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导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导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导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导学案

减数分裂导学案

【考纲要求】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知识回顾】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概念:进行________的生物在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进行的染色体

的细胞分裂。

2、特点:细胞分裂次,而染色体只复制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4、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

5:场所: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

二、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看书完成,注意细胞名称及数目的变化)

思考:原始生殖细胞和体细胞染色体数有何关系?说明二者有何关系?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辨析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1)同源染色体是指________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

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右图中的________为一对同源染色体,________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2)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在______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判断:(1)同源染色体一定形态、大小相同。()

(2)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3)同源染色体一定要联会形成四分体。()

2.联会和四分体

(1)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__________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__________含有________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图中含有________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__________对数。

思考:人的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进行分裂是能形成几个四分体?

小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四分体的关系: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上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上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时期图像主要特征

2、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几次分裂?减半的原因是什么?

(2)交叉互换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染色体间?自由组合呢?

(3)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得到的4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如何?为什么?

(4)为何说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

3、请同学们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注意与有丝区分)

探究点三、比较精子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的异同:

比较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

发生场所

子细胞

细胞质分裂方式

生殖细胞是否变形

相同点

思维拓展:

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含n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_______个精子,_______种类型(不考虑交叉互换)。若要考虑交叉互换呢?

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含n对等位基因)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_______个卵细胞,_______种类型(不考虑交叉互换)。

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_______种精子或卵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

细胞分裂的次数

是否有联会、四分体出现,同

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有无交叉

互换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的

时期

子细胞的名称和数目

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思考:

(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

(2)有丝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吗?

训练:判断下图各分裂时期

小结判断方法:

巩固训练:

1.(2011·南京调研)如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 ) A.精巢中的细胞

B.受精卵

C.骨髓干细胞

D.卵巢中的细胞

2.(2011·无锡模拟)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3.(2010·徐州模拟)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②与④

4.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5.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假使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雌豚鼠的卵巢中,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经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几个含白色基因的卵细胞( )

A.10 B.20 C.40 D.80

6.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____期。

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该

细胞处于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

7.如图为某一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和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关系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的细胞是( )

A.体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2)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条。假设该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

的DNA分子用15N进行全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______。

(3)图Ⅱ中有____个染色单体,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

变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关系可用图Ⅲ中的____表示

课后反思:

受精作用

1.概念:______和______相互识别、融合成为______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______与卵细胞的______相融合,使彼此的______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______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____________,另一半来自__________。

注意:受精卵核内的遗传物质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是由______________提供,因此后代很逗某些性状更像母亲。

4.意义:(1)有利于生物在________中进化。

(2)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________和________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________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5.有性生殖后代多样性原因

(1)配子的多样性:减Ⅰ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________;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

________。

(2)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具有随机性。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1.假说内容:基因是由_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_______上。

2.假说依据:基因和___________存在着明显的____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_____性。_______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_____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

(3)基因、染色体_____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_____相同。

3.方法:___________,得到结论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_________。(教材P28“类比推理”)

4、证明萨顿假说的科学家是_______,所用实验材料是______。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明

1.实验(图解

)

2.实验结论:基因在_______上。

3、实验方法:___________,

4:发展:.基因和染色体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排列。(教材P32图2-11)

练一练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2.下列有关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③受精时精

子全部进入卵细胞中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减数分裂专题训练带答案

减数分裂专项训练 1.如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A. 马蛔虫受精卵 B. 鸡肝脏 C. 小鼠睾丸 D. 洋葱表皮 2.同源染色体是指()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 大小形态特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3.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A.初级卵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精子D.男性的骨骼肌细胞 4.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一个四分体具有() A.4条染色体B.4条染色单体C.8个DNA分子D.4个着丝点 5.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6.下列哪一过程发生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A.染色体复制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着丝点分裂 D.同源染色体分离 7.下列哺乳动物细胞中,一般不存在成对基因的细胞是() A.精细胞 B.肌肉细胞 C.受精卵 D.神经元 8.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可能是() A.精细胞 B.卵细胞 C.极体 D.体细胞 9.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 10.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A.80、80、40、40 B.40、40、20、20 C.40、80、40、20 D.80、80、40、20 11.显微镜下观察到果蝇(2n=8)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每组4条。那么,可以肯定每组染色体中() A.有4个DNA分子B.有8条染色单体 C.没有非同源染色体D.没有同源染色体 12.某种雄性蝗虫(2n)的染色体数为23,性染色体仅有1条。下列关于该种蝗虫精原细胞 进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11个四分体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⑴

