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

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

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
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

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

目录

一、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 (2)

1.2设计意义 (2)

二、设计方案 (3)

2.1设计要求 (3)

2.2方案论证 (3)

三、硬件设计 (4)

3.1设计思路 (4)

3.2系统电路设计 (5)

四、软件设计 (6)

4.1设计思路 (6)

4.2程序清单 (8)

五、心得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本设计是基于嵌入式技术作为主处理器的温度采集系统,利用S3C44B0x ARM微处理器作为主控CPU,辅以单独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数据,实现了智能化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显示等功能,并讨论了如何提高系统的速度、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并解决了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存在响应慢、精度低、可靠性差、效率低、操作繁琐等弊端,能够完全适应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ARM S3C44B0 温度采集数据处理

一、设计内容

1.1设计目的

1、注重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

2、了解所选择的ARM芯片各个引脚功能,工作方式,计数/定时,I/O口,中断等的相关原理,并巩固学习嵌入式的相关内容知识。

3、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利用ARM芯片对周围环境温度信号的采集及显示。

1.2设计意义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且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的,它必须与具体应用相结合才会具有生命力、才更具有优势。因此嵌入式系统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它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必须结合实际系统需求进行合理的裁减利用。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和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嵌入式系统必须根据应用需求对软硬件进行裁剪,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等要求。所以,如果能建立相对通用的软硬件基础,然后在其上开发出适应各种需要的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模式。目前的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往往是一个只有几K到几十K微内核,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进行功能扩展或者裁减,但是由于微内核的存在,使得这种扩展能够非常顺利的进行。

数据采集(DAQ),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被采集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讯号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水位、风速、压力等,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采集一般是采样方式,即隔一定时间(称采样周期)对同一点数据重复采集。采集的数据大多是瞬时值,也可是某段时间内的一个特征值。准确的数据量测是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量测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检测元件多种多样。不论哪种方法和元件,均以不影响被测对象状态和测量环境为前提,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传统的温度采集系统由于存在响应慢、精度低、可靠性差、效率低、操作繁琐等弊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随着嵌入式技术的迅猛发展,设计高速度、高效率、低成本、高可靠性、操作方便的温度采集系统成为当务之急。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就成为了解决传统温度采集系统各种弊端的优先选择方案。

二、设计方案

2.1设计要求

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熟悉所选ARM芯片及温度传感器

2、总体设计方案规划

3、系统硬件设计,熟悉AD转换原理及过程,温度传感器与ARM芯片的硬件接口实现及温度显示。

4、系统软件设计,包括温度的AD转换及显示的软件实现,用C语言编程

5、设计心得体会及总结

2.2方案论证

有许多客观需求促进了ARM处理器的设计改进。首先,便携式的嵌入式系统往往需要电池供电。为降低功耗,ARM处理器已被特殊设计成较小的核,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高的代码密度是嵌入式系统的又一个重要需求。由于成本问题和物理尺寸的限制,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是很有限的。所以,高的代码密度对于那些只限于在板存储器的应用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嵌入式系统通常都是价格敏感的,因此一般都使用速度不高、成本较

低的存储器。 ARM 内核不是一个纯粹的RISC体系结构,这是为了使它能够更好的适应其主要应用领域--嵌入式系统。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ARM 内核的成功,正是因为它没有在RISC的概念上沉入太深。现在系统的关键并不在于单纯的处理器速度,而在于有效的系统性能和功耗。

在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嵌入式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并且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系统遵循自上而下、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设计思想,按照系统的功能层次,在设计中把硬件和软件分成若干功能模块分别设计和调试,然后全部连接起来统调。

三、硬件设计

3.1设计思路

3.2系统电路设计

3.2.1 电源电路设计

本系统的电源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系统总电源电路和RAM核心模块电源电路。如图3-2:+12V恒定直流电源经电容滤波,分别进入7809和7805稳压,得到+9V和+5V的稳定电压输出后分别供给ARM核心控制模块和其余电路部分使用。图中IN4148是为了防止输出端并接高于本稳压模块的输出电压而烧坏7809和7805而特别设计,达到了可靠性电源设计目的。另外,由于系统正常工作电流较大,因此使用时均应在7809和7805上加散热片散热。由图可见,系统采用双电源供电,提供了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电源电压。另外,由于考虑到便携目的,本系统采用+12V铅蓄电池提供系统所需的恒定直流电源。

图3-2 系统电源电路原理图

如图3-2:I/O 口提供了相应的稳定直流电源。其中的IN4004是为了防止电源输入反接烧坏集成稳压块而设计的。由于S3C44B0x采用2.5V作为ARM 内核电源,使用3.3V作为I/O 口电压,故ARM核心控制模块电源需要另外单独设计,其电源电路如图3-2所示。由系统总电源电路提供的+9V稳压电源作为输入,分别经AS1117-5.0、AS1117-3.3、 AS1117-2.5稳压后,输出5.0V、3.3V和2.5V 恒定电源,为RAM 内核和I/O口提供了相应的稳定直流电源。其中的IN4004

