式。如果从系统的结构看,闭环控制方式也可表达为,有系统输出量反馈的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工作原理 开环调速结构基础上引入一台测速发电机,作为检测系统输出量即电动机转速并转换为电压。 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比较(相减)后,产生一偏差电压,经电压和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去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当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电动机就以电位器滑动端给出的电压值所对应的希望转速运行。 当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例如负载变大),电动机的转速会发生变化(下降),测速反馈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套和答案详细讲解

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 、 、 共4种。 2.连续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3.某统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t t dc ) (+0.5C(t)=2r(t)。则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Φ(s)= ;该系统超调σ%= ;调节时间t s (Δ=2%)= 。 4.某单位反馈系统G(s)= ) 402.0)(21.0() 5(1002 +++s s s s ,则该系统是 阶 型系统;其开环放大系数K= 。 5.已知自动控制系统L(ω)曲线为: 则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 ωC = 。 6.相位滞后校正装置又称为 调节器,其校正作用是 。 7.采样器的作用是 ,某离散控制系统 ) ()1() 1()(10210T T e Z Z e Z G -----= (单位反馈T=0.1)当输入r(t)=t 时.该系统稳态误差为 。 二. 1. 求:) () (S R S C (10分) R(s)

2.求图示系统输出C(Z)的表达式。(4分) 四.反馈校正系统如图所示(12分) 求:(1)K f=0时,系统的ξ,ωn和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e ss. (2)若使系统ξ=0.707,k f应取何值?单位斜坡输入下e ss.=? 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五.已知某系统L(ω)曲线,(12分) (1)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2)求其相位裕度γ (3)欲使该系统成为三阶最佳系统.求其K=?,γmax=? 六、已知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如图示。P为开环右极点个数。г为积分环节个数。判别系统闭环后的稳定性。 (1)(2)(3)

自动控制原理题目含复习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参考资料 一、基本知识1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输入量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主要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4、自动控制系统按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与程序控制系统。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6、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7、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1(s)与G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1(s)+G2(s),以串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1(s)*G2(s)。 8、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其正反馈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闭环传递函数为G(s)/(1- G(s)H(s))。 9、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G(s)/(1+ G(s))。 10、典型二阶系统中,ξ=0.707时,称该系统处于二阶工程最佳状态,此时超调量为4.3%。 11、应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劳斯表中第一列数据全部为正数,则系统稳定。 12、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均为负,即都分布在S平面的左平面。 13、随动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给定信号,恒值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扰动信号。 14、对于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在前向通道中串联比例积分环节,系统误差将变为零。

15、系统稳态误差分为给定稳态误差和扰动稳态误差两种。 16、对于一个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增大系统增益则稳态误差将减小。 17、对于典型二阶系统,惯性时间常数T 愈大则系统的快速性愈差。 18、应用频域分析法,穿越频率越大,则对应时域指标t s 越小,即快速性越好 19最小相位系统是指S 右半平面不存在系统的开环极点及开环零点。 20、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不同位置,系统校正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 补偿校正与复合校正四种。 21、对于线性系统,相位裕量愈大则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越好。 22、根据校正装置的相位特性,比例微分调节器属于相位超前校正装置,比例积分调节器属于相位滞后校正装置,PID 调节器属于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23、PID 调节中的P 指的是比例控制器,I 是积分控制器,D 是微分控制器。 24、离散系统中信号的最高频谱为ωmax ,则采样频率ωs 应保证ωs>=2ωmax 条件。 26、在离散控制系统分析方法中,把差分方程变为代数方程的数学方法为Z 变换。 27、离散系统中,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串联方式连接,连接点有采样开关,其等效传递脉冲函数为G 1(z)G 2(z);连接点没有采样开关,其等效传递脉冲函数为G 1G 2(z)。 28、根据系统的输出量是否反馈至输入端,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29、家用空调温度控制、电梯速度控制等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30、经典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二、基本知识2 1、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 A.执行环节 B.给定环节 C.反馈环节 D.放大环节 2、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 ) A 、低频段 B 、中频段 C 、高频段 D 、均无关 3、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 (5 50 s s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 A.5 B.10 C.50 D.100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教学资料