课题: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⑴ 【学习目标】 1.阐明细胞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3.通过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知识链接】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 、 、 。 2.有丝分裂特征:染色体经过 后, 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 目 。 3.染色体、染色质、染色单体、DNA 的关系 【自主预习1】(仔细阅读教材P16第一段文字,完成并理解记忆基本概念) 一.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 减数分裂是指进行 的生物产生成熟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而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细胞的减少一半。 【自主预习2】(在复习知识链接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插图,仔细阅读P16-19“精子的形成过程”相关文字,完成并理解记忆以下内容) 二.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 1.场所: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精子是在 中的曲细精管内形成的。 2.过程: 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 复制,成为 细胞 ⑴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 前期: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同源染色体 ,形成 , 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 。 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 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 。 ⑵减数第二次分裂(减II)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 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 , 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 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复杂 的 才成为 ,头部含细胞核,尾长,能够摆动 【课堂互动探究区】 【课内探究1】(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课内探究2】(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1.精巢中会出现哪几种细胞分裂方式?发生在个体生长发育的什么时期? 2.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期? 3.正确理解: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四分体、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这些基本概念。(并用图中字母举例说明) 同源染色体:① ② 如 和 ; 和 。 非同源染色体: 。如 和 ; 和 。 联会: 。 四分体: 。如配对的 和 构成一个四分体 姐妹染色单体: 。如: 和 ; 和 非姐妹染色单体: 。如: 和 ; 和 4.一个四分体:是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 分子。 即:1对同源染色体=____条染色体=____条染色单体=____个四分体 5.观察教材P17图2-2,初级精母细胞有 条染色体?能形成 个四分体?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是 ,原因是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含答案第2课时.doc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班级:姓名:成绩: 学习目标:1、阐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卵细胞与精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3、理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 学习重点:1、阐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卵细胞与精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2、理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 学习难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 学习过程: 预习﹒交流﹒评价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在______中形成的,其中的原始卵细胞叫做___________。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__________,主要区别是: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就形成____个卵细胞和____个______。不久,三个极体都___________。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___个卵细胞。卵细胞不再进行变形。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种类及数量变化: 1个精原细胞→___个___________细胞→___个__________细胞→___个_____细胞→___个_____ ___个_______细胞 ___个_________细胞 1个卵原细胞___个_________细胞___个_______ ___个_________ ___个_______ 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目的要求: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 2.方法步骤: (1)低倍镜观察装片,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_____、_____的细胞。 (3)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绘制减数分裂_________的细胞简图。 三、辨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 第 - 1 - 页

《变色龙》导学案及答案(可打印修改)