是为了防止电源输入反接烧坏集成稳压块而设计的。

3.2.2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温度采集模块电路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模块的协控制器。对于温度传感器的选用DS18B20,因为DS18B20是Dallas公司最新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集温度变换、A/D转换于同一芯片,输出直接为数字信号,大大提高了电路的效率。由于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且提高了CPU的效率。AT89S52单片机的P0 口与8路温度传感器相连,用于采集温度数据;另外,模块提供RS-232串行口与RAM核心控制模块通信,达到数据传输的目的。温度采集模块电路原理图如图3-3。

图3-3 温度采集电路原理图

四、软件设计

4.1设计思路

本系统软件设计是在CodeWarrior for ADS开发环境下完成的。本温度数据采集与显示装置的主体由S3C44B0x核心控制模块和温度数据采集模块构成,所以系统软件也是围绕这两个模块来编写的。而又由于系统采用了S3C44Box和AT89S52两个CPU协同工作,所以

软件的编写需要对这两个CPU分别编写,以实现所要求的功能。程序流程图如图4-1。

图4-1程序流程图

由该流程图可看出,刚上电时,S3C44B0x要先进行ARM 内部的初始化,以使ARM进入相应的状态和模式;然后初始化硬件装置,以使硬件系统可以正常支持温度数据采集;接着通信初始化,以确定温度采集模块与ARM核心控制模块连接正常,并通过UART复位温度数据采集模块,确保其进入正常温度数据采集状态;然后初始化LCD显示和键盘,在LCD上显示相应的菜单列表,供用户通过键盘选择操作;至此,系统初始化完成,并进入正常主程序循环状态。

在正常主程序循环状态中,首先扫描键盘,以快速的响应用户的按键操作;若没有键值按下,则ARM立即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与显示,以实现实时数据采

集与显示等功能。

其主程序包括温度采集程序、ARM获取温度子程序、温度处理和转换子程序。当ARM 处理器接收到正确的温度数据后,立即进行相应的温度数据处理与转换,变成可被LCD直接显示的正确温度值。

4.2程序清单

温度处理与转换子程序如下:

//存放读取到的当前温度值,未转换

Static U16 a-temp-now[8]={8*0}

//存放经精度计算后的实际温度值,高8位整数部分,低8位小数部分

static U16 b-temp-now[8]={8*0};

//存放8路转换后温度值,分别为百位,十位,个位,小数位

static U8 temp-convent-all[32]={32*0};

//-------------------------------

//温度处理与转换子程序

//----------------------------------

void temp-change(void)

{

U8 negtive=0x00; //存放数的符号,若为正=0;若为负,=0xff

U8 j=0;

U8 *pt=temp-convent-all;

U16 *p1=a-temp-now;

U16 *p3=b-temp-now;

U16 temp=0;

for(j=0;j<8;j++)

{

negative =0x00;

temp=*p1;

//若温度为负值,进行相应处理

if((temp&0xf80) !=0)

{

temp=(~temp)+1;//转为正的原码

negative=0xff; // 同时置符号为0xff

}

//根据精度消除无关数据

switch(a-temp-prec)

{

case 0x1f: //精度为9位,则清除最低3位无效位

{

temp=temp&0xfff8;break;

}

case 0x3f: //精度为10位,则清除最低2位无效位

{

temp=temp&0xfffc;break;

}

case 0x5f: //精度为11位,则清除最低1位无效位

{

temp=temp&0xfffe;break;

}

case 0x7f: //精度为12位

{

break;

}

}

//换算成实际温度,并扩大10倍,去掉小数部分

temp=(U16)((float)(temp)*0.625);

//折算放入b-temp-now 数组中

//高8位放整数部分,低8位放小数部分,最高位放符号位if(negtive== 0xff) //若为负值

{

*p3=((temp/10)<<8)|(temp%10)|0x8000;

}

else

{

*p3=((temp/10)<<8)|(temp%10)&0x7fff;

}

if(negative==0xff) //若为负值

{(*pt++)=0x80;}

else

{

(*pt++)=temp/1000%10+0x30;

}

(*pt++)=temp/100%10+0x30;

(*pt++)=temp/10%10+0x30;

(*pt++)=temp%10+0x30;

p1++;

p3++;

}

//转换完成后清除读回的原始温度

p1=a-temp-now;

for(j=8;j>0;j--)

{

*p1++=0x0;