2013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e来表征的(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 ss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与答案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与答 案解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理论 (A/B 卷 闭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分)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G 1(s)+G 2(s)(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 阻尼比=ξ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 6、根轨迹起始于 极点 ,终止于 零点或无穷远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性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 A 、 型别2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就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得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就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得变化规律去变化得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得两种常用控制方式就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得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得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得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得结构。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各自得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得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得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得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得振荡倾向与系统恢复平衡得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得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得终值之间得差值来表征得 第二章 1、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得建立? (1)、确定系统得输入变量与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得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得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得项写在方程式等号得右边,与输出量有关得项写在等号得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与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得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得拉普拉斯变

机械制图轴测图教案

第十九讲§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测图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 角相等,用正投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

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 =O1B1/OB,r1 =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p1=q1=r1,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p1=r1≠q1,简称正(斜)二测图;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e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 ss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自动控制原理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开设学期学时分配:第5学期 适用专业及层次: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等工科类大学本科 先行、后继课程情况:先行课:工程数学1、2,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 后继课:过程控制工程,运动控制系统等 推荐参考书: 1.《现代控制工程》绪方胜彦著(卢伯英佟明安罗维铭译)科学出版社 2.《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上、下册清华大学吴麒等国防工业出版社 3.《自动控制原理》孙德宝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4.《自动控制原理》天津大学李光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5.《自动控制理论》侯夔龙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6.《现代控制工程》第三版 [美] Katsuhiko Ogata 著 卢伯英于海勋等译电子工业出版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是与后续专业课紧密相关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重点在于学习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技能,并能在后续专业课中应用其理论及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任务。 本课程重点是线性、连续系统的基本理论,以掌握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三大经典方法为基本要求。又本着适当扩充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要求掌握状态空间分析法的基本方法和简单应用。对于非线性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本课程教学学时数为90学时。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述(3学时)介绍本课程研究的课题及方法,明确本课程的目的,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方式,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系统的分类。 1.本课程研究课题及方法 1)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研究对象及课题 3)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经典理论与现代理论及其关系 4)课程的内容及特点 2.控制系统简介 1)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控制系统的常用术语 3)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4)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0 学时)介绍数学模型的概念,数学模型在分析、研究系统中的重要性,讲解常用的建模方法。1.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静态、动态特性的概念,动态特性在系统分析研究的作用以及数学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e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 ss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

华电自动控制原理15真题解析解析

一:关于液位控制的,有浮子,阀门,电动机,减速器,让画出结构图,再分析是什么类型的系统。。。。貌似经常见得题目。 知识点:系统建模,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要求,负反馈原理,系统分类 1. 对自控系统的要求 对自控系统的要求用语言叙述就是两句话: 要求输出等于给定输入所要求的期望输出值; 要求输出尽量不受扰动的影响。 恒量一个系统是否完成上述任务,把要求转化成三大性能指标来评价: 稳定——系统的工作基础; 快速、平稳——动态过程时间要短,振荡要轻。 准确——稳定精度要高,误差要小。 2、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要求 自动控制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的被控量自动地按预先给定的规律去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 指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的总体。这里控制装置是一个广义的名词,主要是指以控制器为核心的一系列附加装置的总和。共同构成控制系统,对被控对象的状态实行自动控制,有时又泛称为控制器或调节器。 自动控制系统?? ? ? ? ? ?? ? ? ? ?????????????校正元件执行元件放大元件比较元件测量元件给定元件控制装置(控制器)被控对象 3、负反馈原理 把被控量反送到系统的输入端与给定量进行比较,利用偏差引起控制器产生控制量,以减小或消除偏差。 实现自动控制的基本途径有二:开环和闭环。 实现自动控制的主要原则有三: 主反馈原则——按被控量偏差实行控制。 补偿原则——按给定或扰动实行硬调或补偿控制。 复合控制原则——闭环为主开环为辅的组合控制。