十九变色龙 一、目标导学 1.了解“变色”的内容,透视变色的原因。 2.学习人物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和小说主旨的作用。 4.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 二、自主预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乞丐()咳嗽()坯子()魁梧() 恐吓()招惹()宪兵()邮戳() 中看()模样()诃护()蔑视() 2.解释下列词语。 无精打采:颜色: 异想天开:洋溢: 惦记:荒唐: 3. 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是一篇(体裁),作者是,19世纪末期国作家,他与法国的漠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官员的死》。 4.了解小说标题“变色龙”喻义和作用。 5.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6.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中,先后作了六次判定,请依照课文填写下表。 判定次数对狗的判定对人的判定判定的依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小说的开头写了人物出场的环境,这反映了当时沙皇统下的俄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2.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为了一条狗反复无常地变了几次?是围绕什么来变化的? 3.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变的是他的态度,而不变的是他的性格,他有怎样的性格? 4.围观的人群是小市民阶层的代表,契诃写他们又有什么用意? (三)角色朗读。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塑造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进行角色朗读,注意语速、语调、语气,惟妙惟肖地再现其丑态。 (四)总结。 1.小说通过对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社会病苦。 2.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采用和艺术表现手法。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选词填空。 A.他(追撵赶)上狗,身子往前一(伸探倾),一把(握抓拽)住了狗的后腿。 B.木柴厂四周很快就(团聚围)了一群人,(似乎好像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冒跳)出来的。 C.这条狗呢,鬼(却才就)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又既也)不好,模样(又也还)不中看,(实在完全的确)是个下贱坯子。 2.小说中四次写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属于细节描写,表现他四次不同的心态,请将相应的项一一配对。 A.第一次穿 a.浑身发冷,惊恐加剧 B.第二次脱 b.出尽洋相, 狐假虎威 C. 第三次穿 c.浑身发热,惊恐不安 D.第四次裹 d.神气十足, 耀武扬威 (二)课内阅读。 文段一:“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

2.1减数分裂 学案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 一学习目标和重点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 4.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学习指导 见《导与练》12页 三、自我诊断 1、下列一定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A、形态和大小都有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C.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2、下列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下图中虚线表示人体内某器官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则该过程染色体数目(用实线表示)变化正确的选项是() 4.动物体内精原细胞本身的形成所经过的分裂方式是()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无丝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5.一个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雌性动物,可形成的卵细胞有() A、1种 B.n种 C、2 n种 D.大于2 n种 6.卵细胞和精子内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其根本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A、染色体进行复制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7.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在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8.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与a’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余类推。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苏教版 必修二 减数分裂 学案 (4)

第二课时生殖细胞的形成 【目标导航】 1.结合减数分裂,说出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通过比较,说出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一、精子的形成 1.场所 哺乳动物的精子在睾丸中形成。 2.过程 (1)在减数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成为4个精细胞; (4)精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能形成精子。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 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和输卵管中形成的。 2.过程 (1)分裂间期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 (2)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和一个小的细胞,大的细胞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极体; (3)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体积较大)和一个极体(体积较小),与此同时,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 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其他三个极体退化消失)。 判断正误 (1) 所有动物的精子都在睾丸中形成。( ) (2) 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殖并形成精子。( ) (3)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完全相同的精子。( ) (4)初级精母细胞比精原细胞体积增大。( ) (5)卵细胞减数分裂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 ) (6)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极体内的染色体组成不同。( ) (7)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 答案(1)×(2)×(3)×(4)√(5)√(6)×(7)√ 1.精子的形成场所

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精巢)中形成的。睾丸里面有许多极度弯曲的曲细精管,曲细精管中含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当雄性动物性成熟以后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再经变形形成精子。 2.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图解 在减数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稍微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成为4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能形成精子。精子呈蝌蚪状,头部含有细胞核,尾很长,能够摆动,利于受精作用的完成(如下图所示)。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分配到两极的两组染色体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答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精子与精细胞有何差异?这有何意义? 答案精细胞是减数分裂的直接产物,它经历形态变化,其中的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细胞质浓缩并最后脱落,某些结构演变为精子尾部,从而形成具有较长尾部的精子,如此的变化可使得精子体积小,游动灵活,易与卵细胞结合。 1.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DNA分子含量分别依次是( ) A.24、12、12和24、12、12 B.24、24、12和24、12、12 C.48、24、12和24、24、12 D.24、12、12和48、24、12 【问题导析】 (1)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为2n→n→n;DNA分子含量变化为4a→2a→a。 (2)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24条,则n=12,_a=12。 答案 D 解析这是一道以水稻为例,检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含量变化的题目。解题时只要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染色体数目变化为2n→n→n;DNA分子含量变化为