}

}

五、心得体会

在这次ARM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中,我们小组的设计课题是《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ARM嵌入式系统尤其是数据处理中的温度采集系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知识面也进一步得到了扩展和加深。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主要是对基于传统温度采集系统的使用环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法,有助于温度采集系统更好的发展与使用,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嵌入式系统和温度采集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温度采集是一种直接数字处理方法。所谓温度采集系统,就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被采集物体进行温度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最后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有用的数字信号并送入系统的下一环节进行其他操作。目前,由于传统的温度采集系统存在响应慢、精度低、可靠性差、效率低、操作繁琐等弊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随着嵌入式技术的迅猛发展,设计高速度、高效率、低成本、高可靠性、操作方便的温度采集系统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学习和应用温度采集系统及其应用技术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为期两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工作中,一个人的力量在一个巨大的任务前是那么的渺小,必须靠多人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在设计规划过程,我们小组四个人亲密无间的合作,使得本次课程设计能够非常顺利地完成,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按要求很好的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最后大家一起通过讨论把所有任务串连起来完成总的设计任务。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我很好的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与具体项目、课题相结合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既让我们懂得了怎样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又让我们懂得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样用理论去解决。在设计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一个问题可能会需要大家集体去查阅资料,做大量的工作,花大量的时间才能解决。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然而然,我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便在其中建立起来了。这都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增强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立功,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2] 周立功,深入浅出ARM7-LPC213X/214X[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3] 周立功,从51到ARM-32位嵌入式系统入门[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田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杜春雷,ARM 体系结构与编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 王中训李树起等,基于水温控制的数据采集系统[M]. 煤矿机械出版社,第27 卷第5 期:855—857

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三) 题目: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的设计 一、课程设计任务 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大,响应快等优点。但由于其输出的是模拟量,而现在的智能仪表需要使用数字量,有些时候还要将测量结果以数字量输入计算机,由于要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其实现环节就变得非常复杂。硬件上需要模拟开关、恒流源、D/A转换器,放大器等,结构庞大,安装困难,造价昂贵。新兴的IC温度传感器如DS18B20,由于可以直接输出温度转换后的数字量,可以在保证测量精度的情况下,大大简化系统软硬件设计。这种传感器的测温范围有一定限制(大多在-50℃~120℃),多适用于环境温度的测量。DS18B20可以在一根数据线上挂接多个传感器,只需要三根线就可以实现远距离多点温度测量。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该系统要求包含温度采集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可用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和键盘输入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设计的系统可以从键盘输入设定温度值,当所采集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进行报警,同时能实时显示温度值。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1)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单片机的接口及DS18B20的编程;2)矩阵式键盘的设计与编程;3)经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的实际调试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微机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要求 1、要求可以从键盘上接收温度设定值,当所采集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进行报警(可以是声音报警,也可是光报警) 2、能实时显示温度值,若用Proteus做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四、课程设计内容 1、人机“界面”设计; 2、单片机端口及外设的设计; 3、硬件电路原理图、软件清单。 五、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报告中提供如下内容: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精品

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 1.1设计目的 1、注重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 2、了解所选择的ARM芯片各个引脚功能,工作方式,计数/定时,I/O口,中断等的相关原理,并巩固学习嵌入式的相关内容知识。 3、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利用ARM芯片对周围环境温度信号的采集及显示。 1.2设计意义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且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的,它必须与具体应用相结合才会具有生命力、才更具有优势。因此嵌入式系统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它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必须结合实际系统需求进行合理的裁减利用。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和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嵌入式系统必须根据应用需求对软硬件进行裁剪,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等要求。所以,如果能建立相对通用的软硬件基础,然后在其上开发出适应各种需要的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模式。目前的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往往是一个只有几K到几十K微内核,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进行功能扩展或者裁减,但是由于微内核的存在,使得这种扩展能够非常顺利的进行。 数据采集(DAQ),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被采集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讯号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水位、风速、压力等,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采集一般是采样方式,即隔一定时间(称采样周期)对同一点数据重复采集。采集的数据大多是瞬时值,也可是某段时间内的一个特征值。准确的数据量测

基于ARM嵌入式的视频监控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基于ARM嵌入式远程视频监 控系统 学生姓名蔡明俊 学号 0815022114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08通信本1班 指导教师张洪涛教授 2012 年 5月

The Remote Video Surveilance Based On ARM Embedded System By Samuel Cai June 2012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部电气信息系指导教师张洪涛职称教授 学生姓名蔡明俊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一)学号0815022114 论文题目基于ARM嵌入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论文内容目标及进度要求论文要求: 基于Linux平台的ARM系统的实现;通过内核移植与软件移植实现视频信号的采集和压缩,基于TCP/IP技术的视频的网络传输。 论文要求完成远程视频实时监控实例,并描述开发过程。 进度安排: 2012.1.11 布置毕业论文,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基于ARM嵌入式远程 视频监控系统》 2012.1.12-02.28 收集资料, 资料来源主要来自图书馆、校园网电子图书期刊资料,撰写主要参考文献的摘要,翻译外文参考资料。2012.3.1-7 撰写开题报告 2012.2-3月修改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定稿 2012.3-4月撰写论文初稿 2012.5.1-9 上交毕业论文初稿,指导老师检查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2012.5.10-20 修改论文初稿,完成并上交毕业论文二稿 2012.5.21-30 修改论文二稿,完成并上交毕业论文三稿 2012.5.31 完成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 2012.6.上旬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张洪涛 年月日 系部审核