4、重点掌握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的分类,特别对线性系统的定义、性质、 判别方法要准确理解。 线性系统??→?描述 ???? ? ???????????→????????? ????→???????????????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状态方程变系数微分方程时变状态方程频率法根轨迹法时域法状态方程频率特性传递函数常系数微分方程定常分析法分析法 非线性系统? ?? ? ? ?????????→???→???→??????→?状态空间法相平面法 描述函数法本质线性化法 非本质状态方程非线性微分方程分析法 分析法分类描述 仿真题:图为液位控制系统的示意图,试说明其工作原理并绘制系统的方框图。 说明 液位控制系统是一典型的过程 控制系统。控制的任务是:在各种扰动的 作用下尽可能保持液面高度在期望的位置 上。故它属于恒值调节系统。现以水位控 制系统为例分析如下。 解 分析图可以看到:被控量为水位 高度h (而不是水流量Q 2或进水流量Q 1); 受控对象为水箱;使水位发生变化的主要 图1-3 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教案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相等,用正投 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O1B1/OB,r1=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自动控制原理概述及开闭环实例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概述及开闭环实例分析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并从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方面对自动控制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列举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几个实例,结合实例分析了开环控制和闭环的优缺点,并对两种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自动控制、基本原理、开环、闭环 1自动控制基本原理及发展概述 所谓的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称为控制器)操作被控对象(如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状态或参数(称为被控量),使其按预先设定的规律自动运行。 一般情况下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时间为20世纪40-60年代,经典控制理论主要是解决单输入单输出问题,主要采用以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根轨迹为基础的频域分析方法。此阶段所研究的系统大多是线性定常系统,对非线性系统,分析时采用的相平面法一般不超过两个变量。 1.2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时间为20世纪60-70年代,这个时期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高阶常微分方程可以转化为一阶微分方程组,用以描述系统的动态过程,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问题,系统既可以是线性的、定常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时变的。 1.3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理论时期 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控制理论向着“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方向发展。“大系统理论”是用控制和信息的观点,研究各种大系统的结构方案、总体设计中的分解方法和协调等问题的技术理论基础。而“智能控制”是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究具有某些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 2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按照控制方式和策略,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2.1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一种简单的控制系统,在控制器和控制对象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系统的输出量不会对控制器产生任何影响,如图1所示。在该类控制系统中,对于每一个输入量,就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工作状态和输出量,系统的精度仅取决于元件的精度和执行机构的调整精度。 控制量输出量 图1 开环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文化路英 才街2号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sa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4.七个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必须掌握)。了解其特点。(简答) 5.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三种基本形式,尤其是式2-61。主要掌握结构图的化简用法,参考P38习题2-9(a)、(e)、(f)。(化简) 6.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重点是给定作用下)、误差传递函数(重 点是给定作用下):式2-63、2-64、2-66 第三章 1.P42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各自的定义,各自衡量了什么性能?(填空或选择) 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填空或选择) 3.二阶系统: (1)传递函数、两个参数各自的含义;(填空)

(2)单位阶跃响应的分类,不同阻尼比时响应的大致情况(图3-10);(填空)(3)欠阻尼情况的单位阶跃响应:掌握式3-21、3-23~3-27;参考P51例3-4的欠阻尼情况、P72习题3-6。 4.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劳斯判据的简单应用:参考P55例3-5、3-6。(分析题) 5.用误差系数法求解给定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参考P72习题3-13。(计算题) 第四章 1.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频率特性的概念。 2.七个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必须掌握)。了解其伯德图的形状。(简答题) 3.绘制伯德图的步骤(主要是L(ω)) 4.根据伯德图求传递函数:参考P110习题4-4。(分析题) 5.奈氏判据的用法:参考P111习题4-6。(分析题) 6.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的概念、意义及工程中对二者的要求。(填空或判断) 7.开环频率特性与时域指标的关系中低频段、中频段、高频段各自影响什么性能?注意相位裕量和穿越频率各自影响什么性能?(填空或判断) 第五章 1.常用的校正方案有什么?(填空) 2.PID控制: (1)时域表达式P122式5-18 (2)P、PI、PD、PID控制各自的优缺点?(简答题) 第六章 填空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 一、简答题:(合计20分, 共4个小题,每题5分) 1.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的阻尼比比较小,请从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两方面 说明该系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并解释原因。 2. 大多数情况下,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要求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 线在穿越频率处的斜率为多少?为什么? 3. 简要画出二阶系统特征根的位置与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 4. 用根轨迹分别说明,对于典型的二阶系统增加一个开环零点和增加一 个开环极点对系统根轨迹走向的影响。 二、已知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如图(a)所示,其中质量为m 公斤,弹簧系数为k 牛顿/米,阻尼器系数为μ牛顿秒/米,当物体受F = 10牛顿的恒力作用时,其位移y (t )的的变化如图(b)所示。求m 、k 和μ的值。(合计20分) F ) t 图(a) 图(b) 三、已知一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1) 确定该系统在输入信号()1()r t t =下的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σ,调 节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p t ; 2) 当()21(),()4sin3r t t n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四、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所示,c ω位于两个交接频率的几何中心。 1) 计算系统对阶跃信号、斜坡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稳态精度。 2) 计算超调量%σ和调节时间s t 。(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 1 %0.160.4( 1)sin σγ =+-, s t = 五、某火炮指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0.21)(0.51) K G s s s s = ++系统最 大输出速度为2 r/min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o ,求: 1) 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 值,计算该K 值下的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2) 前向通路中串联超前校正网络0.41 ()0.081 c s G s s +=+,试计算相位裕量。 (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rad/s)