山西省临汾市清华园中学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阐明细胞的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学习重难点】 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学习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P18___P19,讨论总结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及完成导学案 【导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子的形成过程,这节课我们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两者的比较 【自主学习】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 2、过程:⑴卵原细胞增大,进行复制,成为。 ⑵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 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小的叫做。 ⑶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 3、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和三个,卵细胞和极体 中都含有数目减半的。不久,三个都退化消失了,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 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了一个。 【合作探究】 一、卵细胞的形成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进行 了等分裂。 初级卵母细胞进行了 等分裂,并产生了 都有联会、四分体、同 源染色体内的父方和

1个细胞和1个。母方染色体单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等分裂形成了 个同样大小的 精子细胞。 一个次级卵母细胞 等分裂形成了一个 大的和1个小 的,原来的极体 等分裂成两个极体 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变成两条染 色体,子细胞的染色体 数目不变,分裂过程无 同源染色体。 变形否________ __________ 分裂结果 产生个有功能 的精子产生个有功能的卵 细胞个小的极体退 化消失 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比原始生殖细胞的染 色体数目减半 【课堂小结】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图像的鉴别: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 期 ①②③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的行为特点不同; ①与③、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_______________。 中 期 ④⑤⑥

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导学案

学校 学科 生物 编写人 审稿人 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2)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卵细胞形成过程 二、预习内容 (一) 1、卵细胞形成过程 卵原细胞 ??→?复制__________ 第一极体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 ??? ? 同源染色体分开 联会四分体???→?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 (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 数量的变化规律 设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2N ,DNA 数为2a 1

2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二、学习过程 (一) 精子形成过程 1个 1个 2个 4个 4个 复制 ——→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重组 复制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减数分裂 思考: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DNA 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 3、减Ⅱ与有丝分裂有何区别?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____________ 2、卵细胞形成过程小结如下: 3、卵细胞的形成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 4、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1) 次级卵母细胞 (1) 卵细胞(1)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极体(3)

减数分裂学案及答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 第1课时精子的形成过程 【课前复习】 1、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 2、细胞周期:指的细胞,从时开始,到完成时为止。 3、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课堂探究】 一、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或)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次,而细胞却连续分裂次,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1)对象:进行的生物。 (2)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和一般都相同,一条 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如图中的号和号。 (2)联会: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染色单体。(一个四

分体中有 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 DNA 分子, 染色单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 ,是原始雄性生殖细胞。 2、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间期: 染色体行为变化: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含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 细胞变化: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成为 。 ②分裂期: 染色体行为变化: a 、联会: 两两配对的现象。 b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 条染色单体。 C 、交叉互换: 中的 发生。 d 、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 , 分别移向____________。 结果是1个 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 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 (2)减数第二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后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 ①染色体不再__ ___。 ②每条染色体的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___分开,分别移向_____________。 整个过程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与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四个精细胞。 精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_______,DNA 数________。 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_______。 三、精子形成过程回顾 精原细胞(1个)??→?复制 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分开等 联会四分体 ???→?_____________( )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 ???→?_______________( ) ??→?变形________ ( ) 四、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 【课堂巩固】 1.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复制—联会—四分体 B .复制—四分体—联会