基于arm的实时温度采集系统

目录 摘要 (2) 一、设计目的 (2) 二、设计要求 (2) 三、题目分析 (3) 四、设计方法及步骤 (4) 1、开发平台介绍 (4) 2、ds18b20的工作原理 (6) 3、ds18b20的驱动程序 (9) 4、QT界面设计 (13) 5、驱动的挂载和运行 (16) 五、设计总结 (17) 六、参考文档 (18)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日渐普及,在通讯、网络、工控、医疗、电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嵌入式系统无疑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 实时温度采集系统是是将环境温度实时的进行采集并显示的系统,在现在的许多家用电器、工业控制、甚至是高科技领域都有应用,它已经普遍的融入了社会生活和生产之中,并且作为基础的系统,在今后的生活生产中并不会被淘汰,应用范围还会继续扩大,因此,掌握此系统是必要的。 关键词:arm Linux ds18b20 一、设计目的 1、熟悉嵌入式系统的整个开发流程,具备独立进行开发的能力; 2、熟悉Linux C,可以用Linux C编写驱动程序; 3、熟悉C++,具备初步人机界面编程的能力; 4、学习和掌握驱动的下载和烧写。 二、设计要求 在Samsung公司S3C2410处理器的开发板上,嵌入式linux系统环境下,设计温度实时采集系统,并设计显示界面。 1、设计温度实时采集系统,要求基于ARM9开发板,温度传感器可

以用ds18b20; 2、要求温度值精确到个位; 3、要求自己设计QT界面,并在界面上显示温度值。 三、题目分析 在传统的模拟信号远距离温度测量系统中,需要很好的解决引线误差补偿问题、多点测量切换误差问题和放大电路零点漂移误差问题等技术问题,才能够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另外一般监控现场的电磁环境都非常恶劣,各种干扰信号较强,模拟温度信号容易受到干扰而产生测量误差,影响测量精度。因此,在温度测量系统中,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新型数字温度传感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方案。 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在其内部使用了在板(ON-B0ARD)专利技术。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一线总线独特而且经济的特点,使用户可轻松地组建传感器网络,为测量系统的构建引入全新概念。现在,新一代的DS18B20体积更小、更经济、更灵活。 DS18B20可以程序设定9~12位的分辨率,精度为±0.5°C。可选更小的封装方式,更宽的电压适用范围。分辨率设定,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DS18B20使电压、特性及封装有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可以构建适合自己的经济的测温系统。

远程温度采集与显示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远程温度采集测量系统 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姓名张一浩班级电信091 学号0901043118 指导教师张少华职称讲师 设计时间2011.11.20-2012.1.8

目录 第一章测量方案 (4) 1.1 系统功能 (4) 1.1.1 功能介绍 (4) 1.2方案论证与确定 (4) 1.2.1温度测量方案的确定 (4) 1.2.2 远程无线数据传送方案的确定 (5) 第二章电路原理及主要功能模块 (6) 2.1工作原理 (6) 2.1.1 系统框图 (6) 2.1.2现场温度采集电路 (6) 2.2 通信模块 (7) 2.2.1 信号发送电路 (7) 2.2.2 接收解调电路 (8) 2.3微机硬件原理图 (9) 2.3.1主机控制原理图 (9) 2.3.2从机控制原理图 (10) 第三章软件系统设计 (11) 3.1软件主要功能 (11) 3.2 软件设计框图 (11) 3.2.1设计框图 (11) 3.3测试方法及所用仪表 (13) 第四章数据分析 (14) 4.1 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分析 (15) 4.1.1 温度数据 (15) 第五章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远程温度采集测量系统 摘要 本文给出了远程温度采集测量系统的设计,它由温度数据采集测量与远程无线数字调频传送两部分构成,分为现场温度采集、远程数据传送和温度数据显示三个模块。设计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数字频率调制(FSK)芯片和相关接口电路,实现现场温度信号的调理、模数转换、处理和远程传送。测温范围可达-50℃~+150℃,误差小于1℃。远程无线传送距离有障碍物时大于20m,传送的误码率小于1‰。利用LCD和LED分别可在现场模块和终端模块显示当前温度值,显示分辨率为0.1℃,系统设有语音报温和温度上限报警功能,所有指标均满足题目的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要求。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接收电路;温度的测量