5.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复习笔记--本科生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总结笔记 一、 自动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 (1)时域分析法; (2)频率法; (3)根轨迹法; (4)状态空间方法; (5)离散系统分析方法; (6)非线性分析方法 二、系统的数学模型 (1)解析表达: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频率特性;脉冲响应函数;阶跃响应函数 (2)图形表达:动态方框图(结构图);信号流图;零极点分布;频率响应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时域响应分析 一、对系统的三点要求: (1)必须稳定,且有相位裕量γ和增益裕量g K (2)动态品质指标好。p t 、s t 、r t 、σ% (3)稳态误差小,精度高 二、结构图简化——梅逊公式 例1、 解:方法一:利用结构图分析: ()()()()[]()()[]()s X s Y s R s Y s X s R s E 11--=+-=

方法二:利用梅逊公式 ? ? = ∑=n k K K P s G 1 )( 其中特征式 (11) ,,1 ,1 +- + -=?∑∑∑===Q f e d f e d M k j k j N i i L L L L L L 式中: ∑i L 为所有单独回路增益之和 ∑j i L L 为所有两个互不接触的单独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f e d L L L 为所有三个互不接触的单独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其中,k P 为第K 条前向通路之总增益; k ? 为从Δ中剔除与第K 条前向通路有接触的项; n 为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前向通路数目 对应此例,则有: 通路:211G G P ?= ,11=? 特征式:312131211)(1G G G G G G G G ++=---=? 则: 3 121111)() (G G G G P s R s Y ++?= 例2:[2002年备考题]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上册) 第一章 习题解答 1-2日常生活中反馈无处不在。人的眼、耳、鼻和各种感觉、触觉器官都是起反馈作用的器官。试以驾车行驶和伸手取物过程为例,说明人的眼、脑在其中所起的反馈和控制作用。 答:在驾车行驶和伸手取物过程的过程中,人眼和人脑的作用分别如同控制系统中的测量反馈装置和控制器。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司机需要观察道路和行人情况的变化,经大脑处理后,不断对驾驶动作进行调整,才能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同样,人在取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观察到的人手和所取物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化,调整手的动作姿势,最终拿到物体。可以想象蒙上双眼取物的困难程度,即使物体的方位已知。 1-3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12所示,图中浮子杠杆机构的设计使得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电位器中间抽头的电压输出为零。描述图1-12所示水位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输出量、执行机构、测量装置、给定装置等。 图1-12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原理图 答:当实际水位和设定水位不相等时,电位器滑动端的电压不为零,假设实际水位比设定水位低,则电位器滑动端的电压大于零,误差信号大于零(0e >),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电动机M 旋转,使进水阀门开度加大,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12Q Q >),水位开始上升,误差信号逐渐减小,直至实际水位与设定水位相等时,误差信号等于零,电机停止转动,此时,因为阀门开度仍较大,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水位会继续上升,导致实际水位比设定水位高,误差信号小于零,使电机反方向旋转,减小进水阀开度。这样,经反复几次调整后,进水阀开度将被调整在一适当的位置,进水量等于出水量,水位维持在设定值上。 在图1-12所示水位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是水箱,系统输出量水位高,执行机构是功率放大装置、电机和进水阀门,测量装置浮子杠杆机构,给定和比较装置由电位器来完成。 1-4 工作台位置液压控制系统如图1-13所示,该系统可以使工作台按照给定电位器设定的规律运动。描述图1-13所示工作台位置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量、执行机构、给定装置、测量装置等。 图1-13 工作台位置液压控制系统 答:当给定电位器的角度(电压)和反馈电位器的角度(电压)不同时,误差电压经过放大器放大去驱动电磁阀,并带动滑阀移动。以给定电位器的电压大于反馈电位器的电压为例,设在正的误差电压作用下,电磁阀带动滑阀相对图1-13所示的平衡位置向右移动,高压油进入到动力油缸的左面,动力油缸活塞右面的油液从回油管路流出,动力油缸活塞在两边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右运动,误差逐渐减小到零直至出现负的误差,滑阀开始向左移动至平衡位置的左侧。这样,经反复几次调整后,滑阀回到平衡位置,动力油缸活塞静止在设定的位置上。 1-5 图1-14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与图1-10所示的有所不同,试描述系统的温度调节过程,它能做到加热炉温度的无差调节吗,为什么? 图1-14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答:在图1-14所示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中,误差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电炉丝放出的热量与加热炉散出去的热量平衡,去维持炉温不变。当某种原因引起炉温下降时,误差信号增大,电炉丝上的电压升高,电炉丝放出的热量增加,炉温误差向减小的方向变化。与图1-10所示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不同,图1-14所示温度控制系统不能做到加热炉温度的无差调节。因为,加热炉总要散出部分热量,而功率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所以在炉温稳定后,误差信号总是大于零的。 1-6 图1-15(a )和(b )都是自动调压控制系统,图中发电机G 由一原动机带着恒速旋转,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说课