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导学案1

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1)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二、预习内容 (一)有丝分裂 1、 细胞增殖的方式有: 、 、 。 2、 细胞周期:指 的细胞,从 时开始,到 完成时为止。 3、分裂间期的特点: 分裂期主要变化为: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二)减数分裂 1、 减数分裂的概念 范围 进行 的生物 时期 从原始生殖细胞 特点 染色体只复制 ,而细胞分裂 结果 染色体数目 场所 动物:♀ ♂ 2、 精子形成过程: 精原细胞(1个)??→?复制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分开等联会四分体 ???→?_____________( )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_______________( ) ??→?变形________ (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二、学习过程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时期:进行________的生物在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2、特点:细胞分裂 次,而染色体只复制 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 4、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 思考:原始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关系如何? 注意:1、成熟生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 (精细胞、精子细胞、花粉、成熟花粉都不是成熟生殖细胞) 2、语言的正确表达: 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Ⅰ≠第一次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Ⅱ≠第二次减数分裂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_________,_____ ____是原始雄性生殖细胞。 2、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间期:主要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成为____________,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均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DNA 含量加倍)。 ②分裂期: a 、同源染色体_____:____ b 、_________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_____________。 C 、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 分别移向____________。 结果是1个 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 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 各时期的变化如下:(设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2N ,DNA 数为2N) 主要变化: ( )( ) ( )( ) 染色体的数目:( ) ( ) ( )( ) 染色单体的数目( ) ( ) ( )( ) DNA 数: ( ) ( ) ( )( ) ☆正确理解几个概念: ①联会: 两两配对。 ②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但分散在细胞内),在减数分裂时要两两配对,这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 一般相同,一个来自 ,另一个来自 ,这样的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如下图中的1与2,3与4。 联会 四分体 中期 后期 前期

《诗经两首》打印导学案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积累整合探究】 1.知识卡片 ⑴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⑵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2.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犹可说.也()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士也罔.极()靡.室劳矣()夙.兴夜寐.()()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3.通假字 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⑵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⑶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重点字词: ⑴将子无怒将⑵泣涕涟涟涕 ⑶于嗟鸠兮于⑷犹可说也说 ⑸女也不爽爽⑹言既遂矣言 ⑺隰则有泮泮⑻总角之宴总角 6.课堂研究 1、品味“约期相别”这一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想像两人的婚姻生活。 2、三、四两节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有何作用? 3、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7.延伸练习 《氓》练习案 一、积累运用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

减数分裂学案

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预习案) 【预习目标】 1.回顾有丝分裂知识,理解减数分裂过程。 2.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确定自己的疑点难点并做好标记。 3.感悟生命本质,实现自我价值。 【知识链接】 回顾必修一有丝分裂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感悟新知】 1、减数分裂的概念 (1)同源染色体: (2)联会: (3)四分体: 3.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写出减数分裂间期、减数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预习自测】 1.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初级性母细胞中能联会的两个染色体 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大小形状相同的两个染色体 C.其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大小形状相同的两个染色体 D.存在于一个四分体中的两个染色体 2. 请把减数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行为与相应发生时间用线连接起来 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联会、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间期 着丝点分裂 【我的疑问】:请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问简单写下来 - 1 -

- 2 -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课内探究案) 【探究目标】 1.深刻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核心概念 2.熟练掌握减数分裂各过程的特点 【预习展示】:请同学们辨析下列核心概念。 1.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 2.姐妹染色单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 3.联会 交叉互换 迁移应用: 1.按编号有哪几条染色体 2.写出互为同源染色体编号 3.非同源染色体是 4.姐妹染色单体是 5.图中有 个四分体,此细胞全部染色体中有DNA 分子_________个。 6.交叉换发生在 之间 7.由此可见,四分体的个数=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数目的( )=DNA 分子数的( )=脱氧核苷酸链条数的( ) 【探究活动】:观看减数分裂过程并结合课本P 16---P 18精子的形成过程,完成学案内容。 1.写出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名称,细胞数目以及染色体的主要变化。 间期1个 1个 ( )个 ( )个 ( )个 ( )个 2.以动物细胞为例(2N=4)分别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中期、后期的细胞图像并标出细胞名称。 减Ⅰ前 减Ⅰ中 减Ⅰ后 减Ⅰ末(减Ⅱ前) 减Ⅱ中 减Ⅱ后 减Ⅱ末 细胞名称:( ) ( ) ( ) 3.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DNA 的变化曲线(2N=4)

2.1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Ⅲ) 学案(含答案)