基于ARM的嵌入式数据库研究与实现

基于ARM的嵌入式数据库研究与实现 陆俊,张佳,刘宏 (湖南师范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email:lu_jun6@https://www.doczj.com/doc/e614716288.html, 摘 要:ARM与uCLinux是当前非常流行的嵌入式系统组合,SQLite作为嵌入式数据库中的佼佼者,三者的结合,为各自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针对SQLite运用于嵌入式系统所产生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较为详实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嵌入式数据库;ARM;S3C44B0X;uClinux;SQLite;SkyEye 1.引言 32位ARM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无线通信和网络通信等领域[1]。uClinux是专门为没有内存管理单元MMU的微处理器设计的Linux的衍生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较常规Linux小但保留了其绝大多数优点[2]。目前国内外采用ARM-uClinux作为嵌入式系统非常普遍。 SQLite是用C语言编写的开源嵌入式数据库引擎,占用资源非常低,在嵌入式设备中,只需要几百K的内存就够了。它能够支持Windows/Linux等主流操作系统,可与TCL、PHP、Java等程序语言相结合,提供ODBC接口,其处理速度甚至令开源世界著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PostgreSQL望尘莫及[3]。 本文给出了在一款ARM嵌入式微处理器S3C44BOX上移植uClinux及实现SQLite的具体过程,并简要介绍了硬件模拟平台SkyEye。 2.基于S3C44B0X的uClinux的移植 S3C44B0X是三星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ARM7TDMI核的16/32位RISC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它低功耗、高性能的设计,极其适合于对成本和功耗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 2.1 引导程序BLOB的移植 BootLoader是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第一个环节,它紧密地将软硬件衔接在一起,对于一个嵌入式设备后续的软件开发至关重要。BootLoader引导程序 最基本的功能是完成CPU和存储器的硬件初始化(包括CPU的主频、SDRAM、中断、串口等) 和内核启动参数的设置并启动内核等。BLOB(Boot Loader Object)作为一款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可移植性好的开源BootLoader,而成为S3C44B0X开发板上非常适合uClinux的Bootloader。 (1) 在宿主机上搭建交叉编译环境 编译内核与文件系统之前需要建立交叉编译环境。从http:// www. https://www.doczj.com/doc/e614716288.html,/下载 arm-elf-tools安装在Linux宿主机上的/usr/local/bin 目录下,建立Linux机器上ARM的交叉编译环境。BLOB和uClinux 即在此环境下编译。 (2) 下载适当的BLOB版本并安装 从https://www.doczj.com/doc/e614716288.html,/tpu/下载blob-mba44b0.tgz。这个blob-mba44b0.tgz是为一个叫mba44b0的开发板移植的BLOB,mba44b0也使用S3C44B0 作为其处理单元,所以这个 1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

天津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控制技术》专题实践报告题目: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子1601 姓名:江育武 学号:1610910113

目录 1.研究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功能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硬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最小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主芯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复位电路 (1) 5.2.3 时钟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4 电源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5 下载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6 LED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相关硬件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 LED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 按键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3 蜂鸣器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4 USB串口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软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IAP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 Bootloader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APP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 跑马灯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 蜂鸣器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APP实现与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 APP程序起始地址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2 中断向量表偏移量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3 xxx.bin文件生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uC/OS III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 任务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

基于Labview 的温度采集系统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温度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测量范围也越来越广。本设计用LabView 软件在PC 机上编程实现了多点温度采集、动态图形显示、数据存储、报警、数据分析等功能,并重点对基于LabVIEW 的虚拟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LabVIEW; 温度采集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测试技术的一个分支,虚拟仪器的开发和研制在国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可以利用计算机显示器的显示功能来模拟传统仪器的控制面板,以多种形式表达输出检测结果。目前,常用的温度采集系统绝大部分是由集成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构成的,设计过程繁琐、调试期长、修改不方便。本文借助LabVlEW 图形化软件开发系统,用软件代替DAQ 数据采集卡设计的这种虚拟温度采集系统,比以前的更易修改且成本低、周期短。 1 设计思想 该系统的功能框图如图所示。 本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采用软件代替了DAQ 数据采集卡,使用Demo read voltage 子程序来仿真电压测量,然后把所测得的电压值转换成摄氏或华氏温度读数。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实时地显示数据。当采集的温度值大于设定的高限报警数值时,就会点亮高报警红色灯,同时触发条件结构里的事件发生,使系统发出蜂呜温度采集系统 实 时 温 度 显 示 保存数据 报警设定 数值计算 显示转换

声。当采集过程结束后,在图表上画出数据波形,并算出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并自动产生数据文件的头文件,它包括操作者名字和文件名,将采集的数据附在头文件后面,以供查询。 2 子程序设计 2.1 温度计子程序 温度计界面程序如下图所示。在框图程序中设定温度计的标尺范围为0.0到100.0,在前面板窗口中放入竖直开关控制用下选择“温度值单位”,即选择以华氏还是摄氏显示。 2.2 实现步骤 1、点击框图程序窗口的空白处,弹出功能模板,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所需的对象。本程序用到下面的对象: Multiply(乘法)功能,将读取电压值乘以100.00,以获得华氏温度。 Subtract(减法)功能,从华氏温度中减去32.0,以便转换成摄氏温度。 Divide(除法)功能,把相减的结果除以1.8以转换成摄氏温度。 Select(选择)功能(Comparison子模板)。取决于温标选择开关的值,该功能输出华氏温度(当选择开关为false)或者摄氏温度(选择开关为True)数值。 Demo Read Voltage VI程序(Tutorial子模板)。该程序模拟从DAQ卡的0通道读取电压值,并把所测得的电压值转换成华氏或摄氏读数。 随机数产生功能(Numeric子模板),用于产生随机温度值。 数值常数。用连线工具,点击要连接一个数值常数的对象,并选择Create Constant功能。若要修改常数值,用标签工具双点数值,再写入新的数值。