《自动控制原理》说课稿 一、教材 1、教学用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高等工科院校控制类课程系列化教材 主编:孙亮、杨鹏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这本教材从工程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较深入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方法等。全书共八章(具体内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详细介绍),每一章后面都给出了相应的习题,并在书中提供了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对照。 另外,这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先修前导课程,只有把这门课程学好,才能更好的学习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这门课程在本届学生下学期学习)。 2、辅助教材:《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 《现代控制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3、先修后续课: 先修:《电路分析》、《复变函数》 后续:《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嵌入式技术》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过程 (一)课程的简要介绍 1、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本身要大量用到Laplace变换、复变函数理论,所以要想学好自动控制原理,首先得看看自己的大学数学基础有没有打扎实了(尤其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除了应该具备的数学基础外,还需有处理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比如建立实际系统的物理模型,这里就需要有良好的电路(主要是模拟电路)、大学物理、机械原理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 3、正是因为课程中充满了数学,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动控制原理当成数学来学,那样会越学越迷糊,甚至会最终怀疑控制理论的科学性。因为若当作一门数学课,你掌握的只是一些方程的操作和图形的画法,你无法理解为什么实际的系统会遵

循控制理论所描述的规律(比如水位能够被精确的控制),这会让你觉得是完全是数学的作用,而忽略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思想以及这些数学方程背后所受到物理规律支配这一事实。 4、学自动控制原理,掌握基本的控制思想是最重要的(它有别于数学思想、物理思想)。大学阶段所学的自动控制原理主要涉及经典控制理论,所以它最根本的控制思想是【负反馈思想】,很多稳定性理论都是立足于这一思想上建立的,所以数学虽然很重要,但数学对于自动控制理论来说只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5、要珍惜每次做练习题的机会。题目不在多、在精,一般把书本上每章后面的习题全部掌握,你就算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了。 6、讲仿真软件要认真听。每次程序都要开动自己的脑筋,不要机械的按照老师的步骤输入到计算机中,要有自己的程序方法。 7、要树立学好自动控制原理的信心。要知道,能够接触到人类历史上尤其是19、20世纪的革命性的著名理论与思想,应该感到自豪。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1、对控制系统的定性描述上升到对控制系统的定量描述。讲好这一点很重要,它能让学生学习工程技术学科的一般的方法,学会如何从大量的、实际的、具体的物理或化学系统,通过系统中的机理关系,建立起统一的数学模型,将个性问题共性化,将具体问题抽象化,从而利用教学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再回到实际的系统中。 2、稳定、稳态、动态----“三态”去描述系统的性能,“三态”的思想要贯穿在课程讲授的始终,围绕系统的三态进行分析和设计。 3、讲好代数描述和几何描述的关系和变换,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工具,从多个角度描述问题和看问题,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要用到: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方框图模型、根轨迹模型、脉冲响应模型、Bode图、Nyquist图等多种模型的表示形式,这些模型中有着十分有意义的关系。比如: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图它既能定量地将控制系统的模型描述出来,还能直接地表示出控制系统的性能;在控制系统的Bode图上,既表现了系统中的数量关系又表现了系统的性能优劣;等等。这些方法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如何利用工具,将实际问题与抽象描述相结合,对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