2.1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Ⅲ) 学案(含 答案) 第第4课时课时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目标导读 1.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归纳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规律。 2.概述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3.阐明染色体在世代传递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重难点击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规律。 一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特点对细胞分裂图像进行判定。 1思维导图2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方法“三看法”归纳提炼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判定集中于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对这三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1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无核被膜.核仁。 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分裂前期A1;若有联会现象,为减数分裂前期A2;若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则为有丝分裂 A3。 2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部。

若出现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则为减数分裂中期B1;若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中期B2;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分裂中期B3。 3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动物细胞膜开始内陷。 若含有染色单体,则为减数分裂后期,均等分裂的是初级精母细胞C1,不均等分裂的是初级卵母细胞C2。 若不含染色单体,则观察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若有同源染色体则是有丝分裂后期C3;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分裂后期,均等分裂的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C4,不均等分裂的为次级卵母细胞C5。 活学活用1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B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D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问题导析1图中为有丝分裂后期,为减数分裂后期,为有丝分裂中期,为减数分裂后期,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图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1。 3图中产生的子细胞中无有/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D解析为有丝分裂后期,为减数分裂后期,为有丝分裂中期,故C项不正确;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12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导学案1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 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 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二、预习内容 (一)有丝分裂 1、细胞增殖的方式有:、、。 2、细胞周期:指的细胞,从时开始,到完成时为止。 3、分裂间期的特点: 分裂期主要变化为: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二)减数分裂 精原细胞(1个) ? ?→ ?复制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分开等 联会四分体 ? ? ?→ ?_____________()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_______________( ) ??→?变形________ (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记录下来 探究案 一、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时期:进行________的生物在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2、特点:细胞分裂 次,而染色体只复制 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 4、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 思考:原始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关系如何? 探究点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_________,_____ ____是原始雄性生殖细胞。 2、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间期:主要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成为____________,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均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DNA 含量加倍)。 ②分裂期: a 、同源染色体_____:____ b 、_________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_____________。 C 、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 分别移向____________。 结果是1个 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 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 各时期的变化如下:(设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2N ,DNA 数为2N) 主要变化: ( )( ) ( )( ) 染色体的数目:( ) ( ) ( )( ) 四分体 中期 后期 前期

送东阳马生序打印导学案

24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增强文言语感,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叩.()问叱咄 ..() 俟.() 负箧.() 曳.() 屣.() 皲.()裂 媵.()人以衾.()拥覆皆被.( )绮绣 容臭.() 烨.()然缊.()袍敝.( )衣 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援疑质理:. 致书:. 既加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 德隆望尊:. 稍降辞色:. 或遇其叱咄:. 礼愈至:. 负箧曳屣:. 持汤沃灌:. 寓逆旅:.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2)一词多义 以:以衾拥覆(. ) 以中有足乐者(. ) 俯身倾耳以请(.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与朱元思书() 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 其:俟其欣悦() 门人弟子填其室() 至: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若: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矣() 故:故余虽愚()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道:益慕圣贤之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质:援疑质理() 非天质之卑() (3)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4)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手自笔录() 余立侍左右() (5)古今异义词 走送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尝趋百里外() 主人日再食() 媵人持汤沃灌() 3.作者链接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等,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制定工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

增城市____中学高一级 生物 学科学案系列 必(选)修 1 学案编号 Gzswbx20201 课题名称: 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 学习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2.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核心内容: 精子的形成过程, DNA 、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学生课前预习模块: 一、温故知新,根据有丝分裂知识分析下列图像(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条) 1.图A 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DNA 分子数为_______。 2.图B 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DNA 分子数为_______。 3.图C 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DNA 分子数为_______。 4.图D 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DNA 分子数为_______。 想一想:减数分裂是否也是这样的分裂方法呢?如果不是,请写出你的猜想。 二、减数分裂 什么是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分裂。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子的形成场所: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 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中形成的。在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是,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答:。) 2. 形成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有几次分裂过程,每次分裂前是否都有间期,间期中是否都有DNA 复制? (2)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特殊的过程? (3)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时期 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A B C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