基于ARM9的嵌入式Linux网络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RM9的嵌入式Linux网络通信 系统设计与实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nternet现已成为社会重要的基础信息设施之一,是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如何让嵌入式设备连接到Internet上,和其他通信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是当前嵌入式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所在。本文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详细研究实现了一种基于S3C2410平台和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网络通信系统。 1.嵌入式网络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比较,深入地研究分析并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我们对系统的体系结构、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做出了以下选择: 1)目前嵌入式CPU很多,选择哪款CPU要根据自己产品的实际需要。一般而言,首先应尽量选择系统集成度高、外围电路简洁的CPU;其次,还应综合考察CPU的各项性能指标;最后,还应该考虑软硬件开发环境的建立、厂家的货源以及代理的软件支持力度。经过比较, 本设计采用三星的S3C2410微处理器。这是一款高性价比、低功耗、高集成度的CPU,基于ARM920T内核,主频最高为203MHz,专为手持设备和网络应用而设计,能满足嵌入式系统中的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小体积的要求。 图1为硬件平台的总体设计[ 1 ] 。CPU S3C2410模块是开发板的核心部件。S3C2410 在包含ARM920T核的同时,增加了丰富的外围资源,主要包括1个LCD 控制器,支持STN 和TFT液晶显示屏; 3个通道UART; 4个通道DMA; 4个具有PWM功能的16位定时/计数器和1个16位内部定时器, 支持外部时钟源; 8通道10位ADC,最高速率可达500kB / s;触摸屏、IIS总线、SD 卡和MMC卡接口;117位通用I/O口和24位外部中断源。存储系统包括64MB的NAND Flash存储器模块和SDRAM存储器模块; Flash用于存放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等,并作嵌入式文件系统; SDRAM作为系统运行时的主要区域,用于存放系统及用户数据。通信模块包括串口和以太网接口模块;以太网接口为系统提供以太网接入的物理通道, UART接口则通过RS232可以和宿主机做串口通讯。JTAG调试接口用于系统的嵌入式调试。扩展总线扩展出了系统总线供今后继续开发使用。 图1 硬件平台结构框图

专业课程设计温度的采集与控制(软件)2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温度的采集与控制(2)学院名称: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学号:姓名: 评分:教师: 20 年月日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分散1周第17 周- 19 周集中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温度测量控制系统在工业、农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目的在于学习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为了进行数据处理,单片机控制数字温度传感器,把温度信号通过单总线从温度传感器传递到单片机上。单片机数据处理之后,发出控制信息改变报警和控制执行模块的状态,同时将当前温度信息发送到LED进行显示。本系统可以实现温度信号采集与显示,通过进行温度数据的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达到控制蜂鸣器和继电器的目的。 关键词:温度温度采集温度控制

目录 第一章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 1.1 设计要求 (1) 1.2 系统组成 (1) 1.3 工作原理 (1) 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 (2) 2.1 温度转换电路 (2) 2.2 A/D转换电路 (2) 2.3 控制电路 (3) 2.4 单片机最小系统 (3) 第三章软件设计 (5) 3.1 主程序流程图 (5) 3.2 7279初始化程序INIT7279 (6) 3.3 发送字节程序STFS (7) 3.4 延时程序 (9) 3.5 中断程序 (10) 3.6 AD采样程序 (12) 3.7 数值转换程序 (13) 3.8 7279送显程序 (14) 第四章实验、调试和测试结果分析 (16) 4.1 主要仪器和工具 (16) 4.2 调试过程及测试结果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嵌入式温度采集系统

******************* 实践教学 *******************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4年春季学期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嵌入式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摘要 本设计是基于嵌入式技术作为主处理器的温度采集系统,辅以单独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数据,实现了智能化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显示等功能,并讨论了如何提高系统的速度、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整个宇宙当中,温度无处不存在。湿度表示气体中的水蒸汽含量,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表示方法。总之,环境温湿度的检测与调节仪器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和实用价值。 嵌入式系统是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用户应用程序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控制,军事技术,交通通信,医疗卫生,消费娱乐等领域,人们常用的手机,PDA,汽车,智能家电,GPS等均是嵌入式系统的典型代表。本设计将其中对温湿度的读取是利用CC2530的I/O (P1.0和P1.1)模拟一个类IIC的过程。对光照的采集使用内部的AIN0通道。 关键词: 温度,湿度,嵌入式,CC2530,SHT10

目录 一、前言 (1) 二、基本原理 (2) 2.1 CC2530 结构及实现原理 (2) 2.2 SHT10结构及实现原理 (4) 三、系统分析 (7) 3.1程序流程图 (7) 3.2 软件子系统设计 (8)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1) 4.1 湿度采集 (11) 4.1.1 湿度采集试验结果 (11) 4.1.2 结果分析 (11) 4.2 温度采集 (12) 4.2.1 湿度采集实验结果 (12) 4.2.2 结果分析 (12) 五、结论 (13) 六、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四路温度采集系统系统

四路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AT89S51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温度显示以及设定双路温度报警系统的设计。此系统硬件电路主要包括5部分:AT89S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部分和复位电路部分,LCD1602液晶显示电路部分,4个DS18B20作为温度检测部分,以及电源电路部分。 本系统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程序,为了便于阅读和修改,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使程序间的逻辑层次更加简明。 【关键词】四路温度采集系统系统;DS18B20;LCD1602液晶显示;AT89S51单片机 1 引言 四路温度采集系统系统不仅是工业上的宠儿,也是是单片机实验中一个很常用的题目。因为它的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可发挥性,因此对作者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考察了对单片机的掌握能力更加强调了对单片机扩展的应用。而且在操作的设计上要力求简洁,功能上尽量齐全,显示界面也要出色。所以,双路温度报警系统无论作为比赛题目还是练习题目都是很有价值。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 AT89C2051 单片机的一种温度测量,该电路DS18B20 作为温度监测元件,测量范围-55℃-~+125℃,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显示,能通过键盘设置温度报警上下限.正文着重给出了软硬件系统的各部分电路,介绍了集成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的原理,AT89C2051 单片机功能和应用.该电路设计新颖,功能强大,结构简单。 2双路温度报警系统系统简介及其作用综述 首先,由DS18B20温度传感器芯片测量当前温度,并将结果送入单片机。然后,通过AT89C51单片机芯片对送入的测量温度读数进行计算和转换,并将此结果送入液晶显示模块。最后,LCD 1602模块将送来的四路温度值值显示于显示屏上。

基于ARM的嵌入式TCPip协议的实现

基于ARM的嵌入式TCP/IP协议的实现 该系统可以将数据按网络协议处理,实现数据的以太网传输。其是一套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网络软件开发平台,即在μC/OS—II的平台上,实现ARM微处理器的TCP/IP协议,在此平台之上,可以方便地进行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开发。 0 引言 以太网具有通用性强、技术成熟、带宽迅速增加等特性,工业控制领域出现嵌入式技术,尤其是ARM技术的发展和DSP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利用嵌入式技术实现以太网通信已经不难见到。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接入网络后将使远程监测、远程控制、远程诊断和远程维护变得越来越容易。从根本上讲,嵌入式设备接入网络,当前基本采用基于TCP/IP的通信协议。该方案以LPC2210为核心元件研究基于ARM的嵌入式TCP/IP协议的实现的硬件电路,同时在μC/OS一Ⅱ平台上编写应用软件程序。下面对系统做详实的阐述,并重点介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应用于TCP/IP时应进行合理的裁减。 1 系统硬件设计 基于ARM的嵌入式TCP/IP网络通信系统主要包括ARM芯片和以太网控制器等芯片组成的以太网接口、驱动软件和嵌入式TCP/IP 协议栈。硬件原理图如图1所示。

该方案设计相对简单,硬件电路中采用的LPC2210是Philips 公司推出的微处理器,带有16 KBRAM,76个通用I/O口,12个独立外部中断引脚,集成有8通道的10位A/D,能够基于芯片设计复杂的系统。虽然LPC2210具有较快的访问速度,但片内没有集成FLASH,所以这里扩展1片16 Mb FLASH SST39VFl60来保存用户程序。其架构满足μC/OS—II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RTL8019AS是台湾Realtek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以太网控制器,其性能包括:支持EthernetII和IEEE802.3标准;支持8/16位数据总线;内置16 KWord的SRAM;全双工,收发同时达到10 Mb/s;支持BNC,AUI,UTP介质。RTLS019AS可提供100脚的TQFP封装,减少了PCB面积,更适合于嵌入式系统。HR901170A是汉仁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RJ45接口连接器(带网络变压器/滤波器),该连接器满足IEEES02.3和IEEE902.3ab标准,能够较好地抑制电磁干扰。通过HR901170A系统就可以连接到以太网上。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课程设计

摘要 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本设计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由温度采集、温度显示,温度报警等功能模块组成。基于题目基本要求,本系统对温度采集和温度显示系统行了重点设计。本系统大部分功能能由软件实现,吸收了硬件软件化的思想。实际操作时,各功能在开发板上也能完美实现。本系统实现了要求的基本功能,其余发挥部分也能实现。 关键字:AT89C52单片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数码管显示、温度采集

目录 一.绪论 .............................................................................................................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要求..................................................................................................... 四.设计思路..................................................................................................... 五.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功能................................................................. 5.1主控制器............................................................................................... 5.2显示电路............................................................................................... 5.3温度传感器.......................................................................................... 六.系统整体硬件电路................................................................................. 七.系统程序设计 .......................................................................................... 八.测量及其结果分析 ................................................................................... 九.设计心得体会............................................................................................ 十.参考文献..................................................................................................... 附录1 源程序 附录2 元件清单及PCB图 一.绪论

嵌入式 电压采集系统

摘要 针对传统的有线方式检测、采集、传输中节点分散需要大量布线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CC2530和数字压力传感器的电压数据采集系统。 首先介绍了CC2530 结构及实现原理以及所使用电压传感器模块结构和原理,然后在了解它们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采集数据以及传输数据的所需的软件,串口通信及AD转换的原理和其实现方法,最后通过给出总的电压采集的程序流程图以及软件子系统设计系统框图和以上实验设备完成基于CC2530和数字压力传感器的电压数据采集系统。 关键词: 电压采集,嵌入式,CC2530,AD转换,串口通信

目录 一、前言 (1) 二、基本原理 (2) 2.1 CC2530 结构及实现原理 (2) 2.2 电压传感器结构及实现原理 (4) 2.3 软件方面 (5) (1)串口通信 (5) (2)AD转换 (6) 三、系统分析 (9) 3.1 程序流程图 (9) 3.2 软件子系统设计 (9) 四、代码清单 (10) 4.1 核心代码 (10) 4.2 AD转换代码 (11)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4)

一、前言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定制,适用于不同应用场合,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人类对环境信息的感知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某些特殊工业生产领域和室内存储场合对环境要求显得特别苛刻;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为环境检测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保障。 基于嵌入式的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包含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个层面;传输层常见的有温湿度、烟感、电压、压力等嵌入式传感器模块,传输层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部分,应用层包括各种终端。 电压是推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之所以能够在导线中流动,也是因为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和低电势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叫电势差,也叫电压。换句话说,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的电压。在很多应用场合,电压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参数。电压的自动监测已经成为各行业进行安全生产和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本课程设计就对嵌入式电压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

基于ARM的嵌入式Web服务器设计

题目:基于ARM的嵌入式Web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学号:1308010139 姓名:吴明川 班级:1308010139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老师:孔军 二零一六年五月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和Internet 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嵌入式系统在家庭和工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将嵌入式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接入Internet,综合利用嵌入式系统资源,实现嵌入式系统的远程管理和控制,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而实现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化则成为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网络通信时,应用程序使用C/S(客户/服务器)模式进行信息交互。传统的服务器程序一般运行在大型的拥有高级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的计算机上,这样服务器软件需要强大的硬件和系统软件支持。嵌入式网络服务器是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服务器的软件和硬件功能,是嵌入式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服务器相比,嵌入式Web服务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强以及方便灵活等特点。这些让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嵌入式Web服务器与传统的web服务器相比,也受到一些限制。传统的Web服务器主要用于处理较大的客户量的同时并发访问,硬件方面有强大的处理器和内存支持,软件方面有商业数据库支持,而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都有限,这就要求嵌入式Web服务器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合理利用资源。 将嵌入式技术与Web 技术相结合,已成为目前嵌入式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利用源代码开放的uClinux 为操作系统平台,实现了以ARM 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Web 服务器,在分析了嵌入式Web 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后,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组成和软件设计。对Web 服务器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服务器运行稳定、控制方便,将在智能家居、远程数据采集、工业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ARM处理器;uClinux;Boa服务器;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课 程设计 摘要 单片机己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更多的应用领域,厂家釆取了在一块单片机芯片上集成多种功能部件和大容量存储器的方法。因而,整个应用系统不需要扩展,而体积变小、可靠性增高,使单片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单片机系统。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有时称为微控制器,是将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单元集成在一个芯片中而构成的器件。由于单片机在一个芯片上集成诸多功能,因此就单项功能而言,通常都没有普通计算机强大,如计算机速度不够快、字长较短、外部可扩展接口的数量少且规模小等。但是,单片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和技术成熟等优点,是各种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期的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

高了数百倍。目前,高端的32位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⑷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更适合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因此它得到了最多的应用。事实上单片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计算机。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电 子和机械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脑配件中都配有-2部单片机。而个人电脑中也会有为数不少的单片机在工作。汽至上一般配备40多部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台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的总和,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单片机内部也用和电脑功能类似的模块,比如CPU,内存,并行总线,还有和硬盘作用相同的竝蛊件,不同的是它的这些部件性能都相对我们的家用电脑弱很多,不过价钱也是低的,一般不超过10元即可……用它来做一些控制电器一类不是很复杂的工作足矣了。我们现在用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排烟罩、VCD等等的家电里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主要是作为控制部分的核心部件。 它是一种在线式实时控制计算机,在线式就是现场控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低的成本,这也是和离线式计算机的(比如家用PC)的主要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